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管理与养护范文

时间:2023-11-29 10:53: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道路管理与养护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道路管理与养护

篇1

俗语说“要致富先修路”。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目前,我国庞大的交通运输网络已基本建成,而如何维护这个庞大的网络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从以建设为主的大时代逐渐走向以养护为主的新时期。“三分建设,七分养护”的道理充分说明了公路养护的重要性。

1道路养护的概念和任务

道路工程养护管理是道路路基、路面、桥涵、交通工程设施、排水构造物、绿化工程等项目的检测、维修、评价、预测,以保证车辆能安全舒适、全天候地在道路上行驶。

道路是每个城市的基本设施之一,它直接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保证道路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道路养护的目的和基本任务是:(1)经常保持公路及设施的完好状态,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障行车安全,舒适,畅通。(2)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提高养护工作质量,以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3)防治结合,治理公路存在的病害和隐患,逐步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4)对原有技术标准过低的路段和构造物以及沿线设施进行分期改善和增建逐步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

2道路病害及成因的分析

道路路面养护工作的重点,路面病害类型较多,包括裂缝、碎裂、车辙、松散、沉陷、麻面和坑槽等。

导致道路路面发生破损的原因很多,如路面结构、材料组成、车辆荷载和外部环境等。现结合实际情况,对上述主要病害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2.1温度是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大气温度随季节和昼夜变换而变化,然而路面是变形受约束的带状连续体,其自身温度随着气温的变化也不断变化,这必将导致路面内部产生温度应力。当其超过容许应力时路面便发生开裂,形成有较固定间距的温度裂缝。

2.2渠化交通和车辆制动引发车辙。车辙是道路主要病害之一,结合大城市内交通的特点,产生车辙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①大城市交通量大,渠化交通现象普遍,尤其是在快速路主干道上,许多大型运输车辆排队高速行驶,这是诱发车辙的主要原因之一;②调查显示,除主路某些路段产生严重车辙外,辅路交叉口的停车等候一侧是车辙的另一个高发区,且交叉口处的车辙深度较大,严重地段可达3~4 cm,长度可延伸几十米。从力学分析角度出发,这是由于车辆在红灯时到达交叉口而快速刹车,相对于匀速行驶状态,刹车状态时路面与车轮间的摩擦力较大,于是在路面内部引起较大的水平剪切力,当路面反复频繁地承受这种水平推移作用时,便导致了车辙的产生。

2.3机动车超载超限运输。近几年,由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导致了各种建设物资的大规模运输,从而产生了可观的运输利益,利益是市场的导向标,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了各种大型运输车辆的改装、生产,从而导致了严重的超载超限运输,这种利益需求远远超出了公路设计的承载能力,是引起各种道路病害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2.4道路建设时的质量控制没有达到要求。道路建设的各方包括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没有尽到相应的监管职责,承包单位、施工单位过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进而导致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没有达到要求。

2.5道路设计缺陷。在道路设计时,缺乏针对性的现场调查,或者调查存在偏差,对道路将来可能要承载的社会能力、经济能力估计不足,导致道路建成后,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进而产生各种病害。

3道路日常养护原则

3.1坚持预防性养护原则

公路道路、桥梁的预防性养护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道路、桥梁病害高发期即春融、雨季之前,若没有及时实施预防性养护,到了病害高发期往往很难实现及时维修,并且将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同时也很难取得良好的维修效果。因此,必须加强日常巡查和检测,在道路、桥梁病害的初发时期就开展养护维修,避免病害的进一步扩展,从而实现经济节约和确保养护及时的目标。

3.2定期开展路面、桥梁检测

定期开展道路桥梁检测:一是系统收集管段内桥梁技术数据,上报省局建立公路桥梁数据库,为桥梁的养护维修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检查确定桥梁各部损坏程度及实际承载力,对桥梁的受损状况作安全性评估,保障公路安全畅通。二是了解公路路面使用性能状况,对路面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对路面三大指标:弯沉、平整度、车辙与构造深度(摩擦系数)进行全线检测,通过以上这些基础工作对公路养护管理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3.3坚持路面、桥梁养护为重点

桥梁、路面的完好是保证公路安全畅通的首要条件。随着公路使用年限、交通流量增长。尤其是超限、超载车辆的严重破坏,高速公路桥梁、路面的各类病害大量出现,技术指标急剧下降。甚至产生安全危害,因此必须以桥梁、路面养护为重点。

3.4确保工程养护的及时性

由于公路具有高速度、大容量的特征,日常养护项目、路面病害维修与防撞护栏维修、绿化等项目要保证及时高效。同时,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工程养护部门要建立一套全天候的快速反应机制,制订相应的应急措施,随叫随到、随时抢修,确保高速公路畅通。 .

3.5加强安全生产教育,确保无责任性事故

由于养护作业多是在通行状态下实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加强安全教育,重视安全生产。养护人员需着装上路作业;路上施工时摆放交通安全标牌及设施;施工作业车辆应有安全警示标志等,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

4关于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努力构筑科学、高效的现代化公路管理体系,发展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努力实现公路管理的法制化、信息化,公路养护的科学化、现代化。切实提高公路养护与管理水平,保证公路网的完好畅通,更好地发挥公路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针对目前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人们一定要转变观念,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有效模式。

4.1推行“管养分开”。“管养分开”是公路养护市场化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项工作。从市场经济运作规律来看,要剥离公路养护部门内的行政管理与生产企业职能,行政管理这条线应按照事业单位运作,而养护施工这些企业性质的活动则必须要企业化。首先主管部门要在对原机构人员、设备、资金等进行调查摸底和核实登记的基础上,对“管养分开”后管理机构和养护企业人员、设备、资金进行划分,并在国资部门对注入养护企业的资产进行确认的基础上,组建公路养护企业。

4.2组建养护机械化专业队伍。现代社会要求公路提供快速、整洁、舒适、优良和安全的交通环境,要求公路部门实行高质量的养护管理。如果养护质量高且养护成本低,就意味着会在所有的养护公司中胜出,就能获得更多的养护任务。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胜利,机械化养护专业队伍应朝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

4.3引入竞争机制。在公路养护体制改革中,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公路养护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随着养护市场社会化,公路养护单位参与市场竞争、走自我发展的道路是未来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4.4制定配套的政策与措施。

1) 实现管理机制的五个转变:a.养护模式由“定员养护、平均养护”向“定额养护,按需养护”转变;b.养护生产组织形式由小道班、分散养护或大道班养护向专业队伍养护转变;c.养护生产方式由人工加简单机械操作为主向机械养护转变;d.养护发展模式由单纯养护向以养护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协调发展转变;e.养护质量提高方式由单纯靠资金投入向靠技术、资金综合投入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养护生产中的科技含量。

2) 推行养护工程费用定额制。

篇2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作为城市基础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城市道路桥梁的施工及养护质量直接关系着市民的日常工作及生活,甚至关系着整个城市的形象问题。因此,必须提高城市道路桥梁的施工及养护技术,确保城市道路桥梁具备足够受载能力的同时,还要同城市的美观保持协调,从而发挥出最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本文重点就城市道路桥梁施工及养护技术及其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我国城市道路桥梁的施工过程提供借鉴。

一、城市道路桥梁施工及养护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1、人为因素

对于城市道路桥梁而言,其施工及养护质量会受到项目负责人以及施工团队整体素质等多种人为因素的影响,项目负责人而言,其责任感、廉洁程度,以及施工团队的执行能力及其施工态度均会对我国城市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及其养护管理带来深远的影响。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指的是一些客观因素,这些因素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方面,例如天气、气候以及季节等因素。虽然自然环境因素不会对城市道路桥梁的施工及养护质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但是,仍同桥梁工程的质量问题具有一定程度的关联。

3、其他方面的因素

此外,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施工机械及其材质等也会为桥梁的质量及其养护管理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施工材料作为施工的基础,其质量情况将直接决定着工程的整体质量,对于机械设备方面而言,其能否在施工及养护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作用也直接关系着施工的进度及其施工质量的高低。

二、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技术要点

1、钢筋与混凝土

作为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的基础部分,钢筋工程在施工中多采用连接技术与预应力技术,而混凝土工程在施工中也应用了混凝土技术,为这两部分施工提供了技术的支持。在工程的实际施工中,连接技术的实施应用的是冷轧带肋的螺纹钢筋,以及对钢绞线以及高强度钢丝等的应用。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除了采用预应力技术工艺,还使用了锚夹具等设备辅助施工,为道路桥梁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2、桥头换填施工技术

在路桥施工过程中,应当利用高效机械设备将台背处的路基全部挖开后,统一填筑石灰土,即不保留周围素土,这样利用重型压路机就可以直接开进台背处进行碾压施工。虽然采用石灰土代替素土会略增加工程施工造价,但这种施工技术既可以保证台背回填质量水平,同时又降低人工与小型机具繁杂操作费用,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有效提供施工现场质量水平。总体看来,利用换填施工技术其利要明显大于弊。

3、台后填筑环节的施工技术

桥梁两端路堤沉降由地基、路基、路面三部分压缩变形组成。其中,地基的压缩变形由路基路面的恒载和车辆荷载引起,填料的压缩、固结、次固结引起路基路面结构层因行车作用而被压缩。对于面层,若搭板上和桥面上的面层结构和厚度相同,则不会产生沉降差,因此搭板上和桥面上应采用相同的面层结构和厚度。由于填料自身固结和施工要求不严,若不对整个台背填方作加固处理,则不能彻底解决桥头跳车问题,因此,对整个台背填筑从地基开始应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采用砂性土、砂砾、碎石土填筑,必要时用石灰或水泥进行稳定处理,也可采用半刚性材料填筑,以此减少路基工后沉降,同时相应提高压实度要求。

