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的防治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02 15:43: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运动损伤的防治措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运动损伤的防治措施

篇1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67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深受中学生的喜爱。但由于足球也是学生容易受伤的项目之一,因此,做好学生运动损伤的分析和防治对于这项运动在中学的开展意义重大。以下是笔者对此问题的几点研究,仅供参考。

一、中学生足球运动中常见的损伤及损伤部位

足球是一项比较剧烈的运动项目,在运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损伤,常见的损伤类型有拉伤、扭伤、挫伤,而容易遭到损伤的部位有踝关节、胫骨、膝关节。拉伤一般出现在肌肉部分,足球运动的幅度较大,大腿与小腿往往会进行强力摆动,所以如果热身运动没有准备充分,大腿前侧与后侧就容易出现肌肉拉伤。肌肉拉伤一般是由于肌肉过度拉长或过度收缩而引起肌纤维的部分撕裂甚至是完全撕裂。扭伤一般是由于学生下肢关节承受力超出身体负荷范围的运动量而造成的。在足球运动中,很多加速、蹬转、急停、变向等动作都是在瞬间完成的,特别容易出现扭伤。挫伤一般是由于身体部位受到外力撞击而造成的,尤其在比赛过程中会因为抢夺足球而造成大小腿的挫伤。人体踝关节是由很多小肌肉、肌腱以及韧带固定的,缺少肌肉的支撑,而且承受人体的全部重量,尤其在跳跃、奔跑过程中极大地增加了人体重量,所以容易在急速跳跃或急转身时造成踝关节损伤。胫骨外侧的肌肉比较薄,身体偏瘦的学生胫骨外侧几乎只覆盖了一层皮肤,所以如果遇到激烈的抢夺运动,容易导致胫骨出现开放性损伤。膝关节也是较为薄弱的人体部位,一是缺少肌肉群的支撑,二是缺乏稳定性,尤其在弯曲至30度时,更加缺乏稳定性,所以如果在运动过程中突然进行外翻或内扣等动作,就极易导致膝关节发生损伤。

二、足球运动中出现损伤的原因分析

根据笔者多年的初中足球教学实践发现,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准备活动不到位

准备活动是运动前对身体机体状态进行调整、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为了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应做好充分准备,并确保准备活动的合理性。导致准备活动不到位的原因如下:准备活动过于简单或趋于形式化,不能快速唤醒身体机能,无法调动身体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之前或比赛之前应安排学生进行慢跑、拉伸、热身操等运动,如若教师没有充分重视准备活动,不能起到应有的监督和督促作用,导致学生敷衍了事,或者热身运动没有面面俱到,无法发挥其针对性,则无法达到相应的热身效果,在接下来的教学或比赛中,就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2.技术动作不到位

足球运动看似简单,实际上包含很多技术要领,对于刚刚接触足球的学生来说,有些技术动作很难熟练掌握,如果无法按照规定动作参与运动,则容易违反人体运动力学原理,从而增加运动损伤的概率。例如一个简单的脚背绷直动作,也是有技巧可循的。如果在踢球时用脚趾触碰足球或地面就会受到伤害,顶球落地之后重心不稳或者用手掌撑地都容易发生踝关节与腕关节的损伤。

3.学生身体状况差

身体状况差也是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的诱因,如过度疲劳、身体疾病、有伤在身等。过度疲劳指的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后,身体机能无法保持适于继续运动的水平,无法承受高强度的教学。实际上,教师仅凭自己的主观判断是无法断定学生参与运动的量与度的,容易导致过度疲劳,再加上缺乏相应的恢复措施,就容易引发运动损伤。在教学或比赛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如果身体有疾或有伤,绝对不能参与。

三、防止发生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

为了防止和减少足球运动中学生损伤情况的出现,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仅供参考。

1.做好充分准备活动,活动好身体各关节

足球课做好准备活动可以使学生身体在进行运动之前,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动员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加强肌肉韧带的柔韧性和弹性,降低肌肉的黏滞性,以适应机体运动的需要。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从学生的生理状况、心理状况、思想状况出发,积极调动学生身体机能。在准备活动的内容上,注意根据足球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搭配,用新颖的方法快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保证准备活动的时间,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2.合理设置教学强度,科学安排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指的是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承受的负荷一般取决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如教学周期、学生的专项技能水平、身体素质、承受能力等。教师应对以上因素进行认真分析与整理,根据这些因素及其内在联系或变化,对学生的运动负荷进行及时调整,科学安排负荷量,合理设置教学强度,尽量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概率。

3.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健全医疗卫生制度

(1)建立和完善学生个人资料

教师应注重建立学生个人资料,完善学生的健康档案,定期给学生进行体检,详细记录学生的身体状况,并将资料在电子信息查询系统中进行及时更新。这便于教师及时查阅,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运动方式,同时也可以避免学校在责任认定方面存在的后顾之忧,有助于更好地开展体育运动,丰富运动内容与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建立完善的医疗急救体系

当运动损伤发生之后,如果缺乏必要的急救知识,缺少正确的急救技能,往往会因为损伤不能得到及时处理而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所以学校应建立和健全完善的医疗急救体系,尤其在比赛中,应配备相应的医疗团队,对比赛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事故进行预防,如发生运动损伤,要及时采取必要的医疗措施。同时,要教会学生必要的急救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经常开展急救演示课程,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及自救方法。学校还应配备相应规格的医务人员与设施,加强与社区医院的有机结合,构建完善的校园医疗网络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运动伤害,为校园足球运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石。

总之,作为体育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学生足球课运动损伤的危害性,并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好准备活动,合理安排足球教学内容和负荷,并配合学校医疗部门做好预防,保证学生在足球运动中得到更好的锻炼。

[ 参 考 文 献 ]

[1]曲绵域,高云秋,浦钧宗等主编.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李伟.校园足球运动损伤的防治常识[J].校园足球,2016(7).

篇2

关键词 武术散打 运动损伤 损伤致因 损伤预防

武术散打作为一种实用搏击术,其对抗性强、运动强度也比较大,再加上动作变化多端,极不规则,所以,相较于其它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而言,在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非常高。而运动损伤事故一旦出现,轻则影响运动员的正常学习和训练,重则会影响到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因此,武术散打运动中的运动损伤问题必须引起应用的关注和重视,以尽可能的降低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损伤问题出现的几率。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致因及预防措施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以期对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损伤事故的规避能够有所启发。

一、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的特点分析

在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员主要是通过拳、腿以及摔来击打对方而得分的。而且由于武术散打专项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在运动中头面部是有效得分的部位,而且也是运动员取得优势性胜利最为有效的部位之一。因此,在运动中,运动员出现头面部损伤的情况最为常见,多项与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相关的调查均曾表明,头面部是武术散打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几率最高的部位,除此之外,在武术散打中其他出现运动损伤几率较高的身体部位,按出现几率的高低依次为:下肢、上肢、躯干、颈部。

而具体到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损伤出现的时段特征上,由多年的教学训练经验可知,在武术散打运动中,一般来说,运动员在竞赛期出现运动损伤的几率最高,在竞赛准备期的几率稍次,而在日常的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最低。常见的损伤类型则以扭伤、擦伤、挫伤以及出血等情况为主,以急性损伤为主,符合一般体育运动损伤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二、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致伤原因分析

通过一系列的资料分析和多年的教学训练观察发现,在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致伤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武术散打运动自身的运动项目特点

在武术散打运动中所出现的很多运动损伤,是与该运动项目的项目特点之间存在着直接性的关系的,这一点在上文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特点中已有简单的提及。

对于武术散打运动而言,其主要的技术特点如下:多用脚底、脚背或是拳面为进攻点,具有被摔的不可定因素。而且某些武术散打运动员为了防止对方击打自己的大腿部位或是腰腹部位,常常习惯用小腿提膝的方式来防守对方的进攻,从而常常出现小腿部位的相撞;某些运动员习惯用灵活的躲闪、游击打法的方式,这样就会使得踝关节使用的频率和次数大大增加,造成局部负荷加大等等,而这些都是容易造成运动损伤事故的潜在性因素。由此可见,武术散打运动自身的运动项目特点,也是引发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因素之一。

