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课程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29 10:53: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网络安全课程培训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网络安全课程培训

篇1

一、网络案例教学及其研究现状

案例教学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最先在其教学中采用.由于案例教学法强调实践性和研究性,得到人们的青睐,很快就被广泛运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学的教学中,其内容、方法和经验也日趋丰富和完善,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案例教学也即具体事例教学,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分析研究案例,激发创新思维以培养沟通能力和提升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和时效性的教学方法,其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驾驭和发展知识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多媒体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这种新兴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和媒介与案例教学模式相结合越来越为教育界所关注。我国对于“数字化”、“网络资源”、“网络化教学”、“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在2000-2001年处于起步阶段,“网络教学平台”刚被引入时不被重视(两年只有8篇文章)。从2003年开始,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得到充分重视,对“网络化教学”和“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呈现快速发展的状态。[1]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网络教学的发展比较迅速和成熟,早已经过了普及阶段,向更高层次的应用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之后,我国重视网络教育平台与教学网站的建设,开展了国内教学网站的建设。几年来也得出不少成果。特别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和促进各地区及各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典型的网络课程案例建设也提高了各级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国际经济法课程的特点

1、国际经济法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国际经济法是一门社会性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跨国经济交往中发生的国际经济法律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为学生模拟真实的场景,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去感受真实案例发生的真实状况,并用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信息刺激学生的认知感受,使学生对事件有深刻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力。

2、国际经济法学是一门开放性、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国际经济法课程是一门包含国内法和国际法、程序法和实体法、公法和私法规范的开放性、综合性、边缘性学科。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不仅需要有雄厚的法法学基础知识为基奠,有相应的英文阅读能力,同时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国际国内的相关背景知识为前提。因此教授国际经济法课程要解决的另一关键问题即让学生理清各类不同性质的法律规范是如何有机的组成国际经济法这个部门法的。让学生掌握实践中解决国际经济法案例应如何查找浩如烟海的法律以及如何准确适用。

3、国际经济法学的现实案例距离学生生活较远

在现实生活中,国际经济法具体案例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得并非很紧密,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通过声音和文字的媒介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单一的授课模式让学生感觉国际经济法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而对于“实用论”愈趋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学生可能从一开始就会在心理上对国际经济法产生抵触的心理,这对国际经济法课程的顺利开展是不利的。而网络是一种可以将遥远的事件展现在眼前的现代化工具,它可以现实人类将世界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愿望,扩大人类对世界万物的了解和缩小人们对应认识的事物的距离感。

三、传统案例教学模式对国际经济法课程讲授产生的弊端

1、传统案例教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根据教学主体在参与教学活动中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的程度,将教学模式划分为三种:学生主动型、教师主动型、师生互动型。其中,学生主动型模式一直是教育实践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现阶段高校中普遍采取的一种形式,案例教学法从美国传入我国后,特别在法学教育领域案例教学模式也体现为教师主动型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通过语言的表述把案例的内容传输给学生,学生根据老师已经教授的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教学活动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忽略了教学对象个体性的差异,学生的背景知识局限于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当中,容易产生僵硬呆板的学习气氛,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因此,对于国际经济法学这样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来说,传统案例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动机,学生主动型教学效果难以实现。

2、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不能强化学生对案情的感性认识。

学生认知事物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因此在感性认识阶段就必须给学生足够的强烈的信息刺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由被动的知识传授转化为主动的搜索信息以丰富其对应认识事物的理解,进而对应认识事物转化为理性认识,以便在实践中应用所认知的事物。而传统的案例教学只有通过声音和文字的方式向学生传达信息,其严重依赖于老师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国际经济法案例通常相对较为复杂,相关制度也较为庞杂,而语言和文字传输信息有很多局限性,如,教师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声音的频率和强度等对学生接受信息的效果有较大影响。相反,网络中的资源丰富多彩,各种信息以多媒体化——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等呈现,形象逼真,生动新颖,从而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多样化、接近实际的学习情境。网络所带来强烈的外部刺激,使学生处于一种强烈的感受之中。正是这种新颖性和感受性,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为一种求知欲望,转化成一种进入创造学习的主动性。各种案例的真实情形、表现(案情)光有文字和口头描述还不够,还需要借助可视性图像以强化感性认识,这是非常重要的认识学习和分析判断过程。[2]国际经济法的实训不同于其它学科,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对知识的记忆。学生要面对的是一些人、事、气氛,而且要有虚拟法庭,这是传统案例教学法所无法实现的。

3、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陷入思维定式

传统的案例教学通常是采用“基本理论知识传授—案例印证—结论”这样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试图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如前所述,由于受传输媒介的影响,其不仅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同时会让学生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思维定式当中。学生很自然地判断老师所举的案例肯定是为深入分析前面所讲授的基本理论知识为目的,因此,很容易就根据已知的前提基本理论知识得出正确的结论。陷入这种思维定式的学生其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会受到很大的局限,往往从单一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思维方式很难适应实践中复杂多变的真实案例,因此,传统的案例教学法是无法真正解决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四、网络环境下国际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中,笔者认为国际经济法案例教学在网络环境下应采取的教学模式具体步骤如下:

1、多媒体方式设计教学案例

我校已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此,教师应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制作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案例。根据每个章节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确定学生学习的重点任务,在整个教学案例的设计上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

(1)真实、多媒体化的情境性原则

教学案例应该是真实生活的体现,应具有高度的拟真性,而不是由专家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而是从活生生的教育实践中提取出来的现实事例。在真实的前提下,案例作为一个故事,得有情节,有矛盾的冲突,凸现问题的复杂性,能够引导学习者对案例展开讨论。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要通过文字、图形、图象、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展示案例,这样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案例纯粹阅读文本信息的枯燥乏味,可以真实、生动地再现案例的起因、、结尾,而且视音频素材更能够增加案例的情境性和吸引力,使案例活了起来,更能够体现案例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

(2)科学、明确主题的教育性原则

设计网络教学案例的最终目的就是为教学服务,对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因此,其选材要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无论是在案例的搜集、编写或选择的要求方面,还是在培训过程中对所选定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方面,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都必须有“明确的”案例主题和研究主题。案例教学不单纯是去寻找正确答案的教学,而是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这个思考过程正是实现教学目标,尤其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3)发散、灵活多元的问题性原则

案例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情境,案例教学以案例中的问题为起点,以表征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指向,最终达到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目标。因此,案例的“问题性”是案例冲突的体现,所设置的问题应该能够“凸显矛盾”,具有“内在的启发性”和“灵活的开放性”。通过对教学案例中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学习者可以从自己的知识背景出发,能够对已有的假设和命题进行证明或伪证的检验,进一步理解信息并内化有关理论;而且还可以提出新问题,新假设,创生出新的个性化、多元化的问题和理论。[3]

2、学生根据网络搜集并整理和分析资料

学生根据老师设置的教学案例以及教师提供和自己搜索的的网站,根据自己的意愿结合成各小组。各小组应确定自己的主题任务,分工合作,从而使收集资料工作进入正轨。学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并针对老师设计的案例进行分析并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得出结论。

3、各小组成员课堂展示研究成果

经过前一阶段的工作,各组学生对教师设计的案例分别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课堂上老师要组织各小组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展示自己前期的研究和分析的成果,各小组可以以模拟法庭的方式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论证和辩驳,也可以以研讨会的方式交流各自的思想和解决事物思维方式。

