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资源建设范文

时间:2022-03-20 08:06: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微课资源建设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微课资源建设

篇1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1-0027-04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渗透于教育领域。从幻灯、投影到多媒体计算机,从电视、电影到电子书包、iPad,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运用到教育领域,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两年,在Web2.0环境下,“微信” 、“微博” 、“微电影”等“微”样式不断涌现,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已经进入了“微”时代。教育研究者看到了这一点,纷纷把焦点聚集在“微”字上,期望通过“微”形式变革我们的教育。微课在“微”时代的潮流中应运而生,它不仅成为了重要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同时也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可能。

一、微课的界定

1.什么是微课

微课最早是由美国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 2008年秋首创的,他指出微课并不是指为了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1]根据戴维・彭罗斯的定义,微课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建构,并且是为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服务的资源。

在国内,微课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最早对它进行研究并下定义的是胡铁生,他认为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2]另外,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可能,现在的学习正走向碎片话、微型化和移动化,传统的教学资源受到了很大挑战,笔者认为微课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过程和环节进行精心设计所生成的为了学习或教学的短小视频资源。这种新型的资源,特别适合与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相结合,在非正式的移动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2.微课与传统课堂录像的区别

通过微课的定义知道,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和学习资源表现形式,那么微课和传统的教学录像之间有什么区别,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分别从视频时间长度、内容单位、教学目标、灵活行、交互性、扩充性、情景行、资源丰富程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程度等维度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如表所示,微课主要是以知识点为单位,教学目标比较单一,重在突出一个“微”字,因为短小,就有很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并且微课不仅仅包括微视频,还有与之相关的微教案、微设计、微反思等,资源相对传统的课堂录像比较丰富。但是,也正是因为微课的短小,不能让学生涵盖所学内容的全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就不那么紧密了,不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而直观的感受。

二、微课建设现状分析

笔者在前面已经提到微课和传统课堂录像的区别,那么微课建设的现状如何呢?笔者参考中国微课网(http:///)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本次活动(截止到2013年6月27日)上传的作品总量为20607个,笔者分别从地域微课建设、各学科微课数量、各年级微课所占的比例以及各类型微课所占的比例四部分进行分析,另外还选取观看次数最多的前50名微课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这些方面来映射微课建设的现状。

1.微课建设地域分布

中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地域教育资源建设的不平衡,微课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其建设也必会出现地域的不平衡。根据中国微课网上的数据得知,地域间微课资源建设差别是非常大的:如山东省上传的微课数量多达10607,而、青海等省没有上传的微课资源;另外,又比如像陕西、四川、海南等省上传的微课数量都不到50,由于省份过多,笔者把微课数量小于50的删除掉得到的具体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2.微课学科数量分析

根据中国微课网上传的参赛作品,了解到现在的微课不仅涉及主要的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而且还涉及中小学的副科课程,如政治、历史、信息技术等;并且还有很多与生活常识有关的知识,如游泳的注意事项等。那么,具体学科的微课数量是多少呢,他们之间的差别有多大呢?笔者在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列出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3.微课数量年级比例分析

现在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与传统意义上有很大的区别,前者更加的多元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性化学习资源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加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微课建设就是为了在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服务的。微课从无到有,再到现如今的积极实践,微课资源的建设正在一步步地走向规范和成熟。在中国微课网中,微课资源涉及从小学到高中的各个年级,笔者对存在的微课资源进行归纳整理,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4.微课类型比例分析

对于微课的分类,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和标准进行划分,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在中国微课网上,按照教师教学方式将微课类型分为讲授类、解题类、答疑类、实验类、以及其他类型。教师在上传微课作品时首先就要选择自己所制作的微课类型,根据其中的数据,笔者了解到各类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讲授型(80%)、解题型(4%)、答疑型(1%)、实验性(3%)、其他类型(12%)。现在建设的微课资源中主要还是以讲授型为主,类型分布很不均匀。

5.观看次数最多的前50名微课分析

前面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微课建设的总体情况,对于具体学科具体表现形式微课的建设情况仍不是很清楚,在此,笔者抽选观看次数最多的前50名微课进行分析(观看次数最多的高达3万多次),以期对具体学科的微课建设有所帮助和指导。在前50名中,各个学科的数量如图4示,从图4中可以指导,最多的是语文学科,有16个,其次是数学课和信息技术课,数量都是7个。

微课有四种呈现形式,分别为背景音加PPT演示,两分屏,截取以前视频的片段以及专门制作的课堂录像的微课,有没有那种形式的微课更受到学习者的欢迎呢?在对中国微课网上的前50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到,背景音加PPT形式的微课有22个,两分屏形式的微课有13个,截取以前视频的片段有10个,专门制作课堂录像的微课有5个。微课形式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在制作微课时要选择合适的微课形式。

三、微课的应用途径

在中国微课网上有如此多的微课资源,几乎涉及所有学科中的重难点,面对如此丰富的微课资源,应该如何合理而有效地运用呢?微课短小灵活的特点决定了它更适合非正式的泛在学习,即它是对正式学习的一种辅助和支持,可以随时随地、无处不在地进行碎片化学习。对于微课的应用途径,在此在两中学习方式中进行具体的思考,一种是混合学习,另一种是网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1.混合学习中微课的应用途径

所谓混合学习其实就是在线学习和面授学习相结合是一种学习方式,在此借鉴“翻转课堂”是思想,认为微课应该是在课前由教师选择并提供给学生的,同时,教师提供一定的问题以便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进行思考。另外,由于微课大多是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这就需要教师把一章或一个知识体系的知识地图提供给学生,以便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知道将要学习是知识点在整章中或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程度等。

2.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中微课的应用途径

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有更多的自主性,但自主学习不能等同于自由学习,学习者是在一定的目标指引下而进行的学习。教师一方面把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并辅以练习,使学生可以一步步攻克知识点;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在论坛或其他交互平台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把这些常见问题的解析制作成微课,不断更新微课资源,并且链接到经常出现问题的地方,方便其他学生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微课建设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微课网上,有专门的一个功能模块――答疑解惑,在这个功能模块中教师与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网站管理者之间可以进行交流。据不完全统计,在答疑解惑模块中有568个问题,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了解到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观念类问题和技术类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在微课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1.理念问题

不论是以前的小班化教学还是专题性质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微课所倡导的一些思想,这些问题笔者在前面已经有所提及。站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在我国课程改革的10多年时间里,都或多或少地听说或者经历过这些问题的研究。一方面,正是因为经历过但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许多老师对微课的态度从他们所提到的问题中可以看出是想尝试但对效果表示迷茫;另一方面,近两年微课进入人们的视线,现阶段对于微课教学的实践还是处于探索的阶段,教师的观念只关注微课的“短”、“小”等外部的特点,而对微课建设所需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等考虑不周全,即和传统的教学相比也许只是把录像的时间缩短了,实际上是“旧瓶装新酒”的做法。

2.技术问题

笔者在分析答疑解惑功能模块中的问题时发现,对于现在的教师来说,技术问题仍是制约教师建设微课最主要的问题。主要有如何录制教学视频,如何进行后期的编辑,以及如何再PPT中插入多媒体文件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从一方面映射出制作微课所需的设计与开发的技术只有少数老师掌握。其实,制作微课非常的简单,教师首先不要望而生畏;其次对于设备只需一个麦克风,一个屏幕捕捉软件,就可以生成教学视频,如果是教学实录的话,再需一个视频后期制作软件即可。

五、微课建设的建议

1.健全微课建设的理论基础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其开发和设计的理论基础既不统一也不健全。然而,任何实践都要有理论作为支撑,微课的建设也不例外,在没有真正了解微课“是什么”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大量地开发微课呢?所以健全微课建设的理论基础已经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在建设微课资源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与学习有关的理论,如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等;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考虑与学生学习有关的心理理论,即了解如何更大发挥微课的作用和价值。

2.提供微课建设的教师培训

培训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微课,首先要让教师对微课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并且对微课所倡导的思想如何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进行思考,有自己的心得;其次,也要对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对如何制作微课进行培训。一线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是非常清楚的,所制作的微课有一定的针对性,他们本就应该成为开发微课的主力军,但一些教师的技术水平比较落后,这就需要加以培训来改变现状,让更多的教师来建设微课资源。

3.追求微课建设的共享与开放

现在的教育领域,最热门的除了微课外,还包括MOOC(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等,在MOOC中,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课程进行学习,并且没有学生人数的限制。它建设的理念就是一种开放和共享的思想,把优质的教育资源从学校解放出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学习,这也是微课建设所应该追求的。但现在有关微课的网站中,有许多是收费的,但微课建设的理念是追求优质资源的共建和共享的。并且,微课资源建设的开放性也可以避免重复资源的建设,有利于开发更多样的资源。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其内容碎片化和传播途径移动化,非常适合人们现在所追求的学习方式,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持移动数码设备和无线网络将越来越普及,微课所支持的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学习方式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良意.开展微课程科研课题实验 促进名师迅速成长[J].福建大学学报,2012(10).

