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4 09:51: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常规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3.036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 随着大气污染和烟龄的增长, 呼吸系统疾病日益增多,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肺癌、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2002年在我国以及世界范围内爆发的非典型性肺炎疫情传染性强, 死亡率高。呼吸系统疾病越来越值得国民重视和注意, 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任务艰巨[1]。呼吸内镜的引入为防治呼吸系统疾病作出重大贡献, 同时拥有电子气管镜及胸腔镜系统、氩气电刀及冷冻治疗系统、硬质支气管镜治疗系统等非常完善的呼吸内镜介入治疗设备, 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深受广大呼吸内科医生的喜爱。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呼吸科应用呼吸内镜进行诊疗的65例患者, 其中男40例, 女25例, 年龄30~65岁, 平均年龄(45.1±6.5)岁, 其中有38例肺不张, 12例支气管扩张症, 5例喉管狭窄, 8例段支气管狭窄伴潴留性肺炎, 2例肺癌。观察对象在并发症、患病严重程度上与本案例无关, 不具备参考性。
1. 2 方法
1. 2. 1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在询问详细病史采集, 查体后, 着重进行血压和心肺检查;进行X线胸片检查, 必要时进行曲面断层或CT检查, 确定病情严重程度和病灶部位;对于拟行活检手术的患者进行凝血测试和血液常规检查, 保障手术顺利。
1. 2. 2 术中 所有患者在手术中进行血氧饱和浓度监测和心电监护;术中通过人工呼吸道进行吸氧, 保障患者血氧饱和浓度处于正常范围;患者采用仰卧位, 或根据病情需要采用半卧位或坐卧位;患者应用2%利多卡因进行咽喉部麻醉后, 由呼吸内镜纤支镜进行气管内麻醉;经鼻、口或者气管切开处进行呼吸内镜的插入;由呼吸道上端到下端有顺序地观察, 避免遗漏, 然后有目的性地观察可疑部位, 避免遗漏细微病变;采用APC2活检并冷冻标本, 提取冻住标本, 冷冻过程保持激活状态;利用APC探针进行凝血, 将表面出血部位通过激活进行封闭;利用APC探针将失活剂导向靶区, 通过激活使目标组织实施失活操作;将冷冻针置于异物上, 冷冻激活后, 提取异物, 快速实现气管再通。
1. 2. 3 术后处理 部分患者在手术后, 仍然继续吸氧一段时间;患者手术2 h以后进食、饮水, 以免喉头麻醉而导致误食;对于肺支气管附壁活检的患者, 应在手术活检后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 以排除气胸的可能。并告知患者, 在离开医院以后也会有发生气胸的可能;患者在呼吸内镜检查后可能会因为巨噬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导致发热症状的出现, 一般不需要进行特别处理, 但也要与手术感染鉴别开。
1. 3 疗效判定标准[2] 当患者不再出现咯血、咳痰、咳嗽、胸痛等症状, 体温恒定, 呼吸状态平稳, 呼吸音正常, 说明患者病情改善, 治疗效果明显。
2 结果
采用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手术中, 经过治疗38例肺不张患者中36例患者全部复张, 另外2例患者也已经部分复张。12例支气管扩张症伴弥漫性出血患者进行封闭止血后, 预后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咯血症状, 并在加用止血药物治疗后, 已经全部治愈。5例重度喉管狭窄和轻度喉管狭窄患者经过有效均匀失活后, 呼吸顺畅, 全部治愈。8例段支气管狭窄伴潴留性肺炎患者快速有效的实现了狭窄再通, 全部治愈。剩下的2例肺癌患者胸痛缓解, 病变组织切除准确, 病情得到控制, 暂时没有生命危险。所有患者病情都有所好转, 治愈率96%, 获得手术医师肯定。
3 讨论
呼吸内镜的介入手术治疗, 改变了传统胸腔镜探查手术, 采用微创介入的方式进行气道内肿瘤摘除术、气道内支架成形术、气道内组织失活术、气管阻塞再通术等[3]。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治疗点鲜明, 相比于活检钳活检, 视野清晰, 手术医师拥有高诊断权重, 活检标本在组织学角度和大小方面更优, 不但保留了形态学细胞结构, 并且标本没有出血的情况, 更方便的是在冷冻探针的帮助下, 标本在切下后即被冰冻;进行切除凝血手术中, 呼吸内镜设备在不接触病变部位的情况下达到手术目标, 将穿孔风险降到最低, 并且保证最小的炭化和烟雾, 最小的气味;组织失活时, 失活部位均匀完整, 具备良好的剂量精度和失活可控深度。
呼吸内镜在呼吸科手术中表现出色, 在诊疗呼吸系统疾病中更直观安全, 在现代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并且取得良好效果, 是现代医院中最常用的监测和治疗方式之一。呼吸内镜的介入, 使得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减少诸多痛苦, 包括分泌物的及时排除, 异物的及时取出, 出血部位的及时止血, 为患者提供了很大方便, 缓解病情的同时, 患者的换气能力也有很大改善[4]。
呼吸内镜的引入为防治呼吸系统疾病作出重大贡献, 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检测、治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其视野清楚、剂量准确、穿孔率低、专业智能, 为手术的安全可靠进行提供了保障, 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深受广大呼吸内科医生的喜爱, 值得在临床内科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耿娟.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探讨.大家健康, 2014, 8(4):116.
[2] 解宁.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探讨.中外医疗, 2012, 6(6):187.
