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3-12-04 10:54: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数字农业发展趋势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数字农业发展趋势

篇1

英文摘要………………………………………………………………………………Ⅱ

1“数字农业”的内涵…………………………………………………………1

2国外“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发展与应用……………………………………………1

2.1美国………………………………………………………………………………………1

2.2英国………………………………………………………………………………………2

2.3德国………………………………………………………………………………………2

3我国发展“数字农业”的紧迫性…………………………………………………2

4“数字农业”的发展趋势………………………………………………………………3

4.1农业生产全流程智能化将逐步成为现…………………………………………………3

4.2农产品流通电商化发展将更加迅猛……………………………………………………3

4.3农业多元化公共服务将更加完善………………………………………………………4

5 “数字农业”的实践策略……………………………………………………………4

5.1实现农业农村业务数字化和可视化……………………………………………………4

5.2推动数字农业技术创新…………………………………………………………………5

5.3提高农业农村经营管理数字化水平…………………………………………………5

结语…………………………………………………………………………………………6

致谢………………………………………………………………………………………7

参考文献……………………………………………………………………………………8

摘 要

数字农业是将信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数字农业使信息技术与农业各个环节实现有效融合,对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国外“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发展与应用,结合我国发展数字农业的紧迫性与当前数字农业的发展趋势,对我国“数字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几条实践策略。

关键词:数字农业;农业信息化;发展策略

Abstract

Content:Digital agriculture is a kind of modern agriculture that takes information a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lements, uses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xpress agricultural objects, environment and the whole process visually, digital design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igital agriculture makes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ll aspects of agriculture achieve effective integra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od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digital agriculture" in foreign countries. Combined with the urgency of developing digital agriculture in China an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trend of digital agriculture, several practical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agriculture" in China.

Key words:Digital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浅析“数字农业”发展趋势与策略

1“数字农业”的内涵

“数字农业”是农业数字经济的重要实践。当前,学术界和工业界尚未能够对数字农业形成统一的定义。通用名称包括信息农业,精确农业,“ Internet + 农业”等等。本文中提到的数字农业基于农业信息化,在农业链的所有环节中都强调了下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代表了农业产业的新视野。现代农业与信息化的紧密结合使可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数字技术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不断的提高现代农业产业的数字化水平,支持农村战略的实施。

2国外“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发展与应用

2.1美国

美国完善的农业产业基础和数字技术体系促进农业发展。美国数字农业发展建立在农业生产高度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的基础上,已经建成了完善的现代农业技术应用与管理系统。自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已开始应用数字农业技术,包括应用遥感技术对作物生长过程进行检测和预报、在大型农机上安装GPS设备、应用GIS处理和分析农业数据等,对大田作物进行生产前、中、后期的全面监测与管理。在21世纪初已经实现“3S”技术、智能机械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大农场中的综合应用,智能机械已经进入商品化阶段。如JohnDeere公司的“绿色之星”精准农业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与“3S”技术搭建的新型精准农业管理系统,用以进行精细农作、农机管理、农艺管理和计划管理,可绘制农场产量的“数字地图”,在机械化生产大农场中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5%以上。在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助推下,美国数字农业技术已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形成紧密衔接,应用范畴覆盖从作物生长的微观监测到宏观农业经济分析。此外,美国也已形成完善的技术服务组织网络,美国服务类企业与公益机构可为经营主体提供较为完善的技术服务,例如美国农业技术服务组织(FSA)为农民提供丰富的信息。

2.2英国

英国信息化技术应用助推精准农业。信息化技术推动英国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英国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备,互联网、4G信号已实现基本覆盖。在此基础上,精准农业技术得以实现在农业的全方位应用,如借助遥感技术进行作物生产监测与产量预报、农业资源调查、农业生态环境评价和灾害监测等;英国Massey Ferguson公司研发的“农田之星”信息管理系统,借助传感识别技术和GPS技术能够更为精准地进行种植和养殖作业、数据记录分析和制定解决方案;智能机械已基本装备卫星定位系统、电脑控制和软件应用系统,能够根据不同位置、不同质量的地块情形实现自动化、精准化、变量化作业,同时可以采集作物信息用以制作电子地图和调整生产策略。2013年英国启动《农业技术战略》,提出了应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和智能技术进一步发展精准农业,从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如借助GateKeeper专家系统提供辅助决策和农场管理、LELY挤奶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在养殖场中的应用、自动感知技术在施肥施药机械上的应用、二维码技术在农产品产销环节的广泛应用等。

2.3德国

德国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积极研发与推广。在欧盟农业共同政策对数字农业的支持下,德国积极发展高水平数字农业,在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计算机支持和辅助决策系统,提供数字农业综合解决方案。德国投入大量资金与人力支持数字农业核心技术与智能设备研发,并由大型企业牵头,如德国拜耳公司投资2 亿欧元支持数字农业布局,已在60多个国家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并旗下Xarvio品牌推广数字农业,通过XarvioScouring识别系统高效识别和分析作物生长和病虫害信息,帮助农民优化田块单独管理和农田统筹优化。拥有百年历史的德国农业机械制造商CLAAS集团结合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实现收割过程的全面自动化。

3我国发展“数字农业”的紧迫性

今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我国大部分农产品仍然是一个“大年”,怎样解决需求下降、部分市场关闭、物流受阻等难题,把农货顺利卖出去,让农民实现丰产又丰收?加速数字农业发展是不二法门。

农业长期保持着传统形态,技术进步一直较慢,特别是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农业技术滞后带来的产业发展差距愈发显著。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领域引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智能化、数字化重塑,生产率大幅度提高。2019 年,我国服务业、工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 37.8%、19.5%,但农业只有 8.2%,数字化改造的空间很大,需尽快赶上信息社会的发展步伐。

农业数字化转型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破解目前农业难题的一剂良方,瞄准这个主攻方向,无疑将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给予农民更多获得感。对广大农民来讲,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最头疼,常常遭遇“多收了三五斗”的尴尬。可以说,农业数字化水平滞后,农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标准化、产销信息不对称等是导致农产品销售难的主因。显然,加快技术与传统农业的融合,打造数字农业,对产业链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改造,使得传统农业脱胎换骨,插上科技的翅膀腾飞,已成为农业发展新趋势。

4“数字农业”的发展趋势

4.1农业生产全流程智能化将逐步成为现实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设施和设备领域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现代农业生产设施和设备的数字和智能水平,实现了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控制,实现了农业智能化生产和管理。它可以解决由托管服务流程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在种植业中,重点是如何精确控制生产环节,例如育苗,播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当前,荷兰,日本,以色列和其他国家正在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来促进数字化,精确化和智能化作物种植的发展。

4.2农产品流通电商化发展将更加迅猛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基础。例如,美国著名的新鲜食品电子商务公司LocalHarvest是一个平台,该平台整合了有机农业的上下游,并连接了中小型农场和消费者。LocalHarvest平台基于从相关农场收集的基本信息来支持地图搜索系统,使消费者能够搜索本地社区周围的农场并购买难以保存的新鲜农产品,例如蔬菜和禽蛋。农产品在快速物流系统下,可以快速送到消费者家中,从而大大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效率和质量。

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全国各地与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投入大量资源,重构产业链,培植人才,发力促进农产品上行。以河北省为例,近年来积极引入农业电商龙头企业,与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展合作,持续在直播助农、农产品品牌孵化、新农商人才培养等领域,合力打造河北数字农业“新基建”。可以看到,利用大数据和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匹配优化资源,将需求传导给供给端,有效缓解了供需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产销脱节。在互联网科技力量的加持下,传统农业的“痛点”也得到有效解决,进一步打开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通路。

随着电商农产品销量的快速增长,广大农民亦受益匪浅,农业生产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以需求引导生产、订单式农业逐渐成为主流,精准种植、数字营销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促进更多农民融入数字农业的场景里。以往很多滞销农产品位于贫困地区,数字农业重塑产业链,帮助贫困户掌握技术、融入市场,实现了造血扶贫。实践证明,此种创新扶贫模式具有很强的活力。比如,拼多多的“农地云拼”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荣获了今年的“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截至 2019 年底,拼多多平台直连的农业生产者超过 1200 万人,累计带贫人数超百万。