(二)开始运动前所做的准备活动不够合理

准备活动是让机体逐步进入运动状态,并做好运动准备的一系列身体练习和身体活动。如果在开始运动之前所做的准备活动不够合理,运动员的出现运动损伤事故的几率会明显增加,这一点在武术散打运动中也不例外。

针对武术散打运动来说,准备活动不够合理的情况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没有做准备活动或是准备活动过于潦草应付,以至于准备活动不够充分;二是,准备活动的量太大,超过了准备活动的标准,过犹不及;三是,准备活动与正式的运动之间时间间隔过长,丧失了准备活动的意义;四是,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运动项目的内容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大,结合的不够好,没有充分发挥准备活动的作用。

其中,准备活动不够充分,实际上指的就是运动员因没有做准备活动或是准备活动做的不到位,而没有充分调动起散打运动中参与运动的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以至于机体没有达到与散打运动相适宜的水平的情况。特别在散打运动中,由于散打运动快速、紧张和激烈等特点决定了其对身体各个部位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在开始散打运动之前机体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那么运动员就很容易会因为身体关节、肌肉以及韧带等的弹性和伸展性没有得到充分的拉伸,而引发运动损伤事故。

其次是准备活动的量太大,过犹不及的情况。也就是说运动员在开始散打运动之前所做的准备活动已经超过了准备活动最佳的负荷量,以至于因准备活动的量太大,而在正式的运动或比赛中,身体功能反而有所下降或是过早的出现疲劳问题,从而影响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引发运动损伤问题。

再次是准备活动与正式的运动之间的时间间隔过长的情况。这种情况实际上指的是武术散打运动员在做完准备活动之后,没有直接进行散打运动或是训练,而是在准备活动与正式的运动之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以至于在真正开始运动或训练时,因准备活动而达到的最佳运动状态已经减弱甚至已经消失,从而失去了准备活动的价值,成为了引发运动损伤的潜在性因素。

最后是,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运动内容结合的不够科学合理的问题。通常来说,准备活动是分为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两种的。在进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时,必须选择与武术散打运动相近似的准备内容,才能够使运动员的技能适当激活,机体做好运动准备。而如果专门性的准备活动与武术散打运动的内容结合的不够科学合理,甚至脱离了武术散打运动的特点,那么是很难获得好的准备成效的,而且也很容易成为引发运动损伤的因素之一。

(三)教学训练过程中局部的运动负荷过重

教学训练过程中局部运动负荷过重从而引发运动损伤事故的情况,通常是因为在开展武术散打运动教学或是训练的过程中,由于运动内容或是运动负荷的安排不够科学,从而使得武术散打运动员机体的局部训练符合超过了其所能够承受的生理极限,从而造成运动损伤的问题。例如:在武术散打训练的过程中,部分教练员或是运动员为了突破重拳、重腿的力度和速度,常常追求“极限负荷”的训练方式,虽然说这种训练方式的成效是不容置疑的,但是部分教练员或是运动员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过于重视训练的效果,从而忽略了自身的实际情况,以至于在训练时所安排的运动量或是运动负荷超过了自身的生理极限,使得身体部位的劳损程度加剧,并最终因过度训练而引发运动损伤。

(四)自我保护意识差

自我保护意识差以至于引发运动损伤,也是目前我国很多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问题之一。武术散打运动员自我保护意识差的问题,表现在很多武术散打运动员对运动损伤方面的知识一知半解或是根本就不太了解,部分武术散打运动员甚至对运动损伤的名称以及造成损伤的原因均搞不清楚等多个方面。以至于很多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对运动损伤抱着蛮不在乎的态度,没有提高自身预防运动损伤事故的意识和警惕性,甚至存在认为护具可有可无,不带护具就进行训练的情况,从而导致出现了很多能够预防和规避的运动损伤事故,极大的增加了运动损伤出现了几率

三、预防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对策及建议

(一)根据武术散打运动的特点,做好常见运动损伤部位的防护

根据武术散打运动的特点,做好常见运动损伤部位的防护,是预防武术散打运动常见运动损伤的一个有效方法。例如:针对武术散打运动员常常出现头面部损伤的问题,可以借鉴拳击比赛训练中在运动员面部抹油的方法来进行头面部的防护,以降低运动员头面部损伤出现的几率;根据武术散打运动技术特点、进攻特点,可以有意识的强化运动员接触性防守技术中的阻挡练习、拍档练习以及格挡练习,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运动员的拳法防守技术和高腿进攻的防守技术,提高运动员手臂的抗击打力,从而借此种方式降低常见运动损伤部位出现运动损伤的可能性。

(二)做好准备活动,充分发挥准备活动的作用

由上文分析可知,准备活动的不合理、不科学是引发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更好的预防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问题,就必须要重视准备活动、做好准备活动、充分发挥准备活动的作用,从而切实降低因准备活动不科学、不合理而引发运动损伤事故的几率。

具体来说,要实现以上目标,应注意如下几点:首先,应注意向运动员讲解准备活动价值,强调准备活动的意义,让运动员从思想上认识到科学合理的开展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以确保运动员真正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准备活动;其次,要注意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确定科学的运动量。在准备活动中,运动员的运动量过大或是过小均不利于准备活动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应注意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合理的运动量;第三,要注意准备活动与武术散打运动的有效结合。也就是说在针对武术散打运动而进行的专门性的准备准备活动中,应注意与运动内容和特点的有效结合。例如:可进行与拳法、腿法以及摔打等内容相关联的准备活动练习。最后,还要注意准备活动安排的时间,最好在进行完准备活动之后,直接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以避免过长的时间间隔降低准备活动的成效。

(三)科学安排运动负荷,避免运动负荷过重的问题

运动负荷安排的科学性不但对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成绩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且对降低运动损伤事故问题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练员和运动员,一定要全面、客观的了解运动员身体的实际情况,并根据运动员身体的实际情况来合理的安排运动量,并采用科学的训练方式以尽可能的避免因运动量过大,尤其是局部负荷过重而使得运动员的身体难以承受造成运动损伤的问题。例如:教练员在安排散打运动员的运动负荷时,不但要注意根据散打运动员自身的生理特点和个体差异来确定其运动量,而且还可以采用经常进行改变体味的交叉训练的方式,来避免单一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模式,从而让运动员机体的肌群获得转换休息的机会,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局部负担过重的情况,以降低运动损伤出现的概率。

(四)注意提高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提高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从根本上降低武术散打运动损伤事故的有效措施之一。具体来说,要提高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应注意根据武术散打运动项目的内容和特点来提醒运动员哪些部位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并向他们讲解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以尽可能的提高运动员的预防意识;二是,应注意向运动员传授遇到危险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的知识储备;三是,应注意加强运动员思想品德教育,及时了解每个运动员的身心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保护教育。

而要提高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自我保护能力,则应该在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根据武术散打运动训练的内容和特点,在讲解自我保护知识时,进行一些辅的练习。这些辅的练习,不但能够促进运动员对自我保护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切实提高运动员的自我保护能力,降低运动损伤事故出现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孙尔靖.在体育教学比赛中怎样预防运动损伤[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4).

篇3

Abstract: The basketball movement has complex changeable and with characteristics and so on field resistance, extremely easy to create the damage,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the questionnaire law to 3 level basketball amateur's investigation statistical analysis, summarizes the basketball movement damage to send the spot and the reason, and proposes the basketball movement damage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measure.

