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训练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27 10:06: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田径训练培训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田径训练培训

篇1

一、前言

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教练员人力资源”,教练员是驱使运动员攀登新的高峰的基本动力和“加速器”,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关键还在于教练员的执教。教练员执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训练水平、训练效果和训练质量。教练员教学训练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已成为我国竞技体育领域可持续发展、形成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和关键因素。运动训练实践表明,只有优秀的教练员才能培养出优秀运动员。可见,教练员是我国竞技体育运动训练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教练员的培训是直接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兴衰的重要战略问题。\[1\]

目前,我国已形成一个以学历教育为基础,以田径教练员岗位培训为重点,包括各类短期培训和信息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田径教练员培训体系。这一体系为我国田径教练员接受继续教育和提高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得我国田径教练员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目前我国田径教练员培训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如教练员培训需求的系统与科学分析不够、培训内容的科学化程度尚需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有待形成、教练员培训评估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一个完整的教练员培训应该是在科学分析教练员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将教练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包含在内的系统体系。而实践中,许多教练员的培训工作中却忽略了这个重要的方面,所实施的培训经常被赋予强制性色彩,教练员的培训看起来是“逼迫”教练员进行的一种活动。

当代最成功的组织是“学习型组织”,具备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是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在学习型组织中,学习则是一种具有自主性的行动,尤其是对于教练员,他们有着更多的主动精神,强烈的个体目的和解决问题的愿望。\[2\]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我国田径教练员培训体系主要由外在培训体系和内在培训体系两大部分构成,克服了传统“逼迫”教练员培训的缺点,在科学分析教练员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教练员的职业生涯发展,这将会进一步优化教练员培训体系,实现教练员团队内部的知识创造、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大幅度提高教练员培训与开发的成效。因此,借鉴和移植先进的管理学理论,研究教练员学习与培训需求,探索适合我国田径教练员培训体系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基于学习型组织的我国田径教练员岗位内在培训理念的提出

基于学习型组织的教练员内在培训体系建立是为了使广大教练员理论知识、执教能力和思想观念等进一步提高,更好地为我国竞技体育做出贡献。构建基于学习型组织的教练员的内在培训体系,实质上就是探讨教练员学习型组织的构建策略,主要包括培养系统观念,建立共同愿景,打造学习平台和加强田径教练员团队建设等环节。\[3\]

首先,要培养田径教练员的系统观念。这个需要管理者摒弃陈腐的管理模式,用现代思维观念来统领工作,要使每个田径教练员树立起学习的理念,把管理中心视为一个系统来运作。

其次,要建立教练员团队的共同愿景,也就是建立教练员组织的共同目标,这样对组织的成长产生一种驱动力。在共同目标的引导下,教练员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并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

再次是打造教练员组织学习的平台。近年来,在知识经济的现代社会里,我国竞技体育蓬勃发展,这就要求田径教练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这是打造田径教练员学习平台的基础;同时,还要求田径教练员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型田径教练员团队中,每个教练员把学习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学习是主动地、自愿地提高自我的过程;当然,学习还有来自外部动力,外部世界日新月异,会给教练员带来一定的压力,教练员应该能够把这种压力转化为自我学习的动力,主动要求进修以提高自身素质和执教能力。

最后,学习型教练员团队强调教练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切磋和探讨,使教练员个体内向式的自我培训与群体间外向式的互学结合起来。总之,良好的组织气氛是田径教练员学习型组织形成的重要条件。

总之,在我国教练员培训体系模型的设计中,提出构建学习型组织教练员团体的内在培训体系作为外在培训体系的支撑能够大大提高培训的效果。从根源上改变教练员理论知识不足的问题,真正改善教练员的素质结构,提高教练员的执教能力,从而保证我国田径事业的总体发展战略。

三、基于学习型组织的我国田径教练员岗位外在培训体系的构建

我国田径教练员外在培训体系由教练员培训的战略目标制定、教练员培训的需求分析、培训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及培训效果评估等四项要素组成。\[4\]

我国田径教练员岗位培训的战略目标是,我国竞技田径运动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田径教练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调研结果表明,完善自己知识结构体系、专项执教理念更新、学习先进训练方法和手段、了解本专业领域最新动态、获得训练创新启迪、专项执教技能全面提高、“隐性素质”(执教理念、心理品质和敬业精神)的提高是我国田径教练员岗位培训的主要需求,同时是我国竞技田径运动水平提高的需求。可见,教练员希望通过培训活动学习到最新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更新执教理念,了解田径专业最新动态,从而启迪自己在训练中获得创新。

在关于田径教练员培训组织与实施的调研中发现,大多数教练员认为“培训师资选聘与管理不当”是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练员最希望的师资是国内外高水平田径教练员,因为他们懂得教练员们的语言,能够用生动的执教案例讲授培训内容,因此国内外高水平田径教练员是培训师资的主体。其次是受欢迎的国内外著名“专项训练专家”,这些专家都有自己的专项,如力量训练、速度训练或耐力训练等,这对于教练员们在某个专项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再次是国内外其他项目优秀教练员,这些不同领域的专家会给田径教练员的成功执教带来启迪。排在第四位的是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学术专家,他们能为田径教练员的执教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排在最后的是体育科研人员和体育院校的普通教师,他们具有深厚的运动理论基础,也非常熟悉运动训练实践,可是他们的理论在教练员们看来过于枯燥、晦涩,对实际的训练工作指导意义不大。

田径教练员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模块和技能模块两部分:知识模块主要有专项经验、运动训练基础理论知识、运动医疗保健知识和哲学思维科学知识;技能模块分为专项训练、指挥比赛和管理队伍。除此之外,还要从执教理念、心理品质、敬业精神等方面加强对田径教练员的培训。

调研还发现,我国教练员培训形式的受欢迎程度依次是:专题讲座、研讨班、脱产培训班、随队见习、学术会议、进修班、正规学历教育、自学和函授教育等。\[5\]

四、结论与建议

基于以上理念,我国田径教练员的培训与开发体系主要由外在培训体系和内在培训体系两大部分构成,其中外在培训体系包括田径教练员战略目标的制定、田径教练员培训的需求分析、田径教练员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以及培训效果评价等四个环节。我国田径教练员的内在培训体系包括培养田径教练员系统观念、建立田径教练员共同愿景、打造田径教练员学习平台和加强田径教练员学习型教练员团队建设等环节。我国田径教练员的内在培训体系和外部培训体系都以我国田径发展战略为指导,为提高我国田径教练员的素质结构和执教能力提供有效支撑。

基于学习型组织的我国田径教练员培训体系的构建目的就是要摒弃狭隘思想,扩展思路,从系统的观点、战略的层面管理教练员培训工作。可见,教练员培训并不只是行政部门的事情,也并不是完全依靠行政部门就能得到理想的效果,而是要靠提高田径教练员内在不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学习内化为自我的需求。总之,把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有机的融入到教练员培训体系是对传统教练员培训体系的一种创新。

【注 释】

\[1\] 文泽.教练员培训面临十大挑战\[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1(1)13.

\[2\] P.M.Senge, 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1999.ISBN:0-385-2609-4:Currenee Doubleday.

篇2

一、前言

在少儿发展过程中,长期进行业余田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感知觉能力,同时还有利于调节小学生神经功能,同时能够有效调节以及抑制中枢神经,加强神经功能均衡性以及灵活性,提升小学生环境判断能力以及环境分析能力,提升小学生大脑反应灵敏度,对小学生思想品质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业余田径训练过程中,通过走、跳、跑等方面练习,有利于提升小学生身体协调性以及身体灵活性,对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少儿业余田径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少儿缺乏田径训练参与兴趣

从目前来看,业余田径训练量非常大,但是训练方式却非常单一,少儿很难坚持下来,还有一部分少儿认为业余田径训练对自身未来发展没有有效作用,进而在情绪上存在着怠慢情绪,实际训练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1.业余田径训练方式不科学

在传统业余田径教学过程中,传统训练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田径教师往往只是注重传授运动技能,但是教学方式缺乏趣味性以及多样性,这就促使小学生缺乏田径训练兴趣,在训练过程中往往只是被动学习,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传统业余田径训练往往进行专项训练,但是却忽视了少儿全面性身体训练,全面性身体训练有利于调动少儿身体各项器官技能,有效发展少儿活动能力以及身体素质。

2.运动负荷量、运动强度之间存在着不均衡性

作为衡量运动负荷量的重要指标,运动负荷对机体刺激量、机体刺激深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进行业余田径训练过程中,需要坚持适度原则和适量原则,通过科学的田径训练来提升少儿的身体素质。如果田径训练强度低,那么训练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如果田径训练强度高,那么不利于少儿身心健康发展,严重的则可能造成运动伤害和运动事故。少儿在进行业余田径训练过程中,需要明确运动负荷量、运动强度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可控制前提下来逐步提升运动强度,但是需要坚持合理原则和适度原则,通过逐步提升少儿运动的负荷量,实现运动负荷量、运动强度协调发展。