4.3农业多元化公共服务将更加完善

通过将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顶尖技术运用在农业公共服务,农业服务也更加便利和灵活。这也是数字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一些国家为了促进数字农业的发展,在农业信息化和农业公共服务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

5 “数字农业”的实践策略

5.1实现农业农村业务数字化和可视化

加快建立涵盖农业资源,农村产业,生产管理,产品质量,农业机械设备和农村治理的数据库。利用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整合空间数据,获取耕地资源,渔业水资源,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化农业园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特色鲜明的农业村庄,生产经营实体,村庄分布等数据。地图存储在数据库中,使农业和农村资源数据立体化。通过集成的农业调度系统,现场定点监控系统,集成的遥感信息,无人机观测和地面传感器网络,可以建立农作物的空间分布。通过农作物的空间分布,重大自然灾害和其他动态空间图,形成了一个一体化的全域地理信息图,为农业生产和管理的科学指导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5.2推动数字农业技术创新

创新,始终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要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数字农业”助力。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数据成为新农资,随着农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惠及三农必将更加给力,而农业信息技术已然成为数字农业发展的关键支持。未来依靠农业科学院和大学等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来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企业作为创新主题的作用,促进数字农业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并着重于先进技术和核心技术。为了提高对关键技术的了解和研发,精确操作和智能决策的数字化管理,智能设备的变量修改和应用,农产品的灵活处理,区块链等技术,3S 加速,智能识别,模型仿真,智能控制和其他软件和硬件产品数字农业的综合应用,了解数字农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的建立,数字农业技术创新以及应用服务系统的持续改进。

5.3 提高农业农村经营管理数字化水平

当前,就中国电子政务项目的发展而言,农业部门中的电子政务服务水平不能完全满足领导决策应用程序和公共商务应用程序的功能要求。农业信息服务的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这意味着中国农业信息服务具有巨大的发展和利用空间。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扩大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农业信息服务领域的应用,并通过建立灵活,便捷,高效,透明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系,为农民提供更多便捷和信息服务。在信息公开,政府公共关系,信息服务,办公室工作等方面,充分利用农民信箱和便携式农业和农村地区的服务功能,提高了园艺,畜牧,水产品,田间管理和智能化管理水平。着眼于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要求,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研究和推广适用于不同地形和环境的农业机械,并进一步促进农业“机器换人”。

结 语

数字农业的发展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的自动,精确控制,智能和科学管理,提高了农业的可控性,降低了生产成本,并减少了环境污染,使农业向精准,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此外,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有效克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利因素,可以简化交易联系,提高交易效率,降低成本,消除农民对库存余额的担忧,并缩短生产周期。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商机。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内容的选择空间也越来越广,这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致 谢

在这篇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障碍,但都在老师、领导、同事、同学和朋友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了。尤其要强烈感谢周波老师在千里之外给我们线上授课进行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解答疑问、传授知识,让我非常感动,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同时也要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同时也要感谢我的领导、同事、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很多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过程中提供给我很大的帮助。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不吝批评与指教。

参考文献

[1] 周清波 , 吴文斌 , 宋茜 . 数字农业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J].中国农业信息 ,2019,30(01), 第 5-13 页 .

篇2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当今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农业领域的科技网络应用也越来越多了,我国农业也开始从粗放型农业逐步向智慧型农业迈进。“智慧农业”是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在农业发展领域中的具体实践和应用,是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和手段的一种现代农业形态;物联网是发展“智慧农业”的核心。探讨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将极大促进农业的转型和发展,对于传统农业大省的湖南来说,更是一个大的发展机遇。

2 物联网与智慧农业的内涵

物联网技术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它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三层。感知层的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和采取信息,它主要应用了传感器、RFID、GPS以及RS 技术等,完成信息的收集、信息简单处理以及信息向传输层的发送。传输层负责处理感知层传来的信息及信息的远距离传输,它位于整个体系结构的中间层,是物联网的神经中枢;其中运用最广泛的是无线传感网络(WSN)、互联网、ZigBee 技术等。应用层主要负责服务及应用,它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主要涉及云计算、GIS、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等信息技术,通过它们将海量数据分类、整理、计算、挖掘分析,然后在智慧物流、智慧农业等领域得到应用。

“智慧农业”是“感知中国”、“美丽中国”理念在农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指利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信息化技术实现“三农”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生态化、集约化,从空间、组织、管理整合现有农业基础设施、通信设备和信息化设施,使农业和谐发展,实现“高效、聪明、智慧、精细”[1]。物联网是“智慧农业”智能化和精细化生产、管理、决策的技术支撑。物联网在农业的应用——建设智慧农业已成为各地实现农业转型、步入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湖南推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的优势分析

作为传统农业大省的湖南,正面临农业产业的转型和升级。现阶段加快推进基于物联网技术智慧农业建设,是切实可行的,具体来说它具有以下一些优势。

3.1 国内外基于物联网智慧农业发展趋势及可借鉴经验

近年来,国内外已经形成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发展趋势。在欧美发达国家,物联网已渗透到农业领域的各个方面,现已演化成农业工业,步入了科学的新农业发展道路。随着我国对农业投入的不断增加,以及国内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包括北京,上海,无锡,苏州等地,政府和企业对农业物联网的投资数量加大,相应的农业物联网产品和服务也得到了市场的肯定,如:墒情监测、大棚温室监控、节水、食品安全溯源等,且涌现了杨凌智慧农业和大唐移动智慧农业等典型示范案例,产生了比传统农业更高的价值。

这些国内外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智慧农业中的成功应用为我省推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借鉴经验。

3.2 不断完善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初具规模的物联网产业链

湖南农业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已不断完善。2011年湖南省被立项开展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省、市、县各级各类农业网站、农业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农业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增长迅速,如 “特色湖南”网络平台,刚上线就实现了4个月网上销售400多万元的良好业绩;农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基本形成,90%以上县设置了专门的农业信息管理和技术支持服务机构。同时,湖南省物联网产业链已初具规模。据统计,截止2013年6月,湖南省有从事物联网研发、制造、运营和服务的企业共240多家;分布在传感器、芯片设计、电子标签、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产业环节,基本形成了初级产业链,在部分领域还有一定优势。

不断完善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初具规模的物联网产业链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湖南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设施保障。

3.3 湖南坚实的农业经济基础有利于农业物联网应用推广

湖南土地资源丰富,全省拥有耕地4870万亩,山地2.56亿亩,水面2043万亩。农产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全省已建立棉花生产基地、水稻生产基地等优质农产品基地共计100多个。涌现大批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的农产品,如宁乡花猪、临武鸭、洞庭湖大闸蟹、隆回药材、祁东黄花菜等。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湖南是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试点省之一,在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营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农业产值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增长4.7。

农业物联网应用需要大量投入,农业产值快速增长,农民收入水平高,为智慧农业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丰富的土地资源、规模化农产品基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以及蓬勃兴起的高效特色农业,为湖南提速智慧农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平台。

4 物联网技术在湖南智慧农业中的应用

根据物联网的技术内涵,结合湖南推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的优势分析,现阶段物联网技术在湖南智慧农业中的应用可以采用以下应用模式。

4.1 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进行智慧生产

农业物联网的在生产环节的应用主要包括现代化温室和工厂化栽培调节和控制环境。它是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中的信息感知技术,主要包括农业传感器技术、RFID 技术、GPS 技术以及RS 技术等;利用它们采集各个农业要素信息,包括种植业中的光、温、水、肥、气等参数,在不同的作物生长期,实施全面监测[2]。这种生产环节的物联网应用见效快,能够为高附加值产品锦上添花;方便的快速复制,可以快速应用到不同的作物;而且这种技术各地都有类似的项目,有很成熟的应用。对于农产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的湖南,非常适合此类应用,如,我们可以建设棉花生产基地、水稻生产基地等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利用农业物联网实现智慧生产。