【中图分类号】 R97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120-01
发热是内科诊疗工作中十分常见的症状,其原因按诊断学分类有: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发热是呼吸体系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4例中男29例(53.7%),女25例(46.30%),年龄14~89岁;入院前发热时间1天~1年,平均15.80±34.69天;住院时间1~55天。
1.2 病情 感染性疾病49例,90.7%(肺炎24例,48.9%;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例,18.3%;支气管扩张4例,8.18%;肺结核3例,6.12%;结核性胸膜炎3例,6.12%;肺脓肿2例,4.08%;脓胸1例,2.04%;急性气管支气管炎2例,4.08%;COPD急性加重期1例,2.04%)。非感染性疾病5例,9.3%(间质性肺炎3例,6.48%;肺癌2例,2.82%)。
1.3 确诊 本组54例患者中有21例(38.8%)通过病史、症状、体征常规实验室检查及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而有23例(42.5%)患者需要进一步通过肺部CT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共有3例(4.74%)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其中有2例(3.7%)可以确诊。本组共有8例(14.8%)患者通过以上方法仍无法确诊或患者因故拒绝行病理学检查的最终通过试验治疗明确诊断。
2 结果
住院期间死亡38例,其中8例患者伴有潜在的而且较轻的疾病。存活的16例中均在某种程度上借助于体格检查,其中6 例行内科或外科治疗,10例经过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改善。存活的16例中感染性疾病6例(37.5%) 、肿瘤1例(6.25%) 、非感染性疾病5例(31.25%) 、其它疾病4例(25%)。
3 讨论
3.1 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构成 呼吸系统是人体与外界接触最密切的内脏器官,正常成人每24小时吸入空气约10000L,而空气中含有各种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而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的因素增加了呼吸系统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因此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为感染性疾病。
3.2 入院前发热时间、及发热程度与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 确定患者入院前发热时间对于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定性诊断具有一定帮助。感染性疾病一般由于起病急、病程、病程短,因此入院前发热时间一般较短。本组54例感染性疾病中入院前发热时间在1周以内的有29例(53.8%)。非感染性疾病多数起病缓慢、隐匿、症状不典型,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常常需要周转多家医院才能最后确诊,因此病程较长。本组5例非感染性疾病中,病程超过2周的有21例(55.26%)。需要特别指出,结核病(肺结核、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属于慢性感染性疾病,起病程较其他感染性疾病明显长。本组3名结核病入院前发热程度与其他49例感染性疾病入院前发热程度对比后发现,结核病在入院前发热体温37.3-38.0℃组所占比例高于其他感性疾病,而其他感染性疾病在39.1-41.0℃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结核病组。此种差异反应出结核病在发热上以低热为主的特点。因此,入院前发热程度对于鉴别结核病于其他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意义。
3.3 试验治疗的意义 试验性治疗在临床中应用很多,尤其痰结核菌阴性的肺结核或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诊断,在无法获得病理学结果时常常要进行试验性治疗。本组54例病例中其中肺炎24例、肺脓肿2例、肺结核3、结核性胸膜炎3例,根据临床经验,除化脓性肺炎外,其它肺炎如肺炎球菌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在有效抗生素和药物治疗下,2-3周(不超过1个月)肺部炎症可完全吸收,但老年人肺炎吸收较缓慢,某些肺炎治疗不及时形成机化性肺炎,支气管肺癌所致阻塞性肺炎不易治愈,病灶存在时间较长。影像学捡查常将上肺野的炎性病变诊断为肺结核,下肺野的炎性病变诊断为肺炎,临床医生短时间难以确定是肺炎或是结核,不要急于抗结核治疗。发热伴有肺内炎性改变,有效的经抗炎治疗1周左右,或更短的时间体温降至正常,可诊断为肺炎;如果体温不降或由高热变为低热,则应怀疑结核的可能,可先用无抗结核作用的抗生素治疗,一边治疗,一边作进一步检查(结核菌,其它病原微生物检查),如果查出结核菌,立即改行抗结核治疗;如果已无发热,结核菌,继续按肺炎治疗,2-3周(不超过1个月)病灶完全吸收,则肺炎诊断可以成立;反之,肺部炎性病灶经抗生素治疗仍无吸收好转,甚或恶化,在除外肺癌阻塞性肺炎(纤支镜检查)应考虑肺结核,作一些辅助检查如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抗体测定等、抗结核试疗有效,验证诊断。如果根据放射诊断为肺结核抗结核治疗一个月内病灶完全吸收则不可能是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慢性炎症,病灶中有渗出,干酪坏死,吸收消散缓慢,不可能在一个月内完全吸收。
上栗县妇幼保健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基层妇幼保健院。为了解上栗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住院患儿疾病构成,病种构成及来源,更好地为院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儿科临床、保健医师提供第一手原始数据[1],现对上栗县妇幼保健院2005-2007年,每年1~6月份共收治1 134例次新生儿住院患儿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2005-2007年,每年1~6月份统计室疾病分类报表及上栗县妇幼保健院疾病病种统计报表,按出院诊断的第一诊断为依据进行统计。研究对象为同期新生儿科收治的1 134例次住院患儿,占儿科住院患儿的29.03%。年龄: 10 min~28 d。>28 d转至儿科病房。
1.2 方法 在3年期间同期对新生儿住院患儿以不同系统的疾病按ICD-10编码进行统计分类并构成比运算。
1.3 结果 疾病分类系统中发病率较高的住院疾病顺序为:呼吸系统疾病、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消化系统疾病、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寒冷损伤综合征、败血症、新生儿产伤性损伤、新生儿性病等。前8位疾病平均住院日分别为5.7、4.2、2.7、3.9、10.2、7.3、3.0、8.9 d。从表1中可看出,呼吸系统疾病占疾病总数35.5%,占发病率之首。
表2的资料列举了各系统有代表性的具体疾病的构成比。从表中可看出呼吸系统疾病中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增高、新生儿窒息中重度窒息的发病率下降。
另外,2005-2007年新生儿产伤性骨折分别有2、3、5例,新生儿梅毒有0、2、4例,均有上升趋势。
2 讨论
本研究对上栗县妇幼保健院2005 -2007年3年同期新生儿住院患儿进行疾病分类分析,从统计资料来看,主要有以下特征。
2.1 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占疾病总数35.5%,仍占各系统之首,且每年发病率有增加趋势。主要是感染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的增加。这与环境因素和自身免疫能力下降有关。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增加与本县地处山区,冬春季节阴冷、潮湿,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新生儿日常护理时应注意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避免交叉感染。随着早产儿出生率的升高,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自然增高,而早产儿自身免疫力有所下降,呼吸道感染增加,如经济条件允许应尽量进新生儿暖箱,痊愈后出院。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 尽量降低早产儿出生率。
2.2 高胆红素血症病例明显增加[2]。3年发病率分别为14.9%、24.9%、27.5%。近几年本院新生儿科医生每天到产科母婴同室病区查房,严格按照新生儿随访制度,监测胆红素,及时治疗。需要换血的患儿及时转诊。
2.3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HIE发生率有逐年下降趋势。新生儿窒息中轻度窒息比例上升,重度窒息比例下降,新生儿HIE随之下降。近年来上栗县妇幼保健院围产期保健加强,产科质量提高,特别是定期参加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围产分娩培训班后,本院起源于围产期疾病明显下降。但由于乡村未普及手法窒息复苏及围产分娩培训,窒息率、产伤性损伤仍偏高,应进一步加强对下级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操作,做到人人过关。
2.4 随着生活水平及卫生条件的提高,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明显降低,特别是加大对母乳喂养的宣教和人工喂养的指导后,腹泻明显减少。而传染病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尤其为新生儿胎传梅毒发生有上升趋势,应加强孕期传染病、性病的宣教及监测,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新生儿母婴传播性病的发生率。
2.5 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明显增加。由2005年0.25%升至2007年2.54%。新生儿败血症的增加主要是早产儿中败血症例数增加,与早产儿出生率、院内感染、试验室诊断水平的提高有关。早产儿发病率由2005年5.98%升至2007年10.7%。其中早产儿败血症有2例是院内感染。由本院抽血做血培养送至省级单位检查。
