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理论范文

时间:2023-12-04 10:54: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效课堂理论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效课堂理论

篇1

中学地理学科的内容虽具有适合中国青少年学生的“基础性”特点,但却“文理兼容”,内容牵涉的范围很大。相对于广博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内容落实到地理空间上。所以中学地理还具有通过地图、地球仪、虚拟地球、信息系统等表现出来的“空间性”特点。学科知识点的零散性、较强的空间性、逻辑性及生活性等特点,使得它的思维不同于文综中的政史学,让许多文科生在不同程度上感到迷茫和困惑。学生们需要高效率的学习方法。

众所周知,高效课堂离不开学生们脑学习的最佳状态,若能充分调动人的左右脑,发挥大脑潜能,使其拥有积极的心态、清醒的头脑和敏捷的思维,定能实现学习的高效性。关于如何实现学生们脑学习的高效状态,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需营造利于学生左右脑功能发挥的课堂氛围

(一)注重幽默元素的挖掘

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幽默绝不可少,例如:在学习《人口与环境》的内容时,引课采用的是地球的第60亿位公民和中国的第13亿位公民领证书时的图片,读完后让学生们谈看到这两张图片后的感想,有的学生说:“还给发证书呢?”老师会问“你的感想是羡慕两个小娃娃拿到了证书?”“哈哈……”学生大笑。有的学生说:“这么多人?”老师会紧跟着说“你在感叹人类强大的生产能力吗?”学生又大笑,这样的引题方式比直接告诉学生两个数字要生动得多。既能展现轻松的气氛,又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并且加深对学习目标的印象。

(二)注重形成健康且积极向上的课堂讨论空间

若要五官并用,“说“很重要;若要深入探讨问题,“说”很重要;若要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和素养,“说”还是很重要。由此,课堂上老师就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有欲望说”也“有胆量说”的氛围。向学生灌输每个人都有提出疑问和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力,每个人也都应该拥有尊重他人的美德。使他们请楚课堂上积极思考、提问并探讨和表达,那是优秀的表现。课堂由此形成了很强的“开放性”。

二、注重教学中维持大脑高效率的策略

(一)变革教学组织过程,为恢复脑动力提供条件

科研结果表明,学生的注意力很难在40分钟内一直都保持高度集中。若要保持脑工作的高效率,就要给脑动力得以恢复的时间。我们的做法是进行分段教学,不再坚持自欺欺人的满堂灌。当然段的划分没有固定的模式,需适授课内容及学生的状态而定,不可为了“段”而“段”。教“段”之间可穿插脑保健操,呼吸运动、听音乐、瞑想等内容,帮助学生放松,让大脑的工作状态重新提升。

(二)明确教学目标,加速全脑记忆

明确教学目标是实现全脑记忆的重要因素。我们应在一章或一节内容的开始时以查看目录、分析猜想等方式得出内容的框架图,而在授课内容结束时,再根据框架图做思维导图。小到一节,大到一章甚至几章的内容,有了框图和导图整体带局部,局部构整体。学生的高效记忆后,记忆量会大增。知识的结构图和导图,尤其对于高三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是非常有益的。起初是老师领着学生做,后来学生掌握方法后根据自己的习惯也能做得很好。他们既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方法。

(三)注重色彩的使用,激发左右脑,加深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即象

在这里教师应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地理模具、地图等。例如:研究中国自然灾害时,可以采用分层设色图,西南地区的地质灾害、北方的寒潮等一目了然。再如学生自己动手用各色彩泥做的等高线地形图,使得学生对等高线有了更加形象的了解。

(四)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刺激左右脑并用

教学模式分为主动式、引导式、互动式、探讨式、游戏式等五种。老师在选择教学模式时要适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目标而定。例如在学习《遥感技术》一节时,为了让同学们理解里面的工作原理,可以选择做游戏的方式。五个人,一个人当做目标,另外四个人分作两组,每组有一个人蒙上眼睛,由组内另一个人用语言指挥着寻找目标,先抓到目标者为胜。通过这样的游戏方式,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遥感技术的理解,也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但对原理式、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则需教师采用有节奏的主动式教学模式较好。

(五)结合学校的二课堂活动,拓宽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左右脑并用实现了学生学习的高效率,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更多知识的探究欲望和动手实践需要。我校的二课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课外的实践经验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也为课内的学习奠定了好的实践基础。

总之,教育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它需要以各种知识为内容,更需要以先进的科技成果与理念作指导,需要研究探讨出更多切实可行的方法,我们努力着,也期待着。

