资产管理体系建设范文

时间:2023-11-15 11:14: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资产管理体系建设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资产管理体系建设

篇1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本单位的公共财产,是其履行社会职责的重要基础,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有助于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其服务能力。但是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忽视了资产管理和监管,导致资产流失严重。因此,需要制定有效措施,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建设。

一、管理方式集中化

行政事业单位采取集中方式进行资产管理,权力主要集中在财政部门。实施管理方式集中化,需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预算集中化管理。财政部门具有资产预算集中管理权,资产预算需要经过财政部门的审批,通过后才能加以实施,否则无法对部门的资产进行购置,应该从资产入口掌握控制权。

第二,产权独家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产权统一归财政部门独家管理,各单位只拥有资产占有权和使用权。各单位需要进行产权登记,明确产权使用者和所有者,财政部门有权对资金的来源和使用进行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合理使用资产,禁止擅自处理资产,也不能随意更改资产使用性质。

第三,收益专户管理。对单位购置的资产或政府拨付的资产所产生的收益进行专户管理,采取收支两条线的方式,不能出现坐收、坐支等现象。

二、管理机构专业化

行政部门一般都重视资金管理,忽视了资产管理,即重视财政拨款,忽视了拨款使用;重视资产购置,忽视了资产使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行政部门缺乏对资产管理的重视,没有构建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而是由其他部门负责管理资产。因此,行政部门需要改变对资产管理的态度,设置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机构。

第一,单位资产管理机构。对于部门设施相对较为齐全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设置专业化资产管理室,而配置不齐全行政事业单位则可以在总务科中设置专业化资产管理小组。配置的工作人员至少需要本科学历,并熟知一些基础的会计知识、统计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知识,同时应该熟悉固定资产的相关知识。较大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对资产进行分类管理,较小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对资产进行综合管理。资产管理主要分为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两种类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将使用管理和实物管理结合起来,将财务管理和价值管理联系起来。构建完善的统计报表和台账,建立信息传递管理,定期将单位外部的信息传递到财政部门以及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机构具有以下职能:负责资产效率管理、实物管理以及使用管理,将管理信息及时上报,将其作为预算编制和决策制定的依据。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合理配置资产,有效利用资产。

第二,主管部门资产管理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也需要设置资产管理机构,其需要负责本部门的资产管理以及系统内部各部门的资产管理。主管部门资产管理机构的职能是:承担财政部门委托的资产管理的责任,合理行使职权;对单位预算进行科学控制,提高资产的实效性,保证预算准确、可靠;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资产信息,充分开发资产潜力;对单位资产使用行为进行监督,提高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和合法性;对资产管理制度的构建工作进行指导,保证其落实到位。

第三,财政部门资产管理机构。财政部门需要设置专业化资产管理室,对国有资产实施统一管理,其职能是合理配置资产,促使各部门对资产实施有效的管理。通过合理配置资产,提高资产的利用率。选择合适的配置方式,对资产预算进行控制,综合分析资产使用信息,将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监督资产使用和收益等情况。

三、建立国有资产监督体系

各地方应该根据本地实际发展状况,建立一个适合本地发展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结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制定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有法可依。打造一支专业素质高的监督小组,其主要是对国有资产管理流程进行监督,提高国有资产使用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避免出现资产流失和浪费等现象。如果出现非法使用国有资产的情况,应该及时制止,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并上报给上级政府部门,保证其及时制定有效措施进行补救,尽量将国有资产的损失降到最低。对于非法、过度使用国有资产的单位或个人,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组织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制定国有资产配置标准,对国有资产实施严格的监控,防止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政府部门应该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制定配置标准,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实用性、经济性和耐用性为原则,详细记录资产使用情况,便于以后监督部门进行查询。同时,定期在网上公示行政事业单位购置的资产,以便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严禁购置高消费设备或超标准设备,有效利用国有资产。另外,需要建立多部门协调审批办法,对国有资产使用流程进行监管,提高使用流程的透明性和规范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国有资产管理是非常敏感的一个话题,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设,实施预算集中化管理、产权独家管理、收益专户管理,管理机构专业化,并建立国有资产监督体系,从而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合法化、规范化以及科学化。

参考文献:

篇2

一、 引言

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加快,广电网络运营商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传统的电视节目已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收视需求。这就要求运营商为用户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建设一套符合广电行业标准的媒资系统可以便捷的收集、处理媒体内容,为播控系统推送节目流,通过与第三方SP/CP的合作更是可以大大提高内容的多样性,为广电运营商在激烈竞争中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系统性能需求

系统为电信级运营平台,每年可靠运行时间需达到99.9%以上;系统能有效地杜绝、限制黑客非法进入系统,保证系统安全。数据库服务器采用冷备的方式进行备份,需定期拷贝数据库主服务器的数据库备份数据,当数据库主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在数据库备服务器还原数据库,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系统开放,向前端各相关系统和机顶盒提供符合DVB标准的接口,可以兼容符合标准的第三方厂商的设备。系统需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后期进行功能扩展,且不会影响系统其它功能,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系统需具备健全的网管功能,可对网络、设备进行实时全面的监测和控制。

三、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采用B/S架构,支持Web方式访问管理。系统调度中心读取用户命令后进行相应处理,迁移转码由调度中心分发给执行器在系统后台运行。

(一)媒体内容管理

媒体内容管理是指系统对视音频、文本、图表等媒体内容进行管理,包括资料入库、转码、编辑、编目检索、下载等。

1.媒体内容管理功能

(1)文件入库

新建节目,选择需要入库的视频文件和入库流程,并为节目选择视频集合,完成文件导入。文件入库后需要对文件进行审核,若审核通过,后台执行转码任务,将高码文件转为低码文件,用于预览和编目。 审核完成之后,转到视频编目分发节点。若未通过审核,则选中视频文件,输入打回原因,文件即被打回到上一节点不能进行入库操作。

(2)编目审核

编目审核流程分为视频集合编目审核流程和视频编目审核流程。

新建并提交视频集合,对视频集合进行初级编目后提交到下一节点等待审核。审核通过,则提交到下一节点;审核未通过,则打回上一节点。视频文件入库后经过分发到达编目用户,编目用户对其进行编目,然后审核。若通过,则提交到下一节点;若未通过,则打回到视频编目节点。

(3)文件下载

文件下载的流程为:下载单申请->提交下载单->下载单审核->文件下载(可转码)。在检索预览中将节目添加到下载单中,添加完成后提交下载单,由下载审核员审批,审批通过后,由后台的迁移执行器,将节目下载到指定的下载目录中。如审核未通过,则打回,并标注打回原因。

(二)工作流程管理

1.流程监控

流程监控可以监控每个流程中的任务情况。既可以直接终止该任务的工作流程,也可以将失败的任务重新提交、打回、指派执行者等操作。同时也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来查找具体流程对象。

2.任务监控

任务监控模块监控每类工作流下各个节目任务的执行情况。选择工作流程类别后,可以查找此类工作流程下的所有节目的当前任务状态。

(三)节目收录

媒资系统支持经IP封包的TS流节目收录,提供不少于8路的TS流录制能力。系统每隔一定时间读取用户任务,任务读取后收录服务器开始收录节目。

四、系统建设实施

媒资系统的硬件由两台收录服务器、两台数据库服务器、一台调度服务器、一台Web服务器、一台存储盘阵组成。所有的服务器(除数据库备服务器)及盘阵都与同一台交换机相连。数字电视前端机房通过DCM(Digital Content Manager)向媒资系统提供电视供其收录节目,DCM与交换机通过光纤相连。市场部工作站通过公司内网与媒资系统相连,可以进行节目收录、文件入库、编目审核、节目等操作。另外,媒资系统还与播控系统相连,负责向播控系统推送节目。

参考文献:

[1]樊磊,姜殿斌.基于云计算架构下的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J].电视技术,2012,36(22):95-99

[2]卜静燕,寇佳.SMG新闻媒资系统设计分析[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8,35(2):103-107

