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0 09:49: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森林资源培育的内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键词:
最近几年,为科学有序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临沂市大力开展三年大造林绿化临沂行动,探索建立绿色发展长效机制,积极培育生态与森林文化,着力做好绿色延伸和绿色增长工作,截止到2015年,完成新造林7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让‘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目标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市民面前。尽管近些年临沂市在森林工作中取得突出的成就,但是依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
1、当前森林培育工作面临挑战分析
1.1森林资源脆弱
目前,森林资源保护和治理工作进入关键时期,个别地区森林资源开发工作对整个森林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过度开发现象时有发生,当前森林培育的重点应该转变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当前森林资源十分脆弱,管理和维护工作缺少相应的经济支持和组织保障,最近几年营造的人工林处于幼林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资金,林业部门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
1.2森林资源培育工作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整个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制度变革给森林资源培育工作带来很多挑战,同时也给林业工作带来了很大不确定性。目前,我国林业发展进入改革的关键时期,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发展会给林业工作带来全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森林资源培育工作,就成为现阶段我们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
1.3森林资源培育工作的长期性
当前,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正处于发展和恢复的关键时期,森林资源培育工作面临着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双重任务,如果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不能准确把握工作重点,就容易出现指导思想动摇和工作重心转变,出现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重视林业产业和林业资源长期发展规划,导致森林资源过度被开发利用。因此,在进行森林资源培育工作过程中必须坚持长期而系统性的发展策略,将森林资源培育工作进行详细的规划建设,最终促进森林资源培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转变森林资源培育方式
2.1强化森林经营,全面提升森林质量
地区林业部门应该将森林经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对经营工作进行统一规划,明确森林资源培育和森林建设重点,转变经营模式,以分散经营向着规模化经营转变。要建立森林经营年度规划制度、检查验收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要明确森林资源培育质量标准,确保森林建设质量。同时,要进一步抓好森林抚育补贴制度推广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积极推广全新的种植模式,完善技术标准,扩大试点范围,从而保证森林资源开发利用、营林造林、抚育管理更加高效和科学。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森林经营关键政策研究,要始终坚持森林经营和森林资源开发相结合,及时出台加强森林经营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对策。
2.2重点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巩固建设成果
要以森林资源监测为主体,整合现有监测资源,扩展监测内容,重点加强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防治,建立健全林场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为主的多种森林资源监测评价体系,实现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的综合监测和评价。严格落实好各级政府部门关于森林病虫害防治责任制度,确保各个部门兑现防治目标责任书,及时建立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奖惩制度,确保责任层层落实。要结合地区森林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加强对地区重大有害生物发生和传播规律的研究,并做好防控工作,制定完善的防控预案,坚决防止疫情大规模发生和传播。积极开展生物防治试点,避免对生态和环境造成新的破坏。依法加强涉木市场和企业检查监督,做到疫情早发现、早处置。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纳入营造林全过程管理,不断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全面提升森林健康水平,切实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防虫抗病能力。
2.3强化对森林资源普查和动态监测
临沂市森林资源普查是全省森林资源普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掌握全市森林资源状况,提高临沂市森林资源培育、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现代林业发展,推动绿色沂蒙、生态临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森林资源是国家重要战略性生态资源,临沂市森林资源普查在坚持全省林地“一张图”的基础上,利用近期遥感影像和森林资源调查软件,通过小班区划、实地调查,查清各地森林、林木和林地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实现森林资源空间位置、属性因子数字化。调查内容包括:各类林地的面积、蓄积、分布情况和变更情况;各类农田林网、农林间作、地堰绿化的面积、蓄积和分布情况;村镇树的株数、蓄积和覆盖情况;各林地小班的权属、林种、树种、年龄、立地条件、生长状况等80项调查因子。森林资源普查结果对科学制定临沂市“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科学划定林地保护红线和森林保护红线,意义重大,同时,也是实现全省林业资源数据“一套数、一张图、一盘棋”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袁国兴.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新林区[J].内蒙古林业.2009(04)
0.引言
可以说,森林资源作为我国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而森林资源的管护及合理利用是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正确引导与大力支持,只有加强做好这一方面的管理工作,才能够有效避免森林资源的过度浪费,使其真正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与使用价值,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本文重点对森林资源培育与管护及合理利用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有效的建议措施。
1.森林资源培育的主要内容
(1)可以说,森林资源的培育及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对于森林资源的持续发展有着关键性的影响。自从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经济体系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出现在市场中,虽然有效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同样的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而目前我国现有的森林资源已经远远无法再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逐渐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这从一定程度上,也极大的制约了我国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更有效的解决这样问题,保持生态环境平衡,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森林资源的培育及管护,以此来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其次,对于森林资源的培育来说,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完全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引起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真正意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并及时采取相关有效的防护措施。尤其是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将先进、高效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森林资源培育工作中,从而培育出品种优良的树种。与此同时,在进行森林资源的培育工作时,培育人员要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问题,对当地的生态平衡状况进行详细的考察分析,这样才能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管理干预,从而确保森林资源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2.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的有效途径
