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教学理论范文

时间:2023-11-21 11:07: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多元智能教学理论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多元智能教学理论

篇1

1.礼仪专业学生现状

当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礼仪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礼仪人才为定位的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由于招生问题的影响,学生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相对差、自控能力普遍较弱、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偏差较大、生理上早熟、不知关怀他人、缺乏社会负责任等问题。学习上普遍表现出不自信,加上心理问题比较突出,都希望早点就业,又担心自己缺乏融入社会的能力。

2.多元智能理论与中职礼仪教学整合

一是改变传统人才观。多元智能理论承认学生都是聪明的,但是智力和爱好范畴是有差异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学生差异是一种宝贵资源,需要我们用赏识和发现的眼光看待学生,促进他们成才。二是教学观重新定位。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根据每个学生智能强势和弱势选择适合学生的培养方法,因材施教,开始多元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潜能,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优秀和成才。三是改变教学目标。多元智能理论不是要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才,而是主张给每个学生铺一条路、修一座桥,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有所长,释放自身能力和兴趣。四是教学行为的变化。教学不要全部着眼大纲要求,要关注学生、关注潜能和兴趣,关进教学方式和环节,重视小组合作和探讨,力争使课堂丰富多彩,互动形式多样,学生主体地位更加明显。这就需要借助信息交互的手段来实现了。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中职礼仪教学中的运用

1.信息交互实现学生新智能状况的解析

当前,基于WIFE热点的互联网的学习方式,通过网络教育安全平台,对学生进行在线专家心理辅导和学习状态引导,实现学生的目标定位。2.找准切入点,实现课程与培训优化礼仪教师要在信息交互多元智能课程模式和教学计划中,找到礼仪课的最佳切入点。运用信息交互网络,可以进行一次与智能相关的调查报告、网络互动,编制学生喜欢的科目表,指导学生运用自己擅长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展示自己才能。3.运用电子教室的交互载体,实现即时技能训练礼仪教师设置多元智能课程表,把礼仪课堂教学和多元智能能力培训重点有机结合起来,体现在常规中,就是要编制教学方案,包括单元目标、活动内容到教学做法和评价。

4.发挥信息交互反馈作用,矫正礼仪教学的单一性

礼仪教学关键就是让学生学会礼仪的基本动作,关键是掌握要领,规范动作,促成素养。运用信息交互设置能力训练的流程:能力感知——通过触、嗅、尝和看激发;能力沟通——情景体验调节认识活动;能力传授——发挥U盾媒体素材的示范作用;能力综合运用——通过练习检测和评价激发学生自信的品质。

总之,基于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日益成为提升课堂效果的重要助推器。信息交互平台作为课堂教学双边活动反馈的重要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的礼仪课程教学改革主要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运用教学实验方法,探索出“学教并重”的信息技术与礼仪课程的整合模式。基于角色扮演的多元教学理论活动教学模式和礼仪教学等多种模式的整合,能够提升教师的角色、教学形式和内容的较大转变。只有大力实践,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结果表明,推行礼仪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新模式,软硬件环境是保障、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教学设计是灵魂。这为学校实施主体式创新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孔祥富;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的中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4年09期.

[2]马志艳;现代礼仪教育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必要性[N];陕西科技报;2015年.

[3]黄小莲;王怡芳;给每位学生一个成功的支点(上)——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校本光谱课程的规划与实施[J];中小学管理;2015年03期.

篇2

教育实践需要教育原理的支撑,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教师要采用相应的教学理论,才能支撑起教学实践,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中数学教育也是如此,需要一定的教学理论进行指导.而多元智能理论在当前教育界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也在实际的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就.本文就是基于多元智能教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讨论,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对多元智能理论中的相关原理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相关探讨.主要是从其中的逻辑数理智能和空间智能进行讨论.

一、逻辑数理智能理论的运用

从理论上看,对数字较为敏感的学生在学习时,善于运用推理来思考,喜欢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寻求答案.常常会对数学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逻辑等关系等进行自我总结,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进行解题,从而实现思维的能力拓展.而逻辑数学能力的核心内容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抓住这一核心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既要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应有的数学知识,实现问题的解决,又要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在新一轮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实现的教学目标.在数学教学大纲中,对常规的数学思维能力作了界定,主要包括:数形感受与判断能力,数学表示与数学建模能力,归纳猜想与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思考与演绎证明能力,理性思维与构建体系等.

