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01 09:56: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心内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心内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篇1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并且由于其具有发病快、变化更快的特点以及其一直居高不下的死亡率以及医院的管理不完善和护士本身的素质低等原因,导致了心内科护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种种安全问题。因此,如何对心内科护理安全问题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和把握,有效的根据安全问题提高相应的护理安全的防范对策,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与差错性事件,是心内科护理管理者需要探讨的问题。以下是我科对2008年收录的200例心内疾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我科改进后的护理措施护理后,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我院心内科2008年收治的200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23 例,女性患者77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50 - 9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岁。本组患者中:54 例患者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52 例患者诊断为心绞痛、47例患者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33 例、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时有165例患者伴有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代谢疾病,46例患者伴有脑血管疾病。

1.2 方法 首先针对以往存在的安全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200份,经审核100%有效。调查内容如下:医院的设施环境、收费标准的公开化问题、护理规章制度(护理人员配置、工作流程等方面)、护士综合素质(操作技术、服务态度、患者个人隐私的尊重与保护、护士的法律意识等方面)。然后针对问题通过实行改进的护理措施护后,观察护理效果。具体改进的护理措施如下:①加强心内科护士业务技能训练,不断提高护士整体素质。②公开收费标准,消除纠纷隐患。③严守岗位职责,健全规章制度④强化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记录。⑤提供人性化的服务环境。⑥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服务行为。⑦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等。

2 结果

2.1 2008年心内科护理事件共发生20例,其中10例患者属于护患沟通矛盾;6例事故是由护理工作的原因导致的护理差错,其中2例患者属于发药时间错误、2例患者属于摆药错误、标本送检及设备操作不当发生导致的护理差错各1例。由医院的环境及患者本身原因造成的护理差错有4例。

2.2 问卷调查统计 根据问卷调查,患者对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要求最高(共有118人选择此项),占59%,其次为收费标准的公开化有108人选此项(54%),要求提高护士服务态度的有88人(44%),改善病房环境的有71 人(35.5%),需求更多护理人员配置64 例(32%),要求尊重个人隐私的有50人(25%),要求规范护理记录有20人(10%)。

2.3 采取相应对策后取得的效果 根据存在的安全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后改进的护理措施用于护理该200例患者后,取得了显著效果,184例患者表示护理过程很满意,6例患者表示满意,10例患者表示一般。并且在护理中未发生一例护理纠纷(仅有一例差错性事件:坠床)。

3 讨论

由于心内科疾病的特殊性(起病快,转变快,高致死率等),护理的安全性显得十分重要,优质安全的护理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目前,护理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安全问题,或由于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及相关措施未得到落实,或由于考核制度不健全所导致的护士的职业道德与相应的素质欠缺。因此医院得完善考核制度,严格筛选高素质的护理团队,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以应对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强其职业道德教育,完善服务意识,加强护患沟通;增强其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规范护理记录;护士应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应严格执行用药原则。医院方面得公开收费标准,消除纠纷隐患;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改善环境,加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及时的预见风险,规避风险,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人性化的护理环境,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患者和家属的高度评价。

心内科由于疾病变化快、病种复杂,护理更有其特殊性,心内科的护理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部分心内科护理人员服务观念不到位、护士综合素质较低、护理人员配置不足以及医院的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是心内科护理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改进后的护理措施进行整体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进护患之间的关系,极大程度上的避免护理纠纷与差错性事件的发生。只有少出差错,真正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才能保证科室的稳步前进,赢得患者的良好口碑。

参考文献

[1]宋清莲,高改玲.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对策[J].临床医学,2005,2(6):94~95.

篇2

Application of specialist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team 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nursing management

SUN Chi1 GUO Ting2 ZHANG Chao3

1.Department of Emergenc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in Jiangxi Province,Nanchang 330006,China;2.Department of Cardiolog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in Jiangxi Province,Nanchang 330006,China;3.Department of Nursing,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in Jiangxi Province,Nanchang 330006,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specialist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group o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Methods 1310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us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group of specialist nursing management mode;1310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implement the quality control group of nursing management mode.Nursing management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ECG recognition rate,correct operation rate,reading rate,difficult ECG recognition rate and correct oper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average time of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hest pain,diagnosis time of coronary disease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understanding of disease rate and awareness rat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qualified rate of nursing document writing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adverse event probability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levels of first aid course tacit satisfaction and accuracy of verbal orders performanc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operation error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ll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Specialistnursing quality control group;Department of Cardiology;Nursing management;Nursing quality

心内科的疾病病种多样,交错复杂,特别是急危重患者,病情瞬息万变。因此,心内科的临床医疗和护理工作都面临着诸多难题[1-2]。针对我院心内科的蓬勃发展,以及系统、规范的专科护士培训工作的开展,具有统筹规划的专科护理质控小组是必不可少的[3]。我院心内科成立专科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开展护理管理,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心内科患者1310例作为观察组,由科室成立专科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开展护理管理,进行了心电图评估者1310例,以胸痛为主诉者783例,诊断为冠心病者574例,其中330例患者进行了心脏介入治疗,112例患者被告知临床病重(含病危),采取急救措施的患者为71例。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心内科患者1310例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未进行严格的护理质量控制和评估,此组患者中,进行了心电图评估者1310例,以胸痛为主诉者833例,诊断为冠心病者529例,其中297例患者进行了心脏介入治疗,133例患者被告知临床病重(含病危),采取急救措施的患者为82例。本次研究已经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成立专科护理质控小组 由我院护理部组织并成立了医院心内科质量专科控制小组。小组由来自7个临床科室的副主任护师及以上的成员共7名组成,其中男1名,女6名,中位年龄40岁。该护理质控小组设置组长1名,?责整体工作的安排和统筹规划,接受过心内科专科护理培训和教育培训并获得相应证书的技术评估成员3名以及质控巡查成员3名。

