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后期行业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11-28 16:14: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影视后期行业发展现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影视后期行业发展现状

篇1

摄影图片与其它表现手法如插画、计算机图形及其他平面设计元素相结合,大大拓宽了广告创意人员的视觉表现手段,为创意的完美实现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语言,创作出具有多种艺术风格的广告作品;电脑技术在创意设计整合中具有优越性、随机性、多维空间展示性,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设计观念与方法。

一、美图的作用

在数码照片出现的初期,摄影的拍摄和后期调图都是由摄影师一个人完成的,随着行业的日趋成熟和分工的专业化,美图师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甚至在某些商业片里,美图师的作用大于摄影师的作用,如今这个趋势在商业摄影领域尤为凸显。

曾经,有人在采访英国时尚偶像明星Kate Moss,问她谁是她心目中最棒的摄影师,但她的回答是:“那些负责美图的人!”这点足以证明美图工作的重要性。

二、国内外对美图业的发展现状

(一)国内美图业的发展现状

伴随中国影视与广告行业的发展,电脑美图已成为影视与广告不可缺少的助手。由于国内广告事业的发展还不成熟,美图行业的兴起和发展时间仅有十年之久,美图公司十分稀少,北京不到十家,上海也不多,广州更少,精专的美图师非常稀缺,因此,美图业发展目前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中国美图业任重而道远。

(二)国外美图业的发展现状

国外平面广告设计比较发达,美国广告学家塞提尼瓦指出:广告创作的一个重大事实就是人们希望在看到广告的同时得以消遣,希望广告不仅仅告知什么,而且要有艺术性和娱乐性。现代平面广告设计是信息、娱乐以及艺术的完美组合。只有这三种成分的完美组合,才能创造出成功的广告作品。

国外平面广告与电脑美图业的发展较为持久和成熟,在行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外的创意和想法更让人称奇。在技术方面国外可能就不止photoshop这一个软件了,国外经过美图后的作品更加精彩。

三、美图行业的发展趋势

广告的最终视觉呈现,不仅是来自摄影、来自设计,还有相当重要的部分就是来自后期美图。从美图创作的执行层面上来看,国外美图行业的发展值得我们深思。美图师不仅为客户创作广告,也是为自己创造价值、累积作品,并带来广告效益,这个过程是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一)中国美图行业的发展历程

20世纪末,胶片的使用较为普及,美图不用靠电脑。

2000年左右,98年数码相机最高达到80万像素,胶片的使用仍然是主流,知道2000年Photoshop软件开始普及,但美图仍被认为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21世纪初,美图的重心主要在人像方面,明星艺术照大方光彩。

几年来,“时尚”概念开始流行,国际大牌公司进驻中国,国内广告的需求量因此增加,Photoshop软件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也在逐渐成熟,美图行业发展壮大。

(二)美图行业与平面广告行业结合

数码美图在中国仍被视为是摄影的附产品,大众的认可度不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认识上也有误区;没有确立自己应有的地位,在国外美图按“小时”计费,而国内则按“件”计费;美图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因此教育空白,成为择业盲区;导致此行业缺口的原因是:纯粹的美图爱好者缺乏美术等基础,入行比较困难;而美术专业人士则不甘心只做美图;由于中国的广告行业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因此美图行业市场前景可观,行业需求量大,后期最终会变得更具规模。

(三)美图行业与商业摄影行业结合

摄影与后期制作在商业广告中同等重要。摄影在于对器材的熟悉使用、对于周围环境变化的反应,以及对于组织画面构图的敏锐感觉;而后期图像处理的范围就较为广泛,它用于合成摄影所无法拍摄的画面,对画面进行修补与调整,甚至创造现实不存在的画面效果。同时,美图师对印刷也要了解,后期制作和印刷的效果是息息相关的。从广告公司的提案到制片、道具、化妆、摄影、后期、印刷等等,后期制作大约会占到30%的比重,摄影只是这众多环节中的一个环节。

由于高端客户的审美要求较高,专业的美图师需要对策划、造型、化妆以及拍摄进行全局了解、并用PS技术将更多的创意、创新,赋予画面,这是一项专业的,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四)美图行业与互联网行业结合