篇2

二、切实优化课堂结构

优化课堂结构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真正使课堂资源得到优化,课堂的所有积极因素才能被充分调动,才能使地理教学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反观当前的地理课堂教学,课堂结构设置不科学是一个主要问题,教师从头到尾一直进行知识和理论灌输,进行大量的板书和口头讲解,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对地理知识和理论来不及进行消化吸收,甚至对于有些知识还来不及反应过来,教师已经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了,这样的话,学生就无法从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吸取营养,获取乐趣和知识,时间长了,就会对地理教学失去兴趣,自然也就无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一定要切实优化好课堂教学的结构,巧妙地设置教学内容,不要从头到尾满堂灌,要给学生预留出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消化理解吸收的时间,这样才能使学生们在吸取知识和营养的过程中活得快乐,获得动力,进一步增强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创建自由的学习氛围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很重要,只有充分地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才能有利于促进师生感情的增强,信任的提高,进而营造一个自由、开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不用担心自己的做法和想法是对还是错,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不足,教师仍然具有极强的权威,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发表之后,也会受到老师的责备和批评,这就导致学习氛围枯燥、压抑、封闭,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常常会有一种窒息感,没有一点的学习乐趣可言。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致力于营造一个宽容自由开放愉快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甚至可以让每名学生尝试当一节地理老师,让学生与老师互换角色,增进彼此的信任和友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地理课堂教学过程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篇3

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对策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研究,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对策研究的思路,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更深入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一、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理论依据

(一)苏联心理学家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有两种水平,既现有的发展水平与经过努力达到的发展水平,也就是经过他人帮助或指导而达到的一种可能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进而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正如摘挑子,“让学生能摘到桃子就必须先跳一跳”, 如果学生能摘到“桃子”但不需要跳就能达到目标,那就激不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的积极性就得不到充分发挥。如果学生使劲跳也摘不到桃子,那学生同样也不会去积极思考,学生的智力也得不到充分的发展,所以,课堂设置的问题应该设在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内才是合适的。

(二)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教学过程最优化,按照巴班斯基的观点,最优化的标准就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教学效果显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花费尽量少的时间,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状态。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也就是所说的高效课堂,就是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根据课堂最优化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获得的教学效果最佳而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也就是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分层递进教学理论

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它根据学生在学习各个方面的差别和差异,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学生本人的智力水平等好多方面来对施教学生进行分类分组,然后针对各种情况因材施教。教师通过这样分层次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按层次进行教学,可以使得学生小组之间进行相互竞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分层递进教学强调教学相长,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分层提高,因材施教,让学困生对学习感兴趣,从而跟上整个班级同学学习的步伐,使大多数中间生稳步前进,让优生得到长足发展,从而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求知的欲望,使他们均能获得成功的愉悦,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利保障。

(四)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它主要是在学生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互助合作的,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最后通过总体评价来达到教学目的。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互相帮助、进行合作,学生们在课堂上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学生也可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学生是通过小组之间的活动来实现同伴之间的合作的。小组是课堂活动的基本单位,它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一是面对面的交互作用;二是积极的相互依赖;三是要有责任感;四是具有良好的合作技能;五是小组成员相互检查、进行反馈并同时提高。

二、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理论内涵

高效课堂的内涵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有效的45分钟时间里,合理安排时间,利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花费M可能少的时间讲解本节课所要传授的内容,使学生在听课中尽可能获取最多的知识,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课堂效益达到最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高效课堂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本,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学生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鲜活的个体,具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和发展潜力,具有独立的人格、巨大的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关照个性、关注生命、关爱情感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质。落实这一要求,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必须要以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终极目标,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让学生成为认知活动主人。因此,教师讲授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学习方法的指导、作业布置与辅导都应该符合学生功能的实际。

(二)高效的课堂应该是民主公平的课堂

高效课堂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高效、愉快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身心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形成一整套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发展机制。在这里,笔者要特别强调,在高效课堂中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弱势学生,让基础较差、学习吃力的学生得到应有的尊重。可以说,弱势学生有没有发言的机会、他们能不能得到尊重,是衡量课堂是否高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高效课堂是合作竞争的课堂

合作共存共赢。合作中竞争,竞争中合作,是高效社会的一大生态。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教师、学生首先要建立合作关系,已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通过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班级合作、师生合作等,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则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有利于学习、发展的竞争机制,只有竞争,才有活力,才会发展。在这里教师同样可以通过学生个体竞争、学习小组竞争、班级竞争、师生竞争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篇4

2.教师方面对于高中地理教师,很多并不是地理专业出身的,而是在高中学习了一定地理知识,但是在大学中并没有专门学习地理的教师担任的。这就造成了地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由于教师对地理知识不熟悉,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就会产生一定偏差,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的重点偏离正确方向。而且很多教师并没有接受新课程的熏陶,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愿变革,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索然,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3.课堂教学高中地理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只是简单的将课本知识机械的教授给学生,教学过程中基本不创设情景,也不是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对地理的不重视,也造成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前不认真备课,课堂教学毫无趣味可言,难以引起学生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太过凸显,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没有真正学到地理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基本不再愿意学习地理,形成恶性循环。