4、路基路面的排水技术

水是影响路基稳定性和强度的重要因素,路基病害多由水侵蚀造成,在路基施工作业中,要重视施工排水,减少不必要损失。路基地面排水设施一般采用截水沟、急流槽、边沟、跌水及地表排水管,使用浆砌片石对排水沟渠进行加固,使用混凝土制成的预制板块。路基地下排水一般采用盲沟、渗井、暗沟以及渗沟等,主要通过渗透力式排水,如水流量较大,可在渗沟加上渗水管。

5、路基路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

国内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主要有超载预压法、减少附加应力法、换土法、排水固结法、振动碎石桩法以及高压喷射注浆法等。在路桥路基路面作业中,可结合当地软土特点选用处理技术,厚度小于3cm的浅层软土地基,可先在地基土层铺上土工布,再填筑路基材料。土工布具有过滤、分隔、加速固结以及排水等功能,能够有效限制路基填料和地基土层向两侧及向上下的位移,避免路基承受应力不均匀,减少桥梁的总沉降量。通过改善地基土层的性能,减少公路桥梁的沉降,避免路堤与桥台存在沉降差而发生错台现象。

6、桥梁伸缩缝装置技术

在市政公路桥梁工程中,为防止其结构受环境温度、车辆荷载的影响而发生变形,要设置伸缩缝。具体而言,伸缩缝的设置要满足以下几点:首先保证其伸缩自由,无论是平行于桥梁轴线还是垂直于桥梁轴线;其次要保证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再次不得渗入水或泥土等杂质;最后要保证后期养护时的便捷性。其实主要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混凝土出现收缩,才会导致桥梁主体结构发生伸缩变形。在施工过程中确定伸缩缝时,要根据具体的设计方案所确定的收缩量来确定,以确保伸缩缝可以满足主体结构的变形需要。要用聚苯乙烯硬制泡沫板把伸缩缝填满,并且要用不锈钢板封堵侧面与底面。需要注意一点,要先将缝中的杂质清除干净后才能安装伸缩装置,并且伸缩缝内的缝中填缝料要保证充足。

7、防水技术

随着对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不断深入,在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中,防水工程也开始使用新型的防水材料进行施工。随着建设研究的发展,道路桥梁工程的防水工程将大量使用柔性的防水材料,主要包括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的片材、防水涂料和胶结密封的材料四大类,实现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有效应用。

8、道路桥梁过渡段的施工技术

(1)合理选择路堤填料

在进行台背路堤筑之前,应有目标性地选择施工路段填料,对可能选择的土壤进行对比试验,其中试验内容主要包括:首先,土壤的液限与塑料测定;其次,不同的土壤在同一个压实机具作用下,达到同等压实度,此时应加强对压实变数与松铺厚度之间的关系,经过试验获得各种土壤的技术指标,选出最适合的土壤作为填料;三是从经济角度出发,提倡就地选材,有关材料的选择方面,应选择容量大的砂类土或者渗水性能良好的材料。

(2)提高压实强度

应该认识到,台背路堤填土和锥坡填土一起进行,并按照设计宽度一次性完成填土,在分层填筑时,每一层的压实厚度不能超过15cm。正确的施工顺序是:卸土、洒水、推土机平整、人工平整、压路机碾压、检测压实度。在压路机的碾压过程中,既要确保压实度符合要求,又注意保护台身。

9、养护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首先应将桥梁养护工作重视起来,防止养护质量同责任脱钩问题的发生,对桥梁养护各级人员的责、权、任进行明确,可由上至下构建四级责任制,并注意加强桥梁养护技术人员的素质培训,培养其责任感,建立完善的养护质量责任制,并将责任落实到人,以便充分发挥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应注意搞好养护材料的采购、使用及其保存,合理选择养护材料,防止用错材料,按时按质按量地进行养护所需材料的提供。养护技术应力求经济合理、分析全面以及工艺先进,以便加快养护进度、提高养护质量并降低投资,养护过程中应分清主次,重点放在关键工序的养护。养护质量的控制应当根据季节及地域的不同分别进行对待,养护现场应确保秩序、规范。

结束语

必须从施工及养护各个环节入手,对城市道路桥梁的质量进行控制,以便更好地推动市政道路工程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 U448 文献标识码: A

一、当前城市道路养护中主要问题

城市道路的维护与养护可以保证车辆的正常流通,为人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但是在城市道路维护养护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城市道路的维护与养护带来不便。当前城市道路养护中主要问题有:

1、在城市道路维护与养护的过程中影响到正常通车量,给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于城市道路维护的时间没有规律,按照施工速度而定,在车流量高峰期间进行路面维修,不仅加大了公路的交通压力,同时车祸的发生几率也大大增加,对于道路较窄的地域来讲,更能体现这个问题。本身较繁荣的城市车辆的数目也比较多,在遇到上下班及节假日时期,车流量成倍上涨,减慢了维护的速度。

2、城市道路维护与养护时,由于缺少人民在停止施工时进行监管,导致在维护的过程中受到不法分子的损坏。在施工的期间,施工人员晚上休息时间没有专人对维护路面进行监管,让不法分子乘虚而入,对路面维护进行破坏,让维护难度加大,所需时间增加。

3、相关部门缺少对道路维护养护施工队伍的监督,使维护与养护出现偷工减料的不良现象。相关的部门会提供路面维护的材料,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把材料私自出售,较少维护所用的材料,导致路面维护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短时间内进行多次的维护,给人民带来不便的同时,滋长了歪风行为。

4、城市道路维护与养护工作没有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在超过规定养护期后进行维护,增加了道路的安全隐患。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路面维护时确保道路正常使用的主要保障,不少的道路建筑公司没有按照建筑条例的维护期限进行道路维护,甚至在期限超出很多的情况下都没有进行养护,大大地提高了道路的不安全性。

5、城市居民对道路维护与养护的意识不强,在进行道路维护整顿时,发出强烈的反对呼声,给施工人员带来压力。不少人民对路面维修都非常的反感,使道路阻塞,同时给人民带来了诸多不便。出行遇到公路维护施工队伍进行道路维护会使行驶速度大大减慢,使人民心里焦躁,人民对道路维护的看法有误。

二、提高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水平的措施

1、重视行业从业人员的学习培训教育。

为进一步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基本素质,市政行业在年初制定了年度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培训时间和具体内容,对行业从业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学习培训活动。下一步将加大行政执法培训工作,对市、区所有的监察管理人员和设施管理人员进行行政执法培训,熟练掌握城市道路管理方面和城市排水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知识。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定期召开相关行政执法培训,随时更替新的行政执法知识。通过系统的设施维护管理和行政执法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由此推动行业的长远发展。

2、重视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更加突出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这也对市政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市政行业不断出现科技含量更高、环保水平更高的新技术和新材料,要求将此运用市政行业的呼声也较高。作为市政行业的管理单位,在今后工作将更加突出对此方面的研究和试点应用,积累基础材料,掌握最新进展情况,并在今后工作中积极争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行推广使用。

3、创新管理方式,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信息技术等手段 完善维护管理模式,促进管理单位和维护单位提高工作效率。首先,管理单位要建立市政设施评价标准。可以自行或委托其它具备资质单位对表面已出现问题的市政设施进行评价;按照评价结果及市政设施维护标准确定年度维护任务、改造任务及工作重点;予以下发,督促执行和加强过程监管;抓好检查、再评价、考核环节。

其次,维护单位要按照日常巡查、观测情况,对照维护标准制订月度维护计划;按照维护施工标准实施被审核后的维护计划;准确详尽记录维护台帐,编制维护决算。

4、加强行业检查、严格按照考核标准执行。

按照设施考核的要求,创新检查方式方法,积极推行跨区性的行业检查,加大专项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的比重,形成能够反映设施实际状况的检查结果,同时真正将检查结果与维护经费紧密挂钩,落实到位,发挥行业检查的督促作用,提高设施维护水平。

5、加强行业执法,不断树立监管工作权威。

首先,按照南京市政务公开的要求,将所有行政许可及行政处罚进行网上阳光运行。建议上级部门在行政许可的时间上针对不同的申请进行相应的调整,缩短一些小型占用、挖掘城市道路申请的办理期限,在许可前征求各个区监管单位的意见,使各个区监管单位从一个项目许可前就进入角色,了解监管项目的基本情况,以便既能提高行政效能,又充分调动区监管单位监管的积极性,加强监管意识,有助于更好的加强市区联动监管的力量,保护好市政设施。

其次,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对城市道路的挖掘工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完备各类监管台帐,做好相应的监管工作。对于部分区的违章占用、违章挖掘以及批准后的挖掘、占用行为的监管工作,进一步明确市、区在管理、执法上的责任范围、职责、权限。

第三,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平台,对任何损害市政设施的行为进行信息互动、传递。及时查处有关损坏市政设施的行为、及时沟通、及时反馈。建立行业例会制度,在行业管理方面定期召开例会,定期研究在行业管理方面的得失,对于典型案例共同讨论研究,互相交流管理经验,总结成败教训。对于主动执法、积极执法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将好的执法经验介绍给其他兄弟单位学习、交流。

