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行业的要求范文

时间:2023-11-20 10:25: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会计行业的要求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会计行业的要求

篇1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身边的经济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那么对于会计这个行业来说也就有着更高的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主要有原则,主要为:

1.可靠性。所谓可靠性是指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是想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的反正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

2.相关性。所谓相关性是指要求企业提供的跨级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求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活着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3.可理解性。可理解性是指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所谓可比性主要是指两方面。首先是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更改。

5.实质重于形式。所谓实质重于形式是指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所谓重要性是指要求企业童工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7.谨慎性。所谓谨慎性是指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及时性。所谓及时性是指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在会计行业,会计的职业道德是最为基础,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1.原性则。所谓原则性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典型特征。作为财会工作者,如果不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不坚持按原则办事,不仅害了自己,也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2.无私性。所谓无私性是指要求财会人员具有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思想和行为,以国家、集体的利益重于一切为最高原则,在思想上筑起一道防污染和拒腐蚀的坚不可摧的壁垒。

3.服务性。所谓服务性是指会计工作贯穿于我国四化建设的各行、各业、各个部门,若没有财务管理工作,所以财会人员面对各种经济利益的重新分析十分重要的。

4.时代性。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会人员所维护的不仅仅是企业和国家的利益,还涉及到委托人与受委托人的多方利益。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制约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对会计职业道德是相互影响的,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主要原则制约着会计职业道德的完善,反过来会计职业道德有反作用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则的实施。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于我国的会计行业的健康、完善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对会计职业道德完善的制约性。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是我国会计行业之根本,更是职业之核心,只有建立一个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才能保证我国各行各业经济公平、公正、健康的发展。

首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确定可靠,完整的可靠性更是制约了会计职业道德发展的原则性,会计信息可靠,质量优良,具有可比性,就要求我国的会计人员具有职业道德的原则性,只有从业人员本着职业的原则性才能认真、可靠的完成其工作。其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理解性、可比性、相关性以及谨慎性更是制约着会计职业道德的服务性。第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它是法律的依据,体现着会计职业道德的时代性,不断完善发展会计职业道德时代性的发展。第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最后一个原则即为及时性原则,但是也是尤为重要的一个原则,并且制约着会计职业道德中无私性的完善。

2.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推动作用。首先:会计职业道德中第一准则即为原则性,原则性正是推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首先原则。其次:会计职业道德中强调从业人员的服务性,也就是要保持高度的重视心理,对工作认真负责,这样才能出色的完成任务,这也是推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一个重要原则。第三:会计职业道德中体现的时代性原则,更是体现时间的价值,也推动者会计尽心质量要求的相关原则的发展,使得会计行业、会计从业人员更佳适应时代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者。第四:会计职业道德中的无私性最为体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基本原则,只要相关人员本着认真负责,无私奉献的精神,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事业当中,本着以集体利益为最终利益的无私精神,参体现真实性。

四、总结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是社会经济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强调奉献社会,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而会计职业道德更是我国经济发展尤为重要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注重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质量信息质量的要求的相结合,利用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在完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基础上更大的提升会计职业道德。在两者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发挥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营造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提升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水平,是保证经济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杨良超.试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A].高师财务管理研究[C].

[2]南京师大出版社.2000.

[3]斯惠文.浅论提高会计人员素质[J].辽宁教育会计通讯,2000(06).

篇2

近年来,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中国的会计行业正面临“诚信危机”,这一危机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会计信息出现虚假的现象,导致会计信息虚假的原因很多,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和研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家相关部门也制定了许多解决的对策,但从最终效果而言,似乎并不理想,会计信息虚假的现象似有越演越烈的势头。

应当说,会计行业的主流依然是好的,一些会计信息的虚假影响了会计行业的整体形象,为了会计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对这一现象视而不见或者惶恐不已都是不足取的,理智的做法是正视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认为,会计信息虚假,究其根本原因,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下滑,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的诚信水平偏低。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会计行业诚信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出了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对会计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和价值,剖析了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缺乏的原因所在,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提高会计行业职业道德和诚信水平的可行性策略,以期望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所贡献。

一、会计行业诚信的现状

1、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由于会计行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工作之中要与大量的数据,其工作成果也更多的用数据来说明问题,阐明情况,这就是要求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与此同时,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也是会计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键所在。然而,现实往往与预想中的情况有着较大的差距,在很多会计信息虚假或失真的情况之中,基本上都能够发现会计人员难以做到实事求是和客观公正。有的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违反规定任意虚列开支或隐瞒收入,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不按照相关规定,任意改变成本的计算标准或确认方法,在没有特殊情况之下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方法等。严重违反了会计行业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基本准则,这些现象必须得到重视。

2、对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够,遵守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意识淡薄,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缺乏。对于从事会计行业的专业人员而言,了解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基本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是最为基本的从业人员素质之一,也是能够保证会计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保障。然而,现实之中不少会计从业人员法律法规知识缺乏,遵纪守法的意识不足,只是简单的认为,只要做好会计工作,其他的规定制度自然就遵守了。主要表现为在日常的工作之中,严格依法办事的观念缺失,对于与会计相关的财经制度了解不到位,以至于违反了相关制度之后自己还全然不知。

3、在工作中认真努力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缺失。由于会计职业更多的是与数据和财物接触比较密切,同时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要不断的钻研自身从事的业务,具有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在中国目前,据调查发现,一些会计从业人员缺乏敬业精神和积极进取的心态,对于最新的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动力,而会计行业随着社会实际的发展变化又需要自身的发展进步来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的要求。

一些会计从业人员在新的要求之下往往无所适从,在工作之中不能够积极钻研业务,努力进取,而是消极被动甚至抵制这些变化,其结果必然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和落后。在实践之中,由于某些会计从业人员对于新的业务掌握不够熟练,在工作之中出现会计信息与真实情况差距较大的现象,从而影响会计数据和信息的质量。这些都对会计工作和准确性和效率造成了负面影响,也是与会计行业基本职业道德背离。

二、提高会计行业的诚信水平的可行性策略

会计行业对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属于正常现象。对于我们而言,关键的是要用于正视这些问题,认真的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目前而言,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增强会计行业公信力,提高会计行业诚信水平,以下几个方面需要予以特别的重视。

1、重视会计职业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关键之所在。一个必须予以明确的事实就是,大量的会计职业的实际工作需要从业人员一点一滴的去完成,在其从事实际的工作之中,法律法规很难去丝毫无遗漏的规定会计从业人员的每一个细节,既无必要也不可能,这就需要职业道德来规范。

众所周知,职业道德是内化与每一个人的内心的,是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品格的要求,在实际之中,要求从业人员要以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战胜错误的职业道德观念。一个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反复地进行就能形成在会计管理工作中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也就形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2、会计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财经政策是提升会计行业诚信水平的保障。从一般意义上的标准而言,一名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不但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而且还应当对于会计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有一程程度的了解和掌握。

首先,要及时了解并熟悉国家制定的各项与会计行业相关的法规、政策,严格贯彻执行和遵守相关法律制度,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形成法律观念,提高法律和政策水平。

其次,对财经政策知识、财政税务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等相关知识有相应的掌握。这些知识都与会计工作紧密相连,在具体工作中,这些知识能够有效提高会计水平和会计工作成果的质量。(作者单位:蓝实集团)