1.2.2质控内容 ①教育监管单元。该单元拟定通过对专科护理人员心电图教育培训进行监管和督促,最终评估在质控小组的指导下,心内科护理人员能否获得更合理的成长。②宣教督促单元。该单元主要评估质控小组在心内科护理人员中延伸护理的指引效果。以胸痛患者的引导和宣讲为例,合理调节心内科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和延伸护理中的平衡。③工作监督单元。该单元主要以心脏重症监护室的常规护理单元为基础,以质控小组的方式来考察并监督心脏介入后患者的病情观察,交流反馈,穿刺口护理,以及相关文书的书写、记录和医嘱的签署情况等。④医护配合督导单元。该单元主要以心内科急救为契机,通过质控小组的督导来增加并完善医务人员之间的配合,促进医疗工作的改善。

1.2.3明确工作职责 ①负责心内专科护理整改措施的计划制订和实施;②护理质量的把控,及时发现护理问题并积极指导解决;③防范心内专科的护理差错,鉴定相关事故并提出具体责任问责;具体检查方式包括:①以上述的护理内容为基础,每周不定时进行至少1次的护理质量抽样调查,并将检查所发现的缺陷问题向本组的主管护士进行汇报;②质控小组每周不定时地至少1次针对责任护士工作进行重点检查,发现护理缺陷,督促护理计划的制定和落实;③每周至少1次针对专科护士指导工作的现场聆听,并提出指导意见;④质控小组将每月开展1次专科护理质控会议,对每月心内专科护理质量检查中发现的一些护理问题和缺陷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整改意见,落实整改方案,提高并改进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心电图识别率、心电图的操作规范、心电图解读情况及疑难心电图的识别和反馈率;②比较胸痛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间、冠心病确诊时间、患者对胸痛的认知率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知晓率;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护理实施的完成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文书书写的合格率及相关记录完善率;④比较两组急救过程中的配合默契满意度、操作失误率及口头医嘱执行的准确率[4-5]。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电图识别及操作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心电图识别率、心电图的操作规范率、心电图解读率及疑难心电图的识别和反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胸痛患者就诊及认知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就诊时间、冠心病确诊时间短于对照组,对胸痛的认识率及该疾病严重程度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术后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术后护理实施完成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2.4两组急救过程中的配合情况、操作情况及医嘱执行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急救过程中的配合默契满意度及口头医嘱执行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操作失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篇3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090-01

住院患者感染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学界的难题,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不但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和住院的痛苦,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及预后,同时造成原本就稀缺的医疗资源极大浪费[1, 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策略,以期为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率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60例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主要基础性疾病为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心衰、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等,其中男性96例,女性64例,平均年龄为(58.6±10.3)岁,平均住院时间(20.6±3.4)天,病程2~16年,平均(8.3±4.6)年,按照1:1.2的比例选择同期住院但具有可比性的19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其中男性102例,女性90例,平均年龄(53.4±6.8)岁平均住院时间(13.5±2.9)天,经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 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患者的诊断标准根据2001年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依据。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a=0.05。

2 结果

2.1 患者感染率与部位分析

表1 观察组患者感染部位分布及构成比

2.2 患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表2 两组患者感染因素及构成比

3 讨论

3.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使用抗菌药的最佳效果是:彻底清除病原菌,减少耐药菌产生,同时又达到临床疗效。临床医务工作者应当认真执行临床合理用药的有关规定,根据抗菌药物临床用药规则进行合理使用,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微生物检测报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同时加强药剂师的教育,提高抗菌药物处方水平。尽管人类一直在寻找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办法,但有时一些办法在实际运行中会遇到各种阻力,比如减少抗菌药的使用和开发高效新药等[4],因此应该从产生该菌的根源出发,加强医务工作人员的医疗知识和合理使用抗菌药,这是控制该菌的基本出发点。

3.2加强护理

WHO指出,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有效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监测和评价等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这些措施多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 因此护理人员应严格消毒护理用品,在配置药物及各种侵入性护理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定时通风,减少陪护,做好基础护理。注重增加患者营养,加强疾病和医院感染的宣教,让患者积极配合诊疗和护理,防止交叉感染,鼓励患者适当锻炼,注意个人卫生,戒烟限酒,增强抗病力[5],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对留置导尿患者更要注意无菌操作和规范护理操作,鼓励患者多喝水,以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的几率。

参考文献

[1]田锐,许宏涛,柳宏等.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心内科病房血流感染中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4):721-723.

[2]骆安德.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28(2): 189-190,192.

[3]Mbaye A, Koukaba N F, Diomou A F, et al. [Prevalence and factors related to therapeutic adherence among black African out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a cardiology department of Dakar in Senegal][J]. Ann Cardiol Angeiol (Paris). 2013, 62(1):17-21.