篇2

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院校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微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研究”(课题编号JXJG-10-50-3)阶段性成果之一。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能成为衡量个人知识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尤其是职业类院校中非常重视对于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将来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和学习。所以很多从事计算机应用教学的工作者们,都在致力于计算机应用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微课的诞生,让很多教育工作者看到了教学改革的希望,这种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新型学习资源,对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构建学习型社会等多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微课也因此在国内教育教学领域迅速受到热捧。

1 《计算机应用》微课资源的主要特性

《计算机应用》课程作为高校的公共必修课,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教师工作量大、机房设备不足、学生人数多、基础参差不齐等,《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是围绕计算机来教授学生各种计算机操作技能,如果建设微课资源库,采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必将有效地提高计算机应用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微课是针对某个知识点开展的教与学的活动,碎片化的特点让学习者能更好的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但如果是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微课学习,很容易让学习者遗忘。所以围绕一门课程的微课资源库建设,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单个知识点展开教学设计、微课视频、进阶练习、教学评价等,是覆盖这门课程所有知识点的系列化的微课资源库,而不是某个知识点的单一微课。用于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资源库,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和教育均衡发展,其具有以下特征:

1.时间短,内容精

微课最大的特点是时间短,内容精。教学视频一般在5~8分左右,短时间的学习,不易产生疲倦感,有利于迅速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提升学习的效率。较少的学习内容,更容易聚焦问题,突出主题,使得知识点的学习具有针对性。

2.模块化

计算机课程的知识点相对复杂繁琐,每一章节内容都包含着各自独立的知识点,把每个知识点用微课视频的方式讲解,可以做到更生动形象。但视频毕竟只有短短几分钟,所以微课是以模块的方式,将某个知识点包含教学设计、素材课件、进阶练习、教学评价等相关的教学资源组合,形成一个内容完整、模块化的教学资源包,使得微课资源库更加丰富、灵活。

3.系统化

在进行课程的微课资源建设时,既要考虑到微课内容的独立性,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整个课程各章节微课之间的关联性。所以将《计算机应用》课程的一个章节,分成几个不同的知识点,分别录制成微课,这样看似独立,实际相互关联的微课资源库体现了系统性。

2 《计算机应用》微课资源库建设

目前,国内高校微课资源主要以理论讲授和实训演示两种类型为主,理论讲授是以语言信息为主,教师通过知识点去搭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训演示则以实践训练为主,教师通过某一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就《计算机应用》课程性质而言,创建理论讲授和实训演示相结合的微课资源,才能辅助课程的教学。所以《计算机应用》微课资源库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建设:

1.规划,组织和实施微课资源建设

优质的微课是围绕课程教学为主线,进行一系列的知识体系的开发。《计算机应用》微课主要用作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课堂辅助教学。所以微课资源库建设应该有统筹的整体规划、结构设计、建设方案等,要充分体现微课资源的实用性。在微课选题上,应该围绕教材,讲授、阐述某一个知识点,为学生答疑解惑,或者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操作实践。在微课结构设计中,要在短短几分钟内将知识点讲透,就要用简明的语言、精确的表达将主题呈现,知识点的讲解要有针对性,突出重点,优化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微视频,微视频的制作要生动活泼,制作画面简单大方,不要出现无关的背景,凌乱的鼠标晃动等。除了微视频之外,还应用有相应的配套资源,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学习任务、评价反思等作为教学辅助资源。

2.搭建微课资源平台

好的微课资源,还需要一个可以共享和应用的网络平台作为基础。构建开放式的微课资源平台,能实现课程学习,在线练习,评价反馈等功能。在课程展示平台中,包括有课程各个章节的微课资源,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并通过在线练习平台进行效果的检测,通过评价反馈平台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微课资源平台为教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保障,学生通过平台进行课前学习,课中答疑,课后复习。它将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好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分层次的学习。

3.微课资源的推广

微课资源库建设不是简单的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优秀教学团队的智慧结晶。建设微课资源,需要将信息技术和教学深度融合,要求教师对知识点中的学习活动、主题、重点、难点等有深入的研究和整体的把握。凝聚众多教师心血的优质微课资源,不可能只有一次就废弃的。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将微课资源推广出去,让更多的学习者、教育者受益,提高微课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带动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资源建设中。

3 《计算机应用》微课资源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是一门直面计算机操作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探索,学校构建了《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微课教学平台,同时提供了APP移动客户端,学生可以很好的利用微课资源学习,针对部分没有电脑的学生,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在移动终端上进行自主学习。微课资源库的建设,相当于给每个学生配备了一个私人课堂,可以在非常自由的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课堂,使得微课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地位更加重要。学生在课前使用微课教学资源辅助学习,在形式上为学习营造了一种轻松、优雅的氛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也不再是简单的“我说你听”的灌输式的教学,而是非常积极、活跃的交流和讨论式学习。颠覆的教学模式,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微课教学资源建设,可以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深度的挖掘,对教学资源进行课程化开发,方便了教师间的教学方法、经验交流,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自身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要想进行《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就要将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要取得教学改革的成功,前提是建设好优质的微课教学资源。所以《计算机应用》微课教学资源建设势在必行。同时,在微课资源学习中,全新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让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变得更加主动、个性。教师在微课资源建设中,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加强了教学团队的沟通交流,提升了工作效率。

本文是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院校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微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研究”(课题编号JXJG-10-50-3)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巫雪琴.校本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07

[2]王新国,秦智伟,张永强.高校微课资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4.06

篇3

关键词:

涉外会计;微课;建设

一、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微课资源建设的意义

1.满足涉外会计工作岗位的需求。随着经济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涉及涉外业务的企业数量与日俱增,对掌握涉外会计技能的会计专业毕业生需求量越来越大。《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作为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传统教学按照完整的理论体系进行教学,与岗位需求并不契合,导致学生走上岗位后茫然无措,用人单位苦于无人可用。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微课资源以教师设计的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营造真实的凸显涉外企业情景的“微课”教学资源环境,有助于强化会计专业学生涉外会计核心能力培养,使学生未入职场即已对岗位进行深入了解,学生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进入工作角色,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促进涉外会计的队伍建设。

2.化解难度,促进学生专业成长。我院会计专业学生前期学过的专业基础知识构建不全,知识迁移能力不足,教师教学中讲多了,学生消化不了。《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繁多、核算枯燥,有些内容学生因缺乏感性认识而难以理解.畏难情绪严重,导致课程学习出现障碍,因此,需要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其化解难度、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和交互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微课是围绕《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中某个知识点和技能点设计,并将重点和难点化整为零,可按个人实际掌握和理解情况选择学习。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避免了学生“前面听不懂,后面跟不上”的情况。微课设计将知识中的重难点问题、知识点等通过提问的方式凸显出来,学生在观看微课时就会边学习、边思考,在微课的有效引导下,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知识模型建构。

二、微课资源建设设计

1.理论指导。梅瑞尔首要教学原理:梅瑞尔首要教学原理重在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主张学生介入解决实际问题当中,认为只有当新知识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融于一体时,才能够促进学习。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微课的设计遵循了梅瑞尔首要教学原理,首先唤醒学习者的先验知识,接着创设情境,引入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思考、学习;然后呈现重难点知识;最后通过一些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2.设计原则。按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涉外会计考证要求和我院学生的特点开发《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微课资源,符合启发性、应用性和行业性的原则。

2.1启发性: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微课的前、中、后“创设问题情境”,设置一系列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围绕“小问题”来讲解知识点,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小策略”,有利于学生聚焦问题,产生学习兴趣。其次,提醒、强调学生思考问题,并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深度思考,学生能在一种情境中体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便于日后的跨情境运用。三个环节的问题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层层递进。

2.2应用性。微课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未来工作中的难题,提高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熟练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问题。同时,微课要符合当下学生时间碎片化和移动学习的需要,做到短小精悍。

2.3行业性。微课是针对工作中的某个实际问题或技能点专门制作的视频,目的是在真实自然的工作情境中,提升准确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微课中的案例选取涉外企业业务活动案例,具有较强的学习指导性和行业针对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内容选择。微课内容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微课开发的主要工作,它决定着微课开发的成败。微课作为一种媒体教学资源,一般时长在5—10分钟,因此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细要微,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动画、视频、影像。结合微课的特点以及对学生知识点掌握的要求,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微课的内容选择了重点和难点内容。

4.设计过程。“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流程如下:选题—创编脚本—配图—设置动画—插入音乐—生成视频。微课设计中主要解决的问题:如何通过微课资源帮助学生学习《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新知识?如何帮助学生预习导学,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如何指导学生处理典型问题、难点,及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先导知识点,完成有针对性的学习?如何帮助学生完成课后的巩固拓展?具体内容设计举例见表1。

三、结语

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微课的核心本质是面向学习者,因此要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基于“学”的视角增强微课的交互性设计。微课的设计和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要主动迎接微课带来的教学变革,提升会计的网络和信息技术水平,认真分析微课的优势和不足,在微课的主题选择、内容设计、资源整合等方面与会计职场充分融合,提高微课资源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宁.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微课资源建设探讨[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5(2):61-62.

