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4 10:54: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互联网思维的商业模式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引言
对于商业模式来说,互联网思维的发展非常重要,对传统的商业形态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企业应该抓住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充分了解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和特点,根据企业自身发展,培养创新精神,用互联网思维打造自身品牌,时刻保持危机意识,从而保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二、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和特点
1.互联网思维的概念
现如今,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的发展,很多企业越来越重视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就是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市场、产品甚至整个商业链的思考方式。互联网思维方式最初是被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提出来的,自从互联网思维诞生近几年来,很多企业都在使用互联网思维方式。互联网思维的意义非常广泛,它不仅体现在互联网的产品上,而且表现在互联网产业上,同时,它是一种跨越各种实体设备的网络形态,能够使互联网产业融合到各类实体产业当中去。
2.互联网思维的特点
(1)客户至上
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客户永远是第一位,只有拥有了客户的支持,才能保证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因此,所有的企业都应该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并切实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应该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满意度来生产产品,同时,还要让客户参与产品的设计和体验,从而去深入了解客户的真实想法和内在需求,保证客户的回头率。在以往的传统经济中,企业主要强调的就是客户是上帝,但是现如今,随着互联网思维的发展,都普遍认为“谁用我的产品,谁就是上帝”。因此,企业只有保证了所生产产品和服务质量,才能保证客户的经常惠顾。
(2)体验为王
在以往传统的商业模式中,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信息不对称为基础,换句话说,就是买的没有卖的精明。但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客户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跟不上时展的潮流,因此,企业必须要学会创新。目前,很多的客户在买产品之前都会在网上做一个价格比较,由此可见,现在的主动权都掌握在了客户手上,客户的体验是企业产品制胜的关键所在。因此,企业应该坚持体验为王,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客户的支持,才能广创造良好的口碑。当今社会,大部分客户都在乎体验感受,比如,苹果公司每次在出售新手机之前,都会把用户的体验放在第一位,所以,每次一有新手机出售都会有大量的顾客前来重复购买。
三、商业模式
1.商业模式的概念
商业模式主要指的就是一个企业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系统,整个系统包括的资源非常多,比如,人力资源、销售方式、资金、原材料、品牌和知识产权、创新力等,形成能够提供消费者无法自力而必须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由此可见,其具有不能被人复制的特点。换句话说,商业模式就是如何传递和创造客户价值,以及企业价值的系统。一般情况下,商业模式主要包含四个元素:盈利模式、关键资源、客户价值主张和关键流程。
2.创新商业模式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商业模式非常重要,它既是一个解释模型,又是一个能够保证企业设计的商业模式。一个企业要想能够长久稳定的发展下去,就必须学会创新,制定出一个更好的商业策略,从而给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商业模式的创新在价值上高于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这主要是因为商业模式是整个企业价值造成的关键因素。
四、互联网思维下商业模式策略分析
1.时刻具有危机意识
要想发挥互联网思维,企业就必须时刻具有危机意识,这主要是由以下两点原因决定的。第一,一般情况下,很多企业在发展壮大之后,容易骄傲,从而使得企业人员不思进取、出现很多问题;第二,我们所处的当今社会时刻都在变化着,日新月异,市场竞争也变得愈演愈烈,所以一个企业短暂的成功并不代表着永远成功。因此,企业要想稳定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居安思危。与此同时,企业应该市场对市场做一个整体的调查,并结合自身发展情况,不断的更新自身企业的经营模式,比如,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成功企业,它们不仅是领导能够居安思危,而且所有的员工都充满了危机意识,能够时刻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因此,正在发展中的中小企业可以借鉴大公司的商业经营模式,针对自身企业所在的问题要及时总结,并找对应对措施,创新商业模式,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对于所有企业来说都非常的重要,只有拥有了创新精神,才能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周鸿t曾说过“与众不同、特立独行、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想别人想不到的方法,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还有商业模式,以及用户模式都可以创新”。因此,企业应该定期培养所有工作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从而为企业造成更多的经济利益。对于创新精神来说,不仅是针对产品,而且还要针对服务和技术,同时,还要摒弃以往的传统商业模式,推陈出新,不要盲目相信过去的经验,要大胆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更多客户的满意度,才能推动企业长久发展下去。
3.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品牌
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品牌,也属于互联网思维下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策略,企业只有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和口碑,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应该对自身产品做大量的宣传,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打造自身产品的卖点。同时,企业也要花费一些资金在媒体上,通过媒体营销让产品成为市场的焦点,从而提高自身产品的社会知名度。另外,还要注意对自身产品做升级,不断优化产品品牌,让客户意识到自己拥有的产品在不断更新,从整体上提高产品的价值,保证自身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4.免费的商业模式
免费的商业模式,通俗来讲就是客户不用花一分钱去体验企业的产品。随着互联网思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客户喜欢亲自体验需要购买的产品,这是因为客户一开始都不愿意花钱去尝试一个价值还未确定的产品,因此,企业在保证自家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要组织一些产品来让客户进行免费体验。企业只有坚持以免费的商业模式为核心,才能不断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客户前来购买。比如,360旗下的安全卫士,腾讯旗下的QQ和微信,都能让客户免费体验使用。因此,企业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使用免费的商业模式,从而使得企业收获更多的经济利益。
5.迅捷地革新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快,这个快字主要表现在决策、应变、革新等方面。企业应该定期对市场做整体的调查,并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创造出适应市场氛围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我们都知道,市场是随时在变化的,你根本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因此,企业要跟上市场发展的节凑,做出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从而生产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企业运用互联网思维的商业模式,要保证企业自身的革新迅捷性,将同类企业甩在身后。例如,腾讯的微信,它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得到很多客户的信赖,这主要是因为微信能够顺应市场发展需求,不断的进行更新换代,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才能在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的发展,顺应了时展的需求,互联网思维的商业模式具有很大的潜力。因此,相关企业应该紧抓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审时度势,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学会创新,并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品牌,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司杨.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6,03:16-17.
