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后期行业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11-28 16:14: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影视后期行业发展现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影视后期行业发展现状

篇1

摄影图片与其它表现手法如插画、计算机图形及其他平面设计元素相结合,大大拓宽了广告创意人员的视觉表现手段,为创意的完美实现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语言,创作出具有多种艺术风格的广告作品;电脑技术在创意设计整合中具有优越性、随机性、多维空间展示性,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设计观念与方法。

一、美图的作用

在数码照片出现的初期,摄影的拍摄和后期调图都是由摄影师一个人完成的,随着行业的日趋成熟和分工的专业化,美图师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甚至在某些商业片里,美图师的作用大于摄影师的作用,如今这个趋势在商业摄影领域尤为凸显。

曾经,有人在采访英国时尚偶像明星Kate Moss,问她谁是她心目中最棒的摄影师,但她的回答是:“那些负责美图的人!”这点足以证明美图工作的重要性。

二、国内外对美图业的发展现状

(一)国内美图业的发展现状

伴随中国影视与广告行业的发展,电脑美图已成为影视与广告不可缺少的助手。由于国内广告事业的发展还不成熟,美图行业的兴起和发展时间仅有十年之久,美图公司十分稀少,北京不到十家,上海也不多,广州更少,精专的美图师非常稀缺,因此,美图业发展目前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中国美图业任重而道远。

(二)国外美图业的发展现状

国外平面广告设计比较发达,美国广告学家塞提尼瓦指出:广告创作的一个重大事实就是人们希望在看到广告的同时得以消遣,希望广告不仅仅告知什么,而且要有艺术性和娱乐性。现代平面广告设计是信息、娱乐以及艺术的完美组合。只有这三种成分的完美组合,才能创造出成功的广告作品。

国外平面广告与电脑美图业的发展较为持久和成熟,在行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外的创意和想法更让人称奇。在技术方面国外可能就不止photoshop这一个软件了,国外经过美图后的作品更加精彩。

三、美图行业的发展趋势

广告的最终视觉呈现,不仅是来自摄影、来自设计,还有相当重要的部分就是来自后期美图。从美图创作的执行层面上来看,国外美图行业的发展值得我们深思。美图师不仅为客户创作广告,也是为自己创造价值、累积作品,并带来广告效益,这个过程是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一)中国美图行业的发展历程

20世纪末,胶片的使用较为普及,美图不用靠电脑。

2000年左右,98年数码相机最高达到80万像素,胶片的使用仍然是主流,知道2000年Photoshop软件开始普及,但美图仍被认为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21世纪初,美图的重心主要在人像方面,明星艺术照大方光彩。

几年来,“时尚”概念开始流行,国际大牌公司进驻中国,国内广告的需求量因此增加,Photoshop软件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也在逐渐成熟,美图行业发展壮大。

(二)美图行业与平面广告行业结合

数码美图在中国仍被视为是摄影的附产品,大众的认可度不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认识上也有误区;没有确立自己应有的地位,在国外美图按“小时”计费,而国内则按“件”计费;美图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因此教育空白,成为择业盲区;导致此行业缺口的原因是:纯粹的美图爱好者缺乏美术等基础,入行比较困难;而美术专业人士则不甘心只做美图;由于中国的广告行业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因此美图行业市场前景可观,行业需求量大,后期最终会变得更具规模。

(三)美图行业与商业摄影行业结合

摄影与后期制作在商业广告中同等重要。摄影在于对器材的熟悉使用、对于周围环境变化的反应,以及对于组织画面构图的敏锐感觉;而后期图像处理的范围就较为广泛,它用于合成摄影所无法拍摄的画面,对画面进行修补与调整,甚至创造现实不存在的画面效果。同时,美图师对印刷也要了解,后期制作和印刷的效果是息息相关的。从广告公司的提案到制片、道具、化妆、摄影、后期、印刷等等,后期制作大约会占到30%的比重,摄影只是这众多环节中的一个环节。

由于高端客户的审美要求较高,专业的美图师需要对策划、造型、化妆以及拍摄进行全局了解、并用PS技术将更多的创意、创新,赋予画面,这是一项专业的,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四)美图行业与互联网行业结合

前期准备充分,广告公司经过一两个月的策划跟设计,提出一个好的创意;就Layout讨论充分,小到道具,大到场景,团队分工合理;制片、道具即时准备素材;摄影师拍摄素材充分,需要的细节都要拍到;素材质量优良,灯光、角度、同layout符合程度; 模特选择、模特沟通,达到目标状态;化妆呈现到位;客户及时提出反馈意见,随时跟进。

四、小结

数码时代的摄影与电脑美图艺术,已经不能清楚的划分界限了,后期美图对广告设计的影响越来越大,它使设计作品更加具有视觉感染力。随着美图在互联网、广告、摄影等行业的作用越来越大,反过来,美图行业也将受到上述行业的影响,朝着更加开放、共享、创意的方向不断进化。

参考文献

[1]丁俊杰,康瑾.《现代广告通论》,第2版,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篇2

动画设计作为一门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专业学科,越来越受到各高等、高职、高专院校的热崇。自2000年始至今,全国开设动画专业的学校有三四百所,各种职业培训学校不下几千家。尽管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入社会,然而中国企业依然面临困惑――找不到高素质的动画师。业内分析,目前我国动画人才结构不合理,国家院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在整个行业中还占不到1%。许多人认为,根源在于动画教育的发展滞后,无法培养出动画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真正专门人才,优秀的动画创意人才甚少。因此,直面今日中国高职院校的动画艺术教育,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建构具有高职特色的动画专业课程体系,这是动画教育者不可避免的课题。

一、动画专业建设背景

1.行业发展现状。 动漫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是继IT产业后又一个经济增长点,规模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在此背景下,动画专业人才成为人才市场上最紧俏的人才之一。据保守估计,我国动画片存在20万分钟的缺口,这意味着市场需要2.5万名动画原创设计人才,而辅人才的缺口更是高达8-10万人。随着我省苏州、无锡、常州等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的落成,游戏、动画企业大量涌入江苏,使得对游戏、动画人才的需求一升再升,很多企业每月开出6、7千甚至上万的高薪都招不到人。

2.专业结构设置状况。

在我国,高职院校动画专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课程还是沿袭国内外优秀本科院校同类专业课程设置,没有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具体表现在:教学方案、教学计划不完善;专业教材、师资缺乏;教学硬件设备、动画资料不足。在相关课程设置上,大多数高职院校或偏重于素描、色彩等绘画课的学习,或偏重于计算机软件的学习应用,这就造成学生的独立创造性以及敏锐意识感觉的匮乏。这些年,大多数动画院系采取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实践证明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前段时间有报道称,上海某家动画公司,需要一批动画制作人员,于是通过媒体刊登了一则“培训、招聘”的启事。启事上称,将针对动画制作有偿培训一批人员并择优录用,录用后将返还部分学费。这则启事吸引来将近10所学校的就业指导办公室的老师,他们愿意让自己的毕业生再交纳数千元的学费参加公司培训,然后就业,以上这种情况在我国许多城市已是屡见不鲜。由此可见,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直接上岗就业,却走进了再培训的怪圈,归根结底是学校培养的学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可以说:高职院校的动画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并不合理,动画人才结构性不足,与“学生就业实现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的高职教育”的理念相违背。

二、动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构想

动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探讨课程体系建设原则、动画专业建设特色,构建具有离职特色的动画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成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技能和创意思维能力的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

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课程体系建设原则。

科学合理地建设动画专业课程体系,总体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用性原则。以培养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由用人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培养人才的教学任务,企业参与学校课程的设计,按照企业对职业技能的要求组织教学,强调教学计划适应社会需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将企业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工学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2)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相结合原则。课程设置应与动画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紧密结合,将动画公司的专业证书课程嵌入动面专业教学计划中,根据动画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科目与要求设置课程与专业方向,并选用相应教材,让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3)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毕业后能适应不同工作环境。

(4)模块化原则。以动画制作流程为导向,将课程设置为几个主要模块的课程结构,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有利于学校课程开放,可及时删减陈旧重复课程或课程内容,吸收最新科研成果,调整课程重心,保持课程的最佳适应性、先进性与时代性。

(5)开放性原则。加强与各动画院系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内外动漫节、动漫展览、动漫比赛等专业活动,努力学习世界各国,特别是日、韩、美等动画生产大国迅速发展的经验和动画衍生产品的动作模式。

2.动画专业建设特色。

(1)动画专业教学建设分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大专业平台下的专业群建设。动画专业将依据行业特色建立以下四个专业群:FLASH动画、三维动画、连环画漫画插图、平面设计。专业群的目标瞄准行业中对应或相关联的职业技术岗位。

第二方面,以项目为引导的课程结构建设,吸引企业用人单位。通过校企合作、顶岗实训、学工交替、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组建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学水平,建设满足校企共用的校内实训中心。

(2)根据动画专业综合分析行业和企业对岗位人才的各项使用指标,确立专业教学方向,建立专业群平台下的核心课程群。通过动画角色与场景设计、动画运动规律、原动画设计、计算机软件应用、动画短片创作五个集技能与创意为一体的专业课程,用三固(动画角色与场景设计、动画运动规律、原动画设计),一群(计算机软件应用,包括动画软件应用与平面软件运用),一实践(动画短片创作)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

(3)动画专业教学以项目实训为核心,理论教学为实践服务,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动画理论。建立三段式教学基本框架:第一段,实施过程性课程,以专业通用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行业和行业发展的多元认识;第二段,实施企业性课程,课程结合企业分工,突出行业现行技术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行业的发展,形成优质核心课程群,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孵化过程;第三段,实施项目实训课程,可以以企业技术骨干为主导的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也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实训。

3.具体课程设置研究。

在课程设置上,高职院校应把握这样一个原则:第一学年强调专业基础课,而这些基础课并不是指绘画课,它指的是动画的基础,动画的观念,动画的思维这些内容;第二学年,让学生把动画里的动作设计(原动画设计)与动画角色与场景设 计结合起来进行专业设计;第三学年和企业合作,安排学生进行企业项目实训。根据动画专业的特殊性特制定以下三大块的课程设置,作为培养我国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1)过程性课程(含专业基础课与学科基础课)。过程性课程是动画学科体系的基础层,是培养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的素质课,学生刚入校的第一学年以开设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可以巩固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并为下一环节的原动画设计、动画角色与场景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主要开设的课程有:艺术设计史、设计基础、设计透视、艺用人体解剖、动画赏析、动画概论、动画运动规律。学科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涵养,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认识水平及影响到未来的职业建树。主要开设的课程有:政治、专业英语、思想道德修养、计算机基础及应用、大学体育。