4.2 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智慧流通

农产品的智慧流通主要包括智慧仓储、智慧配货、智慧运输和流通安全溯源。利用物联网中的RFID 技术建立自动识别技术的仓库物流管理系统,实现库房高效管理,收发货高速自动记录,收货、入库、盘点、出库等多个流程能平滑连接,实现流通环节的智慧仓储。通过RFID结合条码技术、二维码技术,为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加贴RFID电子标签、对农产品的流通进行编码,实现农产品的安全溯源。利用物联网技术“网络化”发展战略,建立批发市场信息数据库和集团协同管理信息平台,用来收集、储存、传输与整合:客户信息、业务信息、交易信息、市场管理信息等,最终实现客户数据、业务数据的有效性、可靠性、整体性,通过信息流带动物流、商流,协同管控,同时采用RFID、传感器、GPS等高新技术实现智慧配货、智慧运输[3]。

农产品的智慧流通,它涉及到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以及农产品市场价格的稳定,社会意义重大,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湖南可以从一些有一定的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的农产品流通着手,如唐人神肉食品、宁乡花猪、临武鸭等,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智慧流通示范,再择机在其他农产品流通环节推广。

4.3 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的智慧销售

农产品的智慧销售是指产品从预订、生产到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都在客户的掌握之中,能实现全程跟踪。它应该包括以下三个环节:①产品预订;产品的预订首先需要建立商务平台,目前农产品的商务平台主要采用农产品电商预售模式(C2B+O2O)的形式建立。各生产地,通过物联网技术中的条码技术、二维码技术进行农产品的产地和出货状况的管理,并将农产品信息上网。平台用户通过注册会员的形式,实现农产品自由集约订购。②有机生产;邀请行业专家,依据国家标准,结合各产区的实际,制订各农产品有机种植的具体标准,在安全生产监控下,遵规执行。③安全监控;为实现消费者的产品认证环节,采用物联网相关技术,通过监控系统,全程进行跟踪;为用户提供详细的数字及视频信息保障,使产品从生产,到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都在客户的掌握之中。在田间设立高杆多视角摄像头,通过无线方式连接至种植户或养殖户和驻点收购站,监控全程的无公害生产,监控视频图在平台网站上实时,订购者可随时监督。在物流配送中采用GPS等技术实现跟踪定位监控,确保配送过程安全[4]。

目前,湖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有“网上供销社”、“特色湖南”等网络平台,这些平台已有一定影响力,且平台业务功能也已成熟;只需在此基础上,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消费者的产品认证环节,应能很好地实现农产品的智慧销售。

4.4 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的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包括智慧预警、智慧调度、智慧指挥、智慧控制等。湖南土地资源复杂、山地、河湖水面较多,利用物联网技术中的GIS,可以建立土地及水资源管理、土壤数据、自然条件、生产条件、作物苗情、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趋势的空间信息数据库和进行空间信息的地理统计处理,实现智慧预警。利用专家系统(简称ES),依靠农业专家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对需要解决的农业问题进行解答、解释或判断,提出决策建议,实现智慧指挥。利用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简称DSS)可以实现我省在水稻栽培、饲料配方优化设计、大型养殖厂的管理、农业节水灌溉优化等方面的智慧调度。智能控制技术(称ICT) ,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以及综合智能控制技术,主要用来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实现我省在规模化的基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以及水产养殖中的智慧控制。

5 结束语

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很多,面对新时代农业的发展、转型,湖南应不失时机地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物联网技术在湖南智慧农业中的应用力度,使之成为我省农业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长期以来的实践证实,现代农业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中引入新兴的物联网技术,可以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创造新的生产模式。

参考文献

[1] 彭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发展策略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2,17(2):94-98.

[2] 李道亮.物联网与智慧农业[J].农业工程,2012,2(1):1-5.

[3] 朱晓姝.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3):391-393.

篇3

作为业内最高规格、最高级别的信息化应用交流的盛会,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所长马晓河、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中科院石元春院士等知名专家学者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探讨了中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发展趋势和发展重点等方面的问题。

五大趋势支撑农业信息化

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加速了人类信息化的进程。以信息化为导向的各类经济模式优势凸显,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等等,都以被无孔不入的信息化所渗透。目前,在我国每一个传统产业都要接受信息化的洗礼和改造,而对农业则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农业信息化就是用信息的理论和技术装备农业的过程。信息化过程要贯穿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始终。在“信息化推进大会”上,中科院石元春院士指出当前农业信息化的数字化、智能化等五方面的主要发展趋势。

农业数字化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它主要是针对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土壤水、养料状态的进行模拟模型,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从趋势来看,这个模型不仅是一个生产过程,而且还能模拟出这样一个生产过程对环境有什么影响,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数字化。

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首先是智能化的技术基本成熟。在发达国家已经用得相当普遍,但是在我们国家目前尚处在实验室范围阶段。第二个趋势是走向“傻瓜化”。操作者不用付出太复杂的劳动,所以逐步向“傻瓜化”的方向发展。

从精准化角度来看,以粗放的管理方式对资源环境造成浪费和污染很严重。但是,发展精准化操作之后就不一样,例如,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变量施肥设备,它可以根据土壤的变化情况进行变量施肥。所有农事操作不是过去那么粗放,而是精确了。

管理的信息化,从趋势上分析,空间科技和信息技术完全可以对农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气象性和生物性灾害,作物种植和产量的估测进行相当精确的动态监测和实时预报,对农业产前、产后的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市场提供全面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这些都是农业进行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它应成为各级农业管理部门必备基本知识和条件。

在服务网络化发展方面,服务网络化技术已经成熟,当务之急是要加快面向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这是一个传输平台,因为农村很分散,所以用卫星双向接受很重要;电话网、因特网、有线电视网和无线通讯的“三网一讯”建设也很重要。

农业产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

农业的产业化和信息化有一个互相促进的关系,在产业化发达的地区,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导致农民对信息的要求更迫切,利于农业信息化的推进。地区有一个优势产品,围绕这个产品的市场营销,可以建立一个信息营销平台,信息化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乌家培指出,实际上农业产业化的内容是农业工业化和农业社会化,可以讲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工业化,农业工业化促进农业信息化。

目前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表现出自身的差距和地域的差距,根据不同的产业以及不同规模的变化而变化。目前,农业产业化和信息化的连动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马晓河说:“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也有一个实质的关系,中国农业产业化相对超前,但是农业的信息化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相对滞后,所以这样农业产业化需要的信息化不够,造成信息化体制从平台上,政府信息化,市场信息化,包括技术的信息化都远远满足不了产业化的要求。”

如何让农业产业化和信息化协调发展呢?农村宽带市场的发展可以说是重中之重,信息化大会上的专家发言也强调了这个问题。当前,宽带业务在我国城市的发展可以说是如火如荼,然而在农村的大部分地区还处于刚开发状态,因特网知识还未广泛普及。如何有效地开发农村宽带市场有效地展开营销,应是农业信息化十分关注的问题。江苏省兴化市电信在宽带市场向农村区域拓展、推进农业信息化方面做了积极的努力。他们着重向群众介绍了电脑科普知识、电信宽带业务、互联网应用对乡镇经济发展和文化生活的促进作用、与农业产业化和信息化结合的神奇魅力,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探求农业信息化新“战法”

尽管计算机和网络服务在农民信息服务体系中地位有所提高,但是现代化信息服务手段并没有成为农民索取信息的主要手段,计算机、网络服务在获取信息服务方面非常低。数据显示,2004年每百户农民拥有计算机只有1.9台。而且大多数农民不知道计算机是什么,现代信息化离农民很遥远。

马晓河认为,在提升农业信息化过程中有五大问题需要注意。第一是中国涉农的农业网站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我们需求,甚至有一些网站远离或者脱离农村,服务对象并不是农民。第二,网络服务特色不明显,千网一面。目前搜索涉农网站有17822个,而针对农民需要的服务内容非常少。第三,目前大部分服务定位不准。第四,网络服务的深度不够,服务增值量太小。第五个问题,针对服务对象的开发不足。农民信息服务大部分来自农业科技人员,但是目前我们国内没有发现一家网站是专门针对农业科技人员服务。

篇4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5-0000-02

How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an Zhi

(Zhengzhou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Centre,Zhengzhou450006,China)

Abstract:The 21st century,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all aspects of human society,but also penetrate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forward.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gradually formed a new Modern Agricultural Frontier Science---Information Technology.With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dely used in agriculture,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ll bring a new revolution.Current full use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s important.