篇4

中图分类号:R749.05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178-02

一、心内科病患护理现状

选取对某医院心内科2008年1月-2009年1月间收治的368例患者护理情况进行分析, 患者中男性258例,女性110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48-9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8. 5岁。患者中心绞痛60例、慢性冠心病58例、风湿性心脏病65例、急性心肌梗死35例、心律失常40例。伴发高血压病86例、高脂血症95例、糖尿病30例、脑血管疾病35例。

二、心内科护理的重点

(一)确保心内科护理在正常工作中的绝对安全

由于心内科护理的对象一般为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的原因,对医学上的知识了解的比较少,再加上老年人的体质比较虚弱,因此很容易出现各种的安全问题[1]。安全是心内科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要求,也是心内科护理工作的本质要求.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必须树立起安全的意识,时时刻刻关注老年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状况,一旦老年患者出现生理或者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应及时地向医生反应。同时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保持认真谨慎的态度,提高警惕,尽可能地避免护理操作上的错误,在护理中头等大事就是确保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建议护理人员要定期学习关于病患纠纷的相关法律,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条例》等。让护理人员张强法律意识,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和意识。

(二)管理制度、服务流程方面的改进

综合参照的针对心内科前四个月的78起投诉和举报的相关内容,投诉和举报的主要原因可以参考下表。

总体而言,投诉的主要原因是由于(1)护理人员服务思想观念转变较慢而患者健康意识、法律等相关的维权意识却在不断加强,对医疗、护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如表1中所示,对护理服务态度的投诉率占第1位,在中的关于护理人员态度的22起投诉中,有16起是因解释工作不到位所致,有6起是因态度冷淡所致。可见,护理服务最重要的地方是“态度”。态度端正了,有些不必要的麻烦就可以避免了(2)个人综合素质较低.如表1中所示,对护理技术的投诉率占第2位,心内科大多数为常年的患病者,需长期治疗,某些护士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单独执行护理操作时容易失误,如对一些医疗器械等不能熟练使用,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抢救时手忙脚乱等,这些行为都会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3)医疗费用增长过快.随着各种新技术、新仪器、新药品的不断引进,对疾病治疗起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如患者对对于收费过高或者其中的某些地方不明白,常常把怨气向护士发泄。(4)病房管理不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患者会越来越多,这就容易导致医院的床位不够用,几乎每间病房都加床,拥挤且互相影响。使患者产生不满。如表1中所示,病房管理投诉率占第4位;对医院饮食不满意,做检查、乘电梯等待时间长,贵重物品丢失等后勤问题投诉占第5位。(5)年轻护理队伍成为护理投诉的主要对象 在表2中所示,护理投诉与学历、工龄、年龄、职称、编制有关,低学历、低年资的聘用护士投诉率高于高学历、高年资的正式在编护士。分析原因可能为:1资历浅的年轻护士对心内科疾病知识不熟悉,对于医疗仪器使用不够熟练; 2许多的护理人员刚刚离开学校,缺乏沟通技巧和交谈艺术,不能有效化解矛盾; 3缺乏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知识,难以满足患者心理以及恢复健康的需求; 4医院对聘用护士缺乏约束措施,待遇较低,使得流动性大,出现大的事故时,辞职走人。(6)其他 由于心内科疾病复杂,变化快,有时诊断、治疗较困难,疗效不满意时患者不理解,护士与之接触时间长、机会多,故把怨气发泄到护士身上。资料显示,有5起投诉护士并无过错,是患者病情较重,家属对治疗不满意引起。心血管病有猝死的情况发生,令家属很难接受,埋怨护士巡视不及时。此外护士缺乏法律知识,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也是引起护理投诉的重要原因。

(三)内科病患护理改进的方法

1.在接待时,应反应及时、态度要十分的和蔼可亲

当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立即起立接待,热情迎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及陌生感。对患者的相关的信息,以备在日后有有需要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利用上相关的的内容。同时给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这对于拉近病患和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护理的过程中处处关心患者、同情、体贴患者,态度诚恳,言辞亲切。耐心倾听患者的疾病痛苦和需求,在进行各项操作之前护理人员应提前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患者合作。每一个患者入院的院后应该有护士负责介绍医院情况,并指导患者了解病情及治疗程序,有针对性地告知患者应如何避免诱发病症,发病时应如何应对,以及如何配合医生治疗等,使患者心中有数,增强治疗信心。

2.建立和完善病患在住院时的相关资料,确保有备无患

由于心内科患者多伴有合并症,因此应针对不同疾病制定护理计划,针对患者多伴有合并症的情况,建立表格,增强条理性,便于交流和临场操作。我院采取表格打钩确认法,将患者确诊的病症如心绞痛、高血压、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安装起搏器等一一单列制表,使护理人员时间分配合理,操作有条不紊; 此外,对于患者的医疗费用,坚持每日打印清单,做到收费透明,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加患者的信任感。

3.贴近患者,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人性化是主要改革方向

与传统的护理方式相比,人性化护理是护理方式改进的重点环节,由于心内科疾病多为老年患者,对于环境的需求更为严苛,因此必须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清洁温馨的修养康复环境,此外,重视患者的健康状况,加强对患者皮肤的保护,防止出现褥疮;注意保持患者的口腔湿润清洁,防止出现口腔疾病,部分呼吸不畅的患者,很容易出现口干口臭等相关的口腔类疾病,应引起重视,加强护理; 在患者的饮食方面由于多为老年患者,且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厌食、营养不良的情况,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饮食标准,做到营养均衡、易食易消化,少食多餐,确保患者有足够的营养摄入。

护理人员在交谈、行走、开关门窗、日常医疗操作的过程中要轻手轻脚。对于特殊需求的患者,如夜间有所需求的患者,可采取安装床头灯的方式,并指导患者利用床头铃进行呼叫和联系。心理护理是人性化护理理念中重要的内容。对于不同的患者,其心理状况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实施心理护理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的心理状况或者实际的心理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去掉消极的情绪,培养积极的情绪,构建健康的心理状态减轻身体疼痛对患者心理造成的伤害。对此,相关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治疗前、治疗中以及治疗后密切关注心内科患者的心理,有针对性地鼓励、安慰患者,并且应该协助医生及时地对患者的各种症状进行治疗处理,协助患者进行正常的生活。在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患者感官的刺激,分散患者对身体疼痛的注意力,这样可以减轻患者心理的恐惧。人性化护理强调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注重对患者实施人文的关怀,注重与患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

