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23 10:02: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篇1

1 运用诗词设置情景

有很多古代诗词蕴有生物学知识,在生物教学中利用诗词引入,可使得教学内容活泼,使生物教学课堂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勾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用“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导入新课,并且巧妙地把诗中的语音环境换成:“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谁先知?”的问句,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深刻理解环境;讲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诗句导入新课,让学生知道青蛙的繁殖时间和环境的密切关系。

2 图片的直观导入

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来说是比较弱的,教学中就得多用形象的、立体的方法激发他们的思维,因此教学中笔者就常用图片或照片引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图画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由此,自己可以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2.1 通过课本相关图片导入

例如:在学习“种子植物“这节课时,利用一朵妖娆的荷花的图片引出”千年莲子“开花引入种子植物产生种子的基本特征;又例如:在学习与免疫有关的疾病这节课,上课开始时采用图片展示法:首先直接展示艾滋病感染者的图片,通过图片的展示,学生会感受到艾滋病患者的痛苦、病毒对身体的摧残。学生就会产生为什么会感染艾滋病、有哪些感染途径、是什么原因使人的身体受到这样严重的摧残以及如何预防等一系列的问题,进一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一上课就关注这种疾病的病因,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

2.2 热点、焦点新闻图片导入

为了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得更深刻,更牢固,笔者采取了展示宝马汽车和我国生产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图片,再教育学生尊重“中国制造”的同时,告诉学生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造出中国的“宝马”汽车――比亚迪,从而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将来买什么样的汽车,自己选择车的标准是什么?根据学生的选择笔者做出了自己的评价,引导学生在将来购买车辆是要坚持节能、减排、环保、绿色的购车标准。同时提出为什么要选择节能减排环保的车,引出大家应关注环境问题,进而切入此节课的主体“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和解决的办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的导入方法,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要认真去学习好此节课内容的想法。

3 影音资料导入

影音资料可以给学生视觉、听觉的感受,多重刺激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事物的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关注相关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的办法,这样有利于课堂学到的相关知识的应用。例如:在学习“人的生殖“时,笔者上课直接就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在”人的生殖“中讲授分娩的内容时,笔者会让学生听周杰伦的歌曲《听妈妈的话》,从中教育学生要尊重父母,孝顺父母。

4 谚语

通过形象、生动的谚语导入新课能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谚语都与生物学知识相关。例如:在引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章时,笔者就运用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让学生明确为什么种瓜不能得豆、种豆不能得瓜?引起学生的广泛参与讨论,明确实质是生物种族的延续,进而导出生物的遗传问题;“一母生九子,九子九条心”谚语,让学生去思考同一种生物为什么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进而导出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内容。又例如在学习“种子的萌发”时引用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让学生明白种子的萌发与环境的关系。

5 联系实际法

生物学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在教学中运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和关心的生物学实例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功效。例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可通过对照某一学生出生时和现在的身高、体重,然后问:“为什么我们能由小长大?”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你能分析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吗?教师解说到因为大树具有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周围的空气湿度,并降低空气的温度,所以大树下乘凉舒服些。那么,什么是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通过这样一连串的导入,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感觉亲切、熟悉,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6 温故知新导入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3-0218-01

研究科学的复习方法,有利于寻找高考命题思路,探讨高考命题规律,从而有利于指导高三专题复习教学,提高复习教学效果。在复习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复习技巧,就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既要研究教学内容,又要研究教学方法,同时又要根据具体内容选择不同的复习方法。在复习过程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又要把复习的视野投向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单一知识点或单元内容的教学,很难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因而学生的基础知识就是再扎实,其应用能力、迁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会比较欠缺,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将教材中琐碎的知识点由点连成线,由线连成网,形成多个相关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才能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从多个方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从而大大提高复习效率。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和体会,谈谈以下几种常用的复习方法:

1.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基础不牢就难以筑成高楼大厦。较高的生物综合能力,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扎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带领学生复习时,首先静下心来,把课本认真地梳理一遍;其次要学会构建一些知识网络并亲自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才能将课本知识变为自己的学问,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构建知识结构的方法有好多,最常用的有:“核心辐射法、穿线成珠法、归类比较法、章节互连法、热点归纳法、图文结合法、树形拓展法”等。在构建时,要做到“三抓”:抓顺序、抓联系、抓特点。要学会同样的知识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既要注意系统的整体性,又要注意联系的多维性,还要注意网络的开放性。要不断地给原来的知识网络补充新鲜的"血液",以使网络中的知识点不断增加,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广泛、更加优化。要养成构建知识的良好习惯,要通过自己的理解与加工,构建成各种适用的知识网络。