Key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Modern agriculture;Development trend

农业信息技术是以传感、通讯和计算机技术为主,实现农业生产活动有关的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判译分析、存贮传输和应用为一体的集成农业技术。其目标是将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引入农业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系统中,进行创新,重在应用;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加速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的升级,是现代信息科学迅猛发展和农业产业内部需求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农业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农业信息监测技术、农作物模拟技术、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农业信息网络服务技术和农业专家系统等。

一、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农业遥感技术

简单说,农业遥感技术就是通过卫星或飞行器上安装的传感器,对地面上的农作物进行监测分析的一项技术。农业遥感技术在黑龙江垦区解决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中得到广泛应用,它的主要应用领域和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为垦区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提供资源与环境动态基础数据。2.农作物产量估测,包括水稻、大豆、玉米等农作物产量预估和评价。3.为垦区重要经济领域提供信息服务。

(二)农业地理信息系统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对农业地理空间关系进行模拟、对与农业地理空间相关的农业信息进行管理的一种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对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农业气象条件、农作物生长情况等进行立体的、多角度的、可视化的描述和相关信息的综合开发利用。

(三)农业专家系统

农业专家系统综合了大量农业专家的经验,把分散的、局部的单项农业生产技术综合集成起来,经过智能化的、综合性的信息决策处理,能针对不同的生产条件,给出最佳的农业生产管理解决方案,为农业生产全过程提供高水平的信息和决策服务。

(四)农业信息网络技术

农业信息服务是农业信息利用的主要内容,是组织实施信息农业的应用平台和服务体系,一般包括农业资源环境信息管理、农业系统监测评估、农业区划与管理决策、农业电子商务等应用系统。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快速、准确全面地了解国内外农业发展动态;二是有利于农业工作者工作手段的改善,共享农业信息资源,协同攻关;三是有利于实现农业系统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四是建立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农业成果推广系统,缩短农业技术的推广周期;五是有利于建立农业信息市场,实现网上交易。

(五)农业信息管理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收集和加工系统管理过程中有关信息,为管理决策过程提供帮助的一种信息处理系统。我国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在数据处理和农业经济管理等方面已得到了开发利用。如研制了作物产量气候的统计模拟模型,成功地开发作物产量气候分析预报系统AP- CS;中科院研究的多媒体小麦生产管理系统和棉花生产管理模拟系统,有效地将播种期、密度、施肥量和化学调控相结合,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提供高产优质棉花栽培优化方案。将来,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应在引进人工智能技术、采用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网络等方面发展。

二、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发展趋势

21世纪,农业信息技术将会导致农业生产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信息网络实现全球化

信息化是当代国际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信息的充分和畅通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应用,信息产业已成为许多国家的第一产业。而农业作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其信息网络实现全球化是各国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融合于世界经济的大势所趋。

(二)农业信息资源实现数字化

全球具有丰富的农业信息资源,但由于受时空的限制,这些资源不能实现很好的交流。只有通过数字化处理,通过Internet 实现全球性的交流和共享。随着数字化处理技术和网络全球化的发展,农业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将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三)农业信息应用实现系统化

农业信息的应用在网络全球化及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发展前提下,将由过去的单一性开发和应用向系统化方向发展。为农业生产组装整套系列技术,诸如政策系统、市场系统、开发系统、推广系统、教育系统、预测系统、预警系统等等,真正实现对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

另外,未来农业信息技术应用要紧紧抓住“科教兴农”这一主题,以“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为出发点。基于这一认识,以下几个方面会成为未来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的热点。

a.应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研究开发交互式农业科技远程推广服务网,加强农业信息化进程。

b.应用成熟的多媒体、GIS等技术,研究开发智能化农业管理系统,改革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决策科学化。

c.应用农业系统工程、人工智能和模拟模型等技术,研究开发主要动植物智能化生长发育过程模拟和病虫害测报等系统,提出自然―生产―经济―环境良性循环模式,并指导生产。

d.应用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面向农村,研究开发农业技术成果的远程推广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

e.应用网络媒体资源开发农产品电子商务技术,有效地实现农产品和农业科技信息的网上交易,对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与电子商务进行整合,降低交易成本,市场辐射全国乃至世界。

三、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对策探讨

(一)加速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步伐

信息网络建设是推广农业信息技术的基础,建立一个信息传输高速、宽带、大容量、多功能的网络,是发展农业信息技术的根本保证。

(二)加大农业信息技术的培训

要在全行业进行计算机及其网络应用技术的培训,提高行业人员的应用水平。只有高素质的技术队伍,才能发挥现代信息工具的优势,切实地利用好农业信息化的成果。

(三)加快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系统的研究和推广

重点加快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和成果推广,让科技尽快转化成生产力,服务于农业生产。加强资料数字化建设,注意数据库的数据更新和维护,防止已建成的数据库成为死库,使数据库真正能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参考文献:

[1]李存东,曹卫星,李旭.论作物信息技术及其发展战略[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8,19(1):17-20

[2]周永娟,马新明,张娟娟等.作物信息技术及其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与展望[J].河南农业科学,2004(11):25-29

篇5

农业生产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因子系统,受气象、土壤、作物及栽培管理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综合考虑这些多因子的互相作用、预测和分析作物生长趋势等方面,信息技术有其它工具不可替代的优势。农业信息技术是以现代信息科学、系统科学、控制沦为理论基础,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将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引入农业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系统中,进行创新,重在应用;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加速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的升级。

一、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研究进展

目前,各政府部门到地方都在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技术进行相关的技术研究,也相继开发出不同层次、不同技术内容的信息系统。如将(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SDSS(空间决策支持系统)、ES(专家系统)和Internet相结合,提出基于5S1I技术支持下的以农业为服务对象的农业信息系统建设思路和框架。基于JSP的农业信息系统,将信息系统的访问与业务逻辑分离,提高保密性,有利于农业人员随时获取信息。根据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结合气象资料,通过统计分析,最后建立相应的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模型,如小麦病虫害气象预测预报模型、浙江余杭区竹卵圆蝽预测预报模型等。将作物病虫害预测与“3S”技术相结合,建立相应的预测系统,如基于GIS、J2EE、WebGIS等的作物病虫害预警监测系统等。将“3S”、网络、计算机等相结合,研究开发应用于农业生产、病虫害预测预报、作物生长实时监控、作物生长环境监控等各个方面的技术、系统,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精准,有力地促进农业生产的效益和效力。

二、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领域

目前,我国在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上覆盖面较广,涵盖了农业生产、农业科研、教育、管理的各个领域。在农业产业链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方面,农业信息技术都开展了不同层次水平和不同技术内容的研究与应用,主要为:(1)数据库与网络建设,包括实时采集农业信息,将各农业信息加工成数据库并建立数据库系统;(2)对农作物产量进行估算,作物生长面积、长势及灾害发生的检测,农业灾害监测、预报、分析与评估;(3)动植物生长发育的模拟模型,动植物生长环境的模拟等;(4)农业生产环境的控制系统,如数字化温室控制、环境监测预报等;(5)农业的精准作业技术,如智能化专家系统。