Key words: Basketball amateur basketball movement movement damage

篮球是学生最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特别是最近几十年,NBA文化在全球的传播,CUBA在国内高校的广泛开展,大学生的篮球技术、篮球意识以及对篮球的喜爱都与日俱增,然而在大学生篮球运动中产生的运动损伤也在增加,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训练和生活,因此研究篮球爱好者运动损伤的时间段、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和致伤原因,积极采取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篇4

在奥运会羽毛球、乒乓球项目大丰收后,我市体校迎来了招生的热潮,不少父母把小孩送去体校训练,特别是我市奥运冠军李雪芮的母校,更是火爆异常。青少年体校为我们选择优秀运动员苗子提供了很好的保证,但想要脱颖而出,竞争同样激烈,尤其是乒乓球项目。我国的乒乓球运动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同时意味着想要成为该项目的佼佼者,想要跻身进入省级甚至国家级运动员行列,就得从青少年时期接受持续性的艰苦训练。而长周期、大运动量、高强度、不科学的训练方式会使运动员身体机能不断下降,局部负荷过重,便会发生乒乓球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本文对我市几个重点体校和乒乓球训练基地的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训练情况、训练年龄、损伤部位、处理方法等。对统计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其发生规律,为今后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治乒乓球运动员损伤提供必要的理论根据。

1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损伤部位分析

对调查人员的统计表明,运动员的损伤部位多集中在肩部、腰部、膝关节、腕关节,具体分布情况如下图。

图1

2 主要损伤部位的常见原因及防治方法

2.1 肩关节损伤的常见原因及防治措施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肩关节损伤往往是过度重复同一动作或者在拉球的时候用力过猛造成的,特别是如果在训练或比赛前没有做好充分的热身情况下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还没有发育完善,同时由于技术动作尚未稳定,一些青少年运动员由于血气方刚,更是不留余力的拼了命地打,这样在没有充分活动开的情况下,突然的用力容易造成脱臼或韧带的拉伤。

预防肩关节的损伤首先要在训练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肩关节活动开来;其次是在训练过程中,先用较轻的力量练习,再逐渐加大力度,切不可一上台便用猛劲去拉攻球;此外,要注意及时地休息,有效地释放肩部疲劳,肩关节出现疼痛感时,应减小运动强度或停止训练,诊断损伤原因,轻微损伤和小撕裂可以进行保守治疗,包括局部热敷、冰敷、经皮电刺激、针灸、按摩和口服药物,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的,需去医院诊断或采取微创等手术治疗

2.2 腰部损伤的常见原因及防治措施

在乒乓球运动过程中,几乎每一次击球,都离不开转腰这个动作,腰部活动以大肌肉群为主,而上体基本保持前倾的状态,腰部肌群也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中,运动结束后也不进行整理放松运动,这样容易导致腰部疲劳不能有效的恢复,长此以往,会造成腰肌劳损、筋膜炎、急性腰肌扭伤、腰间盘突出等损伤。

在训练前要做好腰部的准备活动,调动大肌肉群的兴奋度。腰部出现损伤后,比较轻度的局部组织或韧带的损伤,应先减少或停止腰部的运动,然后采取腰部按摩、推拿、针灸、牵引和配合一些中医药物的进行调理;严重的损伤,要马上停止运动,去医院进行系统的治疗。

2.3 膝关节损伤的常见原因及防治措施

运动员在打球的整个过程中,膝关节基本都处于半屈伸位,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而韧带则处于牵拉状态,在训练或比赛中突然的超过正常状态的拉伸,就容易造成膝关节内外两侧副韧带的运动损伤。

为了有效地预防膝关节损伤,比赛或训练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动作,可通过压腿或慢跑的方法来提高兴奋度和协调性。在训练过程中切不可过度地重复单一动作,否则容易使肌肉僵硬,容易引起慢性劳损。此外还要加强对膝关节的锻炼,加强相关肌肉的力量、增强相关韧带的柔韧性以降低损伤的概率。

2.4 腕部损伤的常见原因及防治措施

腕关节是人体关节结构中最复杂的关节,这种复杂的结构有利于手腕做精妙、细微的动作,同样也使手腕容易受损。比如腕关节的扭伤或骨折、腕关节的韧带损伤、指关节的急性损伤、腕部的神经损伤等。

防止腕部的损伤首先在训练之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提高手腕的灵敏度和协调性;挥拍时控制好手臂、手腕的动作。其次,因为青少年技术动作尚未稳定,在练习的过程中最好使用护腕;如果腕部出现疼痛或肿胀时,应该停止运动,冰敷或者冷水浸泡,然后用药酒涂擦治疗减轻炎症反应,功能障碍严重时要及时地去医院进行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3 小结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在训练中受到损伤的原因是多样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应予以重视伤病的防治,提前做好各种保护工作,发生损伤后要做好及时的治疗和调理恢复,要持续监测运动员的训练状况和身体状态,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强度和运动量,防治伤病反复。了解、熟悉青少年运动员身体、心理发育成长的各阶段,抓好身体、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为以后的专项训练、进一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亦圣华,李繁荣,庄明谦.乒乓球运动训练中损伤的一般规律及预防[J].山东体育科技,2002.

[2]陈小华,黄莉芹.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体能训练[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0(01).

[3]张伟峰.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肩关节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1).

篇5

[中图分类号] R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b)-0079-02

脓毒症是重症医学的常见疾病之一,该类病人往往容易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而胃肠道功能障碍为之常见,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能刺激胃肠蠕动,促进肠上皮修复、减少细菌移位,促进胃肠道激素、消化液分泌,增加门静脉血流维持肠道正常功能。药物应用需要科学具有针对性,否则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临床上移胃肠道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典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反流致吸入性费用等。另脓毒症患者常见有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更高,为了深入了解重症脓毒症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因素,该研究对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重症脓毒症患者17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72例重症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4例,女78例,年龄20~85岁,平均(47±27.5)岁,均符合2001年华盛顿共识会的Marshall评分系统关于重症脓毒症的诊断标准[1]。所有入选病例符合以下条件:①既往无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②既往心、肝、肾功能基本正常; ③既往胃肠道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④血流动力学稳定;⑤Andrew 等喂养不耐受的评估标准[2]排除不能耐受肠内营养,需进行肠外营养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积极的抗感染、稳定内环境、氧疗,防治胃肠道细菌移位(生大黄灌肠[3-4]),部分合并ARDS、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同时给与呼吸机辅助呼吸、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等综合治疗。

1.2 营养治疗

Harris-Benedict公式测得基础能量消耗(BEE )。按Clifton公式算出每天的静息能量消耗(RME) 。喂养方法:入院后24 h内予留置鼻空肠管,实施参照Barr等研究方法。营养液为能全力(纽迪希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复方制剂其组分为: 水麦芽糊精酪蛋白植物油膳食纤维(大豆多糖等)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要素,规格1.0 kcal/mL mL*瓶,第1个24 h内以20~50 mL/h营养输注泵持续输注视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到100~120 mL/h,第1周内EN达到>50%~65%总热量目标,7~10 d达到全量。

1.3 观察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情况

①胃肠道并发症: 呕吐、返流、腹泻、腹胀、胃潴留、应激性溃疡; ②代谢并发症: 高血糖、电解质平衡失调; ③机械并发症: 堵管; ④感染并发症: 吸入性肺炎。根据并发症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结果

该组中EN并发症以胃肠道、代谢并发症为主,172例接受EN的重症脓毒症患者中发生EN 并发症82例( 47.7%),其中胃肠道并发症48例(27.9%): 恶心、呕吐4例,腹泻34例,胃潴留4例,应激性溃疡6例; 代谢并发症26例(15.1%): 高血糖24、电解质失衡2;机械并发症: 堵管4例(2.3%);感染并发症:吸入性肺炎4例(2.3%)。