4.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确保任何情况下护理人员能及时准确的处理

在传统护理中,有部分护理人员存在缺乏护理的预见性,心内科患者容易因心内科疾病而引起的便秘、心肌梗死、脑卒中风、因排便过于用力而引发心力衰竭、突发性的心脏破裂猝死等紧急情况缺乏快速反应能力,因此应针对护理知识进行专业培训,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护士素质。

结论:

心内科疾病是现代社会常见的一种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具有病情严重、病症复杂以及病变突然的特点,是临床医疗中比较难治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心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在实际中,护理工作应偏重于人性化护理及严格遵循相关的护理制度,切实提升护理人员技术水平,而不仅仅是机械简单地完成任务即可。护理人员应本着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认真做好每一项护理工作,协助患者早日康复。通过对比改进护理的前后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在确保护理工作的绝对安全的条件下,树立人性化的护理人员,自觉地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减少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差错,可以有效的避免医疗纠纷事件,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促进心内科患者疾病的治疗。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心内科;护理安全;护理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伤、障碍、缺陷或死亡”[1]。心内科面临危重病人多、年龄大、病死率高、抢救率高的情况,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尤为重要。所以建立一套针对护理安全隐患的护理管理措施势在必行,本文将本院心内科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与其对应的管理措施总结如下。

1心内科护理安全隐患

1.1跌倒、坠床导致跌倒的因素有:①年龄;②平衡失调及步态紊乱;③药物因素;④疾病因素;⑤环境因素。按跌倒评分表评估,我科住院患者中78%为高危患者。

1.2药物治疗方面治疗心内科疾病的药品种类繁多,剂量要求精准,如漏服、错服、药量不当以及药物服用后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等都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或者引起患者的不满,进而引发护患纠纷。心内科老年患者常见药物反应有尿潴留、性低血压、肾毒性、精神症状以及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刺激血管造成静脉炎等。

1.3仪器设备方面心内科常用的仪器种类繁多,如护士工作中不能熟练操作,易延误抢救或治疗;抢救药品位置不固定或贮备不足等都可能造成护理安全问题。

1.4健康教育不到位健康教育不到位致使患者用药时间不合理、饮食管理及活动度指导不达标,对便秘、情绪控制等易诱发心衰、心肌梗死、脑卒中、心脏破裂的危险性警惕性不高,重视程度不够。

1.5外出检查安排不当患者等候过长时间,致使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检查注意事项交待不清,延误检查时间。

1.6转运隐患患者入院后行急诊检查、普通病房与介人导管,普通病房与监护病房(CCU)等科室间的转入和转出频繁,安全运转关系着护患关系的和谐。

1.7介入术后观察不到位:术后观察不到位导致出血、动脉闭塞,未及时监测到心律失常等。

1.8护理记录记录不全、超前记录、不及时记录、违反事实、漏记重要的病情变化或用药后病情变化等都有可能引起法律纠纷。

1.9护患服务态度纠纷、医疗收费不满等。

2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2.1患者因素:

2.1.1年龄心内科老年患者居多,且合并多种疾病。

2.1.2疾病心内科患者疾病的高风险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包填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均是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同时溶栓、介入等治疗也存在高风险性。

2.1.3遵医行为差:如私自更改药物剂量,自行调整输液速度等。

2.2护士因素

2.2.1护士责任心差:在工作过程中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交接班仓促不全面、未按护理级别巡视病房,各项用药护理查对不认真,忽视患者病情观察,对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等是导致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2.2.2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淡漠:临床工作中过多重视护理操作的实施完成,忽略护理文书的书写,护理记录不及时、欠准确或字迹潦草,随意涂改。

2.2.3护士的综合水平偏低:①专业知识缺乏,心内科患者的病情瞬息万变,诊疗技术日新月异,但是部分护士临床经验不丰富、学历水平不高,未能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护理方法,缺乏预见性和主动性,从而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护理工作[2]。②临床经验缺乏,对一些医疗器械如除颤仪、呼吸机、监护仪等抢救仪器的使用欠熟练,以及对各种恶性心律失常不能及时识别,由于急救设备使用不当造成延误治疗更易导致医患纷纷。③缺乏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整体素质与社会对护理专业的期望值差距较大,满足不了病人的身心护理需求。

2.2.4护士沟通能力差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缺乏深入交流,对病情、护理行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告知技巧不当,解释不到位,无法了解病人的真实想法,使护士的沟通无法在患者信任的基础上顺利进行,从而导致护理纠纷或投诉。

2.2.5护士劳动强度大患者数量逐日增加,护士人力资源不足,超负荷工作,护士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行为变慢,工作质量下降,最终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

2.3环境因素:患者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如摇床的摇手使用后未及时归位、地面不干燥、床旁椅放置不妥、光线过强、过暗等均易使患者受到伤害。

2.4管理因素: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3]。

2.5其他因素心内科疾病复杂,诊断治疗较困难,疾病无法根治,患者病情易反复,导致患者不能理解;有些患者不明白收费标准,当用药费用或特殊检查费用较高,护士催款时易引发纠纷。医院为公共场所,护士未尽到提醒义务,患者贵重物品丢失等都可引起患者不满。

3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3.1建立不良事件呈报制度鼓励不良事件上报,主动上报的不良事件不予处罚,隐瞒不报者予以严厉处罚,科里及护理部每月对不良事件进行安全经验分享。