参考文献:

[1]汪燕芳,伍春姑:《会计诚信教育的再思考》,《财会通讯》,2011年第36期。

[2]滕飞,赵琼:《论会计诚信的缺失与重构》,《财政监督》,2011年第35期。

篇3

1.会计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社会改革的深入发展、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使我国经济在未来的发展中对相应的建议与服务提出了更为复杂且严苛的要求。会计、税务、财务规划以及审计等工作,都必须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如此才能够保证我国国民经济以及和谐社会在发展和建设方面的稳定性。

1.1执业环境方面

从目前我国会计行业的执业环境上来看,会计人员所处的执业环境并不完善,这为其会计处理行为的落实和执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第一,与会计处理相关的法律规范及制度体系并不健全,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现行的与会计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等,不能够从根本上为会计工作中各种问题的处理提供有效参考,因此会计实务中往往出现无法可依、无据可循的状况。

第二,会计行业发展以及会计人员的执业过程所处的经济环境相对复杂,行业的自律建设也不够规范,会计信息的公开问题透明度不足,从某一角度上看,这已经成为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

第三,基于企业或者是事业单位自身利益的影响,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往往需要按照相关负责人的要求对外提供一种虚假,但同时又“合法”的会计信息,此时,会计人员往往会陷入到两难的境地,迫于上级的压力而选择屈服,按照“要求”进行会计处理。

可以说,这样的执业环境,无法使会计人员的会计处理行为得到有效规范,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我国会计行业的整体发展。

1.2人才建设方面

从人才建设的角度上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会计行业竞争的加剧。但会计行业特殊的行业属性决定了其行业竞争不仅仅是在产品方面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竞争。会计行业可以说是高智商的行业,要求业内的会计人员能够向内部提供会计服务和经营管理所需的财务信息,可以向外对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债权人以及投资者等提供财务信息报告;同时,会计人员还必须具备包含职业判断能力、经济预测能力和投资决策等经济能力,具有会计监督能力,且能够对整个证券市场的业务进行熟悉。但目前我国高端会计人才在会计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再加上国外经济机构通过高薪及优越工作环境的待遇战略参与到人才的争夺中,会计人才流失问题的出现又进一步加重了我国会计行业在人才建设方面的负担和风险。

1.3信息化运用方面

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的全面到来,推动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推广与应用,会计信息化则是以上技术在我国会计行业中综合运用的一种产物。从理论上来看,会计信息化是管理信息化与企业经营理念相融合而创造的理念上的创新,是会计科学与现代网络及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和综合性发展。目前,尽管各种财务及会计的软件系统都已经进入市场开始贩售,但基于软件开发人员在会计知识和会计技术方面的匮乏,使软件系统的开发严重滞后于我国会计改革的发展,因此信息化的运用也造成了会计信息的不准确,甚至会引发会计信息无法进行及时传递的问题。影响会计处理质量的同时,也阻碍了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

1.4会计信息处理方面

会计信息实质上就是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的一种最终结果,是会计人员在经济活动中利用各种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在会计实践的基础上所获取的能够对会计主体的价值运营状态进行集中反映的一种经济信息。在我国现有的经济形势下,为了满足企业内外利益主体在投资和经营决策方面的准确性,进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的要求,企业自身的运营以及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都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会计工作在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计量以及无形资产管理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严重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

总之,我国会计行业在发展的进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不足之处,与现代社会、经济及政策发展的基本要求并不复合。因此,基于会计行业的发展来考虑,则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对以上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2.基于会计行业发展的治理对策研究

2.1完善会计的执业环境

要对会人员所处的执业环境进行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首先要根据现有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对相关的会计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建立起合法、合理的现代会计体系,通过对行业自律性的提升带动会计人员执业水平的提高;同时,要针对人员管理加强会计人员管理体系的构建,从组织结构、制度规范、人事关系以及工资福利等方面进行调整,摆脱会计人员与利益主体之间的衣服关系。

2.2关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要对会计行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进行关注,培养出更多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复合型人才,则应当将知识更新和会计人员专业水平提升进行有效结合,加强对会计人员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务实能力。当然,要时刻保持会计人才与市场环境发展变化相适应,需要形成会计人员在知识更新和知识提高方面的良性循环,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2.3强化信息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要加强会计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则需要从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方面进行强化。为了保证信息化系统在开发方面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会计行业应当与系统开发行业进行有效地联合,通过行业之间信息交流的及时性,保证系统开发可以事中以最新的会计知识和会计技术为基础,使信息化系统在应用的过程可以发挥其在信息获取、传输、加工和应用等方面的功能。

2.4提高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

要提高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则需要从会计实务中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善,保证会计人员在贯彻并落实我国现行会计法规和制度的基础上,明确会计要素在确认方面的标准和基础,并对会计资料的确认和计量进行改进,使其与现有的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具体来看,会计人员需要在会计实务中对资产的减值准备核算、固定资产的这就以及无形资产管理等处理行为进行规范,在保证会计处理及时、全面、严谨且细致的基础上,其实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3.结论

在现有的经济形势下,社会、经济以及制度环境都处于不断改革创新的发展过程中,而会计行业要始终保持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做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服务工作,则必须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完善,以动态性的管理和发展模式维持会计行业的先进性、发展性和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张万里.浅谈会计行业发展的新要求[J].现代经济信息,2010,(07).

[2]熊春秀.新时期会计行业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改革问题研究[J].科技风,2010,(04).

篇4

统计结果显示,招聘单位对不同层次会计人员最低学历的要求是:初级:中专、高中以上21%,大专52%,本科24%,硕士、博士3%;中级:中专、高中以上12%,大专59%,本科16%,硕士、博士2%,未明确要求11%;财务经理:大专39%,本科55%,未明确要求6%;财务总监:大专13%,本科82%,硕士、博士5%。从上述比例看,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学历的要求并不高,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寥寥无几,而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的单位主要是国有企业、知名股份制企业、知名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这与目前大批会计类毕业生盲目考研、幻想拿到研究生学历以后再进入企业工作,以提高就业竞争能力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值得会计从业者和有关方面思考和注意。会计是一项更加重视实践的工作。在很多单位看来,“简单的企业会计工作不需要研究生学历,甚至专科生就能胜任。”这与我国目前90%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的基本现状密不可分。这些企业在招聘初、中级会计人员时,大多并不看重较高的学历,更看重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就是初、中级职位要求大专及以下学历占比例较高的原因。

二、会计是一个需要高职称/资格的职业

统计结果显示,招聘单位对应聘者职称、资格的要求是:对初级职位:持有会计证36%,未明确要求64%;对中级(会计师等)职位:持有会计证33%,持有初级会计证书15%,持有会计师证书15%,未明确要求37%;对财务经理:持有初级会计证书7%,持有会计师证书53%,持有高级会计师证书5%,未明确要求35%;对财务经理的资格要求是:CPA或CPA优先24%,注税或注税优先7%;对财务总监:持有会计师证书43%,持有高级会计师证书18%,未明确要求39%;对财务总监的资格要求是:CPA或CPA优先66%,注税或注税优先8%。以上结果清楚地告诉人们,对应聘财务经理者的高级职称、CPA资格要求分别是5%、24%,而对应聘财务总监者的高级职称、CPA资格要求分别达到18%、66%,职位越高,对会计职称、资格的要求越高,会计人员要想走上中、高级财务管理职位,高职称或高资格基本上是必须要取得的,是晋级会计精英人才所必然要跨过的门槛。