3 讨论

重症脓毒症患者的代谢包括两个基本特点:①超出机体实际需要的高代谢率,即使处于静息状态也不能降低。②代谢途径异常,包括糖的利用受限,而通过大量分解蛋白获取能量,其次是对外源营养底物利用差,主要通过自身消耗供应能量,因此被称作“自噬性代谢”。高代谢状态令患者迅速陷入负氮平衡和低蛋白性营养不良状态。同时肠道屏障衰竭毒素和细菌移位是脓毒症致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三大病因之一,行肠内营养既可以改善、纠正患者的营养状态也可以刺激胃肠蠕动,促进肠上皮修复、减少细菌移位,促进胃肠道激素、消化液分泌,增加门静脉血流维持肠道正常功能,防止减少MODS出现几率。所以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营养支持需要科学合理,这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程序。对于肠内营养支持,特别是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症患者的应用需要关心其并发症状况,特别是吸入性肺炎、胃肠道不耐受以及血糖紊乱等。该研究对该院的172例接受EN的重症脓毒症患者中发生EN并发症的患者进行了分析,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体防治措施分析如下。

3.1 恶心、呕吐

多由鼻饲速度过快,一次量太大,鼻饲液温度过低,消化酶活性受到抑制等原因引起。胃肠运动受植物神经支配,蠕动3~5次/min,每次蠕动可将2~3 mL的食糜排至肠内[1],鼻饲液温度应略高于体温(38 ℃)左右,冷天可用加热器或者是鼻饲时适当给予腹部局部热敷,使肠道局部温度升高,增强肠黏膜细胞膜酶活动性[2],减少对胃肠的刺激,预防恶心、呕吐的发生。

3.2 返流、误吸

危重症患者由于胃肠功能未恢复,蠕动缓慢,鼻饲过快引起大量胃残留导致误吸,应用营养泵恒速输入,可避免了鼻饲过快导致胃内容物潴留而引起误吸。另外,不当,置管深度及胃管内径大小也易引起返流、误吸,鼻饲时抬高床头30~45°角。

3.3 腹泻

原因有营养液渗透压高,输注速度过快,灌注环节被污染,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营养不良致肠道吸收能力下降等。

防治措施:对相关设备用具的消毒应该更彻底,在使用之前要确保已经彻底清洗干净,使用煮沸消毒方法;患者一旦出现腹泻,则一般不宜进食高脂食物;鼻饲液温度控制在38~40 ℃之间;如患者对乳糖不耐受的,则使用无乳糖膳食,同时防治肠道菌群失调,纠正低蛋白血症。

3.4 应激性溃疡

重症脓毒症患者常因胃肠血管痉挛, 黏膜坏死,发生神经源性溃疡引起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为柏油样大便,留置胃管患者可见暗红色样胃液抽出。严重者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应积极给予止血措施。

防治措施: 对于有出现应激性溃疡可能性的高危患者可予早期加用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断剂,胃粘膜保护剂等进行预防。注意病情好转后予停用,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出现。

3.5 高糖血症分析原因

重症脓毒症患者多由于疾病本身的代谢特点加上行肠内营养及经常应用皮质激素治疗期间,老年病人由于糖耐量不足特别容易发生。该组患者中出现高血糖几率较高,有24例(13.9%)。

防治措施:管饲期间可每4~6 h 检查血糖1次,如出现血糖增高应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研究证明强化胰岛素治疗能明显降低重症患者死亡率。

3.6 吸入性肺炎

长期鼻饲的患者,经常会因为出现误吸情况而致使发生吸入性肺炎。鼻饲管对患者的长期刺激损伤会使得出现括约肌损伤以及相关功能发生障碍,特别是发生胃潴留的患者可能会有食物反流出现,最终引发出现吸入性肺炎。

防治措施: ①留置胃管患者定期监测胃残余量。②大量研究表明对高危返流患者尽可能行鼻空肠管喂养,可以减少返流,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1]。③鼻饲前应吸尽气管内痰液,以免鼻饲后吸痰呛咳憋。④鼻饲时患者取半坐卧位床头抬高30+~45+,翻身应在鼻饲前进行,以免因搬动患者时胃部受机械刺激而引起反流。

综上所述, EN并发症在重症脓毒症患者营养支持疗法中常会发生, 以胃肠道及代谢并发症为多见,要细心观察,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达到营养支持的目的,提高患者生存率, 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大为.实用重症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84-385.

[2] 李翠莹,杨继庆,顾建文.中药大黄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J].中华创伤杂志,2006,22(5):336.

篇6

The analysis of acute intraoperative encephalocele insevere head-injured patients

CHEN qing kun.Han jiang Hospiatal of PuTian,Fujian 35111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auses and prophylactic theyapeutic methods of acute intraoperative encephalocele in severe head-injured patient.Methods Thirty-one severe head injured patients with acute intraoperative encephalocele were analys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 preventive and treating methods were implemented.Results Acute diffuse brain swelling,delayed intracranial heamatomas,larcerationwere,long-term brain herniation and cerebral anoxia were the main causes of intraoperative encephalocele.Conclusion According todifferent causes,the methods of treatment should be removes heamatomas completely,decreasing intracranial pressure gradually,intraoperative hyperventilation,large dose of mannitol and maintain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respectively,the acute intraoperative encephalocele in head injured patients could be prevented and treated effectively.

【Key words】

Severe traumatic head injury;Encephalocele;Craniotomy

急性脑膨出是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严重并发症,处理棘手,预后极差,死亡率高达56%[1]~82.7%[2]。本文总结我科1997年7月至2009年10月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31例,结合有关文献材料,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11~71岁,平均44.8岁。外伤原因:车祸伤21例,高空坠落伤7例,打击伤2例,跌到伤1例。受伤机制:皆为直接损伤,其中减速伤20例,加速伤8例,旋转性损伤3例。

1.2 临床症状与体征 ①术前意识改变,GCS评分:3~5分15例;6~8分12例;>8分4例;②术前瞳孔变化:16例出现单侧瞳孔散大,13例出现双侧瞳孔散大,无瞳孔变化2例。

1.3 影像学表现 所有病例术前均经头颅CT或X线检查,检查时间为发病后1~7 h。本组19例颅骨可见骨折线,其中9例骨折线宽度>3 mm。CT表现皆有颅内血肿和中线明显移位,中线结构偏移。脑室受压消失28例,环池和基底池消失23例。

1.4 病因分析 术中迟发型血肿11例,其中对侧硬膜外血肿5例,同侧脑内血肿5例,对侧硬膜下血肿1例;广泛严重脑挫裂伤9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7例;合并多发伤,尤其创伤性休克和术中低血压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4例。

1.5 治疗措施 术前根据头颅CT和X光片,初步考虑估计术中对侧出现血肿或血肿扩大时,术前作好探查对侧的准备。术前全身使用止血剂,逐渐降低颅内压。骨窗形成后先行硬脑膜悬吊再剪开。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时,探查同侧脑内彻底清除血肿,如同侧无血肿探查对侧,发现血肿后保护同侧术野,对侧开颅清除血肿;若无血肿或血肿清除后脑膨出乃不消除,在彻底清除挫裂伤坏死组织的同时,使用过度通气、脱水剂和激素,并控制性降压等措施。对于以上方法无效并造成关颅困难时切除部分膨出脑组织是最后的选择。

2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术后随访半年,按GOS评分,恢复良好者3例;中残者3例;重残者5例;植物生存状态1例;死亡19例。