二、空间智能理论的运用

其实,多元智能理论中的空间智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极为常见的,无论是图象识别、空间定向、建筑设计、雕刻艺术、几何制图等活动,其实都是与空间有关.而我们在教育领域的空间智能理论的运用,通常是指普通意义下的“空间”,是我们所研究的、应用于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智能的基础,即学生对物体的立体状态在现实空间中的位置关系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而这与高中几何知识刚好是相吻合的.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许多学生学习的难点.几何的抽象思维和立体感都是学生处理几何问题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运用空间智能的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立体空间的重建、分析、推理、想象.举例来说:

图1在正方体AC′中,E、F、G、H分别为棱AA′、AB、BB′、CC′上的点且不与顶点重合,试判断EF、FG、GH是否共面.

重建:用小线在正方体模型中依题意盘绕出EF、FG、GH如图1.

分析:原模型中E、F、G三点都在平面AB′中;H在平面BC′也在平面DC′中.推理:因为E、F、G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平面AB′即为E、F、G所在的平面;因为点H在平面DC′中,而平面DC′∥ AB′,所以点H必在平面AB′外.

图2想象:抽象概括形成EF、FG、GH脱离原模型的形象.如图2.

结论:据“经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此点的直线异面”的定理,得出如下结论:EF、FG、GH不共面.

从这个题目的解答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空间智能理论在高中几何问题中的运用是多样的,也是极为有效的,关键就是教师的引导和运用.因此,从教学层面看,高中教师应该树立一定的空间智能理论运用的意识,在教学策略的执行中加以运用,以此引导学生对自身的空间智能进行探索和发现,最终实现几何空间思维能力的突破.

篇3

关键词:

多元智能;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执行下去的依据或者准绳,教学设计的有针对性将大大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反之,一个不科学、不合理的教学设计,其在教学过程中必将影响课堂教学.所以,对教学设计进行重点研究对教师而言是百益无一害.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效性呢.我们知道,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掌握程度以及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等.其中,教学理念非常重要.当然,一种教学理念的形成,并不是我们空想而出或者闭门造车,其需要我们接受一定的教育理论,并且在不断实践中加以锤炼才能形成.本文笔者在所接触到的众多教育理论中,选取多元智能理论,希望通过自己的理解与实践,能够给广大的读者或者同行们带来一点启示或借鉴之处.

一、多元智能理论追述

加德纳在其所著的《智力的结构》(1983)一书中提出:每个人都有七项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现分别介绍如下.其中,语言智能是有效地利用门头或书面语言的才能.语言智力发达的人对词义特别敏感,擅长表达和交流.音乐智能是指感知、欣赏和创作音乐的才能,很多人对乐曲、旋律,节奏等特别敏感,有很强的鉴赏音乐的能力.数理逻辑智能是指有效利用数字和逻辑推理的才能.这种智力主要用来处理物质世界中的数量关系,数理逻辑智力特别发达的人对数字特别敏感,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一般来说,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统计学家、逻辑学家等具有较高的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是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世界的才能.空间智力特别发达的人对线条、形状,色彩等特别敏感,空间想象力丰富,只要看一眼,脑子中就能想象出这一物体的形状.身体运动智能是指善于运用身体来表达内心感受的能力.人际交往智能是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的才能.有很多人表现出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善解人意,对他人的心思、面部表情、动作领会很快,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并理解问题.自我认识智能也叫自省的智力,主要是指接近自己内在生活情感的才能,是有关人的内心世界的认知.1996年,加德纳在七种智能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第八种智能,即自然观察者智能.这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的才能.了解与掌握上述内容,对于我们教师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及准确性非常有利.因为,知己才能百战百胜,只有充分了解我们的教学对象,我们才能在教学设计上有的放矢.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加德纳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只是揭示人所拥有的很小一部分的潜在智慧,换句话讲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具备这些智慧潜能.当我为其创造一个合适的平台或者机会,每一个正常人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因此,这给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上带来很好的启示作用.我们老师要加强对教学设计上注重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关注.例如,有老师通过此理论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中加以实践.其在《找规律》一课的教学目标上进行如下的设计: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有规律的事物,能给我们的生活以美的享受,学数学是一件有趣的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主动地找到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并能根据规律对给定的图形或实物进行有规律放置和描绘,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数学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运用操作、观察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观察推理能力.可以看出,这位教师的设计非常注重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那么,我们同样可以在其他内容中加以效仿.问题的关键,我们必须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立足于对学生的了解,立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与吸收.

