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理论范文

时间:2023-11-15 11:14: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商业模式理论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商业模式理论

篇1

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在经济日益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对于商业模式的理论研究尚不够系统、完善,本文对商业模式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希望能够对后续研究有所帮助。

商业模式的含义

关于商业模式(又称商务模式)的真正含义,理论界没有形成统一的权威解释,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盈利模式论。此种理论认为商业模式就是企业的运营模式、盈利模式。埃森哲公司的王波、彭亚利(2002)认为,对商业模式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经营性商业模式,即企业的运营机制。二是战略性商业模式,指一个企业在动态的环境中怎样改变自身以达到持续盈利的目的。迈克尔•拉帕(2004)认为,“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他认为,商业模式规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并指导其如何赚钱。

价值创造模式论。此类理论认为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模式。阿米特和左特(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创新的焦点和企业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Petrovic等(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通过一系列业务过程创造价值的商务系统。马格利•杜波森等人(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所形成的企业结构及其合作伙伴网络,以产生有利可图且得以维持收益流的客户关系资本。阿福亚赫和图西(2000)提出,应当把商业模式看成是公司运作的秩序以及公司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公司依据它使用其资源、超越竞争者和向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

体系论。此类理论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由很多因素构成的系统,是一个体系或集合。马哈迪温(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对企业至关重要的三种流量―― 价值流、收益流和物流的惟一混合体。托马斯(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开办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所涉及流程、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的总体构造。贝因霍克和卡普兰(2003)强调了商业模式的综合性、直觉和创造精神。翁君奕把商业模式界定为由价值主张、价值支撑、价值保持构成的价值分析体系,提供了商业模式创意构思和决策的一种思维方法。罗珉、曾涛和周思伟(2005)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商业模式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①任何组织的商业模式都隐含有一个假设成立的前提条件,如经营环境的延续性,市场和需求属性在某个时期的相对稳定性以及竞争态势等等,这些条件构成了商业模式存在的合理性。②商业模式是一个结构或体系,包括组织内部结构和组织与外界要素的关系结构,这些结构的各组成部分存在内在联系,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模式的各种运动。③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创新或变革,是使组织能够获得长期优势的制度结构的连续体。袁新龙和吴清烈(2005)认为,商业模式可以概括为一个系统,它由不同部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及其互动机制组成 ;它是指企业能为客户提供价值,同时企业和其他参与者又能分享利益的有机体系;它包括产品及服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结构,包括对不同商业参与者及其角色的描述,还包括不同商业参与者收益及其分配的划分。

三类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商业模式的内涵。盈利模式论从企业运营的角度切入,认为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如何因应环境变化合理配置内部资源实现盈利的方式,比较浅显易懂。价值创造模式论主要从价值创造的视角来考察商业模式,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体系论强调了商业模式的综合性,研究的视角更宽泛、更全面,能够从各个维度更系统地诠释商业模式的实质,应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商业模式的功能

在业界流传着很多依靠独特的商业模式而大获成功的故事,那么商业模式的功能到底是什么呢?

Paul Timmers(1998)认为商业模式要指明各参与者及其角色、潜在利益和收入来源。

阿福亚赫和图西(2000)认为,商业模式必须明确向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向哪些客户提供价值,如何为提供的价值定价,如何提供价值以及如何在提供的价值中保持优势。

JoanMagretta(2002)认为商业模式应该解决以下问题:谁是客户?客户的价值是什么?如何在这种商务中赚钱?将这种价值以合适的成本交付给客户的根本经济逻辑是什么?

Chesbrough和Rosenbloom(2002)则认为商务模式是连接技术开发和经济价值创造的媒介(如图1)。他们认为商业模式的功能包括:明确价值主张;确定市场分割;定义价值链结构;估计成本结构和利润潜力;描述其在价值网络中的位置;阐明竞争战略。商业模式调和价值创造过程的构造。

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既然倾向于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一个系统,那么就必须弄清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对此,理论界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在《转型》一书中认为,商业模式是从整体角度考虑企业的一种工具。商业模式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外部现实情形,财务目标以及内部活动。罗珉教授认为, 一个商业运作模式应该由三部分构成, 即: 公司对经营环境的假设、公司对自身宗旨的假设和确认公司的核心能力。公司的商业运作模式至少要满足两个必要条件 :公司的商业运作模式必须是一个由各种要素组成的整体, 必须是一个结构, 而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因素 ;公司的商业运作模式的组成部分之间必须有内在联系, 这个内在联系把各组成部分有机地串联起来, 使它们互相支持, 共同作用, 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Rainer Alt和Hans-Dieter Zimmermann(2001)指出,使命(Mission)、结构(Structure)、过程(Processes)、收入(Revenue)、法律事务(Legal Issues)和技术(Technology)是商业模式的6个要素(图2)。他们认为使命是商业模式最为关键的因素,结构决定了行业、客户和产品的重点;过程提供了商业模式的使命和结构的更详细的观点,表明了价值创造过程的因素;收入是商业模式的底线,收入来源和所需投资必须从短期和中期做仔细的分析 ;法律问题是商业模式必须考虑的因素 ;技术既是驱动力也是约束。他们提出,商业模式是由多个维度组成的,不存在单一的商业模式。这6个因素是建立商业模式的一种框架。

阿福亚赫和图西(2000)认为,商业模式由客户价值、范围、定价、收入来源、关联活动、实现、能力、持久性组成。

客户价值(Customer value):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

范围(Scope):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目标客户群体。

定价(Pricing strategy):价格策略。

收入来源(Revenue sources):收入的来源。

关联活动(Connected activities):为客户提供价值所必需的一些相关活动。

实现(Implementation):商业模式各组成要素的实现。

能力(Capabilities):企业的各种活动要求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持久性(Sustainability):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Chesbrough和Rosenbloom(2002)则认为商业模式有六个要素,分别是:价值主张、市场分割、价值链结构、收入来源和成本结构、价值网中的位置以及竞争战略。

价值主张(Value proposition):描述客户的需求、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以及从客户角度来看产品的价值。

市场分割(Market segment):明确市场定位和具体的细分市场。

价值链结构(Value chain structure):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和价值活动。

收入来源与成本结构(Revenue generation and margins):如何获取收入,成本结构以及目标利润率。

价值网中的位置(position in value network):明晰竞争者、互补者以及有助于提升客户价值的网络效应。

竞争战略(Competitive strategy):公司如何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

Osterwalder & Pigneur对商业模式组成要素的理解如图3,他们认为商业模式由服务理念(包括价值主张、目标客户)、技术结构(包括服务提供、系统)、组织安排(包括网络策略、角色分配)以及财务安排(即收入来源)4个要素组成,他们紧密联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为客户和业务提供者创造价值。

以上是关于商业模式组成要素的一些主要观点,尽管侧重点不同,但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对客户价值、市场定位、收入、能力等关键要素的重视,较好地诠释了商业活动的规律和诉求。

商业模式的特点

虽然各种理论对商业模式的定义还无法达成共识,但对于商业模式具有的下述特性的认识较为一致。普遍认为,成功的商业模式具有如下共同特点:

有效性。商业模式的有效性,一方面是指能够较好地识别并满足客户需求,做到客户满意,不断挖掘并提升客户的价值。另一方面,商业模式的有效性还指通过模式的运行能够提高自身和合作伙伴的价值,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包含具有超越竞争者的,体现在竞争全过程的竞争优势,即商业模式应能够有效地平衡企业、客户、合作伙伴和竞争者之间的关系,既要关注客户,又要企业盈利,还要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整体性。好的商业模式至少要满足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商业模式必须是一个整体,有一定结构,而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组成因素;第二,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之间必须有内在联系,这个内在联系把各组成部分有机地关联起来,使它们互相支持,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戴尔的直销模式之所以成功,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戴尔具有低于4 天的存货周转期,这种高周转率直接带来了低资金占用率和低成本效益,使得戴尔的产品价格低,具有竞争对手不可比的优势。戴尔的低库存高周转效率正是来自于其核心生态系统内采购,产品设计,订货和存货管理,制造商及服务支持等一系列生态链中的相关活动的整体联动所产生的协同作用,这是其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差异性。商业模式的差异性是指既具有不同于原有的任何模式的特点,又不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保持差异,取得竞争优势。这就要求商业模式本身必须具有相对于竞争者而言较为独特的价值取向、以及不易被其他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复制和超越的创新特性。戴尔的直销模式重新定义了顾客对速度及成本价值的衡量方式,创造了阻碍竞争对手模仿的障碍。同样,美国西南航空的商业模式所选择的特定服务航线和目标顾客,也使得对手只能模仿其中的某一个环节而无法模仿全部。差异性的存在使得试图学习戴尔和西南航空的企业,从未有过成功的例子。

适应性。商业模式的适应性,是指其应付变化多端的客户需求、宏观环境变化以及市场竞争环境的能力。商业模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今天的模式也许明天被演变成不适用的,甚至成为阻碍企业正常发展的障碍。好的商业模式必须始终保持必要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具有动态匹配的商业模式的企业才能获得成功。

篇2

二、营销模式3要素设计

篇3

一、 引言

克里斯・安德森(2009)在其《免费:商业的未来》中认为免费模式已经从一种促销手段发展成为全新的商业模式,代表着网络数据时代商业的未来。他将免费模式总结归纳为四类:“直接交叉补贴”“三方市场”“免费增值”“非金钱市场”。免费模式经济学解释的核心思想是成本转移,即免费的那部分成本是由直接生产者转移到第三方来负担。在安德森提出免费经济学理论之前,王建国(2007)创立了1P理论,该理论的本质是通过借助第三方付费使产品以低于平均成本的价格卖给目斯丝停赢利的关键在于整合网状经济的外部效果为第三方创造价值。王建国(2009)认为企业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创造新价值,用新价值支付免费的那部分。如果实现免费的过程中创造了新价值,而且其参与者能够在此过程中分享到这份新创价值,这样的免费才是真正可以盈利的。因此,好的可持续的免费模式,其核心不是成本转移而是新价值、网络价值的创造。

Guptab(2008)定义免费顾客是有第三方付费者补贴因而支付很少或不支付费用的客户;而李永强等(2012)也认为免费顾客获得产品或服务时支付远低于成本或完全不支付费用。王建国(2009)则强调免费是指一个商品在任何程度上的免费,而不在于必须是用零价格或远低于成本价格获得商品或服务,只要能获得不支付成本的利益,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免费,就可以用低于对手或市场的平均价格取得竞争优势。

另外,在免费模式的研究文献中,李大凯(2010)运用经济学工具研究免费模式对厂商盈利能力的影响机制,通过增值服务提高市场需求和差异化消费菜单实现市场细分以扩大厂商利润空间,使得免费模式下的厂商相对于收费商业模式的厂商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李永强等(2012)基于顾客终身价值理论,在免费经济学视角下从声誉、注意力以及预期财务这三个维度探讨了免费顾客的网络价值。郑锐洪和杨蕾(2014)在讨论免费模式的经济学原理基础上,重点从顾客歉疚感原理、让渡价值、引导消费、市场份额等维度剖析免费体验模式的营销机理,以解释免费体验与顾客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刘莉莉和朱欣民(2014)从破坏性创新理论的要点分析入手,探讨了网络服务免费对现有市场“又破又立”的破坏性创新作用以及具有创造顾客价值、创建顾客规模和创立商业模式三大创新功能。以上研究从免费商品、免费顾客以及盈利模式等角度解释免费模式现象,但没有真正说明免费如何盈利的实质以及如何设计免费模式。

王建国(2015)从营销学、经济学的角度升华了第三方买单的商业模式和模式营销“1P理论”,这一理论能够简单清晰地解释免费模式盈利的交易结构和普遍规律,为其构造全新的定价空间,阐述了免费模式的本质是创造网络价值,实现免费模式盈利的关键是企业对网络价值的整合,并总结出七大规律,其中边际非稀缺资源的概念,能够更直观地解释诸多免费现象,对免费商业模式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针对1P理论,有很多文献也专门讨论并借鉴应用于实际案例中,如张春阳(2012)在医药行业中开展免费医药知识培训、“健康药箱送万家”等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P理论还被运用到其他很多行业,如餐饮、金融、交通、娱乐、城市建设等等,说明大部分商业行为都可以尝试使用1P理论来构造免费商业模式。本文从分享经济的定义和典型免费模式出发,以其主要特征―闲置资源的交易为突破点,用1P理论揭示了这些案例中第三方买单的网状交易结构,画出了相应的思维导图,解释了为什么免费还能盈利的奥秘所在,并探讨了如何运用1P理论来设计更多更好的免费模式。