三、会计职业最宝贵的是相同行业的从业年限

篇5

(一)引导注册会计师不断提升胜任能力,进一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执业环境变化的新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一方面,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在传统审计鉴证、税务服务、管理咨询等业务基础上,不断扩大到风险管理、制度设计、战略规划、司法会计鉴证、内部控制鉴证、破产管理、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领域。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日益完善,企业管理日益深化,经济活动日益复杂,要求注册会计师不断提高知识整合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和持续学习能力。为此,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并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对注册会计师及行业后备人才应具备的广博的会计、审计、企业管理、信息技术、法律等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品格进行了系统描述。然而,我国目前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如执业质量参差不齐,质量低下的比例还在上升;严重缺乏执业信用,执业不诚实守信的事例时有发生;职业道德水平低,时常违反独立、客观、公正原则;注册会计师队伍综合素质偏低,从业者年龄、知识结构老化;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缺乏与国际会计师行业竞争意识,很难适应人世后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等。

与以上要求相适应,我们应当深入理解行业人才成长规律,深刻认识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对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在现行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充实考试中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完善考试的人才选拔功能,深化对考试的人才培养、人才评价的功能认识,提升考试理念。

(二)加快行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助推做大做强战略的实施

提高注册会计师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走出去的能力,提升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战略的核心内容。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队伍素质,加快行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实现以上任务的重要基础。为此,要求我们在客观评价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结构、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加快行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高注册会计师在国际化环境下的执业能力。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推动全面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综合素质,选拔和培训行业高端国际化人才,我国已进行了各项措施的初步探索,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从2006年起,在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同时,设立了英语测试,并于2007年首次在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审计、会计、财务成本管理等科目中各增加10分的英文附加题,这一措施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行业人员的英语水平,但距离培养并选拔能够在英语环境中从事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国际化人才还相距很远。为了全面提升注册会计师行业英语水平,提高英语水平测试的国际认可度和实际效用,加快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本次改革征求意见稿提出,将现行注册会计师考试相关科目的英文附加题制度及英语测试制度加以合并,与有关国家和地区会计师组织联合举办统一的英语水平考试,水平定为“在英语环境中工作的能力”。将英语水平测试打造成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走向国际“通行证”的重要标志。

注册会计师考试是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储备的基础环节。借鉴国际普遍认可的考试模式、有关国家和地区会计师组织的考试工作经验,改革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是实现与有关国家和地区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资质的合作,加快行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三)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为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创造了重要条件

2006年2月,财政部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这次史无前例的重大会计政策的改革,大大改善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的交流。同时,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了“新审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发展需求、同时又与国际趋同的审计执业准则体系正式建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作为国际资本流动商业语言的会计审计准则,实现国际趋同和资本市场间的等效,是大势所趋。目前,美国已宣布自2007年起接纳外国公司用国际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欧盟也正在积极推进会计准则与别的国家会计准则的等效认可工作。可以说,实现会计审计准则等效,按照相同标准,在同一平台上考量公司业绩,将渐渐成为促进资本市场提高效率、降低投资风险、节约交易成本的国际共识。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我国实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准则,并逐步谋求与主要资本市场会计准则的等效,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促进会计行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不仅是会计政策和审计技术的变化,也是对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理念、业务流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会计及审计人员知识与能力的挑战。

随着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并平稳过渡。与此同时,内地与香港会计审计准则实现了等效,与有关国家和地区会计审计准则的等效谈判正在进一步推进。

我国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同时也为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创造了重要条件,为考试理念的提升、考试内容的充实、考试结构的改善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200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内容变化

三、对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提升我国考生的考试资格

其他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德国的经济审计师是由其协会组织考试和认定资格的。德国的要求非常严格,经济审计师必须受过高等教育并具有相当长时间的实践经验(大学毕业生要有6年的实践经验,其中4年为经济审计师的助理业务)。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早在1959年就提出要把注册会计师的学历资格提高到硕士研究生的水平,而且,美国目前已把考生的学历资格提高到硕士研究生;早在1988年AICPA就要求最迟到2000年每个想参加CPA考试的人必须先接受150个学分的高等教育。

在我国,注册会计师报名考试的条件还不如会计中级职务技术资格考试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第八条中只规定:“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的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而财政部2004年44号文件《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对会计中级报名考试条件中规定:大专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硕士学位,参加会计工作满1年;博士学位。由此可见,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学历要求低,而且没有工作经历的要求。实际上注册会计师考试要求考试人员学识水平的程度要比会计中级考试的要求还高。注册会计师考试是一种难度非常大的考试,通过率极低,而且考试的五个科目基本上是大学本科学生所能学到的知识,专业阶段考试也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会计专业大学本科毕业所应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否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否掌握基本应用技能和基本职业道德要求。因此,建议将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资格定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要求具备一定的会计、审计工作的经验。

(二)增加每年考试次数

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每年举办两次考试,一般于5月和¨月进行;德国每年举办两次,一般情况下,考试未通过需等一年后才能参加第二次考试,如三次考试未能通过则不能再参加考试。

我国自从1991年实施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以来,有关考试时间的规定一直未变,即每年9月份参加一次考试。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获取注册会计师非职业资格证书的条件是:制度改革前5年内五科全部及格,改革后为5年内通过六科专业测试后获得参加高级阶段的测试,即综合考试并一次取得合格成绩。这样,由于考试次数比较少。科目多,且大部分考生都是上班族,没有充裕的时间学习,一旦第一年没有考过,会增加第二年的学习负担,尤其是在有限的五次内,部分科目通过而部分科目未通过时会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影响。总之,一年一次的考试会降低通过率,降低考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注册会计师人才的选拔。建议每年举行两次注册会计师考试,即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进行一次。

(三)将高级阶段的综合测试改为开卷考试

篇6

伴随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些影响,建筑安装行业的处境也日趋复杂起来。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建筑安装行业的经济事物的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多,这也就促使建筑安装行业的会计环境变得更加负复杂。但是,与此同时,日趋简约的行业会计规范却给建筑安装行业会计人员留下了广阔的会计筹划空间。目前,在我国的建筑安装行业会计界已经对现有的会计标准有相当高的认可,认为其已经基本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的目标。

现在,提高我国建筑安装行业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筹划的水平已经成为建筑安装行业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首要任务。

一、建筑安装行业会计筹划的定义

建筑安装行业会计筹划的中心词落在了“筹划”上面,顾名思义,“筹划”就是对那些原本不具有确定性的事物做一些安排和规划。那么,“建筑安装行业会计筹划”就是从事建筑安装行业的会计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经验在建筑安装行业会计准则、会计法规以及一些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畴内,依据建筑安装行业的经营特点和理财环境,通过一系列的分析、计算、对比等方法对建筑安装行业的一些经济事项作出有效的规划和合理的安排。