(二)课堂活动的设计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因此必须设计出一些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活动.通过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传递,学生完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活动有效的完成能够让学生扩大知识与技能的储备量,有利于后续学习兴趣的持续.我们知道,设计一种活动必定依据某种活动的设计思维,这是有效活动设计的前提.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更需要对学生的思维活动的培养与训练.本文笔者认为在知识的理解上,尤其要关注学生思维个性化训练.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低年级的学生尤为突出,且同一年龄段学生思维能力的水平也是不同的.为此,我们在思维活动设计上要立足于学生对概念的语言解释上,帮助其对知识加以内化.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对新知识的迁移以及演化作为对知识的推论.正如加德纳所倡导的“为思维而教”,有效地贯彻“为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而教”.综上所述,依据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要敢于摒弃以教代学的传统思维,要进行活动任务的生活化,活动教学的情境化,突出数学思维的培养,给予学生成功感

参考文献:

[1]吴志宏,等著.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03).

篇4

2.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指的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或文化环境下,个体独自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指的是针对某一特定目标,找到通往这一目标正确的路线。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全面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智能组合体,并且每个人都至少有八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智能、节奏智能、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这一理论为传统教学模式变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并随着多元智能学校的成功开办,被世界各国的教育工作者认可和接受。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位学生都是多种智能有机组合的整体,因其不同的组合方式让每一位学生的智能各具特色。这些智能在学生的身上有强势和弱势的体现,但每一方面都有无限发展的潜力,因此,学校里不应该存在所谓的“差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个体。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3.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地理教学的关系

3.1多元智能理论与地理教学目标的关系初中地理教学的课程标准具有多样性,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应依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析,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就初中地理课程《中国的疆域》为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辨别中国的疆域图,并能够在空白地图上标注我国的重要邻国、海峡、岛屿。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将课程标准分为学习中国疆域图和借助疆域图辨别位置,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空间智能、自然观察的智能、语言智能以及逻辑智能。

3.2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关系针对地理学科“借助中国地图辨别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空间智能、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等多方面智能。比如对于地理教材上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图、相关文字说明以及课后的活动题,学生应该把位置图的学习作为重点,总结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特点。

4.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地理教学

4.1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初中地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不是单纯以应试为目的。教师应充分了解传统教育的不足和缺点,运用多元教学理论,不断革新教学观念,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学生观、评价观和教学观,有意识地从多元智能的角度主动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和关心学生,寻找学生的优势,依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地理学科特点为基础,拟定不同的教学方式,配合学生的智力组合特点,寻求适合学生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篇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出“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对现行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然而如何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则要我们不断探讨。多元智能理论为语文有效教学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尤其是具有可操作性。

1 多元智能理论的解读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他的《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立的至少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智能、自然智能和有待于进一步验证的存在智能。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潜藏着多种智能,教育的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多种潜能,使之成为素质全面的人。教师要根据学生所拥有的智能情况,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提供丰富宽松的环境,让学生的智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2 多元智能理论背景下语文有效教学的实现

2.1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学界关注极多,却未能形成统一的看法。但从《纲要》的规定和教学的目标来看,我们宁愿在更宽泛意义上使用“有效教学”。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其注重的是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实现教学的效益。语文学科的广博性和难操作性,使语文的有效教学的界定更为复杂。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来看,语文有效教学是指语文课堂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语文学科价值取向和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力求在语文课堂上构建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同步协调发展。

2.2语文有效教学的实现

将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使教学更加关注“学生”,更加关注教学中“人的问题”,多元智能理论改变了我们传统的学生观,树立起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和灵活多样的教育评价观,将语文的学习渗透到现实生活和学生身心当中,扩大了语文教学的外延,体现出语文教学的意义价值。

3 语文教学中多元智能有效教学策略

3.1兴趣促进

多元智能理论充分肯定了个人的智力优势,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我们的学校里再也没有‘差生’的存在,只有各有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的人才。”学生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就可以实现学习效果的优化,自主精神和关注中心就是兴趣产生的源泉。语文本是极具审美和趣味性的,致使学生丧失兴趣的原因在于学生自己的强势智能在教师固定的教学方法和安排中得不到发挥,不能能动自觉地体验语文的美感。“授人以渔,不若由人以渔”——将自由选择的机会转让给学习者,把亲身经历、亲身体验、亲自发现、亲自研究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习学者,自然乐学爱学。

