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的效果范文

时间:2023-11-23 10:54: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健康教育的效果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健康教育的效果

篇1

【关键词】慢性肝炎;健康教育;效果

乙型肝炎是一种病机错综复杂、病情极易反复、并有一定传染性、临床上难以治愈的疾病,与肝硬化、肝癌关系密切。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地区,一般人群的HBV标志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分别为约57.6%和9.7%,估计约7亿人曾感染HBV,其中1.2亿人为HbsAg慢性携带者,占全世界HbsAg慢性携带者人数(3.5亿)的1/3[1]。目前国内外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和特效药物。对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及落实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它贯穿于患者从门诊、入院、出院、回家休养、康复各个环节,存在着大量的生活、康复的健康指导。健康教育在乙型肝炎的整体治疗的作用非常重要。我院于2009年1月启动健康教育课堂,在沿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的情况下,同时应用CAI通过系统、规范、通俗、易懂的疾病知识及护理知识的健康指导,使得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晓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门诊及住院的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50例,采用健康教育课堂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50例,沿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比较2组对护理组工作的满意度和健康教育效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健康教育方法沿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采用口头告知及原件的书面文字健康教育资料等方式,告知疾病相关知识,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治疗、病人的心理指导、饮食指导、休息与活动;家属护理应注意的事项等。主要由负责护士完成。

1.2.2 干预组健康教育方法沿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的同时,2次/周采用多媒体课件(文字、图片、视频播放)讲解、课后提问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乙型肝炎发生原因,疾病相关知识,化验结果的正常值,病情观察合作要点、饮食指导、各种营养菜谱、休闲方式、症状护理指导、康复训练指导、输液指导、用药指导等方面。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个性问题,进行个别的指导。

1.2.3 观察指标

1.2.3.1 评价2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出院前1d发放调查表,调查2组患者及家属共同完成。调查表内容参照医院行风调查表以及患者需求趋势,包括医德医风、服务态度、护士专科知识、主动服务意识、病区环境卫生等10项,采用百分制。每项满意10分,较满意5分。不满意不得分。得分≥85分为满意,

1.2.3.2 评价2组健康教育达标率根据专科特点,设计健康教育效果问卷表。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的基本知识及自我护理知识,病情观察配合要点、饮食基本知识、心理支持,常用检查配合要点、药物的药理作用及相关知识等。共50题,每题2分,回答完整给2分,大部分正确给1.5分,一半正确给1分,回答小部分给0.5分,完全不知道不得分。干预组与对照组均在出院前2d完成,问卷由患者及家属共同回答完成,满分为100分,得分≥85分为健康教育达标。

1.2.4 数据处理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 果

2.12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见表1。

表12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组别 例数 满意(例%) 不满意(例%)

干预组 50 47(94%) 3(6%)

对照组 50 38(76%) 12(24%)

注: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P

2.22组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达标情况比较,见表2。

表22组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达标情况

组别 例数健康教育达标(例%) 健康教育不达标(例%)

干预组 50 48(96%) 2(4%)

对照组 50 40(80%) 10(20%)

注: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达标情况比较,P

3 讨 论

3.1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以计算机作为教学多媒体和教育手段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2]。而开展健康教育课堂广泛使用了CAI技术,根据健康教育的需要将文字、照片、图画、动画、录像、光盘等视频文件同音乐、配音、解说等音频文件有机结合起来,使患者及家属脑、眼、耳、手、嘴等同时运用。课件还可以停顿讲解、跨越浏览、提前退后、提问回答、讨论交流、题库解答,这种丰富而灵活性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兴趣,增加了对大脑皮层的良性刺激,增强了记忆力,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质量。表2显示,干预组健康教育达标率明显提高。

3.2 开展健康教育课堂,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制作课件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及学量的专科知识;要学习做多媒体的技术、讲课的技巧,让患者家属觉得通俗易懂;要学习与患者家属沟通技巧等。还大适度地提高了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等的综合素质,增加患者的信任感,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表1显示,干预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3.3 开展健康教育课堂,有助于患者的康复。负性情绪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影响机体内神经递质与激素的浓度或分泌量,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3],病毒不易被清除,疾病迁延不愈,体内的BVDNA通过整合,插人激活以及HBVx蛋白(HBxAg)和PreS2蛋白的反应激活作用,使一些原癌基因活化[4]。健康教育课堂之后,病人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削减了负性情绪。很大程度促进了病人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贾继东,庄辉.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展研讨会会议纪[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11):698-699.

篇2

肝癌会严重影响患者的代谢功能,存在腹胀、肝区疼痛、食欲缺乏等临床表现。相关研究表明,在肝癌患者治疗期间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以及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提高治疗效果。本文旨在评价健康教育对肝癌治疗的效果,以我院8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见下。