因此,今后医院在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设备建设上应考虑到疾病构成的梯次,调整医师的专业方向,加强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常规及抢救,要突出对呼吸系统疾病、围产期的某些疾病以及传染系统疾病的研究,增强处置能力,加强围产期以及院内感染的管理工作,提高综合素质,以推动上栗县妇幼保健院整体医疗保健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策略。方法 将该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40例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如吸氧、镇静、抗感染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额外采用匹多莫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评分(包括咳嗽、喘息、哮鸣音等)、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等。 结果 观察组显着疗效48例,明显好转17例,无疗效5例,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显着疗效30例,明显好转28例,无疗效12例,总有效率为81.3%。观察组疗效显着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匹多莫德能有效改善患儿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实施意义。
关键词 呼吸系统;感染;匹多莫德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b)-0136-02
治疗冬季是宝宝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就诊的宝宝中80%以上属于感冒、咳嗽、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感染疾病[1]。每年约有2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急性呼吸系统感染[2]。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的现象,原因是宝宝呼吸道正在发育,其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比成年人要少许多,而免疫球蛋白具有局部的防御作用(能够抵抗入侵的细菌和病毒)[3]。另外,气管粘膜发育不完全,纤毛稀少,不利于灰尘、细菌、粘液的清除和排出。这样导致宝宝比较容易发生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空气污染是导致宝宝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的主要原因。过去过敏源只限于花粉、家养牲畜等,而现在室内装修有害气体污染、室外空气污染以及螨虫、猫狗等宠物分泌物成为儿童致病的四大主要原因,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大多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4]。目前,由于不断使用抗生素,人体呼吸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感染抗药性变异,致使部分患儿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状况,增加了治疗的难度,相关研究显示,对小儿免疫功能的调节能有效防治反复呼吸道的感染[5]。为探讨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策略,该院于2011年9月—2013年9月采用匹莫德治疗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7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l40例患儿,均被该院诊治为呼吸系统反复感染,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作为诊断标准,所选140例患儿无严重的肾、心、肝及其他肺部疾病,将该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70例。其中男性患者94例,女性患者46例,实际年龄为3个月~6岁,平均(3.4±1.2)岁,病程(15.6±2.6)个月,所有患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肺炎次数为每年超过2次。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为:阵发性痉咳、气喘、双肺可闻及细湿哕音、哮鸣音等;胸部x线检测结果表明:肺纹理、呈现片状阴影;患儿无其他疾病,无家族遗传性和先天性畸形等疾病。
1.2 方法
①对照组:该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如改善肺部微循环、予吸氧、镇静、布地奈德悬液(AstraZeneca Pty Ltd,批号H20090903)气动雾化及抗感染治疗,对待急性感染期的婴儿都辅助抗生素治疗[6]。②观察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使用国产进行匹多莫德治疗,400 mg/支,剂量:小于2岁患儿,1支/次;大于2岁患儿, 1支/次,l次/d,以2个月为1个疗程。
1.3 评价标准
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喘息、咳嗽、哮鸣音等临床症状评分、以及停药半年内呼吸道再次发生感染的频率。对肺部哮鸣音、咳嗽、喘息的实际等级程度进行计分(按0~3分打分),计分标准如下:无为0分,轻为1分,中为2分,重为3分[6-7]。
1.4 疗效判断
①显着疗效:停药后半年内无再次感染出现,喘息、咳嗽、哮鸣音等临床症状评分提高2分;精神状态及食欲会恢复至正常水平;②明显好转:停药后半年内再次感染率为1,患儿肺部气喘、咳嗽、哕音减轻或者基本消失,精神、食欲恢复正常,症状评分提高1分;③无效:患儿体征、症状治疗前后加重或者无改善,感染次数为2甚至更多。总诊疗率=明显好转+显着疗效[8]。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1.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显着疗效48例,明显好转17例,无疗效5例,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显着疗效30例,明显好转28例,无疗效12例,总有效率为81.3%。观察组疗效显着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症状评分改善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为(7.2±2.5)d明显短于对照组(12.1±3.2)d,而且观察组的症状评分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病,病因复杂,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缺乏特殊的治疗方法,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小儿呼吸道的机体免疫特点及解剖生理特点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关;婴幼儿的鼻咽腔和鼻部相对较短,鼻道狭窄、无鼻毛、鼻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感染时容易引发鼻粘膜充血肿胀,引发鼻塞[1]。当然,小儿肺脏弹力组织血管丰富、发育差,淋巴组织间隙与毛细血管比成人的宽,肺泡数量较少,间质发育旺盛,易导致肺内含血量丰富,故也易引发感染[2-3]。另外,正常成人呼吸道分泌多种免疫球蛋白,其中以分泌型LgA(S-lgA)为主,它能增强呼吸道粘膜抵抗细菌或病毒的能力,但是婴儿期LgA水平低下,1岁后才逐渐增加,但仍处于低水平[4-5]。故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易引起呼吸系统感染,所以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及其相关的治疗策略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研究问题;尽管GINA和中国哮喘防治指南制定了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长期规范化治疗的方案,但仍有许多医疗单位依旧使用70年代的哮喘治疗方法。如果患者得不到正确规范的治疗,就会导致肺功能损害,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小儿获得性呼吸道感染(CARTIs)病例数庞大,不恰当抗生素疗法比如选择耐药菌,并使之持存在繁殖,而这种耐药菌可以使临床病程迁延、并发症产生甚至导致治疗失败[7-8]。熊云飞等人的研究表明,匹多莫德人工合成的二肽类免疫刺激调节剂,能刺激机体产生非特性自然免疫,还能依靠细胞免疫途径将自然杀伤细胞激活,增强细胞抗病毒的能力,促进巨噬细胞成为嗜中性或者多核细胞的杀伤、吞噬及趋化作用,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并使之产生抗体,加强体液免疫功能[1]。该研究表明,观察组患儿在施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又给予了匹多莫德治疗,结果改组患儿在哮鸣音、咳嗽、喘息等症状方面评分改善,临床诊疗效果及住院时间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骆强等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他们研究结果显示在联合使用匹多莫德治疗后不仅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再感染次数减少、再感染后病程明显缩短[2-3]。
综上所述,使用匹多莫德比未使用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效果明显,显着降低了再感染的发生率,再联合吸氧、抗感染等方法综合治疗,最大优化疾病的治疗效果,这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林春,王云东,王珉. 中药雾化吸入防治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探索[J]. 中国民康医学,2012(22):2733-2734.
[2] 骆强. 应用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 求医问药,2013(5下半月):290-291.
[3] 卢建忠.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2013(21):441-443.
[4] 熊云飞. 应用匹多莫德颗粒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 求医问药,2013(6下半月):289-290.
[5] 周焕炯. 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1, (1):79-80.
[6] 黄伟萍. 结合实践探讨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的一些体会[J]. 中国卫生产业,2011(22):69,71.