第一,如何攻--即如何利用互联网转型升级;
第二,如何防--即如何不被互联网化抄了后路。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传统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而是新商业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是新商业模式——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主要原因有三点:
1、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商业手段的更新。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等都促进了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
2、互联网消除了时间限制和空间距离,产生了更多的商业交易新方式,如B2B、B2C、C2C、O2O,等等。
3、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商业的交易过程,将人、信息、产品和服务在线连接起来,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大多是由互联网企业创造引领的。互联网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商业模式与传统企业进行竞争。这注定是一种不对等的竞争,许多传统企业就像中世纪的武士一样拿着大刀长矛与拥有核武器的对手作战,战争还没有开始就胜负已定!但这也是一种公平的竞争——因为,没有人规定传统企业不能互联网化,不能运用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
而对于满天飞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概念,传统企业该如何应对呢?一方面,传统企业认真理解,认真辨析,认真学习;另一方面,概念不重要,重要的是概念背后的商业模式、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传统企业要更多的投入到新的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实践探索中去,即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推动企业发展,从而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
这里把从电子商务诞生以来,关于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商业的主要概念总结如下: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社会化营销;微营销;云商;微商;社交电商;10大基本模式(B2B/B2C/C2C/C2B/B2B2C/C2B2B/O2O/O2M/F2C/C2F);新商业文明;新商业模式;互联网商业;产业电子商务;产业互联网;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传统企业互联网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想;互联网基因;互联网方法论;互联网兵法;等等。
这些概念分为六类:
第一类,新营销概念:网络营销;微营销;社会化营销。
第二类,新商务类型概念:电子商务;云商;微商;社交电商。
第三类,新商业模式概念:10大基本模式;新商业文明;新商业模式;互联网商业;产业电子商务;产业互联网。
第四类,转型概念: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传统企业互联网化。
第五类,思维概念: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想;互联网基因;互联网方法论。
本书以一线亲历者的视野和实践感悟为基点,站在时代最前沿,追根溯源谈互联网方法论,告诉你在变革大潮来袭之时,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和思维迎接已然到来、不可回避的新时代趋势及课题。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呢?在《周鸿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中,360创始人周鸿毫无保留地用其观察思考以及亲身经历的诸多案例向读者解释了互联网思维的原理以及实践经验。
然而,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很多能源企业的发展思路仍然受制于传统思维定式,对于如何打造“能源+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还缺乏明确的战略战术。
经过信息化变革20余年的改造,能源行业是否具备互联网思维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究其原因,这与能源行业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必然的联系。
首先,传统能源行业是一个资本、知识和劳动密集型行业,这就决定了进入能源行业具有较高的门槛,小微企业或者是个人很难进入能源行业核心产业链的。其次,信息技术长期以来被用于解决传统能源行业的技术问题,重点在于提升系统的自动化水平而非信息化水平。最后,传统能源行业赖以生存的能源供给输配网络,从物理概念上看是一个不能轻易分离的系统,采用自上而下的运行管理模式实现全系统的管理,消费侧缺少活力。
阿里巴巴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它使用了不同于传统产业的思维方式,摸清了用户的心理,以平等、开放、协作、分享为原则,制订了一套商业模式。
对于传统能源行业来说,各项技术已经趋于成熟。然而,技术仅仅是建设“能源+互联网”的必要硬件。在“互联网+”时代,比硬件更重要的是软件,能源企业的思维模式要基于互联网实践进行重新构建,打造能源消费侧新型业态。
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强调以用户为中心、极致的用户体验,注重入口与流量、免费营销、众筹模式、数据为王、平台生态、跨界颠覆等。这些基于互联网开放、平等、分享等理念衍生出来的思维模式,将颠覆更多的传统产业经营模式。互联网思维下的消费模式将利用平等、开放、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以获取用户价值为导向,提供创新服务,从而颠覆和重构整个商业价值链。
思维模式是最重要的,思维决定了行动和方向。未来,能源企业实施“互联网+”,必须要在以下五个思维模式上有所变革。
第一、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能源+互联网”的核心。其他行业早就开始以用户为中心重构企业战略,但是能源企业习惯了“坐商”方式,即使在竞争激烈的燃气市场,以用户为中心也往往被异化成以价格为中心。而真正的用户思维,要求能源企业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真正“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企业的商业价值必须要建立在用户价值之上。
第二、极致思维。极致思维就是把产品、服务以及用户体验都做到极致,并且不要忽视任何一个消费者,不要忽视任何一项不起眼的需求。我们不能用传统思路的二八定律(即很少量的重要用户能带来绝大部分的收入和利润)来做“能源+互联网”,而是要使用“长尾效应”。传统能源企业往往对大用户(工业、电厂)提供的服务较好,而对一般用户(居民、商业)的服务并不到位。但是,“能源+互联网”就能把数量庞大的普通用户聚集起来,大量的普通用户都可以在平台上找到他们中意的产品和服务,这样即使单笔销量不大,但总数相加,却是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数量。比如在纽交所上市的Opower公司,通过互联网交互平台分析家庭电费账单,帮助家庭用户节省生活中不经意浪费的能源。同工商业的能耗相比,家庭节能省不了多少钱,但Opower公司极致服务肯定会成为吸引家庭用户购买其增值服务的重要手段。
第三、大数据思维。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用户所产生的庞大数据量使企业能够深入了解“每一个人”,而不是“目标人群”。因此,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至关重要,基于大数据分析,能源企业可以做到对消费者的深入洞察,提供精准的服务和营销,获得科学的管理决策能力,使资产的效能最大化。
第四、平台思维。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能源行业最大的平台其实就是网络,由于网络的公共属性所限,导致平台思维反而较弱。将来能源行业的竞争,一定是平台之间的竞争,甚至是生态圈之争,因为平台模式的精髓就在于打造一个多主体、共赢互利的生态圈。
第五、跨界思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物理与虚拟世界逐渐融合,不同行业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例如,华电正在从传统的火电企业转化为综合性能源供应和服务型企业,华为也正在从事光伏电站运维业务,新奥燃气和华润燃气正在进入售电领域。未来类似的跨界还会越来越多,能源企业如果不主动参与融合过程,就很有可能被其他行业的优势企业所整合。不仅如此,能源企业也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圈子,有理想的企业家应该勇于跳出能源行业自身,基于客户或者基于产品实施跨界。
总的看来,互联网思维下的商I模式就是广泛的互联,以信息为纽带,把分散的大量实体在信息系统中聚集起来;其次,需要以用户为中心,切实的为用户创造价值;最后,需要重视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并转变为价值。“能源+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能源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能源系统中去,提升传统能源行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创造