(2)企业性课程(专业设计课程)。企业性课程是与行业内优秀企业共同建立现有紧缺和潜在职业岗位所对应的课程体系,以企业动画制作流程为核心,以动画前期企划、中期制作、后期合成剪辑为基本依据来设置课程,集中在第二学年,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专业设计课程包括动画专业课程与计算机软件应用两部分课程,这两部分课程可以并行开设。动画专业课程开设顺序是:分镜台本设计、构图设计、动画造型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原动画设计、影视后期合成。计算机软件应用课程开设顺序是: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FLASH动画、3DMAX、MAYA、AE影视后期编辑。

(3)项目实训课程。第三学年,离职院校与动画企业合作办学,能够有效地使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与行业的用人标准相结合,尽量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与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受益。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人才培养的模式,以适应动画人才的培养。

第一,高职院校采取特殊的训练方式,安排学生到动画公司进行顶岗实训。通过顶岗实训,他们可以了解动画公司职位的需求以及需要掌握的技能,并在实际的学习中强化自己的职业能力。

第二,由于学校在硬件配备上的投入是有限的,一些高尖端的设备引进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学校可以联合国家动漫产业基地,针对产业的地区发展,人才的培养方向和规格、交流和合作、科研和产学结合、机制和资源等进行规划。

篇3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119-02

近年来各省属师范类院校先后开设了新闻传媒类相关专业,以四川省为例,师范类或前身为师范类的高等院校均在2000年前后相继开设了传媒类相关专业,截止到2013年四川省内已有十余所师范类院校开设了此类专业。在省属师范院校的办学历史中其优势和特色均长期立足于师范技能教育,开办新闻传媒类专业以来,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使得影视技能的教育和掌握逐步在办学过程中广受关注并日益发展。

一、影视技能教育的双导师制产生背景

国内本科生教育培养的双导师制雏形产生20世纪90年代,在计划经济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冲击的社会背景下,早期引入“双导师”制度的专业往往集中于与市场关联度更大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近年来,教育部多次提及的高等教育转型议题在2014年初见成效,从国家到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分均对高等教育事业中的部分学校和专业明确提出了转型目标和进程规划。以文科研究见长的省属高等师范院校为顺应本科教育规模扩张趋势,和社会发展人才培养需求。在本世纪初以来先后开设了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等新闻传媒类相关专业,以四川省为例仅省属师范类院校中开设此类专业的学校达90%以上,专业的重复建设和“艺考热”的兴起同时带来的则是师生比的严重失衡,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影视技能教育成为众多办学者的软肋。表现为骨干教师培养难、专业实验室维护难、教学团队打造难三方面,此外还有诸如理论学习有余实训操作不足,技能掌握宽泛有余具体环节精进不足,课程丰富性与专业发展现状互动不足等方面有待改进。学界与业界的双导师制产生不仅是基于传媒类专业影视技能教育现状,更是省属师范类院校转型改革的必经之路。

(一)师资建设的需要

省属师范类院校大多建于建国后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地方各级师校的基础上建设而成。其强势专业均为传统学科并注重知识的系统学习和传授,研究

与技能并重。以绵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为例,学院下设的广播电视学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两个专业,分别开设于2003年和2009年,从专业建设之初办学者即确立了培养基层广播电视行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思路。但办学现状却存在专业培养历史短,专业底蕴弱,师资建设缺口大等问题,尤其是涉及影视技能课程师资引进和培养的困难度则从一开始就显露端倪。

高校传媒专业的影视技能课程涉及了新闻、传播、电影、电视、广播等多专业的技术课程,以当前四川省各省属师范院校的专业学生人数平均量和专业教师人数平均量来看,均难以达到较为理想的师生比例。同时,影视技能课程的师资来源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态势,并在高校教师的准入机制日益严格的时间点上被放大。严格的准入机制使得高校环境和氛围走向更趋向于研究性和学术化,实务经验和指导水平都与人才培养要求存在较大差异,同时这也是近十年来,传媒专业影视技能课程存在的突出问题,且改善情况较差。学界导师和业界导师的双导师制度确立是

(二)校地合作的双赢

从筹办传媒类专业开始,省属师范类院校的办学者便制定了不同年级学生的实践实训实习计划,并结合高等教育发展改革政策逐步摸索找出一条更适合自身的道路。产学研结合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最终要求和目标,传媒类专业则因为专业的特殊性能更好做到这点。继基地建设、成果转化之后,双导师制是高等院校和地方各级用人单位的又一合作成果。也是高等院校在平衡人才培养和师资建设的矛盾的最佳模式。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传媒类专业学生从大学一年级进校开始确立自己的学业导师,学业导师将从校内课堂和校外活动两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而大学二年级下学期随着分批次进入各级电视台顶岗实习之后,学生将逐步建立起自己与业界导师的技能学习和实务交流,以此来完善学业导师校内指导缺乏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校地合作的内涵得到深化,双导师制成就高校和地方的双赢。

二、影视技能教育的双导师制应用模式

双导师制发展至今,由学业导师和实务导师对传媒类专业学生协同指导的模式已被广泛认同。但相较于省属师范类高校的具体情况而言,传媒专业学生的影视技能双导师呈现出不同的应用模式。

(一)校内的理论实践双导师

在省属师范类院校的传媒专业办学过程中,校内导师的制度建设屡次提出,但都难以实施操作。校内导师的地位和价值长期被低估和忽视,原因主要体现在:影视技能课程导师人数少,难于完成具体职责;影视技能理论知识滞后,脱离传媒行业发展现状;学历程度高业内经验少,技能操作水平参差不齐。以上原因导致传媒类专业教育过程中校内导师的角色长期缺失,或仅有制度没有推行。

本文所提出的校内双导师是指传媒类专业本科一年级的学习开始即确立一名影视理论知识导师,本科二年级协调专业兴趣配以影视技能课程实训导师一名,并在本科三年级的时候由双导师指导完成影视技能课程的汇报作品展演。校内双导师的职责集中在对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并以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为依据,对传媒类专业的影视技能教育有系统认知,了解传媒类专业的业界前沿发展方向。经过课题组两年的调研发现,基于当前省属师范院校传媒类专业的师资现状,校内双导师的推行仍存在技术骨干教师匮乏,导师职责不明,有针对性的指导泛化等困境。

(二)校外的写作制作双导师

影视技能教育的双导师制核在于校外导师的选择和职责。课题组的调查发现省属师范院校中为应对自身专业背景的不足均大量各级各类型校地合作基地,常见的校地合作是高等院校将大学本科四年级的学生送往传媒业界做实习实训培养,且多数合作方式仅局限于将学生派遣前往之后便任其发展,既没有前期规划也没有后期考核,校外实习指导的实际意义常常止步于学生的自律和导师的他律。因此,校外双导师的实际推行也已日益呈现出流于形式的趋向。

校内导师难以更好完成的指导可以由校外双导师补足这一点,各办学者已达成共识。但校外双导师的重要性却并没有为大多数人认识,影视技能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涵盖了策划、文案、写作、制作、播出的五大环节,其中具体制作工作则更繁杂。但大多数省属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对于专业学生今后的出口和去向则较为明确,即面向省市级甚至县域传媒机构。在这些传媒机构的日常工作分工并不完全细化,对应人才培养则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每一名进入校外实习基地实训的学生都能够在相应工作岗位接触到掌握影视技能的多项必备环节,使其能力得以最大提升。

三、影视技能教育的双导师制推广途径

校内外双导师制的办学理念自上世纪初出现以来,相关论述和探讨在高等教育范围内长期被借鉴和使用。影视技能教育的双导师制由于其产生时间晚、专业特殊性强、技能要求高等特征,其双导师制的推广途径也与其他专业有较大差异。

(一)时间安排的灵活多样

影视技能教育的双导师是在传统双导师制基础上的拓展,由校内的理论和技能双导师及校外的写作和制作双导师共同构成,覆盖了传媒类专业的大学四年教学内容。因此,只有实现时间安排的灵活多样才能做到教学指导各环节协调合作,互为补充。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的校内指导在时间上多集中在大学本科三年级以前,结合专业特点以课堂教学实践和课外实训制作为基础,以学期实训周、年度作品展、中期考核汇报为契机构建立体指导规划。在已完善的规划中两位导师的时间安排应做到互为独立但并不割裂,在两年时间内完成校内双导师的具体职责。在大学三年级以后,传媒类专业学生将逐步进入到校外基地实习实训,校外导师应在前期就联系和约定。由于校外导师的时间安排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双导师的必要性得以体现。根据不同岗位要求学生的岗位工作可分为两阶段,将写作和制作技能的指导交叉进行,使之充实高效。

(二)内容指导的切实可行

内容是影视技能教育双导师制的核心。课题组的研究表明,校内和校外双导师制的推行内容应以理论融入实践、实训践行理论,二者互为前提相互影响。尤其是前期校内双导师的指导,教学的计划制定和内容选择多以影视技能基础教育为主,注重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和技术能力的培养。校外双导师的内容指导则侧重以工作岗位的需求为导向,强化基本技能的同时,适当加强技术要求的强度和深度,以适应传媒类行业的现实境况。在调查中发现就省属师范院校而言,传媒类专业的影视技能教育表现出欠缺指导内容的确定性和指导环节的合理性,这是非传媒类专业院校的共同症结,引入校外双导师的急迫性所在。

(三)教学目标的互为统一

双导师制的教学目标评估体系是之前学科中经常性忽视的内容,同时也是构建双导师系统的关键内容,影视技能教育的双导师制体系则应从明确教学目标开始。影视技能双导师至的教育目标应划分为三个阶段,校内理论和技能基础指导的掌握,目标评估多以考试方式实现。除此之外参照专业院校技能培养的方式,校内外各等级竞赛也应逐渐成为学生技能掌握的评估参照。第二阶段教学目标的变化性和不确定性最为显著,在工作岗位的需求和校外双导师的指导下,根据传媒类不同专业的特点,以个人技能掌握和中型作品完成为教学目标的评估方式是课题组在研究中总结得出,但具体到校外导师指导环节中又常常流于形式化难以推行。因此,在第三阶段中,毕业作品的设计和制作成为上一环节的教学目标的补充和延伸。在省属师范院校中,延续了传统学科的毕业论文环节应逐步以传媒类学科特点考量以技能掌握展示为主,响应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变革。

综上,构建省属师范类院校传媒类专业的影视教育双导师制从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来看均已势在必行。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讨论成为主流的社会背景下,如何使传媒类专业的办学适应社会文明发展的需求是推行影视技能双导师制的基本前提和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赵艳,段联合.对影视传媒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6(02)

[2]伊继东,刘六生.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发展问题探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06).

