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管理专业范文

时间:2023-11-27 10:06: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会计信息管理专业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会计信息管理专业

篇1

1引言

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我国教育部于2015年调整了会计专业的目录,会计专业将包括会计电算化专业,同时开设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同年10月份,教育部在财指委的要求下对会计信息管理专业进行了二次调研,重生设定了专业标准。现今,我国高职院校中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等与会计信息管理相关的专业,其教学规划、目标以及教学方案都与会计专业差异不大。我国会计信息化有30余年的发展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核算的内容是否一样?会计信息化只是让会计人员掌握浅显的计算机知识吗?会计核算是否还是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标准?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研,以期能够发现会计信息管理的基础特征,为培养会计信息管理人才提供依据。

2有关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的调研

第一,我国指出会计信息化该如何发展:摆脱手工账,实现网络化工作,向着决策电算化,管理电算化发展,和企业系统统一合作,推行电子发票、财税一体和电子银行。现阶段,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促使企业更加现代化,在核算方面,企业借助计算机进行全程管理,实时收集、处理各种财务数据。账务模块作为企业核算的核心,其重要性也说明了决策高层和财务管理应用方面人才的重要性。特别是新《会计法》出台后,我国会计制度得到了完善和统一,并给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已经明白,真正的会计人才不能只掌握单一的会计核算能力还要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ERP系统,这样才能符合社会人才要求。第二,人才需求预测情况。①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来临后,网络平台、电子商务等层出不穷,全球一体化已经成为趋势。现今,很多企业的经营活动都离不开网络,基本呈现“人才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融合情况,因此企业要尽快完成ERP建设,提升会计人才信息处理能力。同时,企业必须明白企业管理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市场的竞争能力,而管理竞争的本质就是人才竞争,所以想要提升竞争能力就必须提升员工工作能力。②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制度创新都依赖于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信息化而言,会计信息管理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失控、财务信息失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不过现代信息技术为企业提供了改善条件,让其能够实现财务管理的集中统一。企业应加大建设会计信息管理信息化的力度,提高监控企业内部财务资金管理力度,控制资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当然,企业所有管理工作都离不开相应人才的支持,因此要努力吸纳数据分析能力高、知识理论丰富的会计信息管理人才。

3会计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标准

会计信息制造软件企业以及合作伙伴涉及的渠道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维护岗位,非营利组织、中小企业以及行政事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操作应该职位等是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可选择岗位。对此,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要有现代公民意识,要坚持党的政策,要有合作、诚信、敬业等基本素养,同时要掌握财务软件操作、会计信息系统维护能力以及丰富的理论知识。作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能够胜任财务方面业务管理、信息核算的创新型、发展型人才,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还必须有以下职业能力:一是具备会计核算技能。如能够建立会计账簿和会计账户;具备会计凭证填制与审核能力;具备小型企业会计报表编制能力;具备会计账簿登记、核算能力;熟悉财务清查工作流程。二是熟悉税法实务基础知识,掌握会计核算和业务相关的操作,懂得会计信息之间的联系并能进行准确解决,可通过会计信息知识对企业盈利情况与实际能力,评估现有项目风险。三是熟练操作会计信息化系统。掌握手工账务和会计信息化两者处理方式的关系与区别;熟悉日常经济业务账务工作内容;熟悉会计信息化业务处理方式;掌握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流程;掌握会计信息化内控制度内容;熟悉记账凭证填制、记账、审核、查账的流程;熟悉会计信息化期末业务工作内容;懂得系统初始化中如何进行人员分工和设置权限;熟悉供应链模块业务工作,知道如何进行账务处理以及同业务模块交接;知道如何编制会计报表;知道如何进行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

4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具有计算机、会计与管理三方融合的特色。高职会计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的人员不仅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也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懂得管理学、会计学和计算机等多方面知识,是复合型的人才。因此,高职会计信息管理专业规划课程时要注意与社会挂钩,让学生能够学习不同软件的账务处理方式,而且能够维护、管理、评析会计软件,并通过软件生产与企业会计信息相关的会计报告,具有较强的综合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篇2