三、少儿业余田径训练对策

1.做好意志品质训练

由于少儿在年龄、性别、个人气质以及家庭环境等多个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这就促使少儿在个性方面存在着比较大差异,在业余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需要结合少儿个性差异,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多角度、多方向着手培养少儿性格。例如,一部分少儿个性较为随性,自制力相对较差,那么田径教师则需要着重培养少儿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冷静性格;一部分少儿个性优柔寡断,那么田径教师则需要侧重培养少儿耐心和沉着的品质。在进行业余田径运动过程中,考虑到田径运动结构、田径练习结构方面存在着差异性,这就促使幼儿接受的强度以及性质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久而久之,在性格培养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例如,短跑对速度、力量、强度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那么就需要注重培养少儿勇敢、坚强品质;长跑对于持久力、耐力要求比较高,那么就需要培养少儿吃苦耐劳能力以及坚韧不拔意志力。

2.做好业余田径诱导训练

诱导训练包含了运动诱导和情感诱导两方面内容。在开展激烈运动之前,少儿首先需要进行准备运动,激发少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度,进而加速人体器官各项活动,有效克服在机能活动上存在着的惰性,特别是植物神经系统中存在着的惰性因素,促使人体能够进入到正常工作状态中,有效适应实际运动。为了能够实现业余田径训练内容到运动员外在行为、运动员内在意识之间的有效转化,通过情感诱导来影响田径运动员的心理,有利于增强实际训练效果,。业余田径指导教师需要培养少儿热心、耐心、诚心以及公心配置,发现少儿身上闪光点,激发少儿运动热情,给予少儿愉快情感体验,有效满足少儿在心理方面的需求,激发少儿内在积极性。

3.做好注意力的集中训练

在业余田径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意识性引导少儿能够在干_性比较大环境下进行田径训练,少儿需要集中注意力来完成田径练习动作,通过反复性田径练习有利于提升田径运动员的集中注意力。意志力随时分配与注意力转移训练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有效安排教学计划,有意识地进行统一训练,实现教学方式的有效转换,提升少儿运动注意力。在少儿田径日常练习以及日常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培养少儿,培养少儿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品质,逐步提升少儿运动注意力。

四、结语

小学生业余田径训练内容具有多样性,训练方式也较为简单,这就为促进小学生人格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通过业余田径训练,小学生心情变化逐渐减少,自卑感也逐渐减少,个人情绪逐渐趋于稳定,精力愈加充沛,个人交际能力逐渐提升,有利于促进人格更好发展,提升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青少年 田径 问题

一、青少年田径训练的问题研究

(一)确保田径训练负荷标准化

田径运动员在青少年阶段时,其各方面的身体机能还没有完全成长发育好,如果一味追求训练负荷的不断增加,不仅不会有效提高运动水平,还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严重损害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扰乱其发育的正常过程,扼杀其未来无限的运动潜能。所以,要依据青少年具体的身体成长阶段为主要标准,合理科学安排适量的训练负荷,不能一味追求更高更快,影响到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身体发育潜能。另一方面,也不能设置过低的训练负荷,如果青少年长期进行低负荷的培训,不仅田径成绩得不到有效提高,能力远远落后于正常训练的运动员,而且容易造成训练的过程变得机械重复,毫无挑战性和乐趣感,进而是其神经系统进入软疲劳状态,极大地影响了运动员的培训效果的提高,青少年田径运动员也难以实现领先的田径技能水平。

(二)训练要以人为本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个人禀赋各不相同,如果简单地采取单一训练模式和负荷安排,就会造成部分运动员感到不适应和吃力,而部分运动员则觉得训练过于轻松,难以有效提高整体运动员的水平。只有遵循和利用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才可能有效地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违反和背弃其规律,就会适得其反拔苗助长。因而,培训计划应该以人为本,综合考虑青少年不同的身体情况,仔细分析青少年个体的差异性,进而设置个性化培训方案,采取丰富多样的训练模式,做到因材施教,提高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的乐趣热情和适应性,确保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持续健康的发展和田径竞技水平持续、稳定和均衡的提高。

二、影响青少年田径训练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是中国田径竞技项目的希望和未来,是田径项目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所以整个社会对于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和培养的关心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国内社会往往忽视对于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和发展,各种媒体的报道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我们往往看不到任何与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有关联任何文章,这就导致了青少年田径运动难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的加入,其培训工作也难以正常展开。所以,社会必须通过各种媒体等平台,多传播田径运动的相关信息,加强社会对于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认可和支持。

(二)家庭因素

研究表明:当前国内大部分家庭不认可和支持青少年田径运动。而国内特有的社会结构决定了家庭教育能够最直接深刻地影响青少年的观念和看法,家人的行为和观念对青少年的价值观起关键作用,所以家庭应当加强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和培养的关心和支持。

(三)培训教练因素

教练作为训练的指导者、执行者和组织者,对于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和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练员要引导运动员确定具体的训练目标、训练计划和内容,另一方面,要控制和组织管理训练的整个过程,所以,教练员具备扎实的个人修养和优秀的专业水平能够有效加快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速度和田径竞技运动的繁荣。此外,竞赛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培训单位的管理水平也能够直接关系到田径竞技后备力量的培养,间接影响了青少年运动员田径培训工作的顺利展开。

三、提升青少年运动员田径培训效果具体策略

(一)提高培训教练的综合素质

培训教练的整体素质往往能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田径培训的效果和竞技水平的提高,所以要对于培训教练加大相关的培训力度,安排周期性的教练培训,全面提升教练员的综合素质。一个优秀的培训教练,一方面要求专业能力扎实,并且能够在培训青少年运动员的过程当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帮助青少年运动员少走弯路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其必须拥有优秀的职业素养和个人修养,要关心和爱护自己运动员,关注青少年运动员田径训练效果的提高,立志为青少年田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努力,付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优化培训环境

当前国内田径竞技能力还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田径培训的方法和模式理念均比较落后,社会对田径项目的认可度也相对不高,培养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具体的过程当中,不能够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要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扎实稳健地推进培训工作,确保训练的最终效果。而且,各级主管部门应该更加关注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训练,努力营造良好的训练环境,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完善青少年田径运动的选拔、培训和宣传的机制,鼓励和引导越来越多优秀青少年加入到田径项目当中来,有效促进田径竞技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总之,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培训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我国田径事业的发展,必须不断地增加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训练技术和模式,再综合国内青少年运动员的具体特点,不断完善培训方案;通过完善教育体制和体育训练体制的协调统一,解决青少年运动员担心的时间冲突问题,从而从本质上提升青少年田径培训效果和竞技能力。

参考文献:

[1] 郭波.当前青少年田径训练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

篇4

1.1科学的培训理论欠缺,不能对培训给以正确的引导

我国很多田径项目的教员进行训练时安排的训练方案对运动员来说,是不符合运动员身体训练规律的,在处理田径运动中步频和步长的训练时,通常会根据训练实际需求来改变训练方案,从而无法形成固定模式,更无从谈合适的指导。尤其突出的一个现象是教练往往不将运动员自身的身体以及技术现状作为考量依据,相反却根据那些具有领先技术的外国运动员训练时得出的数据来对我国运动员进行训练,完全忽视了体能、竞技运动水平等必要因素。

1.2训练没有达到系统化要求

无论是田径竞技运动员还是其他项目的运动员,其培养都不能根据赛场上得出的成绩来衡量运动员,也不能只关注短期效果,正确的方式是观察训练时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从本质上发现运动员的体质及其在体育方面的潜力,田径运动员的培养不是关注暂时利益,是始于青少年时期,接受正规、系统、全面、科学的培训,然而这也是我国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

1.3缺乏体育综合能力方面的培训

在田径训练过程中,一旦只是重视运动员的技巧上,那么只不过仅可造就一批田径工具而已,在倡导“和谐”的社会大环境下,运动员的训练必须更加以人为本,教练在制定培训方案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运动员文化教育及心理素质培养,根据教育部规定,对运动员进行文化课及心理素质教育的训练是常规科目。与此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各个运动项目的适应能力的培训,目的在于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有效的调节,以保障全方位开发及提升运动员身体素质。当前仅仅局限在田径能力方面这一做法毋庸置疑是错误的。就当前我国在田径项目的培训方式中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都将对运动员进行的文化课及心理素质培训忽视掉,单纯考虑训练体能方面,功利性十足,从而造成了运动员也只从心里把田径运动看成是一种任务,甚至是一种谋生手段、一个职业而已,无法从内心认同这是终身事业。在这样既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又缺乏正确的训练训练态度的条件下,必将不会提升我国田径事业在世界上的水平。