[摘要] 目的 探讨PM2.5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山东省济南医院2013年1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PM2.5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治疗有效率及心理状态。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1,FEV1/FVC、FEV1%pred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各指标较分别为(1.24±0.34L、52.37±6.83%、51.29±5.07)对照组(1.09±0.33L、46.03±6.06%、46.38±6.11%)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2.68、3.21,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0%,显著优于对照组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健康教育干预后,SAS、SDS评分分别为35.34±1.95分、40.42±2.17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9.83±2.36分、52.56±3.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2、3.68,P<0.05)。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提高PM2.5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PM2.5;呼吸系统疾病;健康教育;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c)-0156-03
[作者简介] 何青秀(1964.8-),女,山东济南人,本科,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护理管理,老年病护理工作。
根据统计,我国的PM 浓度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其中东部沿海地区PM2.5污染尤其严重,特别是我国华北平原的PM2.5污染为全球最高值[1]。2013年开始,全国多地PM2.5值高达300 μg/m3以上,处于严重污染级。在2013年年初的重污染日中,该院因呼吸道疾病就诊比例明显高于平时;随着雾霾天气的频繁到来和PM2.5记录的不断被刷新,各类媒体对PM2.5报道频繁,污染天气就诊人数明显增加,其中不少是症状轻微的“患者”,PM2.5已经造成市民的恐慌[2];该院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间的100例呼吸系统疾病老年人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针对PM2.5的专项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再次证明健康教育在应对公众卫生事件时有着不可忽视的正面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山东省济南医院内科2013年1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呼吸系统疾病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述有长期PM2.5环境居住史,并且出现了咳嗽、咳痰、喘息等不适症状,其中慢性支气管炎58例,支气管哮喘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1例。自2013年11月起开始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将100例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2013年1月-10月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0.54±2.75)岁,病程1月~1年,平均5.25±1.23月;2013年11月—2014年4月期间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2.51±2.69)岁,病程2月~1年,平均(5.68±1.51)月。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方式,包括原发性疾病治疗、氧气治疗、纠正酸碱平衡。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护理,护理人员及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记录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深度,呼气与吸气的时间比例,心率、心律、痰量及性质。同时注意患者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同时医生处理。自2013年11月起,该院针开展针对PM2.5的专项健康教育,重点关注山东及全国PM2.5的相关报道,收集各类论文及PM2.5相关疾病治疗研究进展,总结健康教育从中起到的作用、暴露出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对来院就诊的病患发放并指导填写调查问卷,针对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方面区别统计,分析健康教育在不同年龄段、文化层次、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等不同人群中的效果差异。向来院就诊的病患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利用各种手段对患者面对面宣讲PM2.5的危害及正确应对措施。分类汇总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求不同人群对健康教育的接受情况,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
1.3 观察指标
治疗开始前后采用肺功能分析仪测定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1 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1 s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采用临床症状量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控制:临床症状基本消除,临床症状评分减少≥95%。显效:咳嗽、咳痰、喘息、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大部分消除,临床症状评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临床症状评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好转甚至有所加重,临床症状评分减少<3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于患者入院前、出院前进行评定。评定标准: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心理焦虑进行评定,>50分判定为焦虑,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抑郁进行评定,>53分判定为抑郁,分数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肺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1,FEV1/FVC、FEV1%pr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各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2.68、3.21,P<0.05),见表1。
2.2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0%,显著优于对照组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分析
经护理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健康教育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经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2、3.68,P<0.05),见表3。
3 讨论
公众事件应对要果断、及时,处理预案应合理、有效。媒体及网络不应单纯为“博眼球”而大肆负面报道,有时甚至出现虚假报道,这往往会给市民的恐慌情绪火上浇油。患者文化水平偏低,医疗知识匮乏,轻信谣言,是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重点、难点[4]。PM2.5的治疗绝不只是政府的事,需要全民齐心协力,才能争取到最好的结果[5]。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积极参与绿化等方式是患者对抗PM2.5最有效的武器。
从统计数据结合问卷调查结果看,市民对PM2.5经历了从不重视到恐慌,又转到正确应对的变化。而后期的有益转变,正是健康教育的直接结果。随着雾霾天气的日益增多,呼吸道疾病患者随之增加。该院自2013年11月1日起,对来就诊的病患发放PM2.5预防资料和调查表;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针对病情的指导;在诊治过程中对患者面对面宣讲PM2.5的危害及正确应对方法;在医院公示栏中张贴PM2.5的宣传材料;经过近1个月的密集宣教,收效明显。
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诊疗时的对症讲解及医院内宣传等多种方式,结果表明:①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对事件有自己的看法,相对恐慌心理较弱,是实施健康教育最容易且效果最好的群体。②文化水平偏低的群体,医疗知识贫乏,接受起健康教育也比较困难[6]。相对有效的办法是发放容易理解、操作简单的应对方案,或集中力量对重点人员(接受力、影响力较强者)实施健康教育,再由他们影响周围的同伴。这个方式需要健康教育的实施人员对管片患者有充分了解,目前尚存在一定难度;通过居委会对医院患者进行宣教往往更有效。③老年患者是健康教育的重点[7]。他们多数是慢性病患者,抵抗力弱,比年轻人更容易受到伤害。他们容易轻信各种信息,但也愿意接受正面引导。相比外面的杂乱信息,他们更愿意接受医院医生的专业建议。所以,针对老年人,多频次、面对面的指导是健康教育的最有效方式。
杨宇轩等[8]研究指出,针对暴露个体,积极开展PM2.5人群健康危害的健康教育活动,使人们了解PM2.5的健康危害效应,掌握基本的健康防护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垃圾焚烧,使用低排量、环保型汽车,加强个体防护,避免PM2.5高污染时段出行,如见日常体育锻炼时间安排在15:00~17:00时PM2.5浓度最低时段进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老年人、儿童及体质较弱群体,在PM2.5污染较严重的冬季,尽量避免PM2.5污染高峰时段进行户外活动,以规避日常生活中PM2.5的健康危害。
通过该临床研究发现,经过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显著改善,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升,经过心理交流沟通,患者的心理状态显著改善。
参考文献
[1] 张衍燊. 2013年1月灰霾污染事件期间京津冀地区PM2.5污染的人体健康损害评估[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4):2707.
[2] 赵坷,曹军骥,文湘闽.西安市大气PM2.5污染与城区居民死亡率的关系[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4):257-262.
[3] 曲凡,丁文军,伊硕,等.PM2.5对肺泡11型上皮细胞MLE12的毒性研究[J].毒理学杂志,2010,24(l):19-23.
[4] 贺擎,丁文军,苗魏,等.冬季和夏季PM10和PM2.5对人肺上皮细胞A549毒性的比较[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29(3):324-331.
[5] 王欣,邓芙蓉,吴少伟,等.北京市某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对儿童肺功能的短期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2010,42(3):340-344.