3 讨论

本组病例资料提示,术中迟发性血肿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其具体部位发生率高低依次为同侧脑内、对侧硬膜外、对侧硬膜下血肿。Beeker等[3]认为其与压力填塞效应的快速减轻或消除有关,脑外伤后,挫伤的血管,受伤部位板障血管和已破损的硬膜血管均可成为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出血来源,术前因颅内高压影响无出血或仅有少量出血,术中标准大骨瓣减压[4],剪开硬膜,清除血肿及碎裂脑组织后,压力填塞效应快速减小或消失,原破损的血管或骨板障迅速出血,丧失自主调节功能的小血管也可因血管内外压力差增高破裂出血,产生术中急性脑膨出[5]。颅脑外伤使局部二氧化碳和酸性物质堆积,脑血管扩张麻痹,血细胞渗出或由于脑血管痉挛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也可使血管破裂出血[6]。颅内压突然减低后,脑组织快速移位,可使桥静脉破裂出血,渗出的脑组织血液回流障碍,使脑膨出进一步加剧,形成恶性循环。低血压、低氧血症、凝血功能障碍或早期应用脱水剂,长时间过度通气降压等可诱发迟发性血肿[7]。结合本组11例迟发性血肿术前影像学征象,得出下列情况术中易发生迟发性血肿:①头颅CT示中线移位>1 cm;②脑挫裂伤严重或已形成脑内小血肿;③对侧骨折线宽度>3 mm,并于硬膜动脉走行交叉;④对侧硬膜外或硬膜下已形成小血肿。术前应作好防治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准备。 防治措施:①缓慢降低颅内压,包括使用脱水剂、缓慢剪开硬膜清除部分血肿,待颅压有所下降后,再彻底剪开硬膜,清除全部血肿;②探查脑膨出同侧有无血肿,再探查对侧,清除对侧血肿时保护同侧术野,脑膨出消失后关闭双侧术野;③保护好膨出脑组织,禁忌强行关颅。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也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理基础是外伤后急性脑血管扩张,外力使丘脑或桥脑蓝斑、中脑网状结构等血管运动中枢受损,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丧失,颅内压突然减低后脑血管在短时间内扩张,脑血流量和血容量迅速增加引起急性脑膨出。郭京等[8]认为低血压和低氧血症是外伤后急性脑肿胀的诱发因素。CT表现特点是中线明显移位而血肿产生的占位效应却很小,同侧环池、基底池、三脑室及侧脑室皆有不同程度的受压或消失。有效的措施:控制性降压、 过度通气、使用脱水剂、控制动脉收缩压以缓解脑血管的急性扩张及减少脑组织充血水肿。当以上几个方面皆无效时才考虑切除膨出脑组织[9]。

并发多发伤,因创伤性休克和术中低血压导致缺脑组织缺血氧及颅内高压,脑组织大片或广泛低密度的水肿。血肿长时间压迫脑组织,突然减压后极易造成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脑组织缺氧,造成糖利用障碍、细胞内钙超载、氧自由基产生过多等。导致大片细胞内外的水肿[10]。

总之,我们认为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多和伤情较重有关,尽管术中采取多种措施处理,但总的来说效果不尽人意,死亡率和致残率高。

参考文献

[1] 董吉荣,江基尧,朱诚.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和防治:附89例报告.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1):4-6.

[2] Lobato RD.Posttraum atic cerebral hemisphere swelling.J Neurosurgery,1989,68(8):417-418.

[3] Beeker DP,Gade GF,Yong HF.Intracrarial heacatoma.In:Youmqms JR.eds.NeuroligicalSurgery.Philadephia:Saunders,1990:2079-2080.

[4] 文超勇.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防治体会.华夏医学,2006(1):66-67.

[5] 冯东侠.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的急性膨出.临床医学,1995,15:11-12.

[6] 伍言明.重型颅脑损伤术中的急性脑膨出治疗分析.医学临床研究,2006,23(2):247-248.

[7] 林茂安,张子俊,王忠诚.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0,6:53-55.

篇7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3.085

临床报道表明, 多数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常合并严重脊髓创伤, 存在着较大的高位截瘫风险[1], 临床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采用颈椎椎体间融合加钢板固定的方法, 但是对存在骨质疏松的患者来说, 其较容易出现植骨融合松动的情况, 对手术治疗效果造成了较大影响。为进一步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术中防治措施, 选取本院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及钛网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 取得了显著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骨质疏松患者36例, 其中男28例, 女8例, 年龄59~78岁, 平均年龄(71.21±9.35)岁, 均经X线片检查显示伴有不同程度骨小梁稀疏且表面粗糙。交通事故伤21例, 坠落伤9例, 重物砸伤6例。受伤至入院时间5~20 h, 平均时间(13.24±2.28)h。

1. 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脱水、抗炎、补充能量等处理, 对颈椎脱位合并关节突绞锁患者进行颅骨牵引, 并于X线监控下进行牵拉复位,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早期给予及时的手术治疗, 病情较重情况下1周后择期治疗, 不能进行颅骨牵引的情况下, 应及时安排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 于肩下垫枕后将颈后伸, 采用5%利多卡因浸润麻醉, 将相应节段椎体视为中心, 后行左胸锁乳突肌内侧斜向切口, 切开皮肤并分离皮下组织后, 行钝性分离, 并切开椎前筋膜, 后在分离、牵开侧颈长肌后, 充分暴露椎体及椎间盘;采用C型臂X线机进行定位后, 于颅骨牵引下行减压及复位处理, 并行椎体次全切。采用切除椎体制成骨粒填充钛网, 并植入相应椎间, 对骨质疏松患者则采用异体骨进行填充, 前方采用钛板进行内固定, 确保螺钉固定牢靠。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及术后骨性愈合情况,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分级情况。

1. 4 神经功能判定标准[2] 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脊髓损害分级标准:A级:完全性损伤, 且患者骶段S4~5无任何运动及感觉功能保留;B级:不完全性损伤, 主要是指患者神经平面以下, 包括骶段S4~5存在感觉功能, 但无任何运动功能;C级:不完全性损伤, 患者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 且一半以上的关键肌肌力

E级: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均表现正常。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2. 1 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 3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 术后随访12个月, 手术切口愈合良好, 经X线片检查显示, 钛网、钛板固定牢靠, 未出现松动、沉降或脱落情况, 相应椎间均骨性愈合。

2. 2 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分级情况 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分级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本次所选取患者均采用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及钛板复合固定治疗, 术后早期患者可坐起活动, 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产生[3], 对患者早期功能恢复锻炼及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4]。且随访结果显示患者骨性愈合情况良好, 为确保患者椎间融合效果, 本次手术过程中采取了相应的预见性处理措施, 内容如下:①术中各项减压操作合理:减少了对骨质疏松患者上下椎体两端终板造成的过度损坏, 促进了椎间的融合;②植骨充分:对骨质疏松患者采用异体骨植入, 对促进患者骨愈合具有重要意义;③钛网制作:术中选取合适钛网尺寸并于钛网两端加附了垫圈, 从而有效避免了钛网植入后下沉情况的发生;④钛板固定:手术治疗过程中采取了具备锁定机制的钛板, 在确保螺丝同钢板连接稳固性的同时减少了螺钉松动的发生, 并在骨质疏松处植入骨条, 确保了手术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36例患者均成功手术, 随访表明患者骨性愈合情况良好, 且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分级优于治疗前(P

参考文献

[1] 张海波, 李华强, 蒋忠仆, 等. 闭合牵引复位联合颈前路单节段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0, 18(19):1648-1650.

[2] 满毅, 徐广辉 , 张咏 , 等. 新鲜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治疗.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31(5):71-74.