3.2强化护士的法制观念: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聘请律师、法律顾问为护士上课,组织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会等形式,对护士队伍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法制安全教育。在继续教育中广泛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护士正确的风险意识,让护士认识到自己违规行为导致的法律后果,从而维护了病人和自己的权益。

3.3加强护士专业培训:制定5年内护士规范化培训计划,严格“三基”训练,鼓励护士进行高学历学习及外出进修,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掌握先进护理技术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和信任,是保证患者安全的技术条件[4]。对于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要求护士做到娴熟、到位,抢救设备和药物由专人管理、固定位置存放、仪器固定时间检修、药物定量储存并定时检查有效期。

3.4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新老搭配,适当增加护士配置,改善护士的超负荷工作状态。

3.5环境管理医护人员要了解患者的既往跌倒史、是否有行动障碍及自理能力如何,对其发生跌倒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高危人群要加强陪护并告知家属注意危险环节。病房和走廊的地面尽量保持干燥或做好防滑措施,卫生间、沐浴间等要安装地灯及扶手以方便老年人行动。护士要及时并按时巡视病房。

3.6加强和完善护患沟通制度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时,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交流用语要通俗易懂,解释耐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向患者发放每日收费清单,对费用高的药品或治疗,护理人员应做到提前告知患者或家属,并解释使用的目的,取得患者同意,以维护患者的消费权益和医院正当合法的权益,减少纠纷发生[7][8]。

3.7重视健康宣教采取一对一宣教、集中讲课、发放宣教材料、利用宣传展板、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以及自我保健技能。同时告知患者积极配合医嘱进行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因患者因素导致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9][10]。

3.8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和管理全面、准确的护理记录可保护护患双方的利益,同时也是处理医疗纠纷的有力依据,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记录,需做而患者拒做的诊疗护理操作若劝导无效,需详细记录,并让患者或委托人签名以示知情同意,避免今后处理纠纷带来的不必要的争端[5]。

3.9规范患者的转科、外出情况要制定患者外出、转科交接单,规范外出、转科的护送流程。患者外出检查时要制定周密的计划,有医务人员陪同,做好人力物力准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进行转运时应当确保各项安全护理措施是否完善,以免导致不良事件发生[11][12][13]。

4小结

护理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要条件,是避免护理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6]。进行护理安全管理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安全状况,还可以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我科自从加强了护理风险事件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安全与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地加强,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明显得提高。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2]姚国庆,樊光辉,赵育新,等.医院软实力建设的内涵与把握原则[J].中国医院管理,2013,(4):66~67

[3]庐英,李妮.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47

[4]孙鲁民,姚昉.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0):86

[5]陈利萍,陈明秀,刘纯莉.持续质量改进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1):18~19

[6]缪微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832

[7]张素梅.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09(36)

[8]刘国华.心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04)

[9]陈卫卫.探究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原因与防范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68)

[10]吉建华,鄢奇英.护理安全隐患对策与预见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42)

[11]栗超,刘冬梅.心内科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J].齐鲁护理杂志,2011(06)

篇6

心内科以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冠心病及心力衰竭多见,常见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衰、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房间隔缺损、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缺血等症状。实习期间,在老师的带教下,我基本掌握了一些常见病的护理及基本操作。按时参加医院安排的班次及科室的教学查房;微笑迎接新病人。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主动了解病人的情况,及时为病人排忧解难,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

篇7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实习的护理学员5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学员分为观察组25名,对照组25名。两组学员在年龄、性别和学习成绩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教学方法

1.2.1教学内容及目标

护理实习生在心内科接受6周的实习。通过6周的学习,要掌握心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观察要点、常见症状的护理,以及常见急症的处理。两组学员第1周由科室总带教统一进行带教,主要复习心内科相关理论知识。

1.2.2对照组

实习第2周起,由科室带教老师对学员进行一对一带教,学员跟随教员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的护理和观察病情。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由带教老师结合临床对学员进行心内科专科问题的讲解。实习第6周进行考核。

1.2.3观察组

实习第2周,由总带教统一带领学员熟悉心内科临床实践相关内容。第3周起进行案例分析的教学:①选择典型案例。结合心内科教学特点及长期的教学经验,由总带教选择科室常见的、典型的临床病例,进行整理和加工,比如选择具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的冠心病病例或者是典型的心肌梗死的病例。②教学与临床同步。总带教将病例和问题有计划的展示给学生,鼓励学生预先接触患者,进行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直观的了解心绞痛的典型症状并与书本的理论结合。同时,进一步追踪病例,认真查阅资料,进而提出自己对案例的看法。③每日总结。学员根据病例每日向总带教汇报自行查阅资料的情况,动态护理评估的情况以及初步拟定的护理措施。并且提出自己在案例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请总带教解答。④案例汇报。通过2周的案例分析教学,学生从健康评估、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和措施、健康教育等方面对心内科一个典型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病理汇报,要求以幻灯的形式展示。科室总带教通过学生的汇报了解学生掌握心内科知识的情况,同时进行总结评价。实习第6周进行考核。

1.2.4教学效果的评估和考核

①理论考核:考试实行统一命题,理论考试内容为心内科专科基础知识,均为100分。②护理技能考核:由院内、外相关专业护士长共同组成考核组,考核内容包括常规护理技能、心内科特殊护理技术。③案例分析考核:考核内容为心内科具体病例护理方案制订(需具体细化)。

1.2.5统计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两组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实习第6周对观察组学员共发放调查问卷25份,回收有效问卷2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3讨论

