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救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22 10:47:3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急诊急救措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急诊急救措施

篇1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89-02

急诊医学是一个跨多种专业的学科,它具有紧急性、综合性、协作性。急诊科是接受急诊患者就诊及抢救危重患者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因此,急诊科护士必须具有应急能力强、抢救技术熟练、处事敏捷、工作效率高、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如果护士在患者就诊、抢救过程中处理不当,不仅使患者人身受到损害,医务人员人身也会遇到风险。现总结作为急诊护士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探讨急诊护理风险的防范及管理。 急诊急救医学是一门研究和治疗急危重病的学科,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急诊急救工作的对象是急危重病人,他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情绪急躁性、数量不定性,承担急诊急救工作的医护人员具有思维敏捷性,快节奏性、高技术含量性、高风险性,因此:在此项工作中如何做好风险防范,降低风险系数,保证病人安全,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是每个从事急救护理工作者所面对的重要课题。所以我们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要不断的探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防止风险的发生。现总结作为急诊护士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探讨急诊护理的风险及防范及措施。

1 急诊护理常见风险的种类

1.1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

急诊护士是急危重症、疑难杂症的一线服务者,护理人员的素质或数量等从不同方面影响着护理风险。由于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不能熟练使用抢救仪器,救护技术不熟练及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生硬等都给患者带来不安全隐患。

1.2 医嘱因素所致的风险

由于急诊科抢救大都是急危重患者,医生来不及开医嘱,口头医嘱多,护士执行时,可能会因听不清而用错药,以致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或护士在执行完医生的口头医嘱后,未督促医生在有效时间内补记医嘱,致使在发生医患纠纷时无证可依,使矛盾钝化。

1.3 护患关系冲突所致的风险

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现在社会上医患关系不够和谐,而急诊患者由于病痛折磨和家属陪护人员的心情焦虑,稍有不如意之处,就可能导致病患家属情绪失控,向医护人员发泄。

1.4 抢救仪器故障所致的风险

抢救仪器保养不妥,关键时刻不能正常使用可能延误抢救时机导致抢救失败。

1.5 抢救资料记录不清所致的风险

由于抢救的患者多,工作任务重,经常是抢救完一个患者紧接着又投入到另一个患者的抢救工作中,而医嘱又大多为口头医嘱,导致资料记录不及时、全面。

1.6 急救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漠所致的风险

急救护理人员因法律意识淡漠,如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漏记、随意涂改、字迹潦草、病情描述不确切,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医学术语不当、反应动态观察记录不及时、用药后果观察不及时、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等都埋下了纠纷的隐患

2 急诊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2.1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医护人员的急诊急救技术 ,要加强对急诊专科护士的专业化、规范化培训,选拔高学历或经验丰富的护士进入急诊科工作,并保证足够的护士人数。 承担急救工作的护理人员要掌握全面的急救理论知识,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业务的范围也不断地在扩大,因而对护士应具备的知识机构和修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在护校所学的医学专业知识已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承担急诊急救工作的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不断猎取新的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在工作中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最准确的判断,正确的对急危重患者实施抢救措施。

2.1.2 掌握娴熟的急救技术,医院急诊科是一个高挑战的岗位,护士具有技术风险,在急救工作中,娴熟的急救技术和过硬的基本功对抢救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否尽快实施抢救措施是决定生存希望大小的关键,当一个垂危的患者送到急诊室时护士在医生未下达遗嘱前即应采取救治措施的99%,所以我们平时工作中应加强基本功训练,练就一套紧急救治的基本功,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护理技术,是防止一切技术事故的关键。

2.2 注意核对医嘱

由于急诊抢救中大多为口头医嘱,因此,执行医嘱前护士应复述一遍,对药名相似的要多次核对,经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护士应督促医生及时补开医嘱。

2.3 增强护理道德观念,尊重患者

在急诊护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做到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要讲究语言艺术,推广应用礼貌用语及规范化语言,提高护患沟通技巧,缓和护患关系,避免医患冲突发生。

2.4 增强护理道德观念,尊重患者

护理工作与法律密切相关,尤其在急诊科这个特殊的岗位中护理人员实施的每项护理活动都与法律密不可分如:对急危重病人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人,如果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漏记、随意涂改、字迹潦草、病情描述不确切,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医学术语不当、反应动态观察记录不及时、用药后果观察不及时、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等都埋下了纠纷的隐患。