3.2教学期待

教师对于学生的态度和教学的态度很大程度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著名的皮格马力翁效应就是最好的证明。多元智能理论引导教师正确看待学生和自身的差异,在教学中体现出人的理解和关怀。“所有的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是独特的、丰富的、具体的。”基于个人智力的差异和发展空间,使学生在教学中都呈现出动态发展的状态,教师给予学生展示长处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以关注鼓励增强学生上进和追求的动力。

3.3情境创设

语文既富于知识内涵又具有审美情趣,智能的多元化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形式和展示手段,让语文教学成为审美的过程。可参见下图的设计,在欣赏中享受语文课堂。

3.4分组教学

“尽管大部分学生对很多话题都有一些有意义的见解,但却缺乏同等的展示或发展他们特有能力的机会。”我们的教学一直以“大”的、“普遍”的教学模式出现,不利于因材施教,照顾个别差异。而多元智能让我们看到了智力的差异和类别,教学中可以以此为依据,将班级划分成“组”的形式。利用不同智力发展方式向学生提供学习方案、考评办法,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学习。兴趣分组更容易让各组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接受和支持,同时不同智力小组的同学又可根据需要合作学习,成为混合能力的小组,共享不同领域的成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5多元评价

长久以来语文教学的评估体系过多的关注应试能力,考察的是书面表达和知识的掌握,忽视了教学的过程、学生的差异、实际的应用。加德纳提出建立“个人为本”的真实评价的设想。扩大考评的纬度,以充分的考虑、合理的设计考察学生对课程掌握的情况。例如教师可以把对学生的观察记录、成果展示、录音、录像、图片、图表、个别谈话纪录等都放进学生的个人档案袋中,捕捉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激发他们自由探索,揭示学生成长的轨迹和进步的方式。

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不管方法如何变换,不管模式怎样不同,都应当实现三个回归:回归原点——课堂价值,回归本体——语文学习,回归落点——学生发展。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方向,但具体的操作还在于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和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篮球教学 影响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

多元智能理论,最初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和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及其助手经过多年研究和观察而提出来的。多元智能理论,较系统地阐述,最初体现在《智能结构》(Framesofmind,1983)一书中。该书是加德纳参与研究“入的潜能本质及其实现”(1979)课题的研究成果。大凡一种理论的突破或创新,通常都确定突破的“切入口”,或寻找“挑战的对象”。加德纳的挑战对象:一是当时具有影响深远的皮亚杰学说,即人的所有思维,都是为了达到科学思索的理想境界;二是当时盛行的智商(IQ)流行的测验观,即认为人的智能,就是以语文(语言表达)和数学(逻辑思考)为依据,测试学生敏捷地解答任何问题的能力和程度,从而确定人的智能或智商的高低优劣之分。

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篮球教学模式的形成

根据多元智能教学理论与高校篮球教学规律和实验组学生的智能特点相结合,并整合当代心理学相关理论在教学领域的运用成果,把多元智能的教学理念贯穿到篮球教学中,形成具有多元化教学形式、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方法、多维化考核评价、主体化教学形式等特点的“多元化篮球教学”模式,然后在篮球教学中进行实践,经检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技战术的示范和讲解,使学生从基本掌握到非常了解,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球和环境的感知是专门性知觉,其中手指、手腕对球的控制能力以及全身运动器官的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对篮球教学特别重要,是学习和掌握篮球运动技能的前提条件。在学生实战过程中教师给予及时讲解、指导,指出并解决问题。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反复的“信息”传递与反馈,提高了教师对教学的控制性,学习的效果也不断提高。

三、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篮球教学效果的影响

(一)对学生运动技术的影响

“运动技术是指能充分发挥运动员身体能力,合理有效完成动作的方法”。“运动技能是指按一定技术要求完成动作的能力”,在篮球术科教学中运动技术、运动技能的教学是体育教学的核心之一和主要教学形式。所以研究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运动技术,运动技能掌握的影响是极其重要。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篮球教学偏向于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并依据各种智能的特点,继而提出了适应性的教学方式。通过展示和观察,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动作的结构,加深对重点技术环节的理解,同时结合自身特点在技术练习中加深体会,现实有效地学习。

(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影响

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动作技能,更好的运用技能战术是发展智能培养能力的基础。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篮球教学采用了创设问题情境、小组讨论、技术动作分析等方法,通过组内讨论以及自我评价将自己所看到的及同伴所完成的技术动作经过系统的分析,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技术动作关键技术的理解和结构分析,并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积极的总结与思考。学生针对课堂遇到的难点、疑点,认真的学习篮球基本理论,加深了对篮球基本理论的理解,将学生的外部兴趣转化为认知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

