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指导范文

时间:2023-11-16 10:47: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康复指导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康复指导

篇1

检查、诊断、功能测评

临床检查诊断通过病史、检查(反射、运动、姿势、相关症状等),了解和判断以下情况。

有无相应的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出现:①深反射亢进;②浅反射消失;③出现病理反射或阵挛、共同运动和联合反应等;④被动伸屈四肢出现折刀样现象。

属于哪一种痉挛:脑源性痉挛或脊髓源性痉挛或混合性痉挛。

痉挛肌肉的部位和数目,痉挛发作频率和诱发因素。

痉挛性质:属痉挛发作、痉挛状态、阵挛或肌张力障碍。

功能影响评估痉挛是否引起以下功能障碍,如关节活动受限、姿势障碍、移乘能力障碍、关节挛缩、加重疼痛、干扰睡眠、增加佩戴假肢/矫形器困难、降低生活质量。

痉挛程度/肌张力测评用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标准测评,要注意用较长的时间在一天中不同的时段,反复测评肌张力/痉挛程度,因为痉挛状态可根据、疲劳程度、天气变化而有轻重不同的表现。

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

对轻度至中度痉挛患者可先作运动治疗和物理因子治疗,以缓解痉挛。

物理因子治疗

摆放例如床上卧位的抗痉挛或取床上半坐卧位,甚至坐位(尽量不要取仰卧位),可减轻下肢伸肌痉挛状态。此外,取俯卧位伴髋关节内收持续20~30分钟,能显著减轻下肢痉挛达6~8小时。

冷疗用冰、冰袋或冷冻局麻药,15分钟/次,可减少过度的牵张反射。

热疗局部热敷或温水浸浴,15~20分钟/次,可放松痉挛肌肉。

外周性电刺激(对肌肉或神经)15分钟/次,1次/日,可减轻痉挛和阵挛。

肌电生物反馈可减少静态时肌痉挛的活动及相关反应,也可抑制被动牵张时痉挛肌的不自主运动。

运动治疗

主动运动让痉挛的拮抗肌进行适度的主动运动,对痉挛肌可有交替性抑制作用,如肱二头肌痉挛,可练习肱三头肌主动和抗阻收缩。

被动牵伸与按摩对痉挛肌进行较深的和持续时间较长的按摩,或温和地牵伸痉挛肌都可降低肌张力。

针灸治疗近年的研究提示用针刺治疗局部痉挛,有一定效果。

作业治疗及心理、行为治疗

坐具使用的指导为控制坐姿,从而改善坐位平衡及减轻痉挛,应指导患者使用恰当坐具及配套的辅助用具,如各种垫子、足绑带、膝挡板、限制两腿内收的鞍状物、腰椎支具、头及颈椎支具等。总之,要使适当摆放的坐姿符合这样的要求:平衡、对称、稳定、舒适、功能最大化。

健康教育教育患者注意自我保护,以免发生一些因肢体痉挛而造成的合并症,如皮肤擦损等。

教育患者日常起居肢体要摆放在松弛的姿势上,例如肘关节要在伸展姿势上,膝关节要取屈曲姿势。

教育患者避免或积极控制能加重痉挛的因素,如:①膀胱胀满或感染;②便秘;③皮肤刺激,如压疮;④过紧的衣服和鞋物;⑤不恰当的坐姿(包括在轮椅上不良的);⑥不安、焦虑、精神过度紧张;⑦关节脱位、异位骨化;⑧外界气温剧烈变化;⑨过度疲劳。

康复工程及其他

康复工程

夹板静态或动态夹板可用于静态延续牵张,减少痉挛,防止畸形;屈肘肌痉挛用的充气压力夹板可防止痉挛加重及肌挛缩。

矫形器踝足矫形器可用于控制痉挛性马蹄畸形。

转诊及外科手术对由重度痉挛造成显著畸形及肌肉关节挛缩、日常生活极不方便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应转诊至外科,考虑进行抗痉挛手术疗法,视具体情况选择,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包括微创手术在内)。经皮射频脊神经切断术、跟腱延长术、肱二头肌和肱桡肌延长术。

