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的选择范文

时间:2023-11-23 10:54: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商业模式的选择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商业模式的选择

篇1

他的苦恼正在于此。

王大志的公司是典型的新兴企业,公司很“轻”,轻得不用请搬家公司就能搬走。他所创立的北京合众汇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开发与生产HCC系列超级电容器,技术处于世界前列,目前产品实现小规模生产,已经开始被应用于电动车、风能、太阳能等新兴行业乃至国防工业。

“轻公司”:乘法式增长

2007年5月成立之时,公司总投入不到三百万,此后一直没有追加投资,靠这些资金滚动发展。目前公司有自行设计研发的生产线一条,主要为订单生产,产品价格为欧美同类产品价格的1/10或1/15,日韩同类产品价格的1/2或1/3。产品主要在国内,少部份出口。在国内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

第一,各种智能电网。在该领域,目前已被客户和销售商认为是国内最高端超级电容器产品(公司生产线具备复制并投入大规模量产的技术和工艺的能力)。比如公司曾经参加天津电网的竞标,当时天津电网要求电容器的备用时间为24小时,经试用后公司的产品做到了备用时间为72小时,这为公司与天津电网持续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用于替代锂电池。公司与许继电器合作的案例就很有代表性:由于超级电容器与锂电池相比具有低温特性好、寿命长等优势,因此,许继电器将其在北京业务的锂电池全部用超级电容器取代。王大志告诉记者,由于锂电池固有的一些短项,超级电容器在商业上有取代锂电池的趋势。“5-10年后,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超级电容都有可能取代电池,比如玩具等。”

第三,充当电动车的加速器。这相当于为电动汽车提供爆发力,目前公司产品已经应用于燃料电池电动大巴和SUV汽车的示范项目。

第四,风力发电机变桨系统电池模组。该模组是公司为解决大中型风力发电机调整叶片功率而提供的备份能源,也是与应用开发商合作开拓市场的先例。

第五,超级电容器太阳能灯。公司超级电容器的新兴太阳能灯具有阴雨天也能工作,长寿命、耐低温,无污染,免维护以及能量转换率高的特点。该器件正推动太阳能应用的完全免维护与环保性,方案正走向普及化和商业可盈利化。

据了解,由于产品技术含量颇高,国内竞争对手不足10家;产品原材料80%实现国产化,大大降低了成本。值得注意的是,设备是自己设计生产的,成本比国外进口节约70%左右。利润能达到30%左右,毛利为50%。

王大志介绍,公司成立两年多来,一直是订单生产,2009年收益近400万,预计到明年公司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公司刚刚开始组建市场部,准备在明年追加市场开发方面的投资和人力。

前不久一家同类公司获得风险投资数千万,理由之一就在于这项技术一旦产业化之后,投入产出比是非常大的,因此,很多投资人非常看好这类市场空间大、投入小产出大的公司。而据了解,这家公司与合众汇能相比,资产投入要大得多;国外也是如此:美国一家同类公司2008年销售额仅为400万美元,2009年就达到了1亿美元,可谓用乘法做企业的典范!

战略选择:卖产品还是卖解决方案

从上文可以看出,王大志的苦恼表面上是缺钱,实际是遇到了企业发展瓶颈:第一,企业发展战略不明晰,市场并未真正打开。比如他们的产品在几个领域都有应用,但每个领域都没有占有绝对优势,且缺乏在细分领域产品的个性化开发。第二,公司的商业模式不成熟。目前公司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战略规划:必须得明确发展方向,是以卖产品为主还是以卖解决方案为主。

卖产品:南迁走外销道路

从以上资料来看,王大志的公司目前基于超级电容器的产品众多,有适用于电网的;以及适用于电器的、包括电动自行车、风力发电以及太阳能灯灯领域,每个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都不算高,产品多销往国内各地,海外市场开发刚刚开始。

对于企业来说,卖产品需要很强的市场营销能力,最好是在行业细分领域占有制高点。回过头来看看王大志的公司:成立至今,公司一直保持技术领先性,而在产品规模化、营销市场化等环节上是弱项。

相信很多人对圣火科技的了解大多始于奥运圣火在十级大风的珠峰被点燃,那令人震撼的一幕吧!被很多媒体誉为“奥运与科技的完美结合”,使专做点火器的圣火科技享誉海内外,据说,单是点燃奥运圣火的那个点火器,价值就值1亿人民币!在此之前,圣火科技一直专注于做点火器的细分市场,凡是有点火器的地方,它都做。这种专注性使它目前的年销售额达到了30亿,净利润率5%,几乎占据了100%的世界市场,号称点火器领域全球第一!

因此,有专家认为,如果王大志的公司今后选择专门做产品,因其一直保持技术领先性,会在市场上遥遥领先一段时间,同时,因为产品的可替代性非常强,这就意味着与别人抢市场,一段时间后,如公司无足够能力,销售额、利润上不来,再无能力持续做研发,3-5年后公司会迅速陨落。

目前公司总部和生产车间均在北京,成本过高,适宜南迁。专家意见有二:一是迅速引进外贸,建议迁到长三角或珠三角一带,因为那里有很完善的产业链,外贸也很发达,很多企业多以出口为主。虽然目前中国外贸不景气,鉴于超级电容器为高科技、节能环保产品,在价格和质量上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还是具有较大优势,因此外销趋势看好。二是融资最好以银行贷款为主,因为头寸非常小,建议选择半年期流动资金贷款,鉴于公司是订单生产,可用订单作为抵押。

卖服务:走合资或合作道路

今年上半年,在中国卖了20多年配电和自动化产品的施耐德摇身一变,成为一家能效管理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解决方案”正在成为施耐德的主打方向,公司专注于发电和用电之间的能效管理。在记者曾经的采访中了解到,仅仅依靠卖产品不能达到20%-30%的节能效果,而通过为客户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客户能更为划算地实现节能目标。

“我们公司现在以卖产品为主,解决方案为辅。”王大志告诉记者,其实公司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技术领先。在记者的采访中,专家们也谈到:如果选择卖服务,意味着今后公司将持续以核心技术占领制高点,并产生效益,应加强对专利技术的保护。他们强调,很多企业在初创期由于考虑各方面因素,往往忽略专利的保护,这是错误的,进行知识产权和专利认证,意味着公司技术的领先性和独到性能保持长久。

一般来说,投资人鉴别某专利是否具有领先性的指标有两点:一是公司项目本身是否快速产生现金流;二是保持核心技术的时间表。标准之一就是看资金投入运行8个月后,公司的产品是否仍然保持领先。

篇2

 

1.问题的提出

当前,许多大公司不断受到“战略创新者”(strategy innovators)的挑战。这些挑战者以 全新的商业模式作为武器,将大公司逼到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引入新的商业模式,或许可以获得潜在的增长机会,而代价却是新旧两种商业模式之间的冲突[1];另一方面,企业无论 是做消费市场,还是商用市场,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会试图在两类市场同时出击,收获 最大利益。然而,事实上要把两块市场同时做得很成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两类市场的运行 规则并不一致,这就导致了它们对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乃至文化都有不同的要求[2]。 无论是为了抵御对手而在原有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引入第二种新的商业模式,还是为了扩 大市场而采用面对两种市场的商业模式,这些企业都面临着双重商业模式(Dual Business Model)下的战略定位问题。事实上,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双重商业模式或者说多重商业模式,对于好多企业来说不是有或者无的问题,而是程度的问题。所以说,“双重商业模式 是否必然会导致冲突?”,“企业如何能够在两种商业模式下游刃有余?”这些都是现实而

且紧迫的问题。

2.研究思路与命题提出

本文的思路根据下面所提出的四个命题的逻辑顺序展开。

首先本文使用两个极端案例:大陆航空公司(Continental Airline)和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同样处于竞争激烈的航空业,也同样采用了双重商业模式,但是结果却截然不同,由此本文提出命题 1。

命题 1:双重商业模式并不必然导致冲突

然后,本文对现有文献中关于双重商业模式的处理策略进行了一个分析,发现多数文献争论的焦点是双重商业模式是应该分还是合,但是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分还是合而是哪些部分 应该分哪些部分应该合,由此本文提出命题 2。

命题 2:双重商业模式处理策略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分与合本文根据价值链的 9中活动,来对双重商业模式的战略重新进行划分,取代了高度整合的单一分与合的战略选择,由此本文提出命题 3。

命题 3:基于价值链拆分的双重商业模式战略选择是可行的

基于价值链的拆分只是其中的一种拆分方式。该种方式适用于拥有较完整的价值链的企业,对于那些集中于价值链某个环节的企业来说,该种战略选择的分析框架就并不合适了。 所以可以根据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来进行另一种拆分,由此本文提出命题4。

命题 4:分与合的策略的拆分方式可以基于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3.双重商业模式战略选择的前提

双重商业模式战略选择的前提是两种商业模式有共存的可能性。如果这两种商业模式放在一起无论如何都是要冲突的话,那么无论提供什么战略选择都是无效的。

Porter 认为在同一市场任何一种采取双重商业模式的尝试都因冲突而失败(商业模式之 间的冲突和更深层次的价值链之间的冲突),大陆航空公司就是一个失败的典型例子[3]。该 公司在新航线 Continental Lite 中采取和西南航空公司(Southwest Airline)一样的模式,不 仅取消了餐饮和头等舱服务,而且还增加了航班班次、降低了票价、缩短了泊机的时间。但是大陆航空公司还保留了原有的商业模式,即在其他的航线上仍然坚持全面服务,继续和旅 行社合作并采取混合集群,继续提供行李托运和指定座位服务。但是新旧模式的冲突导致了 它最后不得不放弃对西南航空公司的模仿。与大陆航空公司相反,新加坡航空公司却是一个 成功的例子[1]。新航建立了 Silkair 这样一个分支,以便在低票价、点对点的细分市场上竞争。Silkair 现在拥有9 架飞机,每周在 26 个地区飞行 117 个班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新航成 功地使得 Silkair 盈利,并且成为其网络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同样是航空公司,同样采取高端和低端这两种商业模式,结果却截然不同,这至少可以

说明双重商业模式在现实中的并不总是意味着冲突和失败的。。为了从更大的范围上来证明双重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本文进行了一个文献梳理,整理出30 个国内外①采取双重商业模式的 公司(见表 1)。表 1 中最后 9 个加底纹的公司是失败的案例。从文献的整理来看,有 21 个公司是双重商业模式成功的案例,至少说明失败的根源并非是双重商业模式。事实上,尽 管 Porter 认为大多数公司对于双重商业模式的尝试会导致失败,但他也提出想通过行业内拓 展寻求增长的企业可以依靠相互独立的业务单元来控制双模式战略上的风险,这些独立的业 务单元都有自己的品牌和相应的活动[3]。这是下文分析的前提。因为如果双重商业模式总是 意味着失败的话,任何的战略选择都是徒劳。

表 1 双重商业模式的案例梳理

 

篇3

一、引言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是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中最有活力,最有创造力的企业。目前小微企业生存处境艰难,面临着经营成本大幅度上升、订单减少和销售渠道狭窄等困境。据《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报告》统计,46.84%小微型企业反映市场需求不足、产品销售困难,58.08%反映市场竞争压力加大,23.74%反映订单不足。另外,融资难、融资贵也是一直困扰小微企业的难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比如2011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扶持小微企业的“国九条”政策。