2.将“多讲多练”变为“精讲精练”

在高考复习中,教师往往热衷于以教师为中心,我讲解你模仿,力求把类型讲全,把方法讲细、讲透,以便学生解题时搜索记忆库中老师所讲内容,模仿作答。其实一节课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学生不仅会注意力不集中,而且逆反心理会十分严重。所以,在复习时要注意精讲。

3.将“教师独讲”变为“师生互讲”

习题或试卷讲评是对知识的再一次梳理过程,也是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的一个重要契机。通常情况下多数教师在试卷讲评时都会把工作做细,会主动翻阅每一份试卷,充分了解主要失分点在哪里?有无共性的错误?学生答题时书写是否规范?表述是否正确?思维是否到位?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便在讲评时有的放矢。的确这样做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在讲评试卷前应该做的事。但是教师仅凭这一点就在课堂上唱"独角戏",难免会降低课堂效率。习题或试卷讲评不同于教材教学,讲评的习题学生都已做过,学生对题目的解答已有自己的想法,因此习题或试卷讲评教师可不必包办代替,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讲。最好是谁错请谁讲,错在哪里就讲到哪里,并引导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同时发动其他学生适时给予补充和纠正。

4.关注过程与方法,提升生物学科思想与学科能力

新课程高考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方法是必然要求,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采取纸笔测试的新高考中,"探究"必然是考查的热点。新课改加大了对生物学科思想和学科能力的考查,加大了对生物核心知识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5.关注STSE,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新课改区的高考倡导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生物教学要关注社会科技发展,从学生经历、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生活。关注STSE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的发展性和时代性。高考试题中将STSE问题与生物知识相结合,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生物,从生物走向世界"的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学生用生物视野去观察世界,用生物工具去解决问题,对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素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6.准确理解《高考新方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

《高中新课标》《高考新方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依据,一定要准确把握、吃透精神、关注新变化、指导教学实践。需要进行必要的模块整合,在整合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复习体系。在整合过程中要尤其关注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的关系。

7.关注新课改区高考,科学训练,抓好规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各省的高考方案不尽相同但高考命题都是在《考试大纲》的统领下进行的,都要最大限度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研究其他实验区的高考试题,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新课程高考命题的精神,把握新高考的命题趋势。总结反思,举一反三,防止下次重犯。

篇3

体验式教学法中的“体验”,必须要学生亲自的参与其中才能感受到,因此体验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生生物知识的动力;体验式教学法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景化的教学法,教师在设计的各种情景下讲授生物知识,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建立自己的自信心,这样的学习氛围才更加的适合学生学习生物知识。

(二)构建融洽的师生氛围

体验式教学法中重要一环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尽量交流、沟通共同的经验和所能理解的知识程度,这样不仅能让师生都融入到自己构建的教学氛围之中,也让师生之间相互的尊重、信赖和鼓励。教师也能更加的了解学生到底适应怎样的教学方法和生物知识学习的程度,这样更加利于以后高中生物的教学。

2体验式教学法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对策

现在大多的高中生物教师都明白体验式教学所占的优势,但是却很少有人去尝试。一种是不明白该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运用,不肯定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另一种是大胆的去尝试了,可是却没有收获到想象中要的结果,这也打击了教师们想改革教学方法的信心。针对这些情况,下文主要浅析几点体验式教学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措施:

(一)构建情境教学,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情境教学时目前各种教学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也同样适用,教师根据生物的教学目标,构建真实的情境,可以让学生们在这些情境中体验到真实感。在生物课堂教学的开始时,可以构建情境来导入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生物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在一节课的考试阶段就能集中自己的精力,针对情境的构建有多种方式,其中主要的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际情境,将书本上较为难懂、抽象的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可以遇见的情况,让生物知识更加的有趣,便于学生的理解;例如:在讲解细菌作用的知识时,由于细菌较微小,并不能被我们所直接的观察到,对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教师就可以将我们生活常见的“腌咸菜”和“凉拌菜”的事例渗透到教学课堂中来,让学生们认识到细菌在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多媒体技术是近几年来兴起的技术,在教学中受到了广泛的使用。在运用以体验式教学法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运用到,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课件的展示,更加直观的理解生物知识,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例如:在学习生物膜系统功能的知识时,由于大多数学校实验条件和经费的限制,并不能构建太多的情境,这时就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了,教师可以讲这一章节的知识,制作成动画的格式和搜索一些相关的视频,在教学课堂中向学生展示,让学生亲自的看一遍,比教师照着书本讲几遍更容易让人理解。