[2]张姝梅.基础会计课程微课开发与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278-279.

篇4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7-0032-03

一、微课的缘起

微课程又名微课,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提出的,他认为微型的知识脉冲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问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相比Penrose提出的微课程,胡铁生从教育信息资源的角度深化了微课程的概念,他认为:微课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长度为5~10分钟的微型教学视频片段,此外还包含与该学习视频内容相对应的教学设计、练习测试、教学反思等辅教与学的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随着教学需求、资源应用、学生反馈的变化而处于不断的动态发展之中。

目前具有微课程理念的网络学习资源中,享有高影响力和知名度是国外的可汗学院、TEDEd和国内的网易公开课,大部分的资源都是针对大学生。网络上现有的微课资源无法满足需要,微课资源的校本化是微课发展初期必须要经历的阶段。

二、校本微课平台的建设

微课平台应当是一个提供知识挖掘的平台,能告诉学生如何根据学习所需搜索相应的资源;允许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多的主动权,自主地挖掘所需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它的设计与选择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便捷的导航与人性化的个人空间

在线学习者的核心需求首先是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在海量资源中能利用多样化的导航,引导学习者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可以极大地提升学习者的积极性。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个人空间对于学习者同样很重要,学习者可以实现对课程信息的保存,学习过程的记录,交流互动的记录。个性化的空间页面设置还可以在方便学习者使用的同时增强学习者的存在感。

2.设置建立学习计划的服务

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享有极高的自由度。为此微课平台设置学习计划模块可以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养成为自己的学习做整体规划的良好学习习惯。此外,还可以利用平台中对信息的推送功能,向学习者推送由易到难的课程,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循序渐进的课程选择建议。

3.设置随时记录的服务

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也有随时随地记录课程学习过程中萌发的想法或知识碎片的需求,平台需要设置相关功能,可以通过提供标注与记录功能,实现精确标识与记录。

4.设置问、答服务

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也有社交的需求。不仅是分享和表达的需要,更常见的是在课程学习各个阶段的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的问与答。答可以是预设的解答直接推送,也可以是教师及时针对性的答疑,还可以是其他学习者的解答。提问者在提问前还可以在课程问答网页先搜索。对于所有的“问”与“答”,都保留有记录,方便整理与回放,也便于教师收集相关反馈信息。

5.设置练习与测试服务功能

根据需要练习可以设置成封闭式与开放式两种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使得学习者既可掌握基础知识,又能锻炼高阶思维。测试尽量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可以方便地利用教师事先设置的答案实现自动批改。

6.设置评价功能

引入游戏中的通关与积分功能。随时提示学习者在群体中目前的排名,针对学习者总积分累计给他提供不同身份,系统中为不同身份增开部分功能权限。平台中设置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甄别而是激励,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

7.设置对回馈的自动分析功能

对于学生的练习以及学生设置的标注情况,平台自动给出分析,学生可以根据分析找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教师可根据分析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做出进一步优化微课或者针对性地提供解释信息、甚至延伸出微课的决定。

三、校本微课资源库的形成

微课资源建设需要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支持“线性”教与学更要支持“非线性”教与学。建设校本微课资源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全员初级培训,为微课推行营造良好的校内环境

通过对微课的概念、应用的介绍让大家了解微课;通过微课应用的展示让大家感受到微课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实际教学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对微课产生兴趣;通过对录制软件的学习,让大家体验微课制作的过程,录制软件的学了可以录制微课还可以解决实际应用中某些视频无法下载的问题,这点让培训的普及性得到保证。

2.深入培训,为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组建一支高素质的队伍

优质的系列微课也不可能通过强制分配任务来实现,它的制作者必须是一批对微课怀有兴趣、有激情的人。为此,需要在全员初级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双向选择组建队伍,再对这支队伍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全面的培训,这是进行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实践的前提。

(1)培训内容梳理的方法

系列微课的主线一般以实际教学时序为主线,总结性的专题以知识体系为主线。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微课定位重点是解惑,为此,首先要提炼出适合制作成微课形式的教学内容,如知识点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中的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这些点与环节的梳理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研究与整体的把握。培训时大家共同观看典型的微课,分析作用,学习提炼的方法,然后集中分学科组讨论,分工梳理,再集中对各自梳理的微课制作目录进行审核,确保微课内容的针对性。

(2)规范化微课的设计

微课的结构:要求有鲜明的主题和清晰的讲述线索。用清晰的话题引入课题,评价方法和考试方法,力求时效的同时新颖。课中的讲解要求线索清晰,重点突出。收尾快捷的同时注意对关键概念的总结。系列课程,要注意风格的统一,前后内容的衔接。

讲解的设计:新颖的课堂结构、精确的语言表达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微课风格。为此,讲解人要充分准备,力求语言准确、简明、流畅。

配套资料的设计:配套资料包括课程说明、学习目标、所讲知识的背景信息,以及分层练习,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教学辅助资源,所有的资料的编辑格式力求统一,符合规范。这有助于微课被更广泛地应用。

(3)培训微课平台的使用

无论是微课视频、相关资料的上传还是作为在线学习的一个角色都需要熟悉平台的使用,不光是熟悉作为教师角色的空间功能还要熟悉作为学生空间的功能,只有同时熟悉课程提供者与学习者两种角色的空间环境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为学习者提供资料与服务。

3.分工协作,完成系列化微课资源制作

校本微课资源的建设可以根据成员特点,分工协作,各人做自己擅长的专题。制作时间可以利用平时教学,与教学同步完成相关内容,对于某些专题也可以利用假期。学校层面,对那些在微课资源建设方面做出贡献的教师们也给予相应的奖励与肯定。

4.多管齐下,实现优秀微课资源的推广

通过各种教研活动、评比让优秀的微课走出去,为更多的教育者所用,提高微课资源的利用率。在这个过程中,制作者能受到激励,进一步增强微课制作与应用的动力。毋庸置疑,优秀校本微课资源的最终流向是更大型的在线学习平台。

四、微课资源的应用模式探索

人们最为熟知的微课应用方式就是非正式在线学习形式,焦建利认为:“微课能够为学生提供“自助餐式”的资源,能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关键概念和一些难以理解却要求掌握的技能。微课程的开放性及后续补充与开发的潜力也为教学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灵活性。大专院校也正在尝试将微课整合于他们的正式课程之中。相比大专院校,基础教育阶段的微课发展与应用都相当滞后,胡铁生表示:微课今年的研究重点在应用。不过要在应用模式和应用技巧上下功夫。

微课资源在假期在线学习中的应用:微课非常适合学生的“主动”学习,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效学习资源。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仅仅寒、暑假就有接近3个月的时间,现实情况是对于大部分学生们,所谓的假期只是从大课换成小课,针对目前愈演愈烈的各种补课班,疲于奔命的学生、家长,焦头烂额的各级领导部门堵、疏无门。推广在老师的指点下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在线学习计划,在微视频和相关资源以及其他学习者、老师所组成的环境下进行在线学习。这样的举措应当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有利的探索与解决目前假期小课热的一种可行的途径。

存在的问题:这种高自由度的网络在线学习面临的问题是在网络这个嘈杂的环境下,静心学习需要有强烈的目的性、积极性、主动性,而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严重影响学习的效率,另外目前谈网色变家长也很难在思想上认同这种网络学习方式。

微课资源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微课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使用。微课程可以作为颠倒课堂的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载体,得到比较好的应用,学生在课堂之外观看在线的课程,在课堂上进行回顾和课堂活动。微课为观看者提供的一对一的临场感是大规模班级授课、拥挤的教室所没有的。由于微课小而精的特点,微课能够很容易地被整合于课堂教学上,以便学生能容易地理解所呈现的内容。此外,课后,它可以提供重点、难得、疑点以及技巧与操作的讲解,支持分层学习,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重新访问教学资源,以加强学习效果。

它的缺点:微课所要求的这种特别的授课方式并不是所有老师都能习惯的,尽管微课有助于增强课堂讨论效果,然而老师使用时必须能够动态适应新情况;此外,它在广度、深度和复杂度方面存在不足,同时因为它是提前录好的,也不能支持临时性的问题。

有专家预计:作为在线课程以及未来教学资源发展的新形式与新趋势,微课将成为最有前景的教育技术之一,正受到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关注。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探索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成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微课.