(1)森林资源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基础资源,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护及合理利用工作,要在实际的森林资源管理中,充分保证森林资源的安全、完整性,尤其是加强对安全隐患的管理控制,林业人员要定期对森林资源进行巡查,一旦发现危害险情,就要立刻对其进行处理,尽可能将损失程度降到最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化、综合的系统工程,由于其涉及范围较广,如果不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管控制,就很容易引发各种安全隐患,造成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
(2)在现代电子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对森林资源建立完善的档案建设,并加强对森林资源各种数据的调整更新,保证森林资源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在森林资源的开发和管护中,建立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措施,大力打击破坏森林资源、滥砍滥伐、毁林开荒等违法行为,建立森林资源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
(3)分区施策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途径,根据“三种林”划分的原则,对不同功能的林分采取不同的经营方针,重点生态公益林管严,一般生态公益林管住,人工商品林管活。抓好调查设计管理和调查设计检查工作,解决好人为虚假设计问题,努力提高森调人员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好森调队的提档升级工作,满足实际需求。
(4)把依法行政。依法治林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保障,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管理部门的作用,认真履行职能。抓好林地管理工作,对于征占林地严格履行申报审批程序,对乱占林地,特别是毁林开荒行为,实施严厉打击。
(5)把建立“严管林”的长效机制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措施,从制度上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把限额管理.限量采伐落到实处。抓好伐区管理和伐区检查工作,坚决杜绝超证采伐.超量采伐.超强度采伐和越界采伐。把建立森林资源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任务,责.权.利相统一,利用主体和管理主体相分离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治本措施。
3.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森林资源做为人类的重要资源之一,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森林资源。另外,森林资源还起着调节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森林资源对于人类来说意义非凡。森林资源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木材和林木产品,还能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因此,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好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根据森林资源的现状合理有效的进行开发利用,在开发林业产品时,不仅要尽可能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森林资源,还要对林木资源尽可能合理的利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时,要注重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为森林创造良好的生长和繁殖的条件;森林资源在开发利用时,森林管理部门和林业工作者要管理好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不合适利用和没有成才的树木加以保护,真正实现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对于森林资源的利用上不仅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森林在合理利用的同时也能受到管理和维护,提高了森林的再生能力,对于原来的森林面貌得到改善,加大未来的产业的发展能力,对生态的循环在利用的目的落实到实处,对以后的环境也有良好的培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森林资源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更是改生态环境,促使人类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引起我国林业部门及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在对森林资源进行培育时,必须充分做好森林资源的管护工作,并适当采取有效的管护措施,对森林资源进行大力的开发推广和应用,进一步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促使我国森林资源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向阳,何文彪.浅析加速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09(1).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护生态安全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长期以来,人类对森林采取掠夺式的经营方式,滥采乱伐,完全忽视了森林群落耐受限度,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严重恶化,从而引发了大面积的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沙尘暴,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面对严峻的生态危机,我国政府及时地提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并将其列为林业建设六大工程之首。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于我省国有林区、集体林区的缓危解困及长远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部,是海峡西岸的重要部位,也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按2001年末统计,龙岩市行政土地面积2857.4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385.5万亩,森林覆盖率77.4%,林地绿化率达到93.7%。龙岩市是我省天然林的主要产区,全市天然林面积1594.75万亩,点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66.9%;天然林蓄积量5980万立方米,占全市林木总蓄积8913.2万立方米的67.1%。
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极为广泛,它不仅包括林地生产力和森林再生产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还包括持久地保持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优化林种结构和林业产业结构,不断增加林业投资,不断提高林产品的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等。
二、天然林保护工程面临严峻的考验
近年来很多曾林草茂盛、山清水秀,生态条件良好的天然林,由于垦荒种地等原因,造成林草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的破坏,经济也相继受到影响。
随着近年来林木资源的市场化,对市场利益的追逐也不断升级,导致了龙岩市天然林不断减少。主要原因有:一是龙岩市为马尾松的中心产区,多数天然林为马尾松林,对生态效益的作用和人工林差异不明显,得不到重视;二是数年前择伐导致林分残次,而近年来通过皆伐方式又造成了树种的单一,森林的防护能力明显下降,仅单起火灾的平均受害面积就达到10年前的3.2倍;三是胶合板企业的发展利用了大量的阔叶林,天然林向马尾松纯林演替,失去天然林应用的作用。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林地林木价值大幅增长,盗伐林木的现象难以制止,天然林的林分质量明显下降,林地的平均林木株数和总蓄积近10年有了提高,但平均林木的胸径和蓄积却明显的下降。
珍贵树种制作高档用具是现在的时尚,造成了物种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少,生态多样性的保护越来越难。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主要以全面禁止天然林的采伐,工作重点转变为保护森林资源,恢复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三、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一项复杂、长期、系统的工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就是要实现生态林业,林地生产力和森林再生产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价值的持久性,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应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学原理,按自然发展规律,从人类社会目前和长远的需要出发,对森林资源进行综合经营管理。
1.注重森林经营,强化森林资源管理