以用户为中心,一方面需要满足用户基本的多样化用能需求,以用户便利作为商业模式的核心;另一方面还可以诱导性地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提供创新性的商品和服务,从而为整个能源系统创造出新的价值。这种价值既可以传导到用户侧,也可以沉淀到系统运营商、服务提供商或者设备制造商。大体上所创造的价值可以归结为两类:促进用户节能增效,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促进用户节能增效。例如:通过利益共享甚至众筹等商业模式,为用户的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在经济可行的前提下,该商业模式将有利于快速发现具有投资机会的“黄金”屋顶,并快速匹配资金、技术与专业的服务资源,如“滴滴清洗”、“I光伏”等新型的商业模式,从而促进了分布式、清洁化能源的随地采集、高效利用。
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例如:充分整合电网、气网、热网等能源网络的生产设备与管网资源,构建相互协调、多能耦合的综合能源供应体系,可同时面向用户提供可调节、可转化的能源服务,充分利用不同能源系统在时段上的错峰效应与调节能力,提高能源体系的设备利用率与运行负荷率,其商业模式可以通过分布式能源运营商向用户提供“气、电、热、冷”多种形式能源互补搭配的“能量套餐”,既省却用户“多头购买”之苦,又充分挖掘了资产的利用效率。
以数据为核心的信息增值
“能源+互联网”时代,能源系统中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收集、存储着海量的数据,大数据遵循新的摩尔定律,呈现指数级的大爆发增长。人们已经开始重视数据中包含的价值,而以数据为核心的商业模式也将在“能源+互联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通过信息的增值来提供创新性的服务。
就数据提供而言。首先,能源企业(如电网、燃气企业)或设备制造商(如气表或者电表制造商)可以通过为用户提供低价甚至免费服务的商业模式,以获取用户的各种用能数据(如用电功率、用气流量),以及与能源系统运行状态相关的数据(如管道运行压力、电网电压等)。这些数据虽然是未经处理的,但是通过挖掘,其内部可能蕴含着揭示用户消费习惯、生活方式等重要的信息,可以在其他“跨界”的商业领域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
其次,能源企业通过对用户用能等海量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并将其与用户的社会地位、工作状态等基本属性进行映射和与关联,可以精确的辨识用户对于气、电、热价的承受能力、参与需求响应的意愿、实施能效管理的潜力等,对用户作为一个市场营销对象的全方位属性进行“肖像描绘”,为相应商业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分类标签与定位线索。
最后,能源企业还可以通过手机、邮件、社交平台等手段,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用能账单,让用户对自己的用能行为进行实时感知,并提供远程化、智能化、趣味化的智能用能控制手段,将智能用能变成一种社区化活动,让用户从中得到乐趣与实惠。
能源+互联网的新型商业模式
电力体制改革、油气体制改革已经相继拉开序幕,这成为“能源+互联网”蓬勃发展最大的改革红利。在更加宽松、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下,能源的生产、传输、转化、存储、消费等各个环节将被打通,其商品属性将被还原。能源销售业务的寡头垄断将被打破,能源体系的投资与运营将允许社会资本进入,能源的交易也将打破管制,回归以市场配置资源的本质。
以改革为契机,将催生出一批新的商业模式。此类商业模式大致上可以归结为三大类,能源零售竞争、能源系统运营与能源交易运营。
1、能源零售竞争。例如,电力体制改革提出了放开售电侧市场,在电力市场形成了“多买多卖”的竞争格局,使得售电成为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售电商可以面向用户提供稳定优惠的用电价格、个性化的服务套餐或者附件相应的增值信息,吸引汇集用户资源,并用户在电力市场中购入电能。正在加快改革步伐的天然气行业也将逐步放开终端销售领域,同样会形成竞争性的天然气零售市场。
我们从互联网这个领域上,可以看到有几点与传统商业思维很不同的地方。首先,传统商业思维追求覆盖面,不仅仅是产品,还包括企业的商业形态,都要求尽可能的多。而互联网思维则要求企业将所有的重心专注在某一个点上,并且将这个点做到尽善尽美。再例如,传统商业思维在产品的推广中,讲究渠道与传统广告的投放,而在互联网思维中,则要求产品能够以自身的能力吸引用户,并且创造产品口碑。
在传统商业思维中,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对话基本为零,企业不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商品,只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定位来研发产品,而在互联网思维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产品与用户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产品因为用户的需求而研发,用户对产品提出自己的要求和见解。互联网思维会让用户参与到产品中来,从而使产品与用户之间拥有更高的亲密度。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期,互联网思维一直在互联网人的实践和归纳中不断成长。但是实践的过程是漫长的,互联网人在制作产品以及推广产品的过程中不断在寻找一套系统的,能够指导我们整个产品从设计初期到最后与用户互动和后续的研发整个闭环的完整的思维模式。
互联网经历了几次大的浪潮,从搜索到电子商务,互联网总在给我们不一样的体验,同时站在产品的角度,经过无数次成功和失败总结出来了更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一套思维方式。在互联网思维的雏形阶段,我们仅仅只是在一些小型的讨论会上提到这个词,但是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并没有一个系统的答案。这过程中我们分析了很多商业案例,从传统企业对互联网的学习、传统互联网巨头产品的发展史以及发展速度极快的互联网公司的秘诀和窍门中找到一套系统的思维作为解决方案。
《现代企业文化》:在您的《互联网思维:商业颠覆与重构》著作中,是如何对商业进行颠覆和重构的?如何让“门外汉”看出门道来?
陈光锋:传统的商业模式有着传统行业固有的特征,在现阶段很多企业都想从互联网获取更多有利条件,但是往往无从下手;也有很多企业内部编制冗杂,但是得不到解决办法;更多的还有很多中小企业想要发展壮大,但是容易遇到瓶颈和各种问题。这些都是传统商业模式无法提供高效的解决办法的,而互联网思维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能够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且快速地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与传统的商业模式有着显著区别的是,传统的商业模式有着一套系统但是略显笨拙的解决方案,这样的解决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几个问题:时间长,人员要求较高,分工细致,专业性强。但是这也造成了一些问题,在现代社会,效率制胜,传统的商业模式无法迎合现代商业效率的要求。而互联网思维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打破了传统解决方法的步骤式处理,转而用更为直接简单的方法来处理问题。
在书中,我们将互联网思维解构成为十二大核心思维:标签思维、简约思维、NO.1思维、产品思维、痛点思维、尖叫点思维、丝思维、粉丝思维、爆点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整合思维,对每一种思维模式都精选了案例来加以说明。不仅如此,在这十二种思维模式中,我们还尽可能地采用了通俗易懂的方法来讲解互联网思维的十二种思维各自对企业的作用,也系统地解释了互联网思维整体对企业的意义。
《现代企业文化》:传统企业如何对接互联网思维?请举出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
陈光锋:传统企业接触互联网思维的并不多,从与互联网企业联系较为紧密的企业已经开始逐渐扩散开,首先值得“赞一个”的就是海尔兄弟。从企业生产的产品来说,海尔企业针对用户的偏好生产出不同方向的产品,在物流以及售后的扁平化处理,都是互联网思维的对接。这是在产品和口碑部分的着力表现,在海尔的影响下,传统企业美的集团也开始学习这样的思路,研发专门的产品来服务于用户。可见,在生产的过程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互联网思维来解决问题。
不仅如此,近来我们也看到海尔兄弟在做商标置换的准备。有趣的是,这一次海尔兄弟开展了重金悬赏海尔兄弟商标的活动,这个活动在互联网上如火如荼地开展,对海尔有兴趣和情结的用户都会去参与,而海尔集团也利用这个活动好好地“吐槽”了一下自己,以自娱换用户一笑。这个活动的初衷不是“自娱”,但是当活动的势态开始有所变化时,海尔用很好的方法来转变了自己作为大型企业的古板形象,在互联网时代,用户至上,有格调的宣传是互联网思维最好的实践。
当然也有不太成功的实践,但是我认为在传统企业去触摸用户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企业要尝试去了解用户,与用户沟通,这个过程需要企业花费时间去学习。而在这方面,很少有传统企业能给出一套行为准则,企业需要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为实践系统。尽管互联网在发展,互联网的用户习惯变化多端,但是依靠这一套思维,于变中找不变,坚持十二种思维的实践,一理通百理明,相信很快就能把握住互联网思维的方法。
《现代企业文化》:“互联网思维”是开启未来商业财富的万能钥匙吗?为什么?
