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9 15:50: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篇1

在儿科中,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为一种在冬春季节常见的疾病, 其主要出现在幼儿和学龄前的儿童群体中, 且具有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 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和缺氧等为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 给患儿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雾化吸入方法具有一定效果, 其对患儿临床症状具有良好改善作用。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 作者为进一步了解分析雾化吸入配合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 特从本院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中选取74例进行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74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 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 治疗组37例, 男25例, 女12例;年龄3~8岁, 平均年龄(5.51±1.04)岁;病程为3~6 d, 平均病程(4.43±1.01)d。对照组37例, 男24例, 女13例;年龄为4~7岁, 平均年龄(5.03±1.11)岁;病程4~7 d, 平均病程(5.05±1.21)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74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入院后均采用补液吸氧、祛痰止咳和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对于出现体温>38℃的患儿, 应采用降温方法对其进行处理, 同时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在此基础上, 治疗组患儿采用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 对照组患儿采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 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1. 2. 1 对照组患儿采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 患儿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AstraZeneca PtyLtd, 批号为301846), 1次/d, 0.5~1.0 ml/次。

1. 2. 2 治疗组患儿采用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 患儿雾化吸入万托林(西班牙葛兰素史克集团公司, 批号为J20110040), 1次/d, 0.5~1.0 ml/次。

1. 3 疗效判定标准[1] 显效:患儿实施临床治疗后, 其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和缺氧等临床症状同治疗治疗前相比消失或是基本消失;有效:患儿实施临床治疗后, 其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和缺氧等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相比出现减轻;无效:患儿实施临床治疗后, 其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和缺氧等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相比没有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组患儿采用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后, 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30%, 对照组患儿采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后, 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仅为78.38%。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采用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采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患儿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组患儿实施临床治疗后, 未出现气闭、气促、烦躁和胸闷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患儿实施临床治疗后, 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18.92%(7/37), 其中, 1例为气闭、1例为气促、3例为烦躁、2例为胸闷。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临床上,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给患儿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不利于患儿健康成长。基于小儿呼吸系统中的各个器官发育不成熟, 具有黏膜较为柔软、气管狭窄、血管丰富和黏膜纤毛运动差等特点, 因此, 患儿在出现咳嗽症状时极易出现黏膜充血肿胀症状, 使其呼吸道狭窄, 影响患儿呼吸。针对该种现象, 医护人员应采用相应治疗措施对患儿进行治疗, 改善其呼吸状况。雾化吸入治疗方法效果显著, 雾粒直径仅为1~5 μm, 便于被患儿肺泡和小气道吸入, 且该种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含水量, 便于湿化患儿呼吸道, 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促使患儿健康成长[2]。万托林属于选择性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其可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 药效持续时间可达4~6 h。该药剂主要是作用在位于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 进而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对患儿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提高作用。

综上所述, 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万托林雾化吸入方法效果显著, 本次研究选取的74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中, 治疗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万托林雾化吸入方法值得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2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病症为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1]。对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效果进行研究,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呼吸系统疾病患儿86例,A组53例,男34例,女19名,年龄3.6~9.1岁,病程6~13个月;B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4.1~8.5岁,病程1.3~2.5年。

    研究方法:①A组(治疗组)患者治疗方法: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静滴,>6岁儿童:2次/日,18mg/次。<6岁儿童:3次/日,8mg/次。<2岁儿童:2次/日,7.9mg/次[2]。因而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每天用药总量以婴儿体重计算30mg/kg,分4次给药。应使用注射泵给药,静脉输注时间≥5分钟。②B组对照组治疗方法:采用布地奈德药物治疗。<6岁:180~310μg/日,分2~4次使用[3];>6岁儿童:230~750μg/日,分2~4次使用。以2周1疗程,坚持使用3个疗程。

    疗效判断方法:①显效:患者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病情恢复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5%;②有效:患者病症有一定程度改善,接近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10%;③无效:患者病症无改善,病情无恢复。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有效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着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对86例患者进行为期9~14个月跟踪随访,患者恢复较好,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经第2次治疗,恢复良好,无复发状况。经统计,A组53例患者,评定为显效37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有效率98.1%,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9%;B组33例患者,评定为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有效率81.8%,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2例,心跳絮乱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1%。见表1。