4、教师评价并出示正确结论于网络中

教师对各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方式及其结论进行综合评析,并通过所设置网络交流空间的方式将教师认为比较正确的结论公布于网络中。如,通过QQ群的方式把结论公布于群空间中,学生对老师的结论有疑问的可以通过QQ的方式与老师进一步交流,学生之间也可以就老师的结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4]

综上所述,本文的案例教学模式已经不单纯属于一种教学模式的变革,而涉及到整个教学组织系统的变革。这不仅需老师在观念上有所转化,同时需要学生在思维和心理上对该模式逐步的接受。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学生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起着主导性地位,学生从传统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转换成主动学习知识的角色。因此,学生在该模式中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其效果也将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丰富更深刻,分析和思考问题的纬度更宽,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也较强。教师在该模式中要准确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备课的内容及上课的技巧都应侧重于如何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如何给学生创造开放性的思考空间等问题上。随着中国加入WTO,与国际交往不断加强,社会对国际经济法方向的专门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因此,笔者仅以此文抛砖引玉,希望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欣欣向荣。也希望我们的法学教育为国家输送更多的国际经济法律人才。

[参考文献]

[1]庄东晓.中外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综述[J].科教论丛,P257

篇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人们的社会生活对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网络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其所带来的网络安全隐患问题日益严重。而网络安全人才在解决安全隐患和威胁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

网络安全人才是指受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教育或培训,懂得计算机技术或是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并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专门人才。网络安全人才在维护网络安全、保障网络运行中起着基础和决定性的作用。但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却严重不足,人才供需矛盾突出。根据教育部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网络安全人才只有2100人左右,而国内对网络安全专业人才的需要量高达10余万以上,每年全国能够培养的信息安全专业学历人才和各种安全认证人员大约不到5千人,供需缺口特别大。据统计,到2008年,全球网络安全行业的就业人数将由目前的130万上升到210万。目前,我国网络安全人员从人数和质量上都远不能满足市场的紧迫需求,加快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影响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速度和国家安全实现的关键性因素。

一、我国高校培养网络安全人才的现状

1.高校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处于探索阶段。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是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而展开的。2000年,我国高校开始设置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标志着我国将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正式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中。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我国已有近50所高校开设了信息安全本科专业,部分高校已设立了信息安全方面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初步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的培养层次。

2.高校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尚未形成科学的模式。由于高校培养网络安全人才正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因此各个高校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体现出不同的办学思路。例如有的学校把信息安全专业办在安全工程系,以安全为教学内容的重点;有的学校把信息安全专业办在计算机系,以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为重点;有的学校把信息安全专业办在数学系,以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为其侧重点;有的学校把信息安全专业办在通信系,以密码学作为教学的重点;还有的学校将信息安全专业设置在管理学系,以电子商务为其教学重点和方向。

不同的办学思路,一方面是各个高校依照其自身的学科优势和办学格局,对信息安全学科初期发展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尝试,符合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自身建设的规律;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在信息安全学科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还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学科教育模式。

二、我国高校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学科体系不成熟。我国部分高校已设置了信息安全专业,初步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培养层次。但是信息安全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涉及数学、通信、计算机、微电子、网络工程、密码学、法律等诸多学科,我国高校在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还无法准确把握各学科之间的比重关系,表现在各高校在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比较盲目,随意性较大。目前的培养体系中,还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文凭轻素质的现象,培养的人才普遍是从理论到理论,动手实践能力不强,不能解决现实的网络安全问题。

2.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和相应的课程体系还不完善。现有培养模式中,信息安全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都是各个高校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的,缺乏系统的学科指导体系和规划。各高校都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况,直接导致了培养的人才水平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胜任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的工作需要。

3.精通网络安全理论和技术的尖端人才以及专门从事网络安全研究的科研人员缺乏。网络从其产生到现在也不过短短的几十年,网络安全的问题更是最近几年才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我国进行网络安全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网络安全人才不足,且多是“半路出家”(即由网络管理人员通过有关网络安全知识的自学或短期培训后从事这项工作的),缺乏大量精通尖端网络安全技术的专门人才。网络安全人才分布不均、人才队伍不稳定。这种状况使我国目前对网络安全方面的研究远远落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

4.网络安全教育的普及率较低,一些公民缺乏网络安全意识。由于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导致普通公民对此问题持无所谓的态度,即使是经常接触网络的人也没有形成网络安全的观念和常识,安全隐患较多。

5.缺乏网络安全教育所必需的实验设备和条件。开设信息安全专业的部分高校缺乏基本的基础课程实验室,教学实验和模拟设备。许多高校无法开展课程体系中所要求的实验,学生的学习只能是从理论到理论,极大的削弱了教学效果。

6.偏重理论学习,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信息安全学科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许多安全技术与手段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去认识、去体会。当前设有信息安全专业的高校,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很少。许多高校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更不用说提供处理网络安全问题的模拟实践。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想而知。

三、美国高校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模式

美国高校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核心课程+课程模块”模式和“知识传授+科学创新+技术能力”模式。“核心课程+课程模块”模式是美国大学网络安全专业教学中采用的一种基本模式,它类似于我国高校中采用的“基础课+专业方向选修课”的模式。也就是说,学生在修完规定的专业基础课后,可以根据其爱好和特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方向进行研究。“知识传授+科学创新+技术能力”模式承担着基础知识教育、专业技能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任,对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国不仅在本科阶段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硕士和博士阶段更加注重对某一领域的深入研究。美国的研究生教育通过补充课程论文和考试或者通过课程论文和硕士论文项目使研究生们在信息安全学科的某一个特定领域深入下去。硕士论文通常是开发一种理论到某一个或者一些特定场合的应用;而博士阶段更注重理论分析,对理论进行扩展,改进或者提出新的理论。

美国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在于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教育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知识体系,可以满足企业等用人单位的不同需求。通过大学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学生不但可以很快熟悉并巩固书本知识,并且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研究发现新问题并予以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笔者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根基,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基础之上的一个更高层次的目标和要求,因此,与“核心课程+课程模块”模式相比,依据“知识传授+科学创新+技术能力”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四、完善我国高校安全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我国应在借鉴美国高校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模式优点的同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安全人才模式。笔者认为,可以采取“核心课程+课程模块+教学实践”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在核心课程设置中,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数学、通信、计算机、微电子、网络工程、密码学等基础知识;在课程模块设计中,让学生探讨研究其感兴趣的网络安全领域和内容;在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总结出大量目前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并尝试着让其进行研究解决,以此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具体来说,高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网络安全人才,使其具备较合理的知识结构:

1.研究信息安全专业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知识体系。信息安全专业是一个交叉的新兴学科,需要许多学科的知识作为铺垫。高校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目标应是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网络安全管理和技术人才。我国高校应通过统一制定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使学生具备计算机、数学、密码学等健全合理的知识结构。合理采用美国高校对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和模式,通过严格的培养使信息安全专业毕业的学生具备以下素质:宽厚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知识;娴熟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将信息系统及其安全领域的知识同某一应用领域业务相结合的能力;独立完成网络安全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