3.1心内科护理教学特点

心内科教学内容繁多复杂、教学难度大,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差、综合利用知识不足等问题。我科室每年承担护理实习生的带教工作,除了培养学生拥有过硬的专科的理论知识外,还需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心内科对护理实习生的带教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3.2案例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实习护生的案例分析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由于在案例教学中,往往有现成的病例可供观摩,学生获得的信息更直观、更感性,也就更容易理解,对知识的把握更容易准确到位。学生面对1个案例,需要和患者进行沟通才能采集到有效的病例资料,进而考验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案例教学培养的人才是具有创造性、开拓性、临床实用性的人才。

3.3案例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实习护生的护理技能

在具体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结合心血管内科的自身的特点,摸索出一些自身的教学特点,比如:心房颤动的案例涉及到电复律(电除颤)操作,以往的集中式理论教学只将电除颤的流程填鸭式的授予学生,而在应对具体患者时对照组的学生对操作要领已经遗忘。观察组的学生通过对心房颤动案例的追踪学习,将临床上所见所闻与自己查阅到的知识结合,熟练掌握了电除颤这些特殊的心内科操作。对照组的护理技能成绩平均为(74.9±4.5)分;而观察组的成绩平均为(80.9±6.9)分。实习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临床护理问题的分析及处理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与护理实习教育的目的十分契合。

3.4案例教学法对于提升护生的理论成绩无明显效果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护理实习生在临床实习前已经掌握了护理学和相关疾病的理论基础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暴露出的只是学生过分依赖于教师的教授,操作能力差、临床决策能力弱等问题。因此,在临床教学中,教师并不能将单纯的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标准,理论考试的成绩只能说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能力。但理论考试在临床的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助于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自觉性。

3.5案例教学法广受实习护生的认可

84%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感兴趣。他们认为,案例分析会激发学习的动力,从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到现在的主动接受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大大的提高,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对解决临床实践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许多学生一致反映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多的主动权,自主地挖掘所需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另外,还增强了他们语言沟通的能力和团队的合作能力,临床护理操作技能也有所提升。

篇8

心脏介入;睡眠障碍

由于疾病谱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随着心血管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其诊疗方法由以前的影像学等检查及单一药物治疗发展到内科介入诊疗。心血管介入诊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患者易接受等优点,临床应用广泛,成为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最常见诊疗措施之一。但另一方面,介入诊疗手术花费高、有的术后需长期服药治疗,增加了患者经济及心理负担。大量的研究表明,社会心理因素在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表现和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并可导致心血管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1, 2],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不利影响。失眠是指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3],以难以入睡和睡眠困难为特征,并影响睡眠质量的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4]。睡眠质量的好坏对确保身心健康十分重要。对于住院患者,疾病本身及外界环境的改变,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睡眠。失眠是住院患者的常见问题[5]。本文对2010年01月至2010年12月入住心血管内科行介入诊疗手术的200例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为介入诊疗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2010年01月至2010年12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行介入诊疗手术的患者200例。其中男128例,女72例,年龄38~82岁。冠脉造影加支架植入术80例,冠脉造影术20例,射消融术50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50例。排除标准:入院前睡眠异常者;表达能力异常及有精神疾病史者。

12 诊断标准 ①入睡困难者:从要入睡到实际入睡所需时间超过1 h;②不能入睡者:有轻微声响刺激便会醒来,一夜睡眠中醒来达2次以上:③早醒:早晨觉醒比以往正常时提前2 h以上,醒后即不能入睡;④睡眠时间缩短:虽然有充足的时间,但一夜累计睡眠时间少于5 h[6]。

13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表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基本资料;睡眠自行诊断;影响因素。调查表设计7项影响因素,分别在入院后、术前一日、术后一日发放给患者,由患者选择或填写。

2 结果

21 睡眠障碍的发生 调查患者200例,其中131出现睡眠障碍,总发生率为6550%。

22 失眠类型 见表1。

23 睡眠障碍的原因 见表2。

3 讨论

31 本组患者心血管内科介入诊疗患者约6550%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32 本组患者在入院后26例,术前一日有49例,术后一日56例出现睡眠障碍,分别占1985%、3740%、4275%。

33 分析原因 有36例(2748%)是心电监护、加压包扎、肢体制动等措施所致;24例(1832%)为担心疗效;有21例(1603%)是害怕手术;14例(1069%)为环境因素;13(992%)例为睡眠过程中护理中断及其他原因所致;12例(916%)为主诉不适症状影响;11例(840%)为担心费用所致。

4 结论

从本组患者分析可以看出,心内科介入诊疗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因此有必要对介入诊疗的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联合干预。首先,因心电监护、加压包扎、肢体制动等措施所致者,要求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穿刺处的敷料及绷带包扎情况,是否包扎过紧。手术后可根据包扎的松紧度适当为人放松绷带,缓解压迫过紧的情况。必要时睡前给予镇静治疗。其次,大多数患者对冠脉造影术、支架植术及射频消融、起搏器植入术等不了解,存在着一定的顾虑,担心操作带来的不适和危险,担心疗效。我们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的原理及操作过程,讲述心脏的解剖知识及病情的危害性,让患者对心脏介入诊疗术有一定的了解,消除患者的顾虑[7];解除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保证手术前夜充足的睡眠最佳状态接受手术。第三,心血管内科介入诊疗新入院患者,由于对病房环境、病友、主管大夫、分管护士的陌生,又加上躯疾病所引起的胸闷、憋气等主诉不适症状均会出现睡眠障碍。这就要求医人员对患者进行详细、及时、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识教育。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病区环境、主管大夫、分管护士、同室病友等,同时及时对症合理用药,尽快减轻症状。第四,介入诊治花费较高,患者往往会关注自己的住院费用,担心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这就提示我们应站在患者角度,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减轻患者的不安情绪,使睡眠得到改善。第五,针对由于噪音、医疗护理操作中断等其他因素引起的睡眠障碍,我们应努力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环境,在不影响治疗护理的前提下,尽量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工作中应做到“走路、说话、操作、开关门轻手轻脚”以避免影响患者休息。

总之,如何提高心血管介入诊疗患者的睡眠质量,已成为我们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据报道,影响睡眠的绝大部分因素是可以控制的[8]。采用心理治疗、行为矫正、睡眠卫生指导多种干预措施与药物辅助治疗相结和可收到独特的效果[9]。因此医护人员有必要对介入诊疗的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联合干预,改善患者睡眠,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杨菊贤,陈启稚焦虑与惊恐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中国全科医学, 2001, 4(5):379381.

