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15 11:14: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

篇1

一、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程度不高。

语文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开设语文课程是为了帮助他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文实力,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语文教学也可以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要积极开展语文教育,对全体学生进行专项中文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和交际能力的目的。但是许多初中学校的语文教学开展得并不成功,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程度不高,没有一定的学习目标,在阅读和交际能力方面差距十分明显,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2.没有科学合理的利用语文教材。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特别注重教材内容的学习,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填鸭式地将生硬的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并围绕教材内容出考试题。但是随着我国新教育体制的实施,许多初中语文教师认为既然中考不考课内的文段,讲了也没有实际的效果,于是将教学重心转移到做题上,加强对学生做题感觉和速度的训练,渐渐地脱离了教材。事实上语文教材选取的多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这些教材既是我们开展语文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所以老师应重视对教材内容的学习,使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和锻炼能力的首要途径。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1.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强迫学生学习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兴趣可以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课堂效率的提高,有时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度。所以为了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语文,打破被动学习的僵局,老师要积极引导,不断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此外,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

2.将思想情感教育包含在语文教学中。

初中语文教材大多是文字优美且内涵丰富的范文,在这些优美的文字背后,我们需要更深层次地挖掘文章的含义。学生理解文章含义的能力有限,老师需要不断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这也是提高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关键。教材上的知识只是表象,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通过真挚的情感去感染每个学生,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作者的感情,在不断的感知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改进教学方式,不断增强学习能力。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老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尊重爱护学生,努力激发起学生的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也应与这种学习方式相适应。此外,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在学生学习中应发挥引导作用。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只有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

4.及时地对学生表现作出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表现,老师要及时作出正面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方式之一,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老师评价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的自身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评价,而且要掌握好评价的尺度,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委婉地指出,不应该采用过激的方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老师的评价方式不当很可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可见正确的评价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重视评价方式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此外,老师还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领会教学的精髓,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中,提高教学效率。

5.重视语文基本知识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语文是具有独特性的一门学科,它是我们进行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承载着大量的人类文化。语文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老师应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许多中学里,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充分,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重视字词句、标点符号等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其次,要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语文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最后,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对初中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的信息量,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6.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仅仅通过课堂有限课时的教学,学生的整合素质很难提高,所以我们要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巩固和扩展学生的语文知识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组织演讲比赛、书法比赛、辩论赛、春游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欲,开阔眼界,深刻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需要学校、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内容,将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纳入语文教学中,同时也要尊重爱护学生,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作出评价,不断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许珍.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0.33.

篇2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现状的调查,认为导致初中语文教学低效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主要是学生主体意识薄弱和教师客体性突出的矛盾,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上挖掘教学的有效性,改变目前低效的现状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成效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学成效低,教学模式陈旧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针对这样的现状,坚持在教学工作第一线的教师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成效。

一、初中语文的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最大的现状就是教师一直在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但是学生们依然是在依靠死记硬背来提高成绩,而不是能力。于是,就又回到了以往教学的老路上,对于成绩的重视超过了对能力的重视。

如今我们的教学只重视课本本身的讲解,对于课文与课文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连接、整本书的连续性却并不怎么重视,殊不知课文只是为了完成单元教学的一个又一个案例而已。编写者的初衷是通过课文来完成教学体系的目标,学生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学会提炼文章宗旨、比较不同文章、阅读不同文章的方式。1但是我们大多数的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心讲解课文,一本书学下来,学生依然没有学会提炼文章宗旨的技巧,只是机械的背诵。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是和教材的编撰者的意愿背道而驰的,却又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课堂上,大多数的教师依然在采取灌输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将自己视为课堂的主体,从自我意识出发进行讲解,但是对学生是否有兴趣听、是否听懂了却不甚关心。教师们在教学时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语言非学得而是习得,学生不亲身参与,又怎么可能学好语文。而学生一旦习惯了教师的这种主体角色,在学习过程中就不再动脑思考,只会等待教师将答案告诉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如今的初中语文课堂是一个教学成效比较低的课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习惯用成绩来判断自己学习的结果,学习的真正内涵被忽视了。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成效的有效方式