前期准备充分,广告公司经过一两个月的策划跟设计,提出一个好的创意;就Layout讨论充分,小到道具,大到场景,团队分工合理;制片、道具即时准备素材;摄影师拍摄素材充分,需要的细节都要拍到;素材质量优良,灯光、角度、同layout符合程度; 模特选择、模特沟通,达到目标状态;化妆呈现到位;客户及时提出反馈意见,随时跟进。

四、小结

数码时代的摄影与电脑美图艺术,已经不能清楚的划分界限了,后期美图对广告设计的影响越来越大,它使设计作品更加具有视觉感染力。随着美图在互联网、广告、摄影等行业的作用越来越大,反过来,美图行业也将受到上述行业的影响,朝着更加开放、共享、创意的方向不断进化。

参考文献

[1]丁俊杰,康瑾.《现代广告通论》,第2版,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篇2

动画设计作为一门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专业学科,越来越受到各高等、高职、高专院校的热崇。自2000年始至今,全国开设动画专业的学校有三四百所,各种职业培训学校不下几千家。尽管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入社会,然而中国企业依然面临困惑――找不到高素质的动画师。业内分析,目前我国动画人才结构不合理,国家院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在整个行业中还占不到1%。许多人认为,根源在于动画教育的发展滞后,无法培养出动画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真正专门人才,优秀的动画创意人才甚少。因此,直面今日中国高职院校的动画艺术教育,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建构具有高职特色的动画专业课程体系,这是动画教育者不可避免的课题。

一、动画专业建设背景

1.行业发展现状。 动漫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是继IT产业后又一个经济增长点,规模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在此背景下,动画专业人才成为人才市场上最紧俏的人才之一。据保守估计,我国动画片存在20万分钟的缺口,这意味着市场需要2.5万名动画原创设计人才,而辅人才的缺口更是高达8-10万人。随着我省苏州、无锡、常州等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的落成,游戏、动画企业大量涌入江苏,使得对游戏、动画人才的需求一升再升,很多企业每月开出6、7千甚至上万的高薪都招不到人。

2.专业结构设置状况。

在我国,高职院校动画专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课程还是沿袭国内外优秀本科院校同类专业课程设置,没有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具体表现在:教学方案、教学计划不完善;专业教材、师资缺乏;教学硬件设备、动画资料不足。在相关课程设置上,大多数高职院校或偏重于素描、色彩等绘画课的学习,或偏重于计算机软件的学习应用,这就造成学生的独立创造性以及敏锐意识感觉的匮乏。这些年,大多数动画院系采取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实践证明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前段时间有报道称,上海某家动画公司,需要一批动画制作人员,于是通过媒体刊登了一则“培训、招聘”的启事。启事上称,将针对动画制作有偿培训一批人员并择优录用,录用后将返还部分学费。这则启事吸引来将近10所学校的就业指导办公室的老师,他们愿意让自己的毕业生再交纳数千元的学费参加公司培训,然后就业,以上这种情况在我国许多城市已是屡见不鲜。由此可见,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直接上岗就业,却走进了再培训的怪圈,归根结底是学校培养的学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可以说:高职院校的动画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并不合理,动画人才结构性不足,与“学生就业实现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的高职教育”的理念相违背。

二、动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构想

动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探讨课程体系建设原则、动画专业建设特色,构建具有离职特色的动画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成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技能和创意思维能力的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

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课程体系建设原则。

科学合理地建设动画专业课程体系,总体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用性原则。以培养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由用人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培养人才的教学任务,企业参与学校课程的设计,按照企业对职业技能的要求组织教学,强调教学计划适应社会需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将企业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工学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2)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相结合原则。课程设置应与动画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紧密结合,将动画公司的专业证书课程嵌入动面专业教学计划中,根据动画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科目与要求设置课程与专业方向,并选用相应教材,让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3)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毕业后能适应不同工作环境。

(4)模块化原则。以动画制作流程为导向,将课程设置为几个主要模块的课程结构,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有利于学校课程开放,可及时删减陈旧重复课程或课程内容,吸收最新科研成果,调整课程重心,保持课程的最佳适应性、先进性与时代性。

