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6 10:47: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知识与想象力的关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当前我国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之间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协调好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建筑工程单位可以采取相关的措施,加大施工项目的管理力度。施工项目管理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为保证企业实现高效益的目标对项目进行研究,基本工作以及项目安排都是由项目经理有组织有计划的对项目进行安排、协调与控制。施工项目管理中利用现代化的技术以及经营理念,帮助公司实现产业与利益的最大化,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有利地位。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在于可以合理统筹各管理环节之间的合作,使管理变得更具科学性、程序性、全面性。
项目成本控制及原则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很大程度取决于成本控制工作是否合理。因此,我们需要了解项目成本控制及原则的基本内容,才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多良好的综合效益。项目成本控制及原则基本包括:动态控制原则、全面成本控制原则、目标管理原则、成本最小化原则等四个方面,这是项目经理在成本控制管理中需要遵守的原则。
1.动态控制原则
在工程成本管理中,需要对成本进行预测、控制、计划、分析、考核、计算,这些环节都是为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而做的准备工作。动态控制原则主要是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制定合理有效的成本计划,编制成本控制方案。但是,动态控制原则仅仅是根据施工计划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不涉及竣工之后的盈亏就差。
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全面成本控制原则相对于整个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来说,是一个较为全面的成本控制管理。全面管理即对整个企业、整个员工团队、整个过程的管理,在这个管理过程中包括实质性的管理方案、管理内容。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可以加强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合作,有效防止各单位与各部门之间工作责任的推卸。全面成本控制即随着整个施工过程的进行而进行,全面有效的对成本进行控制,体现出很强的有序性与严谨性。
3.成本最小化原则
成本最小化是整个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的核心,企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的成功其核心在于成本控制最小化。其中成本控制最小化的原则在于,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预测是根据成本信息和项目具体情况进行估计预测,为成本估算提供资源。成本计划是成本控制和预算的基础,通过制定成本计划可以明确生产费用、成本水平,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率,做到真正控制成本。成本控制即对成本计划和成本预算进行控制,控制计划与成本之间的差异。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及成本控制措施分析
1.加强施工预算制定
在当今经济环境中,只有加强施工预算制定才能实现成本管理,通过成本控制与预算直接的关系,编制施工预算书,将施工预算书的科学性作为成本管理的前提条件,不能将施工预算书简单的理解为各种数据的汇总,而是应当明确认识到加强施工预算制定对施工项目生产过程的指导作用。因此加强施工预算制定应当按照“按照施工程序,明细到部位”的原则,对现有施工预算过程加以改进,充分发挥编制施工预算的指导意义。按照施工预算及施工计划,对整个施工过程加以控制,严格控制各部门的成本数量,按照施工预算计划,将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分类处理,加强各部门的成本控制思想。
2.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需要认识到当今经济环境中,信息产生和使用时能够发挥的影响作用,成本管理信息的产生和使用,也能够有效的加强成本控制工作,建立成本管理系统是符合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多元化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建立高效率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才能有效提升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作用。
职业心理健康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求职就业并适应社会的手杖。在学生在校期间,如果能够有预见性地预测每个学生在即将从事的岗位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将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心理辅导,以提高心理辅导的效果,帮助学生在踏上职业岗位之前就能做好相关准备。
本文旨在探讨中职生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分数与实习期间工作表现之相关性。从测试分数入手,通过班主任、企业调研、个别谈话法了解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得出分数与表现之间存在相关性的高低。另外,针对测试结果类型与实习岗位相符以及测试结果类型与实习岗位不相符的两类学生,分别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总结出科学有效、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乐观向上、敬业乐业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
一、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
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职业兴趣理论。他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凡是具有职业兴趣的职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地、愉快地从事该职业,且职业兴趣与人格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霍兰德把人的职业类型分为实际型(R)、调研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和常规型(C)六种类型。这六大类型不是并列的,它们有着明晰的边界。霍兰德以六边形标示出六大类型的关系。
一是相邻关系:属于这种关系的两种类型的个体之间共同点较多。二是相隔关系:属于这种关系的两种类型个体之间共同点较相邻关系少。三是相对关系:在六边形上处于对角位置的类型之间即为相对关系,相对关系的人格类型共同点少,因此,一个人同时对处于相对关系的两种职业环境都有很浓兴趣的情况较为少见。
人们通常倾向选择与自我兴趣类型匹配的职业环境,如具有现实型兴趣的人希望在现实型的职业环境中工作,可以最好地发挥个人的潜能。但在职业选择中,个体并非一定要选择与自己兴趣完全对应的职业环境。一则因为个体本身常是多种兴趣类型的综合体,因此在评价个体的兴趣类型时,也时常以其在六大类型中得分居前三位的类型组合而成,组合时根据分数的高低依次排列字母,构成其兴趣组型;二则因为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完全依据兴趣类型,还要参照社会的职业需求及获得职业的现实可能性。但如果个体寻找的是相对的职业环境,意味着所进入的是与自我兴趣完全不同的职业环境,则工作起来可能难以适应,或者难以在工作时觉得很快乐,甚至可能会每天工作得很痛苦。
二、“性格与职业类型测试”结果分析
研究对象取自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2010级参加“性格与职业类型测试”的学生。参加测试且结果有效的学生人数总计1438人,于2012年3月至12月期间参加实习。
通过统计“性格与职业类型测试”结果,笔者发现,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2010级学生中属于实际型的学生为836人,占测评人数的58%;属于调研型的学生为980人,占测评人数的68%;属于艺术型的学生为545人,占测评人数的38%;属于社会型的学生为1188人,占测评人数的83%;属于企业型的学生为687人,占测评人数的48%;属于常规型的学生为774人,占测评人数的54%;
化学系实习工作岗位主要为要求细心、有系统、有条理的常规型工作。学生测评结果如下:实际型的学生为320人,占全系总人数的55.6%;属于调研型的学生为385人,占全系总人数的66.9%;属于艺术型的学生为224人,占全系总人数的38.9%;属于社会型的学生为477人,占全系总人数的82.9%;属于企业型的学生为267人,占全系总人数的46.5%;属于常规型的学生为303人,占全系总人数的52.6%。
电气系实习工作岗位主要为要求动手能力强的实际型工作。学生测评结果如下:属于实际型的学生为149人,占全系总人数的65.8%;属于调研型的学生为156人,占全系总人数的68.9%;属于艺术型的学生为73人,占全系总人数的32.4%;属于社会型的学生为176人,占全系总人数的77.8%;属于企业型的学生为115人,占全系总人数的50.7%;属于常规型的学生为113人,占全系总人数的49.8%。
机械系实习工作岗位主要为要求动手能力强的实际型工作。学生测评结果如下:属于实际型的学生为298人,占全系总人数的63.1%;属于调研型的学生为334人,占全系总人数的70.7%;属于艺术型的学生为170人,占全系总人数的35.9%;属于社会型的学生为398人,占全系总人数的84.5%;属于企业型的学生为230人,占全系总人数的48.6%;属于常规型的学生为253人,占全系总人数的53.5%。
信息系实习工作岗位主要为服务行业的社会型工作及需要细致耐心的常规型工作。学生测评结果如下:属于实际型的学生为69人,占全系总人数的40.7%;属于调研型的学生为105人,占全系总人数的62.9%;属于艺术型的学生为78人,占全系总人数的46.1%;属于社会型的学生为137人,占全系总人数的81.4%;属于企业型的学生为75人,占全系总人数的44.9%;属于常规型的学生为105人,占全系总人数的62.9%。
从测试结果看,学生所属类型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不高,各类型的分布率大致相同。
三、学生实习案例
1.案例一
姓名:余某 性别:女 班级:2010财务管理 年龄:18岁
个性特征:性格活泼,对工作有很高的热情,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性格与职业类型测试”类型:CES。
岗位类型:电话接线员CSE。
实习表现:从事语音客服工作,在岗位上表现良好,业务量高,服务态度得到客户和单位领导的一致好评。
2.案例二
姓名:黄某 性别:女 班级:2010财务管理 年龄:19岁
个性特征:个性较强,脾气急,容易冲动,粗心大意,与人相处时比较讲义气。
测试结果:SAC。
岗位类型:电话接线员CSE。
实习表现:因服务态度差,她累计被顾客投诉达3次,按照单位规定被予以开除处理。她曾在实习期间自己跑回家,不想继续工作。
3.案例三
姓名:庄某 性别:女 班级:2010工业分析班 年龄:19岁
个性特征:性格稳重,耐心细致,学习成绩良好,能够很好地进行自我管理。
测试结果:CIS。
岗位类型:记录员CSI。
实习表现:表现非常突出,对企业安排的工作从不推诿,工作认真负责,记录的数据从无差错;严格遵守企业的劳动纪律,能够吃苦耐劳。
4.案例四
姓名:陈某某 性别:女 班级:2010工业分析班 年龄:19岁
个性特征:性格活泼开朗,乐于助人,坚强、有韧性,独立性强,喜欢与人交往,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测试结果:ISE、ISA。
岗位类型:生产线操作员RCI。
实习表现:经常因为工作马虎而出现失误,觉得岗位要求过于细心,认为自己不适合这个工作。
5.案例五
姓名:于某 性别:男 班级:2010化工工艺 年龄:20岁
个性特征:依赖性强,习惯接受他人的指挥和领导,为人随和,人际关系好。
测试结果:CRE。
岗位类型:化工设备操作员RCI。
实习表现:在顶岗实习阶段,多次更换工作岗位,在岗位上表现差,经常旷工。
6.案例六
姓名:刘某 性别:女 班级:2010化工工艺 年龄:17岁
个性特征:性格内向,知心朋友少,平时不爱说话,少与社会接触,没有特殊的兴趣爱好,情绪波动比较大。
测试结果:RAS。
岗位类型:化工设备操作员RCI。
实习表现:工作认真,专业知识学得不错,但性格内向,平时不爱说话,与周围同事沟通交流较少,情绪波动比较大。
7.案例七
姓名:夏某 性别:男 班级:2010港口机械 年龄:18岁
个性特征:坚强懂事,学习勤奋努力,人际关系好,待人热情,组织能力强。
测试结果:SEC。
岗位类型:起卸机操作员RSE。