首先,应该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严重,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教学对象,不管他们的成绩如何,都应该一视同仁,尊重每一个学生。但同时,教师也应该认识到每一个学生是存在各自的特点的,在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和帮助,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来。比如有的学生记忆能力很强,但分析理解能力比较差,就应该加强对他们理解能力的训练;而有的学生理解能力不错,但是却无法举一反三,就应该注重对此类学生连续性学习的训练。总之就是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使其可以发挥所长,弥补不足。

其次,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中,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优化是提高教学成效一个很好的方法。近年来教学设施不断改善,多媒体手段已经被广泛运用。但多数教师依然只是在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课本内容,甚至有的教师都没有在课堂中利用到多媒体。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不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本上的内容可以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比如讲解到有关泰山的内容,很多学生并没有去过泰山,脑中没有对泰山的印象,这样的学习无异于空中楼阁,通过多媒体向学生首先展示一下泰山,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对其的了解,帮助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另外,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中还应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上文中提到过,目前导致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低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而教师的客体性突出。以往的课堂中,教师习惯以自我主体的角度出发,将学生看作是单纯接收学习内容的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培养不足。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提高教学成效就必须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听的方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从旁协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取答案,提高自身的思维活跃性和阅读分析能力。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整合课外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是一项立体化的教学活动,2教师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之内,要善于将课外有利于提高教学成效的资源都整合起来,拓展初中语文的教学空间。比如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走进社会感受生活,为作文的教学活动积累素材。当然,还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兴趣小组,通过兴趣小组的活动来拓展教学,进行语文的各项专项学习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结语

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教学成效比较低,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站在教学改革的高度上,设计和组织初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成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应德领.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见[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0(05)

[2]李永红. 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能力――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体会[J]. 经营管理者. 2010(13)

[3]王文瑞.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之特色方法[J]. 东方企业文化. 2010(06)

[4]周建勋.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之初探[J]. 品牌(理论版). 2010(10)

[5]郭青. 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24)

篇3

语文教学一直受到学校、社会、家庭的高度重视,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教育课程,在初中教学任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已成为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视自己的主导地位,在师生互动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正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多包容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对教学进行总结、反思,在归纳当中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出发,通过多种教学途径,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让课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起来。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学情需要,伺机引导,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也得以提高。

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古人云:“技长者以为师。”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重要促进者,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然后再通过言传身教,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模范榜样,用以身作则的教育教学方式会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语文教学应该建立在师生平等、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基础上,教师要用爱心、耐心去包容、关爱学生,进行的有组织、有秩序的教学活动。另外,教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致力于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首先,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语文教师首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钻研教材,在全面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载体,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媒介。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钻研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反复研究教学方案,只有将其研究透彻,才能制定出可行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制定学期教学计划以及符合学生学情和学生认知规律的优秀教学方案。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为自己充电,更新学科知识,通过学习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优化自己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其次,提高教师驾驭语言的能力。语文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文字教学,对教师的语言驾驭能力要求很高,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能够流利清晰地表达交流。语言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播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它对教学工作的好坏起着重要作用,善于表达的教师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教师可能会使教学课堂显得沉闷枯燥,教学内容显得贫乏,导致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拥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往往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良好的语言表达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保证语言生动形象,尤其是语文教学,教师一定要声情并茂、充满感情。

三、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指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以及情感价值观等。新课程改革也曾谈及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行为素质,培养其高尚的精神品质。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平时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完成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任务。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首先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重视这一点,通过学习研读,努力寻求实施方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积极渗透这一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重视在实践中应用锻炼语文能力。此外,汉语作为我国母语,传承记载了我国悠久的文化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挖掘课本中的文化内涵,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然而据有关人士调查,现今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仍较为严峻,教学模式还是以前的“满堂灌”,教师的权威仍然神圣不可侵犯,学生还是被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面对如此的教学现状,教育工作者该做出反思,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此,教师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就应该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出发点,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终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提高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能力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在教学中必不可少,而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平台就是课堂,它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环境,课堂秩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有若干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如果教师把握不好各个环节细节,教学就不能有序进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预设教学过程中的突况,以便在课堂中能够随机应变,灵活处理教学问题。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意识到课堂组织教学的重要性,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总结,努力找出提高课堂组织教学能力的方法。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想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就必须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宏观调控好教学课堂,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159-01