二、 第三方买单的1P理论

1. 1P理论的第三方买单交易结构导图。在全球日趋繁荣的网状经济浪潮中,企业、顾客和行业之间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线性买卖关系,而是形成了无所不在的价值网络。如何发现第三方关联顾客及合作伙伴,如何整合这些网络资源合作共赢,共同创造网络价值,是迭代商业模式交易结构和创新商业模式的关键。通过发现和引入第三方,让第三方买单,就能实现免费模式,其交易结构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

2. 1P理论的定价空间和经济学解释。营销学有著名的4P理论,其中的4P包括:产品P(Product)、价格P(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Promotion)。1P理论则将4Ps里的收益(1P)和成本(3P)分开,其中1P(Price)是单位产品收益,另外3P(Product、Place、Promotion)总和是单位产品花费,即平均成本AC,3P=AC。单位产品利润π=P-3P=P-AC,总利润Л=Q(P-AC)。这里,P-AC既是定价空间也是盈利空间,1P理论是通过引入第三方突破定价空间以扩大企业盈利空间的理论。

如图1所示,按照线性价值定价空间理论,产品价格P完全是由目标顾客C来支付:P=PC,单位产品成本AC则由企业E完全承担:AC=ACE,产品价格必须大于或等于平均成本P≥AC,即PC≥ACE方能盈利。当利润为零时,π=P-AC=0,即π=PC-ACE=0,PC=ACE。在1P定价空间里,通过引入第三方买单,产品可以同时卖给目标顾客C和第三方关联顾客B。此时,价格P应为目标顾客支付价格PC和第三方顾客B支付价格PB之和,即P=PC+PB,PC=P-PB

三、 免费模式典型案例及其1P理论分析

1. 分享经济中的免费模式。分享经济将社会中海量分散的闲置资源平台化、协同化地集聚、复用并与供需匹配,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分享经济中免费模式应用非常普遍,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分享标的物-闲置资源的免费和低价提供,我们用1P理论的交易结构思维导图就能够简明清晰地说明其模式免费的机理。

以WiFi万能钥匙企业为例,WiFi分享者(闲置资源免费提供方)允许周边用户(直接顾客)通过万能钥匙平台工具接入,免费分享其Wifi资源,可视为企业的第三方合作伙伴。万能钥匙企业由此服务获得大量用户数据,能够对用户场景进行判断和精准化的广告推送,从而通过广告方(第三方关联顾客)的支付价格盈利。用1P理论思维导图分析,闲置资源免费提供模式的交易结构如图2所示。

同样是闲置空间的共享平台,沙发客Couchsurfing和Airbnb模式就不一样。前者是世界各地的人将自己客厅的沙发免费共享出来,供外地游客免费住宿,属于闲置资源免费提供模式。而Airbnb则是让个人房东们将空闲的房间资源的短租信息在其网站上,房租通常比酒店便宜,所以也吸引了大量租客。房东(关联顾客)通过网站这个中间机构向租客(直接顾客)收费,这种模式里闲置资源是收费提供的,第三方仍是闲置资源提供方房东,其交易结构如图3所示。因为房东提供的租房价格比市场价格低,相当于给顾客免去了一部分费用,所以闲置资源虽是收费提供,但也算是免费模式。

免费并非完全零价格,从定价角度来看,免费模式是消费者的支付价格被免去一部分从而低于市场平均价格或成本价格的模式。分享经济中出现免费模式,是由其闲置资源分享特征所决定的。闲置资源本身的属性决定其可以免费或低价供给,从而使消费者可以免费使用或低价格支付,企业盈利来源于第三方合作方。所以,不管闲置资源是免费还是收费提供,都可以看作为一种免费模式。

2. 第三方补贴免费模式。当今盛行的各种移动出行公司,也是分享经济的典型应用。它们利用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从定车到支付各个环节都做到最大限度地优化司乘体验,节约沟通成本,降低空驶率,优化双方资源与时间,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闭环,使闲置资源(司机和车辆)得以充分调动和利用。为了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它们在价格上也想方设法让司乘双方有更好的体验,比如“滴滴”打车软件采用补贴的方式实行激励定价,减免消费者一定的打车费用,同时还补贴司机收入,用这样的方式快速获客,培养用户习惯,增强用户粘性。如图4所示,这种免费模式的第三方买单者是滴滴公司的投资方。

通过多轮融资,找到投资方为消费者提供补贴以达到免费获客,低价留客的目的,这种免费模式在当下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中流行甚广,但都只是阶段,等用户习惯培养好,用户规模形成,甚至行业垄断之后,这些公司对客户就不再有免费或补贴行为了。这种第三方补贴免M模式的本质是成本转移,是不可持续的。其主要作用是快速形成规模经济,当规模经济形成后,还是会回归前述的闲置资源收费提供模式。

四、 免费模式的1P理论设计探究

综上案例,免费模式的交易结构可由1P理论的思维导图来解释。对应1P理论里七大规律在分享经济免费模式里的应用,我们探寻总结出如何设计免费模式的一些方法:

1. 首先寻找闲置资源。在分享经济时代,闲置资源是免费模式的主要来源,其低价或免费的特征是免费模式得以实现的关键,通过分享创造网络价值,将其转化为产品免费的成本。

2. 寻找供需双方,即闲置资源能带来战略利益的对象,其中就有可能为免费买单的资源提供方或免费的受众。

3. 整合可以形成免费模式的关键资源,构建网络经济交易结构。企业要找到目标顾客和与其利益攸关的第三方关联顾客以及合作伙伴,努力让三者之间相互创造价值。

4. 搭建平台,设计边际非稀缺产品;分享经济平台一般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的信息交易服务,其产品通常具有边际非稀缺性,这就决定了产品具有对目标顾客或关联顾客免费的可能性。

5. 构建外部效果,吸引第三方和扩展第三方买单的模式,建立更广泛的外部连接和模式裂变,形成更复杂更强大的网状交易模式,从而提高平台的竞争力,同时也使免费模式的可能性更大、效果更好。

6. 形成范围经济或规模经济,设计免费模式是为了能够快速形成范围经济或规模经济,一旦形成之后我们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发现新的模式,要尽量通过设计的模式创造新价值才能最终使得免费模式健康可持续。

7. 节省交易成本。在分享平台的商业模式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怎样设计交易细节以提高交易效率,减少中间交易的环节,从而节省交易成本,创造价值的同时使这部分价值成为免费的成本。

五、 结语

在当今社会,免费模式已经不知不觉成为一种普遍的商业模式和营销利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及消费习惯。作为企业方,应该顺应这种潮流趋势,研究和运用1P理论去实现免费模式,设计和创新自己的商业模式以便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1P理论也不只是为免费模式服务,它的本质是通过引入第三方构造非线性的网状营销模式,网状关系带来的是资源的共享和整合,能创造出巨大的网络价值,这是当今商业模式的核心,也是分享经济时代商业模式的精髓所在。

在分享经济时代,还有很多好的资源和技术等待去开发,更多更好的商业模式等待去设计和创新。1P理论描述了简单清晰的第三方买单的交易结构和方式,给出了网状经济商业模式的定义和分类,总结出其基本特征和规律,应用这些规律和方法再结合手上的资源就可以设计出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本文所研究的免费商业模式正是在1P理论基础上对分享经济的主要特征――闲置资源进行分析,运用1P三方交易思维导图总结出分享经济平全免费和不完全免费模式的交易结构,简单清晰地说明了平台如何实现免费且盈利的模式,同时运用1P理论中总结的规律探寻免费模式的设计方法,这也是对1P理论的应用和延展。1P理论总结的这些规律虽具有普遍性,但也非灵丹妙药,在实践中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否认1P理论对我们设计商业模式有很好的启示和工具性作用,同时,该理论也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不断完善创新。

参考文献:

[1] 克里斯・安德森.免费:商业的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 李大凯,孙曰瑶.免费商业模式下厂商盈利机制的经济分析[J].中南财大学报,2010,(5):129-134.

[3] 李永强,等.免费经济学视角下免费顾客网络价值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12,(8):88-91.

[4] 郑锐洪,杨蕾.免费与价值创造:企业免费体验模式的营销机理分析[J].经济论坛,2014,523(2).

[5] 刘莉莉,朱欣民.免费:网络服务市场的破坏性创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6).

[6] 王建国.1P理论――第三方买单的商业模式和模式营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7] 王建国.1P理论――网状经济时代的全新商业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 王建国.1P理论――挑战当代经济和营销理论[J].新智点击,2007,(7).

[9] 张春阳.1P理论:免费中的商机[J].中国药店,2012,(1).

篇4

一、问题与主张

商业模式是关系到目前市场伦理的关键,从目前出现的商业美学缺位、主体遗失,探讨商业模式的专业基础、美学原则、伦理体系,在商业模式理论和美学理论之间进行系统的构建,解决国内工学结合、商美结合的基础理论认识问题,可以说,是关系到来年广大理论体系的重新构建的基础问题。目前,许多艺术家及新一代高校专业学生驰骋商海,政府也在积极构建商业模式的美术平台,商务部也在积极开展高校之间的“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合作研究。那么充满了美学气质的美术专业如何摆脱自己观念上的桎梏去和不同的行业在如战场一般残酷的商场上与人竞争,这无疑得研究商业模式,从“商业模式”和“美学理论”重构的视角,才能看清问题的实质和表象。

二、理论依据与专业突破

商业模式的专业问题和学术专业一样,一个是广博,一个是独到,或者说,商业模式有基础的一面,也有专业独到的一面。不同的是,商业模式的基础目标是获得专业的实际领域,同时给了专业商业的发展方式,使他越来越走向大众生活。而专业往往会走向人的体验时间和学术空间,甚至一味利用现代教育媒体“还原专业”,使得学识陷入一种假设的模式或者流派构建,所以,笔者认为,商业模式使得专业回归现实生活基础,从商业模式与美术专业的互利上说,就是美术专业回归心灵与技巧、观察与体验的统一。

就专业模式上说,“商业模式”不仅仅是具体的美术专业或者美术作品的营销,而更多的是创业精神与艺术精神的具体构建。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理解历史上,任何艺术事业的成就从来就是商业模式的扩大与构建的结果。商业模式不仅仅是买卖方式、市场方法,更主要的是商业模式要素及其的概念性工具本质上具有价值主张,商业模式甚至强调专业人才的创造价值。

从美学模式看,王国维、梁启超、构成了中国美学的三种向路:王是超越的美学,即美和艺术让人从现实的功利中超越出来,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蔡是育人的美学,即用美育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全面发展的新人;梁是功利的美学,即用美学去促成全社会进步。超功利的心灵论,促功利的武器论,学校与社会的育人论(学校美育与生活美学),美学的三大基点转换为现代三大教学理论――能力理论、兴趣理论、技术理论。对基础教育与极处教育,提出了五大启发统一美学、美育、美术。

商业模式是20世纪2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学说,它意味着对于经理人来说,他们拥有了一系列全新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企业,在每个行业都产生了许多新型的商业模式。以前,因为所有公司的商业模式都大同小异,只要确定一个行业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但是今天,仅仅选择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是不够的,你需要设计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此外,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成功商业模式的快速复制迫使所有公司必须不断地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作为一个公司,必须深入了解公司的商业模式和组成商业元素的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才能在自己的商业模式被复制前重新审视并再次创新。

因此,两种理论模式结合,其突破点是:

美和艺术让人从现实的功利中超越出来,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的现代创造能力。现在,我们说的能力,就是从第一种模式中生发出来的概念。商业模式的能力理论包括“客户价值最大化”、“整合”、“高效率”、“系统”、“盈利”、“实现形式”、“核心竞争力”、“整体解决”,这八个关键词也就构成了成功商业模式的八个要素,缺一不可。其中:“整合”、“高效率”、“系统”是基础或先决条件,“核心竞争力”是手段,“客户价值最大化”是主观追求目标,“持续盈利”是客观结果。