(三)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提出自己的想法,是体验式教学法的一个重要阶段“。知识源于行动”,因此教师要在生物课堂中引导学生们发现自己所难以理解的点,再根据自己所提出的问题,亲自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索和体验中。例如:在做DNA的提取和提纯的实验中,学生就提出了“玻璃棒为什么只能朝一个方向搅拌?”传统的教师就直接回答是便于DNA的收集,这样学生们仍然不明白,只是记住了答案。利用体验式教学法,教师让学生们自己分组利用小棉线来代替DNA来做DNA收集的实验,一组的玻璃棒始终朝一个方向去收集棉线,一组随意的改变玻璃棒的方向来收集,最后将两组的结果进行对比,让学生们自己总结得到的结论,这样不仅让学生直接的体验到结果,也让学生们懂得主动去探索。

篇4

传统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只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高中生物教学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重点之一,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以多种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拓宽学生的思考面,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高中生物的教学方式有多种,可以是野外实习,使学生在野外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是演示实验,使学生在观察与实践过程中,充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可以是生态调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这些教学方式都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任务驱动法,提高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

任务驱动法是以教师多设置问题为教学基础,学生通过分析任务、解决任务来完成教学内容,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在完成教师设置的任务过程中,必须积极进行思考,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资料的搜索与收集,并对资料进行有效的分析。教师扮演指导者的角色从旁指导,引导学生向着创新思维方向发展。这样不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了任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创设有效情景,促进质疑能力的形成

情境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质疑能力的形成,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常用的教学情境是问题情境,教师通过提出一个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并在教师一步步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充分理解了所学的知识,并且打开思维的门扉,向着创新的方向发展,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总之,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生物课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应用,才能收效。在教学中常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加以运用,如用讲解法进行教学,中间也可穿插一些启发谈话、自学阅读、发现、实验、练习等方法,不过以讲解法为主。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种新的教学方法:一、生物比较法教学

初中生物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题。采用比较法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生物比较法教学,是指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比较法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任何事物的特点必须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因此,采用比较法,可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未知概念,获得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如将蜥蜴的肺结构图同青蛙的肺结构图比较,能使学生具体深刻地看到蜥蜴肺泡数目增多,深切地认识到蜥蜴肺的呼吸作用能够满足整个身体对氧气的需要,因此适于陆地上的生活。而青蛙还需要皮肤辅助呼吸,仍然离不开潮湿的环境。

二、伙伴教学

早在17世纪,约翰.夸美纽斯(Comenius.,J.A)就曾提出:“意欲在某一学科中有长进的学生,应定期安排给其他学生上课。”近几年来在Internet上国外有关伙伴教学最新研究报道较多,而我国有关生物学科的伙伴教学研究尤为少见。当前我国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育结构高速改革的阶段,中等教育中小班教学及个性教学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因此结合我国教育教学的现状,探索生物课堂中实施伙伴教学的训练方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伙伴教学的目的与组织形式伙伴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同伴之间的教与学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培养相互合作的情感、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思维的方法,并使其学业成绩逐渐提高。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等特征自愿组合成学习小组,然后根据课程目标将知识点分解,确定必要的精讲内容和伙伴教学内容,设计伙伴教学的操作步骤、引导方法、目标检测及偶发事件处理等实施计划。教师可以引导各组内伙伴之间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学习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内容,让伙伴之间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竞赛。

由于伙伴教学建立在学生以性格、爱好和兴趣自愿组合的基础上,使伙伴之间处于耐心、宽容及和谐的教学气氛中,这种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培养了学生关心他人的情感与合作精神。三、理论联系实际教学

篇6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都随之变化。中学生物教学不仅是提高生物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整体生物科学素质。为适应新需求新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综合素质,中学生物教学方法必须与时俱进,富有创新精神。

一、传统生物教学方法

传统生物教学方法是以老师授课为主,通过对课本知识进行表述分析,利用逻辑性的问答,带动学生积极思考;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抄录书本知识并理解记忆的传统教学方法。一般在生物教学中老师还常用演示法,例如借助标本,模型等有形的概念进行展示,通过更直观的讲解使学生拥有更好的想象和理解空间,方便其理解和记忆。另一个常见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法,教师带领学生利用实验室内的科学仪器,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实践活动。通过研究和观察,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和真实的感受到生物知识的意义。观察和动手实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动脑,帮助学生理解并加深记忆,同时丰富了课堂环境。