陈光锋:没有任何一种思维是万能钥匙,传统思维不是,互联网思维也不是。所谓的万能钥匙,对企业来说,应该是不断挖掘,不断投入的坚持以及严谨的态度。不同的思维适合不同的时代,现在是互联网思维实践的黄金时期,把握住这一阶段,企业能够实现腾飞,否则就会掉队。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今时代,信息技术不断更迭,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工业4.0等技术不断冲击着传统商业模式与商业秩序,也会引发对应的商业规则与竞争秩序的变化。我们所理解的“互联网思维”,是这个时代一种商业思考方式。
1、不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才有了互联网思维。而是因为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以及对传统商业形态的不断冲击,导致了这种思维得以集中式的爆发。
2、互联网思维不是互联网人的专利。不是因为你在互联网公司你就具备这种互联网思维,也不是传统企业就没有这种思维。互联网思维就是一种思考方式,它不属于哪一类人。互联网公司出来的也有很多人不具备这种思维。
3、互联网思维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只是一种思考角度与方式。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我们可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原有的一些商业习惯。
4、多数人都在用互联网思维做营销,而忽视了对其本质的系统思考。用互联网思维做营销,本身也是去博取眼球、获得关注和流量,其实也无可厚非。但片面认为这样就是全部,就以点概面了。
5、所谓互联网思维更多针对传统企业而言。90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天然就处在这个时代,受这个时代的熏染,其商业行为习惯也自然具有极强的互联网属性。而大量传统企业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所以面临着一个思维转换的问题。
互联网思维1.0
到底怎样理解互联网思维?我在《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一书中总结了“独孤九剑”9种思维,包括: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
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其它思维都是用户思维在价值链不同层面的延展。互联网思维是对传统企业价值链的重新审视,体现在战略、业务和组织三个层面,以及供研产销的各个价值链条环节中。并且将传统商业的“价值链”(见图1)改造成了互联网时代的“价值环”(见图2)。
“价值环”以用户为中心,战略制定和商业模式设计要以用户为中心,业务开展要以用户为中心,组织设计和企业文化建设都要以用户为中心。战略层、业务层和组织层都围绕着终端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进行设计。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价值环”模式。
其中,在业务层面,用户端和供应链端联接起来,形成了一个闭环,将不断地实现价值动态地传递,用户将需求反馈至研发生产,研发生产形成产品或服务再传递到销售端,销售端通过接触用户又形成了二次的循环。这种经过互联网思维改造的“价值环”模式,将对传统商业生态和商业理论带来深刻的影响。“价值环”要求我们必须要持续不断地关注用户需求、聆听用户反馈并且能够实时做出回应,这是未来企业建立商业模式的基础。
互联网思维2.0
这一年多的时间,在为大量不同行业的传统企业做咨询和培训的过程当中,也逐渐深化了我们对互联网思维的思考。很多传统企业家对互联网思维的认识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以万达地产王健林为例,2014年1月份在达沃斯论坛上他说,我觉得互联网思维这个词完全是错误的,这应该是互联网企业为自己贴金的说法,不存在互联网思维。2014年的9月万达电商内部研讨会上,王健林说“所有系统必须要检讨,是否真正具备互联网思维。即使房地产也要有互联网思维”。2015年1月万达集团年会上,王健林再次强调了这个话题,他发言讲到,所有副总裁级别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否则下课。可见,互联网思维对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变革的意义。
我们把互联网经济的三个本质概括为:用户中心、数据驱动、生态协同。
提到互联网都会提到小米,为什么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小米在我们看来应该是卖手机、电视、消费电子的,为什么大家把它归为互联网公司,而没有把它归结成一家手机公司、电视公司和消费电子公司?在传统商业里面,我们大多数做的是产品售卖的生意,在卖产品。但是在互联网的语境下,我们更多的是在经营用户,这是它们之间的第一个差别。雷军曾经讲过专注、极致、口碑、快,这仅仅讲到了第一点,以用户为中心才可能做到专注、极致、快速、迭代。黎万强强调兜售参与感,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研发让用户参与到品牌传播,核心还是用户中心。
小米的渠道更多的是放在了互联网化的渠道上。基于互联网去做网络化的直销体系,而没有在传统的渠道做大规模的分销,一旦你把渠道放到了线上,那就意味着是基于数据来驱动的。小米的营销环节,没有在传统媒体投放大规模的广告,而是基于互联网做粉丝经济,做数据化的营销,让营销环节也放到线上,也是基于数据来驱动。小米的论坛就是小米的研发部,在这个平台上收集大量用户反馈的建议、吐槽和不满进行产品研发。小米内部的管理软件也把所有的小米人聚合到了一个平台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它跟阿里、百度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它的产品本身也是数据化的,手机硬件已经软件化了,变成了智能手机。它的渠道、营销、研发、管理环节都是基于数据来驱动运营的。
传统的手机厂商和电视厂商他们卖产品,卖手机和电视,更多的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从厂商的出厂价到终端环节不断地加价,到终端消费者卖出去。小米首先通过去中间化,把产品做到了非常高的性价比,但是同时它也没有仅仅通过卖手机这个产品挣钱,是通过后面的商业模式。原来我们叫做羊毛出在羊身上,互联网时代,我们更多的形容羊毛出在狗身上,是一种交叉补贴的概念。就像我们每个人在百度上搜索一个关键词,百度没有向你收钱,但是有很多广告商给百度投钱,因为要做竞价排名,做广告。360杀毒也没有向我们收钱,还是免费的,有很多人给他交钱。互联网公司更多都是这种交叉补贴的商业模式。
所以我总结了互联网经济三大本质:用户中心、数据驱动、生态协同。对应着三个核心的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数据思维、生态思维。
这是个什么问题
这是个从做批发到做零售的模式改变问题。
当初一定有什么原因,让你起了这个念头:
为品牌商代工的,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薄;做外贸出口的,国外客户要求越来越严、越来越细;做配套供应的,客户的定制要求越来越非标准化――我要自己做零售,把这些利润留给自己!
然后,你发现零售是个坑,你不得不思考一大堆新问题:
1.客户群从明确到不明确:你从此面对不确定的消费者,甚至不知道是谁在买你的产品。
2.选什么渠道是个重要问题:渠道的选择,其实多数企业是凭感觉或听朋友的经验来做决定的。一旦渠道投入效果不佳,企业就进退两难了。
3.产品宽度多少合适:你会用到一系列新词,如品类、品类宽度、品类结构、SKU(最小销售单位)、陈列丰满度等。这些都是关于零售的新学问。
4.库存和补货:销售预测只要稍微不准,要么出现库存积压,要么出现缺货脱销。补货也是门新学问。
从批发到零售,你开始关注消费者。恭喜你,互联网这个大坑正在朝你走来。关注消费者,这只是互联网给企业挖下的一个小小的“预备坑”。
我的观点
1.这是完全不同的运营模式
在研发和生产之外,你还不得不再掌握几个新技能:
消费心智定位:品牌影响力变得非常重要。你需要制定一系列新策略,如目标消费群、品牌定位、品牌联想、品牌视觉识别、品牌推广策略等。
分销渠道管理:分销渠道有时是你的伙伴,有时是雁过拔毛的家伙。你跟他们的关系可不是服务客户那么简单。不同的渠道辐射消费者的能力大不相同。另外,渠道的配合度、渠道的M入门槛都会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接受程度。
商品管理:除了刚才讲到的一系列新词之外,更重要的是新产品的研发流程也不一样了――研发过程必须要纳入对消费市场的洞察。
物流与供应链:按订单的批量物流大概要成为历史,要改变为快速响应模式,要多品项、小批量、快速补货。供应链模式也改变了。
2.不要试图让同一个团队处理好两种完全不同的逻辑
这套新的运营模式贯穿从研发到生产到物流的全过程,每个部门都会遇到新的困惑:
(1)当大客户的订单和门店要货的需求同时到达生产线时,生产线优先安排的规则是什么?