篇8

运动损伤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它是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预防和治疗运动中的损伤,研究损伤发生的原因、机理、规律。体育教学中造成的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学生的运动基础、体质水平有关,也与运动项目的特点、技术难度以及运动环境等因素有关。体育课的本质任务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如果在体育课产生的运动损伤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给学生带来极坏的生理和心理影响,不利于体育课的正常开展。因此,我们必须对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预防运动创伤的发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把运动损伤发生率及其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1 运动损伤的原因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各项运动都有其自身的特殊的技术要求,加之解剖生理学的特点,各项运动中所发生的运动损伤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了解这些特点和规律,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运动损伤有着重要的意义。

1.1 身体条件

(1)年龄:青少年期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对外力的抵抗防御能力较弱。发育中的骨和软骨与成人相比也显得软弱。骨的长径生长与骨周围肌腱发育相比,前者显得较慢,所以在骨的突起部、肌肉肌腱附着部都容易发生损伤。(2)性别:黄种男性身体内脂肪含量平均是体重的13%,而女性高达23%。肌肉含量女性相对少于男性,所以膝关节部的运动损伤发生率女性比男性高。此外,女性激素呈周期性分泌,若月经紊乱,会造成雌激素分泌低下,已知这是造成疲劳骨折的原因之一。(3)体格、技能:体内脂肪多、体重重的人会使肌肉发达度减小,故身体的灵活性、耐久力相应也较差,更易造成损伤,尤其在抵御造成创伤的暴力时,体重重的人处于不利地位。屈肌群与伸肌群肌力之比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很多情况下会造成肌肉撕裂伤。技术不熟练的锻炼者也更易发生损伤。(4)其它:在身体状况不良(慢性疲劳、贫血、感冒、痛经、睡眠不足等)的情况下,对意外事件缺乏敏锐的判断和快速准确的保护反应,就可能导致运动损伤。

1.2 心理素质

从事冲撞性较强的运动(如足球)时,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持续时间不长,发生损伤的危险性增加。情绪不稳定、易急躁、急于求成,或在运动中因畏难、恐慌或害羞而犹豫不决的人,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1.3 方法的因素

(1)质的因素:有些体育锻炼者由于不顾自身的条件而选择不适宜的运动项目,结果损伤的发生率提高。(2)量的因素:运动时间过长、运动量过大、运动频率过高等极易导致过度训练,过度训练是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1.4 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雨后路滑、光线不足、气温过高、过低或过于潮湿等,也能引起运动损伤。(2)人工环境:锻炼者使用劣质器械,锻炼服装和鞋子不合适,缺乏必要的防护器具,运动场地不平坦,器械安装不牢固,器械规格不符合锻炼者等,所有这些都能成为受伤的原因。(3)诱发因素,它必须在直接原因(如局部负担量过大,技术动作发生错误等)的同时作用下,才可成为致伤的因素。

2 运动损伤的预防对策

体育教师预防运动受伤的意识要不断加强,在日常教学、训练和比赛中,要积极地做好预防运动受伤的措施,在运动受伤发生后,积极去分析出事的原因和总结经验教训,以致同类的安全事故不再生。

(1)提高体育教师思想认识,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加强运动安全教育,克服麻痹思想,提高预防意识,以预防运动创伤的发生作为体育课的一件大事。平时加强安全教育,让学生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克服麻痹思想,对预防的意义应有充分的认识,只有掌握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及时总结经验,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

(2)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课堂上合理组织安排锻炼,合理安排运动量,养成科学、系统锻炼身体的方法,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对可能发生运动损伤的环节和易伤部位,要及时做好预防措施。实践证明,许多运动创伤是由于准备活动不足造成的,课前准备活动要充分,要活动开学生身体各个关节与肌肉,还要进行针对上课内容的专门性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结束距正式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1-4分钟为宜,在运动中若间歇时间过长或教学训练转项时,都要补做准备活动或补做专项准备活动。

(3)要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循序渐进地加强易伤部位或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个积极手段。例如,为防止髌骨劳损,可采用“站桩”方法以增强股四头肌和髌骨功能;为了预防腰部损伤,除加强腰背肌训练外,还应加强腹肌力量训练,有助于防止脊柱过伸而造成腰部损伤;为预防股后肌群拉伤,要加强股后肌群的力量和伸展性练习等。

(4)注意医务监督及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身体若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报告体育教师,并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体育教师要在课前随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在课堂上要随时观察学生情况及面部表情,及时掌握学生的活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在遇到危险情况下,如在快要跌倒时,应立即低头、屈肘团身、顺势滚翻,不可直臂撑地;从高出跳下,用前脚掌先着地后屈膝,以增强缓冲作用等。

篇9

中图分类号 S858.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286-01

近几年来,滕州市规模化肉羊圈养得以快速发展,运用科学技术综合防治传染病已逐渐被广大养羊专业户重视。特别是在当前老病新发,规模化肉羊生产运动量不足,高密度饲养均成为滕州市肉羊规模化生产制约瓶颈的情况下,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合理接种疫苗来防止传染病的发生逐渐引起重视。为此,结合生产实际,将滕州市常遇的4种主要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及应对措施介绍如下。

1 规模化羊场疫病发生的特点

一是老病新发,病情复杂,危害大;二是细菌性疾病发生率增高,治愈率降低;三是运动量不足抵抗力差而病多;四是应激导致疾病增多,应激在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高密度饲养使羊群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容易发生各种疾病[1-2]。

2 滕州市肉羊的主要传染性疾病

2.1 羊快疫

2.1.1 病因。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经消化道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腐败梭菌常以芽孢形式分布,尤其在低洼、潮湿或沼泽地带,羊只采食污染的饲草与饮水常引起发病。

2.1.2 症状。突然发病,短期死亡。病程稍长的羊只则表现为虚弱,磨牙,呼吸困难以致昏迷;有的食欲废绝,粪便稀薄,口流带血泡沫。病程极为短促,多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死亡。尸体迅速腐败膨胀,可视乳膜充血呈现暗紫色。剖解时可看到真胃出血性炎症,胃底部及幽门部黏膜可看到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及坏死区,黏膜下发生水肿,肠道内充满气体,经常有充血、出血,严重的可发生坏死和溃疡,体腔积液,心内外膜可见点状出血,胆囊多发生肿胀[3-6]。

2.1.3 防治措施。该病目前还是通过定期肌肉或皮下注射5 mL“羊快疫、肠毒血症、碎死三联苗”或“羊快疫、肠毒血症、碎死、羔羊痢疾、黑疫五联苗”进行预防,注射后免疫力可在2周内产生,保护期达6个月。对慢性病例或病程长的羊只可选用青霉素肌肉注射,一次160万~320万IU,每日2~3次;但若发病超过2 d,粪便少而稀则多数难以治愈。

2.2 口炎

2.2.1 病因。羊只在口服刺激性或腐蚀性药物、食用发霉饲料及有毒植物、机械损伤口腔黏膜时常造成卡他性口炎。食用霉烂变质饲料常引起水疱性口炎。口腔不卫生,使细菌大量繁殖,造成溃疡性口炎。另外一些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发生过程中常引发口炎,如口蹄炎和羊痘等。

2.2.2 防治措施。预防和消除对口腔黏膜的机械性、冷热性及其他刺激,忌喂羊只霉烂变质的饲料。用消毒收敛剂冲洗口腔,一般采用1%高锰酸钾或2%硼酸溶液冲洗口腔,然后涂以碘甘油(碘配与甘油比为1∶9)或龙胆紫溶液。

2.3 传染性脓疱病

2.3.1 病因。羊传染性脓疤病是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分为蹄型、唇型、外阴和型传染性脓胞。以、口翰膜、外阴和皮肤丘疹、水疱、脓疱、溃疡和形成块状物为特征。

2.3.2 症状。唇型传染性脓疱病发病时鼻子、唇、口、嘴角出现脓胞、丘疹,破溃后成棕色或黄色疣状硬痂,在没有继发感染的情况下,1~2周痊愈,痂块脱落,皮肤新生肉芽不留斑痕。病情严重的羊只耳廓、额面、眼睑、齿眼、唇内面、颊部、舌及软腭薄膜出现浅黄色或灰白色烂斑、脓疙,病羊体温升高,肝脏、肺脏和发生转移性病灶,继发败血症或肺炎死亡。蹄型多数为单蹄叉、蹄冠或系部形成脓疮。

2.3.3 预防措施。在羊只饲养过程中,仔细检查垫草、草料,保证其中没有坚锐异物,以减少羊只的创伤。从外地引进羊只时,要隔离观察一段时间,确定羊只无病时进行混群。同时,进行羊圈、舍和用具的定期消毒,以减少病原菌。

2.3.4 治疗措施。脓疱部位可采用局部疗法,用0.1%高锰酸钾水冲洗,除去坏死组织,然后涂抹碘甘油溶液,用硼砂150 g、冰片15 g、芒硝18 g碾成细末进行撒布。及用0.1%高锰酸钾水洗涤后涂碘甘油。同时对羊圈进行通风,使圈舍清洁干燥。病羊吃草困难时,用以柔软的草料、流食进行饲喂。

2.4 布氏杆菌病

2.4.1 病因。布氏杆菌病是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老病新发,主要对生殖系统产生危害,使母羊出现流产,公羊发生辜丸炎。

2.4.2 症状。羊群感染布氏杆菌病,孕羊在3~4个月时出现流产,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流产羊只数量不断增加,多数病羊流产1次,同时病羊出现关节炎症状,部分公羊发炎,也有少数羊只出现支气管炎、角膜炎。

2.4.3 防治措施。布氏杆菌病一般不进行防疫与治疗,当出现病情时,采取“监测、检疫、阳性畜扑杀、消毒”等无害化处理,以控制该病害的发生。

3 参考文献

[1] 蔡宝祥.家畜传染病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 D AITKEN.绵羊疾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3] 李如治.家畜环境卫生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1.