药物治疗

对中度以上痉挛状态的患者,为改善功能、缓解疼痛、减少发生并发症危险,可使用肌松剂/抗痉挛药治疗。

口服药物巴氯芬:目前应用最广泛,用量30~80 mg/日。分次服用,不良反应不太严重,常见有困倦,肌无力,嗜睡;开始时药量渐增,撤药时药量渐减,不能突然撤药或中途停药。安定:主要用于脊髓损伤所致痉挛,成人维持量为60 mg/日,分次服用,与巴氯芬协同应用,可减少剂量和不良反应。硝苯芙海因(丹曲林):用于脑卒中及脑性瘫痪所致的痉挛,成人100~200 mg/日,分3~4次服用,有肝病者禁用,有心肺疾患者慎用。此外,替扎尼定(松得乐):可乐定也是可选用的肌松剂,但要注意不良反应。

篇2

现将我院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进行指导情况汇报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87例,男性51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37.2岁。肾移植术后3个月至2年10个月,平均1 年5个月。    

    二、康复指导 发放肾移植术后自我护理手册,要求患者按手册内容进行科学规范的自我护理:

     1.生理状况的自我护理

    (1)每天量体温

    (2)每天量体重

    (3)每天准确记录出入水量

    (4)每天测血压

    (5)穿着宽松服装,防止移植肾压迫

     2.坚持门诊随访

    长期规律在门诊复查。以了解移植肾的功能。3个月以内每2周1次复查,3个月至6个月每复查一 次,1年以后至少3个月复查1次。遇有特殊情况及时就医。

     3.严密注意以下情况

     (1)急性排斥反应:发烧、血压升高、尿量减少、移植肾区胀痛、血肌酐升高等

     (2)药物性肝损害:纳差、腹胀、黄染、肝区隐痛,常见原因为环抱素和硫唑嘌呤引起。

     (3)上呼吸道感染:发病急,发热、畏寒、咽痛、全身酸痛、咳嗽咳痰。易诱发排斥,处理以预防为主。      (4)腹泻:多为不沾饮食引起,易诱发排斥。

篇3

肺康复的主要内容包括:病人教育,胸部体疗,运动锻炼,营养支持,社会心理干预,结果评价。

(―) 病人教育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康复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要让病人学会自我管理.乐于参加并坚持康复锻炼。教育内容涵盖广泛:包括疾病相关知识,药物应用方法,呼吸训练,家庭用氧,运动方法,戒烟,营养,旅游安全,病情恶化的识别等。

主要方式:集体讲座结合各种宣传资料。目的是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 胸部体疗

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除了药物治疗,引流和训练有效咳嗽起到了重要作用。引流

也称支气管引流,使患病部位位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利用重力原理,使肺和支气管分泌物顺引流至气管而被咳出。引流的次数取决于引流分泌物的量以及患者主观症状的改善程度,通常每日2-4次,一个引流部位每次时间为5-10分钟,整个引流时间不少于30分钟。

1 训练有效咳嗽

掌握有效咳嗽能够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具体步骤:缓缓吸气,上身前倾;腹肌收缩,腹壁内收,一次吸气,连续咳嗽3声,停止咳嗽,缩唇呼气。重复以上步骤。

(三) 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是康复治疗的核心内容,对减轻进展性肺病的呼吸困难症状有效,运动疗法是从运动生理学的原则设计运动处方,包括强度。频率。方式和可逆性。

