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4 10:53: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高中生心理障碍常见表现
孤僻型:沉默寡言,凡事无兴趣,性格太内向,遇烦心事不愿与他人倾诉,独来独往,常常独处。
执拗性:凡事爱钻牛角尖,听不进劝解,明显的不通情理,不领情面。
偏激型:凡事走极端,说话就抬杠,办事就过火,争论问题脸红脖子粗,死要面子争上风,
狂妄型:大话连篇,出口就作惊人之语,却不着边际,行为怪异而胆大妄为。
冷漠型:极少同情心,无热情参加集体活动,极少与他人交流来往,消极对待。
二、高中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原因是比较复杂的,而且因个体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表现情势.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高中生自身成长的原因.高中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成长发育过程之中,升学等各方面的压力又比较大,其是非分明的能力和自我调节与适应能力不是很强。班里有一个女孩子,特别懂事,学习成绩还不错,但这学期一下了退步很多。通过谈话才知道,原来是学习压力特别大,以至于晚上失眠,白天注意力不能集中。
社会的负面影响.社会上所存在的消极颓丧的社会昏暗面与其所受的学校教育差别比拟大,这不仅会严峻地毒化他们的心灵,还将不可防止地引起他们的考虑与探索,极易产生疑虑、迷惑和无奈等等心理障碍. 这种现象其实在我国古代也屡见不鲜。所谓“纨绔子弟”和“富不过三代”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说法。值得注意的是,一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种富家子弟病发作的可能会越来越大。二是一些家庭并不十分富裕,但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却比超富家。有的家长甚至出于“不能让孩子低人一等”、“宁亏自己,不苦孩子”的心态,养出了穷家的“纨绔子弟”。
来自家庭的原因.一方面,一些家长以极为功利的价值取向设计塑造子女,严峻疏忽了孩子的个性心理特点,忽视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极少数家长全然不顾虑孩子的感触,以极不当真的态度轻率处置婚姻、伦理、工作、人际关系等,更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第四,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心理问题没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甚至把心理问题德育化.他们没有认识到正值青春年华的中学生最容易激动,也是出错行为最频繁的"危险期".事实上,我们从事学生教育工作者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全面分析,而不能因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而归因于思维变坏,不思进取,品德低下,更不能因此而对学生冷眼相看,全盘否认.
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传授给学生一定的心理自我调节技巧。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指导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利用校广播站和黑板报、橱窗等宣传工具,向学生介绍心理自我疏导常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自我调节技巧,组织学生开展互助式心理疏导,让学生互相支持、互相解、互相交流、互相尊重、互相启发、互相鼓励、互相疏导。取得了自我调节,平衡心理的较好效果。
谈话交流法,这也是我们在心理疏导中较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各异,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也就千差万别,要解决这样一些复杂多样的具体特殊的心理问题就必须通过个别的谈心与疏导,让其不良情绪得以渲泄,减轻心理负荷,然后再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渐进式谈话、置换式谈话、内省式谈话等方法,有意识、有目的的提高其心理素质。谈话法即可以面对面地谈心,交换意见,也可以以书信的形式进行心灵的沟通。亦可用电话等工具达到目的。
情境教育法。在教学上我们讲“寓教于乐”,在心理疏导上,我们也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寓疏导于活动之中,通过有意识的场景设置,让学生置身于丰富的活动之中,获得切实感受,通过有目的的引导,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每一门学科,每一项活动中之中。为此,学校对课时结构进行了调整,开设了一系列的活动课,如写作兴趣小组、美术绘画班、艺术、生物兴趣小组和各科及体育活动小组。政教处、团委会、学生会还配合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如师生球类友谊赛、拔河比赛、演讲比赛、爱国歌曲卡拉OK赛、书画大赛、艺术节、社会调查活动、心理剧表演等等。为心理疏导创设情境,对学生心理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高中班主任应加强自身全面素质的培养,学校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有责任通过各种形式帮助班主任提高素质,尤其提高教育学、心理学素养。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摒弃传统陈旧的教育观念,用教育民主的思想管理集体,切忌对学生采取各种形式的体罚和惩罚。
2.班主任必须掌握基本的心理指导知识,方法和技能班主任必须掌握基本的心理指导知识、方法和技能,并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学会利用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平时多观察,对一些特殊家庭进行特别的关注,发现他们有心理疾患的迹象,立即采取有效、科学的方法进行心理指导,并可进行有针对性预防性的心理指导。
3.高中班主任要注重自己的仪表和内在修养,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在班级和班级集体活动中,积极、开朗、乐观、千练,以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影响学生。尤其对班级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班主任即使内心很紧张,外表也要表现得泰然自若,冷静果断地处理。
二、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
1.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想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相应的教育部门在转变思想观念的同时,更应该立足于现实,制定相应的政策;同时还应成立相应的督察小组,随时检查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情况,让学校在执行政策的时候无空隙可钻。更重要的是,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收到成效,让学生、家长、教师都能看到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益处。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顺利地进行。
2.学校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调节情绪的方法、应对考试的策略,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成为和谐发展的、适应社会的人。学生只有心理素质好,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作为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应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立实体地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专业性,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其他课程的附庸。因此应聘用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人才担任心理课教师,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聘请心理学教师开展讲座;作为班主任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候,不要打着“心理学”的旗号进行说服教育,以免混淆学生的认识。在具体工作中可以开展以下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1)理论课教育
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课应该坚持连续讲授,因为只有经过理论的学习。学生才可能从思想上形成一套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或许这些理论当时并不能完全理解,但从长远的目标来看,它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展,也有利于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的发展。
(2)心理讲座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应力求依据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关注的心理问题,利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地看待学生,避免仅从某些方面(如学习、考试等问题)开展工作。如学生在刚踏进高中大门的时候,需要了解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文理科分班之后,面对陌生的同学和老师,他们希望知道该如何和同学交往,和教师交往;考试前,如何应对考试,缓解考试压力;遇到挫折时,应该如何应对才能让自己重新站起来等等。
(3)书信专栏
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采用开设书信来往的专栏,让学生的个人隐私在保密的情况下得以倾诉、得到解答等,学校可以设立专门负责心理咨询书信专栏的教师,来解决学生心理上的困惑。
一、前言