学者们也对此展开了多方面研究。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①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董志华(2012)提出国家出台扶持政策应该具有定向性和及时性,多措并举的政策措施将促使小微企业尽快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蔡丽华(2012)提出政府对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将极大的激发小微企业的活力,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加快产品创新力度,与小微企业要共同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保育钧(2013)认为,现在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基本办法就是让民间资本组建发起小型、微型银行,这样就能满足一部分小微企业融资有关金融机构方面的需要了,对民间借贷的合理引导也将成为一条新的道路。②小微企业的营销策略。毛庆彬(2009)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相比之下,电子商务市场正处于新兴阶段,所以研究电子商务平台的经验策略有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吕洪良(2010)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分别对B2B、B2C和C2C三种商业模式做了比较,指出了其演化的规则都是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③解决小微企业困境的方法。许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与建议,而对于企业发展线下与线上的结合讨论较少,对于小微企业采取电子商务模式的利弊分析较少。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对小微企业生存现状的调查并对现有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行调查对比,寻找出一种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模式,同时提出一种小微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模式的新思路,为小微企业摆脱困境提出建议。

二、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模式选择

当前,电子商务主要有三种基本模式:B2C、C2C、B2B,以及O2O和O2P等一些新型模式。在每一种模式下,企业有两种实现路径:自己搭建平台和利用现有平台。

(一)自建电子商务平台

企业自建电子商务平台的优势主要包括:①商城可扩展性高,自由灵活。平台建设一切皆在企业自身的掌握中,可扩展其它产品的销售。②没有佣金负担,降低了运营成本。③在销售及服务流程中,可以自主采用标准,可以做到对客户更好的服务。④网站空间和容量等不受限制,可以展示更多的商品,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⑤可以结合用户特点,贴合用户使用及消费习惯,提供个性化服务。⑥通过自建网上商城,可以打造一支完全属于企业自己的团队,对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非常有益。

企业自建电子商务平台的劣势主要有:①自建平台需要专业的运营维护团队,网站的运营又会增加许多管理成本,包括网站的日常维护与更新、企业网站的推广、客户关系管理等,需要投入较高的人力成本。②需要投资购买服务器,域名,软件等基础设施。③初期投入成本较高,且初期效果不会立竿见影,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④自建电商平台初期可信度低,推广难度较大。⑤要想打响知名度,需要投入大量广告宣传短期内难见效益。这些都是企业在建立网站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本身实力弱小的小微企业来说,通过自建电商平台的方式来开展电子商务的做法可能是不太可行的。当然,对于成长性较大、产品受众比较独特的小微企业,也可以尝试的搭建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

(二)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借助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犹如产品进入一个大卖场或是百货商店销售一样,人流是现成的,具有以下优势:①平台拥有完善的购物流程,购物过程方便快捷。②信用体系完善,无论信用制度建立的时间还是可信度都非常高。③商城模板,可快速搭建网上门店。④平台流量大,且客户的目的性强。⑤可直接利用庞大的现成的用户资源,帮助企业节省自建及维护电子商务平台网站等费用和长期的推广广告费用。

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利用现有平台的不足之处在于:①企业运营受到第三方平台的规则限制和制约,店铺样式单一,显示不出自身特点。②功能受限,可扩展性较低,只能在第三方平台现有服务的框架下组织活动,很多有用的新的个性化功能如果第三方平台不及时推出则无法使用,部分还需支付额外费用。③需要向第三方平台交纳一定的佣金。④若大企业使用,可能会降低企业在客户心中的地位和形象。

对于缺乏资金,实力弱小的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利用淘宝、亚马逊、京东、阿里巴巴等第三方模式的电子商务,比自己建立网站要容易得多,也更易取得成功。

(三)小微企业利用上述三种模式开展的电子商务的案例研究

上文研究表明,小微企业应该采用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的方式开展电子商务。下面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在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的基础上哪种电商模式更适用于小微企业;在同一种电商模式下,选择哪个平台会更好。

(1)准入资格分析。C2C市场。目前淘宝、易趣和拍拍是C2C模式的典型代表,下面将以这三家电商为例,分析小微企业在C2C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初期的准入资格。

表1  ;淘宝网、易趣网、拍拍网开店条件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淘宝网的准入资格最低,开店成本几乎为零,拍拍网的准入资格最高,需要保证金的投入。整体来看,在C2C模式中的第三方平台的准入资格普遍较低,前期开店成本低廉。那么不同的准入标准带来怎样的影响呢?目前,在C2C市场上,淘宝网地位依旧稳固,截至到2013年6月淘宝网占整个C2C市场的95.1%。拍拍网占4.7%,易趣网占0.2% 。可以看出,淘宝网凭借其低门槛吸引了绝大多数的业主,而准入资格更高的拍拍网由于其信用保障,也获得了一定的份额。小微企业业主如果选择C2C模式建议选择淘宝网进行发展,投入少效应更大,或者以淘宝网为主,在多个网站分别开店,以达到扩大影响力,拓宽销路的目的。B2C市场。本文从B2C商家中挑选了一些市场份额较大,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网站进行比较,分析小微企业在B2C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初期的准入资格。

表2

注: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国税、地税),组织机构代码证(注意有效期),商品商标注册证,销售授权,商品质检报告是开网店必备资质。

根据上述资料,入驻门槛最低的是亚马逊(中国),门槛最高的是天猫商城。整体来看,B2C第三方平台进入门槛比C2C要高得多,前期投入更大,对企业的规模、实力和资金的要求更高。本文调查的5个网站基本都为百货类网站,但各个网站又有不同的销售侧重点。从总体来看,小微企业如想在这样的第三方网站立足,起码要保证有20万以上的资金,并且在开店初期拥有足够周转的流动资金,这对于资金力量薄弱的小微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难题。综合各种开店条件,本文认为在B2C领域比较适合小微企业开店的网站是天猫商城,虽然前期质保金与平台使用费投入高,但是扣点扣费相对较低,当销售额增加时,不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佣金负担,同时,在天猫这样的受众度较广,认可度较高的平台上,更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B2B市场。本文以B2B网站中市场占有率最大的阿里巴巴网为例进行探究。进入阿里巴巴开网店是免费的,只要正确注册就能商品,开店成本低。但绝大多数网店都会开通诚信通服务,注册并缴纳年费后,阿里巴巴会通过这种办法对会员进行企业的合法性、真实性的核实以及审请人是否经过企业授权的查证,企业通过这种认证也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信誉度与可靠性,用信用保证吸引顾客。小微企业进入此类第三方网站的门槛很低,只需上交诸如营业执照等必备材料和相对低廉的会员费后,即可成功创立网店,而后期的差异性发展决定了网店经营的成败。

(2)后期经营阶段。不管是哪一种模式,哪一种类型的网站,聚拢人气始终是第一要务,成功的商家都是通过良好的信誉,完善的服务,过硬的质量赢得客户的青睐,这样才能吸引跟多的顾客购买商品。调查得知,在第三方购物平台上,网店的排名与人气息息相关,排名高了,人气自然高了;而店铺中商品的人气高了,则商品排名也会提升,也就获得了更好的销路。因此网店既需要重视搜索排名提升,也要重视店铺人气的提升,双管齐下,稳定店铺的销量,让店铺得以快速稳步发展,店主盈利更多。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面对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困境,采用电子商务模式来开展各种电子商务活动,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电子商务服务,但不同的电子商务模式适应于不同的企业。为了帮助小微企业选择恰当的电子商务模式,拟提以下建议:

有针对性的选择电子商务模式。小微企业大部分知名度不高,如果自己建网站的话,一方面不会有多少访问量和交易额,来为其扩大网站的影响力,反而使小微企业必须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其网站的宜传;另一方面,还必须配备相关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负责网站的策划、管理和维护。这两方面的成本,对于实力并不雄厚的小微企业来说无疑是得不偿失的,因此推荐已经拥有自己的工厂,具备生产能力的小型企业,在专业的指导下自行开设此类网站,谋求更大发展。而对于缺乏资金,实力弱小的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利用淘宝、亚马逊、京东、阿里巴巴等第三方模式的电子商务,可以获得平台的支持,利用现成的资源更加便利的开设网店。因为这些网上交易市场,都拥有一批精通电子商务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和管理方面,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能够确保公用信息平台高效、安全、稳定地运行。借助于这种模式,可以以低成本、高效率吸引消费者,从而迅速拓展其网络营销渠道。

参考文献:

[1]王俊峰,王岩.我国小微企业发展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12.

[2]张建军,李小卯.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与政策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2003.

[3]张新元,王龙,张鹏,张颖. 我国C2C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情报杂志,2005.

篇4

1国内茶叶交易的概述

1.1国内现行茶叶交易的特征

茶叶似乎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无论是自己的饮用,还是走亲访友的赠品,茶叶都是首选。众所周知,市面上出售的茶叶产品类型多种多样,有着不同的口感、规格以及包装,正是因为其有着以上特征,因而在交易时间上有着明显的限制性,并且每一次交易的规格或数量都非常庞大。如:我们通常根据加工方式的不同,会将茶叶划分成六个不同类型,乌龙茶、红茶和绿茶等,每一种类型的茶又有着不同的等级划分标准;诸如根据加工工艺以及原料的产地和品质等,可以将茶叶划分成一级、二级和特级等;若是根据外形来划分,又可以分成圆形、针形、不规则形以及扁形等。在茶叶交易中我们不难发现,国内茶叶交易有着较强的时间限制,通常情况下是在清明节前后,这是因为此阶段茶叶的品相最好,最受广大市民喜爱,因而这一时期茶叶的价格会升到很高,节后便会慢慢开始跌落。并且还由于茶叶交易自身所具有的批量大的特征,使得国内茶叶专家普遍认为国内的茶叶交易需要尽快找寻另外一种新的、更加快捷的突破口,以便使茶业的发展更加稳定,而这一需求便为后来的电子商务出现奠定了历史基础。

1.2存在于国内茶叶营销系统中的各种问题了解国内茶叶交易的人都知道,极大部分的交易都是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完成的,人们普遍认为只有面对面的谈,才能够放心,达成最好的交易。这种类型的交易所具有的优点是十分简洁灵活,并不会受到市场以及交易程序的控制,经营者对于交易状况能够自行操作和控制,这也是一种买卖双方建立起长期性业务关系的重要手段。然而存在于其中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即该种方式并不能与市场进一步拓展的需求相适应,被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尤其是在市场放开茶叶自主经营权后,国内茶叶市场由于受到信息以及专业技术的限制,很难接触到国际市场,并随着市场经济格局的改变,茶叶出口的渠道变得多种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市场乱象,扰乱了市场秩序,如:随意压价,大量流失国有经济效益。

1.3加入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就当前国内茶叶交易而言,由于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使得茶叶交易市场长期维持在固定的交易范围内,难以得到进一步拓展。而根据相关资料的调查得知,我们的邻居——印度采取了新的一种茶叶交易方式,即“拍卖”,通过这一方式该国的茶叶交易量接近七十万吨,深入的研究该交易形式我们发现,其能够缩短印度本土企业同国际茶业市场之间的距离,在公正、公开和公平的交易市场环境下,采用产销商直接见面洽谈的方式,有助于现货现卖,在与市场规则相符合的情况下,还起到了成本不断降低的效果。对于这样一种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相符合的方式,我国的茶叶交易市场应当借鉴过来,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将一个标准化、快捷化的具备茶叶拍卖性质的营销模式构建出来,而这便为电子商务的出现作出了有效铺垫。

