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管理范文

时间:2022-09-14 19:20: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计划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计划管理

篇1

1.明确审计任务,为审计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审计计划是顺利完成审计目标的必要条件。科学合理地审计计划,规定了审计业务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指明了审计的任务和要求,为审计工作顺利有效开展提供依据和基础。

2.有效整合审计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审计功效

当前经济社会处于快速发展与转型时期,审计资源与审计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审计资源的配置,是审计计划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审计计划管理,要根据重点项目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统一调配审计力量,合理安排审计资源,通过计划的统一组织、统一实施等统筹安排,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发挥项目安排在配置资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确保重点任务的完成,最大限度发挥审计的功效。

3.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审计计划是审计机关年度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审计项目实施的依据,为审计质量控制和考核提供参考。计划安排得科学与否,直接影响项目的实施与质量的好坏,在审计实施的过程中,对审计计划等环节的把握上出现偏差会产生审计风险,通过周密地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可以达到有效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

二、当前审计计划管理的现状

1.缺乏技术保障,计划制定未达到审计监督全覆盖要求

近年来,审计机关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应用审计信息化技术的进展缓慢。未建立健全审计对象资料库,缺乏对审计对象的整体把握,对审计对象没有进行分类动态管理和规划,使得立项工作具有盲目性,导致审计项目计划的重点领域、重点问题不突出,因而审计监督全覆盖缺乏技术保障。

2.管理工作力度不够,计划管理机构设置制约了计划管理作用的发挥

目前,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多由办公室或法规处等综合部门承担,未设立专职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机构,部分基层审计机关甚至没有配备专职的计划管理人员。一些审计机关配备了计划管理人,但往往存在缺乏审计实践经验、宏观意识薄弱、专业不对口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力度,制约了效能的发挥。

3.考核评价制度不健全,对审计计划实施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跟踪不到位

现有计划管理办法对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的规定较宽泛,对审计计划实施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跟踪不到位,对计划管理缺乏有效控制,项目实施时间随意性大,造成审计效率低下,难形成综合成果;考核的指标设计不完整,仅有各项计划任务指标、责任单位、完成时间等基本要素,而缺少人员配置、工作量测算、成本预算等其他重要资源投入指标,缺乏明确的衡量标准,难以体现监督检查及考评效果,考核的公平性难以保证。

三、加强审计计划管理的建议

1.结合审计信息化建设,优化审计项目计划管理

按照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滚动计划、有效整合、区别对待、循序渐进”的原则,推动审计信息技术在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中的应用,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审计项目选项机制,充分利用有限的审计资源,有计划地安排审计重点行业和重点资金,保证一定合理周期内,重点部门都能得到审计监督,不留“盲区”和“死角”,努力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建立审计对象基础数据库,对审计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和规划,把被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审计次数、历次审计结果归入电子资料数据库并进行补充和完善,使审计对象资料库逐年充实,逐步实现审计对象的动态管理,审计资料和成果得到有效利用。

2.完善现有审计机关机构设置,促进计划工作有效执行

首先应明确专职管理机构,为高效做好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创造有力保障,;其次是强化管理职能,应注重发挥计划管理部门的综合统筹功能,加大其在计划的制定、执行、考评环节管理力度;三是要提高计划管理人员的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计划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财经知识背景、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等综合素质,才能适应计划管理工作的需要,促进计划的有效执行。