[3]潘秀通.论影视技术、艺术与知识创新[J].上海大学学报,2000(02).

[4]胡智锋.广播电视艺术教育回顾、现状与展望[J].艺术教育,2003.

篇4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9-120-2

随着三维动画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CG行业的涌现,影视动画和动态图设计等技术孕育而生,使三维动画的表现能力不断提高,为影视动画作品赋予了新的科技内涵,这是用传统拍摄手法无法达到的境界。在此环境下,学校动画教学中传统的手绘动画教育模式已经开始向三维软件教育方式转变,变传统的单一教学为多元化、开放式的教学,以适应时展对教学改革的要求。

一、Maya动画技术的概述

Maya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具有功能完善、操作简单、制作效果好、表现真实感强的优点。Maya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专业的广告制作、角色动画、电影特效、游戏美术等方面都有大面积的应用,三维动画通过创设虚拟的世界表现出物象,可以不受自然环境的限制,能够美化物象,提高表现力,为影视制作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三维动画技术教学的目的是教授三维动画的制作,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学校会将课程分为几大模块,按照学习流程组织教学,形成一套教学项目链条,从而体现模型、材质贴图制作、动画制作、动力效果以及后期制作的不同层面,使学生掌握软件的使用技术。

二、学校三维动画教学的现状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让学生将来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三维动画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具有实际动手操作设计的能力。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学模式还很单一,还是单纯的以课本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而脱离了实践性的操作,学生对于三维动画的理解能力也仅仅是停留在老师的教授内容中,使得学生思维僵化,艺术表现的灵活性不够,设计思路混乱,不能从真正意义上了解三维动画的意义。实际上在动画教学中,只有投影仪和老师的嘴皮子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让学生结合电脑实际操作,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互动,进行思想交流,学生一边学习一边练习,教师从旁指导,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对于三维动画软件教学的探讨

学校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人生哲理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就动画专业的教学来讲,既要教授学生动画艺术理论,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又要使其掌握动画制作技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将来能够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根据技术发展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走“研、教、学”相结合的道路。

(一)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由于Maya三维动画的操作性非常强,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安排上应该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鼓励学生使用网络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教案、课件和教学录像进行自学。在每部分教学活动完成后,适当的安排案例作为课后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其实际动手能力。这能够使那些以前没有接触过三维动画技术的学生能更加快速地掌握Maya软件的使用,培养他们的兴趣。因为Maya软件要求要有很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所以,单靠课堂的老师讲解和教材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穿插更多的专业知识,指导学生进行实际练习,由教师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一步一步的进行操作,让学生逐步掌握操作软件的技巧。还可以在教学中安排相关的案例辅助教学,使用多媒体播放软件操作、录像影片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打开思路,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动画专业的学生将来要从事影视动画制作方面的工作,而现在的影视行业发展迅速,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技术要求,使学生有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学校可以和企业合作,让企业参加到动画制作人才的培养上来,增加学生对社会需求的了解。教师可以从一些动画行业公司聘请专业技术人才到班级讲学,向学生介绍现代最前沿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Maya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并与学生所学知识相联系,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此外还可以联系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学习,这样会提高的更快。

四、总结

Maya软件作为一款优秀的三维动画软件,在影视动画制作行业中应用非常广泛,是三维动画专业类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项内容,对于三维动画软件Maya教学的改革,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孟红霞,段蕾. 浅谈Maya三维动画教学改革与实施对策[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2]吴莉.三维动画软件MAYA教学改革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1).

篇5

关键词:

人才需求分析;高职教育;动漫设计与制作

一、京津冀地区动漫发展现状

北京是我国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最早发展动漫产业的城市,目前已有石景山、东城区、中关村、亦庄等多个动漫产业聚集区。北京将以产业基地建设为依托,拓展动漫产业链,积极培育优秀产业集群,将北京建设成“全国动漫和网络游戏制作交易中心”。动漫行业在天津扎根时间不长,却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壮大,逐渐形成一定规模,各种与动漫相关的事物和衍生品相继出现。动漫行业由娱乐消遣,发展成为天津的一种文化和时尚,天津的动漫产业在快速稳定的发展。动漫产业的蓬勃发展也辐射到了华北地区,这也是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过程中文化领域的重要规划之一。河北省动漫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已取得一定成绩,形成石家庄、保定两大动漫产业基地,但与全国其它动漫基地相比仍处在层次偏低、规模较小、理念更新较慢的状态。同志作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决策,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北京以其特有优势发挥引领作用,政府部门将努力搭建平台,推动三地文化产业合作共赢。

二、京津冀地区动漫人才需求分析

1.动漫人才数量需求

近几年动漫行业迅速发展,使得动漫人才缺口巨大,尤其能够将设计与制作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需求更大。同时,动漫技术更新较快,制作软件需要不断升级更新,迫使从业者不断提高自己,参加多种技术培训,才能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动漫产业链条较长,涵盖面较广,人才需求层次丰富,高层次的原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编导人才、市场拓展人才、管理人才等都有较大缺口,动漫应用领域日益拓宽,除专业动漫企业以外,游戏、传媒等其它行业也需要大量动漫人才[1]。据不完全统计,未来五年京津冀地区对动漫人才需求量高达15万左右。可见动漫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动画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2.岗位与能力需求分析

通过对动漫企业调研不难发现,动漫行业的人才需求较前几年出现了较大的变化。首先,二维动画制作逐渐被三维计算机动画制作和无纸动画制作代替,人才需求量开始减少,三维动画制作、影视后期及特效制作等相关人才需求量增大。第二,动漫编剧和导演在动画制作中处于灵魂岗位,市场需求并不大。由于层次较高,高职毕业生很少涉及,基本由具有行业丰富经验人员担任。第三,场景设计师和角色设计师需求也不旺盛,这两方面岗位需要较强的绘画功底和较高的艺术素养,能够敏锐洞察顾客心理,这些岗位倾向于设计型人才,而非技术型人才,基本由资深从业经验人员担任。最后,适合高职层次动漫人才多为专业技术性岗位,如动画师、着色师、剪辑合成师等。这类岗位门槛较低,从业经验要求不高,仅需熟练操作专业软件,具有动漫相关知识即可,同时这些岗位市场需求量极大。此外还有一些新兴岗位,如漫画师和插画师,这些岗位都要求极好的手绘能力和动画基础,未来也有很大需求。随着网络技术发展成熟,Flash短片设计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国内未来几年Flas短片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也会逐年增大.

三、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考

国内目前开设动漫专业的院校不少,虽然学历层次的不同,地域特点也不一样,但各院校都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了不同的专业方向,如:二维动画、三维电脑动画、网络动画、数字多媒体、影视后期等。由于动漫产业发展有其自身特点,动漫企业运转模式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以系统详实的调研结论为依据,确定动漫专业就业岗位群,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为基础,以发展技能型人才为导向,对动漫专业特点和现状分析,梳理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修改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完善人才培养对策。1.存在问题动漫人才紧缺促使动漫及相关专业成为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这繁荣景象的背后却呈现出高职动漫教育的现状,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动漫专业存在盲目性和功利性,由此引发许多弊端,在实际教学中己经愈发明显地暴露出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1)专业建设投入不足

动漫教育跨艺术与技术之间两个领域,这为众多院校开设动漫专业提供了契机,使得动漫专业遍地开花。经过仔细调研不难发现,除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等名牌高等院校外,其他多数院校动漫专业都是在近几年内匆匆开设的,在教学体系、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等方面存在不足。

(2)人才培养目标不准确

从高职院校动漫人才方案中不难发现动漫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非常广,大部分高职院校都会提出学生毕业后适合在游戏公司、动画公司、广告公司、电影制作公司、电视台、杂志社、出版社以及培训学校、自主创业等方面工作,可以看出很多高职院校在动漫专业的培养目标上过于宽泛,而且完全没有针对性。这些空泛的培养目标,实际上等于没有培养目标[2]。造成高职院校对动漫专业整体理解模糊,教学体系混乱,专业定位不合理。

(3)专业特征不够明显

部分高职院校既没有对职业教育特征切实分析,也没有对该区域人才需求认真调研,而是直接参照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这种盲目的专业设置培养出的学生“眉毛胡子一把抓”,造成学而不精,毕业后不能与岗位需求相适应,造成资源浪费。

(4)课程体系结构不符合企业岗位需求

有些高职院校在整体课程体系上,学科本位思想严重,缺乏适合自身特点的改革和创新,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缺乏有效整合,教学内容不明确;课程编排不合理。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联系不够紧密,课程开发很少参考企业意见,这种封闭式的课程开发方法制约学生创意性思维发展,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不协调。

(5)实习实训环节薄弱

动漫教学注重实践,因此对软硬件配套要求较高,特别是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更为重要。实训基地又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两种模式,校内实训基地主要以产学结合、工学交替、项目导入教学为主;校外实训基地以企业内部实训为主,很多高职院校存在资金不足,导致校内基地的建设更是有心无力,学生仅依靠企业实训来支撑实习[3]。使得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造成企业与毕业生的磨合期较长,给企业生产带来不便。

2.对策与建议

按照“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4],构建新型具有高职特色的“1+1嵌入式校企合作”模式,让企业真正参与人才培养,通过学校和企业双方嵌入式合作,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有效提高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1)动漫专业培养多元化

“动漫设计与制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动画片制作,包括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多媒体艺术、网络动画、动画广告、漫画创作等多个领域。学院应该根据培养目标不同,将专业进行细化,根据动漫教育多元化特点,在学生低年级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分方向培养,更好适应企业需求。

(2)重视综合型人才培养

努力培养适应企业不同规格的人才,需要提高学生实训水平,加强动手能力培养,丰富学生项目制作经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出企业能够“用得上、留得下”,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高专综合型技能人才。

(3)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

将企业真实项目应用到教学中,按项目制作流程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仿真模拟”企业完整的工作流程中完成教学项目。学生在完整生产流程中,明确企业管理规范,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对动画片制作流程深入了解,提高专业技能,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4)将企业要求融入课堂,课程结构细化

积极开展本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更新教学内容,以“能力本位”为基础,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进行细化,构建“职业化三级递进”教学方式,即“认知—掌握—拓展”逐级递进能力要求,以职业能力为基础配置课程,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满足职业岗位要求。

(5)校企合作,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调研和人才需求分析,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确定动漫专业就业岗位群,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为基础,对动漫专业特点和现状分析,梳理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完善人才培养对策。根据人才需求规格,构建高等职业教育“1+1嵌入式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动漫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实现“无缝对接”,为京津冀区域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杨帆.河南动漫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艺海,2011,(8).