三、农业信息技术基础——数据资源和网络发展

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有基础首先是丰富、规范化的数据资源,其次是网络、机械等硬件设施。中国在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上主要分为政府部门主导的农业信息网站,农业科研教育信息网站,涉农企业和机构的信息网站3种。各部门、企业、地方根据自身农业发展需要,构建相应的农业信息网、数据库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前农业信息化发展对信息资源的需求。

四、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信息资源存储量不够,且缺乏规范化、标准化

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处理数据能力,但是其前提是有丰富的数据资源,且需要将信息用数字表示,对数据信息进行分类编码。在数量上,目前中国的农业信息资源存储,还无法实现农业信息技术在中国的大面积应用推广所需数据支持量;而在数据的数字化处理上,大部分的数据资源都缺乏数字化、标准化,这使得已经建成的大量数据库无法直接转化成计算机、网络能识别或应用的数据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浪费了现有资源。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系统的网络化建设,加快农业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标准化,实现农业信息资源存储量的增加,促进资源共享。

2.网络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广离不开网络的建设,就目前中国的网络建设,在城镇能达到信息通信所需,但是在乡村,网络建设力度还有待加强,必须快速搭建起从中央到地方、市、县、镇、村到农户整个贯通的快速、大容量的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加快信息的流通,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推广。

3.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有待加强

就目前的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大部分都只能在实验室或试验区进行,在田间地头的运用还需要更深入的完善。由于中国地域广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文化意识、农民素质、地理条件等都存在很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要求农业信息技术的研发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研究开发出能被农户所接受,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环境的。

4.加大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运用

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运用需要和当地农民文化水平提高相结合。利用农户所能接受的形式,包括多媒体、手机、电视平台等,将复杂的技术信息转化为简便、易学、易懂的形式传递给用户。同时,要加强当地农业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加大对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网络设施、文化水平的投入,确实在提高中国农村文化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灵活组织和安排农业生产,不断调整经营方向,生产适销对路的农副产品。因此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高效性,必须有充分、准确、及时、可靠的信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作物种类的增多,迫切需要相关的栽培、加工、储藏等新技术和营销新信息,农业信息技术能推进市场农业的发展,也有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

参考文献:

篇6

出版社要做好“三农”图书,满足农民群众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同时又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双赢,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三农”图书定位要准确,应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思想

我国正处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跨越的关键阶段,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挖掘农民增收潜力,使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就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因此,许多出版社都把出版“三农”图书的定位放在农业技术上,出版了大量的种植、养殖类专业技术图书,这虽然对农民传授生产技术、脱贫致富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也造成图书结构单一,重复出版,效益不高。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将“三农”图书定位在倡导农村文明生活新方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思路上,不断推进“三农”图书出版的深度和广度。不仅要满足农民对农业生产技术、致富的需要,即出版农民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有实效的图书,也要满足农民对文明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如出版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保健、农村政策法规、农村民居工程、安全知识、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图书,尤其是农村儿童读物,应出版符合农村儿童特点,使孩子们了解信息、扩大视野、增长知识的图书。通过对农业发展趋势与农民实际的需求分析,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树立品牌,策划出版全面、权威、先进、实用、系统的出版物,使每一本出版物内容都具有先进性、实用性,满足新时期农民群众多样性阅读的需求。这样,不仅能为服务“三农”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可能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2 “三农”图书要站在农民的角度,精心策划

具体到“三农”图书的每一个选题策划,要努力做到技术先进,内容实用,多讲实际操作少谈理论,多讲故事,用最新的案例分析,增强实用性;形式上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少用专业术语;装帧追求朴素大方,符合农村读者的审美情趣;定价上尽可能考虑农民的购买能力。这样的图书农民看后可立即实践,用后能收到实效。

2.1 获取“三农”选题的途径

策划“三农”图书选题,一定要站在农民的角度,搞清楚他们每天想的是什么,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农民群众不需要高深的理论,不求“为什么”,只想知道“怎么干”、“怎么干最见效”。出版“三农”图书,一定要本着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为农民办实事,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受到启发,收到实效,把好事办好。首先就是深入调研,找准选题方向。为了策划适合农村读者需要的出版物,要坚持深入农村调研,与农村技术人员、农民交谈,听取他们的真实意见,架起新时期农民与专家、农民与市场、农民与政府沟通互动的桥梁;其次,进行农村读者问卷调查,详细了解农民的收入情况、用于文化支出的情况、需求何种出版物等,获取“三农”图书读者的真实信息。

2.2 保证“三农”图书内容技术最新、最权威

为了保证出版物的技术最新、最权威,出版社要与各行业权威部门合作,走“以联合求发展”的道路。为此,要和农业、卫生、教育、文化、建设等技术推广部门,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部门等单位合作,组织专家、学者座谈,研究农业、农村发展方向,共同策划、编写“三农”图书。这样图书推向农村后,才能做到技术最新,内容丰富实用,才能在在市场上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出版社与农村读者的双赢。

2.3 要根据“三农”问题发展实际,不断策划新选题

篇7

农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农业发展本身是可持续的,而且具有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广泛采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实现水资源、土地等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区域生态的良性循环,农业本身成为一个良好的可循环生态系统。

农业成为高度商业化的产业。农业主要为市场生产,具有很高的商品率,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商业化是以市场体系为基础的,现代农业要求建立非常完善的市场体系,包括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离开了发达的市场体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农产品商品率一般都在90%以上,有的产业商品率可达到100%。

实施农业生产物质条件的现代化。一是比较完善的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的物质装备为基础,集约化、高效率地使用各种现代化生产投入要素,包括水、电力、农膜、肥料、农药、良种、农业机械等物质投入和农业劳动力投入,从而达到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目的。

实施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生物技术和生产模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以适应市场对农产品需求优质化、多样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

实现管理方式的现代化。广泛采用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形成比较完整的紧密联系、有机衔接的产业链条,具有很高的组织化程度。有相对稳定、高效的农产品销售和加工转化渠道,有高效率地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的组织体系,有高效率的现代农业管理体系。

实现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具有较高素质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劳动力,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前提条件,也是现代农业的突出特征。

实现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通过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降低公共成本和外部成本,提高农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建立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建立完善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包括法律体系和政策体系。

总之,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和农户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从“平面化”向“立体化”发展。农业生产中巧用各种作物的“空间差”和“时间差”,进行错落组合、综合搭配,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多途径的高效生产系统,如华北平原“杨上粮下”的种植模式。

从“自然式”向“车间式”发展。现在多数农业依自然条件,“靠天吃饭”。经常遭受自然灾害袭击,受自然变化干扰。未来农业生产多在“车间”中进行,由现代化设施来武装,这些设施有玻璃温室和日光温室、植物工厂、气候与灌溉自动测量装备等。在这些设施中进行无土栽培、M织培养等。现在已经有相当部分的农作物由田间移到温室,再由温室转移到具有自控功能的环境室,这样农业就可全年播种、全年收获。

从“固定化”向“移动化”发展。在发达国家,有一种被称为移动农业的“手提箱和人行道农业”的农业经营方式,形成农民居住地与耕地相分离的格局。人分别在几个地方拥有土地,在耕地和收获季节往往都是一处干完活,提上手提箱再到另一处去干活,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农具使用率,并不耽误农时。“手提箱和人行道农业”基本上以栽培谷物类为主,谷类作物一般不需要经常性的管理,就能长得很好。再加上有便利的交通运输工具,优良的农业机械促成了移动农业的发展。

从“石油型”向“生态型”发展。根据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各能量转化规律建立起来的一个复合型生产结构。例如:匈牙利最大的“生态农业工厂”是一座玻璃屋顶的庞大建筑物,其地上的作物郁郁葱葱,收获的产品被送进车间加工,其废渣转入饲料车间加工后再送到周围的牛栏、羊舍、猪圈和鸡棚,牲畜粪便则进入沼气池。这家工厂的全部动力,都来自于沼气和太阳能。它可为城镇居民提供所需要的粮、禽、蛋、奶及蔬菜。