2.开设法律课程,使网络安全人才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虽然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网络安全法,但在一些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中都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了网络安全的内容。例如《刑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都是有关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作为网络安全人才必须了解上述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3.将网络安全理论教育和实践相结合。高校应该将“网络安全设备操作指南”、“网络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列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这是培养网络安全人才,保证各项安全策略、制度、规程和操作在日常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的重要环节。还可以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演练,如果条件成熟,甚至可以挑选一些真正的病毒加以分析、研究。这不仅是检查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运作情况的重要手段,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4.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是一种持续教育,因此应加强和政府、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共同培养高素质的网络安全人才。美国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特别重视合作与交流,例如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其COAST(Computer Operations Audit and Security Technology)项目是该校计算机科学系从事计算机安全研究的多项目、多投资的实验室,它促使政府机构、大公司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紧密合作。如今COAST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专职的、学术的计算机安全研究群体之一,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我国高校应借鉴其有益的经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对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给予经费支持和倾斜,改变教学条件,更新试验设备和仪器。同时,加强国内与国际的交流,搭建学校与企业的互动平台,和一些具有综合实力的大企业、公司合作,让学生进行有机的、双向的实践活动。

《国家信息安全报告》中指出:“从事信息技术的人才匮乏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紧急警报。就信息安全的人才而言,其匮乏的程度更比一般的IT技术有过之而无不及。”《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更是为我国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宏伟目标:“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快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增强国民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和信息能力。培养信息化人才。构建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在职培训为重点,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结合,公益培训与商业培训相互补充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我国高校应按照《发展战略》的指引和要求,积极探索和建立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模式,为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平台,构建更加坚固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只有如此,才能营造出和谐、安全的网络空间。

参考文献:

[1]郑志彬吴昊辛阳: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道路[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3)

[2]刘宝旭:浅谈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3)

篇3

据网络安全巨头Cisco估计,全球有100多万个安全类岗位空缺。2015年,ISACA(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86%的被调查人员认同网络安全是一个人才紧缺的行业这一说法,只有38%的人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好应对复杂的数字攻击。

“网络安全人才正面临严重缺乏的状况,这也是在过去几年间,我们看到信息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ISACA网络安全顾问委员会的主席兼网络安全公司White Ops的CEO Eddie Schwartz说道。

Schwartz表示,网络安全专业人才的稀缺始于本世纪初。学校、网络行业对中等水平网络安全人才教育的关心导致尖端人才得不到培养,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人才紧缺的状况。其后果是,对已知漏洞的修修补补、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成了维护信息安全的首要措施,很少有人再去关心是否需要革新技术以对抗越来越复杂的网络安全袭击。“如果全世界面临更高级的威胁,当下大部分的合规框架都不足以用来保卫我们的安全。”Schwartz说。

同样缺乏的还有精通“白帽黑客技术”的专业人士。所谓白帽黑客技术,就是指运用恶意黑客的手段,进行安全检查来发现漏洞的技术。“在这方面我们还没有系统的教育体制,”科罗拉多安全公司Coalfire的副总裁Mike Weber说,“也没有特定的职业晋升道路能够发掘出这类人才。”

另一大挑战是,如果想大学毕业直接进入网络安全行业工作,也比较困难。大学毕业生往往需要在科技行业工作一段时间,积攒足够的经验才能判断出系统漏洞可能存在的区域。

“想要确定错误的所在位置,就得分析出如果是自己,会在哪里犯错,”Weber说,“这类工作相当于逆向工程,而一个人只有在掌握了正向工程的技术后,才能进行逆向工程。”

为了帮助填补安全领域所缺人才,包括ISACA在内的不少公司和大学都开始提供实习培训课程,专业培养白帽黑客技术人才。

佛蒙特州的诺威治大学是全美最古老的私立军事学校,该校提供相应的大学水平课程,以及网络安全领域的证书课程,教授学生计算机取证与漏洞管理等知识。“我们的安全检测实验室在很多年前就成立了,当时是应一家大型公司的要求,帮助他们对内部IT员工进行安全检测培训。”诺威治大学信息安全与保障硕士生学位项目的负责人Rosemarie Pelletier说道。

诺威治大学接收的学生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安全行业的专业人士,想要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二是退伍官兵,想要学习一门技术来回归平民生活。诺威治大学的网络安全专业毕业生很少有找不到工作的。

Offensive Security因开发了专注培养道德黑客的操作平台Kali Linux而闻名业内,这家公司目前又上线了自己的培训与证书项目,并提供实习机会,而不仅仅是考试过关即可。

“我们认可的基础水平是通过一项24小时的测试,”Offensive Security的总裁Jim O’Gorman说道。“学员连入一个网络,该网络中存在一定数量的系统。我们会给学员制定一系列任务,学员要么选择完成,要么干脆别做。之后,学员需要写一份文档来解释这些结果,我们的导师会根据一部分确定的评分标准,以及与学员的交流进行打分,最终只有通过与不通过两种成绩。”

篇4

一直以来,针对大学生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是各个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学生自身的安全问题是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对国民生活影响的日益增加,在校大学生们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为之所影响。正如其他新事物一样,网络在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潜藏着诸多的隐患甚至是陷阱,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起网络安全意识,远离网络陷阱,已经成为各个高校不得不面对的新挑战。

1高校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网络防卫意识

虽然,近年来我国网民的数量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并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大多数年轻人对于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还是比较缺乏的,特别是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几乎没有接触过网络,因此,在校园中开展网络的相关教育就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教授一些基础性的网络知识教育,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多了解一些关于网络的知识,同时还可以提升他们的网络运用技能,更为重要的是,使得学生们在面对网络骗局、陷阱时具备初步的辨别能力,进而从根本上减少校园网络事件的发生。

1.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人才能力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相信在以后的社会竞争中,具备相关的网络知识将会赋予为个人更大的竞争力。虽然在当前的大学课堂中普遍设置了计算机技术的相关课程,但是在教导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漏洞这方面,却并不总是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相信通过在校园中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将会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从而帮助他们在面对日后的竞争时具备更大的优势。

1.3有利于维护校园的正常秩序

网络方面的相关教育并不仅仅涉及到安全方面,它对于维护整个校园工作秩序的稳定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时代,一时一地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在短时间内大量地迅速传播,使事件本身具有更加广泛的社会意义,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升级成为危及校园甚至是整个社会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如果,学生们拥有一些相关的网络安全知识,具备初步的网络判断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制网络谣言,降低校园的突发,从而为维护校园的正常工作秩序做出积极贡献。

2当前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困境

2.1对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虽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意识到了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从普遍水平来看,对于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依旧有待提高。在部分高校中,日常的学生管理部门完全没有指派专人关注本校的舆论阵地,如官方微博、学校论坛等,同时也没有意识到在日常的安全教育中融入网络教育的必要性,只有在出现了相关事件之后才会注意到网络的安全教育,并在事后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2.2缺少专业的课程设置

大多数的高校基本都开设有计算机类的相关课程,但是其中涉及到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往往过于肤浅。在当下的计算机授课过程中,老师们的讲授内容多为一般性的科普教育,偶尔会伴随一些办公软件的指导使用,由于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根本没有接触过网络,因此这些课程的安排是非常必要的。

2.3缺乏相关的网络安全专业人才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虽然不少高校都有一支专业的计算机人才队伍,但是由于专业背景的缘故,专攻网络安全的人才相对还是比较匮乏的,这也是多数学校无法开设专业的网络安全教育课程的掣肘之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对于专业人才、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各个领域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就使造成了收入相对比较少的教育领域中,网络安全人才的缺口较大。

3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1统一思想,加大对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力度

在高校中,管理层需要统一思想,加大对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力度,校领导班子中必须有成员主管此项工作,并在各部门抽调专人负责相关环节,坚决避免“应付了事”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此外,还需要加大学校的制度建设,不定期举行相关的座谈研讨,对已经制定的条款进行讨论分析,不断完善、改进,使得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做到有理可依,进而为校内的网络安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3.2开设专门的网络教育课程

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高校的教学主管部门可以考虑开设专门的网络安全教育课程,除了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之外,还要对授课内容进行严格把关,此外,在每一阶段的课程结束之后,对课程的效果、质量等开展调查反馈工作,以便于及时改进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日后对课程设置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打下良好的基础。

3.3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

针对校内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各个高校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应对这个问题。一方面,加大对校外人才的引进力度。针对比较稀缺的人才,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引进计划,通过高薪、优厚的晋升空间以及光明的发展前景等方式来吸收相关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加大对本校教师的培养力度。对本校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也不失为一种经济、可行的途径,培训、讲座、外出学习等方式都可以有效地提升本校教师的个人素质,并通过有目的性的培养,进而使之成为本校在相关领域内的专家。

参考文献:

[1]卢春宇.《欧盟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8.