[6] 王秦.我国雾霾天气PM2.5污染特征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4):2691.
20XX年是重要的一年,聊城市妇幼保健院成功购置开发区医院,并筹建聊城市中心医院,20XX年也是我5年大学临床结束并顺利毕业的一年,机遇就是这么巧合,通过应聘,很幸运加入市妇幼,成为市妇幼的一员。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踏入崭新的工作当中,掌握精湛的技术才能并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组织安排新入职的临床及护理人员一百多人赴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学习,作为新入员工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在进修期间我被分到了心内、神内、消化、呼吸等四个内科学习,半年的时间说长也短,但所获颇丰,心得体会也不少,现就拣几点我在心内和呼吸科学习过程中感触较深的来谈谈。
心内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我所在的医院心内科有5个病区加一个CCU病区,不仅接诊正常的老年慢性病人,还要收治从地县上转的急危重病人,有着急、忙、杂的特性。面对危重急症病人的首诊和抢救,心内科病人又往往诊断不明、病情不清、变化迅速,若处理不当,就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而病人及家属容易产生急躁、忧虑、恐惧的情绪,心内科不同于病房,医护人员有充足的时间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心内,患者及家属在与医护人员较短的接触时间内,还未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对医护人员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十分敏感,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对病人心理都会产生很大影响。造成医护人员的救治行为不被理解,患者及家属留下“不被重视”、“急诊不急”的错觉。所以我越发觉得“沟通”在心内科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要学会观察,才善于发现问题的存在,包括对病人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属的观察。通过观察和沟通学会判断,对病人的病情和需求有一个准确地了解和判断,有利于医护人员救治工作的展开,也为病人争取了时间。例如:急性心梗的患者可以通过观察和大致的询问了解其发病时间及诱因和心前区部位和严重程度、既往史等,
在诊断方面,完整的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应包括三方面:
①功能诊断;
②病理诊断,包括性质与部位;
③病因诊断,在病因、病理等难于明确时,则仅可得到临床诊断。诊断依据除了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化验资料、X线、CT等一般资料外,还有支气管镜、痰培养等特殊检查。对于一些临床表现非常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只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也可作出诊断,如COPD的桶状胸、心源性哮喘等,对于那些早期病症轻、症状不明显又无典型病史者,则需详细检查后方可确定诊断。
内科疾病相对复杂、不好理解外,遇到了这方面的病人,也应该对这些症状和体征引起高度的重视,熟悉和解它们在内科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同时还要鉴别这些症状、体征是因为内科疾病所引起,还是其它系统疾病引起。内科常用的临床思维方法是:首先是从临床表现上发现问题,从中得到提示,然后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得到相应诊断,然后在进一步检查,得到病理诊断,明确疾病的部位和性质(是原发还是继发、是器质性的还是功能性,有无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然后在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而不象其它科室常常采取的“全面撒网,重点捕鱼”的思维方式。
希波克拉底说: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艺术,其实医生的工作也是同样地需要艺术。这段进修时间里,我的收获很多很多,如果用简单的词汇来概括就显得言语的苍白无力,至少不能很准确和清晰的表达我们受益匪浅。总之在感谢我院培养和对我们生活方面细心的服务,进修结束之后我们将以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更扎实牢固的操作技能,更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走上临床岗位,提高临床诊疗工作能力,对人类健康事业尽心尽责!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医生。
医院医生进修个人总结
为提升沙湾区乡村医生专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提高乡村医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力以及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结合我区乡村医生实际情况,我院于20xx年x月x日完成了对沙湾区XX镇、XX镇、XX镇、XX乡等乡镇共66名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现将20xx年乡村医生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训时间
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
二、培训地点
沙湾区牛石镇中心卫生院三楼健康教育室
三、培训人员
培训班班主任:XX
培训班指导老师:XXXX
参加培训人员:沙湾区XX镇、XX镇、XX镇、XX乡等乡镇共38名乡村医生
四、培训内容
我院根据视频教学内容对5天的培训课程进行了合理安排,组织各乡村医生对视频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学习。主要内容如下: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解读;2、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基本服务知识与技能;3、健康教育基本服务知识与技能;4、预防接种服务规范;5、儿童保健基本服务知识与技能;6、孕产妇保健基本服务与技能;7、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8、慢性病管理基本服务知识与技能;9、重性精神病管理服务规范;10、传染病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11、卫生监督与协管。
学习期间,所有乡村医生均能按时到课,认真听课,并作了学习笔记,而且能积极展开计论。
五、培训考核
20xx年x月x日培训内容结束后,对所有参加培训的乡村医生进行了理论考核,考核结果基本满意,每位乡村医生考核分数均在80分以上,本次培训达到了预期效果,圆满结束。
医院医生进修个人总结
为期1年的进修学习刚刚结束,我又回到了我所熟悉的工作岗位。首先要感谢医院、领导给予我这个宝贵的机会,还要感谢各位同事,因为他们的辛勤工作,使我安心完成学业。
我进修的单位是中国人民的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科,它是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学科,陕西省优势医疗学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基层建设标兵科室,是西北地区支气管镜诊治培训中心、呼吸机培训基地。陕西省医学会呼吸结核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和全军呼吸学科副主任委员单位。呼吸内科共两个病区,设有床位80张,另有过敏反应疾病研究室,肺功血气室、支气管镜室、呼吸内科重症加强病房及呼吸内科实验室。是陕西省和西北地区呼吸内科技术、设备最精良的先进单位。这儿的老师医德高尚、知识渊博、平易近人,不仅诊疗水平在国内名列前茅,而且十分重视后辈的培养,保持着强大的人才梯队,桃李遍天下。
他们科室主任每周查房1次,三线每周查房2次。查房时感觉气氛和谐,讲求实事求是、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很多原则性的问题已达成共识,但允许不违反原则的分歧。唐都医院一向强调综合治疗,全科不定期组织有放射诊断科、病理科、外科、内科、放疗科等多学科参加的联合大查房。查房时,先由一线或进修医生报告病史;上级医生仔细阅片,分析可能诊断,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方案。这样能系统的有计划的使患者得到合理治疗,同时年轻医生了解很多相关知识。合理的综合治疗是唐都医院高诊疗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室要发展,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我参加的学术活动主要有:每周2次理论学习、治疗新进展;每周1次科内学术讨论;不定期的对外学术交流,包括国内外著名专家的讲课、国内外的学术会议。长期高强度、自觉的学习、交流也是他们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我也小有收获。首先是系统学习了相关基础知识、最新的诊疗技术,全面熟练掌握了呼吸科及相关科室常见并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熟练掌握呼吸科常规操作如胸膜腔闭式引流、胸膜活检、经超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基本掌握支气管镜、胸腔镜等操作要领。
再次,各学科人员的通力协作是提高诊治水平的保证。各个科室都有技术专长,每位医生也有技术专长,才能使科室的诊疗水平得到保证。光有好的临床医生还不够,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辅助检查,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治疗方案。同时医院各科室间的协作也很重要,如手术科室、病理科、诊断科等。综合实力的突出,才能有诊疗高水平。
先进的设备及技术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我们基层医院有许多困扰我们的难题,有了先进医疗设备及技术,会让我们迎刃而解,豁然开朗。尽管如此,常规治疗仍是最常使用的治疗手段。我觉得,依靠我院目前的技术、设备,只要能规范的、合理的运用常规技术,开展力所能及的新业务、新技术,也可以使大多数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进修体会及建议:
1、科室要发展,医院要强大,在竞争的医疗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走专科化建设道路,学科门类齐全,科学在发展,学术有专攻,学科门类越分越细,必须加强各学科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
2、医院要发展,必须要加强内科各亚科、外科各亚科、儿科、妇产科、放射科、ct室、超声室、心电图、肺功能室等各科室之间的合作,光有好的临床医生还不够,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辅助检查,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治疗方案。才能有诊疗高水平,使更多的患者受益,更好地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提高医院的知名度。