引言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我国现代的教学领域中,涌现出了大批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而在语文教学中也不例外。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进行分析研究,并且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1、充分讨论。让学生在大胆的尝试,探究中学习

如何学好语文?对教师而言,《大纲》强调“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而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甚至可以让学生去“标新立异”去“异想天开”,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在教学《五柳先生传》的过程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扮演了课堂的主角。首先,通过让学生“买票”上“互动列车”的形式,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接着,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再请其他同学来帮忙解答,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达到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

2、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备课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和学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因此,有教就必然有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教的对象,因此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直接影响到教学工作的质量。在语文教学工作中也不例外,因此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在上课之前必须要认真研究书本,积极备课,从而能够在课堂上用最生动形象的方式将课本中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并且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都能够接受教学内容。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备课时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仅是对课前知识进行巩固,而且还是准备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也即是说,在语文课程中,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整个语文课程的质量,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备课时非常有必要的。

3、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如《桃花源记》的教学,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妻子”在文中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本文中像这种文字形式相同而古今词义不同的情况,你还能找出几例?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理解“妻子”这一词语的古今不同意义,但它在提问方式上却转向操作能力的要求,这就使学生的求同思维和归纳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4、营造氛围,培养精神

篇5

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运用感知所获得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人脑对已有的表象重新组合建立新形象的过程。而任何新形象的形成都以感知材料为基础,想象是人在已有的表象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深入文本内容,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力。如给课文安排一个不同的结局,或给课文写个续篇,或将课文略写的地方充实些细节内容,或改写神话故事、古诗等。如给《最后一课》续写结局,班上一位小男生竟然把韩麦尔先生想象成“五号特工组”中“马云飞”式的传奇人物 ,在他的改写中阿尔萨斯人们也过上了由被奴役到胜利解放的全新生活。2.积累材料,丰富记忆表象。描绘情境有赖于丰富的想象,而想象又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以实践经验和知识为基础。表象是想象的基础,记忆表象的储备越丰富,对想象的发展越有利,如果表象贫乏,想象就会枯竭,因此,积累材料是发展想象的第一步。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个人的记忆表象储备越多,他所展开的想象内容越丰富。①想象力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再造想象的发展对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创造想象则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一个创造想象贫乏的学生,他思考问题必然思路狭窄,也不可能有很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想象力比知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②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都离不开想象。从广义上说,所有的阅读都是一种审美活动,由于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形象只能间接地存在,学生必须把那些文字符号首先转化为可以具体感受的形象,因此,阅读的过程始终伴随着想象,想象是阅读过程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心理活动,可以说,失去了想象也就失去了阅读。在作文过程中的审题立意、布局谋篇更离不开想象这种创造性的思维。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很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3.做读书笔记。只有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挖掘其丰富的想象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初中生想象力的培养,这不仅只是对想象力的注重,更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知识、能力的注重;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就能够更快速地学习好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学生的想教学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想象越丰富,对教材的理解就越深刻,就越有创见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想象因素,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借助形象感知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的内涵,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社会生活是丰富想象的另一部好教材。我经常叫学生注意家庭、学校、社会上发生的事,无论是看到的,还是听到的,都要细心,以增加知识和经验的储备量。5.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资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阅读课外资料是丰富想象的一个快捷有效的途径。课外阅读会为想象力的发挥奠定坚实的基础。 6.教师多设计一些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的发展创造条件,如教学《端午的鸭蛋》时,我让学生给文中作者汪曾祺家乡的鸭蛋做一则广告,“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油红蛋黄吸引着我!”、“高邮鸭蛋,鸭蛋中的战斗鸭蛋!”“高邮鸭蛋,暖暖的,很贴心。”

