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6 15:23: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环境艺术设计包括环境、艺术与设计三个方面的概念,这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所以研究环境艺术设计首先要正确理解其相关概念。
1.1环境基本概念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环境是一个具大的空间,包括在其中的动物和植物以及空气、水等各种因素。人需要依靠空间来获得生存和发展,环境是人类生活的必须物,与具体物质等因素相比,环境空间属于无形因素。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人类生活会受到环境的制约,在人类生活条件不断提升的同时,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发展成为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内容,除了自然环境,还有人工环境,但在发展过程中,环境艺术的人工环境将不可避免地被破坏,现在能做的就是利用生态概念将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1.2环境艺术设计基本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指在一定环境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环境设计和开发。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布局、建筑、雕塑以及各种公共设施的成本、材料、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因素,结合各类影响因素,需要对环境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不仅需要设计美观,而且还需要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按照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理念,形态科学合理的环境艺术设计。
2、加强环境艺术设计生态性的措施
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概念,加强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性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2.1不断创新环境艺术设计理念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关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精神需求,环境设计标准应同步甚至超前公众的观念,同时,也要关心那些特殊人群,包括老人、儿童、孕妇以及残疾人的需要。环境艺术设计不仅需要确保美观,而且还需要健康安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引入浓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氛围,才能充分实现环境设计的功能。依据经济和其他因素的设计原则,通过利用各种设计技术,合理选择材料,形成环境艺术设计的结构,坚持愉快、高效的设计原则,充分体现现代人对自然回归的期望,以便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同时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知识储备的增加,人们认识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也意识到环境艺术设计应遵循生态理念,加强环境艺术设计对于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生态哲学意义,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已成为公众的共识。
2.2因地制宜考虑当地环境特点
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充分使用天然材料是加强环境生态性的重要举措。环境艺术设计必须对自然材料有充分的认识,清楚地知道每种材料的特点,了解材料的加工工艺,才能更好的进行环境设计。比如通过使用棕色天然木材纹理可以创造一个安静和平静的气氛,而使用大理石,因为其硬度对应用领域具有不同性质的变化,这种特性决定了其应用范围。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需要因地制宜,合理考虑当地环境特点,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生态环境艺术设计应该尊重当地的环境,也就是说要求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充分尊重当地环境发展要求,必须考虑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实现生态环境艺术设计的合理性,才能更好有利于生态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根据环境艺术设计要求,加强生态环境设计,可以减少对资源的剥夺,尊重植物的多样性和生存环境质量,同时设计师还应该考虑如何促进生态系统的保护和通过设计方法提高自然与环境的协调性,促进能源和物质循环,进而将可持续处理技术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满足生态发展要求与环境设计理念的要求。
环境艺术设计应加强节能规划,充分利用天然地形合理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根据当地地质特征,不仅可以降低施工成本,又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满足复杂环境并适应环境发展形势,可以将生态设计转变成艺术个和独特的建筑风景线,更有利于促进环境设计科学合理,充分利用树木、花草、河流等自然景观,让自然风光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支撑,进而烘托主题风格。
2.3环境艺术设计使用新型能源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状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要依靠科学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通过使用高科技手段和先进技术来增加相关材料的循环使用,通过使用先进科学技术来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提高现代生活环境的质量,通过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为环境艺术设计服务,这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任务。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发现一些棘手的问题,如提供能源化石燃料,在对生活带来许多方便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化学物质进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会产生固体废物和能量转换过程中的环境噪声污染,这些问题需要解决,要在创新的基础上利用新能源来替代高污染的材料,避免使用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材料可以更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对环境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追求。
结语
当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关注越来越重视,生态哲学已日益形成共识,这也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必然发展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使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艺术设计需要逐步建立生态理念,可以更进一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要。
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应该重视环境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而且要尊重自然发展和艺术设计原则,同时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和新能源,同时环境艺术设计应坚持生态环境的角度,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对当地的环境特征进行准确理解,进而实现对环境的生态性设计。
【参考文献 】:
[1]蒋明.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08).
中图分类号:J5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3-0241-01
环境艺术设计是将艺术和科学相互融合的综合学科,是将精神和物质环境进行有效结合的艺术产物。人类归属于自然,并且能够运用自身的独立思维能力设计出人工的自然,艺术设计是表现原始自然和人工自然和谐的方式。个性化设计不同于一般的标新立异,而是通过对设计素材和环境的艺术加工创造出的独特美。个性化设计不能一味追求特立独行,更应追求艺术设计和周围环境的和谐。
一、环境艺术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系统工程学科。阿纳森认为“环境艺术”是与环境相关的绘画、雕塑等艺术设计,这种理解方式无法真正体现环境艺术的本质,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体现在不同的层次上。环境艺术包含了城市和地区规划、建筑设计等公共空间设计,以及景观设计、雕塑、绘画等艺术作品设计和室内设计等。它涵盖了人类环境从宏观到微观的设计过程,也是一种人们生活的协调设计方式,对社会行为和人类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可以看成一门回归人类生存环境的综合艺术。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
环境艺术设计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形式,它追求对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善以及对审美需求的满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和谐性、整体性和特色性的艺术美,注重个体在整体中的核心地位,将环境因素作为艺术设计的重要条件,追求艺术设计和周围环境的和谐,以在不同的环境中设计出不同效果的艺术作品。现代环境艺术的基本特征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实用性的艺术形式,在其具备服务的同时,还需要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人文性,以通过作品体现人的根本利益。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和设计材料的多样化,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现代艺术设计应该体现整体性的特点,具备科学、合理、统一的设计理念。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问题
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问题是近几年艺术界讨论的热点,是对以往设计过程概念化、公式化、生搬硬套的反思。个性化设计需要设计者通过多年的设计实践,积累和总结设计经验,以此在设计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设计特色和设计风格。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是设计者在设计构思过程中对整体和局部的把握。个性化设计中带有设计者强烈的主观色彩,这种带有艺术色彩的设计能够激起人们的思想意识,给人们以文化和艺术的启迪。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为打破程序化、概念化的问题,人们开始探索已有个性化设计的创新点,重新认识个性化设计的作用和内涵。
(一)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受到风格化的制约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对室内设计的个性化创造不是个人浪漫主义的体现,而是设计者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也是设计者追求新颖、独特,摆脱平庸的表现。设计师在众多设计构思中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也是综合考虑最大限度、合理利用设计空间的必要艺术手段,这种艺术方式来自设计者的勇敢探索,不同于一般的平庸设计。