[3]王育.陕西广播电视台媒资系统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视技术,2012,(11):54-58

[4]汪涛.安徽广播电视台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设计[J].现代电视技术,2011,(8):75-79

篇3

传统的设备管理主要是指设备运行期间的运行维修管理,从设备可靠性的角度出发,具有为保障设备稳定可靠运行而进行的维修管理的相关内涵。包括设备资产的物资运动形态,即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直至拆换。

资产管理主要侧重整个设备相关价值运动状态,其涵盖购置投资、折旧、维修支出、报废等一系列资产寿命周期的概念,其出发点是整个企业运营的经济性,具有为降低运营成本、增加收入而管理的内涵,体现出的是资产的价值运动状态。

从现代的管理理念和角度认为设备管理是涵盖了资产管理和设备管理双重概念,应该称为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更为合适,它包括了资产和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从采购运输、库存管理、安装使用、运行养护、维修技改、报废等一系列过程,既包括设备运维管理,也渗透着其全过程的价值变动过程。因此从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出发,要综合考虑生产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一、采用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目的

研究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其目的可以概括为如下几项:

第一,追溯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的价值变动记录,分析企业生产运营中的关键成本环节,结合设备经济性分析,分析资产投资价值,为优化后续资本投入提供详实的数据;

第二,通过运行期的故障及维修记录,辅助检修策略的制定,挖掘设备潜力,使其可靠运行期得到最大限度的延长;

第三,通过维修费用及故障曲线统计分析,及时做出设备技改、资产更换决策;

第四,削减资产管理中的盲区,使设备资产使用全过程可控、在控,规范库存管理及设备资产报废管理。

二、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阶段管理

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一是采购期。在投资前期做好设备的能效分析,对设备的技术性能、可靠性、维修性与寿命周期费用进行权衡分析、综合优化,以及对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进行严格控制,把费用作为与设备技术要求、保障能力及交货进度等同等重要的参数和设计目标。通过技术设计保证寿命周期费用规划指标的落实,为使用阶段降低维持费用创造良好的前提。在设备的购置阶段,可以用来对设置设备的不同方案或不同的供货厂商进行评估和选优,保证以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实现设备的必要功能确认能够起到最佳的作用,进而通过完善的采购方式,进行招标比价,在保证性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进行最低成本购置;

二是库存期。设备资产采购完成后,进入企业库存存放,属于库存管理的范畴。当生产人员领料后,在安装期前,将设备置于企业的库存管理之外,属于设备代保管范畴,应规范管理设备代保管库存管理,避免设备资产不在帐情况;

三是安装期。此期限比较短,属于过渡期,若此阶段没有规范管理,很可能造成库存期与运行期之间的管理真空,为具有基建安装队伍单位的安装及代保管库资产沉淀创造了条件,也不利于设备全过程的追踪,因此要补充对此期间的管理,使其成为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一个重要的衔接点。一个设备资产的安装期往往是与另一设备资产的轮换期或报废期相对应,因此也需要同时进行另一设备资产周期转换的相应处理;

四是运行养护期。发挥设备寿命周期中的最大服役潜力,通过科学的运行及检修策略,尽量缩短其“磨合期”,延长其“稳定期”,及时发现其“衰退期”,并通过故障记录分析及维修经济性分析及时做出更换决策;

五是维修技改期。对于部分可修复设备资产,设备资产定期进行轮换和离线修复和保养,然后继续更换服役。此期间的管理对于降低购置及维修成本,重复利用设备资产具有一定的意义;

六是报废期。设备整体已到使用寿命, 故障频发,影响到机组可靠性,其维修成本已超出设备购置费用,必须对设备进行更换,更换后的设备资产进行变卖或转让或处置,相应费用进入企业营业外收入或支出,建立完善的报废流程,以使资产处置在帐管理,既有利于追溯设备使用历史,也利于资金回收。至此,设备寿命正式终结。

三、经济性分析

设备资产的维修经济性分析,是设备管理与资产管理的融合点,要综合考虑设备资产的现值及投入的维修成本及其可靠性等因素。设备资产自购置转固后,要按照资产折旧规则计提折旧,进行技术改造后要对维修的设备资产进行增值,这些处理都要影响资产的现值,财务价值变化与设备真实健康状态是有出入的,因此要考虑设备可靠性因素,引入可靠性因子,综合维修费用支出,才能做出科学的维修经济性分析及更换决策。

对设备资产现值的处理要求财务管理规范化,折旧年限符合其真实寿命周期,对设备的技术改造增值也要按照实际发生费用合理地分摊至资产。

四、闭环管理

设备资产在管理的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的设备及财务的台帐和管理及维修记录,如设备可靠性管理及维修费用的历史数据,都可以作为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的分析依据,最终可以在设备报废之后,对设备整体使用经济性、可靠性及其管理成本作出科学的分析,并可以辅助设备采购决策,可以更换更加先进的设备重新进行全寿命周期的跟踪,也可以仍然使用原型号设备,并应用原设备的历史数据进行更加科学的可靠性管理及维修策略,使其可靠性及维修经济性更加优化,从而使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形成闭环。

五、建立时机及过程

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建立的最佳时期是机组的基建期,可以从资产购置的源头上着手建立规范的资产管理体系,明确资产价值分布,定位资产去向,建立完善的资产台帐。建立资产台帐时要统筹考虑,结合生产部门和财务的要求,建立双方均可接受的设备资产,因为生产部门在日常维修中会频繁涉及设备资产的使用,因此主要以生产部门的需求为主,这是进行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前提。

建立起设备资产台帐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在检修和日常维护中将设备资产的维护流程运转起来,在设备资产的生命周期内,运用有效的手段规范设备资产的库存、安装、维修、轮换、报废等一系列管理过程,使得设备资产负责人在日常管理中逐渐完善设备资产使用过程,直至设备报废。

在设备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人的管理作用,设备资产的管理人要充分树立设备管理的资产意识,科学合理地归集设备检修费用,完善设备检修记录,进行设备故障分析等可靠性管理工作。设备资产责任人在进行调换时,必须进行充分交接,使得新责任人了解自己所辖设备资产,承担相应责任,继续完善设备资产使用记录。

六、面临的问题

第一,基建期设备全寿命周期体系建立问题。基建期的工作往往受工期、人员、供求关系等问题的困扰,无法有效关注资产体系的建立问题,仅仅将大的生产系统视为固定资产处理,管理过于粗放。 因此,基建期应合理确定设备资产的管理范围,为设备资产定义创建一个切实可操作的规则,将真正需要按照设备资产管理的重要设备纳入体系。在基建期间这是一项重要而琐细的工作,需生产与财务的人员共同完成,资产管理涉及日常繁多的管理决策工作(设备资产定义、设备资产更换决策、设备资产报废管理等),更需专人完成。

第二,生产期设备资产清查问题。由于生产方面的资产管理停留在原来的模式上,没有建立完善的设备资产管理体系,存在设备资产帐物不符、有帐无物、有物无帐等情况,经过每年的清查工作,但仍旧存在不少的问题。

引进固定资产条码管理软件为固定资产全面盘点提供了一个契机,资产盘点在生产人员的配合下,对在册实盘资产张贴资产条形码,逐步清查减少资产帐物不符的情况,为推进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做好公司生产期的设备资产的管理转型。

第三,资产管理人员问题。设备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重视,不能把这项工作仅作为财务管理的范畴。真正关注设备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需要将设备资产管理的物资、生产、财务各环节相结合,形成闭环的资产管理体系。

财务方面的资产管理人员往往没有生产管理经验,按照财务习惯进行管理,资产定义与生产实际脱节,对设备资产的后期生产维护影响较大。而且要解决资产合理定义,各种编码(KKS编码、设备编号、资产编号)之问的关联问题,涉及设备管理的专业知识,不是单纯财

篇4

一、民办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存在重复购置现象

目前国内很多民办高校对资产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存在“重钱轻物”、“注重使用轻视管理”的现象。因此,对资产管理的不重视造成资产管理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能依据学校自身发展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造成自身资产管理的混乱。同时,没有将资产的购置与学校的需求紧密结合,存在重复购置的现象,宝贵的资金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