1基本原则

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运动方式,锻炼强度以及锻炼时间。运动量宜从小开始,量力而行,逐渐加强运动耐受力,对于COPD患者来说,病情轻度者,虽然患者无症状,但应让其认识到康复的重要性,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锻炼,增强体质。病情中度者:FEV1在40%-60%有活动后气促,可以进行适度的运动训练,以及呼吸肌力和耐力的训练,同时配合饮食治疗和心理疏导。病情重度者:FEV1在20%-40%应长期氧疗和营养支持为康复治疗的主要方法。

2 内容包括:体能评估,体能锻炼,运动方式的选择,运动强度的设定。

体能评估运动前应对病人的病情有充分的了解,对患者目前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作全面的调查,包括吸烟情况,基础肺功能,肺部病理损害程度(肺大泡.气胸.肺动脉压.右心功能.静息及运动时氧和状态.二氧化碳出溜水平等)常用药物,急性加重的诱因和频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绪和心理状态,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等。对身体状态进行评价:胸片X线检查,最大吸气压和呼气压检查等。

原则: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量,开始时,每天锻炼时间5分钟,逐渐增加,维持在20-30分钟;次数:隔一天一次增至一天一次,以不产生疲劳和不适为原则。一般来说,一次有效的运动可以维持2-3天的运动效果。一个8-12周的运动疗程,约使运动疗效维持1-2年。所以运动频率应每周2-3次,每次持续有效运动20-30分钟,连续训练8-12周,每年均要参加一个疗程的训练。在每次运动治疗的操作中,可以采用持续运动或间歇运动(间隔比为1:1)两种方式。

运动方式:

上肢运动:上肢反复负重上举超过肩水平。该项训练可以改善上肢功能,降低代谢和通气量。

下肢运动:脚踏自行车,定时行走距离,登梯等。下肢康复训练不能改善肺功能可改善行走的能力,可改善耐力。

呼吸体操:

1、 腹式呼吸训练:用一手按在上腹部,吸气时腹部下沉,该手稍稍加压用力,进一步增高腹内压,迫使膈肌上抬。吸气时,上腹部对抗该手压力,将腹部徐徐隆起,每5分钟一次反复进行,立位.卧位同样可以训练。该训练可使膈肌活动范围增加2-3cm,有效的增加通气量。

2、 缩唇呼吸: 平静通过鼻吸气,同时默数1-2,呼吸时将嘴唇缩紧呈口哨状,放松呼气,同时默数1-2-3-4,保持一次呼吸周期中吸/呼=1:2,每天最少卧.坐.立位三种姿势各练习5分钟,并逐渐尽可能多的练习。该方法可以提高支气管内压,避免支气管过早闭塞。

运动强度应采用逐渐递增的方式增加运动量。运动提示终止的症状:胸痛.呼吸困难.强烈的疲劳感.眩晕.恶心甚至呕吐.面色苍白大汗。运动中可以出现的正常反应:轻度喘息,微汗轻至中度疲劳感,轻中度肌肉酸痛感。长期运动的结果,可以改善健康状态维持1-2年,一般于6-12月下降。

(四) 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对肺的康复也很重要,指导患者注意适应的糖脂比例,少食多餐,适当的营养可以减轻呼吸做工,增加机体抵抗力。慢性肺患者在饮食方面需采用低糖,适量脂肪.高蛋白.高纤维食物,同时避免产气食物。低糖可以避免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过高,减少呼吸负荷。

(五) 社会心理干预

篇4

饮食控制

饮食的控制和调节关键在于控制糖的摄取量。轻型患者一般不用食谱计算法而是控制主食在稍低于病前的食量,蛋白质、脂肪等基本按原来习惯用量,主食的限制可采用骤减或递减法,骤减法可及时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效果较好,在控制饮食初期如患者感到饥饿,可适当吃些新鲜蔬菜,有条件者可采用少食多餐法,以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至尿糖减少或转阴,体重下降过快或活动量较大时,可适当增加主食(一般一天不超过100g)和副食(食油、肉类、蛋及鱼类)。刚增加时尿糖可能会有回升,但以后会逐渐消失,如此反复调节直至患者尿糖持续阴性,体重属合标准,无饥饿感,体力恢复,不可无限制地减低食量,长期过分限食,过量消耗体内蛋白质,脂肪可引起酮症酸中毒。