经过对现阶段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分析可知,许多学生都存在在压力面前不知所措,无法有效释放压力舒缓心情的现象。为了保证高中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会正确处理心理问题,在高中阶段,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结合高中教育实际,提高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质量,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中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为此,我们应结合高中学生特点,制定具体的心理健康教学措施,保证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开展,保证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持续提高。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高中生面临的压力来看,有来自学习本身的压力,也有父母和家庭的压力,有些学生可能还面临着升学及高考的压力。在这些压力面前,由于高中生年龄较小,尚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由此而来产生的焦虑情绪就会影响到高中生正常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经过对目前高中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后可知,多数高中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整个高中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将会对高中教学产生严重影响,将会危害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将会给高中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从目前高中生的心理状况来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呈现以下状态: 1、高中生在压力面前容易表现的较为焦虑
考虑到目前高中生面临压力较大的现状,许多高中生无法正确面对自己的压力,往往在压力面前表现的比较脆弱,多数学生会表现的焦虑,会伴有轻微的神经衰弱以及精神性问题,会对学习和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为此,我们应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足够的重视。
2、多数高中生不会有效的释放压力情绪
从目前高中生在压力面前的表现来看的,多数高中生不会有效的释放压力,这成为了影响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目前高中生群体中,由于压力得不到有效释放,进而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3、多数高中生不清楚心理健康的概念
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多数高中生不清楚心理健康的概念,对心理健康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的作用,导致了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不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心理问题,影响了学生正常的成长,制约了高中教育取得积极效果。
三、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现在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财富者,而是有能力,有良好品质的高素质人才。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要求人要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有科学知识、创新能力及健康的人格等。社会不断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固然能够让人们享受到高科技、高品质的生活,然而对于高中生来讲,对一些新奇的东西比较好奇,特别是手机、网络等,由于学生自控力差、对于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低,加上这个时期的他们易冲动、有叛逆心理,多数又都是独生子女,往往会获取不良信息,做出不应有的行为。现在新闻报道中,学生犯罪案件越来越多,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句俗话:无才无德是废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有才是正品。虽然是一句普通的俗语,但是经典,并且从社会力量贡献的角度对人进行了划分,明确了德才兼备者才是社会最需要的人。在生活工作中,科学知识很重要,一个人的健全人格更加重要。
高中生成长中会出现矛盾心理,对社会人才的概念不能准确的定位,把知识看得尤为重要,忽视了自己能力的培养。这个阶段的教育就是帮助学生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来认识社会,认识社会中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和模式,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从心理压力的调节、学习技巧的掌握、团结意识的提高及创造能力的培养等多个方面来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现阶段出现的问题,促进教育塑造人、培养人这一目的的实现。 由此可见,在高中教育阶段,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是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提升的关键,我们必须认真做好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高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从上述分析可知,要想有效解决高中生面临的压力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指数,就要在高中阶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目前来看,在高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高中生心理问题的必要手段
为了有效解决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在高中阶段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解决高中生心理问题的必要手段来看待。由此可见,在高中教育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才能满足高中心理健康需要。
2、高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教学发展的必要措施
从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学会了正确排解心理情绪和释放心理压力,做到了科学合理的调节情绪,有效提高了自身心理调节能力和心理健康指数。为此,我们应对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足够的重视,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促进教学发展的必要措施来看待。
3、高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满足高中教学要求的重要方式
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多优点,在高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方式。为此,我们应对高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对其作用和意义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同时也要认识到在高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对整个高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目前高中阶段,考虑到学生实际的心理状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是解决高中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还是提高高中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方式。所以,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明确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高中阶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满足高中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 付艳芬;中国心理健康服务理论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陆洋;中学生担忧的一般倾向性和内容特殊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倩;学校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受到传统应试思维的影响,目前高中生心理问题主要来自于升学择业、学习状态以及家长和教师方方面面的压力,一旦不能及时做好疏导和调整,学生就极有可能陷入种种矛盾心理和困惑当中,出现焦虑、惶恐和不安等现象,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接下来的学习状态,更会对其他学生,乃至整个班集体的学习和成长氛围造成不良影响。
1转变教育理念,强化思想认知