从“粗放式”向“精细化”发展。精细农业又叫数字农业或信息农业。就是指运用数字地球技术,包括各种分辨率的遥感、遥测技术、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地球信息技术等结合高新技术系统。近年来,精细农业的范围除了耕种,还包括精细园艺、精细养殖、精细加工、精细经营与管理,甚至涉及农、林、牧、养、加工、销售等全部领域。

从“农场式”向“公园式”发展。农业将由单一经营第一产业到兼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农业将变为可供观光的公园,呈现出一派优美的自然风光,农业种植布局美观合理并富有艺术观赏价值,有人漫步其间,品尝果品的美味,趣在其中,心旷神怡,如旅游农业等。

从“机械化”向“自动化”发展。农业机械给农业注入了极大活力,带来了巨大效益,大大节约了劳动力,推进了城市化进程,也促进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这些机械将要进一步发展为自动化。发达国家的农户中广泛拥有个人电脑,今后将会有更多智能化机器人参与农业管理。

篇8

4月18日,由延边州政府、阿里巴巴(中国)软件有限公司主办,延边州农委、延边州商务局承办的首届农产品流通供给侧改革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农村淘宝延边中心仓开仓仪式在延边白山大厦举行。省委常委、州委书记庄严,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方建生,州长李景浩,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国别主任屈四喜,世界自然基金会可持续农业与食品项目官员于鑫,省商务厅副厅长孟庆宇,副州长冯涛,州政协副主席李忠文等出席仪式并为农村淘宝延边中心仓项目签约证签。

李景浩在仪式指出,延边地处东北亚几何中心、长白山脉腹地,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向北开放的重要节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窗口”和“前沿”,拥有区位、资源、政策等多重优势。阿里巴巴集团是全球电子商务的领军企业,拥有全世界最大的零售交易平台。2015年,阿里巴巴与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数字互联和农村电子商务吉林模式,开启了吉林电子商务的新篇章。此次将延边作为集团的首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示范地区,建立全国第一个农村淘宝中心仓,并组织高峰论坛,充分体现了阿里巴巴对延边地区的重视和未来发展的信心。阿里巴巴与延边地区的合作,既是贯彻落实总记视察延边重要指示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延边农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也是阿里巴巴集团扩大战略版图、加快农村领域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共同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实现共赢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通过双方共同努力,一定能将延边中心仓建设成为吉林省乃至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的品牌项目,谱写互利互惠、共赢发展的新篇章。

方建生在致词中表示,延边州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共同致力于把延边打造成阿里巴巴集团在全国首个农业供给侧改革试点示范区域,集中资源在延边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新型农业生产、质检、销售、流通、金融服务于一体化的农业产业模式,通过建设“中心产地仓”、升级“农村淘宝上行功能”,引入政府品控资源,整合线上推广和销售资源,扩大和提升延边“地标产品”,实现“优品优价”,助力延边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在随后举行的首届农产品流通供给侧改革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阿里巴巴集团乡村事业部农业发展部总经理王威、世界自然基金会代表于鑫、阿里巴巴集团菜鸟网络运行专家王锞分别围绕《农村淘宝上行战略》《农产品上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智慧的上行――菜鸟农产品中心仓解决方案》进行了主旨演讲,使大家更加了解农村淘宝和上行战略,开阔了发展视野,认清了发展趋势,为延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为延边农业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济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延边农特产品品牌知名度创造了新的机遇。(来源:延边网)

篇9

1.互联网技术在农业传播中的作用

现在,人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无论是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网络,同样,农业也离不开网络。农产品一般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满足社会的利益需求,从而获得良好效益的认可。而且由于农产品属于季节性产品,如果不能做到生产适销对路,就会造成压货,最终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充分了解生产资料,充分了解市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农业领域正快速的渗透到传统农业中来。对农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不断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作为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核心也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必须研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在做好准备的前提下,创造条件,大力发展数字农业,精准农业,仿真实验,农业信息,使中国的农业发展,尽快时代赶上的步伐。

1.1获取信息,发出信息

信息的获得和发出,是沟通的重要作用之一。人们利用沟通手段寻求和接收信息,及时了解社会内部以及外部的状况和变化,以便迅速做出必要和适当的反应。农业科技信息如何及时的把有效的、有用信息传播给农民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基于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网络技术环境,在农业技术传播的广度、深度和时效性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即将成为有效连接农业生产与科技支持的桥梁。

1.2提供咨询,解决问题

咨询是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对于农民来说,农业推广机构是农民获取有用信息的一种重要来源。在生产生活中,农民往往需要获取多方面的信息,农民指望推广人员能够利用沟通手段为他们提供这些信息。互联网技术加快了农副产品的流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农业信息化通过强大的物质技术支持,很好的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实现了决策、生产、分配、消费等的有机结合和运转。

1.3加速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 我国农村的发展倍受党和政府的关注,“科教兴农”、“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就是证明。政策的保护必然为农村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同时也为新媒介向农村推进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农业部通过多种方式向农民重点传授了十项农业新技术列入国家重点科研推广计划,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1.4为知识农业的发展准备客观条件

知识农业是知识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识高度密集、多学科相互渗透的可持续发展高效低耗型集约农业。知识农业的关键是人的“知识化”,而网络新媒介在拓宽农民知识领域方面具有前所未有的优势。通过宽带传输网,实时上传或下载各种涉农教育多媒体课件及科教信息,以视频、图文并茂的形式开展各类农村技术培训与信息服务,有利于农民接受各类科技信息。

1.5信息传播呈现多元化、社会化、网络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市场主体是多元的,他们对信息的需求是巨大的、多层面的,具有多样性的。一个信息服务单位或者一家媒体, 要满足所有的信息需求是不可能的,所以,因地制宜的提供多元化的、多层次的、多形式的信息服务是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手段。通过综合手段和多种渠道传播信息,培养农民使用信息的能力,提高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水平,切实推进农业信息化。

2.大力发展互联网,促进我过农业技术传播的应用

2.1政府大力扶持

各级政府部门首先应加大政策扶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对农业科技传播力度大的新媒介予以鼓励。其次构造、发展和完善专业的农业信息传播新媒介,采用财政补贴等方式加大对传播新媒介的资金、设备、人员投入,使农业科技传播节目或内容固定化、精品化,真正发挥新媒介的传播作用。同时针对新媒介缺乏专业素质较高的从业人员现状,设立专门培训机构,对媒介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综合素养。

2.2培养公共服务优先观念

在我国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新媒介肯定要考虑到自身的经济效益。但倘若利润最大化被媒介放在首位,容易产生对农业科技传播的忽视和误读。实际上农业科技是一种公共技术,其不仅以增加生产收入或降低生产成本等方式为农民带来显著实际状况。

2.3加大培训力度

(1)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推进绿色证书进农户。

(2)推进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人才培养进村,建立新型农民教育培训长效机制。

(3)以村为单位,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开展以科技为主的综合性培训。

(4)运用院校力量、互联网络等现代媒体资源和手段,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传播致富信息。

篇10

[中图分类号] F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163-03

信息化时代,就是大数据时代,每个行业及领域都汇聚了大数据,它为“三农”问题提供了各种数据和权威参考。使用好以及管理好大数据,能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现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建议。会议中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的开发共享。

随着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国内外关于大数据的话题和研究如火如荼,数据被认为是一种抢占市场先机的战略资源,也是未来发展的一大宝藏。据云计算带来的计算能力革命,针对大数据资源的处理挖掘和分析,找到这些数据相对应的人群,再将这些群体进行个性化的分析、总结,并以此展开个性化的服务逐步成为可能。农业数据由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构成,数据量大,涵盖领域广、数据类型多,属于典型的大数据。农业信息服务目标内容广泛,个性化需求强烈,将大数据应用于农业信息服务领域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仅可为农业和农村新型服务带来革命性进展,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整体进步。大数据的概念已进入人们的视野,也有学者提出搭建一个农业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的设想,但对农业大数据资源的处理挖掘和分析技术还不多见。农业信息服务要主动跟上大数据时代的步伐,适应未来发展趋势,必须着力克服目前农业农村信息服务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实现和发展新型农业与农村电子商务,逐渐形成农业大数据体现数据价值的重要途径。数据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农业电子商务对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影响重大,是信息时代获取农业数据的重要渠道,也是利用数据直接调节生产、消费的重要平台,是当今农业大数据体系的重要组成。