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是培育和建立良好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和保证,也是保证天保工程建设成效的关键。要严格执行国家年森林采伐限额和天保工程实施方案确定的停伐减产规定,严厉打击超限额采伐、乱占林地和毁林开垦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坚决遏制林地非法流失和有林地的逆转。要加强对现有森林资源的培育和管理。培育就是要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加大投入,实行人工更新、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相结合的办法,不断培育和扩大后备森林资源;管理就是要实行森林资源的管护经营,在“管”字上花大力气、下大工夫。森林资源管护经营是国有林区深化森林资源管理和森林经营体制的重大突破,是确保天然林保护工程顺利实施的客观需要,是维护生态平衡、实现林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开发森林资源、发展林区经济的必由之路。
2.提高土地利用率,消灭林中空地
根据林间生态位原理,采取“间密补稀”的技术措施,在株数超标的林地,将被压制但有希望的幼树移植到林中空地,填补空白生态位。这样不仅可以对现有森林起到疏伐作用,对林中空地进行补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可以改善林地小环境,减少虫害、鼠害的发生,使树种分布更加合理,向生态林业方向发展。
3.加大科技投入,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推进天保工程的实施
要合理培育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推广林业先进实用技术,加快更新方式、树种结构、森林培育方式等方面的革新。要积极推进天然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多种更新方式,解决目前人工更新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要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天然种源丰富、天然更新较好的地块,采用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法恢复森林资源。
4.发挥当地土地资源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针对生态恶化问题,需对现存的天然林资源全面实行停采保护,加快造林步伐,提高封育质量,增加森林面积,并利用本县的土地资源优势,建立经济林生产基地,培育专业化加工企业,积极寻找能使林区职工和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5.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S753.5 文献标识码:A
1 森林经营分类
森林经营分类是依据森林培育目的的不同进行划分,主要分为公益林经营和商品林经营。森林经营分类是森林培育的基础,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经营森林,依据森林培育的方向采取合理的森林培育措施,使林地得到合理的利用,以提高林地的利用效率,实现该林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森林经营分类后对公益林实施事业化的管理,通过培育复层混交林的措施,能够增加其生物的多样性,还能够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功能。就商品林而言,一定要与市场经济的需要相适应,及时的调整其林种、树种和材种,以适应市场对林产品的广泛需求。
2 森林经营分类的原则
2.1 分区分类的原则
如果把森林的利用作为一个整体,那么营林生产就是该整体的基础。营林生产不仅会受到自然条件和生物学表征的影响,还会受到该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市场建设发展需求的制约。吉林市有着丰富的森林类型,其生产速度各不相同,这就意味着该地区存在着森林资源严重分配不均等问题。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能够依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划分出不同的地理区域,并制定合理的发展方向与规划规模,以指导森林单位进行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其生产能力,使其生产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吻合,以实现分类指导,达到科学营林。
2.2 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森林经营分类的基础是营林生产布局,主要是通过宏观的调控与干预以引导营林生产。对于营林技术措施而言,要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干预和制约营林生产;还要坚持实用性的原则,实现营林实际工作能够与分类的细化程度相契合。
2.3 多级序分类的原则
多级序的分类结构必须与森林经营分类系统相适应。一般情况下,区划单位的分类越高其代表的树种分类模式就会越接近于与自然区位因素和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模式。不同级别的分类单位与不同级别的区划单位相互结合在一起,才能够较好的实现对于森林的逐级控制,有利于其经营分类的完善化与系统化。
2.4 动态分类原则
多种类、多层次的土地资源是森林经营的最基本对象,虽然这些土地资源处于不同的林产阶段,但是却并不意味着这些土地资源都是相互独立的个体。优良的森林经营分类并不仅仅依据某一时间的林木情况进行分类,树种因子和立地条件等因素在森林经营分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是遵守动态分类原则的最根本的原因。在这一原则的支持下,能够实现森林分类系统的高效与稳定、系统与简化的统一。
3森林培育的必要性
森林培育是森林经营的基础工作,是恢复和丰富森林资源的有效措施。只有坚持采育结合,在保护好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积极的培育后备资源,才能够保证森林资源的良好持续发展。
3.1 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通过森林的经营分类与培育工作,在植被的恢复和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积极的对区域内的空地等进行补植、造林等,以不断增加森林的蓄积量,从而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3.2 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在对森林进行培育之后,禁止对重点公益林区域内的森林资源进行商业性的砍伐,在有效控制砍伐强度的基础上,也保护了森林资源,从而改善了各类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使动植物的数量逐年增多,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同时也使森林的总体功能得到了增强。
3.3 有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的经营分类与培育工作,有效的保护了森林资源,将木材的产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增强森林资源的后续储备,为该地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森林培育的有效措施
4.1 加大造林力度
加大造林的力度以保证其发展的速度。发展是硬道理,要稳定发展的面积,使每年造林的数量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以预防造林任务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要保证发展的质量,在保证发展数量的同时还要保证发展的质量,以实现科学合理的发展;积极转变发展模式,造林面积的增加是发展的基础,但是造林面积的增加并不一定会带来相应的变化。多年的实践证明,吉林市船营区的森林面积有所增加,但其结构并没有得到优化,森林资源的质量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因此,要严格执行《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考核生态公益林不仅要依据成活率、保存率等,还有植被盖度、混交比例等因素,争取做到结构与速度、效益与质量的有效统一。
4.2 协调增加收入与深化改革的关系
森林培育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程,仅仅依靠相关政府部门的投入已经不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从建立机制等方面入手,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工作。要建立认建认养机制,并以此作为平台,使民众及干部都能够树立绿化意识,以调动全民造林、管林的积极性。构建火烧迹地限期绿化机制,各级政府等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火烧迹地实施人工造林。
4.3 森林培育与其他产业和工程相互配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生产生活的提高,土地利用也不断的走向综合化和集约化。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使农、林、牧、水产各业各得其所,又与交通、水利等工程协调发展等非常重要。在林分或地块的层次上,实现森林培育与其他产业和工程相互配合起来综合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这种以林为主的复合经营对森林培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其内容更加多样化、形式也更加丰富,技术也更加成熟,并且取得的效益也更加显著。
5 结语
在新的形势下,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效益的最大化离不开森林的经营分类与培育,因此,必须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依照不同的功能、规律和特点等,采取不同的经营与培育方式,构建适合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林业发展模式,并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以实现林业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森林培育;培育工作;原则
收稿日期:20151229
作者简介:文学红(1966―),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3013003
1引言