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能动作用,因此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积极的思想教育观,才能保障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首先,学校内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其要从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视角出发,全面推行科学教育、素质教育,更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是在为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积蓄力量。一方面,学校内部要转变传统“应试至上”的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各种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落地执行;另一方面,学校还要择专业的教师转向负责此门学科,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学科建设中的地位,保障正常的课时,杜绝其它学科教师兼职、高考学科占用心理健康教育时间等现象发生。其次,学校内部领导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中校长、教导处主任等,其个人思想、办学理念,直接影响到学校学科建设的走向和发展规模。因此,从个人的视角来说,其也一定要摆脱“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束缚,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安排时,一定要做到紧密布局、合理安排;在进行师资力量的引进和相关资源建设时,一定要加强投入、将项目和活动落实到实处。第三,高中的全体教职人员也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现阶段很多语数外学科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频率,会大量占用其它看似不重要学科的课堂时间,这不仅导致原本应正常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有效保障,更会让这样一门必修学科形同虚设,起不到本身所应具有的作用。所以,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每一名教职人员,都应转变思维、改变立场,打破原本观点当中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要、可有可无的观点,不占用课堂时间、不抢夺活动时间,支持发展、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需求,争取为其创设良好的身心发展环境。
2打造新型关系,营造良好环境
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需要构建良好而稳定的校园关系,这其中既包括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构成学生良好心理状态、实现心理健康的基础。首先,很多学生由于自小便被灌输一种“高中阶段学习最重要”的观念,以至于整个高中阶段将大部分时间和经历都用在学习上,不擅长和其他学生交流、也不擅长和老师沟通,长此以往便养成孤僻、自闭的性格,这对其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所以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就要不断从心灵上和情绪上予以安慰,帮助他们克服紧张的心理情绪,从高考的压力中解放出来。同时,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压力还来自于家长和老师强烈的期望值,这促使学生在学习上一旦受挫和面对困境,往往会不知所措、情绪消沉,这就需要教师在与学生展开沟通时,构建二者之间一种和谐的关系,适当降低对学生的期望值,让他们能够以较为平和的心态应对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其次,在很多教师的传统观念中,往往认为自己应该以“严”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因此很难在严肃和交流之间做好“平衡”。很多教师无法改变自己的既定“形象”,不愿意和学生交流,也很难做到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去感受他们成长的处境和困惑,这就导致师生之间形成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所以教师要尝试着改变自己,尝试着激发学生的潜能,尝试着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当中积极向上、释放能量,因为很多学生一直以来对教师的心态都是“敬畏”,唯恐说错了话、或表达不正确,被批评和指责,而这样一种不良心态的诞生,归根到底需要教师创设良好而宽松的环境,让学生的心灵得以释放。
3加强校园宣传,优化心理疏导
不断加强校园内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来展开,比如“心理健康活动月”、“心理健康社团”等,这不仅可以形成学校内部良好而积极的教育氛围,还能促进学生个性的解放和兴趣爱好的拓展。另一方面,高中生由于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来说,都是人生最为重要的阶段,但在这个阶段,面对日常学习、生活乃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高中生往往会产生矛盾心理,需要教师做好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安然度过。所谓的心理疏导是指帮助学生,防止其出现心理偏差的手段和方法,而要达成这样的效果和目的,一方面教师需要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的疏导情境,让他们尝试着从生活中历经挫折、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让他们有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勇气,有面对困境走出困境的胆识,这样,在他们面对真正的困难时,就不会不知所措,反而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很多学生不愿意跟教师讲除了学习之外的事情,很多教师也不会在课余时间和学生展开交流,这自然是不利于双方构建良好学习和交流氛围的一种状态,相反的,教师需要学会倾听,学生需要敢于宿诉说,这样心理疏导才会有效果。总而言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仅是促进学生个体成长的重要指向,更是维系校园内和谐氛围的生成、体现良好社会效应的重要因素。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认知其身心发展的规律,找到有益于其健康成长、科学发展的有效措施和路径,让每一名高中生都能怀揣理想、怀抱积极的心态,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迎接高中阶段的学习和挑战。
作者:刘超杰 单位: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一、对当代高中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中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高中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较激烈的阶段, 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在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竞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高中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生活经历的缺乏等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高中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培养的促进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高中生良好的个性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方面是功不可没的,特别是对当前高中生中在学习中普通存在的怕苦、怕累、经不起挫折这些性格缺陷而言更具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抗自卑心理,提高高中生的认识能力,可以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这样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个性,便具备了发展正常行为和预防问题行为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调动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性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有高中生内在的不良因素在起作用。因此,问题行为的矫正亦要借助于高中生内在的积极因素。这就是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透过高中生暂时的、表面的行为现象去搜索本质,从发展的角度去看高中生的行为,深入到行为的深处去全面了解高中生的行为动机。心理健康帮助高中生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积极的、发展的、闪光的、可爱的那一面,从而学会与自己的不良动机作斗争,主动改变自己不良的个性和品德,主动和不良外界诱惑进行斗争。
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问题行为对高中生成长的最大危害是导致人格不良和道德的缺失,而问题行为的发生也在于一些学生人格发展中的某些缺陷以及道德观念的缺乏。因此,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应重视高中生人格与品德的发展。在人格完善中,良好性格与气质的塑造、自我意识健全、价值观念的发展应是培养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品德教育中道德信念的建立最为重要.,应力争做到使他们不仅知道自己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则是什么,而且要坚信这些规则是正确的,并决心以这些作为自己言行的准则。
三、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1.加强高中生心理教育的整体氛围建设
在全体教师当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十分重要, 心理教育的氛围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以利于在学校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及生活中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心理状态,塑造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
2.心理教育与德育结合