(2)大客户要求的折扣和渠道要求的佣金,以什么规则来定?决定的依据是什么?
(3)大客户部门和零售部门彼此争营销预算时,以什么原则来定夺?
你必须认清一个原则:原有的批发业务和新增的零售业务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和策略分别是什么。这是你必须做的艰难决定。
小结
要用零售的思维来组织你的业务,你需要掌握消费市场的一整套管理逻辑。
要明确新增业务和原有业务之间的战略定位,否则,团队的争吵会一直持续。
线下成本太高,我要做电商
这是个什么问题
这是个花成本买客流量的问题。
当初你多半是这么想的:
1.一个店面的投入:租金、装修本身就是一大笔费用,店面陈列的商品又是一大笔资金占用,费用太高了。
2.品牌覆盖全国所需的投入高得自有资金承担不起,相比之下,电商的入门费用很低了。
然后,你发现电商是个新的坑,因为流量才是致命的!
电商平台的人气高根本不代表店铺流量高,客人不进店啊!――这是多数人接近互联网的第一个坑。
我的观点
1.盈亏的核心是流量/费用比
不管做电商还是做门店,本质上都取决于这两个指标的效率:进店客流量和订单转化率。
人们通常认为线下门店的租金和装修费用是固定成本,这个固定成本太高使得做电商显得门槛更低、更具吸引力。这完全是搞错了。
正确的理解是:
用店铺租金买客流量,是为了引流而做的投入。店铺开在哪儿,从位置确定的那一刻,店铺可以辐射的有效流量就已经基本确定了。
用装修和陈列费用买销售转化量,是为了进店客流转化为销售而做的投入。所有的装修和陈列都是为了刺激消费者购买的冲动。
做电商划不划算,同样看流量费用比:
线上引流费用。当前,在主流电商平台,吸引一个点击的成本为0.8―1.5元。一个点击的意思可比喻为线下客人在路边望了店内一眼。按月投入万元吸引将近1万个路人的目光来看,这个费用比如何?
店内转化费用。更可怕的是店内转化率,1%的店内转化率竟然是当前多数网店的现状。意思是一个月投入到店铺运营、美工、网上客服的成本,只产生1%的产出。这样一算,做电商省不省钱已经很清楚了。
2.网络流量已经过了红利期,能拼的只剩营销和运营了
找准平台的成长期,才能领到流量的红利。当平台成熟之后,只能真刀真枪地看本事了。
按照每个点击0.8―1.5元和1%的转化率,如今的主流电商已经是租金高企的豪华商业中心地段了。网络流量的红利期已经基本和你绝缘了。
3.网络营销和网络运营又一次挑战你在传统行业养成的思维惯性
有两个关键词,你必须体会到位,继而玩到位:
粉丝――网络营销的核心精神是聚拢优质粉丝群。这一点,是对做惯了广告投入的传统企业思维的颠覆。
体验――网络运营的核心竞争力是极致顾客体验。运营的效率不是靠服务动作的标准化,这也是对传统运营思想的巨大改变。
小结
不要简单计算成本,要算的是流量投入的产出效率。
电商改变的是营销和运营环节,思维方式需要适应和提高。
我的产品很好,怎么卖不动
这是个什么问题
这是产品的意识升级问题。
你对产品的理解需要从功能概念升级到“全产品概念”。
你最初一定是这么想的:
1.我们的产品比市面上的同类产品纯度高x%(精确度高x%、用料更好……)
2.我相信质量好的产品顾客会认的
然后,你真的掉进了一个时代的大坑:好东西不一定叫座。
你发现,顾客的眼睛并不雪亮,“愚蠢的大多数”真的存在。比如,你会说:“xx家的产品含有添加剂的,可还是那么多人买。”再比如,顾客会说:“嗯,东西挺好。”然后转身在别家下了订单。
你还没意识到,在互联网时代,产品的概念不同了,你接近了互联网的第二坑――产品意识升级。
我的观点
1.互联网下的产品,指的是顾客对企业的感知综合
你输得并不冤。如果你所想的都是自己产品的功能性优点,那就要知道单纯的功能优点如今不一定引发消费者购买。
互联网时代释放的人性催生了新的产品意识。为什么上一节我们谈“粉丝”和“体验”?背后的原因在于产品焦点的迁移:从外在标准深化到了内心感知。互联网时代给了人性完全释放的空间,产品的焦点自然也需要从硬标准进化到软感知。
感知的重要度上升,使得产品概念不再局限在功能。顾客说不清他们的感受,顾客也不清楚他们的感受源于什么,但他们就是能用钞票作出选择。所以你的产品定义不能再局限于功能,而应将焦点转向管理顾客的感知。管理好企业与顾客接触的任何界面,才可能塑造一体连贯的感知。
2.建立围绕顾客感知的产品评价体系
传统企业最常用的顾客评价指标通常有产品合格率、顾客满意度、客户投诉率等。在互联网下,它们都变得不太足够――产品合格率,只针对功能达成水平;顾客满意度,不一定带来顾客忠诚;顾客投诉率低,可能代表顾客根本没关注你。它们都不能解释顾客对你是否有明确的感知,感知好坏的程度如何。意识到顾客感知的重要性,下一步就是围绕顾客感知建立自己的产品评价体系了。
小结
你又面临一个新的思维提升路口:好功能不等于好产品。你的a品思维需要按照互联网思维来重构。
我知道要转型,但不知道转到哪里
这是个什么问题
这很可能是商业模式创新问题。
如果看完了前三个坑的解说,你仍旧认为互联网转型就是做电商,那我就要伤心得跳楼了。
当初,大多数传统企业真的是这么想的:
互联网转型,是不是就是做这些事:做个官网、在网络媒体投放广告、做电商、做微商……多数企业的互联网转型概念仅止于此。
结果,它们连互联网真正的坑都还没见到。
你一定对“+互联网”和“互联网+”已经听到耳朵起茧了,但你说得清它们彼此之间的差别吗?这里,我将沿着大坑的顺序帮你理一理。
我的观点
1.企业跟互联网挂钩的方式有很多
“+互联网”或“互联网+”,都意味着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改造,不同的是商业模式改造程度的不同。这些改造由浅入深包括:
(1)互联网渠道:销售渠道+互联网
企业的原有价值链不做改变,在销售渠道上新增电商渠道。
这时候,改变仅在渠道层面,对原有体系基本没有触动。企业要注意的是新增渠道与原有渠道之间的策略协调。
(2)互联网营销:营销+互联网
营销传播的手段中增加互联网媒介,开始学习互联网的营销手段,如精准受众的选择和病毒式营销。
这时候,营销思维需要改变,这开始触动到企业思维方式的改变。企业的营销传播中需要放弃“我说你听”的传统思维,需要学习社群式推广、粉丝聚拢、病毒式传播等“失控”式的营销思维。
(3)互联网内容服务:互联网+产品
对产品的定义从功能到全顾客感知。企业在线上投放的内容更重视内容对顾客产生价值,内容即产品,服务即产品。
这时候,由于产品的定义改变,企业内部流程相应改变、决策权和话语权重新分配、组织氛围需要更倾向扁平和弹性。整个企业开始有互联网公司的感觉。
(4)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核心竞争力
你过往只习惯一种商业模式:“购买原料+制造产品+销售赢利”,但这只是商业模式中最基础的选择。商业模式创新在互联网中每天发生,摸到了商业模式创新的门,才算真正踏入互联网时代。
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和互联网创业公司不同,因为它们有积累,有既成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过往的成功一定凝聚出了一些核心竞争力,比如研发更新的能力,与供应商结成联盟的能力,营造忠诚顾客群的能力,等等。
在构建互联网商业模式的过程中,传统企业的原有商业模式被根本打破,外在的组织形式被打破,但核心竞争力不会。基于核心竞争力所设计的商业模式创新才是有意义的。
2.终极互联网转型,是价值链重构,是商业模式创新
这时候,一家全新的公司诞生了。它有全新的愿景和目标,用全新的方式构建组织,用更有效率的方式组织流程。
祝贺你,终于完全蜕变,真正实现了互联网转型。但是,小心!没有必胜的商业模式,终极的互联网转型说不定是更大的一个坑,这个话题又可以谈三天三夜了。
小结
真正投身互联网时代,意味着――
商业模式变革推动财务创新
互联网对商业的影响引发了商业模式的变革,而商业模式的重塑必然会对财务管理提出全新的要求,“财务要跟随和支持商业模式的变化,财务重构一定要以商业模式变化为主要工作方向和核心内容,支持商业模式是财务模式重构的主要方向。”新奥集团CFO于建潮的话表达了CFO们对时下财务重构的理解。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教授在“第三届中国财务管理全球论坛”上表示:“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今天驱动商业模式变革的动力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商业生态化经营,第二是创造能使客户成功的价值,第三是提供整合化的系统服务。”而相应的财务重构也是围绕着这三方面展开。