实习表现:因为工作表现出色,领导能力突出,被破格提拔为班长。
四、学生“性格与职业类型测试”结果与实习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霍兰德职业理论,个人的性格与工作环境之间的适配和对应,是职业满意度、职业稳定性与职业成就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兴趣,且能力与该工作相匹配,他便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而且在工作中将能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做事有精力,工作效率高,能在职业实践活动中充分施展才干。相反,如果一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或者职业能力与该工作岗位不相匹配,在岗位上取得职业成就的可能性则大大降低,在工作中更多地体验到失落、乏味、痛苦,工作效率低,各种职业心理问题也将接踵而来。
霍兰德提出,六种职业类型分别分布在六角形的六个角上,相邻角上的职业相近,相对角上的职业则是最不匹配的。在中职学校中,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基本相关,如工业分析专业,主要在工厂从事分析检验的工作,这些岗位都要求注意细节、精确度、有系统、有条理,具有记录、归档、据特定要求或程序组织数据的能力,即为常规型的工作类型。如果学生的测试类型为常规型,则在岗位上的表现会比较优秀,职业能力发挥的空间最大;如果学生的测试类型为实际型或企业型,在工作岗位上有一定的愉悦感和满足感,通过自身的努力,也能够取得一定的职业成就;如果学生的测试类型为调研型,则在工作上往往会感到不满足,职业满意度低,职业倦怠率高,在岗位上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取得职业成就的可能性降低。
笔者以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2010级工业分析专业的学生在“性格与职业类型测试”中的结果与实习表现情况为例,进行分析如下。
从测评结果统计,2010级工业分析专业学生中属于常规型的学生人数为58人,属于调研型的学生人数为95人。通过班主任了解、学生个别谈话、企业调研发现,属于常规型的学生在实习岗位上大部分表现较好,工作中出错的几率小,能够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在短时间内被提拔的人数多,如案例三中的庄某。而属于调研型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更容易出现工作心态不稳定的状况,辞职人数多,工作中犯错误比较多,如案例四中的陈某某。
通过对其他专业学生的测试结果与实习表现的分析,也可看到同样的结果。
五、开展职业心理辅导的方法
1.培养职业兴趣
职业兴趣是一个人探究某种职业或者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特殊个性心理倾向。有意识地去培养、发展某些职业兴趣,对人的职业生涯会产生重要影响。学校可以积极创设情境,通过参观企业、社会实践等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2.提高专业技能
可以通过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适合本专业的学习方法,以及主题班会、个别咨询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
3.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职业
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对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新生入学阶段,可以通过开展职业类型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类型,从而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另外,在学生所学专业已定的情况下,可以指导学生调整认知,从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及相邻职业类型中找到适合的岗位。
参考文献:
[1]伍新春,叶斌.中职心理健康——阳光教育教师用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质量是工程建设项目的一个永恒主题,无论是建设者还是管理者对它的追求都是永无止境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因素众多且复杂,我们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注意施工过程中的细节,踏踏实实做好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概述
市政工程通常包括城市道路、给排水、园林绿化、桥梁、污水处理、城市防洪、路灯、环境卫生等一系列与城市正常运转分不开的公用事业工程。作为城市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物质基础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对外开放基本条件的市政工程,它的施工质量管理在整个施工项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一项城市重点工程项目的市政工程,它的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要求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质量控制要有明确的控制主体;(2)质量控制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3)质量控制要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技术标准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主要表现为施工组织和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控制的内容包括工艺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主要有“人员、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五大方面。在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可以从这五个方面着手管理,保证施工质量。
2 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不但需要监理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也需要施工单位进行科学全面的质量管理,并且需要提高工程施工整体质量和整体素质。
2.1 完善市政工程建设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
业主是工程建设管理的主体,单个市政工程或城市行政区域内的市政工程往往也是由地方的政府建设行政部门来直接管理或委托管理。市政工程的建设管理可从如下一些方面来予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2.1.1 建立并完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规范与指导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至竣工验收各阶段、各环节对各部门、各参建单位的各项管理工作。
2.1.2 完善招投标管理办法,进一步开放工程建设市场,避免地方垄断。优化施工招标评标办法,使创精品工程或施工质量好的企业更容易中标,或有更多机会中标,避免施工单位的恶性价格竞争,使中标价回归理性。
2.1.3 建立并完善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检测单位的工作监督与考核办法,形成对各单位的评级与优选制度。
2.1.4 完善工程质量管理的奖惩制度。
2.1.5 完善对工程建设管理单位与个人的廉政考核与处罚管理制度。
2.1.6 建立并完善业主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大纲,明确并规范质量管理的内容、标准、程序、方法、准则等。
2.2 加强市政工程事前质量控制
监理工程师事前质量控制的主要任务包括两方面:对施工承包商的准备工作质量的控制,即对施工人员、施工所用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措施、施工所必备的环境条件等的审核;另外就是监理工程师应做好的事前质量保证工作,即为了有效地进行预控,监理工程师需要根据承包商提交的各种文件,依照本工程的合同文件及相关规范、规程,建立陈理工程师质量预控计划。
材料的控制。查验证件。承包商应按供货合同的要求查验每批材料的发货单、计量单、装箱单、材料合格证书、化验单、图纸或其它有关证件,并应将这些证件的复印件提交监理工程师。抽样检验。承包商应会同监理工程师根据《市政工程施工合同和招标文件示范文本》中不同材料的有关规定进行材料抽样检验,并将检验结果报送监理工程师。承包商应对每批材料是否合格做出鉴定,并将鉴定意见书提交监理工程师复查。材料验收。经鉴定合格的材料方能验收人库、承包商应派专人负责核对材料品名、规格、数量、包装的完整性,并作好记录。
施工方法和措施的控制。在施工招标投标阶段,承包商根据标书中表明的施工任务、技术要求、施工工期及施工现场的自然条件,结合本单位的人员、机械设备、技术水平和经验,曾制定过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技术措施设计,对承包工程做出总的部署。如果该承包商最终中标,这一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技术措施设计,也就成了施工承包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但这个文件并不能用于指导承包商施工。
2.3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2.3.1 施工过程中的自检、专检等质量控制。每个分项工程的每道工序开工前,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向参加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及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从图纸设计、施工程序到交叉配合、成品保护,都要有详细交底,其内容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技术安全措施、规范要求、质量标准、有关设计变更等,使每个施工人员都能了解和掌握有关的技术和要求,并有详细的交底记录。每道工序施工过程中,要有质检人员在现场进行现场监督控制,发现违反施工程序;不按设计图纸、规范、规程施工;使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成品和设备或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有权制止,必要时可向项目经理提出暂停施工进行整顿的建议。每道工序施工完成后,首先技术人员应及时填写工序自检纪录,并将各种资料分档保存;其次,必须有现场质检员或技术负责人对工序质量予以检验评定(凡属隐蔽工程,质检员填写自检记录及隐蔽工程验收单并通知现场监理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2.3.2 以工序质量控制为中心,设立质量控制点。以工序质量控制为中心,设立质量控制点,就要要求每一道工序都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一般,在正常情况下,每星期进行一次工程质量检查,每道工序进行至少一次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给予限期整改;不做整改或不按要求整改的,将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认真对待,绝对不能马虎,才能使施工质量不断提高。对整体质量评优,就必须确保有优良的分部工程。在每一分项验收达不到优良标准的,必须返工,绝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
2.3.3 把好工程项目的验收关。工程验收包括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竣工验收。各种验收有各自的程序和参加人员,验收后要做好施工工程的成品保护。只有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按照国家验评标准对施工过程的每道工序都严格验收,才能保证工程最后的竣工验收满意、放心。
3 结束语
为满足城市快速增长的快速需求,满足城市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层次提升的需要,各个城市尤其是经济发达城市的市政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很多城市在经历了前几年市政工程建设的大发展后,发现市政工程建设质量普遍存在较多的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严重影响市政工程使用功能的正常有效发挥, 另一方面造成大量的建设投资浪费。因此, 很有必要对当前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并对提高市政工程的质量管理进行一些思考。
参考文献:
[1] 魏占民.浅谈市政工程质量管理[J].科技风,2008,(14).