《会计信息管理》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我院重点建设课程之一。该课程集会计理论、会计技术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在纵向上是会计基础知识和计算机信息应用技术的运用和融会贯通,是对学生会计职业技能的提升。在横向上与会计职业规范、岗位实际环境、学生成才志向对接,通过会计软件分岗位学习和综合操作训练形成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为学生将来就业、创业的适岗竞争能力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一)专业能力

1.辅助完成中小企业与基层单位的会计信息管理实施。

2.熟悉单位实施会计信息管理的基本程序和管理制度。

3.能建立中小企业与基层单位的会计信息管理管理制度。

4.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信息管理工作。

(二)社会能力

1.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会计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

2.能与工商、银行、税务、中介服务、客户等单位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诚信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4.具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

(三)方法能力

1.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

二、课程建设计划

(一)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

1.《会计信息管理》课程设计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用友或金蝶财务软件、各大中型企业财务部门等单位合作进行基于会计信息管理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设计以工业企业为情境,具体以某个企业的经济业务事项为切入口,以会计信息管理工作岗位的基本流程为主线组织教学。

2.本课程以培养学生会计信息管理职业能力为主线,在分析会计信息管理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将《会计信息管理》课程按工作过程的模式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学生通过初始化工作、账务处理系统的日常业务处理、会计报表设置与生成三个学习情境的学习,培养学生会计信息管理岗位职业技能。

3.通过对会计信息管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结合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研究制订了会计信息管理的学习领域,设计出相应的学习情境。

4.教学中采取会计信息管理认知与准备,情境教学,课程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四个教学环节顺序开展教学,通过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会计信息管理工作岗位的职业素养与技能,熟练地运用会计信息管理软件进行会计业务操作,达到财政部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信息管理技能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设规划

1.设计一流的教学内容。搞好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深入持久地进行教学改革,特别是加大课程内容的改革力度,加速改变课程内容陈旧的现状。

2.运用一流的教学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不断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会计信息管理课程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项目驱动法、演示法、情境教学法、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方法相结合。

讲授法。会计信息管理理论和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等内容主要以讲授法为主,通过讲授让学生对会计信息管理理论有个初步的认识,以了解会计信息管理的基本功能,并根据目前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市场,介绍会计信息管理的作用。

项目驱动法。以中小企业电算会计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将各项任务划分为若干教学项目,每一个项目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个问题。我们将会计信息管理的教学分十一个项目组织教学,各个项目又根据工作的需要划分为若干学习任务,通过对各项任务的学习,学生能全面掌握会计软件在会计中的运用。

演示教学法。尽管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起到直观、真实的教学效果,但是往往是看似容易做是难,每堂课后进行上机操作时学生总会遇到各种想象不到的问题,如权限分配、软件之间的前后联系等问题,必须通过实践操作才能得到解决。

情境教学法。学生在学习中将四位同学分为一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工协作完成出纳、会计、会计主管、账套主管等角色,让学生真感受实际工作的氛围。

讨论教学法。对于财务软件操作过程中经常遇到问题互相讨论,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一些操作障碍,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完成,学生进行讨论后进行回答。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解决学习中的难点,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案例教学法。将用人和实习单位的资料进行整合,编成案例进行典型案例教学。在专业实训中我们完全以各案的推导一般,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建设一流的系列化教材。由主讲教师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比较知名的教材,再次组织编写更加适合应用型高等本科院校学生学习的《会计信息管理》教材。编写与教材配套的习题集和实验指导书,以及编写相关的系列丛书,实验指导书等。

4.设计采用一流的实践教学。 根据会计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设计,会计信息管理的实践教学由单项实训、课程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四个部分组成。

单项实训。单项实训是把会计信息管理工作过程归纳为实训项目,每个实训项目分解为若干工作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能力训练和培养的过程。

课程综合实训。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分岗、轮岗实训,进一步熟悉会计信息管理操作的流程,理解各类会计岗位的职责,巩固相关业务的处理方法及操作技能。

专业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在课外完成,与手工模拟使用同一套会计资料。通过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的比较,相互检验、印证,加深对会计业务流程的认识和理解,实现零距离上岗。