篇5

0 前言

政府高度重视在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但是,目前在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实践教学环节,缺乏能支持信息安全各专项技术的综合实训环境。围绕国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提升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的战略要求,结合学校在网络安全方向及实践教学环境建设的需要,建设面向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多层次、全方位、可扩展的信息安全综合实践教学环境,近年来,我校进行了网络安全实训室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1 网络安全实训室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存储容量成倍地增长,信息已经成为客户的重要资产,信息存储成为各项业务运作的基本依赖条件和环境,任何信息的破坏和丢失,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任何存储系统的故障,都会严重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和运营。可以说,网络安全技术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其技术人才积累往往是和技术发展相辅相成的,由于安全经验需要时间积累的缘故,目前网络安全管理人员远远满足不了业务发展需求。据计算机世界资讯的相关研究报告称,估计国内网络安全人才缺口将达到30万人以上。

在此背景下,尤其是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打造精品课程”、“建设国家示范实训基地”以及“大力开展校企合作”的要求,建设网络安全实训室,可以改善专业实验实训教学环境,满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施开发课程一体化教学需要,突出培养学生对应岗位能力培养,提升专业实验及实训教育水平,培养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 建设思路与建设目标

我校网络安全实训室的建设思路是:以“校企共建、企业化管理、职业化环境、服务于社会”为指导思想,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依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岗位能力要求为驱动,设备性能与主流技术同步,建设具有真实职业环境,能承接加工制造业信息化服务项目,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室。

我校网络安全实训室建设目标是:在校园网环境下模拟完整的企业网环境,实现商业运营环境中各项业务需求的在校实训,提供多层次、全方位及综合化的信息安全实验与实践环境。一是满足《网络安全技术与实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网络故障分析与排除》、《网络操作系统配置与管理》等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需要,使学生通过在此环境下认识整网的运行环境,并且进行各种设备调试,实现各种平台环境下的业务需求,达到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得到提升;二是提供科研开发和测试环境,服务企业;三是支持信息安全社会化培训以及信息咨询、方案优化、产品研发与仿真测试等服务,服务地方经济。

3 网络安全实训室建设实施

网络安全实训室的建设实施按照作用范围和设备的情况,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搭建基础网络结构。构建网络安全基础结构和服务器存储基础结构,以基础通信网络知识培训为主要目的,在信息安全主流技术上是以网络安全技术为主,实验设备采用全球市场广泛应用的主流通信设备,兼并实用性和先进性,同时满足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不同要求。存储功能部分主要由学生终端、存储管理软件客户端、e-Bridge存储管理软件、存储阵列、应用服务器五部分组成。e-Bridge存储管理软件将存储阵列上的磁盘分割成为每4块磁盘一组的磁盘组,每小组学生共用一组磁盘,在这组磁盘上学生可以对其进行配置和操作,学生小组之间互不影响。学生在实验终端启用存储管理软件客户端,图像化界面上进行操作。第二阶段为多元化多业务实验室阶段,构建完善的认证培训体系,服务社会,带动教育、其它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成为学校所属区域乃至全国信息化建设的龙头,构建一条实验室的价值链。

网络安全实训室实验系统构架,分为三个层面,即基础理论层面(教材)、子系统级层面(各功能模块设备)和平台层面(实验软件平台);纵向又分为两个层面,功能演示层面和教学实验层面。功能演示和教学实验横穿三个横向层面,即可以针对基础理论知识层面、子系统级层面以及平台层面设计不同复杂度的系统功能演示和教学实验。每个子系统均依照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个或者多个层面进行教学或培训实验设计,教学实验数量要求有三至六个或者更多。

网络安全实训室共投入资金151万,共有设备123台套,主要设备有:二层网络交换机、三层路由交换机、安全路由设备、边缘防火墙、VPN设备、智能入侵检测系统、文档安全管理软件、信息安全综合实验系统模块服务器、信息安全综合实验系统模块、OceanStor S2600I存储系统、IP-SAN交换机、安全实验管理平台、设备控制台、实验管理网络设备交换机、实验管理防火墙交流主机、拓扑管理器、实验室终端、网络分析系统等。

4 网络安全实训室建设成效

在建设过程中,与思科网络公司、北京神州祥升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搭建了真实的小型企业网环境,体现了“校中厂”的理念,同时选择使用率高、起点高、能体现现代网络安全环境的先进设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地积累到最先进的网络安全经验。

网络安全实训室,能够开设数据网络类、网络安全类、应用类、存储类、网络故障分析与排除类等5种类型的实训。能满足48人同时分组实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近年来该专业的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综合布线技术竞赛项目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承办了2013年山东省物联网应用技能大赛。

该实训室在承担课程实训、综合实训以外,还承担了科研、企业培训、认证培训及考试,突出了专业技术输出能力,提升了专业团队的行业美誉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依托该实训室立项了“山东省信息化战略专项研究课题”等8项省级科研课题,获得了1项山东省计算机应用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申报了12项国家专利。举办了一期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省级培训,组织了两期山东省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培训,来自全省高职院校的197名师生参加了学习。与企业合作申报了3个国培项目,开发了两个专业培训包。9所省内外职业院校来校学习专业建设经验。

5 结束语

近几年,我们通过建设网络安全实训室,并充分发挥其实训教学、技术应用研发、技能培训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计算机网络专业办学水平和办学竞争力的得到了提升。

篇6

1引言

虽然网络安全课程实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网络安全实训环境构建困难。由于现实网络环境具有规模大、复杂性强等特点,导致无法在实训室里完全构建出和真实网络相同的环境。另外,教学设计中存在的网络安全漏洞会产生非常大的风险,可能对校园网造成难以估计的后果。因此,网络安全的实践教学很难在真实的环境中完成。云计算的产生为网络安全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网络安全课程的实践教学。本文在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的软硬件条件下,研究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安全虚拟实训教学平台实现技术。

2研究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网络安全技术研究成为了当前热点,网络安全人才短缺问题也亟待解决。高职院校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实践教学尤为重要。但是,高职院校网络安全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往往带有一定的破坏性,甚至威胁了校园网安全,因此网络安全课程实训一般都是在真实的物理PC机中安装虚拟机,如Virtualbox、VMware等软件。如今云计算技术日益成熟,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果把云计算提供的各种软硬件资源虚拟化、网络存储、负载均衡等技术,运用到网络安全实践教学中,就可以改进网络安全课程实践教学方式,节约部署网络安全实训环境的时间,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降低软硬件投入成本。例如,将网络安全实践教学所需要的网络工具软件、各种不同的系统镜像、模拟攻击环境放到一个云平台中。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安全虚拟实训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提高网络安全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而且有利于增加课程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切实、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安全虚拟实训教学平台的实现技术