[2] 李文彬.浅谈进一步做好市政工程质量管理[J].科技信息,2008,(29).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实施控制中的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合同控制、风险控制、项目变更管理及项目的形象管理这几方面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所以必须多角度的综合控制,才能在对项目实施状况作出正确的评价。
1.进度控制
1.1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方法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方法主要是规划、控制和协调。规划是指确定施工项目总进度控制目标和分进度控制目标,并编制其进度计划。控制是指在施工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进行施工实际进度与施工计划进度的比较,出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协调是指协调与施工进度有关的单位、部门和工作队组之间的进度关系。
1.2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措施
工项目进度控制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经济措施和信息管理措施等。 组织措施主要是指落实各层次的进度控制的人员,具体任务和工作员任;建立进度控制的组织系统;按着施工项目的结构、进展的阶段或合同结构等进行项目分解,确定其进度目标,建立控制目标体系;确定进度控制工作制度,如检查时间、方法、协调会议时间、参加人等;对影响进度的因素分析和预测。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加快施工进度的技术方法。合同措施是指对分包单位签定施工合同的合同工期与有关进度计划目标相协调。经济措施是指实现进度计划的资金保证措施。信息管理措施是指不断地收集施工实际进度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统计与计划进度比较,定期地向建设单位提供比较报告。
1.3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任务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主要任务是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并控制其执行,按期完成整个施工项目的任务;编制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并控制其执行,按期完成单位工程的施工任务;编制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并控制其执行,按期完成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任务;编制季度、月、旬,作业计划,并控制其执行,完成规定的目标等。
2.成本控制
2.1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在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2 节约的原则
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最主要的基本原则。一是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和有关财务制度,对施工过程中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进行了限制和监督;二是提高施工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优化施工方案,提高生产效率;三是采取预防成本失控的技术组织措施,制止可能在施工中发生的一切浪费。
2.3 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成定局,即使发生了问题,也已来不及纠正。因此,施工过程阶段成本控制的好坏,对项目经济效益的高低具有关键的作用。
2.4 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是进行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成本控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即目标设定、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成本执行结果评价和修正目标,从而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目标的设定应切合实际,要落实到各部门、班组甚至个人;目标的责任应全面,既有工作责任,更要有成本责任。
2.5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这是成本控制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项目经理及各专业管理人员都负有一定的成本责任,从而形成了整个责任网络。要使成本责任得以落实,责任人应享有一定的权限,即在规定的权力范围内可以决定某项费用能否开支、如何开支,行使对项目成本的实质控制。如物资采购人员在采购材料时,应享有选择供应商的权力,以确保材料成本相对最低。最后,项目经理对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考评,要与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实践证明,只有责、权、利结合,才能使成本控制真正落到实处。
3.质量分析及控制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工程质量,要建成一个高质量的工程,必须对整个工程项目施工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由于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再加上项目位置固定、生产流动、结构类型不一、质量要求不一、施工方法不一、体型大、整体性强、建设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因此,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更难以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 影响质量的因素多
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
3.2 容易产生质量变异
因项目施工不像工业产品生产,有固定的自动性和流水线,有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和完善的检测技术,有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有相同系列规格和相同功能的产品;同时,由于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偶然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都较多,因此,很容易产生质量变异。如材料性能微小的差异、机械设备正常的磨损、操作微小的变化、环境微小的波动等,均会引起偶然性因素的质量变异;当使用材料的规格、品种有误,施工方法不妥,操作不按规程,机械故障,仪表失灵,设计计算错误等,则荟引起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造成工程质量事故。为此,在施工中要严防出现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要把质量变异控制在偶然性因素范围内。
3.3 容易产生第一、二判断错误
施工项目由于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若不及时检查实质,事后再看表面,就容易产生第二判断错误,也就是说,容易将不合格的产品,认为是合格的产品;反之,若检查不认真,测量仪表不准,读数有误,则就会产生第一判断错误,也就是说容易将合格产品,认为是不合格的产品。这点,在进行质量检查验收时,应特别注意。
3.4 质量检查不能解体、拆卸
工程项目建成后,不可能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再拆卸或解体检查内在的质量,或重新更换零件;即使发现质量有问,也不可能像工业产品那样实行 "包换"或"退款"。
施工项目的质量。受投资、进度的制约较大,如一般情况下,投资大、进度慢,质量就好;反之,质量则差。因此,项目在施工中,还必须正确处理质量、投资、进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对立的统一。
因此在项目管理中要组建业务水平较高的、责任心较强的管理层,建立健全项目质量体系与项目管理组织机构,选择专业技术熟练、综合素质高的施工队伍进行作业。其次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成立质量管理小组,施工前进行技术文件会审、施工人员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指定有质检资质的人员实施、监测及控制施工质量,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在材料采购过程中严格控制购进材料的质量。三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按照项目的进展状况定时评价项目达到质量目标的程度,促进改进项目质量。在施工管理中实施质量控制的同时,还要考虑项目功能、工期和费用要求,以符合工程的整体效益目标。
4.合同控制
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项目相关的各个合同的执行过程。工程项目管理要实施控制的主要工作之一是保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正确行使合同规定的各项权力,防止产生违约行为,对工程项目的各个合同执行进行协调,对合同实施过程进行监督,以确保项目组、各分包商、业主的工作都满足合同要求,处理索赔与反索赔事务,如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要设置专职合同工程师,在工程项目施工前,工程师要寻找合同和计划中的漏洞,以防止造成工程的干扰,及时地发现自己在合同执行中出现的失误,以保证自己不违约,及时地寻找对方合同执行中的漏洞,及时提出警告和索赔要求;二是在项目实施中合同控制要充分运用合同所赋予的权利,利用合同控制手段对各方面进行严格管理,如指令权、审批权等控制工期、成本和质量,在对工程实施进行跟踪诊断时,要利用合同分析原因,处理好工程实施中的差异问题,并落实责任。在技术、经济、管理、组织等措施中,首先要考虑用合同措施来解决问题。同时由于工期、成本、质量为合同定义的目标,所以合同控制必须与进度控制、成本(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协调一致地进行。
5.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
各种风险会造成工程项目实施的失控现象,如工期拉长、成本增加、计划修改、设计变更等,最终导致工程经济效益降低甚至项目失败。因此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要注重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辨别、风险文档管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全过程。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机构要建立风险监控系统,及早地发现可能潜在的风险并采取预定的措施,控制风险的影响范围和影响量,以减少项目的损失。在风险状态下,要及时修改施工方案,调整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程正常实施,恢复正常的施工状态,减少损失。在阶段性计划调整过程中,要加强对近期风险的预测,并纳入近期计划中,同时要考虑到计划的调整和修改会带来新的问题和风险。项目结束时,应对整个项目的风险、风险管理进行评价,作为以后进行同类项目的经验和教训。
工程实施中的风险控制主要贯穿在项目的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合同控制等过程中,关于风险控制,要分析它对整个项目、对项目的各个方面,如工期、成本、施工过程、合同、技术及计划等方面的影响。
6.施工项目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的管理
所谓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就是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活动,通过对生产因素的具体控制,使生产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不引发事故,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的正常运行。
(1)坚持安全管理原则即坚持安全与生产同步,管生产必须抓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坚持“四全”动态管理。安全工作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的共同事情,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机,效果也不会明显。生产组织者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固然重要。全员性参与安全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生产活动中对安全工作必须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量、安全、进度、成本、文明施工等,都要纳入正规化、标准化管理。
(2)坚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分析事故的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从对人和物的管理方面,去分析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3)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加强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定确实可创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十分重要。它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和控制,根据施工生产特点,安全管理也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要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加强安全教育,例行安全检查。