(二)室内设计的个性化能提升空间使用功能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环境艺术设计涉及的领域和内容也越来越广泛,要想在艺术设计中体现独到之处,更应该在设计中注重提升环境质量。在艺术设计中融入环境理念是环境设计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环境艺术设计中需要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室内设计中的空间使用功能和业主的个人爱好和阅历有一定的关系,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该根据业主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进行室内设计。
(三)个性化设计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关键字:环境艺术设计;生态理念;原则;方法
“生态”是近些年来各行各业各领域都不断提起的词汇,同时也是生产生活中必须遵循的理念。环境艺术设计中遵循的生态理念,其主要就是要求人们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与自然环境的相关原则,对人类居住的形式进行创新设计。在20年代80年代初,西方艺术设计界就开始注重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在绿色设计中的应用。后来我国也开始逐渐引入这种设计理念,并且改变其传统的模式,使得环境艺术设计可以向着生态环境的方向更好地迈进,从而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要求。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本身是一个相对复杂并且相对综合的门类,其包含了环境、艺术、设计三个学科的众多知识。故而需要分别从这三个大方面着手,对其概念进行分析。所谓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就是指在建筑设计、园林设计或者室内设计过程中,其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出艺术学的特点。而艺术学包括社会学、美学、文化学、建筑学、光学、植物学等基础学科。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性还体现在构图、色彩驾驭等多个方面。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应用的基本特征
1、高效性环境艺术设计本身具有其独特的特征,首先第一个特点就是高效性。所谓高效性,就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对资源或者材料的利用应该杜绝浪费,避免粗放型的设计与应用模式,尽可能实现资源的长效合理利用。尤其在设计过程中选用了一些非可再生资源,更应该尽可能将其成本降低的同时,获得最高的资源效益,这样才能体现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基础理念。
2、持续性持续性的特征体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主要表现为设计布局结构和相关的设施设计是否满足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要求。社会在不断进步,经济在不断发展,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本身应该为现代人服务,其应该满足当今人类基础的生活需求。并且在进行某一环境景观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后代人的发展需要,切忌做有损后展的事,绝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进行环境设计。
3、多样性相关的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应该注重环境艺术作品设计的多样性,尽可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以及不一样的视觉效果。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消费者形成主动消费动机,从而避免消费的无限扩大对环境造成的过多压力。
4、循环性循环性是与高效性并存的一个特征,尤其针对当前环境日益恶劣,资源日益枯竭,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社会背景,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若想提升其设计品味,为更多人提供更满意的艺术作品,其本身更应该注重循环性特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循环性包括对人工环境中常见的生产消耗原材料以及能量的循环利用,并且对其进行合理分解。而在艺术设计过程中,如何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这样才是循环性的体现。比如利用废旧瓶罐制作出某一艺术景观用以包装点缀环境,其体现的就是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原则
1、科学指导原则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与体现生态理念,首先应该遵循其科学指导的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之下,可以有效地对一些高科技材料进行合理利用。同时还可以借助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进而营造出更高品质的生态自然环境。利用科学观念进行指导,可以实现科学技术为环境艺术设计服务,更可以使得艺术设计成果本身符合生态理念的内容与要求。
2、艺术设计与参与原则
分析环境艺术设计概念的时候就意境提到其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本身是受众多因素影响的整体环境。故而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这样一门独特的艺术,若将生态理念植入其中,更应该遵循艺术设计与艺术参与的原则。环境艺术设计师应该时刻意识到利用现代艺术眼光去感悟环境艺术设计,并且尽可能创造出带有美感、艺术感的艺术作品,从而满足当今时展的新要求,使得环境设计过程中真正可以体现出艺术的内涵。
3、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的原则
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实际上也是要求其不违背自然规律。因为大自然的发展不仅尤其独特的规律,同时大自然还有一定的自我恢复与自我维护的能力。因此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之前,需要先对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以及这种特性进行捕捉与了解,从而使得其生态性可以实现自我调节与恢复。当然在人工进行环境设计的过程中,也应该尽可能帮助大自然增强其自身调节能力。因为只有真正做到尊重大自然的发展规律,才能尽可能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进而不断提升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生态性。
4、最小程度干预原则
所谓最小干预原则,实际上就是指应该把外界干预降低到最小,从而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最佳效果。一般而言,进行环境艺术设计需要相当完善的基础条件,比如场地。而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必然会对环境艺术设计带来一定程度的干扰。故而在实际设计过程当中应该尽可能采用一定的手段对其生态系统进行维护与利用,尽可能确保环境设计场地原有的生态格局与最初的原始状态没有差距,从而实现生态理念指导下的环境艺术设计目的。
四、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具体应用
1、利用天然材料
除了要遵循生态理念的特征与原则,还需要在具体的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理念,将其真正植入到艺术设计当中,这样才能真正将其作用体现出来。首先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对天然材料进行运用。设计师应该对各种各样的天然材料有所了解和把握,并且对其造型以及特征有所了解,在设计师利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特点。
2、设计环节注重环保
在设计的过程中强调环保已经是大势所趋。设计师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低碳的要求以及能源低消耗的问题。还应该明确如何将节能与绿色环保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唯一标准,以不损害人类健康与破坏自然规律为前提,开展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比如利用树木进行相应的家居环境打造,为了能够给人一种舒适的氛围与环境,许多设计师选用偏香的树木进行制作。这样的香味是树木自身所独有的为非后天添加的,故而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充分体现出环保与健康的理念。
3、注重天然生态环境的利用
人们生活在大自然的环境当中,天然的生态环境本身应该是最值得人们利用的。故而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与把握生态环境的天然基础条件,并且依据不同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生态环境进行不同程度的利用,进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只要遵循自然发展要求,不违背自然环境,必然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科学合理地设计出优美的自然景观,从而提升环境景观设计的整体品位。
4、体现以人为本
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宜居生活与环境,故而其设计最初的出发点与最终的落脚点都应该是为了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因此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要求与理念,并且尽可能满足人们的各种生活要求,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生态环境。除了满足人们的基础物质生活之外,还应该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理念在人们精神层面的影响。设计的标准应该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也应该对社会中弱势群体有明显的关注。比如在公园或者一些带有台阶的地方,应该同时设置一个坡道,目的是便于残疾人出行。还可以在相对危险区域设置一些相对较高的围栏,以免儿童在玩耍过程中不慎跌落。
5、注重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还应该注重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因为许多传统能源在为人们提供相应能量的同时,更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积极开发与利用新能源,从而代替高污染的能源,将有效实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建设,真正将生态理念体现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
五、结束语
在当下,生态环境问题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若不对环境问题进行重视,并且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理念,那么其本身的发展也将受到抑制。故而在未来的环境艺术设计发展中应该遵循科学的指导,并且遵循自然界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充分利用新能源的同时,为人们打造出更高层次的生活环境,进而将生态理念与环境艺术设计真正融合。
参考文献
[1]陈辉.探析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现代装饰(理论),2015,01:120.
[2]周鹏.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中国农学通报,2009,24:398-402.