2详细讨论田径运动中训练周期

2.1准备期

在准备期中,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含耐力训练、爆发力训练、超重恢复训练等等)是必备的,同时应该将田径训练中的不同任务和要求考虑在内,根据特殊情况设定不同训练阶段,例如,每个训练阶段可以设定为1~2个月,在这期间可以高度集中某一项训练科目,对运动员进行专项的基础的训练,这种方式极具目的性,能够得到较好的训练效果。由于时间较长,准备期的特点主要是训练节奏长、训练周期大、训练强度低、项目数量多等等。

2.2比赛期

比赛期,一般以半个月左右为限,这是一个比较短的实践周期,通常它会以适应性训练为主,目的在于调整身体基本状况,使之适应比赛而进行赛前适应性训练。这一时期运动员的主要训练特点体现是训练强度低,主要开展适应性和稳定性训练,重点是田径竞技项目起步阶段的读秒反映训练、比赛阶段的起速保持和呼吸调整训练、冲刺阶段的加速训练、临近终点阶段的凋整恢复训练等,另外也不应忽视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调整训练以及抗压能力训练等等。

2.3恢复期

恢复期是一个短节奏的训练期,在这期间运动员的训练内容集中在调整、恢复上,它是保证运动员能够恢复身体机能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特点是训练负担较轻,通常来说都是一些基础性训练,难度小、时问短、科目小,但这是一个沟通各个训练周期和环节的保障期间。

3田径运动员训练方案的制定

3.1训练方案的制定要彰显周期性理论

田径竞技运动训练的周期主要就是上述的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在制定训练方案时必须要按照项目周期性理论来制定各个阶段的训练方案。按照田径各项目比赛回合之间相隔的时间,田径训诫周期中的准备期、比赛期、恢复期再加以详细的划分为各不相同的小阶段、小周期,再根据每个项目特点的不同分别制定各小阶段、小周期的训练内容的强度。如在各小阶段、小周期的训练中制定相应项目运动员所需输出的力量值及技巧的训练方略。

篇5

在传统教学中,体育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些家长对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一无所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的重要性。田径运动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发挥田径育人作用,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田径的兴趣。找出影响田径训练水平提高的问题,在体育教师的帮助下,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小学体育田径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田径训练的正确认识

在小学的田径训练中,多数学生缺乏正确的理解,这也已成为影响田径训练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目前,有些家长非常溺爱他们的孩子,所以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他们会认为田径运动是一个艰苦的训练内容,缺乏对参与的热情。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逐渐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导致一些儿童沉迷于互联网。网络游戏占据了他们的业余时间,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

(二)训练方式相对较后

目前,部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田径训练的方式比较落后,不能满足现有学生的需要。在田径训练中,教师向学生展示田径的具体动作,在现场演示,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演示完成重复的练习。这种单一的训练模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感到无聊,这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这种单周期的训练并不能提高训练效果,而且会引起小学生的负面情绪。田径训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训练方法的滞后,教师无法有效地创新教学方法,影响了田径训练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解决单一、落后的训练方法是提高小学田径训练水平的重要任务。

(三)培训场所和设施需要改进

从教学实践看,对现场指导和培训有具体的场地要求。但部分学校受到办学条件和教学条件的影响,教学场地和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有些学校不符合标准要求,在教学环境中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学生无法在标准场地完成练习,教学效果当然也不理想。此外,一些田径训练所需的体育设施相对落后,缺乏必要的体育器材,学生不能参加体育训练和体育运动。因此,学校需要加大对教学场所和教学设施的投入,不断完善,为学生的练习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四)缺乏科学的训练计划和课程安排

目前,教育思想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各种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在新课程的要求下,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对田径训练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距,对田径体育的理解相对较窄。特别是在部分农村小学,由于体育教师相对缺乏,许多体育教师没有专业背景,他们对体育教学的理解是不合理的。在设计体育课程时,许多体育教师对新形势下的田径训练了解不够,认为田径训练没有什么可教的,所以他们花在指导田径活动的时间较少,忽视田径教学指导,无法制定科学有序的田径训练计划。

二、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的措施

(一)指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田径训练认知

为了进一步提高田径训练的效果,教师应使学生正确掌握田径知识。根据课程和田径训练的概念,使家长能够认识到田径训练的重要性。田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强的个性。家长需要积极与教师合作,在家要监督学生体育锻炼,不要花太多时间玩电子设备,鼓励学生定期参与体育活动,加强学生的教育,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充分了解田径对学生学习各学科知识的重要性,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为了真正提高田径训练的效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留下更多的时间进行田径运动,形成正确的田径训练态度,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突出兴趣导向,创新田径训练方法

在小学田径训练中,必须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注重学生人格的发展是田径训练的一个重要目标。随着小学田径训练的逐渐成熟,从学生出发,创新教学模式,提高田径训练效果的必要性越来越大。首先,兴趣导向要求教师在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计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在田径训练中获得热情和主动性。这要求教师在进行田径训练前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学生参与活动的影响因素,并增加一些可以吸引学生的因素,以确保学生持续参与教学。这也可以避免学生的长期教学带来的疲劳,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注意把握学生的教学时间。其次,要提高学生对基本身体条件的认知,系统地制定教学计划,鼓励学生参加田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发展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而且可以在许多方面实现学生的发展。田径训练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进行系统的训练,以确保良好的训练效果。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田径训练的兴趣,教师还应注重田径训练方法的创新,努力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氛围,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与田径相关的视频。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在训练中穿插着一些小型游戏或比赛,以激发学生的热情。

(三)完善设施和场所,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田径训练水平,有必要改善场馆和设施。一方面,学校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塑胶跑道,扩大体育设施和规模,确保田径运动的顺利发展。地方政府应向学校提供足够的财政支持,做好体育锻炼,提高田径运动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体育教师也需要专业培训和指导,以提高其专业素质,使教师能够掌握新的教学概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更多样化的教学指导。(四)完善训练计划,合理安排培训任务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爱好,在不同的时间段组织不同的教学项目。同时,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科学性。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得到锻炼,还可以接触到更多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训练热情将继续提高。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田径教学内容和学生不同的能力制定具体计划,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总之,教师应考虑更多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三、结束语

总之,体育是质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尤为重要。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田径培训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提高课堂教学中实施的田径培训水平,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学生技能的充分发展,仍需教师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锋.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000(010):189.

篇6

关键词平顶山市体校短跑训练现状研究

一、前言

(一)选题依据

我国短跑水平在世界上处于劣势地位,随着世界短跑成绩的不断提高,我国与世界各个国家短跑水平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业余体校,是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主要来源,是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地方,也是专业队选拔后备人才的基地,所以体校训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项目成绩的发展。通过分析平顶山市体校短跑队训练现状,总结出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使该市田径短跑项目的运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文献综述

围绕“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现状研究”一文,本人主要翻阅了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对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和对比,发现了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在运动员选材、训练方法、赛前训练计划的安排、学校的后勤管理、与国外的短跑训练的对比这五个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具体总结分析如下:

在运动员选材方面,彭海峰、段玉香、丁海荣、吴旭东,在《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指标》中,对短跑运动员选材方面常用的各个指标进行了详细分析说明。

张振、吴玉钦、郭国兵在《中、外短跑运动发展趋势的对比研究》中把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和外国优秀短跑运动员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身体形态存在明显的差距,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肌肉体积相对较小;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较短;技术上等速过程较短,减速过程较长,快速力量和绝对肌力较差,高速跑动中放松能力欠佳、放松意识缺乏。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现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围绕“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现状研究”一文,本人主要翻阅了共58篇相关文献资料,参照《中国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大纲》对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和对比。资料来源主要有:中国知网、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

2.观察法

实地观察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的训练,并结合自己多年训练的体会,进而分析、总结训练的缺陷和影响专项成绩等因素,为研究提供了最直观的材料。

3.专家访谈法

对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的两名教练员进行访谈,请教他们对本课题的研究看法和建议,获取更多的观点和相关资料,进而深入详细地了解了目前该体校短跑队训练情况以及队员的具体情况。

4.逻辑分析法

对搜集到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在文献研究、访谈、数理统计的基础上,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相应的对策。

三、结果与分析

(一)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训练现状调查分析

1.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基本情况现状调查分析

河南省平顶山市体育运动学校田径短跑队,目前教练员2名(男教练1名,女教练1名),在训运动员48名。其中男生25名,女生23名。在校上课、训练、住宿的有29名(男生12名,女生17名),只在体校训练的有19名(男生13名,女生6名)。小学6名(男生2名,女生4名),初中生16名(男生10名,女6名),高中的26名(男13名,女13名)。现在能够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的有2名(女生)、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的有28名(男生13名,女生15名)。