商业模式,显然突出了“培养创造能力,发展智力”这一人的重要目标,突出了美术教育强调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等思维活动,有目的、有意识的心理知觉过程。商业模式,即用人的模式培育具有现代意识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教材是“死”的东西,商业是“活”的形式。将教材处理成“活”的东西,将会使学生易于接受并能积极参加这样的活动。技术活动是人类生存最基本、最普遍的活动,在人的一生中,技术活动是人类接触最早的操作活动之一,“美术”活动即是人们按照“美”的法则进行某种“技术”的加工活动,没有一定的“技术”,则无从“美化”。“术”来自生产实际的知识为前提,以来自新型材料、工艺的技能为基础,我们看到,商业模式下的术的形态是市场经济、大众文化、先锋派艺术、信息时代传媒等等,强调人的奇异的精神世界,同时,我们不能忽略了商业模式的成熟,艺术的博物馆、美术馆等等模式的回归大众、回归艺术。许多学者认为,审美教育不仅具有理论性的品格,更加具有实践性的品格,应该面对现实、应对挑战,使我们的学生通过审美教育,具有在新的复杂环境中审美地生存的能力。

三、启发与结论

人类在生活中所体验的境界与意义,美术在实践生活中体味万物的形象,天机活泼,深入“生命节奏的核心”,以自由谐和的形式,表达出人生最深的意趣。所谓的商业模式是指企业根据自己的战略性资源,结合市场状况与合作伙伴的利益要求,而设计的一种商业运行组织,这种商业运行组织一般会设计到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终端商,以及消费者等综合性利益,因此,商业模式是一种多赢价值体系下,主导企业一种战略性构思。商业模式不同于单一的渠道策略,商业模式更多地是一种基于利润结构为导向的组织结构性设计,而不是简单的一种渠道铺货策略。

笔者反对一些艺术人士对商业模式的忽略,否则,我们为什么建构商业教育体系、专业体系、文化体系?笔者认为,现在我们对现实的理想与西方的批判精神都要心平气静,反思国家主义与权势文化的普遍泛滥,这与商业模式的结构权势的严肃批判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比如,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中,商业运作机制和模式起了很大作用,同样,沃霍尔的“波普艺术”,也体现在拉斯维加斯赌城的豪华建筑上,以及纳姆派克的录音装置和低俗的“地下电影”里面等等,从而把艺术的领域扩大到涵盖了通俗的商业广告,以及到电视上那种如同万花筒一般的拼图形象等等;并以此而加深了人们的生物性的体验。在不断扩张的消费资本主义经济之中,人们的主观世界是反嘲和调笑,混杀和破坏,市场法则就是大搞消费主义和商业主义。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当结合两个法则,探讨商贩业模式下的专业构建。

我们的结论和启示是:

第一,所谓商业模式与专业形式,都是人类文化产品的分化与结构,都需要特殊的场景。商场的设计、美女的婚纱、雕像的石座、堂宇的栏干台阶、剧台的帘幕、从窗眼窥青山一角、登高俯瞰黑夜幕罩的灯火街市,这些美的境界都是由某种模式的间隔作用造成。商业模式也具有美学的效应和功能。因此,商业模式是体现严肃的、寂寞的、负责的现代人的素质。

商业模式的自在体系,使某一经营文化织成一内在自足的境界,无待于外而自成一意义丰满的小宇宙,启示着宇宙人生的更深一层的真实。好比舞蹈姿态、建筑、书法、中国戏面谱、钟鼎彝器的形态与花纹……儒商一说,乃最能表达人类不可言、不可状之心灵姿式与生命的律动之人生体验。

笔者不同意一味将商业模式视为――“聆听着西印度群岛的音乐,观赏着西部牛崽影片;中午吃麦当劳;晚上则品尝地方的风味菜;在东京喷洒着法国巴黎香水,而在下香港则穿戴着意大利‘时髦的’服装;电视娱乐节目则替代了知识教育”。一切都依据“赞助人的情趣”失去了自我而放纵和混乱。笔者也反对所谓的“艺术家,赞助人,老板,画廊老板,文化经纪人,乃至学者,批评家,和公众都沉溺在实用主义”的消极态度。

第二, 就是商业模式强调生命个体律动之体验。个人的抽象世界,是对大多数人的具象世界的提炼和升华。商业模式比技术创新更重要,中国存在一个庞大而低端的消费市场,而且这个市场在绝对意义上说,远远没有饱和,无数商品还没有被寻常消费者享受到,商业并没有得到更广泛普及。而在短期内,国民的收入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这也导致中国对高端消费的抑制,这个时候,发现新的需求,并且创造出新的需求模式,显得尤其重要。

因此,商业模式对“大众文化与艺术的普及对于个人或个性解放起到了推动作用”。许多创业企业家也成功的商业人士都在回归家庭教育、文化传承,开始在简单的模式里探索伟大的哲学信仰体系:诸如儒家、道家、佛教,所有古典神话,宗教教义,政治观念比如,乃至佛洛伊德主义等,可能很少有人会在简单的信仰,而是在意识到现实的火坑或深渊时,将这些伟大的精神奉为自己的偶像。随着商业模式的成熟,人们已经越来越不是“利益自我”,而是“公益回归”。

第三,商业模式的创造性。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在于未来的不可预知。那些具有异常商业嗅觉的人,才能够把握商机,迅速崛起,这就是为什么新的商业模式往往由新势力创造,而非相近领域的传统强大势力所创造的原因。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新的商业模式也会层出不穷,而这也正是商业社会的魅力之所在。也许某一天,从一个不知名的角落里,崛起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中国美的体验不重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解衣盘礴,任意挥洒,不沾滞于个体形相,互映开合,飞动摇曳,似真似幻。

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全新的时代,大量的在创业期,或者刚刚渡过创业期的中小企业,其商业模式尚未定型,中小企业,他们都有好的技术和市场商机,中小企业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这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的,回归的新大众时代。众所周知,美学产生于哲学,它涉及到对于“美”(beauty)的判断与批评,19世纪以来西方文化艺术界围绕美学问题有过激烈的争论。一方面是康德,以及他的徒子徒孙们不断地提出美学的普遍性和持久性,以及“无私的美”的观念;而另外一方面,新兴的美学理论家则认为“美”则是受到时空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因此时空环境是决定“美”的概念变化的主要因素和条件,这样美就不可能是持久的,永恒的。

商业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与社会文化的全面构建。王沪宁指出:“经济发展使社会上的每个个人、集团和阶层都具有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一旦他们在经济利益上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就会要求参与政治生活,要求了解政治体系的活动过程,尤其关心政治体系的决策,关心政治活动将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后果。经济发展越是把一个社会结合成一个密切相关的整体,人们的政治意识就越强,政治参与的要求就愈强烈。”可见,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各个阶层、团体和个人会对国家权力提出不同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236-237

篇5

引言

彼得・德鲁克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在颠覆性的营销战中,模式创新尤为重要”。自主创新战略是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不仅需要国家宏观政策、创新环境的提供和改善,还需要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路风、慕玲,2003)。而商业模式的创新成为这种自主创新战略关注的新焦点,企业无论是内在发展要求,还是外在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推动,加快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工作都势在必行。

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见图1)。

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是盈利和发展,企业价值链可以覆盖其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有价值的活动,并可以通过价值链延展、拓展等重构方式创新价值体系,进而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价值链理论弥补了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中传统视角的不足,可以解释商业模式创新的动态性和可行性(郭锴,2010)。

成功的商业模式不一定只是技术上的创新,也可能是对企业经营某一环节的改造,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贯穿于企业的资源开发、研发模式、生产方式、营销及流通体系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创新都可能塑造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郑艳,2010)。

产品设计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四川成都格林格电气公司,从企业创办之日起就立足于产品和营销创新,本文以其首款产品厨房抽油烟机为例,来说明格林格是如何以产品设计为出发点而引发商业模式的创新。

经过营销调研,格林格总结出消费者对抽油烟机的三大不满意:抽油烟机罩壳碰头;油烟出锅后快速弥漫,吸不干净;抽油烟机的内壁难以清洗。基于此,格林格将注意力转移到价值链的起点,产品研发、生产阶段,开发出一款全新的抽油烟机――侧斜式旋流抽油烟机。这款厨电行业革命性的产品有以下特点:斜侧式挂在墙上,离锅灶更近,且更美观,节省了厨房空间;使用旋流装置,使吸烟口离灶近却不吸灭灶火;通过独特的旋流装置使油和烟彻底分离,从而达到完全的空气净化。国家有关部门技术检测显示,格林格旋流抽油烟机的吸净率达到99%,而普通抽油烟机最多达到70%。格林格以消费者不满意为突破点,将关注点集中在消费者较关心的产品上,提供技术上先进可靠的产品,深得消费者欢心。

同时,格林格在技术上申请到专利后,大胆决策,共享专利,宣扬“让蛋糕做大”的价值主张和发展战略,树立行业领先者的地位。“有钱大家赚”、“利益大家分”,共同树立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游戏规则,掌握竞争主动权,逐渐在这些企业中间达成共识(陈旭军,2011)。这家先天性含有颠覆细胞和创新基因的企业,注定了其黑马角色,被誉为我国家电业的“苹果”不为其过。

原料采购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日本新古书店由坂本孝创办于1990年,并以其独特的采购方式和精确定价方式,衍生出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商业模式,为从事二手书经营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范本。

坂本孝的创新首先表现在他改变了传统按重量收购的书本回购方式,而是将旧书分为A、B、C三个等级区别回收:A级,看来像新书,买后可以直接出售的,按原价10%收购;B级,擦拭整理后可以出售的,少于10%收购;C级,如果有怎么都处理不掉的,每本10日元左右。封面脱落、有笔记和涂鸦的,一文不值。收购时不关心书本有没有获过奖、作者是否有名,只关心书本是否干净、完整。

另一创新之处在于,所有回收的书籍一律按原价的50%出售。同时,该书店还有一个比较吸引人的设计“100日元(约7.6元人民币)专柜”。任何一本书只要超过3个月没有卖出,则100日元出售;如果当天收购旧书较多,书柜放不下的,则100日元出售;同样一本书,库存超过5册,第6册起100日元出售。

正是这种简单的出价和定价方式,操作方便,复制简单,迅速为新古书店缔造了一个庞大的二手书王国。

资源整合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多数旅行社将服务对象定位在大中城市的富裕阶层,小城市中产阶级的广大游客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在价值链上处于劣势地位。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简称春秋国旅)则已经认识到小城市人群的消费潜力,并致力于开发这一市场。

在新航线上,80%的春秋航空座位是留给春秋国旅的客户,这种垂直整合资源的方式不仅为顾客提供廉价旅行服务,同时也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了公司经营的利润率。同时,春秋国旅还提供我国西部的低廉旅游项目和免费将客户送至上海机场等定制服务,从不同方面满足了来自小城市的消费者需求,填补了这一市场的空白。向小城市转移给公司带来了大量初次出行的游客,培养了新的客户群,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开发一批重要的潜在客户。

春秋国旅以其低成本航空公司起步,进而扩大到旅游市场,又在旅游消费市场进行新的市场细分和资源整合,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开拓出旅游消费市场的一片新天地,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并具潜力的发展契机。

渠道销售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苹果公司旗下的产品广受消费者青睐,源于其从未停止的创新,不仅以其产品的技术和外观创新来吸引消费者,后续渠道销售环节的创新更成为其制胜的不二法宝。

苹果从2001年开始推广的ipod系列数字音乐播放器,占据了美国75%的市场份额。2010年8月5日,苹果又在日本推出其第一家iTunes在线音乐商店(iTMS),把这一领先业界的下载服务带到世界第二大专辑销售量市场日本。iPod系列产品之所以能够创造巨额的销售收入并成为数字播放器市场的佼佼者,原因除了该播放器自身具有的优良品质外,还在于其独特的销售模式和付费模式。即将iPod硬件与iTunes软件和iTMS在线服务成功地整合到一起,进行捆绑销售,拓展了价值链,拓宽了获利路径。iPod播放器由于iTunes软件的支持和iTMS业务的开展而销量大增。

苹果公司通过iTunes让音乐下载变得简单易行,又在Applestore上为众多的应用程序提供了平台,通过将产品及其相关后续服务进行捆绑,将硬件、软件、服务融为一体,为顾客提供高度整合的服务产品,开创了一个成功的跨界整合的商业模式。该模式成功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苹果在价值链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较强大,其掌握了价值链的两端,上游是自由软件的开发者、音乐厂商,下游就是用户(马新莉,2010)。据统计,苹果公司2010年销售额为652亿美元,税后净利润为140亿美元,利润率高达21.5%,创造了商界的一个新神话。