[4]梁乐明等.徽课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1.018

Domestic Micro Course Resources Construction

Status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YING Dan

Abstract With micro-lesson in the countr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number of micro-lessons, and showed the potential forced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 How to build a micro-lesson resources platform construction platform guide micro lesson, play micro class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it is imperative has become a micro-lesson development.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micro lesson building resources,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propose solutions to the micro lesson resources.

Key words micro lesson; resources; platform construction; micro course

1 微课的起源

1993年由美国北爱荷华大学 LeRoy A. McGrew提出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 1995年由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OML)是最早的微课雏形。而现今热议的微课程(Micro-lecture)概念是则是由美国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在2008年提出。①2010年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微课的研究,发展至今,对微课的诠释有多种版本,率先提出微课概念的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通过不断提炼与归纳,其最新定义为:“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②

2 国内微课资源建设现状

(1)发展迅速。微课以其短小精悍、主题突出、资源多样、情境真实、应用面广、交互性强、使用便捷等传统课堂无法替代的优势,迅速成为一种学习的重要手段与资源,并得以迅猛发展。2012年启动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全国共设有31个省级赛区,1600多所高校参赛,参赛选手逾12000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2012年举办的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由 15 个省(市、区)的 7万多名教师上报的优秀参赛微课作品21814 件;截至2015年9月19日21点在百度视频以“教程”作为关键字的搜索结果达到了9794947条,其中0~10分钟的视频资源达到了5937919条。以微课为资源进行系统建设的平台也得以蓬勃发展,如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播平台、中国微课网、凤凰微课网、第一视频教程网、我要自学网等等。另外,有关于微课的学术研究也出现快速增长之势。

(2)官虚民实。由教育部及各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微课比赛在国内此起彼伏,有些主办官方还建设了网站,用于宣传、征集、票选、交流、分类筛选微课作品,但此类作品的开发目的是为参赛或完成行政任务,并非针对教学实际,更无系统性可言,所以其微课资源的建设在赛后就几乎陷入停滞,实用价值难有好的体现。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王伟曾在高校教师中对微课资源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有45.1%认为微课资源的利用率偏低,有56.5%认为现有微课资源的实用性不强,建设存在问题。而第一视频教程网、我要自学网等民间网站,虽然鲜有学者将其列入研究范围之列,但其收集到的作品范围更广、数量更多,点击频率与用户评价均有很好的表现,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3 国内微课资源建设问题分析

(1)系统设计缺失。目前微课资源数量虽多,但基本呈相对孤立分散、互不相连状态,官方微课平台也只是将征集到的作品作简单的分类筛选,不能在特定主题下对已有微课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和利用,难成体系。凤凰微课和一些民间网站对某些主题基本实现了整体建设,但其重点仅仅是资源的有效聚集,而对综合型学习平台所必备的社会性、个性化学习等支持服务完全没有考虑;在学习中常需要的社交、协作等交流软件,平台中也没有整合与嵌入,使学习陷入先天性的不足。

(2)互动效果低。国内现有微课大部分没有互动的设计,少数有互动的,也无法即时解决关键的教学问题,只是为了形式的实现而已;部分网站具有互动功能,但就用户和内容来看,基本是教师之间就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的非教学流。目前国内微课资源只能进行线性播放,虽有网络的支持,但也没有实现学生和媒体之间的有效互动。互动功能的缺失,使学生无法就学习问题与教师进行沟通,使学习完全成了学生的单方面行为。而这一问题,在美国的可汗学院则早已得到很好的解决,其平台详细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历程,提供在线测试,统计学习及测试情况,通过互动可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个人学习计划。教师也可通过统计与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及时在线指导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并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③

(3)微课定位不准。没有教师先进教学设计理念支持的微课作品,顶多只能算是一个外表华丽、中看不中用的“视频式课件”,仍然只是传统课堂的“翻版”。④很多作品将微课定位于一般性的课内知识讲授,甚至就是传统课堂分解后的视频化,没有重视选题策划和设计,对微课的应用环境、途径、方式缺乏必要的考虑,对微课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缺乏提炼,因此不管在微课内容、环节的设计,还是与微课平台有机融合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缺失。

(4)学习动力诱导机制的缺乏。目前国内微课的学习还只是一种个人自觉行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还未给予积极的引导,无论是微课资源平台还是微课本身都缺乏诱导机制的建设。另外微课必须通过一定的设备终端和网络才能实现使用价值,学生受时间、终端、尤其是网络的影响,很难随心使用微课资源。

4 微课资源建设的思考

(1)整体规划微课平台建设。探索建设“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综合型学习平台,要从技术管理、学习任务和社会交往等多维度创建虚拟化的学习环境。在平台中要实现导航、个性化虚拟空间服务(包括个人资料、个人学习计划、个人学习记录、平台信息的推送服务、学习成果等)、教师引导学习、学习进程数据库、师生互动、测评与评价体系,平台用户之间交流协作、学习资源下载等功能,通过互动、协作、交流让微课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理解掌握,而是一种有价值的社区化学习活动,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2)加强微课程整体开发。要改变微课资源孤立分散的现状,须从整门课程或某个完整主题角度出发去设计、创建微课资源。整体开发时,按照微课知识碎片化的特点,应将课程内容一一模块化、主题化。在模块或主题内处理知识点时,可结合微课特点,注重微型化、碎片化。但在这一“化整为零”过程的同时,要注意各知识结构关联化,可通过建立知识网络图、知识树等,使微课各知识点既能相互独立,又能通过课程设计有机地组织成学习单元(项目),使学生学习更具计划性和系统性,能在碎片化的微课学习中,有效实现知识的“零存整取”,完成课程或主题知识的组建。对于中国微课网等以比赛征集作品的形式进行微课资源建设的平台,可将以往以单一知识点的制作比赛,改成分片区、分科目以模块化为主题进行系列作品制作的方式来统筹安排赛事。

(3)认清定位,增强互动性设计与开发。学生是微课学习的主体,老师一讲到底的设计思路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其效果值得怀疑。改变老思路,在微课设计中要增强互动性设计与开发,可依照任务驱动型在线学习模式来进行结构设计,⑤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模块,在每一模块学习时,提供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每一个知识点学习完毕后进行在线测试,在学生即时获取测试反馈结果的同时,根据测试结果等第推荐新的学习建议,让学生自主选择,实现更有针对性的学习。

(4)注重学生学习动力的诱导与维护。在微课学习应用方面,可将微课学习纳入在校学生的“学分银行”、在职学生的继续教育培训内容等;在微课网站设计上,完善激励建设,可仿照网络游戏的晋级体系,对学生每一次练习、测评、完成模块学习等都给予量化的评价与晋升;在使用条件上,国家正积极主导降低网络费用,将助力微课的推广,另外各学校、单位尽可能提供免费的移动网络资源。

注释

①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

② 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2014(4).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3-0064-02

1 前言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因其时间短、规模小、针对性强、图文并茂、音视频兼具等优势,已经得到高中广大地理教师的普遍使用。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要达到预期效果,必须要基于微课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微课资源整合,以发挥微课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最大效应。

2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类型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不同于传统课程资源,但是它是在继承传统地理课程资源基础上的再发展与再创造,高中地理微课教学是新的教学模式。微课资源主要在地理教学视频、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学反馈、学习指导等多种资源的基础上,又根据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价值与运用领域,主要分为三大类型。

知识型资源 知识型微课资源是以传授地理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微课教学资源。教师围绕地理教学的某一知识点,进行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发挥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微课资源的利用,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启发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掌握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基本知识与知识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总之,知识性微课资源以传输知识、培养学生地理知识构建能力为主要任务。

活动型资源 活动型微课资源主要是围绕高中地理学习活动与实践活动而开发的教学资源。为了推动学生课堂活动的有效、有序进行,教师借助微课资源,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学生在微课资源的引导下,开展自主与合作学习活动;为了提升学生地理应用能力,地理教师往往借助微课,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以实践活动为主线,采用体验法、参与法、置换法、演示法等实践活动方式,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地理知识的吸收与内化,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辅助型资源 辅助型微课资源主要是指在地理教学中发挥辅助作用的微课教学资源,它着眼于拓展学生地理知识面,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性学习。辅微课资源尽管不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地理课堂学习,但是对学生地理学习起着重要的促进与辅助作用。如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可以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同时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助链接型微课资源,帮助学生开阔地理认知视野,对高中地理教学起到有效的补充与拓展作用。因此,辅助型微课资源也是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3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路径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只有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才能充分实现其价值与效益。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路径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是针对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展进行的资源整合,是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具有强烈的资源整合意识,推动地理微课资源体系与学科资源的有效整合。