森林是人类珍贵的自然资源,它可以利用树木将太阳能或其他物质之间的生物转化,为人类提供生存所需的食物、原材料和生物能源,同时还可以保护人类现有的生存环境。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自然的破坏也日益严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森林面积锐减。为了保持地球良好的生态系统,就必须扩大森林面积,而森林的形成和发育离不开森林培育的优化,只有坚持正确的森林培育原则,才能促进森林的良好发育,更好地发挥森林对社会及自然的作用。
2森林培育工作的现状
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近几年来的森林培育理论和技术也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我国人均森林资源占有量并不高,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了改善森林资源不足的局面,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封山育林、造林绿化工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以湖南省为例,该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开始实施飞播育林、工程造林,1993年时成为全国第三个消灭宜林荒山的省份;1998年时,全省林业面积为13797万亩,林业用地利用率为76.2 %,森林覆盖率为51.7 %,森林蓄积量为2.75亿m3;2010年时,上述数字对应变为15992万亩、88.2 %、55.1 %、4.04亿m3,造林成效十分显著。但其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一是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较低;二是呈现东北少、西南多的分布不均的格局;三是内部比例不当;四是单位面积产量不高。
目前,我国的森林资源无论是在总量还是质量上都还十分有限,尤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对森林资源的需求都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导致现有的森林资源储量出现严重不足,并使得人口众多和森林资源供给不平衡的矛盾越发明显。从我国现有的森林资源来看,多数林木为幼型树木和中型树木,需要较长的生物生长培育周期,这使得资源供给的缺口越来越大。此外,我国森林资源分布极不合理,西部和西北地区的森林资源分布较少,东北、东南地区的森林资源则相对丰富。这种资源分布形势使不同地区的森林培育内容和培育重点都出现较大的不同。因此,在国内森林培育过程中,仍然有一部分地区缺乏相应的森林培育工作体系,在开发时只注重经济效益,并且在造林后没有及时开展有效的森林抚育和管护工作,从而导致森林培育工作的质量较低。
3森林培育工作的意义
3.1维持生态平衡
森林是地球之肺,它不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纳空气中的CO2,释放O2,还可以改善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然而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森林的破坏也在不断加剧,乱砍乱伐使得森林面积骤减,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加强森林培育是保持森林面积和改善自然环境的重要方式,可以加快森林的形成,使森林成为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3.2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森林培育工作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还能够为人类的经济活动提供大量的资源,促进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森林在农业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在林业、渔业还是牧业中,森林资源都是农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增加土壤肥力的同时,还能防止水土流失,促进农牧业的长期发展。而对于工业来说,不管是建设什么样的工业项目都需要用到木材,可见森林培育工作不仅是林业本身发展的需要,还能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提高居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4森林培育工作的原则分析
4.1系统性原则
在开展森林培育的过程中,各部门要坚持系统性原则,将森林培育看成系统中的一部分。要做到这一点,政府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有关宣传部门要加大对森林培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让人们都认识到培育森林的重要性,自觉自发的参与到森林培育工作中去,有意识的保护周围环境。只有每个公民都意识到森林培育工作的重要性,森林培育工作才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开展,培育措施也才能得到更好的实施。其次,政府要积极进行制度改革,颁布退耕还林的政策,从而减少人们对森林的破坏。并且,必须针对乱砍乱伐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保证森林培育工作不受到人为破坏。最后,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森林的看护力度,定期对森林看护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看护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素质。当然,在森林培育过程中,各部门还可以将森林培育和养殖业、渔业及农业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农林牧业有机整体,有意识的将森林融入到人类生产、生活中去,从而使森林培育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促使人们自发的去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紧紧围绕“一主两翼”和“两区一带”总体发展思路,以建立森林生态保护体系、国土生态安全体系为中心,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林业发展方针,加快培育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完善森林生态系统,努力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为创建生态村、建设生态市提供有力保障。
二、具体措施
(一)严格森林资源管理。划定禁伐区、限制采伐区和自然保护小区,建立生态保护重点控制区。除已划定的国家公益林外,港口湾水库、省道沿线第一层山脊以内的天然林、天然次生林严禁采伐,人工商品林严禁成片采伐,采伐强度不得超过;县道沿线第一层山脊以内禁止成片采伐,采伐强度天然次生林不超过,人工林不超过。将具有保护价值、森林景观独特和成片的古树名木、水口林等相对集中的山林划定为自然保护小区,严禁采伐。禁伐区、限制采伐区、自然保护小区内的天然次生幼林全部实行封山育林。加强树木采伐管理,制止乱采乱挖。严禁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采挖胸径以上的树木;严禁采伐国家既定的古树名木、珍稀植物及国家、省重点保护的树木;对达不到合理株数的树木禁止采挖,达到合理株数的,采挖强度不得超过。
(二)加强森林资源限额采伐。加强和改进森林资源采伐限额管理,实行分区施策、分类管理。严格坚持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把住采伐“源头”消耗关,对一些生态区位重要和森林资源过量消耗的乡、村,坚决调减木材生产计划,确保森林资源休养生息,坚决管死国家级重点公益林,放活人工商品用材林、定向培育的工业原料林、非规划林业用地林木的采伐。
(三)加强林权制度管理。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现代产权制度要求,建立规范化林权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林权确权、登记、发证和换证工作,切实保护林权权利人的合法利益。
(四)加强林业用地管理。严格规范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审批程序,杜绝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符合征占条件的重点建设项目,要加强管理和跟踪服务,确保依法办理林地征占用手续和林木采伐手续。
森林资源的管理内容,首先是建立森林资源档案,掌握森林资源的动态数据,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分类经营,法律和科学的建章制度,确立森林资源的技术体系。其次是森林的利用管理,科学规划,组织森林资源利用,实现森林资源正常合理利用的宏观控制。再次是监督检查森林资源管理中的有关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的执行和落实情况,保证森林资源管理的顺利进行。本文重点论述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任务及其加强意见。
森林资源档案工作是森林资源管理的又一项基础工作,也是森林资源管理的一个基本内容。森林资源档案是对各个时期森林资源状况的记录资料,是在森林资源清查的基础上建立的。完备的森林资源档案可以有效地反映森林资源的消长变化情况,也可以借助查明森林经营的效果。有关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业的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机构或配备森林资源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本辖区的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建立森林资源档案的依据是森林资源清查的结果,调查设计、专业调查、区划、规划、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作业设计等文件、图表、文字、数据资料。
1.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及任务
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森林资料档案卡片、簿册、统计表、消长变化表等,以及林相图、资源基本图、经营规划图、资源变化图和有关资源调查、科研、经营的文件、文字资料等。
建立森林资源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其变化情况,评定森林经营利用效果,为编制林业规划、设计、计划,确定森林经营措施和安排各项经营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