(5)开放性原则。加强与各动画院系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内外动漫节、动漫展览、动漫比赛等专业活动,努力学习世界各国,特别是日、韩、美等动画生产大国迅速发展的经验和动画衍生产品的动作模式。

2.动画专业建设特色。

(1)动画专业教学建设分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大专业平台下的专业群建设。动画专业将依据行业特色建立以下四个专业群:FLASH动画、三维动画、连环画漫画插图、平面设计。专业群的目标瞄准行业中对应或相关联的职业技术岗位。

第二方面,以项目为引导的课程结构建设,吸引企业用人单位。通过校企合作、顶岗实训、学工交替、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组建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学水平,建设满足校企共用的校内实训中心。

(2)根据动画专业综合分析行业和企业对岗位人才的各项使用指标,确立专业教学方向,建立专业群平台下的核心课程群。通过动画角色与场景设计、动画运动规律、原动画设计、计算机软件应用、动画短片创作五个集技能与创意为一体的专业课程,用三固(动画角色与场景设计、动画运动规律、原动画设计),一群(计算机软件应用,包括动画软件应用与平面软件运用),一实践(动画短片创作)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

(3)动画专业教学以项目实训为核心,理论教学为实践服务,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动画理论。建立三段式教学基本框架:第一段,实施过程性课程,以专业通用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行业和行业发展的多元认识;第二段,实施企业性课程,课程结合企业分工,突出行业现行技术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行业的发展,形成优质核心课程群,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孵化过程;第三段,实施项目实训课程,可以以企业技术骨干为主导的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也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实训。

3.具体课程设置研究。

在课程设置上,高职院校应把握这样一个原则:第一学年强调专业基础课,而这些基础课并不是指绘画课,它指的是动画的基础,动画的观念,动画的思维这些内容;第二学年,让学生把动画里的动作设计(原动画设计)与动画角色与场景设 计结合起来进行专业设计;第三学年和企业合作,安排学生进行企业项目实训。根据动画专业的特殊性特制定以下三大块的课程设置,作为培养我国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1)过程性课程(含专业基础课与学科基础课)。过程性课程是动画学科体系的基础层,是培养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的素质课,学生刚入校的第一学年以开设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可以巩固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并为下一环节的原动画设计、动画角色与场景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主要开设的课程有:艺术设计史、设计基础、设计透视、艺用人体解剖、动画赏析、动画概论、动画运动规律。学科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涵养,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认识水平及影响到未来的职业建树。主要开设的课程有:政治、专业英语、思想道德修养、计算机基础及应用、大学体育。

(2)企业性课程(专业设计课程)。企业性课程是与行业内优秀企业共同建立现有紧缺和潜在职业岗位所对应的课程体系,以企业动画制作流程为核心,以动画前期企划、中期制作、后期合成剪辑为基本依据来设置课程,集中在第二学年,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专业设计课程包括动画专业课程与计算机软件应用两部分课程,这两部分课程可以并行开设。动画专业课程开设顺序是:分镜台本设计、构图设计、动画造型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原动画设计、影视后期合成。计算机软件应用课程开设顺序是: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FLASH动画、3DMAX、MAYA、AE影视后期编辑。

(3)项目实训课程。第三学年,离职院校与动画企业合作办学,能够有效地使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与行业的用人标准相结合,尽量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与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受益。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人才培养的模式,以适应动画人才的培养。

第一,高职院校采取特殊的训练方式,安排学生到动画公司进行顶岗实训。通过顶岗实训,他们可以了解动画公司职位的需求以及需要掌握的技能,并在实际的学习中强化自己的职业能力。

第二,由于学校在硬件配备上的投入是有限的,一些高尖端的设备引进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学校可以联合国家动漫产业基地,针对产业的地区发展,人才的培养方向和规格、交流和合作、科研和产学结合、机制和资源等进行规划。

篇3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119-02

近年来各省属师范类院校先后开设了新闻传媒类相关专业,以四川省为例,师范类或前身为师范类的高等院校均在2000年前后相继开设了传媒类相关专业,截止到2013年四川省内已有十余所师范类院校开设了此类专业。在省属师范院校的办学历史中其优势和特色均长期立足于师范技能教育,开办新闻传媒类专业以来,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使得影视技能的教育和掌握逐步在办学过程中广受关注并日益发展。