篇2

为了解决某厂物资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为了物资计划管理向集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应努力实施以下改进措施:1.科学编制物资计划。物资计划的编制是物资管理的首要工作,计划编制应清晰划分物资需用计划与物资采购计划的不同原则,按各自要求执行编制工作。物资需用计划是由各使用单位、部门按编制原则和要求编制,各单位、部门应按照当期下达的生产或检修任务量、对所辖物资存放点的库存进行利库后,合理编制月度需用计划。月度需用计划的总金额原则上不能超过本单位、部门材料费承包指标的80%,剩余20%作为月度补充需用计划的资金费用。除非有特殊原因,需经主管厂领导批准,方能增加计划。物资采购计划则由供应科根据审核后的需用计划,综合考虑诸多因素而编制。供应科的分管计划员应依据月度生产作业计划、材料费分解指标、同期物资消耗情况、平衡利库、合理储备等情况,综合编制采购计划。2.严格审核物资计划。物资计划编制后,严格的审核是成本控制、节约资金的保障。为改变物资计划编制的被动性,对物资采购计划的汇审应放置在突出的位置,目的在于控制物资计划的数量、质量和价格。为此,应组建专门的汇审团队,由厂分管领导、供应科长、生产车间主任、计划员等共同参加汇审,各司其职,使计划汇审向制度化迈进。计划员着重对物资计划的编制依据进行说明,其他领导主要负责物资计划的分析研究,以保证生产和安全用料、节约物资消耗为审核原则,从中查找不必要的物资采购计划,经过修改、论证,最后由相关领导签字、批准执行。3.加强物资计划执行的跟踪反馈。供应科接到物资公司的采购订单后,计划员应及时跟进各种物资的到货情况,尤其是生产急用件与重要物资,计划员更要时刻监督物资运送和供应,详细记录物资计划的到货时间、供需协调情况。供应科应积极应用ERP信息化管理的科学方法,提高物资计划管理的工作效率。每月月底计划员对本月物资计划的执行结果汇总统计,编制统计报告,对未能完成的计划进行分析说明。并将统计报告于厂务系统,便于车间了解计划完成情况,可有效避免计划的重复上报;对超过计划的物资消耗情况提出预警。由厂分管领导、供应科、各需求单位和部门负责人等根据统计报告,共同分析物资计划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从中挖掘计划执行中的问题,以便不断改进物资计划管理。4.编制修旧利废月度计划,建立修旧利废台账,建立修旧利废信息库,由供应科通过厂务系统进行公开,并在全厂范围内调剂使用,可有效降低材料成本。修旧利废计划以保障安全生产,物尽所需、物尽其用、节约降耗、挖潜增效为前提,与物资需求计划形成互补。各车间应按厂下达的修旧利废指标,按月量化分解,编制修旧利废计划,建立修旧利废台账。修旧利废物品不仅指由本车间修复、改代可以复用的物资,还应包含:大中型修理、技术更新淘汰更换下来的设备、配件、材料;或闲置、废弃的设备等,如防爆电机置换下来的普通电机、由电动阀门置换下来普通闸阀等。5.建立物资计划管理的绩效机制。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的发展不仅仅是供应科的职责,更是与各需求单位、部门密不可分的。应积极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将提升物资计划管理集约性、前瞻性的任务落实到各个单位和部门,科学考评各单位、部门计划编制和执行工作。(1)采购计划的物资仓储方式分为:库存(到货入库)、直发(到货入库后立即领用、办理出库进入生产成本),原则上不允许直发物资进入库存管理。