庞瑾.高职院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分析与对策[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

篇6

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关于服装设计与形象设计专业教育的不断探索,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服装设计与形象设计专业更侧重于就业,并且社会各领域对其知识、技能、素质方面有着行业和技术岗位的具体要求。因此,高等院校需要在制定服装与形象设计专业课程时,注重对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发展趋势的分析,制定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统一的教学方向,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技能,还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实践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由于该课程在高等院校中的发展时间较短,因此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服装与形象设计专业教学现状概述

近几年,我国对服装设计人才和形象设计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加,行业专业人才的缺口较大,尤其对接受过高等院校专业培训的人才的需求更大,进而导致企业无法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在较长时间的探索过程中,服装及形象设计等具有较高实践性专业的发展和目标,多集中在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专业人才方面,以此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在实践教学中,由于教学模式、教学设施等方面的限制,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结合存在较大的问题,学生虽能够跟随学校的理论及实验室课程逐步掌握系统的知识,但由于缺乏实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性思维,设计的思维被禁锢在学校制定的条条框框中。另外,在教学设备方面,由于形象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其设备更换较为频繁,加之高校对实验室建设的不重视,为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带来了不小的阻碍。[1]

2开展服装与形象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概述

2.1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设计人才

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带动下,服装与形象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在与社会接轨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教学环境和真实的设计体验,构建教学内容与实践设计零距离的良好教学环境。借助产学互动学习模式,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在强化实践活动中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2.2有助于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

服装与形象设计专业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所以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技能有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储备,还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上过程的实现可以在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得到体现,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案例和空间,并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有效地推动了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

2.3有助于实现以赛促学

实践教学活动与社会接轨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举办职业技能大赛、T台秀、舞台艺术等活动。学生在进行实践体验时,能够接触到较多课堂上不能接触的东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经过多次实践活动强化自己的心理素质及综合能力。尤其是在比赛高强度的压力下,学生逐渐掌握控制比赛节奏的技能,以不变应万变,磨炼意志,从而形成较好的职业素养。[2]

3开展服装与形象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对策

3.1重视教学实验室建设

在高等院校服装与形象设计专业教学中,前期为确保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离不开理论教学模式与实验室教学模式的运用。在整体形象设计中的专业教具,教学实践中需要两年更新一次,因此会带来较大的耗材问题,部分学校为节省成本,不重视实验室的建设,甚至出现教具五六年才更换一次的现象。因此高等院校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联合业内专业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具设备更换方案,从教学办学资金中设置专项资金,健全完善实验室基础教学设备。

3.2与业内人士合作举办多元化的活动

在课程体系设置阶段建立层次化的教学模式,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围绕“理论教学—实验室教学—实践教学”展开。实验室教学中学校可以与企业展开合作,建立校内教学实训基地,延伸学生的实验室教学范围,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掌握专业设计的相关流程。实践教学模式中学校应积极联合社会业内人士开设多元化的形象设计大赛,鼓励学生提高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学校通过校级、市级和国家级别的职业技能大赛,充分展示教学成果,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力的渠道,为相关行业如电视台、人物形象设计公司、影视公司等输送高端技能人才。[3]

3.3创建丰富多元化的社会活动

与社会活动相结合,如服装秀场、T台秀、舞台艺术等,让学生参与后台造型工作,让学生有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例如,T台秀活动中,该项活动充分结合了服装设计作品的展示、人物形象设计的展示以及策划。一般在学校学期教学活动后期成功展示中可以应用T台秀的方式,学生需要大量的时间做相关的准备工作,由学校进行整场秀的规划并确定走秀的时间,一般高等艺术院校的毕业设计作品多在4~6月开始,同时一些大的品牌会也可以充分地纳入,扩大整场秀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最后确定走秀的场地和设计,选择专业的公司进行T台的搭建。以上部署工作完成后,下发到院系,由教师组织学生共同做好准备工作,注重每一个环节,做好各环节工作的分工。T台秀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对服装与形象设计专业学生而言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但对学生统筹、组织和协调能力均有较好的锻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4]

4结语

我国高等院校的服装与形象设计专业在教育发展现状及行业发展形势下,需要在实践中敢于突破传统的理论,采用与实验室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创新性的实践教学,并大力贯彻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也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活动中开展积极的素质技能一体化教育,校领导应加强学校的实验室建设,健全完善基础教学设备。同时学校应积极与社会实践活动接轨,让学生在各类社会实践中将所掌握的知识学以致用,促进我国服装与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朱丽青.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探索与研究[J].职业,2017(18):81-82.

[2]…童玲.探析形象设计课程CDIO实践教学模式[J].艺术科技,2016,29(04):24+33.

篇7

在当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小微文创企业方兴未艾。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渗透性、强辐射力、强融合性特征,在推动关联产业发展、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我国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表现出了空前重视和大力推崇。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并将文化产业明确定位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在积极的政策背景下,投身于文化创意类创业事业的人数不断增多,小微文创企业数量急剧增长。企业发展带来的是对外部融资需求的增加,但由于小微文创企业经营方式较为特殊,很难通过传统途径成功融资,因此,支持小微文创企业的发展必须要加大融资支持及融资创新。众筹模式的兴起激发了多方的兴趣,但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有不少,本文从小微文创企业融资特点与众筹融资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方面入手,分析了众筹融资在小微文创企业中的运用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一、小微文创企业的经营特点与融资瓶颈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是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因而其经营有着许多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特点。这些行业特点也决定了其在融资方面的特殊要求。

第一,经营风险大。文化创意产品是用来满足人们精神层面需求的产品,会受到广电总局等有关部门的审批也很难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存在较高的经营风险。先生产后消费的特殊性,使其在制造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信息交流不及时问题。例如,电影一般要先完成创作然后与观众见面,因此在制作过程中是无法预见受众程度和最终票房的。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根据风险收益均衡的原则,文创产业的经营风险大,所以投资者所要求的报酬率也高。但由于其经营的特殊性,这种高报酬率能否实现是未知的,且不确定性比普通的、能够量化的商品更大,无法在中途根据市场反馈调整生产,这就使得不少投资者望而却步,小微文创企业融资难问题凸显。

第二,盈利模式特别。一般企业是通过销售商品给顾客获得利润,而文化创意企业的收入绝大部分却来自广告商等第三方。产品受到大众的接受和喜爱,广告商自然会蜂拥而至,企业的收入也由此实现。但受到传播渠道与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影响,好的文化产品可能由于营销方面的限制没有庞大受众,而受众庞大的产品也不一定就好,这种特殊的三方关系导出的盈利模式必然存在弊端。并且,在文创产品研发前期,投资者(即广告商)无法预期产品的市场前景,因此对其投资会更为谨慎甚至苛刻,这会影响有潜力的文化产品顺利生产。

第三,资源投入结构特殊。与普通制造类企业不同,知识产权是文创企业最重要的资产,而这些属于“无形资产”、“人力资本”的范畴,恰恰是当前会计核算中的难点之一。此外,我国虽已出台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在真正的评估和执行上依然困难重重。由于企业最大的资产“人力资本”没法在资产负债表等财务报表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文创企业也缺少向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融资的资本。

由于经营方式的特殊性,小微文创企业会遇到比一般小微企业更为严峻的融资瓶颈。其中最为凸出的是融资渠道过于单一,社会资金利用率有待提高。小微文创企业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倚靠自身的直接资金投入,剩余部分为借贷资金,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几乎无法进入。由于小微文创企业本身的留存收益少,外部资金保障性差,企业很难通过传统渠道获得借贷资金,这种单一的融资方式严重限制了企业的融资规模及项目后期资金的持续投入。因此,要想使得这类企业顺利成长,就必须要扩展出适应其运作特点、能解决其融资难题的新型融资方式。

众筹融资模式是指用团购加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资金的模式。众筹利用互联网和SNS传播的特性,让小企业、艺术家或个人对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以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与小微文创企业运作特点相对应,众筹在降低经营风险、改善盈利模式、缩短资金回收期以及优化公司治理等方面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小微企业众筹融资运用现状分析

众筹融资符合小微文创企业的经营特点,尤其是在目前互联网行业发展迅猛的情况下,众筹为其融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然而,众筹虽已在我国发展了几年,但其对于小微文创企业的扶持作用与预想仍存在一定差距。

篇8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2-2889-03

The Animation Specialty Teaching Reform to the Suggestions and Considerations

YU Rong

(Chenzhou Vocationl Technical College, Chenzhou 423000, 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survey of jobs, the market demand of the animation specialty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e animation specialty teaching reform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nsiderations.