2国内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的出现是时展、科学技术水平进步的必然趋势,从长远的发展来看,电子商务应当是对传统茶叶交易市场的调整行为。依赖于物流以及电子货币而得到的电子商务现金流,其从最开始的B2B、B2C,到今天的O2O、G2B等形式,是人们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显著标志。相较于传统形式的茶叶交易而言,电子商务成本更低,交易的速度更快,因而其一出现就被人们广泛接受和喜爱。

3电子商务模式下,国内茶业盈利模式的有效选择和创新

3.1国内茶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是近年来兴起的新的一种线上交易形式,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就国内茶业电子商务而言,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而还有很多有待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如:落后的市场交易观念和信息是阻碍茶业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一个因素。茶业不仅是与本产业相关联的,还同手工业、农业、文化产业、政府机构以及商业协会等有着密切联系,无论是哪一环节脱轨,都会影响着整个茶业的可持续发展;茶业经销商市场意识的短缺,仅仅是围绕着自己所在区域的市场进行交易,而忽视了更远、更大的区域,当茶叶交易存在着区域性,茶业就很难得到拓展;缺乏人才信息收集渠道,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信息化时代下,茶叶交易应当更多地与信息技术接轨,只有了解更多的茶叶交易信息、交易形式才能够探索出新的一种茶业发展渠道;国内茶业缺乏龙头企业的支撑,虽然茶叶企业有很多,发展状态良好的企业也有很多,但是企业名气大、社会形象好的却寥寥无几,这也阻碍了本土茶业向国际市场拓展的脚步。

3.2国内茶业电子商务创新型盈利模式构建

自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以来,传统的茶业交易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经济形式的发展,此时发展茶叶电子商务就显得非常紧迫,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茶业交易特征出发,选择或创造出适应于本地区茶业发展的电子商务相关的盈利模式。就国内茶业发展的大范围来看,同其他行业的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相比,茶业有着自身独有的发展特征,无论是从其市场发展适应性的角度出发,还是全球化经济发展契合性的角度出发,都应当从产业联盟B2B的模式着手,将一个面向国际化的拍卖型网站建立起来,吸纳全国各地和世界范围内的所有茶叶供销商,如:来自各个地方的茶叶批发商以及供应商都能够通过网站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供应商应当预先将茶叶样品寄给批发商,并且网站内应当有专门的人负责评级、编号以及样品发送等工作,将编排好的样品照片放到网站上,为拍卖所用。当交易的双方在规定时间内达成交易后,网站有权收取一部分的服务费或交易费。针对这样一种盈利模式,其非常符合现代市场发展需求,不仅有利于交易费用的节省,还为茶叶全球化发展提供了基础。单从消费者以及批发商的角度来看,我们应当将一个行业联盟性质的B2C建立起来,以在线电子零售作为销售基础,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省去中间商环节,以此缩减成本。经过多方走访调查,能够称得上是我国茶业门户型代表网站的不过几家,其中还有很多的网站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却由于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限制而没有发展起来。如:以俱乐部形式来吸纳会员的“中茶网”就是国内茶叶网站中做的比较好的,门户型网站,其所吸纳的会员多种多样,有来自科研院校的、茶业单位的、茶艺组织的一级茶叶协会等,简单的入会方式却能够享有很多优惠,诸如信息免费等;此外该网站还专门组建了物流配送中心,全国各地都有该网站的分管站,这样有助于及时了解各地茶业的发展实况。深入研究各个网站运营模式我们不难发现,更加符合与当前国内茶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应当是“中茶网”,为关注的重点在于本土茶业,因而网站中的大部分信息都关乎国内茶业发展,我们认为该类型的网站应当多建立几个,单就“中茶网”内部而言,有必要增设一些会员分类环节,诸如根据不同类型(行业、区域等)的会员提供与之相对应的服务,这样会显得网站服务更加系统性、专业性。显然这一模式创新,想要完成是非常复杂的,这是因为国内现有茶业网站中出现了一种通病:受到市场发展行情以及经营政策要求的限制,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难以考虑全面,只倾向于向重要的、龙头型的企业提供服务,而忽视对于小型的企业或个人进行服务。毫无服务特色的网站会员管理模式,是很容易流失客源的,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便将新的一种创新型的茶业电子商务提了出来———ABC模式该模式是在B2C以及B2B的综合分析下建立起来的,其是两种电子商务模式的有效结合,有助于综合性特点的发挥,并且在应用价值的帮助下,引申出投资价值,随后便形成了组织进化价值,一旦具备现代化经济发展特征的价值链形成,那么将针对不同类型客户分类管理的目标实现就不远了。

4总结

综上所述,时代是在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形式的改变,必然会改变各行各业的经营方式,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茶业经营模式而言,现代化的电子商务形式就显得非常重要,其是科技进步、时展的重要体现。将电子商务应用到国内茶业发展中,有助于茶业的进一步发展,接触到国际市场。根据国内茶业当前电子商务发展实情,我们在B2B以及B2C两大热门盈利模式的结合下,创造出了更适宜茶业发展的ABC模式,其是以上两种模式应用优势的综合,能够将完整的一条电子商务链形成,是我们针对国内茶业电子商务发展实况的有一次创新性研究,因而能够更好地满足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占青青.中国茶的科技文化融合与市场拓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

[2]袁凌.面向传统零售业的电子商务模式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

[3]高展.我国茶叶电子商务市场现状分析及营销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5.

[4]叶忠华.HX茶叶公司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

[5]李红.中美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1.

篇5

1. 整体上市相关概念

我国国有企业改制上市从资产或业务的构成来讲,有部分上市和整体上市之分。部分上市又称为分拆上市,是指国有企业在改制上市时将部分资产或业务投入到设立的股份公司并通过公开发行股票上市的做法与安排。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以前,部分改制上市公司曾是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主要部分。整体上市是指将拟改制上市国有企业或已部分改制上市的国有控股母公司的全部经营性资产或主营业务及相关辅助资产整体投入拟上市公司或进入已上市公司的做法与安排。对于通常所说的主业资产整体上市,是指把集团或母公司非主营业务资产适当剥离后,将集团公司或母公司主营业务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习惯上把这种类型也称为整体上市。

2. 整体上市的作用

一是有利于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提高行业集中度。资本市场是资源配置效率最高的市场。在这里资本不仅可以迅速地积聚和集中,而且资本可以高效率地向效益最优的行业和公司积聚和集中,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由于我国初期资本市场的地位没有完全确立,部分国有上市公司的资产只是集团公司的部分经营性资产。一方面,这些上市公司的资产不完全,不完整,对集团公司的依赖较大,另一方面,这部分资产规模较小,竞争实力和盈利能力不强,缺乏规模效应。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上市公司及集团剩余主业资产的长远发展,甚至威胁到一部分上市公司的生存能力。更为严重的是,上市公司难以有效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与作用,提高自身规模和竞争实力,做大做强。通过整体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强大的资本积聚和集中的功能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是一种较佳的策略选择。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大型企业的发展与形成,如果不依靠资本市场的力量,都是难以想象的。埃克森美孚、皇家壳牌石油、通用汽车等财富500强巨头,无一不是依靠资本市场而发展壮大的。因此,国内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迅速成长与壮大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二是有利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资本市场中曾经有70%以上是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在A股上市的很多上市公司所经营的只是集团公司的部分经营性资产。这种人为的割裂,导致上市公司对集团公司的严重依赖,上市公司无论是在业务经营上,还是在组织管理上等均缺乏独立性。一些上市公司与母公司的业务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同质性或处于同一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上市公司的业务往往只是母公司众多同质资产中的一块,或者是其同一产业链中的一环。这不仅导致了大量关联交易的存在,同时不利于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国内资本市场前期大量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资金占用、违规担保、关联交易等等都与此有关,部分国有上市公司经营受到严重拖累。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地影响了上市公司的质量,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而整体上市后,集团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同类型资产或上下游关联资产均进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可以作为一个独立整体而存在,从而有利于确立上市公司的独立地位。

三是有利于企业资源整合,做大做强。通过注入母公司主业资产整体上市后,上市公司的规模和市场影响力得以提升,可以在更大领域内进行整合资源。上市公司通过对主营业务的横向扩张或产业链的纵向扩张,不仅有利于扩大上市公司经营规模,而且使上市公司的产业链更加完整和全面,产生协同效应。因此,整体上市既有利于上市公司提高业务规模,做大做强,又有利于上市公司完善产业链,形成产业一体化优势,从而有利于上市公司提高盈利能力与抗风险能力。为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中国证监会、国资委对大型企业整体上市将给予明确支持,因此,大型企业整体上市还将持续。

3. 整体上市基本模式

3.1 “现金收购”模式。该模式是指上市公司用现金以一定的价格收购母公司的主业资产或与上市公司业务相关联的资产,从而实现母公司主营业务与资产整体上市的做法。该模式主要适用于上市公司现金流较为充足、母公司需要现金的情形,通常是上市公司分次购买母公司资产,母公司逐步实现主业资产整体上市。

3.2 “换股IPO”模式。该模式是指母公司与所属上市公司现有股东以一定比例换股,吸收合并所属上市公司,同时发行新股并上市的做法。例如,2004年1月,TCL集团吸收合并其控股的上市公司TCL通讯,同时发行新股并上市,TCL通信的流通股份以1:4.96478873的比例置换为TCL集团的股份,TCL通信则被注销。2006年9月22日,上港集团吸收合并上港集箱,同时定向发行股份并上市。上港集箱流通股股东以1:4.5的比例换股为上港集团股票(或换取第三方支付的每股16.37元的现金)。该模式较适合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集团公司,既能满足集团公司在快速发展阶段对资金的需要,又能使集团公司资源得到整合,进一步促进资源使用效率提高。

3.3 “换股并购”模式。该模式是指将同一实际控制人的各上市公司通过换股的方式进行吸收合并,完成公司的整体上市。例如,2004年11月,第一百货通过向华联商厦股东定向发行股份进行换股(换股比例1:1.114),吸收合并华联商厦。之后第一百货更名为百联股份。由于该模式没有新增融资,较适用于集团内资源整合,主要便于集团内部完善管理流程,理顺产业链关系,为集团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3.4 “增发收购”模式。该模式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公开发行或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融资,收购控股股东资产以实现整体上市的做法。目前这种模式应用较为广泛,其优点是方案简单。但是在新置入资产盈利能力较弱导致预期的每股收益摊薄较多时,融资方案往往不受市场欢迎,易于遭到股东否决。例如,武钢、宝钢均是向控股股东定向增发和公开增发相结合,募集的资金用以收购集团相关资产;鞍钢、本钢是通过向控股股东定向增发融资收购控股股东资产。该模式主要适用于实力强大的企业集团整体上市,便于集团实施统一管理,理顺集团产业链关系。

通过对上述四种整体上市模式分析,每种模式各有一定的适用性,具体采用哪一种模式或进行多种组合模式,需要根据企业的资产状况、发展战略、投资者意愿和证券市场的景气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选择。从公司层面来说,首先要考虑公司的财务状况、募投项目情况等符合哪种上市模式,其次要考虑拟上市资产规模及项目建设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小。从证券市场层面看,一方面要看证券市场的走势情况,另一方面要看证券监管部门的政策导向。