想象力就是在记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把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构成形象或独立构思出新形象的能力。简言之,就是人的形象思维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让学生根据课文语言文字产生想象,因此,我们发掘语言课文的有利素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开拓精神。

7.利用课文插图,启发想象力。低中年级的课文中,插图常常和文字一起组成看图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等教学内容。凭借课文插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尽可能的让插图动起来。

篇6

在备课之前,我找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认真研读它对每一学段教学的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教师用书及教材,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以及本单元在全册的位置,明确每组教材的编写目的,同时联系每单元的内容和训练重点,构思备课。为了能备好课,我努力做到细读课文,对课文内容了然于胸。课后的思考题我也仔细阅读,了解了每道题的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法学法。我严格要求自己每一节课都这样备课,我发现有准备的“仗”打得更有意思,我也从中获得了自信。

二、制订适宜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地开展至关重要。我们若想实现有效教学就要把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找准”“吃透”,再“对症下药”。教师应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学习状态,在钻研课标、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注重对教材的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并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联系与融合,精选教学内容,为每一学时制订可行的课程目标,使每一节课既有明确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又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

三、准确把握学生的现有状态

对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实践体会既要有感性认识,还要有理性认识,准确把握和处理好各种课型的内在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课堂教学有所提高。学生是上课的主体,因此了解了学生的朗读水平、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适时调控,恰当引导。我班的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力较差,主动提问的动力不足,抓重点句子理解的能力差,因此我在这些方面会特意做好引导的准备。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所以我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质量,让学生们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要想上课的效果好,教师的只言片语就都要精心推敲,所以从课前的导入语、课中的过渡语,到点拨学生回答的导语,再到课后的总结语,我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力求为上课的重点服务,力求为引导学生服务。备问,问题的设计也要精心考虑,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突出教学重点,凸显单元训练重点,要少而精,要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备作业,设置的作业要求有拓展、有延伸,这样学生才会有所提高。因此,每次备课,我都要广泛查找资料,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达到训练、巩固、提高的目的。

五、有效上课

我们知道,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讲是语文课必需的,但只有起到点拨、引领、启发、强化作用的讲才是有效的,否则,就是无效的。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利用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教学中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知识的学习与复习不应面面俱到,而应突出重点,利用小组合作反复练习,掌握重点。对于难点知识应依据学生的能力,教师适当点拨,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又节约了时间,避免了时间的浪费。

六、及时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7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与现状

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使用和阅读祖国的语言。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21世纪,是信息量急增的社会,也是阅读的社会,阅读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而言,书既是益友,更是良师,可以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完善与发展,所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可想而知。而现代教育学家普遍认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是具有和谐共融的智商情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阅读教学是可以起到这种作用的,所以阅读教学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只是长期以来,语文的课堂阅读教学却一直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学生并没有从根本上学会阅读,还是停留在为了眼前的考试而读,被动地接受老师或教参上对文章的解读。这种现状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无疑是不适应时代要求的。

二、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热情。

活用现有教材。教材的许多篇目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迫切需要进行取舍。(注:现在初一初二使用的新教材这一矛盾已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可初三用的仍是老教材)对于教材的课文,不一定要篇篇俱学,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作品应该删去,哪些作品只需作一般阅读,哪些作品应该重点研读,由学生拿出意见,最后老师与学生共同商定。对于宜重点研读的课文,也不必拘泥于以往教参或别人对作品的定论,而应以学生为主,启发学生反复阅读,自主感受。如讲《孔乙己》和《范进》两篇文章时,可以把切入点定为孔乙己和范进的换位思考:范进如果面对酒客的奚落会怎样表现?孔乙己如果面对岳父的谩骂会怎样?孔乙己如中举会不会像范进一样发疯?……这些问题一定会引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这样一改传统的教法,对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大有裨益,不但让学生理解了文章本身,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