目前教练员和全队队员正在积极努力备战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力争在比赛中实现新的突破。

表1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教练员基本情况

姓名 年龄 性别 工作年限 专项 学历 职称 毕业院校

苏峰 48岁 男 25年 100m、200m、100米栏 本科 高级 武汉体院

刘海珍 47岁 女 24年 400m、400米栏 本科 国家一级 河南大学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教练队伍力量薄弱,参加训练的运动员人数较多,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的时候不能根据每名运动员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训练,不可能同时顾及到每位运动员,所以训练效率会有所降低。

在与两位教练员交谈中了解到,目前教练员的专业水平不能够与当前世界上先进科学的训练方法接轨;教练员参加教练员进修或培训班学习的机会得不到保证,平均每名教练员两年参加一次培训或进修,对目前一些从国外学习到的先进训练手段和方法了解不到,导致教练员的训练方法、训练理念以及训练手段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层面。

表2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在训运动员基本情况

性别 人数 一级运动员 二级运动员 小学 初中 高中

男生 25 13 2 10 13

女生 23 2 15 4 6 13

由表2的数据显示可以看出,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运动员整体水平较好,在48名在训运动员中,除去6名小学生外的42名的运动员中,约66.7%的运动员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约有5%的运动员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

由图1可以看出,在该短跑队中,女生成绩相对比男生成绩优秀。女生中有65%的运动员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9%的运动员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男生中有52%的运动员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没有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的。

图1 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男、女生运动员等级分布比较

2.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完成情况调查分析

通过对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8月份月的训练完成情况进行了记录,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表3 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训练完成情况

完成情况 超计划完成 完成 没完成

男生 2 ( 8.0%) 19 (76%) 4(16.0%)

女生 5( 21.7%) 17 (73.9%) 1 (4.3%)

所占百分比 14.6% 75.0% 10.4%

通过表3显示出的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8月份运动员训练任务完成情况的数据可以看出,有89.6%的运动员在训练中能够正常完成教练员布置的任务,没有完成训练任务的有10.4%。这说明,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大部分运动员在训练中能明确教练员布置的任务与3要求,训练积极性较高,完成效果良好,这对于提升训练质量、提高运动成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计划调查分析

短跑训练计划主要分为:全年训练计划、月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赛前训练计划。

通过对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运动员的访谈和交流过程中,了解到该短跑队中存在有少数的运动员对教练员所制定的训练计划不满意的现象。运动员主要是对赛前训练计划、速度训练计划和体能训练计划的安排存在不满意。

注:此满意程度的统计结果为本人通过对在训运动员中的其中40名运动员访谈得出。

表4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周训练计划

训练内容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百分比

速度 短距离

间歇跑 短距离

重复跑 阻力跑

或助力跑 休

息 加速跑 66.7%

力量 上肢力量 杠铃负重(深、半蹲、半蹲跳) 杠铃负重(深、半蹲、半蹲跳) 50%

专项耐力 不同距离组合的重复跑 不同距离组合的重复跑 33.3%

技术 80米放松跑 起跑、

弯道跑技术 起跑、

途中跑技术 50%

身体素质 协调性练习 腰、腹肌

垫上练习 跳跃练习 跳栏架 66.7%

4.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训练量和强度调查分析

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关系是质和量的关系,因此,大强度训练是竞技能力进一步提高的手段;而承担更大的强度训练则是运动负荷进一步提高的手段,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强度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不断的提高和积累便不会产生运动负荷能力的提高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过程。

(二)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选材现状调查分析

1.短跑选材的总体要求

参照《中国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大纲》,短跑的选材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初选阶段(12~13岁)、重点选拔阶段(14~15岁)、优选阶段(16~17岁)。

根据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模型特征和我国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以及短跑的项目特点,短跑运动员的选材内容主要包括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运动技术、心理特征等方面。

2.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的选材重点和指标调查分析

通过对该体校田径短跑队两名教练员的访谈,了解到教练员在选材时,往往都是经验选材,根本不用选材学中的常用指标进行选材。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在选材方面,所有的教练员都是凭借以往经验来进行选材。

(三)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赛前训练调查分析

1.优秀田径短跑队赛前训练安排调查分析

赛前训练安排6~8周左右的时间是比较合适的。在这段时间内,运用合适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对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作出调节,引导、调控最佳竞技状态。

在赛前训练中,在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即考虑到一般性规律,也要考虑到特殊性规律。

2.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赛前训练安排调查分析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教练员选材方法不准确、不科学、不全面。仅靠凭借经验、观察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测试运动员的30米跑和立定跳远这两项指标的成绩,就完成了选材,最终导致很多有潜力的苗子选拔不出来。

2.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在对教练员岗位培训方面的工作做的不够到位。教练员不能够及时得到最新的训练方法,了解到先进的动作技术。

3.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教练员的训练方法比较单一陈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动员成绩提高的幅度。

4.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的赛前训练计划不够合理,强度和量的分配不能是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调整出来。

(二)建议

1.建议加强教练员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短跑训练的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提升科学化训练水平。

2.建议重视起教练员的岗位培训,鼓励教练员多参加岗位培训,使自身的专业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及时掌握当前先进的、科学的训练方法。

3.建议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根据《中国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大纲》中的要求来制定,并根据运动员的情况及时将训练计划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一、引言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业余时间,教练员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才能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全面发展他们的身体,不断提高专项运动成绩、培养体育骨干而专门组织的一种教育过程。中学业余体育训练更是整个国家体育运动的基础之一,在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培养高水平运动后备人才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体育与教育相结合,从学校里培养、选拔和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必将成为今后我国竞技体育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众所周知,中学在我国的业余训练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中学阶段的训练,对于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学的业余田径训练应该是国家选拔、输送优秀田径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沂南县山大华特卧龙实验中学田径业余训练队为研究对象,对其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沂南县山大华特卧龙实验中学(简称:卧龙中学)是沂南县政府与山东大学联合创办的股份制学校,学校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下设初中部、高中部、艺术部、体育部(沂南县体育竞技学校)、国际部。现有246个教学班,教职工1000余人,学生18000余人,总投资3亿余元。该校设有三个分校区,其中一分校和二分校设有高中部,一分校学生以走读生为主,二分校学以住宿生为主。目前,卧龙中学的业余田径队共有250人。本文通过对这两个具有全面性和代表性的分校的近200名业余田径队队员与20名教练进行调查,有效地提高本文研究质量。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查阅和分析了大量有关中学业务训练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访问法

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向卧龙中学业余田径队队员及教练发放,问卷,男女各100份,共200份,回收195份,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为95%,对卧龙中学田径业余训练队的现状进行调查。

3、问卷的信度

为了测定问卷设计的可靠性,学生调查问卷先抽20个样本在小范围内进行,再大面积测评,信度系数在0.95以上,对教练员问卷进行重测信度检验,信度系数在0.9以上,均符合要求。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生田径业余训练队分析

毋庸置疑,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起着主导作用,他们既是运动训练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又是运动员的教育者和指志者。因此,教练员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卧龙中学的田径队由20名体育骨干教师组成教练员队伍,实行总教练负责制。田径队根据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运动员特长和教练员自身专长,把学生运动员分配到短跨组、跳跃组、中长跑组、投掷组四个训练小组,教练员负责本训练小组的训练管理工作。如表1所示:

众所周知,学历不仅代表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程度,而且也是反映一名体育教师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多少的标志。运动经历是体育教师所接受的专业训练的年限,它不仅能够反映一名体育教师在运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获得相关体育感性知识的多少,而且是他们带队获得好的训练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一般来说,教练员队伍中拥有高学历的比重越大,师资队伍业务基础越好,教学训练和科研的发展潜力就越大,有一定比例高学历的师资的加入有助于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气围,从而带动教练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训练水平。

从表2的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卧龙中学教练员队伍中有高级职称的占30%,中级职称占70%;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占60%,专科占40%;年龄在30-39岁年龄段的占75%,40-49岁年龄段的占25%。说明卧龙中学田径教练员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基本趋于合理,但缺少高学历教练员,业余田径队参训人数过多,教练员工作负担沉重,很难保证运动训练过程中每个训练单元的训练质量,从而影响运动训练效果。

一般来说,参训教师作为训练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参训动机如何,决定着参加训练的教师对训练工作认真程度,进而影响学校业余田径训练开展。如表3所示,排在第一位的是“个人对田径的爱好与兴趣”占40%,其次是“服从学校的安排”占30%,再次是“培养和输送后备体育人才”占15%。