参考文献

[1]欧阳世泉、唐宗明.整体上市与上市公司绩效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7)

篇6

目前,随着电子商务热潮的涌现,尤其是B2C模式在国内的推广,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虽然我国的电子商务业呈现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潜力巨大,但同时也有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比如支付安全、网络技术、物流配送、法律法规等,而物流配送是最直接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对电子商务的企业而言,特别是B2C电商企业,由于客户需求的多样性,选择什么类型的物流模式尤其重要。

一、电子商务物流概述

1.电子商务物流的重要性。在网络平台下,实体产品介绍、价格谈判、支付等都可以即时进行,唯独物流配送不行。基于大多数消费者都想快点与购得的“宝贝”见面,对物流诸如几天能到、能否送货到家等问题特别关注。电商企业如能做好货物采购、仓储、流通加工、分拣、包装、配送、运输等流程,以可靠和高效的物流运作为保证,将大大简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输成本,从而建立成本优势,对业务的拓展有重要的意义。电子商务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与物流配送的融合度。在B2C背景下,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炒概念、争低价、靠投资发展的阶段,实际上决定胜负的关键在于线下物流支撑及供应链整合的能力。

2.中国B2C电子商务物流现状。目前,中国B2C市场日渐兴旺,很多特色网站非常活跃,比如当当网、京东商城、全买网、红孩子、凡客诚品、梦芭莎等购物平台。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实体零售巨头更纷纷加入这个队伍。中国B2C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趋近于中国实体零售市场的发展状况,市场集中度较低,特色交易平台将会在未来稳定长久的发展下去,并且逐渐壮大。

但物流配送对B2C电商企业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企业面对的消费者是不在一个范围内的,商品定购是随机的,如何规划配送路线?配送日程如何调度?配送车辆如何安排?资源是否合理利用?服务是否有竞争力?这些问题都要综合考虑,但后果很容易造成成本的加大或服务水平的降低;再者商品的在途中的破损、丢货、退货等质量“三包”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额外费用往往带来更大的难题,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B2C电商企业物流将不断面临新的境况。能否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快响应,更少错发率,更少退货率地实现物流的配送是B2C企业在新一轮挑战中是否能站稳脚跟的关键所在。

二、B2C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选择分析

1. B2C电子商务物流模式。B2C 电商企业面对的是分散客户,客户需求具有明显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特征,且每个客户对时效性、配送地点、配送方式的要求也不一致,这就导致配送地点高度分散、配送批量小、配送时间不稳定等问题出现,因此,B2C 电商企业的配送物流必须具有更高的柔性,更快的速度,更规范的作业,以应对客户的不同需求。B2C电商企业可选用的物流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自营模式、借力第三方物流模式和共建联盟模式。

(1)建立自营模式。自营模式是指电商企业自己组建物流配送系统,自行经营管理售后的整个物流运作过程。在这里笔者特指全能型自营模式,也称做“一条龙”服务,即电商企业自建仓库、配送中心,配备企业的专职投递队伍,售后物流配送一手包办,所有资源归企业所有。

自建的物流系统由于是企业自行控制的,其物流配送系统具有高效、优质的特征,但是由于资金投入有限,专业化程度不高,自建物流配送系统往往容易导致服务区域狭窄,成本过大的后果,非一般企业适用。目前,运用这一模式比较成功的例子多为一些医药企业、家电企业、制造企业以及连锁超市等。这些企业依靠成熟的经营经验和庞大的营销渠道以及良好的物流网络与物流技术,在涉足电子商务时通过不断整合资源,形成适合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这其中的佼仪者还利用本身的物流体系承担其他企业或商家的配送业务,大大减少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实现网络配送规模效应,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配送。

(2) 借力第三方物流模式。与自营模式对应的是借力第三方物流模式,它又称外包物流或合同物流。这是更专业化的物流模式,由于第三方物流公司服务的客户不止一个,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配置,做到成本更低,服务更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借力第三方物流将会成为一个提高物流速度、节省物流费用和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同时也标志着物流水平的发展,这也是我们国家要大力提倡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借力于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是一种行为,B2C电商企业携手第三方物流实现物流配送有以下几种模式:

第一种,虚拟联盟模式。B2C电商企业先根据客户群在不同区域选择合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物流公司,再通过网络系统将位于各地的仓库、配送中心连接起来,成为“虚拟联盟”,通过各物流企业商流、物流信息之间的共享进行统一的调度和管理,使得物流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扩大,从而实现对消费者的配送,保证更快捷,更优质的服务。

第二种,电商企业自营+第三方物流共建模式。在这种模式下,B2C电商企业先通过选址在适宜的地方自建仓库或配送中心,接收订单、货物分拣、打包配装等流程由自建配送中心完成,而投派工作通过信息化平台和网络系统交由专业物流公司实现;或自身也组建有完整的物流系统,但“一条龙”服务只是服务于特定区域,其他区域仍然交由专业物流公司提供服务,共同实现对消费者的物流配送。

第三种,全部外包模式。即企业将非核心优势的物流业务全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来承担,而B2C企业则集中力量发展其核心商流业务,并通过信息系统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配送的管理与控制。完善的第三方物流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强灵活性。企业利用第三方物流的能力越强,业务增长就越快,核心竞争力就越强。物流全部外包模式将成为大量B2C企业逐步实现的方向。

(3)共建联盟模式。共建联盟模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商企业为实现各自的配送目标而采取的长期联合与合作模式。其目的是实现联盟参与各方的“共赢”,具有相互依赖、资源共享、强调合作、服务为先、专业化的特点。联盟参与各方间相互信任、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在物流配送方面通过契约形成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追求成本更低,投入更少的社会化联合组织。

三、B2C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选择建议

1.选择依据。物流与商流相辅相成,到底采用何种模式必须基于企业的自身实力、经营状况、未来目标、业务大小、客户分布与需求以及资金预算、要求达到的服务水平等诸多条件。

上述几种模式各有优势与劣势。自建物流配送系统可控性强,弹性大,能最大限度满足多种客户需求,但是在销量达不到一定规模时难以产生效益;第三方物流代表的是现代物流的操作方式,但由于目前我国物流业整体水平较低,覆盖区域与服务效率未必能满足B2C企业的要求;物流联盟是物流社会化的高级形式,是产业流程的供应链,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物流联盟可以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要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并且长期合作下去也不是一件易事。

2.灵活采用物流自理和模式。灵活采用物流自理和模式是B2C电商企业更有效发挥自身竞争力的法宝。纵观国内和国际,大型B2C电商企业都倾向于选择混合的模式,即部分自营部分外包的形式,例如京东商城、亚马逊等。

从长远发展来看,电商企业应注重在经济可行基础上与专业物流公司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库存控制、在途信息跟踪、销售信息及服务、信息系统之间的整合,从更高层次上实现商流、物流信息的共享,必要时考虑多种模式的灵活运用。

比如凡客诚品,在其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凡客诚品由过去将物流直接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转变为物流联盟与自建物流相结合。在与其他B2C企业如卓越网进行物流联盟的同时,加强对自建物流“如风达”的建设,在响应性和效率之间达到平衡点。目前,凡客自建物流“如风达”所提供的配送业务量约只占凡客诚品总订单量的25%,主要承担凡客诚品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以及苏州这五个核心城市的物流配送,一天两次送货,而其他订单则依靠与其他B2C的物流联盟。

不管采用何种模式,都是电子商务时代对B2C企业带来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电商企业与物流企业都应以此为契机,为电子商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优质科学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王旭磊,孙春薇.B2C电子商务货物配送问题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J].2007年7月第10卷.85-86

篇7

职能型组织结构是将企业需要从事的主要活动或要执行的主要功能分成不同的部门,通过这些部门的活动,来达到所要实现的目标。在这种架构中,部门之间的协调和信息的交流,可由组织的最高领导层出面,其管理的目标是调动不同部门的资源优势,获取最大的利益回报。它的特点是决策权高度集中、分工明确、信息交换迅速、成本最低,而且有利于雇员发展某一方面的专长。这种形式对于一个小型银行是适用的,但对于规模稍大的银行则不合适。

事业部型组织结构是根据企业的生产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或服务对象、或服务地区的不同进行划分的。每个事业部都成为一个专门的部门,专门从事某一类业务。它的特点是相对独立,其经营计划和预算的制定也具有很大的独立性,从管理角度说,它事实上是一个“利润中心”。它的主要缺点是可能分散一个企业的力量,不利于规模效应的形成,跨事业部之间的协调存在一定的难度。

矩阵型组织结构是指按照组织架构固有的一些特性,将一个企业的部门分为不同的事业部,在每一个事业部中,又设计一些职能类似的组织,这些组织由分别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领导,形成一个“多维”的矩阵型结构。它的主要特点是适应性较高,能够使企业适应于不同的、复杂的环境需求。同时,由于具备职能型架构的一些特点,也能够提供给雇员根据自身兴趣培养技术专长或综合管理能力的机会。由于受到双重领导,这一架构往往需要不同部门间进行信息和权力共享,对协调要求较高,约束性很强。

网络型组织结构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组织架构形式。它是人们探讨的网络型组织、群体型组织、自设计组织、基于信息组织和后化组织的一个统称。在这个架构中,企业中的劳动分工是按照掌握一定技能的知识雇员的类型来进行的。他们可以单独工作,也可以暂时或永久性组成项目工作小组去完成某一件事情。劳动者的组合,根据企业经营活动的需求来进行,并且在几乎没有任何正式监督的状况下进行。网络型架构的最大优点是它的适应性强,能够针对外界环境激烈变化,及时迅速地做出反应。

(二)组织结构的决定因素。组织架构的设计与选择关键在于有利于管理者经营目标的实现。因而就统一标准而言,组织架构模式没有最优和次优,也没有必选的定式,关键看是否适应自身经营状况和外部经营环境。商业银行应该选择何种形式的组织架构,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第一,资源是否有效配置及资源的统筹调动利用能力。应该选择能够最有效地调动、配置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的组织架构;第二,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水平。银行是高风险行业,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应该是选择组织架构模式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之一;第三,对市场环境的适应性。作为企业,市场的需求、客户的需求、经营环境的变化是组织架构选择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组织架构模式一定要有利于客户服务,有利于市场竞争;第四,商业银行自身的水平。任何一种形式的组织架构,在当今科技信息,都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科技系统来支撑。企业自身科技水平也决定了选择什么形式的组织架构;第五,员工潜能的发挥。商业银行作为竞争性很强的风险行业,员工潜能的发挥和员工整体素质也直接决定了选择什么形式的组织架构。