但传统生物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接收程度及心理需求不能及时得到反映并作出整改,导致老师授课目标和学生学习不具有一致性。同时教学方法较单一,不够生动有趣,知识较抽象难懂,易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于表面,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和研究的意识不足,创新能力及探索意识较差。老师的教学备案依赖于书本,教学模式按部就班,课堂知识较为枯燥,均导致学生学习的逆反心理,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精神疲劳,无法集中注意力,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二、新型生物教学方法

(一)兴趣培养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在课堂上笔者会利用生动有趣的生物学小故事以带动学生积极性,对现实生活中常遇到的生物学现象进行提问,促使学生自行观察研究,并对发现的问题给予建议性的意见,开发其思考及观察能力。通过鼓励和启发,鼓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则起到作为开导性作用,不但提高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且培养了良好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多媒体设备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中。它实现了网络资源共享,使得教学模式更加方便,知识更加具体化,学习资料更加多元化,大大丰富了教学知识和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生物是研究生物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自然科学。这些特点决定了多媒体教学在生物课堂上可达到常规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课件是目前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最多的一种多媒体教学方法。它能够轻松演示生物的形态、结构等。

(三)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融合了各种先进教育理念的成功教学手段。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因材施教。它在建立民主的生物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同时,科学引导学生的思维及探索能力,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培养。虽然启发式教学在我国高中生物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不少问题,仍是值得我们进行研究的课题。

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注意原则:第一,自主性原则。第二,独立思考原则。第三,举一反三原则。

(四)小组式协作教学

生物教学中小组式协作教学模式的应用实现了学生趣味学习,快乐学习的新形态。它是广受学生喜爱的学习模式,老师实施开放式教学要求,把学生分成兴趣学习小组,提出问题和计划,各小组进行自主研究思考。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探讨,得出结果。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作为主体,彼此共同努力,只有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才能在小组研究中取得较好的成果。老师通过各小组表现对其进行评优鼓励,使其全面发展。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到的比书本上的知识更多,学会了团结互助和坚持不懈。老师在学习过程中起到鼓励和开导作用,帮助学习小组更好地开展和进行。小组式协作学习能够强烈调动学生积极性及参与性,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五)概念图教学

概念图教学方法是通过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标注并延伸,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囊括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的优势是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回忆和概括,总结新旧知识点间的关系,将其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便于复习旧知识点,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笔者教学时在黑板上边提问边回顾并整理新旧知识点,帮助学生复习的同时,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形成一个相关知识体系,对日后学习起到较大促进作用。

中学生物教学方法不断向前发展,将传统的教育方法与新型教学方法及教育理念相结合,可更好地实现生物教学新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引入新方法新理念后,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方便教师教学,丰富学生学习环境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自主及创新能力,注重综合能力培养,逐步适应并完成当今社会发展下的生物教育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董立云.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记忆效率的方法浅析[J].林区教学,2006,5:73.

[2]高红雷.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教法研究,2013:68-69.

[3]韩美宁.关于中学生物教学方法的思考[J].建筑科学, 2012:203-204.

[4]黄海霞.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三种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5]刘塘.近现代生物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07-110.

[6]罗银春.高中生物概念的教学方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

篇7

教学方法在当前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中决定着整个教学的质量,所以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我们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探索、刻苦钻研、大胆实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浓厚的生物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潜在的能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使新课程教学理念得以充分地体现。在此,笔者就谈谈自己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常用的一些教学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一、实施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所谓教学的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也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就生物知识本身而言,它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正是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即教材。所以要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来解决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旧知与新知、背景与知识以及问题与思维的关系和矛盾,这样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心向。高中生物教学中创设情境的途径较多,主要有创设问题性情境、创设实验性情境、演示直观教具、创设类比性情境等几种。就创设类比性情境而言,例如在学习高中生物必修3模块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中达尔文的实验时,教师可以举这样的例子:我们人类在受到阳光照射时会眯起眼睛,也就是说我们人类感光的部位是眼睛。那么胚芽鞘的感官部位在哪呢?这样学生对胚芽鞘感光部位就比较容易理解,印象也比较深了。