1肝癌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护理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随机将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肝癌患者。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42~73岁,平均年龄(61.51±8.26)岁。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43~75岁,平均年龄(61.48±8.32)岁。两组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在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采取口述的方式为其介绍手术前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术前需做好哪些准备,叮嘱手术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时间包括入院当天、入院第2天、术前1天、手术当天以及术后1天。1)入院当天: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住院环境、规章制度、主管医生等,同时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讲解健康教育的计划,将图文并茂的宣传卡、《健康教育手册》、《肝癌手术治疗患者须知》向患者发放并将各项内容逐项向患者讲解。2)入院第二天:了解患者情况,向患者普及肝癌的发病原因,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简单介绍手术流程,以口头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健康宣教,列举以往手术成功的案例以及介绍主刀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积极并准确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叮嘱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3)手术前一天:向每位患者说明床上排尿的方法,帮助患者有效咳嗽,提醒并监督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告知患者可聆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放松心灵,再次强调手术相关信息。4)手术当日:再次向患者详细介绍术中相关事项以及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如何判断并发症以及预防并发症的方法,指导患者做足部的背伸运动,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适当活动上下肢。告知患者术后疼痛属于正常现象,指导患者利用倾诉法、放松法或情绪转移法减轻疼痛感。5)术后第一天:告知患者术后休息事项,在进行上述内容的讲解时邀请患者家属一同参与,提醒患者在发生腹胀或腹痛等不适症状时不要强行忍耐,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观察两组肝癌患者的遵医行为与手术耐受性。

1.3.2判定标准遵医行为判定标准[1]:优表示患者对手术治疗方案表示认同,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良代表患者基本认同手术治疗方案,但内心依旧存在少许怀疑,护理工作的配合情况良好;差表示对手术治疗方案存在较大的质疑,拒绝接受手术治疗以及不配合护理工作。手术耐受性判定标准[1]:1级(耐受):顺利完成穿刺以及未出现不适症状;2级(耐受能力一般):患者能够坚持并顺利完成穿刺,然而在术中发现患者出现了不适反应;3级(耐受难度大):患者在医生的鼓励下能够勉强完成穿刺,术中发生生理反应,例如等;4级(无法耐受):患者由于在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包括呼吸抑制、心律失常等情况,导致未能完成穿刺。1.4统计学处理本文数据均经SPSS18.0版处理,用%表示遵医行为与手术耐受性,使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存在明显差别。

2结果

观察组肝癌患者的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肝癌患者的手术耐受性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更高(P<0.05)。

3讨论

研究数据显示[2],全球每年患上肝癌的人数多达60万,在中国,一年内肝癌的死亡人数就有20万左右。临床上一般采取手术切除的方式治疗肝癌患者,但由于多数患者在术前会伴有各种焦虑情绪,不利于手术正常进行,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将影响患者治疗的负面情绪排除是护理中的重要目标之一,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后,手术的治疗依从性、耐受性也会随之提高,手术成功的概率就会提高。常规护理无法显著达到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手术耐受性的目的,相关研究发现[3],科学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提高后,对应的预防并发症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就能够有效避免不良反应发生。本科室按照护理程序制定健康教育内容,结合患者的需求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并实施,结合影音材料、书面教育以及健康小册子多种途径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的理解能力,患者的理解能力提高之后能够使其更加容易掌握疾病知识。将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宣教方式与口头宣教相比,多数患者一般倾向于接受画册等直观的健康教育方式[4],健康教育能够纠正患者对疾病、手术的错误认知,帮助每位患者正确认识并接受自身疾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手术,同时还可促进患者及其家属对相关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创造和谐的治疗氛围,减少医疗纠纷。在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肝癌患者的遵医行为与手术耐受性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由此可得,对肝癌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手术耐受性,进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刘延娟.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在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0):89-91.

[2]张庆珍.健康教育在肝癌病人介入术联合生物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1):207-208.

篇3

[中图分类号] R473.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c)-141-01

婴幼儿由于生长发育旺盛,新陈代谢率高,加之各系统器官正处于发育阶段,功能很不完善,尤其是体温调节中枢的发育不完善,使其体温会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异常。当婴幼儿肛温超过37.8℃,口腔温度超过37.5℃,腋温超过37.4℃,可以认为发热。有部分儿童对发热的反应较敏感,甚至引起高热惊厥。临床上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发热感到恐慌和焦虑,迫切要求医务人员及时作出降温处理。针对家长在发热患儿表现出的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对其进行有关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教育,是科学治疗和护理发热成功的关键[1]。

1临床资料

2006年11月~2007年5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发热患儿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6个月~4岁。惊厥多在病初突然高热时发生,神志恢复快,时间短,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2实施全面健康教育的内容

2.1分析小儿发热的原因

2.1.1非感染因素①年龄越小,器官系统的发育越不完善,尤其是体温调整节中枢的发育不完善,加之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散热和储热功能低下,使体温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②一日内体温波动:一般清晨2∶00~6∶00体温较低,傍晚8∶00体温较高;③饮食与衣着薄厚:日常进食、进水可使体温升高,衣着厚,温度较高,反之较低;④沐浴与运动:热水沐浴、哭闹等都使产热增加:⑤季节性温差:夏季温度高,冬季温度低;⑥新陈代谢率:生长发育旺盛,新陈代谢率高,体温高。

2.1.2感染因素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加之母体提供的免疫抗体逐渐消失,易受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引起急性、全身性、局部性感染,使体温升高。

2.2收集家长对发热婴幼儿在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家长在患儿发热而无明显症状时难以发现,一旦发现患儿发热和高热时表现出惊慌失措。②患儿家长对小儿发热症状发展估计不准,常急于要求采取降温措施,对医护人员采取保守措施表示不理想。③年轻的父母,对小儿发热的护理经验不足,面对婴幼儿发热表现出惊慌失措。