保证会计信息的有效和高质量是建筑安装行业会计筹划的最主要目的。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保证最大化的实现行业的价值和加快行业发展的脚步,从而达到另个人经济效用最大化的发挥和优化。

对会计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结果具有直接影响的是会计从业人员在建筑安装行业中对会计政策、变更、估计、以及差错更正和相关会计人员收人或有事项、资产计价与减值的分析与控制。这些不仅会影响会计六要素的结果,还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对建筑安装行业持续增长的能力有一定影响,并会决定整套财务会计报告的可信度。

二、建筑安装行业会计筹划的特征

上面给出了建筑安装行业会计筹划的定义,从其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建筑安装行业会计筹划中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一)统筹具有专业性

建筑安装行业会计筹划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整个过程中,建筑业的专业人士提供相关数据是行业的重要依据。

(二)统筹具有目标性

具有特定的目标指向是建筑安装行业会计筹划的第二个特点。它主要是要求建安业在不违反政策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更能够体现特征、符合行业规则、更行之有效的设计。

(三)筹划具有权衡性

对于所有者而言,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和使建筑安装行业资源能够保值增值是其最根本的目标。而对于管理者来说,自身利益的实现是其追求的最大目标也是根本动力。但是对于投资者和那些潜在的投资者来说,提供有用的投资决策信息则是其由始至终的目标。

利益主体不同,建筑安装行业会计筹划的过程自然就会大相径庭,但是最后都会达到是个均衡的状态。

(四)筹划具有主观性

人们在对待事物的时候难免会受主观色彩的影响,而在建筑安装行业会计筹划的过程中,会计从业人员也难免会在过程中添加一些主观性的色彩。

三、建筑安装行业会计筹划的内容,即建筑安装行业会计筹划的实际应用

(一)融资过程筹化

如何正确的分配股权与债权的关系在一个资金需求量大、回收期又较长的建筑安装企业中就显得尤其重要。由于公司的股权放出去的过多,就会导致公司控制权下降,从而加大其投资成本,但是这时候的债权的募集资金量又很小,不能够满足需求。一个有利、有效的筹资方案不仅可以帮助公司解决资金方面的需求,还可以降低筹资的成本,一石二鸟。

(二)生产与经营活动中的筹化

建筑安装行业有着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专业性,其工作过程总的相关要求也与其他行业有很大的区别。

建筑安装行业的前期的预算工作非常重要,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才能够完成,并且要求要对不同的工程来估算所需成本和工程进度。而会计信息筹化就是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经过会计数据确认、分析、计量、预测和评估所得出的结果。建筑安装行业的会计筹化工作要比其他行业复杂得多,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更要有协调各部门工作的能力。在一些工程的成本中,往往会包含很多项目,例如业务层面费用、企业管理层面的费用等,怎样才能够控制好各个成本之间的关系、内控审计工作如何进行、业务评价工作怎么开展等,都是在整个过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在制度中,应该设置相应的奖惩制度。合理、有效、按时完成、低成本应该作为筹划的前提条件。在实际过程中,项目筹划应该具有一定的指导性的意义,并在企业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完善。

四、影响建筑安装行业会计筹划的因素及提高的途径

(一)影响建筑安装行业会计筹划的因素

(1)从事建筑安装行业会计筹划工作的会计人员的自身专业知识的储备以及相关经验的积累。

(2)具有重复性和复杂性的会计事项本身具有较高的要求。

(3)相关的法规以及公司的结构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二)提高建筑安装行业会计筹划的途径

(1)加大对建筑安装行业会计筹划的重视程度。

(2)注重会计人员的知识教育工作。

(3)加大培养建筑安装行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的力度。

五、总结

事先预计是会计筹划的一项重点工作,而想做好这项工作就要紧跟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用更加专业的知识做好建筑安装企业的会计筹划工作,为企业、为个人凑划出更有发展的蓝图!

参考文献:

篇7

一、完善自律与他律机制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从道德他律对人的行为制约来讲,所依靠的是制度伦理,这是一种针对社会和团体的伦理,它所强调的是建立一定的制度框架,通过具体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来对人的行为进行制约的社会伦理调控方式。德性伦理与制度伦理,作为社会伦理的两种调控方式,它们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其中道德他律是走向道德自律的必由之路。同样,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离不开自律与他律机制。 

健全会计职业道德他律与自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意义的主要表现是:有利于深化会计职业道德基本理论的研究;有利于探索会计道德行为主体实施道德行为的规律性;有利于研究会计行为主体道德品质形成的制约性因素。实践意义的土要表现是:有利于研究会计职业道德的他律与白律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增进人们对德治与法治重要性的理解。总之,自律与他律直接关系到整个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建设的完善。 

二、会计职业道德管理的自律机制 

2.1会计职业道德自律表现形式 

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生活中,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义务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会计职业道德意识。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既是体现在会计人员意识中的一种强烈的会计职业道德责任感,又是会计人员在意识中依据一定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 

会计职业道德自律,首先表现为一种职业道德情感,它是会计人员对他人和社会义务感的强烈表现。例如根据会计职业道德问卷分析(课题组.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机制,会计研究.1999年I月),认为在会计人员中能够自觉修养职业道德的是:大多数的占37.24%;多数的占49.45%,;少数的占12.11%;个别的占1.2%。可见大多数和多数占到86.69%,说明我国会计人员中能以会计职业道德自觉规范自我行为的占绝大多数,对职业道德自律有强烈的愿望。 

其次,会计职业道德自律表现为一种自我评价,它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会计人员意识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会计信念和意志。 

第三,会计职业道德自律,还往往表现为会计职业良心。会计职业良心是对会计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是会计人员认识、情感、意识和信念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统一。因此,会计职业良心在会计人员的道德生活中就不仅能够使会计人员表现出强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而且能够使会计人员依据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自觉地选择和决定行为,成为会计人员发自内心的巨大的精神动力,在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2.2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自律机制 

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自律机制是指会计行业协会提升会计行业道德水准,对会计人员进行约束的机制,典型表现是职业道德准则。这种自律机制最重要的是服务于提升会计行业地位,树立会计行业形象。比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出台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 

会计行业有严格准入制度,从事会计工作的人事必须有会计证,审计师必须有注册会计师资格。除了技术上的要求外,会计行业还有对会计人员道德品质的要求,只有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准高,会计行业的道德水准才能提高,会计行业的地位才会提高,才能拓展其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空间。所以说,会计行业协会就是会计行业的利益保障组织。会计行业协会应该向会计人员宣传这一观念,提高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白觉性,促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建设。 

在目前社会道德滑坡,出现诚信危机情况下,会计行业协会一方面应该加强会计行业自律,完善制约机制。比如,可以建立一个会计行业诚信档案管理系统,实行网络化管理,就像高校毕业证一样。这样就会有效防止假冒注册会计师、会计人员之名行骗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会计行业协会要发挥好社会公众沟通角色,向社会公众介绍审计期望差距、会计期望差距等概念,为会计行业职业道德建设奠定良好的外部环境。 