(二)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是民办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科学、规范开展的关键。由于国内高校中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以及民办高校自身管理方面也存真空区域,民办高校不能根据当前高校发展形势和自身需要制定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缺少统一的资产管理机构,资产账目不清以及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手段,预算管理不到位,购置资产随意性大、资产日常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致使在资产管理方面出现各种问题。

(三)缺乏动态资产管理机制

民办高校资产管理没有成型的模式或经验可以借鉴,很多民办高校都是模仿公办高校管理模式,出现资产失真、流失的现象,缺乏有效的动态管理机制,在资产管理方面往往处于被动,不能及时、准确的掌握自身资产的变动、使用情况。资产日常管理、使用缺少合理的监督、约束机制,在资产使用周期内,不能及时跟踪资产使用的基本情况,出现帐卡物不符的现象,资产管理存在失真,容易造成资产的严重贬值、流失以及资源不能合理、有效配置。

二、民办高校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资产管理制度是保证民办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伴随民办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的扩大,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目前国内部分民办高校已经具有大规模的固定资产。但资产的使用效率并不高,大量的资产诸如教学设备仪器、办公设备等被闲置,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造成了民办高校资金的浪费及资产无形损耗的加快。通过建设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从资产的入口(资产购置)—管理(日常使用、维护)—出口(报废处置),达到严谨、闭合的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发挥资产在教学、管理方面应有的作用。

(二)有效减少资产流失

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容易造成资产管理的混乱,缺乏对资产真实性的有效监督、约束,责任不明确,职责不清、管理相互脱节,造成资产的流失。通过建设、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既可以保证资产使用效率,又可以保证资产的完整、有效,对资产的损坏、流失有严格的监管措施,有效保护民办高校宝贵的物质财富。

(三)有效引导民办高校科学发展

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的投入是其自身发展方向的反映,建设、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和建设方向。目前有部分民办高校为提升自身办学层次,盲目的扩大学校规模,扩张专业数量,增加了自身办学的成本和资金压力,不利于自身的科学发展。因此,民办高校应从制度层面建设、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提高自身资产管理水平,科学引导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方向。

三、民办高校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路径

制度是资产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要防止出现资产闭合环节(包括采购、验收、使用、维护、处置等)的漏洞,只有建设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的保证民办高校资产管理的科学有效性,达到资产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一)资产采购实施招标采购制

建立科学、合理、符合民办高校自身需要的招标采购制度。采购工作做到程序规范化操作、评标定标透明化、监督及时化,实施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制度,从源头上控制资产购置不透明、流失。

(二)建立资产验收管理制度

资产购置后需要进行登记、入账,不仅是办理出库、入库手续,更要严把资产验收环节,从制度层面规范验收程序、职责,对于不同资产,如单价达到5万以上的大型教学设备,制度要明确验收人员组成、验收内容、验收报告单填写要求等规范性操作内容,并要对新购置资产进行财务审核。

(三)明确资产使用维护职责

资产作为保证民办高校教育教学重要物质基础,对于日常使用维护要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使用年限的规定,如计算机、打印机、投影设备等电子产品,根据会计使用年限规定一般是五至八年;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对于设备维修、维护同样要做出明确规定,对可更换部件、消耗性物品等要有不同的规定。对于民办高校投入到校办企业中的经营性资产,要实施有偿使用制度,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学校自身成本,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民办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运行,保证其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建立奖惩制度和责任问责制度

资产作为学校的重要物质基础,在使用过程中是由具体的个人或部门负责使用和管理,为防止资产丢失、随意出租出借、低价处置、占用、挪用等现象的发生,必须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实施相应的赔偿制度以及资产管理人员的考核制度。对于在资产管理有突出表现的资产管理人员要进行相应的奖励,对于管理不善、随意损坏、出租、出借、处置学校资产的行为,要予以相应的经济、行政上的处罚,并追究其责任。

(五)建立资产清查制度

民办高校由于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在资产管理、使用、维护等环节容易出现问题。因此,要根据自身资产管理实际情况,建立定期资产清查制度,每年对全校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做到帐卡物相一致。对于待报废的资产要按相应报废程序进行处置,严把待报废资产鉴定、处置环节,保证学校利益不受损失。

总之,建设、完善民办高校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不但需要民办高校领导层面给予充分重视,资产管理部门更要充分履行其职责,做好制度体系的建设,保证学校资产的完整安全,保值增值,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保障。(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明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1)

[2]王红心.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财会通讯,2010(1)

篇5

一、引言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有非经济性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其不仅是国家政权机关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还是行政机关为人民及公众服务的经济基础。科学、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快速发展,更是我国社能否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资源利用率不高、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行政事业单位要从资产管理现状入手,建设科学规范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二、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的分析

国家财政拨款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主要来源,但是其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资产配合不合理、资产利用率不高及对资源的利用存在重复等现状。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在资源共享方面做的也不到位,资产配置也并不是在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造成了国有资产配置不合理及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职责不明,存在资产流失较为严重的情况。行政事业单位相关负责人,应该清楚国有资产的所有权是属于国家的,而行政事业单位只是对其具有使用权,但是个别单位却利用国家资源进行营利性活动,为自己和亲朋好友谋福利。另外,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制定的口号和措施不少,但是却并没有付诸到行动上,其在思想方面的管理意识是比较淡薄的,有关部门对其监管力度也稍有欠缺。

三、建设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措施

(一)对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与创新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日益复杂,其所获得的资源明显增多,但是其管理体系却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一致。要建立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并且设置专业人员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小组,对国有资产实现专项专管,为国有资产管理建立较为全面和详细的清单,并对资产浪费和损害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例如,可以在建设节约型行政事业单位上下功夫,积极开展环境、资源、绿色文化等方面的宣传,做好环境卫生、餐饮卫生、车辆管理及节能降耗等有关工作,积极推动智能物联网建设,努力成为节约型机关建设的宣传者、推动者、实践者。要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室要建立完善考评机制,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各单位履行责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措施不力、行动迟缓、推诿扯皮的单位要限期整改,严重的要追究单位领导责任。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要向信息化、集体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还是按照陈旧的方法进行管理,其管理水平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是不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应该朝着信息化、集体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各部门之间资源的有效共享,加强对国有资产流失情况的监管,才能真正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从目前的传统操作升级到利用软件系统进行操作,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应该实行网络操作。单位负责同志要亲自抓,亲自推动,真正把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具体工作部门必须全力以赴,狠抓工作落实。各单位要保证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工作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各级党委要切实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上下合力、各方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动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认真落实社会责任,积极履行法定义务,高质量地完成有关工作。要扎实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抓好人防及地下空间管理,倡导绿色安全出行,提高办公区、生活区绿化美化水平和义务植树尽责率,积极创建环境建设样板单位,切实做好机关内部管理、安全保卫及稳定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持北京社会发展,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实现资产配置、使用、处置与收入管理四个环节的完善

国有资产管理过程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在资产配置管理方面要规范,建设标准的国有资产配置体系,对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使用,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购置时,要严格按照审批程序进行。在资产处置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要对长期闲置而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产进行重新分配,促使资源得到合理循环利用。行政事业单位在收入管理方面,要按照相关规定和法规对国有资产实现财政综合预算管理。要依靠职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资改革,引导职工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站在职工群众的立场上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让职工群众在改革中受益,使职工群众自觉成为深化改革的支持者、拥护者、实践者、受益者。要依靠职工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建立和完善职工监事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权力运行的监督制衡机制,打造“阳光行政事业单位”。

四、结语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十三五”时期深化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任务。建设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要按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理顺和巩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法律制度和内控机制,建立既相互衔接又有效制衡的工作机制和业务流程,着力构建更加符合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特点、从“入口”到“出口”全生命周期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蔡文春,郝新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探讨[J].价值工程,2016(9)