2.3制定健康教育学习目标

①正确判断小儿发热。②了解常见发热的护理方法。③能实施物理降温方法。④列出小儿发热的预防措施。⑤掌握发热时的急诊信号。

2.4健康教育干预及评价

2.4.1健康教育方式对小儿发热的健康教育,多以个别指导为主。

2.4.2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①讲解何谓小儿发热及判断方法。发热是指体温的异常升高,判断孩子发热可以借助体温计测量,在婴幼儿确实体温升高时,注意观察患儿的神态和动作等。②描述发热过程及其临床表现,发热过程分为3个阶段: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与体温下降期。③讲述发热的护理方法。a.症状观察,注意体温升高程度及变化规律,观察呼吸、脉搏、意识状态变化;b.患儿应安置于安静、温度适宜、空气流通的环境;c.卧床休息:发热时机体消耗增多,代谢加快,食欲下降,能量供应不足,因此患儿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保持舒适;d.补充水分及营养:高热时代谢增快,消耗增加,消化功能减弱而导致食欲下降,加之退热时大量出汗,导致机体明显失水、失盐,鼓励给患儿多喝水,少吃多餐;e.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高热时因唾液分泌减少,加之机体消耗增多,消化能力减弱,营养缺少,不利于症状康复,因此注意保持患儿口腔、皮肤清洁;f.高热39℃以上及时给予物理降温:一般家庭以冷敷、温水和酒精浴常用;g.药物降温:婴幼儿发热时,用药应尽量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如补感敏、小儿退热栓、中成药等;h.讲授发热的预防措施和需就诊的情况:平时应适当安排婴幼儿户外活动;定期预防接种,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和急性传染病;平时衣着适当,根据气候和活动量及时增减衣服,以防受凉;养成多喝水的习惯,促进新陈代谢;当患儿高热时,出现惊厥、呼吸困难、意识不清甚至昏迷,提示病情危重,应紧急送医院就诊。

2.4.3效果评价通过对其家长进行全面健康教育,并实施于我们的整体护理过程中。结果患儿治愈率达100%,平均病程也明显缩短,效果显著。

3讨论

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由许多原因引起,对机体来说有时也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小儿由于解剖生理特点方面的因素,高热容易导致惊厥,失去保护性意义,如不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采取有效措施,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但如果采取了及时、有效措施,则会使患儿很快康复[2]。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增强了家长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家长的自我保健与护理患儿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颌面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等特点,初期表现为脂肪变性,形成蜂窝组织炎,出现脓肿,进而沿血管、神经扩散,引发纵隔炎、菌血症、血栓静脉炎、呼吸道梗阻等,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1]。临床治疗颌面间隙感染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一般应用广谱抗生素、抗厌氧菌药物进行治疗,为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必须为其实施良好的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2]。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50例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健康教育在颌面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颌面间隙感染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5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压痛、局部肿胀等,少数患者存在呼吸困难、张口受限、波动感等。按入院先后顺序并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研究组患者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2~64岁,平均(38.56±11.2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0~63岁,平均(38.52±10.6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护理方法1.2.1.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1)嘱咐患者每天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3];给予良好的饮食指导,并告知患者注意饮食对增强体质、恢复健康的作用;(2)评估患者的营养需求,为患者制订科学的膳食方案,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纤维素、低脂,以及易消化、易吸收的流质食物;(3)嘱患者保持足够的饮水量,以加快毒素的排泄速度[4]。1.2.1.2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1)群体健康教育。通过定期组织专题知识讲座,注重交互式体验,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给患者讲解颌面间隙感染的相关知识,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心理状态,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2)组织个体指导。采取面对面随访、门诊随访的方式,了解并掌握不同患者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以此为根据,制订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饮食方案、运动计划等,最终使患者主动、积极地参与健康知识的学习[5]。重点加强对以下内容的教育:颌面间隙感染的发病原因、预防并发症的相关措施、早期治疗的重要性等。(3)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每天进行2次口腔护理,嘱咐患者餐前、餐后注意饮水、漱口;对口内切开引流的患者相应增加口腔护理的频次;根据不同患者的感染菌种类,合理选择漱口液[6]。1.2.2护理满意度调查患者出院时发放参照文献[7]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维度),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可评价病例数×100%。1.2.3疗效判定标准患者出院时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1)炎症、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颌面部功能恢复为治愈;(2)炎症、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3)治疗前后病情无改变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可评价病例数×100%。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5,P=0.016),见表1。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5,P=0.022),见表2。

篇5

【中图分类号】R4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555[2007]03-0012-02

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是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纠正不利于健康的行为、促进疾病复发的重要举措。护士与患者是健康实施的两个主体。护士及护理管理者要充分了解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护士因素与患者因素,积极寻找干预对策,才能更及时、更有效地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满足其健康需求。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调查对象为护士、患者各50人。50名护士,中专学历30人,大专学历18人,本科2人;50名患者,小学12人,中学15人,中专及以上23人。

1.2调查方法采用同一问卷调查法,调查内容分为两部分:评价护士部分为年资、性格、文化水平、工作繁忙程度;评价患者部分为年龄、心理状态、文化水平、健康状况、对护士的信任度、社会支持情况,共计10项内容。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

2结果

3分析与对策

3.1提高床护比例,确保护士有进行健康教育的时间与精力本次调查中100%的人员都认为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任务跟护士的比例不协调,影响健康教育的真正有效实施。随着医疗效率指标的提高与完善,护理技术操作和基本护理操作工作量成倍增长,临床护士人力不足,护士经常处于高度紧张、超负荷的疲惫状态,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健康教育,即使去实施教育也是走过场,应付管理者检查,难以保证实效。护理管理者要认清目前医疗形势,按卫生部要求建立合理的护患比例,确保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的人力和时间。