生态化本来是生物领域词汇,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人们生产生活学习的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人们开始寻找行之有效的治理和解决方案,生态化的环境艺术设计是对生存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一种思考,随着人们对生态、绿色和可持续等概念的熟悉,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设计越来越被公众所重视,人们对于自身生存环境的破坏使得受到自然的报复,各种自然灾害近年来频发,雾霾和粉尘等新的污染现象在人们生活中变得越加凸显,更有学者花费巨资制作纪录片,用吸尘器吸收城市雾霾作砖头等行为,来警示人们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
1.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理念概述
在城市发展中建立生态健康的城市环境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议题,下面将对生态化理念和内涵以及在城市发展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演化与发展以及生态化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意义进行论述。
(1)生态化内涵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和理论笔者在此文中就不再阐释了,国内学者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概念,本文着重研究艺术设计与环境的关系,如何将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和设计创造进行有效的协调,设计出一个具有美感和生态合理的居住生活空间。生态化的环境艺术设计是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健康的生活而提出的,对现在设计与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生态化理念演化与特征
生态化设计理念其实在我国和西方很早就提出了,中国最早的道家思想中“天人合一”、“人法自然”等观点是生态化理念的最初源泉,西方到近代生态学和生态哲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始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最初的驾驭自然到现在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些都是生态化理念的演化与发展。
(3)生态化环境艺术设计要素分析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设计而言,其包含着很多的设计要素,生态化研究目的是让人类与自然与资源达成一个和谐共存的局面,以利于人们建立更美好的居住空间。生态化环境艺术设计的要素主要有技术、材料和能耗等方面的因素。无论是生态化环境艺术设计还是绿色环境艺术设计还是可持续环境艺术设计他们在发展上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都是对人与自然的思考与反思,是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以及如何更好的设计与创造人类生存空间的有效的尝试,生态化环境艺术设计对于发掘适合现代城市发展的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环境艺术设计生态化研究应用与实践研究
生态化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以及以后发展的和谐共存与有机统一的有效探索。下面将从生态化的技术、材料和绿色环保设计等方面进行论述环境艺术设计生态化研究应用与实践。
(1)技术生态化
环境艺术设计生态化研究中技术是营造良好的设计成果的基础,离开了技术也就无法谈及生态化设计,新技术的应用促进环境艺术设计中各种理念成为现实,不再是构想,环境艺术设计借助现代先进的技术,创造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物质生活环境和适宜人居的良好居住空间。
(2)材料生态化
环境艺术设计离不开材料,空间环境的构建需要各种材质的应用,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师而言明确材质的特性并能够合理的应用这些材质则显得尤为必要,除了了解材料的特性更重要的要懂得材质的加工方法与工艺,知道这些天然和环保以及绿色的材质如何在空间环境中应用才能够真正的将生态化设计以及生态环保观念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之中,为城市生活及生存环境的建设以改造贡献自己的力量。
(3)绿色环保生态化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的关键是设计实践,对于城市环境和居住空间环境的生态化建设的是对城市中的高速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平衡,用设计的手法和语言改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状,通过环保绿色的设计要求,应用到现实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之中,寻求新技术和新材料以及降低工业能耗的方式,提倡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把绿色环保生态化设计作为衡量环境艺术设计的标准进行执行。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生态化设计是现代设计师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思考与反思,从设计阶段做好生态化的设计,不是先建设后治理,而是先治理后建设,改变传统的设计生产模式,建设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结束语
1.概念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就是将我们生活环境中的公共空间、室内空间、生活景观进行一系列的艺术设计活动,主要以当代的环境设计特征做为出发点,十分注重设计与环境的协调关系。而个性化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则更强调设计的个性,所谓个性,就是与众不同的、用于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是一种强调将更多的环境、空间等元素融于设计的活动,既注重设计与环境的协调关系,也致力于满足人们对设计“美”的要求。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并不是单纯的追求设计的“标新立异”,而是需要更加突出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这不仅仅是设计方法的革新,更是先进设计理念的巨大转变。
2.特点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主要有:一是人文思想与自然元素的融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设计,是设计者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对事物进行改造的过程。所以,这一行为最大程度的将设计者自身的思想融入到了自然元素之中。二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有效结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环境氛围的重构或改善,以满足人们对实用性和审美性的需求。三是个体与整体的相统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追求个体的特性表现,但也注重与整体环境的合谐统一,从而使环境艺术设计不显突兀,令处在其中的人身心舒畅。四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活动就充分体现了人类行为的积极性和无害性,是主观意识与客观环境合谐统一的结果。
二、实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的路径探析
1.促进设计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紧密结合
成功的设计,应当是艺术设计与科学设计的高度统一。只注重设计的艺术性,会使设计缺乏实用性;而只注重科学性,又会使设计缺乏美感,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只有将设计的艺术性与科学性完美地结合起来,才符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的设计理念,也才能够真正实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可持续发展。
2.综合空间大小和空间功能的实际情况
任何一个设计,都必须以一定的空间和建筑为载体。但很多设计师可能会因过多地考虑建筑空间而忽略设计的个性化,或者因空间的有限性而降低空间的设计标准,使设计理念不能很好地贯穿于自己的设计中。现实中,空间的功能是多样性的,一个单元房里就有多个功能区,比如,儿童房的设计就会更多地考虑儿童的性格特点和爱好,女孩儿可能更喜欢粉色系的活泼色调,而男孩儿的房间则可能更喜欢蓝色系的开朗色调。所以,综合考虑环境空间的实际大小与实际功能,对于实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突破自身设计风格和城市建筑风格的制约
每一个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设计时都应从具体的环境条件出发,每一项设计也都是设计师个人的设计风格与设计环境相结合的结果。然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每一个设计师又不可避免地受到自己设计风格的限制,而使对环境个性化的设计受到限制。加之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建设史,尤其是在建设过程中与城市人文气息的紧密结合,所形成的相对固定的建设风格和独有的设计理念。所以,设计者要做到个性化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就必须突破自己的设计风格与社会设计主流的局限,从多种设计风格中汲取营养,设计出即具有高度审美效果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又不缺乏个性的现代化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近年来兴起的学科,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际上,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人类环境意识和审美意识的综合体。本文将从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表现形式展开,逐步解读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特征,进而明确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价值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包括环境设计和艺术设计两个组成部分,代表了人文艺术和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在这一过程中,环境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部分,指的是设计对象在内的周围一切事物同设计主体之间的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基于这样的需求兴起的环境艺术设计,符合了人类对创造出更加适合居住的人性化环境的需求。