一、影视技能教育的双导师制产生背景

国内本科生教育培养的双导师制雏形产生20世纪90年代,在计划经济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冲击的社会背景下,早期引入“双导师”制度的专业往往集中于与市场关联度更大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近年来,教育部多次提及的高等教育转型议题在2014年初见成效,从国家到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分均对高等教育事业中的部分学校和专业明确提出了转型目标和进程规划。以文科研究见长的省属高等师范院校为顺应本科教育规模扩张趋势,和社会发展人才培养需求。在本世纪初以来先后开设了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等新闻传媒类相关专业,以四川省为例仅省属师范类院校中开设此类专业的学校达90%以上,专业的重复建设和“艺考热”的兴起同时带来的则是师生比的严重失衡,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影视技能教育成为众多办学者的软肋。表现为骨干教师培养难、专业实验室维护难、教学团队打造难三方面,此外还有诸如理论学习有余实训操作不足,技能掌握宽泛有余具体环节精进不足,课程丰富性与专业发展现状互动不足等方面有待改进。学界与业界的双导师制产生不仅是基于传媒类专业影视技能教育现状,更是省属师范类院校转型改革的必经之路。

(一)师资建设的需要

省属师范类院校大多建于建国后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地方各级师校的基础上建设而成。其强势专业均为传统学科并注重知识的系统学习和传授,研究

与技能并重。以绵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为例,学院下设的广播电视学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两个专业,分别开设于2003年和2009年,从专业建设之初办学者即确立了培养基层广播电视行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思路。但办学现状却存在专业培养历史短,专业底蕴弱,师资建设缺口大等问题,尤其是涉及影视技能课程师资引进和培养的困难度则从一开始就显露端倪。

高校传媒专业的影视技能课程涉及了新闻、传播、电影、电视、广播等多专业的技术课程,以当前四川省各省属师范院校的专业学生人数平均量和专业教师人数平均量来看,均难以达到较为理想的师生比例。同时,影视技能课程的师资来源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态势,并在高校教师的准入机制日益严格的时间点上被放大。严格的准入机制使得高校环境和氛围走向更趋向于研究性和学术化,实务经验和指导水平都与人才培养要求存在较大差异,同时这也是近十年来,传媒专业影视技能课程存在的突出问题,且改善情况较差。学界导师和业界导师的双导师制度确立是

(二)校地合作的双赢

从筹办传媒类专业开始,省属师范类院校的办学者便制定了不同年级学生的实践实训实习计划,并结合高等教育发展改革政策逐步摸索找出一条更适合自身的道路。产学研结合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最终要求和目标,传媒类专业则因为专业的特殊性能更好做到这点。继基地建设、成果转化之后,双导师制是高等院校和地方各级用人单位的又一合作成果。也是高等院校在平衡人才培养和师资建设的矛盾的最佳模式。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传媒类专业学生从大学一年级进校开始确立自己的学业导师,学业导师将从校内课堂和校外活动两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而大学二年级下学期随着分批次进入各级电视台顶岗实习之后,学生将逐步建立起自己与业界导师的技能学习和实务交流,以此来完善学业导师校内指导缺乏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校地合作的内涵得到深化,双导师制成就高校和地方的双赢。

二、影视技能教育的双导师制应用模式

双导师制发展至今,由学业导师和实务导师对传媒类专业学生协同指导的模式已被广泛认同。但相较于省属师范类高校的具体情况而言,传媒专业学生的影视技能双导师呈现出不同的应用模式。

(一)校内的理论实践双导师

在省属师范类院校的传媒专业办学过程中,校内导师的制度建设屡次提出,但都难以实施操作。校内导师的地位和价值长期被低估和忽视,原因主要体现在:影视技能课程导师人数少,难于完成具体职责;影视技能理论知识滞后,脱离传媒行业发展现状;学历程度高业内经验少,技能操作水平参差不齐。以上原因导致传媒类专业教育过程中校内导师的角色长期缺失,或仅有制度没有推行。