篇6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4.152

过敏性紫癜(HSP)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 属于免疫系统疾, 容易反复发作, 因此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加强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1]。现对本院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实施健康教育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6月~2014年7月本院实施健康教育后收治的41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观察组, 另选实施健康教育前收治的4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对照组。均符合HSP的诊断标准[2]。对照组男26例, 女17例;平均年龄(5.46±3.64)岁。观察组男23例, 女18例;平均年龄(5.92±3.35)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全部患儿均进行常规综合疗法, 包括中断与过敏源接触、抗生素控制感染、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过敏、改善血管脆性、脱敏及其他对症治疗等。

1. 2. 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包括:①仔细观察紫癜的程度与疼痛的程度、部位、性质及大小便颜色;②嘱咐患儿不能用手搔抓皮肤, 努力满足患儿各种需要, 确保其获得充足休息, 并教育其遵医嘱用药;对于关节痛的患儿要对其关节进行适当按摩, 以降低肌肉张力;③避免再次接触致敏原。如花粉、动物异性蛋白等;④密切监视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不良反应。

1. 2. 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 主要措施:①入院前健康教育。向患儿及其家长介绍病房环境、作息时间、医护队伍、探视制度、安全防范知识;进行饮食、休息、皮肤护理知识的指导;向家属强调保护性隔离的方法及预防感染的重要性。配合患儿建立临床路径单, 并说明告诉其治疗过程及预估出院时间。②住院过程中健康教育。告知患儿休息、饮食、皮肤护理及保护性隔离的情况;讲解基础护理的服务项目;进行相关药物使用与注意事项等指导;介绍相关检查的目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说明检查治疗的安排、护理措施的内容及患者需要配合的事项等[3]。③出院健康教育。指导患儿家长做好出院后的饮食与家庭护理;每周按时来院复查, 帮助医生及时掌握病情, 以便于调整用药和观察药物副作用[4]。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的相关知识掌握率、健康知识达标率及护理质量满意度情况。并按照以下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 治愈:紫癜症状完全消失;好转:紫癜症状明显减轻, 但仍然有轻度复发。无效:紫癜症状未消退, 甚至加重, 且反复出现。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质量满意度及总有效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病, 主要临床症状为皮肤紫癜、消化道黏膜出血、腹痛、关节肿痛和肾炎等, 发病季节以春、秋季为多。近年由于环境污染、病毒感染、化学药品、化学用品的增多, 发病呈上升趋势[5]。其致敏因素主要为感染(细菌、寄生虫、病毒等)、食物(鸡蛋、牛奶、鲜虾等)、药物(磺胺类药物、抗生素、解热镇痛剂等)、花粉、虫咬、预防接种等。及时的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即可痊愈。但若拖延病情, 极易造成内脏损害(尤其是肾功能损害), 有一定的死亡风险。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质量满意度、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可有效的提高过敏性紫癫患儿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降低过敏性紫癜的复发率, 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凤玲, 段玲, 吴炳菊, 等.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护理路径的制订及应用效果研究.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10):875-877.

[2] 杨锡强, 易著文.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49.

[3] 廖新凤, 陈碧珠, 张齐兰, 等.整体护理用于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效果观察.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4(4):167-168.

篇7

【中图分类号】R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35―02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肝病毒所引起的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传染性疾病[1]。我国十人中就约有一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2]。这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影响了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3]。为了解健康教育干预是否能提高患者对乙肝的认知状况,现对最近一年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的421例患者进行了调查比较,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421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符合2002年西安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②在安徽省居住时间达一年以上;③年龄在21~76岁之间;④无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血吸虫病性肝病,肝硬化,肝癌等疾病;⑤自愿接受调查、神志清楚、能够有效沟通。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18例,男116例,女102例,平均年龄30.16±7.25岁;干预组203例,男103例,女100例,平均年龄30.80±7.87岁。受试者的教育年限多数超过9年,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两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由床位护士进行口头指导;干预组由床位护士进行口头指导的同时,进行一系列其他的健康教育干预,如发放宣传册,观看宣传教育VCD等。

1.2 健康教育干预

1.2.1 健康教育干预的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初期、治疗期、出院前期对健康知识了解情况和掌握程度及不同文化程度、年龄,采取“一对一”或者集中等方式进行授课、座谈会、播放有关乙肝健康教育VCD、现身说法、角色扮演、个别讲解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

1.2.2 健康教育干预的内容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乙肝的一般性知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指导、休息指导、隔离知识指导、出院指导。

1.2.2.1 乙肝一般性知识 包括乙肝的病因、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常见并发症和预防、大三阳和小三阳区别等,只有了解乙肝,认识乙肝,患者及其家属才不会惧怕。

1.2.2.2 用药指导 告知患者及家属规律、及时、全程用药是治疗乙肝的关键[1]。向患者介绍各种肝炎常用药的作用、不良反应,告之患者禁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告知患者在专家指导下用药,切勿有病乱投医滥用药,让患者意识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阻断或减慢肝纤维化进程的重大意义。

1.2.2.3 饮食指导 告知病人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忌暴饮暴食,忌烟酒,忌饮浓茶和咖啡,少食多餐,少食油腻之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预防便秘,可以减轻肝脏负担,有利于肝细胞的恢复。根据病情合理调配营养与食疗,病情急性期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符合病人胃口,品种多样;病情恢复期则以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饮食为主。