客户服务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简单的商业模式往往能够避免误入歧途,让消费者和投资人都容易理解和接受(马文刚,2011)。一分钟诊所正是在客户服务环节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才开创了医疗服务行业的新前景。

由Rick K rieger创办的“一分钟诊所”(Minute Clinic)称,包括等候时间在内,平均每位患者在诊所的逗留时间是15分钟。每天只要有20名患者光顾,诊所就实现盈亏平衡。Minute Clinic在开诊时间上力求每周7天24小时营业,为了方便居民随时就医,不延误治疗,诊所大多开在居民区、大型超市或各大连锁药店附近。为减少候诊时间,诊所主要诊治18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的普通疾病,不必预约,病人随到随诊、随治随走。该模式大大降低了诊治难度,只要聘请注册护士和实习医生就能应付病人需求,减省人工成本之余,造就了一分钟诊所的15分钟超短看病时间。

该模式关注价值链上的重要一环――客户服务,及时了解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有效填补了医疗保障体系的不足,形成了“高效、便捷、可负担”的医疗连锁模式,创办6年后即被美国最大的连锁药店美国保健标志公司以1.7亿美元收购(马新莉,2010)。Minute Clinic从病人角度出发,提供了这种方便快捷的标准化医疗服务模式,满足了广大患者的即时看病需求,也为自己赢得了利润空间。

品牌塑造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在传统书店业普遍萧条的今天,诚品却创下了一个“书店神话”,让读者除了看到书本,更是真切体会到诚品带来的“文化+美学”的内涵(马文刚,2011)。这种内涵的培养过程,也是诚品书店品牌文化的塑造过程,诚品就是在此过程中,开拓了图书行业的全新商业模式。诚品秉持人文、创意、艺术、生活的精神,培育了一种特有的品牌文化内涵,不仅创造出一种实体书店经营的全新的商业模式,更成为吸引香港及全球华人游客的重要人文景点,每年顾客人数更是高达9000万人次,已成为台湾文化提升的重要指标。

这家台湾本土自创品牌,跟传统书店迥然不同。整个卖场的布局结合了文化百货商城和生活博物馆的风格。在明亮、开阔的空间里,书香与咖啡香结合,加上欧洲图书馆风味的设计,配上不同区域亮度各异的灯光,营造出富有层次感动美学氛围,让每一个读者在这里都能有完美的美学享受。

诚品除了经营各色书籍,还将文具、玩具、花店、瓷器与咖啡店配合,并提供各种动态的“文化服务”,比如:在食谱区域,有厨师现场烹饪;学术类书籍区域,有学者进行学术讲座;而在文化生活类阅读区域,会安排一些小型沙龙。诚品通过此类活动,配合书籍的内容,与顾客互动,使其深刻体验到文化美学的魅力,收获更多书籍之外的生活体验,让书店成为一个时尚的文化活动汇聚场所(吴丽芬,2011)。该书店每天24小时不打烊,处处洋溢着文化和艺术气息,真正做到了让阅读永远不打烊、知识永远不打烊。

格林格、春秋国旅、苹果、新古书店、一分钟诊所、诚品书店虽处于不同行业,但其成功的相同点都是在价值链上找到突破口,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其创新思路可以为众多企业所借鉴。创新无所不在,企业能否在商战中取胜,商业模式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起了决定性作用。若想在这场战争中巧胜,价值链理论是一把很好的利器,但最终能否获得胜利,还要看能否将其适当运用。

参考文献:

1.Jones G.,Educators M.Electrons,and business models:a problem in synthesis[ J] .Account ing Review,1960,35(4)

2.KAGERMANN H,张维迎.2010商业模式―企业竞争优势的创新驱动力[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路风,慕玲.本土创新、能力发展和竞争优势―中国激光视盘播放机工业的发展及其对政府作用的政策含义[J].管理世界,2003(12)

4.张志成.调整产业结构 创新商业模式[J].城市开发,2010(9)

5.郭锴.电视传媒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一个理论框架[N].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10)

6.郑艳.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零售业发展思考[J].中国商贸,2010(17)

7.陈旭军.诚品:隐形冠军的滋润活法[J].销售与市场・评论版,2011(4)

篇6

近年来,有关商业模式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发现,在新经济时代涌现出来的一大批明星企业如微软、英特尔、戴尔、雅虎等之所以能够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崛起,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们在各自的业务领域中创造和运用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新商业模式从而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回报。由此,商业模式创新就成为企业创业和创新中最具经济潜力的一种重要形式,为具有远大理想的企业家所追捧。与之相应的是,在国外的学术界中已有大量的学者开始对商业模式的本质及其构成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找出那些成功商业模式的“基因密码”以供其他企业所参考。但遗憾的是,这种努力收效甚微。迄今为止,在商业模式的研究中还没有形成普遍认可的理论体系,甚至连“什么是商业模式”这一最根本的问题都没有取得共识,至于商业模式的构成体系就更是千差万别了。在国内,对商业模式的研究也才刚刚起步,在理论基础和研究重点上还没有形成聚焦。

一、商业模式的本质与衡量维度

虽然有关商业模式的定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经济类、运营类、战略类和整合类四种类型;但是,从根本上讲,商业模式反映的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在一项对现有商业模式构成研究文献的考察中,Shafer等人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进行归类整理,发现主要集中在战略选择、价值网络、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四个方面,由此他们将商业模式定义为是企业为了从价值网络中创造和获取价值而进行的战略选择以及核心逻辑的体现。我们认为,Shafer等人的表述抓住了商业模式的本质内涵――商业模式反映的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所以在本文中我们以此作为商业模式的定义。

既然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反映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那么要想让该逻辑得以实现和延续,对于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来说,它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也即是说,我们可以用之来衡量和反映商业模式本质的维度变量有哪些?

Schweizer指出,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需要回答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企业如何在价值网络中进行定位以创造价值?第二,企业在价值网络中维护其创造的利润不被其他企业所侵占的竞争优势来自何处?第三,企业能够最终获取的利润是否足够大?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涉及到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乃至产业价值网络中的战略定位。企业价值链同时与上游的供应商价值链、下游的渠道价值链和顾客价值链相连,就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价值链;而与企业有紧密联系的各利益相关者所在的产业价值链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价值网络。在价值网络中,处于产业价值链上不同位置和具有某种专用资产的相对固化的企业及利益相关者彼此组合在一起,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产品或服务的最终价值是由网络成员创造并经整合而成,每一个成员创造的价值都是最终价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波特看来,企业经营的核心问题就是“在价值链上定位”,因为处在产业价值链或价值网络的不同环节企业所能够创造和获取的利润是不同的。李海舰和原磊就曾指出利润会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之间发生转移。所以,从最大化创造和实现价值的目的出发,成功的商业模式要求企业在产业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进行合理的定位。

根据战略管理学者的观点,企业的竞争优势可以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自身所拥有的核心资源和能力,二是企业在市场上所处的竞争位势。具体到企业在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的定位,如果这种定位有利于企业接近和获取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其他企业难以得到的有价值、稀缺、不易模仿、难以移动的互补性资源,那么企业维护其所创造的利润不被侵占的竞争优势就将建立在对这些战略性资产的拥有上。如果这种定位使得企业在整个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具有很高的进入壁垒,其他企业很难与之相竞争,那么企业维护其所创造的利润不被侵占的竞争优势就将建立在这种天然的竞争隔绝机制的基础之上。典型的例子就是企业通过创新在原有的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上增加了一个新的价值创造环节并且定位于此,由此就具有了先动优势,再通过合理的建立进入壁垒从而使自己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所以,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企业在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的定位是有利于其获取战略性的互补性资源还是有利于其建立较高的进入壁垒:如果是前者,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内部对核心资源的掌握;而如果是后者,则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在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的竞争位势。

企业在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最终能够获得的价值大小是与前面所说的定位以及由这种定位所决定的竞争优势来源息息相关的。企业要想最大化其最终利润,一是要确保自身创造的价值不被其他企业所侵占和挪用,即需要具备强大的竞争优势,二是要在自身创造价值的同时还能够从价值链或价值网络的其他价值创造环节中挪用和占有别的企业所创造的价值。而能否做到后一点就取决于企业在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所处的位置是否具有核心和关键的地位、是否对其他的价值创造环节具有足够的影响力。

以上我们从商业模式的本质出发,运用价值链理论总结出了反映商业模式价值创造逻辑的三个衡量维度,分别是:(1)企业在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的定位,通过企业在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的位置和形态来表示;(2)企业在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的竞争优势,通过企业是具备互补性的战略资产还是创新性的竞争位势来表示;(3)企业在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能够获得的潜在利润,通过企业在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可以直接影响到的所有价值创造环节来表示。

二、商业模式的类型

(一)聚焦型商业模式

1、定位。聚焦型商业模式是指企业将自身的经营业务定位于原有产业价值链的某一个或几个价值创造环节上,或者是企业通过价值链创新在原有的产业价值链上增加了一个或几个新的价值创造环节并将自己定位于此(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原有的产业价值链条ABc上,企业创新性地增加了新的价值创造环节D和E,并且将自己的经营业务全部聚焦于D和E,从而使原有的产业价值链条发生了改变。

2、竞争优势。采用聚焦型商业模式的企业主要是通过从事新的价值创造环节进入原有的产业价值链的,在其进入之前该产业价值链本身就处于有效运转状态,因此新价值创造环节的加入对该产业价值链而言主要是增加了最终能够创造总价值的数量,并不会极大地改变原有的价值流动方向和方式。也即是说,新增的价值创造环节不具有影响整条价值链良性运转所需的互补性战略资产,采用这种商业模式类型的企业也就不能将自身的竞争优势建立在对核心资源的掌控上,而只能建立在通过价值创新而具备了先动优势和难以模仿的在产业价值链中占据

的独特竞争位势上。

3、潜在利润。由于新增的价值创造环节并不会极大地改变原有产业价值链的价值流动方向和方式,所以它对原有的价值创造环节的影响力和重要性就很小,也就很难挪用和占有其他价值创造环节所产生的利润。采用这种商业模式类型的企业能够获得的最终利润只能来源于它本身所创造的最大价值(即图1中D和E所产生的价值),因此潜在利润相对较少。

(二)一体化型商业模式

1、定位。一体化型商业模式是指企业从事的经营业务覆盖了整条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如图2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一条完整的产业价值链由ABCDE五个价值创造环节构成,而企业所开展的经营业务则刚好包含了这五个环节,从而覆盖了整条产业价值链。

2、竞争优势。采用一体化型商业模式的企业的经营业务涵盖了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由此导致其面对的竞争环境最为激烈,从事该产业价值链中任何一个价值创造环节经营业务的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它的直接竞争对手。而与这些竞争对手相比,唯一能够支撑其竞争优势的是实现该产业一个完整的价值创造活动所必须的较之竞争对手数量更多、质量更好、互补性更强的战略性资产。

3、潜在利润。由于采用一体化型商业模式的企业的经营业务涵盖了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所以它所能够创造和最终获取整个产业活动价值增值的全部份额。与聚焦型商业模式相比,这种商业模式潜在利润较大。

(三)协调型商业模式

1、定位。与一体化型商业模式有些类似,协调型商业模式也是指企业将自身的经营业务覆盖多个价值创造环节,但是与一体化型商业模式不同的是,协调型商业模式所覆盖的价值环节不单单属于一条产业价值链,而是属于分别包含有该价值创造环节的数条有所联系但又有所区别的产业价值链所构成的价值网络(见图3)。

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价值网络是由三条产业价值链所构成(A1-E1、A2-E2、A3-E3),而一个企业所开展的经营业务刚好包含有每条产业价值链中的一个价值创造环节(C1、C2、C3)。因此,该企业的经营不仅会影响每一条产业价值链的价值创造和流动过程,而且会影响到作为整体的价值网络的价值创造和流动过程。

2、竞争优势。采用协调型商业模式的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来自于它所涉及的各个产业中与其从事相同价值创造环节的企业。与这些竞争对手相比,该企业并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只能将竞争优势建立在内部所拥有的互补性战略资产上。由于采用协调型商业模式的企业所经营的业务跨越了单个产业的范围,通过对内部互补性资源和能力的充分开发和使用以支持各项经营业务的有效开展,能够起到协调整个价值网络良性运转的作用。而这一点则是其竞争对手所无法做到的。