(1)会计期望差距。是指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的期望与会计所能及所应提供信息质量水准之间的差距 。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的期望有些可能是合理的,也有些可能不合理;有些看法可能是实际的,也可能不实际。会计期望差距可以通过完善准则建设、改进企业报告模式等途径来缩小。但是,在现有会计理论与实务水平的约束下,为了让社会公众对会计的局限性有正确认识,不要把主观的会计信息造假与会计信息的客观局限混为一谈。会计行业协会有必要向社会公众介绍会计期望差距的概念。 

(2)审计期望差距。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协会尤其需要注意的问题,注册会计师所陷入的信任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功能缺乏正确理解有很大的关系。审计期望差距的存在是审计职业困惑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舞弊审计方面,公众要求注册会计师承担更多的审查、发现和报告舞弊的责任,由于舞弊的特殊性所决定,注册会计师在常规审计中难以做到这一点;二是在财务报表的可信性方面,公众要求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财务报表真实可信、没有差错,而实际上注册会计师只能做到保证没有“重大差错”,而不可能保证“没有任何错弊”;三是在信息的提供方面,公众要求注册会计师提供更多的有关被审计单位有用信息,而注册会计师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披露相关信息;四是在审计效率方面,公众要求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效率,减少审计费用,而注册会计师必须首先保证审计质量,然后才是提高审计效率,而在现有的审计环境条件下审计费用的降低几乎是不可能的审计失败和经营失败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当企业经营出现危机,或者出现经营失误时,审计中的问题才会暴露,人们才考虑到追究审计责任,所以人们往往把审计失败和经营失败联系在一起。有关研究表明,几乎半数指控审计失败的诉讼都涉及到经营失败,安然事件以及国内出现的上市公司造假事件都说明这一点。注册会计师审计采用的是抽查技术,不同于司法的全面检查,因此审计中有固有风险。社会公众往往将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混淆,将全部责任都归于注册会计师,这是不妥当的。 2.3塑造诚信环境,健全自律机制 

营造全社会诚信环境、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解决假账泛滥问题的主要思路应该是:加大不遵守职业道德的成本,减少不遵守职业道德的收益。加大不遵守职业道德的成本主要是指加强会计队伍建设,严惩作假犯科者,大力建设会计道德的自律与他律机制。但是,仅仅在增大成本上做文章是不够的,只要利益足够大,总会有人挺而走险。所以降低不遵守职业道德的收益才是重中之重,这要求净化我们的社会、经济环境,消除需要虚假审计报告的客户,消除需要假账的企业。如果没有诚信的环境,仅仅要求总会计师监督单位经济活动,监督领导者是不现实的;仅仅要求注册会计师去做把关者,要求注册会计师出淤泥而不然,是不现实的。因此也有人认为,目前会计行业不存在诚信问题,由于会计所处的位置只是在一个特殊时刻被推上了浪尖,充当了替罪羊,最该遵守职业道德的不仅是会计人员,还有某些政府官员,具体讲,我们认为应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来解决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问题。 

首先,我们要从源头上抓起,消除需要虚假审计报告的客户,消除需要假账的企业。从成本效益观来讲,主要是某些客户给某些不遵守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带来了收益,主要是企业老总或政府官员对总会计师进行威逼利诱。因此要解决会计行业的诚信问题,关键是要降低会计人员不遵守职业道德的收益。 

其次,要拉近会计人员个体利益与会计行业的总体利益之间的距离。以注册会计师行业为例,前面的分析表明,注册会计师行业遵守职业道德收益颇丰而儿乎没有成本,但单个事务所遵守职业道德却可能会失去一些短期利益。原因在于某些事务所不遵守职业道德,客户如果有问题,一家事务所不做,马上就有另一家事务所来做。要制止这种现象,注册会计师行业就要团结起来,如果大家都遵守职业道德,即使有需要虚假审计报告的客户,他也找不到为之服务的注册会计师。 

最后,客户还要按正确的要求去做。现实情况是事务所陷入了“囚徒困境”,所以某些事物所做出了并不是对自己最优的选择,只有将行业基础建立在重复博弈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让事务所走出囚徒困境。所以我们应要求注册会计师将社会审计当成一种事业来做。要以诚信为本,坚定立场。要在思想上、在制度安排上鼓励事务所办百年老店。这需要加强注册会计师的队伍建设,尤其是合伙人队伍的建设。因为合伙人的理念、思想将直接决定事务所的经营理念、发展方向。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据相关问卷答案中,“加强内部质量控制”与“公关拉客户”排为并列第一位,均占29.09%;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则排在最后的位置,仅占14.01%,由此可见事务所合伙人素质远不能达到要求。会计业界有人将事务所的合伙人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官员型的,此种人往往是脱钩改制由原来的政府官员转为合伙人而来的,他们注重眼前利益,靠从政府部门中拉业务。第二种是商人型,他们以钱为中心,没有原则地“客户至上”,有着捞足就走的思想,是会计业界中的害群之马。第三种是学者型,将注册会计师当作一种事业来对待,他们是注册会计师行业脊梁,可惜全国并不多见。第四种是复合型的。应该说,对于商人型的,诚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将之清除出注册会计师队伍,要严惩不贷。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就是要树立注册会计师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而“对牛弹琴”是毫无意义的,须慢慢将注册会计师队伍换血。 

会计人员与注册会计师有所不同,企事业会计人员的数量众多,没有注册会计师行业门槛那么高,不像注册会计师行业那样有竞争激列的市场。但对于企事业会计人员,也需要拉近个体利益与行业利益,需要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观念。 这些作实际上就是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自律机制建设,一方面是会计人员自身的自律,包括提高自身修养等;一方面是行业自律,对一些会计行业的害群之马要清除出去。应该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对会计人员的从业经历作全程追踪,不让那些有劣迹者脱逃。这些措施都将加大会计人员不遵守职业道德的成本。 

会计职业道德白律机制分两个层次来构建:一是个人自律机制,二是行业白律机制。个人的自律机制是指会计人员自身的会计道德修养,要建立一种道德意识,说到底就是要有会计职业良心、良知,包括会计道德修养的目标定位、境界、评价机制、方法与途径等。会计行业的自律机制是指会计行业组织为提高会计行业地位,优化会计行业形象,树立会计行业良心的一种机制。包括会计行业协会所制定的各种道德准则、规范等。 

三、会计职业道德他律机制的形式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要遵循道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重在培养、造就会计从业人员的自律自觉的精神。我们之所以要强调他律向自律的转化,是因为自律是他律的基础,他律最终通过自律起作用,离开自律的他律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人,无法唤起会计从业人员的自我修养与自我改造的热情,治标不治本。会计职业道德他律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七点。 

.3.1行业自律组织机制 

建立行业自律组织机制,广泛开展会计职业道德评议讨论制度。为了切实有效地促使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保护会计人员不受打击报复,顺应时展,借鉴国际惯例,建立一个权威性的会计行业自律组织,实行会计人员自律组织管理。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在管理体制上应实行行业自律与政府行为的统一协调,政府管制应在坚持行业自律原则的前提下明确管理的范围和形式,加强执法力度。行业自律的行为应由各级会计学、注册会计师协会、总会计师协会实施。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把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政策取向传导给会计人员,把会计人员的意见和行业的要求传达给政府,维护行业利益。 