篇10

【中图分类号】 G40-01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152-03

1 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网球运动发展非常迅猛,普及程度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投入到了网球运动之中,然而在网球运动普及过程中,网球运动损伤屡见不鲜,发病率也有上升的趋势。这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影响到运动员不能参加正常的训练和比赛,阻碍运动成绩的提高,缩短运动寿命,严重者还可能引起残废。可见,如何有效预防运动损伤,降低运动损伤率,提高运动质量,是当前值得探讨的问题。

2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

3 分析网球运动中造成各种运动损伤的发病率及其损伤病因

3.1 网球运动损伤的特点

网球运动损伤是指在网球运动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它的发生与平时运动训练安排、技术动作、运动训练水平、运动环境与条件等因素有关。据有关文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发病率最高的前七种为(表1)

此外,还有髌骨软骨病、髌腱腱围炎、膑尖末端病、股四头肌痉挛、股二头肌拉伤、踝关节慢性损伤、性骨膜炎、跟腱断裂、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背阔肌拉伤、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肩关节向前半脱位、肘关节骨关节病、肘关节创伤性骨膜炎、腕三角形软骨盘损伤、足趾骨折等损伤。

运动员损伤的部位分布(表2)

反复的膝和踝关节旋转、屈、伸运动,又可以使其周围的组织受到挤压、牵拉或摩擦引起微细损伤,不断积累加重,从而导致关节软组织的慢性劳损伤。网球运动要求运动员要处于屈膝半蹲状态,时刻准备向各个方向上的快速启动,完成起跳、跨步、滑行、急停等动作,在击球的同时,还要求运动员充分蹬伸下肢转体击球,一堂训练课或一场比赛运动员要进行几百甚至上千个的跳跃。可见,这一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身体各关节的损伤发病率。

3.2 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因素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

3.2.1 教练员方面

首先,教练在网球教学与训练中起指导传授作用,训练的组织是否合理、是否合适,手段是否正确,安全措施是否准备充分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教学与训练中出现损伤事故对于教练员而言:首先从专业思想方面,对于一位专业思想牢固合格的网球教练员,在教学与训练中不能正确合理备案、备器材更不会在练习中做好安全措施,那么在练习中就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其次,从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方面,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是提高目前我国网球运动水平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网球运动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国内网球教练员的数量也比较少,教练员的水平也叁差不齐,网球管理体制也不够完善。我国大部分网球教练员都是从运动员退役后直接当教练的,在训练方法与专业技方面缺乏更新和发展,甚至有些国内业余教练在指导业余选手和业余苗子时,完全脱离人体力学原理,形成错误的技术动作。如果专业技术不过关,教授的动作出现技术性错误,这样就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另外没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仅有满腹理论和只会自己做动作,而不会根据队员实际情况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也是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

再次,就是训练结束后的放松,由于我国网球运动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从事网球教学形式也多种多样,很多教练员在训练结束后,放松活动随随便便或根本就没有安排放松内容,疲劳如此积累,肌肉僵硬,这是造成慢性损伤的重要原因。

3.2.2 球员方面

在网球运动的教学与训练中,以队员为主体,教学是教与学相互配合的,出现运动损伤对于球员方面而言:首先,在思想上忽视安全教育,对损伤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对于较系统训练的练习者在安全意识上不够重视,喜欢感情用,纪律松懈,很多队员在训练前无心听教练员讲的安全措施、练习方法等,练习时往往由于准备活动不够充分,训练运动量又大,技术较为复杂或难度较大而造成损伤;而对于业余选手由于缺乏对运动训练规律的认识,运动时只凭兴趣爱好,心血来潮,忘乎所以,打球时间过长,运动量超过了锻炼者可以承受的生理负荷,造成机体疲劳,身体控制能力下降,间接产生错误动作,造成了损伤。

其次,练习都身体素质差也是直接影响造成网球运动损伤,身体素质包括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素质,缺乏全面身体训练,身体素质不好,技术战术内容难度过大,超过机体承受能力,从而造成运动损伤。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网球专项技术训练过早,很少接触其它项目,训练过于单一,身体素质发展不够充分,过早大强度的专项技术训练使之过早地发生职业伤病,也是造成我国网球运动过早衰退的现象。过早进行专项技术训练也造成运动员整个职业成绩的好坏,过早专项训练容易造成职业伤病的产生,在利益的驱动下运动员要带伤带病参加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即造成带小伤训练——带大伤比赛——带大伤训练——带大伤比赛——过早衰退。

篇11

[中图分类号] S85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271-01

奶牛蹄病是影响奶牛生活的主要疾病,是奶牛肢蹄比你高吧总成。奶牛发生蹄病后,会出现疼痛感、跛行等,奶产量降低,严重的会关节化脓,卧底不起,影响奶牛健康发展,给奶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伤,影响了奶牛产业的的健康发展。因此就针对新疆地区奶牛饲养奶牛蹄病发生因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行有效分析,进而提出必要控制预防措施,预防奶牛蹄病的发生。

1 奶牛蹄病发生因素

1.1 管理不当。奶牛卧床垫料较少,前段垫料高度与前挡板不齐平,易损伤前肢腕关节、球节等部位;或奶牛站立时间较长,损伤蹄质,或运动不足所致。

1.2 环境所致。新疆地区夏季炎热,舍内空气不流通,使牛舍内或运动场长期潮湿,另外牛舍内粪便长期不清理,氨气增多;奶牛牛蹄长期浸渍在粪尿中,甚至在氨气作用下,使牛蹄角质变软,角质蛋白分解成死角质,诱发奶牛蹄病。新疆冬季时间长,气候寒冷,蹄部动静脉吻合支长期扩张,血循环受阻,渗出物增多,致奶牛蹄病发生。

1.3 营养。奶牛喂养饲料精粗比例不合理,碳水化合物饲料过多,影响奶牛肠胃功能,诱发酸中毒,引发蹄病。

2 奶牛蹄病对奶牛生产、生活的影响

2.1 奶牛蹄变形。奶牛蹄变形后,奶牛蹄两侧支长度超过正常范围,蹄角质过度向前延伸,部分蹄两侧支长度、宽度超过正常范围,蹄变形后会使蹄角质部变薄,蹄踵部减低,影响蹄部前缘负重,运动和返回功能受阻。

2.2 奶牛腐蹄病。奶牛腐蹄病会使病变处出现明显急性蜂窝织炎,蹄间、蹄冠充血、红肿、坏死及溃疡,甚至出现恶臭分泌物;部分蹄间有不良肉芽组织增生,蹄角质部叩击疼痛;病变向上扩展会转为脓性屈蹄腱鞘炎,若病情加重会影响奶牛运动,严重者甚至卧病不起,产奶量下降,因被淘汰。