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在实习单位完成。通过具体的会计信息管理工作,应用、验证所学理论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提高,最终做到能够独立承担各项会计信息管理岗位工作。

三、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合理的教师队伍

为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特点,根据《会计信息管理》课程的教学需要,结合我院师资队伍情况的现状,在未来两年内,在我校建立一支稳定、精干的、在全区同类院校同类课程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具有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二)完善课程建设的规章制度

我们学院的教务科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包括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日志及教师的教案、课件等认真进行检查,建立比较完善的课程建设管理制度。进一步修改完善教学大纲,修改后的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符合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应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按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计划,调整教学方法。每个教师都应有完整的教案或讲义,而且教研室对教案作动态化要求,每轮课程都要根据教学实际(学生情况、专业情况、后续课情况、学科发展情况等)对教案进行适当补充修改。

(三)加大教学资料和设备的投入

争取学院科研投资,不断补充新近出版的专业书刊,丰富专业资料室的藏书量。补充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所需的硬件设备。

四、课程建设的发展目标

(一)预期目标

按精品课程评估指标和相关要求,近期目标是成为省级精品课程,打造“六个一流”,即:一流的教学理念、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和一流的教学管理。

(二)总体进度

1.在建设过程中保持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形成一支在省内具有影响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和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好、职业能力强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2.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按照高等学校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整合教学内容,使之更便于“教与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会计信息管理应用能力,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特色。

3.进一步加强网络教学环境建设。在主要教学文件上网免费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全程授课录像、素材库、网上答疑等方面内容的建设,努力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篇3

当代,各个行业中企业都面临着残酷竞争,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成本领先。企业的产品、工程、管理应当设置为成本项目,按项目组织高效益的生产、施工、管理流程,达到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实现项目成本最小化和项目质量最优化,最终使企业获得良好的效益,在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以项目为导向的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意义

1.1能够更新管理层的成本管理理念。

大部分企业管理层与劳动层相分离,企业的基层所获得的成本资料一般在当期生产完毕以后,由成本会计人员根据生产出来的情况计算分析提供,既全部都是事后信息。建立的项目为导向的成本核算的管理制度,能够将成本预先具体分解到各个部门,管理层能够在成本发生之前,将预先设计好的成本任务落实,并在成本发生过程中加以控制,最后查看项目的实际成本和预算之间的差异。这种将项目成本预算、并核实、控制的过程,能够更新企业管理层的概念,由事后成本控制转向全面的过程成本控制。

1.2能够增强企业员工的节约意识。

当前,在严峻竞争压力下,许多企业已经严格资源使用,力求在同行业中寻求成本领先,但在具体落实措施及效果上并不理想。大部分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资料主要由会计部门负责成本工作的会计人员完成,将产品、工程、管理的成本资料完整计算并及时提供,只是从形式上完成了成本核算与管理。

以项目为导向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将成本任务分项目、分步骤层层分解到具体的部门、人员,每个部份都各有各自的成本任务。从普通生产一线员工来看,对每个产品生产出来耗费的材料、工时等都有一定的定额;对施工企业的工程施工人员来讲,每个作业员工对工程物资的消耗和工程进度都有定额;对管理部门来说,对部门任务、费用消耗都有标准。各部门对自己实际耗费与分配的定额或标准相对比,就有利于各级人员对自己的成本控制项目明确差异,增强人员节约意识,将消耗定额降到最低。

1.3有利于成本责任的分析与考核。

将企业会计期间内发生的费用项目化,具体落实到部门、人员,有利于进行成本分析与考核。如材料供应部门,采购员根据定好的采购计划,对每件材料采购价格、负担的采购费用,及时组织材料、辅件的供应,保证生产或施工的正常进行,同时防止停工损失。单件材料负担的实际采购成本力求最低。如果某企业同时有若干个采购员,将其采购成本与预算制定的材料成本核对、采购员彼此之间核对,差异立刻显现,避免了采购过程中的浪费行为。企业对超支的员工,应当视为未完成项目成本任务,给予一定的惩罚;反之,对于节约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