7.结语
本文阐述了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含义,并分别论述了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合同控制的概念及其在项目完成中的作用。为避免造成工程项目实施的失控现象,作者认为应加强工程项目的全面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前言: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在施工单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就整体而言,施工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项环节出现了差错,都有可能导致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所以,在建筑工程中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现状分析
现在,我国的建筑工程单位在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上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始终存在问题,就像部分企业的施工质量管理不到位,技术专员过少,对一些规定标准视而不见等等一些问题导致了“豆腐渣工程”的产生,这就不仅仅是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更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而且,由于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工程的质量管理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同步,造成法律规定成为一纸空文、人力物资的大量浪费的现象。如此种种都表明这样一个集专业化、复杂化为一体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管理,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并且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2、施工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是一项专业技术高,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工程都具有一次性、固定性、环境等条件的影响,使得建筑工程的控制管理难度要比一般的工程难度更大一些,如果要说的话就是影响质量因素多且不稳定、质量隐蔽性、终检局限性等一些特征。
在质量管理的特征中就有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如下几种:
人为因素:如建筑工程的设计人员、地质勘探人员、指挥人员、决策人员、组织人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等;
材料设备因素:材料的型号、规格、性能、与规定要求的符合度等;
施工技术因素:施工工艺方案、施工组织设计、质量检测方法等;
环境及其它因素:天气气候变化、地质勘探选址、作业环境等。
当这些因素能够被合理科学的方法控制好时,那么就非常有利于施工质量的控制。
3、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建立和完善质保体系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项目工程的特点,利用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确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目标,建立一个有效地项目管理机构和质量保证体系。想要实行项目目标管理,必须要以工程项目为中心,对施工人员明确质量管理的目标,选出资质优良的管理团队,围绕项目的质量目标编制出施工组织设计。同时把握好每个环节,形成完整的链接;将目标细化,落实责任到人,明确职责,以确保个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整体的质量。
3.2做好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
施工图纸是作为施工的重要依据,施工操作人员都是通过图纸来了解工程的规范标准、施工条件以及关键部分的施工等的要求。必须要加大对施工图纸的重视力度,尽量在施工前就把图纸中的不妥和漏缺地方给纠正过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图纸的问题而造成施工的质量和进度上的问题。但在部分规定标准上,图纸符合标准的时候,受施工进度或投资等一些其他问题的影响,对设计的图纸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这样不仅满足了规范标准,还方便施工。
技术交底的工作是为了让施工的操作人员能够对施工技术、方法、要求等有更详细的了解,更方便施工,避免工程当中出现意外事故。
3.3科学确立施工技术和方案
前面一直都在说要实行合理科学的管理,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施工技术、管理方法这三方面是主要的。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建设和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和项目相关的资料,编制出适合的施工方案、进度计划以及设备材料的需求量和供应方案,同时对新新技术也需要关注,重视新技术开发和应用。
3.4严格材料的储存和发放
入库验收:采购员在订货时,必须向供应商明确所需材料的发货收据、材质证明、质量合格证、规格等标注清楚;到货后,有采购员和保管员进行材料入库验收,对质量、数据、单据三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检验。
材料贮存:保管员将供应商提供的材料质量保证文件和其他相关的资料共同保管。保证文件和材料的帐、卡、物相符;保证材料布局合理;保证材料的日常维护与保养;保证定期对仓库进行清点,编制材料相关数据报表。
材料出库:项目中应该建立一项材料限领制度,当所需材料出库时,需要注明领用单上的每一项,像材料名称、规格、领取用量等等,再交由保管员作好记录并核对发放材料。
材料退库:当施工工地中出现多余材料或者长期不用的材料时,需要办理退库手续,将材料退还到仓库中。
3.5严格控制工序质量
一般在建筑工程中采取控制措施大多是以工序质量为控制核心,以积极完善每项施工工序为原则。主要是因为建筑工程在初期会有许多分项工程和许多的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影响着施工的质量。控制施工质量时需要以这些为中心开展工作,并结合实际加强对影响质量因素的控制,尤其是需要按照标准和制度对重点部位的优化改进。对那些不稳定的部分,实现分析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使工序持续流畅结合,保证施工质量。
3.6完善质量目标责任制
完善领导责任制,按照法律法规确定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员以及施工负责人的领导责任。所有参与到项目工程中的人员本着“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落实工程责任制,并贯彻责、权、利三者结合原则。在施工项目中,尤其是项目经理必须承担质量保证的责任,其余的施工人员则需要承担质量保证的任务。
3.7加强施工质量监督检查
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是以保证工程质量为目的,利用系统的概念进行企业的组织职能再调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想要加强施工质量监督的管理,就必须转变政府管理项目的职能。首先,充分利用市场资源的配置,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为高效的管理提供有力保障;其次,加强对现场的监督管理,对现场的质检人员严格要求,落实责任,严格考核;最后,要经常进行质量联合检查,重点检查监督管理工作的落实程度,保证工作紧密进行。
3.8重视事后验收关
当建筑工程施工结束后,必须重视竣工验收。验收的对象主要就是对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质检人员需要对建筑内部进行位置审查,尤其是结构形式、墙体构造方面等等,都是确保建筑能够正常使用的重点。在验收工程质量时,要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性的检测,确保指数达标后可以正常投入使用。当出现问题时,需要及时处理,并结合图纸和施工进行原因分析,从根本解决问题。
4、结语
质量是一个工程的灵魂,当一个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时,不仅不能获得相应的经济效应,还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想要保证建筑工程项目顺利实施,需要建筑企业在事前、事中、事后以及其他需要注意的环节设置必要的控制措施,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姜继茂.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05.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建筑市场的快速扩张,加之行业门槛较低,吸引了大量资本进驻建筑施工行业。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加剧,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呈下滑态势,粗放式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竞争形势,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就愈发重要。
1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
1.1 技术系统。技术系统是三个分系统的核心,因为施工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向业主交付低成本高质量的工程产品。只有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才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并创造优质产品。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是技术系统的重要内容。
1.2 社会系统。施工项目是由人来操作的,故必然产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即为社会系统。项目管理,人是第一要素。工程施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具有较全面的施工技术知识、具有较高的组织领导工作能力。
1.3 经济系统。经济系统是项目管理施工系统的关键分系统,是“目标分系统”之一。
2建筑施工中项目管理的内容和特点
建筑施工中项目管理的内容是研究如何以高效益地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对项目按照其内在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适应内部及外部环境并组织高效益的施工,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保证施工生产的均衡性,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以实现项目目标和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建筑施工中项目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这些要素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是一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的关系,这就说明项目是具有系统性的施工,施工项目管理是具有系统管理的特点的。加强施工项目管理,必须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详细分析,认真研究并强化其管理。对施工项目生产要素进行管理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2.1 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即适时、适量、比例适当、位置适宜地配备或投入生产要素以满足施工需要;
2.2 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即对投入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在施工中适当搭配以协调地发挥作用;
2.3 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动态管理是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与保证,动态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生产要素,使之在项目中合理流动,在动态中寻求平衡;
2.4 合理地、高效地利用资源,从而实现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促进整体优化的目的。
3项目成本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施工项目经理部在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3.1 成本最低化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3.2 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人人不管。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应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3.3 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纠差,也已来不及纠正。
3.4 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即PDCA循环。