近年来,香港利丰集团作为新经济代表企业,为适应企业商业生态化经营,在财务管理上进行了改造。利丰之前的商业模式比较关注客户的满意度,但对供应商的持续发展则关注不够。随着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利丰意识到一个企业商业模式的成功,不可能仅仅依靠自己,还要依靠供应商、客户、中介组织等产业链各利益主体,共同维护生态系统的运行。为此,利丰专门成立了供应商资源部门,其中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帮助供应商解决资金问题。由于供应链流程的关系,利丰的供应商有30?40天拿不到应收账款,从而影响持续发展。为此,利丰专门在新加坡成立公司,基于供应商的应收账款进行融资,然而由于这些供应商分布于世界各地,怎样才能使这件事情落地呢?
这就有赖于建立在移动互联网基础上的数字化供应链。现在利丰已经开发出了移动互联网APP系统,涵盖了从产品开发、OTS系统、合规、通讯系统、原料采购到供应商订单融资的各项应用,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上,对供应链融资进行创新,以达到和供应商的协调发展。
传统行业已经开始应用互联网手段重构公司财务,互联网企业又岂会落后。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中,非常强调的一点是与客户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为此电子商务公司京东和阿里巴巴都进行了很好的财务创新。京东的“金宝贝”为其平台上的客户提供随借随贷服务,并且无需抵押担保,从而有效解决了这些客户的资金问题。阿里巴巴的“一达通”,则通过提供一站式服务,为中小企业客户降低物流成本30%,降低金融成本40%;同时通过“一达通”还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贸易融资,加速资金周转,截至去年年底,“一达通”共发放贷款超过9800万元,受益中小企业710家,坏账率几乎为零。而类似于“金宝贝”、“一达通”这样的服务,既是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更是互联网公司财务管理的创举。
在这场正在发生的商业模式变革中,传统企业也同样强调客户的成功,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薛素文表示,大北农的智慧金融计划就很好地帮助农户解决了融资问题。公司建立了农村信用网,在这个平台上每个农户都变成了一家家规范化的公司,账目清晰,而这些清楚的交易记录正是一种信用的体现,大北农还进一步将其客户分为三级:3A、2A、1A,并将高评级客户推荐给银行,如广发、光大等,使这些农户方便获得银行贷款,目前,这样的贷款已完成了5亿元,且无需任何担保。
在如今的商业模式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提供整合化的系统服务。深圳的一家贸易公司创捷供应链,就很好地做到了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并通过对集群的有效组合推进了产业的发展。
创捷供应链服务于很多通讯行业的中小企业,其中的一些公司虽然有很强的设计能力,但要进行整个生产过程的采购、生产、通关等流程就很难实现了。针对这类公司,创捷供应链提供了一种整合化的系统服务,他们与中小技术性公司进行合作,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当这些公司需要支付订金时,可以先将订金打到一个统一的平台香港创联,再通过该平台进行付汇,完成国际贸易。组装和检验环节,同样也在统一的平台进行,方便国际贸易中的结算和退税。
互联网金融影响财务重构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除了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公司财务重构,金融领域的变革同样影响到了公司财务领域。平安银行副行长张金顺在谈到企业财务重构时表示:“财务无外乎就三个方面:融资、投资、运营资金管理。重构就是这三方面的重构。”
张金顺表示,互联网已经形成新的技术革命力量,新主体、新模式、新格局,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主题词。制度创新以及技术和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撕裂原有的融资格局和模式,企业财务重构的时机已经来临。借助互联网,大家可以按照统一的规模、统一的标准、统一的信息披露,实现资产的转移、转让、回购等。平安集团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陆金所,可以为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等提供综合性投融资咨询与金融资产交易服务,可以实现资产的转让,这个转让可以是F2F、F2B,也可以是F2P、P2P。
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也已经影响到了制造企业的投融资领域。京东方是一家生产液晶显示板的制造企业,由于近年来产品需求旺盛,京东方希望能将生产基地从北京拓展到重庆、安徽、内蒙以扩大产能,建设规模达到460多亿元,这么大一笔资金从哪里来呢?京东方希望能通过资本市场定向增发完成融资,但460亿元的体量巨大,很难按照传统方式在股市上完成。这时,平安集团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平安集团具有综合性的金融业务,包括保险、信托、证券、银行,这样通过平安集团的证券、信托平台共募集了75亿元,再加上其他一些融资渠道,共募集了185亿元。
说来惭愧,文章看了很多,里面说的也都挺多,但是具体互联网思维的确切定义是什么,至今没看明白。
其实看没看明白对于我而言意义不大,正好最近在琢磨一个涉及互联网金融的项目,因为我对“互联网思维”有着自己的理解,就我而言,一个商业计划是否具备互联网思维,定义是:
一,相对极低的边际成本
二,放长线钓大鱼
三,相对极简的标准程序化自助式信息体验
我想,不敢说所有从事过互联网的人,但至少大部分互联网业内涉及项目构思亦或产品构思工作的人,其实都具备互联网思维意识的。只是可能没有多少人将自身这潜在思维明确提炼定义出来,或者对互联网思维同样也有着自己的注解。
但是我想说的是,现在大部分市面上的理解都不属互联网思维。
首先,“互联网营销”不等于“互联网思维”。
我觉得互联网思维是之于互联网营销之上的,互联网营销的种种手段仅仅是一种战术,而互联网思维属于战略,是更早直接扎根于项目商业模式中不可分割。社会化营销属于外枝,任何行业都可以运用,作为战术仅是锦上添花,不用也不影响商业模式根本。而真正互联网思维构思的商业模式,互联网思维一旦剥离,模式全面瓦解。
如果硬要举个例子,那么余额宝与传统基金产品官方自建的电商渠道是最形象的例子了。
其次,不属于互联网特征属性代入延生的特色行为,不属于互联网思维,比如现在所谓的极致、用户至上、粉丝等概念。
很久以前同某公司交流时,我曾说小米的后续硬件产品如果不设锁,那么它硬件产品铺出的路就蕴含风险,说不定哪天被人一夜之间刷换系统为他人做嫁衣了。对方反复提到,“做到极致怎么会有人愿意换系统呢?”,我当时有点无语。
但是极致是相对概念,做到哪样算极致?极致的标准是什么?经常提“极致”的人不一定给的出答案。
2005年时,我认为诺基亚就是手机中的极致!后来iPhone问世后才向我证明它才是极致!但我想当我认为iPhone已是极致的时候,很快将又有新的东西出来打我脸。如果极致是一种做到产品超出用户预期的行为,那么这种追求存在于任何企业中,和互联网思维无关。它更像是产业发展与历史革命,并且往往出现在既有利益者外的第三方。
同理,“用户至上”算互联网思维吗?难道除互联网企业外,其他各行各业早先就没有“用户至上”概念?我想街边小卖店都懂“顾客是上帝”的道理。也许有人说“用户至上”概念谁都懂,但是传统企业没有做到真正的用户至上。确实并不是所有传统企业都做好了“用户至上”,但是最先做好“用户至上”的恰恰是传统行业,例如某些优秀的五星级酒店。
最后,“粉丝”说在我看来就更离谱了。先不论企业“粉丝经济”是否成立,有人把“粉丝”营销概念归为互联网思维就十分给自己贴金,大哥,这是娱乐圈的东西好不好......