[2]冯秀丽.认清问题创新思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J].国有资产管理,2015(4)

[3]周顺民.公共财政框架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的若干思考[J].国有资产管理,2014(1)

篇6

关键词: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供电企业

Key words: assets;whole life cycle management;power supply enterprises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7-0053-03

0 引言

资产管理指一系列系统的、协同的活动和方法,企业通过这些活动能够优化管理资产、并且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内效能、风险和成本综合最优,以便最终实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供电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以电网资产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统筹协调资产在决策、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维护、检修、技改、处置及回顾提升的全过程,在满足安全、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综合最优并保持可持续发展,实现系统优化的科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增长进入低速、平缓的发展期,电网企业售电收入及利润增长也将相应进入低速、平缓的增长通道,而用户对供电可靠性及电能质量的要求仍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传统的管理方式显现出设备使用效率低、寿命短、更新换代快,技改投入大,维护成本高,一线人员短缺等系列问题。在2008年的年中工作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党组提出“在新形势下,必须转变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方式,引入科学决策,优化管理策略,积极推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2014年全面启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推广实施工作。当年12月,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成熟型评价验收工作。

2014年,在省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国网邢台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全面开展了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把体系建设作为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培训、资产清查、资产现状评价、合规性评价、体系建设自评价等工作,公司资产全寿命体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2015年,公司在确保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常态化运行的同时,扎实有效的开展了体系成果深化应用工作,不仅提升了公司资源计划能力、强化了业务协同、提升了风险管控水平,同时也更大程度上提升了公司经营效益。

1 构建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

1.1 制定总体目标,力争实现“三流合一”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是国家电网公司、省公司“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作,同时也是加快公司资产管理方式转型的最佳途径和重要手段。为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尽快完成资产管理体系从建设向常态运行转型”的工作要求,公司资产管理办公室制定了年度资产管理体系深化应用工作方案,进行了职责分工,建立了联系人制度,在确保2015年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常态化运行的同时,扎实有效的开展了体系成果深化应用工作。

公司资产管理总体目标是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努力提升资产效率。全面加强基础管理,实现资产的实物流、信息流、价值流合一的高度集约化管理模式(见图1)。积极推进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化公司目标。

1.2 健全组织体系,规范管理流程

构建了包含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组织架构,成立了公司总经理任组长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办公室,组织协调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公司发展部、财务部、安质部、运检部、营销部、建设部、调控中心、物资中心等管理部门按照公司明确规定的职责范围开展本专业管理工作,同时负责本专业范围内沟通管理,负责与其他专业间的业务协同,负责开展本专业纠正与预防及持续改进,做到全员参加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

将资产管理要求融入各项业务的日常工作中,每项业务基于目标和计划开展,开展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过程管控和协同,工作结束后,开展评价并持续改进;遵循实物流、价值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管理流程,规范了管理流程,提高了管理效率。

1.3 强化基础建设,推进常态化运行

一是加强业务培训,打造业务精炼的资产体系人员队伍。针对各级人员资产管理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等问题,公司资产管理办公室会同人资部组织开展常态化宣贯培训,并组建体系建设及深化应用专家团队。同时,有效利用安监一体化平台,将上级精神和资产管理理念第一时间传达到广大干部员工。通过集中授课、考试等方式开展全员培训,确保公司员工全面、深入、透彻的认识并参与到资产管理工作中。

二是加强分析汇总,修编现状评价报告。认真开展2015年度资产管理现状评价,组织资产管理业务部门全面梳理2014年电网发展诊断、年度状态评价、资产风险评价、可靠性分析等资产数据,通过对数据细化分析,深入挖掘存在的资产管理问题,逐渐完善了资产管理专业业务诊断报告和公司现状评价报告,为公司资产管理年度目标和计划的制定、修订提供了数据支撑。

三是强化试点先行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县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由国网邢台县供电公司、国网隆尧县供电公司作为试点,先行开展资产清查和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试运行工作。通过工作先行、亮点宣传、经验交流带动县公司资产管理工作步伐。

2 主要管理做法

公司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以原有资产管理体系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健全可衡量资产管理整体水平的指标体系。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完成率为抓手,分析完善资产管理现状分析、目标策略等内容,做到现状分析准确、目标制定合理、策略方法明确、计划执行易操作、流程监控完备。二是实现管理要求与现行规章制度体系的深度融合。选取重点业务环节,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电子化的逐层落地总体思路,编制岗位指导书。在实际业务中充分应用资产管理方法和理念,实现资产管理要求与业务相融合。三是开展资产管理核心流程监测及内部评价机制。开展“三流合一”资产管理核心流程监测,建立公司资产管理体系内部评价及监督机制,并开展各单位的资产管理体系合规性评价和内部评价工作。

①电网规划方面,一是深化数据分析,充分发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SG186系统等对规划基础数据的分析作用,掌握实时、准确的一手数据,常态开展电网基础数据分析工作,提高电网规划的科学性;二是深化配电网规划研究,提升配网规划的深度、广度和颗粒度,细化到对配网节点和元件开展分析,将规划分析研究延伸至配变台区。加强典设应用力度,实现规划设计标准化,提高项目质量。

②工程建设方面,一是加强工程前期管理,在工程可研、核准批复后及时申报设计招标、开展初步设计工作,积极主动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为电网建设任务顺利开工做好准备;二是严格按照电网建设计划细化项目过程管理,注重项目初设审查、物质及施工监理招标、工程开工建设、建设过程关键节点管控、竣工验收投产及工程结算审计等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实现了工程按时开工、均衡投产目标;三是贯彻落实国网公司优质工程创建新要求,实行工程不分规模大小、不分电压等级、不分建设性质的全盘创优计划管理。

③停电计划方面,统筹地县停电计划管理,深化地县一体停电计划管理系统应用,以年度停电计划为主线,建立“年统筹、月平衡、周协调、日分析”四阶段管理秩序,刚性管控全年停电计划,杜绝计划工作重复性停电;加强计划执行的监督考核,以月度为单位,通过D5000自动统计、故障报修诊断分析两项技术手段和现场检查、周执行通报、月度考核三项管理措施,提高县公司停电计划管理水平。

④设备运维方面,一是强化设备缺陷管理。全面加强春季检修及缺陷管控,对有发展趋势的设备缺陷,落实跟踪制度,直至缺陷消除。二是开展全方位安全隐患排查。全面查找计划编制、现场勘查、危险点分析与预控、“两票、两卡”管理等12个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了整改措施。三是制定迎峰度夏运维保障方案,开展防止变电站全停、主变及运行环境、输电线路防山火和防外破等隐患排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⑤退役处置方面,一是强化退役资产管理,公司重新规范了退役资产管理流程,从报废及再利用两个层次设计相关流程对公司退役资产进行统一管理。二是加强闲置资产再利用,针对公司退役资产中还有较多的可再利用资产,通过建立退役资产台账,将鉴定评价后可再利用的退役闲置资产信息进行统一选用管理。三是及时做好废旧物资处置工作,梳理废旧物资处置流程,加强同省公司的沟通,实现资产处置全过程闭环管理及最大化的残值回收。降低了报废资产运输、损耗、仓储等管理成本。

⑥财务管理方面,一是完善竣工投运通知手续,细化投运单据信息,并按资产管理范围进行差别化设计,进一步明晰部门职责,确保转资流程衔接紧密。二是从源头抓起,严格资产卡片审批工作流的执行,确保固定资产卡片信息与设备信息一致。

⑦物资管理方面,一是以公司生产需求为基础,统筹、详实编制年度物资需求计划,制定具体的项目分解计划,分期编制物资采购计划,以满足生产的物资采购需求。二是应用国网物资采购统一合同文本,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合同签约基础,以ERP系统为合同履约基础,全面深化合同签约与履约管理。三是严格落实采购物资抽检制度,有效协同专业部门,全面落实物资质量管控责任,确保工程物资质量安全。