6、不断推进养护市场化进程,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作用。

对新建移交设施乃至存量设施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确定维护单位,打破区域维护垄断现状,发挥市场竞争作用,使维护资质高、维护力量强、维护业绩好的单位参与到更多的设施维护,逐步淘汰或鞭策维护业绩差的单位。

7、不断探索应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篇4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道路桥梁建设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的道路桥梁施工过程当中,依旧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未能得到良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轻则缩短了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影响道路桥梁的正常使用,重则严重危险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要求要不断的提高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树立安全意识,保障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道路桥梁建设维护的重要性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近些年来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市政道路桥梁的建设也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之上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但是,在我国的城市道理交通管理工作当中,由于存在诸多问题,从而使得道路桥梁的建设维护工作没有得到及时的跟进。例如,对于道路桥梁的维护工作只有等到问题出现以后才会进行适当的维护修理,这样对于市政交通建设和人民生命安全而言,都是一种不负责任。而且,市政交通构建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作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而存在的市政道路桥梁必然使用率较高,一旦发生危害,造成的社会影响会特别巨大。这样,对于城市的发展而言,也会带来诸多的阻碍和不变。因此,加强对于道路桥梁建设维护的力度,对于促进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以及城市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道路桥梁养护管理现状

我国桥梁建设在历史上有着非常辉煌的历史,如今随着我国在桥梁建设技术上的发展,已经在很多桥梁的建设上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运输量在日益增加,给我国道路桥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然而在桥梁道路养护管理上还不是非常规范,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三点:首先,我国道路桥梁管理人才普遍存在素质偏低,特别是专业知识技术的匮乏以及道路管理工作不受到重视;其次,虽然在某些省份已经实施了相应的道路桥梁管理文件,但是由于很多道路桥梁处于偏远地带,这些管理措施很难进行实施;最后,交通业的快速发展,超重货车的运输和桥梁本身在设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都是造成道路桥梁难以管理的重要因素。对于桥梁的养护内容,首先主要是掌握桥梁的结构,在对结构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对桥梁的各部分进行检查,对于桥梁常见的病害需要做定期的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养护措施。对于养护措施,主要包括桥梁的维修以及改造,但是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对桥梁进行详细检查的基础上。通过定期地对桥梁进行检查,应用现代化的手段掌握桥梁的技术情况,能够尽早对桥梁存在的问题以及设计上的缺陷进行了解,才能够制定相应的措施,例如严格对桥梁上行驶车辆的载重进行限制,对桥梁进行维修,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和加固措施,以免桥梁进一步的损坏。对于自然灾害要进一步进行防御,例如遇到洪水、暴雨等天气,需要对桥梁进行封锁,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通过对桥梁的定期检验,能够指导交通部门进行合理的交通管制,例如对于桥梁的限速和桥梁限载管理有很大的帮助。当在定期检查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桥梁存在缺陷以及损坏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维修,必要的情况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三、道路桥梁施工中存在的的问题

1.裂缝问题

道路桥梁在使用过程当中常常出现裂缝现象,而这一现象不仅影响其整体美观性,而且也不利于道路桥梁的安全使用。目前,我国的道路桥梁建设,主要依靠混凝土完成,因为人为、材料质量等问题,从而使得裂缝问题一直较为严重。主要体现在,施工过程当中工作人员并未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施工,施工的技术不过关,采购的材料不符合设计标准等,这些都将造成裂缝问题。比如,忽视硬度等级要求,使得混凝土过长时间的曝露而受潮,最终改变了其使用性能。在进行配比之时,违背相关的标准和要求,人为的改变配比设计;混凝土的振捣力度控制不合理,过轻或者过重;养护工作马虎等。

2.钢筋锈蚀问题

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和钢筋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旦钢筋出现锈蚀现象,则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使用状况。引起钢筋锈蚀的因素众多,环境因素的影响、材料质量不过关、施工不合格等。部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当中并没有防腐蚀的意识,在对钢筋进行涂料防腐之时,也较为马虎,这些造成了钢筋出现锈蚀现象。在涂料防腐之时,还应当注意的是,保护涂层材料的完整性,避免其在运输、保存等方面的破坏。

3.路基路面问题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也是道路的主体,在施工过程当中由于填料不当、排水系统不完善等,都将引起各种各样的路基路面问题。在道路施工之前,要求严格按照设计采购相关的材料,减少在运输过程当中的损坏,并且科学的进行保存。在施工过程当中由于填料工序不对、技术性不强等,以及排水性能无法满足,进而使得路面产生沉降,出现不平的状况。而引起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矿料质量存在问题、石料抗压性不足、配比不科学等。

4.施工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在桥梁的施工建设中,施工环境往往比较恶劣,自然和生活条件比较差,存在交通不便等情况。部分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难以忍受单调寂寞的环境,而且怕吃苦,遇到一点困难都退缩,这都影响了施工的质量和效率。还有一部分施工人员自认为工作时间久,工作经验丰富,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难以保持严肃负责的工作态度。施工过程中的不良环境对于施工人员的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使施工人员能够真正的做到以工地为家,对自己的工作树立牢固的信念。

四、道路桥梁施工和养护的具体措施

1.对道路桥梁进行全面维修清理

在对于道路桥梁进行全面维修清理过程当中,道路桥梁上部结构及桥面系的养护与维修新、旧桥梁上、下部结构相互连接的方式适宜于桥梁基础较好的条件下,否则必须进行基础加固,这样可以增强道路桥梁的稳固性。桥面的养护与维修就是要保持桥面的平整、清洁,及时清扫,排除积水、杂物等。桥面的积水要及时彻底的排出,排水管要随时保证通畅,保证道路桥梁免受垃圾腐蚀积水等侵害。伸缩缝内的杂物填土要及时清除,保持伸缩缝的清洁,如有损坏或功能失效应及时修理或更换,以适应桥梁混凝土结构的变形需要及保证车辆通过桥面时平顺。对于人行道、栏杆、护栏及防撞墙也应及时修整,保持其完好状态,从而保证行人在使用过程当中能够更加安全。

2.加强对于工程用料的审查

在道路桥梁建设当中,尤其是在桥梁建设过程当中,对于材料的需求量特别大。这就意味着其中,负责采买材料的资金数额巨大,一些企业为了中标,将工程造价故意压低,很难确保一些不法分子不在材料用料方面投机取巧。当下的社会市场材料各种各样,品类繁多。单位可以派出专人对于用料的采买进行监督,并且委派专业人员对于材料的真伪性进行辨别,从而保证在交通构建过程当中,材料和制作工艺,都是符合招标书上和原来设计图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道路桥梁的质量。

3.提高施工人员综合素质

作为道路桥梁的施工人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努力,及时的吸收最新的知识和技术,紧随发展潮流,最大限度的满足施工需求。另一方面作为企业,要为施工人员提供培训机会,通过定期的培训不断的加强期技术性,树立安全意识,重视施工质量,提高应急能力、管理能力等。除去需要掌握和提升专业技能之外,还需要掌握相关的法律、管理、美学、环保等方面的知识。做到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办事,管理工作注重以人为本,提高管理水平,保障施工质量。

4.完善养护队伍

实行养护机制改革后,各基层公路管理机构均成立了2个或2个以上的养护队伍,原来的养护道班基本撤消,大部分养护工人直接转入养护队,按市场规律和企业管理运作。养护队的成立为完善养护队伍,建立桥梁专业养护队提供了基础条件。但是由于当前的养护工人素质参差不齐,很难做到真正的专业养护。桥梁养护需要做到专业人员、专门程序和专用方法,以保证桥梁工程师的工作部署落实到位,随时掌握桥梁的使用情况,处理各种危机突发事件,并使队伍逐渐从日常养护过渡到具备进行桥梁中、小修甚至大修的能力。

综上所述,道路和桥梁工程作为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其使用频率和强度都非常高。因此在施工前应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在施工中严格控制每一个工序。只有做好了每一个细节,才能保证道路和桥梁的经久耐用,发挥更长久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作为城市组成并占有重要位置的市政基础设施城市道路来讲,其功能性、使用性能每时每刻对城市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都有着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管好城市道路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出行环境和市容环境。本文主要通过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经验从道路预测、路面分析、路面管理系统、养护对策等方面对城市道路路面的养护与施工管理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总结。

一、路面预测

对路面使用性能作出合理的评价,是路面养护管理系统基本的组成部分。结合道路实际以路面的各种损坏状况作出正确的预测是非常重要的。

路面性能预测一般包括行驶功能预测和路面损坏预测。预测是决策的前提,是制定中长期路面养护计划的基础。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其性能属性必然随使用时间或累计轴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变坏,当恶化到某一界限时就需要采取修复和改善提高的措施以恢复提高路面的使用功能。

二、道路路面的基本分析

根据对路面使用的分析,道路面层破损主要有6种类型较为突出,即裂缝、拥包、坑槽、沉陷、波浪、车辙,造成其出现的原因如下:

(1)在养护管理方面缺乏系统、科学、针对性。对某些道路病害认识不足,习惯于头痛医头,足痛医足的做法,在还未能够搞清病害、查明破损原因,定出针对性养护方法和管理措施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某种指标,盲于补修,其结果是部分补修形成效果不佳。

(2)道路基础选用材料不良。为了单纯地侧重于增产节约,盲目地进行修补或以利用废料为目的使路基强度不一,而后继续形成龟裂。

(3)掘路对城市道路的影响。近几年城市进行大规模的环境改造,在路面下需铺设煤气、供热、通信、电力、自来水等管线,这些工程都直接破坏路面的整体强度,夯填不到位必然会引起路面的沉陷。