使用单位对所提报和确认后的采购计划内容承担责任。对生产费用采购的物资,在到货后的仓储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对年度投资费用采购的物资,到货后必须在当年内消耗使用完毕。由供应科负责每季度对库存超过6个月未使用的物资形成报告,如发生所购物资到货入库后超过规定期限未领用而造成超储积压的,按超储积压物资金额的50%对提报单位进行考核;超储积压物资金额较大或情节较为严重,按集团公司或厂的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车间及相关人员责任。因编制采购计划不科学严谨或不负责任造成的重复采购的物资直接进入库存管理,产生新的超储积压,由供应科分管业务员及保管员承担责任。按《储备资金管理考核办法》进行处置。对超储积压物资的金额较大或情节较为严重的,按集团公司或厂的有关规定追究供应科及相关人员责任。(2)将各单位、部门计划编报的及时性、准确性、临时计划次数、物资领用等纳入日常考核。对于通过集约化管理、减少物资计划的单位、部门,应给予奖励,物资需用计划低于材料费计划指标时,按节支额计算,每1000元奖励0.1分;反之,对于长期材料费超耗严重、物资计划编制迟迟得不到改善的单位和部门,物资需用计划超材料费计划指标时,按超出额计算,每1000元扣罚0.2分,并予以通报批评。对材料费节约、超支的单位实行月度滚动奖励和惩罚,材料费节支的单位按节约额的5%进行奖励。对材料费超支的单位按照该单位材料费计划指标,在当月绩效考核中,每超1%~5%(含5%)扣0.50分,每超6%~10%(含10%)扣1.00分,并按超支额的5%扣罚绩效奖。材料费可以滚动累计使用,以累计数进行考核,实行月度考核,月度兑现。对节支奖励的单位每季度发放一次。(3)为了保证修旧利废活动的大力开展,提高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对完成当月修旧利废计划指标好的车间进行专项奖励。对当月完不成计划指标的车间,按照修旧利废考核标准纳入厂当月绩效考核。年终评选出修旧利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对修旧利废活动中成绩突出的车间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应充分发挥计划管理在物资管理中的“龙头”作用,全面提升物资计划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规范性,使供应科和各需求单位、部门形成责任共同体,推动物资计划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本文作者:王腊仙工作单位:太西洗煤厂

篇3

【关键词】

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分析

1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定义

所谓的综合计划管理,主要是对项目储备、计划编制、执行和调整这些过程进行管理。有效加强综合计划的刚性执行,最终实现了对核心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企业精益化管理的进程,确保企业全面健康的发展。供电企业采取综合计划管理是建立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之上的,主要的宗旨是确保可靠的供电、提升供电质量,在各项专业专项的基础上,对企业日常的生产以及经营活动进行优化和整合。内容较广,包含了发展企业、管理经营和建设电网的工作目标,强调各专业能够实现纵向和横向的协同,主要的特点包括动态性、整体性和策略性。

2供电企业实行综合计划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应用到实践中还是存在有诸多问题,比如说较低的计划编制效率、管理约束性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很多时候都限制并影响了企业进行综合计划管理的最终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综合计划编制效率普遍偏低,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相关体系建设不断的深入,传统的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流程和要求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需求,所以目前需要企业内部机构做好划分和整合工作,这样职责也会发生转变,一些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层级的职责还需要进一步的明确和完善,传统的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衔接上还存在着漏洞,造成了综合计划编制的高效性和精准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②管束和约束性不够,在综合计划执行环节,没有了足够的强制力和约束力,就会造成综合计划随时出现变化,项目工期面临着经常性的调整,这也很大程度限制了服务和生产质量的提升,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的预见性大大削弱,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2.1综合计划管理内容广泛,传统的管理模式很难实现统筹

供电企业每年的综合计划体现的特点包括:大投资、广覆盖的特点,不同种类的计划管理会分布在不同的部门,管理的目标较为分散,而且在工作内容上部门和部门之间存在着交叉的可能性,投入的成本虽然增加了,管理的效率却没有得到提升。传统的综合计划管理还局限在分割的管理模式,很难从全局着手,公司的资源也很难实现优化配置。

2.2项目深度不够,体系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没有建立起明确的项目管理的常态机制,从目前的发展来看,除了电网的基建项目形成了可研编制之外,其他的项目的可研编制的规范率相对较低,也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项目储备库,甚至是有很大一部分的规范率的准确率只有一半;此外,综合计划的管理体系尚未明确,很多的部门都是实行部门管理的方式,没有进行工作的对接,项目管理较为混乱,有一部分项目的执行的准确率都不及80%。

2.3综合计划的项目在执行时没有做好管控和跟踪

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包含有16类的专项计划,他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数据也实现不了共享,此外,因为项目进度快慢不一致,质量也高低不齐,所以很多的项目是没有跟踪的考核体系,供电企业为了能够节省项目的投资,在执行项目时较为随意,东拼西凑的情况时有发生。