二、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意义

虽然很多高中教师和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习不够重视,但是地理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所以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同样非常重要。首先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地理学习中,需要多方面的思维,包括空间想象、逻辑思维和立体思维,其中空间想象指的是对宇宙中的天体运行规律的想象,教师可以通过模型或者视频、图片等,给学生展示这些天体的运行特点,相对于课本上的抽象知识,这种方式更加具体,能够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地理知识;逻辑思维,指在地理学习中的地球转动偏向力和时区运算的能力,这些知识比较困难,因为其中包含了一定的高中数学知识,还有逻辑思维知识。创建高效地理课堂,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这些知识;而立体思维指的是“方向感”,通过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将生活知识融入到地理教学中,让学生逐渐形成“方向感”,培养立体思维。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由于地理教学的高效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就会不断的钻研学习,革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水平的提高也意味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能够同时锻炼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理论实践能力等。

三、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策略

在现今的新课程背景下,要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应首先加强师生交流,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心情愉快,那么课堂氛围也会活泼愉快,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内接受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有了学习动力,才能有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转变身份,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而不是全盘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新课程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真正地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地理教师应该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空间,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中学习知识。课堂教学应该围绕学生进行,教学方式要跟随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转变,最大化的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样能够扫除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创建情境,例如我国很多谚语中都包含了地理知识,如“蜻蜓飞的低,出门带雨衣”,这句谚语就描述了云贵高原的气候特点,通过这样的生活化的情境,能够让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应该难易始终,保证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评价依据不能仅仅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应该包括平时的作业情况、自主学习的情况和学习态度等,只有学习成绩方面的评价显然是片面的,恰当的评价能够增进师生感情,同样有助于高效课堂的创建。

篇5

2.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现阶段,对于我国的教育现状而言,应试教育还处于主流地位,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主要标准就是学习成绩的高低,并不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非常不利.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也逐渐的形成了只重视自己的物理成绩,而对于具体的物理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发挥不重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学习状态的不好.课堂之上,学生都是习惯于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不是自己主动的思考,即便是教师布置的问题,也因为教师主动的提供解题思路而阻碍了学生的思考,这些都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3.学校、教学设备落后对于物理课程而言,需要进行很多的实验活动,需要用到一些基本的设备,但是很多学校的教学设备还处于原始的阶段,并没有与时俱进的进行设备的更新和换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学校和教学设备的落后需要进行改变和完善,必须要不断的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高效性的主要举措

1.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于主导地位,学生之间很少有交流和互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为了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和学习热情,为学生更积极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方式.这种小组教学,不只是单纯的将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还要让每个小组的成员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让每个学生能够取长补短,更好的从别的组成员身上学习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想象力,更好的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力.比如说初中物理中有一节课的基本知识是关于家庭电费的测算,也就是掌握基本的电费的测算知识和电表的测量知识等.教师讲解这节课时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让各个小组的成员分别测量自己家的电费,因为每个小组成员运用的电费测量方法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测量方法,然后以小组为代表分别选出自己小组最为简捷、准确的测量办法,进行小组间的评比活动.通过这样的类似于竞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积极地调动全班学生投入到这一环节中去,学生不仅在小组活动中增深了彼此的感情,更好地掌握了这节课的基本知识,便于学生快速的掌握和牢记.

2.以兴趣为出发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对于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改变学生固有的“物理难学”的思维定位,更好地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从学生的好奇性为基本的出发点,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落实,让学生成为初中物理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创设情景教学是非常普遍而且高效的一种,通过创设情景教学,可以将学生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更好的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比如讲授初中物理知识凸透镜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情景:把一个装有水的矿泉水瓶正对着太阳,在矿泉水正对着的地下放置一个带有火星的小木棒,学生就可以看到,小木棒很快的燃烧了起来.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的好奇心就被勾了起来,想要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水的原因还是矿泉水瓶的原因,还想要深入的了解这其中所包含的原理,教师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有效地将学生学习的重点引导到新课的知识上来,这就为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进行了很好的铺垫.