3.2社会舆论监督机制 

长期以来,社会舆论监督在职业活动中发挥着他律制约作用,但这种抽象的监督机制顺应低效率、慢节奏、结构单一的社会体制的需要,其运作社会成本较高,并要以全民的文化素质和社会参与能力的提高为前提,多半属事后监督,况且这种舆论监督不容易被监督者所接受,如从业者对此种舆论充耳不闻抑或闻而不动,即使最终有所行动也莫过于慈悲为怀,那么这种监督必定是软弱无力的。

3.3法律制度机制 

我国十分重视会计立法,已经拥有独立于其他法律之外的《会计法》,颁布后经过实践又进行了修订,这在国际上并不多见,与之配套的会计法规文件则更多。这些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与会计相关的单位、部门、个人在会计行为履行中的权力、责任;强调加强各单位内部监督及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的法定职责;对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特别是对单位负责人法律责任的规定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在会计法律执行中尚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会计法规的社会认知度不高;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普遍存在。在会计领域,人超越法律控制会计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的惩治与处理力度是根治会计造假的良药,也是促使会计自律的最强有力的外力。 

.3.4财经审计监督机制 

当企业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了对违规违纪行为的监督。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形式上的监督很多,但监督标准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在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了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例如,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要对会计报表审计验证,但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都不能给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地再监督机制。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代表国家利益,通过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但这种各自企业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往往不能被企业真正所接纳,基本上起不到监督作用。 

3.5内部会计控制机制 

内部控制机制是指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在内部产生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而形成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体系。如组织机构控制机制、职务分离控制机制、授权批准控制机制、预算控制机制、财产安全控制机制、会计业务程序控制机制等,通过这些机制我们可以及时发现、纠正可出现的偏差,防范财务造假,避免把潜在的危机转变为现实的损失,能使凭证有效,记录完整、正确,稽核有力,能有效地堵塞漏洞,防止或减少损失,防止和查处贪污盗窃等违法乱纪行为。可见内部会计控制机制是遏制会计造假的重要工具,是实施自动防错、查错和纠错,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重要他律手段。 

3.6会计监督机制 

加强会计监督工作。会计人员道德水准不高,可能会受诱惑而失职。一支低素质的会计职业.队伍是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因此,对现有会计队伍作一次清理,对会计人员水平作一次确认,不符合条件的下岗,缺岗位数向社会公开招聘。可以预见随着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必将有助于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会计监管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3.7教育机制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一是在职继续教育,可以先在会计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增加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同时对会计人员分层次进行培训;二是在校教育,本科、大专、中专学校应在经济类专业中增加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可单独成科,也可在现有的相关会计课程中追加这方面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上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采用诸如案例教学、团体活动和模拟角色以及电话视听等形式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02

在国际会计行业的发展领域中,我国的会计行业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其主要原因就是在我国的会计行业里,具有会计资格认证的从业人员较少,且普遍职业化程度不高,人员素质参次不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很难形成一支职业化的会计队伍,因此要发展中国会计行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须首先大力倡导会计行业规范化、会计人员职业化。

一、会计从业人员职业化素养的重大意义

“职业化”是对职业的尊重与对事业的热爱,也是会计从业人员取得从事相应行业的执业执格认证,更是对会计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是自我体现价值观的途径,也是实现事业成功的一套规则,简单地说,就是一种职业化的价值观、思想观和行为规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这就导致了会计行业人才职业化水平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差距加大,日益不能满足市场对会计人员的要求问题,于是出现各行各业人才经过简单的教育培训之后便进入会计行业,从而导致整个会计行业人才结构层次不齐,鱼目混珠,整体素质低下,降低了整个社会对会计行业整体认可度,并且这一问题也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尽管有不少外界因素导致这一结果,但最根本的还在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不论是企业还是会计主体本身,都忽视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化建设和培养。

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化,不仅有利于提高会计从业人员本身的职业道德水平,而且还能大大提升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会计行业职业道德水平,从而有利于我国会计行业职业道德建设的完善,促进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是建设经济强国和文化强国的应有要求。

二、我国会计行业从业人员职业化水平较低的原因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的人才可以自由地交流发展,同时单位企业可以根据公司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人才,同时会计行业也逐渐走上人才职业化的路径。但从我国会计行业发展来看,其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水平总体比较低,其会计行业整体职业化水平已经渐渐不能适应日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制约了我国会计行业与国际接轨的进程,究其原因大概有几点:

首先,大学和高等会计教育严重缺乏职业素养教育。我国中、高等学校对会计专业的教育及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还是沿袭了旧有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学校在对学生的教育主要是技术或技能上的教育,但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竞争力方面重视的不够、教育的少。这就导致会计从业人员未能形成良好的职业心态、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方法以及职业行为。

其次,会计从业人员对继续教育重视不够、没有正确的价值观,眼光短浅,不思进取。从我国目前的部分人员从事会计职业来看,有一小部分会计专业人员,没有按照职业化的要求提升自己,基本很少参加职业道德方面的进修和培训,而且在参加的培训或进修课程中,不管是企业组织的,还是会计人员本人自费参加的,都很少有涉及其职业素养方面,这在其价值观上更模糊了职业化这一概念。

第三,在全社会各行各业中还没有形成职业素养的良好环境。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较多的人性情浮躁,做事不踏实,并急功近利,利用自己的职务有利条件和专业技能获取更多的不义之财成为主要甚至惟一目标,并以赚取更多的金钱或利润为导向,而缺乏健康良好的职业心态,同时对这一块的培训投入不足,大多数的会计从业人员对自身的前途规划和前进的方向没有清晰认识,追求利益是核心目标,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发展缺少客观真实的评价,进而会诱发大量的寻租腐败行为,败坏行业风气,如任其发展,必然会产生诸多问题。

三、我国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职业化素养的实现方法

会计人员的职业化素养所起的作用巨大,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化的会计人员呢?从理论上来说,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资质的审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职业资质是从事本职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是能够胜任本职业的基本标准。其相同的执业资格认证是反映个人自身能力体现,同时也被社会及他人认同的一种证明身份,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均是一种资质。除了会计行业,其实每种职业都存在相应的职业资质或是执业资格认证来适应这种行业的需求,这种资质无形中构成了一个职业的准入标准,在这个标准之下,任何人都有公平、公正的进入权利,这种资质或资格认证也成为了社会对员工从事该种职业的独特要求,这种要求也是职业化素质的最基本要求。要建立和健全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审查制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是提高会计职业化的一个制度保障,从而可以逐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篇9

关键词 会计诚信 诚信环境 职业素养 内部控制制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会计行业愈来愈受到重视,而对会计诚信也不断提高了要求。会计诚信即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客观真实地反映各项经济数据,以最终保证国民经济整体状况的真实情况。加强会计诚信是顺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更好地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途径。

一、会计诚信的重要性

1.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成熟的经济形态必然是一种诚信度很高的经济,基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及会计行业的特殊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加强会计诚信必然对整个经济的可持续运转起到重要作用。诚信是企业获得理想经济利益的基石,它实际上也是一种宝贵的经济资源,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无形的支撑力量,在当前经济国际化发展背景下,要想在国际上取得坚实发展,离开诚信是无法真正实现的。会计诚信作为企业发展重要的一环,必然对企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2.会计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职业道德也有明确的要求,而诚信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会计作为我国社会发展一种重要的行业,加强对其诚信度的要求必将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整体提高,对社会风气的良好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会计诚信是推动会计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诚信是一个行业能否树立起较高的威信,并不断前行的基础。会计行业在当前诚信度备受关注的情形下,及时全面提高其行业诚信,对整个社会尽快打消对会计行业的不信任有着重要意义。只有将会计诚信真正提高上来,出现的会计造假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污点才有可能被抹去,才可能使会计行业在社会上得到人们的肯定。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1.部分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不合格