1.4有利于会计人员素质的提升。

以项目为导向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人员除了普通日常财务核算以外,要求对企业生产、施工进行全方位的了解,熟悉每一个生产环节或施工领域。会计人员根据经验将企业的成本项目具体进行预测、分析,对相应的部门和人员的成本定额进行制定,对过程中的成本按预算及时计算差异,落实成本控制,最终计算出项目成本及差异并进行分析。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自由普通的财务核算人员向企业管理人员转变。

2、以项目为导向成本核算与管理对当代会计专业大学生提出新的要求

2.1更新观念,由核算者向管理者转变。

以项目为导向的成本核算与推理要求我们会计专业大学生更新观念,要求自己以管理员的身份关注企业。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仅限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而应当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换位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实时分析,特别是关注以下问题:(1)作为未来的会计,关注对产品成本的构成项目是否合理?(2)项目成本节约的弹性空间能否继续拓展?(3)项目的定额是否应当进行修订,如何修订?(4)企业的成本能否进一步压缩,是争取成本战略还是技术优势?(5)会计模拟实训过程中的成本报表分析,能够从中发现的企业成本管理漏洞是什么?(6)压缩成本使企业的利润是否有拓展空间,是否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2.2拓展视野,由单一会计向经济类综合人才转变。

以项目为导向的成本核算与管理要求我们熟悉企业的每一个细节,我们作为未来的会计人员,不仅能够胜任出纳、稽核等会计岗位,对采购环节、生产施工环节、销售环节,都要有全方位的了解。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学习会计知识,对物流专业的供应链管理、营销知识、行业知识及相关的税收、国际贸易、统计等领域都要涉及。这样,我们才能做好项目涉及的每个环节的成本预测、决策、分析与工作。我们应当由一个专门的会计人才向具有各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转变。

2.3利用计算机,向会计电算化人才转变。

当前,企业已经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我们在校期间,应当努力学好计算机基础、财务应用的学习。大部分高校学校都购买了模拟企业财务软件,如我们所在的沙洲职业工学院会计专业就购买了行业较为通用的金蝶、用友等财务教学软件,我们应当珍惜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离校之前熟练掌握电算化操作技能,并拓展ERP、供应链、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等领域的学习,结合模拟企业实训,成为具有综合应变能力的专业会计人才。

此外,由于现代商务逐渐向网络化发展,我们对网页作、FLASH制作与应当得心应手。目前,社会在职会计人员在这方面都比较欠缺,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全面提升自身价值。

2.4注重社会适应能力的养成

由于各行业之间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差距较大,要求我们会计专业大学生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在校期间应当注重社会适应能力的养成。首先,应当关注行业会计。在学校教学计划安排的学习任务中,我们绝大部分接触的是工业企业,学习的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工业企业会计。我们平时应当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了解银行会计、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外贸会计等专业会计,熟悉各个行业成本的发生项目及发生情况;其次,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有针对性地下行业企业进行认识实习,了解各行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我们应当注重公关礼仪能力、语言能力等的培养。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专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我们作为新时代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应当充分提升自身素质,适应社会对我们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全义.关于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思考 [J]. 齐鲁珠坛,2008.(2)

[2] 邵宏.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几点建议[J], 齐鲁珠坛,2004.(4)

[3] 雷永红. 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项目成本核算[J]. 辽宁经济,2009.(9)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126-02

一、引言

地方院校会计专业《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MIS)课程列为学科核心基础课程之一,是由教育特色发展、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共同确定的。社会互联网信息化需求决定会计专业能够更快更好地获得和处理信息的学生供给。从教学效果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感到了教与学的吃力,产生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双向障碍。企事业单位对学生的反映来看,会计毕业生没能有效掌握利用MIS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方法,不能适应单位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文献分析导致学生学习MIS课程的自主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分别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知识储备不足、教学内容体系结构设计不合理和教师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教学,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1,2],然而却只描绘了经济管理类的MIS教学现象,有的放矢的对会计专业的MIS课程改革研究仍处于空白。

那么如何有效实现大纲规定的既培养信息技能又培养综合素质的教学改革目标呢?强调“目标是管理的中心”的目标管理模式是制订、实现和检测目标的全过程管理方式,会计专业MIS教学改革工作是一个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本文在目标管理思想的引导下,剖析了教学改革目标工作的目标确定、展开、实施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给地方院校会计专业MIS的课程发展提供了借鉴。