二、西方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主流模式主要及其特点

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模式一般是总行以职能型架构为主,分支行是“块块”形式为主,大多数分支机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种模式下,分行主要负责人集行政管理权与业务管理权于一身;总行对分行下达经营指标和考核都是以分行整体来进行的,分行既是成本中心,也是利润中心。,大多数的发展家和日本的商业银行都实行这一模式,汇丰银行基本上也是这一体制。随着西方国家直接融资的迅速发展并逐步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客户对银行的融资需求减弱,黄金客户则主要依赖资本市场。针对这一变化,银行不得不改变经营作风,努力以创新品种对客户实施针对性营销,并实行相应的管理,从而形成了专业化的特点。频繁爆发的危机也使银行越来越重视风险控制能力。为使专业化营销更为顺畅和风险控制更为有效,实行专家管理和决策并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按业务板块自上而下垂直管理(以纵为主、以横为辅的矩阵型架构)就成为十分必要。90年代初,以客户为中心,专业化垂直型组织架构基本形成。全球范围内的跨行业金融机构兼并重组浪潮推动了这一模式的发展;IT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管理会计手段的日趋成熟为银行业采用这种模式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客户为中心,专业化的垂直型组织架构在国际银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成为全球银行业组织架构的主流模式。美国著名的大银行如花旗银行、摩根大通和美洲银行等银行的这种组织架构已经十分成熟。欧洲的德意志银行、德国商业银行、裕宝银行、渣打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和英国劳埃德银行等也纷纷仿效,推行了主流模式;的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和台新国际商业银行也采用了这一体制;汇丰银行正在由过去的“块块”管理的模式向主流模式转变,并在信贷和风险管理领域基本实现了专业化的垂直型管理。尽管由于沿革、东道国和兼并重组等原因,商业银行总部与其下属机构之间可推行不同的体制,如总分行制、子公司制和控股公司模式以及上述各种体制的混合等,但都不商业银行推行主流模式的组织架构;市场定位和业务特色的差异,也不影响推行主流模式,但对主流模式框架下的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实行以客户为中心,前中后台分离,专业化垂直型的组织架构必须具备以下重要条件,即IT技术在银行业得到广泛地运用,在信息传递、数据采集、业务处理、风险控制和业绩评价等方面,提供技术前提、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管理会计在经营信息汇总、成本和效益的核算、业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得到广泛而深入的运用;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勤奋好学、作风踏实、团结合作、知识型的经营管理者队伍。

西方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主流模式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突出“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自上而下建立垂直管理的前台业务板块,强化市场拓展功能。前台的企业和机构业务、零售和私人业务及资本和市场业务板块营销功能大大加强;营销多元化,依客户的不同分成若干业务条线,多头展开营销;营销裁身量化,针对性地满足客户多方的金融需求;营销标准化,同一客户在全球均可享受相同的服务;营销力度化,对大客户的营销由从总行到支行的整个业务条线承担。形成多层次贴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机制,保证向前台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附加值较高的产品。管理链的缩短提高了业务运作的速度,保证前台部门的快速、灵活应对市场。

(二)真正以利润为中心,实现集约化经营。建立客户、产品、部门和地域的四维业绩评价体系;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分配与核算,强凋成本控制;以股东价值增长额和资本回报率作为主要业绩考核指标,强调盈利高低必须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部门和个人的业绩紧紧地与其所创造的盈利挂钩;成立业务处理中心,大大降低营运成本。

(三)推行管理,构筑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业务运行的效率与质量,强化风险控制。明确划分前、中、后台业务,形成相互制约,前台面向客户,中台职能管理和风险控制,后台提高支持保障的运作体系;全方位的专业化,依客户不同推行业务条线管理,注重专家管理;合理改善管理链长和管理半径,加强条线管理,提高业务处理的速度,提高可控能力;广泛运用管理会计方法,为高级管理层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以纵为主、以横为辅的矩阵式管理,有利于增强团队的合力;注重宏观和量化的风险控制方法,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统一进行资产负债管理,有效控制风险和充分利用资本资源;强化中台管理,构筑全方位、专业化、独立的风险控制体系。

(四)注重责权利的统一,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总行一直到最基层,通过以客户为中心、专业化的垂直型管理,既将各层面各部门的职责明确区分开来,同时又将其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使责权利达到合理统一,充分调动各业务条线的积极性;条线主管拥有其主管范围内的人权、事权和财权,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过失责任,依据其主管范围内的较大的自主权力,选择合适的人才,进行合理的分配,以达到其经营目标,为获取更大的利益,十分注重拓展市场、降低成本和控制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现状及其突出问题

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不论是由专业银行转轨而来的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市场催生的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均是胎生于计划经济模式下的行政分权体制。这一体制下,按行政权力和行政区划,银行业务和客户完全被割裂于各级分支机构,基本上实行职能型“块块”管理的总分行组织架构的主流模式。近年来部分商业银行开始试行部分前台专项业务事业部型结构、中台业务条线垂直管理、后台业务处理部分集中等取得一定成效,但传统主流模式仍未有大的改变。我国商业银行现行这种块块分割、行政分权式的总分行模式的组织架构体制上的弊端,不仅仅是缺乏集中的风险控制要求和集约化经营的效率,本质是一个形式上的统一法人下的银行被分割成无数独立的利益板块,直接带来的是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制度的严重滞后,这种滞后状况所引起的主要问题有:

(一)利益多元、目标多元,统一法人的经营目标难以很好实现。总行对分支机构管理仍是典型的“块块管理”体制,分支机构的准法人性质比较突出。分行首先以自身利益出发进行运作,是实际上的利润中心,众多分行就是众多的利益主体,就有众多的经营目标,通常会在不同程度上偏离或弱化总行的经营目标。

(二)总部架构仍以职能型为主,行政色彩浓厚,不直接面向市场和客户,管理半径过大,机制缺乏应有的活力。按职能型设置的总行部门,前中后台职责划分不清,业务部门缺之独立的人事和财务支配权,部门间信息沟通、业务流通不够顺畅,面对数百数千甚至上万个分支机构,管理链过长和管理半径过大,直接业务运行速度和决策效率及决策传导速度。

(三)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风险控制功能不到位。缺乏有效的风险识别、度量、监测、控制和检查机制,各个条线、层面风险的责任人责任不明确,没有清晰的市场风险、行业风险和地区风险控制的政策目标。尤其是分行主要负责人集事权、人权、财权于一身,导致市场风险、道德风险过于集中,而总行作为一级法人却必须承担全部和最后的风险责任。

(四)没有形成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体制,竞争力不强。没有细分市场,主要客户群体不明确,产品和服务相互分隔,缺乏真正的产品经理和客户经理。

(五)没有真正以利润为中心,依然实行粗放式经营。管理理念和还没有得到真正广泛运用,无法清楚地核算产品、客户、部门和地域的成本和效益,以人为本的绩效考核体系还没有建立。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外部竞争压力的加大,现行商业银行组织架构所显现出来的这些会越来越突出。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组织架构与制度、西方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主流模式间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这种状况的后果和最实质的问题就是,由于组织架构的弊端,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

四、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目标模式的选择及组织架构再造的路径

(一)影响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目标模式选择的因素。无论何种组织架构,对一个商业银行来说,都是围绕下列几个主要因素进行的:经营目标(战略定位)、经营管理者及员工、经营(市场)环境、风险控制、资源配置、信息共享、业务流程等。构造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因而,商业银行根据自身条件和经营环境的判断明确自己的经营战略目标至关重要。要明确业务定位、客户定位、规模定位、经营管理体制定位和国际战略定位,在此基础上提出其组织架构设计的总体战略和原则。

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选择可以根据上述考虑因素,确定不同的模式,但最基本的几项原则应该是共性的。即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增强营销功能;必须实行专业化管理,提升机构运行和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必须前中后台分离,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必须以人为本,注重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必须真正以效益为目标,实现粗放型增长方式到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模式的选择应该是目标模式的选择。目标模式不是现实模式,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实现的模式,而是经过相当时期的自身改造和外部环境的成熟才能够实现的模式。因而这个目标模式应该是最优的、原则的、宜粗不宜细的。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目标模式选择还应该是动态的,在目标模式大的框架确定的条件下,随着组织架构再造的不断实践和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应对目标模式的进行不断修正,使目标模式始终代表国际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趋势,始终反映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二)我国大中型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目标模式的选择。西方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主流模式应该是我国大中型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目标模式的主要选择。随着入世后金融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中资大中型商业银行与全球大型商业银行将在同一市场、对同一群体在同一经营环境下直接竞争。西方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主流模式已经过多年不同市场环境的实践日趋成熟,是代表商业银行发展方向的典型的现代化模式。如果说规模不大,机构不多,定位专业的小型商业银行还可以选择其他模式的话,那么中资商业银行中规模很大(国际排名前100位)、机构众多(遍布全国及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大型综合性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交)选择西方商业银行主流模式作为其组织架构目标模式就成为必然。

选择西方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主流模式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目标模式绝不是照搬照套,最重要的是经营理念的选择。中国文化及市场化程度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异,选择何种组织架构,关键要看整个、和人文环境的认同,过分地追求统一的标准模式,一味地照搬照套,脱离国内的实际,肯定达不到期望的目标,甚至会给国内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转型成本,直至带来毁灭性破坏。选择和认同西方商业银行主流模式的经营理念和基本设计原则,要比照搬其架构的“模型”重要的多。特别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利润为目标的经营理念;前中后台分离,专业化管理以提高企业效率的质量并强化风险控制的管理思想;顺应金融市场变化趋势,适应商业银行市场竞争态势而不断推动体制创新的战略目标等。

(三)目标模式设计的基本原则及主要内容。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目标模式设计的基本原则及主要内容是,以客户为中心,增强营销功能,加大营销力度;实行专业化和垂直型管理,提升各类机构运行和管理的质量与效率;理顺前中后台关系,突出业务部门的核心地位;合理确定管理链长度和管理半径,使业务拓展和内部管理顺畅、协作和均衡运作;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切实形成有效的风险控制;真正以效益为目标,实现粗放型增长方式到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真正企业化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评体系;突出各类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

(四)组织架构再造的路径和基本条件。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再造,必须以目标模式为目标,循序渐近,突出重点,分段实施。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组织架构的突出问题,应该首先选择总部组织架构再造以寻求第一阶段的突破。最重要的是把总行按不同业务板块划分的前台业务部门真正推向市场,真正形成利润中心。同时可以选择适当的中台风险管理和控制部门推行横向嵌入式、纵向垂直管理的阶段性策略。要特别注重传统模式向目标模式转型带来的再造成本,包括风险成本、市场成本、商誉成本和其他直接成本。在转型推进中,应努力降低转型风险和成本。

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再造必须把信息技术和管理会计作为基础条件。实行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目标模式最大的障碍,就是信息技术和管理会计严重滞后。要实现传统的总分行行政分权模式向现代金融企业的目标模式的转轨,必须要构建大集中模式的数据处理体系及在此基础上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加快推进管理会计系统的运用,真正实现对客户、部门、产品和地域的有效核算和管理,实现集约经营。这是实行组织架构转轨的两块基石。

[1][美]兹维·博迪,R.C.莫顿。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澳]杨小凯,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组织[M].北京:经济出版社,1993.