[2] 李建明,李建英情绪生理和心血管病及其心理治疗临床荟萃, 1996,11(10):433435.

[3] 胡敏,刁惠民,赵威丽,等心内科住院患者失眠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9(1):50.

[4] 程利萍,孟虹,张代玲,等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3):178.

[5] 库宝善,庄鸿娟失眠与睡眠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3:160.

[6] 薛艳,马敬霞,许乃芹,等心内科介入诊疗患者睡眠障碍原因与分析. 滨州医学院学报,2008, 31(2):145147.

篇9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常规护理;护理满意度

近年来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的发病率,更是逐年提高。心血管疾病由于发病快、发展迅速,可造成患者的机体永久性损伤甚至死亡[1],因此除给予患者必要的、及时的临床治疗外,对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也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本研究对近年来心内科收治患者护理工作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研究选取西安市北方医院心内科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心脑血管患者1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43.14±3.15)岁。观察组中男67例,女31例;对照组中男56例,女42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症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在调查研究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调查研究,均能与人正常沟通交流,排除精神病史或家族精神病史的患者。

1.2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过CT、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临床病理学诊断,其中冠心病患者88例,高血压患者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心力衰竭患者26例。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对患者进行入院护理,监护心电图,降血压、血脂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其方法为:(1)营造人性化护理环境:通过营造人性化的医疗环境,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归属感,缓解其对医疗环境的紧张感。医院通过改善医院环境,设置便捷的服务,如微波炉、便利店等,方便患者的生活;设立健康宣传标识,使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知识。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病房环境的管理工作,随时保持室内的环境的整洁,并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对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应给予帮扶,使患者感到温馨,降低其对陌生环境的抵触心理。(2)加强心理护理与沟通:心内科收治的患者年龄相对较大,其心理压力相对较大。由于担忧病情或者是对家人造成负担等,极易产生抑郁、紧张、自闭、烦躁等不良情绪,甚至对护理人员产生抵触情况,严重影响了疾病的治疗效果。针对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应主动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由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间接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问题原因,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满足其正常的心理需求。护理人员对患者家属所提出的各类问题也要耐心的进行解答,并对其进行护理知识和健康知识的指导,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和依从性。(3)人性化用药护理:心内科患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其服药依从性相对较低,容易产生错服或者漏服的情况。对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用药的监督和管理及指导工作。如服用降压类药物的患者,容易造成性低血压,护理人员应提示患者改变时需将动作放缓,尽量轻柔;对于服用具有镇静、催眠效果药物的患者,需告知其当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时,应该保持卧床状态,不可运动;对于便秘的患者,应科学安排其使用泻药的时间,避免对患者的休息造成影响。

1.4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满意度指标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本组患者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开展人性化护理的患者满意度为91.84%,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性化护理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研究发现,人们除了对护理效果提出了较高要求外,对护理的服务质量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2],对优质护理工作的关注度也明显提高。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素质,有助于推动整体护理水平的提升[3-4]。人性化护理就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要善于从患者的眼神、表情、言语、体态中读懂患者的需求、痛苦、渴望,并且尽最大努力去满足患者的需要,护理人员要用自己的热情和自信、平静、积极的心态去营造良好的护患人文氛围。在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时,需坚持以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为原则,进行患者的统一管理。同时对医护人员的管理中,应以调动护理人员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为主,不应强制性增加其工作内容,避免护理人员对工作产生抵触心理。由于护理工作是一个整体合作的过程,所以必须加强对护理人员团队精神的培养,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互帮互助、团结一心,有效发挥出整体团队的合作力量[5],将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到工作当中。此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开展人性化护理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为提高治疗效果奠定了基础,同时由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其可以有效避免患者临床风险事故的发生几率,降低护患矛盾的发生率,同时也为医院营造了积极的医疗文化[6-8]。

参考文献

[1]王晓东,刘红.人性化护理在心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5(2):65.

[2]徐文贞.人性化护理在心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9):153-154.

[3]刘昭君,岳仕鸿,钱涵,等.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杂志,2013,30(9):54-57.

[4]吴洁.人性化护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63-65.

[5]尹华商.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8):133-134.

[6]李碧玉.人性化护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2):73-74.