Key words:animation specialty ; research ;teaching reform ;suggest

1调研基本情况

1.1调研目的

以“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为导向、行业需求为依据、以能力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改革课程体系。

1.2调研内容

1)目前本地区及国内动画相关行业就业岗位需求;2)目前本地区及国内动画相关行业岗位结构;3)目前本地区及国内动画相关行业岗位要求及能力体系。

1.3调研时间

调研时间:2011年9月~10月。

1.4调研范围及对象

所调研单位主要是郴州红网郴州鼎丽装饰公司、郴州市电视台、郴州高斯贝尔数码科技有限公司、郴州航宇电脑有限责任公司、郴州21世纪新娘精品婚纱摄影公司以及长沙、广州等地区。主要以从事平面设计、视频后期处理、影视动画、游戏软件设计、网络多媒体动画业务的企业中的设计部门主管、设计师及一般员工为对象。

1.5调研方式

以现场采访、电话交流、网上调查、个人工作体验为主要方式。

2调研结果详述

2.1就业去向

本专业学生就业单位主要有:电视台、动画制作公司、游戏设计开发公司、IT行业多媒体设计部、广告公司、影视制作公司相关部门。

2.2动漫行业发展现状

从全国来看,我国具有广阔的动漫市场,但国外动漫形象和产品占据了我国90%以上的市场份额,我国原创动漫占有率只有不到10%。我国现代动漫业尚处于初级阶段,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市场竞争优势基本被美国、日本和韩国企业所控制。制约我国动漫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创新型动漫人才的缺乏。因此,要实现我国动漫跻身于世界动漫强国行列,必须培养大量的优秀动漫设计与制作人才。

从全省来看,动漫产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湖南是我国最大的动画制作基地,生产能力约占全国60%左右。目前,省会长沙已有11家动画制作企业,15家动漫相关企业,300多家动漫制作工作室,2万多动漫从业人员。其中,金鹰卡通卫视覆盖全国14个省会城市,收视人口1.5至1.8亿。因此,要源源不断的为“动漫湘军”输入活力,强大我省的动漫产业,必须培养大量创新型复合型动漫人才。

从本地区来看,郴州位处湘粤赣中心,湖南是我国最大的动画制作基地,江西的原创动漫产业发展势头正强劲,广东的动漫产业更是中国动漫市场的佼佼者。作为湘粤赣中心城市、拥有“色金属之乡”的郴州,拥有大量工业产品制作基地,人口众多。因此,要把郴州建设成“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需要大量的工业产品展示动画、广告动画、网络动画、教育培训动画设计与制作及视频剪辑合成等等的创新型复合型动漫人才为郴州添光增彩。

2.3岗位及用人情况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动画制作本身的规律要求大部分人力要求集中到中间画、上色、合成等劳动密集型的中间工种。随着近几年国内动画市场的升温,一些靠对外加工的制作公司纷纷转型到进行国产原创动画生产,而这些企业原有的大多数从业人员都集中在中间工种的工作岗位上,估计占全部动画从业人员的60%~80%。

调研中我们还得知动画制作机构对人才的需求普遍看重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对文凭和学历看得较轻。由于政策对国产动画的大力支持,国内动画播出平台进一不扩大,国内动画市场的前景被逐渐看好,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有60%的制作机构认为,目前企业发展最需要的人才是专业的高级策划人,如导演、游戏策划;有30%的制作机构认为,目前企业发展最急需的是高层原创人才,如原画设计师、原创动画设计师等;而有10%的企业认为最需要的是加工人员,如中间画、上色、合成等人员。

2.4岗位群对能力、素质要求

在调研中发现,动画行业制作机构因从事主要业务方向不同,其岗位的需求以及员工的能力要求也不尽相同。(如表1描述)

表1

2.5专业方向设置及岗位、岗位群

根据动漫行业相关领域岗位结构、素质要求及岗位需求的分析,我们确定以动漫设计与制作为主要培养方向。与其相关的的有游戏动画设计与制作;影视动画片期剪辑、合成设计与制作;多媒体动画设计与制作等岗位和岗位群。

2.6本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应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美术功底,能够从事影视动画、广告动画、建筑游历动画及影视片头、多媒体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游戏制作等领域相关职位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熟悉国家信息产业的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与创新精神。

3对动漫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与思考

3.1继续实行“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按照“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按照“职业岗位明确、层次定位准确,培养模式先进,专业特色鲜明,人才质量优良”的专业建设要求,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结合“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逐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3.2动漫专业课程设置原则

1)以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为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在采用“能力本位”课程观的基础上,朝“多元整合型”方向发展,形成一种“多元整合”的课程观。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把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认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双证书”制度。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2)以典型的工作任务、项目(案例)、工作过程为线索,确定课程结构,以专业核心技能和最前沿的技术为主线,确定课程内容。

本专业所有教师都要积极参与院级精品课程或“六位一体”(课程教学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确定明确、具体、可检验的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设计职业能力训练项目、构建教学模块;以真实的职业活动实例做训练素材;以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为驱动;根据职业能力的形成和认识认知的规律,“教、学、做”一体化安排,促使和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训练,在训练中提高能力,掌握知识;课程考核以平时项目完成的情况和学习过程的考核为主)的课程教学改革工作。

3)以典型产品(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组织形式

采用从企业引进的共享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在项目教学实践中,按设计与制作流程组织项目教学,由课程群指导教师组成教师团队,对项目分解成几个教学模块,集体备课。从项目导入,分组合作,到案例分析、设计制作、修改完善、后期合成等,让学生在“动态”或“全真”的职业环境和企业完整的工作流程中完成项目或课题方案。按企业生产要求设置实训内容,营造职业氛围,从项目导入,分组合作,行业考察到设计制作、综合测评,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和企业完整的生产流程中,明确管理规范,完成项目任务,了解动画片制作流程,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语言交流、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

4)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融入课程,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积极开展本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使教学适应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求,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新技术和新知识。学校严格执行省教育厅在教材选用与管理方面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制度,对本专业教材的选用实行规范化管理,及时进行更新,并结合实际编写部分校本专业教材和实训教材。

建立了以真实的职业活动实例做训练素材,以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为驱动合理地设计教学组织形式。注重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态度来完成工作任务,形成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以真实的作品、任务、项目驱动的课程特色。

5)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六位一体”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师生员工的教、学积极性和知识、能力、素质的可授性,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求教师根据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例如:利用探究式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讨论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利用案例教学法直观性强的特点,把所学知识马上付诸于实践,使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掌握,而且印象深刻;利用现场教学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学习与驾驭能力、沟通能力、职业能力和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这种灵活多样的适应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变以教师为主体为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了教学效果。

3.3加强动漫专业师资培训

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动漫专业教学的希望也是在教师。教师不仅是教学工作的执行者,也是教学改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因此,要推进动漫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就需要有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对教师的培训情况是关系到当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教师的培训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教育教学理念;二是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这二者应该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应该以当前的课程改革推动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载体进行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进行职业技能的提高。根据学习动机理论,当原有的知识和能力解决不了现在的问题时,学习就有了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时的学习最有效。因此,对动漫专任教师的培训应该与他们具体的教学活动联系起来。

3.4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1)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保证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高度重视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与郴州多家外向型企业探讨合作办学事宜。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建设“厂中校”和“校中厂”。

2)继续加强建设教学型实训基地:根据专业特点,按照“理实一体”的原则,在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中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仿真职业环境的绘画实训室、二维动画实训室、三维动画实训室、视频特效合成实训室等项目教室,并配备内容广泛的各种应用软件和设备,使专业技能训练项目都有对应的实训室。

3)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为了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功能以达成更好专业教学效果,校企合作系统设计与实施实践教学体系,继续完善基础实践+综合实践+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

4)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校企合作不断完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制度,借鉴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职业文化,以保障校内实习、实训教学工作有序、顺利地进行,也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课余每周向学生开放实验实训室的时间达10小时以上,并有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开展实验实训。

篇9

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是应民族地区文化生态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针对民族文化的这种脆弱性,引入生态旅游的概念,强调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金秀县的自然风光和民俗特色是其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本文从金秀县入手,希望通过金秀这一典型的案例来为其他的落后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一、金秀县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金秀大瑶山位于广西中部偏东大瑶山主体山脉上,属广西大瑶山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区,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秀县旅游开发的现状及特点,具体情况如下:

(一)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在旅游资源类型的8大主类31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中,金秀县旅游资源8大主类齐全,31亚类中金秀县有28亚类,占到了90.3%,在155个基本类型中,金秀县有101个,占65.2%。其中,属于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的有莲花山景区、银杉公园和圣堂山风景名胜区;属于建筑与设施、人文活动的有下六甲水库景区、瑶族博物馆、孟村广西农业旅游示范村、美村民俗村和古占民俗村;属于水域风光的有二龙河漂流。

(二)瑶族风情无处不在

瑶族风情如镶嵌在大瑶山的明珠,无处不在。金秀瑶族5个支系在各地均有分布,瑶族风情与大瑶山有机地融为一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朝相呼应,“无山不有瑶”。其中,金秀县的孟村、美村等几个民俗村就已特色的瑶族风情表演、民俗文化体验而出名。

(三)六大要素配套齐全

在游客就餐方面,金秀县现有餐饮设施主要集中在县城,旅游景区内较少,经营的菜谱也较单一,经营规模偏小,旅游旺季时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和品位要求。县城除了依托宾馆饭店外,社会餐厅主要集中在荣兴路。

在住宿方面,截止2012年底,金秀县开设旅游接待宾馆10家,其中二星级宾馆饭店3家,四星级酒店1家,总共1560个床位。

在交通方面,金秀县地处大瑶山腹地,交通主要依托公路,金秀县域内有7条干线公路,全县客运班车可达柳州及附近县,年客运量约9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6496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5910万吨/公里。

二、金秀县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问题分析

虽然金秀县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及独特的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类型使金秀县的旅游产业不断攀升,但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很多,不能一一及时提上议事日程;已开发的旅游资源由于各种原因仍处于初级至中级开发阶段。如土县平老岭旅游度假区,在几年前曾有客商意愿投资成配备高尔夫球场地的旅游度假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项合作未能成功,使得平老岭这一独特的“高山上的平原”流于议事日程之外。其次,在开发中,政府及投资商的保护意识不够强。

(二)旅游交通体系与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存在的问题

首先,金秀县的交通设施相对落后。金秀县的对外交通主要有金秀―桐木二级公路、金秀―平南二级公路。景区与外界直接交通条件较差,乡与乡的交通以及金秀荔浦、金秀蒙山、金秀平南等县的交通状况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其次是金秀县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问题。金秀县城旅馆数量逐年递增,但总体基数较小。近年来,旅馆数量虽不断增多,但这些旅馆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旅客的需求。尤其在旅游旺季,金秀县的宾馆接待容量就会出现严重不足的情况。

(三)宣传力不足导致品牌效应难以形成

金秀旅游资源品位高,但就已开发的旅游产品而言,产品的宣传促销力度较弱,宣传促销不到位,没有打开国内、外市场,且没有加强与城市新闻媒体合作和各大旅行社联手进行旅游推介,致使金秀大瑶山的自然风光、避暑胜地和丰富的瑶族风情在大桂林旅游圈内知名度不高,极大地影响了全县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和客源市场的拓展。

(四)单一的旅游产品结构无法带动游客积极性

目前金秀县已开发的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多为游览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也由于资金短缺等种种原因而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且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和产品的文化内涵不足,没有体现出金秀县多彩的瑶族风情。因此,无法带动游客的积极性,游客参与性不高,逗留时间较短,对其他行业的带动作用较小。

三、金秀县旅游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原因分析

首先对于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足这一问题。对于金秀县而言,山间道路比较崎岖,汽车运行需要花费不少的成本。其次,对于开发中政府及投资商的保护意识不够强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原因在于政府的扶持度不够,没有有效地对开发商进行引导开发。