本系统应用OpenStack云平台设计、搭建网络安全虚拟实训教学平台。OpenStack是开放源代码的云计算管理平台,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RackSpace合作研发,由Nova和Swift两个主要模块构成,覆盖了虚拟化、服务器、操作系统和网络等各个方面。网络安全虚拟实训教学平台以开源云计算项目OpenStack平台为基础,应用了OpenStack模块中多项服务。第一,OpenStacknetwork。网络管理服务,提供网络连接和管理服务。第二,OpenStacknova。计算管理服务,提供计算资源调派,实例化虚拟机。第三,OpenStackswift。对象存储服务,为Glance提供镜像服务,包括靶机镜像库和攻击机镜像库。第四,OpenStackHorizon。控制台服务,以Web的形式提供对所有节点的服务管理。本例中将其改进为网络安全虚拟实训教学平台的一个功能模块,用于Web界面部分操作。本系统主要在控制服务器和服务器节点安装Linux操作系统,服务器节点安装OpenStacknova组件和OpenStackswift组件,靶机镜像库和攻击主机镜像库安装与之相关的OpenStackGlance组件。平台利用Openstack控制服务器管理相关的服务器节点,根据镜像服务器中的镜像建立虚拟靶机和虚拟攻击机。平台首先根据OpenStacknetwork提供的虚拟网络、端口等虚拟网络服务,创建和配置相应的虚拟网络,实现系统的控制服务器、节点服务器、镜像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其次,根据实训教学需求配置和管理虚拟节点,并完成网络安全虚拟实训教学体系的搭建。

4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安全虚拟实训教学平台中靶机和攻击主机的配置

篇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技术逐渐从一门较为独立的学科向多学科渗透,并成为其他学科和生产发展的基础性工具和推动力量。在这种形势下,计算机应用水平逐渐成为衡量大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培养大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各大学除了加大对计算机房及相应设施的投入,还采取了其他措施,以提高计算机及相关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效果,同时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环境和条件。在此过程中,计算机机房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场所。从现实角度看,如果机房的管理跟不上就不能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1]。

1.大学计算机机房的日常维护与管理的现状

大学有信息管理、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动漫等专业,学生多,利用计算机教学的课程多,面向全校各系部各专业的教学。大学的计算机型号多、机器系统应用软件多,而且每个机房均安装有监控摄像头系统,可通过网络远程监控录像,配备有线网络、无线网络,设有多台服务器。大学机房主要用来组织各级各类考试多:每年两次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每年一次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全市上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等。在网络安全维护方面,大学每次开学前,根据教学要求,安装相应的软件 ,平时要进行系统软件的安装维护,每周据教师的课程进度,安排机房使用。晚间及双休日向学生开放,大学一般是根据教学需要,开放或断开互连网。

2.大学计算机机房的网络安全维护的技术

目前,大学已自主编制机房管理系统软件,可实现对班级课程上机申请、学生开机上课(考勤)、成绩的统一管理。

2.1防火墙技术

网络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技术。”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如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当前形势下,堡垒主机、包过滤路由器、应用层网关(服务器)及电路层网关、屏蔽主机防火墙、双宿主机等类型是现在的主要防火墙产品。

2.2加密技术

信息交换加密技术分为两类:即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具体如下所述:

在对称加密技术中,通常是用的一把钥匙开把锁,对信息的加密和解密都使用相同的密钥。这样有利于简化加密处理过程,信息交换双方都不必彼此研究和交换专用的加密算法,这样更省心。

在非对称加密体系中,密钥被分解为一对(即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这对密钥中任何一把都可以作为公开密钥(加密密钥)通过非保密方式向他人公开,而另一把作为私有密钥(解密密钥)加以保存[2]。

3.计算机机房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对策

大学计算机机房的各级领导、组织和部门工作人员不仅仅需要从思想上重视机房信息系统网络安全这一问题,更需要从行动上加以重视,体现在学校的领导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定期学习相关知识,大学计算机机房可以举办相关讲座,培训,考试,考核等等内容,这样既可以使工作人员学到更多的网络安全知识,维护大学计算机机房的网络安全,又可以丰富大家的生活,增强单位人员的集体责任心和安全感。同时,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应该制定具体的细则,用过对每一个操作员工安排网前培训,这样不仅仅可以让他们熟悉入网的操作流程和相关的规章制度,同时还能够增强操作人员的网络安全知识和网络安全的意识。此外,我们建议建立起日常操作规章制度、网络安全的保密制度等等。大学计算机机房的网络化管理已经是现代化管理不能够缺少的系统工程,而且大学计算机机房的网络化管理在大学计算机机房的日常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定不能无视,网络安全管理对大学计算机机房的日常正常运行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整个大学计算机机房信息系统的运行的命脉就是网络,全大学计算机机房工作是否可以正常的进行下去,就看网络是否畅通无阻,所以网络安全是大学计算机机房日常工作正常进行的保证和支持[3]。

第一,网络硬件的安全。

平日在生活学习中,大多数人喜欢把注意力集中到非法入侵、恶意攻击、病毒和其他涉及到软件方面的威胁,以为这些是网络的安全问题,其实不然,他们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方面,就是网络的硬件安全。

第二,网络设计。

关于安全网络设计的问题,建议在设计适合注意网络设计缺陷和网络设备选型缺陷对网络安全的影响问题。网络总体设计应以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良好的可扩展性、可管理性为原则,并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网络采用三层架构模式,即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第三,工作站上的安全措施。

目前,大多数的大学计算机机房都在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但是也存在安全隐患,因为网络用户可以修改其中的网络配置,这样的安全问题不容无视。所以根据我们的使用状况,应该将与网络安全有关的设置运用到实际中去,应该进行相应的修改防护措施,这样可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篇8

一、课程概况

1.课程定位与目标。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课程定位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强化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为行业企业培养熟练掌握网络安全与防范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后,通过实训平台的考试,并获得由国家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颁发INSPC认证网络安全工程师证书。

课程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网络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黑客行为,系统地掌握网络安全与防范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熟练掌握网络安全攻防技术的应用和具体安全防范的方法,具有在公安、司法及其他行业、企业从事中小型网络安全管理和系统安全维护的能力。

2.课程设计指导思想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课程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和“懂技术、会操作、能应用”的培养目标,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实战训练项目,以培养学生网络安全与防范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主线,将涉及网络安全与防范的知识组合成四大模块十二个章节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选取上删减了应用性不强的理论内容,加大了实践教学学时,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达到1:1,充分体现了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三、实践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依据教学目标,我们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和素质要求选取实践教学内容,依托理论教学组织和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在系统安全技术、网络应用安全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等内容方面制定实践项目。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需要为依据,借助实训教学平台,有针对性地开设实用性、操作性强的实训项目,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拓展学生面对新技术、自我创新的能力。通过开放实验实训室,组织学生参与专业实训室建设和课题研究等方式,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

四、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课程将公安教育训练中的“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应用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以“学为用”、“练为战”为指导,充分吸纳高职示范院校教学改革成果和行业企业典型实战经验,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面向基层,面向实践,精讲多练,突出了学生实战技能的培养。

1.校内实验室环境建设改造。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本专业校内实验室的容量的实际情况,学校投资百万元建设和改造网络与安全实验室,引进防火墙、IDS等网络安全实用硬件设备和模拟仿真实训系统,能够完成网络安全基础实训、网络安全技术实训、网络攻防模拟仿真实训、网络管理基础实训、实际组网技术实训、计算机网络连接设备使用实训、小型网络搭建实训、网络技术综合应用实训等多种实践内容,良好的硬件环境为学生更好地完成网络安全与攻防实验实训创建了条件。