3 实施效果及下一步改进方向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是实现公司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战略举措,对于公司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明显的促进作用。相关成果成功促进公司各部门和各基层单位资产管理理念、管理水平的大幅提高。通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和实施,公司提出了一系列体现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的策略原则。在业务流程方面对与重点资产管理相关的业务流程进行完善及适当增补,将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日常工作任务。

在组织上成立了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办公室,能够充分调动并整合公司内部既有资源,全面推进相关工作。在信息化方面提出了信息系统资产全寿命周期信息整合的功能完善方案,ERP与PMS系统正在加速贯通融合,为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闭环管理和有机统一、以及跨部门的资产管理信息对称和充分共享奠定了基础。在经济效益方面,公司通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实施,优化了资产投入、降低了全寿命周期成本,同时确保资产健康水平和可靠性指标保持高水平。

3.1 实施效果

①实现资产实物的基本对应。通过开展两轮资产清查工作,市县公司的实物资产,基本建立了资产与设备的一一对应关系。对于新增资产,从资产进入企业开始,按照资产新增流程自动生成以设备口径为标准的资产卡片。不仅对后续固定资产管理与设备变动跟踪提供了保证,为设备和资产的联动打下基础,也解决了资产管理前清后乱的问题。截至2015年11月底,市公司35kV及以上实物资产一致率达到了100%,城网10kV四类资产一致率达到了95%。县公司35kV及以上13类主设备的实物资产一致率初步达到100%。10kV四类资产一致率达到40%,下一步将结合PMS2.0的录入工作同步完成。

②工程结算、决算的及时性有效提高。公司工程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核心,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工程项目投资效益最优化。把财务管理渗透到工程各个阶段,有效监督,前、中、后期有效联接,实现全过程管控,加强工程各环节关键点控制,提高工程结算、竣工决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已基本解决了结算超期和竣工决算超期现象。

③重视问题查摆,重点业务实现闭环管控。全方位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计划编制、现场勘查、危险点分析与预控、“两票、两卡”管理等12个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并制定相应整改措施,2015年共计排查并整改隐患1022项,为电网及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④资产报废实现系统管理。对废旧物资的处理状况做好清晰记录,便于日后查询和管理。一是促进形成管理闭环,不出现断点。二是控制风险。对废旧物资情况统一上网公布,既可以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监督机制,又利于各部门更加及时的掌握废旧物资的最新信息。

通过在资产管理中引入全寿命周期理念以及相应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公司实现了从职能管理、条线管理向流程管理的转变、进一步强化了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适应公司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公司在2015年9月初通过了省公司组织的深化应用内部评价验收。11月底完成了对国网邢台县供电公司、国网隆尧县供电公司的内部评价工作,共计发现问题22项,提出建议16项。

3.2 下一步改进方向

①持续开展资产清查工作,提高“帐、卡、物”一致率,在保持市公司“帐、卡、物”一致率100%的基础上,重点加大县公司资产清查力度,积极关注、协调、解决PMS2.0上线后系统间接口、批量转资等疑难问题,确保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县公司所辖10kV及以上电网一次设备和用于10kV及以上的电网自动化控制设备、通讯设备等电网资产的“帐、卡、物”一致率达到90%以上。②全面开展县公司资产管理体系工作。在完成配网资产“帐、卡、物”一致率达到90%以上的基础上,组织国网邢台县供电公司、国网隆尧县供电公司两家试点县公司将体系试运行情况形成典型经验,加大推广力度,彻底实现“体系全覆盖”。③提高资金项目计划制定的科学性,确保资金项目计划执行的准确性。加强基建项目的过程管控,强化过程记录的管理工作,确保项目进度符合计划要求。④常态化开展资产管理体系培训,深化培训内容,持续保持和提升培训效果。

4 结语

通过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公司不仅提升了资源计划能力、强化了业务协同、提升了风险管控水平,同时也更大的提升了公司的经营效益,基本实现了资产的实物流、信息流、价值流合一的高度集约化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1

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的重要核心,对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流程实施有计划、有步骤运行的各项财务活动。企业要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并不断地改进财务行为,就必须通过履行职责、贯彻落实风险控制机制,帮助企业实现自身设定的财务表现水平。

本文将着重分析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模式,以企业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要素及原则为重点,探讨建立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新的方法和途径。

一、构建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从目前的情形来看,我们国家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比较薄弱,许多企业一直在沿用传统的核算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要发展,就需要企业有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

二、构建财务管理体系的要素及原则

(一)财务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1.管理措施的实施。重点落实财务管理措施,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不足加以改进。

2.财务规划的构成要素包括财务方针、财务战略、资金活动、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方案等。

3.财务绩效管理。及时了解措施实施后的运行状况,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对未来的财务行为予以改进。

(二)财务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1.以事实为依据原则。确保财务数据及信息准确、及时、可靠。

2.系统管理原则。将财务管理体系视为一个大系统,在确保实现既定的财务战略方针和目标的情况下,对体系中的各个分级系统加以引导和管理。

3.管理层高度重视原则。

三、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模式

在构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涉及以下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即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财务控制管理体系的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监督检查体系的建立、投资决策体系的建立、财会人员培训体系的建立。

(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

企业预算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模式,是企业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内控管理方法。预算体系包括业务预算、专项预算、财务预算等内容。通过预算体系的建立,可做到对各预算执行部门的监督和控制,这样就可以更有效的组织、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所制订的各项经营目标也可以顺利完成。

1.搞好销售目标预算。企业生产经营全面预算的编制起点是销售预算,并且也是企业高层管理者正确经营决策的前提条件。搞好销售预算,企业才能合理地安排生产,避免经营风险,有利于经营目标的实现。

2.在销售预算的基础上编制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及其他各项费用预算。

3.将上述各种预算汇总,搞好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全面预算的核心,全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施过程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做好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增强财务预警能力。

4.充分调动各级责任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强化其责任意识,形成预算执行与控制的责任体系,保证预算执行的进度和效果。发现问题及其缺口,提出整改建议。

(二)财务控制管理体系的建设

1.建立和完善财务会计控制体系。包括资金活动、采购流程、资产管理、销售流程、成本费用、担保业务、财务报告等各环节的控制。

2.资产的流转控制。企业为确保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采用定期盘存、账实核对等措施。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3.对资产的耗用及各项费用进行控制。加强成本费用管理。充分组织企业员工对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搞好营运资金管理,执行好资金控制制度。企业在确保生产经营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合理调度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率,节约资金使用成本,最终服务于生产经营。

(三)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的策略、理财措施、组织职能、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系统。企业要建立适应自身特点的风险管理体系,管理方法要科学的量化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强化风险控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快速反应市场的变化。

(四)企业督查体系建设

企业应完善监督检查体系,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自我评价情况,复核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及其他部门和系统。对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进行认定与评价,确保内部控制系统的充分有效性。

(五)投资决策体系建设

企业现资决策体系就是建立一套完整的投资决策程序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实现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投资决策程序主要包括确定投资目标、选择投资方向、制定投资方案、评价投资方案、选择方案等五个方面。

(六)财会团队体系建设

财务是企业的重中之重,是企业的核心。因此,财务人员要求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包括团队建设、制度实施、强化责任感等。

总之,以我国企业的现状,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要求,采用先进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积极探讨和研究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方法和内容,建立起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篇8

电网企业属于重资产企业,随着近年来输配电价改革的逐步深入,未来资产管理的精益化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生产成本,加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电价制定。资产全景视图以率先建成“领先型”资产管理体系建设为目标,进一步接轨国际先进资产管理理念、促进管理方法精益化转型,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资产管理模式,在体系常态运行、管理体系与业务融合、体系文件与规章制度融合基础上,构建上海特色资产管理体系以及实际应用,开展资产全景视图构建及全过程动态质量监督,为最终实现公司资产管理水平和绩效再上新台阶奠定基础。