篇8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045-01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逐渐来临,计算机网络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电子商务也因此更多地被用于企业之中,且地位不断得到提高。对中小企业来说,电子商务模式是一种比较方便,效率又高的方式,优点很多,之得在中小企业中应用和推广。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子商务模式如今分类也比较多,企业必须选择合理的方式才能达到目标要求。目前主要的电子商务模式有电子采购、专业化电子商务(ASP)应用模式、协作平台、第三方平台等几种,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内在问题,本文认为目前情况下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最合适的方式应该是第三方平台模式。

二、我国中小企业选择电子商务模式的因素

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有很多种,目前在国内的中小企业应用最广的属于企业间电子商务,出了这种方式之外,还有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像是易趣网,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以及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等等。本文主要研究应用最广的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模式。

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是在企业之间、商业机构之间、商家之间开展的电子商务,这种电子商务模式把需求方和供给方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将买方、卖方以及服务于他们的中间商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交易行为集中到一起的电子运作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过去传统的企业生产、沟通、营销等方式全部发生了改变,整个产业体系都因此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存在商贸关系的企业利用电子商务互相联系,形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圈,彼此之间通过电子商务可以快速的获取信息。利用这些虚拟的数据平台,企业不再像过去必须使用大量的实物进行繁琐的交易,不但使得交易变的更为快捷和规范,也节省了很多的流程和成本,对企业的发展来说利处相当多。概括来说,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有以下作用:

第一,增加市场机会。利用很多先进的搜索引擎,企业在产品信息的获取上更加方便和快速,任何企业只要了相关的产品信息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而且企业信息变得更加自由,也不需要成本,减少了广告的高费用以及时间上的滞后性等缺点,相比与传统媒体来说无论在信息的渠道上还是范围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第二,企业品牌宣传。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可以利用的资金不多,用来进行大规模的品牌预算不太现实,因此很多企业都为产品推广而发愁。如今利用这种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平台,只要信息就能获得别人的关注,既节约了费用,又能实现大范围的宣传。

第三,加强了企业之间的联系。在过去,企业之间可以沟通的机会相对较少,只有利用通讯方式才能实现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但是在企业间电子商务平台的支持下,所有的信息企业都可以共享,公司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不用考虑空间距离便可以实时沟通,合作的效率大为提高,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变的更为紧密。

第四,降低成本。利用企业间电子商务平台的透明性,所有的价格都可以一目了然,企业可以寻取最低的价格进行交易,而不用再担心因为自己对行情的把握能力不够而支付过高费用的问题,尤其是大宗商品,可以很明显的降低成本,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中小企业要开展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就必要会涉及到选择电子商务模式的问题,中小企业选择电子商务模式应该考虑能否创造收入、降低开支、改善客户关系、支撑自己的企业几个方面。

三、第三方平台模式

所谓第三方平台,就是在产品或服务的买卖中,除了需求方和供给方以外,出现了一个和卖方和买方都没有关系的第三方,这个第三方建立网站,把买方和卖方通过某种方式联系起来,并提供公平、专业化的服务。买卖双方通过第三方提供的交易平台供求信息,完成询价、洽谈、交易、支付和售后服务等业务。第三方平台聚集了大量的供应商和需求商,会产生聚集效应,中小企业通过第三方平台开展电子商务不仅可以拓展业务和宣传自己的品牌,更重要的是在中小企业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给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简捷、方便、实用的方式,中小企业不需要购买过多的硬件、软件,也不需要抽出更多的专业人员就可以很方便地开展电子商务。

四、构想中的新模式

价值网是一种新的业务模式,是电子商务时代帮助企业根据顾客需求提供优质产品及服务、减少经营成本的管理新方法。价值网是价值链发展的高级阶段,它的优势在于可以使网上的各成员在充分共享信息和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彼此的互补优势和资源,共同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这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是指价值网集成者采用信息和网络通信技术对价值网进行有效分解和重构,并对其中价值流进行全程监督和控制的电子商务模式。价值网集成者的核心能力是通过收集和加工信息创造价值。它通过网络、信息系统与价值网内的各个角色进行及时的交流,成为信息的集散中心,从而提高价值网的有效性,进而形成一种新的价值增值方式。价值网集成者一般并不拥有物理价值链商店任何部分,它通过虚拟价值链开展商务职能活动一从价值网的下游收集销售数据,然后利用商务智能分析技术分析,挖掘顾客的消费偏好和趋势,并把这些信息及时传到价值网的上游供应商和配送中心,以便安排生产和发货,以此提高物理价值链的效率,促进物理价值链上的增值,从而间接创造价值。

五、结束语

21世纪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世纪,前所未有的变革正在不断发生,我们既要抓住机遇,更要深化改革,提高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中小企业来说,做大做强是必经之路,否则便有可能被淘汰,所以企业一定要努力选择正确的方式和道路,稳步前进。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电子商务都是必然选择,所以更应该认真构思,寻找合理的应用模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中小企业必然可以与国际同步,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江勤.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选择与思考[J].中国商贸,2010,2

篇9

在物流领域,信息时代的来临也推动了其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不断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信息经济时代下的主要产物以及未来经济交流的必然趋势,其的实现不仅需要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还需要物流的加入,集信息、资金、商、物四者为一体,共同创造一个适合电子商务发展与推广的综合化生态环境。

一、我国物流业现状

对于我国的电子商务来说,重生产轻物流这一观念的存在,使得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速度以及运输仓储的运行质量均落后于其他行业。尽管近几年随着业界的重视,我国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但总的来说,其行业所创造的经济仍属于国民总体经济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比起当前物流市场的需求,我国物流业还存在着以下一些不足:

(一)物流观念落后,缺乏对物流的正确认识

观念落后,缺乏正确认识是导致物流行业发展速度缓慢,运行质量不优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人对现代物流这一概念的认识并不充分,对其意义、地位和具体作用也缺乏一定的了解。事实上,现代物流是提升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对提升运输水平、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物流专业化服务程度低

在我国物流行业中,大多数物流属于企业自营物流,这便导致了社会上专业的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而有效的利用。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国现有的大部分货代企业,其功能都比较单一,这类功能单一的货物代企业是以往条块分割管理体制下的形成物,当社会进步,信息技术引入到商业物流中时,这类企业由于档次低、装备落后等原因,便不能再满足客户所提出的更高的时间以及服务质量要求,无法再给客户提供完整的供应链服务,因而陷入物流发展瓶颈。

(三)物流制度还有待完善

物流在实际运行和发展中需要各部门的紧密配合,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其的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只能采取制度建立和完善这一手段。目前,我国所建立的关于物流业我法规制度并不完善,在正式行使中存在诸多的弊端。企业自营式物流模式使得物流管理部门出现各自为政现象,从而造成管理部门内部的一些规章制度无法发挥其实际作用,或造成物流管理方式无法适应和满足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给我国物流发展制造了阻碍。

(四)物流人才缺乏

人才始终是企业,乃至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一种能在企业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的资源。在国外,其物流行业的人才培养教育和培训工作做得十分全面,物流管理部门内所配备的各从业人员或管理人员都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思想理论以及实践经验等等;而在国内,我国物流行业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工作明显不足,当前高等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及相关课程的学校比较少,导致物流行业后期储备人员不足,再加上现有物流人员,或在职物流人员的知识水平、实践经验以及专业素质等有所欠缺,使得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电子商务中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

就国内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来说,由于我国物流的主要形式是汽车运输,这种以汽车为货运手段的物流形式只适用于短距离的货运,在更长更远空间运输上存在着不足。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是比较落后的,目前还无法为客户提供高质的物流服务。企业在选择物流模式时需要结合以下几方面作综合性考虑:

(一)企业规模和实力

一般来说,企业在选择物流模式时,首先需要考虑到的便是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主要包括企业内部资金、企业规模大小以及企业内部管理运作情况。

(二)通过划分企业的核心与非核心业务来确定选择何种模式

企业可根据供应链划分方式,将不是企业自身所经营的核心业务转托或外包给第三方企业,由专门从事和经营该项业务的企业来经营,这样既可以保证该项业务的完成质量,又可给企业省去不必要的麻烦,并避免资源浪费。再加上从事外包业务的企业大多是专业公司,其在完成该项业务时,从原材料供应到生产,再到产品的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各种职能,都是由在某一领域具有专长或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公司互相协调和配合来完成的,这样所形成的供应链具有最大的竞争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的实现需要为其创造一个综合性的生态环境,其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资金流、商流、信息流以及物流。因此,企业在发展与应用电子商务来获取利益时,首先要做的便是选择正确的物流模式,加强企业物流设施建设,提高运输能力和仓储质量,以此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风险,达到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目的。

篇10

一般说来,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有两个: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由于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和体制,中小型企业相对较难在这个市场上通过这两种方式筹到资金,具体分析来看;

(一)债务融资

理论上讲,债务融资传统上有三个渠道:一是银行及相关的金融机构;二是发行企业债券;三是其他的民间资源。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由于目前中国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对落后和银行管理体系问题,中小型企业很难从银行得到其所需要的足额贷款。而企业债更受制于中国债券市场的欠发达,中小型企业几乎没有通过发债而实现融资的成功案例。相比较而言,从民间渠道融资似乎更加可行一些,但是仍然有两个障碍需要考虑:一是民间资金虽然总量较大,但比较分散,需求较大的中小型企业很难筹到足够的资金;二是中国现行的法律环境对民间借贷行为缺乏足够的保护。

(二)权益融资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主要有两个方式进行权益融资:私募和公开发行。私募,由于其比较简单的程序,相对来说更加普遍,它的潜在投资人包括个人投资者,风险投资人,投资公司,和其他的一些企业投资机构;而公开发行,则对中小型企业的规模和资质有一个更高的要求。

首次公开发行(IPO)是权益融资的最重要形式之一,也是本文需要探讨的课题。下面对首次公开发行和债务融资做一个比较。

需要说明的是,在评价优点、缺点的时候,中小型企业必须考虑自身特点和外部资本市场的环境。当一个中小型企业面临筹资决策的时候,有些因素就不得不考虑了,如募集资本的能力,需要的资本数量,融资成本,替代方案等。除此之外,筹资渠道的可持续性,资金使用的盈利性,监管政策和其在资本市场中所处的地位等很显然也是需要考虑的方面。

物美公司作为中国较大的零售企业,一直把拓展中国零售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为其企业目标。它的远景规划是成为中国领先的综合零售网络运营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物美公司准备实施一系列的扩张计划,其中包括:扩大物美在全国的零售网络,建立“物美”的全国性零售品牌,增强其运营、信息和物流系统,提高员工的素质。要实现这个目标,物美公司需要大量的资金。然而,局限于公司的中小型企业地位,并且作为零售企业,公司没有太多的资产去做抵押(在上市前夕的2003年5月31日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的固定资产只有5400万人民币),因此较难在债市上筹得资金。对于零售企业来讲,做大做强是合理和必要的企业经营战略,既然债务融资比较困难,那么权益融资成为重要的选择了。

二、资本市场的选择

中小型企业在决定通过首次公开上市发行筹集资金之后,他们需要继续考虑的是选择一个合适的证券交易市场去挂牌。对于中国的中小型企业来说,这样的选择通常有四个:内地的A股、香港证券市场、新加坡证券市场和美国的纳斯达克。那么,究竟应该选择哪个市场呢?一般来说,会从九个方面考虑这个问题:

(一)上市的时间跨度

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所需时间一般为一年左右,但是近期由于越来越多的中国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所需的时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相对而言,在新加坡和纳斯达克上市会快一些,一般需要6-9个月左右。至于内地的A股市场,由于太多的申请人和市场的相对低迷以及不确定性,所需要的时间最长,会超过两年,甚至更长。