一、农业大数据时代的发展

农业信息服务应主动跟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大数据技术带来的机会,把重点放在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服务,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农业数据的重要途径反映数据价值逐渐形成,从地区位置上看,要以国内数据为核心,以国际农业数据作为参考,这不仅包括在国家重要数据,还包含省级市级提供具体区域研究。从专业角度看,应该实施有效步骤,首先在农业生产中建立一个专业的数据资源,其次应循序渐进地规划数据资源。如市场需求的猪、牛、鸡、鸭等动态数据,每年农业研究活动都有大量数据集成,这些数据的挖掘和利用对现代农业发展极为重要。

二、 农业大数据力助农业发展

农业的发展对人类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农业提供了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元素。另一方面,农业为工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做好了基础铺垫。自然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之一,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经营模式,调动生产积极性是发展农业的基本,因此,农业生产中我们必须注意气候、土壤、地理位置和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数据的采集、数据挖掘、数据的统计,反映了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外部环境变化,方便预测或者调整农业生产、资金投放、技术改进等。传统农业生产主要依靠经验指导,收获与预期误差比较大;使用农业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避免数据的丢失现象,分析所有的数据,可以大大提高预测精准度,在农业生产中做出及时的响应,可以为选育新品种、化肥的使用现状、收获的成长提供信息。

三、农业大数据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数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应用于某些领域,但人们对于农业数据仍存在着错误的理解。首先,大数据有过度炒作的嫌疑,许多人还认为大数据只是海量存储,是获取更多信息的平台,缺乏核心价值。其次,一些人过分认为大数据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认为传统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将被大数据取代。这两种极端的认识都是不可取的。大数据的存在和发展是信息进步必然结果,我们必须正确面对,并用其来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大数据概念、技术、方法尚不成熟,大数据预测结果并非准确无误,只是依靠算法和过程提供可能性,更多的还需要人来指导。

四、我国农村发展电子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截至2013年底,我国农村人口有6.3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6.3%。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人口在总体人口中的占比持续下降, 但农村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占比却保持上升, 农村地区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力。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字,截至 2013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8.6%,规模达1.77 亿,相比2012年增长 2101万人。不过我国农村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仅为27.5%,相比城镇居民的62%有不小的差距,这也预示着其未来成长空间很大。

在淘宝农村淘宝全国各省TOP10排行榜中,广西购买量排名前十的土豪村都在南宁市横县。据悉,今年7月21日,横县与阿里巴巴签订了农村电子合作协议,成为全区首个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试点县。

农村淘宝全区TOP10排名:

1.校椅镇校椅街,2.陶圩镇陶圩街,3.六景镇八联村,4.云表镇蓬塘村,5.六景镇良圻农场,6.校椅镇东圩街,7.校椅镇横塘村,8云表镇宿龙村,9.平马镇苏光村,10.校椅镇六凤村。

五、广西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农村电子商务就是利用网络平台服务三农,让广大农民成为受益者。如今,广西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农村电子商务没有引起县(区)政府的足够重视

农村电子商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致使乡镇基层政府缺乏专业知识技术人员,硬件设施差,电脑数量少,利用率低,农业信息收集、分析人员严重不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滞后。

(二)市辖县(区)缺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政府、平台、网商、供应商、服务商五个主体组成部分需求网状交织在一起,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平台保障。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就是这样一个平台,而广西许多市县(区)缺少这样的平台,无法发挥公共服务中心的作用;无法挖掘地方特色产品,提供平台对接与进行营销推广;无法培育、支撑、服务县(区)电商发展。

(三)农村电子商务缺乏完整、畅通的物流渠道

很多地区的物流配送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但农村市场的配送范围却很有限。除了中国邮政外,顺丰、圆通等主要的快递企业的营业网点最多只能设到乡镇,并且乡镇的网点布局也并不全面,有些乡镇都没有网点。尽管有的配送范围能够到乡镇,但仅提供自寄自取服务。由于缺乏完整、畅通的物流渠道和电商的介入,农民即使有电子商务的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更谈不上农产品的网上销售了。

(四)农村缺乏素质高的电子商务从业人员

农村电子商务人员普遍没有受到职业培训,对于商品收集和传播信息、社会的反馈缺乏了解,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农民会使用计算机还比较少,农民使用的物流配送方式落后,冷冻与保鲜的方式落后也阻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推广和应用。

六、农村信息化发展探讨

(一)要建立农业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

农业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可以通过政府服务外包的方式,以招标形式来建设农业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农业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应具备如下信息:

1.三农政策信息、扶贫信息,包括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扶贫地区的各种扶贫、惠民政策,文件及扶贫措施。让贫困群众及时了解,灵活运用有效政策,提高贫困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贫困地区的详细信息,包括家庭人口,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家庭财产,致贫原因等信息,要保证贫困信息的透明公开。帮扶责任人信息,包括帮扶措施方式、责任、脱贫进展情况等扶贫单位或引导考评信息。农村产业开发信息,包括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推广信息,如各市县地方特色产业,农化各产品发展信息,流通信息,农家乐旅游开发项目。

2.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即农村土地流转、土地经营权、农业生产设施等信息。通过加快土地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最终形成一批有质量有规模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养殖大镇,形成一村一品,引导农民的“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加盟。农村金融扶贫信息,要主动发挥区域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作用,进行金融扶贫工作。如广西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中借助金融扶贫数据平台,推进扶贫工作,做出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值得学习推广借鉴。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包括安居工程、生态移民、道路修建等信息。农村公共服务信息,包括社会力量对口帮扶、跟踪帮扶、农业保险、农村信用、农贷担保等服务信息。农村教育扶贫信息,包括扶贫家庭学生资助、技能培训、就业培训信息,提升贫困户的就业功能。

(二)政府要做好实地研究,制订发展计划

电子商务要在农村地区发展,政府必须做好发展的计划和融资政策,利用国家相关发展政策对农村进行适当的电子商务设施建设,并同企业联系沟通,让企业能参与其中。此外,研究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倾听农民的意见和观点制定发展规划。

(三)加强知识教育,进行分批发展

由于农村信息相对独立,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提高对农村电子信息的宣传,使一部分人先主动使用电子商务平台,这部分人学会利用电子平台后可以带动其他人共同学习、共同发展,让他们在政府和企业的帮助下改善农村电子商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在农村正一点一点地走上发展的道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案,为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发展排除困难。

[ 参 考 文 献 ]

[1] 涂兰敬.专家观点:“大数据”与“海量数据”的区别[J].网络与信息,2011(12).

[2] 白云川.迎接大数据时代[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1(12).

[3] 李国杰,程学旗.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6).

[4] 韩蕊.淘金大数据 业务创新才能赢[J].互联网周刊,2013(11).

[5] 王爱萱.新农村视角的农业电子商务风险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6] 徐先海.湖南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模式构建与发展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9.