(二)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由于金秀县四面环山,地势相对较高。景色虽然神奇秀丽,但也加大了修公路的难度,因为路线所在的地区均由群山构成,项目先期几乎没有通讯线路,加上山势起伏剧烈,给路线的施工和建设带来了相当难度。其次,政府在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不够,政企合作不足。在市场经济中,不难发现,政府的过多干预导致的服务行业发展滞后性存在。同时,由于近年来金秀县政府把大量的资金用于工业建设,而忽视了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导致工业与旅游业发展不平衡,虽然工业化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但是旅游服务等方面还是相对较为薄弱,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这样金秀县旅游才得以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三)宣传力不足导致品牌效应难以形成的原因分析

1、形势判断有偏差。“重发展、轻宣传”的思想,影响了金秀县旅游品牌的形成。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使宣传工作摆不上位子,挂不上号,上级抓一抓就动一动,完全处于应付状态,在组织领导上不够有力。

2、形式手段不多。虽然全县生态旅游宣传的形式在不断创新,途径在不断拓展,每年都有新的载体推出。但是,通过电视和广播媒体、报刊杂志等途径了解到金秀县的游客却相对很少。而具体到金秀县周边的各个县市以及省外旅游市场,缺乏着具体的针对上述旅游市场的宣传手段,如宣传手册、标语、宣传影视作品等。

(四)旅游产品无法带动游客积极性的原因分析

1、 游客需求日益多元化。如今,一部分成熟游客追求品质旅游、深度旅游,在产品形态上,由传统的观光进入到度假、休闲旅游。出游形式上,更倾向于自助游、自由行。与之相适应,金秀县的旅游企业的商业模式与服务方式也应该不断创新,服务标准应该及时跟进

2、 政府缺乏引导。政府往往只注重宏观旅游经济的发展,却忽略了旅游所带来的附加值的影响力,而旅游产品行业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政府却常常缺乏相应引导,导致旅游产品市场无序不合理的发展,从而造成了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无法带动游客积极性。

四、金秀县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深度开发建议

要加快金秀县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产业融合的步伐,就要使其符合进一步规范生态旅游产业经营与管理、优化金秀生态旅游产业布局的内在需求。

(一)优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根据“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和旅游圈理论,应在大瑶山生态旅游圈的发展基础上,综合考虑开发金秀县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产业过程中所关联的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等众多部门,构筑“一核、两轴、四区、一圈”的空间战略格局。其中,一核是指以金秀旅游服务中心(金秀县城)作为金秀县旅游接待中心、集散中心、娱乐中心和信息管理中心;两轴是指东西发展轴和南北发展轴(东西发展轴:来宾――象州――金秀――蒙山,向东可延伸至贺州或梧州;南北发展轴:桂林、荔浦――金秀――平南、梧州);四区是指四大旅游景区:世界瑶都文化旅游景区、圣堂山生态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天堂岭生态休闲旅游景区、龙腾古村田园观光旅游景区;一圈是指以金秀县为中心的整个大瑶山生态民俗旅游圈。

(二)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布局

根据金秀瑶族自治县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布与组合状况、结构类型、地形地貌、空间分布、社区布局现状和土地利用情况,(金秀滴水河生态瑶族旅游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战略分析)并综合考虑旅游业发展趋势,将金秀县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区划分为瑶族风情体验区、峡谷漂流探险区、养生度假区、户外拓展运动区四个功能分区。各分区之间按照各自特有的资源整合、开发不同的项目,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优化旅游目标市场结构

金秀县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目标市场定位应国内为主,入境为辅。国内市场主要是开发广西区内市场以及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为主,入境以港澳台地区和东盟国家为主;在旅游业发展的后期,逐步开拓国内外其他客源市场。

(四)完善旅游服务体系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旅游资源,也需要大量的公共设施,为旅游者提供较为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

首先对餐饮住宿方面,政府统一划定上下价位线,保证其服务质量。其次在游客出行方面:一是在对外旅游交通规划上,应该加强与外界的交通联系,如加快建设金平二级公路,促进大瑶山与桂平的联系;改建金秀――修仁(荔浦)二级公路,缩短金秀与荔浦之间的距离,便于金秀与荔浦、桂林的联动;二是在对内的景区间旅游交通规划上,应注意维护通往主要景区的公路,如通往圣堂山、莲花山等景区的公路。

第三,旅游产品开发方面。根据金秀县丰富的旅游商品资源,以绿色生态产品、药用植物保健产品、瑶族手工艺品为特色,根据消费者购买心理及需求,加大品牌宣传,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及包装档次。如绿色食品的开发,正以其特有的食疗功能引起人们的日益重视,并逐步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因此,绿色食品的开发迎合了市场需求,必将促使旅游者的消费与购买。

(五)坚持生态优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民族文化旅游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过度开发,不注意保护就会扭曲、枯竭甚至消失。因此,在进行全县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同时,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道路。一方面要定时邀请有关专家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环境进行评估,科学地规划旅游的接待量,制定民族文化环境保护规划,把民族文化环境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协调起来,另一方面要依靠政府及媒体调动当地村民、各开发商保护民族文化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高红艳.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保护[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2]良警宇.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水满村的事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3]蒋丽芹.试论民族文化村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j).

[4]赵丽丽,朱创业.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刍议――兼议“攀西大裂谷”格萨拉旅游区旅游开发[J].生态经济2005(6).

篇10

本文旨在总结分析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园比较典型的发展模式,针对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园发展的现实问题,指出在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政府应承担的角色,以期为各级政府如何促进当地文化产业园的健康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议。

我国文化产业园的发展模式

就发展模式而言,不同类型的文化产业园的发展模式可以大致分为两种,即产业消费发展模式和产业集聚发展模式。

(一)产业消费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的产业园通过产业链的建设带动大众文化消费,文化产品的设计及生产都是以大众文化消费需求主导的,文化产业链中销售环节是设计和生产的驱动。文化旅游园、以商业休闲为主导的园区、资源型产业园以及对旧厂房、旧建筑进行改造的园区,一般会采用产业消费发展模式。例如,楚天181、上海田子坊以及西安曲江等的发展模式,都是以产业消费模式为主导。

(二)产业集聚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的产业园一般会以打造产业链为主要任务,注重产业链的完整性和产业链之间的互动发展。产业园开发者会围绕产业链的发展引入相应的中介企业搭建服务平台,也会围绕着产业链结点企业的需求,引入商业企业以满足园区企业的办公、生活以及娱乐需求。事实上,按照产业集聚的机制不同,各地的文化产业园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资源型文化产业集群供应链模式。资源基础型文化产业即文化旅游业、博览业、民俗文化产业等,这些文化资源的特点是地域性强,特色明显,具有很强的垄断性和不可模仿制造性,因而具有极明显的资源竞争优势。基于集群供应链构建的此类文化产业园,资源基础型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通过文化研究深入挖掘文化资源,通过旅游带动企业的营销宣传,将产品推向市场,需要政府和企业各司其职,同时又要共同合作,政府提供外在的环境而企业进行内在的市场运作,从而基于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创意型文化产业集群供应链模式。创意型文化产业是以知识创造为基础的产业,包括演艺业、音像业、游戏业、广电影视业和报业、广告业、设计业等。独特的可操作的创意是这一类型文化产业的核心财富,在一个创意所引发的供应链中需要各种类型的创意型文化企业进行创意的商品化,以及专门负责市场营销与物流的企业及咨询公司进行推向市场的运作。这些企业形成不同的产业集群,然而内部之间又具有“供应商―客户”的关系,因此形成完整的链条。例如南京市“幕府三O工园”所采取的产业园区的设计,把创意、生产、工业、配套服务整合在一个园区内,形成产业链。

制造型文化产业集群供应链模式。制造型文化产业是以生产技术和产品制造为基础的产业,包括各类文化产品的制造与经营部门,如旅游纪念品、文化用品、体育用品、乐器、玩具、工艺美术品制造业。例如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作为独立的旅游城市都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制造企业,但这些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各地的文化市场还比较杂乱。因此需要大手笔的策划,通过合并、入股等形式形成较大的制造加工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打造文化旅游产品品牌,通过创意设计提升产品的文化品质。

按照产业链的具体形态,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园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类,文化艺术园、文化地产园、科技创意产业园、文化旅游园。

第一类是文化艺术园,基本形态是自发性的艺术家集聚区,以原创艺术及艺术家群落为主,文化艺术园的典型代表是北京798艺术区、北京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上海田子坊创意园、“中国油画第一村”深圳大芬村、青岛市达尼画家村等。

第二类是文化地产园,基本形态是文化创意和地产嫁接,文化产业和房地产开发相结合。

文化地产园往往以地产和物业收入为主,文化产业收入所占比重很低,文化地产园的典型代表是深圳华侨城。

第三类是科技创意产业园,以设计创意为中心,以科技和文化双驱动为主线,以与信息产业相关的动漫画、网络游戏的创意、设计、制作,高科技影视后期设计、制作,多媒体软硬件研发和制作,产品工业造型设计等为主要产业内容。

第四类是文化旅游园,以人文遗存和生态文化资源为依托打造旅游景点或景区,往往文化创意不足,主题庞杂,缺乏层次性,缺乏知名的园区文化品牌及品牌拉动效应,产业收入单一,文化旅游园的典型代表是西安曲江新区、曲阜新区、沈阳棋盘山、浙江横店影视城。

我国文化产业园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园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

当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园普遍存在重复性建设的问题,园区缺乏特色,主导产业不明晰,园区孵化功能不强、产业链整合和延伸不够,园区的溢出效应和助推产业链升级的目标未能真正实现,尚未找到不同文化产业园的异质性所在,在园区建设的政策决策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目前全国有国家承认的1300多个文化产业园,不包括在建和准备建设的规模庞大的文化产业园项目。

(二)对文化产业园的认知有误,对其功能定位多偏于经济

一些地方因盲目或者错误的做法导致产业发展不力,出现发展思路与效果的错位。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基本上是粗放型,对地方自然景观、历史景观、名人资源的开发方式近乎粗暴,大多通过门票收入、周边土地增值―以房地产开发的形式来获得收益。如前期投资1.8亿元、一年半后沦落到以2750万元贱卖55%股权的“印象・海南岛”,其变故成为实景演出行业的事件。实景演出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空洞化、同质化,甚至低俗化,使实景演出越来越受人诟病。