二、相关理论回顾

1.目标管理理论。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根据目标设置理论提出了目标激励方案,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管理活动始于确定目标、执行过程以目标为导向、结果的考核以目标完成情况为准绳,逐步实现“自我控制”,目标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式管理。

2.目标管理理论与教学改革研究的整合。文献提出科学规划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实践教学和构建教学案例,改进教学手段[3,4]。与此同时,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变革,经历了单向“灌输式”教学过渡到单向启发式教学,发展到双向互动式教学。

文献和教学实践都承认教学方法改革是解决地方院校会计MIS课程教学改革问题的不可改变的特征,集中在讨论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教与学的不积极性表现出来的是教学目标的不可衡量性、不具体或失效的结果,因此,要建立起有效的教学改革实施机制,需要全面梳理教学改革目标与教学改革实施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设计

根据目标管理思想的三步骤“目标设立―目标实施―目标考评”,教学改革分为以下三个内容。

1.KSF方法展开地方院校MIS的教学改革目标体系。地方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地方性专业应用型人才,而如何对总目标进行分解,即会计专业MIS的教学改革目标多级分解和维度分析,是教学改革工作目标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多级”指的是对总目标进行纵向分解,构建起院系层面的教学改革管理目标和大学生个体层面的自我控制目标,为的是使学院和大学生双方的目标能很好地契合。“多维”则指的是在此基础上对目标进行横向分解,而多维分解总目标需确定不同的关键成功因素,运用KSF法是由“目标”切入,探究成“因”――聚焦教学改革总目标,从传统“全面评价”到“重点考察”的转变,最终实现教学改革总目标。KSF(Key success factors)分析法是通过分析找出使得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来确定项目需求并进行规划,数据源来自于文献检索和案例研究。教学改革项目主要的利益相关方是学生、教师、学校和用人单位;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是教学培养过程与管理和学生学习。基于KSF法对教学改革总目标的分解等级和维度,将教学改革目标体系定义为“一总目标,二级目标,五维子目标”,具体分解为表1。

2.地方院校会计专业的MIS教学目标实施途径。

(1)教学课程改革。在培养专业特色鲜明的实践人才的教学改革总目标的指导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展开要体现“管理是核心,技术是工具,应用是目的”。因此,会计专业MIS课程内容一般划分为如下五个知识模块:MIS概念和与管理的关系;企业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和ERP等常用管理软件的基本操作;信息系统规划开发方法与开发过程;企业系统选型基本知识和信息系统实施运行的新趋势,如电子商务;教学实务,如ERP―U8软件操作。

(2)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改革目标体系的指导下,教学方法可分为三类:灌输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教学改革方法的实施设计如表2。

(3)考核方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期末分数,不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成绩好的学生大多是把时间放在刻板理解书本教学知识、完成学校规定的课时、顺利取得学分上。传统的考核方式是期末卷面考试占70%,考勤占10%,平时课堂表现占20%,而在培养专业特色鲜明的实践人才时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加大课堂表现的平时分,占总分的50%,考勤占10%,期末卷面分占40%。

(4)校企合作改革。关注会计MIS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关注企业发展阶段的管理实践和应用趋势。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获得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企业信息系统的案例,结合企业实际识别企业业务流程,实验室模拟仿真运行,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的基地,为企业提供专业性强、符合企业用工需求的人才。

(5)大学生学业目标改革和职业生涯规划改革。MIS课程大多安排在大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MIS的课程时,最重要的是要有学业目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初步的设计和规划。考研的学生在强调成绩的同时要考虑是否可以跨会计专业考管理科学的研究生,毕业后就业的学生考取与将来就业有关的证书以期从事信息化职业,如ERP工程师等。

3.教学改革目标的评估。教学改革目标的评估是把教学改革的路径实施情况与“一个总目标、二级子目标和五维子目标”联系起来,是目标的调节和实现。

参考文献:

[1]孙晓娟,霍敏.经管类“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59-6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