2.5 加强抢救仪器的管理

要认真做好各种抢救仪器的交接与管理工作,要有专人负责,班班清点,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证抢救仪器和设备定位定点放置、性能完好、时刻处于备用状态。

2.6 做好各种护理文件的书写及记录

病历、护理记录和医疗文件是医疗纠纷中最重要的证据,因此,工作记录一定要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抢救记录上要准确记录患者入院时间、用药、抢救措施及时间,具体到分钟,如患者发生病情变化要及时告知家属,如患者拒绝检查、治疗或住院要其说明原因并签字,保证病历记录的完整。

2.7实施细节及风险管理

2.7.1 细节是认真的态度,细节管理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时间前的积极预防,护理工作者必须深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特别是护理工作的平凡使人产生厌倦和麻痹,造成人命关天的不良后果,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做到大事着眼,小事者手,小事做细,细事做精。

2.7.2 医院急救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密不可分,实施风险管理能不断识别急救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不仅把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投诉和纠纷,同时能提高急诊急救工作的整体水平,急诊风险管理应完全渗透到每位护理人员的意识中,体现到各项急救流程中,克服工作中漫不经心和随意行为,以有效地降低风险系数提高急救工作安全性。

正确的对急危重患者实施抢救措施。

2.8加强急救人员的责任心教育

无论哪一种职业,从业者都需要具有责任心,特别是医院急诊急救护理工作,护士担负着抢救急危重患者的重要使命,她的职责就是全力以赴抢救患者的生病,救治急危重症过程中责任心缺失可直接导致患者痛苦和生命安危,会因失去有效的抢救时机而导致伤残或失去最宝贵的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当对生命高度负责,否则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同时自己也受到良心的谴责,终生感到遗憾和内疚,高度的责任心认真负责的态度是保证急诊急救工作质量防止一切责任事故的关键。

2.9加强与急诊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急诊病人的病情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在急救过程中良好的沟通则显得非常重要。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很多纠纷的发生与护患沟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主要是因护患沟通不足,不注意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忽视对患者的告知,不顾及患者在及家属的感受,使患者缺少信任感,从而引起不良情绪导致纠纷的发生。对急诊病人的沟通要不失时机且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切实为患者着想,使患者对护士有信任感、安全感,通过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解除心理压力,调动病人及家属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沟通还可进一步密切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可提升急诊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又可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获得最佳抢救效果。

护理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需要不断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强化护理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应急、应变能力,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有效地降低差错、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急诊急救护理的安全系数,真正为患者提供优质、满意、全效的护理服务。随着法律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人们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而急诊急救工作与生命息息相关,稍有不慎便可引起纠纷。因此从事急诊急救工作的护理人员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所做的每一项抢救措施必须准确无误,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提升对医疗不当因素后果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用法律和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从而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提高急救工作质量。急救医学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和同行承认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发展速度迅猛,重要性也受到社会上更广泛和充分的理解,它涉及的法律范畴日益剧增,风险也贯穿于其全过程,做好急救的风险防范工作,可保证急诊急救护理工作质量,同时能提高急救工作的整体水平。推动急救事业的发展。

篇2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100-02

心血管急症在急诊急救中较为常见,若患者为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会在短时间内瘫痪或死亡[1]。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包括高血液危象、心源性猝死、心房纤颤、心肌梗死、心绞痛等,急诊急救过程中需要依具体情况选择救治措施,进而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证[2]。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1月收治92例心血管急症患者,包括61例女、31例男;患者年龄范围27~87岁,平均年龄为(59.3±15.3)岁;包括42例心绞痛、18例高血压危象、14例心房纤颤、10心源性猝死、8例心肌梗死;医务人员接听电话并开展现场急救后送至医院70例,住院时突发心血管急症11例,患者家属护送至医院11例。

1.2方法 依据《心血管急诊诊断治疗学》中诊断标准开展急诊急救,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平卧位或半卧位,进行心电图监测、持续吸氧、心率血压测量、构建静脉通道,患者稳定后对原发病进行检查和治疗。不同心血管急症急诊判断标准和急救措施包括。

1.2.1心绞痛 急诊判断标准:患者存在面色苍白、心悸、出冷汗、恶心呕吐、胸中部或上部剧痛、恐惧感、压榨性闷胀感等临床症状。急救措施包括:①引导患者就地平卧休息,停止进行其他活动。②为其进行持续、快速吸氧,患者若存在剧痛可应用50~100毫克盐酸哌替啶止痛。③给予0.3~0.6毫克硝酸甘油舌下含化或5~10毫克硝酸异山梨醇。④含服用10~15粒速效救心丸。⑤口服5毫克地西伴。