本文所提出的校内双导师是指传媒类专业本科一年级的学习开始即确立一名影视理论知识导师,本科二年级协调专业兴趣配以影视技能课程实训导师一名,并在本科三年级的时候由双导师指导完成影视技能课程的汇报作品展演。校内双导师的职责集中在对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并以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为依据,对传媒类专业的影视技能教育有系统认知,了解传媒类专业的业界前沿发展方向。经过课题组两年的调研发现,基于当前省属师范院校传媒类专业的师资现状,校内双导师的推行仍存在技术骨干教师匮乏,导师职责不明,有针对性的指导泛化等困境。

(二)校外的写作制作双导师

影视技能教育的双导师制核在于校外导师的选择和职责。课题组的调查发现省属师范院校中为应对自身专业背景的不足均大量各级各类型校地合作基地,常见的校地合作是高等院校将大学本科四年级的学生送往传媒业界做实习实训培养,且多数合作方式仅局限于将学生派遣前往之后便任其发展,既没有前期规划也没有后期考核,校外实习指导的实际意义常常止步于学生的自律和导师的他律。因此,校外双导师的实际推行也已日益呈现出流于形式的趋向。

校内导师难以更好完成的指导可以由校外双导师补足这一点,各办学者已达成共识。但校外双导师的重要性却并没有为大多数人认识,影视技能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涵盖了策划、文案、写作、制作、播出的五大环节,其中具体制作工作则更繁杂。但大多数省属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对于专业学生今后的出口和去向则较为明确,即面向省市级甚至县域传媒机构。在这些传媒机构的日常工作分工并不完全细化,对应人才培养则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每一名进入校外实习基地实训的学生都能够在相应工作岗位接触到掌握影视技能的多项必备环节,使其能力得以最大提升。

三、影视技能教育的双导师制推广途径

校内外双导师制的办学理念自上世纪初出现以来,相关论述和探讨在高等教育范围内长期被借鉴和使用。影视技能教育的双导师制由于其产生时间晚、专业特殊性强、技能要求高等特征,其双导师制的推广途径也与其他专业有较大差异。

(一)时间安排的灵活多样

影视技能教育的双导师是在传统双导师制基础上的拓展,由校内的理论和技能双导师及校外的写作和制作双导师共同构成,覆盖了传媒类专业的大学四年教学内容。因此,只有实现时间安排的灵活多样才能做到教学指导各环节协调合作,互为补充。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的校内指导在时间上多集中在大学本科三年级以前,结合专业特点以课堂教学实践和课外实训制作为基础,以学期实训周、年度作品展、中期考核汇报为契机构建立体指导规划。在已完善的规划中两位导师的时间安排应做到互为独立但并不割裂,在两年时间内完成校内双导师的具体职责。在大学三年级以后,传媒类专业学生将逐步进入到校外基地实习实训,校外导师应在前期就联系和约定。由于校外导师的时间安排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双导师的必要性得以体现。根据不同岗位要求学生的岗位工作可分为两阶段,将写作和制作技能的指导交叉进行,使之充实高效。

(二)内容指导的切实可行

内容是影视技能教育双导师制的核心。课题组的研究表明,校内和校外双导师制的推行内容应以理论融入实践、实训践行理论,二者互为前提相互影响。尤其是前期校内双导师的指导,教学的计划制定和内容选择多以影视技能基础教育为主,注重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和技术能力的培养。校外双导师的内容指导则侧重以工作岗位的需求为导向,强化基本技能的同时,适当加强技术要求的强度和深度,以适应传媒类行业的现实境况。在调查中发现就省属师范院校而言,传媒类专业的影视技能教育表现出欠缺指导内容的确定性和指导环节的合理性,这是非传媒类专业院校的共同症结,引入校外双导师的急迫性所在。

(三)教学目标的互为统一

双导师制的教学目标评估体系是之前学科中经常性忽视的内容,同时也是构建双导师系统的关键内容,影视技能教育的双导师制体系则应从明确教学目标开始。影视技能双导师至的教育目标应划分为三个阶段,校内理论和技能基础指导的掌握,目标评估多以考试方式实现。除此之外参照专业院校技能培养的方式,校内外各等级竞赛也应逐渐成为学生技能掌握的评估参照。第二阶段教学目标的变化性和不确定性最为显著,在工作岗位的需求和校外双导师的指导下,根据传媒类不同专业的特点,以个人技能掌握和中型作品完成为教学目标的评估方式是课题组在研究中总结得出,但具体到校外导师指导环节中又常常流于形式化难以推行。因此,在第三阶段中,毕业作品的设计和制作成为上一环节的教学目标的补充和延伸。在省属师范院校中,延续了传统学科的毕业论文环节应逐步以传媒类学科特点考量以技能掌握展示为主,响应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变革。

