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料雕刻教程范文

时间:2023-11-30 10:13: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木料雕刻教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木料雕刻教程

篇1

当我们漫步在浙江各大乡镇,看着1幢幢略带欧式风格的民居时,深深地感受到浙江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在高兴之余,却感到1丝不足与担心。不足的是走在这样的乡镇不会使人感觉是在浙江的农村,那种江南水乡的意境已不存在。担心的是当肯德基等洋文化在走进我们的生活时,农村的民居、农民的思想也正在被外国文化所影响,传统的民族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淡泊。农村因民居的现代化而毁灭文脉,毁灭地域特色。崇尚历史、自然的我们,更应该重新审视我们民居中传统符号的文化价值。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水网密布,独特的自然环境,使这里几千年来1直为全国经济、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之1。江南人凭借着灵山佳水,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和改造自然,发展了世代生活,营造出农耕、渔猎、商埠并存的村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江南水乡的意境,是多少人所梦中向往的。浙江民居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民居,也称民宅、住宅、家屋,是各类建筑中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品类也是最多的。由于我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各地民居的形式、结构、装饰艺术、色调等各具特点。江南水乡古镇,像1本无言的古书,记录着历史与人们的生活,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韵味,吸引着成千上万生活在城市中渴望回归自然的人们到此观光游览,享受生活的宁静与回味古镇的沧桑。

在浙江众多的古村民居中,经常可以看到1些不起眼的小屋,虽然有些破旧,但依然在风雨中见证着人类的发展。小屋的小窗、门槛,院落的水井、石磨等建筑符号,极具传统文化价值。民居由白墙、灰瓦和栗色的门窗装修,构成素静的色调。白墙黑瓦在丛林溪流映照下,给人以明快的感觉,素雅清淡,韵味无穷。

浙江民居的装饰艺术,无论是木雕、砖雕、石雕,还是壁画、彩画,都各具特色,匠心独运,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其中以木雕工艺最为突出。我国4大着名木雕中的东阳木雕和黄杨木雕都在浙江。东阳木雕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从梁架、檩条到斗拱、驼峰等大木构件,从门窗、栏杆到牛腿、雀替等小木装修,随处可见构图饱满、层次丰富、繁而不乱、富有立体感的精美华丽的雕刻。雕刻的内容有花卉、飞禽、走兽、人物、山水、植物及几何图案等。

以东阳卢宅为例,无论是建筑上的斗、拱、昂、梁、牛腿或隔扇,还是家具的细部装饰中,都体现了木雕之乡的浓郁特色。在隔扇的裙板和绦环板上,有各种戏剧题材的雕刻,如“8仙过海”“姜子牙遇文王”等,雕刻手法有透雕、浮雕,内容或人物、或山水、或花鸟鱼虫,无不雕工精细,形态传神,令人叫绝。牛腿上的多层雕刻人物神态自然,花鸟活泼动人,祥兽栩栩如生,恍若神品。东阳木雕据传说起源于唐贞观元年间的立体圆雕木俑,现存实物最早的是北宋初的1尊童子像和1尊残损的佛像。有记载称,清代中期仅浙江东阳和嵊县就有400多名木雕艺人去北京紫禁城从事雕刻。卢宅各种雕刻艺术品见证了东阳木雕的兴衰与变迁。明代以前,由于工具的限制,雕刻作品的形象多严谨生动,线条粗犷、豪放。而清代以后,木雕工具迅猛发展,刀具就达300余种,木雕的彩绘技术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2者充分结合,使卢宅的木雕开始呈现出华丽、精致,更富艺术感染力。在宁海、宁波、诸暨、嵊州、兰溪、龙游、武义、衢州等地的民居中都保存了许多精美的木雕艺术珍品。

砖雕、石雕以浙东1带、浙北杭嘉湖、宁波、诸暨、龙游等地民居比较突出,雕刻细腻,造型生动,艺术价值较高。龙游石佛乡3门源村叶氏住宅的砖雕门楼,以戏剧故事为题材,有“过江杀相”“白猿教刀”“渭水访贤”“3气周瑜”“刘备招亲”“义释黄忠”“雪里访普”等,内容非常丰富,雕刻技法娴熟,是金、衢地区清代晚期民居建筑中的砖雕代表作。

除了建筑本身的装饰外,室内装修也是构成建筑空间的重要部分。1直以来,工匠们都把建筑装修与建筑整体的处理结合起来。栅棂搭接轻巧爽朗、柱枋构造素洁简练,体现了民居内敛、宁静、明快的生活氛围。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室内装修多采用灵活、通透的结构构件,装饰也多表现在出挑、窗户、檐部等经常使用、或视线比较集中的地方,以起到点睛的效果。木雕在民居建筑装饰上大量使用,丰富了建筑面貌的地方特色。此外,广泛采用楼房悬挑结构,使用桐油、清漆防腐,突出了浙江农居的地方特色。