一、项目研究目的和意义

构建资产信息管理体系,确保信息的质量与资产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业务需求相适应,资产信息应满足以下管理要求:1.识别资产管理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信息,明确信息的用途;考虑信息采集的成本、信息采集后对资产管理提升的作用。2.建立资产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对信息的形成、维护、使用、存储、销毁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3.采用有效的访问控制,确保企业内外部人员获得适当的信息;4.选择适合的信息化手段,提升信息管理水平;5.制定信息管控方法,确保信息质量,并进行适时评估和持续改进。6.对信息全集的应用进行规划,确保未来管理提升所需要的历史数据能够超前规划、采集,同时兼顾信息采集、储存的成本等因素。

二、开展全过程动态质量监督的主要做法

1.构建基于资产管理要求的资产信息全集:以企业信息管理(EnterpriseInformationManagement)等最新的理论为基础,结合物联网RFID等技术实现手段,根据公司资产管理体系运行现状,设计基于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的资产信息全景视图。2.设计资产管理质量门监督管控模型,并据此建立关键环节质量事件预警规则库:充分借鉴公司各专业条线实用化管理办法,基于实用化评价考核过程,设计资产管理质量门监督管控模型,并根据全景化数据采集分析结果建立质量事件预警规则库。3.应用资产全寿命周期全景视图模型,采集实物资产全景信息,通过对技术参数、声音、图片、视频等非结构化信息的分析,展示资产全景视图应用场景,资产全寿命可视化管理。

三、全过程动态质量监督的应用成效

1.明确资产全过程质量监督内容。涵盖资产从规划、立项、建设、运行到退役报废全过程的实物、技术信息、价值信息变动过程的采集方法和关键技术。2.构建资产质量监督标准化流程。以公司“五位一体”工作为基础,进一步明确岗位工作、技术标准,考核要求、风险管控点,明确各阶段、各部门在资产管理衔接点、交界面的工作内容、工作质量、信息记录和传递具体要求,确定协同工作质量要求。3.完善资产质量监督体系应用。对实物资产全景视图构建要求、资产管理质量门管控机制要求及关键管控节点的监督管控要求提出实用化建议;分析现存信息系统现状,对全过程动态质量监督的要求进行信息化固化,推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质量监督工作的常态化。

篇9

由于金融会计风险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因此应对影响金融会计风险的各个要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对其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独立的特点进行全面研究,形成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从不同的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战略出发,对各个管理子系统进行优化分析,提升金融会计风险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在新形势下需要对金融会计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进行分析,形成良好的金融风险管理战略,对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主体需要有全面的认识,对各项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把脉,提升金融会计风险管理的综合能力,通过对金融会计内外部风险环境的分析和研究,推进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模式创新。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战略实施是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的重要路径。

一、金融会计风险系统性管理体系建设

金融会计风险具有系统性特点。因此,从金融会计风险系统性角度进行管理体系建设,是防范各项风险的基本方法,由于金融会计风险系统的联系性、层次性、整体性、有序性特点,在对金融会计风险进行管理体系建设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每个对象的风险模式,对风险管理要坚持系统性的管理思想,从金融会计风险形成的各个层次角度出发,对金融会计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系统性管理的基本理念,提升金融会计系统性风险的防范能力,积极稳妥地进行金融会计管理机制创新,提升金融会计的综合运行能力和运行水平,实现金融会计风险的全方位综合性管理。通过对金融会计风险管理的基本特点分析,需要对金融会计风险进行整体性研究,从金融会计风险管理的基本特点看,可以引发金融会计风险的因素较多。金融会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因此要从风险形成的综合性原因出发,逐步挖掘产生风险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提高金融风险整体性防控能力,为金融会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金融会计风险具有自身独特的结构,因此需要对金融会计风险的基本特点进行全面研究,从系统风险的危害程度出发,对各项风险的运行规律和管控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形成综合性的风险管理方案,确保金融会计的各项风险能够有效的防范。从金融会计风险的组成因素角度分析,由于各个风险因素之间具有独立性的特点,同时各个风险因素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因此在对金融会计风险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综合性方法,按照标本兼治的基本风险防控理念,制定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金融会计行业产生风险会影响到各个企业主体和个人。因此在对金融会计风险进行综合性分析和研判的过程中,需要从金融资产管理的基本模式出发,通过会计核算等手段发现金融风险,同时能够果断采取措施,从多角度防范金融会计风险,提高金融会计风险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为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从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个角度出发,对系统性金融会计风险危机进行有效防范,确保金融会计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从风险管理各个模式出发由于金融会计风险具有层次性的特点,因此针对不同层次的金融会计风险采取不同的防范策略,通过对金融会计风险的分层管理,可以提高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效率,为金融会计风险的层次性管理体系建设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对系统性防范金融会计风险具有综合性作用。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从层次性模式管理出发,对金融会计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投资风险、资本风险、表外风险进行全面的研判,形成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机制。对各个风险层次进行的优化管理,形成层次化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会计风险管理创新,为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战略的全面实施营造良好的条件。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需要从不同的目标战略出发制定不同的管理战略和管理方法,在复杂的金融会计管理中不断探寻管理规律,通过定量性金融会计风险指标分析,确保各个风险能够得到有效地控制,推进金融风险指标体系建设,推进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提升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水平。

二、金融会计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策略

金融会计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系统性管理的观念。通过对各项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形成系统性风险管理的目标,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有效结合,对金融会计系统性风险的各个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形成最优的金融会计风险体系管理方案,为完善金融会计风险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提升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水平,为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营造积极有利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从定量和定性分析出发,通过定性、定量的循环式分析和研究,形成有效的金融会计风险管理策略。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系统管理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内容,正确识别金融会计风险,通过对各项金融会计风险进行目标性研究,形成良好的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战略。金融会计系统风险管理涉及的范围较广,因此在具体研究过程中需要把其管理体系进行分解。通过分解管理体系可以不断优化管理体系,形成管理体系内在管理结构,提高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水平。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运行模式进行综合性评价,形成金融风险管理框架,通过优化方案的分析形成良好的管理理念,提高金融会计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水平。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从正确识别风险的角度出发,形成管理体系的基本架构,确保金融会计管理系统风险体系能够发挥关键性作用,对风险因素能够有效的识别,并且找出解决金融会计风险的路径。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需要从风险指标体系和系统结构管理出发,确保金融会计风险管理能够在指标优化的过程中形成自身的管理机制,从不同的监控指标出发形成良好的指标风险管理体系,提升指标风险管理水平,为指标风险管理模式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按照风险指标的管理方式推进各项工作,采取有效的金融会计风险监督管理战略,推进风险监控管理体系建设。金融会计风险监管的过程中,需要从不同的指标管理出发,对各项风险监控指标设定相应的控制值,不断推进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营造健康稳定的金融会计管理环境。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准确、全面、及时收集相关金融会计数据,通过对各项管理指标的基础性研究,形成一套完善的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对金融会计风险管理进行综合性研究和系统性分析,形成金融会计风险指标控制管理体系,提升金融风险综合性管理效率和质量。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各种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全面有效的分析和研究,形成符合金融会计风险管理特点的体系结构,对金融会计风险的全方位把控和综合性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金融会计风险防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不同的管理指标角度出发,形成金融会计风险管理的机制和战略,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会计模式创新和风险防范。金融会计系统风险控制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管理机制建设逐步化解各项风险,通过对金融风险系统的积极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推进金融会计风险综合管理体系建设,形成有效的金融会计风险评估机制。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从主体对象出发,形成良好的金融会计风险指标管理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建设。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研究对象的基本状况,通过对风险系统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分析,形成具有综合性风险管理的方案机制,提升金融会计系统性风险防控水平。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从金融服务对象出发,对各项金融会计指标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形成风险控制管理模型,通过不断的优化管理提升风险管理指标控制能力。金融会计风险指标控制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国内外环境、金融环境、经济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金融会计风险的详细化设计管理能力。金融会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各项经济指标出发,对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模式进行优化研究,实现对金融会计风险的目标化管理,提升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水平,营造良好的金融会计管理环境。金融会计风险控制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不同的管理战略机制出发,形成良好的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模式,对各项风险进行综合评测,形成具有决策性的风险管理方法,提升金融会计风险管理能力,为建立完善的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创造良好的条件。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模式创新是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国内外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特点出发,形成具有系统性管理理念的金融会计管理策略。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从不同的管理模式入手,推进各项管理指标体系建设,形成具有金融会计风险管理特点的体系,提升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郭新梅.国有金融产权改革模式与创新研究[J].决策咨询,2013(3):90-92.