(4)部分道路强度不足。由于目前交通量猛增,重载车辆增长较快,致使原路面结构已很不适应当前的交通量及荷载能力。一些道路由于路基稳定性不够,加之养护管理的不足,重载交通量比重大从而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寿命。

三、路面管理系统

路面管理就是协调和控制与路面有关的全部活动, 其目的是使公路管理部门合理利用有限资源, 以期为道路使用者提供尽可能高的路面服务水平。路面管理系统一般由数据库、使用性能评价模型、使用性能预估模型、路面维修对策的选择分析等内容组成。

1、数据库建立

数据库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核心, 它将与道路有关的全部信息都纳入这个数据仓库中,是查询、浏览及报表输出的直接来源, 更是进行使用性能评价、养护方案决策的基石。在本系统中, 涉及到道路的历史档案数据、损坏数据和养护维修数据等, 为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尽量节省系统空间和准确、方便、快速地查询数据, 必须规划好数据库结构,严格定义数据库的字段名。

为了减少大量野外工作, 在数据采集前先对道路进行分段, 路段单元的划分采用定长分段法, 路段单元长度一般定为1 km。路段划分完毕后, 分段进行数据采集。目前国内对路面损坏状况数据的采集一般依靠手工目测的传统方法来量测。在进行弯沉测量时, 采用落锤式弯沉仪FWD, 在本路段内每100 m 采集一个弯沉值, 然后加权平均得出本路段的代表弯沉。

2、路面使用性能评价

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是依据所采集的路面状况数据, 对路面性能满足使用要求的程度作出判断。利用这一判断, 可以了解道路的服务水平, 判别道路中需要采取养护和改建措施的路段, 为之选择相应的养护和改建对策, 并作为项目优先排序的一项依据。路面使用性能的评价主要包括4 个方面: 路面损坏状况、路面整体承载能力、路面行驶质量及路面抗滑能力。它们分别对应4 个指数: 路面损坏状况PCI、路面整体承载能力SI、路面行驶质量RQI 及路面抗滑能力SRI。

开发的高速公路路面管理系统从系统界面中单击“输入”按钮即可进行损坏状况的输入,系统已自动给出所有的损坏类型, 单击“分级标准”按钮便可以对照选出该损坏状况所属的级别。以路况损坏指标PCI为例,单击“计算PCI”按钮,系统便自动计算出各路段的PCI值(依据公路养护规范中评价模型)。“PCI 图”按钮用以查看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曲线,系统以直方图的形式显示了各路段的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值,同时系统还自动拟合出整个路线的PCI值曲线,并在右上角显示出曲线方程,用户可从图中一目了然地观察到整个路线的路面损坏状况。

3、路面使用性能预估

在考虑当前路况的基础上, 又考虑路龄的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模型, 预测的结果更为快速准确。应用马尔可夫过程进行路面建模的步骤主要包括: (1) 选择使用性能变量, 定义路况状态;(2) 为不同路面类型或各种养护和改建措施分别提出转移概率矩阵;(3) 利用转移概率矩阵预估某时段处于某种路况状态的概率。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建立的使用性能预估模型,都有其特定的局限性。这主要是因为,建模的数据基础总是有限的,需要进一步积累;对模型所要反映的使用性能变化的物理性质的认识和经验积累又总是处于一定的历史阶段, 需要不断深化。因此, 模型的使用是有一定范围的, 超出了它的干涉空间, 模型将会失去意义。

4、路面维修对策的选择分析

路面对策的确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决策过程,它涉及到路面现有的状况、传统的对策模式、决策者的经验知识和价值观念、以及可能的政策干预等诸多因素。目前决定对策选择的因素主要是路表具体损坏状况、结构状况。对于高速公路而言, 路面抗滑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策的制定。衡量路面整体使用性能的指标如损坏状况指数、结构承载能力指数、路面行驶质量指数、路面抗滑指数决定了路面是需要大中修还是仅进行日常养护和局部的维修处理。路表的局部性能状况如路表出现的损坏类型、严重程度、局部坑槽等决定了日常养护和小修对策的制定。

四、城市道路路面的养护对策

路面就其使用功能来讲,由于在建设过程中施工方法、采用材料、施工条件的差异对道路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交通量的变化,综合多种性的“先天不足”,往往路面会出现多种病害,这就不能采取单纯的以一种原因去考察,而应当进行综合研究,从大量相关因素中取其主要因素,主要原因找出后再对养护决策进行优化排列,现对主要常见道路病害提出自己的见解:

1、坑槽

油料老化或用油量偏低,矿料尘土影响黏结,压实密度不足,积水、石料质差、龟裂处理缓慢,导致面层松散,外部冲击形成坑洼,一般为单独,有少量成片连接。用路面铣刨机铣刨10 cm左右,路面废料清扫干净后均匀喷洒一层沥青结合油6 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4 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8 t~12 t压路机反复碾压成型。

2、龟裂(网状龟裂)

车辆荷载重复作用,引起路面疲劳破坏,路面结构层石料不纯,含尘土大,沥青未黏结压实,路基不稳定,强度不均成型,一般缝较粗,纵横交错,呈老化状态,近似等量状态裂块,近似规则形状,似龟背,干燥时路面强度高。用W2000路面铣刨机铣刨15 cm左右,路面废料清扫干净后均匀喷洒一层沥青结合油7 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4 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8 t~12 t压路机反复碾压成型。

修补路面一定要切割成型,切割深度要和路面结构一致(10 cm左右),再用沥青灌缝机进行灌缝溜边,宽度5 cm~20 cm以保证新旧路面黏结。

3、井框高差

路面上管井井盖高于或低于相邻路面,井框周围压实捣固不实,操作不严导致路面破坏下沉。对此类问题我们进行多年探索考察也试验多种方法认为,分层浇注水泥混凝土效果明显:如在狄村街道路改造工程中把井周围60 cm范围内下挖致土路基层拆除旧井、支模、用C25水泥混凝土20 cm一个浇注层依据路面施工结构分层浇注,经过一年来观察井框周路面状况良好。

任何一条道路均含有对社会、经济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减少社会投诉率、保证市政设施的完好率,对路面的养护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决策程序上避免盲目性,对不同道路病害做出不同处理方法,使市政管养事业向好的轨道迈进一步。

篇6

一、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

城市道路绿化是道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城市景观、文化、印象的影响不容小觑。在景观功能及生态建设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功能:

(一)实用功能

第一,道路绿化以道路为依托,绿化主要起组织交通的功能。第二,荫棚效应。利用树荫,有效遮挡烈日、降低道路温度、减弱热岛效应。第三,隐蔽作用。可对一些影响城市环境风貌的建筑、地形的物体进行遮挡,减少视觉污染,塑造城市形象。第四,防护作用。可有效降尘、降噪、防火,也可作为临时避难场所。

(二)景观功能

道路绿化呈现线形延伸,与道路两侧的建筑在色彩、质感方面形成一种对比与互补,丰富了景观效果,使街道立面统一、协调。其次,可有效地分割组织道路空间,通过隔车绿带、景观小品等多种形式对道路进行分割,使人车分流,有效组织交通。再次,道路绿化通过植物的季相变化及丰富的植物品种体现时间性、空间性。

二、当前城市道路绿化养护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扩张,道路绿化建设发展迅速,但“重建轻养”的问题依然存在,道路绿化养护水平相对滞后,绿化成果难以巩固,大大影响了绿化效益。城市道路绿化养护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行道树养护管理误区

行道树是城市道路绿化重点,除了可以美化城市,还具有防风和调节城市道路温湿度的作用。但目前行道树养护管理尚存在一定的误区:不少绿化管理单位以为行道树只需在建植当年浇水施肥,长势稳定后就可以粗放管理,不需要再浇水施肥;新种植的行道树不需要修剪,任其自然生长,到树冠很大、下垂枝很多时才开始修剪;另外还存在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由于城市道路往往人多车多,喷药时容易喷到行人身上,不安全,如果选择在晚上喷药,又看不清楚,所以一般只要不危及植株的生命,就任其自生自灭。

(二)道路绿地养护难

道路绿地的养护工作是绿化养护的重点与难点,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方面:

1、是设计与施工的不合理,设计时植物品种选择不当,乔灌木配置不合理,施工时没有考虑竣工后的绿化养护,没有铺设自来水管,没有按要求回填肥土等。

2、是绿化养护本身不规范,水肥管理不当,没有满足植株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植株生长不健壮,地面板结,杂草丛生;修剪不及时且形式单一;病虫害防治不及时,没有对症下药或反复使用同种药物,使病虫产生抗性,从而达不到防治目的。

3、是人为破坏比较严重,绿化带遭人为践踏,汽车倾轧比较多,有的地段走的人太多成了“人行通道”,即使及时补植上去也会遭遇再次践踏,成为绿化“死角”。

(三)园林队伍技术水平低

过去,园林工作者对除草、松土、浇水、施肥都很熟练,知道怎么做,但随着养护管理新技术、新要求的提高,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常发现出现下面这些问题:

1、职工对新制定的园林管理要求和标准往往出现不适应、不接受的状况。

2、对出现的新型病虫害、新型农药知之甚少,出现问题时往往措手不及。

3、对有些新型园林工具、器械不了解,不能正确使用。

4、不了解苗木的生长习性。

5、季节性雇工素质低下,甚至只是务工的民工,根本不懂园林绿化技术。

三、城市道路绿化的养护与管理措施

(一)城市道路绿化的养护措施

1、绿化树木的养护

(1)冬季的养护

①缠树干

落叶乔木冬季防寒处理用塑料布缠裹树干,把树干包严,再用草绳缠上,既保温又防寒,再用地膜于树根部保温防寒,可大大提高乔木成活率。

②搭风障

雪松等树种在甘肃越冬困难,特别是春季风大使雪松适应能力降低,可以采用搭风障减弱风速,保证树木的安全越冬。

③搭保温棚

对于当年栽植的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和铺地龙柏等苗木,面积较大时,采用一般的防寒措施不太理想,可以根据面积大小,用木条和无纺布搭建保温棚的方法,即可使苗木安全过冬。对于疏植的苗木可用无纺布包裹的方法进行防寒。

④根颈培土,盖地膜

在绿带内的乔木、常绿树,灌完冻水后在树木整个树坑内覆盖地膜,然后根颈培土 20~30cm 的土堆,利用细土将四周培实。这样既能防止冻伤植株根系,同时又能减少水分蒸发。

⑤树干涂白

这是行道树冬季防寒、防病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新植落叶乔木,涂白时间一般在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中旬。涂白的配比度为:水∶生石灰∶硫磺粉∶盐比例为 40.0∶10.0∶1.0∶0.5,高度一般1.2m。

(2)春季的养护

春季,加强水肥管理,通过适时浇足春水来增加地温,追施有机肥增加植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夏季养护首先要加大水肥管理,其次按照“预防为主,防治并举”的方针加大病虫害的防治力度。

(3)秋季的养护

秋季养护主要是合理浇冻水和修剪。合理浇冻水既能保证植物的地上部分吸收充足的水分又能保护地下根系抵抗干燥多风的冬季,有利于植物安全越冬和来年萌芽。最后一遍冻水浇到结冰封冻为最佳。同时,秋季宜进行合理修剪,修剪方法主要有:截、疏、除蘖,以扩大树冠、优美树形、调整枝条的伸展方向、调节营养物质的合理分配、抑制徒长等为目的,既能减少植物的蒸腾和风折,又有利于植物的安全越冬和来年的生长。

2、草坪的养护

冷季型草坪,春季要浇好返青水,加强施肥,梳理枯草,把腐烂的草用钉耙梳理干净,打孔后施复合肥,然后浇水,刺激草坪草新根萌发和增加土壤肥力,增强植物抵抗病害的能力,才能安全越夏。

夏季根据要求10~15天修剪草坪1次,修剪后及时喷施杀菌剂等,可控制病害发生。7月草坪进入休眠期,应及时清除枯草层,增加草坪的通透性。另外,在高温、闷热、连阴雨期间,每周或放晴就开始喷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百菌清,交替使用可防止褐斑病、枯萎病等。

3 提高绿化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

通过专业化的理论培训与正规的技能训练作为提升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使养护人员增强团队精神、凝聚力、核心竞争力和归属感,能极大的改善养护人员的工作习惯,提高员工胜任日常工作和未来工作的能力,确保完成工作既定的成果和目标。

综上所述,靓丽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护管理好大面积的城市道路绿化,是每一个园林工作者的职责,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和摸索,进一步深化改革,大胆创新,提高绿化管理水平,增强职能部门的责任心、事业心,为园林绿化上档次、出精品、提高、创新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TU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069-02

1 引言

现今城市各项的发展都是以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为前提的,而市政道路园林绿化的设置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可以起到隔音,吸附污染物,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现在的道路建设中越来越重视园林绿化建设。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其许多弊端开始显露出来,城市过分重视了绿化的建设却忽视了对其的管理,使得资源浪费严重。经调查我国很多城市相继开展了园林城市建设和绿化城市建设,但是其中半数的城市因疏于管理,绿化成果差强人意。市政道路园林绿化养护中最常见的问题有:缺乏足够的重视;机制不完善;经费不足;人员不专业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城市道路园林绿化的发展,针对现在市政道路园林绿化养护中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为道路园林绿化养护提供参考。

2 市政道路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意义

城市道路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建设的后期维护,包括对植被的修剪、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等,其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需要有严格的管理机制和专业性的管理人员才能完成之一艰巨任务,达到理想的绿化水平。而市政道路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实现预期的规划目标。实际上整个绿化建设过程包括前期的施工和后期的管理,相比较而言后期的管理任务更加繁重,相关人员只有进行长期的管理和维护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其次,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节省绿化成本。表面上看来进行绿化管理要花费一些资金,但其实是节省了开支。如果只进行绿化建设而不进行管理就会使得那些植被因为疏于管理而死去,施工人员只得重新种植,造成资源的浪费。但是如果对这些植被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可以延长其景观寿命,避免二次重植。可见,进行市政道路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充分体现了其生态、景观和人文价值。

3 市政道路园林绿化养护常见问题

3.1 缺乏足够重视

在市政道路园林绿化过程中人们过分关注了绿化的规划和施工,探究什么地方该种植什么植被,以及绿化的面积和形式,但是却忽视了对这些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规划,在进行绿化规划时没有对其日后的管理制定详细的方案和具体的计划,没有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而这都是由于施工人员没有对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管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且其工作内容并不能直接创造出经济价值,所以相关人员对园林绿化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要么是没有设置管理机制,要么就是管理人员工作松散,不负责任,工作效率极其低下,进而影响园林的绿化质量。

3.2 养护经费不足

由于相关部门没有对道路园林绿化养护的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也没有专门针对管理工作进行针对性的拨款,造成养护经费不足。由于经费得不到保障使得起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缺少资金去雇用专业性的管理人员,也没有资金对绿化植被进行浇水、施肥、除害虫等等,大大降低了植被的存活率,严重影响绿化效果。

3.3 养护管理力量薄弱

由于经费不足,施工单位无法聘请专业化的人员进行绿化管理,只能请一些年长的清洁人员进行简单管理,这些人员缺乏专业性的管理知识,缺少修剪技术和创新意识,严重影响园林绿化的管理水平。

3.4 管理机制不完善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水平不高最本质的原因就是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大部分的道路园林绿化养护都采用粗放型的管理方式,由于疏于管理,一些绿化区域被居民破坏,种上了蔬菜、农作物等。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使得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都出现管理问题时他们相互推诿,无法问责到个人,管理效率低。

4 提高市政道路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与施工的措施

4.1 科学规划,合理施工

在进行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之前要科学规划,合理施工。市政道路园林绿化的规划是根据其位置、作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的,而由于这些园林绿化的规划不同就要采取不同的管理形式。例如,由于道路环岛地带是为了给驾驶人员一定的导向性,所以植被的选择应该是通透性高的,且行距不能太近的植物。而道路分化带是为了避免驾驶人员晕眩,所以植被的高度不能太高或者太矮,那么针对这些植被的选择和修剪都是有一定要求的。

4.2 根据植物生长习性,加强绿化管理力度

不同道路段所选择的植被不同,其对应的管理方式也有所区别。首先,针对数绿化植被的修剪。道路绿化带中种植树木的主要目的是依靠其绿叶吸附灰尘并发挥防风固沙的作用,所以在对数树木进行管理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对其枝叶的过分修剪。如果大量减掉起枝叶的话不仅影响树木的光合作用而且会增加表皮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易受到细菌、真菌的感染。所以在对其进行修剪过程中要有选择的保留,即保持植被的观赏性又要提高其通风性。其次,施肥管理。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被的生长。但是不同的植被其所需要肥料的种类和分量有所区别。而且植被的不同生长时期对肥料的选择也有所不同。例如,在早春和秋末植被需要大量的磷肥,才能促根向土壤深层发展。当植物到抽枝发叶期就需要土壤能够提供大量的氮肥为细胞分裂和组织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最后,病虫防治。病虫防治过程中要考虑安全、环境、以及成本问题。针对环境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3 完善植被监测工作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对植被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有效的解决措施。为了更好地保障道路园林绿化成果,可以设置专门的植被监管部门,对城市道路绿化中的植被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问题植被。同时还可以加强监测部门与城管、交通警察的合作,各个部门团结协作,共同对绿化植物进行检测,降低问题的发生率。

4.4 持续供肥

根据城市绿化中种植植物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施肥。例如,我国在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是地被类的植物比较多。就要根据这类植物的特点以及道路环境和土壤质量进行针对性的施肥。

4.5 施行病虫害预防工作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威胁,所以针对植物的成长情况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是非常必要的,养护人员要加强对植被的检测,并在种植之初就做好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的威胁。

5 结语

市政道路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在道路绿化施工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严重影响了绿化结果,所以相关人员应该高度重视对绿化管理的投入。从分析中可以了解到绿化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其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员没有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相关人员一定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加强管理的投入,确保管理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市政道路园林绿化养护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毛 佩,张燕科.对园林工程绿化养护技术措施分析[J].中华民居,2014(27):10.

[2]康 琪.h园林施工与绿化养护的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4(27):3~4.