森林资源档案可分为四级: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一级;自治州、设区的市、林业管理局为一级;县、自治县、市、市辖区、林业局、县级林场为一级;乡、民族乡、镇、林场等为一级。森林资源档案实行统一技术标准,专人负责,分级管理,及时修订,逐年统计汇总上报的管理制度。从事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科学管理的原则,保证森林资源档案的真实性、科学性和连续性,逐步提高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应当进行检查指导,加强管理。
2.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
2.1确保档案的形成质量。归档文件应为原件,因特殊原因留存复制件的,必须由经办人核准,并注明原件的存放处。凡需归档的文件材料要确保真实有效,做到字迹工整、数据准确、图样清晰,签字盖章、日期等具有法律效用的标识完整齐备,使用的书写材料、纸张和装订材料等应符合档案保护的要求。照片和图片要有文字说明。非纸质材料要配以相应的目录和说明,并确保载体的有效性,重要的电子文件要使用不可擦写光盘,并制成纸质档案保存。
2.2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各级林业部门及有关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森林资源档案的整理工作。参与林权改革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制度,已办理完毕需归档的文件材料应及时归档,不得据为己有和拒绝归档。森林资源档案中的文件类材料,一般应按年度归档整理;资源调查、林权勘验等图纸资料,一般应装订或折叠成册,林权登记档案材料,一般以宗地为单位保管,在完成工作后及时归档;权属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补充变更记录。文件归档整理后,应编制档案检索目录,有条件的单位应建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2.3做好档案的保管和移交。各级林业部门要明确森林资源档案保管的责任单位,根据工作需要配备档案库房或档案专柜及相应的设施设备,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切实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光、防污染、防鼠、防虫等工作,确保档案安全。村级森林资源档案应指定专人进行保管,对不具备档案安全保管条件的可由乡镇代为保管。县级森林资源档案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保管一定期限后按时向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不具备档案安全保管条件的单位可提前移交。
2.4做好档案的利用。服务县级森林资源档案除确需保密的之外,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为社会提供利用服务。在提供档案利用服务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其他组织的利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档案移交单位利用有关档案资料时,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应做好服务工作,免收除复制成本费外的其他各种费用,并为查阅档案提供便利条件。
2.5加强对森林资源档案工作的领导。建立森林资源档案是搞好森林资源管理,提高森林经营水平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近年来,我省森林资源档案工作在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得到了一定发展,为资源林政管理和林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也存在管理手段落后、信息整合水平不高、档案专业人才和资金缺乏等问题。因此,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所需的人力、设备、资金等实际问题。
中图分类号:S7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062
1 我国森林培育技术的现状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林业部组织制定了90多种森林培育技术标准,大都参照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的制定都是国家技术监督局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的,在此期间国家林业局技术监督部门仅仅处于学习阶段,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性都比较差。近些年来,我国在森林培育技术标准方面有了新的提升,一些新的技术标准也相继出炉。例如,国家农业部制定了土壤样品测定标准,取代了先前的国家标准。还有一些培育技术标准也不再是国家标准,改为林业行业标准。例如,种子园造林技术、油茶丰产林、板栗丰产林、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等技术标准都降为了行业标准。但是,还是有少数标准被列入国家标准。例如,集约经营用材林基地造林总体设计规程、森林抚育规程等技术标准。这些标准的新规划,说明了我国正在弱化林业部作为国家标准编制的地位,转而开始强化农业、国土、环保等部门的国家标准编制地位;也说明了我国开始强调国家标准编制的独立性,这项工作也慢慢趋于成熟,不再盲目追求制定所谓的国家标准,而是让更多的标准能够切合实际情况,使林业标准编制更加正确。我国现阶段共有200多种森林培育技术标准,还有一些标准正在制定中。我国近20a培育了许多杨树的新品种,木材的密度提高了3%以上,平均材积生长量提高了10%甚至20%以上,纤维的含量也增加了2%以上[1]。尽管我国林木育种事业起步较晚,但是近些年来我国育种工作还是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国家林业局也加大了在森林培育这块的投入。
2 我国森林培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我国森林资源的经营也进入了可持续经营阶段。衍生出了4种比较大的经营模式,例如以生态为主的林业产业模式、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模式等。未来我国在森林培育方面会更加注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木材和非林业产品的生产、森林资源结构的调整等,建立起1个可持续经营的森林生态系统。利用生态圈的天敌物种关系来优化环境保护技术,取消化肥农药的使用。
我国森林培育技术正在向着集约化方向发展,集约化就是要充分利用一切森林资源,加上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效应,从而提高森林培育工作效益和效率。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例如,桉树的轮伐期是3~10a,年生长量可以达到60~90m3/hm2。建立了一些新的培育体系。例如,密度控制、立地控制、地力维持、无性系造林等技术。通过这些新的培育技术和培育体系就可以在短期内培育大量的木材。我国未来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带动我国森林培育技术的进步,提高我国森林资源的产量。
我国森林培育技术未来想要发挥更大的效益,就应该要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现阶段,我国森林的利用率还比较低,对于1个区域来说,可以将该区域的森林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公益林的作用就是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从而使森林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使森林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2]。商品林是以发挥经济效益为主的森林,主导利用木材及其他林产品。商品林可以分为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3种,用材林指的是短轮伐期工业原料,例如,天然用材林、一般用材林、速生丰产用材林等;薪炭林指的是用来生产薪炭材和提供燃料为主的林木,几乎所有的树木都可以作为燃料;经济林指的是果树林,例如,药材林、工业原料林、饮料林和食用油料林等。商品林的培育很重要,同时建立一批林木加工生产企业。
3 森林培育技术的管理措施
3.1 注意控制林木数量,提高林木质量
森林培育技术的提高就是为了大力扶持植树造林工程。植树造林要确保每年林木数量都增长,增加造林的面积。森林培育在增加林木数量的同时,也要提高林木的质量。既要注重森林生产,也要关注森林经营,二者兼济,才能够真正做到数量与质量的协调统一。
3.2 科学的育苗程序及控制
科学的育苗程序对于苗木的培育至关重要。在容器苗的培育方面,美国形成了1套整体的育苗程序,并已经成功运用到了育苗工作当中。这套程序会严格控制苗木培育的全过程,例如:种子催芽、容器选择、浇水施肥、基质PH值、炼苗、出圃、再培养等模块做得非常严格,通过此种程序培育出的幼苗将来生长都比较整齐和旺盛。同时,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该区域环境的种子进行培育,制定1套规范化的培育技术[3]。另外,目前我国正在研究树种的生产体系,选择合适的树种体胚苗生产技术。还要注重苗木施肥技术和灌溉水质控制,系统化的提高育苗质量。
3.3 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强森林保护
森林资源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不能够过度开发,在利用的同时要注意保护。森林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创造利益,更是为了保护生态平衡。因此,要注重保护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作用。
4 结束语
森林培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植树造林工程,需要运用科学的培育技术来提高森林培育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森林培育工作作为林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林业发展至关重要。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标准,森林资源既要科学利用,还要合理保护。
参考文献
[1] 金广库.森林培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管理措施[J].民营科技,2013(7):215.