1)新旧教学资源整合。鉴于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是整个地理教学资源中的一种新的资源,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加强地理新资源与旧教学资源之间的整合,使微课资源更好地丰富地理教学资源库,形成相对完善的、持续的地理资源体系。微课资源与旧资源的整合,首先,要继承与发扬传统资源的优势;其次,微课资源要创造性地开发新的地理教学资源。要充分发挥微课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就要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提高新旧教学资源整合的整体效益。

如教学“区域发展差异”这一课,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区域发展差异,对教学资源进行再整合。把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有机融合在微课中,使之成为微课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这样既发挥了传统地理课件教学资源的作用,又通过微课模式,凸显微课的教学优势,实现传统课件资源升值[2]。

2)不同类型资源整合。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具有类型多等特点,不同类型的微课资源在不同的教学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较好地体现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那么高中地理教师如何才能实现不同类型地理微课资源的最大价值呢?整合无疑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高中地理教师要根据地理教学的需要,加强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微课资源的整合设计,使不同类型地理微课资源有机结合。@样就能避免微课因时间短小带来的容量劣势,更好地突出微课针对性强的优势,做到互为补充、互相支撑。

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活动型资源”可以结合“知识型资源”,使“活动型资源”紧紧围绕“知识型资源”展开设计与开发,促进学生地理知识的吸收与运用;“辅助型资源”又紧密围绕“知识型资源”“活动型资源”展开设计,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微课资源链,实现课内向课外、知识传输向知识运用的有效延伸。

3)不同学科资源整合。现代教育理论注重构建开放的教育教学模式,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也要坚持开放性原则,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将微课资源与其他学科资源有机整合,实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同时,这种整合既要立足于地理课程教学实际,又要充分考虑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抓住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点,这样才能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

地理微课资源与其他学科微课资源的整合将进一步丰富高中学校教学资源库,推动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的学习迁移,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高中地理学科与高中历史、高中政治等学科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知识互相交叉、互相渗透。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可以尝试与高中历史、政治学科微课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互为补充,通过不同学科微课资源的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思维的发展,用联系的教学思维提升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含金量。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路径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在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思路和总体方案引导下,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和学生实际、微课教学特点,有序、有效推进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

1)合理规划。为了提升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的效率,避免微课资源建设中的资源浪费与重复建设,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必须要进行合理规划[3]。地理微课资源建设首先要根据高中学校的统一要求,具体由高中地理备课组为实施主体。各位地理教师在备课组长的领导下,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及高中地理考试大纲进行深入解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与考纲要求,制定地理微课资源建设方案与建设流程,尤其要把微课资源合理定位,使微课资源能够贴近教材,紧扣地理知识点;贴近学情,充分考虑微课背景下学生认知特点与学习能力、习惯等,将微课与地理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2)搭建平台。平台是微课资源价值实现的物质基础,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离不开资源平台建设。高中地理要根据“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要求,强化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高中地理教师之间的微课资源开发与建设互动,互相借鉴、互相促进。

此外,还要善于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地理教师基于微课的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如微课大赛、微课题研究等,激发高中地理教师微课资源开发热情,提升教师微资源开发与研究水平,使平台真正发挥出辐射作用,建构起地理教师之间微资源建设的桥梁,营造出融合“微课建设、管理、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立体化服务h境。

3)微课制作。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的关键是微课制作,它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具有精湛的教学技术,还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化素养。高中地理微课制作要重点突出“三性”,即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

首先,微课制作要具有科学性。按照高中地理知识与能力发展的需要,科学地制作微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认知特点。

其次,微课制作要体现技术性。高中地理微课制作必须要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制作出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微课资源,以确保微课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有助于凸显微课优势。

最后,微课制作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为了更好地展示微课的魅力,需要高中地理教师优化微课设计,融入艺术元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审美享受。

4)应用改进。微课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为了推动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应用,高中地理教师要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这不仅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价值,更有助于推动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改进。在共享的过程中,教师将根据自身对地理教学的理解与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意见,提升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水平[4]。此外,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改进还要善于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同行点评、专家点评等形式,推动微课资源建设更大范围内的互动,促进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水平的再提升。

4 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微课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必将推动地理教学的新发展、新突破。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强化实践探索,基于微课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路径,更好地发挥微课在提升地理教学效率中的积极作用,为高中地理教学增添更精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何晓萍,蒋鑫.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9):43-46.

[2]苑雪.微课资源开发的实现路径分析[J].电子世界,

篇7

摘要:微课程的兴起,进一步丰富了知识传播的途径。体育术科的教学特点与微课程建设的内涵及特点吻合。文章基于微课程发展视角,对体育术科教学视频资源制作进行思考,以期为体育术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微课程 体育 术科 精品资源共享课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6—0027—02

基金项目:中北大学教改课题。

作者简介:吴剑(1974~),男,在读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微课(Micro-Lecture)是由微课最早源于英国纳皮尔大学的T·P·Kee 所提倡的一分钟演讲及美国北爱荷华大学McGrew 教授所提倡的60 秒课程[1,2]。国内学者胡铁生于2011 年第一个将微课的概念引入国内,并进行了一定的阐释。随后,焦建利、张一春、黎家厚及吴秉健等师范院校的学者开始广泛关注微课程的发展,并对微课的概念、特点及应用目标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诸位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微课程有别于传统的视频课程资源的建设,它更加具体、更具有针对性。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整合,使得抽象、生硬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鲜活、形象,受到了众多学习者的喜爱, 也逐渐成为各大高校课程建设领域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

教育部于2012年主办了全国首届微课教学大赛,标志着微课程教育在高校的正式启动。本届比赛共有25个省份112 所高校182 门体育微课参赛[3],其中12 门获奖。在全部参赛的182 门微课中,术科132 门,占72.5%,基本涵盖了所有的术科项目。在此背景下,对体育术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思考,对于提高体育术科课程建设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微课概念研究

在先前学者对微课程概念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微课程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我们认为微课程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碎片(知识点),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的,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小型化的网络视频课程。微课程具有讲授知识的针对性、知识信息传递的多样性及自主学习的目的性等特点。微课程建设是Mooc 教材建设的重要基础, 也就是说一门课程的所有知识点通过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连在一起,最终形成现代Mooc 教材,通过PC、手机及平板等终端设备供学习者自主学习使用。

2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概述

课程建设是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2003 年教育部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截止2012 年,共建设各级、各类精品课程14446 门(国家级2682 门、省级5648 门)。2012年教育部开始启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建设5000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资源共享课是指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4]。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分两类:一是对原有精品课程的升级转型;二是新课程的建设。其目的在于课程资源建设及共享,为广大受众提供自主学习的课程平台。

精品课程与精品资源共享课有着什么样的本质差异呢? 如表1 所示,二者在建设内容、建设重点及服务对象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精品课程以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为起点,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及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于课程的实践条件及教学评价有着较高的要求。其核心在于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突出教学过程中“教”的环节。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围绕课程教学内容,以课程资源设计为起点,注重课程资源建设、评价、保障及共享,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的环节。

3 体育术科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资源微课化的思考

3.1 微课信息传递特性适用于体育术科视频资源建设

微课主要通过视频与音频信息的叠加, 同步向学习受众传递知识信息。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80%的信息通过视觉感受器进入大脑,14%的信息通过听觉感受器进入大脑,6%的信息是通过其他感受器(嗅觉、触觉及味觉)进入大脑[5]。也就是说,人们主要通过视觉与听觉来接受外界知识信息的感知。在体育术科教学过程中,示范法与讲解法是讲授阶段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一般通过观看教师的示范,学习者对技术动作建立直观的感知, 继而通过倾听教师的讲解对技术要领建立进一步认知, 从而在头脑中初步建立技术动作的概念。微课正是运用不同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及音频向学习者进行某一知识碎片的全景介绍。比如在足球项目踢球技术微课制作时,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速度下观看踢球的完整技术,比在传统教学现场更加的全面、直观。现代多媒体制作技术可在展示技术动作的同时,加入不同技术环节技术要领的音频,使示范与讲解叠加,促进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3.2 体育术科教学内容单一性适应于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体育术科教学与理论课教学在内容选择上差异较大, 理论课教学更多时候是多个知识点的串讲。而在一般情况下,体育术科教学在一个单元重点讲授一个知识点(技术或战术),其中讲授部分不超过十分钟,这与微课程的时间特性高度一致。据此,在进行术科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时,针对某一个技术或战术,通过十分钟左右教学资源的整合,形成一个包含示范、讲解、易犯错误及多个针对性练习组成的微视频。将该技术或战术在实际比赛中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剪辑而成的微视频, 作为拓展资源进行建设,既便于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又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3.3 体育术科微课程制作的一般要求

体育术科微课程应包括课程内容介绍、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及实战应用)、易犯错误及练习方法。通过视频编辑软件,将视频资源与音频资源进行同步剪辑。示范应从不同角度、不同速度下进行展示,便于学习者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技术环节的特征,从而更加准确的理解动作技术要领。讲解除了介绍动作要领之外,还必须要介绍该动作在实战中的具体应用,因为所有的技战术学习的指向都是比赛。在易犯错误部分,除了要介绍错误的形态特征,还必须要讲解发生错误的原因及解决策略。练习方法应本着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进行展示。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多样性, 为微课程制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除了视频及音频资源外、3D 技术、动画及PPT 都成为微课制作重要的技术手段。

4 结语

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微课程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微课程是新型教育资源的创新,是远程教育学习方式的变革。随着国家进一步重视国民体质及相关政策的出台, 人民群众的健身热情必将进一步提高,而对运动健身知识的学习也必将达到一个新的。基于微课的体育术科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资源库, 必将给全民健身的蓬勃发展提供支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自主学习。在提高运动健身知识的同时,促进我国国民体质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0):50-51.