“粉丝”本身是互联网企业反过来借鉴的娱乐圈思维,我一直坚信商企与产品并没有“真粉丝”,粉丝是一种感性式拥护行为,甚至带有盲目性。商企与产品的用户是理性根本的商业逻辑,当出现更优秀的替代时用户会毫不犹豫的跳转。
当然,我也相信商企与产品通过不断对品牌赋予个性的生命化塑造,也是可以在用户理性基础上赋予感性关联的,但是这属于传统广告学范畴,做的最好的也是阿迪耐克,而且并不是三五年的事。但是据我了解,目前大多数互联网企业所谓的粉丝,仅仅不过是忠诚度普通的用户,要不就是内部员工和水军了。和娱乐圈中就算棒子偶像挥拳打了它一大嘴巴子,但还是疯狂冲在被爆吧战斗第一线,为偶像与人对喷的这种“真粉丝”有着不可逾越的差距。
反过来,在我看来,真正的互联网思维要达到三个标准:
一、相对极低的边际成本
这是典型基于互联网商业模式中的特色要素。相对极低的边际成本是最早从互联网渗透入传统行业中的特征思维,最大的体现就是多年前就明确的“轻模式”,真正那些在服装、电子、商贸、金融等传统行业中具有互联网思维颠覆性的企业,其首要的表现都在于产品与客户开发上,相对于传统极低的边际成本,以及由此相伴的目标客户群覆盖面与接待能力的扩增红利。
二、放长线钓大鱼
将商业链进行纵向延伸,分为“前端依靠微利或亏损提品,发展用户圈地”——“后端在建立用户壁垒或基础上,再寻求盖楼卖房的真正盈利行为”,放长线钓大鱼是互联网特征代入传统行业的第二典型。
互联网将一大拨原先某些传统行业的根本服务,变成了其免费的基础服务,例如音像、图书等。甚至很多互联网初期企业往往因此最终被更具互联网思维的同行给革了命。例如杀毒软件、早期的EBAY之于淘宝,游戏时长收费模式更迭为道具收费模式。当然,小米也属于典型放长线钓大鱼的例子。
传统企业大部分以产品价值为基础,商业模式招数简单,链层也较短,产品线横向。例如传统家电,空调卖到消费者手中链条即结束,寻求新的赢利点则横向再研发电风扇、电视。
而典型互联网思维,前端产品仅是培育用户基础的,以用户价值为根本。商业链层纵向深入开发既有用户价值。从这点而言IPhone与三星就不属于一个层次的商业模式,实质三星还是老传统,不属于互联网思维的商业模式企业。
三、相对极简的标准程序化自助式信息体验
第三条我认为是最重点,也是传统企业与互联网思维最大差异所在。传统企业最大的特征是信息被动提供导致的信息流不对称,甚至某些商业模式更是依赖于信息流不对称。而互联网带来的最大改变则是将一切信息依据关联性逻辑为标准,并将标准精简,最终通过程序化主动提供,让用户可自助式体验。
从网络支付到网络平台莫过于此,包括垂直电商、分类信息、网络金融等,甚至现在竟然延伸到了法务、政务,例如法斗士、天猫拍卖等。
另外一个最佳体现,在于企业客服工作的载体的演变。最近常提到的“参与感”,“参与感”实质同上文提到的“粉丝”无关,如果某些互联网企业硬要是将“用户”与“粉丝”进行简单的名词替换作为噱头,拉低“粉丝”真正含义,那么参与感其实是对传统的客服工作以一种更具互联网思维的自助式信息体验方式体现。
引言
随着电商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的细分,女性消费成为了新的消费趋势,女性在市场上占有绝对的地位。于是商家为吸引女性消费,需要改变营销策略,实施精准营销(李玲,2015)。追根溯源,企业改变营销策略需要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创新2.0下“互联网+”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动力,也在网络经济的背景下与传统行业跨界融合。本文以“互联网+”为背景,在女性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探讨“互联网”+“她经济”环境下商业模式创新中关于社群、平台、跨界的变化,为企业如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以满足女性消费者的需求提出建议。
一、基本概念
(一)“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是一种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从技术与产业角度的“互联网+”的实质,是使传统产业转变得更加信息化、数据化。“互联网+”依托信息技术实现与传统产业的结合,通过更新业务体系、优化生产要素、重构商业模式等措施来完成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李玲,2015)。依托“互联网+”,能够创造新的产业和业态,也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李璐莹,2018)。“互联网+”是一种创新性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实现“互联网+”的融合、开放、合作与共享,其具有六个相得益彰的典型特征即跨界协作、创新推动、重建结构、满足需求、开放连接、连接所有(李伟,2018)。“互联网+”的跨界融合促进新技术应用到社会经济发展各个方面中,推动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和新资源开发(马化腾,2015)
(二)“她经济”的概念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曾指出:“新的经济增长,不是来自中国、印度或者互联网,它将由女性驱动。”突出了女性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经济学人》将由女性推动的经济发展的现象定义为“女性经济”即“她经济”(宁家骏,2015)。依托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即可以享受到良好的购物体验,同时也可满足心理需求。“女性经济”则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下产生的,女性消费使消费项目更具有侧重点并日益多样化,如女性产品设计注重感性元素(蔡晨微等,2010),“她经济”下的消费特点可促进企业营销方向和商业模式的改进和完善。“女钱”时代来临,女性收入在逐渐增加,财务也越来越独立。据对亚洲女性的调查中显示:在财务独立方面,67%的女性拥有个人的银行账户;在收入方面,8%的亚洲家庭是以男性为唯一的经济来源。随着“女权力量”崛起,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就业率的增加及多元文化的发展,女性的力量逐步增强,社会角色多样化和特殊化,购买的商品种类逐渐增多,尤其在对化妆品、服饰、食品百货、母婴用品、家居用品购买决定比例均超过50%;对电子产品、旅游及休闲决定比例也接近半数,如图1所示。“女神消费”兴起,现代女性的爱美之心使得女性乐于购买服饰、化妆品等产品,据统计女性网购商品中服饰占到89%,化妆品占83%。女性因身份角色特殊,因此购买母婴及儿童用品的比例达到了87%。
(三)商业模式的概念