2.3 奶牛蹄叶炎。奶牛蹄叶炎是蹄部真皮出现弥漫性、无败性炎症。奶牛在患上奶牛蹄叶炎后,奶牛站立不稳,行走困难,不能负重,甚至会卧底不起,采食量降低,产奶量降低及停产,进而被淘汰。

3 奶牛蹄病预防措施

3.1 奶牛蹄变形预防措施。奶牛蹄变形多因日粮配合不完善所致,奶牛生产中注意加强奶牛饲养管理,合理配置日粮。根据奶牛产奶量适当调整和补充日食。若出现蹄变形,需立即注射维生素D3,饲料中注意添加钙粉。

3.2 奶牛腐蹄病预防措施。奶牛腐蹄病多是因为牛舍长期潮湿,蹄长期浸渍在粪尿和污水当中,弹性降低,致奶牛腐蹄病发生。对奶牛腐蹄病,需对患部以硫酸铜液彻底清洗,坏死腐烂组织以蹄刀刮出,充分排出脓液,取高锰酸钾粉或硫酸铜粉涂抹在创部,用纱布填塞。为了预防奶牛腐蹄病的发生,需合理调配日常饲料,保证日常饲料营养全面合理,尤其是控制钙、磷、维生素等比例平衡;定期修剪蹄部,保持牛蹄、牛舍环境的干净卫生,定期清洗消毒;牛舍和运动场内保持平坦卫生干净无异物,以免损伤牛蹄。在奶牛饲中注意添加硫酸锌等,预防奶牛腐蹄病发生。

3.3 奶牛蹄叶炎的预防。奶牛蹄叶炎在治疗时,选择碳酸氢钠、维生素C、氯化钙等西药,联合中药,如茵陈、当归、没药、红花、白药子、桔梗等。在预防奶牛蹄叶炎时,需加强对奶牛饲养的管理工作,严格根据奶牛身体状况及产奶量,确定日常饲养营养,控制饲养喂养。

3.4 规范管理,注意卫生。注意加强牛舍、牛蹄的卫生清洁,蹄部以消毒液浸渍。在挤奶间走道铺上一层生石灰,保持牛舍、运动场的干净卫生,定期修蹄。加强饲料质量验收,检测饲料原料营养成分,保持饲料新鲜卫生,合理设计配置饲料配方,平衡各种营养元素。奶牛圈舍卫生管理中,及时清理奶牛圈舍内粪便和尿液,清扫运动场,填平运动场内积水地方,将运动场内石块、金属等异物清理干净,保持运动场地面的平整干净,以免奶牛运动过程中损伤蹄部。管理人员要定期清洁奶牛蹄趾间和蹄部,清除奶牛蹄部的污物,若发现异常需立即处理。同时需根据奶牛养殖场的规模,奶牛生活性及奶牛疾病流行病学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奶牛牛舍,制定定期修蹄制度,修整蹄部过度生长的角质,以免发生奶牛蹄病。

3.5 规范饲养。奶牛蹄病预防中,需加强奶牛饲料质量验收,管理人员应积极检测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加强饲料保存的保管力度,确保饲料质量的新鲜。同时要加强饲养,设计合理的饲料配方,平衡奶牛饲料配方中各种营养元素,平衡饲料日粮的矿物质、能量和蛋白。一般泌乳奶牛饲料钙、磷物质配制比为2:1,适当补充精饲料。非泌乳奶牛饲钙磷比例为1.5:1,给予奶牛优质饲料,减少精饲料的喂养。奶牛饲料日粮中可适当添加锌元素,能预防细菌感染,以免奶牛蹄病的发生。

3.6 蹄浴。奶牛蹄病预防中,蹄浴是主要卫生措施。奶牛在患上奶牛蹄病初期,可使用3%-5%福尔马林、4%-6%硫酸铜溶液药浴,奶牛应每天实施1-2次,应间隔3-4个月再行一次药浴。若奶牛蹄病加重时,可分点注射甲氧嘧啶钠0.2mL/kg+黄芪多糖0.2mg/kg,并注意加强奶牛健康卫生处理,促使奶牛蹄病尽快恢复。

总结

奶牛蹄病是会严重影响奶牛生产、生活,造成产奶量降低,甚至有使奶牛淘汰。因此,对奶牛蹄病,需加强预防干预措施,对出现奶牛蹄病后,应及时准确治疗,使奶牛能更好生产、生活。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125-001

运动损伤对运动参加者造成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不仅影响专业成绩的提高,缩短舞台寿命,而且严重者还可使人残疾、死亡,给人们带来极坏的生理心理影响,妨碍艺术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我们必须对毯技课中的运动损伤的发生加以深入研究,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把运动损伤发生率及其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对于毯技课上预防运动损伤和伤害的出现,作为老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上课之初,教师要讲解动作,并提出可能出现失误的技术环节,尤其是危险性比较高的动作,如:腾空、跳跃、翻转等动作。

二、训练前准备运动要充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功能活动的规律,肌肉的力量、弹性、伸展性和协调性在热身不充分时容易发生损伤。

三、合理制定训练方案,避免运动强度大、运动量过度集中,造成机体局部负担过重,引起局部肌肉、肌腱的微细损伤。

四、在技术要求上要防止出现:拉伸软组织幅度过大、过猛,超越了关节运动轴的功能和幅度,违反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或者技术走样、动作角度不对、重心不稳、站的距离及姿势错误等导致损伤。

五、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防止因为身体功能状况不良:睡眠休息不好,受伤或病初愈阶段,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相对下降。这时参加训练将会使肌肉力量转弱、反应迟钝、身体协调性差、警觉性和注意力也减弱,容易损伤。

六、要注意学生的个性特征差异:情绪不稳、低落、急躁、急于求成,或胆怯、犹豫等都可成为致伤原因。

七、随时用口令或提示性语言,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例如:学生在做难度大的动作时以短促有力的提示语来引起学生注意。

八、老师上课前要做好场地、器具的安全检查。

九、在学生做动作时要提供适时的保护。

在训练课上,即使老师和学生做到以上几点,运动伤害和损失还会时有发生,这就要求老师懂得一些简单有效的处理手段和方法,尤其是一些急救办法。

一些小的损伤和伤害事故可以通过短期的疗养得到恢复,这里就急救问题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

所谓急救是对意外或突然发生的伤病事故进行紧急的临时性处理。其目的是保护伤病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伤害,减轻伤病员痛苦,预防并发症,并为伤病员的转运和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因此,无论何种急性损伤,做好现场急救都是十分重要的。

急救时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救命在先,做好休克的防治。骨折、关节脱位、严重软组织损伤或合并其他器官损伤时,伤员常因出血、疼痛而发生休克。在现场急救时,要注意预防休克,若发生休克,必须优先抢救休克。其次,急救必须分秒必争,力求迅速、准确、有效,做到快救、快送医院处理。

一、当学生出现出血事故时,要采用抬高伤肢法:用于四肢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方法是将患肢指高,使出血部位高于心脏,降低出血部位血压,达到止血效果。屈肢加压止血法:前臂、手或小腿、足出血不能制止时,如未合并骨折和脱位,可在肘窝和窝处加垫,强力屈肘关节和膝关节。指压止血法:这是现场动脉出血常用的最简捷的止血措施。指压法的要领是在出血部位的上方,在相应的压迫点上用拇指或其余四指把该动脉管压迫在邻近的骨面上,以阻断血液的来源而达到止血的效果。这是动脉出血时的一种临时止血法。

二、骨折的急救。在外力的作用下,骨折连续性或完整性遭到破坏叫骨折。尤其是一些空翻动作落地时时有发生。

首先,要判断属于哪种骨折

1.闭合性骨析:骨折断端与外界不相通,骨折处皮肤完整。

2.开放性骨析:骨折断端与外界或空腔器官相通。易感染,可合并骨髓炎或败血症。

然后,进行针对性的骨折急救处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