篇10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4-0066-02

Application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ZHOU Qi-yu,LI Chang,XU Bi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6,14(4):66-67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Method:128 patients with interventional therapy were selected from Febr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5 in our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to two groups,64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routine nursing,and 64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evidence-based nursing.Result: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health knowledge test and SAS,SDS self rating result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nursing;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Perioperative period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in Hubei Province,Wuhan 430033,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4.037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严重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如何通过良好的治疗与护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已成为一个日益迫切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2]。介入治疗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在国内外许多医院的心内科已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3-4]。为提高心内科介入治疗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本文以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8例行介入治疗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围手术期的循证护理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28例行介入治疗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诊断,确诊符合《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1年版)》[5],并由本人或直系亲属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其中男75例,女53例,年龄6~77岁,平均(52.4±7.2)岁;冠脉介入57例,心率失常介入43例,大血管介入16例,心脏病介入7例,心脏瓣膜介入5例。随机将12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头健康教育、发放相关资料、注意事项与饮食指导、遵医嘱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循证护理,主要包括:(1)由护士长、责任护士及其他相关医护人员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经培训并考核后均掌握循证护理的有效方法;(2)针对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结合个性化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循证问题,如术后低血压、血管迷走反射、出血和血肿等;(3)根据问题确定相应的关键词,探讨解决的护理措施,并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可靠性、临床实用性进行评价,如术后低血压的原来可能是术前禁食饥饿、造影剂所致高渗脱水、术中失血、过度疲劳、血管扩张剂应用等;(4)针对循证得出的明确结论,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如术后低血压可以术前保障患者休息充足、精确的把握禁食时间、静脉补充血容量或营养物质、术后适量多饮水、严格监测血压变化、避免胀气食物等。

1.3 评价指标

密切观察患者的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于护理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水平测试、SAS与SDS心理水平自评及对于护理方法的满意度情况的调查,比较两组患者上述各指标之间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3.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测试与SAS、SDS自评分情况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测试与SAS、SDS自评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81%)明显低于对照组(2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90,P=0.0049),见表2。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方法的满意度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方法的满意率(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7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14,P=0.025),见表3。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以客观证据为主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开展综合评估与个性化分析后,针对已发生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寻求科学依据,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6-7]。该护理模式实现了护理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前瞻性的发现和解决问题,避免了护理工作的主观性与盲目性,这在提高护理干预效果与改善护理服务质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9]。目前,循证护理模式已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认可,并在国内外诸多医院护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0]。在本研究中,笔者采用在心内科介入治疗术患者中应用围手术期的循证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测试与SAS、SDS自评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心内科介入治疗术患者中应用围手术期的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降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啸飞,胡大一,丁荣晶,等.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现况及流行趋势[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3):179-187.

[2]郭瑞,王增武.我国常见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现状及人群干预效果[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4):357-360.

[3]霍勇,刘兆平.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进展和展望[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16):1081-1083.

[4]高润霖.2011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进展[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2,17(4):245-24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1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4(2):76-78.

[6]廖宝芳.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J].西部中医药,2013,26(6):107-108.

[7]胡大一,郭艺芳.坚持循证预防应对心血管病流行的挑战近10年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进展与成就回顾[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2):103-104.

[8]李,吴湘华,周津津,等.循证护理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介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6):18-20.

篇11

短短的一个月即将过去,在心内科实习也即将结束。在这一个月里,在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经过不断实践,我受益颇多。其中,有苦有乐,有酸也有甜,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味道,即将要出科了,却有好多的不舍。感觉自己学的还不够,还有好多东西要学。不过在这里,科里的老师们都很重视,每周的实习安排也谨然有序,从而让我们循序渐进的学习与成长。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职业的精神。

在实习期间,本人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踏实工作,关心病人。不迟到,不早退,努力做到护理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护理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护理工作有措施、有记录。

心内科以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冠心病及心力衰竭多见,常见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衰、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房间隔缺损、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缺血等症状。实习期间,在老师的带教下,我基本掌握了一些常见病的护理及基本操作。按时参加医院安排的班次及科室的教学查房;微笑迎接新病人。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主动了解病人的情况,及时为病人排忧解难,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

经过这近一个月的心内科实习,使我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提高,在突发病方面,学到了应对的知识和技巧。总之,在心内科实习的日子里,我受益匪浅,虽然我还只是学生,我的能力有限,但我会不断摸索,用微笑温暖病人心田,用努力充实我的知识与技能。温故而知新,用实践来验证及巩固所学。同时,也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平,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总之,虽然我仅仅体会了一个月,可能还有好多东西没有真正体会到,但是我非常敬重心内科的全体医护人员,喜欢他们高超的技术和敬业精神。我想,现在是实习之初,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我要不断的提高专业知识,牢记老师的教诲和实习经验,不断的学习和进步,同时把这些经验和教诲应用到下一实习科室,努力做的更好。

篇12

短短的一个月即将过去,在心内科实习也即将结束。在这一个月里,在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经过不断实践,我受益颇多。其中,有苦有乐,有酸也有甜,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味道,即将要出科了,却有好多的不舍。感觉自己学的还不够,还有好多东西要学。不过在这里,科里的老师们都很重视,每周的实习安排也谨然有序,从而让我们循序渐进的学习与成长。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职业的精神。

在实习期间,本人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踏实工作,关心病人。不迟到,不早退,努力做到护理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护理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护理工作有措施、有记录。

心内科以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冠心病及心力衰竭多见,常见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衰、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房间隔缺损、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缺血等症状。实习期间,在老师的带教下,我基本掌握了一些常见病的护理及基本操作。按时参加医院安排的班次及科室的教学查房;微笑迎接新病人。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主动了解病人的情况,及时为病人排忧解难,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

经过这近一个月的心内科实习,使我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提高,在突发病方面,学到了应对的知识和技巧。总之,在心内科实习的日子里,我受益匪浅,虽然我还只是学生,我的能力有限,但我会不断摸索,用微笑温暖病人心田,用努力充实我的知识与技能。温故而知新,用实践来验证及巩固所学。同时,也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平,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总之,虽然我仅仅体会了一个月,可能还有好多东西没有真正体会到,但是我非常敬重心内科的全体医护人员,喜欢他们高超的技术和敬业精神。我想,现在是实习之初,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我要不断的提高专业知识,牢记老师的教诲和实习经验,不断的学习和进步,同时把这些经验和教诲应用到下一实习科室,努力做的更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