有效的德育与心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心理教育对德育来说,是教育手段和谐;德育对心理教育来说,是人格发展升华。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心理教育则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个性特征。良好的品德的基础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应注重将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品德教育是具体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标准,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应该培养学生内心对正确行为规范的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规范。只有将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3.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心理辅导课就是要与学生一起分担成长过程中的烦恼,让他们学会如何去正确处理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与疑问。通过心理教育课的开设,学生形成了关注与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自身的心理素质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正确的行为规范自然而然就会树立起来。
高中生特有的年龄、生理特征,使他们成为了一个心理多变的特定群体。由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又使他们的心理变化特征有别于社会上的同龄人。
不可否认,在我们的教育中,应试教育仍占有很大的市场,虽几经改革,几番创新,但最终选拔人才的标准仍然是成绩。每年的高考,都演绎着同样剧幕,“几家欢乐几家愁”。唯分数,唯智力的严重后果是使学生畸形发展,加上学生年龄还小,成长经历单一,缺乏艰难的磨炼,对升学就业的担忧等,至使其心理素质明显发育不良。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表现出令人担忧的现象。高中生正处在思想逐步走向成熟的青春适应期,在其生理成熟起步先行的情况下,情绪波动应属正常现象,也是与外界磨合时必须付出的代价,在这个可塑性极强的阶段,对学生进行强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是十分必要和关键的。
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心理卫生的教育,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及心理问题的辅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的一项科学性的系统工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理顺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系。当前处在变革期的学生德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过于简单化把学生问题全部归咎于学校德育不力,用惩罚、强制教育、训导、思想灌输等解决学生成长中出现的一切问题,不仅有失偏颇,也徒然加重学校德育的负荷。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服务于学生,应相辅相成,在一定程度上互相交叉和渗透,但又各有侧重,不能互相代替。学生德育强调的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而心理健康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使其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为品德和才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要搞好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工作,首先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学生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创造和提供必要的条件。其次,从教育的形式上,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任务、运作方式、财力物力的提供,辅导人员专业素质和编制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从而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并顺利开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加强自我调控,提高适应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和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接受环境、顺应环境,针对环境的变化对自身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积极的心态适应环境。同时学会在生活中不断反省自己,认识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我们要从高一新生入学开始,就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心理保健的重点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教会他们掌握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对学习心理和学习规律的科学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考试分数和名次的变化,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指导学生摆脱由于不适应而造成的学习上的困境,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
随着高中生心理生理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独立性、自主性逐渐提高,心理闭锁性特征更明显,这就需要家长、老师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所以在高一阶段我们教师要重点针对这一阶段学生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教育。在继续加强学习心理调节指导的同时,侧重良好人际关系的引导,加强心理训练,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学会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交往中的遇到的问题,克服自卑心理,克服各种困难与挫折。这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才会渐渐地被调动起来,学习主动性才会提高,同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2.开展心理咨询,注重个别辅导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需要心理的关爱和情感的交融。通过探索与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和学生接触的最多,时间最长,最有利于做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班主任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班主任要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来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习和调整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乐观稳定的情绪和开朗坚强的性格,以及广泛的学习兴趣,探究和创新精神,不怕挫折敢于竞争的优良品质,为他们将来的成才与成功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班主任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理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双方达到情感和心理的交流,消除学生的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
3.加强集体训练和集体心理辅导
素质教育要求促使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和班级讲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措施。
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能力的增长,都会受到积极、健康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因此精心创设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班级文化环境,营造育人氛围,使优美的班级环境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结合班主任工作,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心理训练,包括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自我反思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应试能力、理想教育等。这种以班级为单位的心理训练活动,很好地弥补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要。把教育工作心理化,使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都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特长,树立自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驱力”,提高了心理素质。
同时,还要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激励学生进取。通过座谈,了解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要求和问题;通过调查测试,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然后讲心理知识、并与学生共同对心理问题进行剖析交流,以联系实际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奋发向上,接受挑战,培养心理耐挫能力。
三、结语
我坚信,属于他们的不仅仅是优异的学习成绩,更宝贵的是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因为未来是属于那些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道德修养,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人!