3.营造融洽、轻松的课堂氛围传统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呆板的和枯燥的,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轻松、融洽的氛围.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真切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的询问学生听课的效果,对于学生不理解的知识要进行自己的讲解和渗透,争取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基本的原理.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斗志,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只有真正的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才可以更好的实现双方的和谐共处.学生真正的将教师当做自己的朋友,在物理课堂之上不会感到约束和压迫,能够非常放松的接受教师的讲课.而对于教师而言,他们可以很好的掌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际情况,根据他们的接受能力来有针对性的教学.所以,为了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篇6

一、引进“双赢谈判”理论,构建职教高效课堂

1.“双赢谈判”理论与高效课堂

双赢思维是美国学者艾克斯罗德的研究成果,主要指在商务谈判过程中,谈判双方通过谈判获得各自需求的利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是如何界定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目前教育界还缺少具体的、统一的衡量标准。根据“双赢谈判”理论,我认为,高效课堂表现为师生共同投入,共同享受,共同发展,共同愉悦,共同成长。简言之,高效课堂就是“双赢课堂”,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把课堂学习当成一种有趣的生活,在这样有趣的生活中,他们收获知识,增长智慧,丰富情感,开阔视野,提炼思想,提升能力,快乐成长。另一方面,老师通过课堂教学,感受教学乐趣,迸发教学智慧,提升教学艺术,激发创造个性,体现生命价值,促进自身发展。

2.高效课堂的关键要素

“双赢谈判”取决于情报、时间、力量。我认为,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也在于这三个方面。

(1)“情报”是最重要的因素。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教师要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各种需求,即“课堂情报”。一般来说,课堂情报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喜好、学习兴趣点、课堂上学习的疲劳规律等内容。

(2)“时间”和“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心理学明确指出,中学生一节课的心理活动有两个兴奋期:开始的15分钟和最后的15分钟,其余时间学生会出现疲劳低谷和再度疲劳。根据学生心理疲劳规律,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我认为:上课后15分钟与下课前15分钟这两个时间段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中之重。

上课后15分钟是学生课堂心理活动的第一个兴奋期,此时,学生受到惯性影响,心绪容易停留在下课时的各种事件或信息中,注意力不能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旦放松了这15分钟,就可能导致学生失去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这段时间里,教师必须紧扣重难点,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先声夺人,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进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

下课前15分钟是学生课堂心理活动的第二个兴奋期,此时由于接近下课,学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在下课前15分钟的时间里,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结课。只有好的结课才能使学生产生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

总之,要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就必须掌握课堂情报,合理分配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调动一切力量,把自己积累的丰富现实生活素材,通过音乐、故事、小品、游戏、模拟现场、正反方答辩等多种新颖方式,从各个角度创设课堂情境,诱导学生,积极讨论。既要允许、认同和接纳学生的错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又要把学生由“具象”引向“抽象”,由“片面”引向“全面”,由“错误”引向“科学”,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激活学生思维,抓住学生之心、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热爱课堂、留恋课堂、接受课堂教育内容,真正实现生生互动,师生联动。

二、引进“零缺陷”理论,扩大职教高效课堂的内涵和外延

1.“零缺陷”理论

“零缺陷”理论是美国质量管理之父克劳士比提出的。所谓“零缺陷”是指产品或服务与用户期望值的差距为零。其核心要求是:每个人每一次做事都要符合要求,而不是“差不多”或“马马虎虎”。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企业一线培养初中级技能应用型实用人才。其办学特色是强调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熟练的工作技能,要求学生一毕业就能适应工作岗位,做到零适应期。

职业教育要真正实现上述目标和要求,就必须扩大职业教育高效课堂的内涵和外延,将“零缺陷”理论引进职教课堂,让学生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自己是“产品”,企业是“客户”的理念,将学生打造成“零缺陷”产品,使学生一毕业就能适应工作岗位,让企业满意,从而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适应期对接。

2.具体措施

(1)消除学生“及格万岁”、“自由散漫”思想,培养学生的“零缺陷”意识。

“及格万岁”是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这种思想其实就是“零缺陷”理论中的“差不多”或“马马虎虎”,与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专业和课程实际,通过生动现实的企业案例,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一点点细微差错在实际生产中产生的严重后果,从而消除“及格万岁”的思想。

篇7

1.对教学管理理念的要求

针对高效课堂的教学管理要求在全面掌握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对“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过程实施的管理。

2.对教学管理定位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管理侧重于教学常规管理,对教学过程主要是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采取千人一面的机械式的管理方式。而高效课堂则要求融入学生学情,考虑学习的差异,尊重教与学的个性差异。

3.对教学管理环节的要求

高效课堂的教学管理环节,应该深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让管理建立在教学与学的每一个需求之上,而不是为完成管理任务而管理。

4.对教学管理措施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终结性评价管理,也就是通过检查一段时间的教学常规之后给出评价性的检查结论,以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建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效课堂的教学管理措施则要求一定措施实时动态的监测通过教学过程,根据教与学的实时回馈进行动态的管理。

二、实施高效课堂下教学管理创新策略的原则

1.为教学服务的原则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的服务本身就是必不可少,高效课堂下的教学管理同一般教学管理一样,首先关注的是管理的服务功能,在高效课堂背景下这种服务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高效课堂背景下的教学无论是目标还是教学方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从表面上来看,对教学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不同,从实际上来看,在具体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各学校学科都研究出不同的上课“模式”。要想老师们理解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这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不进行大量的培训和实践是不行的,这就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管理之前做好教学管理方面的服务工作。