3.5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各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4建筑施工中项目成本控制方法
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应该是既开源又节流,或者说既增收又节支。只开源不节流,或者只节流不开源,都不可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至少是不会有理想的降低成本效果。控制项目成本的措施归纳起来有三大方面: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
4.1 组织措施
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组织项目部的成本管理工作,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工程技术部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和进度的负责部门,应在保证质量、按期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先进技术,以降低工程成本;经营部主管合同实施和合同管理工作,负责工程进度款的申报和催款工作,处理施工赔偿问题,经济部应注重加强合同预算管理,增创工程预算收入。
4.2 技术措施
4.2.1 制订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施工方案包括四大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
4.2.2 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求各种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
4.2.3 严把质量关杜绝返工现象,缩短验收时间,节省费用开支。
4.3 经济措施
4.3.1 材料费的控制
材料采购成本占居项目总成本的大头,是成本管理的重点。企业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采用科学的决策分析方法,合理决定经济订货量、采购项目、供应单位与采购时间等。第二,成立采购中心,推行集中采购制度。建立原材料、辅料、低值易耗品等的统一采购平台,实现价格、供应商等资源共享。对于不能统一供应的材料,也要通过招标机制进行采购。第三,建立采购责任制,严格材料验收工作。强化采购人员的责任意识,建立相应的奖罚制度,严防采购不合格材料。第四,编制合格供应商名录,并进行动态管理,淘汰不合格供应商。
4.3.2 人工费的控制
项目经理部要通过招标方式,选择技术优良、价格公道的施工队,将人工费的目标成本以劳务分包方式分解给施工队。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下,施工队的选择越少越好,这有利于降低管理难度、实现人工费控制目标。人工费的控制关键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对人工单价在整个施工期间做出切合实际的合理预测。二是人工用量的控制,要依据项目的各分部分项工程,制定合理的人工用量定额。
4.3.3 机械费的控制
应利用现有机械设备进行合理调度,力求提高主要机械的利用率。在设备选型配套中,需要一机多用,以减少设备维修人员数量和设备零星配件费用。还应权衡设备购置及租用成本,根据施工项目远近确定购置或租赁安排。在公司内部建立租赁市场,合理调配余缺,争取公司内部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于公司内部租赁市场不能解决的需求,通过招标选择外部资源。
综上分析,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能控制项目成本;也只有达到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有意义。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体现了施工项目管理的本质特征,并代表着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的客观、公正的标尺
参考文献
[分类号]F204
1.引言
随着我国国家科研创新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由国家财政拨款资助的科研项目数量日益增多,作为科研项目活动证据、记忆和知识的科研项目文件的“失存”、“失信”和“失用”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如何提高基于国家科研项目文件的科研信息资源和知识资产的控制力、证据力和服务力已成为我国国家科研创新体系建设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
就管理主体而言,国家科研项目文件管理涉及科研主管部门包括科研项目经费来源部门、科研项目依托和承担单位、科研项目负责人和研究人员。科研档案管理部门及文件管理专业人员等多个权益相关方,具有多元化和多层次复杂性的特点;就其管理过程而言,涉及国家科研创新体系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科研项目文件管理和科研项目知识管理等多个管理活动领域,科研活动流、文件活动流和知识活动流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就其管理客体对象而言,文件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成套性和长期可用性直接影响国家科研项目信息资源的积累、共享与交流,影响国家科研项目知识资产的生值、保值与增值。
文献调查揭示:长期以来我国国家科研项目文件管理存在管理主体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的机制,管理活动自成体系相互分隔、缺乏统一管理的规范,管理客体相互矛盾、叠加重复、缺乏统一管理的法规等问题。
如何构建面向知识管理的国家科研文件管理体系是完善国家科研创新体系、解决我国国家科研项目文件“无统一的管理机构”、“无统一的管理法规”和“无统一的管理规范”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2.国家科研项目文件管理体系:模式选择
2.1科研项目文件管理现状研究
本文采用包括档案的大文件概念,对国内外科研项目文件管理的规范及其最佳实践经验进行了案例分析。文件指“组织或个人在履行法定义务或进行事务活动过程中或为实现其目的而形成、接收和保管的作为证据或(和)资产的信息,不论其载体、形式或格式如何”。文件管理指:“对文件的形成、接收、维护、利用及处置进行高效和系统控制的管理活动,包括捕获并保存业务活动及事务处理的证据和信息的过程”。
2.1.1国内科研文件管理规范调查与现状分析 国内科研文件管理规范按其制定主体分,主要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科研项目主管部门(包括科研经费来源部门),如《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文档材料管理办法》、《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档案管理办法》。
・第二类:科研项目依托或承担单位(包括大学和研究机构),如《北京大学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南京大学科研档案管理办法》、《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文件材料接收归档的管理办法》、《清华大学科研项目(课题)档案管理办法》;《中国科学院科研课题档案建档规范》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研项目档案管理暂行规定》。
・第三类:国家档案管理主管部门,如《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和《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档案管理规范》。
分析管理规范对科研项目文件管理活动过程和对象的要求,得出我国科研项目文件管理规范具有以下特点:科研文件被看成是科研信息资源和国家科技储备手段,强调科研档案管理与科研项目启动计划管理同步、与科研项目中期检查同步、与科研项目结题与成果验收同步,重视科研文件的归档保存、保密和利用限制。
我国科研项目文件管理规范存在以下不足:①采用科研项目文件生命周期阶段管理模式,多为被动和静态管理;②对电子文件管理实施纸质与电子双套制与双轨制,缺电子科研文件形成、保管与利用的管理体系与保障机制,管理过程中产生大量重复劳动,但科研文件可靠性和可用性缺少质量管理;③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与科研文件管理过程相分离,缺少连贯和一致的管理规范,电子科研文件大量生成,但管理手段仍然以手工操作为主或以手工方式管理,缺信息化管理手段和自动化的管理规范;④科研文件跨部门和跨领域共享与再用困难重重,管理活动低效率、低效果和低效能。
2.1.2国外科研文件管理规范调查与现状分析 国外科研文件管理规范按其制定主体分,主要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科研项目主管部门(包括科研经费来源部门),如美国科学促进会制定的《文件规划:如何做指南》、英国国民健康服务基金委员会制定的《科研项目文件的文件管理》、英国信息系统联合委员会制定的《科研机构原始科研数据和文件的管理》、《科研文件管理指南》。
・第二类:科研项目依托或承担单位(包括大学和研究机构),如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制定的《科研数据和文件管理的方针》、美国加洲大学制定的《数据管理:科研文件》;美国能源研究与发展部制定的《文件保管期限表》、英国Boyce Thompson植物研究所制定的《BTI科研文件保管指南》。
・第三类:国家档案管理主管部门,如美国文件档案管理署针对科研文件制定的《战略方向:鉴定方针》。
分析管理规范对科研项目文件管理活动过程和对象的要求,国外科研项目文件管理规范具有以下经验:①国家科研项目文件被看成是国家公共资产;②多采用业务连续体管理模式,将科研文件看成科研活动过程的有机组成,强调基于证据的科研项目治理,遵从并符合学术规范与档案管理要求,管理规范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③强调科研活动过程中所有利益相关方有义务管理好科研文件,对科研文件形成、鉴定、移交、保管与销毁,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科研数据共享与利用,科研文件质量保证,科研文件信息化管理与电子文件管理负有共同责任,多为主动动态管理;④各部门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并得到法律授权,档案管理部门对科研文件的处置与销毁、永久保管与利用负有法律授权的重任,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部门对文件的质量保证及其管理有合法合规的义务。
2.2科研项目文件管理模式SWOT比较
综合分析国内外科研项目文件管理的最佳实践经验及研究成果,从科研文件管理的主体来看,科研项目文件管理存在四种管理模式:
・第一种:面向档案管理部门的文件生命期管理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关注文件客体及其微观管理对象质量控制,重视文件的保存与知识的保值,对提升文件的控制力有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是一种末端的静态被
动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在无统一管理法规依据的条件下,很难解决科研项目文件的失存问题。
・第二种:面向科研项目负责人和研究人员的业务连续体管理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关注文件管理活动及其中观管理活动过程控制,重视文件的形成与知识的生值,对提升文件的证据力有积极的作用。是一种动态应对的科研项目治理模式,在无统一管理规范的条件下,很难解决科研项目文件的失信问题。
・第三种:面向科研主管部门或基金来源部门的知识生态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关注文件管理系统及其宏观管理服务控制,重视文件的再利用与知识的增值,对提升文件的服务力有积极的作用。是一种主动适应的知识资产管理模式,但在无统一管理机构的条件下,很难解决科研项目文件的失用问题。
・第四种:面向国家科研创新管理体系的综合集成管理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关注文件管理体系及其复杂系统综合集成管理,重视文件多种多样价值的实现。是一种动态适应的信息资源与知识资产集成管理模式,但在无统一管理机制的条件下,很难实现科研项目文件的多元化和多层次管理。
四种模式的SWOT分析及典型案例如表1所示:
2.3综合集成管理模式分析与选择
对上述四种科研文件管理模式分析比较,综合集成管理模式是涉及管理主体最多元、管理客体最多层次、管理过程最复杂,管理价值最大化实现的最佳实践模式。该模式以国家科研创新管理体系为服务目标,以科研业务连续体管理理论、文件全生命期管理理论和知识生态管理理论为指导,融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文件管理和科研知识管理的目标与受益为一体,以满足共同的期望和要求为基本方针和原则,集成相互影响和相互关联的管理活动内容和要素,科研治理、文件质量管理和知识资产风险管理优势互补,有利于发挥不同管理部门和各种学科领域的优势,建立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复杂管理体系。SWOT分析如图1所示:
3.国家科研项目文件管理体系:模型构建
3.1基于综合集成管理模式的概念模型与分析模型
从完善国家科研创新管理体系的宗旨出发,采用综合集成管理最佳实践模式,以科研业务连续体理论、文件生命期理论和知识生态理论为指导思想,提出国家科研项目文件管理体系是指导和控制一个科研项目与文件相关的活动的管理体系。概念模型如图2所示:
分析模型如图3所示:
3.2基于综合集成管理模式的规划模型
图4是基于综合集成管理模式的国家科研项目文件管理体系的规划模型,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管理三个层次搭建了三类管理活动联动的工作网络。微观层整合管理对象,解决科研项目文件的失存问题和科研项目知识的保值问题,提升基于文件的国家科研项目知识资产的控制能力;中观层优化管理活动过程,解决科研项目文件的失信问题和科研项目知识的生值问题,提升基于文件的国家科研项目信息资源的证据能力;宏观层创新管理体系,解决科研项目文件的失用问题和科研项目知识的增值问题,提升基于文件的国家科研项目信息资源和知识资产的服务能力。
3.3基于综合集成管理模式的实施模型
国内外最佳实践经验研究揭示,科研项目文件管理最佳实践均遵循以下8项管理方针和基本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合规性:科研文件产生、保存和提供利用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学术规范、研究者职业道德规范等科研业务要求。
・第二,规范化:采用国际标准和遵循国际最佳实践惯例,以系统化、标准化和自动化管理手段管理作为科研信息资源以及科研项目活动证据,记忆和知识的科研文件。