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进一步投入,现在即使是在比较偏远的农村中学现在的实验仪器也是相当齐全的,但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未能转变,认为实验课就是浪费时间,即使做一两次实验也只是学生机械地按教师的指令去动手,未能真正实现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目的。殊不知,通过实验,可以唤起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热情及对生物问题的深入思考,并以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实验,并注意引导学生去主动观察,让他们因为好奇而自觉动手,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指导“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性的提出如下问题:洋葱表皮怎么取?取哪个位置最好?为什么要用紫色的洋葱?结果,课堂气氛热烈,即使那些平时不太认真的学生也在认真细致地操作、观察,一旦获胜,感到由衷喜悦。同时,除了课本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还可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增加一些有趣味性的实验,可利用生活中可找到的各种材料作为实验材料。如用广口瓶、新鲜树叶、碳酸钠等研究植物呼吸作用条件;用不同颜色废塑料片研究DNA结构或DNA复制过程等,这些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既揭示了生命活动本质,还可以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联系实际,让生物知识融入现实生活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课程观念,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联系现实生活实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学实践也表明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可以让使学生更形象的理解课本内容,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DNA控制蛋白质合成时可形象地把细胞核中的基因比喻成“司令”,把遗传信息比喻成“司令员的指令”,把mRNA比喻成“通信员”,司令的指令以密码的形式被通信员送到前方战场上,翻译给前方领兵打仗的指战员。通过这些贴近现实生活人物的比喻,既实现了寓教于乐,又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再例如在教学细胞呼吸一节的内容时,引导学生去探索酸奶是怎样制成的?为什么新鲜水果、蔬菜放在冰箱中能保存时间长些?腐烂的桔子为什么会散发酒味?米酒和葡萄酒酿造的原理是什么?通过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不仅引起同学们的思考,更激发了学生探究细胞呼吸有关知识的内在动力,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对细胞呼吸原理、过程、外界因素影响、实际应用等一系列相关知识的深入探讨。总之,将生物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意义是不可小视的,所以教师在生物教学中,不仅要强化联系现实生活实际的意识,随时注意观察,研究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生物学新进展,并且要引导学生关心、关注、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指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的原理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生物学现象,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随着新课改中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高中生物教学在高中各科教学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高考中的比例也不容小视,所以作为高中的生物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理念,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把常识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把知识和实践相联系等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实现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尹惠芳.对新课标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0,(8)

[2]陈受星.高中生物情境化教学[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报),2010,22(1)

[3]汪忠.新编生物学教学论[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8

2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法的地位分析

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实验是对生物反应和形成过程的一种人为的模仿,尤其是对于初中刚刚接触到生物学知识的学生来说,对这种类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实验教学方法能够把文本化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在学生的面前,加深初中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实验教学法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生物实验过程中,教师会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课程的重难点知识都融入到其中,这样学生在理解和模仿教师实验这一过程就能够很轻松地把生物知识掌握,缩短了一般教学方法所需要的教学时间,在实验教学法模式下,同样的时间内,学生会掌握更多的生物学知识,提高生物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法

在生物教学中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要正确地运用实验教学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关注。

3.1展示实验关键点,提高教学实效性

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教师要想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对教师的模仿能力,尤其是在实验教学环节中的模仿对于学生掌握生物知识,深入理解生物知识都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达到良好的示范效果,教师在进行生物实验之前,一定要让教材以及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实验要求与教材的实际内容相结合,反复思考实验过程,寻找到一种实验程序相对简单,实验效果相对准确的实验方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通过正确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才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时效性,培养学生生物素养。就比如,在学习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就可以通过多次实验来证明,对实验效果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是“震荡”,因为有震荡才会让淀粉与唾液充分混合,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充分发挥。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最后统一分析实验结果。对于失败了的实验,教师要组织学生统一分析失败的原因,并与成功的实验过程进行比对,从而找到问题的关键,即“震荡”,这样状态下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灵活性的,能够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2实验融入生活,拓展知识广泛性

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证明方式,同时,生物知识本身就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与生活实际相互联系,这样不但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方法就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状况。而能够让学生最好联系实际的方式就是进行小组探究式研究,这样学生在互助中寻找知识,探索中建立友谊。就比如,在学习相关植物呼吸作用时,教师就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水果保鲜”作为实验条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的呼吸作用来为水果设计最好的保鲜方式,这样学生会根据自己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常识来进行不同方式的保鲜。经过一段时间后,不同保鲜效果就会表现在大家面前,学生会发现不同保鲜方式之下的水果的现状是不同的,因此,学生就会思考出现这些不同的条件是什么呢?通过对不同小组的结果进行分析,学生们会发现气温、空气流通程度、湿度等都是影响水果保鲜程度的重要因素,最后,学生会很轻松地总结出“低温、低氧、湿度适宜”的条件下保存的效果会非常好。