综上,构建省属师范类院校传媒类专业的影视教育双导师制从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来看均已势在必行。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讨论成为主流的社会背景下,如何使传媒类专业的办学适应社会文明发展的需求是推行影视技能双导师制的基本前提和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赵艳,段联合.对影视传媒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6(02)

[2]伊继东,刘六生.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发展问题探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06).

[3]潘秀通.论影视技术、艺术与知识创新[J].上海大学学报,2000(02).

[4]胡智锋.广播电视艺术教育回顾、现状与展望[J].艺术教育,2003.

篇4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9-120-2

随着三维动画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CG行业的涌现,影视动画和动态图设计等技术孕育而生,使三维动画的表现能力不断提高,为影视动画作品赋予了新的科技内涵,这是用传统拍摄手法无法达到的境界。在此环境下,学校动画教学中传统的手绘动画教育模式已经开始向三维软件教育方式转变,变传统的单一教学为多元化、开放式的教学,以适应时展对教学改革的要求。

一、Maya动画技术的概述

Maya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具有功能完善、操作简单、制作效果好、表现真实感强的优点。Maya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专业的广告制作、角色动画、电影特效、游戏美术等方面都有大面积的应用,三维动画通过创设虚拟的世界表现出物象,可以不受自然环境的限制,能够美化物象,提高表现力,为影视制作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三维动画技术教学的目的是教授三维动画的制作,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学校会将课程分为几大模块,按照学习流程组织教学,形成一套教学项目链条,从而体现模型、材质贴图制作、动画制作、动力效果以及后期制作的不同层面,使学生掌握软件的使用技术。

二、学校三维动画教学的现状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让学生将来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三维动画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具有实际动手操作设计的能力。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学模式还很单一,还是单纯的以课本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而脱离了实践性的操作,学生对于三维动画的理解能力也仅仅是停留在老师的教授内容中,使得学生思维僵化,艺术表现的灵活性不够,设计思路混乱,不能从真正意义上了解三维动画的意义。实际上在动画教学中,只有投影仪和老师的嘴皮子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让学生结合电脑实际操作,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互动,进行思想交流,学生一边学习一边练习,教师从旁指导,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对于三维动画软件教学的探讨

学校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人生哲理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就动画专业的教学来讲,既要教授学生动画艺术理论,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又要使其掌握动画制作技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将来能够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根据技术发展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走“研、教、学”相结合的道路。

(一)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由于Maya三维动画的操作性非常强,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安排上应该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鼓励学生使用网络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教案、课件和教学录像进行自学。在每部分教学活动完成后,适当的安排案例作为课后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其实际动手能力。这能够使那些以前没有接触过三维动画技术的学生能更加快速地掌握Maya软件的使用,培养他们的兴趣。因为Maya软件要求要有很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所以,单靠课堂的老师讲解和教材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穿插更多的专业知识,指导学生进行实际练习,由教师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一步一步的进行操作,让学生逐步掌握操作软件的技巧。还可以在教学中安排相关的案例辅助教学,使用多媒体播放软件操作、录像影片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打开思路,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动画专业的学生将来要从事影视动画制作方面的工作,而现在的影视行业发展迅速,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技术要求,使学生有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学校可以和企业合作,让企业参加到动画制作人才的培养上来,增加学生对社会需求的了解。教师可以从一些动画行业公司聘请专业技术人才到班级讲学,向学生介绍现代最前沿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Maya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并与学生所学知识相联系,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此外还可以联系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学习,这样会提高的更快。

四、总结

Maya软件作为一款优秀的三维动画软件,在影视动画制作行业中应用非常广泛,是三维动画专业类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项内容,对于三维动画软件Maya教学的改革,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孟红霞,段蕾. 浅谈Maya三维动画教学改革与实施对策[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2]吴莉.三维动画软件MAYA教学改革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