・第三,全员参与:科研文件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成套性和可用性保证是所有科研活动参与者的责任和义务。
・第四,集中统一管理:国家科研项目文件作为国家知识资产,其处置与归档,永久保存与利用应合法合规,集成统一管理是法定的义务和责任。
・第五,全程管理:从开题到结题的科研活动全过程和从文件产生到销毁或永久保存及再利用的全生命过程中,每一份国家科研项目文件都应该得到适宜和有效的处置。
・第六,集成管理:面向利益相关方共同的目标和受益,将科研流、文件流和知识流集成,融管理主体控制、管理过程控制和管理客体控制为一体,实现服务满意、过程高效、结果质量保证。
・第七,知识产权保护:严格执行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规定,保护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
・第八,安全与保密:严格执行信息安全法和国家秘密法等法律和科学技术保密相关规定,确保国家科研秘密和本单位的科研秘密等不受损害,科研文件在动态变化的技术环境中可以持续再用。
图5提出了实现上述管理原则的国家科研文件管理体系实施模型,从管理的责任分工与合作、管理的思想与方法、管理的任务与目的、管理的内容与要素构成实施框架,建立了管理主体问合作联盟的工作机制。
3.4基于综合集成管理模式的评估模型
图6提出了基于综合集成管理模式的国家科研项目文件管理体系评估模型,为管理目标和受益的实现,管理方针和原则的实施提供了连贯一致的评估目标、评估对象和评估内容。
4.结论和建议
按管理主体、管理活动过程和管理客体的关系来分,国家科研项目文件管理相关活动中存在科研项目文件生命期管理模式、科研业务连续体管理模式、科研知识生态管理模式和综合集成管理模式四种管理模式。SWOT分析揭示,综合集成管理模式最适合我国目前“三无”管理的现状,最适宜解决“三失”问题,对提升国家科研项目的“三力”影响力最大。
基于综合集成管理模式,本文提出了面向知识管理的国家科研文件管理体系规划、实施、评估的构建模型。规划了所需建立的目标、过程及预期的结果,明确了其实施的管理方针、基本原则和工作机制,提出了根据目标实现、方针和原则实施过程进行的监测和测量,针对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提出了持续改进的综合集成管理解决方案。对完善国家科研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以下三点对策建议:
前言
天然气(轻烃)管道建设是分公司除装置建设之外一项重要建设内容,近年来,随着分公司上产建设项目及部分管网更新改造周期的到来以及城市道路建设,管道建设工程量呈有增无减趋势,因分公司天然气、轻烃管网跨至整个大庆油田东西南北、处在油区及城市之间,管网分布之广,管理难度相对加大,现对天然气(轻烃)管道项目特点进行分析,以期有针对性的制定管理规划,提高管理水平、加快建设速度。
1、天然气(轻烃)管道工程项目涉及专业
1.1分类及特点 天然气分为湿气、干气,高压气(深层气)等,轻烃有原稳烃、浅冷烃、深冷烃,管道压力有6.4Mpa、4.0Mpa、1.6Mpa,均具有易燃、易爆特性,因此对此类集、配气管道及轻烃管道建设提出了更特殊、更高的要求。
1.2涉及相关专业 1.2.1总图及测量专业 根据初设管道平面走向图(一般目前无纵断面图)路由明确管线经过行政区域乡镇村屯耕地、草地、林地及经过油田采油厂采油区。了解管线标高及低洼地情况,清楚整个管沟开挖土方量及部分低洼地段填方量。
1.2.2工艺专业 一是管道直径DN250~DN500,管件材质Q235B、L245NB、20#钢,埋深为管顶、管中、管底埋深,地面管线两端节点收发球型号。二是穿、跨越公路、铁路、水渠方式,明确钢开、钢顶、定向钻穿越、水平钻。三是初步确定碰头位置,来气碰头点、放空碰头点、排污碰头点。四是明确管道施工执行标准规范,管道焊接及检测标准,焊接检测射线及超声波检测比例。
1.2.3防腐专业 一是埋地管道防腐方式,地面管道防腐方式,补口方式。二是管道阴极保护。一般设计考虑新建或利旧强制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系统构成一般在阴保间设有恒电位移、阳极井(60米深)。管道路由设有电位测试桩、电流测试桩。或采用牺牲阳极保护,两道两侧每距一段距离均布镁阳极。
1.2.4土建专业 一是清楚收发球区土建支墩坐标、标高及埋深,结构形式。二是跨越水渠、跨渠桥基础型式。个别涉及公路穿越采用混凝土盖板涵穿越。
1.2.5电气专业 一般管道两侧收发球筒节点设有防雷、防静电接地,水渠跨越部分均设防雷、防静电接地。
1.2.6仪表专业 个别管道两侧设有进气或外输气计量控制,并接至外输气813计量控制系统。
2、管道项目特点分析
2.1工期分析重点
2.1.1物资供货周期 由于物资分为甲供及自供,甲供需要上报至物管中心委托专业公司采购。管道用光管经专业公司委托30-45天才能到货,到货后进防腐管道厂预制防腐。但由于油田产能项目过分集中在一段时期,使得厂家产能不能完全满足建设任务的需要,一般要求跟踪督办,保证施工生产需要。收发球筒及阀门制造、采购周期均可在施工总工期内,其中收发球筒按压力容器进行制造供货。特殊角度的通球弯管及弯头目前已改为建设集团自购,需由施工单位材料督办采购,保证工程进度。
2.1.2施工环境 一是管线路由征地条件。涉及管道路由相关单位协调和配合,管道此类协调工作相对复杂,需土地部门做大量工作。二是穿跨越情况的多少。管线穿越公路、铁路、水渠、河流需要建设相关管道穿跨越设施,提前办理相关手续,缴纳费用,特别是管道穿越高速公路、铁路涵必须履行相关手续。
2.1.3施工组织方式 在其它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合理的施工组织方式是最终决定项目建设投用早晚的。我们不能打破客观规律,但可以调整安排施工段,最优布置安排人员、设备,达到最早建设、最早投用的目的。
2.2投资分析重点 为确保投资不超,即结算不超概算,概算不超估算。在工程费用方面,物资采购部门严格按概算价格控制,施工管理部门需对安装工程费用、建筑工程严格按建筑工程费严格控制,严格控制措施项目。发现概算存在漏项等问题及工程量增加时,需及时报有关部门审批。在建设单位其它费用方面,因设计费等相对固定,但在穿越水渠、道路及土地征用等费用额度较大,且需从此费用列支,需要严格按制。
2.2.1甲供物资供货价格 物资采购由相关专业部门负责,管道工程主要为防腐管道,防腐管道的价格受管道材质和钢材价格波动影响较大,该价格变化幅度对整个项目总价影响较大。
2.2.2施工方法及措施费用 油田天然气集输管道工程施工作业方法一般为二接一或单管焊接,分段气密、下沟、试压、通球吹扫。管道沿线施工环境条件的好坏,较多管道穿过低洼、水塘等,必须提前确定施工方法,必要时避开雨季施工。管道穿越油田公路、井排公路较多,一般对比选用小型定向钻或顶管法穿越施工方案。穿越水渠、河道一般选用跨越,因跨渠桥基础一般位于渠道内护坡近于水面位置,一般需采取一定措施费用,且因地处野外,一般土建基础施工需要采取发电等措施。
2.2.3土地、绿化及穿越费用 此类费用独立于工程费用,在其它费用列支。概算编制一般考虑土地、绿化费用(可能不足),穿越道路、水渠、河道费用概算一般不考虑,在后期发生后经审批在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列支。
2.3质量分析重点 管道组对、焊接是管道施工重要工序。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合格焊工是焊接质量的先决条件,但近年来更好的焊工已被安排到外部市场以及劳务分包人员多元化,因此需严格加强焊工入场的考核。焊接检测是确定焊口合格与否的重要质量检测手段,即时有效安排检测计划,不间断的抽检,同时组织第三方检测队伍抽检。管道下沟作业质量包括管道埋深等,多根管道又涉及到管道间距等。补口、补伤的质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管道使用寿命长短。尤其是电火花检漏效果一目了然,通过技术手段判别补口、补伤的效果。附属阴极保护工程,强制电流或牺牲阳极保护工程的施工。在这里大家可能认为此工序重要性不至于此,但事实证明,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中一些极不规范的下沟作业方法已经对管道防腐层产生了严重的破坏,留下了质量隐患。
2.4安全分析重点 天然气管道工程多处因地处野外,因油田开发较长,地下各类管线较多,局部管网由油区进入城市及工厂,地下情况更加复杂。有效进行风险识别并制定控制削减措施和加强过程控制管理尤其重要。
2.4.1风险识别及预控 管道作业的重要安全风险之一是机械开挖作业造成地下光缆、电缆各类管线(可燃介质天然气、原油、轻烃)等已建设施破坏。重要控制方法是顺管道方向多处人工开挖横断面管沟,一定程度上弄清地下情况,二是在地下不明情况下作区区域内严格要求采用人工开挖作业。安全风险之二是管沟开挖作业(土质松散段)因管沟放坡比例不足造成土方塌方,尤其是因交叉穿越等原因必须进行沟底焊接作业,加大此类作业坑放坡比例。安全风险之三是顶管作业造成地下管线、光缆等设施的损坏,采取开挖横断面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作业。
建筑业是经济的支柱之一,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重要作用。我国建筑业仍然是劳动密集型的,劳动生产率低、规划周期较长、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仍然突出。“国务院办公厅在《大力推进建筑施工指导意见》中表示,我国大部分施工方式仍以小规模建筑的现状规模为重点,与环境友好型建筑的相关要求和先进制造方法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在这种工业背景下,在现实世界中,建筑物的急剧发展有助于改善建筑业的数字景观,从而促进建筑业与现代工业技术的深刻融合,促进新的驱动力,创造新的树木模式。
1装配式建筑简述
装配建筑是在工厂预装配的建筑,在工厂预装配部件和附件(例如b .预制柱、预制梁、楼板、墙、楼梯、阳台等。),随后使用标准连接将它们发送到特定位置并最终安装到该位置。在材料形式上,装配建筑分为三大类:预制混凝土结构、装配结构、装配木材结构。装配建筑分为构造块建筑、钣金建筑、箱式建筑、框架建筑和光泽建筑五种类型。
2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偏低
设计、产品制造和施工单位已经习惯于生产模式,对设计质量的预控制不足,预制配件的较深设计未与制造过程的一部分集成,构件与预制整体性能的集成不足,以及产品设计制造厂的能力不足。这尤其适用于检查预制构件的节点连接。对节点连接、减震等设计要求的再考虑,是装配建筑施工发展的重大障碍。零部件的拆分必须提前完成,并且拆分不良会对项目的经济性、灵活性和最终设计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装配建筑需要高度的项目协调和协作,需要进一步改进BIM技术、建筑智能等的集成。
2.2 存在的较大的安全隐患
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方案问题会导致安全隐患。在施工平面布置的时候要考虑好预制构件堆放的问题,避免发生由于堆放不当造成施工现场车辆堵塞和构件吊装不方便的问题。技术交底不彻底、现场监督考核不到位、构件质量、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和是否持证上岗都会造成安全隐患。施工过程中也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吊装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和地面指挥人员默契配合。缺少默契配合容易造成刮碰事故。吊装过程中还容易出现连接部位失效,导致脱钩,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吊装机械长期大负荷作业也存在安全隐患。在外墙的施工中还容易发生高空坠物的安全隐患,包括临边坠落和重物坠落。除此外还有触电的安全隐患,在预制件拼接完成后要进行防水条的焊接,钢筋之间也要焊接,通常会拉一些临时的电缆,如果作业人员麻痹大意操作不当就会发生触电风险。
2.3 技术缺乏
装配建筑的质量不仅受到预制构件的保障,而且还受到水电子装配、运输工具选择、胶带技术、固定联接等因素的影响。标准化程度低可能会影响配件、零部件和相关技术的集成,并阻碍质量的提高。在现场安装期间,目前的安全技术标准和建筑物的安装仍然没有密切联系。装配质量检查、验收和管理仍由浇口结构的应用组成,例如b .插座接头缺乏足够的检测工具,灌溉灵敏度的强度校核缺乏必要的保证。
3项目管理工作的调整
3.1 优化施工准备
质量管理方面更应该把工作做到施工之前。因为构件在工厂加工养护好后运送到施工现场,大多数工序都是在构件加工厂完成,原材料质量、套筒连接件质量、外墙保温板质量都难以保证,质量的监控成难点。而构件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构件质量不合格会导致很大的安全隐患,连接件不达标吊装过程中会出现脱钩,轻者也会出现构件精度不够,需要多次进行吊装调试,就会导致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使施工中安全管理难度加大。所以质量方面的管理要延伸到构件生产工厂。要加强对构件厂现场生产加工的检查力度,严把原材料质量关。构件本身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工程重量和施工现场其它方面的管理工作。
3.2 强化质量监督,细化管理措施
必须严格考虑项目编制、审计、施工许可和施工验收等重要因素,以确保按照既定标准开展装配项目建设,通过定期专项检查、及时通知、总结审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消除违规行为、参与施工各方的违规行为、制定和保持管理措施以及不断推进装配建筑的有序发展,大大加快施工进度。
3.3 坚固的建筑安全
研究结果表明,该国大多数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建筑行业违反劳动纪律、程序和方法造成的,混凝土现在可以转变为成品,危险来源转移到预制设施、自动化、机械化等造成的安全问题可减少50%以上,危险来源的转移可大大改善现场安全。此外,制造过程的过渡通过根据不同类型的事故对全国约160 处安全漏洞进行统计分析,确定由于制造过程的变化,建筑安全可以提高至少20%。房地产业的传统做法是大量工人聚集在当地致富,使工人易受高波动、物理冲击、电击等影响。整个安装结构将已铸造的积木移至工厂,使操作人员减少40%以上,降低了风险转移导致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3.4 完成每个阶段的技术说明和标准系统
注重宏观经济准则以及微观实施和操作。完善工程和施工领域的技术和质量保证体系,发展包括技术、产品格式、图纸和其他标准的标准体系,例如b .规划、检查、施工、生产、检查、检查;生产企业建立装配的劳动权利;改进规范遵循、规范遵循和管理,建立严格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明确了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重点和方向,特别是对安全方面的管理更要做到位。装配式建筑发展时间不长,施工方法还有很多需要优化的方面,所以施工的管理工作还有很多可以提高的地方,只有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不断的优化施工方案和管理方法才能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颜超艺.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8(24):19-20+23.