(二)经营管理的延续性

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内地的股票市场都对上市申请人有三年持续经营的规定。在这三年期间,管理层,股东和核心技术、业务都应保持一个相对的稳定。因为在资本市场看来,一个相对稳定的公司才是高质量和相对成熟的。比较而言,纳斯达克则宽松得多,没有三年持续经营的限制。

(三)继续持有

上市可以使中小型企业融到资金,同时也可以给中小型企业的创始人一个合理的退出机制。在这一点上,内地的A股和香港股市的上市规则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和限制:上市后的一年以内,发行人必须保持他的股东地位,其中在前六个月中不允许卖出任何股份,而在后六个月中则不允许卖出使其丧失股东地位的股份。内地A股市场也有类似的限制,但是新加坡或者纳斯达克市场则没有这样的规定。

(四)上市定价

在香港股市上,发行价格是由公司状况和市场环境共同决定的,而没有上下额的限制。在定价过程中,财务模型和未来盈利预测得到了广泛使用。在这点上,新加坡也非常类似。但在实际的市盈率上看,香港股市发行的股票,市盈率一般在10-20倍之间,而新加坡的股市则在20倍左右,略低于香港。

中国内地的A股市场却有些不同和复杂。根据中国证监会制定的上市规则,上市公司发行价格的制定不能超过20倍的市盈率,而募集的资金也不能超过公司净资产的两倍。在具体定价上,也是依靠历史财务数据,而不是对未来盈利的预测。

(五)增发配股

在香港,公司在首次上市募集后6个月内是不允许增发配股的,但是如果董事会或股东大会通过的增发配股则不在此限制之内。新加坡也有类似的规定,只不过其限制期限更短,只有三个月。内地股市规定,上市公司每年只能有一次增发配股,并且对其资格有很严格的规定,比如设置最低净资产回报率等等。

(六)市场流动性

原来中国内地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并非全流通,但是随着内地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和完成,内地A股、香港、新加坡纳斯达克四个市场上市公司的股票都能做到全流通交易。2003年香港平均日成交额为13亿美元,新加坡的交易量较小,为9000万美元。2004年,内地A股市场的日均交易量也达到了13亿美元。中国内地公司的股票在纳斯达克交易市场上相对成交较少,这也是由于这个市场对中国内地企业相对陌生所导致的。

(七)公司形象

一般说来,中国内地中小型企业在香港,新加坡或者纳斯达克上市,都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国际形象和影响。而在内地上市的公司更多的是获得国内影响和认可。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港上市,将会对公司国内国际的声誉提高都很有帮助,因此有更多的吸引力。

(八)投资者

出于地缘和文化原因,香港的投资者相比较而言更加了解内地企业的信息、管理和文化。而这个市场上也有很多高素质的证券分析专家,有非常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供投资者使用,因此对内地在港上市的公司投资者会比较踊跃。从这一点上说,新加坡的投资者就没有像香港那样对中国内地企业那么熟悉,并且新加坡也有一些专业证券分析师负责研究中国的企业,但数量远较香港为少。内地A股市场的投资者对中国公司自然是最有研究,但这个市场上专业分析师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同时,市场的诚信状况堪忧,也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对纳斯达克市场来说,中国的公司更加遥远陌生,投入关注的投资者和分析师也少很多。

(九)市值

到2004年12月31日,香港,新加坡, 中国内地和纳斯达克的股市的市值分别为8307亿美元,1742亿美元,3134亿美元和33800亿美元。一般说来,总市值越大的股市,资金的流动越好,公司上市的成功率越高。

以往,内地的A股市场显然是中小型企业考虑的第一选择。但是随着近年来内地股市的低迷,长时间的等待,以及市场缺乏诚信等原因,越来越多的高素质的中小型企业更愿意到海外市场寻找机会。海外的香港,新加坡和纳斯达克市场就成了最有吸引力的选择。笔者再具体地比较分析一下这三个市场。

从对表2的分析来看,香港市场对中国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对那些资质佳、规模大的企业。虽然上市成本不低、监管又严格,但对真正管理优秀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在严格监管的市场上上市本身就是对企业素质的证明,因而对今后的发展也相当有利。同时,考虑市场的高度流动性和投资者对中国公司的相对熟悉,都对公司上市估值和未来公司市值有裨益。中国公司在一个海外资本市场挂牌上市,会通常由于不被投资者熟悉而被价值低估(近期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百度公司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而在香港上市则可以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个问题。

再来看看物美的例子。物美计划扩大运营规模来充分把握迅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和市场。同样,它的竞争对手也会采取类似的战略,这就要求物美公司必须行动迅速。由于在内地市场上市需要等2-3年的时间,海外上市便成了首选。物美的主营业务是零售,业务基本上都在内地。而香港凭借其地缘优势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能够在国内、国际的范围内提升企业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客户和潜在的合作伙伴,从而成为物美公司上市的首选市场。

三、香港市场的选择

香港市场是由主板(main board)和创业板(GEM)组成。中小型企业决定了在香港上市以后,还要决定到哪个板上挂牌。那么其应从下面的一些角度来考虑:

(一)公司法律实体

在这一点上,两个板块没有什么区别,接受中国香港、内地、百慕大、法罗群岛等地的法律。中国内地的中小型企业可以选择在内地成立公司而在香港以H股的形式上市,或者选择其他地方注册而在香港以红筹的形式上市。

(二)利润要求

主板要求公司上市前三年累积盈利超过5000万港币,其中最后一年要超过2000万港币,而前两年的利润也要累积超过3000万港币。而创业板由于考虑到创新企业在成长期也许不会创造利润因而没有这方面的要求。但是企业必须表现其公司实质存在,并有增长潜力。

(三)以往经营

主板要求公司三年的经营记录和连贯的管理层。创业板要求的时间期限则为两年和连贯的管理层以及股东。但如果是以下三种情况,创业板也会接受更短一些时间的公司记录:1,如果公司是新成立的项目公司(比如公司成立的从事基础建设的项目公司);2,如果公司是从事自然资源开发的;3,交易所认为可以考虑的其他一些特殊情况。

(四)主营业务

在主板上对公司主营业务没有特别规定,但创业板却要求公司有一个活跃的主营业务,特别地,公司应当积极地从事某一个主营业务,而不是二个或者多个不同的业务。创业板出此规定的目的是希望中小企业能够专著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而不是分散经营。但是,如果有些被认为属于其核心业务的辅业务,创业板规则是允许企业开展的。

(五)顾问制度

在主板上,公司如果发行的是H股的话,在公司上市发行后一年内,应该聘请一名保荐人作为公司顾问。但如果公司发行的是红筹股票的话,则无此规定。在创业板上,公司需要在上市的那个财务年度聘请一名保荐人作为公司顾问,并延续之后的两个财务年度。

(六)禁售期

在主板规则上,禁止公司上市后前六个月发行人出售股份,后六个月也限制其出售使其丧失控制股东地位的股票。而在创业板上,管理层股东在上市一年后方可出售股份,但对其他非管理层,且持有股份在1%以内的股东,在公司上市六个月以后即可出售股份。

(七)市值

主板规则要求公司上市前市场价值必须超过2亿港币,而创业板则没有此限制。不过由于创业板规则规定,如果公司市值小于1亿港币,公众持股数要超过了20%并至少达3000万港币,由于公司原股东必须持有超过35%股份,因此,算下来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理论上最小也要有市值4600万港币。

(八)公众持有量

主板上市的公司,公众持有量应在流通股的25%以上,或者5千万港币(取其大者),如果公司的市值超过100亿港币,比例会有机会降低到15%。对于创业板,如果公司的价值低于40亿,则公众持有量应在流通股的25%以上,并不低于3000万港币,如果市值高过40亿港币,则比例可调整为20%,或者10亿港币(以高者为准)。

(九)对股东要求

对于管理层股东和重要股东,主板规则没有具体的关于最小持股数的要求。但是创业板规则要求管理层股东和重要股东持股不得少于公司流通股的35%。同时主板规定,公司上市时至少要有300名股东,而创业板的规定是100名。

对于物美公司来说,由于其2000年企业经营录得亏损,也不符合三年盈利超过5000万港币的主板盈利测试,因此,只能选择在创业板上市。

四、H股和红筹股的选择

讨论完市场和板块的选择,下面来探讨一下企业应该选择H股上市还是红筹。H股公司是指企业在中国内地注册成立,主要经营的实体也是在中国内地。而红筹是指企业的注册不在中国内地,所适用的法系也不同于中国法律,但公司应由中国的企业或个人控制,其持有的股份应该超过30%。红筹公司的主要业务可以是在中国内地,香港或者海外。

篇11

内容摘要: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政策支持下纷纷探索跨区域发展模式,主要包括合并重组、股权收购、新设异地分支机构和设立村镇银行四种模式。这些模式各有利弊,城市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模式。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 跨区域发展 模式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

银行业“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的理论说明充足的资本金、广泛的网络和业务面使银行不仅能为客户提供全面、快捷、便利的服务,还能承受较大的经营风险。因此银行的经营管理者无不希望将银行做大做强。但城商行从成立伊始便以“立足地方经济、立足中小企业、立足居民百姓”作为其市场定位,国家监管当局也一直强调城商行应做强而非求大。2004年银监会《城市商业银行监管与发展纲要》,虽明确鼓励城商行跨区域发展,但前提是“满足各项监管要求,且达到现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等以上水平的城市商业银行”,可见跨区域发展的门槛较高。继上海银行成立宁波分行的两年内,全国先后仅有19家城商行实现跨省经营,获批或设立异地分支机构30家。2008年,席卷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再一次验证了“大而不倒”理论。诸如美国银行、花期银行等大银行由于获得了美国政府的救助而免于破产倒闭,但中小银行却迫于政府财政的压力而得不到庇护。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2009年间共有187家银行倒闭,仅2009年美国就有156家中小银行倒闭。这让同样是中小银行的城商行无不希望尽快做大做强,以此作为在金融危机中获得政府庇护的筹码。

(二)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作为中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其融资难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尽管城商行的市场定位就是服务当地中小企业,但其资本金少,抗风险能力差,在面对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时往往有心无力。若能并购成大银行,因为有更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往往更倾向于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Saunders等(1998)利用美国1993年对中小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大银行之间在合并后,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而小银行之间合并后反而增加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可见,鼓励城商行通过多种方式并购重组、跨区域发展,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有利于化解城市商业银行的地域风险和行业风险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单一城市经营制”使得城商行隐藏着较大的地域风险和行业风险。因为在该制度下,城商行的业务经营更易受到当地经济的影响,一旦当地经济不景气,银行所面临的地域风险将变得很大。同时,若银行所在城市行业较为集中,那么银行只能被迫将信贷资金集中于该行业,一旦该行业发生危机,银行将面临较大的行业风险。如2008年次贷危机后,很多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纷纷倒闭,若城商行的信贷资金集中于当地的出口行业,势必造成巨大损失。允许其跨区域经营正是化解地域风险和行业风险的突破口。只有通过跨区域发展,通过多样化经营来分散信贷资产风险,缓解信贷行业集中的矛盾,才能熨平地域、行业甚至全国或全球范围经济周期波动引起的经济风险。