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同样也涵盖了与人类的各个活动紧密联系的环境。一方面,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环境重点指的是人为设计的人工环境,这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首要目标。另一方面,艺术设计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表现方法,指的是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运用独特的审美意识,发挥设计师的人文素养,对设计主体进行人性化的改造,以此来创造出兼具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人工环境。这要求设计师除了要亲身参与环境艺术设计活动,还要理解顾客的真实需求和理想意愿,将这些方面和设计相融合,遵循以人为本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创造出独特的环境设计。由此,可以看出环境艺术设计秉持对现有环境人性化的改造理念,满足人们对于理想环境的审美需求,以此来设计出具有审美和实用双重功能的人工环境。因而,这种环境艺术设计力图实现功能美和形式美二者的有机统一。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解读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就需要因地制宜,从实际的环境出发,进行细致的探讨和研究。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表现形式
环境艺术设计既通过环境来直接表达美感,也通过渗透的艺术方式来影响环境,最终产生出需要细细观赏才能体会到的美感。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就是为了实现和人类的审美情感达到共鸣的审美效果,而呈现出多样的美学表现形式。
(一)自然美
环境艺术设计本身就是在现实环境的基础下进行创造性的人为设计,而保留现实环境所具备的真实自然美感元素,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表现基础。这种真实自然美感往往是一种未经雕琢的原始美感,这些自然元素包括阳光、绿色植物、流水等。自然美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根据,这种自然美充分同环境艺术设计相融合,呈现出具有绿色生态的美学效果。
(二)外在美
这种外在美指的是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通过种种设计手段而呈现出的形式美。这样的外在美是人们能直接感受到的形态美,是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中的必然表现。为了达到外在形态美,除了设计必须体现出环境艺术的外在美之外,设计者必须根据自我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正确判断和掌握对环境进行设计的审美方向,继而使用恰当的方法,创造出具有外在美的环境艺术。
(三)功能美
从某种程度而言,艺术创作活动究其根本都是为了追求某种功能美。环境艺术设计也不例外,既然有了外在的形式美,也就会有相应的内在功能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功能美是美学表现的重要形式,指经过环境艺术设计改造的人工环境,具备了一定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这种功能美体现出人为化环境所具有的内在美感表现,这是环境艺术设计者对原有环境在功能上的突破性创造,实现了环境艺术设计从概念到实际运用的现实转变。
(四)文化美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新兴的学科,既代表了一种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前进,也代表了传统文化领域的广泛传播。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现有自然环境的调整改造,而且也是对现有周围环境中的事物进行更新换代。例如,地区的传统民风或是区域的传统文化,在保留原有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潮流的步伐,让各种时代的文化进行碰撞和交融。在这种文化交流的活动中,正是展现了环境艺术设计最本质的内容—文化美,这样的美学需要各种美感相互作用,才可以深入展现环境艺术设计的核心美学形式。
三、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
环境艺术设计既是技术,也是艺术。环境艺术设计被称为无所不包的艺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也要看到,环境艺术设计其实也包含着丰富的系统理论体系,尤其是有着美学特征的理论内容。解读并明确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对于增加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以及在日后活动中进一步参与美学效果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自然化和人为化
环境艺术设计拥有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的方法和手段,其对原有环境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尽管如此,环境艺术设计仍然处处体现自然化的美学内容。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立足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尊重,充分考虑大自然规律,这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美学中的重要特征。另一方面,相对于自然化而言,环境艺术设计也有着人为化的美学特征。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活动中,设计者独立自主地对周围环境进行调整改造,使之具有艺术美感。这种人为化的艺术美感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必然结果,表现了设计师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是环境艺术设计美学的最终特征。
(二)整体化和多样化
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化和多样化表明了环境艺术设计的系统性美学特征。环境艺术设计源于环境,又直接通过环境来表现。在这样的完整系统中,有着各式各样的艺术美学效果和组合形式。从整体上看,环境艺术设计具备了完整的美学系统,有着合理化的美学形式,整体上表现出一种外在式的美感,也有着秩序化的内在美学效果。而从细节上看,环境艺术设计系统中的不同个体有着自己的独特美感,比如颜色的美感、材料的美感或者形式的协调美感等。这些多样化的美学效果,兼具了个体之间的美学差异性和整体化的美学统一性,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得环境艺术设计无论从整体上还是内部细节上,都表现得更加具体生动。
(三)实用化和审美化
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化满足了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追求,同时也满足了审美精神的享受过程,这种精神的愉悦享受反映出人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而这种美感并不直接对环境本身产生影响,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人们的主观世界。这正和环境艺术设计美学的另一重要特征,即与实用化有所区别。这一特征表现出环境艺术设计并不仅是供人们观赏的艺术作品,而是也具备了某种实用性的美学价值。实用化以现实发展为重点,是环境艺术设计美学特征的主要形式,也是将美学同现实连接起来的主要方式。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审美化和实用化的统一协调,可以使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性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
四、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价值
环境艺术设计本身就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而这种美学价值体现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一直伴随的真实再现效应。这样的再现现实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某种变化,而是直接将本身的美学价值体现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个进程中,并对环境艺术设计美学方向产生指导性作用,规范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内容。同时,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价值还体现在对人们产生的美学效果上,比如环境艺术设计最终形成的美学感受,往往是人们的审美心理所产生的结果,同人们的审美价值相呼应。这一方面反映出人们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美学实践活动与人们的审美意识相互统一的过程。此外,从社会影响上看,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价值还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如今传统文化面临着各种流行文化的冲击。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文化美学成为传统文化的坚守者和保卫者。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价值与多种文化的价值理念发生碰撞融合,促进了各民族、各区域的文化相互交流。在维护传统文化的精髓基础上,去粗取精、取长补短,发扬并传播了传统文化,使得传统文化得以向着更好的方向进步发展。总而言之,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价值呈现出多元性,具有鲜明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解读是一个复杂繁琐的过程,因为人们对美的感受存在着个体差异性,而且因为每个人美学认知能力的不同,也使得在解读美学特征方面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在环境艺术设计内部也有着复杂多变的不确定因素,这为我们解读环境艺术设计美学特征带来很多障碍。但我们首先应该认清在研究分析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这一过程,就是在逐步了解美学形成的过程,而这必将为认知方面和情感方面带来突破和升华的效应。其次,我们要结合当下的形势来加深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在详细而系统地解读环境艺术设计美学之后,要立足于目前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对环境艺术设计进行深入性的研究,并开展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建议工作。这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也能更加完善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章利国.设计艺术美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在城市发展中建立生态健康的城市环境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议题,下面将对生态化理念和内涵以及在城市发展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演化与发展以及生态化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意义进行论述。