3.3渗透合作与探究,融洽师生关系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这也是我国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探索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也要向学生渗透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所以,在开展生物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根据能力分为不同的小组,在每个小组中以能力强的学生帮助能力弱的学生共同进行实验,在实验结果出来之后,不同的小组对自己所进行的实验过程要进行简要的说明,这样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中,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还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比如,在学习对人类的危害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搜集和整理资料,形成不同的讨论小组,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所获得的结果,在搜集的过程中就能够增加学生对该问题的亲身体验,学会珍爱生命。

篇9

生物统计学是研究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是用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和试验调查资料的一门学科,是把数学语言引入具体生命科学领域进行搜集、分析和解释生物学数据的一门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方法论学科。随着生物学研究不断发展,生物统计学在各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生物统计学已成为生物学和农业科学领域研究和实际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生物统计学这门课程的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课程内容多、公式多,计算比较复杂,学生想学好、教师想教好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怎样增强这门课程教学效果,一直是生物统计课程教师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统计相关课程教学中辅助统计软件的种类较多,有Excel、Matlab、SPSS、Origin、SAS、S-Plus、Stata、Minitab等,但适合高等院校非统计专业可使用的软件较少。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阐述SPSS在生物统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SPSS软件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专业统计软件之一,在全球约有25万用户,分布于通信、医疗、银行、证券、保险、制造、商业、市场研究和科研教育等多个领域和行业,全球500强中约有80%的公司使用SPSS,而在市场研究和市场调查领域则拥有超过80%的市场占有率,与SAS并称为当今最权威的两大统计软件。

SPSS原先是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的缩写,SPSS的历史开始于1968年,斯坦福大学三位不同专业的研究生(两位博士生、一位硕士毕业生)编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统计软件系统,并将其命名为SPSS,随后该软件和相应成立的SPSS公司走上了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后来随着SPSS产品服务领域的扩大和服务深度的增加,SPSS被赋予新的含义: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意为“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以反映市场的新趋势。自被IBM收购之后,SPSS每年8月中旬都会推出新版本。SPSS软件在生物统计教学中有以下优势。

功能强大:SPSS囊括了各种成熟的统计方法与模型,为统计分析用户提供了全方位的统计学算法,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生存分析方法等,方法体系覆盖全面。在数据准备方面,SPSS提供了各种数据准备与数据整理技术。如利用值标签快捷录入数据、对连续型变量进行离散型转换、将几个小类别合并为一个大类别、重复记录的发现、异常数据的发现等。这些强大的数据整理技术可使数据结构、内容更易于分析。在结果报告方面,SPSS提供了自由灵活的表格功能,使制表变得更简单、直接。同时利用SPSS可绘制各种常用的统计图形,如条图、线图、饼图、直方图、散点图等,以对数据进行全面直观的展示。

兼容性好:在数据方面,不仅可在SPSS中直接进行数据录入工作,还可将日常工作中常用到的Excel表格数据、文本格式数据导入SPSS中进行分析,从而节省相当大的工作量,并且避免因复制和粘贴可能引起的错误;在结果方面,SPSS的表格、图形结果可直接导出为Word、文本、网页、Excel格式等,且目前已彻底解决中文兼容问题,用户不需任何附加设定就可以自由使用中文,并且可以在Word等软件中直接使用中文输出结果。

易用性强:SPSS之所以有广大的用户群,不仅因为它是一种权威的统计学工具,提供了强大的统计功能,还因为它是一种非常简单易用的软件。人机界面的友好、操作的简单,使得各位统计分析人员对它青睐不已。另外,SPSS向高级用户提供了编程功能,使其分析工作变得更节省时间和精力。

扩展性高:SPSS长期以来一直为竞争对手所诟病的问题主要是它对新方法、新功能的纳入速度很慢。虽然与其市场定位有关,但毕竟是一个缺陷。对此SPSS终于找到了一个很巧妙的解决办法,就是直接和强大的R语言进行对接,通过直接调用R语言的各种统计模块,直接实现对最新统计方法的调用,从而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总之,SPSS具有强大的统计分析与数据准备功能,方便的图表展示功能,以及良好的兼容性、界面的友好性,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特别是广大应用统计分析人员。

生物统计这门课程大部分课时是在教授学生生物统计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如果通过实例引入SPSS统计分析软件,教授学生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掌握统计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实现抽象统计理论与直观现象操作相结合。生物统计学课程中有一些章节介绍的统计方法的计算量很大,如样本平均数、样本标准差、u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直线回归和相关等,以前传统教学方法是手工计算,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在黑板上逐步计算不仅容易出错,学生学习起来认为特别累和烦躁。如果给学生引入统计分析软件,尤其像用户界面友好、菜单式操作SPSS统计软件,就能在讲课时一边讲解理论,一边利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省去计算的大量时间和步骤,学生只需利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结果,进行实例分析就可以,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SPSS无论对初学者、熟练者及精通者都比较适用,初学者入门容易,上手较快,熟练或精通者可以通过编程发挥更强大、更高级的功能。将SPSS引入生物统计教学,统计中的数据处理和数值计算变得轻而易举,教师可以把重点放在讲授生物统计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及统计结果的分析上,同时结合专业进行实例分析,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克俭.SPSS软件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市经理学院报,2010(2).