[2]张琦霞.金融信息未来发展战略分析[J].大庆社会科学,2016(2):135-137.

篇10

购好资产,管好资产,用好资产,提高资产收益率是任何企业都追求的一个目标。油田企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数量众多、种类各异的资产。由于油田生产环境的特殊性,在这座没有围墙的工厂里资产分布呈现出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企业应坚持把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直以建立和完善“全员参加、全过程管理、全方位运作、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体系为目标,积极探索构建“信息集中化、效益型资产管理模式”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按照“提高质量、优化增量、盘活存量、控制总量”的工作方针,细化管理,规范运作,多渠道搞好盘活存量资产,加大不良资产的管理力度,提升单位资产创效能力及整体资产运营效益,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重视资产前期的管理,把好资产进入关,提高投资回报

(一)是参加验收。验收是资产管理的“龙头”,是确保资产管理增加的信息真实、完整、准确的关键所在。深入现场参加基建工程项目联合验收。基本建设项目办理竣工验收时,必须具备下列条件:a、按设计的内容已经完成,竣工图也已编制完成;b、主要工艺设备(包括引进设备)已安装调试合格;c、生产准备工作已完成,经试生产能够满足生产使用;d、已通过规划、环保、消防、劳动安全、卫生防疫等部门的验收;e、工程决算已完成,并已通过审计部门审计。验收合格后及时办理转资手续。

(二)是严把转资关。转资的目的是确认资本化条件,保证资产的真实性,适时转资,及时记录资产相关信息,为资产管理和核算奠定基础。只有严格把关,合理控制,才能真正地“控制总量、优化增量、盘活存量”。当今社会,我们要建成信息化、效益型的资产管理体系应该积极推广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真正实现数据集中,达到资源共享。

二、强化中期管理,提高资产质量

中期管理,主要是指资产运行和使用期间的全部工作。我们针对企业资产种类多、分布广、管理难度大的实际,从保证资产安全和全面掌握资产状况出发,切实在管好、用好、监督好三个方面下工夫。

以清查盘点为重点,掌握资产状况,管好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企业坚持从细化资产基础管理入手,努力实现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不断提高资产利用率和资本运营效益。一是树立全新的资产运营理念,引导资产管理人员树立存量资产持续优化重组、合理流动就是增效、闲置就是最大流失的管理理念,从而实现观念的转变到管理方法的创新。二是坚持做到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有计划的组织实施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坚持每年盘点一次。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盘点方案,把资产清查落到实处,防止前清后乱,做到家底年年清。其次,要求各级资产管理部门明确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范围、内容和要求,加强对流动性大的资产的管理。三是认真搞好盘点结果的分析,掌握存量资产的总体运营状况和不良资产的运营情况,

实施动态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所谓动态管理,就是用发展的观点,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做好部门内外衔接,切实加强资产的入账、实物管理和处置工作,并且根据资产的使用状况的改变而对其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以效益为目标,用好资产,盘活存量。“优化配置就是增效,闲置就是最大浪费”。在新体制下我们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努力盘活存量。合理调剂资产,既平衡了各方面的设备需求,又提高了资产设备的利用率。

三、活化后期管理,挖掘资产创效潜能

后期管理,主要是指资产退出使用状态。企业应该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提高了闲置、报废资产的变现收入,使不良资产能够保值或快速变现,同时也使部分资产焕发了活力,创效能力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加强账销案存固定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已报废销账、但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账销案存固定资产,必须建立报废资产管理制度,严格对外转让和内部利用改造的申报审批制度,确保资产在彻底退出企业生产经营领域之前,不因管理不善而形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规范管理,做好闲置资产的调剂利用及报废资产处置工作。规范闲置报废资产处置变现流程,加强市场化运作,增加报废资产变现收益。在处置报废闲置资产时,本着“平等、自愿、公平、互利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托市场行情,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竟家销售,加快闲置报废资产的变现速度,增加变现收益。

四、夯实基础、精细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资产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基础工作扎实,精细化管理,才能创出高水平,进而实现高效益。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资产管理上始终注意固本强基,求精求细,坚持把夯实基础、精细化管理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一)建立了科学、高效、严密的管理体系

实行以总会计师负责制,明确了财务资产部门为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资产管理重大决策及全过程管理工作。各二级单位均明确主管领导和职能科室;各三级单位设立了资产组;基层小队设立资产员,班组细化到责任人,从而形成了分级、全过程的资产管理网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定期开展清查盘点,及时发现和整改各类管理隐患,实现了纵向由公司到基层、横向按资产类别、属性、用途、时间贯穿全过程的立体化监督管理,提高了资产管理者的责任心,保证了资产管理各项目标的落实。

(二)整章建制,建立完善各项资产管理制度

客观衡量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在实践中,我们感到,为了适应企业管理制度的运行要求,不断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必须从建立各项规范的资产管理制度入手。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修改《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非安装设备转资流程》、《后续支出管理办法》、《报废资产管理办法》、《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明确了各级资产管理者的职责,规范了工作内容,理顺了业务程序,同时,通过加强资产管理制度建设,规范资产管理行为,强化资产管理,最大限度地落实企业资产管理目标,为“规范管理,科学理财,构建效益型资产管理模式”奠定基础。

(三)不断推进和完善资产集中管理信息系统

将信息化的成果整合进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国际惯例全方位接轨的必然要求。推行资产信息系统集中化管理,率先实现了资产数据的集中管理。该系统在同一信息平台上实现了多级、多用户同时使用,数据相对集中和权限管理。主要具备三项功能:首先是资源共享,促进了信息资源的互补,提升了信息数据的价值和数据的采集速度。其次是网上办公功能,多种业务在网络上可直接办理。第三是决策支持功能,可进行资产信息的查询,为管理者提供了数据统计、预测、分析等手段,使相关决策能够具备可靠的依据,进一步提高了资产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因此,在企业内部,进一步完善资产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资产从投资立项到形成实物管理、价值管理共用一套管理软件,从而解决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问题,实现信息共享。

五、转变观念,严格实施和执行内部控制体系

篇11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资产管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实践证明,基于内部控制下的资产管理模式是最适合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模式,但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效率。

一、内部控制在现代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内容和作用

1.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内容

为了能够有效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优化配置、会计核算准确以及资产安全完整和内控程序合法,需对资产的获取和和验收、使用和维护以及盘点、清查和处理等,进行严格管控,以此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能够有效发挥其效用。

2.内控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重要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应当确保单位资产安全可靠、管理规范有序。物质基础的有效管理,对行政资产管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强化资产管理机构、授权审批体系管理,加强预算管理和资产日常经营活动管理和资产流动管控。由此可见,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活动和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内控模式

1.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模式

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过程中,需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模式,这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完善和健全内控资产管理机制,主要从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准确评估风险以及及时进行信息沟通交流和规范科学内部监督等方面着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管理过程中,经营性、非经营性资产应当划清界限,并对其分开管理;资产管理过程中,应当保证严谨性、严肃性,不断完善资金管控模式,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还与单位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交流、内部监管和内部控制等方面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资产的有效管理。

2.构建内控管控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构建,对加强资产管理体系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中,应当建立一套完善、高效的内控制度与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加强资产管理。在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实践中,应当不断加大内控体系透明度、准确度建设,这对有效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与资产管理机制的高效运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加大内控关键要素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管理内控模式建设过程中,需对内控体系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强化内控组成要素管理,以此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质量与水平。在具体内控管理工作中,财务工作首要加强,立足实际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工作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一批素质高、业务强的资产管理人才,确保内控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能够得以良好的运行。