(1)生态化内涵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和理论笔者在此文中就不再阐释了,国内学者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概念,本文着重研究艺术设计与环境的关系,如何将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和设计创造进行有效的协调,设计出一个具有美感和生态合理的居住生活空间。生态化的环境艺术设计是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健康的生活而提出的,对现在设计与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生态化理念演化与特征
生态化设计理念其实在我国和西方很早就提出了,中国最早的道家思想中“天人合一”、“人法自然”等观点是生态化理念的最初源泉,西方到近代生态学和生态哲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始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最初的驾驭自然到现在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些都是生态化理念的演化与发展。
(3)生态化环境艺术设计要素分析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设计而言,其包含着很多的设计要素,生态化研究目的是让人类与自然与资源达成一个和谐共存的局面,以利于人们建立更美好的居住空间。生态化环境艺术设计的要素主要有技术、材料和能耗等方面的因素。无论是生态化环境艺术设计还是绿色环境艺术设计还是可持续环境艺术设计他们在发展上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都是对人与自然的思考与反思,是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以及如何更好的设计与创造人类生存空间的有效的尝试,生态化环境艺术设计对于发掘适合现代城市发展的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环境艺术设计生态化研究应用与实践研究
生态化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以及以后发展的和谐共存与有机统一的有效探索。下面将从生态化的技术、材料和绿色环保设计等方面进行论述环境艺术设计生态化研究应用与实践。
(1)技术生态化
环境艺术设计生态化研究中技术是营造良好的设计成果的基础,离开了技术也就无法谈及生态化设计,新技术的应用促进环境艺术设计中各种理念成为现实,不再是构想,环境艺术设计借助现代先进的技术,创造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物质生活环境和适宜人居的良好居住空间。
(2)材料生态化
环境艺术设计离不开材料,空间环境的构建需要各种材质的应用,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师而言明确材质的特性并能够合理的应用这些材质则显得尤为必要,除了了解材料的特性更重要的要懂得材质的加工方法与工艺,知道这些天然和环保以及绿色的材质如何在空间环境中应用才能够真正的将生态化设计以及生态环保观念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之中,为城市生活及生存环境的建设以改造贡献自己的力量。
(3)绿色环保生态化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的关键是设计实践,对于城市环境和居住空间环境的生态化建设的是对城市中的高速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平衡,用设计的手法和语言改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状,通过环保绿色的设计要求,应用到现实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之中,寻求新技术和新材料以及降低工业能耗的方式,提倡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把绿色环保生态化设计作为衡量环境艺术设计的标准进行执行。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生态化设计是现代设计师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思考与反思,从设计阶段做好生态化的设计,不是先建设后治理,而是先治理后建设,改变传统的设计生产模式,建设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1艺术与科学的统一。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环境艺术个性化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统一与结合,强调人类生活与环境之间的互动。环境艺术设计包括构思、设计、陈设、装饰等环节,甚至于每件艺术品的摆设都应斟酌几分,设计师应将业主的最初想法再加以艺术润色与处理,其个性化特征体现于采用隐喻性或象征性与外界环境相互融合。一方面,面对大众提倡多元化,在商业空间与公共厅堂的设计中,设计者应将设计构思、企划风格与资金数额相协调;另一方面,设计师还需考虑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避免人为的污染以及破坏性的资源开采所造成的生活环境恶化。在个性化的环境艺术中,保护环境、改善环境以及回归自然应作为主导的设计理念,环境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正是在这种理念下应运而生,艺术与科学统一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正逐渐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中个性化发展的趋势。
2提高空间的使用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的范围更为宽广,在艺术设计中融入环境意识是其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环境的质量逐渐成为检验设计水平的依据之一。环境艺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地考虑到业主的实际情况,环境的空间使用功能会因业主的个人爱好、文化程度、从事行业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相同的空间使用不同风格的个性化设计能够有效地提升空间的使用功能,因此科学合理的空间规划是个性化设计的体现之一。例如,针对热爱书画的业主,环境艺术设计师应在空间划分上充分地追求功能化,在立面时可运用中国传统的清式雕木隔扇进行装饰,材料可用鹅卵石、红木以及青瓦并配以吊棚的木质房梁,由此可使空间洋溢怀旧氛围,运用暖色的色调增加空间的生活气息。除此之外,在传统符号的基础上加以点缀富有现代感的元素,能够缩短时代空间的距离以及拓宽文化的背景。
3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化。个性化设计是设计师对自然界认知的反馈,是又一系列抽象认知向理性概念的构成,环境艺术设计师依靠其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摆脱传统平庸的设计构思,并追求新、奇、特,是对艺术设计个性化的追求。风格是设计师创作个性的直接表达,是作者艺术表现形式上的特色,环境艺术设计师在城市的居住空间设计过程中最为在意的是空间文化形式的想象表现以及城市自身风格的特征,进而使得整个城市的规划更富规律性及独特性。由于历史背景、物质条件、经济发展以及文化风俗的影响,在同一倾向的引导之下不同的环境艺术设计也会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居住在同一环境中的不同居民具有不同的视觉审视,对各种艺术设计的审美及使用功能具有不同看法,但他们又共同地希望能在风格化的环境设计中了解丰富多彩地域风情与本土文化,正是这种想法为环境艺术设计师的风格化、个性化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创造力与机遇。
1、意境的概念内涵
意境可以展现艺术的精神,意境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环境艺术,在环境艺术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意境的内涵。环境艺术包括外部环境与空间环境,环境艺术设计要确保人们的生活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确保人类拥有健康的生活质量,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依据生态特性进行高效性、多样性、持续性、循环性的环境艺术设计。意境由意象演变而来,意境是精神的体现,“意”是人们对万物的理解及主观感受,“象”是主观认识的一种形象,意境体现人们思想和感情的内心精神,是在意象基础上的更深层次的内涵,环境艺术通过地方的乡土风情将人类的思想表现出来,实现人们精神与环境的互动。环境艺术设计要关注意境的营造,以设计者的精神为出发点,体现文化内涵,让环境给人精神上的享受。意境在环境设计中最能体现设计品质,意境是空间的灵魂,意境是空间的情感语言,环境艺术设计师体味大自然的美、民俗情趣、地域文化,传递着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进行着人与自然的对话。环境艺术设计强调自然脱俗,围绕意境突破创新,用先进的理念武装艺术家的头脑,为大众服务。意境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灵魂,体现了文化内涵和现代设计理念。
2、意境的特点
意境具有自然美、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特点。首先,环境艺术设计的重点是自然美,人们追求自然美,环境艺术作品要体现自然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自然美包括返璞归真的自然和清新的自然美,自然美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其次,环境艺术设计要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与景的统一,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是环境艺术基本的意境审美标准,体现了审美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情与景的结合形式有三种,情随景生、物我相融、移情入景。景是设计者创作的美感,情是设计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景交融使意境更加有感染力。再次,虚实结合是意境的表现方式,“实”是艺术所展现的事物,“虚”是艺术设计的境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实”是艺术意境的载体,而人的审美通过“虚”体现出来,通过虚实结合的形式展现意境美,脱离了虚实结合,艺术设计的意境美就失去光彩。
二、环境艺术教学中意境的设计手法
环境艺术设计应融合多种文化元素,坚持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原则,环境艺术设计既要体现中国特色,又要体现时代特色。环境艺术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以现代的审美观念,结合传统文化,体现生活品味,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价值。