2.关注全过程的原则

以高效课堂为背景的课堂教学要想成功地实现新课程中“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核心理念,就必须有对教与学全过程相匹配的教学管理策略,这些教学管理策略重点应该关注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指导实施上,为加强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课前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老师要组织一系列的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材料和任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和管理。而教学管理部门也应该有一系列的对教师的管理。这些管理要以更加全面、更加精细的方式呈现,一般来说它包括:编(学案)、备(整合教材),上(课)、辅、批(作业和学案)、设(交流探究主题)、评(组织学生互评)、改(反馈改进教学)等环节。

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无论是新课程还是与之相应的高效课堂,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应该注重教师个人的特色,在关注模式教学的同时,也不能要求所有教师是千人一面,这样对教学是无益的,用一个模子将所有教师套起来,不仅实现起来有难度,在某种程度上说来还是错误的,教师个人的特色的魅力往往是课堂的生命线。这就要求教学管部门尤其是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在把握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的同时,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在教学管事中把握“抓大放小”原则,就是在教学管理把握教学管理的命脉或者方向,即对新课程和高效课堂方向上的管理做到一丝不苟,而对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方式上的管理则更应该讲究百花齐放。

三、高效课堂下教学管理创新策略的实施

1.构建“多层次”的教学管理框架

针对新课程的特点和高效课堂背景下教学管理的要求,结合目前各种课堂的具体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教学管理策略中应该以多层次的教学管理为主要模型,形成各负其责的教学管理局面。多层次的教学管理的参与者不再只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包含教与学的所有参与者:学生、教师、管理人员。不同的对象参与管理的内容也不同,学生参与的教学管理主要侧重于对课前自主学习的相互监督和管理、课时的学习探究方式的管理、课后学习交流的管理等,管理的方式主要以学习小组内部的形式呈现。任课教师参与的教学管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以及以备课组内的教学交流管理,专职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则包括课程的管理和日常教学常规的管理。

2.开辟“自下而上”的教学管理渠道

常规的教学管理主要是“自上而下的”,这种管理模式对规范学校的教学秩序在一定时期起到很大作用。新课程改革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强调教师教的方式的转变,尽管针对高效课堂出现了许多教学模式,但是这些模式的出台并不代表教学上的生搬硬套,而是对新课程核心理念的强调,“自上而下”教学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开辟“自下而上”的教学管理渠道就是要将对教学的各环节的管理还给教学与学的参与者,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管理,让者参与教学的组织、教学材料的取舍、教学过程的呈现的管理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全方位地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3.形成动态实时反馈的教学管理策略

无论教学管理的形式如何,教学管理始终是为了指导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所以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及时反馈管理信息很有必要。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由于教学方式的更加灵活,教学策略的更加多变,教学材料的更加丰富,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形成实时反馈就显得尤其重要。

篇8

1.新课改理论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应该把握科学性:世界伟大的理论家恩格斯指出:“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索、创新。”

1.1教师就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强迫式、师生式的“师道尊严”教育体制,实现人性化、合理化、科学化的教育方式;

1.2教师就要吃透课改教材:课改教材与过去的教材在实质上是没有改变的,勾股定理还是勾股定理、思想还是思想、《孔乙己》还是《孔乙己》,就是放大了空间,留下了思维的余地,重视了课内、课外的实践,需要一线教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掌握层次,它有利于备课、讲课和评课;

1.3教师就要创造课堂高效:创造课堂高效并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轻而易举能够实现,需要“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完美结合,需要合作、探究和总结,需要课前准备、课堂灵活和课后思维,才能够初见成效;

1.4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探究:在课堂之前,教师就要列出重点问题,以便在课堂上引导提问、指导思维和强化理解;课堂之中,灵活掌握学生的思考动态、学习动态和认知动态,不能让学生信马由缰、不着边际和胡思乱想;

1.5教师就要总结教学经验:任何事情不能不错,不能只错;任何事情不能十全十美、尽善尽美;任何事情不能天衣无缝、万无一失……就是要把优点找出来、把缺点找出来,去伪存真、取粗猎精,这就是总结、这就是经验、这就是成果;所以,我们的教师一定要做到总结教学经验,实现教学全面跨越!