[7] 马存.广西农业产业化中的电子商务应用及对策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篇11

中图分类号: C93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测绘技术的飞速发展,测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神舟六号的发射、回收,需要测绘的支持;国家“十二五”要制定各类和区域地域、空间有关系的规划,需要测绘保障;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地质、气象的重大灾害的应急救灾和灾后重建,需要测绘先行;各类大型工程的建设,需要测绘贯穿其中;老百姓要出去旅游、出行、探险,需要测绘的服务。因此,现代测绘技术和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

1.现代测绘技术简介

测绘技术起源于社会的生产需求,有着悠久的历史,并随社会的进步而发展。现代测绘就是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核心,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子信息。

当前,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十二五”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的总体战略是“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它要求积极促进地理信息应用社会化,大力发展卫星导航、位置服务、现代测绘装备制造、网上地图服务以及经营性测绘等产业,测绘的应用更为广泛。

2.测绘技术在精确定位与导航的应用

人们进入了使用电子地图时代,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车载导航系统作为高附加值的电子产品在汽车里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同时,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智能手机的普及,电子地图、手机导航的需求量和使用量也越来越大,生活中,人们利用电子地图寻找美食、店铺等。测绘技术正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为我们生活的便利、丰富添彩。

GPS即为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于1994年全面建成的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各种类型的GPS接收机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便于野外观测。GPS已遍及国民经济各种部门,并开始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由中国自主研制和建立的用于导航和定位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GPS、俄罗斯格罗纳斯、欧盟伽利略系统并称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正式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

3.现代测绘技术在农业信息化方面的应用

进入21世纪后,测绘新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农业信息化成为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许多发达国家的信息农业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出现了数字农业、智能农业、精细农业等来称谓以信息为基础的农业。农业信息化系统通过GIS与GPS、RS以及INTERNET的集成,实现农业相关资源信息的搜集、监测和分析。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了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应用于农业,已取得一些阶段性成就。当前,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目前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较多的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利用GIS技术建立农田土地管理、自然条件、作物产量的空间分布等的空间数据库;对作物苗情、墒情的发生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模拟,为分析农田内自然条件、资源有效利用状况、作物产量的时空差异性和实施调控提供处方信息。再利用GPS技术对采集的农田信息进行空间定位;利用遥感技术(RS)技术获取农田小区内作物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和空间变异的大量时空变化信息;GPS、RS、GIS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为支撑的精确农业将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它能够收集土地利用现状、植被分布、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农作物的灾情分布、土壤肥力等多种信息,将信息技术与农艺、农机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优化各项农业资源与生产要素的合理分配,获取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自然资源,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现代测绘技术在综合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现代测绘新技术实现了对灾害过程的实时监测,为各级领导、各级部门的指挥调度、快速响应、联合行动提供着可靠依据。灾害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防灾减灾是一项系统工程,灾害的监测、预报、评估、恢复、管理等每一个过程都与地理空间信息密切相关,地理空间信息分析和处理已经成为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尤其目前将“3S”(即是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集成使用,可以更好的预测预报灾害,并为相关部门提供实时的决策参考。

例如,应用GPS技术可监测活断层的现今活动状态和构造应力场状态,利用测出的地壳变形资料等可对地震活动进行预测,也是对地震活动、地震危险性评价的依据;RS可进行对活断层

遥感技术(RS)能对大江、大河和湖水水位进行及时监测, RS和GIS集成能及早预报洪水淹没范围和干旱灾情范围,为防灾、抗灾提供准确信息。遥感技术还可调查地下水资源状况,监测水污染。在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后,需对水库大坝、大型桥梁等进行连续的、精密的监测。现代测绘技术提供了连续、实时的安全运行监控手段。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或数字测图技术建立数字地面模型,应用GIS的分析决策功能,可以方便快速地进行水库大坝选址、库容计算、引水渠修建、受益范围等设计工作,为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和部门建立了众多的灾情预报系统,它们将在防灾、抗灾、救灾中发挥重大作用,为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5.现代测绘技术推进数字城市建设

“十二五”期间,将在全国全面推进数字化城市建设,力争完成全部333个地级市和部分有条件的县级市的数字城市建设。

建设地理信息数字城市,所涉及到的几乎所有的管理和运营对象都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地理信息系统(GIS)是重要的基础,它管理城市基础地形数据、城市部件数据等空间数据,以及基于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城市管理本身也从单纯的管理、执法,向管理、执法与服务相结合过渡。借助GIS这个平台,城市管理能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城市基础功能和公共空间服务,使全体市民都能够公平合理地分享。

结束语

测绘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将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221-01

由农机消费大县迈向农机生产大县,是河南省汝南县的全新定位。该县在新农机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建立以农业机械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为主体的3平方公里的农机产业园,为推动农机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平台的诞生,不但催生了农机生产企业加速成长,也吸引了大批农业机械制造项目扎根汝南县,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填补了汝南县农业大县无大型农机制造的空白。目前,该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20万千瓦,农业机械总值16.3亿元,农业机械总拥有量5.1万台,其中大中型农业机械1.2万台,配套农具11万台(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以上,小麦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收率达75%以上,玉米秸秆还田率达80%以上,实现了农机合作社乡镇全覆盖。

1 数控机床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应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数控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我国农业机械制造行业中应用更加频繁。最近几年,我国各种中高职院校培养了大批数控技术人才,为了数控机床制造技术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过去我国机械制造行业中,很多数控技术都是由外国企业控制,引进国外的机械设备,国内机械制造行业对国外技术比较依赖,国内的农业机械制造企业所生产出来的零部件技g水平较低,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体系。为了进一步促进数控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应用,提高自身的净胜能力,需要我们逐渐构建属于本国特有的体系化和规模化数控机床产品,为我国的农业机械制造领域提供充足的零部件,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数控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行业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可以整体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的配套能力,同时,在农机设备机床可靠性方面,也能够利用数控技术得以实现。此外,应用数控技术还能够有效提升农机设备生产质量和水平,使农业机械制造行业逐渐向着自动一体化方向发展。最近几年,我国很多机械制造企业不断推出了大量高性能的数控机床产品,显示了我国在机床生产水平提升。我们相信国内机械制造企业完全可以依靠自主数控技术制造高质量的农业机械设备。

2 数字化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应用

首先,CAD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应用。随着工业技术更新加快和竞争日趋激烈,机械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产品的设计周期越来越短,现代化的CAD技术也在不断向前发展。过去传统的CAD技术主要以计算为基础,处理符号推理。但是传统的CAD技术已经不能很好适应创造性设计要求,工作很困难,因此,在农业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应用CAD技术必须在系统中引入人工智能方法,采用专家系统技术,积极发展智能化CAD技术,以适应创造性设计要求。智能化CAD设计系统是由多个智能体功能模块有机组合在一起而设计出来的复杂系统。在农业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应用应用智能化的CAD系统,可以很好解决农业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复杂的设计、利用率低的难题,缩短机械产品开发周期,在未来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其次,数字化技术在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中的应用。随着数字计算机的诞生,其逐渐被应用到控制加工机床的加工运动方面,形成了数字控制机床。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数控机床技术逐渐称为衡量一个国家机械制造能力的重要标准。在国外发达国家的机械制造企业中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无图纸生产,广泛使用CAD技术和CAN技术,实现了全部的数字化设计。最近几年,数字制造技术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发展,如数控技术、制造信息支持持系统为主体的技术在我国农业机械制造行业中不断得到应用。但是从目前整体的发展情况来看,数字化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应用还比较滞后,但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农机制造领域将会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数字技术,直接推动农机制造行业实现自动化发展

3 虚拟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应用

首先,虚拟装配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应用。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在农机产品开发阶段进行装配评价,从而保证在农业设备设计阶段对整个产品的功能、性能从装配角度进行分析,避免设计中存在失误,为接下来的生产定型提供方便,节省大量时间和金钱。采用二维图纸进行了平面设计和线性设计无法及时发现重设计制造过程中存在的的装配干扰问题,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装配干扰问题在后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重新设计,增加了制造成本,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通过使用虚拟装配技术,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就可以对产品进行模拟加工,对设备零部件进行全方位的检查,通过程序自动检查机械设备设备装配存在的干扰问题;其次,虚拟制造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应用。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热加工技术的应用。模拟系统针对机械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以及制造技术难度进行全面分析,模拟机械设备成型过程中各种数值和物理量,对机械设备形成过程进行动态化的仿真模拟,在不同生产条件和制造环境分析不同金属材料的配置情况,进而对机械设备热成型零部件的质量和性能急性控制和优化,充分发挥不同看金属材料的潜能,实现生产加工最轻化和材料应用最优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