3、潜在利润。与一体化型商业模式相比,协调型商业模式的利润不仅仅来自于一条产业价值链,而是来源于整个价值网络。并且,该模式所包含的每一个价值环节都会对其各自所在的产业链条上的上游价值环节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还有可能侵占其上游环节创造的价值。与一体化型商业模式相比,协调型商业模式的潜在利润更大。

(四)核心型商业模式

1、定位。核心型商业模式是指企业通过价值创新在由数条产业价值链构成的价值网络中增加了一个新的价值创造环节。所增加的这个价值环节不仅对于整个价值网络来说是一个新的增值环节,而且对于价值网络中的任何一条产业价值链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增值环节。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由三条产业价值链构成的价值网络中,最核心的价值创造环节是C,它不仅是保证整个价值网络价值顺畅流动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保证每条产业价值链价值顺畅流动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价值环节c不同于三条产业价值链中原有的环节C1、C2和C3,它是通过对原有的这三个价值环节进行创新整合而来,因此对任何一条产业价值链乃至整个价值网络而言都是一个新的价值创造环节。由此可见,核心型商业模式是在协调型商业模式的基础上经过价值创新而产生的。

2、竞争优势。采用核心型商业模式的企业的竞争优势既可以建立在整个价值网络中所处的核心地位上,又可以建立在内部所拥有的支撑其经营业务有效开展的互补性战略资产上。由于企业所在的价值环节是通过创新整合而来,因此具有先动优势,可以借此建立较高的进入壁垒;又由于该价值环节无论是对整个价值网络还是单一的一条产业价值链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还居于最为关键的地位,因此保证该环节良性运行的互补性战略资产也是整个价值网络中最为重要的资源。

3、潜在利润。在所有类型的商业模式中,核心型商业模式的潜在利润最为巨大。一方面是因为它自身所能够创造的价值就足够大,另一方面更是因为采用这种商业模式的企业在整个价值网络中居于核心地位,由此就能够最大限度地从其上游或者是下游价值环节那里侵占和挪用它们所创造的价值。

三、商业模式的演化规律

实际上,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它所采用的商业模式类型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相应地进行创新,从而使其采用的商业模式从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因此可以这样说,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过程就是这四种类型的商业模式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发生动态演化的过程。商业模式演化的原动力来自于对经济租金的最大化追求。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下利润会沿着价值链甚至是价值网络在各个价值环节之间发生转移,所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会由此而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以追寻价值的流动,从而导致在商业模式层面上出现动态的演化。

在一个产业刚刚创立的初期,进入该产业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数量不是很多,它们为消费者提供还不为大众所完全熟悉的新产品或服务。因此这一时期市场处于卖方市场,在产业价值链中利润最为丰厚的是生产和销售环节。企业也倾向于采用聚焦型商业模式将自身的业务主要集中于生产和销售上从而获取较多的价值。

随着该产业的快速成长,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一行业,竞争开始加剧,市场容量也不断增大。由于大多数企业都将业务重点放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上,这些环节所创造的利润被逐渐摊薄。在产业价值链中丰厚的价值由中间环节(生产和销售)开始向上、下游环节(研发和售后服务)发生转移。于是,众多企业纷纷进行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前向一体化或后向一体化战略进入这些新的丰厚价值环节。由此,商业模式也相应地从聚焦型占主导演化为一体化型占主导。

产业进一步发展,由成长期进入到成熟期。这一时期市场竞争已非常激烈,产业价值链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大量的企业开展经营活动。采用一体化型商业模式的企业越来越感受到竞争的压力,发现只有集中优势资源和能力注重专精才是取胜的唯一途径。于是,这些企业开始采用逆向一体化战略对其经营业务进行分拆,将那些不擅长的和没有优势的业务纷纷剥离或外包出去,只保留一些核心的业务。这就造成了在原有的产业价值链周围出现了多条与之相配套、环节有交叉

的衍生产业价值链条,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价值网络。丰厚的利润也从该产业价值链向新出现的衍生产业价值链转移,在整个价值网络中流动。而企业所保留的这些核心业务中有的是原产业价值链不可或缺的环节,有的则是新出现的衍生产业价值流动的必经之路,此时企业已不再将其经营重点集中在原有的单一产业,而是为整个价值网络提品和服务,商业模式也相应地从面向单一产业价值链的一体化型演变为面向价值网络的协调型。

新兴衍生产业的出现和成长,使得步入成熟期后的原产业与新兴衍生产业在发展态势上相比呈现出此消彼长之势,原产业也逐渐进入到了生命的尽头――衰退期。行业的平均利润降至最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基本上都采用相近的战略在获取最后的价值。绝大多数企业已经开始在考虑如何撤离该产业转而进入到利润正不断增加的新兴衍生产业中去。那些保留了新兴产业价值链所需、整个价值网络必不可少的核心业务的企业,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通过对经营业务进行整合和创新,为原来的价值网络增加了新的价值环节,使得自己在新的价值网络中占据了更为核心的地位。由于其所在的价值环节对新的价值网络至关重要,所以丰厚的利润也沿着价值网络从其他的环节向该环节转移。此时,在新的价值网络中占主导的商业模式类型已由协调型演化为核心型。

一个产业的衰亡,意味着另一个产业的新生。同样会有新的企业采用最初的聚焦型商业模式进入这个新生的产业,重复着相同的商业模式演变之路。如此循环往复,就形成了四种类型商业模式之间的演化规律(见图5)。

篇7

[中图分类号] F47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2-0075-02

一、旅游商业模式概述

(一)概念

根据被公众广泛接受的定义来讲,把支撑企业运行的各要素进行整合,形成具有高度的核心竞争力的高效率系统,为客户提品和服务,以达到长久盈利目标并最终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即为旅游商业模式。根据旅游产业的特点,将其商业模式分为收入模式、投资分期、营销模式、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开发模式及融资模式七大方面。

(二)研究现状

言而总之,目前对于旅游资源商业开发的相关学术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主要研究在信息时代旅游商业如何发展,在保护文化的原则下拉动产业发展进行旅游开发的商业模式和相关遗址遗迹类旅游商业开发模式等等。并且,我国从古至今推崇“以人为本”,我国的旅游业“以人为本”的发展宗旨与旅游的商业利益性开发的目的不具有一致性。显而易见,我国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区参与理论的相关旅游资源进行商业开发的学术研究比较少见因此,基于社区参与理论来探究七三一遗址的旅游资源开发值得我们探讨,希望能够通过七三一遗址社区参与旅游的商业发展现状分析,找到合理的七三一遗址周边旅游商业模式,促进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周边旅游企业的合理开发与发展,打造周边商业的集群化产业,并最终拉动哈尔滨市平房区的发展和提高经济水平。

二、理论基础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是指能够与遗址旅游地发展相互影响的任何群体或者个人。该理论认为企业在生产经营发展的各个环节要将政府、企业、消费者等所有的利益相关群体的利益分配和权力机制考虑在内。旅游企业在想要获得利润的前提下,挖掘开发遗址旅游周边有价值的旅游资源。政府与旅游企业的目标具有最大一致性,因此,政府与旅游企业应该形成稳定的互相支持合作关系。社区居民是旅游企业成功进行商业开发的前提保证,社区居民支持该项商业开发,并积极参与到此环节中来,例如为旅游者提供住宿,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保证旅游者的基本生活需求以及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更好地保证了旅游者在该地旅游的旅游体验,能够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前往该地,扩大客源市场范围。因此,社区居民与旅游企业之前应达成共识,互相合作,才能互利双赢。旅游者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利益在某些方面是相冲突的,旅游企业应当在在赢得游客满意的基础上,赢得旅游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保证可持续发展。

因此,近年来旅游发展更加注重结合共生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深入研究在遗址旅游发展过程中,平衡各相关利益者的分配机制,寻求一种互利双赢的旅游商业开发模式。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以及两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来保证各遗址旅游利益相关者稳定的有利共存的环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遗址旅游发展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共生理论确保了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共生条件,能够减少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矛盾。能够选择一种更好的模式,保证各方利益,形成稳定高效率的一体化关系。

(二)社区参与理论

社区参与是指权力人通过程序化的途径和组织,公开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过程。也是一种权力再分配过程,社区参与的表现形式有两种:组织化参与和非组织化个体参与。社区参与旅游能够扩大规模,增加旅游经济效益和减少负面效应。遗址旅游的商业开发难免会破坏目的地文化,社区参与旅游开发可以引入外资,增加旅游产品的开发,使得目的地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渠道,发展以人为本为思想的旅游业与中国传统理念相符合,能够得到公众的支持。

此外,社区参与旅游能够将旅游业与社区相衔接,带动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出现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收益分配机制的不公平,而且社区参与相对与外来者,更加注重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维持他们的生存环境质量。

三、七三一遗址开发和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七三一遗址概况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占地面积610万平方米。在二战期间,它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细菌研究和生产的秘密军事机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作为当今世界范围内保存下来的二战期间规模最大的进行细菌战研究和试验的遗址群,它同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具有同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其目的是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在此目的的牵引下,哈尔滨市及黑龙江省各级政府加强对731遗址陈列馆的建设改造,现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处爱国主义教育性质的红色旅游景点。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是连接旅游与文化重要的桥梁与纽带,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基地。

(二)七三一遗址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处于自发参与阶段,规模较小,单体参与为主要方式。现阶段,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遗址旅游现各利益相关者在某些方面的利益存在冲突。事实上,政府和旅游企业是遗址旅游地商业的开发、经营和管理的主导力量,他们在利益分配机制中占有一定的优势;由于当地居民是个体,在利益分配机制中不具有优势,导致提供的旅游服务并不能使旅游者满意,旅游者不能完全获得满意的旅游体验。而且大部分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中所占比例小,只有少部分的社区居民有能力提供旅游者所需要的优质旅游服务体验,并且保证能够持续经营和发展。根据实际访谈,大多数由于客源市场范围内顾客少或者经济来源不足以支撑其继续经营和发展而选择退出市场。由此可见,解决好遗址旅游地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是遗址旅游地商业成功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如果不解决好各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居民只能被迫退出市场而终止当前的利益关系。由此导致当前的遗址旅游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是不具有稳定性,即现有的组织模式是不稳定的间歇共生模式。旅游收益分配机制是不公平的,这种非对称互惠模式有利于政府和旅游企业获取了大部分收益,当地居民的利益不足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不利于遗址旅游地旅游商业发展。所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遗址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必须进行改善,从而建立一种更为稳定合理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展旅游商业,形成规模庞大的社区参与遗址旅游商业圈。

2.深度和广度不足,无法形成与七三一遗址紧密联系的机制。七三一遗址周边商业以餐饮、住宿为主,以七三一遗址为核心的相关旅游产品有待进一步拓展。由于周边社区居民参与规模小,无法形成产业集群化效应。而且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等,无法满足其利益诉求会导致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难以形成。因此,无法与七三一遗址的旅游资源形成紧密的联系,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

四、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必要性

首先,社区参与旅游商业的开发与经营发展,各个利益相关者主动参与,能够丰富该社区旅游的旅游产品类型和内涵。其次,社区参与能够平衡利益分配,维持稳定的利益关系和当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通过对七三一遗址旅游的开发能够意识到七三一遗址文化的重要性,有利于保护七三一遗址的文化,并将其传承下去。

五、七三一遗址旅游商业模式开发对策

根据实际走访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遗址具体情况,针对七三一遗址社区参与旅游的现状,从商业模式中的管理模式和开发模式,对哈尔滨七三一遗址旅游商业模式进行系统的研究设计,以此保证各利益相关者能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七三一遗址旅游开发中来,从而实现七三一遗址周边社区利益最大化,保证哈尔滨七三一遗址旅游不仅为旅游者所满意,更为社区居民所满意。

(一)管理模式

哈尔滨七三一遗址旅游管理机制体系内,政府作为七三一遗址旅游商业开发过程中的主导力量。一方面,遗址地旅游商业发展初期,政府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其管理职能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的条件,加大环境整治和宣传推广等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当地政府代表着社区居民的基本利益诉求,在遗址旅游开发过程中起着监督和管理作用。而且,政府参与到旅游开发活动中,能够为当地旅游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商。因此,结合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旅游周边商业开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当地政府主导、旅游企业主体、社区居民参与收益”的旅游开发理念,将七三一遗址旅游商业开发管理模式设计为当地政府、旅游企业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三维一体的多元组织模式,让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提高社区参与深度。