1.2.2.4 心理指导 慢性乙肝患者一经确诊大多情绪低落,思想压力较大,对生活失去信心。作为护士,要及时发现及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给予特别的心理辅导,及时消除患者的情绪因素。引用实例,动员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保持患者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1.2.2.5 休息指导 告知病人卧床休息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以卧床休息为主,也可适宜活动,以晚上躺在床上不感觉到疲劳为准;但病毒活动期患者必须卧床休息,等到病情稳定,转氨酶不升高时才能适当活动。

1.2.2.6 隔离指导 告知患者乙肝关键在于预防,目前临床上无特效治疗乙肝的方法,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一种重要手段[4]。

1.2.2.7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定期门诊复查的重要性,加强出院后医患双方的联系,使患者定期复查肝功能等,及早发现肝功能的异常,及早求医。

1.3 乙肝认知的评价

1.3.1 乙肝认知的评价方法 研究对象入院后24小时内即采用自行设计的乙肝知识认知情况调查表进行第一次认知测试。在接受健康教育后,于出院前24小时内再次填写调查表一份,两次问卷内容相同。

1.3.2 乙肝认知的评价内容 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乙肝一般性知识(20个条目)、用药(6个条目)、饮食(8个条目)、休息(6个条目)、隔离(10个条目)、出院(4个条目)、心理(1个条目)八个部分,一共55个条目。每个条目(除心理部分外)均有2个或者4个选项供选择,如是否题为2个选择项,如ABCD知识点型为4个选择项,可以多选。条目结果最终按照答对和答错两种结果计分,答对计为1分,答错不计分,最终累加各部分得分。心理部分为1个条目,将恐惧乙肝程度分为非常恐惧(10分)、恐惧(5分)、不恐惧(0分)3个程度,总共为0~10分,由患者根据内心恐惧程度自主计分。所有调查表均要求研究对象本人亲自当面完成填写,对阅读有困难者由护士从旁解释并协助填写。

1.4 统计学方法 资料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库双录入,运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方法采用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0.05。

2 结果

2.1 乙肝知识认知情况 干预前两组对乙肝知识认知各部分及总的平均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干预组的一般知识、用药、休息、隔离4部分得分及总分均比对照组高, P

2.2乙肝的恐惧程度 干预前两组对乙肝恐惧程度得分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干预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内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所列。

3 讨论

3.1 健康干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健康干预能有效地促进病人健康行为的建立,强化和促进乙型肝炎病人学习与疾病相关的知识,提高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程度,加大治疗的依从性,减轻乙肝病人的心理压力。对乙肝患者来说,在院期间对疾病的认知,了解所用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更有利于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机体康复;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患者能够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建立健康行为,在出院后也能认识到定期复查、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再次入院率。

3.2 健康教育干预的重点 大多数患者对乙肝知识并不了解,经了解甚至有人会认为日常的同桌吃饭也会传染乙肝,从而不愿意或恐惧与家人一桌吃饭,由于相关知识的缺乏,久而久之,患者远离家庭。表1中健康教育干预后一般知识、用药、休息、隔离4部分得分及总分均比对照组高,说明干预具有一定效果。但饮食和出院部分得分没有统计学差异,可能是因为护士日常工作中大多时候对对照组的口头教育就是这两方面内容。所以干预重点应放在一般知识、用药、休息、隔离等方面。

3.3 知之则无畏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对乙肝相关方面有了一定的认知后恐惧程度降低,但对照组在干预后也降低,是因为治疗之后患者普遍恐惧程度降低;同时也可以看出干预后,干预组比对照组的得分低,是因为通过干预心理恐惧程度能更大的降低,正所谓知之则无畏。在病房里普及乙肝知识,不仅可以消除患者本人或家属对疾病存有的恐慌心理,而且有利于双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健康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利于培养患者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及对疾病积极的态度。因此,日常护理工作中要随时随地的利用有效条件讲解乙肝知识,使患者及家属认识乙肝,使健康人群避免被传染乙肝及患者及早发现肝功能异常对促进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3.4 加大对乙肝患者的保护 在与社会人群的交往中乙肝患者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患者由此产生明显的负性心理因素。对这类患者,要及时的进行疏导,化解不良情绪。现在乙肝患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保护,国家明文规定取消乙肝五项检查,改为肝功能的化验检查,这就意味着,只要肝功能正常,不管是乙肝大三阳还是小三阳,都可以顺利入学,就业。这项规定为乙肝患者进入社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患者能够正常地进行社会交往和工作,极大的提高患者的社会归属感。

参考文献:

[1] 李利.动态监测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在乙肝治疗中的作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2012,4:22.