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教学手段,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行为方式。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采用直观法、语言法、口令法、示范法、练习法等等。其中,语言法和口令法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使学生从思维上明白某一学习内容,同时还要能使学生理解并用自己的身体语言表现出来。所以一名合格篮球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语言表达能力。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篮球教学比传统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对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影响

教学是教师合理地、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的互动性活动。哲学知识告诉我们实践是人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也是检验教学能力水平和创新活动成果的尺度。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活动总是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学组织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介和载体,是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对今后的实习、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运用到篮球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因素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尽量达到组合优化,多以身体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动作技术,这些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需要多项智能的配合与运用。因为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技术动作是不易通过讲解来解释的,只有通过多次的示范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并通过学生亲自练习、体验来加速技术动作的形成。

四、结论

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将学生和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更新教育理念,深入研究并广泛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以此作为依据融入到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设计中。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深入地研究,使之与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相符合,使高校体育教学成为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阵地。建议高校体育教学中广泛使用多元智能理论,这对于高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时代所需的高素质、强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起到积极推进的作用。

篇7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这与教育学理论所倡导的教学应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方法、手段及途径,达到教学的最优化是息息相通的,同时也与新课标的要求相一致。这要求我们的教学不能再拘泥于说教灌输,而应采取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生活学习实际相适应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或教学手段。我们尤其要重视课堂教学中仿真性学习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较好地激发智能、丰富体验、引发感悟、发展人格。

二、设计体现各种智能组合的作业形式

加德纳认为,智能是指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实际上是多种智能的组合。这就启示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应重视设计多元智能组合的作业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达到深化道德认知、培养道德情感的目的。在课堂上可以这样做,在课外同样可以这样做。如教学《爱护公用设施》一文,可让每位学生分小组互相说说自己爱护公共设施的事例,并边说边做一些行为动作(其中就开发了语言文字、数学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自我认知等多种智能);也可以针对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设计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完成的作业:让有身体优势的同学上讲台表演,让有语言文字智能优势的同学上讲台举例。这样使他们在合作中开发多种智能,实现同学间的智能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

三、建立利于智能发展的多元评价

篇8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音乐教学;发展轨迹;改进与创新

多元智能理论是西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重要研究成果,是二十世纪西方最为重要的关于人类智能结构的研究成果之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是加德纳教授,他对人的智能和潜能进行了精细的区分,并对不同种类的智能的培养和提升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这一研究成果迅疾成为教育界改善自身教学活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理论基础。

一、多元智能理论简析

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大贡献就是提供了一种认识学生成长的新角度,这一角度涉及到学生的智能结构、学生智能提升的不同阶段特征以及对于某一种特定种类的智能的锻炼和提升工作等教育教学的关键内容。

1、简析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容多元智能理论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对人的智能的内容以及运行和发展方式的研究。它提出了人的智能能够分为八种,其中音乐智能是占主导作用的一种。此外,它认为虽然这八种智能各不相同,但是确因为大脑神经及皮层细胞组织间的固有联系而相互关联。因此,人的八种智能的发展既相互联系,对于主体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也保持着一定的发展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而这种独立和自主额外在显性表现就是特定个体可能在某一个领域或者某一个阶段表现出某一种或者某几种智能的高水平的发展,而在其他几类智能的发展上则相对缓慢或者水平较低。

2、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我国音乐教学的启示我国音乐教学活动起步较晚,且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处于一种较低的发展阶段。一方面,人的智能十分多元,而音乐智能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人的综合智能的发展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人的多元智能理论决定了人的各项智能发展水平不可能同步,因此各项智能,尤其是音乐智能的培养工作必须坚持长期性和区分性的基本研究思维。此外,多元智能理论揭示出的人的智能发展规律能够对我国音乐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十分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二、多元智能理论发展影响下的我国音乐教学活动的改进和优化

随着多元智能理论对于人的智能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加深,其对于我国音乐教学活动的改进和优化就会产生更强有力的促进和优化作用。这种促进和优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观念的修正、教学活动的优化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等三个方面。

1、音乐教学活动不断被重视毋庸讳言的是,音乐教学在我国传统教学体系设计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而随着对人的,尤其是青少年的智力结构的不断分析,音乐智能的发现成为音乐教学被不断重视的内在核心推动力量。尤其是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这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引导下,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不断被挖掘和正视。