2.虚拟实践环境的构建。构建虚拟仿真实验环境,组织任务驱动式的实践教学项目。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黑客工具的使用、网络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网络服务器的安全配置、数据加密系统的应用等实践内容都可以在虚拟机的环境下完成。在实验室局域网内采用虚拟方法来完成仿真、模拟实验。虚拟实践环境的建立,可以一人单独实验也可以多人合作实验,不但便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还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3.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我校与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合作建立了“国家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信息网络安全辽宁实训基地”。基地建设后为我校提供了该套信息安全教学方案,并对基地的后续运营工作提供长期的技术支持和保障服务。课程组依托“实训基地”的资源,发挥合作双方的优势,按照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模式,为辽宁省公安队伍和相关行业企业提供专业的信息网络安全教学和培训,加深学生对本课程所学知识的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4.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辽宁省内14个城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支队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成熟。每年公安类专业学生统一分配到户籍所在地的网警支队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工作,提高学生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研讨式实践教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理论课+研讨课+实践课”的教学模式,对重点难点部分的实践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研讨课题,学生根据自己在实践课堂中的实验实训体会和解决方案进行讨论、分析、论述,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充分探讨和争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后,由指导教师结合理论和实践知识对每组方案的优缺点进行讲评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开发创新能力和独创意识。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3-0066-01

一、高校网络安全教学改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安全”已成为目前高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其最终目标在于建立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处理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目前社会对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1]而高校的培养数量和质量很难满足其要求。究其原因在于长期以来网络安全教育常局限于对密码学、网络安全设备的认知和运用,而对于目前网络安全的攻击行为涉及较少,加之网络安全攻击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学生在学习完该课程之后,仍然不能很好地适应网络安全的实际需要,其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网络安全教育重理论、轻应用

网络安全课程和密码学、网络工程技术(防火墙)有着深刻的渊源,因此长期以来网络安全课程注重对加密解密算法、ACL规则等理论方面的教学,缺少涉及到以此为基础的安全协议的应用、网络安全方案的实施等实践环节。加之密码学本身涉及到比较复杂的数学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感觉索然无味,学习兴趣不大,对于密码学中比较重要的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散列算法等内容往往只是了解,而对于其在目前网络安全中的广泛实践应用,例如网银的安全协议、VPN技术等,由于缺少相应的实践环节,学生在学习网络安全这门课程之后对理论的实际应用知之甚少。

2.教育注重原理、缺少技术环节

网络安全涉及到很多较深的计算机原理性知识。例如计算机体的汇编指令、编译技术等,这些内容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多数都是原理性的讲解,很少涉及技术实现的内容。因此学生对于网络安全的技术层面往往知之甚少,而计算机网络安全恰恰是一门以技术为导向的学科。由于学生对于技术掌握的不够熟练,直接的后果是对网络安全缺少深刻的认识,对将来从事的安全工作或网络系统的研发都可能会带来不良影响。

3.网络安全课程缺少攻防的互动环节

网络安全始终都涉及到网络攻击和防御两个方面,长期以来网络安全教学或侧重于攻击性的原理实现,或侧重于网络安全防护设备的使用,二者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对于高校而言,网络安全课程的一个主要培养目标在于使学生能够掌握应对网络攻击突发事件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积极网络防御技术将网络安全的危害降低到最小。

4.缺少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

网络安全课程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无论学生在毕业之后是否从事网络安全工作,都必须建立其安全意识。在设备运维、研发等各个方面,网络安全意识是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在这方面目前网络安全教学缺少有力的手段,很多学生虽然对网络安全很感兴趣,但自始至终都缺少安全责任意识,甚至有人学习网络安全的目的是为了成为“黑客”,这些都严重偏离了网络安全教育的初衷。

二、网络安全教学改革策略

综上所述,网络安全教学改革需要一个全新的概念,[2]才能获得突破进展,笔者认为其主要策略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以应用为导向的教学

针对当前网络安全重视应用的趋势,在保障理论教学的同时,应加强应用方面的教学引导,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和当前网络安全就业方面相结合。笔者从长期的观察入手,认为可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领域教学内容:第一,结合密码学的理论知识,开展密码协议在网络应用中的教学。例如当前普遍使用网络银行的SET协议,移动网络中CHAT协议,在分析协议原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构建网络安全协议的能力。第二,结合网络中WEB应用的原理性知识和常用的安全漏洞类型,开展关于网站WEB安全测试的应用,使学生具备简单的针对WEB安全测试的能力。第三,在汇编语言基本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关于逆向分析应用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对当下比较流行的渗透测试技术有初步了解和掌握。

2.以安全技术为导向,加强实践方面的教学

在以往的网络安全教学过程中,实践方面的教学一般和课堂教学的比例是1∶2,但笔者在网络安全教学中发现,一些比较复杂的网络安全知识,例如缓冲区溢出攻击,在课堂上需要给比较充足的时间才能使学生完全理解其原理,但在实践过程中只需要给一个简单的溢出实例配合OLLDBG这样的逆向工具,学生就可以真实的感受到在代码执行过程中溢出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这种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方式非常有利于在基础理论比较薄弱的本科生中开展。

3.灵活开展攻防技术的互动教学

网络安全中的网络攻防技术是一种较高水平的网络技能,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有着比较高的要求,搭建此类教学实践平台成本较高,而且从本质上讲,此类教学只适合少数学生。针对这一特点,笔者和所在的教研室采用课外辅导的方式,组织一些对此感兴趣的学生组成了学生社团,利用假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学校间的网络安全赛事,组织学生参加此类比赛,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间的交流。笔者所在的单位近几年间先后组织学生参加多次全国性的高校网络安全技术邀请赛,同时也举办了一定规模的赛事。从效果上看,较好地带动了学生学习网络攻防技术的积极性,也使教师们掌握了更多攻防互动教学方法。

4.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

网络安全技术日新月异,作为科学文化的传播者,教师能力和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培养的结果。特别是在网络安全这一特殊教学领域,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安全知识,更需要给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规范,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和教学技巧,要多读书、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培训;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尽量走出学校大门,和外部多沟通,从各种教研活动、学术会议等方面吸取有益元素,在教学改革方面搭档创新,特别是在网络安全实践教学方面,摒弃一些传统的模式,尽最大可能让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的最新技术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此外,高校教师还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通过自身的人格和品德来影响学生,以身作则,使学生在掌握网络安全技术的同时,也能够潜移默化的养成网络安全意识和较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5.引入企业联合机制

校企联合培养是当下高校应用型专业采用较多的人才培养模式,[3]网络安全也同样适用。从笔者所在单位近年来开展的校企联合培养经验来看,将学生送到企业培养主要可以具备以下优势:第一,可以帮助学生彻底解除学习上的顾虑,学生可以在企业中发现自己学习的知识是如何真正转换成生产力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第二,学生来到企业后可以受到更加严格的约束和管理,这是学校比较难以提供的,通过企业实习的过程学生可以逐渐养成自律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这些都为其将来的发展做好了准备。

三、总结

网络安全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和社会需求,教师必须不断完善和改革教学的方式方法,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网络安全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