3加强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优化实现的相关建议

电能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已经有了不可取代的位置,加强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的优化能够实现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发展,这对于提升国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优化工作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3.1加强供电企业环境变化因素的了解

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在过程中加强环境变化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及时对购售电结构变化进行调整,来满足现实环境对电能的需要。因此,供电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必然的联系,需要加大重视的力度。对于供电企业来说,进行综合计划管理,就是需要加强供电企业存量资源现状的了解,在能够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及时有效的增加新的资源,实现一个持续发展和供应的状态,这就是综合计划管理的优化。为此:①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及时的了解外部环境的供电现状,同时及时将信息传达到内部,及时对供电系统做出调整来满足外部环境电能的需求。②需要加强管理流程的把控,对于资源的输出以及引进过程,需要加强效率的提升,避免拖延造成企业重大损失。③需要对存储资源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及时的进行更新了解最新的存储情况,但发现内部资源不能够满足外部环境需要时,应该及时补充。供电企业的资源储备在实现综合计划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加强储备管理的标准化。对于供电企业的每个部门以及每个员工都需要加强标准化工作执行必要性的了解,从而避免了盲目的建设,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从而实现供电企业电能储备充足,但是不会出现过度的现象。

3.2加强综合计划编制管理的优化

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制度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实现综合计划管理的优化,需要加强决策制度的优化。对于供电企业的决策判断,需要从综合方面进行考虑,了解综合计划管理各个环节的内容,对于每个环节的要求、标准以及各岗位的职责,都需要加强明确的规定。这样才能够实现管理的严格。为了加强对供电企业内部存储情况的了解,要加强审查工作,成立相应的储存审查小组进行专门的负责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对总储存量的了解,对于每个分项目的要求进行严加控制。在审查存储量审查工作时,要及时的发现问题,并查明原因及时的解决。所以,供电企业需要成立相应的专业技术部门,就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能够找到专业的人士进行处理解决。对于储存库资源的质量也需要严格把关,确实保证库存资源的合理使用。针对不同的项目,电能的储存量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将项目的特点了解清楚,做好储存量的审查工作,对项目信息的准确了解为审查工作的进一步实行提供了保障。在供电企业的管理中,需要重视预算的经济效应。建立在企业制度基础上,做好项目预算管理的经济性,这不仅是在从供电企业的利益上加以考虑,同时也是为了节省不必要的能源浪费。预算经济管理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加深对项目前期特点信息的了解,采用科学化的方法实现储存管理。供电企业的资源储备在实现综合计划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实现储备管理的标准化。对于供电企业的每个部门以及每个员工都需要加强标准化工作执行必要性的了解,从而避免了盲目的建设,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要尽可能的保证供电企业电能储备充足,但是又不存在过度的情况。

3.3加强计划管理的全过程管控

对信息化的控制手段进行完善,对预算进行概算分析,概算约束指出的理念进行深化,才能够建立完善的项目管控体系,最终实现项目的双管控工作,加强了管控的投入力度,确保综合计划能够真正的落实下去。采用多种监测手段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监测。从开工到投产都要抓紧,每个月确定出主题项目进行监测,一旦发现了异常就要及时的采取措施,并督促相关单位做好整改工作,推进工程项目的有序开展。做好实际工期、建设周期等监控工作,统计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对工期进行调整,加强财务部门、物资部门等的协同工作,从各个方面着手,保证综合计划管理工作能够落实到位。相关的结算工作也是尤为重要的,要及时跟进财务和项目的核算,做好财务核算以及项目的决算。

3.4加强综合计划的考核力度

做好指标和项目的分类考核,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强综合计划管理的执行力度。因此,需要将考核计划执行的结构进行分类。①需要调整项目的考核方式,推行计划完成和调整幅度的双重考核。要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跟踪计划执行的落实情况,最终完成项目的建设工作等进行考核。另外,要对项目的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尽可能的保证项目能够在规定时间完成,提升计划编制的精准度;②调整考核指标,要明确重点,跟踪分析,保证年度计划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优化的研究讨论,能够为提升供电企业的供电质量提供保证,同时对于提高居民用电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由于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这些问题需要及时的解决,才能够实现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优化。相关供电企业人员应该加强综合计划管理内容的分析,促进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措施的实施,从而实现居民用电的稳定发展。

作者:谷艳 单位: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宁供电局

参考文献

[1]马熹.浅谈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建立[J].通讯世界,2015(05):238~239.