(三)圈地现象严重,投机造成“有园无业”的现象

文化产业发展需要集聚,但不是圈地,政府更不能与企业合谋,造成圈地乱象。如目前一些主题公园表面上很有气派,实际上是通过政府配套住宅用地牟利,在文化产业上的投入没有产生任何回报。

(四)配套服务不完善,文化企业在园区间被动迁徙

不少文化产业园区业主仍停留在房东思维阶段,不愿提供后勤、商务、交流等文化企业日常需要的基本服务,不能降低文化企业经营成本和商务成本,使得文化产业园区仅仅成为文化企业的栖身之所而不是赖以盈利的源泉,从而导致文化企业为降低租金在不同文化产业园区迁徙。

(五)产业链条不完整,产业聚集效应不明显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园的产业链功能还不强,多数园区企业单兵作战,没有清晰的产业上下游关联性,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由于缺乏园区内部企业的横向联动、产业联系,部分文化产业园区中型文化企业,将产品外包发往外地制作。从长远看,不利于园区产业链的打造、产业功能的健全和整体实力的提升。

(六)人力资源整合不力,园区人才结构不合理

当前,各地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人才储备较少,而且人才结构也不合理,特别是具备“A+B+C”(A=Art,代表艺术;B=Business,代表商业;C=Computer,代表计算机技术)能力特质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尤其缺乏。高端人才的流失、热门专业人才的稀少、专业和工作不对口是造成文化产业园人力资源欠缺的主要原因。

文化产业园建设中的政府角色定位

能否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是文化产业提高附加值的关键。产业链条不完整,附加值低,产业园发展则缺乏可持续的基础。文化产业园的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将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加工、销售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的产业链条,因此政府在文化产业园建设中的角色应重新定位。

(一)拉长产业链并培育从源头到最终消费的供应链

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关键在于形成产业链条,包括纵向链条和横向链条。以美国的好莱坞为例,美国好莱坞有七大世界著名的影视公司,但在洛杉矶以及周边地区从事娱乐业的中小公司有8255家,包括创作公司、电影制作公司、特技公司等众多行业和企业。这些中小公司,与跨国大影视公司构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不同的集群,而集群之间又存在供求关系,因而形成更为庞大与宽泛的供应链集群,这是文化产业必备的竞争优势,因此在规划阶段确立从源头到最终消费的供应链是至关重要的,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

(二)加大以市场导向为主的政策扶持

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园的政策扶持要以市场导向为主,因势利导,做到政府到位而不越位,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在制定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时,应避免以“园区万能”的观点看待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尤其不宜单纯从经济视角评价文化产业园,要摆脱以单一产业思维看园区的迷思和单纯追逐GDP的弊端,要兼顾文化的特殊性以及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不宜把园区和周边社区人为地隔离开来,不宜以一种模式规制不同类型的文化园区,要允许各类投资管理模式并存。

(三)明确产业园管理和运营中文化企业的主体地位

从各地实际看,文化产业园的主导产业选择同构、内容雷同、候鸟现象、空壳化现象、运动式发展等乱象,皆因未能明确企业是文化产业的真正市场主体所致。各地资源禀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资源积累和生产要素的积聚能力有较大差异,如何有针对性地展开错位竞争和差异化发展取决于实践主体。因此,应明确文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发挥文化企业在文化产业园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四)建立文化产业园的绩效评估体系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不仅缺乏客观数据统计、评价标准,甚至对文化产业的特性认知和产业范围还存在争议。就发展现状而言,现有的统计标准和指标体系严重滞后文化产业发展实际,亟需建立一套可操作的便于评估发展状况的评价体系。具体而言,应建立园区服务水平动态监测体系、企业经营绩效动态监测体系等,采取问卷调查、经营数据统计分析等手段,对一定时期内园区的公共服务质量与满意度、企业经营情况、行业发展态势等进行科学研判。

(五)建设文化产业园的服务平台

应加快建设包括公共技术支撑、投融资服务、知识产权、资源共享、统计分析、人才培训等功能在内的公共服务机构,重点完善融资、法律、人才和综合信息四大平台建设,探索成立文化创意产业园行业协会,定期举办论坛、会展等活动,促进文化创意企业之间的交流。政府要设立文化产业园区发展专项基金,对文化产业园区的基础设置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予以重点扶持,尤其是对发展潜力较好、创新能力强、尚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小企业予以重点孵化与支持。

参考文献:

1.喻学才.文化产业园:这路该如何走?[J].建筑与文化,2012(4)

2.王海平.地方文化产业园跃进调查[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11-7

3.张玉玲,李慧.这个文化产业园为何变了味[N].光明日报,2014-7-9

篇11

关键词:汉服设计;环境分析;电商

第一章 绪论 1.1 创业的背景

汉服最近几年势头正盛,无论是平常街道、还是旅游景区,衣着汉服者随处可见。汉服并不是单单指汉代的服饰,而是指贯穿中国历史和服饰文化的古代传统服饰,其种类多样、典雅复古,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特色,又迎合了现代90 后、00 后青年的审美与需求,再加上近年来电商和网络平台的发展与扩大,以及古装影视剧频繁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因此间接为汉服做宣传,助推了汉服在短时间内流行起来,并且持续多年热度不减。由于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者处于便利和快捷的需要,也更倾向于通过电商平台购买商品。但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图实不符、质量堪忧、电商刷单等信誉问题,所以如果能够将线上线下相结合,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消费者的担忧,并由此增加销量(线上由消费者提出要求、设计师定制图纸;线下批量生产销售基础款服饰)。因此汉服在DIY与电商的助推下会有很大的市场。

1.2 创业的目的及意义 1.2.1 创业的目的

近年“国学热”的复兴,使得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汉服重磅回归,再次以结合流行文化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并且受到大众的喜爱和追捧。因此汉服在这场广泛传播传统文化中显得尤为重要,而DIY和电商与汉服的结合则会给汉服带来更大的反馈。“苏十云”便想到了将时下最新的三样利器结合在一起,让其展现出更大的魅力。

1.2.2 创业的意义

汉服是有记忆的,记载着华夏民族的历史,也联系着中华文化的现在与将来,在弘扬传承传统文化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汉服的回归既推广了中华传统的美学精神,也增强了中华传统的文化自信。而DIY更是一种新兴的营销手段,它为汉服的推广探索了一条新的方式,扩大了汉服的影响力,解放手艺让更多的现代人接触汉服,让创意无限,让华夏文化绽放异彩。特别是在自媒体时代中每个用户都是创造者和传播者,大部分用户都善于展示自己的成果,因此DIY与汉服结合再通过电商进行销售,不仅会产生传播式营销效果,还会有更多的灵感与现代元素加入到汉服中,让汉服也不拘泥于已有的形式。

1.3 古装行业发展现状 1.3.1 消费者需求

现代社会观念开放,人们对于服装的要求不再局限于舒适,更要求服装类型丰富多样。由于消费者对于服装原创、定制化的需求增加,而且新零售行业的新兴和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使得古风服饰的淘宝店铺增多。面向16-35 岁之间的青年作为主要销售对象,更应该注重的是私人定制、原创的产品特点,彰显出古装服饰的与众不同,显示出对艺术的品味和感悟,满足消费者对于古色古香、“仙”的心理追求,彰显自身的艺术魅力。

1.3.2 行业竞争

当下市场中的古装行业参差不齐,有平价高质量的、也有高价次质量的,更有“烂大街”的廉价布料。且淘宝这种电商行业更容易出现恶意竞争,有诸多盗网图、蹭热度、高仿等不良商家,使消费者在众多网店中挑花眼、难以做出正确的抉择和判断。

1.3.3 行业分析

古风服饰要以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为基础,融入现代流行元素,推出“汉服改良版”等原创产品,提高行业竞争力。“线上+线下”的销售方式逐渐成为主流,私人订制、组合套装等促销手段也有利于打造自己的古装品牌,形成品牌效应。

第二章 市场及行业分析 2.1 宏观经济环境 2.1.1 政策法律

依据《电子商务法》规则,运营网店须要到相关部门登记,也就是线下办理营业执照;关于在多个电子商务平台从事经济活动的,要向有关单位报备从事经营活动的多个网络经营平台;以个体工商户或法人主体等身份开设店铺的,需要上传营业执照;要遵守电商平台的具体规则,遵守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商标法》、《广告法》等。

2.1.2 经济环境

目前,网购已经在零售行业市场日益占据主导地位,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做电商这个零售渠道,在网购市场低成本、高回报的利益驱使下,更多企业和个人加入,吸引了更多资本进入电商市场。在网店盛行的大数据环境下,由于网店经营成本低、操作管理方便,想要取得“睡后收入”的群体扩大,然而不是所有的网店都能获利并且长久地经营下去。网店高度透明化的特点,催生了同一行业不同店铺的激烈竞争,消费者会在产品质量和价格优势等方面进行对比,且因为销售同一产品的网店数量多,小规模网店较少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因此利润率低、很难经营下去。

2.1.3 技术环境

由于高科技大数据和智能数据处理的技术发展,为网购和电商行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近年来,我国发达的物流网络也在不断完善,快递行业兴起,也为消费者网购提供了便利;流量的碎片化、需求的多样化、快递的便利化,为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条件,在此基础下,各种直播带货、自媒体和营销号的好物推荐更是为电商的宣传打下了坚实基础,科技的发展与销售模式的改变息息相关。

2.1.4 社会环境

由于科技的发展使得网购更加便捷、时代的进步促使大众观念的转变,消费者的年龄段逐渐年轻化,由于网购行业的发达和便利化,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产品;在服装领域,普通服饰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更多人希望服装能够多样化、个性化、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因此产生了“汉服圈”“lo娘圈”等小众人群。但如今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使更多人了解到汉服的魅力,在一些发达城市,年轻人穿着汉服走在街头不再被路人以异样的眼光看待,汉服由小众走向了大众。

2.2 电商古装行业发展概况 2.2.1 电商古装行业产业链

(1 )上游产业:设计和手工工艺,我国江浙沪一带的纺织业源远流长,具有精湛的手工手艺,通过汉服的销售规模扩大,也可以带动服装制造业的发展。

(2 )下游产业:物流快递行业,古装服饰的网络销售可以促进物流网络的完善。

(3 )其他相关产业:文创产品,与汉服配套的有许多文化创意产品,如配饰、团扇、化妆品等,汉服的销售可以促使文创产品的相关产业链发展。

2.2.2 古装项目现状及未来前景预测

在汉服成为大热门、影响力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受众群体扩大,消费者对于创意个性化和私人定制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古装项目对于文创的产业链牵动作用日益增大,未来的汉服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第三章 创业企业简介 3.1 项目介绍