2.寻找课外的阅读材料,指点阅读方法。

阅读材料内容上由易而难,循序渐进。不一定要求学生一上图书馆就得啃大部头,刚开始阅读时可以选择一些短小而又有哲理的文章,比如,《读者》等杂志,或冰心、朱自清的散文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感悟能力时,又向他们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的短篇小说、散文等作为阅读材料;最后再向他们推荐大部头的,或一些语言比较含蓄、意境比较深远的名家作品,如鲁迅小说,中外名著等。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消除了学生对名著的恐惧,并且整个过程由老师启发,学生对书籍怀有一种好奇,从生理与心理都比较适应。阅读方法以讨论为主,自主思考。学生对所读的书籍应当会形成自己的看法,千人千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某本书,或某类书的研讨会,研讨会的主角是学生自己,让学生把在读书中所得到的感悟发表出来。比如读《三国演义》,关于曹操这个人物形象,有的学生对曹操推崇有加,有的却对他全盘否定,于是两派唇枪舌战,各不相让。这种讨论的过程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更是一种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过程。这种语文学习方式,没有灌输,只有拿来,没有固定的答案提供,只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可以说为学生找到了最好的语文学习方式。

篇8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 3)02(a)-0144-01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是变革的前提,活是创新的基础。迎着课程改革的春风,广大教师正在不断地学习新理念,尝试新方法,力求新突破,努力构建一个活生生的语文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做法很值一试:

1、转变教师的角色

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唯我独尊,要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答对的,我们要给予肯定;答得有创见的,我们就要给予鼓励表扬,想得比老师还要高明的,我们则虚心听取。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的朋友。只有这样,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才能进行心灵的对话,才能营造出活泼的课堂气氛。

2、呵护学生的灵性

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某位学生的回答与老师的答案不符时,往往会遭到老师地责备,甚至有些学生的大胆想法会被老师认为是无稽之谈。这样的处理方法对学生来说无非是“当头一棒”,大大地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日积月累,会使我们的教学失去活力,学生失去灵性。如有位老师问学生:冰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学生说变成水,有的学生说变成小河。只有一个学生回答变成春天。结果回答成水和小河的受到表扬,说成春天的被老师认为是胡说八道。这个老师的做法令人悲哀一唯一有灵性的孩子被他狠狠地打击了一番,其结果或许这个世界上真的因此少了一位诗人。因此,我们要处处为学生着想,当他们有进步时,要及时鼓励。当他们有发现时,要给予肯定。当他们遇到挫折时,要给予帮助。要让学生觉得你是可以信赖的人,是可以倾诉的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话可说,甚至无话不说。

3、学会欣赏、包容、沟通与变通

在教学中,只有教师拥有欣赏和包容的情怀,才能创造出自由、和谐的心理环境,让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的翅膀无拘无束地翱翔,也只有欣赏和包容。才能使教学机智在诙谐幽默中,令人心荡神驰。教学机智本应是幽默的,而幽默正是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表现出来了智慧才情。

所谓沟通,在教学机智上表现为师生之间的心领神会,心心相印,是师生双方向精神世界的贴近和融入。有了沟通,也才有了对突发事件的巧妙转化,嫁接,点染和提升的前提,从平常中生成不平寻常的意义。这就是变通。变通是教师机智中最富魅力的一页,他常常是化平庸为亮丽,化腐朽为神奇“生花妙笔”。它犹如一朵飘荡的云,在灿烂阳光的点染下,刹那间化为一片诗请画意的彩霞。欣赏与包容为教学机智营造了土壤,沟通为教学机智的生成提供了中介,变通更为教学机智的运用提升了价值。