食物选择

禁忌食物:①辛辣、温燥、煎炸、油腻食物;②戒烟酒、浓茶、咖啡;③忌食糖类及含糖制品,不宜多盐(限制每日10g以下),限油脂摄入。

宜进食物:①五谷杂粮,如小米、玉米、荞麦面、燕麦面等,长期使用可收到降血糖、血脂的效果。②副食类:豆类及豆制品,冬瓜、苦瓜、洋葱、香菇、柚子、海带、木耳、鱼类、黄鳝、芦笋、紫菜、银耳等。新鲜蔬菜以绿叶为好,如油绿、小白菜、韭菜、芹菜、丝瓜、绿豆芽、空心菜、菠菜、莴笋等。食用油宜植物油,如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等。即可防动脉硬化又可防便秘。③定时定量进餐保持情志平和。

食物疗法

肺热津伤型:临床以多饮为主,口干咽燥,喉咙灼痛,尿频量多色黄,大便干结。食疗原则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食疗方:①天花粉粥:天花粉30g,粳米50g(可以用大米代替)。先将天花粉用温水浸泡2小时,加水200ml,煎至100ml,再将洗干净的粳米放入同煮,每日1次。②消渴速溶饮:鲜冬瓜皮和西瓜皮各1000g,天花粉250g,将瓜皮洗净切薄片,天花粉捣碎,用水泡,放锅内煮1小时去渣后再以小火继续煎煮浓缩至黏稠停火,待煎液至稍温,装入洁净瓶中储藏,每次10g,可以兑水服用,随渴随饮。③荷叶绿豆粥:绿豆20g,大米50g,荷叶1张,先将绿豆泡发,加水煎至豆开,加入大米按常法煮成粥。半熟时,取荷叶1张,盖粥锅上,15分钟后取走,即可食用,每日早晚可各服1次。

胃热炽盛型:临床以多食易饥为主,口渴多饮形体消瘦,小便频多,大便干结伴头晕目眩,耳鸣。食疗原则宜清胃泻火,养阴增液。食疗方:①绿茶鲫鱼:活鲫鱼500g,绿茶10g,将鲫鱼去杂洗净,再将绿茶塞进鱼腹内,置盘中清蒸,不加盐,食鱼肉,每日1次。②玉米须煲猪瘦肉:玉米须30g,猪瘦肉100g,盐适量,将猪肉去肥洗净,与玉米须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水煎煮,煮沸后改文火煮至肉熟烂即可食用,饮汤食肉。③麦冬瘦肉汤:猪瘦肉500g,党参、生地黄、麦冬各50g,油、盐少许。将党参、生地黄、麦冬洗净,猪肉洗净切块,将全部用料放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滚后改文火煲2小时,加油盐调味,饮汤食肉,脾虚痰湿内结者不宜食用。

肝肾阴虚型:临床以尿频,尿多为主,尿浊如米汤,大渴喜饮,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四肢乏力。食疗原则为滋补肝肾,润燥止渴。食疗方:①猪腰煲南瓜:猪腰1个,南瓜250g,薏苡仁15g,山药15g,葱姜少许。将南瓜切片和薏苡仁、葱、姜一同先煮40分钟后加入山药,猪腰再煮20分钟。食肉饮汤,每日1次。②生地黄芪猪胰汤:猪胰1条,猪瘦肉100g,生黄芪、生地黄、山药各20g,山茱萸15g,调味料适量。将猪胰及瘦肉洗净切片用油盐适量拌匀腌15分钟,将生黄芪、生地黄、山药、山茱萸洗净放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滚后,改文火至山药软化,放猪胰、瘦肉入汤加盖滚10分钟即可,随量饮食,隔日1次。

讨 论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