“苏十云”围绕汉服私人订制的理念,针对时下热门的古装行业进行创新,加入DIY元素,采用“线上+线下”的模式,开展经营销售活动。

3.1.1 项目基本观点

在“汉服热”“古风审美”等潮流兴起的当下,汉服年轻爱好者正不断扩大形成一定规模,并显露出高增长之势。艾瑞统计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汉服市场销售规模达到45.2 亿元,同比增长318.5%,开始进入井喷期。某种意义上,汉服已不再是一个小群体内的狂欢,而是以更具产品竞争力、商业价值的形态为更多人所看见。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对于服装的选择,不再是仅基于功能、市场营销,更多是“我喜欢”“我心动”。①因此本次会研究使用一种新的方式宣传销售汉服,集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将DIY与汉服相结合的新模式,并且使用线上的方式进行推广是否会增加群众对汉服的热爱程度。

3.1.2 项目重点难点

这次的研究主要争对添加DIY功能的汉服被广大的群众所认可的程度,这不仅是本次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DIY的汉服制式,是改良汉服,我们可称其为汉元素服装。DIY汉元素服装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服文化的大众普及,但其对于制作和销售传统汉服的商家和愿意了解如何复原汉服制式的群体有一定的误导性。比如,制作还可以穿上带有自己设计的汉服传统汉服的商家出现服装造型错误、面料运用不合理、衣片分割错误等问题,而这样的汉服又会误导消费者,给汉服文化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②因此这也就需要商家需要对汉元素的服装进行严格的分类和合理搭配,让顾客不仅可以感受到汉服的文化。在DIY的过程中不能将原有的一些特色改得面目全非,在汉服仍具有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让汉服除了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存在之外,还可以成为人们日常服饰的一部分。

3.2 公司定位与战略 3.2.1 企业发展愿景

“苏十云”希望在电商古装行业中拼出一条“血路”,将线上销售汉服带到线下,做大做强,成为第一个将网店开到实体店的古装服饰企业,并且添加“私人订制DIY”元素,实现汉服行业的改革创新,改变目前汉服图实不符、质量堪忧、电商刷单等行业问题,将古装服饰做精做细,满足大众对于传承中华传统汉服文化的需要。

3.2.2 项目定位

定位:“汉代服饰+DIY”结合,私人订制原创古装店

3.2.3 项目创新之处

此次调研的创新之处首先是对汉服本身的生产手段的创新比如增添DIY功能,让消费者可以买到自己合适的汉服。根据调查问卷可得绝大多数人更喜欢自由设计图案,全程跟进的DIY设计方式,因此可以增添自由设计环节以使消费者可以对汉服产生更多的兴趣。

另外一个创新之处就是宣传手段的创新,热门综艺里,《奔跑吧》全员都身着汉服大玩了一把梦回大宋;连近年能与阿里巴巴、京东叫板的电商黑马拼多多都联合敦煌研究院推出“多多汉服×敦煌壁画”联名系列新品,让敦煌壁画中不可触及的仙女化为生动的现实。③因此本次调研可以知晓群众购买或者入坑汉服圈的原因有哪些,比如古装剧,主播cosplay或者其他原因。

由于汉服的成本不低,产业链可以使用预售+尾款的方式进行销售,既提高了消费者的期待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收集准确的市场数据,合理生产,合理定价,合理销售。

3.3 主要产品和服务

主要产品与服务:销售服装,提供服装样式供消费者自己选择、订制

3.4 项目推进计划 3.4.1 初期(1-3 年)

开店初期(1-3 年内),“苏十云”只经营网店,在网店中提供原创服饰供消费者选择、订制,主打在淘宝网站上发展,并提供客服联络设计师技术,消费者可以向设计师咨询有关购买意见。初期主要是进行宣传,提高知名度,在诸多汉服网店中形成一股清流,进而在淘宝网店中站稳脚跟,持续经营下去。

3.4.2 中期(3-5 年)

开店中期(3 —5 年内),“苏十云”的业务逐渐由线上扩展到线下,在线下经营实体店,首选城市为南京,采用线上带动线下的模式,将销售范围扩展到线下。消费者可以进店挑选订制具有独特性的汉服服饰,并且可以自由搭配,也可以通过在线上网店挑选再到线下购买。中期是过渡和转折的时期,将销售线由线上转移到线下,创新经营模式。

3.4.3 长期(5-10 年)

开店后期(第5 年之后),“苏十云”会开启连锁模式,允许投资者加入企业经营“苏十云”分店,吸引更多资本,总公司在南京,在其他城市开分店,扩大经营规模,打造独立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后期可以考虑向国际化发展,与国际T台合作,扩大“苏十云”企业的影响力,推动汉服古装行业走出国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篇12

一、英国伦敦、谢菲尔德集群发展现状

伦敦有多个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位于伦敦东部地区的电影产业集群是仅次于好莱坞的全球第二大电影产业集群,此外,伦敦西部地区的音乐产业集群和艺术、设计产业集群都是很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伦敦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中聚集了大量的电影特效公司、后期制作公司、音乐公司、设计公司等,形成了完整的影视传媒产业链。集群内部结构合理,文化氛围浓厚,集群内部各公司注重业务合作,共同将市场做大做强。

谢菲尔德是英国的第四大城市,曾经繁荣的钢铁产业被称为“钢铁之城”,伴随着钢铁行业不景气,许多钢铁公司倒闭之后留下了他们破败的厂房。为刺激谢菲尔德城市经济复苏,当地政府决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政府主动建设音乐产业相关的基础设施,提供音乐设备和排练场所。到上世纪末期,谢菲尔德已经形成以音乐产业为主,包括音乐制作、音乐发行、设计等在内的综合性艺术产业集群。

二、英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

(一)重视政策的引导作用。1997年,英国首相布莱尔召集英国文化部、财政部、外交部、英国文化委员会等部门和社会专业人士成立英国创意工作小组,布莱尔本人就任首届主席。该组织囊括了众多行业和部门,便于沟通,提高执行效率,也很大程度上增加各方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较为便捷获取多方意见,保证了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提高产业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早在2002年,英国政府就提出电影产业要和数字技术结合起来,并制定了电影数字化发展的相关产业政策。2011年,卡梅伦出任英国首相,聚集各领域的知名企业、资本方和专家学者,成立了“创意产业委员会”,为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二)培养人才。(1)为创意人才的培养制定战略规划。创意工作小组在2000年左右,就提出将创意人才的培养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当年的多项报告中指出,创意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意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鼓励个人发挥自己不一样的创意,并将其落实到教育中去。2007年,英国政府决定向全英的音乐学校进行巨额资金拨款,用以乐器的购买和学费的减免,从基础教育培养孩子的创意思维。(2)改革教育培养方式。英国知名的艺术类大学纷纷进行大胆的教学计划改革,侧重发展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开设了多项艺术类专业的皇家艺术学院,学院针对艺术类专业毕业生提供自主创业辅导和相关激励措施,使得超过半数的毕业生开办了自己的创意公司(工作室)。邓迪大学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变革培养方式。让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在自己的实践作业上面,实践作业取得的成绩纳入平时成绩考察范围。此外,英国有数量众多的公益性文化组织,每周都会为青少年提供免费的文化类和艺术类课程以及实践活动,提高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意性思维。

(三)扩宽融资渠道。(1)将文化创意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比如,在英国发展较好的戏剧产业集群,由政府出资兴建剧院提供演出场所,著名的皇家莎士比亚剧院、皇家歌剧院都是在政府的财政支持下建成的。(2)调动公益性资金进行扶植。比如通过福利彩票的形式,募集社会资金用于文化事业建设。相关数据表明,从1994年到2001年,政府通过彩票平均每年可以募集30亿英镑左右,这个金额还在逐年增加中,每年扶持超过1200个文化艺术类项目。将募集的社会公益性资金投入到文化领域,为创意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相关的文化基础设施得以完善。(3)基金会等社会组织提供资金。伦敦从2000年开始就陆续设立基金会,给创意产业领域中优秀的创业者提供创业启动资金以及后续资金支持。例如,“创意之都基金”在成立之初只有500万英镑的净资产,随着后续资金的投入,目前其总资产已超过1亿英镑,为广告、媒体、艺术、设计等领域初创公司提供启动资金。英国政府为扶植创意产业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支持创立了一些准政府的民间机构,如在1998年,英国政府提供资金设立“创意产业局”,以

1.5亿英镑资金为当时很多创意类机构和艺术家提供发展创作资金,大概有13万家创意类企业因此得以发展壮大。

(四)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当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时候,创作积极性就会下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英国的创意产业能在较短时间内崛起,使英国成为“世界创意中心”的关键就在于英国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使英国拥有较为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英国政府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本质是通过保护创作者的劳动成果而最大程度的激发其创作积极性,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动力,而不是限制文化产品流通,将其束之高阁。在创意产业工作小组设立前,英国的文化管理部门就提出要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早在2006年,英国政府为研究新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公开发表了《高尔斯知识产权评估报告》,这份评估报告通过对信息时代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知识产权保护应跟随时展与时俱进的策略,报告指出,应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加大对盗版、盗用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的查处、处罚力度,根据信息经济时代的发展特点,对版权法做出具体的修改。

(五)发展产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英国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期间,政府并不是“闲不住的手”,而是对政府的职能范围做了合理的限制,政府通过各种产业协会和社会组织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引导和扶植,使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一直保持高水平的增长速度。通过社会组织扶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保证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拨款独立、高效的应用于扶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使其不受政治的影响,社会组织可负责资金的具体使用并监管其运作。同时,政府在制定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发展战略时,需要将其细分为具体可实现的若干小目标。由于文化创意产业中涵盖行业种类较多,政府制定的总体战略和扶植政策可能并不适用于每一个行业。为了确保政府政策的全面可适用性,需要发挥社会组织的调节作用。同时,社会组织中如各种行业中介机构,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搭建各类公共平台,如信息共享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前沿的行业发展数据以及为企业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此类社会组织是在政府的推动下成立的,所以其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要主动接受政府的监督和引导,政府则依据其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和效果来决定是否给予表彰。在社会组织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对运作较好的社会组织加大支持力度,而对成绩不好发挥作用不明显的社会组织果断关闭,优胜劣汰。

参考文献:

[1] 陈美华;陈东有.英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 南昌大学学报,20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