我国的林业工作取得了很大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资源的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扩大了居民收入。但是,我国的森林经营管理还存在着亟需改善的地方:
1 我国森林经营管理的现状
1.1 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很重视对林业资源的管理,主要是提供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木材,并且将其收入作为林区经济的主要来源。很长一段时间里,部分林区为了眼前的经济指标和利益,对森林资源尤其是天然林的疏于管理,滥砍砍伐现象严重,造成森林资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虽然林业资源是可再生的,但是因为长期只注重砍伐和利用,不关心育苗和养护,而且林木的生长周期较长,因此一些林区元气大伤,想恢复和重建良好的林区生态系统需要浪费大量的人、财、物的投入。
1.2 林产品需求矛盾
我国是森林资源大国,但是布局不均匀,人均面积少。东北和西南是林业密集的区域,东南沿海因为经济发展快,是主要的木材需求地区。林区主要的经济支柱是林产品的销售,依赖于外部的木材需求,因此受外地经济影响大,自主性和创造性不够。有的林区政府和林业企业为了眼前的经济效益,过度开发森林,不注重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培育,对林木的利用缺乏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使林业的实力整体降低。
1.3 林产品税费比例过高
林区经营管理的税收工作是影响森林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按照我国的税法相关规定,我国的林业经营管理的税收比例比较高,因此林区的经营效益明显的下降,再加上我国对林产品的制成品的税率征收又远高于原材木的税收比例,所以,一些林区的经营者都不能够积极的进行森林商品的制造和加工。
2 我国森林经营管理的对策分析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它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世界各国森林经营管理的内容不完全相同,但主要内容是相同的。在我国,森林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森林资源进行的区划、调查、编制计划(或规划)、森林的经营决策和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等。
2.1 加速培育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和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基础。要努力处理好森林经营过程中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维持现实的和潜在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活力,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因此,根据我国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对于天然林要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建设和培育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使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要按照近自然林去经营,逐步形成稳定的生态群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功能;对于人工用材林,要以市场经济规律为指导,大力发展优质、高效速丰林,通过高度的集约经营,全面提高林地生产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木材的需求。
2.2 发展优质高效的速生丰产用材林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木材的需求呈刚性增长。从根本上讲,解决木材供应问题,正确处理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就必须根据我国现有林地条件及其发展潜力,借鉴林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实行高度集约化经营,大力营造优质高效的速生丰产用材林,提高木材有效供给能力,才能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木材资源的需求。在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的过程中,在营林目标上要定向,要按照特定工业部门的原料需求确定培育方向;在培育周期上要速生;单位面积的木材生产量要高,产出的木材质量要好,经济效益要达到最佳。
2.3 大力扶持支柱企业,推动林业产业化
我国的林业生产方式落后,资源消耗多,产出有限,因而经济效益不高。林业要想健康快速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支柱企业,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形成林业产业化经营。首先,我国政府要在政策方面进行帮助,对企业的税收、信贷等给予优惠。其次,要支持林产品的深加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等一条龙产业链。再次,推进林产品市场的专业化。重点发展新经济林和林副产品加工,打造地区特色名牌,形成区域化和专业化的生产加工一体化经营。
2.4 加强林业基础产业建设
林业加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资源供给状况。林业集三大效益于一体,周期长见效慢,国家应予大力扶持。一要根据《森林法》多方筹集;二要重点解决财政投入问题,要在造林补助费、贷款贴息以及其它项目配套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扶持林业发展;三要加大对国有林场、苗圃和森工企业营造林扶持力度,鼓励私有企业或个人造林营林。
2.5 完善政策法规,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保障
2.5.1 人才与技术政策
坚持科教兴林、人才强林战略。加强林业行政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切实稳定现有林业从业人员队伍;优先支持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攻关,鼓励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的组装配套、推广应用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考察培训。建立森林可持续经营试验点、示范林和示范区。加大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体系的建设力度,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进程,鼓励企业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机制。
2.5.2 经济与法律政策
对于生态公益林,要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的森林经营投入机制。建立健全珍稀树种造林经营国家扶持制度。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中的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优良种苗的开发推广等社会性、公益性建设,由各级财政安排投资,专款专用,落实到位。全面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并逐步提高补偿标准,扩大补偿范围,逐步将非公有制经营主体经营管理的生态公益林,纳入各级政府补偿范畴。规范林价制度和森林资源消耗补偿制度及生态工程建设的造林补助标准。明确界定森林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建立健全林业执法监督机制和制度,加强内部监督,防止执法犯法。实行执法责任追究、错案追究和赔偿制度,加强林业案件报告和督办等制度建设。整合林业行政执法力量,理顺林业行政执法职能,建立权威、高效、规范、廉洁的行政执法体制。完善森林防火预测预警、林火t望监测和林火阻隔体系建设。
综上,针对我国的森林覆盖率逐年递减的现状,国家已经高度重视并且采取了保护措施。我们的森林经营管理还不很完善,需要森林部门和工作人员科学、认真地经营管理,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
1.黑龙江省森林经营现状
1.1森林资源现状
黑龙江省地方林业经营总面积979万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801.6万hm2,占全省地方林业总经营面积的81.9%。活立木总蓄积3.8亿m3,森林蓄积量3.7亿m3。在现有林地中,天然林面积407.9万hm2,蓄积2.8亿m3,分别占森林面积、蓄积的67.9%和75.7%;人工林面积192.7万hm2,蓄积8581万m3,分别占森林面积、蓄积的32.1%和24.3%。
1.2森林资源特点
天然林比重大,人工林相对较少。全省有林地面积绝大部分是天然林,占67.9%,天然林中主要是次生林和过伐林,几乎遍及各山区。造林树种单一,东部山区以营造落叶松为主,西部平原以营造杨树为主。
单位蓄积量低,林分质量差。全省平均蓄积为62.8m3/hm2,相当于全国平均蓄积88m3/hm2的71.4%,世界平均蓄积114m3/hm2的55.1%。珍贵树种很少,全省林分优势树种按其面积前四位的分别为萌生的柞、杨、桦和人工落叶松,其面积、蓄积分别占全省地方国有林区面积、蓄积的75 %以上,其它树种所占的比重较少,其中,珍贵的天然红松等针叶及珍贵的阔叶树种不足8%。