4、挖掘课程资源。拓宽学习渠道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社会生活中凡是与人有关的活动都是语文学习的材料的资源。都能转化为语文学习的过程。如旅行、参观、访问、郊游等,无一不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所以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跨出校门,涉足社会,走进生活,融入自然。到工厂和实验室去参观,到街头去当宣传员,到乡间田头去干活,到名山大川去游览;从城市到乡间,从喧嚣的生产车间到寂静的图书馆,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到虚拟的网络空间。当然,每次社会实践活动都应有明确的目标,有具体的主题,有周密的计划,有切实可行的步骤。绝不采用“放羊式”的管理,放而无度。

走进名家,研读经典。这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能使学生大开眼界,兴趣倍增,由厌学语文转而爱学语文。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物质条件,解决学生“无米”的问题。比如订一些报纸杂志,办一个班级图书角,经常组织学生到校图书室看书等。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以科学指导,每次阅读什么,阅读多少,怎么阅读,都要有“量”的规定和“质”的要求。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形式各异的活动,让学生有充分展示阅读效果的机会和场合。如组织“朗诵会”、“文学常识大比拼”、“课本剧场”、“读书笔记展示”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始终是一个导演,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

5、教学方法选择要因人而异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就教师而言,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扬长避短,以长补短,学会“藏拙”。长干朗读的,在“听取蛙声一片”中让学生汲取信息,体会感悟,提高技能,获得美的享受;精于写作的,要写下水作文,现身说法,给学生当好示范;善于诱导的,要巧设疑问,引生入胜……就学生而言,教师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生的能力、个性、特长及优缺点等。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6、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是提高语文教学必须具备的条件

篇9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328-02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启示。毫无疑问,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从激发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圣人孔子曾根据自己的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寓教于乐”的教法。当代有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在学生入校开始就要求学生写日记,并规定题目为《学习是一种乐趣》,这种日记学生要从之一写到之九十九。其目的无疑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自然而然地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之能够保持下去。多年的事实证明魏书生取得了成功,其辉煌的教学成果全国瞩目。上海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则与此稍有不同,她上课总是满面春风充满激情,使学生如沐春风,既学到知识又乐趣无穷,这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她的教学效果也是举国公认的。这些事实再次证明,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他们的巨大的潜能、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在教学《苏州园林》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生在世,不去苏杭游览实为一大憾事。同学们,今天,咱们就带上自己的好心情去“如在图画中”的苏州园林走一趟,欣赏一番她的“庐山真面目”。于是,同学们兴致盎然地进入了这一课的学习之中。

2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初一年级的学生上课发言特别积极,初二还好但比初一少,到了初三就很少了,越到高年级越少。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

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求答案,就能使师生之间具有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讲授汪曾祺的《端午的咸鸭蛋》(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那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再如讲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我鼓励学生:你看到题目想知道哪些答案?学生纷纷的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美丽的仙湖?什么时候消失的?怎么消失的?罗布泊的消失带来怎样的恶果?教训是什么?采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结果学生们对我的这种做法颇感兴趣,他们能敞开自己的胸怀,尽情地谈论自己的观点,在谈论的过程中,他们解决了课文中难点、重点。这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3给学生成功的愉悦,帮学生树立自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有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反复多次,就会产生学习的愉悦感。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设法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课堂提问,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易。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和兴趣,影响课堂质量。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战性,即使答对,也无成功感,同样也会影响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时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和保持浓厚的兴趣。另外,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对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及时肯定,对学生能提出问题应以表扬,让学生体味教师赞赏的愉悦。学生有了成功感,就对自己有了信心和兴趣,也就更主动、更积极、更专心地学习语文,从而提高课堂质量。

篇10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沟通与交流的纽带,人们借助语言文字记录历史、传递文明。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语言文字,它深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要想让语文教学目标转换为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或者是教学目标涵盖提高学生语文应用教学能力,就应该找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契合点,互补长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一、阅读能力的提高,让学生从文字中感受精神、领略情怀

初中阅读能力主要要求学生在小学词汇量的基础上,认识更多的常识字。掌握朗读课文的语速、感情。会对不同的文章区别使用精读与略读的方法。初中语文教学还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积累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平。