江南民居体现出与北方民居的明显区别,就是雕刻装饰极为繁多,却极少彩画,墙用白瓦青灰,木料则为棕黑色,或棕红色,与北方的绚丽色彩相比10分淡雅。浙江民居建筑装饰造型的传统符号为(冒号):白墙、灰瓦和栗色的门窗装修。

浙江民居的白墙、灰瓦,以其简洁的外观和朴素的色调,将中国装饰元素、传统建筑风格观念与人文思想相融合,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意境,营造出典型的江南水乡民居风格。中国人对居住环境和居住建筑的选择,基本上是由两种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冒号):1是道教的“天人合1”思想,与其他建筑体系更强调人工与自然的对比不同,中国传统建筑基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中国文化精神,表现出热love自然、尊重自然的气质,将建筑镶嵌在自然中,仿佛是大自然的1个有机组成部分。2是儒教的礼制,粉墙黛瓦是中国传统民居的色彩选择,白黛两色的单1和协调,恰到好处地抒写了江南淡静的诗情画意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率真自然。浙江民居的境界反映了中国人那种淡泊、宁静、悠闲的人生态度,素面朝天,以其怡然淡定的建筑风格,引导人们以回归自然为本,以自我修养为悟,与自然进行着多层次的对话。

从人居环境的视角看传统民居,“天人合1,物我同1”的中国哲学思想反映着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在民居的选址、布局,住宅的设计和营建中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强调人与物的同构,从物质的层面到精神的层面把“外适内合”当成居住环境和居住品质的最高境界。

浙江农村传统民居是传统建筑文化极富特色的历史遗存,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和保护。在传统文化遗产不断受到重视的当代,给广大设计者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从国情出发,而不仅仅是从“构图”出发,要强调设计者的社会责任,提倡“整体思维”的思想方法,才会在面临社会的巨变和时代要求时不致困惑,才会在延续、创造、扬弃、发展中华民族新时期的农村民居传统建筑文化的广阔天地中大展身手。

参考文献 :

[1]余英.中国东南系建筑区系类型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6.

张树林.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色彩.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

篇2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1中外木雕文化发展状况

中外木雕历史源远流长,在远古时期中外木雕初具雏形。在旧石器时代,北美印第安人把鱼钩和木竿雕刻在木片、骨头和石头上,尤以木刻广泛使用。在中国古代也是类似的木刻、骨刻和石刻。17世纪英国广泛用橡木雕刻。木雕雕刻的方法和风格包括切屑、浮雕雕刻和斯堪称的那维亚圆刻且多用软木和硬木。相传东阳木雕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朝代技术的演变,木雕工艺迅速提高,特别是到了明清时代,木雕工艺已非常成熟和精湛,在宫殿、楼台、亭阁到殿堂,家具和日常用品等领域广泛使用。许多地方形成了特色的民间木雕流派,其中以浙江东阳木雕、浙江乐清的黄杨木雕、福建的龙眼木雕,广东潮州的金漆木雕最为著名,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雕”。

2中外国木雕的艺术特点

国外著名木雕产地较多,如非洲木雕、印尼木雕等,非洲木雕有非洲文化脉搏之称。非洲木雕是十分具有民族传统的木雕,非洲的木雕对于材料的选择十分严格,在制作非洲木雕之前要对材料进行筛选,用料十分讲究。木雕造型简单而粗犷从有着非洲五兽之称的非洲象、犀牛、野牛、狮子和猎豹等动物造型到抽象夸张的人形,各类带着浓郁非洲特色的工艺品,以其硬朗的材质、夸张的色彩和款式,营造出质朴、天然,且带有神秘感觉的异国情调。印尼雕凿还吸纳西式雕刻之长,融会贯通,形成独特的风格。

国外木雕多以神话故事人物或相像的虚拟人物作为创作作品,体现了很大的创新性和相像力,追求形式的华美与雕琢,如非洲黑木雕,有浓厚的非洲风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浙江东阳是木雕的传统产地,被称为“雕花之乡”,是各流派中影响最大最负盛名的一种,以浮雕技法为主。在设计上,借鉴传统的散点透视、鸟瞰式透视等构图,讲究布局丰满,散不松,多不乱,层次分明,突出主题,表现情节,具有以小观大的艺术效果,特别适合表现故事性强的内容。技艺上有很大发展和提高,出现了壁挂、条屏等艺术性较高的欣赏品。内容多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图案采用“满花”手法。画面布满纹饰,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黄杨木雕在技法上,除圆雕、镂雕、深浅浮雕外,还创作了镶嵌等过种方法。龙眼木雕姿态万状,材质坚实,木纹细密,色泽柔和,古朴、稳重、大方、精美。东阳木雕娴熟而精湛的手工技艺、巧妙而灵动的构思和丰富的传统内涵让世界为之一叹,但附着现代机器工业生产,传统的东阳木雕面临险境。现代的年轻人难以潜心传统技艺,因此出现了从业人员技艺不精、普遍流失的现象。木雕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占有一定的席位,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凝聚和沉淀了世代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情趣,所以对其进行保护,研究和发展,传承和发扬中西木雕文化对于促进中西文化融合,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中西文化对木雕艺术设计的影响