依从性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以慢性气道炎症为主要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多发于身体机能较差的儿童和老年人,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随着近些年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该病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1]。目前尚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特异性药物,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用药以控制病情发展,但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患者治疗依从性会出现不同程度下降,部分患者甚至会擅自中止用药,最终导致哮喘频繁急性发作,大大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对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2]。此次研究探讨了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征得院伦理委员会许可后,使用随机双盲方将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10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A、B两组,A组54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27~67岁,平均年龄(49.57±5.13)岁。B组54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9.82±5.24)岁。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断标准,年龄≥18岁,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不存在其他呼吸系统疾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和精神障碍。
1.2护理方法
A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用药、保持病房整洁、饮食和运动指导等,院外护理则以常规电话随访为主。B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①由护士长和呼吸内科相关医生牵头编写支气管哮喘预防诊疗手册,并向患者或家属发放,督促其仔细阅读;②逐条向患者讲解健康知识手册相关内容,及时解答患者疑惑,并定期向患者播放相关多媒体视频,增强患者对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认知;③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鼓励、督促患者和家属参与,由一名副主任医师现场解答患者疑问,并鼓励自护能力较强、症状控制较好的患者现场分享经验;④建立微信平台,定期向患者推送相关知识,督促患者及时阅读分享,并通过微信平台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1.3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期间的治疗依从性,统计治疗依从性良好率,评估标准:积极配合治疗,可及时、主动用药,无逆反情绪。使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共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处理数据,定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依从性良好率比较
B组治疗依从性良好率88.89%(48/54)高于A组64.81%(3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8,P=0.017)。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水平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为2016年1月~12月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期间的急诊患者60例,研究组为2017年1月~12月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期间的急诊患者60例。两组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抢救期间死亡、自行转诊者。研究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1~78岁,平均(48.21±3.21)岁;心血管疾病23例,消化系统疾病15例,呼吸系统疾病12例,其他10例。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0~77岁,平均(48.17±3.20)岁;心血管疾病25例,消化系统疾病14例,呼吸系统疾病11例,其他10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对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流程,包括入室就诊后,立即按照急诊护理流程进行病情评估、抢救治疗等。研究组则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内容如下。
1.2.1成立急救小组
按照急诊科实际情况,成立急救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对护士进行分层管理。定期组织急诊科护士进行急诊护理程序化管理培训,使其掌握优化后护理流程及各工作操作要点,并经考核合格后上岗。采用等级责任制,实施8:00~15:00、15:00~22:00、22:00~8:00三班倒,护士24h在岗。
1.2.2优化急救护理流程
(1)优化接诊流程:接到急救电话后,快速准备抢救相关药物、物品、器械等,3min内出诊;途中以电话方式联系患者或现场人员,给予有效指导;缩小急救半径,控制接诊时间。(2)开放绿色通道:落实“一站式”管理理念,缩短医患等待时间;创建先诊疗再挂号、先抢救再收费等人性化急诊制度,以提升抢救效率;坚持“三前三后”原则,先看病后挂号,先治疗后付费,先住院后办手续,确保急救工作有序进行。(3)优化病情评估流程:联合应用入院初评、早期检查及再评估。初评时间约30s,包括意识、呼吸、疼痛等;入室后及时检测心电图,实施早期检查及初期抢救;协助医生进一步评估病情,掌握动态病情信息;及时送检血液样本,检验单加盖绿色通道专用章,缩短检验时间。(4)优化急护流程:实施定人、定时、定位、定责原则。定时为入室2min给氧,检测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5min内完成监测心电图、创建静脉通道等工作;定人为责任护士协助医生救治特定患者,护士长负责救护协调工作;定位为护士长位于患者右侧,及时告知医生心电图监测结果等;定责为责任护士及时完成除颤、心电图监测等工作,于患者右侧压胸,同时给予恰当心理干预。(5)优化护理文书:简化急诊护理文书书写,以表格形式为主,实时记录;必要时在电脑上操作,缩短书写病历时间。
1.3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1)观察两组抢救成功情况及抢救效率,其中抢救效率包括接诊时间、分诊评估时间、静脉操作时间、心电监护时间、治疗操作时间;(2)出院时,以自制问卷调查两组满意度(患者不便填写时可由家属替代),包括服务态度、操作技能、病情评估、健康教育、环境设施,各项均为0~20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情况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数资料样本容量n>40,且理论频数T>5时,用χ2检验;n>40,但1<T<5时,用校正χ2检验;n<40或T<1时,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抢救成功率对比
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为100.00%(60/60),对照组则为90.00%(54/6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36)。
2.2两组抢救效率对比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呼吸训练不仅可以增强胸廓的活动,协调各种呼吸肌的功能,还可以增加肺活量和吸氧量,并通过影响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的功能,改善全身状况;同时由于呼吸训练无创无痛,简单方便,且无需任何额外开支,容易被患者接受,因此有学者建议把呼吸训练作为多种疾病恢复阶段早期主要的锻炼方法,并可作为其他康复方法的辅助措施〔1〕。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训练更为重要。目前,临床护理人员对于呼吸训练的方法和适应证缺乏统一认识〔2〕。为此,将呼吸训练的方法、原理,以及呼吸训练在COPD患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呼吸训练的方法及原理
1.1 腹式呼吸训练
腹式呼吸是中国传统养生学中常用的呼吸训练方法,也称为调息训练,即有意识地延长吸、呼气时间,以腹式呼吸为主进行慢的、深的、有规律的呼吸训练,以实现自我调节〔3〕。1938年美国的Soley等就提出腹式呼吸训练治疗的概念。
1.1.1 腹式呼吸训练方法
患者取舒适,全身放松,闭嘴用鼻深吸气至不能再吸,稍屏气或不屏气直接用口缓慢呼气。吸气时膈肌下降,腹部外凸,呼气时膈肌上升,腹部内凹。呼吸时可让患者两手置于肋弓下,要求呼气时须明显感觉肋弓下沉变小,吸气时则要感觉肋弓向外扩展。有时需要用双手按压肋下和腹部,促进腹肌收缩,使气呼尽〔2〕。
1.1.2 腹式呼吸的原理
腹式呼吸训练又称膈式呼吸训练。膈肌是主要呼吸肌,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如COPD患者,膈肌受过度膨胀肺的挤压而下降,膈面变平坦,活动度减弱,膈肌收缩的效率降低,严重者膈肌无力,出现胸腹矛盾性吸气运动。这些患者的呼吸运动被迫由肋间肌和辅助呼吸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来负担,变成胸式呼吸。因为胸廓的扩张度小,辅助肌又容易疲劳,故胸式呼吸的效果比腹式呼吸差。腹式呼吸锻炼的目的是增强膈肌的收缩能力和效率,变患者的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腹式呼吸锻炼的关键在于协调膈肌和腹肌在呼吸运动中的活动。呼气时,腹肌收缩帮助膈肌松弛,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增加呼吸潮气量;吸气时,膈肌收缩下降,腹肌松弛,保证最大吸气量。腹式呼吸运动时,尽可能减少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的无效劳动,使之保持松弛休息。因此,腹式呼吸可增加潮气量,减少功能残气量,提高肺泡通气,降低呼吸功耗,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换气功能〔4〕。另有张力军等〔5〕认为腹式呼吸会影响自主神经及心血管系统。
1.2 缩唇呼吸训练
1.2.1 缩唇呼吸训练方法
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缩口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气4~6 s,呼气时缩唇大小程度由患者自行选择调整,以能轻轻吹动面前30 cm的白纸为适度〔6〕。缩唇呼吸可配合腹式呼吸一起应用。
1.2.2 缩唇呼吸训练的原理
缩唇缓慢呼气,可产生2~5 cm H2O的阻力。缩唇呼气与非缩唇呼气相比,气道的等压点更向气道远端推移,其次可防止呼气时小气道陷闭和狭窄,有利于肺泡气排除;呼气时间的延长也有利于肺内气体充分排出,防止气道陷闭〔4〕。
1.3 对抗阻力呼吸训练
1.3.1 对抗阻力呼吸训练方法
主要用于延长呼气或吸气时间,促进气体从肺泡内排出,减少肺内残气量。患者呼气时自己收拢嘴唇,或采用吹瓶呼吸、吹气囊呼吸和发声呼吸等方法,增加呼气时的阻力,使支气管内保持一定的压力〔1〕。
1.3.2 对抗阻力呼吸训练的原理
对抗阻力呼吸训练可以延缓呼气,使气流下降,提高气管内压,防止支气管和小支气管过早压瘪〔6~8〕。有效地排除肺内残留气体,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功能残气量减少,从而减少功能残气量对吸入的新鲜空气的稀释,增加肺泡二氧化碳分压,从而改善气体交换,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9〕。
1.4 吸气末停顿呼吸训练
1.4.1 吸气末停顿呼吸训练方法
患者取坐位,全身放松,保持安静,缓慢吸气,在吸气末作一停顿,此时会厌和声带仍为开放状态,停顿时间约占呼吸周期1/4,再徐徐呼气。要求吸、停、呼比例在1∶1∶2左右。采用这种训练法能较快使患者的呼吸形态由浅促转为深慢〔10〕。
1.4.2 吸气末停顿呼吸训练的原理
吸气后屏气2~3 s可改善吸入气体分布不均的状态和低氧现象,提高气体交换的效能,并可使部分萎缩的肺泡有机会重新张开〔11〕。其机制可能与机械通气中采用的吸气末正压呼吸相类似,呼吸机在吸气末保持正压,并维持一定时间,以促进肺内气体均匀分布。此训练法在吸气末停顿时亦可使气道阻力和顺应性不同的肺泡区域的气体重新分布,从而改善通气/血流比例〔10〕。
1.5 全身性呼吸体操
1.5.1 全身性呼吸体操方法
全身性呼吸体操指将腹式呼吸、缩唇呼气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的锻炼方法,呼吸气功等也属于此列。其步骤如下:①平静呼吸;②立位吸气,前倾呼气;③单举上臂吸气,双手压腹呼气;④平举上肢吸气,双臂下垂呼气;⑤平伸上肢吸气,双手压腹呼气;⑥抱头吸气,转体呼气;⑦立位上肢上举吸气,蹲位呼气;⑧腹式缩唇呼吸;⑨平静呼吸。在进行锻炼时,不一定要将9个步骤贯穿始终,可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也可只选其中的一些动作运用,如病情较重可不用蹲位等姿势〔6〕。