2、音乐教学活动的体系性和长久性特征被认识由于人的音乐智能是其多元智能结构中的重要一环,所以音乐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就必须走出“专注于人的音乐智能培养”这一狭小目标和浅显视野,而是从人的多元智能结构的具体内容出发,建立教学工作的体系性,实现以人的音乐智能提升为推手,进而提升人的综合智能的新的教学目标。此外,人的智能的发展和完善在联系性之外还有独立性和自主性,所以为实现对音乐智能发展较为缓慢的学生的培养和提升,必须要注重音乐教学活动的长期性和持久性。

3、音乐教学活动的评价体系逐渐合理和完善多元智能理论解释了人的智能的组成结构,并进行了精细的划分和区别。在此精确的划分的基础上,关于人的智能的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也发生了针对性的变化。从音乐教学互动的评价体系来看,由于人的音乐智能的发展是阶段性、长期性也是易变性的,因此相应地评价体系就必须得到改变和优化,至少在评价内容和评价结果的呈现等方面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变革,比如将学生的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实际所取得的成绩区别对待,摒弃了过去的以分数论英雄的错误观念。

三、多元智能理论下对我国音乐教学改进的进一步思考

多元智能理论的不断发展与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成为我国音乐教学活动不断改进和优化的重要背景。而多元智能理论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科学的、专业的教育教学理论,其对于我国音乐教学活动有着更深的启示和思考。一是我国音乐教学活动必须坚持对学生的区别式教学原则。音乐教学活动致力于对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提升,尤其是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而一教学工作是需要结合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先天音乐潜能进行的,这就导致了区别教学原则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因为对于音乐智能来说,这种差别性的客观存在使得我国音乐教学活动必须坚持对学生的区别式教学原则不动摇。二是我国音乐教学活动应持续完善评价方式和体系。为实现对不同种类智能的准确评价,尤其是对于音乐智能的评价应不同于对学生语言智能的评价。所以,将学生音乐素质、音乐才能以及内在的音乐素养升华为具体的评级指标体系十分关键。此外,音乐智能的评价工作还应该坚持体系性,将其与对学生的其他学科能力的检测和评价相结合,毕竟人的各项智能之间是存在发展的相关性的。三是我国音乐教学活动应担起职责,坚持多元种类智能的培养。既然人的智能多种多样,那么音乐教学活动就不能仅仅是着眼于对学生音乐智能的提升,还应注重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实现对学生逻辑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等其他种类智能的培养和提升,这也是我国教育体制中各个学科教学活动的职责和使命。

四、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虽然对人的智能种类进行了全面的划分和细致的区别,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于各项智能的培养工作和教学活动是独立的。所以,我国音乐教学在重要性不但提升,对学生音乐素养更加重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综合智能水平的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欧阳芬,著.多元智能与建构主义理论在课堂教学的应用[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篇9

关键词:

多元智能;学科特点;教学策略

一、多元智能理论内涵

我们想要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就必须明确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与概念,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到音乐教学中。有专家研究成果是这样阐述这一理论的:当个人遇到真正的难题或者是想创造出一些新产品、新事物时,所需要拥有的能力。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这种多元智能理论重视的是人的实践能力,而不是单纯地回答一些肤浅表面的问题,重视的实践能力主要表现为工作能力、学习能力与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而这些新产品也分为不同的种类,需要的智能类型也不同,这样就会有多种智能类型也就是多元智能,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着的,多元智能也是发展着的,这就是一种发展的多元化智能理论,与实际生活学习紧密联系,是一种全面的检测智力的方法。既然是多元智能,那么就会表现出多种类型的智能,这些智能也能被分门别类,大致分为:音乐、语言、逻辑推理、空间和人际关系智能等等。音乐方面智能主要是对于音乐的认知把握程度的能力,并通过一些演唱、演奏的形式来表现出音乐,对音乐声音有一种新感受与新感悟,对各种音乐要素较为敏感的程度,音乐家一般都具有良好的音乐智能;语言表达能力是指人所具有的文字运用与表达能力,擅长与人交流、对语言较为敏感,对文字语言所表达的深层意思能够很快领悟与理解;空间想象能力是指对于空间性的信息具有较好的知觉能力,对空间关系与三维立体的形式具有较为深刻的理解,空间想象力良好;逻辑推理能力主要是指运算与推理的能力,主要是对运算以及抽象关系的使用、理解能力十分强,擅长对抽象事物进行分析处理;人际关系智能主要是指和人交往的能力,感知他人情绪、信念与意志的能力,喜欢并擅长与他人的交往,人际交往能力强。由此看来,这种理论的核心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进行个性化学习,发展自己的特长,从而使自己健康全面发展。