中国木雕更注重写实性,多为宗教主题,作品多以繁杂细腻的艺术手法显示雕刻者的刀法娴熟,产品雕刻细腻,纹路清晰可见,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且多以“和、福、吉祥”等象征意义的丰富内涵,体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博大精深。中国木雕表现概念大于形式。在东方木雕文化中,印尼木雕颇为有名,选材为当地的地方木材,质轻细腻坚韧,是印尼木雕特有的产品。印尼木雕大都用质地坚硬、花纹细密的雨树、柚木等木料雕刻而成,其造型千姿百态。印尼木雕艺术在家具雕刻中也得以很大的表现,这种手工雕凿技术不但沿用了印尼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工艺,而且受来到印尼的荷兰雕刻师和英国雕刻师技艺影响,印尼雕凿还吸纳西式雕刻之长,融会贯通,形成独特的风格。在印尼木雕中你可以看到印度佛教中的佛头,和一些类似佛面的装饰品。又能看到一些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龙凤雕刻,还有欧洲荷兰的一些小鞋子,文化的交融,给了印尼木雕更独特的艺术象征和赋予了木雕印尼文化艺术。

西方木雕艺术的抽象性,也多于宗教主题相关,体现简约,概括,在朦胧与似是而非的空间中让人有无限的想象,将自然与生态有机的经合,其惟妙惟肖的人物和逼真的造型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西方作品多是描写时代历史,体现每一位木雕家的思想状态,能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和生活的感悟,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个性的力量。西方木雕表现形式大于内容,他们不重视师承与传统,他们直面自然,真而生活,直抒人生和个性,表现出颠覆存在,重拓自我的天性与个性。

当代中国木雕体现中西木雕文化融合的特点。如徐宝庆创作的黄杨木雕显著特点是“中西融合、古今通用”:他将西方的素描技法、解剖知识和雕刻技巧与中国传统的雕刻技法互相结合、融和贯通,即继承传统有大胆创新,形成园润明快的雕刻技法,注重以凝重的刀法、立体的方式使木雕作品神形兼备更具表现力。中国地域文化和宗教文化对木雕有重要的影响。如张家花园的木雕艺术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又融合了滇南少数民族地域民族文化,形成其独特的木雕装饰艺术风格。人们把理想生活中的福、禄、寿、喜、财等主题通过木雕装饰艺术延续着对子孙后世的祝福、企盼、憧憬及家族兴旺的梦想。张家花园木雕艺术被赋予了神的力量,人的情感,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企盼融入了木雕装饰艺术中,木雕通过“祥禽瑞兽”传达情感和借物喻志,祈福、祈祥。运用象征、寓意的手法,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宣扬人伦、孝悌、入仕进学的礼制和生存价值观念。在中国,传统的“儒”“道”“释”思想相互交融,深入人心,“儒”“道”“释”吉祥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联想的积淀产物,它反映了人们在一定时期祈吉求祥的精神愿望。庄子言:“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也就是说“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这句话反映出我国劳动人民自古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这些木雕题材涵义就是儒家主张入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文化内涵,反应出张家花园主人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观和生活理念,有教化子孙的作用。

由于中西由于文化差异,在木雕文化艺术设计差别也较多,如中国木雕讲究布局丰满,层次分明,突出主题,表现情节,具有以小观大的艺术效果,而且形式多样,浮雕、圆雕、镂空雕、双面雕等都可,注重突出实用性强。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环境、观念及风俗礼仪等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以及现代机器工业生产,传统的东阳木雕面临险境。现代的年轻人难以潜心传统技艺,因此出现了从业人员技艺不精、普遍流失的现象。而中国木雕传统手工艺的拜师学艺仪式、师徒传艺过程、口诀、禁忌风俗等有关内容的保护相对较难,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抢救和保护,可以使许多项目得以传承和获得新的充满活力的发展。通过大师工作室培养与职业院校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木雕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也不失为一种好途径。

4结论

在中外各类木雕活动中,中西技法融合的现象越来越多。这样既有利于中外木雕文化发扬与整合,也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同时提高中外木雕设计艺术欣赏水平,唤起人们对于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为东阳木雕的世界宣传作好的宣传基础。可为东阳走向世界,树立良好的世界形象提供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