总之,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教育引导的方式疏导学生的不健康的意识和想法,使每一位高中生都得到关怀和帮助,使他们的高中生活紧张、丰富而没有遗憾。
参考文献:
[1]《心理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2]《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为高中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外在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倘若一个中学生,他整日耳边响起的都是父母的唠叨,教师的批评,同伴的嘲笑,经常被要求去做或者去达到一些非他能力范围的事情和目标。长此以往,他就会产生焦虑、恐慌、自卑,做任何事情都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能力甚至于智力呈现下降的趋势,人的性格也会变得孤僻、冷漠、嫉妒等;反之,如果他生活在宽松、宽容、和谐的氛围中,那么他就会学会宽容和谦让。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6)09-0080-03
收稿日期:[HTSS]2006-03-08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联2005年度调研课题(SKL-2005-965)
作者简介:褚卫东(1971-),男,河南洛阳人,讲师,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在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到底做到了哪一步,其实施的过程如何,又有何成效和收益,还存在哪些问题呢?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又有何评价、建议与意见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展开了此项调查。
一、调查过程
1.被试选择
本次调查在河南省各地市部分高中展开。本课题组在全省随机选择了16所高中,分别对这些学校高一和高二年级的一个班进行调研。所选的学校当中有重点高中6所,普通高中8所(城区及县城高中5所,乡级高中3所),职业高中2所。被试的人数分布如表1所示。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对被试进行调查。问卷题目体系中既有封闭式的选择题目,也有开放式的问答题目,既有利于准确揭示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展示内心的矛盾冲突。同时,对学生和部分高中任课教师及班主任进行谈话交流。发放的问卷题目清晰,表述准确,整体效果较好,除个别问卷中的个别题目有部分学生由于答题方式的原因造成答案无效外,其余的题目均起到了调查应有的作用。
3.统计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一题“您认为本校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回答“比较好”的有227人,占答题人数的27.8%;回答“一般”的有529人,占64.8%;回答“较差”的有60人,占7.4%。第二题“您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回答“亟待开展”的有514人,占63.0%;认为“可有可无”的有227人,占27.8%;认为“没有必要”的有75人,占9.2%。第三题要求学生把几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按照出现频率排序,有15份试卷本题无效。通过对801份有效试卷的分析,发现学生把“学习压力过大”、“缺乏学习兴趣”、“情绪不稳定”列为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比例分别为52.9%、43.1%、41.2%。第四题“上网对高中学生有影响吗”,回答严重影响学习的有20人;回答只要把握好度,不会影响学习的有709人,占87.0%。与此相关的第五题,对学生上网持肯定态度的(“可以”或“支持”)的有665人,占81.5%;认为“无所谓”的占18.5%。第六题“关于青春期性知识的获得途径”,回答“学校开设课程”的有91人,占11.1%;回答“父母的教育”的有75人,占9.2%;回答“朋友、同学”的有257人,占31.5%;回答“电影、电视、书报等媒体”的有393人,占48.2%。第七题“对高中存在的考试压力的看法”,认为“考试压力太大,影响学生生活学习”的有197人,占24.1%;认为“有考试压力但学生能接受”的有392人,占48.1%;认为“考试压力虽大,但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的有227人,占27.8%。
从调查中笔者发现,从完整的意义上来说,仅有一所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有专业的心理学教师;而其他的学校仅仅是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这些努力与学生的需求相比,是远远不够的。因此,86.27%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从总体上来说,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花瓶式”心理教育课
不少学校在上级要求必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前提下,都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列于课表之中,但很多学校仅仅是在刚开始的时候上一段时间,不久就将心理课的时间让给数理化等科目。对于这种情况,部分高中管理人员解释说,这是因为高中生学习时间紧张,开设心理课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进而影响升学率,影响学校的声誉。一些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摆设列在课表之上,却并没有真正开展和实施,结果使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高中课程中的“花瓶”。
2.“短期培训式”的教学
有部分高中也意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性,但他们更看重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效性。比如在考试前开设心理讲座,“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的学校在学生刚开学的时候开课,给学生讲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但仅仅开了一段时间,就被取消了。
3.“思想政治教育式”心理课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不清楚“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有6961%的学生认为,教师在班会上讲的一些有关心理方面的东西或者进行一些心理谈话活动就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原因是现在学校做心理教育工作的教师大多来自学校德育工作者或者班主任。有学生在访谈中说:“很希望能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的心理座谈会。”说明心理健康教育课在执行的过程中给学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心理影响。
4.“医、心”不分的心理咨询
一些高中虽然名义上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还有的学校把心理咨询室和医务室放在一个房间,让校医做心理咨询工作。不少教师和学生甚至形成了这种认识,即认为“走进咨询室的人和走进医务室的人一样都是‘有病’之人”。这就导致学生对心理咨询产生一种偏见,这种偏见,必然影响到他们遇到心理问题时应对策略和应对方式的合理产生。
三、讨论与建议
1.心理健康教育出现偏差的原因
(1)缺乏专业牲。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式的心理学和“医、心”不分的心理学,主要的原因在于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缺乏专业性。由于心理学教师相对较少,再加上人们的认识偏差,许多人都认为谁都能做心理教育工作。因此,学校在配备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时,并不注重教师的专业性,而是利用本校的空闲人力资源,将其他部门的闲置人员或者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转而聘为心理学教师。因此,心理课在学生的眼中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没有什么两样。
(2)缺乏长期性。目前我国的教育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教学大纲”为主体,以分数和升学率来衡量学生、老师和学校,忽视了道德品质和人生观的教育,这是一种“功利主义”片面教育。同时,学校受社会和家长“看重学校升学率”的观念的影响,“想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缺乏针对性。调查发现,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缺乏对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和心理需要的了解,因此在学生看来总是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比如,有的学生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情绪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考试结束后情绪波动比较厉害,“但学校和老师总是谈学习,谈考试,没有人谈到如何调节情绪,觉得很郁闷”。还有的学生在遇到恋爱问题的时候,面对学校、教师和家长“谈此色变”的态度和“一棒子打死”的策略,深感苦闷,却找不到可以倾诉和请教的人。
另外,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就高中生而言,高中三年每个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作专门的辅导和咨询。