[2]梁乐明,曹倩倩,张宝辉.微课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65.

篇8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1. 114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1- 0238- 02

1 引 言

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并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等特点被广泛认可[1]。由各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各级微课比赛,激发了教师开发应用微课的积极性,带动了微课的发展。如今,微课资源已经被很多院校作为专业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每年教研活动和教师职业能力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校企合作的开展,一些院校开始尝试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微课资源建设。

2 校企合作模式下微课资源建设的优势

2.1 弥补课堂教学内容滞后的缺陷

教材通过编写、出版等一系列过程,在使用中部分内容难免与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发生脱钩,出现教材滞后的现象,而通过实地考察,对企业专业岗位工作过程和内容进行分析,将企业实时工作内容融入微课中,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微课,较好地弥补课堂教学内容滞后的缺陷。

2.2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习者可根据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观看微课进行学习内容的巩固或补充,一些教学内容因环境场地等现有条件限制无法呈现,可发挥企业的优势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拍摄,制作成微课再应用到课中。例如港口运作或冷库管理业务一类环境视频可以让学生突破时空,对实际工作环境有直观的了解。

2.3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可发挥院校懂教学、企业懂生产的优势进行校企共同开发微课。部分内容通用性较强、开发得较好的微课可用于教学和企业培训中,避免资源重复建设。如生产安全教育、仓库安全管理、特种设备的操作安全规范等微课,可共享使用。

2.4 满足移动学习的需求

微课具有短、小的特点,适合在Pad、手机等移动端播放,可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随需的学习要求,充分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特别是通过企业开发的云端平台播放的微课,只要把链接进行转发推荐,便可轻松地进行分享。

3 校企合作微课资源建设形式

校企合作微课资源建设经过近年的探索和实践,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3.1 院校主导企业参与

由院校根据需求进行微课资源开发和建设规划,组织教师进行微课开发,借助企业工作情境进行视频录制,或将微课技术类业务外包给专业信息技术公司,这种形式制作出来的微课展示效果好,形式多样,但教师需要投入极大的精力和人力进行教学设计和素材收集整理,院校也需要支付不菲的费用给制作公司。

3.2 企业主导院校参与

由教育教学服务商牵头,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微课资源开发和建设,形成作品后以共享或销售等形式推广,这种形式过于商业化,由于企业投入较大,往往要求版权归企业所有,院校只能内部使用,微课很难无偿分享出去。

3.3 校企合作共同建设

由院校骨干教师、企业实践专家、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建设团队,共同进行选题,经过研究讨论确定制作微课的知识点,确保选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将企业工作情境和任务引入进行教学化,从微课脚本设计到素材整合都共同完成,视频拍摄或动画制作等交由专业美工技术人员完成,微课制作后由校企双方共同审定。

2016年,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联合省内其他四所院校与Logis公司合作,以横向课题的形式,由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实践专家共建团队,邀请职教专家指导,精心选点,联合开发了网络营销课程共十个微课,并计划2017年共同进行仓储管理与配送、国际贸易实务两门课程微课资源建设。

4 校企合作微课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4.1 重表现形式轻教学设计

微课是为学习者学习和课堂教学服务,但一些微课过度采用了多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制作,精美华丽却忽视教学中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一些太过花哨,简单的语言可以阐述清楚的知识点被制作成动画,反而分散了学生者的注意力,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4.2 时空障碍导致进程缓慢

微课资源建设从选点、设计、制作、成品等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参与的教师和企业人员,平常都在各自岗位工作,虽然当今通讯技术比较发达,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难以协调,导致微课资源建设进程缓慢。

4.3 未充分发挥微课作用

不少耗费了人力、物力、财力等大量资源制作的微课,常常只用于少量课堂或参加一些微课比赛和教学成果评选,使用范围非常有限,甚至有些微课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缺乏二度开发和改进,慢慢变得不适用而被摒弃,造成教学资源浪费。

4.4 分散开发,后劲不足

微课资源建设在行政命令、竞赛、精品课程评选等驱动下开始,对于刚起步的院校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其中,一些微课为竞赛评分标准而生,未经过规划和论证就进行开发,在教学中也不适用。参赛教师各自开发,造成力量分散,微课很难形成系列,也造成微课资源建设后劲不足。

5 校企合作微课资源建设的对策

5.1 选题合理有据,技术应用有度

要体现设计先行的理念,微课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选题应通^教学设计和论证,合理有据,可以利用拍摄、录屏、动画或几种混合等形式,更好地将素材进行整合呈现,在技术形式利用上也应有度,不盲目追求技术表现形式。

5.2 借助网络搭建团队交流平台

校企合作微课资源建设团队由校企双方人员构成,由于条件限制很难经常集中进行面谈和讨论,可借助QQ、微信建群进行在线研讨,定期召开网络会议,因有文字或语音记录,因故未能参与研讨的人员也可了解相关情况,再结合文件共享等方式进行有效沟通,突破校企双方时空障碍。

5.3 扩大应用范围,提高社会效益

可通过建设系列微课,结合专业认证课程,为参与人员提供在线学习机会,辅助各种专业认证,扩大应用范围。可选择合适的微课应用到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等领域,为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知识、技能、素质的提升服务,提高社会效益。

5.4 建立长效机制,总结建设经验

建立科学、多元化的微课规划、设计、开发、评价机制,有规划有组织地进行微课系列建设,在微课应用中、应用后都应进行追踪评估,总结反思,形成意见,为后续微课不断改进优化以及新的微课资源建设提供参考依据,降低成本和风险。

6 结 语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时间碎片化、信息碎片化”的移动学习需求增加、教师信息素养提高和微课制作门槛的降低,越来越多的微课将被开发利用到院校课堂教学和企业培训中,通过长效机制的建全和经验积累,存在的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解决,校企合作可以更加大胆、深入、创新地进行微课资源建设和推广,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不断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社会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篇9

G434

一、引言

新闻学课程是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在学生职业生涯中应用比较广泛。因此,高校必须要根据新闻传播专业和职业特点,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提高新闻学教学成效的模式与策略,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新闻素质。当前,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以微课、慕课等为代表的先进教学手段,不断被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2010年在广东进行微课试点并取得显著教学成果后,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就在全国各级学校迅速得到推广和覆盖。微课是一种新颖的数字化教学活方式,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我国课堂教学转型提供了新的基础条件。现在,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也已经在很多学校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微课与翻转课堂强调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它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终端设备,提高了新闻学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二、微课与翻转课堂

1.微课概念及其优势特点

微课(Micro-Wcourse,Micro-lecture)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首次提出的,作为“微时代”发展的产物,微课有着非常先进的内涵与教学理念。它以特定学科知识点或教学任务等为主题,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兴趣特点,有计划地精心制作5分钟左右的微型教学视频,以及相关的微课件、微练习等辅教学资源,实现集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反馈交流等于一体的情境化、个性化、移动化教学方法。微课简单易用,具有碎片化特征,其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手机、Pad 等多媒体,随时随地地学习,从而实现“5min 完成一次学习,300s 经历一次思考”。

微课具有主题明确、鲜明生动、知识紧凑等突出优点,它以短小精悍的视频,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有兴趣,也更容易理解和透彻领悟。微课借助视频来营造一个情景性的微课场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够紧密地有机结合。这种碎片化的范在学习方式,能够增强其课堂参与的欲望,因而是学生认知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新途径。

2.翻转课堂内涵及教学特点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主要是通过微视频、微课件、微练习、微反馈、微反思等相关资源,使学生在课堂外完成自主学习,并将问题、疑惑带到课堂进行讨论、答疑,进而实现知识的深化和内化。2011年,美国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创建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在他的积极推动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应用和发展。翻转课堂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借助信息科技和现代教学手段,将知识传授从课堂转向课外,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对教学视频录像等学习资源的观看与学习,课堂则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实现知识内化和深化的场所。翻转课堂改变了课堂内容安排和时间分配,师生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先教后练”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及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知识认知、情感体验与知识内化,有利于因材施教、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三、加强微课资源建设与翻转课堂在新闻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将课前学习资源层次化