1.2.2高血压危像 急诊判断标准:患者具有收缩压/舒张压大于等于200/128mmHg、失语、短暂性偏瘫、出血、视盘水肿等临床症状。急救措施:①引导患者就地半卧休息。②口服硝苯地平,剂量为5~10毫克,5~10分钟一次。③给予患者硝普钠静脉滴注,在500毫升5%葡萄糖溶液中加入25~50毫克硝普钠。

1.2.3心房纤颤 急诊判断标准:患者心房激动频率在300~600次/分钟之间,心率较快且不规则,心房有效收缩功能丧失。急救措施:进行维拉帕米静脉注射,在20毫升10%葡萄糖溶液中加入5~10毫克维拉帕米,注射时间为5~10分钟;或进行胺碘酮静脉注射,在20毫升10%葡萄糖溶液中加入150~250毫克胺碘酮。

1.2.4心源性猝死 急诊判断标准:患者停止呼吸、心搏,丧失知觉,无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无血压。急救措施:①立即为患者就地开展心肺脑复苏术。②使患者保持仰卧位,并将口腔分泌物和异物清除。③为患者开通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并在早期进行胸前叩击、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④进行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剂量为1毫克,每隔3~5分钟给药1次,逐渐将剂量增加到5毫克。⑤治疗无效再次开展电击―给药―按压,每两分钟循环1次。

1.2.5心肌梗死 诊断判断标准:患者存在持续性压榨性疼痛,并向上腹、颈部、上肢放射,存在呼吸困难、心律不齐、休克、面色苍白、出冷汗、焦躁不安等。急救措施:①引导患者就地平卧,避免搬动。②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将亚硝酸异戊酯研碎并经鼻吸入,或给予硫酸吗啡静脉注射,剂量为2~5毫克,每隔15分钟重复1次。③给予吸氧。④发生休克给予心肺脑复苏术。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调查数据采用SPSS21.0版统计软件进行整合处理,采用(±s)表示计量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运用χ2检验,运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时以P

2结果

92例患者中88例患者好转,比例为95.7%;3例患者无效,比例为3.3%;1例患者死亡,比例为1.1%。具体如表1。42例心绞痛患者中经急诊救治后心肌耗氧量快速降低41例,未有血流动力学恶化现象出现。18例高血压危象患者救治后血压下降(128±18)/(81±21)mmHg。14例心房纤颤患者经救治后心率下降为(118±28)次/分钟。10心源性猝死患者中1例患者因距离医院较远,未能接受有效治疗,最终死亡。

3讨论

心血管急症具有发病急、致死率高的特点,所以在患者入院后开展有效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3]。临床中心血管急症救治应当采取迅速而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应当指导现场人员有效开展力所能及救护,另一方面应当迅速到现场开展急救[4]。本研究中,92例患者中88例患者好转,比例为95.7%;3例患者无效,比例为3.3%;1例患者死亡,比例为1.1%。死亡患者因距离医院较远,未得到有效救治的死亡。当前临床中应用于心血管急症治疗药物主要是β受体阻断剂,其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特点,国外研究该药物治疗有效率高达100%,但实际中应当依据具体情况选择药物,保证药物治疗的针对性、有效性[5]。

参考文献:

[1]孙艺昭.常见心血管急症的急诊急救措施及治疗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5):95-96,101.

[2]刘培忠,李朝阳,张庆光等.常见心血管急症的急诊急救措施及治疗体会[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z2):45.

篇3

[摘要] 目的 分析和研究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进而探讨出提高急诊外科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措施,减少外伤死亡。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随机选取了2009年3月—2013年11月以来创伤死亡患者以及院前抢救无效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有可能影响死亡原因的因素进行logistic 分析,主要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气管插管、清创止血、院前时间、现场对患者昏迷的评估、现场急救以及ISS和GCS评分等方面。然后将P<0.10变量引入到因素分析中。结果 170例死亡患者,院前死亡100例,头部、胸部、腹部是主要的创伤部位;中青年是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的主要成员,在170例死亡患者中有102例的患者年龄在20~50岁之间,所占比例为60%;因为交通事故而造成急诊创伤死亡的患者最多,所占比例为60.5%;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来看:年龄、机械通气、GCS和ISS评分以及现场急救是造成急救外科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患者年龄、现场急救水平以及创伤评分是造成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强化院前急救,并在第一时间能够准确的诊断出患者的病因可以有效提高创伤患者的成功率。