篇8

中图分类号:K9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阶段是整个周期的最脆弱的环境,面临的风险最多,风险和破坏随时都会因为难以预料的强大冲击突袭而来,使桥梁造成巨大的损失。在桥梁施工阶段,具有很大的复杂性,技术要求比较高,施工环境很差,施工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当桥梁的跨度进一步加大,或者需要使用的施工材料和工艺时这些因素都从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桥梁施工阶段的风险,养护管理的不到位的问题也严重影响到城市道路桥梁的整个项目顺利完成。下面重点针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与养护管理维护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针对性建议。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与养护管理存在问题

1.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 桥梁主体结构的质量问题。很多风险因素都来源于桥梁的基础工程,比如,基础承受力的能力不够,基础下沉严重或者断断续续下沉,基础的位置不正,现浇和预制装配是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的两种主要的桥梁结构。

1.2 临时工程的主要问题。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脚手架的相关事故,此类事故几乎占桥梁施工的全部事故的一半,脚手架工程结构的整体或局部的坍塌,脚手架的高空跌落事故等。在桥梁施工阶段主要的运输材料的方式有桥梁施工便道、浮吊、吊塔、栈桥等大型的临时施工设施,这些设备的使用也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这些设施由于是临时性的,因此设计的很粗糙,质量很不好,再加上不能及时维护,周围环境又很恶劣,这些设备总处在于高风险的状态中。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经常会使用架桥机等架梁设备,由于这种设备具有重量大和受力大的特点,因此经常发生各种风险事故,可以说这道工序在桥梁施工阶段也具有很高的风险。

1.3 桥梁施工中发生的其他事故。由于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必须高空作业,这样就容易出现坠落事故,风险很大,比如,施工人员在悬空状态下工作坠落,操作平台作业时坠落,在进行攀高时出现了坠落事故,脚手架失效发生的坠落等。桥梁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导致火灾事故和由于使用电而产生的事故,这种事故也不可轻视;在桥梁施工阶段所使用的各种施工机械设备,通常也可以带来很大的风险。

2. 桥梁养护质量管理现存问题

2.1 观念问题:部分桥梁养护者尤其是领导同志,对质量的重要性、综合性、艰巨性认识不足,没有贯彻“质量为本”的思想,未能真正意识到“只有质量效益才是永恒的”;

2.2 制度问题:招投标制度不完善,一些企业靠“软件”揽到工程,凭“公关”通过验收;

2.3 体系问题:桥梁养护质量的教育责任制等环节尚不完善,未能形成完整的质量系。

影响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养护管理与质量的主要因素

1. 主观人为因素

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养护管理与质量控制中,项目负责人、施工队伍素质等主观人为因素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在当今一些城市出现的道路桥梁质量问题上,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主观人为因素。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心、廉洁程度以及施工队伍的执行力与施工态度都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的维护管理与质量产生深远影响。

2. 客观环境因素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养护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客观因素主要体现在外部一些自然环境。主要体现在天气气候因素、季节变化等方面。自然因素不能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工的养护管理与质量产生根本的影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对桥梁工程有着直接的关联。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

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必须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a.熟悉和审查项目的施工图纸:桥梁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调查分析;编制桥梁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编制桥梁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作业指导书及详细的施工方案等。b.物质准备,包括建筑材料(水泥、钢材、砂石料等)准备、构配件和制品加工准备、施工机具(吊车、装载机、挖掘机混凝土罐车、混凝土输送泵等)准备。c.施工现场准备,包括:控制网、水准点、标桩的布设“; 三通一平”,生产、生活临时设施等的准备;组织机具、材料进场。

2. 施工过程阶段的质量控制

2.1 施工人员的控制。工时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在政治、思想、业务、心理、身体诸素质方面做到综合考虑,统筹兼顾,量才取用。提高质量意识。务必让施工人员树立五个观念:即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当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虽已通过鉴定、试验,但施工操作人员缺乏经验,又是初次进行施工时,也必须对其工序操作作为重点严加控制。

2.2 材料的控制。材料控制主要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的控制。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施工材料控制的要点是:加强材料进场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

2.3 机械设备的控制。机械控制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等控制。要根据不同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用合适的机械设备;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

2.4 施工方法的控制。这里所指的方法控制,包含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等的控制,施工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同时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方案、工艺的优化。液压滑模施工中支承杆失稳问题,混凝土被拉裂和坍塌问题,大模板施工中模板的稳定和组装问题等,均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桥梁养护质量体系建构

1. 加强对桥梁养护的重视程度。为了养护质量与责任脱钩的问题,明确桥梁养护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责、权、任,应由上至下建立桥梁养护质量四级责任制,加强桥梁养护者的技术培训与质量管理教育;培养桥梁养护者责任感,提高养护行业道德;建立健全桥梁养护质量责任制,落实到人;充分发挥桥梁养护者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

2. 加强桥梁养护材料采购、保存、使用环节;科学地选择桥梁养护材料病防止错用材料;掌握桥梁养护材料质量标准并辅以科学检验;按时、按质、按量供应桥梁养护所需材料。

3. 桥梁养护方法应力求分析全面、经济合理、工艺先进并有利于降低投资、加快进度、提高质量;桥梁养护应主次分明,重点保障关键养护工序。

4. 桥梁养护质量控制应按季节、地域区别对待;桥梁养护现场做到秩序化、标准化、规范化;桥梁养护应建立系统的、可持续的质量观。

结束语: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的维护保养与质量控制要坚持严格的施工标准,项目管理者与施工队伍切实提高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将质量管理控制放在最突出的位置;结合施工特点,不断探索完善更加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措施,维护国家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人民利益和城市形象。

篇9

当今的城市建设,已经实现了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到追求生态环境效益的转变,更多的城市建设者,在进行源头的城市规划中,已经更加看重生态效益给一个城市带来的长久的、良性的循环发展。在城市的建设中,绿化美化设施建设被提上议事日程,并随着城市整体规划的深入,正一步步地从图纸变成现实,逐渐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件。其中,园林景观建设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必要零件,从施工开始,依据严密的操作规程,到建成后的绿化及养护,使城市建设更趋完备的同时,也把绿色生态还给了大自然。

1园林景观建设概述

园林景观的建设,包括园林景观的施工以及建成之后的道路绿化养护。对于一般的城市建设而言,园林景观的施工更为复杂,要求能够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体制机制,且施工人员要能够严格按照图纸设计,在每一个施工环节上严谨实施,严格遵循园林景观施工的规定章程。园林景观的绿化养护,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园林的灌溉、施肥和排水。对于园林景观的灌溉,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坚持一次性少量灌溉原则,坚持间隔周期较短的高频灌溉原则,至于一次灌溉需要多少水量,需要根据植物的吸收性能好坏以及土壤的性能程度来确定。在园林施肥环节中,要对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全面把握,要能够根据它们所处的成长环节进行施肥量的准确把握。园林景观的排水,则主要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的:包括明、暗沟渠排水和地表径流。值得注意的是,园林景观的施工和养护是互为一体的,施工之后,就必须进行道路的绿化养护,否则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园林景观的绿化养护,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施工后的园林植被,这二者要能够深入结合,才能使得园林景观的建设更加完整。

2园林景观建设现状

2.1对园林景观建设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从某种程度上说,城市的园林景观建设如何,负责园林景观规划的相关部门肩负着主要责任。如果规划者的思路清晰,对城市园林规划足够重视,在园林景观的设计环节中严格把控,并不断进行园林景观知识的深层次探究,形成知识体系的更新换代,那么,这个城市的园林景观建设应当是比较成功的。反之,如果规划人员一味的追求政治成绩,大搞特搞面子工程,对于以往的园林建筑进行硬性指标的破坏,在此基础上硬上新项目,不加分析地引入新型植被,这种尚停留在肤浅层面的城市园林规划,不但会对原有景观植被造成毁灭性后果,还会破坏城市原有的生态平衡,带来恶劣的生态影响。由此可见,城市规划者在园林景观的建设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们的每个决策,都会成为城市规划中的客观现实,这种客观现实对城市的影响是好是坏,完全取决于这些规划者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取决于他们在城市建设上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否站在城市整体生态和谐的战略高度进行全面决策。

2.2植被管理存在盲目性。园林景观的施工过程中,涉及到植被的管理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新型植被的引进和对植被类型的划分上。在新型植被的引入问题上,一些人过分强调某种植物是不是比较新潮,引入到城市园林规划中是不是能够引起高度的关注,而忽视了对原有植被的保护,也忽视了这种新型植被引入后,它成长成材所需的土质、空气环境、气候条件是不是都能够满足。这就涉及到植被引入的盲目性问题,这个问题对原有植被和新引入植被的影响是难以预测的,有时会出现新型植被种植之后,原有植物大都干枯坏死的现象,有时会出现将引入植被种植之后,绿化养护假以时日,仍旧不能成长成材,甚至成片枯死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造成了资源的白白浪费,也使得城市的生态系统平衡被破坏殆尽。另外,就是对于植被类型,往往缺乏明确的分类归属,要么是比较单一的品种,大范围种植,要么是多种品种盲目种植,这个问题同样影响巨大,单一品种种植使得园林景观多样性难以兼顾,多品种种植又使得植被的特殊性被忽视,造成养护的难度无形中被提升。因此,园林景观建设中,植被管理的盲目性亟待解决。

3建设园林景观的策略分析

3.1制定园林景观建设体制机制。任何一件事要能够做好事前预备、事中严谨、事后完善,都要进行整套体系的完整设计、全盘考量之后才能实现的,城市的园林景观建设也是如此。在进行园林施工养护中,规划者的导向性应先行一步,那么,规划者如何进行导向指引,就需要在体制机制上进行严格把关了。首先,规划者要能够认识到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在思想上对园林建设有足够的重视,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发出的号令能够客观,能够符合城市园林规划的实际状况。其次,要能够进行相关制度的确立,对于施工中的准备工作,譬如图纸的设计上,要有硬性的指标加以规范和引导;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具体的流程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施工人员要能够照章施工,按流程展开施工;在园林的养护上,对于植被的引入要有明确规定,避免植被管理出现盲目引入的现象,对于引入的植被要规定其类别,比如要求引进两到三种,做到类别明晰,养护得力;对于养护的细节也应有明文规定,比如灌溉的次数,灌溉中的用水量,灌溉的层次,以及施肥的量和质的标准,施肥的正确时间,都要形成相应的规章制度,在保证园林施工养护工作细致到位的同时,兼顾了生态环境。再次,应当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畅通与城市民众沟通的渠道,对于民众反应的关于园林景观建设的问题建议要能够得到及时关注,并将其中的建设性意见整理出来,用于指导今后园林景观的养护工作。