林分结构不合理,生产能力低。全省林分各龄组面积幼、中龄林居优势,成、过熟林所占比重较小。成过熟林仅为82.9万hm2,7920万m3,占16.8%和24.7%,用材林中成、过熟林资源径级主要集中在中、小径级组,两者占90%以上,大径材不足10%,且多分布在高山陡坡;全省600万hm2的有林地,总蓄积3.7亿m3,年生产木材仅为180万m3,生产能力与拥有丰富资源的状况不相称。
国有林为主体。全省地方国有林业用地面积764.0万hm2,有林地面积556.0万hm2,国有林业森林总蓄积3.56亿m3,占全省地方有林地面积、蓄积的83.5%和85.2%,是地方林业的主体,是东北重要国有林区。
2.黑龙江省森林经营进展
2.1积极培育和扩大森林资源
几十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林业建设方针,坚持宜抚则抚,宜改则改,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用则用的方针,以国有林场为主,全面开展了森林经营活动。一是巩固、发展封山育林成果,大力抚育天然中幼林,积极利用成过熟林,改造低产林分。二是适时地开展人工林抚育间伐。
2.2不断加强森林经营工作的管理
落实林业方针、政策,完善规程、办法,逐步实现依法经营。在20世纪80年代,针对林业单一抚育的思想,提出了“全面规划,科学管理,因林制宜,宜抚则抚、宜改则改、宜造则造、宜用则用”的方针,实行了综合培育措施,丰富了森林经营的内容。并根据国家《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制定了《黑龙江省森林采伐更新技术规程》和《伐区作业调查设计办法》;在90年代,提出了“分类指导、定向培育、科学管理、集约经营”的方针,制定了《黑龙江省森林采伐更新目标管理检查办法》、《黑龙江省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定,使森林经营走上了一个依法经营的新阶段。
2.3全面规划,分类指导,科学经营森林资源
按照国家的要求,我们进行了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实施分类经营。
2.4积极开展科学试验和科技成果推广
为搞好森林经营工作,我们先后在尚志、勃利等地设置了多种类型的森林经营示范点,通过这些经营示范点及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总结先进经验,推广先进的成果,完善先进的手段,使我省的森林经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3.黑龙江省森林经营存在的问题
3.1森林经营政策不合理
在森林经营中,抚育、低改的木材径级小、材质差、销价低,税费标准却与主伐的木材一样,加之受采伐限额的控制,抑制了经营单位开展森林经营的积极性。据调查,抚育、生产的木材规格大部分在12cm以下,次小薪材多,销售价平均在200元/m3左右,而林业税费就达100元/m3以上,加上采、集、运、贮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成本,总成本在200元/m3以上。森林经营单位不但没有收益,反而出现倒贴、亏本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经营单位开展经营活动的积极性。
3.2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在森林资源培育中,按照森林资源培育过程,造林与经营所占的资金比重应为3∶7,而目前经营的投入为零。
3.3森林经营科技含量低,经营措施还较为单一
虽然近几年来,通过确定森林经营示范点,推广科技新成果、新经验,对全省森林经营工作起到了一些推动作用,但是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效益上,都没有达到现代林业的要求,还缺少精品工程、样板工程。特别是森林经营科技含量仍然很低,森林的立体经营和多层次的开发经营利用,没有得到开展,集约度不高,生产力偏低。
3.4森林经营基础设施落后
我省森林经营工作由于资金不足,森林经营基础设施长期得不到建设,始终处于落后状态,如工段、营林站建设远不能满足森林抚育工作的需要,甚至影响营林活动的正常开展。
4.黑龙江省森林经营工作的对策
4.1加强森林经营工作的领导
从国家到地方应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对森林经营工作的管理,把开展森林经营工作,提高林分质量当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并建立相应的领导目标责任制。同时,强化森林经营机构,加强森林经营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4.2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森林经营是培育森林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国家在培育阶段应给予一定的扶持和优惠。
4.3加大资金的投入
森林经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国家应给予专项投资,或者发放长期无息贷款。同时,开拓各种投资渠道,强化育林基金的管理,保证育林基金用于森林经营及森林经营的基础设施建设。
4.4积极探索营林体制改革
建立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积极保护森林资源。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培育森林资源。改革森林经营管理体制,推行营林生产商品化经营。
4.5加速森林资源的培育
一是要抓好生态公益林建设;二是切实抓好商品林的建设工作,走贸工林一体化的路子,推动商品林建设速度;三是提高林分质量。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S7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123-01
森林资源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在涵养水源、维护生态平衡以及改善人们生活环境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采伐林木也是一种提升林木质量、维护生态平衡、提升树种多样化、更新木种,这对于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合理采伐也是调整森林资源结构的有效手段,不仅能够促进林业资源的发展,对于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提升合理采伐工作的科学性,必须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进行科学的管理,提升施工质量
在采伐培育林木时,必须要把握好质量关与政策关,使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来规范,这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管理方法:
第一,保障采伐密度的合理性,保护好森林中的各类增值资源,采用新技术保留好针对幼苗术中与珍稀制度,这对于提高林分质量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第二,实施定株抚育管理法,保障采伐完成够术中分布的均匀性与郁密度,提升林分的质量,提升森林卫生情况,实现抚育效果。
第三,做好人工幼林透光工作与重点公益林培育工作,为林木的生长奠定好坚实的基础,保障林木生长的速度,为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后备资源,充分提升森林资源的多样性。
二、对伐区进行合理的划分,提升采伐合理性
在开展森林采伐工作尤其是人工商品林的采伐工作时,必须要以林业体系进行密切的结合,注重生态优先性,以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采伐目的,同时,还要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兼顾到经济、生态以及社会的需求。对商品林与非商品林的采伐进行科学的安排,在实施采伐工作时,需要将采伐与助农、提升森林资源、培育森林资源结合起来,保障采伐的合理性。
三、因林施策,对幼苗进行科学的培育
在具体的采伐与培育工作中,必须要严格遵循树种生物特征以及森林发育的规律,根据森林的现状以及相关的分布特点使用相应的培育措施。如果森林资源降水充足、立地条件好、积温高,那么就需要将重点工作放置在幼龄的抚育工作上,同时,还要对速生丰产林进行科学的培育,尽快的培养出商品林。如果森林水土流失严重,环境脆弱,就需要使用补植、造林以及封山的措施,加强对中幼龄的抚育工作,建立好相应的林分结构,提升森林资源的整体防护性能。
四、开展多层次监督工作,提升监督成效
在开展采伐工作之前,必须要加强宣传工作,让相关部门明确好人工林采伐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开展相关的培训,收集采伐与管理工作中累积的好点子,采用人工宣传的模式调动起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必要情况下,可以使用典型事例进行说明。同时,在开展培训工作时,必须要强化政策的培训,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到监督工作之中,构建出一种人工林采伐的管理与监督的良好氛围。
五、做好人工采伐的管理工作
在未来阶段下,需要做好人工林采伐的管理工作,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管理工作,深入的落实好监管理责任制度,由林业主管部门来负责设计与审批工作,由林政资源部门负责行政管理工作,由森林公安部分负责执法监督工作,由林业调查规划部门负责技术监督工作,由林业站与乡镇政府负责基层监督工作,将所有的工作都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员身上,明确好各个部门的监管责任。每一个模块的工作都需要有专人负责,同时,还要进行全程的管理,对于成片采伐区,需要建立好台账,定期进行检查。具体的登记内容则需要涵盖到出材量、采伐面积、蓄积量等等,如果采伐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就需要暂时停止,并对已经采伐完成的林木开展核实工作,再重新确定采伐的数量,严禁出现违规采伐的问题。