(4)缺乏全面性。目前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主要落脚点建立在为智育成绩提高服务的基础之上。对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考试焦虑、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提高自信心等方面探讨较多,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方面则时有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气质、性格等问题考虑较少。对于学生的虚荣、嫉妒、自私、卖弄、顺从、专横等心理隐患缺少关注。究其原因,与长期以来存在于人们心目中的“教学质量=学业成绩=考试分数”的观念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最终的体现不是人的全面主动发展,而是应试的结果,这无疑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功利性的曲解。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立实体地位。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调节情绪的方法、应对考试的策略,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成为和谐发展的、适应社会的人。学生只有心理素质好,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作为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应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立实体地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专业性,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其他课程的附庸。因此应聘用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人才担任心理课教师,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聘请心理学教师开展讲座;作为班主任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候,不要打着“心理学”的旗号进行说服教育,以免混淆学生的认识。
(2)相关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要想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相应的教育部门在转变思想观念的同时,更应该立足于现实,制定相应的政策;同时还应成立相应的督察小组,随时检查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情况,让学校在执行政策的时候无空隙可钻。更重要的是,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收到成效,让学生、家长、教师都能看到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益处,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顺利地进行。
(3)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系统理论课的讲述。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课应该坚持连续讲授,因为只有经过理论的学习,学生才可能从思想上形成一套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或许这些理论当时并不能完全理解,但从长远的目标来看,它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展,也有利于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的发展。第二,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问题开展心理讲座。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应力求依据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关注的心理问题,利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地看待学生,避免仅从某些方面(如学习、考试等问题)开展工作。如学生在刚踏进高中大门的时候,需要了解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文理科分班之后,面对陌生的同学和老师,他们希望知道该如何和同学交往,和教师交往;考试前,如何应对考试,缓解考试压力;遇到挫折时,应该如何应对才能让自己重新站起来等等。第三,采用不同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如开设书信来往的专栏、心理咨询专线等,让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惑的时候,采取个人隐私得到保密的形式得以倾诉、得到解答等。还可以给学生发放相关的书籍,让学生能通过阅读书籍,开阔心理空间,主动调节自身问题。开设心理课堂,经过对某些问题的模拟演练,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得到心灵的启发,获得一些相应的技能。
总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中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和谐发展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这既是高中生现实学习、工作之必需,也是社会对未来建设者、参与者素质的要求。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是要使他们学会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最终成为国家、社会和人民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余慧娟.科学性、实效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两大支点[J].人民教育,1999(3).
[3]袁东.浅析影响学校心理咨询实效性的原因[J].人民教育,1999(11).
英国著名政治学家埃德蒙・伯克曾说:“教育之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格,这是一切教书育人的前提和根本。”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快速成长的特殊年龄段。他们面对着生理、心理双重的发育和发展,又伴随着社会阅历扩展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尤其当竞争与升学的压力同时存在时,学生的生活、学习、人际、升学、就业众多方面,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问题都接踵而来。比如,当老师普遍反映学生越来越难教,学生的心思越来越难捉摸时,当学生面对困惑举棋不定、内心挣扎时,我们应该怎样通过心理教育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实践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就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处理好各种关系,正确面对挫折和矛盾,为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提供有效手段。
下面就对教学实践中如何解决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问题,谈谈个人的意见。
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采用多元化方式,把心理健康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中学生真应该学习些心理知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比如,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规律,掌握技巧可以更牢固、更快捷地记住公式、记住要点;学习性格的知识,通过提高对自身完善的了解,矫正每个人性格中的弊端,锻炼和完善人格。高中生是具备一定阅历、理解、分析能力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运用谈话讨论的方式,启发学生感悟;可以运用开展心理活动课、班团活动、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等途径提供心理知识的宣传。通过心理知识的普及,帮助学生调查认知,学会自我保健。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运用高中生成长过程中的特性,带动、熏陶、感化学生
青春期的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是最容易被感染和带动的。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和利用高中生在这一时期的特质,通过在校园、年级、班级,建立充满人文关怀的情境布置,巧妙地宣传伟人、名人、偶像的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利用寓情、寓景、寓教、寓理的方式,借助伟人、名人、偶像等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激发起学生的敬仰之情、效仿之心,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示范和鼓励,为整个校园增添人文色彩,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创造最有利、最积极的氛围和环境!