3.2找准园林养护的关键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解决矛盾要善于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园林养护问题上,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一般来说,园林景观的植被类型都比较多、杂,这就对植被的灌溉提出了要求,要能够结合各个类型植被的生长条件,进行合理科学灌溉,并根据季节变化,及时调整灌溉策略。在对植物进行施肥过程中,要能够进行土壤的翻松处理,保证施肥效果。对土壤进行实时观测,一旦发现水分过度丰盈的现象,要能够进行紧急排水处理,使得土壤处在合理的含水量区间,保证植物的水分供应即可。对于植物容易出现的病虫害问题,要采取预防措施,并进行药物杀毒处理,总结出规律,以备在今后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不时之需。

4结论

由此可见,城市园林景观的施工和养护是一套完整的体系,有着完备的流程和具体的细节操作,如果说,在城市的园林景观中,施工是一切工作的开始,那么养护工作就是一切工作的归旨。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上,要能够站在生态环境的战略高度,从保护生态的角度着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篇10

0.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绿化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城市绿化植物具有品种多样性、生长有一定的周期性、生长环境的特殊性等特点,养护难度较高、成本费用高等缺点。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分析了城市道路绿地的养护技术的特点及管理措施。

1.城市道路绿地的生境特点

城市道路绿地的生境特点主要有:①人为破坏大,行人践踏绿地、乱扔垃圾的事件时有发生,此外,还有偷盗珍贵树种,擅自砍伐以及饮食店铺的油烟污染等现象。②温度偏高,城市道路绿地位于水泥路或柏油路两侧,地面辐射热高,加上车辆行驶形成的热风以及排放尾气释放的热量,会导致道路绿地及周围的温度升高,造成空气干燥。③光照不足,由于城市街道两旁高楼林立,降低了日照的时间和强度,缺少光照势必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的生长发育。④城市道路绿地的土质坚硬、杂质多、土壤污染严重,加上种植面积相对较小、树种较为单一,使植物易受气温和湿度的影响,极易发生病虫害。

2. 城市道路绿地的管理措施

道路绿地的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其中,保持整洁是城市道路绿地养护的重要内容,因为在道路绿地内的植物生长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或病虫害等原因会产生大量的枯枝落叶,给植物的生长以及绿化景观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应及时清理。此外,由于人类、动物等活动也会给道路绿地制造一些废弃物,这些垃圾也要及时清理,使道路绿地保持整洁。

绿化管理的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业务监督和指导能力。此外,还要取得人民对绿化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落实工作目标,取得管理主动权,从而有力保证绿化植物的良好生长。具体的管理措施有:

(1)完善行业规范。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做到加强行业规范建设,改造园林审批制度,实现从源头追究责任。此外,提升园林部门的行业权威性,使园林部门有统一管理的权力,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及处罚措施。

(2)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要转变管理方式。园林行政主管是城市园林行业的经营主体,要注重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的经营和管理并瞄准当代前沿的学术理论和国际先进做法,为道路绿化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同时,还要注重对城市整体资源的发掘、利用和经营。

(3)加强绿化管理的科学研究。科学的管理可以提高城市道路绿地管理的综合质量,应加强城市绿化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4)理顺价格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初步形成城市管理模式。推进行政行为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以及无形资产的“有形化”运作。

(5)对道路绿地实行社会化管理。社会化管理有利于促进绿化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还能降低养护成本。

总之,园林绿化事业是基础性和公益性的,必须广泛寻求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与投入。此外,可以对城市这一资产进行重新的认识和审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这些资产进行重组、营运和盘活,走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市场化道路。

3.道路绿地的养护措施

道路绿地的养护工作要顺应植物的生长规律、特性以及气候条件,应季节安排工作,下面分别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对道路绿地的养护作详细介绍。

3.1春季养护管理

春季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可采取多种形式消灭越冬虫害,减少病虫害发生机会,如早春喷波尔多液,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通过树木的浇水、施肥,能提高树木抵抗病害的能力,并且有利于树木生根。此外,春季苗木的养护要注意防寒保温,不可过早拆除防寒材料,为防止苗木的不适应,应采用逐渐过渡的办法。

3.2夏季养护管理

夏季是需要多施肥水的时期,夏初应多施氮肥,夏末多施磷钾肥。此外,由于夏季蒸腾量大,应及时进行灌溉,晴天进行中耕除草并及时进行整形修剪。也就是说,夏季的养护管理要以水肥管理为中心,同时注意道路中心隔离带和绿化带的造型修剪。由于行道树受夏季气候多样性以及人口密集的影响,病虫害的发生时间不齐,因此,病虫害的防治也是夏季养护的重点。防治过程中要考虑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并注意保护植物的天敌,为此,可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例如:采用苏云金杆菌防治天蛾、灭幼防治尺蠖等。

3.3秋季养护管理

秋季植物生物生理活动减弱,肥水管理应及时停止,防止徒长。因此,秋季的养护管理工作,主要是合理浇冻水和施肥。合理的冻水不仅能保证植物地上部分吸收充足的水分,还能使地下根系抵抗干燥多风的冬季,有利于植物安全越冬和来年萌芽。浇水应注意:首先,要根据天气变化浇冬水,不可过早浇灌,导致新芽徒长;其次,十月份要减少浇水的次数,增加植物的抗旱性;再次,最后一遍冻水应浇到结冰封冻。同时,秋季应进行合理的施肥。合理施肥不仅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树木的木质化,还有利于植物安全越冬和来年的生长。

3.4冬季养护管理

冬季主要进行树木的冬季整形修剪,深施基肥,以及防寒防治病虫害等工作。在冬季,由于道路两边地形开阔,空气对流,加上高速行驶的车辆带动风速,往往引起树木的剧烈摇摆,容易导致树木根系受到损伤。树根一旦受到损伤便会加快树木内部水分的损耗,降低了树木防冻、防寒的能力。

在冬季可采取以下的防冻保温措施:①树干涂白防冻,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新植落叶乔木,是行道树冬季防寒、防病的有效方法,一般在10 月下旬至11 月中旬进行涂白,涂白的配比,水∶生石灰∶硫磺粉∶盐=40∶10∶1∶0.5。②建保温棚,当采用一般的防寒措施不太理想时,便可根据面积大小,用木条和无纺布搭建保温棚,保证苗木安全越冬,此方法适用于当年栽植的小叶黄杨和红叶等苗木。

4.结束语

篇11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阶段是整个周期的最脆弱的环境,面临的风险最多,风险和破坏随时都会因为难以预料的强大冲击突袭而来,使桥梁造成巨大的损失。在桥梁施工阶段,具有很大的复杂性,技术要求比较高,施工环境很差,施工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当桥梁的跨度进一步加大,或者需要使用的施工材料和工艺时这些因素都从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桥梁施工阶段的风险,养护管理的不到位的问题也严重影响到城市道路桥梁的整个项目顺利完成。下面重点针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与养护管理维护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针对性建议。

1、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与养护管理存在问题

1.1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桥梁施工阶段,主要存在几个方面:桥梁结构本身的特性,桥梁结构的复杂程度,桥梁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桥梁施工周边的环境,设备操作熟练程度等。

1.1.1桥梁主体结构的质量问题。很多风险因素都来源于桥梁的基础工程,比如,基础承受力的能力不够,基础下沉严重或者断断续续下沉,基础的位置不正,现浇和预制装配是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的两种主要的桥梁结构。

1.1.2临时工程的主要问题。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脚手架的相关事故,此类事故几乎占桥梁施工的全部事故的一半,脚手架工程结构的整体或局部的坍塌,脚手架的高空跌落事故等。在桥梁施工阶段主要的运输材料的方式有桥梁施工便道、浮吊、吊塔、栈桥等大型的临时施工设施,这些设备的使用也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这些设施由于是临时性的,因此设计的很粗糙,质量很不好,再加上不能及时维护,周围环境又很恶劣,这些设备总处在于高风险的状态中。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经常会使用架桥机等架梁设备,由于这种设备具有重量大和受力大的特点,因此经常发生各种风险事故,可以说这道工序在桥梁施工阶段也具有很高的风险。

1.1.3桥梁施工中发生的其他事故。由于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必须高空作业,这样就容易出现坠落事故,风险很大,比如,施工人员在悬空状态下工作坠落,操作平台作业时坠落,在进行攀高时出现了坠落事故,脚手架失效发生的坠落等。桥梁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导致火灾事故和由于使用电而产生的事故,这种事故也不可轻视;在桥梁施工阶段所使用的各种施工机械设备,通常也可以带来很大的风险,比如,机械设备的由于各种原因的损坏,零部件破损,设备倾倒;设备操作人员由于使用不当也可能产生很大的危险。