1.5.2 全身性呼吸体操的原理
锻炼还可使肺通气量增加,呼吸肌做功能力增强,用力呼气后肺泡内残存气量减少,肺泡膨胀程度减轻;锻炼可以改善呼吸类型,提高呼吸效率,增加患者四肢肌肉力量,改善因慢性呼吸疾病而引起的骨骼肌功能障碍;可以改善患者对体力活动的恐惧和焦虑心理,增强锻炼信心,因而有利于提高运动水平〔12〕。
1.6 各种呼吸训练器的应用
随着呼吸训练的发展,临床上出现了各种呼吸训练器,如膈肌起搏器,经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可使潮气量明显增加,X线下可见膈肌移动明显增加,同时使耐力低的膈肌纤维转变为具有抗疲劳作用的纤维〔13〕。此种方式适合病情较重,不能或不愿意参加前几种锻炼方式的患者〔12〕。FG1型肺功能锻炼器是一种便携式主动吸气肌训练装置,吸气量测量桶可使患者在训练过程中随时看到自己吸气量的进步,并可用游标标记,激励自己不断提高吸气量。气体流量测量装置可协助患者深慢呼吸形式的形成〔14〕。
2 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
COPD是一种以不同程度的气流阻塞和形成肺气肿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郑俊兰等〔15〕选择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测定为2~4级)48例(男31例,女17例),个别或集体给予为期6个月的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呼吸操),观察训练前后肺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36例完成试验,呼吸训练后最大肺活量、第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第一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呼吸峰值流速均比训练前明显改善。而吴学敏等〔16〕研究了呼吸训练对缓解期老年重度COPD患者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选择缓解期老年重度COPD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呼吸训练组。对照组予常规内科治疗,呼吸训练组除常规内科治疗外采用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训练3个月,结果训练后呼吸训练组肺功能和ADL与训练前及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呼吸训练组呼吸频率与训练前及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呼吸短促症状明显减轻,生存质量部分提高。有报道COPD患者夜间血氧饱和度(SaO2)的最低值及夜间平均SaO2与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相关,夜间SaO2越低,则患者预后越差,且生存时间越短〔17〕。焦丽等〔11〕研究呼吸训练对COPD夜间低氧的干预作用:34例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缩唇腹式呼吸配合人工阻力呼吸训练方法,结果显示呼吸训练后患者FEV1、FEV1/FVC、LSaO2、MSaO2各指标均明显改善,表明缩唇腹式呼吸配合人工阻力呼吸训练能有效地改善肺功能和提高夜间SaO2。
3 小 结
本文介绍了几种呼吸训练的方法及其原理,总结了呼吸训练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呼吸训练可在呼吸内科和胸外科等相关科室作为疾病康复期和围手术期的常规护理,是一种重要的护理干预手段。呼吸训练可应用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但由于各种原因,有些研究很难评价其效果。把呼吸训练纳入到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的实践中,已是学者们的共识。同时由于其机制研究有限,在疗效评价和生理学指标检测上也有待补充,所以在适应证、训练量和强度上还不明确,尚需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 区丽明.膈肌深呼吸:哮喘病人的康复锻炼〔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4;14(1):167.
2 汪丽芳,庹 焱,孟广义.呼吸训练在疾病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0;2(3):601.
3 王长虹,丛 中.临床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756.
4 陈文彬,程德云.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706.
5 张力军,杨雪琴.腹式呼吸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3;22(1):635.
6 刘洪君,姚翠玲,许占英,等.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及血气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1):634.
7 Ries AL.Position paper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rehabilition,scientific basis of pulmary rehabilition〔J〕.J Cardiopulm Rehabil,1990;10:41841.
8 Berra K.Cardiac an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Historical perspectives and future needs〔J〕.J Cardiopulm Rehabil,1991;11:815.
9 孟凤芹,刘学梅,任秀红.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呼吸训练方法的比较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3;18(3):171.
10 梁永杰,蔡映云,汪钟贤.吸气末停顿呼吸训练法对慢阻肺患者呼吸形态和动脉血气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3):1002.
11 焦丽,崔朝勃,高秀玲.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低氧的干预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8):910.
12 周玲君,赵继军.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护理研究,2005;19(3):4789.
13 刘玉容,张 伦,白书闻.复方氨基酸和膈肌起搏对老年慢阻肺病人膈肌功能的康复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4;3(1):27.
14 赵文汝,冯 柏,霍 速,等.FG01型肺功能锻炼器对肺纤维化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50146.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社会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逐年升高且大多反复感染经常应用抗生素免疫力低下医院感染发生机会增多。为了提到呼吸科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重视加强医院感染控制[1]我们对呼吸科6年9月~8年5月出院患者中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统计和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我院呼吸科6年9月~8年5月共出院患者181例主要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肺炎。全部病例入院前均进行常规痰细菌培养及药敏并依据病情重复~8次。181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8例。基础疾病主要为:肺气肿8例肺心病6例慢性支气管炎15例肺炎例。年龄~78岁平均年龄61.5岁;住院8~天平均1.5天>次住院的1例。
方法:诊断标准以1《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诊断标准采用回顾性分析对确诊为医院感染的78例 患者感染的特点进行汇总分析。
结 果
6年9月~8年5月呼吸科出院181例中发生医院感染78例医院感染率为5.6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排在第1位共5例占67%泌尿系感染排在第位共6例占%胃肠感染1例占1.8%。感染部位与相关文件一致[1~]。
危险因素:本组调查发生医院感染与侵袭操作有直接关系在本组78例医院感染病例中多数患者接受多种多次有创操作与有关文献相一致。见表1。
医院感染病原菌:以真菌感染为主占8.7%其次为G阴性杆菌。G阴性杆菌中又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讨 论
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率5.65%是全院.7%的.9倍在全院居医院感染的第1位平均发生在住院1.5天。
Emergency department screening and treatmen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SHA Guoqiang, XIAO Zeyong, JIANG Yong, GONG Zhaorong, LUO Youlin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Shenzhen Shajing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Shenzhen 518104,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potential b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screening program, reduce clinical misdiagnosis and mistreatment,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treatmen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MethodsFrom 2010January2012January of emergency treatment of292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using APACHE II scoring system an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expected score of risk of death of patients, compared with the actual prognosis difference ResultsThe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APACHE II score and predict risk of deat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dead patients (t= 794,t=940; P< 005; APACHE) the patients with II score of expected death risk was 1381%, the mortality rate was 99%, the calibration measurement, no difference (P> 005), APACHE II prompts for prognostic analysis more accurate score ConclusionThe potential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the screening procedures, can quickly screen out need for emergency rescue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mproving the rescu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Key words】Outpatient emergency; Critically ill; Screening; APACHE II score