1、简约抽象的表现手法
简约抽象法是指设计者对传统文化进行抽象与提炼,在保持传统文化特有神韵的基础上,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环境艺术结合起来,拓展环境艺术设计的方式,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简约抽象手法是传统环境艺术形式的升华,视觉上给人一种错觉。在环境艺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整体认知,教给学生以全局的眼光分析艺术精神,注意整体风格,以简约的形式体现深刻的内涵,运用抽象而简约的方式,体现生活中的美感。环境艺术的设计要抓住大众的审美需求,从整体上把握,应用传统文化,着眼于作品的整体风格,达到简约而不简单的艺术效果。
2、嫁接与移植的表现手法
传统的历史文化提供给环境艺术设计师很多灵感,艺术设计师用自己的智慧把历史文化的灵感嫁接到环境艺术作品中,发展传承了历史文化,运用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设计出精美的艺术作品,创造一种新的创作手法。嫁接手法就是一种借鉴手法,从历史文化中借鉴灵感,然后将灵感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既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又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在环境艺术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品味各个艺术大师的优秀作品,获得艺术创作的灵感,将灵感嫁接到新的艺术作品之中。
3、符号拼贴的表现手法
符号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图案、元素,环境艺术教学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把握细节,使意境的表达充满韵味,把人们熟悉的事物抽象、变形、裂解,使之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加以拼贴运用,从而使作品新与旧、今与古等元素中带着一定的联系,发挥“小符号”的“大作用”。强调夸张和变形,以多变的方式诠释生活细节,对空间更好的布局,增强设计的美感,表达设计师的理念,提升环境艺术设计效果。设计师应用人们所熟知的文化符号,加以变形,使之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加强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思想的联系,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4、运用传统元素的表现手法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使得环境艺术有着自己的审美情趣,无论怎样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始终蕴含中内,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激活了环境设计师的灵感,环境艺术设计师在理解文化素材的基础上,应用转化为环境艺术作品,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魅力。生活中存在很多传统文化的元素,艺术来源于生活,在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体现意境的生动性,树立古今文化融合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传统文化给环境艺术的设计带来活力。环境艺术设计师要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在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推动环境艺术设计的健康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是为满足人类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建造适合于人的生存,有益于人的活动,并具有一定艺术氛围或艺术意境的物质空间的现代整体艺术设计学科。研究建筑内部空间组合与分隔及家具、陈设诸要素的造型艺术,称之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而研究建筑外部空间限定与组织及建筑、绿化、小品诸要素的造型艺术,称之为景观环境艺术设计,或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由此可以认定,提供人们生活使用的环境空间,与限定环境空间的环境实体要素,以及环境空间与环境实体的营造法则,即成为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研究的根本和核心课题。就环境而言,空间与实体是构成它的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而就环境艺术设计目的来论,其造型活动的核心,则主要是创造能够包容人的“内空体”空间环境。所以空间是设计的主体,人是设计的主角。
意大利著名建筑理论家布鲁诺·赛维(BRUNOZEVI)曾说过:“掌握空间与知道如何去观察空间,是了解建筑的钥匙。”我们将这一论断推广到整个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领域也是正确的。因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应该从环境空间的认识与掌握开始,教学指导思想中必须重视和强调空间意识的培养。
然而,环境艺术设计是多门类造型艺术并存的、新兴的关系艺术。它将传统的建筑、园林、雕塑、壁画、广告等各门类艺术,多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创造整体空间艺术氛围与意境。环境艺术“空间”的含义与表现形式,已经远远超出了任何一门传统造型艺术,或者称为空间艺术的概念,比以往任何一门造型艺术的空间都更为复杂、更难被人们所理解。在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仍然比较多地存在着“重实体、轻空间”,片面地重视环境实体表象,而轻视环境空间功能和环境空间艺术意境的思想意识。这种片面、落后的错误思想意识,误导了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方向及评价标准,严重影响和阻碍着教学的健康发展。因此,强化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空间意识,正确认识环境艺术的空间特征,已经成为一个势在必行、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
一、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艺术设计空间
人们每时每刻都生活于环境空间之中,也知道空间指的是什么含义。但是,若从教学的角度来探究环境艺术设计空间,又会感到它的概念是那样复杂与陌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空间”本身的非直观性造成的。环境实体部分,因其具有直观性,很容易被人关注、认识和熟悉。相反,环境空间部分,看不见、摸不着,容易被人忽视,相对显得陌生。二是因为人们对造型艺术空间的知识了解和认识的局限性造成的。通常来讲,学生认识造型艺术的空间知识,大多从绘画、摄影的二维平面空间开始;之后是雕塑的三维实体(占有性)空间;最后到建筑、园林的四维(内空体)空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这个认识过程中,越复杂的“空间”概念,越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和理性思维的参与方能把握。未经过相关专业知识训练的人很难认识和掌握复杂的四维,甚至是具有“多维特征”的环境艺术设计空间。
人们通过视觉和触觉就能够直接感觉环境实体。可是,环境空间印象的获得,如果仅仅依靠某些感官是无法完成的,它是建立在形状、大小、方位、距离等一般知觉之上的高一级的综合知觉。要想全面认识和把握环境空间的特征,通常还要调动人的一些理解能力。因此人们对实体的感觉和认识要先于空间,易于空间,而对环境空间的感觉和认识则后于实体。
传统高等艺术教育中的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等,是通过视觉和触觉,就能够直接欣赏到实体审美对象。它们运用的空间特征比较单纯,而且作用也次于实体艺术形象,人们多习惯于对实体形态的审美关注。新兴的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主流诞生于传统造型艺术院校,是高等艺术教育中传统工艺美术设计形态向现代艺术设计形态转型期的新专业学科。其办学方法还处在探索和完善阶段,当新的教学体系尚未确立之前,旧的造型艺术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必然还会占有极大的优势。目前还有些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依赖于工艺美术现成的教学体系和评价标准,甚至还会使用绘画和雕塑的审美标准来评价环境艺术设计的好坏,习惯于传统造型艺术的空间意识,而对环境艺术独特而重要的空间本质特点,则认识不清或重视不够。实践中往往把直观的环境实体形态,如地面、墙壁、天花板等围合空间的界面或空间的“外壳”,以及雕塑、壁画、植物、水体等环境小品和公共设施,作为指导教学和评价教学的主要对象。反而将提供人使用的环境空间场所,弃之于脑后,忽视它的存在。将环境艺术设计教与学的焦点,过分地集中于空间界面的造型装饰或环境艺术品的创造上。淡化了空间功能的探寻及空间整体艺术意境的学术研究,教学空间意识滞后于教学实践。造成用表面化的“装饰装修设计”,代替深层次“空间艺术设计”的一些不良教学弊端。
现行小学、中学美术课程,以及艺术设计类高考的备考科目中,均没有针对四维造型艺术空间知识的学习内容。一般人对造型艺术空间的了解,仅仅涉及绘画、手工美术或雕塑小品等二维、三维造型的基本概念。如何欣赏建筑与园林艺术?解读建筑、园林和城市环境的空间美学价值的知识十分欠缺。然而,进一步探究环境艺术空间特征时,我们发现它比传统意义的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的空间概念复杂得多,也并非是各门类造型艺术空间简单的累积之和,它的特征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表达准确的,它是现代整体艺术设计的新型空间概念,因而令人感觉陌生与难懂。
二、建筑空间与环境艺术空间
在艺术辞典或美学书籍中,绘画、雕塑、摄影、建筑和工艺美术统称为“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诚然各门类的造型艺术均离不开“空间”的特征,并且都会在环境艺术之中呈现出来。但是,它们各自的“空间”概念却不尽相同。
绘画的“空间”是平面二维的,尽管画面所表现的内容可能是三维,甚至四维的空间。但人与画面为静态相对,仅凭视觉观赏。雕塑的“空间”是立体三维占有性空间,是以三维实体占据空间,本身并不能产生空间,人只能从外部环绕欣赏它,雕塑形体与观众分离,人在形体外面以视觉或触觉感受它。工艺美术的“空间”与绘画、雕塑的基本相同,主要是平面二维和立体三维的。