微课是学生课前自学、课后复习的核心学习资源,微课资源的质量决定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基于微课资源的翻转课堂,需要多种多样的微课资源类型。开展新闻学翻转课堂教学时,由于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需要依靠微课资源,因此,教师在设计微课资源设计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据差异教学理论,创建层次化微课资源、层次化微测验,使微课资源根据指向性,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翻转课堂学习,使之由浅入深地从基础进阶到精通,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2.强化探究性任务为驱动的课堂互动

微课资源将复杂的新闻学教学内容细化为多个模块,并将其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布置探究性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学习。在任务驱动下,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对于难度较高的问题,教师给予及时的援助。最后,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对学习结果进行展示与讨论,以及点评与启发等。这不仅是新闻学课堂学习能否深入的前提,也是学生进行知识内化和素质提升的基础。微课资源开发建设必须要与翻转课堂的教学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共享资源建设等项目结合起来,从而构建起各专业、各课程的微课资源库,为新闻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3.以多元化u价为导引进行课后反思

多元化评价是指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形式多元化,这也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进行课后反思的主要依据。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在评价教学效果的时候,学生本人、同学、教师等,都是评价主体;评价形式多元化,是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采用这种评价方式,可以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全面。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成绩和名次,而是为了引导学生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反思,对自我学习策略、效果、态度、方法等进行改进。在新闻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分层,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进步的,并最大化地挖掘和激发他们的发展潜力。

四、结语

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微课与翻转课堂是新型的教学模式,国内外教学实践已证明其效果显著,相信也必将对我国教育带来深远的影响。在高校新闻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结合新闻学专业教学实际,不断深入研究和完善微课资源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其更高效、高质地促进新闻学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067-02

1 引言

微课是一种能够微中见大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一项对教育领域有极大意义和作用的教学资源。微课作为一种经过精心设计而成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围绕教学环节、某知识点展开的精练而完整的教学过程。高中地理学科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教材中知识点较多,然而所提供的资料却很有限,高中生较难理解地理知识,存在极大的学习困难。而且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要面对高考压力,还需要符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培养高中生地理思维和素养的要求,其教学难度很大。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微课模式,首先需要整合建设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真正让高中生能够融入课堂教学,准确掌握地理知识。

2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主要类型

1)理论讲授型。理论讲授型微课教学就是以教师为导向,围绕语言传递的信息,采用讨论法、讲授法、启发法、问答法等不同教学方法,以某一教学主题、学科知识点为中心开展的微课教学。通常情况下,微课教学是围绕某个学科知识点搭建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教学知识点培养学生知识点建构能力。

2)实践演示型。实践演示型微课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围绕实践训练、直接感知,采用实验法、练习法、演示法等不同教学方法,以某一教学主题、学科知识点为中心开展的完整、简短的教学活动。

目前国内高中地理微课教学主要应用理论讲授型和实践演示型,但也出现一些新型微课,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不同探究教学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理论、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层出不穷,微课类型也应更为开放,不断完善和创新。

3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路径

整体规划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首先要有整体规划。学校领导要正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重要性,由教育部门牵头,制订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规划,多部门组织协调,集中力量和资源分阶段开展微课资源整合建设。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是一项循序渐进、长期建设工程,并非一蹴而就的,学校作为微课整合建设的主导力量,应制订整体统筹规划建设方案和工作计划,积极申请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并建设相应的监测监管机制,管控微课资源建设质量,确保技术层面和系统层面的保障支持。

在组织实施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方面,为避免工作的重复、无序,需要微课建设体系的支持和规范,征求相关教师的意见后,形成调查报告并统一部署,作为后续微课资源整合建设分阶段实施的依据。此外,学校还应充分发挥教研指导委员会作用,组织建设微课资源整合建设专家组,分别负责政策研究、内容选择、微课制作和设计、微课审查、微课运行评价等工作,确保微课资源整合建设顺利实施。

搭建并完善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平台 为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要求,201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基于“三通两平台”,加强教师信息技术专业能力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提升工程”。基于此背景,我国各地学校相继推出微课建设大赛,也积极申请有关微课的课题,加强建设教师研修,打造学生学习空间。各地学校也借助微课大赛和微课课题建设平台,展示自己的微课建设成果,积极整合建设微课资源。然而,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想要实现持续有效发展,还需要搭建并完善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平台,以此为基础,推进微课资源整合、共享的互联网应用平台建设。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平台搭建和完善可以是以某中学为中心单独建设,也可以立足中学自身,发挥影响力向外辐射,建设微课资源互联网平台,或者多个中学共同联合搭建和完善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平台。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协同共建模式

1)基于原有精品地理教学资源库,筛选精品课视频进行加工处理,以微课教学资源要求为标准进行重新分割、组合优化,满足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要求。这种模式在短时间内不需要重新设计,就可以制作出规模的微课教学资源,但是其缺点在于受原有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微课技术限制,导致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质量不理想。

2)在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要求下,结合高中地理教材重新选择,调查分析高中地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学习对象等,编写微课制作设计脚本,加工处理教学素材,录制完成微课视频,建设配套微课教学资源。这种模式完全符合微课制作设计要求,微课质量相对理想,较易成为优质资源;其缺点在于制作设计周期长,耗费人力、时间资源较多。

笔者认为,从长远的发展角度考虑,第二种模式更具优势。在教育部门的牵头下,中学领导组织本校地理教师,整合高中地理教学优势,认真筛选地理学科特色、地理教师队伍、微课制作设计团队等方面,重新组织设计微课资源,选择专门的微课录制场地,量身定制建设微课,取得理想建设效果。当然,选择何种微课资源整合建设模式都要以本校教学资源条件为基础,综合考量模式的优劣势,才能搞好微课资源的整合建设。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应用推广 高中地理教师作为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的直接参与者,要突出高中地理学科特色。但是并非所有的高中地理教师都非常了解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这需要中学应组织举办专题培训,结合地理学科教育特色,重点解决教师在微课资源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创新现代教育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积极学习和更新信息技术应用手段,尤其要加深对微课教学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开展微课教学的信心,把握微课教学技巧,克服在微课制作、应用中的困难。

同时,作为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组织者,学校应重视微课资源的应用推广,举办微课大赛、申报微课课题等,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提升至教学重要地位,在校内外积极推广微课教学;学校还可以设立专门的微课应用推广机构,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的政策、激励、应用均纳入中学教学管理体系,真正在校内形成以学促教、以教促建的氛围,有序推动微课资源整合建设的有序发展。

4 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出现大量微科技,给社会发展和生活提供了便利,也为教育教学方式带来极大变革。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不仅给高中生带来极大方便,也让高中生接触到新的学习方式,为高中地理教学增添色彩,提高高中生学习效率,促进高中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张云喜.高中地理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

篇11

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微时代”已经快速占领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之而来的“微生活”更是让人类享受着快速便捷的生活方式。一些新媒体的普及如微博、微信、微课、微视频等势必也会在教育领域产生深刻的变革。自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开国内“微课”之先河以来,随之2012年开展中小学微课比赛,2013年又推广到高等教育领域,覆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社会大众的微课网络已逐步形成,并吸引了更多公众的关注。“微课”虽有着短暂的历史却能够迅速进入大众视野,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一、“微课”概念之简析

“微课”顾名思义,以其短小精悍、用途广泛、使用方便、易于传播而闻名。这也引发我国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中国微课之父”胡铁生认为,微课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

综上所述,“微课”本质是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清晰灵活的一种新型课程资源。它主要是由教师制作的以某个知识点和教学内容为中心的、简洁精辟的微视频。

二、地方性高校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

地方性高校微课的开发是一项从无到有,循序渐进的庞大、复杂细致的系统工程。一直以来,延安大学和企业、社会的连接、交流合作相比大城市开放化、信息高速化略显迟滞,教师在自身发展与能力提高方面动力不足,活动方式封闭,缺少与社会和市场的对接。这些因素对于延安大学“微课”的建设有很大的影响,微课的开发不是单纯的技术活,还需在其他方面多下功夫,如微课的管理、培训、应用、评价、机制等多个因素。只有综合考虑将这些因素,协调运行,才有可能建成一个优质的微课学习资源库。对于地方性高校而言,微课的开发更是任重道远,所以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都是优秀微课资源建成的前提。

(一)延安大学微课建设情况

自2010年国内微课起步以来,延安大学分别在2013年5月和2015年1月举行俩届微课教学比赛,并于2013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微课资源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有了延安大学微课网(http://weike.yan.edu.cn)之雏形,于2015年1月规划建设,这对于全校师生交流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表一)延安大学教师微课参赛比例