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对会计诚信发挥作用,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影响。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由于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在从业前并未接受全面的培训,虽然业务技能达到了规定标准,但由于对行业的道德规范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致使部分道德操守并不达标的人员也被筛选进来,对会计诚信产生了极不利的影响。部分会计并不能真正认识到会计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只是片面地利用自己的职业便利性,寻求一己之利,造成很多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使会计诚信在整个社会的信誉度大大降低。

2.受利益驱使所致

部分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受眼前经济利益的诱惑,往往不能把持自己的职业操守,而通过弄虚作假或者瞒报账目等形式来为个人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部分管理者由于对个人要求不够严格,在利益面前往往丧失个人道德,为了满足自己的金钱欲望,通过会计人员违法谋取大量资金,不仅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同时,由于往往有大量资金无法填补,也对整个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危害。

3.公司内部制度不完善

目前在我国一些比较大型的公司中,公司制度还不够完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之间的关系界定以及职责范围不够明确,导致对企业的会计人员监督不力,也使得不合理、不透明的账目有了存在的机会,对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行以及资金的规范管理都造成不利影响。

4.市场监督机制不完善

由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市场经济的某些制度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监督机制还不到位,使得部分在市场经济中有着较强实力的企业,并没有受到很好的监管约束,在经济运作中,随意性很大,不按规操作的行为时有出现,又由于受西方拜金主义等不良观念的影响,部分人为谋得更大的个人利益而不惜钻各种空子,会计行业作为与经济账目直接打交道的行业,存在更大的诱惑性,在市场监督不力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违反乱纪,丧失诚信的举动,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损失。

三、解决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1.加强诚信宣传力度,创建会计诚信环境

诚信是全社会人员都应遵守的基本道德操守,只有加强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人人讲诚信,人人以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的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对会计从业人员以及掌握权力的企业管理者形成一种很好的规范约束作用,使他们意识到丧失诚信就有悖于社会的基本规范,就会脱离社会的基本要求,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如此一来,必将使他们逐渐将讲诚信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同时,在会计行业内部应通过各种活动,加强宣传诚信的积极意义,通过奖罚分明的措施,鼓励人人讲诚信,在行业内部创建其良好的诚信环境,并使会计从业人员以及相关管理者之间能形成一种有效的监督关系,以更好地规范会计行业行为,提高会计诚信。

2.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篇10

研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首先要明确事业单位会计的归属问题,即继续属于我国预算会计的一部分,还是归并于企业会计,或者是自成独立的体系。

关于事业单位会计的归属,目前存在四种不同的观点:

1.事业单位会计仍应归属于预算会计体系,与行政单位会计一起合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2.事业单位会计不应再归属于预算会计体系,而应与企业会计一起合称“企事业单位会计”。

3.事业单位会计既不应属于预算会计体系,也不应属于企业会计体系,而应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会计体系。

4.根据资金来源性质的不同,区别对待:公立且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会计可以并入预算会计体系,而对于没有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其会计体系可并入企业会计体系。

讨论事业单位会计的归属,首先应该对事业单位会计的适用范围进行重新的认识。过去事业单位的范围较广,而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推进,对于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将并入行政单位,自然应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而具有经营性质且适宜向市场放开的事业单位将并入企业的序列,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其余的事业单位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公益性,主要由国家财政供应资金,以社会效益为目的,这些单位就应该按事业单位进行登记注册,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综上所述,改革后的事业单位依然和政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国家财政资金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属于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应该依然属于预算会计的一部分,纳入国家预算管理。

(二)财务报告主体

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主体,是界定事业单位财务报告范围的关键因素,是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是组织会计核算的首要前提。财务报告主体具有独立性、实体性和统一性的特点。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我国的事业单位均是独立的法人,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因此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主体就是改革后的各级各类事业单位。

(三)事业单位会计框架体系

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采取准则加制度的模式,在制度层面又包括通用会计制度和行业会计制度,行业会计制度主要包括《中小学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

通用会计制度和各行业制度并存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业务有着各自的特殊性,同时在现行的行业会计制度中有的行业要求采用收付实现制,有的行业要求采用权责发生制。但通用制度和行业制度之间不仅存在着大量的重复信息,还存在一些原则上的差异,造成了事业单位之间会计信息不可比、不真实,这既不利于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情况作出合理评价,更不利于新形势下国家对事业单位的管理。而会计准则的存在使不同行业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有了共同遵循的标准,这就为取消行业会计制度提供了前提。有了会计准则,各单位的会计报表和经营成果就有了一个共同的核算基础,便于检查分析和相互对比,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因此,根据我国会计标准改革的总体原则,借鉴企业会计改革的经验,应当制定统一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取消行业制度。这样既能从原则上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和概念基础,又能为事业单位提供具体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及其使用说明,增加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利于实务操作。

二、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将“一般原则”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将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界定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概念更加明确,更符合国际惯例。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对会计工作及由此产生的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是会计核算工作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性规范。

讨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首先要明确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决定了提供会计信息的类型和质量。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会计信息需求者应该包括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社会公众、投资人、债权人、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和其他信息需求者。就这些信息需求者来说,既包括了受托责任观中的委托者,又包括了决策有用观中的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因此他们除了需要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信息之外,同样需要决策有用的信息。因此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既应该满足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相关要求,如真实性、可靠性,也应满足决策有用相关的要求,如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及时性等。

(一)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归纳起来,应包括真实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包括一贯性和统一性两方面)、及时性等内容。真实可靠性是指事业单位会计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是对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要求,如果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可靠性,那就失去了它的根本意义。相关性是指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要能够对决策有用,那么自然要求这种信息与该决策相关。明晰性也叫可理解性,它要求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清晰,便于理解。可比性是指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横向纵向均可比,包括不同事业单位之间和同一事业单位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会计信息口径应当一致,相互可比。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要讲求时效,要求会计处理及时进行,以便会计信息及时利用。

(二)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篇11

会计职业是一项对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要求都非常严格的职业,它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进步为会计职业的发展带来动力的同时,也为会计职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一、知识经济时代会计职业发展现状

1、知识经济时代概念。知识经济亦称智能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产生、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正在悄然兴起,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兴起将会对全球经济环境及各个领域产生影响,会计领域亦如此。

2、会计职业发展现状。从宏观角度看,我国会计行业发展已趋向成熟,各类相关的行业法律法规也逐步健全。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会计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庞大。每年会计类的高校毕业生数量都极为庞大,虽然会计学有着广阔的应用范围,但基础会计人员的数量已远远超出了市场需求。二,专业知识不牢固。虽然会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多,但掌握的业务知识都不牢固,而获得了CPA和ACCA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就更少了。