[2]殷少华.试析如何做好装配式建筑的安全管理[J].绿色环保建材,2018(12):197+199.
0 前言
近两年来,受国际金融形势影响,政府因扩大内需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断加大,供电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工程建设任务日益增加,技术和施工水平也不断提高。形势要求供电企业必须加强内部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素质,对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工期进度和经济成本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多阶段、全方位、多层次地运用技术、经济及法律等工程造价控制手段,通过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电力工程造价的预测、优化、控制、分析、监督等,以获得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建设项目最大的投资效益。电力工程造价的管理控制是指在工程项目建设的中,检查是否按预先确定的工程造价和资金使用计划进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进行纠正,以确保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
1 造价控制的重点
1.1 核准工程量
工程量是编制决算最基本的内容,也是整个工程取费和计税的基础。工程量一旦不准,就会导致整个工程造价不实。审核人员要在工程决算审核前进行认真地调查和实地勘察,摸清施工情况,熟悉施工图纸和变更签证及合同等有关材料,对工程决算进行逐项审查验证。
1.2审查定额套用
在实施审查签证中应按照定额及有关工程资料进行复核,在审查定额套用时,要审查定额套用的合理性、合法性。
1.3把住材料价差调整关
对定额中和招标文件中无明确规定的材料价格,应进行市场了解,并将了解情况与承、发包双方对接。一是确定计差价的材料,不该进行调差的决不进行调差;二是按设计图纸核算定额所需材料用量或按施工实际核定用量;三是核定材料市场价格与预算价格差额以及规定应取的采购保管费和税金;四是在编制预、决算时,所取定的材料价格,是否跨期高套;五是对普通建材大批采购有必要实行实地审核程序。对于按系数法计算的材差部分,注意材差系数的变化和材差计算的基数规定,以地方主管部门下发的文件为基准。
1.4查对各种数据、票据和变更签证.核实工程造价
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对于设计图纸和合同预算中没有包括而现场又实际发生的工程项目和费用。通常是通过签证的形式认可,运用谈判、协商等手段要求偿付费用。如不加强管理,势必增加工程实际投资,降低资金投资效益。所以。核定电力工程总造价既要靠对每一环节的扎实工作,又要按照定额政策据理力争,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工程总造价,以提高审查质量,有效地发挥审核人员对竣工决算的审查、监督作用。
1.5谨慎从审.探究合同条款的真实性、合理性
对地方矛盾协调费、技术措施费、抢工费等一般以实际发生签证计;下浮比例一般以招投标定的比例计。我国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上,是以定额管理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套造价管理体系。
2 存在的问题
2.1招投标阶段存在的问题
由于电力工程的施工企业与电力工程发包企业往往都是电力系统内部企业,因此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公平、公正、公开做的还不够,存在一定程度照顾成分,以及关系平衡,使得招投标的竞争性没有充分体现,招投标流于形式、明招睹定、不公平竞争、条子工程、领导工程以及地方保护。
2.2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在此阶段,不能严格执行基建程序以及不能认真履行合同等问题经常发生。在电力工程承包合同中一般明确约定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工程项目造价影响的变动因素进行约定,在合同中事先考虑造价变动因素和变动量。对设计变更和索赔处理都有说明。由于业主与承包商站在不同利益角度,通常对工程的合同条款出现不同解释。施工单位通常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或者为了弥补在工程投标阶段报价降低的损失,通常会采用设计变更以及索赔的方式获得利润。同时有些业主为了降低工程成本,对于应与赔偿的设计变更等项增加费用却不予理赔。从而引起双方未能认真执行电力工程合同。
2.3电力工程的造价评估体系缺失
对各种超支现象缺乏必要的分析方法和体系,对造成造价控制失控的原因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缺乏科学的论证,这样一来,造价控制的力度就大打折扣。其次是不考虑工程的价值和地域的影响,而绝对的去比较、判断和应用。再就是没有一个简单、准确、操作性强的造价预测方法,及时有效地预测未来造价的变化情况,进而达到管理目的在电力建设工程项目完成后,大部分项目法人缺乏对后评工作的重视,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对造价过程中出现的各项超支失控,在事后缺乏重视。
3相关的处理措施和方案
3.1完善招标文件的编制
合理分标电力工程适度的工程量。在划分标段时应该考虑各个标段的工作任务量,工程量太大,则起不到分标的作用;工程量太小.则承包商投标的积极性不高。同时,也会加大承包商的成本开支,不利于控制工程造价。各标段应该相对独立,减少相互干扰。各个标段应该能独立组织施工。尽可能减少各个标段之间的干扰,以免造成索赔事件的发生。
3.2加强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
在施工前耍对准备工作严格把关。比如施工前的征地工作、迁移工作等,由于输变电工程占用大量土地,费用较高,如果项目管理过程中,无法严格把关,没有相应的资金使用标准,就很容易突破原有的成本预算。要制定各种相关工作的费用标准和使用条款,要求执行者按照程序进行,对于管理者,在人员选用上要使用熟悉政策并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人,使各种赔偿项目在合理适度的情况下顺利进行,确保工程实施的预期开展。其次,对各种施工场地的布置,要进行总体规划,采取科学的、可行的办法,尽可能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对土方等调配有合理的计划,避免往返运输,反复开挖。再一个,对于施工图纸.一旦会审后,要有专门的人员对施工进度进行监督,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不按图纸进行的情况
发生。还有设备、材料的采购、管理,以及监理的制度化。这些都是痞须在工程管理体系当中进行的,要有专门对设备的采购招标、管理熟悉和了解管理的人员参与。在监理上,要对人员的素质严格把关,在管理体制上也好避免出现有名无实的现状。输变电在工程造价工作中。最为关键的是工程过程中的财物控制。
3.3把好结算审查关
认真审核工程预结算,剔除其中多算工程量、高套定额、高取费用、不切合实际和签证、不合理的技术措施等增加的费用;应根据所掌握的材料价格信息,着重审查是否抬高材料价格财务部门在工程建设中,要根据工程进展情况积极筹措资金,在保证工程建设费用的同时,减少资金沉淀,降低财务费用,把好工程竣工决算关;审计部门通过审计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杜绝出现计划外项目、高套定额、重复多计工程价款、高标准取费等现象,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二、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存在关系的分析
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是企业人员态度、行为以及绩效政策、制度等内容的总称。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政策,从而使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可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实现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工作的有机结合。在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之间存在关系的研究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理论,接下来从不同理论的基础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阐述。
(一)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的阐述
人力资本理论指出,只有具有较高专业水平、技术的人员才能够有效提高组织绩效,而组织绩效的提高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先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才可以使这些人员为企业的组织绩效做出更多的贡献。使用人力资本理论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之间关系研究中发现,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是通过采用培训、鼓励等方式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产生人力资本,继而对企业的组织绩效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人员对自身工作的重视,鼓励员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通过培训来提高人员的专业技能。这个过程是人力资本理论产生的主要目的,人力资源活动直接对组织绩效产生影响。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想在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中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让人员体会到工作的快乐,使员工乐于在企业组织中工作,这样员工对企业组织绩效的贡献就越大。简单说,如果企业能够意识到每个员工对企业的贡献都具有很大的潜力,就越有可能采取组织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的方式投资人力资本,从而使企业的组织绩效得到提高。以上看来,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对企业组织的绩效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关于行为理论的阐述
行为理论指出,如果让企业员工的行为与企业组织的行为进行互动的话,企业组织就会向员工提供角色信息,从而让企业的员工根据企业组织提供的这些信息采取相应的行动,达到企业组织预期的目标。这一理论需要依靠角色理论,让员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各种角色的转变,表现出不同角色的行为,从而给企业组织带来绩效,其实这种理论是将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与企业的管理组织结合起来的一种方式。企业员工的行为真实反映了人员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的理解,当企业组织要求实现不同功能时,就对员工提出了要求,要求员工做出不同的行为。当企业组织战略发生改变时,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样也会促进员工改变自己的行为,由此起到提高企业组织绩效的良好作用。当企业的员工受到企业组织气氛的影响,员工也会在企业组织绩效中积极地融入自身情感,这时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会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改进,从而让员工在企业中有一种归属感与认同感,提高企业组织的绩效。
三、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对企业组织绩效产生的影响
在外部环境影响下,某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中的各个实践互相协作,互相促进,从而保障企业组织绩效的有序进行,让组织绩效更为有效。这个企业通过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与企业组织绩效之间存在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企业来说,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对企业的组织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组织弹性