一、校园网安全策略部署是重要一环

1、网络中心要做好外网防火墙的部署

校园网中的防火墙缺失或者部署不当将必然导致病毒与木马对学生终端的危害,学校网络管理人员要认研究现有硬件防火墙的安全策略能否满足本校网络安全的需要,在病毒防护、安全策略、访问记录部署上最大限度地利用硬件防火墙保护内网的访问安全。如果经过测试硬件防火墙不能满足需要,要及时进行数据升级或更换。

2、网络中心要做好三层核心交换机的安全策略部署

网络防火墙是保护内网安全的第一道屏障,而三层核心交换机是保障用网安全的第二道屏障。网络中心应该根据自有核心交换机的性能去设计相应的安全策略部署。

包括:(1)按实际需要划分VLAN。(2)根据自身需要制定VLAN间的数据包过滤策略,通过制定协议源端口号、协议目的端口号、连接请求方向、ICMP报文类型等包过滤策略,虽然包过滤技术不能识别有危险的信息包,无法实施对应用级协议的处理,但却可以通过这种访问策略阻隔住非法用户的访问,有效保护不同子网的用户免遭黑客的攻击。

3、网络中心要做好网络安全预警沟通工作

通过调查了解到:学校的网络中心管理人员往往充当“救火队”的角色,师生们要么上不了网找网络管理员、,要么机器坏了或者因中毒遭受到这样那样的损失时才找网洛管理员。而网管工作人员出于领导重视程度、自身工作负担或者是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因素往往缺乏定期或不定期的网路安全预警工作。网络中心要减轻“救火队”的压力的唯一出路就是做好网络环境的安全工作。而通过路由器、防火墙、核心交换机、网络抓包工具及各大安全网站的记录数据及安全预警提示,网络中心至少应该定期在OA或者其他途径做好网络安全预警工作,让学校全体师生动态了解学习相应的网络安全知识,定期更新终端病毒库。如此方可建立一个群防群治的用网环境。

二、用户终端安全策略部署必不可缺

通过网管中心安全策略的部署,我们可以保障校园网内的基本安全,要做到让学生终端及时更新系统补丁与安装安全杀毒软件、并对安全杀毒软件进行更新。目前互联网上有很多包括针对移动终端和桌面终端的360安全软件、百度安全软件、腾讯安全软件等免费有效的软件。因此软件的获得途径是畅通的,关键是要让大家重视终端安全软件的安装与升级。笔者认为:第一,作为学校的机房管理人员,即使有硬件还原卡,也要定期对机房的系统进行升级,不能只保障机房的系统不崩溃而忽略了学生的用网安全。第二:学校网管工作人员应该定时下载相应的安全软件和更新数据推荐师生安装。第三,中职学校班主任应该在班会课上定期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并检查学生手机和用网电脑的安全软件的安装与更新,对未安装安全软件的同学进行引导,如此才能确保学生在网络下不至于“裸奔”!

三、重视网络安全意识培养

防止网络安全问题的关键是全校重视师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笔者认为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校要加强中职生网络安全知识教育。

由于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因,目前中职学校一般只有计算机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会涉及到网络安全教育的课程,这些班接受过系统的知识对网络安全的意识会稍微强一点,但由于缺乏长效机制,课程后时间一长又容易麻痹。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往往三年里只会开一门计算机基础的课程,课程涉及的内容大部分是计算机基础知识与OFFICE应用,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由于不在大纲范围内,基本上是蜻蜓点水,情况不妙。笔者曾经连续两年在所在学校的模具班与数控班做过一个小调查,能够坚持在手机端与自用电脑上安装系统补丁与杀毒软件并定期升级的学生不到20%。而知道杀毒软件不能混合安装的不到5%。究其原因,有的说老师没讲,有的说装了以后系统慢,有的说升级要耗费流量。如此局面,令人揪心。

笔者认为,中职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是需要一定专业知识支撑的,因此学校要在每个专业都开设网络安全课程,每学期的课程不需要多,但是应该贯穿三年,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做好中职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工作。

2、从心理层面去辅导中职学生如何面对互联网

中职生网络信息甄别能力薄弱,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有个别学校发现这些问题后,采用禁止带手机和移动设备进校园,希望“一劳永逸”,但笔者认为此种以堵代疏的方式与时展趋势相左,既容易造成学生逆反心理,也不利于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在无线信号全方位覆盖与移动终端普及的今天,禁止带手机很容易变得尴尬无力。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学校德育部门与心理咨询中心要研究移动互联网对中职生心理的影响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疾病,发动班主任班干部或者是每班的心理联络员在中职生群体内部协助做好网络心理服务工作。

3、传递正能量,树立正形象。

篇11

  

一、前言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广泛发展,当今社会已进入了网络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它使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计算机网络被广泛应用于越来越多的专业领域,包括传统学科图书馆学。随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提出和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广泛应用,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实现网络安全是保证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因此,全面分析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影响因素,制定和实施行之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对构建安全稳定的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二、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涉及的保护对象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系统中的数据。因此,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也可以概括为对维护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这一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数据的正常安全运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内容。  

  

三、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影响因素  

  

当下,大部分高职院校搭建网络时选择采用树型加星型的混合型拓扑结构,采用以太网标准,用五类或超五类双绞线进行综合布线,将宽带或专线接入网络中的路由器,从而与外网相联,最终实现信息交换,同时在多校区院校多数采用光纤进行中长距离连接。而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依建在学院的计算机大网络系统中,成为其一部分,因此大网络的安全管理对数字图书馆的安全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点涉及数字图书馆日常管理中的影响因素。  

(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  

黑客、木马、病毒这类危害网络安全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相应的各类防病毒技术也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应用层次成为影响网络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  

1.硬件技术因素。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受旧有规划、经费限制等原因制约,以致网络设备老旧换代缓慢,致使网络运行稳定性、兼容性差。  

2.软件技术因素。大量的计算机病毒和木马在互联网上传播,而其中的大部分病毒和木马都是利用了用户计算机上的各种软件系统的漏洞进行传播与扩散。越来越多的通讯及共享软件技术在系统普通用户中推广应用,加速了形式多样的安全漏洞的出现。在新的软件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其安全管理的培训。  

(二)人员配备因素  

虽然随着图书馆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不少高职院校图书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网络安全人才配备的问题,如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增加现有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技术培训等。但这些只是初步改善了网络安全管理人才上的数量配置问题,而事实上由于人员所拥有的经验、专业系统性等方面因素也存在着差异,最终影响网络安全管理效果。同时各级管理人员及基层操作人员在安全水平与意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往往造成上下理解不同,操作无法规范化,致使网络安全方面的措施很难达到预期的成效。  

四、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  

  

(一)建立和落实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作为加强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必须提高全馆对网络安全管理规范化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建立。  

1.建立网络硬件维护、使用及维修制度。  

定期做好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硬件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是加强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在硬件技术方面的重要措施。在日常工作体系中,针对中心机房、服务器、中心交换机、二级交换机和hub等网络中的关键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建立周期性的检查、维护制度,明确各类设备的管理与使用责任分工至具体管理人员,建立维修文档跟踪机制,确保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运转顺畅。  

在周期性的维护工作期间,要重视设备所处环境的卫生状况。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这些硬件设备的使用寿命及效果。因此,要保持环境的通风低温、电源常通电压稳定,减少设备的意外断电情况。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尽可能保持密闭,避免过多的灰尘堆积。根据天气的变化,对设备进行防潮防燥工作。  