在对研究对象调查中发现,卧龙中学主抓训练工作的均是体育教师兼教练员,没有专职的教练员。在这种情况下,参加训练的教师不仅要教授体育课,而且要抓体育训练工作,此外,他们还要准备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等其他工作。从表4中的统计结果可见,卧龙中学参加训练的教师日常工作量包括平均14节/周体育课,平均3.4节/周课间操和平均2.4次/周课外活动,除此之外的才是业余的田径训练工作。由此可见,参加训练的教师工作量十分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参加训练的教师就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带队训练工作中去,当前,也就很难保证业余田径训练工作的质量。

(二)中学生田径业余训练队参训学生现状

目前,卧龙中学业余训练的目标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并为其今后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打好全面身体素质的基础。”运动员是业余训练过程中的主体,是业余训练的培养对象,因此,通过运动员的状况可以反映卧龙中学的业余训练水平。

如表5所示:卧龙中学参加业余训练的运动员有250名,其中,男生140名,女生110名,男、女生比例适宜。该校田径队初中阶段每个年级设有一个成建制的体育生特长班,现在学生运动员80名,高中阶段特长生没有单独编班,而是插在各教学班中。

调查发现,卧龙中学田径队现有等级运动员50名,其中一级运动员5名,二级运动员15名,三级运动员30名,从以上数字不难看出,卧龙中学田径队大多数运动员水平不高,尖子运动员仅占极少数。从统计情况看,卧龙中学田径队训练线长面广,缺少在全省有影响力的优势项目,“尖子”不尖的特点表现突出。

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抓好运动员文化成绩和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也是业余训练的重要内容。运动员在长期艰苦的训练过程中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他们的文化课学习产生负面影响是很显然的,从表7的调查结果课余看出,卧龙中学田径队运动员文化成绩整体不佳,且呈现参加训练年限越长、文化成绩越低的态势。在与学生的面谈中发现很多学生把能上大学作为其参训动机,这本无可厚非,但还要加强学生思想信念教育,使学生运动员的成长与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一般来说,人的行为动机是激励主体去行动来满足自身需要的原动力。参训学生的参训动机决定他们训练的态度,决定着他们努力的程度,决定着他们投入到训练中的精力多少,从而直接影响着训练效果。在对参训学生的参训动机进行调查中发现,卧龙中学田径队参训学生参训动机总计排序为:排在第一位的是“展示自己的体育才能”,所占的比例为68%;排在第二位的是:“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所占的比例为56%;排在第三位的是“使身体更健康”,所占的比例为57%;排在第四位的是“为学校争荣誉”,所占的比例为43%;排在第五位的是“考大学”,所占的比例为38%。如表8所示:

此表8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中学生在参训的动机方面,最看重的是个人特长、爱好和需要,这些所体现的是个人利益和价值。而“为学校争荣誉”体现社会价值和“考大学”体现长远目标的动机不如前三项的动机强烈。从上述指标可以反映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是好的、积极的。从中学培养目标和业余田径训练的目标来看首要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这就要求参训教师积极加以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来指导自己的训练行为。

在对参训学生放弃训练的原因进行调查的结果课余看出,参训学生对放弃训练的原因回答,排在第一位的是“田径训练特别枯燥、太苦、太累”,占47%;其次是“训练影响文化课学习”,占18%;第三位是“教师不热心”,占16%。

从表9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一方面说明参训教师是训练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说明在实际训练工作中参训教师不注重训练计划编写和实施;且采用的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单一,没有创新,造成参训学生在训练中感受的只有累、苦和烦,没有体验到快乐,这直接影响训练效果。

高水平的田径竞技需要一个长期的、科学的训练过程。一个优秀运动员,除了运动员自身的天赋外,重要的还在于早期选材和后天系统、科学的训练。调查表明,卧龙中学田径队坚持常年训练,每周训练12次/周,每次90―150分钟,训练时间得到了保证,如表10所示:

从表10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训练内容基本依据田径教学大纲,但整个田径队的系统训练还不够规范,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思想,往往以比赛任务为目标,训练行为具有短期性。调查中发现,教练员基本上没有多年教训计划,有年度训练计划的仅占45%,有完整的课时训练计划者占25%。此外,训练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凭经验和感觉训练,繁重的教学与训练任务,使他们难以专心研究和探索相关运动训练理论,知识更新慢,影响了业务水平的提高,最终也制约了训练水平的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在对卧龙中学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存在着参训教师动力不足,科研运用能力较差,学习机会少,知识更新缓慢等现象。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田径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现有教师的田径课堂教学能力不强;(2)学校场地器材设施不够完善,投入资金不足,影响了田径运动的广泛开展;(3)学校对田径运动的宣传和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课教学中对田径运动不重视;(4)学校由于学校教学和经费原因没有长期的业余训练和计划;(5)受训练条件限制,训练方法和手段很难达到科学化,几乎没有使用各类生理、生化等方面的仪器来监视测定训练,评定训练,做定量化的科学指标评定等。

(二)建议

1、转变思想,处理好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

对于参加训练的教师来说,要转变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并适当提供学生主体活动的天地,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来逐步培养学生。只有利用体育的各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校田径运动迅速的发展起来。同时,学校管理部门要有目的地进行田径运动项目科研立项,加大对田径运动项目的科研投入,确保田径运动科研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用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方法去指导实践。此外,要正确处理好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不仅要建立思想工作、学习、业余训练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还要把把中学生运动员的业余训练和文化课的学习纳入到学校的教务计划中。学校相关领导、班主任和教练员还要经常深入课堂、运动队检查作业,听取计划的执行情况,做到文化课学习和训练两不误,相互发展。

2、建立健全田径业余训练体系

卧龙中学要真正建立健全科学的训练体制,学校教练员要在业余田径训练中提高队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要循序渐进,夯实基础,切忌拔苗助长。同时,每个教练员必须针对队员过多且年龄段不同、运动能力不同的特点分别制定和执行不同的训练计划,身体素质训练和运动技术训练在不同阶段要有所侧重,注重运动技术训练。此外,要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医务监督,用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类生理、生化指标对训练进行评定,检测试练效果,提高训练水平,保证优秀体育苗子输送渠道畅通,造就高水平体育人才。

3、加强对田径运动员的管理

在加强运动员管理方面,卧龙中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教育学生提高认识,意识到我是“体育特长生”而不是“特殊生”,特长生必须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协调好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之间的矛盾,使运动训练对学习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其次,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运动员管理制度》、《训练制度》、《奖惩制度》,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要求严格自律。最后,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严格贯彻落实学校的各种体育法规,学校要积极与体育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建立完善的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体系,构建完善的检查和奖励制度,使学校的业余训练能够有规划、有计划,杜绝突击训练的行为,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良好的人才。

4、加强人才的引进和现有人才的再培训工作

笔者认为,组织、培养、建立一支有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田径师资队伍是促进沂南县业余田径运动开展的当务之急。为此,卧龙中学要重视对田径教师的培训工作,分层次、经常性地举办岗位培训,促进中学田径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以适应田径运动发展的需要。同时,建议加强人才的引进和现有人才的再培训工作,从根本上提高中学教师的专项素质和运动训练水平,从而推动中学业务田径训练的开展和水平的提高。此外,要合理的安排参加训练的教师教学工作量,适当增加对参加训练的教师的业务培训,不断拓宽训练经费的来源渠道,加大对训练的资金投入力度,逐渐提高训练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田径课余训练作为传统体育训练的重要项目,也在逐渐发展壮大,但是由于田径课余训练的娱乐性差和枯燥性强等原因,其发展势头相对较为缓慢,因此,针对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何种解决对策成为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的现状

1.管理工作方面

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的管理方面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传统化的管理体制将课余训练与管理工作相分离,没有将两者紧密结合,根据相关研究和调查资料显示,部分中学尚未成立专门化和统一化的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管理机构,专业性和针对性有待提高,管理人员往往以兼职为主,在抓田径课余训练的同时兼管其他职位的管理工作。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及其相关教育工作者对田径课余训练的重视程度不足,田径课余训练的目标工作定位不准。

2.带训教师方面

在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带训教师学历较高,一般以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为主,受教育层次较高,田径课余训练的专业性较强,但是部分教师缺乏实战经验,在教学计划的制订和设定方面,存有一定的随意性。同时,带训教师的职后训练程度不一,绝大多数教师从事的是体育教育工作,对于专项的体育训练任务实践经验不足,入职后参加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的再教育和再培训工作较少,对中学体育田径训练的质量和效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3.课余训练基础设施方面