建筑艺术是人造环境的“主体”或“骨架”部分,它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最密切。建筑的空间比其他造型艺术复杂得多,它属于三维限定性空间,并具有四维的特性,人是在“内空体”中通过运动觉和视觉把握对象。布鲁诺·赛维(BRUNOZEVI)曾经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建筑空间的特征,他说:“建筑像一座巨大的空心雕刻品,人可以进入其中并在行进中来感受它的效果。”“建筑的特征——使它与所有其他艺术区别开来的特征——就在于它所使用的是一种将人包围在内的三度空间‘语汇’。”应该讲这种空间特性,不仅仅是建筑艺术的特性,也正是整个环境艺术的特性。其实,除了建筑设计以外,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园林设计和城镇规划设计等,与环境空间相关联的造型艺术设计,无一不使用这种空间“语汇”。从个体的室内、庭园、广场、道路等场所,到庞杂的城镇都市群体形态,无一不是能够包围人和物的“内空体”空间。布鲁诺·赛维进一步的论述更加肯定了整个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的这种空间特性,他说:“如果说建筑物内部的空间是由六个面所围成(地板、天棚和四面墙),这并不意味着由五面而不是六面围成的空场,如(无盖的)庭院或公共广场——就不能同样有效地数作空间了”,“……所有城市的空间只要视线被遮挡,不管用的是石砌墙还是成行的树木或护岸,都呈现了我们在建筑空间中所感到的同样特征”。日本著名建筑师卢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也指出建筑外部环境空间是由地面和竖向界面两个要素构成的,比起建筑室内少了一个顶面要素。建筑是人类用自己的力量获取空间的艺术创造,自然成为最能让人了解和认识到空间的造型艺术。我们运用这一学科知识,推而广之,就能认清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空间特征。
从环境艺术整体来看,单纯凭借建筑模式还不能完整地解读这门构成因素和表现形态极其复杂的现代艺术设计的空间“语汇”。卢原义信曾说过:“由建筑师所设想的这一外部空间概念,与造园师考虑的外部空间,也许稍稍有些不同”,“……即把整个用地看作一幢建筑,有屋顶的部分作为室内,没有屋顶的部分作为外部空间考虑。所以,外部空间与单纯的庭院或开敞空间自然不同。”这就是说,建筑所研究的空间,还不能完全等同于环境艺术探讨的空间。邓庆尧在其著作《环境艺术设计》中指出:“环境艺术是多学科互助的系统艺术,环境艺术是多门类并存的关系艺术。”由此可知,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构成之复杂多样、表现形态之丰富多彩是任何一门传统造型艺术都不能企及的。它是以建筑艺术空间为“主体”,再综合其他造型艺术的空间特征,整合形成的新空间体系。
三、环境艺术的真实空间美
笔者认为,要探究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规律与特征,寻觅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对这门新兴设计艺术的审美特征——独特的时空美,进行深入的解读与研究,并区别它与其他传统造型艺术之间的异同。环境艺术使用的是丰富复杂的空间与时间综合“语汇”,创造的是真实立体的空间形象。纵使环境空间由各种实体物质要素限定构成,可是诱惑视觉的形、色和材质等,并不是环境艺术审美的主要对象。反之立体真实的空间艺术形象,才是其他造型艺术不具备或无法比拟的艺术特征,真实空间美是环境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最大的区别。
1.环境艺术的真实空间性
工艺美术、绘画和雕塑等造型艺术的审美形象,主要表现在实体形态方面。不可否认,绘画和摄影等造型艺术,为了追求作品的逼真性或感染力,也努力地描绘和表现空间,写实绘画中应用的透视技法,即根据人眼观物的规律,精准地描画真实空间;摄影更能丝毫不差地记录或还原一瞬间的空间形象。但是,不管一幅画,画得多逼真;一张照片,拍摄得再生动,它们终归还是一个只能看,而不能走进去的虚拟空间。现代科技制作的电脑三维动画,或环型全景电影,能让人眼感觉到画面的纵深层次或环视四周景象,迷惑人的视听,产生空间幻觉。但仍然是针对人的某些感觉方面制作的“虚像”,终究无法把人带进真实的环境空间中,去感觉冷暖干湿,嗅闻芳香气息,触摸软硬粗细的真实存在。
建筑是最能让人联想到空间的造型艺术,是人类用自己的力量获取空间的艺术创造。建筑物包含众多的室内空间,建筑群体组合又限定出丰富的室外空间。可是它的整体气势、总体形象特征更多地是从外部获得的、给人带来类似雕塑体积造型的审美特征。
总而言之,只有环境艺术突出地表现了空间性审美特征。要欣赏环境艺术作品的基本条件是人必须进入其内部空间,边走边看,并将所有景象通过联想组合起来,才能获得完整的艺术形象与审美感受。试想一下,若仅仅凭借静止的、平面的照片或图画,就想欣赏和感悟到北京故宫、苏州园林、巴黎圣母院、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等艺术环境的丰富多变、生机勃勃的景致,及整体空间气势与空间意境,无疑是不现实的,只会落得个纸上谈兵或盲人摸象的结果。再如,旅游到了丽江古城外,或者杭州西湖边,而未能进入其内部游赏。就根本无法感悟到纳西人家小桥流水、天人和谐的空间意境;也欣赏不到“天堂”般绮丽多姿的西子湖风景美,留下的只有无限遗憾。唯有当观赏者亲临三度空间之中,调动眼、耳、鼻、口乃至全身感官,去接收周围各种审美信息,并经过综合联想与理解,方能实现对环境艺术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这种基于立体真实空间的特殊审美体验方式,是认识和评价环境艺术特征的重要基础,也是指导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教学中出现了对真实空间美艺术特征的认识不足,很多人往往把虚拟的设计表现效果,作为构思、设计、评价的最主要对象,其重视程度超过了对真实环境空间的注意。专业建立初期不少师生过分热衷于手绘效果图表现的竞技,之后又沉醉于电脑的虚拟视觉世界的再现。更有甚者,几乎把环境艺术设计课演变成了效果图技法训练课,或者装饰艺术创作课来上,用评价绘画或雕塑作品的标准来评价环境艺术设计。正如多年前布鲁诺·赛维批评错误的建筑评论时所言:“评论家们把评价绘画的方法扩大运用到整个造型艺术领域,这就把一切都缩减到仅有图面上的价值。”“这不仅是评论方法上的错误,也是由于缺乏一种哲学见解而引起的概念错误。”
2.环境艺术的时空综合性
现代物理的科研成果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对空间的狭隘理解,爱因斯坦之后空间与时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越来越为人们重视。由庞杂的真实物体组成,通过连续观赏审美的环境艺术系列空间,必须以运动为基础才能实现。这种独特的运动观赏方式,给它的空间艺术结构中融入了时间的因素。以空间美创作研究为主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在讨论空间审美时,时间也就成为新的课题。波兰闵可夫斯基曾经提出“四维空时连续系统”的概念,这一理论认为空间除长、宽、高三维之外,还必须加上时间这一维决定因素。这正是环境艺术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时空综合的“四维空间”特殊性。
众所周知,通常艺术专业的分类方法之一是以空间和时间作为标准。音乐、舞蹈、戏剧和电影为动态的时间艺术类型;而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甚至建筑艺术,则为静态的空间艺术类型。实际上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并非单纯的静态空间艺术,在三维之外均离不开时间这一维决定因素,具有强烈的四维空间特征。以建筑和园林为母体拓展开来的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与生俱来带有空间与时间的综合性艺术特征。它不同于一般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造型。而是呈现出复杂的、多层次的空间结构,要感悟和审美,观赏者必须沿着一定的路线“边走边看”。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既要以造型艺术为基础,学习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等表现空间的技巧,研究建筑和园林营造空间的方法。同时,还要借鉴和吸收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驾驭时间的知识技能。
音乐形象是在声音的运动中形成的,是活跃的、发展的、流动的形象。在流动的时间中音符、乐句都不停变换,形成几乎不重复的音响,正是这些不断变化的音响组合成了美妙动听的音乐形象。环境艺术形象虽然是固定的,但它必须沿着一定次序排列、延伸、连续和展开。室内外环境艺术,在构思、设计、欣赏时,同样讲究前奏、过渡、和尾声各不相同而又连续的计划安排。研究流动的时间、运用连续的时间,成为音乐教学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十分相似的共同规律。
3.环境艺术空间的固定性
环境艺术设计创作必须具备真实的地址,作品建立于大地上某个不能移动的空间,受制于周边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美的一个鲜明特征。它不像大多数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作品那样,可以随意搬运到不同的地点展出。中国瓷器和秦兵马俑可以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到欧洲巡回展出;中国人也可以在北京、上海,甚至更多的城市,看到来自法国卢浮宫、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馆藏绘画和雕塑原作。但是不论是谁、身居何处,要欣赏故宫、颐和园等中国皇宫及皇家园林,或者参观法国凡尔赛宫、罗马斗兽场和威尼斯水城,都必须通过旅行前往目的地,才能实现审美目标。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栋建筑、一条街道、一个广场或一座公园,都根植于特定的空间之中,并与周围环境保持着各种联系,这就是环境艺术空间审美的固定性特征。
妥善处理好设计作品与周围大环境的关系,是关乎成败的设计原则。大环境是设计作品的背景条件,它能烘托设计作品。设计作品是大环境的精华部分,又提升大环境的审美质量。若两者关系失调,效果就适得其反。故宫、天安门广场的恢宏气势,出自于京城广阔平原上的中轴线整体布局;圣马可广场优雅的艺术氛围,得益于威尼斯水城和亚德里亚海的映衬;大理白族四合院坐西向东,是为了顺应苍山在西、洱海在东的地形地貌特征。成功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就好似从当地“长出来”的,凸现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创造出引人入胜的“唯一性”景观风貌。旅游的魅力充分显示了环境艺术空间审美的固定性特征,并以此成为永恒吸引游人的“法宝”。
环境艺术空间的固定性特征,带给教学的研究课题是环境整体设计意识与环境个性设计风格。当前还有些设计教学实践中因为忽视这一空间艺术特征,导致师生无视本土文化传统和地方环境特色研究,盲目追捧流行环境“舶来品”,过分宣扬“洋”材料和“洋”工艺。仿效抄袭,缺乏地域特色,或者脱离本地环境,违背周围条件,孤立炫耀自我的作业。然而,稍稍考察一下实际,就会知道对于固定不动的环境艺术来讲,没有本地个性特征的环境形象,必然丧失吸引力。丑陋的环境作品因为固定不动,强迫人们观看,危害远远超过普通造型艺术劣质品。实践证明,整体意识是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基本原则,个性表现风格是艺术创造的生命之源。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必须针对其专业要求,全面深入地认识它独特的艺术特征,加强空间意识的教育培养。师生务必突破传统造型艺术的空间概念和习惯,从传统造型艺术“感性”的虚拟空间感悟,转变为现代整体艺术设计“理性”的真实空间思索。以建筑和园林为“母体”,广泛吸纳各门造型艺术的空间知识,将立体真实空间意识注入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以造型艺术为主体,学习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等表现空间的技巧,研究建筑和园林营造空间的方法;同时,还要借鉴和吸收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驾驭时间的知识技能,处理好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时空综合属性。重视环境艺术空间审美的固定性特征,扎根于现实生活背景,充分挖掘和应用本土历史、地理、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鼓励凸现鲜明地域环境特色和创造“唯一性”景观风格的原创精神,杜绝抄袭,避免概念。拓展参观考察、写生勘测等实践性教学手段,努力结合现实项目展开教学实践。树立全面、正确的空间意识,摒弃片面、错误的空间概念。
参考文献:
[1](意)布鲁诺·赛维著,张似赞译.建筑空间论.博远出版有限公司.