(四)有利于维护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

国有银行借助网点优势巩固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市场份额;股份制商业银行依靠技术和体制优势争先在全国各地开设网点;而外资银行则凭借多样化、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抢占各大中城市的高端客户;城商行却只能将主要服务对象定位于当地中小企业。且随着中小企业自身业务的发展,往往需要向外地拓展,但城商行由于政策限制不能跨区域设立网点,无法继续跟随中小企业发展步伐,从而使城商行总停留于支持风险较高、收益较低的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显然有违公平竞争的市场原则。允许城商行跨区域发展,才能更好地创造并维护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主要模式

(一)合并重组模式

合并重组是指某一区域内的多家城商行,将其资产、负债、业务、人员等合并,形成一家实力更强、网点更多,且具备一级法人资格的银行。合并重组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又分为吸收合并重组和新设合并重组两种模式。

吸收合并重组模式的代表是徽商银行。2005年12月,合肥市商业银行吸收了芜湖、安庆、马鞍山、淮北、蚌埠5家城商行和六安、铜陵、淮南、阜阳4座城市的7家信用社,组建成立了一家区域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并更名为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同时被合并方注销法人资格,顺利实现了跨区域经营。

新设合并重组模式的代表是江苏银行。与徽商模式中有合肥市商业银行一家实力明显较强的龙头行牵头进行重组不同,江苏银行则由实力和资产质量参差不齐的10家地级城商行新设合并成立。2007年,无锡、苏州、南通、徐州、扬州、连云港等10家城商行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处理不良资产,最终折股出资金额43.12亿元,折合43.11亿股,成立了江苏银行。随后江苏银行积极增资扩股,向江苏省内机构募集法人股35户,募集资金42.44亿元。截至2011年6月,江苏银行资产总额达4305亿元,营业网点430多家,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等各项指标均符合监管部门良好银行的标准。目前,江苏银行除在省内跨区域经营外,还在上海、深圳设立了分行。合并重组模式大多在省内政府的主导下进行,因为省内城商行之间在企业文化上认同感较强,且同省的各地方政府也便于从中协调,处理利益关系。

(二)股权收购模式

股权收购是一家企业在证券市场上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股权,以获得对该企业的控股权,被控股企业的法人地位可以消失也可保留。与吸收合并不同,收购更体现弱肉强食规则,收购方的实力一般远强于被收购方,且收购往往在自愿和市场化的原则下进行。2006年南京银行收购了日照市商业银行约18%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2007年锦州市商业银行收购抚顺市清原、新宾两县的城市信用社,并设立分支机构。2008年北京银行出资1.275亿元持有廊坊商业银行19.9%的股份,2009年莱商银行参股德州市商业银行等,这是都是当下城商行在自愿基础上开展股权收购,进而实现跨区域经营的例子。

(三)新设异地分支机构模式

新设异地分支机构是指城商行直接在异地新建设立分行或分支机构。该模式主要适用于资产充足、质量良好、管理成熟、经营业绩突出、治理结构完善的大型城商行,如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等。银行对目标城市的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是该城市的经济增长情况、人均GDP、人均存贷款额等,或者说是考虑银行在目标城市开展业务的发展空间和资源成本等,因此目标城市可以是省内城市,也可以是省外城市。例如,上海银行已在宁波、南京、杭州等地设立了分行,而北京银行亦在天津、上海、西安、深圳及杭州设立了分行。随着2009年政策的松动、审批流程的简化,越来越多的银行,其中不乏经营状况欠佳的银行都选择了这种模式,仅2010年全年就有62家城商行跨区域设立103家异地分支行,从而使此模式成为我国城商行跨区域经营最主要的模式,同时也蕴藏着巨大风险。

(四)设立村镇银行模式

为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银监会于2006年12月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开展实质性贷款活动;2009年7月银监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工作安排》明确地指出了具体设立村镇银行的数量。发起村镇银行是城商行当前探索控股经营模式的重大机遇,也是其实现跨区域发展的最佳途径和机遇。一方面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发起村镇银行,保护发起行的唯一大股东地位,且发起人出资额只需在每个村镇银行占股20%。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底有54家城商行发起成立了73家村镇银行。截至2012年5月,全国成立的村镇银行有1036家,大多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都是城商行,有的城商行还发起多家村镇银行,例如包商银行发起成立了7家村镇银行,哈尔滨银行在北京等地设立了10家村镇银行。为控制风险,2011年7月银监会的《关于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将村镇银行的审批权由原来的地方银监局审批收至银监会审批,表明监管层对城商行盲目设立村镇银行达到跨区域经营目的,加大了监管力度。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模式评析

(一)合并重组模式的优劣

合并重组模式能使城商行尤其是资质相对较差的银行快速壮大其资产规模,扩大业务范围,在较短时期内实现跨区域经营。从实际经验看,合并重组能否成功取决于地方政府和监管机构的大力支持,以及银行高层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利益能否协调平衡。同时,由于合并后的城商行是由多家独立的、具有不同企业文化的法人银行组建而成,难免会面临理念冲突、文化整合的问题。因此,该模式往往适宜同一行政区域中的城商行采用。

(二)股权收购模式的优劣

股权收购模式能够使银行快速扩大资本规模,实现资源整合,并能通过被参股银行在当地的客户及资源优势,迅速融入当地市场,且控股银行不需要在当地购置或租赁办公用房,招聘大量人力资源,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成本。不过,银行在处理收购过程中的清产核资、确定参股成本、企业文化的融合及人员的精简等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因而,这种模式适合实力悬殊较大或者互补性较强的城商行。

(三)新设异地分支机构模式的优劣

新设异地分支机构模式的优势在于杜绝了城商行接受其他银行资产及重新配置他行人员的负担,分支行在企业文化方面也能更好地与总行相融合。但新设分支机构需投入大量资金、人员、技术等资源,且花费的时间较长,同时新设的分支机构会对银行现行的“总—支”二级管理模式变为“总—分—支”三级管理模式,甚至是“总—分—支—网点”四级管理模式,从而使银行的管理链条加长,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信息不对称风险加大,对城商行现行的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机构都带来较大挑战。因而,该模式适合资产较为雄厚、资产质量优良、管理理念先进的大型城商行。

(四)设立村镇银行模式的优劣

与前三种模式相比,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模式的门槛最低,对资产规模的要求上也相对较低,且各地政府为吸引金融机构入驻,大都给予村镇银行一次性补贴和税费优惠,对于不少规模较小的城市商业银行,这无疑是迅速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实现跨区域经营的最佳选择。但城商行如何在短期内针对农村市场推出相应的产品,配置相应的人才,开展新的业务,这些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同时,村镇银行的风险控制责任主要落在作为主发起行的城商行肩上,如何确保其设立的村镇银行能有效控制风险,如何对作为独立的法人而非分支机构的村镇银行进行科学的管理,都是摆在城商行面前的难题。该模式相对而言门槛较低,适合一切有满足设立村镇银行条件,且有跨区域经营发展规划的城商行,但由于其蕴含的风险较大,往往容易面临政策变动的风险,受到监管当局的制约。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城商行数量众多,各行之间难免资产规模悬殊、管理模式有别、文化差异较大、资产质量良莠不齐,因此不是所有银行都急于跨区域经营发展,而那些满足条件可以跨区域发展的银行也应该因地制宜,寻找适合自己的一种甚至多种跨区域经营模式,确保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尽快实现做强做大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12

利率风险对于任何国家的商业银行而言都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在我国这个利率风险管制还没完全放开的环境下,如何选择利率风险度量模型对我国的利率风险进行分析具有深远的意义。

1.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利率受到严格的管制,但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的态度也有漠视转变为重视。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比较重视,风险管理部门也在对利率风险度量方法上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尝试,通过购买国外的一些风险度量模型,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对利率风险进行跟踪和分析,避免损失的发生。虽然这些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但是由于国内与国外金融环境的差异,加之我国对风险度量缺乏必要的经验使得这些模型的功能并不能完全发挥。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利率风险是重新定价风险,所以目前我国各大商业银行主要采取重新定价缺口分析度量利率风险。但也有一些上市银行如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对其账户分为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并开始对交易账户的利率风险运用VAR模型来度量。

2.我国利率风险度量模型的选择原则

(1)成本与效益相适应原则。我国在选择利率风险度量模型时应考虑到度量的成本,即做到以节约的成本来实现一定的度量效果。目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还没有完全形成,资产负债表的品种也比较单一,所以一些适用于国外的利率风险度量模型在我国可能不能完全发挥其作用。最终造成同一种模型虽然成本相同可是取得的效益却相差甚远。

(2)适用性原则。即从我国金融环境现状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现状出发,选择适合我国商业银行条件的度量模型。虽然我国加快了利率市场化进程,并且具备一定的度量条件,但是在选择度量模型时仍有很多的制约条件。首先表现为非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虽然我国从1996年开始就启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但是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仍然受到人民银行上限和下限的制约,这使得商业银行缺乏对利率风险管理的动力和敏感性。其次是我国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度量模型的选择。虽然我国从国外引进一些先进的度量模型,可是由于缺乏分析的数据及运行平台,使得这些度量模型很难在我国运用。

3.我国利率风险度量模型的选择意见

通过上述分析,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现实环境,现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模型的选择提出以下观点:

1.现阶段建立以利率敏感性缺口度量模型为主的度量体系。

虽然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逐步加快,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仍受人民银行利率上下限的管制,商业银行很难独立快速的掌握各项风险度量指标。而利率敏感性缺口度量模型所需条件少,使用成本相对其他度量模型较低,所以很适合我国现阶段技术水平及发展现状。我国在选择利率风险模型时应该遵循现实情况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度量模型,而不应该盲目引进国外的新模型。

2.逐步建立以持续期模型为基础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我国商业银行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利率风险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虽然适用条件简单,使用成本相对较低,但是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测度要求的提升,它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求。持续期模型不但具有简单、直观、易操作的特点,而且它能从长期来分析利率变化对银行市场价值的影响,并且它没有VAR模型的成本和应用条件高,又能弥补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的缺点。所以,持续期模型是短期内风险度量模型的现实选择。但是建立持续期模型也存在一定的障碍,所以我们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数据的收集和管理,加强金融市场尤其是国债市场的建设。

3.建立以VAR模型为主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体系。

虽然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与持续期分析法的假设条件相对于VAR少,数据较之简单,而且模型成本相对较低,但是随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复杂性日益增加、利率的多变性及其来源日益复杂,利率风险的测度与管理也越来越复杂,这些风险测量模型已不能满足银行对利率风险测量的需要。也正是技术的进步使得计算机硬件和日益先进的软件的成本更为低廉,降低了搜集数据的难度和成本,使的VAR模型的使用更加现实简单。VAR不仅可以事前计算风险,而且VAR值了可以简单明了的反映利率风险的大小,正是这些特点使得VAR可以用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度量。从长远看,我国应该以VAR 模型为主来度量交易账户的利率风险。

4.未来建立模拟分析法。

模拟分析法将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与模拟技巧相结合,通过预估银行未来的财务状况然后利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来衡量不同时期银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从而使银行能够更有效率的管理各种风险。所以现阶段我们应该为模拟分析法创造条件,积极开发利率风险计量软件和数据统计系统,以便能够为模拟分析法提供准确、完整的数据。(作者单位:安徽大学)



参考文献:

[1] Davidson,Steven.Measuring interest rate risk[J].Americas Community Banker;1996

[2]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Principl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of interest rate risk [M].2004

[3] 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