首先,在训练过程中,部分中学生难以对自己的训练和文化课的学习时间进行有效分配,影响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的质量和效率。其次,部分中学的经费不足,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绝大部分中学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依靠学校拨款完成的,田径课余训练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最后,在医务监督方面,部分学生缺乏完善的医务监督系统,专业化的医疗人员队伍建设进程滞后,相关的保健器材设备不完整,有的学校甚至处于空白阶段,严重影响田径课余训练的质量。

二、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1.田径课余训练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在思想意识上没有充分认识到管理制度对课余训练质量的重要性,将管理工作与课余训练的日常训练工作相分离,导致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低下。部分管理人员过于重视田径课余训练的成绩,没有从学校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片面追求成绩,田径课余训练的管理制度缺乏创造性和前瞻性。同时,中学的奖惩制度不合理,难以充分调动带训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训练质量不高。

2.带训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

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带训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带训教师没有从现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训练理念过于传统化,缺乏创新精神,对素质教育的内涵缺乏深刻和细致的认识,这对带训教师的训练方法和模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除此之外,带训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待提高,绝大多数带训教师由于受时间、精力等因素的影响,体育科研的能力不足,中学学校相应的科研制度不完善,影响了带训教师训练的积极性。

3.田径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矛盾突出

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矛盾突出,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之下,各大高校的招生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随之而来的则是田径课余训练时间的减少,并对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田径课余训练会减少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并对自身的作息时间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这是困扰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问题。

4.田径课余训练基础设施不完善

中学体育田径训练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中学由于训练经费不足,导致其难以正常开展田径课余训练,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田径课余训练的场地、器材、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各方面难以有效和稳定地落实,实效性难以得到保证。部分学校没有标准化的田径课余训练场地,在遇到雨天、雪天、冰雹等恶劣天气时,课余训练难以正常开场,特别是硬化场地极易对在训学生造成身体伤害。

三、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的对策

1.建立健全田径课余训练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制度,使其朝着科学化和健全化的方向发展。中学教育管理者要对田径课余训练进行有效的项目评估,调动多方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对田径课余训练项目进行专业化和科学化的评估。建立明确化的管理制度,将管理与课余训练紧密结合,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由专业的管理人员加强对其的日常管理,做到上行下效,保证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除此之外,要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带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训练质量。

2.全面提高带训教师的综合素质

中学要全面提高带训教师的综合素质,为提高田径课余训练的质量和效率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带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田径专业项目的专业素质、对学生培养的思想教育素质等多个方面。同时,中学要加强体育科研,加强对带训教师的再教育和再培训,完善相关的培训与教育制度,提高带训教师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3.重点解决田径课余训练和文化学习的突出矛盾

中学要重点解决田径课余训练和文化学习的突出矛盾,对学生的学习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形成体教结合的训练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不影响学生文化课学习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田径课余训练。体教结合的训练培养模式,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将教育与训练紧密结合,为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为良好的发展条件,保证学生学有所长,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未来之路的多极化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和训练的良性循环。

4.完善田径课余训练的基础设施

中学要完善田径课余训练的基础设施,要加强与社会及教育部门的多方联动,不断加强对田径课余训练基础设施的投入。中学要与相关的教育结合加强联系,形成良好的统一整体,建立畅通性的沟通交流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加强,对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的财力投入,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解决中学长期以来经费不足的问题,进而加强对场地、器材、设备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保证其标准化建设,提高训练的专业化水平。

总之,加强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从教师、管理制度、时间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管理,形成良好的田径课余训练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田径;课余训练;发展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明确培养目标

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的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田径运动水平,为田径运动培养和输送优秀的后备人才。提高信阳市中学领导及教练员对田径课余训练的认识,将提高升学率为目的的田径课余训练思想转变为推动田径课余训练的广泛普及,把课余训练的培养目标放在第一位,增进学生健康,丰富校园课余文化生活,满足具有运动天赋的学生提高田径运动水平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拼搏、竞争和团队合作等精神,同时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增加经费来源,改善场地器材

经费的投入对田径课余训练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校自主拨款的基础上,要提高田径课余训练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必须要增加经费的来源,更新观念,吸引社会投资,确保田径课余训练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加大学校田径课余训练场地器材的资金投入,向着田径训练场地现代化和合理化方面发展,及时更换陈旧器,加强器材维护和维修,补充缺乏器材,实现最优化配置。确保学校田径训练场地器材设施完善,有效地促进田径课余训练发展。

3、加强思想教育,端正学生动机

中学田径课余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非常重要,训练和育人属于同一个过程,不能顾此失彼。尤其是中学生的思想教育,他们正处于人生重要的成长阶段,教练员在进行运动技能传授的同时,要对学生的思想、意志、品质等方面进行培养,使学生养成勇敢、坚定、合作以及拼搏吃苦的精神;学生参与训练的动机直接影响其发展的方向,所以要端正他们参与田径课余训练的动机,不能仅仅为了考学而参与训练,要通过田径课余训练,全面发展身心素质。要努力培养学校田径课余训练骨干学生,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课余训练中来。

4、综合训练,促进全面发展

在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时不能忽略心理素质的训练,人的体力、运动技术和心理素质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发挥人的运动潜力,故心理素质训练对课余训练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经常进行模拟心理训练,组织练习性比赛,通过比赛让学生适应比赛的紧张环境,锻炼学生在比赛或训练过程中自我调节能力,经常组织学生到陌生的环境中参加比赛,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共同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正确处理文化学习与训练的矛盾

中学生文化课学习任务比较重,但是田径课余训练又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支撑,这在无形中就形成一种矛盾,如何解决好两者之间的矛盾对田径课余训练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教练员要合理安排课余训练时间和频率,制定好训练计划,确保训练内容与方法的科学性,同时又要加强训练后的恢复练习,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参与文化课学习。另外,教练员应经常关心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和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避免出现学生课余训练后放弃学习。正确处理好文化课学习与课余训练之间的矛盾,才能使参训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与田径课余训练共同发展,利于田径课余训练的稳定发展。

6、加强培训,提高教练员水平与待遇

参与田径课余训练的教练员既要带领学生训练,又担负着公共体育课程或其他行政职务,工作量非常大,但是往往待遇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学校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教练员在训练中的重要性,应从整体上提高教练员的工资待遇,在精神上给予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还要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以增强教练员的积极性,使教练员在心理上得到付出与收获的平衡;田径课余训练的教练员是直接管理和执行者,他们的素质的高低影响着田径课余训练的质量和水平,所以教练员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学校领导或上级单位应经常为教练员提供培训机会,定期举办教练员业务培训班,并及时评估,指出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督促他们改正和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实践能力;支持鼓励教练员参加科学研究;经常与其他学校和地区的教练员进行沟通交流,借鉴经验,提高信阳市中学田径课余训练教练员的理论及实践水平。

7、创造比赛机会,提高学生水平

信阳市中学生除了每年举办的运动会外,很少组织学生进行其他比赛,这影响到了学生参与田径课余训练的积极性,经常性的举办各种类别和项目的运动会或比赛,能有效地增强各个学校对于田径课余训练的重视程度,也能使学生参与训练的数量大大增多。在信阳市各中学之间经常举办相互之间的友谊赛以及对抗赛等不同性质的比赛,教练员也可以以赛代训,在训练过程中增加比赛的灵活应用,这样既积累了学生的比赛经验,又能使田径课余训练水平得到提高,还能发现训练中学生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在适当的机会多于其他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学习经验、发现缺点、增进友谊,逐渐提高田径课余训练水平。

8、正确处理教育环境之间的关系

学生接受教育的环境并非独一无二的,它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是对学生影响较深的。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体,学校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关键场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受着社会的影响和制约;而社会教育是由社会发展决定的教育环境,社会的发展不仅对学校教育提出要求,而且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田径课余训练中学校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环境除了相互影响外,还能对田径课余训练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在中学田径课余训练中,教练员不能单单地追求运动成绩,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有效地使这几种教育环境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为信阳市中学田径课余训练打造健康合理的训练环境,为田径课余训练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中学田径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课余训练乃至整个国家田径运动发展的基础之一,更是国家选拔和培养输送田径后备力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我国田径运动项目迈向世界先进水平的基石,信阳市中学田径课余训练发展情况对信阳市和整个豫南地区田径运动的发展紧密相连,正确有效地发展信阳市中学田径课余训练,培养大量优秀田径后备人才是信阳市体育教育事业的重点工作。(作者单位: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铁黎,刘海元,陈钧.对我国中学课余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第16卷.第2期.2004

[2]赵晓虎.中小学生参加课余训练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报.2002.04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1-0012-01

崇仁中学是一所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又是嵊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校体育工作在历届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得到了较大发展,尤其是学校田径队的课余训练取得了可喜成绩,队员参加市级比赛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为高校输送了大量的体育人才。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校田径队的整体水平与其他优秀学校相比差距还很明显。为了扭转被动局面,正视自身的问题与不足,对我校课余田径训练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为提高我校课余训练水平寻找突破口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校课余田径训练的现状