[2]李玉红,彭晓峰,陈慧青.统计软件SPSS在应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3).

篇10

生物学科知识点琐碎,零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觉得记忆的内容太多了,学习起来很费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由点连成线,由线织成网,形成多个相关知识点的网络化教学。这样能使学生站在一个全新、全面的角度去理解问题,提高对知识的整体性认识。

2.教学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法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的变化,学生已不满足这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他们需要的是变化的刺激。因此,为了保持教学的新鲜感,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多元化。所谓“多元化”教学模式我认为是以实物、挂图、模型、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多种教学工具以及结合教师的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如讲授法、学生自主学习法、阅读法、探究法等等,而我们教师在课堂中最常用的就是讲授法,单一的讲授法从头到尾,没有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总觉得上课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没有多大意思,上课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多元的教学方法能长久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保持对学习的积极性。

3.节奏快速化。

教育学家认为,当教师在课堂上以快节奏讲述课堂内容时,学生更容易全身心的投入。采用快节奏教学能够引发学生高效参与,是实施高效教学的一种有效策略。教师在加快教学节奏时可以尝试通过一些快速问答训练、快速联想训练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度。注意:教学快节奏并不是一味地求快,而是运用合理的手段引发学生高参与,有较高程度的师生互动。

4.提问梯度化。

篇11

0.引言

在以往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取讲解的形式,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未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且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及自主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在此种形势下,初中生物教师就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从实际教学目标及内容出发,设置一定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思考与探究,在拓展其思维的基础上,充分提高学习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发展。

1.案例教学法的相关概念

案例教学广义上指的是教师通过描述具体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情境中蕴含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则是指选用一些能将生物知识及规律体现出来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并通过一系列的整理及分析,进而加工成为案例。生物教师通过详细描述这些情境,或借助多媒体等技术,来模拟再现案例的实际情况,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或以小组的形式来分析并探讨这些案例情境,使之得出结论及自身独特的见解,在充分掌握生物知识的基础上,实现问题解决能力及学习能力的提高[1]。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其生理及心理均发生着显著变化,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虽然思维不断深化,但尚不成熟;意志逐渐增强,但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是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发育特点的。

2.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策略

2.1案例讲授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在案例讲授教学方法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其通过讲解相关案例,从而有效结合案例与课程理论知识,并促进完整生物课程内容体系的形成[2]。

例如,在开展《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便可向学生讲解生态系统中的具体案例,如乌龟及鳄鱼等生活在河中的爬行动物,它们在产卵期会爬上河岸;在大树上筑巢的鹭等动物则喜欢吃河里面的鱼虾等。此外,在河流这一生态系统中,空气、阳光等并不是独有的,当出现降雨时,还会带来其他地区的水分,陆地上的土壤也会被冲到河流中;河水则可用于生活饮用水及灌溉用水等。讲解完这些案例后,教师可提出“与河流生态系统存在关联的生态系统有哪些”这一概括性问题,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以上述案例为依据,从各生态系统中多种生物,以及地域关系中森林草原生态系统、大气循环系统等非生物因素等方面出发,来对学生展开详细讲解,进而证明大气循环、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均与河流生态系统存在紧密联系。

2.2案例讨论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案例讨论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在高度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指导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分析并讨论创设的教学案例。在初中生物案例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便是案例讨论教学,此种方法可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及热情充分激发出来,在促进其参与意识增强的基础上,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究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3]。

例如,在开展《动物的行为》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可指出一些动物为完成某项行为,或是达到某个目的,甚至会牺牲自己的生命,它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样一来,便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主动讨论动物界中的一些现象。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也会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从而合理解释动物的这些行为。如在迁徙的途中,当大雁需要休息时,它们便会派出患病的,或是身体比较弱的孤雁来站岗及放哨,放哨的大雁一旦发现有敌人入侵时,便会发出警报,来通知整个雁群马上逃生或是做好御敌的准备,但这只站岗的孤雁就很容易成为猎物的捕食对象。再比如螳螂这种动物,雌螳螂之所以吃掉雄螳螂的头部,这是因为其头部存在抑制的物质,会对行为产生不利影响。学生通过讨论这些案例,便深刻理解动物出现各种行为的主要目的便是为了生存和种族繁衍。