篇8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健康教育

高血压是常见多发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该病的发病率为16.7%~71.6%,男性高于女性,男性患病率为19.5%,女性患病率为16.8%[1-4]。高血压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慢性疾病,一旦诊断,终生服药。我国高血压存在着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高和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低的现象。卫生院通过对居民社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以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降低危险因子,从而促进健康,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2009年1月~2011年9月我卫生院就诊的9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9月我卫生院就诊的9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国际疾病分类诊断标准第10版(ICD-10)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为35~66岁,平均年龄(44.23±9.89)岁;男性29例,女性20例;病程为1个月~30年;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为32~67岁,平均年龄(43.23±8.87)岁;男性28例,女性21例;病程为1个月~31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 干预方法

社区医务人员对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而分别于确诊为高血压时及3个月后对其进行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健康教育方法具体如下:

2.1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 社区医务人员深入社区进行有效的宣教和指导。印发高血压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开辟“高血压知识专栏”,定期组织“专题讲座”等。

2.2 指导高血压患者坚持按医嘱用药 社区医务人员为高血压患者介绍常用降压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及最佳服药时间等,增强高血压患者服药的意识,同时,让高血压患者了解到服用降压药的目的,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长期服用药物,绝不要任意停药或自行增减药量,定期社区医师随诊,根据患者身体状态及时调整降压药物及药物的剂量。

2.3 强化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监测血压意识 高血压患者血压的自我监督和测量对其高血压的治疗与稳定非常重要。社区医务人员指导高血压患者检测血压,定期给病人测血压,同时,让高血压患者或者家属学会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建议高血压患者家中自备一个血压计,及时根据血压的变化情况来调节用药的剂量。

2.4 指导高血压患者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血压患者发病与其精神过度紧张、肥胖、吸烟、酗酒、高钠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因此,高血压患者除了坚持规则服用降压药物外,调整饮食、控制体重、戒烟、戒酒及控制情绪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改正也是帮助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的非常重要的方法。

2.4.1 指导高血压患者合理饮食 限制高血压患者摄入钠盐的量,每日摄盐量应低于6g。可选用豆类制品、鱼类、瘦猪肉、兔肉及脱脂牛奶等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优质蛋白的食物;也可芹菜、胡萝卜等含维生素、纤维素高的新鲜蔬菜;山楂、香蕉、柑橘等含钾和维生素高的水果;多食用海带、紫菜、海蜇等降脂作用的食物;多食植物油,少吃动物油;控制咖啡、饮酒及浓茶等刺激性饮料,控制体重在理想范围之内。

2.4.2 指导高血压患者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不利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增加了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对于烟或者酒成瘾的高血压患者,应发动高血压患者家属一起做患者的工作,协助病人制订可行的戒烟计划,同时,在社区内的公共场所悬挂禁止吸烟的醒目标志,积极宣传吸烟酗酒的危害。

2.4.3 指导高血压患者注意休息及进行适量运动 社区医务人员嘱高血压患者劳逸结合,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睡眠时应保证室内安静,减少声光刺激,避免紧张及劳累,同时,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运动种类和运动量,可选择健身操、快步走、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运动量以微微出汗,呼吸轻度加快,运动后次日晨起感觉舒适为宜,而且运动量宜从小开始,根据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和自觉症状逐渐增加。

2.4.4 指导高血压患者调节情绪 做好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让高血压患者保持愉快、平稳的心情,避免激动、忧郁、悲伤或过度的兴奋等不良情绪的出现,同时,教会病人自我调控自己的情绪,减少情绪的波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5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及2检验。检验水准=0.05,双侧检验。

3 结果

2组患者在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血压达标及生活方式改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效果比较

4 讨论

本研究发现:2组患者在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血压达标及生活方式改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于德海.农村社区居民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7):1203-1204.

[2] 余金明,崔思芳,胡大一,等.西部偏远地区彝汉两族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3):223-226.

篇9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传染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主要疾病之一[1]。对传染病专科医院而言,过去单一的健康教育模式已不适应现代人对健康教育服务需求,更不能满足广大肺结核患者患病期间所需的更加人性化的健康服务。针对肺结核患者这一特殊的群体,应如何开展健康教育,使其达到满意效果,至今尚无规范的宣教模式。经过调查研究探索,笔者所在医院从2008年起开展以健康教育服务为导向,全面实施人性化护理健康教育服务,3年来本院对就诊住院的肺结核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服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09年6月住院患者共300例,其中男200例,女100例,年龄11~60岁。针对以上人群进行肺结核相关知识口头问卷:如肺结核的传播途径,抗结核药物的治疗原则及疗程、主要毒副作用,消毒隔离知识,防护措施等调查。结果基本知识知晓率18%,患者对结核病的相关知识缺乏严重,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2 健康教育方法

2.1 口头讲述 应用计划性和随机性、集体讲解和个别交谈等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患者需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地讲解有关结核病防治知识,解答提出的问题,解除患者的担心,改变患者认识上的错误和治疗中急于治愈的心理,倡导科学防治。

2.2 开展教育宣传 通过发放健康资料、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科普知识宣传,弘扬医院文化内涵,丰富职工和患者的业余文化生活,展现天使风采。

2.3 服务咨询 门诊大厅设健康咨询台,专人负责健康咨询知识解答,发放健康宣传资料,让就诊患者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健康教育。

2.4 针对性教育 因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宣讲方式、方法和内容。(1)对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多采取发放宣传单的方法,对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应细心讲解,并给与动作示范;(2)对于老年患者,因各器官功能减退、免疫功能降低,要重点加强药物副作用、饮食指导等教育,而年轻患者因好动、自控能力差,应重点开展治疗依从性的教育[2]。

2.5 建立护患沟通制 医护人员利用查房和晨晚间护理时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心理需求,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健康指导。

3 健康教育内容

3.1 入院教育 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热情接待,根据病情进行入院介绍,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饮食及休息,医护人员与患者多沟通、彼此尊重和信任,使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医患气氛。并向患者介绍主管大夫及护士、就餐制度、物品管理、作息时间、便民措施、消毒隔离知识及防护知识等。