由图可知,延安大学第二届微课比赛参赛人数远不及第一届,相反第一届没有学生作品,第二届学生踊跃参加。微课作为公众学习资源,学生的参与,更能体现其开放性、灵活性、全面性的特点。教师参与度也不高,学校对微课重视也不足,单纯把微课当作竞赛或是为了荣誉,甚至对微课没有一个深层次的理解就开始使用微课,那么自然而然微课质量也就大打折扣。在2014年陕西省首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中,全省共有95所高校热情参与,延安大学也能积极参与其中,在比赛中荣获优秀奖。

(表二)2014年陕西省首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获奖情况

据目前情况而言,信息化教育的广泛普及对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职业能力转型迫在眉睫,所以学校要鼓励教师将微课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在微课内容设计、制作、评价方面呈现多样化趋势,在相关理论研究方面下足功夫,为致力于开发优秀微课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微课平台

延安大学微课网络服务和功能应当更全面。在平台功能方面,在满足微课资源建设、管理的前提下增加便于用户应用、研究的功能模块,形成微课建设、管理、应用、研究和评价的一站式服务环境。在管理方面,网站管理员可根据学习者的建议不断改进;在应用方面,平台微课数目较少,各学院应加大优秀微课制作量,学生也可以参与进来,这样学生就可以接触不同类型的知识,满足了学生学习其他领域知识受到时间、地点的困扰;在运行流程方面,师生及管理员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评论、改进。在此可以向其他高校学习,以华南师范大学研发的移动学习平台为例,平台实现了网络课程的多屏兼容、多网融合和跨平台的多网融合,同时支持Windows、MacOS、Linux、iOS、Android等主流操作系统,通过4G、WiFi等互联技术,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家用电视等终端设备均可观看。

(三)做好技术保障

微课的制作对于很多教师是一个考验,教师不仅要把握好专业知识,还需精通微课的制作过程。所以学校可以针对此情况,展开一系列微课设计、视频处理等的培训,或成立“微技术团队”专门负责有微课制作障碍的教师,这样对于“技术难”的教师可以在微课内容方面多下功夫,保证微课质量,不要让技术成为广大教师参与微课制作的绊脚石。

(四)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微课建设

在陕西省首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中,延安大学只有一位老师荣获优秀奖,无缘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所以动员广大教师参与微课制作是极其重要的,不仅仅是为了比赛,更是激发优秀微课问世,开发特色教学模式,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开心、学有所成”,对参赛获奖的教师颁发证书和奖品,激励更多教师参与微课建设。

(五)微课资源共享、应用阶段

微课制作一般要经历选题、制作、上传、审核、、评价,才能进入共享平台。交流与有效应用是微课建设的目的,教师上传的微课作品在共享应用过程中才能体现其价值。激励教师观摩高品质微课,提倡学生合理利用微课,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堂互动、吸收内化,加强微课其他领域的探索。

三、地方性高校优质微课资源的建设

微课的建设正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如火如荼地进行,微课得不到预期效果和充分利用反而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当然也要辩证地看待,有的课程并不适合以微课的形式讲授,所以要避免盲从跟风,必须考虑其限制性因素,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相信这样合理的应用能够发挥微课的最大价值。

(一)微课资源建设要规范系统

优质的微课资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课程必须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各学院可以根据适宜做微课的课程制作成连贯的微课并上传至延安大学微课网,这就涉及到微课的选题,选题是后续微课的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保障。选题要仔细斟酌,做到独立完整而系统规范,确保微课在规范化下实施。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也能吸引学生反复观看,有利于学生对微课的继续学习。学校也可根据上交微课作品制定相应作品规范,包括材料完整和教学技术规范。

(二)微课的结构设计问题

首先,合理把握时间。微课的特点在于短小精悍,所以更应该在短时间里浓缩成精华。通过调查延安大学微课网的57幅作品发现,时间基本控制在20分钟以内。微课的最大功效在于网络的点击率和观看率,如果视频时间过长,会给学习者造成冗长、复杂的印象,不利于继续学习。

其次,在设计环节中:(1)设计目标明确,一节微课围绕一个知识点,做到简洁明了,思路清晰,教学内容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2)教学程序虽然“微”,但组织编排也要像常规教学一样逻辑性强;(3)微课中应加以提问环节,微课结束后在平台留言讨论,教师在课后可根据学生问题进行回答,提高学习效率。

(三)组织微课竞赛与评价

篇12

MOOC 是英文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的首字母缩写,国内音译为“慕课”义译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最早起源于美国的斯坦福大学,是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免费网络课程,后来吸引了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高校参与其中,于2012年先后推出Udacity、Coursera和Edx三大免费网络课程平台,在很短时间内,有来自220个国家超过600多万的学习者参加这三大平台提供的课程的免费学习。MOOC 的核心是课程,以几分钟的短视频为主,讲解某一个知识点,连续的知识点要求实施周数短和时数少。短视频要提前录制;讲义是可以免费下载的;而作业通常采用视频中内嵌简单测验等形式,自动批改与同伴互评;课程讨论环节通常采用论坛学习小组与社群或者其他社交媒介来开展。基于这一基础的英语微课教学系统的设计,要使其不仅是一个资源的、下载站点,更要注重教学互动,为师生提供专属讨论区、自由的资源共享权限、灵活的资源分享方式,成为一个集资源分享、社区讨论为一体的教学平台。

二、微课的发展历程与定义

“微课程”( Micro-lecture) 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 LeRoy A.Mc 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 60-Second Course) 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 T.P.Kee 提出的一分钟演讲( The One Minute Lecture)。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将微课定义为对细小知识点(knowledge burst)进行讲解,强调知识的碎片化、教学和学习的解析化,并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近两年,随着可汗学院、TEDEd以及 MOOCs 的蓬勃发展,以微型网络教学视频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模式逐渐为大众熟悉和认可。国内南京师范大学张一春老师认为: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老师则认为: 微课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三、我国高职高专英语口语课程微课现状

这两年,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也在顺应全球化和信息化的MOOC趋势,进行各个微课教学改革交流学习,同时利用大学城等平台进行普及。英语口语课程也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专业特色,尝试进行微课的开发和建设。但就目前的现状来说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主要表现在:

1.师资力量较薄弱。根据问卷调查显示:高职高专院校具备计算机知识、有意向录制微课的教师摘要集中在青年教师当中。所占比例仅仅10%-20%,大部分英语教师表示尝试起来有困难,首先是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微课的录制方面就比较困难。其次是微课内容的选取把握并不是很准确,这直接影响了英语口语微课的设计和开发。

2.微课设计和多媒体制作技术困难。大部分英语教师的专业背景都是英语教育或者英语言文学,并没有接受系统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的培训,缺乏信息化教育理论的指导。有了好的构思却苦于技术的缺乏而停留在制作阶段,有的教师即便自行摸索制作出来,往往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达不到吸引学生的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持久保持,往往昙花一现便失去了吸引力。

3.没有组成团队无法可持续的发展微课。目前的英语口语微课建设大多停留在单枪匹马的阶段,有的教师有了良好的构想或设计方案却苦于无法实施,要么缺乏技术支持、要么缺乏好的构想,能够同时具备实在少之甚少。学校的网络平台建设也是关键之一,MOOC的应用需要通过网络进行讨论及评价,这些方面很多院校都有欠缺,管理等措施也没有跟上。因此,目前很多微课都演变成出现在某个专门的网站上。而只有少数参与制作的教师和专家评委观看,学生并不接触。

四、高职高专英语口语微课教学的必要性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就需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与共享,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这是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在顺应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趋势下,英语教学采用MOOC背景下的微课教学资源应用势在必行。目前国内多所大学已加入MOOC、微课的教学改革当中,高职高专也积极响应,开展了相关的尝试,但并未形成网络化、系统化。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4年举办“第一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积极促进外语微课教学改革。该赛项对参赛作品(外语微课视频)提出的要求有:体现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为目标;针对教学中的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内容或问题进行设计;选题应“小而精”;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等,同时鼓励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新颖有趣的作品。根据以上要求,结合英语课程发现:英语课程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根据微课的特点,符合“小而精”通俗易懂又新颖,同时又较好开展的就是英语口语课程。英语口语课程,既可以将教材中的主题展开,也可以结合当前时事或流行的话题入手开展微课教学改革。

五、高职高专英语口语微课应用

1.增强师资力量。师资力量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可以先从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开始着手。青年教师是高职高专院校的未来栋梁,同时时间及精力充沛,工作积极性高,学习能力强。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要增强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改革意识,跟上时代的发展,参加有关MOOC、微课以及翻转课堂的培训,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新颖的思路,与自己的专业、教学实践相结合,开辟本专业慕课、微课的新思路、新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