三、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资产管理的有效策略

1.将资产管理与内部控制结合起来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有效控制资产管理,首先要必须要对现有的内部控制资产管理模式进行完善。在单位内部成立评估小组,对资产管理进行风险评估,为单位的资产配置提供合理建议;对各部门的职责做出明确规定。其次,资产管理模式的完善离不开内部控制系统的协助,通过制定适应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保障本单位资产增值的同时,提升资产管理效率。避免盲目追求资产收益,应坚持以保值为主,避免过分的商业化行为对权力造成寻租作用,防控。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将内部控制与资产管理有效结合,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进行资产管理,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2.加强预算控制与授权审批制度

实践证明,资产的有效管理离不开内部控制机制,预算控制是建立与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关键、核心环节。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要通过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实现对资产管理的事前、事中与事后控制,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与严谨,严禁盲目调整单位预算,以避免对财政资金造成浪费。加强对预算管理的事中控制,尤其要对支付审核加强监管,保证各项款项准确落实。做好事后记录,为解决资产管理出现的问题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强化授权审批控制,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与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与相应职责,保证权责一致。

3.积极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的资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开展各项业务活动提供保障,从而实现单位长期稳定发展,资产管理运营过程中,必会存在内部与外部可测与不可测风险,威胁了资产安全。同时,还要不断加强与其他单位之间的合作,及时对财务风险管理经验进行交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风险评估、风险识别、风险预警一体化机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应该有章有制,资产管理部门应该有效建立一套完整的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运营效率和效果,以求防止资产流失管理机制的有效实施。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主要有:资产购置审批制度、资产采购制度、资产入库登记制度、资产保管清查制度、资产领用交回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资产管理岗位奖惩制度、内部审计和考评制度、资产统计报告制度等。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购置与审批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在购买的过程中,必须经过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才能实施,同时根据政府集中采购的要求办理采购手续。

四、结语

总而言之,内部控制下的资产管理更加有效,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要健全资产管理模式,加强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和资产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创新,从而不断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为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实现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12):3-4.

篇12

随着国家对军工研究所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加大,对项目竣工验收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以下简称项目档案)验收作为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体系日益受到关注,如何有效地提高项目档案管理水平,顺利完成项目竣工验收任务,是理论与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军工研究所项目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上级机关对项目档案管理的严格要求。早在2007年国防科工局就下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验收办法》,对项目档案的验收组织、验收申请、验收要求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随着国家对军工研究所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加大,对项目档案的管理和验收要求也越来越严格。2013年国防科工局下发《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实施细则》,明确规定“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应完成项目档案单项验收”,并指定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其所属单位项目档案单项验收工作。随后各军工集团也出台相应规定,进一步规范项目档案的验收工作。如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于2014年印发《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验收评分细则》,作为项目档案归档与验收量化标准的依据,该细则从项目档案基础管理、项目档案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项目档案的保管与利用和档案验收工作6个方面提出了量化评分标准。

(二) 军工研究所传统项目档案管理模式已经落后。军工研究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涉及单位多、参与人员广、专业技术跨度大等特点,批复周期之长可达48个月,项目从资金计划下达到竣工,需要完成数百套国内外设备及软件的订购与安装,同时也需要完成大量的基建工程建设,涉及部门往往包括军工研究所所有技术部门、信息安全部门及若干机关单位部门。此外,随着军工研究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OA办公系统、固定资产投资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一批管理软件陆续建立,项目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也亟待提高。

(三)传统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已不适应军工研究所精益化、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目前很多军工研究所正进入向精益化、信息化转型升级阶段,项目档案的管理体系建设也要及时跟上军工研究所的发展步伐。项目档案的管理需要大多数部门的参与,项目档案管理部门需要通过实用高效的管理体系,明确每个人在项目档案管理中的责任、工作内容及目标,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逐步推进项目档案精细化管理的建设步伐。军工研究所很多项业务,都或多或少与项目档案业务有流程和数据层面的关联,因此改进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实现与相关信息系统集成,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军工研究所主营业务。

二、军工研究所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

军工研究所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为高质量通过国防科工局项目档案验收。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保证项目档案管理的高效有序,并通过信息化技术、领导机构设置、制度约束、激励评价、沟通交流等手段,对项目档案管理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具体指导原则是:

(一)加强各部门协调。项目档案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各层级各部门集成推进,成立项目档案领导组织机构,建立项目档案管理团队,统筹协调,实现联动,共同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创新体系。

(二)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要紧密结合研究所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全方位、多角度对项目档案管理形成约束机制,有力保障项目档案管理体系的作用。

(三)融入信息化建设。只有以信息化为手段,使目标管理与过程控制相结合,加强阶段性检查,才能确保目标实现。

(四)创建激励机制。应该充分调动研究所各技术部门、机关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多方面促进项目档案管理。

(五)打通沟通交流通道。通过参加项目主管部门例会,参加项目设备到货验收、终验收会议,不定期走访项目实施部门,增进项目了解,掌握项目资料情况。

三、军工研究所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建设的内容

军工研究所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内容可概括为:组织机构建设、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建设、激励评价体系建设、协调交流机制建设。

(一)组织机构建设。为建立健全军工研究所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形成“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档案管理体制,维护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与安全,军工研究所应该成立项目档案工作组织机构,由分管档案工作的副所长担任档案工作领导小组主任,各部门领导作为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主要职责是贯彻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项目档案工作的制度和规范,负责项目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以及重要问题的决策,负责对各单位项目档案工作日常管理、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评审、评比和奖励。这样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有了强有力的领导机构,保障军工研究所项目档案工作的领导力以及资金、人员、管理等顺利落实。

(二)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规范项目档案管理及归档流程。加强项目档案的过程管理与控制,(下转第131页)(上接第128页)必须在管理手段上有所创新,为此应将项目档案的管理纳入军工研究所档案管理软件中,并和项目主管部门的管理软件深度融合,以实现项目档案信息资源的全周期管控。以某军工研究所为例,该研究所项目档案的管理融入新上线的数字档案馆软件中,并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做了接口,实现了项目档案资料的在线归档。通过该接口,各类项目文档签署完成后,即可发起归档申请。同时在即将上线的档案门户网站上预置了项目档案入口,通过创建项目档案门户的方式,为项目参与各方提供一个高效率信息交流和共同工作的环境。

(三)管理机制建设。将项目档案工作要求纳入项目建设实施计划,与项目建设实行同步管理。各部门在签订项目建设合同时,必须将项目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要求纳入合同条款,以明确责任。签订基建项目设计、施工及监理合同、协议时,应当设立专门条款,明确需要提交的项目文件材料范围、份数,以及整理要求和归档责任。签订设备仪器研制或外购合同、协议时,应当设立专门条款,明确供方需要提交的文件材料清单及份数等要求。设立专(兼)职项目档案人员,负责项目竣工验收前管理类、基建类、设备仪器前期文件材料等项目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项目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编制项目竣工文件和整理项目文件。

(四)激励评价体系建设。成立考核机构,制定考核标准,对项目团队及个人的档案资料移交情况进行定期化、制度化考核,执行激励与处罚。考核标准主要包括项目档案工作组织领导情况、归档项目档案的完整性、规范性、及时性,对项目档案情况的熟悉程度等,同时给兼职档案员发放一定津贴,提高各实施部门和个人参与项目档案工作的积极性。建立短期激励体制和长期激励体制,短期激励是在每年年底评选出优秀兼职档案员、优秀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先进单位和个人,长期激励体制是在项目验收通过后,组织评选项目先进单位与个人,以激发项目档案工作参与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协调交流机制建设。项目档案管理部门积极参加军工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例会。及时掌握各实施部门的工作进度,并将近期项目档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参会人员集思广益,对项目档案的管理提合理意见或建议。在参加项目例会的同时,综合档案馆常以走访形式或开验收会的方式到各实施部门沟通交流,召开部门工作会议,了解项目档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各部门遇到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项目实施部门排忧解难,共同促进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海静.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机电兵船档案,2016(1):42-43.

[2]吴朝霞.浅议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6(2):148-15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