2.新课改理论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应该注重趣味性: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捷夫指出:“游戏是显示儿童智力最自由、最自然的形式,在这种形式中,儿童可以认真学习周围世界,并为显示出个人的积极性而开阔了广阔天地。”

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喜新和注意力不持久的年龄特点,教师通过创设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耍,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和积极的心态下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延长使用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亲身经历探索知识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数学的魅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以儿童知识基础和 儿童认知规律,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筋想、动口去说,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

3.新课改理论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达到探索性:布鲁纳也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

教师应该明白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探索性,新课改理论说明了探索性的重要性、科学性和应用性,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不能急于提示学生怎样去补充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开动脑筋,自己得出课题中缺少的问题,以及怎样补充问题的方法;关于探索在小学学生来说主要有:

3.1结合生活实际;

3.2让学生大胆想象;

3.3小组讨论、实验操作、证实疑问;

3.4简单应用、引导小结。

4.新课改理论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应该确立创新性: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他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依照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理论作为指导,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感性与理性知识,积累知识和经验,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掌握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新课改理论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应该确立操作性:古人诗曰:“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强调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我们还有一句口头禅说:“眼里过千遍不如手里过一遍。”说明就连妇孺皆知的道理都是教师教育教学的最好方法;的确,通过亲自操作与实践能够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变为明晰的动作思维,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也就是动作思维――表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剖析原理与实践过程。

篇9

课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有“四性”:发展性: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学习成为一种发展需要。生活性: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生命性: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命需要。反思性:课堂教学充满真实气息,学习成为一种重建需要。要实现有效课堂,教师引导是关键要把课堂的主角真正还给学生,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发展;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地方,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学习,让学生体验乐趣但又参与竞争。具体方法如下。

一、科学的课堂设计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所以我们的思路不能局限于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更要考虑通过什么样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经历知识生成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体会学习的价值。基于此,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我们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应从学生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许多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

二、丰富而开放的课堂活动是实施有效课堂的主线

传统教学忽视学生实践的、感性的、操作的活动,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少老师因此就将课堂活动落脚在了学生合作探究上。但是如果只是追求表面的热闹,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活动效果,那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将是负面的,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活动中“习得”多少,才是评价课堂有效性的最终参数。教与学的方式决定了课堂活动的设计和效果,因此有效的教与学方式将是课堂活动丰富而开放的保证。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很好的学习方式,切磋琢磨,相互启发,可全班讨论,可小组讨论,可学生之间讨论,也可师生之间讨论。有效课堂需要开展丰富而开放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张扬个性,展示自我,从而实现课堂轻负高效的目标。

三、科学合理地布置课后作业是有效课堂的保证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能有所得,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优化语文作业。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有效作业就是让学生练习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课堂作业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要让每个学生通过作业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把握好作业的难度,设置好不同的梯度。让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巩固课堂教学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宽知识面,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合学生实际,把握课堂教学的规律性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关键

掌握课堂教学的规律,须处理好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十大关系”,即师生关系,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间的关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教师撰写教案与制作课件的关系,堂前、堂上与堂后教学内容安排的关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目标预设与课堂教学生成的关系,课堂教学的动与课堂教学的静的关系,“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与纪律约束之间的关系。

五、课堂纪律是实施有效课堂的保证

教学方式的改变,使课堂气氛变得越来越活跃,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环节成为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顺畅是关键。直接影响课程进度的除了教师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其中对课堂纪律的控制力要求更为严格。可以说,课堂纪律是实施有效课堂的重要保证。课堂记录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与低。课堂管理更能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存在着差异,有的学生课堂状态非常好,有的学生存在影响课堂的情况。如何处理问题是最考验教师的能力的。处理得当,学生佩服,不影响正常教学;处理不当,会造成相反的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尊重学生,言辞有度,注意方式方法,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总之,高效的语文课堂是互动的,教师要善于捕捉有利于开展下一个内容教学的信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这些对话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使教学真正体现高效。

篇10

青少年正处在一个成长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喜欢“新、奇、个性化强”的东西;这就造成了在政治教学中,尤其是高中政治,如果教师不能用理论联系实际,照本宣科,就很容易导致课堂枯燥乏味,那么高中政治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呢?

一、立足教材,聚焦社会

政治课是与社会关联度最高的一门课程。离开了社会,政治课就必然陷入空谈,丧失生机,因此,必须结合教材,积极引导学生关注鲜活的社会生活。例如讲“国家的宏观调控”时,应引导学生了解近几年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所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及其取得的成效等。其中,像讲“财政的巨大作用”时,可介绍国家对重点工程建设的投入—石武客运专线的投资(本地的实际)、北京奥运会的投资、汝川大地震的救助、新农合医疗、家电下乡等等。这样,就使政治课充满生机和活力,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这里所说的生活实际,是指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在日常生活中所争议的问题。如讲授政治理论和原理时,应当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从学生最熟悉的东西中选择最能说明问题的感性材料,由此开始分析,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掌握所学观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政治理论和科学原理,都是源于客观存在,源于生活,但又不是存在的直接摄像和生活的简单描述。要讲清抽象的理论和原理,就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中,通过掌握理论和原理的感性材料,从具体到抽象加强对理论、原理的理解,并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理论和原理。比如从学生亲眼看到的某官员由于腐败而变成囚犯以及某歹徒由于抢劫杀人而被判极刑的事实,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斗争的存在和表现"。又如从学生熟悉的市场上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的生活常识,引导学生认识"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等等。这些都正是在学生的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和听到的,引导学生从这些感性材料中,去说明抽象的政治理论和原理,使学生既能由浅入深地理解某一政治理论和原理,又能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着与政治理论、原理有关的事实,并能自觉地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提高自己的素质。