1.运动员队伍的现状。目前,我校参加课余训练的运动员有54名,其中,田径训练的有13人,占训练人数的24%。近五年来,我校田径队参加市级运动会多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和个人单项第一名的成绩,尤其是2009年,我校3名同学考得了二级运动员称号,这对于我们乡镇普高来说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当然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由于训练场地差异和选材的特殊性,我们学校与市区学校的差距还很大。

2.教练员队伍的现状。我校田径队由2名体育教师组成教练员队伍,实行总教练负责制。田径队根据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运动员特长和教练员自身专长,把学生运动员分为短跨组、跳跃组、中长跑组、投掷组四个训练小组,每个教练员负责两组并组织训练管理工作。我校教练员队伍中高级职称的没有,中级职称占100%;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占100%,硕士和专科的没有;年龄在25∽30岁年龄段的占50%,30∽35岁年龄段的占50%。说明我校田径教练员队伍缺少高学历、高职称的教练员,年龄偏轻,虽然在事业上有冲劲,但在训练经验方面比较欠缺,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另外,教练每周上16节体育课,加上组织课外活动、小型竞赛、学校运动会、达标测验等多种事务,这样从事田径课余训练的教师精力就显得不够,从而影响课余训练的质量。

3.运动训练现状分析。目前,我校田径队由于选材条件受限,在选材中,检测骨龄、血睾酮指数、心功指数、肺活量等检测方法都难以采用,选材还停滞在依据现实成绩和目测这个层面上,不得不依靠经验,把现有成绩、学习成绩作为选材考虑的主要因素。

田径队坚持常年训练,每周训练6次/周,每次90∽150分钟,训练内容基本依据田径教学大纲,但整个田径队的系统训练欠规范,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思想,往往以比赛任务为目标,训练行为具有短期性。另外,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落后,也影响了训练水平的提高。

二、发展对策与建议

1.提高意识,转变思想观念。领导和教练员应该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正确理解课余田径训练的作用与意义,通过积极开展田径运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协作精神等现代社会的品质,丰富学校业余文化生活,促进校际间的交流、校园文化的建设,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满足部分有田径运动才能的学生提高运动技术的需求,开辟田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渠道,为国家培养田径体育后备人才。

2.加强教练员的培训制度,提高教练员的整体素质。领导要从战略眼光出发,要合理安排教练员的工作,关心他们的成长,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进修和补课,特别是对哪些非田径专项、学历较低的教练员,应有计划地送他们进修、短期培训、组织参观、学习现代运动训练的理论知识、掌握运动训练的科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业务水平,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活动,把封闭式训练,逐步与开放式训练相结合一体。

3.抓科学选材。一个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是从选材开始的,因此,选材研究已成为广大教练员积极探索的一个课题,人类遗传规律、人体生长发育的程序与规律、优秀运动员的模式特征等为运动选材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在我们选材的过程中,要着眼于造就高水平体育人才的目标,重视骨龄测试、机能测试、心理测试等,掌握各运动项目的主导因素,有针对性地测试骨龄、肺活量、心功指数、血色素、血睾酮指数,反应时等数据,为科学预测提供依据,提高选材的成功率。

4.训练负荷应符合中学生的特点。青少年有其自身生长发育规律,对训练负荷的承受有一定限度,因此在训练中,要以适应为主、以负荷量的积累为主。在发展各种素质的同时,交替发展灵敏协调性和柔韧性等素质,使青少年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青少年在力量训练时应采用发展全身各部位的一般力量练习,以及克服自身体重和轻器械的练习,主要以动力性练习为主、静力性练习为辅,动静结合。在速度训练中,加大对协调能力的训练和负荷比重,在步频提高到一定程度时,要增加力量来提高步长,以达到提高速度的目的。灵敏训练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但训练时间不宜过长,要和其他素质练习交替进行。柔韧练习要持之以恒,练习时要与运动项目相结合、与力量发展相结合、动力性与静力性练习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阙锦辉.浅议中学体育课余训[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1

篇11

那么,美国奥运代表团会在大洋彼岸的北京奥运赛场上创造怎样的竞技奇迹呢?让我们寻找一些美国人备战北京奥运的蛛丝马迹。

选拔赛透露出备战信息

田径和游泳是传统奥运大项,也是美国队实力最强的两个项目。

6月27日至7月6日的俄勒冈大学海沃德体育场是美国运动员通往北京的必经之路,因此参赛选手们也会不遗余力地拿出自己的最强实力。可以想见,当数十位前世锦赛和奥运会冠军汇集与此,世界纪录随时都有可能化为历史。

为了适应场地,游泳名将菲尔普斯、凯蒂・霍夫(2007世锦赛摘取女子200米、400米个人混合泳、4×200米自由泳三项冠军的19岁泳将)以及其他一些美国游泳名将早在6月上旬就来到内布拉斯卡州奥马哈奎斯特中心,通过这里举行的邀请赛热身备战。

而伊安・克洛克、阿隆・佩尔索尔和布兰登・汉森等实力型选手则选择参加在得克萨斯进行的一项国内游泳邀请赛,以作为选拔赛的热身赛。奥运会和世锦赛双料冠军克洛克表示:“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希望当我参加最终选拔赛的时候,依然对这个泳池保持新鲜感,以便激发我的兴奋度。”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高手云集的美国游泳选拔赛堪称“小游泳世锦赛”。

美国队的高科技秘诀

在科罗拉多的斯普林斯,游泳运动员们在一个水槽形状的池子里训练。在这个池子里,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水流速度,模拟在不同海拔高度下检验自己的身体状态和训练强度,就像处在一台“液态跑步机”上;在北卡罗莱纳的夏洛特,皮划艇选手们在模拟的水上运动中心挥舞着船桨,而教练却能通过调整水下的液压阀门改变水流速度,甚至用传送带将选手们送回起点;在北亚利桑那大学高海拔训练中心,专家们可以通过观察运动员的脚步姿势和步态分析他们的比赛表现……

科技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宣传口号之一,而这一口号也是美国队备战奥运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遍布美国高校的运动生理研究中心,是美国运动员一直保持世界领先训练水平和竞技状态的重要原因。在美国,有越来越多的教练、运动员、运动医生和专家都将运动成绩的普遍提高归结于科技与训练的紧密结合――视频技术可以检测运动员的状态,运动心理学的理论可以测试运动员的精神状态,高科技的训练装备可以促进运动员的训练质量……

美国奥委会:打前站,备粮草

北京奥运会,在经过多方验证和考察后,美国奥委会选择了距离奥运场馆比较近、运动设施比较齐全的北京师范大学作为备战的训练基地,于7月底竣工的北师大综合体育馆也成为了美国队的训练场馆,此外,美国队还会使用两个标准400米跑道田径场、1个游泳跳水馆和1个娱乐中心和会议场地。美国奥委会出资50万美元作为租借体育设施和场地6周的费用。

此外,由华裔田径教练李犁率领的美国田径队选择了位于大连的辽宁省田径培训中心作为赛前的训练基地,这里曾是当年大名鼎鼎的“马家军”训练场。田径是奥运会产生金牌最多的项目,也是美国队夺金的重中之重,100多人的美国田径队选择远离大部队进行单独训练,足见其潜心备战的良苦用心。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照顾好600名运动员、上千名教练与官员的衣食住行,简直称得上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以吃为例,为了保证美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期间的食品结构,美国奥委会与其食品赞助商家乐氏和泰森食品公司达成协议,在开幕式之前两个月将25000磅瘦肉蛋白运到中国,此后还会相继从远在千里之外的美国本土运送鸡、牛、猪肉供应美国代表团。

中国礼仪培训,改变美国际形象

篇12

关键词 田径运动 市场化运作 发展对策

田径运动素有“运动之母”的美誉,由于田径运动所具有的竞技功能、健身功能、教育功能和基础功能,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与普及。在我国体育整体走向社会化、市场化的社会环境前提下,根据田径运动项目所固有的特点与发展规律,促进高水平田径运动训练的职业化,实现田径运动训练、竞赛、表演、培训、服务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和经营运作的市场化。这是田径运动训练水平不断提高、田径运动更广泛普及和田径运动项目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田径运动市场化的内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与完善,市场化运作方式也被各行各业所运用。田径运动市场化就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将田径运动各项目的训练管理、赛事运作纳入市场,依托市场、应用市场机制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方法和手段不断培养、开拓、发展、壮大田径市场,将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观念、手段和做法转移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一致的轨道上来,使田径运动在社会中拥有市场,从市场中吸取田径运动发展的资金养份,保持田径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田径运动市场化实质就是主动引进市场机制,形成田径运动人才、训练、竞赛、表演、培训、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运作向市场经济方向转化,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系。