    讨 论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一般为气管或肺部病变所引起,病情较轻患者病症主要为咳嗽、胸闷等,病情较重患者[4],则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危险。在城市的死亡率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更应重视的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使国内外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部弥散性间质纤维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

    盐酸氨溴索是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能有效的清楚呼吸道黏痰,促进分泌物溶解[5],从而使呼吸系统顺畅,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从而起到治疗患儿呼吸系统疾病,促进肺功能和呼吸系统功能恢复的目的。对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效果进行研究,并以传统布地奈德药物治疗为对照,患者咳嗽、喘息等病症恢复较快,病情改善效果较好,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有效率98.1%,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生公略.氨溴索止咳化痰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9):1175.

    2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2.

篇3

中图分类号:R714.25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0-073-01

新生儿呼吸道疾病通常症状较重,不及时治疗容易危及患儿生命,而通气治疗方法一直是临床首选新生儿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方法,正压通气方法是一种受到广泛好评的治疗方法[1]。本文观察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2月6日-2013年8月9日收治的新生儿呼吸道疾病的患儿234例,按照疾病的不同类型分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组、吸入性肺炎组、感染性肺炎组和早产儿呼吸暂停组,NRDS组52例,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在1-28天,平均年龄(14.9±4.8)天;其中足月儿11例,早产儿41例;吸入性肺炎组97例,其中男51例,女46例,年龄在1-28天,平均年龄(14.8±4.8)天;其中足月儿20例,早产儿77例;感染性肺炎组46例,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在1-28天,平均年龄(14.9±4.9)天;其中足月儿10例,早产儿36例;早产儿呼吸暂停组39例,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在1-28天,平均年龄(14.8±4.8)天;其中足月儿8例,早产儿31例;4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4组患儿均采取无创呼吸机进行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无创呼吸机由美国泰科提供,在患儿夜间睡前,将鼻面罩与呼吸机连接后,在患儿鼻处罩好,调节呼吸机压力,通畅开始选择低压,逐渐升高,让患儿可以更好的适应呼吸机,通过患儿自身情况,调节最适合患儿的压力指数。

1.3应用效果评定标准[2]

应用效果评定标准可分为痊愈、好转和无效3种,痊愈:呼吸困难基本改善,呼吸暂停完全消失,不需机械通气,原发病完全治愈或有明显好转;好转:呼吸困难有明显改善,呼吸暂停消失,不需机械通气;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好转,或加重,仍需机械通气,其中也包括放弃治疗及死亡者;总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都是采用专业的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所有计数数据采用χ2进行检验,组间t检验,平均值以 ±s表示,并且P

2结果

2.1 4组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的应用效果

NRDS组总有效率100.00%,吸入性肺炎组总有效率96.91%,感染性肺炎组总有效率100.00%,早产儿呼吸暂停组总有效率100.00%,4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患儿病程与痊愈率的相关性

病程1-3天的患儿111例,其中治愈105例,治愈率为94.59%;病程3-7天的患儿70例,其中治愈55例,治愈率为78.57%;病程7-28天的患儿53例,其中治愈40例,治愈率为75.47%;病程1-3天的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病程>3天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新生儿容易因为肺部功能发育尚未完善,肺容量,功能残气量较小引发呼气末肺泡萎陷,表现为各类呼吸系统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等,而早产儿更容易出现上述病症[3]。同时新生儿自身免疫能力低下,对抗病原菌入侵能力较差,因此吸入性肺炎以及感染性肺炎也成为了新生儿常见疾病。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以通气为主,机械通气法治疗此类病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但由于机械通气较大的副作用,较昂贵的价格,难以被患儿家属接受,不宜首选,而持续正压通气自投入使用以来,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好评。