3.2 住院教育 全面开展各项健康教育,介绍肺结核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临床表现、转归,用药原则、药物的副作用,告知患者在活动期间不串病房、不对别人咳嗽、打喷嚏,餐具专用,病房开窗通气,保持空气流通[3],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督导化疗,对症护理。对于焦虑、自卑、悲观等心理的患者,医护人员要耐心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同时给予饮食指导及心理护理。

3.3 出院教育 重点强调以下几点: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后严格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停药、减药;定期定期门诊复查肝功、肾功、胸片和痰液等;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戒烟酒,坚持合理化营养;定期消毒餐具,居住环境定时开窗换气;对每一位出院患者建立传染病登记卡,有专业护士统一对患者采取家访或电话健康服务回访,做好健康咨询解答、了解患者病情、健康指导、嘱定期复查、跟踪服务等。

4 结果

300例患者入院后,经过责任护士选择适合患者需求的健康教育方式,多次及出院前进行教育具有显著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再次提出与入院前进行同样内容的书面问卷调查,基本知识知晓率由18%已提高到80%,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社会知名度也随之提升,最终让患者受益,同时也促进了医院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提高。

5 体会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治疗肺结核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切实“以患者为中心”的具体体现,加强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并发挥作用。通过对300例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前后比较发现,宣教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而且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患者提供了正确的治疗、饮食、服药、休息、预防并发症等正面指导,满足了患者对肺结核防治知识的需求,提高了患者对肺结核治疗的信心。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传染性,提高了患者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对治疗肺结核起到积极的作用,并巩固了疗效,减少了复发,提高了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体现了护士的专业水平与人生价值,并密切了护患关系。同时也使患者都能正视自己的疾病,自觉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不但增强了健康意识,也提高了从医行为[5]。通过健康教育,不但能使患者尽快恢复,而且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胡永峰.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医务人员结核病知识知晓率状况[J].中国防痨杂志,2008,30(2):154.

[2] 高云,蒲晓璇.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个性化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7):821-822.

[3] 林奕.肺结核患者的心理调查与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2008,29(4):306-308.

篇10

剖宫产是一种解决阴道分娩困难或者胎儿紧急情况下快速分娩保证母婴安全的常用方法,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剖宫产呈上升趋势,手术的普及,并发症也随之增加。因此做好产妇术后的健康教育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很重要。产妇术后的康复不仅影响产妇的健康对新生儿也有很大的影响。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向产妇讲解正确的行为和观念的活动,进而改变不良认识。现将我院剖宫产的产妇及其陪护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及健康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11月收集在我院住院的剖宫产产妇60例,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31岁,孕周37~42周,初产妇45人,经产妇15人,均无母儿合并症。

1.2方法研究方法分别对产妇在健康教育前与健康教育后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产妇的一般资料、剖宫产术后的饮食、注意事项、母乳喂养情况,出院指导情况等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作出比较,从而评价健康教育前后的效果。

在产妇麻醉清醒后至出院前进行健康教育:①与休息术后去枕平卧6h,术后24h取半卧位,协助翻身,鼓励早下床活动,根据病情和耐受性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产妇满意舒适为宜。以利于恶漏排出,促进排气,避免肠粘连,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教会产妇与婴儿同步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10h以上,劳逸结合。②预防感染的护理坚持补液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持腹部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保持外阴清洁,及时更换会阴纸垫,每日会阴护理2次,勤换内衣裤。留置导尿管第二天拔除,拔除后3~4h应及时排尿。否则,再保留导尿容易引起尿路感染。③饮食护理排气前避免进食糖、奶、豆类流汁,肠蠕动恢复后排气后进食半流质饮食逐渐过度到普通饮食。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为原则。多饮水、多进汤汁饮食,如:鸡汤、鱼汤、猪蹄汤等,以有利于乳汁的分泌。不吃辛辣刺激性的事物,预防便秘。④心理护理做好心里护理是疾病恢复的基础和保证。由于术后产妇生活不能自理,同时对伤口瘢痕的担心。对新生儿状况的担心及对母乳喂养的担心等因素,使产妇产生心里负担,加上长时间卧床,产妇出现腰酸、背痛、焦虑、失眠等。因此,护理人员应热情主动地和产妇交流,安慰产妇,同时让陪护人员知道,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给产妇带来很大的影响,用理解关心。积极的态度感染支持产妇。消除产妇的紧张情绪和顾虑,使其在心里上获得满足及安全感,增加信心,以利于疾病的恢复。⑤母乳喂养知识指导产后半小时开始哺乳,每次喂奶前用温水擦洗,教会正确的喂奶姿势及挤奶手法,乳汁分泌过多时应将多余的奶水挤出,以促进乳汁分泌。防止乳腺炎的发生。24h母婴同室,按需时哺乳,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护理和婴儿护理的知识。⑥产后10d如一切恢复正常可以做一些健身恢复操。⑦出院指导告诉产妇继续保持合理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注意个人卫生,坚持母乳喂养4~6月,禁性生活盆池42d,避孕3年以上。

2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满意度与健康相关知识知晓情况:60名产妇通过健康教育后掌握了健康保健知识及母乳喂养知识,无并发症,大大提高了满意度。

3讨论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措施,因为手术伤口大,创面广,很容易引起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通过健康教育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从50%提高到95%以上。提高了母乳喂养率,从80%提高到96%,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加强了护患沟通,融洽了护患关系。拉近了护士与产妇的距离,使产妇有了归属感。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明显。在工作中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更新护理理念、拓宽知识面,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注人的感受。争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人们学到保持或恢复健康的知识,培养健康的态度,养成健康的行为,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在健康教育中,特别要注意加强对产妇家属及陪护者的教育,使之了解剖宫产术后的相关知识,积极承担监督者.协助者。让产妇得到更好的关心、照顾、支持。产妇掌握了更多的健康知识,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11