三、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让学生真正读懂健康,把心理健康的标准带回家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也就是说健康的评定,是从身体、精神、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来说的。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个人认为应该包括这几个方面:(1)正确的人生态度;(2)满意的心境;(3)和谐的人际关系;(4)良好的个性;(5)适度的情绪,充分的理智。有了这个标准,学生就有了规范,在面对困境和波折的时候,就会知道怎样管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思维,不至于离谱得太远。
1.2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学科渗透、心理咨询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心理机能健康发展的一类教育活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旨在使学生在学习成长发展智育的同时,能不断提高自身耐挫能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乐观和积极进取的心境,最终能很好的适应社会。
2高中生物新课标中蕴涵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生物新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生物教学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有助于培养学生正常的情绪情感反应、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促进个体社会化过程的顺利完成,其资源主要包括:(1)新课程性质中指出: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2)新课程理念中指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3)新课程目标中指出: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4)新课程教学建议中指出:加强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的进行;注意学科间的联系;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5)新课程评价建议中指出: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建立学生学习记录卡;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3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3.1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心理健康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积极乐观地面对自己的学生。教师还应该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生物教师要树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博采众长,善于学习和借鉴名优教师的教学风格,融合自身的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乃至气质、能力和素养,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风格。
3.2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由于青春期心理具有脆弱性、冲动性、不稳定性,对外界刺激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反应。当不良情绪积累过多,最终就会导致生理疾病。学生在初中学过生理卫生,对自身有所了解,但由于应试教育,有些学校根本不上,或者由非专业科老师照本宣科,遇到有关青春期方面的知识更是难于启口,使学生对性知识和自身出现的一些正常的生理变化缺乏正确的认识,不会及时进行自我疏导和调节,从而诱发一些心理问题。高中生面对自身的生理变化,如:月经、遗精等现象既感到“倒霉”,又渴望了解,但往往又难于向父母、老师、同学倾诉,从而闷在心里,成为自己的一个心理阴影。不少学生得不到正面的知识教育,往往到网络世界去了解,不可避免地造成少数学生接触一些下流的不健康知识,加上学生的识别能力较弱,从而不能自拔。针对这一现象,我在讲解人的生殖和发育时,通过卵细胞、的产生过程介绍,结合受精卵的形成过程,以及胎儿的产生过程,向学生解释月经、遗精是每个进入青春期的人都会有的正常生理现象,从而消除了在学生心目中的神秘感和自卑感,并能进一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3.3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除了生理变化造成的心理变化外,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还面对越来越多的社会、家庭、学校的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从而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有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困惑,又找不到倾诉、发泄的对象,慢慢就转变成心理压力,进而产生明显的厌学情绪,甚至走上轻生之路。我们在学习生物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学说”时,让学生了解到只有在生存斗争中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同时教育学生在当今社会处速发展时期,每位学生都应挖掘自己的最大潜能,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同时还应提醒学生应该正当公平竞争,保持健康的心态,不要自私狭隘,注重引导学生碰到一些不愉快,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应向家长、同学、朋友、老师倾诉,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教师应主动与心理压力大的学生进行疏导和沟通,排除其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另外,一定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充满兴趣、享受快乐。
3.4以新课程为契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生物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新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机地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和珍爱生命教育,使学生不断坚强起来,正确看待困难与失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在挫折中不断成长,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
(一)世俗观念影响教师发挥
高中生物是一门包含大量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比如:性心理健康教育。我国目前在这一方面的教育还未开放,很少有教师能够对这一方面的话题侃侃而谈,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受到了世俗观念的影响,在世俗中认为性是十分隐私、令人羞愧的话题,受到此种世俗观念的影响,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环节中就会存在许多顾虑。一方面害怕性心理健康教育会引起课堂中的尴尬,另一方面害怕性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刺激学生的诱因,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就大大受到了限制。
(二)心理健康师资力量较弱,设施不到位
在实际调查中了解到当下虽然许多学校已经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实际上真正授课的仅仅只有几个人,而且在相关设施的引入上也存在不到位的现象。笔者就以我校为例,目前,我校校长对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并且已经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但是其中的问题主要还是人员和设备这两方面,一方面是人员不足,没有专业的教师可以担当此工作,师资力量的薄弱注定会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后,十分不利于高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就是缺乏一些相关的设备,不能够很好地帮助高中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三)学校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一门学科,在学校看来这种教育虽然存在一定的必要性,但是还不足以使得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讨。所以,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校会要求教师不要在此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大大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学科中的渗透和融入。
二、心理健康教育?B透到生物学科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推动科学和人文的统一。
生物教学是一门科学性的学科,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但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人文价值,也被视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中间领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生物学科教育中既能够进一步发挥生物教育中的科学价值,也能够加强生物教育中的人文价值,能够很好地推动科学和人文的统一。