[

关键词 ] 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急救措施

[中图分类号] R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a)-0132-02

创伤是当今世界各国急诊外科共同面临的一个严重的医疗问题。从《中国伤害预防报告》[1]显示来看:中国大陆每年发生的各种伤害事故约有2亿余次,其中因为伤害而造成的死亡人数大约在70~75万之间,在国内总死亡率中占有较高的比例,达到了9%。伤害死亡是在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心脏病之后的又一大死亡原因。急救外科作为创伤救治的主要根据地,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在创伤救治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从我国当前急诊外科创伤救治的整体发展水平来看,还处于一个低水平阶段。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时期下,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给急诊外科创伤救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创伤救治的成功率,是广大急诊外科医务工作者共同面临的新挑战和新任务。笔者认为只有不断的增强医务工作人员在现场的反应能力,促使现场急救医务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为创伤患者进行必要的处理,同时制定一个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救治标准和原则,针对患者情况,确定创伤救治手术,可以大大提高创伤救治效果,这也是急诊外科的本质工作所在。为了强化院前急救,增强创伤救治的成功率,降低创伤患者的死亡率。本文随机选取了我院在2009年3月—2013年11月的170例创伤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回顾性方法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了我院自2009年3月—2013年11月以来急诊科的创伤死亡患者170例,其中男性患者130例,占76.5%,女性患者40例,占23.5%。发病年龄在2~73岁之间的患者平均值为42.5例,其中院前抢救无效而死亡的患者有103例,占总死亡率的61%,从发病到进行伤害处理的时间为5 min~6 h。从所救治患者来看,造成创伤的主要原因有交通事故、重物创击、刀具砍伤以及高空坠落等几个方面的原因。

1.2 急诊创伤救治方法

从本院创伤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来看,大部分创伤患者都会有失血休克的症状,因此快速的建立2条及以上的静脉通道,补充液体以能够保持高效循环,是改善供血供痒状况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快速对创伤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性评估,进而明确诊断方法;保持患者的呼吸道呼吸流畅,降低呼吸机使用标准,对于那些病情比较危机、呼吸受到严重阻碍的患者要使用呼吸机帮助其呼吸;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要对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1.3 研究指标

通过对患者年龄、性别、创伤机制、气管插管、清创止血、院前救治时间、现场对患者昏迷的评估以及急救医务工作人员现场急救效果、ISS和GCS等有可能造成创伤患者死亡的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和研究,并把P<0.10的变量加入到以上因素的分析中。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和Logistic回归性的分析,所有的计数资料均采用χ2进行检验,当P<0.05时,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诊创伤死亡患者的一般临床状况

中年人和青年人是急诊创伤患者的主要对象,在170例死亡患者中20~50岁患者有100例,占总死亡率的59%;年龄在20岁以下的患者有41例,占总死亡率的24.1%;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者有25例14.7%,从数据可以看出,年龄在20~55岁的创伤患者的死亡率明显要高于其他年龄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从创伤严重程度来看,170例患者中,有多处伤害的患者有97例,创伤发生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部、胸部和腹部。因院前抢救无效而死亡的患者有103例,占总死亡率的61%。

2.2 导致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原因的分析

从临床资料来看,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急诊创伤患者所占比例最高,约为60.5%,因高空坠落而造成的死亡位居第二,所占比例约为23.5%,其他造成伤亡的原因如重物创击、刀具砍伤以及其他方面,所占比例为14%,详见表1。

2.3 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从1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来看,造成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龄、机械通气、GCS和ISS评分以及急救医务工作者现场急救状况,详见表2。

3 讨论

创伤是当今世界造成人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本文的研究数据也显示,中年人和青年人是创伤死亡的高发人群,死亡率要明显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患者,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导致创伤患者的死亡原因来看交通事故是最主要因素,致命所占比例为57.8%,170例患者中有97例患者不止一处伤痕,创伤部位分布也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头部、胸部和腹部的患者居多。从多因素分析数据也可以看出来, 年龄、机械通气、GCS和ISS评分以及现场急救状况等四个方面是造成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建设具有专业水平的急救团队;建立快速应急反应机制;准确、科学的多患者的创伤进行评估,及时的诊断出患者的症状所在;强化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外科的医疗水平,是提高急诊创伤救治成功率的有效方法,现在分别加以介绍:

3.1 建设具有专业水平的急救团队

高、精、专的急救医疗团队是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的重要保证和前提,急诊医务工作者必须要扎实的掌握最基本的急救应急措施,并能够积极运用当代最前端的创伤救治急救技术。院前急救能否取得好的成效,急救医务工作者的急救水平和质量对其有着直接影响,诊断明确患者病情的时间越短,就越能够为患者争取急救时间,从而也就能大大的提高急诊外科创伤救治的成功率。因此,具备稳固扎实的创伤理论知识和技能,在急救现场能够能够临危不乱,沉着稳定的进行急救是急诊外科医务工作团队的必备条件[3]。

3.2 建立一个快速应急反应机制

要想建立一个快速应急反应机制,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医务团队的指挥在接到急救指令后,要迅速的与通讯部门、交通部门做好沟通和联系。其次,还需要与医院不同科室之间保持密切联系,以能够在到达事故现场后能够及时的为中创伤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以降低患者死亡率[4]。急救医务工作者的急救反应能力是衡量院前创伤救治的重要指标,对于那些伤势比较严重的交通创伤患者在伤后30 min内进行急救,可以挽救19%~26%的患者生命,严重创伤后即刻死亡和初期死亡(伤后2~4h)在创伤的三个死亡峰段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稍微耽误片刻时间就会失去抢救时机,能否在最佳抢救时机内对患者进行正确的伤势诊断和治疗要比伤情本身更影响患者的存活率。由此可以得出建立一体化的院前、院内急救机制能够大大提高创伤救治的成功率。

3.3 准确分析创伤原因,总结临床经验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私家车以非常快的速度日益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使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也以飞快的速度增加着,成为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因而也成为创伤的首要原因。其次,随着城市工业建筑的迅猛发展,建筑工人数量的不断增加,而工地安全没有做到保障的时候,高空坠落也成为创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还有一些冲突性事件,如斗殴、刀具砍伤等也是创伤致命原因之一。从《中外医疗》[5]报道也显示出来创伤部位最多的是头部伤。

3.4 对伤情给予正确的评估

创伤评分是依据患者创伤后血液循环情况,呼吸情况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运用数据的形式定量性的对创伤严重程度进行评价的一种简便方法。运用GCS进行评分[6]有助于急诊外科医务工作者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情况,其主要被广泛的应用于多处创伤的结果预测,在预测死亡方面具有很大的帮助。ISS评分[7] 主要是检测创伤严重程度的重要工具。院前急救对于稳定创伤患者伤情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科学的运用GCS和ISS进行伤情评估对医疗人员采用正确的治疗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些统计数据也显示[8],因创伤死亡的患者有50.5%死于创伤现场,有35%的患者死于创伤初期,而仅仅有14.5%的患者死于创伤后期的并发症。创伤伤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应该在保证结局稳定的情况下尽早进行伤情评估,同时还要对患者的颅腔、胸腔、腹部、盆腔等进行重点评估。对于那些因为大量出血而导致休克的创伤患者,建议进行损伤控制限制性液体复苏。

综上所述,创伤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急诊外科作为拯救创伤患者的重要力量,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必须要认清导致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同时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院前急救水平和院内的治疗水平,深刻分析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降低创伤患者死亡率。

[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卫生监督局.中国伤害预防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 潘瑞钰.严重创伤1682例急诊救治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3):12-13.

[3] 况建华.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病例分析[J].医学前言,2012(7):34-35.

[4] 韩海英.严重脑外伤伴休克患者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3,(1):67-68.

[5] 马兴建,黎玲.外伤性肝胆胰脾损伤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13(2):55-56.

[6] 王永中.面部外伤的急诊整形外科治疗[J].中外医疗,2013(19):40-41.

篇4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371-01

一般来说将医患双方对诊疗、护理结果和处理不能协商一致而向医院行政部门或向司法机关提讼的现象称之为医疗纠纷。但是近年来此类事件越来越多,同时吸引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急救工作中的医疗纠纷现象尤为突出,因为急诊急救工作具有其特殊性,它真正体现时间与生命的价值,为许多急救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但也有部分患者在接受此项服务后对其过程或结果不满意,进而产生医疗纠纷。所以本篇文章来探究怎样应对急诊急救工作中的医疗纠纷。

1产生急诊急救医疗纠纷的原因。

急诊急救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多为急危重伤病人。突然发病,病情严重,患者的情绪急躁极度恐惧,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极易引发侵权行为。特别是现场急救时间短、病情危重、条件有限、环境恶劣、疗效不确定等因素的存在。如果医护人员的言行和救治过程稍有不慎,极有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原因如下。