2.3案例练习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案例练习教学这一方法通常应用在课堂结束后,单元练习以及考试等过程。教师可向学生发放一些联系类的案例资料,让其展开独立分析与思考,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合理的判断。

例如,在完成《生物技术》这一章节的教学后,教师可给学生下列案例材料:近些年来,科学技术及生物农业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化学农药的产量及品种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与此同时,害虫的抗药性也随之增强,这便严重危害到农作物的生长及发育,给农业及其周边产业造成了非常大冲击,同时也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此种形势下,我国科研人员加大了研究力度,通过在棉花、水稻等的细胞中导入生物抗虫基因,成功培育出了具有抗虫基因及能力的作物品种。教师便可从上述案例出发,提出“现代生物技术有哪些?”“转基因技术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等问题,并让学生展开相应的练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模式也面临着进一步的改革。面对复杂的生物知识,教师只有通过应用案例教学法,将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及自主性充分激发出来,才能使其展开主动学习与探索,在将生物知识全面落实的基础上,促进我国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高,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147-01

中学生具备敏锐、精细的观察力是学好生物学知识必备的良好素质。而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在观察实践中才能形成和发展,生物教学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观察,它们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

1 利用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挂图在教育发展史上出现较早,它通常是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或难点而绘制的,有形象生动可视性强的特点,因而它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具,教师在使用挂图时,出示挂图的时间要恰当,要对学生视图进行指导,指图的位置要准确,注意点、线、面的区别,例如:介绍消化道应按口――食道――胃――小肠――大肠――的顺序,介绍胸腔、腹腔时教杆应沿着它们的轮廓画一圈。

2 利用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模型也是生物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具。它能把实物放大或缩小,能为学生建立立体概念,还能反映生物体或其局部的运动原理。对于数量多、个体小的模型可发给学生,而数量少个体大的模型可在课桌间来回演示;课堂上学生不易看清的模型,也可课后陈列,让学生自由观察。利用模型教学时,应向学生指出它和实物的比例以及它的颜色是实物的颜色还是表示色等等。

3 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除了演示挂图、模型外,现代化的电教媒体有着明显的提高传递教学信息速度和效率的优势。形、声、光、电的使用,使得教学中应当强化的得到充分强化,应当淡化的得到有效的弱化,缩短了信息传递的距离。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象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

4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除了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和易于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之外,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演示实验是一种加深学生感性认识的直观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操作时,演示桌上只放与演示有关的材料和用具,不必要的东西应当收 起来,以消除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教师应不断地利用讲解和谈话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为使学生观察好演示实验,教师必须正确操作,把关键的地方交代清楚,消除学生不必要的疑问。例如,演示种子含有水分的实验时,教师应先让学生观察种子和试管是干的,以免实验完毕,试管内壁上出现水珠时,学生怀疑是不是教师在实验前把种子泡湿了,是不是试管本身带有水。

学生对生物实验很感兴趣,尤其是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让学生人人参与实验,培养了学生不仅用感官和工具去“观” 更要用脑去“察” 不能让学生的观察只停留在“看到什么”或“是什么”阶段,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使观察具有探索性。

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要用生态观点去观察生物的结构和生理活动;要用进化的观点去观察生物各类群的特征;要在个体―细胞―分子的水平上去观察生物个体;要在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水平上观察生物界。

5 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人数、器材等的限制,对挂图、模型、标本等的观察有一定制约,而且挂图、模型一般具有典型性与真实事物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提高观察技能,观察效果,有必要带领或让学生独自进行野外观察,在野外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接触生物体和生物现象。但野外地域辽阔,生物种类繁多,环境条件多变,必须有明确的观察对象、观察目的,有重点地、适时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观察和分析对象,才能收到更好的观察效果。例如:观察马、驴、牛、羊、猪的蹄子,分辨它们是奇蹄目还是偶蹄目动物;观察油菜、的花序;观察高粱、大豆的叶片等。野外观察的形式多样,可以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栽培植物、饲养动物、参观农田劳作、观察农作物生长过程、参与农业害虫的调查和防治等。

通过以上途径对学生进行长期的科学的训练,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而且还锻炼了学生运用各种观察技能进行仔细观察的能力,而观察能力的提高,又发展了学生想象力、判断力及思维能力,从而促使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