二、高中音乐学科特点

音乐从古至今对人的影响总是与陶冶人的情操相联系的,从古代开始就有了音乐艺术并在人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人类心理辅导与健康思想情感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因而音乐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音乐教育属于美育范畴,是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与特点,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下高中音乐学科的特点,然后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1.情感性

音乐其实是语言表达的另一种方式,音乐将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用文字音符创作成一首首的歌曲,准确、细腻地表达内心情感世界与主观体验,也是一种审美体验。音乐在教育的过程中是一种媒介,它将美好的情感通过音乐传达出去,使学生感受到这种好的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阳光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音乐深层次分析,可以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与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趣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感染性

音乐的魅力在于感染人,激起人的共鸣,给人以美的享受。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并让他们进行展示,使学生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用音乐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3.创造性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创造性是非常明显的,主要是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性,让他们通过一些音乐实践活动提升音乐素养,进行深层次的熏陶,以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性。有些学生会不自然地哼唱一些小调,有时他们也会自己写歌词等等,这是他们创造性自然流露的表现,教师应对其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增强音乐创造性。

三、多元智能理论引导下的高中音乐教学策略

将这种先进教学理论引入高中音乐教学,需要从各个教学环节着手进行准备、工作,下面我们将从几个环节进行教学方案的实施。

1.设计教学目标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观点看法:学校教育的宗旨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确定适合自己智力特点的发展方向,以此来确定职业与爱好,根据这些我们可以得出教学目标也应该是多元化的,所以教师应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与音乐文化修养,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以音乐课程为基本参照物,并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发展音乐能力,设计教学目标时,还要考虑到其他各种因素,如学习者的年龄、心理性格特点与教育背景;教学目标的平衡性、层次性与全面性等等。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制定出总的目标,然后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小目标或是专题目标。

2.设计课堂教学计划

在设计课堂教学计划时,要首先确定一个大的目标主题,然后创建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案,提出所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大的总目标提出可能出现的多种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成功解决好一个核心问题,同时要考虑到所有出现的可能性,列出来这些可能性,制定选择合适的活动和方法,围绕计划方案开展教学活动并要分配好时间,最后完成教学目标计划。

3.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情境

课堂课程要想上得好,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努力,创设出一个多元化、轻松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愿意在这个环境中进行学习,教师还要将课程内容与设置情境进行巧妙融合,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带着兴趣去学习,这样学生的能力会有显著提高。

4.开展和组织多元化的音乐专题学习

传统音乐课堂讲授下,主要是单纯地讲授音乐知识、训练一些音乐技能。教师是音乐教学的主体,将音乐教育固定在了一种十分狭隘的范畴区域内,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音乐审美积极性有了下降,音乐体验也被削弱了,音乐教学活动应该是知识与活动相结合的,因此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专题活动,让学生在这种音乐专题学习中学到音乐知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曲艺专题音乐活动、浪漫音乐活动、街舞表演等的多元化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与个性展现,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意识,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目标下,每位教育者都应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模式,借鉴外国先进的教育理论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学各环节的开展,要想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就必须明确多元智能理论的含义与内涵,分析出它的特点与具体类型,根据这些不同的类型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然后结合高中音乐的学科特点,明确高中音乐课程讲授应努力的方向,最后制定出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从设计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计划、教学情境和专题学习等方面制定多元化策略方案,积极努力地开展音乐课程的各项教学活动,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造性。

作者:邵冬梅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篇10

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因此,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应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积极进行教学实践,可以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也在诸多方面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广大一线音乐教师共同分析研究。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1.对教学理念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教学目标不明确;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没有兴趣的音乐课,则形同虚设。

2.对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旧,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

3.对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单纯的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而音乐的学习过程则是一种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往往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重视教学的结果,轻视教学的愉悦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轻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可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4.对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评价相一致,都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多“以智商式思维”为理论依据,以纸笔测验为唯一方法的学校评价等等。

二、开展多元智能音乐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提出,音乐教学需要以新理念为指导。由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面对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1.在教学目标方面

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地、有个性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只要有适宜的课程和学习环境,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课程目标应该面向全体,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具体表述。多元智能课程的目标就是符合每个学生的兴趣目标,学校重视的不是课程开发,而是人的发展。因此,笔者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即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在教学实践中,音乐作品应该贴近生活,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