六、树立典型,制定出完善的标准
在森林培育以及采伐工作中,需要抓典型做文章,发挥出典型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要提升对林场的监管力度,在调查与设计工作之中,需要对森林培育与采伐工作进行全程指导与管理,提升监督力度,积极研究新技术,探索出适宜森林采伐与培育的新办法和新途径。
此外,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设计出完善的管理制度,这种制度的设计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每个地区的树种都会存在一些差异,采伐的周期也不同,在制定管理制度时,需要综合考虑到不同树种的生长周期,这样才能够提升采伐工作的准确性。
七、抓好现场管理工作,提升采伐的安全性
在开展采伐工作前,需要查看道路是否平整,若道路不平整,就需要对道路进行相应的修正,同时,还要对运输车进行全面的检查,避免由于道路与车辆问题影响采伐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在采伐之前,需要对参与采伐作业的承包户开展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与责任意识,在培训时,尤其要强化对承包户、运输户、生产人员以及采伐户的安全培训工作,设置好专门的运输安全员与现场安全员,在现场与林区要张贴警示标语,在开展采伐作业时,所有现场操作人员都需要佩戴安全帽,运输车辆也要安装好汽刹制动装备,严禁出现超载问题,最大限度的保障采伐的安全性。
此外,在采伐时,应该优先采伐难度较大的地区,现场员与技术员需要负责采伐现场的督查与指导工作,若出现违规操作,需要及时停止采伐工作。
中图分类号:S757.2 文献标识码:A
概述
森林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生态建设的物质基础,是林业的命根子。在生态建设中,森林资源管理具有基础作用;在产业发展中,森林资源管理具有支撑作用;在生态文化培育中,森林资源管理具有突出作用。森林资源林政管理贯穿于森林的培育、保护、利用的全部过程和各个环节,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行使政府管理职能的重要体现,在林业发展全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现阶段基层森林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进一步加强林地管理工作
虽然近几年人民的法律意识、生态意识有所增强,但一段时间以来存在只有“长大树的地方才是林地,不长树的地方就不是林地”的不正确认识,群众意识有待增强。
1.2 森林资源权属管理工作有待强化
由于历史遗留和其他种种原因,个别地方还存在林地、森林、林木存在权属不清现象,不能及时确权、登记发证,使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极大地挫伤了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1.3 森林林木采伐限额管理过于严谨
森林资源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实施,虽然有效控制了森林资源的年消耗量,对森林资源有序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正面作用,但由于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灵活性,对人工商品林经营者、栽植“四旁”树的林农以及承包管理天然林的集体或个人的造林积极性起到了负面影响,“年年经营不见利”极大地挫伤了他们投资的积极性。
1.4 森林资源监测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由于缺少经费、缺少有经验与技术的调查人员,以及现代化设备,使用监测队伍的建设步伐明显滞后,不能及时开展森林资源的调查工作,建立和更新森林资源档案、森林资源数据库,致使对现有森林资源底数不清,不能为林业发展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1.5森林资源管理机构、队伍建设工作还很薄弱
随着国家政策对林业投入的倾斜,森林资源管理机构、队伍建设虽然已有一定规模,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经费不足,交通工具缺少已成为当前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对策
2.1 依法加强林地保护管理
坚持把林地放在与耕地同等重要的位置,实施严格的保护管理制度,把加强林地管理做为当前森林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我们必须把林地管理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上,严加保护管理。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结合实际,做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按照分类保护、分区管理的原则,确定林地保护、利用等级,制定分区域的林地主导用途和利用方向,实施林地用途管制。严格依法审核审批各项建设工程征占用林地,加强工程建设征用占用林地全过程的监管与服务,对征用占用林地选址情况、用地规模实行预先论证,确保工程建设不占或少占林地;加强征用、占用林地实际使用情况的检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未批就占、未批就建、少批多占、超范围或异地使用林地;坚决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行为,杜绝林地的非法流失,加大对违法使用林地的查处力度,对于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林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规定进行查处,限期恢复植被,补办征占用林地手续,绝不姑息迁就。
2.2 加强林权管理
为切实保护好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给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对权属明确无争议的及时核发林权证,保护广大林权所有者的利益。对权属不清或有争议的要及时进行调查、调解,尽快确定其权属予以发证,保护广大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进一步抓好林权交易流转工作,特别要做好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发生流转的档案管理,同时要制定有效措施,掌握流转动态,监管服务到位,确保林权登记手续完备,发证程序合法。
2.3 进一步调整林业政策
对森林资源的管理要分区施策,分类管理。在管理中不断探索新的有利用于林业大发展的成功的林业政策改革。对于不同类型的林业要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政策和模式。对公益林要认真落实公益林管护补偿政策,完善公益林管护管理法规,严格管护,科学经营,使其充分发挥最大生态效益。对商品林要依法放活,集约经营,特别是人工商品林要依法放活,在管理采伐方面要给予充分的处置权和收益权,为林农提供优惠政策,使其最大限度地发展经济效益。要积极推进承包、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招标、拍卖等多种形式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2.4 做好森林资源综合监测工作
要采取切实有利措施,积极争取各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增加监测经费,引进人才,更新设备,加快高新技术应用步伐,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森林资源监测队伍。要整合现有监测资源,扩展监测内容,进一步摸清森林资源家底,实现对森林资与生态状况的综合监测,为本地区林业如何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可靠数据依据。
2.5 把林木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森林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加强管理,强调生态建设,不意味着全部管死,强调森林资源利用,也决不意味着随意利用。在采伐管理上我们要坚待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不动摇,把住源头消耗关,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依据上级下达的年度采伐限额,结合本地实际,对生态脆弱、区位重要和森林资源过量消耗的地区、乡镇,要加强采伐限制,确保森林资源休养生息。在运输中要坚持凭证运输制度,严禁来源不合法木材进入市场流通。同时严把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发放关,依法加强对各经营加工企业的管理,把森林资源管理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2.6 稳定森林资源管理机构,壮大管理队伍
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森林资源管理队伍肩负着贯彻党林业方针政策,依法对森林资源培育、利用、保护、管理、监督的重大责任。我们要保持森林资源管理机构的稳定,不断引进人才充实力量,加强上岗、在岗培训,强化理论武装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努力培养一支政策熟、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的森林资源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