关键词:
生态文明观;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公众群体生活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人们开始更多的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为现代艺术领域中独立的学科,受到了广大设计师的一致认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相比,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方面更为细致,在室外环境设计方面更倾向于整体性,其根本目标是对人类活动整体空间进行整合。在生态文明观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需要遵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体,降低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实现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文明观的基本概念
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几千年时间里,形成了一套与人类社会活动息息相关的思想意识与观念,这种观念来自于人们对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也是对于人类在生产与生活过程中起到宏观指导价值的观念。我国生态文明观最早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起提出来的,为了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指导理念作为宏观依托,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中该观念得到确认与实施,并在随后的几年内逐步深入人心。从理论上来说,可以从五个层面对生态文明观进行阐述。①在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在从事生产与生活的时候,为了保证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就必须要对资源与能源进行优化配置,包括提高生产工艺水平,构建资源循环利用系统等,落实生态文明观念;②在生态文明观念的指导下,人类需要尽可能的避免自身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过多的影响,控制好污染物的排放量,做好污染物的处理,避免因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破坏水资源、土壤与大气;③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落实生态文明观,那么企业必然能够通过一系列技术的革新,完善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污染的缓解,降低生产过程中污染物对于环境的影响;④社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家政府需要起到宏观监管作用,从制度上对相关企业、机构的生产过程进行约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会遭受人为活动的破坏与影响,构建人类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生活环境;⑤生态文明观是一种契合现代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观念,需要在全国乃至全球进行推广与普及,让全体人类都能够树立生态文明观,才能够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
2生态文明观下的环境艺术设计
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来源于人类对于社会生产活动实践中产生的理解,而且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深化,生产活动实践也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室内设计,一个是室外设计,其中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2.1室内环境艺术设计
基于生态文明观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往往会更多的应用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模式,这样能够更好的利用室内空间的同时,让室内与室外环境更好的沟通。室内环境设计也能够体现空间环境系统,生态建筑模式是紧随世界科技发展的脚步推进。为了更好的契合生态建筑的基本模式,满足生态文明观的基本需求,需要在室内空间设计的时候更多的考量建筑生态、环保以及健康,这属于一种全新的建筑模式,也就是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实现生态建筑模式的时候,可以将建筑周边环境、区域性气候特点、自然环境特点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考量,然后再室内环境设计的时候,基于生态学角度与可持续发展视角,将环境、自然与人类活动紧密结合,在满足社会公众群体对于建筑功能需求的同时,更多的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降低不必要的材料投入,设计简洁明快的室内风格,达到节省材料投入的目的,以更好的契合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例如,在进行室内环境设计的时候,采用简约主义风格,不仅能够更好的体现室内空间布局,降低复杂的室内环境给予用户的冗杂、沉重感觉,还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另外,还可以更多的利用绿色植物或是室内与室外空气的连通,构建一个健康的生态室内空间,让用户在住宅中便能够与自然进行亲密的接触。
2.2室外环境艺术设计
室外空间设计相较于室内而言更为复杂,因为室外空间布局相对较为空旷,生态文明观念的应用需要体现的方面较多,尤其是生态文明观下的室外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要与土地生态的合理利用、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气候条件的完美契合等联系在一起。室外环境艺术设计更倾向于环境绿化空间功能的实现,这无疑对土地合理利用与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室外环境艺术设计,需要保证在设计中能够体现生态与环保的观念,也需要体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此外,在室外空间环境艺术的时候,需要将自然景观、生态链作为首要考量的问题,避免过多的人为干涉影响其发展,同时在设计中需要合理的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做好绿色植物的规划与种植,尊重生物多样性与本土环境的保护,避免大量的资源耗费。室外环境设计的关键在于体现生态文明观,而且所有的设计都必须基于生态文明观的宏观指导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与内涵得以充分的体现。
3结束语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生态文明观密不可分,设计师必须给予生态文明观角度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才能够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符浩彬.论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J].才智,2013,(13):228-229.
[2]戴珊珊.论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6):287-289.
[3]汤少哲.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6,(7):130.
导言
环境艺术设计是在室内设计基础上诞生出来的一门学科,涉及课程众多但是学生学习起来效果却不是很理想。有的学生毕业之后对其中的每门课程都不是很擅长,软件使用也显得很生疏,自然毕业之后工作状态也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学习态度的问题,但另一面我们的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开始试图从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角度提出自己的改革方法与意见。
1、环境芝术设计理念
环境芝术设计作为研究人居环境的新型学科,所涉及的专业内容非常广大,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概念具有很多的行业模糊地带和专业争议性,对其定义也有很多理解。
环境艺术就是创造良好的人与场所关系的艺术。环境设计的范畴始终是围绕人的生活所展开的,其设计内涵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设计内容也会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拓展调整。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正是由于人类对环境肆无忌样的征服行为,以及现代设计活动所带来的各种弊端,才使得环境设计理论应运而生。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建筑设计师与城市设计师逐渐认识到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本质是不同尺度、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人工环境设计,相互之间是协调统一的整体关系。美国学者理查德.多伯认为“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是比建筑范围更大,比规划的意义更综合,比工程技术更敏感的艺术。”
2、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2.1课程内容设置与人才素质的培养相脱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高校新设立的艺术专业之一,是一门新兴专业课程,整个教育系统内部对该课程的重要性仍旧缺乏深入认识,在课程设置方面过多效仿专业艺术院校,没有设立一套科学合理、符合自身学校实际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相脱节现象日益凸显。再加上,随着教育竞争的日益激烈,部分大学开始把教学改革重点转投专业建设和学校知名度的提升上,由此引发了大学把重点落实到人才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旧在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难以准确把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创新教育内涵,这对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2.2施教者主体性缺位,理论素养和认识存在差距
教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同样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需要依靠具有一定经验的专业教师,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成效。然而,就目前的一些高校教师而言,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对各类设计知识缺乏深入的认识,对社会的发展需求也缺乏客观全面的了解,更谈不上切实体验和实践了。虽然他们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缺乏实打实的专业实践,这使得他们在开展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时,无可避免地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忽略了对学生的针对性教育。此外,教师也需要在课下进行教学反思,进行教学总结。在现在高校师资缺少的状况当中,教师常年忙于教学,缺少到实际环境艺术项目中去完善专业经验,缺少去知名高校和出国的进修机会,忽略对自身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的的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教学成效低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也大受影响。
3、基于创新视阈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策略
3.1改变教学观念,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应用型专业,其自身所特有的属性和特征决定了在设立课程时要遵循科学性、特色性和灵活性的原则,突出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在此过程中,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采用六分“设计”四分“艺术”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艺术性的深层次培养,以实现对传统美学的延伸。此外,在教学活动中,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以“设计”为中心的教学原则,避免出现重“表现技法”轻“设计思路”的教学倾向。而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结合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来看,要想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必须要增强专业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扩展性,发展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教师需要注意把艺术里面的设计语言运用到设计活动中去,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索,让学生在探索学习活动中学会创作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艺术作品。用于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三维或二维等数字化软件所涉及的内容概念大多相似,教师要从整体出发,把握好艺术类软件的架构,理解当中的名词概念,做到化繁为简,举一反三,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深入,层层细化,学会采用数字化手段完成学习任务。
3.2以就业为导向,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结合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来看,要想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必须要完善教学条件,以增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扩展性,发展学生的设计技能。而校内实训室作为学生进行仿真实践教学的场所,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它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凸显高校特色,把学生培养成受用人单位青睐、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学校应根据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态势,增设相应的设施、设备,提高校内实训室的功能,以此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结论
为适应创新教育的发展潮流,高校必须要依据社会的客观规律和学校的客观基础进行改革,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才能紧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才能进一步提高艺术设计教育质量,才能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