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现代企业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这种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组织活动要想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就必须要及时对企业的组织活动进行合理的调整,增加企业组织的弹性,从而使组织能够更好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然而在此过程中若要增加企业组织的弹性,就要求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具有弹性,这样说是因为,在市场环境日益复杂情况下,只有具有一定的弹性的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才可以立即采取行为并及时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给企业组织留下充足时间来进行调整,以增加?M织的弹性。
(二)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
对于组织来说,只有能够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变化,才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不断发展壮大,要跟上时代不断发展的步伐,企业组织的管理人员要鼓励员工多学习,在平时工作中不断学习,积极的去了解市场的变化,不仅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也可以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只有不断学习才可以使组织得到进步,以此提升组织的知识层面,提高组织的技能水平,通过组织学习可以促进企业更好进步、稳定发展,通过将学到的知识灵活的应用到组织中,从而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和组织的价值。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促使员工积极学习、积极表现,组织的学习力也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的形成过程,像这样在组织学习力的积极影响下,企业的员工积极进行产品的创新,从而有效降低了企业的产品成本,也提高了组织绩效。
四、研究说明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对组织绩效产生的影响
有个研究学者将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划分为多个类型,例如强化培训、选拔雇佣、团队合作、就业稳定等,主要从影响员工的行为和影响员工的动机这两方面进行实践,进而研究出了多种不同的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它们是就业安全、申诉机制、员工参与、信息共享等。研究者发现: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是企业的专属管理体系,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部分,是组织的导向。如图1所示为不同文化下的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与企业组织绩效之间关系的对比表,作为参考:
得出结论: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对企业组织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a cycle is long,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s complicated, investment to big process, from the feasibility study to design phase to the implementation stage, all and cost management related, to control costs, must from many of the principles of a good grasp of the cost control is a fundamental, in actual work attention to specific measures on feet, ensure cost control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roject management of cost management of a few big principle, and focuses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project cost the concrete measures of the in-depth analysis and inquiry.
Key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Cost management; The lowest cost; Dynamic; Find price system; Counter claim for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项目管理中成本管理原则分析
一是目标管理原则。其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即 PDCA 循环。
二是全面成本管理原则。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其中全员控制有系统的实施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经济核算等,防止出现成本控制落实不到位的情况。项目运营成本管理的全过程要求成本控制要随着项目进展的各阶段连续进行,既不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使项目成本始终置于有效控制之下。
三是成本最低化原则。项目实施过程中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成本管理的手段,不断降低项目运营成本,达到可能实现的最低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达到最低成本水平。
四是动态管理原则。项目的实施是一次性的,成本管理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项目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仅是根据项目内容确定成本目标、为今后的成本控制做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则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偏差也无法进行纠正。
二、项目成本管理措施分析
一是加强招标管理和合同管理。随着我国加入 WTO,工程项目的管理逐步与国际接轨,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国际惯例中,业主常常聘请有经验的咨询公司编制严密的招标文件、合同文本,对承包商的制约条款几乎无所不包,防止施工单位进场后以工期紧、场地狭小、品牌型号不明确等为借口,进行各种各样的索赔。如施工单位常常会在工程的后期以工期紧为理由,要求增加工程费用,如果合同中预告了合同报价需充分考虑工期因素,不论采取何种赶工措施均不再调整,就能有效杜绝费用增长。在合同签定后,要做好合同文件的管理工作,合同及补充合同协议、工地会议纪要、工程联系单等作为合同内容的一种延伸和解释,必须完好保存,建立技术档案,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动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积极主动措施,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采用工程量清单的形式,对业主而言,首先,工程单价易与市场价进行竞争比较,挤掉单价中的水份,堵住漏洞。其次,采用以往的施工图预算形式,业主对因设计变更、工程量变更引起的工程造价变化不敏感,往往等竣工结算时才知道这些对项目投资的影响很大,但此时为时已晚,往往不利于项目成本的管理,而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式则一目了然,要进行变更时,能马上知道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这样业主就能根据投资情况来决定是否变更或进行方案比较,以决定最恰当的处理方法。项目招投标制度是建设单位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通过招投标可以提高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有利于业主根据成本最低化原则选择价低质优的施工单位,另外,积极引进新的有实力的投标单位是降低成本的一个有效措施。在项目招投标实施过程中,有些管理者往往倾向于选择有过合作关系的投标单位,但这些单位的投标价通常会偏高,在价格谈判过程中不轻易让步,这样一来,丧失了招标的作用,使业主在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中处于被动地位。招投标过程中还要注意评标这一环节,在评标过程中,除了审查投标单位报价外,还应对将投标价与项目的成本控制目标作比较,采用综合评价法选择合适的中标单位。
二是建立寻价体系, 达到成本管理目的。首先,企业应系统关注有关机构公布的价格信息,与社会咨询机构保持联系,建立企业自身的价格信息网络,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及时掌握不同地区材料、半成品的价格信息,保证工作人员可随时随地调用及监督,做到资源共享。需强调一点,政府公布的价格是市场的平均价格,详细的价格管理远不能简单停留在层面上,要长期与商家建立经济往来关系和社会公开渠道,寻找物美价廉的产品;其次,控制材料的采购单价,企业还应把握大势,在系统价格的基础上,定期绘制主要材料时间―――价格曲线图,分析材料的周期变化规律,结合技术曲线的分析及市场经济的运行状况,研究判断不同地区、不同材料的短期及中期走向,在参照价格信息的基础上,增加理性的分析,把握材料的走向趋势,这也是在成本管理中实现动态管理。
三是细化施工管理, 控制预算外费用支出。施工阶段成本管理中,预算外支出主要体现在变更和索赔两个方面。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变更关,在施工过程中变更的原因很多,如工程设计粗糙,使工程实际与发包时提供的图纸不符;当前市场供应的材料规格标准不符合设计要求等,这些问题的产生给工程造价留下了活口因素。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把变更关,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建设内容等,最好实施“ 分级控制、限额签证”的制度,对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尤其是涉及到费用增减的设计变更,必须经过设计、业主、监理工程师的共同签字,而且应尽早完成变更,减少损失。在整个施工阶段,引起索赔的因素较多,如合同失误或疏漏、设计图纸质量差或变更多、施工过程材料价格波动、指定分包商违约、或由于业主方面原因引起暂停施工而产生的经济支出和延误工期等引起的索赔,每一索赔事件所发生的费用构成也不尽相同,在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及时、合理地处理索赔。索赔处理不及时,对双方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承包人的索赔长期得不到合理解决,索赔积累的结果将导致资金困难,影响工程进度。处理索赔要坚持原则,既要考虑到国家的有关规定,也应考虑到工程的实际情况。如:承包人提出索赔要求,机械停工按照机械台班单价计算损失显然不合理,因为机械停工不发生运行费用。另一方面要加强主动控制,减少或避免索赔发生。业主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工程目标管理,做好项目的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避免工程合同款的调整。在项目前期应对方案进行合理规划、充分论证和考虑周全,在工程施工中,应做好现场记录等资料收集整理,会同施工方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尽量减少索赔的发生。此外,应加强造价工程师在管理中的能动作用。成功的索赔与充分的证据分不开,因此造价工程师应积极在自身工作中防范或尽量减少索赔的发生,积累一切可能涉及索赔的资料,如招标文件、合同文件、各种签证、工程会议纪要等,对索赔要求进行分析,划分索赔事件的起因和责任归属。
四是按约定执行合同做好反索赔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甲方对乙方违反合同约定,造成实际成本的增加或延误工期等,可根据合同向乙方提出索赔。甲方对乙方的索赔把握主动权,可采取扣款及保修等方式处理索赔,当然,其最终目的是保证乙方按合同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地交付工程,同时避免更大的成本支出。
三、结语
建设单位对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满足设计效果、工程质量、工期等要求的前提下,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项目施工阶段中把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在预期目标限额内,力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就实施阶段的成本管理原则和具体措施作一阐述,可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