[2]王晓广.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优化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4(11):171~172.

[3]高斌.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优化研究[J].通讯世界,2013(23):80~81.

篇4

在审计项目计划的整个管理过程中,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是第一步,对整个审计工作有着重大的影响,指定的审计项目计划是否科学,直接关系着审计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程度,是否仅够服务大局、围绕工作中心,对党、政府、群众在信息方面的需求满足程度以及履行法定职责的深度。但是现阶段,在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时,思考很不成熟,研究也不够充分,也就难以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无法更好的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审计计划是审计项目管理的先决条件,这一计划的科学程度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当前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主要存在两方面缺陷:第一,项目立案之前未能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计划制定前的调查研究对制定合理科学的审计项目计划有重要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审计管理多数时间专注于项目实施,未能加强重视对项目的研究调查,制定计划时存在“拍脑袋决定”的现象,一直计划缺乏突出的重点,缺乏科学长远的规划。第二,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思考角度不够全面。从宏观角度思考问题、制定计划能力仍需提高,当下是信息爆炸时代,政府进行宏观管理需要搜集大量信息,尤其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大量及时性、有建设性的信息为审计计划制定提供依据,但是由于实际工作中,太过强调计划的覆盖面积,虽然拥有一定效果,但在宏观方面的政绩实在不尽人意,没有很好的紧扣政府决策服务与监测经济运行工作。

(二)执行项目计划管理过程中未能做到精细化

作为监督部门,审计部门最终得出的是审计信息,这些信息的生成依赖于审计人员的智慧,而人这种要素无法简单的用有形的东西予以衡量评定。因此,在执行审计项目计划的过程中坚持精细化、科学化的计划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在执行审计计划过程中还未形成统一的管理规范和审计标准,在这种无法可依情况下,审计人员的实际工作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整个审计项目计划的落实时间就会存在随意性,从而也就不利于审计效率的提高,无法对计划实施过程进行监督跟踪,最终也会对项目评估结果造成影响。

提高项目审计计划管理效果策略研究:

(一)优化审计项目计划结构,完善审计管理和监督

建立全面的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协作机制,可以提升审计项目计划实施管理的能力,化解存在的潜在风险。在强化国家审计的同时,对项目计划实施过程加强监督,强化审计项目计划创新性研究,保证项目计划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十分重要,从战略布局的高度来关注审计项目计划运行,及时揭示项目计划潜在问题,以便更好加强监督和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和效果。

(二)加强审计需要调研,认真分析判断编制计划的可行性

加强审计调研需要对重要信息进行整合以及评估,全面分析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对国家的宏观政策加强分析,了解国家制定的宏观发展目标,对项目计划能够形成的社会影响、对项目的可行性加强调研分析,找准项目计划的切入点以及侧重点,主要保持审计工作与人民、政府的需求一致性。加强对编制计划的判断分析,须建立于我国实际情况符合的选项制度,在前期审计调研过程中,从审计机关人才储备情况、工作性质中判断分析审计情况,逐渐建立审计项目输出库,对重点设计问题进行持续重视和关注,以便更好实现审计工作的目标。

(三)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在项目计划管理中加强过程控制,首先需要在对审计资源进行收集整理过程中,建立起规范化的审计计划,以国家的审计标准为参照,对审计技术和组织方式进行创新,维持审计管理高效、有效展开。其次,整合审计项目的计划也体现了精细化管理,加强绩效审计与合法审计、财政收支真实的结合,加强金融审计、财政审计与责任审计的结合,加强预算审计与决算审计的结合,创新审计整合方式,能在整合审计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审计项目管理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