门急诊是医院工作的前沿是实现医院救死扶伤的第一线,危重症患者因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必须立即抢救,但有些潜在危重症就诊时貌似普通患者,但其实质病情凶险,如不立即筛选出来抢救治疗,可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探索制定一套潜在危重症筛查及处理的分诊及急诊诊疗程序,就显得尤为重要。预期该研究能使各种危重症得到及时抢救,防止医疗差错及纠纷,其具有实用性强易操作特点有较好社会效益。本次研究采用APACHE II评分方法,对于门急诊患者的病情的转归预测较好,现叙述如下。
基金项目: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10408035)
作者单位:518104广东省广州医学院附属深圳沙井医院急诊科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门诊急诊收治的危重症患者292例,其中男149例、女143例,年龄范围为18~92岁,平均年龄(5129±1832)岁,患者患循环系统疾病74例,呼吸系统疾病88例,消化系统疾病69例,泌尿系统疾病24例,败血症5例,中毒性疾病和其他疾病32例。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教委博士学位授予点、妇产科博士后流动站,同时也是全国妇产科疑难重症诊治中心、卫生部妇产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妇产科药物研究基地、国家级妇产科继续教育基地。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人才济济,医疗梯队完整,专业设备齐全,学科发展均衡,实验仪器精良,现设有产科门诊、妇科门诊、计划生育门诊、妇科常规门诊、妇科肿瘤门诊、妇科内分泌门诊、妇女保健门诊、滋养细胞肿瘤门诊、急诊、特需门诊等诊室,拥有住院床位221张。该科室擅长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宫颈疾病、卵巢功能衰退、月经异常、生殖功能异常、围绝经期疾病、性发育异常及各种复杂疑难性妇产科疾病,擅长做羊膜腔穿刺、脐静脉穿刺、经腹早孕绒毛活检、胎儿镜等检查及宫外孕手术、异位环取出术、附件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息肉和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及各类人工流产术。
郎景和医生简介:
郎景和医生现为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科普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科内镜学组组长。上世纪70年代初,郎景和主任曾协助我国现代妇产科的奠基人林巧稚教授从事妇产科的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1982年,他首次在国内实施了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并把手术的各个关键步骤、手术的彻底性评价及再次减灭术、分期手术等概念推向全国。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郎景和主任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并提出抗粘附、抗侵袭、抗血管形成以及卵巢抑制或孕激素对抗的内异症治疗理论,并于2001年获得中国妇科肿瘤特殊贡献奖。郎景和主任擅长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生殖道畸形、妇科肿瘤及各种妇科疑难杂症。
边旭明医生简介:
边旭明医生现为北京协和医院产科主任、妇产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北京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产前诊断技术专家组成员、中国优生学会理事。边旭明主任1970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曾赴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进修,此后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从事妇产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她擅长各种妊娠期高危重症及分娩期合并症的诊治、新生儿窒息的预防及治疗、重大遗传病的产前诊断及产前筛查。近年来,边旭明主任多次承担国家卫生部及北京市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曾荣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等多种奖项。
呼吸内科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呼吸病专业科室之一,由我国已故著名呼吸病学专家朱贵卿教授创建,目前已成为我国一流的呼吸系统疾病诊治及研究中心。该科室历史悠久,在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等领域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涌现出罗慰慈、朱元珏、黄席珍、林耀广、李龙芸、蔡柏薔、陆慰萱等国内外著名的医学专家。目前,该科室开放住院病床82张,拥有在编人员37人,其中正教授10人,副教授5人,主治医师13人,技术人员11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1人,科内设有肺癌诊疗中心、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诊疗中心、睡眠呼吸疾患诊疗中心、肺功能实验室、血气分析实验室、支气管镜室、细胞学实验室、基础研究实验室等亚级科室。
肖毅医生简介:
肖毅医生现为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老年呼吸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呼吸和结核病学会睡眠学组成员、亚洲睡眠研究会专家、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医师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肖毅主任1984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1998年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擅长诊治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在诊治睡眠呼吸疾病等方面有极深的造诣。
蔡柏蔷医生简介:
蔡柏蔷医生曾任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现为呼吸内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阻肺学组副组长、美国胸科学会(ATS)会员、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资深会员、欧洲呼吸学会(ERS)会员。蔡柏蔷教授师从我国著名呼吸内科专家朱贵卿教授,曾多次赴美国路易斯安娜州医学中心进修,回国后一直从事呼吸内科的临床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他擅长诊治各种呼吸系统的疑难杂症,尤其在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哮喘等方面有极深的造诣。
基本外科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成立于1921年,是该院建院之初即成立的核心科室之一。数十年来,在历届科主任及学科带头人的不懈努力下,该科室在国内率先细化并建立了十余个外科专业组,包括胰腺专业组、胆道专业组、胃肠专业组、血管专业组、乳腺专业组、肝脏专业组、外科营养专业组、重症专业组及相关临床专业实验室,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基本外科疑难重症的诊治及研究中心。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共有住院床位158张,拥有教授8人,副教授12人,主治医师25人,博士21人,硕士13人。该科室擅长诊治各类胰腺疾病、胃肠疾病、胆道疾病、肝脏疾病及各种外科疑难杂症,尤其擅长做各类外科手术及微创手术,治疗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赵玉沛医生简介:
赵玉沛医生现为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基本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学组组长、北京医师协会副会长、英格兰皇家外科学院院士、亚洲外科学会主席、国际胃肠肝胆胰外科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赵玉沛院长从医近30年,一直工作在基本外科的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第一线,擅长诊治各种基本外科疾病,尤其擅长诊治各类胰腺、胆道、胃肠、甲状腺疾病。他医术精湛,治学严谨,特别关爱患者,深受百姓的信赖。赵玉沛院长带领他的团队通过刻苦钻研,提出了“胰腺癌高危人群”的概念,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胰腺癌的误诊误治率。同时,他还提出并建立了“胰腺癌诊治绿色通道”,进而规范了胰腺癌的诊治流程。这对于在胰腺癌的治疗中减少不必要的开腹手术、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提高手术成功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他领导的课题组对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研究,成功地完成了我国首例通过腹腔镜摘除胰岛素瘤的手术,使患者避免了因剖腹手术给其带来的痛苦,缩短了手术和住院的时间。医学界的同仁赞扬说:“赵玉沛院长的手术就像是一场精彩的艺术表演”、“手术做得又快又好,手术切口小,并发症少,皮肤愈合好,深受病人的拥戴”。
于健春医生简介:
于健春医生现为北京协和医院普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营养支持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营养学会常委、北京医学会理事、北京医师协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于健春主任曾赴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进修,擅长诊治各类胃肠疾病、胆道疾病、甲状腺疾病,尤其擅长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胃肠肿瘤微创手术、腹腔镜胃束带减肥手术及经皮内镜下胃造口营养置管术。
血管外科
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是国内最早开展血管外科临床医疗及科研工作的单位之一。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在曾宪九、朱预等老一辈著名外科学专家的带领下,该科室就已经率先在国内开展诸如大动脉瘤等各类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工作。目前,该科室共开放床位39张,每年接诊人数高达2万余人,每年收治住院患者800余人,每年进行各种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及血管外科手术700余例。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擅长诊治各种血管外科疾病,包括大动脉炎、肾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盗血、布加氏综合症,尤其擅长做各种动脉疾病的血管重建手术及血管微创治疗,包括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和腔内隔绝、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和微创治疗、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微创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主髂动脉闭塞的髂动脉支架和主髂动脉架桥等。
刘昌伟医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