三、关注学生,评点思想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深入接触、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敏锐地捕捉具有苗头性和代表性的思想,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适时、适当的分析、点拨。例如,一些学生存在着不健康、非理智的消费行为,他们或追求时尚、或标新立异、或相互攀比,致使他们学习精力分散,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应针对所教班级同学的消费状态,组织学生讨论,帮助他们摒弃不健康的消费观,积极崇尚理性、适度的消费理念。例如,针对学生中所存在的早恋、迷恋网络和武侠小说等等不良行为,在讲“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明确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这样的教学,把教材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品德教育实际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

四、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实际

各门学科,都是互相联系的,在教学中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知识,联系学生的知识实际。如哲学和各门具体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讲授哲学理论时,应当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各门学科知识,去理解深奥的理论,这易于使学生融会贯通,激发他们的兴趣,促动他们的思维,减少学习的困难,并能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利用学生这些已知的知识,让他们分析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既看到特殊,又认识普遍,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学生运用已知知识去理解原理,容易贯通,又使他们看到各种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并能运用这个观点去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篇11

以人为本的教育时代精神客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教学的转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涵盖面广,内容丰富,大多包括哲学、政治、心理学、教育学、法学、就业指导、创业理论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含量,还要求教师依据大学生新时期的特点,对课堂教学不断改革和创新,构建主体间性课堂教学新模式。完成主体间性课堂教学的转型需要形成“三个走向”,即从“独白”走向“对话”、从“单向化”走向“多面化”、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启迪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智慧,塑造大学生的信念和信仰,以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均衡发展,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推动大学生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课堂话语权:从“独白”走向“对话”

“平等对话”逐步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不同的视域“权力话语”渐趋弱化,对话日益勃兴。对话映射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领域,那就是把崇尚“独白”让位于对话。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平等对话的交流过程,克服把学生只作为像静物一样的客体,克服我讲你听,我演你观“一言堂”的教学方法。无形中要构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对话机制。曾经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流于独白式的教学模式,不乏是灌输式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在本质上就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自然就处于受动地位。无形中把老师与学生形成了对立的局面。导致结果是:第一,思政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独白,仅仅是对思维逻辑和理论的枯燥陈述。第二,思政课堂教学课堂仅仅是教师“话语霸权”的场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第三,学生只是课堂教学这幕戏剧中的“观众”,而不能融入到剧情中,成为不被承认、不被接纳、不被欣赏的角色。学生的思想和表达同样希望得到教师的欣赏,教师每讲授一个观点、概念、原理等都需要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和真诚表达的机会,激起学生学习和研究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单单是讲与听的关系,‘叙述者’与‘聆听着’往往融为一体”。[1]为了增强思政课堂的高效性,应当彰显教学课堂的“对话”范式,平等对话是对独白的否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更需要从独语的理性转化为对话的交往理性。假如,把课堂教学当作一幕戏剧,教师是“表演者”,学生也是“表演者”,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和谐的主体间性。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课堂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在听课中自求其得、自取其乐,变“要我学”到“我要学”,才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信心和乐趣。

二、授课形式:从“单向化”走向“多面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形式应该不拘一格,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能动性,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摸索出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1、问题教学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更需要教师注重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旨趣,对一些新理论、新焦点焦点问题,进行自由辩论和分析,真正将学生由剧影中的“旁观者”变为“演员”。比如,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让学生清楚战略布局和发展理念的背景,理解其基本内涵及其关系,学生可以收集学习资料,对新问题进行追根寻底。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给予指导和讲解,让学生的不知和不解达到理解和掌握。”[2]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涵比较丰富,不能光靠老师讲解,也需要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带着问题意识去消化。

2、小组讨论法

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务必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看法的相似度进行划分小组,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对观点内容进行梳理,进行自主讨论,由各小组选代表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教师对汇报情况进行点评和分析,这就有利于提升学生运用思想政治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小组不是固定不变的,这种小组的构成是临时的,可以随着课堂的进展和需要重新安排和分组,不断重组,不断讨论,逐步提高,增强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角色互换法