(二)开发模式

相比于其他形式的旅游,遗址旅游的社区参与度不占据优势,社区居民有时无法参与和收益。在七三一遗址旅游开发中,由于其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又可将其定义为黑色旅游。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该类专项旅游的开发逐渐被重视。因此,应该依托于其黑色资源的性质,建设开发以死亡旅游为核心的组合产品组合模式,拓展遗址旅游的深度与广度,树立七三一遗址旅游品牌。例如,打造以化学实验为主题的体验式旅游,开展体验性旅游产品等,发挥其教育意义和宣扬爱国主义情怀的同时也普及了科学知识提高社区参与度,来形成旅游产业支柱。打造哈尔滨七三一遗址旅游的产业综合开发模式。

六、结语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体现,基于社区参与理论的商业模式是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 考 文 献]

[1]M.Blumer. The Social Basis of Community Care[M].London: Univin Hyman Ltd,1987.330-348

[2]王小莉,衣玮,林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遗址开发的商业模式探索[EB/OL].绿维创景,2010

篇8

中图分类号:F252.1 文献标识码:A

从事企业研究,投资企业或是直接经营管理企业,都要涉及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解,可以从经验角度,也可以从理论角度,要想理解深刻,必须借助有力的企业管理理念。

价值链管理和商业模式的理念是当下研究企业经营管理最有效的工具,在理论与实践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1 价值链管理和商业模式

1.1 价值链管理

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理论,一般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支持性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发、采购等,价值链以企业活动为中心,假如企业做专业化,把价值链上不同环节分出去,就变成通常说的“产业价值链”。

1.2 商业模式

简单来讲,商业模式就是公司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来赚钱?商业模式本质上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外部利益相关者和内部利益相关者两类,外部利益相关者指企业的顾客、供应商、其他各种合作伙伴等;内部利益相关者指企业的股东、企业家、员工等。完整的商业模式体系包括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盈利模式、自由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相互影响,构成有机的商业模式体系。

2 物流企业价值链管理的表现就是供应链管理

物流企业的重要性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分工细化而凸显出来的。企业的竞争,经历过产品产量、品质的竞争,营销的竞争,战略的竞争,目前阶段,基于反应速度,成本方面的考虑,供应链也就是产业链的竞争成为趋势,物流在链接产业链各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企业价值链的管理就是对产业供应链的管理,而物流是引导供应链有序、快速运营最重要的一方面。

3 物流企业价值链管理的实质和局限

物流企业价值链管理从本质上说,就是对始于客户服务、推广、分销,到运营、物流后勤、采购等作业流各环节的管理,根据市场的需求,迅速组织物料加工生产或提供服务,通过合适的渠道,满足用户要求,这之中要求建立有效的机制,节点企业间共享信息,协同作业,整个供应链的节奏需要有物流来决定,供应链是否有效,其实是看物流与用户需求的匹配,不难看出这是对价值链各环节纵向线性的安排,适应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如果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交易关系、对象多元化和多变,那么线性的供应链管理局限性就很大了,就需要引入其他的管理方式,做好其他方面的制度安排了。

4 物流企业价值链管理必须以商业模式创新为基础

物流企业价值链以产业价值链上各环节活动为中心,重点在如何组织好各节点上的活动,使整个链条协调快速的运营。但是,比如一个企业价值链前后都是机器和产品的制作与销售,机器是购买还是授权生产,产品通过顾客俱乐部订购还是和机器打包销售,整个价值链前后没有不同,但对同一活动,选择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采取不同的交易方式,其运营结果就会差别很大,这就是商业模式的不同造成了运营效率的巨大差异。

商业模式的本质就是对企业相关利益者的交易结构安排,以企业价值大小为衡量目标,物流企业价值链管理,必须在价值链上有一个良好而合理的交易结构安排之上,才能谈得上有效管理,价值链上各节点的效率不仅与纯粹的作业运营有关,要运营好,首先得有各节点的合约设计、风险控制、监督激励,以及相应的利益分配和成本核算机制的确定,因此商业模式的确定是物流企业价值链管理的基础。

5 物流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与创新

结合物流行业的特点和物流企业分类,参照管理大师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总结提炼的30种盈利模式,归纳出以下可供各类物流企业选择的典型商业模式。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动态,在不同发展阶段选取适宜的商业模式。

(1)运输型企业。运输型企业的盈利模式有速度模型、专业化模型、低成本模型等。

(2)仓储型企业。仓储型企业的盈利模式有配电盘模型、价值链定位模型、行业标准模型等。

(3)综合服务型企业。综合服务型企业的盈利模式有金字塔模型、行业标准模型、品牌模型、客户解决方案等。

商业模式描述了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实现这一价值的内外部资源组合和特定的商业逻辑。构建商业模式的关键是要寻找价值创造的机会,实现市场需求和自身资源能力的匹配,明确企业的定位,提出鲜明的价值主张,设计和组合各种盈利要素,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形成独特的、难以复制的商业模式。

(1)分析内外部环境,明确企业价值主张。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89.9万亿元,市场需求呈现出明显的行业、地域和多样化特征。物流企业的价值创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通过有效组织和控制物流资源产生低成本优势,降低客户物流费用支出而产生收益;②以供应链整合协作为基础,提供增值服务,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企业可以构建物流量、行业、环节、时间、空间、价值等需求维度来细分市场,并根据自身资源和能力,与市场需求进行价值匹配,明确目标客户,进行SWOT分析,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提出明确的客户价值主张和企业使命,兼顾物流需求新的发展趋势,做好进入新市场的准备。

(2)确定业务结构,明确价值获取方式。现代物流企业不仅局限于为客户提供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基本服务,还包括提供融资策略、价值分享、供应链管理、资产增值等多种创新方式来获取收益。企业按照目标客户需求的优先级别组合内部资源,确定公司核心业务,并补齐短板,提供基础和附加,构建完善的物流服务体系,建立对应的物流网络、信息系统、组织结构和操作规范,实施企业价值主张。

(3)建立商务结构,获取企业利润。商务结构是企业与外部进行的交易内容、交易方式及其时空结构,直接反映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益。现代物流业集中体现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产业特性,单靠一个企业很难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优化,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在更加宽广的供应链体系里进行定位和整合资源,通过合资、合作、联合、兼并、外包、参股、控股等形式扩大服务规模和范围,构建分销渠道、合作伙伴网络,确定企业的成本结构和收入模型,奠定自身的市场地位并获取利润回报。

篇9

去年的春天,你可能还为铺天盖地的各大门户站点的广告心烦不已,今年与春风同至的就已是如火如荼的电子商务站点了,8848、亿唐、易趣、雅宝等代替了过去的搜狐们占据了我们的视线。在IBM的广告中,连天山下的阿凡提大叔都对电子商务怦然心动了。

你或许还难以置信,因为你是个最实际的消费者,你从不放心在网上看货、交款;又或者你曾经也上网购物,觉得电子商务也不过尔尔。999年到2001年是中国电子商务由起步迈入繁荣的阶段,从2002年开始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将步入快速增长的时期。据预测,2000年底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到8亿元,到2002年将达到100亿元。

如果你以为这全靠一个个网络盲从者在网上疯狂大采购,那么未免以偏概全了。电子商务不仅仅是网上购物,我们常见的五花八门的电子商务站点也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在线超市,光是随便买几张CD,几本书决不可能堆积出这么大的数量级。

那么,8848们除了卖东西,还在做什么呢?这就涉及到电子商务的一个基本问题,即它的模式。关于电子商务的分类,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有人提出按其交易内容分为网上购物、网上信息服务、电子银行等以“电子”或“网上”打头的类别,听起来像没完没了;也有人另辟蹊径,按电子商务的网络支撑平台分类,分为基于因特网(INTERNET)的电子商务、基于内连网(INTRANET)的电子商务、基于其它网络的电子商务等;更多人提出按其交易对象分为B2B、B2C、C2C、C2B等。

我们不妨按第三种分法给众多网站一一贴上标签。

BtoB(BusinesstoBusiness)——

企业间电子商务

“芝麻,开门!”凭着这句暗语所带来的好运,阿里巴巴一举打开了B2B的宝库,是国内实施这一模式比较成功的一个网站。这个由中国人创立的国际知名的企业间电子商务网站,立志于为中国的中小企业迎接“入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铺路搭桥,并为中国东西部地区的信息交流提供一个专业的商务平台,目前已拥有14.5万名世界各地的注册商人会员,被誉为“互联网第四模式”,并获得高盛、软库等国际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支持,可谓功名赫赫。

DELL计算机公司被公认为全球B2B模式的最佳代表。DELL公司有一个为五千多家美国公司服务的“主页”计划。当DELL公司赢得一家有四百人以上的企业客户时,它就为这家客户建立主页。主页只不过是一套比较小的网页,常常同客户的内联网联结,让获准的雇员在线配置个人计算机、付款、跟踪交付情况。每天约有500万美元的DELL个人计算机以这种方式定货。主页让客户能即刻得到技术支持,并与销售人员联系。

从戴尔的经营之道,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模式就是将发生在两个企业之间的商务通过电子化的手段电子商务资料库17;66:.01&/''''&7:来实现,包括供求企业之间以及协作企业之间利用网络交换信息,传递各种票据,支付货款,从而使商务活动全过程实现电子化。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的网上营销、生产组织管理、技术合作与研发、办公自动化等许多方面,可以视为e时代企业的生存平台。

在此次电子商务大会的总裁论坛上,中联在线信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行玮先生不无感慨地断言:“2000年将会有众多的传统企业加入到角逐的大潮中,并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间电子商务(B2B)将会受到更大的关注。”诚然,B2B模式在中国必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toC(BusinesstoConsumer)——

网上商城

如果你对电子商务略知一二,或者有过几次购物的经验,你一定能对一些网站如数家珍:Yahoo!、Amazon、eBay、AOL、8848等。的确,他们都是经营B2C模式的最权威发言人。在这些网站为我们建立的电子商城里,你再也不用像以前挤在百货大楼蜂拥的人堆里挑选中意的产品了,也不用排着老长的队等待掏钱,更不用气喘吁吁地拎着满手的战利品“胜利大逃亡”。你只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轻松上网,点击不同的商品浏览其综合信息,选择所需的商品和方便的支付方式,然后便可以等待送货员按你的门铃了。

通过这一平台,企业直接面向消费者,将现实中的零售活动移交给互联网来实现。商家将所售商品的种类、价格等信息在网上,消费者可以在网上选购。显然,这是一个听起来非常棒的购物新体验,也的确有许多企业、网站、消费者都很中意这种模式。在因特网上遍布着各种类型的商业中心,提供从鲜花、书籍、软件到计算机、汽车等各种消费商品的信息和购买活动。但迄今为止,书籍、音像制品、软件等内容确定型消费品仍被公认为网上货物的主角。

在国内,8848网上超市是中国迄今规模最大的以在线销售为核心、以最终消费者为目标的商业网站。它由网上超市、全国货物配送系统、电子结算系统、信息系统组成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体系。主要经营计算机软件硬件、图书、信息家电、音像制品、办公用品及鲜花等门类商品的网上销售业务,组织了十余万种商品销售,致力于满足国内外个人及集团用户的网上采购,已成为国内商业网站中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其1999年11月份的销售额达到了上千万元人民币,超过了一些现实大商场的月销售额,这在现场购物仍然大行其道的国内商界十分难得。

尽管B2C曾经风光一时,但有识之士均已对其无法避免的弊端有所察觉。作为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平台,B2C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瓶颈限制,包括安全认证体系、电子支付体系、上网速度与费用、配送系统等等,故而令企业与消费者在暗自欣喜之后都曾大大地失望了一番,对电子商务膜拜式的向往也大打折扣。不久前,在线妇女服饰零售网站在经过出场时的强力包装后,依然免不了关门大吉的命运,同样也可视作B2C前途堪忧的铁证。

当然,每天仍有不同的B2C网站诞生,但他们一定多长了些心眼,绝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他们更倾向于介入不同模式补缺补差。