1.1、医疗费用问题。

虽然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越来越富裕,但是当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与医疗费用之间存在差距时,患者对收费问题较为敏感。当有重大抢救时,家属要求积极抢救,交费时看到各种监护及抢救费用很高时又以没有事先说明而拒付,就会导致纠纷。还有当有一些外伤患者需要手术而没钱,无法进行下一步的治疗时,患者及家属却认为医护人员没有医德而引发纠纷。

1.2、长时间的候诊耽误病情。

急诊患者往往来时症状明显,希望尽快缓解症状。但是一些关于患者诊断的检查安排得不合理,使患者楼上楼下的来回折腾,或是不同科室之间相互推脱、态度生硬、解释不耐烦,护理动作缓慢、服务不周到或相关科室人员不能及时到岗,患者入院时等候时间过长、未能及时诊治以至于延误了患者的最佳的治疗时机,就必然会引起患者或其家属的投诉。

1.3、服务态度差。

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生硬,在没有配备担架员的情况下,不协助抬治、搀扶伤病员,对患者的询问缺乏耐心地解释,甚至训斥患者或家属,这种情况往往因为言语不当而引起纠纷。

1.4、医疗水平欠佳。

由于入院前急救的环境差,患者多在家里、路边、工地等事故现场,病史不详,造成医生诊断困难。在转运途中,路途颠簸,给治疗操作带来一定得难度。还有的“120”出诊护士技术不熟练,动作缓慢,专业技术不过硬,延误抢救时机,影响抢救成功率。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患者家属认为是医务人员技术不精所致。急诊值班护士分诊不当,往往造成患者往返于不同科室之间,耽误时间,同时也容易引起科室间推诿患者,急诊值班医师分科过细,只局限精通本专业知识,有些医生医疗技术水平不过硬,引起误诊、漏诊等。不仅如此由于患者入院的前急救不仅需要“120”驾驶员、医生、护士的密切配合,更需要有完善的急救物品器材,往往由于某一环节的疏忽,影响抢救,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

2应对急诊急救医疗纠纷的措施。

经过以上的分析,要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不但要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而且要从根本上产生对医疗纠纷问题的重视,只有对医疗纠纷具有充分认识,保持警惕的头脑。而且主动权仍然在医护人员一方。以下为应对的措施:

2.1透明收费标准,完善收费制度。

由于急诊有时是现金交易,应增加收费的透明度,各项收费都应有明确的标准和明细,实事求是。当需要使用贵重仪器时应明确交代使用目的及收费标准,并且需要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使用仪器时记录好时间,并告知患者或家属。收费清单分类收好,以备核查。当患者对收费提出疑问时,应耐心解释,如出现收费有误及时改正。对于无钱的急重症患者,报告医院领导批示以争取减免医疗费用,避免当面拒绝患者。

2.2、减少候诊时间。

医护人员应该能够判断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保证有生命危险的患者能及时得到救治。安排合理的排班制度,严格考勤。不仅如此各科室值班人员应该坚守岗位,保证随叫随到;大型抢救,立即通知上级及其它科室,相互协调,优质快速处理伤员。至于在收费及检查相对集中时,相关人员对处方或收费有疑问的,先电话询问当班医护人员,尽量由医护人员到场修改,尽量做到不让患者到处跑。

2.3、提高医护人员服务质量。

一般情况下急诊患者多为病情突发或危重,家属和患者往往心情焦急,希望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减轻痛苦,所以往往表现为脾气暴躁,说话急躁,此时医护人员应安抚病人情绪,在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2.4、全面提高医护人员救护素质,完备救护设施。

重视和加强医护人员的技能培训入院前的急救要求医护人员动作迅速,操作熟练,技术过硬。在急救过程中,稍有失误都会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应该定期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进行经验交流,提高急救处理能力,重视急救过程中的文件书写记录,保证记录准确、真实。不断提高急救人员业务素质、工作质量。相应的医院方面也应该提供完善的救护设施,保证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救治。

结语:通过以上的研究表明,现在仍然存在许多因素会导致医疗纠纷,虽然在本文中已经提出很多应对医疗纠纷的措施,要真正的解决急诊急救工作中的医疗纠纷不仅要靠医护人员的努力,患者及其家属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医患双方应该彼此相互理解。只有这样医疗纠纷才会真正的解决。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