为数字图书馆系统配备相应的备份、系统恢复硬件设备,这些设备属于保证网络安全系统正常运行的核心。设备更新时,对整体设备的配置及时进行调整,以做到新旧结合合理,并达到物尽其用。  

对于受客观条件限制而必须设置在外部环境下使用的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发现物理损坏要及时维修更替。  

2.建立软件维护及使用制度。  

操作系统软件作为支撑软件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控制网络用户对网络系统的访问及数据的存取,但无论是windows nt还是unix或linux都存在着后门,为病毒侵入和黑客攻击留下了可乘之机[1]。每周应固定对服务器及操作机器进行杀毒、病毒库升级及系统升级工作,及时填补安全漏洞。  

 

数据库系统软件作为实际可运行存储、维护和为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其具有一套独立的安全认证体制[2]。在管理过程中可运用数据加密技术,设置严密的授权规则,例如:账户、口令和权限控制等访问控制方法。同时,尽量避免与操作系统的安全认证体制捆绑,例如,避免数据库系统与操作系统使用相同的管理员用户名及密码。保持数据库系统在磁盘上与其他应用程序的相互独立性,保证在操作系统不安全的情况下,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最大限度地不被损坏。 

应用软件作为满足用户应用需求而提供的那部分软件,拓宽了操作系统的应用领域。但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增加了因其不完善性造成的网络安全漏洞,因此在应用软件使用及选择上应进行规范控制,特别是针对基层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安装管理上。在满足业务需要的同时应适当规范使用范围,例如:对于p2p软件,应限制在少数业务计算机中使用。对于前台检索机的ie浏览器应设置严格的上网分级审查级别,避免读者在使用时误入不良网站而引起病毒及木马感染,从而影响整个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网络安全。 

除对以上三类软件建立日常维护制度外,同时把周期性的系统备份及数据备份列入软件维护制度中。例如:对数字资源服务器的整体操作环境和重要的数据库系统进行备份,以避免在出现重大网络安全事故导致数字图书馆系统数据出现丢失时,无法尽快恢复或重建系统数据。 

3.建立突况处理机制。 

数字图书馆系统较常发生的突况分为:一是自然灾害,指天灾引起的网络与系统的损坏;二是事故灾难,指电力中断、设备故障引起的网络与系统的损坏;三是人为破坏,指人为破坏网络设备设施,黑客攻击等引起的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网络安全突发事件虽然有不可预见性,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也可摸索出一般的发生规律。而针对其建立的处理机制,就是立足对规律的总结,做好事前的预防及事后的补救工作。例如:在特殊气候来临前,设备的提前转移,环境的检查加固;在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时,起用备用系统的处理流程,等等。 

4.制定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操作手册。 

在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专业队伍的建设中,除了选派配备责任心强、网络应用技术熟练的人员担任管理职务外,并要建立一套有明确指引的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操作手册,以保证管理人员在处理各项网络安全事务时,有根可寻、有源可溯,以避免因失误操作引起进一步的安全问题。 

(二)加强各级用户的网络安全培训 

据权威部门统计结果表明,网络上的安全攻击事件有70%来自内部攻击[3]。全馆的各级领导、部门工作人员和读者应加强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网络安全意识,并首先从培训开始。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相关讲座,培训,考核等内容,这样既可使工作人员学到更多的网络安全知识,又可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及参与感。 

为达到最佳效果,各类培训应根据人员特质来设定。专职专岗的管理人员多参与校外最新专业技能的培训课程;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内容以日常操作规范、防病毒及系统优化等内容为主。而普通读者在每年的新生教育中,融入上网守则、计算机的信息安全保护和病毒防范等知识的培训。 

 

五、结语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快速发展,严防黑客入侵、努力保障网络安全,不但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基本需求,而且对全院的整体数字信息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各级领导与工作人员应该对网络安全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实施有效的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能有效减少数字图书馆系统受网络安全隐患的困扰。但要构建和维护一个长期稳定的数字图书馆运行网络环境和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并不是几个人或短期行为就能解决的事,更需要建立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安全防范的意识,采取安全防范技术措施,提高网络安全水平和防范能力,降低各种不安全因素的长效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篇12

开放性的互联网环境很容易成为网络攻击的对象,老师和同学在网络上完成查阅资料、下载程序、邮件收发、访问网页等教学活动,庞大的使用人群造就了校园网络环境的相对复杂,使用者的网络安全意识薄落,在下载资料或浏览网页时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及文件,或则在下载相关学习资料时附带下载安装诸多不知名的软件、游戏程式病毒,进而造成网络环境的安全问题。网络攻击使服务器无法正常工作,使数据库信息丢失或者破坏其完整性,导致校园网络系统出现混乱,这些攻击行为影响了高校应用系统的正常。

1.2系统漏洞

由于专业建设的需求,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软件也就增多,高校实验室电脑会安装多种软件和应用程序,操作系统本身就有很多管理模块,因此在操作系统中不可避免会有各种漏洞,漏洞就给计算机病毒及非法入侵者就轻松地攻入实验室网络开了后门。高校网络一般采用Linux、Unix以及Windows三种操作系统,每种操作系统都会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及时随时更新的漏洞补丁,仍存在有些漏洞能够使攻击者通过管理员账号攻入网络,破坏网络系统,严重威胁着校园网的网络信息的安全。

1.3人为因素

由于网络的安全的知识薄弱,不当的网络操作、不规范的网络使用行为会导致病毒传播,大量占用网络资源,破坏网络设备,给校园网络带来安全隐患。网络管理员在日常网络维护工作中,由于服务器和数据接入端的设置不合理、用户权限设计不恰当等都会校园网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2网络安全防护对策

在校园数字化建设的进程中,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要解决网络中的安全问题,需要从加强学校网络安全教育、健全网络安全管理体制和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等方面来展开工作。

2.1加强学校网络安全教育开展网络安全专题讲座,开辟网站专栏,张贴安全知识布告栏等途径加强网络安全的宣传,同时在计算机应用课程授课时加大网络安全章节内容的介绍,使学

生了解基本的网络防护技能。通过进行网络道德的教育,让师生建立起网络安全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使广大师生参与到学校的网络安全管理和监督过程中来,每一位用户在使用校园网的同时,明确自己对于校园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的责任。

2.2健全网络安全管理体制

采用实名制登录方式,通过对用户身份识别,密码验证,权限访问控制等有效措施对校园网络的使用进行保护,按照网络使用用户类别及权限,分为教师、行政和学生用户,根据不同的访问身份设置访问权限,用户半小时没有使用自动断网以防止信息泄露。防火墙能够提高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并通过过滤不安全的服务协议而降低访问风险,防火墙体系设计采用多层防范系统,进行实现全面的网络保护,同时做到系统漏洞的及时监测与修补,才能够很好地抵制外界的网络攻击,营造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完善网络日志情况,做好服务器数据的备份,落实各操作系统的配置、使用、修复和网络安全防范技术措施,对于服务器上重要的数据信息,要定时进行系统备份或者文件加密处理,防止来自网络攻击或认为物理操作损坏造成的数据丢失;定期对学校的网络运行环境和安全情况进行检测、监管,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对存在的系统漏洞和管理上制度上的缺失及时进行修补和完善;系统一旦遇到突发状况,立即开启系统响应机制,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将风险和损失降低到最小。

2.3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

培养具有信息安全管理意识的网络管理队伍,维护系统数据库,严格管理系统日志。加强网络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要不断提升网络管理员的技术水平,支持相关人员接受网络安全方面的培训学习活动,提升网络防御能力,提高网站、网络管理人员水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