CtoB(ConsumertoBusiness)——

集体议价

这是一种由美国流行起来的正宗“舶来品”,就是将零散的消费者及其购买需求聚合起来,形成类似集团采购的庞大订单,从而争取最优惠的折扣。尽管“酷必得”(Coolbid)网站上的那个很酷的家伙手拿板斧,大叫“砍!”的形象令众多商家心惊肉跳,但对于这种纯粹互联网意义上的商务模式,商家还是能够从大批量订单中享受到“薄利多销”的好处,故而对这个消费者与商家双赢的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消费者更不必多说,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到底比不上集体的力量,他们绝对倾向于这种大范围的多对多或多对一的的讨价还价,使之真正享受到买方市场的优越感。

目前已有不少网站都开辟了这一新模式,雅宝(yabuy)、酷必得自不必多说,就连经营B2C模式已驾轻就熟的8848也开通了“集体议价”的交易平台,欢迎广大网友在网上找回往日被宰的尊严。据称,雅宝于去年12月12日正式开通C2B后,首期推出的热门商品包括TCL公司提供的600台TCL精彩610A电脑,联想科技提供的500台摩托罗拉宝典800及掌上电脑,中国青年旅行社提供的千禧年黄金旅游路线名额,《没完没了》的电影票等,所有产品的最低议价与零售价格相比平均差价幅度达30%,个别物品差价高达50%以上。

C2B完全改变了传统商业中固定价格出售和一对一讨价还价的定价模式,使得买方订价成为现实,单个消费者通过聚合成为强大采购集团的一分子,充分享受到以大批发商的价格买单件商品的实际利益。当然,作为一种比较新的电子商务模式,它的发展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与完善,毕竟能让消费者有利可图的事,商家可不敢太苟同了,高利润无论在现实世界还是网上空间都是从商者的第一目标。

CtoC(ConsumertoConsumer)——

网上拍卖

说白了,这无非就是将现实中的“跳蚤市场”搬到了网上,就是建立一个消费者之间交易的平台,让消费者就转让的商品进行一对一的砍价,买卖公平并建立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与大学校园内风靡已久的“毕业前夕,挥泪大甩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仅是网上拍卖是以上网为基础而已。

C2C使交易范围扩大,并使参与交易的主体大大增加,但是带来了最实际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实现问题,并且也没有人敢对交易双方的信用安全加以保证,所以尽管大家都对这个互联网上的新游戏很有兴趣,但真正想要上网一试究竟的人并不太多。

目前在我国,采用这种方式的网站有近20家。较早进入此领域的有雅宝、网猎、易趣、新网、酷必得、万象、大中华等拍卖网站。从每周用户浏览拍卖网站的频率来看,几乎每天到拍卖网站浏览的人仅占3%,多数浏览频率都在1~3次。这说明,虽然拍卖网站数量不少,但无论是拍卖品还是服务都没有对客户形成极强的吸引力。

<电子商务资料库3%0",/35+:6)#.%br/>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一俟全社会信息化程度加强,各种条件成熟后,C2C模式仍不失为一个很酷的主意。C2C拍卖竞标网站目前经营的最成功者首推eBay,据美国MediaMatrix公司估计,在去年截至11月28日的一周内,eBay平均每天吸引超过一百万人次访问,列全美十大电子商务网站排行榜之首。他们的做法是由公司担任中立的第三者,规定买卖双方将货款与商品寄交公司,再由公司分别转交买卖双方。来自CNet中文网的消息指出,C2C电子商务竞标网站正在台湾发烧,其营运模式也有效仿eBay之意。

不远的未来,C2C应当不只是游戏与梦想。

GtoB(GovernmenttoBusiness)——

税收电子化

在美国,有许多企业缴纳税费都是通过号称“无所不能”的互联网来结算的:将纳税企业编号,按编号在计算机中开立户头,税务局除根据纳税人自己的申报材料立档外,还要与有关机构的数据库联网,随时获得所需的各种资料,由计算机监督纳税企业是否登记,并对纳税报单进行分析比较,防止偷税漏税。

这就是现如今很流行的电子税收,也是G2B现实中的主要应用,政府和企业间通过这样一种平台,将企业应缴纳的各种税费在网上完成税务申报、支付、传输证明等功能。

这种方式目前在我国还不多见,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沈阳、厦门都已进行了一些可喜的尝试,收效良好。

可以想象,有了这样一个电子税收平台,纳税人申报将不必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税务人员也可以轻松地解决数据处理审核问题。这种方式既减轻了税务人员的工作量,又方便了纳税人,迅速快捷,减少了税务人员与纳税人之间一些不必要的交涉。

再次证明,互联网或许真如传说中的那么神奇。

BtoG(BusinesstoGovernment)——

政府采购电子化

针对1993年研究机构发现的现行政府采购弊端,1994年美国立法规定政府部门必须起用电子商务科技以提高采购过程效率。此后,应用电子商务从事采购的政府部门逐渐增加。通过美国通用服务管理局提供的一揽子采购计划,联邦政府的各个部门无论大小均可在通用服务管理局确定的采购合约下购买商品和服务。美国向来是“敢为天下先”,自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后,美国几乎成了“活在计算机里的国家”,互联网更是给美国带来了难以估计的巨大财富,所以

连政府也无法“免俗”。

在B2G模式下,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采购清单,企业可以以电子化方式来完成对政府采购的响应。政府和企业站在完全平等的立场上,利用互联网来完成双方的交易。

作为电子时代的甲方乙方,政府与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完成交易,一方面可以提高采购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便于建立监督机制,尽量避免腐败行为的发生。所以B2G大有可为之处,尽管目前尚不健全,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但一旦政府身体力行,带头利用电子商务技术,这类业务就会迅速增长。

企业内部电子商务——

企业内部交易

我们先来看看思科的做法。Cisco公司尽可能地在网上做每一件事情。员工在网上作出所有出差安排,在网上提交开支报表,大大小小的采购和雇佣决定也在网上进行,使得像思科这样的大公司(18000员工,年销售额100亿美元)的高级经理人员能对员工保持严密的控制,而又不压制员工的创业精神。

在这一模式中,企业通过防火墙等安全措施将企业内联网与因特网隔离,从而将企业内联网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商务工具,用来自动处理商务操作及工作流程,实现企业内部数据库信息的共享,并为企业内部通信和联系提供快捷的通道。

企业总有一个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即使一个小的企业,每件事都靠人工操作也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有可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更何况这个企业还在不断发展之中,一个大企业内部包含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部门。企业内部电子商务就解决了这些部门之间的各方面的事物交流。尤其是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建立企业自己的内部电子商务平台更有着重要的意义。

可以想见,随着企业规模和业务的扩展,发展企业内部电子商务将大有作为。

经过上面的一电子商务资料库1-6/!!8$)2+199+番评点,我们大体可以归纳出这七种电子商务模式,即B2B、B2C、C2C、C2B、G2B、B2G以及企业内部电子商务。

众多迹象表明B2B模式代表着电子商务的未来方向。首先,从实物经济的角度来看,单个消费者的购买力毕竟有限,企业与企业间的交易规模远大于企业与单个消费者之间的交易,两者相差一个数量级。其次,企业间开展电子商务的条件远较企业与顾客之间开展电子商务的条件成熟。

篇10

1.模因理论初探

模因理论在我国语言学界尚属于一个较新的领域。但是它的发展是快速的,特别是何自然教授为这一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何教授指出“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仿照基因而得名,它指一些思想或观念通过人类文化加以散播,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因实际上指文化基因,它靠模仿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

模因的表现及传播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文化传播单位,模因的表现形式繁多,像‘音乐曲调、思想观念、谚语、服装样式、房屋建筑样式、链式信件和电子邮件病毒、宗教’等等,传播开来就是各种各样的模因”。Blackmore在其著作中强调,“当某种思想或某种信息模式出现,在它引致别人去复制它或别人对它重复传播之前,它还不算是模因。只有当这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得以传播、仿制才具有模因性。总而言之,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了”。

2.模因理论在商业广告领域的作用

虽然目前科学还无法解释模因是如何被储存并传播的,但是模因传播的渠道切实地摆在我们的面前。21世纪是信息时代,随着各种高科技的运用,传媒领域发展迅猛,这就为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提供了多种渠道。尤其是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广泛应用,为个体提供了与人交流、展现自我的平台。这就极大地丰富了模因的来源和形式。

特别在商业广告领域,广告语言可谓是创造美、传播美的语言。并且要把握住时尚的最前沿。所以模因在广告语的创造和传播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从模因传播的方式分析商业广告语的演化

1.模因基因型传播

这种类型的模因传播是指无论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是什么样的,但是其内容是没有变化的。这种类型的传播方式又可以划分为:以原形直接引用和以异形间接传递。商业广告语不仅要在有限的字数里向受众说明产品的特征,而且要具有相当的诱惑力。模因理论的恰当应用,会让广告语更具说服力和诱惑力。

(1)以原形直接引用。原形直接引用的广告宣传,最直接的莫过于为产品量身定做一首宣传歌曲。这不仅起到了宣传产品的作用,又能让歌手宣传新作。可谓是一箭双雕。例如:以康师傅系列产品为主打品牌的顶新集团,就一直致力于广告歌曲的推广和使用。从任贤齐的《拯救心田》,到现在五月天的《年轻就要这个味》,都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随之植入消费者脑海的就是这些歌曲所代言的各种产品。事实证明,这种形式的歌曲包装投入,带来的是更大的经济回报。再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偶像热潮的超级女生和超级男生。其中的一首《酸酸甜甜就是我》不知为蒙牛的销售起到了多大的促进作用。

(2)以异形间接传递。虽然模因以异形间接传递,在复制过程中出现信息变异或者说信息在复制过程中出现模因的移植,但是模因在复制前后的内容和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何自然教授在他的文章中曾经以不同时代对于餐厅女服务员的称呼为例。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女服务员曾被叫做“同志”、“师傅”、“小姐”、“小妹”。甚至在不同的地域还有其独特的叫法。例如:在南方地区,人们习惯称之为“靓妹”。在东北地区,因为受到某种地域文化或者流行趋势的影响,人们习惯称之为“翠花”。

这种换汤不换药的绝招在商业广告语中是屡试不爽的。例如:我们最初吃到的鸡蛋糕,后来被加上了果酱、奶油等佐料,于是乎就改头换面为蛋黄派、草莓派等等。很多孩子对“糕”类食品不屑一顾,而一提到某某“派”却食欲大开。而把这一路线走到极致的莫过于那句“爱上Rain,爱上非蛋糕”。无疑是那一句“非蛋糕”,把受众的好奇心理推向了极致。吃过之后才能了解“非蛋糕”的蛋糕本质。

2.模因表现形传播

模因以表现形式进行传播,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旧瓶新酒”或“移花接木”。这种类型的模因采用同一的表现形式,但分别按需要表达不同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运用谐音词。商业广告语中经常运用同音异意词,从而达到由此及彼、形象生动的效果。例如:聪明的妈妈会用“锌”,就是利用了“心”与“锌”的同音。再例:更令人哭笑不得,但是却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斯达舒的广告,斯达舒谐音成了四大叔。还有肠道药类泄停封,是歌手谢霆锋的谐音。

(2)运用同音词。这种表现形式,需要制造一个特定的场景,受众身临其境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例如:太太口服液的广告语是“每天送你一位新太太”。再例:太子奶的广告歌里唱道“太子奶,太子奶,送你一百八十亿”。不过这里的亿不是钱的度量单位,而是乳酸菌的数量。

(3)模仿相同结构。一段话广为流传就能成为一种模式。模仿这种模式,填入不同的内容,是模因表现形的一个重要技巧。例如:娃哈哈“非常系列茶饮料”的广告,就充分借用了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的那句在当今青年中广泛流传,甚至被奉为经典的名言“曾经有一段真挚的爱情放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只不过在广告中,周星驰面对的不再是紫霞仙子,而是一罐饮料。他的期望也不再是“一万年”而是“一万瓶”。

三、结语

语言无处不在,商业广告语又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商业广告语,并不是靠灵光一现或者冥思苦想。语言学的知识和原理,对商业广告语的创造和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尤其是语用学中模因理论的应用,为此提供了一条捷径。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年11月,第四卷,第六期,P54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192-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学生毛入学率的不断提高,生源质量也不同于精英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给高校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1]中明确指出:“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分类分层教学,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摆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一)实行弹性学分制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针对课程设置而进行的改革,学生可以在八年时间里修完专业要求的所有课程而毕业[2]。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过去课程设置的弊端,增强了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程。但是,有很多学生为了尽量早毕业,用大学三年的时间把大学四年要修的课程都修完,这就造成了学生一周之内需要上大量的课程,影响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分类分层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针对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而言[3]。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后,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兴趣,实行分类、分层教学,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模块供学生来选修,也可以把专业方向细化为不同的模块,比如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创业管理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优势等情况选择相关模块的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某一方面具有较深厚的造诣。