1.提高阅读速度

评价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提高阅读速度,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文章的主旨,并且能够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教师应将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为学生推荐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课外读物。

2.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

理解能力不同的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也有所不同,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应在讲授教材中的文章时,针对文章的特点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到,此种类型的文章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常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作者又是运用何种写作方式表达自己情怀的。

3.让学生扩大阅读量

学生阅读量的扩大不但要靠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还有督导,为学生介绍一些杂志,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经常开展一些“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发现阅读能够带来乐趣。要多提倡学生进行有纸阅读,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心无杂念地沉入到阅读的乐趣中。

二、写作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写、会写、乐写

初中语文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字驾驭能力。能够运用写作的手法记叙一件事情,或表达自己的感情,所写的文章能够做到语言运用恰当、简练,有创意,有想法,在文章中不要出现错别字,还会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

1.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初中阶段的写作往往对文章实用性没有太多要求,并非针对某个个体的任务进行。多是锻炼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写作题目的立意大多来自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例如,今年的奥运会上,110米跨栏比赛选手刘翔在比赛中的失利就是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社会对此争论不休。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个话题,拟一个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

2.鼓励学生参与网络写作

网络是当下初中生最为感兴趣的事物,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在网络上的写作,对于有新意、有亮点的言论或思想可以在课堂上和学生分享,这是对学生极大的鼓励与肯定,不但激发个别学生网络写作的兴趣,还会让大多数学生注意自己在网络中发表言论的写作手法与技巧。这样,潜移默化的,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得到了提高。

三、学习语文常识,积累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还要求学生要了解基本的语文常识知识,例如,短语的结构、句子的成分、复句的类型、常见的修辞手法,以及重要作家的情况和著名作品相关的内容。

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积累语文常识知识,这四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于语文学科知识范围广,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众多,因此,最终的考试成绩一般体现不了学生的语文应用水平。要想让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到的知识影响自己的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就要让教师转变教育理念,真正把素质教育放在教学的首位,积极探讨各种方法,实现教学上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张蓉.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渗透[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2(4).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086-01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训,需要教师的不断教育,需要学生的日积月累,需要家长的共同努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涉及内容很多,很广,不仅包括学生理解、联想能力,还需要学生有审美的意识,具有构建画面的能力等。

一、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同样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生自我学习的一个过程,只有学生不断的自我提醒,自我训练,才能形成习惯,成为一种意识。这就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的启发,真正触动到他们的内心,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明白什么是审美,怎样采用一种正确的形式来提高审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使之明白,并不是只有阳光、完整的东西才具备美感,有时伤感、残缺同样是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比如,在对丰子恺的《送别》进行鉴赏的时候,情感丰富的文字,再配上略带伤感的音乐,可以立刻在学生的头脑当中形成一副送别的画面,这幅画面凄婉、伤感,动人心魄。这种触动心灵最深处的柔软,甚至可以让人潸然泪下的感觉,也是一种美。而且这种美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

二、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审美是建立在理解能力的基础上的,所以,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同时,一定不能忽略对其理解能力的重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利用语言优势,加强学生对语言、对文章的理解,以提高其理解能力。比如在对古诗词的风格分类方面,要从作品本身的出发,诸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其气势何等的豪放,大气磅礴。这就是典型的豪放派代表作,其中蕴含的豪放之美,要在反复阅读,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体会出来。再比如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就是典型的婉约派词风,对其中蕴含的凄苦、愁美感悟,同样是建立在相当的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充分感悟。所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提高其审美能力的重要保障。

三、提高学生联想能力

联想是塑造美的意境、提升美的意境的重要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画面和意境联想能力。比如在对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进行赏析的时候,当作者目视父亲远去,越过站台提自己买桔子的时候,这是一段画面感极强的描述。在教学讲述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构建一副背影画面。而这幅画面不仅生动,而且带有深深的感情。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联想能力的同时,更是培养了其审美观点,提高了其审美能力。