1.2桥梁养护质量管理现存问题

a.观念问题:部分桥梁养护者尤其是领导同志,对质量的重要性、综合性、艰巨性认识不足,没有贯彻“质量为本”的思想,未能真正意识到“只有质量效益才是永恒的”;b.制度问题:招投标制度不完善,一些企业靠“软件”揽到工程,凭“公关”通过验收;c.体系问题:桥梁养护质量的教育责任制等环节尚不完善,未能形成完整的质量系。

2、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

2.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必须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a.熟悉和审查项目的施工图纸:桥梁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调查分析;编制桥梁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编制桥梁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作业指导书及详细的施工方案等。b.物质准备,包括建筑材料(水泥、钢材、砂石料等)准备、构配件和制品加工准备、施工机具(吊车、装载机、挖掘机混凝土罐车、混凝土输送泵等)准备。c.施工现场准备,包括:控制网、水准点、标桩的布设“;三通一平”,生产、生活临时设施等的准备;组织机具、材料进场。

2.2施工过程阶段的质量控制

2.2.1施工人员的控制。工时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在政治、思想、业务、心理、身体诸素质方面做到综合考虑,统筹兼顾,量才取用。提高质量意识。务必让施工人员树立五个观念:即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当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虽已通过鉴定、试验,但施工操作人员缺乏经验,又是初次进行施工时,也必须对其工序操作作为重点严加控制。

2.2.2材料的控制。材料控制主要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的控制。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施工材料控制的要点是:加强材料进场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

2.2.3机械设备的控制。机械控制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等控制。要根据不同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用合适的机械设备;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

2.2.4施工方法的控制。这里所指的方法控制,包含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等的控制,施工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同时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方案、工艺的优化。液压滑模施工中支承杆失稳问题,混凝土被拉裂和坍塌问题,大模板施工中模板的稳定和组装问题等,均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3、桥梁养护质量体系建构

3.1加强对桥梁养护的重视程度。为了养护质量与责任脱钩的问题,明确桥梁养护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责、权、任,应由上至下建立桥梁养护质量四级责任制,加强桥梁养护者的技术培训与质量管理教育;培养桥梁养护者责任感,提高养护行业道德;建立健全桥梁养护质量责任制,落实到人;充分发挥桥梁养护者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

3.2加强桥梁养护材料采购、保存、使用环节;科学地选择桥梁养护材料病防止错用材料;掌握桥梁养护材料质量标准并辅以科学检验;按时、按质、按量供应桥梁养护所需材料。

3.3桥梁养护方法应力求分析全面、经济合理、工艺先进并有利于降低投资、加快进度、提高质量;桥梁养护应主次分明,重点保障关键养护工序。

篇12

城市市政道路桥梁建设的施工环节是决定道路桥梁后期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在道路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中,建设单位需着重针对施工阶段展开养护工作,加强对道路桥梁混凝土的浇筑与后期养护,并对桥梁道路建设后期可能出现的裂缝现象做到及时控制,针对施工阶段做好监测工作,使城市市政道路桥梁施的各项指标控制于合理范围内,保障城市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为后期人民行驶带来安全保障。

1城市道路桥梁施工常见问题分析

1.1桥梁裂缝问题

城市道路桥梁出现裂缝现象的最常见因素为外界温度因素,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道路桥梁会因周围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当施工环境处于零度之下时,其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则会随之受到影响,混凝土的整体强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甚至导致混凝土出现变形现象,这一现象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应力变化,当混凝土应力超出混凝土原本的承受能力时,其混凝土结构将会无法承受应力而出现大面积的裂缝现象,最终导致路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受到影响,对路面的正常行驶带来了安全隐患,也对道路桥梁的整体美观造成了影响。另外,造成道路桥梁出现裂缝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有建设材料及施工方式等,因此在寻找裂缝因素时需做从根源问题上进行排查[1]。

1.2钢筋材料质量问题

钢筋是城市道路桥梁建设的主要架构,而这也是影响道路桥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钢筋材料选择上,其钢筋质量的好与坏会直接关系到城市道路桥梁后期的使用状况及使用寿命。若建设单位在选择城市道路桥梁建设所需的钢筋材料时忽视了材料材质质量问题,则会给道路桥梁后期的使用寿命大打折扣[2]。

1.3城市道路桥梁施工队伍素质不高

若在排除自然因素及建设材料等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存在质量问题的话,那么施工的整体素质将是影响可能性最大的因素。从城市道路桥梁在以往的建设经验中,城市道路桥梁出现质量问题的最大因素往往与主观人为有着密切联系。在部分城市道路桥梁的建设项目中,若建设单位缺乏有力监管,则会使得项目施工人员出现施工懒散、施工不规范等现象,而在后期施工时则会出现追赶工期,忽视质量的发展倾向,因此,若城市道路桥梁在实际施工时缺乏相关单位的有力监督与管理,其施工项目极大可能出现施工工序混乱、施工不规范等影响质量的不良现象[3]。

2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养护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

2.1建立施工质量保障体系

在面对当前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其建设单位需从完善保障体系进行着手,根据以往建设经验,建设相应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这是提高城市道路桥梁建设质量的主要核心,也是根本所在。因此,城市道路桥梁施工的质量保障需从保障体系进行维护,建设单位可通过建立完善、施工规范等体系来约束项目施工的不规范行为及违规行为,将施工质量保障体系作为施工原则,并根据城市道路桥梁建设项目的不同,细化各个施工阶段,将其以分阶段的方式来建设体系。例如,针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工项目的不同分管负责人及监管人员岗位,建立不同的管理内容及责任,根据不同岗位所管内容建设详细的质量监管内容,并对不同部门及人员职责范围建立明确分工,使不同岗位人员能够明确自身责任与义务,避免盲目性开展质量控制及管理工作。

2.2将材料质量管理纳入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

材料是城市道路桥梁施工的基础条件,对城市道路桥梁质量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建设单位在针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开展养护管理时,其需从建设材料进行把关,并在后期开展完善护理。同时,项目负责单位需安排具备专业性强、职业素质高的管理人员开展管理工作,使其能够明确施工材料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的作用,并给予相应的重视。另外,项目负责单位还需根据道路桥梁施工内容的各个施工阶段所采用的施工工序、建设工艺及所配备的建设材料来安排专业的质量监督人员,并在每个阶段完工时安排专业的审核人员进行检测。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所使用的重要材料如混凝土、砂、钢筋等购买渠道及质量进行调查与监测再应用于施工当中。

2.3加强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养护管理

在城市的道路桥梁完工后,项目负责单位需针对路段制定严格的桥梁路面养护制度,将维护及保养工作细节与重点维护工序进行详细定制,同时,城市道路桥梁管理单位需加强对养护制度的支持,从人力、物力、资金等多方面来倡导与鼓励道路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提高维护管理效率。另外,相关部门需针对道路桥梁养护管理内容开展相应的人员培训工作,对桥梁路面的监管与维护人员开展定期培训,丰富工作人员的日常监测手段及养护管理手段,提升养护管理人员的养护水平及人员素质,使养护管理人员及质量控制人员能够在城市道路桥梁的日常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2.4针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工材料开展质量监测

当前,我国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较常使用的建设材料除了混凝土外还有沥青混合型材料,该材料可根据纯度比例的差异及不同类型品种可应用于不同需求的道路及桥梁建设上。沥青混合型材料的应用工序为施工阶段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该阶段时其需通过碾压的方式来将沥青平铺铺设与路面之上。但在碾压后,许多建设单位会极大的忽视沥青后期的监测工作,使得沥青材料的施工质量缺乏保障,对此,建设单位需加强对最后一道工序材料的重视,并利用多次测试及层厚检测来全面检验沥青材质的施工质量,并结合路面的宽度及厚度以及坡度来检车频率偏差,使偏差数值控制在规范范围内。

2.5从规范设计控制施工质量

合理设计道路桥梁建设需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针对道路桥梁结构进行合理设计。如在设计道路桥梁结构时,可根据悬索桥锚碇的受力方向来进行设计,并将多余非关键的混凝土部位采取挖空设计,以此减少道路桥梁的整体重量,减少混凝土分布面积,使道路桥梁建设保持最佳重力;第二,实施道路桥梁混凝土温度测试,利用温度检测设备,分别在道路桥梁混凝土外部安放温度检测,针对混凝土保温材料进行检测,并对混凝土养护温度开展测试,以科学的数据内容来衡量混凝土的实际温度,同时,针对混凝土温度数据进行仪器自动采集,并进行集中分析。将混凝土不同区域及地段的温度测试数据及温度差值进行记录,将其作为温度控制依据,使混凝土温度在科学合理的控制下避免出现裂缝现象,降低裂缝的出现机率,同时,也通过后期的检测手段,对道路桥梁后期的质量问题做好养护措施,从而针对性的控制道路桥梁质量,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桥梁施工的养护管理及质量控制工作需从多方面进行,其不仅包含了基本的材料质量控制,还包含了不同施工阶段的监测及维护工作,因此,城市道路桥梁施工的养护及质量工作需得到多个部门的有力支持,使项目的各项工作得到顺利开展。施工是城市道路桥梁建设的必经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建设单位需着重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重视,建立相应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将材料质量管理纳入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当中,加强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养护管理,并针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工材料开展质量监测,同时合理设计道路桥梁施工建设,从设计环节有力控制施工的合理性,从而控制施工质量,对可能性出现的损害因素做好周全的预防准备,完善后期养护管理工作,使道路桥梁在科学的施工规划下提高建设质量,延长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为社会经济及人民带来多重保障。

参考文献

[1]柯钢平.章俊君.探讨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以及应对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4):47-4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