多年来,国际田联以推动世界田径运动发展为努力方向,以全世界这个国际大市场为主要目标,积极开发、开拓国际田径运动市场,运用行之有效的市场经营策略和营销手段进行田径市场经营活动。但是我国田径运动市场化运作的发展很不成熟,受到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

二、田径运动市场化运作的不利因素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计划经济体制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发挥着作用,特别是行政干预较多,随意性强,各方协作差,赛事组织单位没有进行实质性的自主经营,在市场运作过程中透射出太浓的行政色彩。这对田径运动市场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其无法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行,阻碍了田径运动市场化的进程。

(二)资金来源单一,过分依赖政府投资

目前,我国田径运动进行市场化运作主要是为了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其关键是资金。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投资这一单一的渠道,田径运动市场化运作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仅在赛事运作和无形资产开发两方面略有成效。很多专业运动队过分依赖政府投资发展,形成过度消耗的恶性循环,限制了资源流动和优化组合。国家在发展田径运动过程中负担过重,不利于田径运动的长远利益。当前,只有北京国际马拉松等少数几项田径赛事运作较好,其他赛事既缺乏相对稳定的赞助商,又缺少精品赛事。

(三)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对市场化认识不足

缺乏市场推广、策划所需要的高素质、既懂田径又懂经营的专业管理人才。田径运动管理的最高机构――田径协会从事经营开发的工作人员只有3人,而且他们都没有经过专业的经营管理学习。省、市一级的经营管理者大多数也是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很多经营管理者对体育功能的多样性认识不足,对田径比赛服务的商品性认识不足,对体育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部分经营管理者对竞赛目的的认识仍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提高成绩和为国争光等政治功能上。

(四)没有形成浓厚的田径运动文化氛围,整体运动水平不高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它不能独立存在,而需要一定的文化氛围为基础。但是我国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真正喜欢欣赏田径运动的人不多。公众对田径的认识仅停留在跑步上,跑步即田径,田径即跑步,对田径运动的健身功能以及娱乐、休闲等功能认识肤浅。总之,我国还没有形成一种浓厚的田径运动文化氛围。我国田径运动水平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缺少能持续保持较高水平的项目和运动员,也缺少一批优秀的后备人才,更缺少田径明星,因此也就无法吸引国外的高水平运动员来我国参赛。而国内运动员的水平又差距明显,从而使比赛失去了精彩性。造成田径比赛的观赏性和情绪感染性差,难以形成其他球类比赛那种热烈的赛场气氛。所以,较低的田径运动水平是制约田径运动市场化运作的重要因素。

(五)田径运动管理体制不完善,法制建设滞后

我国田径运动管理体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训练机制方面。在现行的训练机制下,运动员不是没有时间学习文化知识,就是对文化学习不感兴趣,造成了大部分运动员的文化水平较低,一定程度上制约运动成绩的提高与发挥。许多教练员的理论水平不高,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内容的安排及训练方法的选择等不够科学。这是致使我国运动员的运动年限及成绩与世界领先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因此,建立一个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训练模式,既能使运动员很好训练、高效学习又能使教练员提高业务水平是田径竞技队伍必须解决的问题。此外,田径运动管理体制的不完善还表现在选材机制、竞赛机制和奖惩制度等方面。

目前,关于体育市场的管理尚缺乏高层次的立法,体育市场管理中权限的划分、执法程序的统一、法律责任的认定等都有待进一步明确,有关行业管理标准的制定问题尚属空白。因此,尽快进行高层次立法和制定相关的行业管理标准也是加快中国田径市场化步伐的当务之急。

三、田径运动市场化运作的发展对策

(一)规范市场化运作,促使资金来源多渠道化

规范市场化运作方式,充分利用市场模式办好赛事,组织精品赛事,对赛事的会标、吉祥物进行注册,对赛事进行前期策划,充分利用宣传载体,加大招商的宣传力度,吸引知名企业和大公司参与赛事的冠名权。田径赛事的主办方,应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商机,为赞助商提供更有价值的回报方式,使赛事和商家实现双赢的目标。使田径运动发挥其自身的造血功能,为田径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积累雄厚的资金储备。这样,除了可以发挥政府的财政优势之外,最重要的是可以调动各类市场举办田径赛事的积极性,推进田径运动市场化进程。

(二)田径运动规则的修改

1.变化规则,减少田径比赛用时

对田径赛事经营者而言,相同规模的比赛,由于比赛用时的减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用于商业运作,以获取更多的利益。同时,由于比赛时间的减少,拍摄的费用也大量减少,促使经营者的投入减少而产出增加。对观众而言,过去用一天或两天观看的比赛,现在只用半天或一天的时间就可以看完。这在竞争激烈、时间就是金钱的当今社会,对喜爱观看田径比赛但又苦于没有时间的田径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件好事。这样的田径赛事产品对运动员、观众、各种媒体和赞助商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例如,2006年上海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的赛程安排就完全与这种趋势接轨,所有比赛于19点30分开始,22点左右结束。上海八万人体育场几乎座无虚席,观众直到现场演唱会结束才开始散去。

2.变化规则,增加田径运动的偶然性,使比赛更具观赏性和吸引力

规则修改的内容主要是短距离跑起跑次数、田赛项目的时限和投掷区落地角度及某些比赛试跳、试掷次数的减少,基本的变化特征是时间,核心是尽可能地缩短比赛用时,使比赛节奏更加紧凑,更重要的是比赛结果的偶然性大大增加。每个运动员都可能因一念之差而被取消比赛资格。运动员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可能因压力过大而发挥失常,也可能由压力变动力,超水平发挥,创造出好成绩。但无论前者或后者,都使比赛结果出现了悬念,增加了比赛的竞争性和观赏性。而且参赛队员也可根据情况,适当安排一定的战术,赛出好的成绩,以吸引更多的观众,从而为进行商业运作提供更大的空间。

(三)提高运动水平,加强田径运动文化的宣传

运动员的成绩标志着一个赛事水平的高低,举办高水平比赛会吸引更多、更优秀的运动员参赛。努力提高田径运动的运动水平,尤其要提高我国传统的强项如竞走和投掷等项目的运动水平,而且要加大这些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形成人才梯队,从整体上提高田径运动的水平。田径运动水平越高,人们就越喜爱田径运动,对田径运动的认识就越深刻,从客观上推动了田径运动市场化运作的发展。

加强田径运动文化内涵的研发推广,包装田径运动项目的名牌赛事、名牌运动队,提高田径运动的社会认同感。同时利用各种机会宣传田径项目的优秀运动员、运动队、教练员及比赛,使之成为明星或名牌产品,提高田径运动各种无形资产的价值。要利用“举国体制”的优势打造和发挥明星运动员的“明星效应”。刘翔、邢慧娜就是典型的例子---过去全国田径赛事观众席上冷冷清清,可2004年9月在安徽合肥举行的全国田径大奖赛总决赛上,由于刘翔、邢慧娜的到场,火爆程度可以与欧洲的田径赛场相媲美。世界商业性运作的成功赛事均注重打造明星效应,如NBA的乔丹,足球的贝克汉姆等。

(四)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培养专业管理人才

管理体制包括田径运动管理体制、训练体制、运动员选拔体制和竞赛体制等各个方面。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深化田径运动训练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强法治化、规范化管理,加强相关理论建设,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田径运动管理与训练体制,以促进田径运动市场化发展。使我国田径运动训练管理体制既适应我国社会主市场经济体系这一大的社会环境,又能适应国际田径运动训练与竞赛的发展方向。

田径运动要走市场化道路,还需要在市场经济中善于运用各种体育资源的经营管理人才。他们既要熟悉田径运动,又要懂得市场经营之道,特别要深谙田径市场的经营和管理。因此,必须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地加快培养既懂田径运动又熟悉市场经营的专门人才的培养。具体措施有:各体育院校(系)开设相关专业,不断培养田径经营管理人才;成立全国性的田径经营协会,邀请退役的田径运动员参与,定期举办培训班,聘请既懂田径又懂经营管理的专家授课等。

四、结束语

我国田径运动走俱乐部制的道路应该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还需要时间和条件。目前,我国田径运动市场还存在诸如运动水平有待提高,田径运动文化宣传力度不够,法制建设滞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充分学习和吸收国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田径运动市场化运作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市场化运作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杨丹.我国田径市场运作现状的调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2):25-26.

[2]李寅,杨丹.浅谈田径规则变化对我国田径竞赛市场开发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3):29-30.

[3]施文忠.我国田径运动市场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3):52-53.

[4]李培静.体育运动市场运作的对策分析[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7(4):107-1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