(二)有利于推动素质化教育,培养新人才。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素质化教育,需要的是能够面向未来,有着良好适应和生存能力的人才。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高中生物这门学科中十分符合素质化教育的要求,一方面能够很好的推动素质化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输出社会所需要的新人才。
三、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措施
(一)渗透竞争合作教育
目前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学生生活在象牙塔般的环境中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点,但是学生将来必然要走向社会,需要参与到竞争过程中。因此在生物教学中需要将竞争合作的教育渗透进来,通过各种活动来让学生具有竞争的意识,提升其竞争力,然后进行共同促进和提高。但是合作也是目前社会的主流,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取长补短,提升其个人能力。
(二)渗透青春期性教育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性的认识比较模糊,但是有一定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揭开性的神秘面纱,对学生加强道德培养,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比如让学生分析生殖器官的解剖图或者生理功能,这样就会对孕育生命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样就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性,客观对待自己身体的变化,也能够处理好和异性同学之间的关系。
(三)开展抗压抗挫教育
培养学生毅力和抗压能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这样就能够提升学生的抗击挫折能力,在面对困境和挫折的时候就能够怀着正确的态度,培养其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养成抗击挫折的容忍力,在困境中学会变通,转变自己的思想,站在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比如在学习高中生物“遗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在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遗传学的两大基本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这两大遗传定律都是由孟德尔经过的艰辛的探究过程来实现的,孟德尔历经八年的时间对豌豆、山柳菊以及玉米等农作物进行了的种植,经过不断的探究和实践过程,终于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教师此时就可以让学生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在八年的探究中,孟德尔肯定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但是正是因为其坚韧不屈的意志力,才对遗传学做出重大贡献。
(四)生物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理,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现代教育模式的要求,也是顺应时代的要求。目前由于家长工作忙、压力大,关注孩子的时间比较少,再加之互联网的普及,各种信息充斥了生活,这样的环境极易造成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单纯的开设心理健康课,学生并不能够重视,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力图从学科的角度改善学生心理状况,促进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1生物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整合的重要性
1.1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人们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科中所蕴含的道理。在高中生物教材中,隐含着大量的心理学的健康教育资源。主要体现在:(1)高中生物课程目标是: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理解人与自然之间发展的意义,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对社会以及自然的责任感,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孩子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高中生物知识与生活比较接近,更容易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不会因为离生活很远而让学生对其丧失兴趣。如: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的学习,可以让我们科学地进行食品储藏以及食用。这些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只要进行挖掘,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之上将其很好地传达给学生,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会正确引导孩子的价值观、情感等,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发展。
1.2减轻学生负担,形成健全人格
现代社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比较重视,同时所谓的决定人生第一大转折点的高考也迫在眉睫,双重压力下孩子的心理负担非常重,出现丧气、颓废等现象,因此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当前的首要任务。通过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锻炼孩子的意志、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同时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形成健全的人格,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这对孩子以后适应社会以及处理问题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2生物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整合策略
2.1研究教材,挖掘生物教材中与心理健康有关的内容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影响学习的效率、效果。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众所周知,知识是学习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只要我们细心地观察就会发现,生物课本就像一个宝藏,蕴藏着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尽管如此,大多数的学生仍然没有发现解决问题的钥匙,只是单纯地从课本上获取知识而已,这说明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需要老师积极地去引导。而老师首先就要研究透教材,对教材中涉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有深刻地见解。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其实很多。如“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很多科学家不断地开拓、修正,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科学理论的支持。这就可以延伸到学习,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帮助和锻炼意志力非常重要。此外,要敢于质疑,科学家或者老师的观点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在提出质疑的同时,要有一定的依据,不能仅凭感觉。达尔文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理论,让学生看到生存斗争的残酷现实,这只是表面现象,更应该体会到的是不进则退,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进步,停在原地,而别人在不断地进步,你就相当于退步了,而退步就要面临残酷的现实,因此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才不至于被这个社会淘汰。
2.2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
高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敏感、自尊心强,因此老师要尊重学生。如果老师采取不恰当的教学方式,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轻者可能导致学生对生物课失去兴趣,重者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学生和老师是平等的,要互相尊重,多鼓励学生,当学生问题没有回答对时,不应该当众批评,而应该让学生找出自己没有回答对的原因,同时安慰学生;当学生因为害怕说错而不敢说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即使错了也没有关系。这些看似很小的举动,在学生心理激起了大大的涟漪,学生觉得自己得到尊重了,自然会尊重老师,也会喜欢上生物课。
3结语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将生物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整合,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心理建设,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求老师教学水平高,还要仔细研读教材,提炼出教材中与心理健康有关的内容。此外,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尊重程度也是决定心理健康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