2.在教学内容方面

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能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为理解而教。因为,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发展某种特定的智能,高中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觉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音乐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多元化。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在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还将不断出现。多元智能课程的方法就是一种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的方法。“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的“艺术推进项目”认为:“当我们把音乐当作一种智能来看的时候,我们所进行的音乐教育就和音乐教育课或音乐技能训练有所不同了。我们应该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表演、欣赏、创作及思考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并理解音乐和学习的关系,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多元智能教学是通过尽可能丰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开启学生的多种智能,已达成有效乃至高效的教学目的。

篇11

2、阅读目标的多元化。基于多元教学理论认定学生智能的多元化,那么每个学生的个性、感悟、智能的展现兴趣偏好当然都不会完全一样,如果用统一的目标去套用本身就不合理,也不符合我们一贯强调的“因材施教”的观念。 所以目标多元化的实质是对于不同的学生和他的智能强弱展现,应该赋予这门阅读课程中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目标。从广义地讲,大纲所赋予“知识目标”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能力目标”;完成考试要求的目标之外,还要求社会赋予的“实践目标”。新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提出了这一点,即三维目标的确定,从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出了要求。

篇12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程教学融合的必然性

探究多元智能理论体育课程教学融合的必然性,应率先考量我国当前教育教学的需求现状。纵观我国教育历史可知,应试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封建帝制时期,科举考试制度虽因朝代更选改制多次,其应试教育本质却并未扭转,时间跨越民国行至现代,中华民族悠久的教育理念因时展逐步向现代化、科学化、实效化方向迈进,因此,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刻不容缓。素质教育理念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其有别于传统的应试教育,以素质培养为科学发展理念,确保受教群体在素质教育下有效提高个人素养,以便更好地应对社会发展需求与文化发展需求。在众多素质教育门类中,体育作为保障受教群体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逐步演化出终身体育、全民体育等概念。因此,为了有效促进终身体育、全民体育的共同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程教学的融合必不可少。多元智能理论注重包括身与心、思想与交流等多种元素,是丰富体育课程教学,促进体育全民化、终身化的重要手段,对保障体育课程教学的科学发展、应时发展十分必要。由此可见,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程教学融合,对于素质教育时代全民素质培养而言意义重大。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程教学融合的应用启示

将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程教学紧密融合,在发挥体育课程教学素质教育作用的同时,也能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纵观多元智能理论可知,其并非满足于受教群体的单一素质培养,而是立足于现实需求,真正实现科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利用多元思维,打造全智能教学理论,从而实现受教群体的全方位素质培养。因此,将其与体育课程教学科学融合,对体育教学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其不但可以强化体育教学的身体素质教育功能,同时也实现了体育教学的多项教学融合,将体育真切地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并可以有效促进多学科之间共同作用,促进学习迁移的实现。

与此同时,多元智能理论有机融合于体育课程教学中,对体育教育更科学地开展意义重大。其科学落实以人为本,重点侧重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行之有效地确保了受教群体发展的科学与自愿。而其多元化丰富的教学策略,则可大大促进受教群体对教育本身的认同与参与,从而行之有效地保证了受教群体在教育引导下科学稳定发展,积极提升个人素养。

三、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堂教学融合的基本原则

1.教育内容多元化

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堂教学融合应率先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原则。通过使教学内容多元化,实现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从而有效落实多元智能理论,实现培养受教群体的各项素养的目的。对此,本文认为,行之有效地落实教育内容多元化原则,应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标准,积极发挥学习迁移作用,以使体育教育与文理教育、艺术教育充分融合,从而丰富自身教育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从而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发展,以便更好地发挥多元智能理论,全面促进学生素质综合发展。

2.教师素养多元化

教育内容多元化是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体育课程教学的基础,教学方法多元化是多元智能理论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开展手段,而教师素养多元化则是多元职能理论科学落实的核心。教师素养只有符合多元智能理论需求,才能实现理论的科学开展,并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同作用于体育课程教学。故此,本文认为,培养多元化素养的体育教师,并构建教师合作机制,以联动办学、学习迁移手段实现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程的紧密结合,才是多元智能理论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选拔及培养多元素养及多元思维的教师,积极营造学习迁移环境,确保教师素养多元化原则得到落实,是多元智能理论融入体育课程教学的关键。

综上所述,多元智能理论的科学落实及与体育教育的融合,将促进体育教育的科学发展,进而保证素质教育落实于我国的基础教学之中,保证全民素质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