二、会计职业发展在企业中存在问题

1、会计人才建设两极分化。随着会计行业的发展,目前会计人才市场逐渐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普通会计人才严重饱和,另一方面高级会计人才严重短缺,甚至需要从其他国家家引进。从人才建设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会计行业竞争的加剧。要求业内的会计人员能够向内部提供会计服务和经营管理所需的财务信息,可以向外对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债权人及投资者等提供财务信息报告,但目前我国高端会计人才在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加上国外经济机构通过高薪及优越工作环境的待遇战略参与到人才争夺中,会计人才流失问题又进一步加重了我国会计行业在人才建设方面的负担和风险。

2、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础环节,在会计职业发展中也很重要,但近年一些单位却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账目混乱、数据失真等,一些单位会计人员数量不够,素质不高,造成记账随意、差错严重、会计资料散失,一些单位为了掩盖展示的财务情况和经济状况,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职业向前发展。

3、会计执业环境不完善。目前,我国在会计行业执业环境上并不完善,第一,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我国现行的会计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不能从根本上为会计工作中各种问题的处理提供有效参考;第二,会计职业发展以及会计人员的执业过程所处的经济环境相对复杂,行业的自律建设不够规范,会计信息的公开问题透明度不足;第三,基于企业或事业单位自身利益的影响,会计人员在进行处理的时候,往往需要按照相关负责人的要求对外提供一种虚假,这会使会计职业发展中会计人员的不诚信出现,违反职业也道德。

三、解决会计职业发展问题的对策

1、加强人才建设。解决会计职业发展中出现的会计人才两极分化现象,要对会计行业复型人才的培养进行关注,培养出更多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复合型人才,应当将知识更新和会计人员专业水平提升进行有效结合,加强对会计人员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务实能力。

2、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为了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的发展,必须要做好基础工作,首要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健立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加强对会计工作中出现的单位账务不清等问题的解决,其次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人员是职业发展中主要承担者,所以必须要严格要求会计人员,最后,要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严格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为会计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3、充分运用会计信息化。要加强会计行业的信息化水平,需要从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应用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进行强化。为了保证信息化系统在开发方面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会计行业应当与系统开发行业进行有效的合,通过行业之间信息交流的及时性,保证系统开发以最新的会计知识和会计技术为基础进行开发。企业应大力培养使用软件人才,对财务部的人员加强培训,使得每个会计人员都不仅能懂得软件知识,还要会使用软件,精通会计信息化运用,这样才能充分运用会计信息化,跟上知识经济时代步伐。

4、完善会计执业环境。要对会计人员所处的执业环境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首先要根据现有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对相关的会计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建立起合法合理的现代会计体系,通过对行业自律性的提升带动会计人员执业水平的提高,同时要针对人员管理加强会计人员管理体系的构建,从组织结构、制度规范、人事关系等方面进行调整,摆脱会计人员与利益主体之间的衣服关系,为会计职业发展营造一个好的执业环境,促进会计职业发展。

四、总结

面对知识经济时展为会计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会计人员应该科学合理规划,权衡轻重,把握目前市场对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明确自己的目标,不断完善自己,更好地适应持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而在会计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会计行业要始终保持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必须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知识经济时展。

参考文献:

[1]陈智.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初探[J].财经界(学术

版),2011(01).

[2]王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对

策[J].科技资讯,2008.

[3]蒋凌宇,赵军.关于知识经济时代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J].中国集体经济;2011(21).

[4]蔡广艳.论知识经济时代会计模式的是实现策略[J].经营

管理者;2011(01).

[5]孙玉环.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发展的十大趋势[J].财会月

刊,2000(10).

[6]王翠荣.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的探讨[J].中国经

贸;2011(8).

[7]刘爱英.会计人才培养和会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J].商业

篇12

关键词 会计人员 诚信教育 思考

一、创新会计人员诚信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提高教育的效率

在进行会计人员诚信教育过程中,可以尝试以下的手段和方法,提高教育的效率:

(一)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会计人员诚信教育过程中药注重理论学习,汤会计人员了解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帮助会计人员牢固树立会计诚信的意识,对诚信的有关理论知识了然于心。但理论毕竟的死的,更重要的是将理论与有关实践工作结合起来,将会计诚信的有关理论学习与具体的会计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加深认识,让会计人员更加自觉主动地将有关会计诚信理论知识运用的会计工作当中。

(二)要把树立榜样与舆论宣传结合起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为会计人员树立了行动的方向和标杆,广大会计人员可以通过对比自己与榜样的距离,找出差距,确立努力的方向。更为重要的是,榜样也是鲜活的,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往往都善于从日常小事做起,这一点广大会计人员会感同身受,学习榜样也就更有效果。舆论宣传的引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媒体无孔不入的社会里,重视舆论宣传的引导作用,舆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行为起到了扬抑作用。在会计行业中,只有形成了扬正抑邪,褒善贬恶的社会舆论,会计诚信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在会计人员诚信教育中,要特别注意将诚信教育与法治教育结合起来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会计人员讲诚信,诚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的基本活动准则。同时,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法治原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的基本活动准则,诚信对会计人员来说,是一项道德要求,更是一项法律要求。所以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必须要法治教育结合起来,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要求会计人员学习有关的覆盖率、行政法规和规章,尤其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法》等会计行业的基本法,同时要注重学习与有关职业道德的规范,学习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人员法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在了解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自觉讲法律规范要求上升为他们的自觉行为,由他律转为为自律,在市场经济活动当中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形成良好的遵纪守法意识的目的。

三、会计诚信教育要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结合

诚信是一个人在社会立足的根本,孔子说:“民无信不立”。诚信更是会计人员的行业之基础。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作为整个社会职业道德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要求是 “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这一职业道德反应了社会对会计行业的具体要求,体现了会计行业的独特性,是所有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

是社会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般社会道德在会计职业活动中的特殊要求,是对会计工作实践中具有全局意义的基本道德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在会计行业,诚是对会计人员尽职尽责的要求,信是对社会与会计行业之间达成相互信任方面的要求。会计诚信教育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辅相成,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关系到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为此,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教育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讲求职业道德,洁身自好,不贪图私利,不屈从权势,不弄虚作假,敢于以身作则,维护法律的尊严,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处理好每一笔经济业务,扎扎实实地做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还要主动参与管理和决策,及时发现经济管理上的漏洞,并且提出改进的意见。要真正地使会计人员认识到:坚持原则、保持操守、坚持准则、不作假帐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是确保会计诚信的根本。

四、要将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继续教育与会计诚信教育相结合

开展会计诚信教育,一定要与坚持进行会计专业知识继续教育结合起来。形势不断变化发展,当今社会是个快速变幻的信息社会,知识更迭速度快,新事物不断出现,对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要求越来越高,会计人员需要不断进行业务学习,保证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不能脱离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而单独存在,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必须要与专业知识继续教育结合起来。在对会计人员进行诚信教育过程中要加大投入,编写符合市场经济形势发展的新教材,改进传统的培训方法和教育理念,提升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特别要注重培训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努力培养能够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执业人员。在这一过程中,编写的教材中要反映诚信教育的内容,对会计人员诚信教育的内容、基本要求等等要有所体现,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才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继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常雅茹.切实加强会计诚信教育.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S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