(三)“3+1”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比较盛行的模式[4],即要求学生在大学前三年主要从事专业学习,在大学的最后一年从事社会实践。这种模式的优点就是能够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从事社会实践,但是学生要用三年时间将四年的课程学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如果学校没有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自己从事社会实践,就必然会导致学生盲目地到企业打工挣钱,从而与专业培养目标相悖。

(四)“3.5+0.5”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也受很多高校所推崇,即要求学生用三年半的时间学完大学所有课程,最后半年通过社会实践来撰写毕业论文。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既能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从事专业知识的学习,又能够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从事社会实践。但是如果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也必然无法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五)“1+2.5+0.5”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在高校专业大类招生情况下实施的,即按照大类专业来招收学生,在大学一年级不分具体专业,到大学二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可以任意选择大类专业下的具体专业进行学习。这种培养模式的优势就是能够让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再根据对自身、专业、社会人才需求的认识,重新进行专业的选择和定位。

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北方工业大学是一所北京市教委主管的地方院校,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有3个班,专升本有2个班,每一届学生有170人左右。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逐步从“3.5+0.5”模式向“1+2.5+0.5”模式转化,但从人才培养的过程和培养目标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过程脱节

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但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学生的管理理论素养没能得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达不到用人单位的高标准、严要求,培养过程质量与培养目标严重脱节。

(二)个别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般情况下,在大学学习阶段,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应当尽量安排大学一、二年级,专业必修课安排在大学三、四年级。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有个别专业课程安排在了大学一、二年级,而且还呈现过度娱乐化,这势必会让学生与其他课程进行对比,从降低了对其他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三)校外实践基地不健全

学校校内的实践教学内容已经非常丰富,但对于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一直落后于同类院校,无法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实践教学目标。因此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来讲显得非常重要,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力保障。

三、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

(一)完善人才培养监控体系

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修订,建立健全各类人才培养监测点的考核标准,明确培养计划中专业评价各监测点的内容、目标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考核的标准和方法,具体体现学校的专业建设特色和专业评价体系的有效实施[5]。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建立配套的监测点和监控体系,完善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监控体系,如图1所示。

学校和学院可以通过制订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实施方案和相关规章制度,建立起高效优质的人才培养保障、服务和支撑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有效实施,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

(二)突出特色,注重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工商管理专业是学校的老牌专业,从学校到学院都非常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的比重在逐步增大,但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还一直不够健全。因此,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对于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有教学实习的模式下,可以逐步与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派学生到企业去实习、锻炼,使学生真正把所学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再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更加突出北方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

(三)构建人才培养模块,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构建人才培养特色模块。在加强理论教学(通识课+基础课+专业课)的同时,注重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联系几家大型企业作为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在实践中构建“1+2+1”人才培养模块或“1+2+0.5+0.5”人才培养模块,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企业实践的密切联系。

1.“1+2+1”人才培养模块

在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大类招生背景下,构建“1+2+1”人才培养模块势在必行。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块中,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要用最后一年的时间去企业实习和锻炼,在实践中检验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2.“1+2+0.5+0.5”人才培养模块

这种人才培养模块也是符合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学历理论知识外,在最后一年中用半年时间在企业实习,再用半年的时间结合企业实践撰写毕业论文,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人才培养模块,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应着重从课程设置、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校外实践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改进。首先课程设置应从学生实际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科学、合理地制订学生在三个阶段的课程,在第一阶段(一年级)应着重通识课程的学习,把数学、外语、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作为重中之重;在第二阶段(二、三年级)着重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在第三阶段(四年级)重点放在学生的实践方面,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专业实习可放在每年的寒假和暑假,学校和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调研和实践。课程设计课程的设置根据课程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而制订。校外实践基地是专业实习和毕业实践的重要保障,学校应当把建设校外实践基地作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四、结语

工商管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于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当前,学校工商管理专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应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抓住重点,突出特色,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人际沟通、协调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程春.论高校弹性学分体质的创新与发展[J].知识经济,2013(24):153.

篇12

所谓商业秘密立法模式,又称为商业秘密立法体例,是指立法机关在进行商业秘密立法时所采取的立法形式。一个国家的商业秘密立法模式对该国商业秘密保护极为重要,因为选择何种立法模式,体现了该国对商业秘密的认识及重视程度的不同,从而直接影响到商业秘密保护的力度。因此,分析目前我国商业秘密保护存在的问题,寻求一种真正适合中国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模式是极其重要的。

1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立法模式

1991年《民事诉讼法》颁布之前,我国法律中没有商业秘密的概念,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为保护商业秘密奠定了法律基础。此后,我国关于商业秘密保护的条款出现在诸多法律法规中,目前,我国的商业秘密保护是由《反不正当竞争法》、《民事诉讼法》、《合同法》、《刑法》及其它法律、行政法规及司法解释共同组成的,它们各自对商业秘密的某一或几个方面作了规定,初步建立起了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体系。这种立法模式在保护商业秘密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之处,不能适应日益突出的商业秘密保护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立法的分散性。

目前,我国涉及到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少,都从不同侧面对商业秘密保护作了规定,但是却没有一个核心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立法的过于分散性会影响法律的适用及执行上的力度,如在出现与合同有关的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时,需适用民法、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而在由于商业秘密侵权行为导致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又要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另外,在审计人员、会计人员及律师等不同身份的人员泄露商业秘密时,又需分别适用审计法、会计法及律师法等不同的法律,容易造成法律适用上的混乱。

(2)立法的多层次性。

我国目前保护商业秘密的诸多法律法规是由不同部门制定的。其中既有法律层面上的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民事诉讼法、合同法、劳动法等;又有一些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反不正当竞争法》所作的解释,及上海、深圳、珠海等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商业秘密的行政规章等,另外,还有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等。

立法的多层次性会导致法律体系内部效力上的冲突,如在对一问题规定有矛盾时,适用哪一规定?如果按照法学理论中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理应优先适用法律的规定。可是这些地方性法规及规章大多是在法律无明文规定、规定不合理、有矛盾之处或欠缺操作性的情况下制定的,这时适用上位法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因此,法律效力冲突会导致法律体系的混乱和法律适用的困惑。

同时,立法的多层次性会使部门利益、地方利益都渗透到立法中,影响立法的公正性。同时还会影响到执法的力度,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从而影响商业秘密的保护效果。这也是我国目前商业秘密执法力度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3)立法内容的片面性。

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很不全面。在实体内容方面,对一些基本问题,如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权利属性等均未作明确规定;在程序内容方面也缺乏规定。同时各个法律都只从某一方面对商业秘密进行保护,没有一部完整全面保护的法律。

立法的不全面性导致了司法实践中对商业秘密纠纷的解决缺少必要的法律依据,造成一些商业秘密案件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解决,甚至可能造成判决结果的不统一,影响商业秘密法律的保护效果。

(4)立法的矛盾之处。

商业秘密立法的矛盾之处主要体现这些法律法规在商业秘密概念、保护理论等的规定不一致。如在商业秘密的概念方面,合同法中用的是“技术秘密”;而《反不正当竞争法》用的是“商业秘密”,《劳动法》中仅用保密事项来表示。在商业秘密的保护理论上也不一致,合同法以合同关系为理论基础,认为商业秘密是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反不正当竞争法则是以反不正当竞争理论、侵权行为理论为基础的。

这种法律体系内存在的矛盾,会造成法律适用上的混乱。因为相互矛盾的有法可依等于无法可依,影响了商业秘密法律的适用及执行上的力度。

(5)立法比较原则,没有可操作性。

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商业秘密保护的规定比较原则,缺少可操作性。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的定义、范围以及侵犯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只是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在对商业秘密概念的界定上,既没有明确技术信息与经营信息的定义,也没有对其内容作出列举;在第三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规定上,无论是主观态度还是时间方面都规定的过于抽象。

法律规则是法律的细胞,其设定的权利义务应该具体、确定,设定的自由裁量范围不能过大,否则会导致审判实践中适用法律时争议较多,难度较大,甚至造成一些侵犯商业秘密诉讼案件难以正常处理等现象,影响到对商业秘密的有效保护。

2世界各国商业秘密立法模式的比较分析

世界各国在商业秘密立法模式上主要有分散立法、集中立法及混合立法3种立法模式。

(1)分散立法模式。

分散立法模式是指没有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而是通过民法、刑法或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共同保护商业秘密的方式。这种立法模式是早期对商业秘密进行法律保护时所采取的方式,也是目前我国所采取的方式。

这种分散的立法模式可能会导致各个法律之间的协调不好,同时也不能完整全面的规定商业秘密的概念、范围、属性、救济措施等有关问题。立法的不统一必然会导致执法上的不统一,影响执法的力度。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大多没有制定专门的商业秘密法,在这些国家中,与传统的知识产权相比,商业秘密受到的保护程度要差得多。而随着经济、法律的发展,人们对商业秘密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对商业秘密进行专门立法,加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2)集中立法模式。

集中立法模式是指采用专门的商业秘密法来保护商业秘密的方式。这种立法模式可以对商业秘密的定义、范围、属性、侵权的救济方式等作出全面系统的规定。目前一般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比较大的国家,如英国、加拿大等采取这种立法模式。可以看出,越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越重视对商业秘密进行专门立法保护。

(3)混合立法模式。

这种立法模式是指以专门商业秘密法为核心,同时辅以其它法律为补充的方式。它一方面强调了专门商业秘密立法的必要性,认为要加强商业秘密的保护,应该制定一部统一的商业秘密保护法;同时又认为,商业秘密保护法不可能对所有问题做出规定,有必要在民法、侵权法、诉讼法、刑法等法律中对商业秘密保护问题做出特别规定,以发挥这些部门法的优势。这是目前最先进、最有效的立法模式,也被越来越多国家所接受。

商业秘密作为一种凝结着人们创造性劳动的智力成果,理应受到民法的保护。然而其毕竟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财产,要求特殊的实体及程序上的保护,一般的民法原则无法给予其以充分的保护,因此,应该对商业秘密进行专门立法。而其他的部门法,还需要其他法律的规定相配合。

3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立法模式的选择

根据以上各种立法模式的比较分析,笔者建议我国应该首先制定专门商业秘密立法。首先,商业秘密本身的重要性决定了必须进行商业秘密专门立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秘密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对商业秘密进行有效保护,首先需要专门的商业秘密立法。同时,其它法律对于保护商业秘密也是很必要的。如刑法对严重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打击是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所无法达到的,它应该在商业秘密保护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商业秘密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其诉讼上也应该有区别于一般民事侵权的特殊要求。因此,诉讼法的保护是商业秘密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还需要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的侵犯商业秘密行为进行规范;当然,在法官法、律师法等法律中也需要对这些人员的保密义务作出规定。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我国应该采用混合立法模式,即制定专门商业秘密立法并加以其它法律来补充。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立法完善:

第一,要制定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以商业秘密的财产权属性为核心,明确商业秘密的概念、保护范围和构成要件,列出可能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并对商业秘密的侵权救济及法律责任做出明确规定。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是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体系的核心。

第二,修改完善其他法律。我国刑法、民事诉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中都已经有了保护商业秘密的内容,但是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在实体法方面,对商业秘密的一些基本问题规定的很不充分,如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权利属性等均未明确,且立法之间有许多矛盾之处等。因此,我国应该在制定专门立法的基础上,撤销一些与专门立法有冲突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改变我国目前商业秘密立法中存在的层次多且矛盾的局面。同时,对《合同法》、《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中与专门商业秘密法内容矛盾的地方进行修改,以保护法律体系内部的统一性。在名称上,统一用“商业秘密”来表示;在权利属性方面,要统一明确商业秘密是一种财产权;统一商业秘密法的调整范围等。

在程序法方面,我国现有程序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应以专门商业秘密法为依据,在民事诉讼法中,完善不公开审理、举证责任、证据的保密、审判人员和诉讼参与人的保密义务等与商业秘密民事诉讼程序有关的内容。刑事诉讼法中可以借鉴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内容,以更好的保护诉讼程序中的商业秘密,形成完整协调的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体系。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