0引言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循环系统疾病,也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与人类的生存健康密切相关。对于高血压的关注和治疗,是临床的热点话题,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可大幅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统计的资料对象来自于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资料,其中包括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范围为41~69岁,平均年龄为(56.89±13.88)岁。统计资料入选标准:所有纳入本研究的资料临床上诊断结果均符合我国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80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常规用药护理的38例资料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干预护理的42例资料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病例资料经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1.2.1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用药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等常规护理。

1.2.2对干预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

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是:首先,护理人员需向患者介绍高血压发病的原因以及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常用方法和效果,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客观、正确的了解。同时,护理人员还要使患者认识到高血压的危害性,从而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其次,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坚持长期规律性的用药,并告知其不遵照医嘱用药的危害性。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并指导其在最佳的用药时间服药。另外,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多食用低脂、高钙、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食物。护理人员要限制肥胖型高血压患者每日脂类食物的摄入量。同时,护理人员须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适当的锻炼计划,鼓励其每日坚持进行有氧运动,并告知其在进行运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量,不可过度劳累

1.3病情评价指标。

患者治疗后坐位收缩压下降20mmHg至正常范围者视为治疗显效;患者治疗后坐位收缩压下降数值为10mmHg-20mmHg者视为治疗有效,患者坐位收缩压无明显变化者视为治疗失败。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显效28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包括显效者与有效者之和)为88.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比较结果如表1。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平均收缩压为(140.5±11.8)mmHg,平均舒张压为(88.8±8.9)mmHg,与护理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改善程度(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疗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但是,由于高血压具有病程较长,需要终生服药治疗的特点,许多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能做到坚持长期服药,进而导致其血压不能维持在理想的水平。健康宣教需要建立在患者血压病情、饮食特点、生活习惯等诸多信息的了解基础之上,还要考虑到患者的学习能力和执行能力,对其进行综合评估以后,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要区别对待行为促进因素和强化因素,对患者进行更为有效的健康干预,可以规范患者的生活习惯,剔除不良因素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红梅.临床护理路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4(12).

篇12

1 内容形式

1.1 口头教育 有巡回班护士为产妇宣传母婴同室的好处,母乳喂养的知识,婴儿异常情况的判断和处理以及产后、术后的有关保健知识,还能直接解答产妇的一些疑问,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使产妇由浅入深地掌握有关知识。

1.2 电化教育 设有抚触室,放置电视机、VCD,定期向产妇播放新生儿抚触的手法、技巧、注意事项、婴儿沐浴、喂养的方法,使产妇能形象的掌握一些婴儿护理的知识。

1.3 直接教育 针对有学习意向的产妇及家属,在产后的最初几天内,在婴儿沐浴室中直接示范新生儿抚触手法,并让他们在自己宝宝身上实践一下,使其能更深刻地掌握有关的技巧,并能体验一下。

1.4 书面形式 印制一些针对性的书面健康宣教,分别在产后,出院前发放给产妇,让其阅读学习,帮助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1.5 电话教育 本院设有母婴热线,为已经出院的产妇和家属在家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解答和提供帮助。

2 教育时间

我们把母婴同室的教育按时间分成入院、住院、出院3个阶段。

2.1 入院教育 产后、术后的产妇到了母婴同室病房,换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以及进入了母亲这一新的

角色,都需要一个熟悉和适应的过程,责任护士应做好入院介绍,帮助其熟悉环境,并进行入院评估,根据产妇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心理状态,针对性地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和产后、术后保健知识的宣教,使产妇能尽快熟悉病房环境以最佳的身心状况接受治疗和护理。

2.2 住院教育 护士应针对母婴同室的特点,讲解母婴同步休息与按需哺乳的关系,及时排尿的重要性,伤口的护理,指导正确的哺乳和含接姿势,挤奶的目的和方法,从而培养她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从真正意义上满足她们的需要。

2.3 出院教育 内容包括:产后用药注意,产后合理营养的重要性,母乳喂养技巧及婴儿的一般护理知识,预防接种,产后避孕知识等。使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承担起护理婴儿的重任,保证婴儿的健康成长。

3 效果评价

通过对产妇的问卷调查统计,实施健康教育前,产妇的满意率为82.5%,实施健康教育后,满意度达99.2%,通过对健康教育资料的编写,护理人员的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同时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从各方面获取学习机会,充实知识。

4 讨论

4.1 重视沟通的技巧 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沟通的重要性,这是从事健康教育工作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技能,必须在平时工作中加强语言的训练,包括说话的语气、速度、神态,学会说话时要通俗易懂,选词恰当,回答简洁,这就需要学习相关知识,注重平时的自身修养。

4.2 满足产妇的需求是高质量健康教育的基础 产妇有着特有的健康教育需求,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强调因地制宜,高质量的宣教方法,注重教育实践,满足产妇需求,使产科护理真正体现“爱母爱婴”的服务宗旨。

4.3 健康教育形式多元化 在产妇这一独特群体中,教育方式要强调多元化,包括口头宣教、书面教育、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针对性的宣传册备受欢迎,而口头教育及示范教育更有利于护患交流,达到进一步的沟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