正压通气的方法治疗原则还是以扩张萎缩的肺泡为主,并且其特性保持了患儿吸气呼气均是正压状态,可使更多肺泡投入使用,提高了氧在肺泡中的弥散体积侧面提升了氧气利用率,氧合能力以及血流比值均可得到提升,较之机械通气,具有更低的机械通气率,从而治疗费用也相对较低,在治疗效果上也有一定的改善[4]。本研究结果显示,对4类呼吸系统疾病,正压通气治疗效果均相当显著,但正压通气治疗越早使用,疗效越好,其原因可能由于病程较短的患儿呼吸系统损害程度较轻,特别是1-3天病程的患儿,治愈率高达94.59%,治愈率随着病程变长而递减。因此,根据本研究观察,正压通气对各类呼吸道疾病患儿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越早进行治疗效果越好。

参考文献:

[1] 陈美艳. 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价值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159-160.

篇4

下文将选取2013年5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方法,其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0.3~10岁,平均年龄为(5.7±2.5)岁;对比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0.4~10.5岁,平均年龄为(5.9±2.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病症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方式的药物治疗,对比组患者采取医院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方式。研究组患者采取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方式,雾化药液由1.8 ml的生理盐水,1.8 ml的沐舒坦药物,以及配伍而成。指导患者家属正确的雾化吸入治疗操作方式,首先将氧气管理,和雾化吸入器相连接,同时为了防止出现雾化器内药液被稀释情况的发生,严禁在湿化瓶中放水,同时在氧流量速率方面,将其值设置成5.5~7.5 L/min,雾化吸入治疗时间为15 min/次左右,同时在雾化吸入药液的全过程中,要使用面罩将患者的口鼻扣住,雾化吸入治疗完成后,在关闭氧气前,首先要将雾化器拿出来[1]。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经过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其疾病治疗的情况如下:有33例(82.50%)患者显效,有6例(15.00%)患者有效,另外只有1例(2.50%)患者无效,其疾病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7.50%。同时症状消退用时方面,呼吸困难消退用时为(1.3±0.5)d,咳嗽消退用时为(4.2±1.1)d,喘息消退用时为(2.5±0.8)d;对比组患者在经过医院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其疾病治疗的情况如下:有21例(52.50%)患者显效,有13例(32.50%)患者有效,另外有6例(15.00%)患者无效,其疾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85.00%。同时症状消退用时方面,呼吸困难消退用时为(2.9±0.9)d,咳嗽消退用时为(7.6±1.8)d,喘息消退用时为(4.2±1.3)d.研究组患者在以上方面都要明显好于对比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十分常见的疾病,尤其在儿科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种种原因,其发病情况在我国有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类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有呼吸困难、咳嗽,及喘息发热等,由于该病病程及治疗周期较长,较难彻底治愈,且在患病期间易引发其他各种类型的并发症,因而该病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安全及阻碍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加大对该病临床治疗的研究,有着积极意 义[2]。当前在该病的治疗中,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尤其是采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药物治疗方式,该药物对于慢性气道炎症,具有显著的疗效[3]。同时经过大量临床实验研究发现,采用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该治疗方式操作简单,患者可在家庭接受到与医院相同的治模式,同时由于在家庭接受治疗,其极大的缓解了患者的焦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升疾病治疗效果,因而该治疗方式在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4]。本研究采用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极大的避免了家长反复往来医院所耗费的时间与精力,做到第一时间的治疗,还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由于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及焦虑情绪,有助于稳定其情绪,以积极心态接受治疗。此外,雾化吸入治疗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口服用药的治疗方式,药物具有更好的吸收效果[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经过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其疾病治疗有效率高达97.50%,而对比组患者只有85%,同时在呼吸困难,及咳嗽、喘息消退用时方面,研究组也要明显好于对比组患者。因而该治疗方式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有着积极的推广价值[6]。

参考文献:

[1]申昆玲,邓力,李云珠,等.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14年修订版)[J].临床儿科杂志,2014,(06):504-511.

[2]殷勇,尚云晓.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14,(09):898-900.

[3]杨荣凤,薛秀丽,白丽华,等.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与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8):838-83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