教师把握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状况,与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充当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促使学生体悟教与学不同角色,深刻理解教师在课堂上的不易,学生不断体会教师教的“奥妙”。教师充当学生在课桌上重新体会当学生的角色,感悟学生学的困境与出路。通过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不断加强课堂的有效性。

三、教学手段: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手段务必去单一化,将单一手段转向多样的教学手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高效教学的现实要求。

1、课件与板书相结合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来说,用板书的手段定会增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逻辑思维和“语言”功底,板书的缺点在于无法彰显重要的直观的“画面”,学生不易理解思想政治理论发展历程。运用PPT的教学手段,将文字、语言、声音、颜色、图像彰显到课堂上,在感官上刺激学生,使他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感染力。将思想政治理论抽象的逻辑思维通过课件呈现出来,重新改变了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的沉闷与乏味的局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乐趣。黑格尔说:“哲学缺乏别的科学所享有的优越性:哲学不是别的科学可以假定表象所直接接受的为其对象;或者可以假定在认识的开端和进程里有一种现成的认识方法。”[3]我们也相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缺乏这种特殊的优越性,就应该在课堂教学方法上进行更多的变化。为了让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产生兴趣,利用板书和现代的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和手段,思想政治理论的案例融入情景,让学生感觉不单调或不枯燥。

2、运用网络教学平台

在新时期,互联网是大学生接收信息的重要源泉之一。课堂教学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定,不是学生唯一获得知识的途径。我们开设了网络教学平台,开设QQ课堂、微信课堂、微博课堂等,学生可以在此查询教学大纲、课程内容、课程信息等,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了解,通过积极参与热点、焦点的问题讨论,提出思想政治理论中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同时,学生与教师进行网上互动交流,解决要解决的问题。

3、生活实践教学

生活实践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路径。通过实践教学,激励学生深入实际,了解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利于了解理论中国化的实践效应,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开拓课堂之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走出课堂,建立新的课堂,让学生融入农村、山村、社区、国企、民企、事业、部队等单位进行参观考察,把思想政治理论发展背景与新时期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理论同当代现实实践场景结合起来,进行探讨和论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是达到教学活动最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强.叙事及其现实向度[J].教育评论,2010(5)87-89.

[2] 杨权利.论哲学史研究型课堂教学新模式[J].教育评论,2011(6)87-89.

篇12

多元智能理论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素质教育理念是一脉相承、相得益彰的。在追寻高效课堂的今天,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多维的思辨视角。

1、多元智能的呼唤: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学生之间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都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地组合,只要为他们创造可发展的条件,每位孩子均可将某一项优势智能发展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同时,多元智能理论也对延用一个世纪的比奈、西蒙等的传统智力测试标准进行了颠覆,以全新的智能观和评价观,引领教师反思陈旧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策略,为教师提供了发展学生的多元选择。

2、高效课堂的本真:促进学生乐于学习

高效课堂关注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安排学习活动,学生是真正的主人;它关注发展,这种发展不仅是知识的增长,还包括思维、智慧、能力、人格等方面的发展,而且是一种和谐的发展;它关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与良好习惯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和终身学习愿望的形成,并且逐步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萌动:在课堂上开发多元智能

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水平则决定着学生发展的走向,好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带入高速公路的入口处。”

1、教学活动的设计:从“机械化”到“人文性”

传统的教学设计过分强调预设,而教学活动本身具有特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料到课堂各种偶发事件的出现,再周密的教案也不能事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预设是相对的,变通是绝对的,教学活动体现了预设性与变通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有机统一。高效课堂中的教学设计从教师的视角转向学生的视角,从“如何实施教”走向“如何组织学”,从机械僵化走向人文创造。教学设计注重个体化、非线性、情境化和参与式,强调人文观与系统化。

2、教学策略的优化:从“知识观”到“发展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效教学的策略呈现出多样性,可以有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过程的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开放性、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方式的互动合作和教学评价的多元性等。一旦唤醒和拓展了学生的目标智能,就可以运用这种智能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学习本课内容。“迁移”应该被视作教学的元认知部分,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把所学内容与个人生活相联系,可以对所学内容进一步加工,也可以非正式地评价自己的学习状况。

三、追寻: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打造物理高效课堂

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打造物理高效课堂是基于课堂中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组织教学而提出来的,它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系统掌握、能力在实践中的提升以及情感的持久性发展。这样的课堂同样追求高效,并且可以更好地关照全体、尊重差异、张扬个性。

1、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打造的高效课堂体现智慧的生成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高效的课堂应该是流动的课堂,应该是把知识转化为智慧的课堂。如在“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教学中,向学生提出:“要想使湿的衣服尽快变干怎么办”?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办法,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来。主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利用已有经验和知识去顺应新的图式和符号,积极内化、建构新的知识,体验学习的成功以及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