四、创造良好的教学意境

初中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要建立在一种美的意境当中。这要就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投入感情,以带动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创造一种美的意境,继而在这种意境当中,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语文之美、语言之美。同时,在这一过程当中,还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此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审美进行自主探索,采用大量阅读优美文章,尤其是诵读古诗词的方式,来促进学生进行在审美方面自主探索。

五、提高学生画面构建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造优画面境是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古代诗词的教学过程中,优美画面的创造更是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重要方法,比如在《天净沙*秋思》这篇诗词进行教学时,可以配合多媒体技术,以丰富的声响和图像效果配上立体感极强的文字,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在他们的脑海当中,镌刻出一副水墨感十足的优美画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深刻体会诗词要表达的情感和中心思想。这样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此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提高学生画面构建能力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视听两个方面,立体化的感受画面之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画面构建能力。

六、在朗诵中体会美

语文的美是一种阅读的美,而朗诵正是充分获得美的感知、表达没的情感的重要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美的文章,在阅读的同时,让学生大声朗诵出来。让这种朗诵带有情感、带有想象,让美丽的文字出于口,入于耳,如春雨润物,在学生的心中悄然形成一副美丽的画面。让学生细细的感觉这种美丽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七、用心体会美的句子

句式美是语言美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美的句式要进行充分的讲解,让学生认真体会其中的格律之美、对称之美、修辞之美。对于这种美丽句式要进行反复阅读,并让学生对此进行讨论和模仿,以让他们在体会这种美的同时,学会对美丽的运用,以提高学生对于美的句式的掌握能力。

总而言之,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既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又是培养学生丰富感情重要方式,对于学生情操的培养和道德品质的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2

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过去的很长时间内都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只注重了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这样在无形之中就忽视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这并不是表示教师们不知道口语交际能力的中国药性,但是只要有各种升学考试的存在,教师们就不得不违心地引导学生们去抠字句、背解释,而将许多能力的训练挤出了课堂。如今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说”的能力,并将之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让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一席之地。如今社会上对团队协作能力要求相当高,人际间的各种关系也大大的加强。在进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许多时候需要谈判、辩论、宣传、演讲……因此,学生以后不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与表达能力。那么又如何才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有的学生不主动的回答问题是因为他们觉得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难度大,综合性太强,自己答不好。面对问题时,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相互修正和补充,让学生们在别人的回答中得到启示和提高,通过吸取他人的经验来拓展自己的思路,逐渐的获得成功体验,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在教学《范进中举》一课时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屠户为何要这样做?”这个问题需要联系到“胡屠户”这个人物的性格才能够做出正确的解答,有一点难度。当时一位学生没有经过仔细的思考就回答道“因为范进是他的女婿,衣襟有了褶皱显得不好看,感觉没面子,所以胡屠户才会替他扯平衣襟。”这位同学一回答完就立刻引来全班的哄堂大笑,此时,如果教师在继续进行纠正,指责学生的错误,那么这位同学以后就不敢再回答问题了,因此笔者没有对这位学生进行指责也没有及时的纠正,而是鼓励他与旁边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最后这位同学再次举手回答到:“当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的态度来了180°的大转弯,与他先前无端地教训、咒骂女婿到现在主动替女婿扯平衣襟、地夸奖女婿如何了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情地暴露了胡屠户爱富欺贫的丑恶灵魂。”这次的回答有了很明显的进步,同时也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获得了成功的体验。然后笔者再进行点拨,让学生们认识到回答任何问题,做任何事都应该先听取别人的意见,打开自己的思路,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也有助于与他人的交流。

2 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堂上的话题越贴近生活,越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的去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学生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提炼,作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素材。例如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辩论比赛、演讲比赛,在比赛中培养口语能力。同时也可以安排学生模拟对话主持节日、采访先进人物等活动。演讲和辩论都应该选取那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例如“中学生早恋”、“赶潮热”、“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等等。同时也可以在一些特殊的节日即将要到来的时候,展开话题,给学生提供锻炼口语交际的机会。例如清明、端午、新年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