1957年贝尔曼(Bellman)提出了“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在无边界的互联网下,将生产者与消费者联系起来,两者通过创建共同的社群平台,达到生产者产生利润、消费者满足需求的模式(李文明等,2015)。“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女性旺盛的消费力使不能追随潮流的商业模式逐渐被淘汰。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脱离时代潮流的思想、生产、宣传方式已不能吸引消费者的关注,故学者认为互联网引发了商业模式创新(罗珉等,2015)。商业模式创新是依托“互联网+”的产物,以技术、经济可行性为主要前提,强调满足消费者需求,通过整合利用多方的优秀资源,在符合制度的情况下创造新的模式和经济价值,使生产者与消费者达到双赢的局面。目前发展中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网络技术,将引导企业探求生存的跨界等变革,积极参与到商业模式创新的大潮中,以免被数据化时代淘汰(周建芳等,2015)。
二、“互联网+她经济”的商业模式
社群中的“她经济”。互联网社群中的社交关系错综复杂,在广阔的互联网空间内,具有相似兴趣、价值认同的人逐渐形成具有一定表现形式的群体。“她经济”的繁荣,也使得女性基于共同点形成群组。现代女性所拥有的多重身份,导致她们面临时间紧张、自主支配时间少等困难,这会促使女性在做决策时会注重高效的产品和服务,并乐于在社群中分享。女性个性化需求旺盛,传统的大批量同质生产已然不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可以促进新设计的创新(完世伟等,2014)。“互联网+”背景下,社群具备互动便利的基础,社群运营商可通过与女性社群的沟通以及个人行为的分析,了解其独特的个性化需求,对她们进行“一对一”的精准设计和推广。平台中的“她经济”。平台是由一系列固定的、互补元素组成的(丁诗瑶等,2014)。开发者将其中的要素作为用户与开发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互联网是一种摆脱了时空的限制的“无边界”平台,它加强了提供者与需求者的信息交流,让信息需求者寻找信息的成本会大大降低,最终实现双方价值交换(黄锦宗等,2006)。依靠“社群流量”快速发展,开发者和运营商可以合规地利用互联网平台收集女性用户的个性喜好信息,准确的满足市场需求,女性用户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开发者反馈个人体验和建议,以便开发者改进。跨界中的“她经济”。跨界是为了发挥协同效应,通过打破传统模式,寻求合作伙伴间不同资源的互补、修正、联合和协调,由此产生的新模式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围绕“互联网+”应用的新科技在各行业中的渗透发展,行业间的界限不再分明,跨界协作变得更为便利(罗珉等,2015)。跨界过程中满足了在原有价值的基础上创造新价值,“互联网+”下的跨界协作推动企业生产者发现目标社群,达到用户与企业的价值协同(徐双,2017)。“互联网”+“她经济”的跨界合作下,两者相辅相成,既扩大了互联网的渗透范围,又为“她经济”整合了线上、线下的资源,形成的女性社群和沟通平台是促进“她经济”满足女性消费者需求的积极因素。
三、“互联网+”背景下“她经济”商业模式创新策略
(一)改善女性用户体验
相较于男性而言,女性一直是互联网消费的主力,源于女性社会角色的多元化,她们更可能给互联网消费市场提供强大的内生驱动力。建立完善的“她数据”库。我国网民数据呈离散状态,以至于无法有效的实现精准营销,我们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她数据”库,针对女性群体特征,结合已有的数据库,提供专门化需求,为精准营销建立基础。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根据女性顾客的浏览记录与购买行为数据,分析出女性的消费特点和个体差异,分类加入“她数据”,可以为女性顾客提供针对性的产品与服务及优惠信息。用户主导的生产模式。“她经济”,联想到的是女性日益高涨的消费欲望和强大的购买力,然而女性既是产品消费者,又是产品创造者(赵振,2015)。企业需要将用户加入价值创造过程,引导用户参与进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流程,才能实现生产价值、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积极建立以用户为主导的生产模式,让女性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与生产中去,最终成功实施智慧制造模式。用户体验式营销。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以提升用户体验为核心的营销策略非常有必要。企业根据消费者对购物偏好与购物需求等进行划分市场,以用户为中心设计消费者真正需求的产品与服务,最终实现企业的“口碑效应”。百雀羚作为中国女性化妆品传统品牌代表,为适应互联网时代以用户为主导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更改了产品的外观、定位属性、品牌代言、用户体验等,并拓宽了产品的女性受众年龄。同时利用“万万没想到”这个神秘的用户服务部门,贴心的实现部分用户的特别愿望,做到了成功的情感营销。用户满意的售后模式。在实现让顾客满意的过程中,企业要注重其成本与收益的关系,达到既让顾客体验到专业服务,又使企业实现收益的目标。例如,戴尔的高效服务模式——“专业支持一线通”服务,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全天候专家技术人员电话服务、远程诊断后现场服务、硬软件服务及自动检测服务等的技术支持。针对用户尤其是那些“电脑盲”的女性用户,这种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模式让戴尔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睐。
(二)优化女性网络平台口碑传播
女性客户听信广告营销产生购买意愿只是部分的表象,更多的女性希望能在社群或者平台上获得更多交流。因此,优化口碑传播质量,让女性顾客能在网络上了解更多满意度高的用户反馈。获得忠实的女性顾客群体的关键因素就是提高产品质量,促进正向的口碑传播,达到良好的口碑效应和顾客链式反应。企业应因势利导,将女性顾客视为营销伙伴,让目标客户参与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将女性列为营销伙伴,这一概念象征着企业营销模式发生了创新性的转变,企业开始“与”女性共同营销(张少君,2017)。
(三)行业跨界合作
新奥实践
如今互联网已渗透到企业的全商业流程,改变了企业的商业模式,新奥集团亦不例外。
在一般意义上,尽管城市燃气、能源属于传统行业,能源的生产、运输、使用及回收与互联网并没有太大关联,但如今互联网已对这一传统行业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在使用电、天然气、油等能源方面,希望突破之前在固定交易场所交易的束缚,要求多选择易,并且要在交易中可以体验到便利、经济、安全的感受。“这就对传统能源行业的供给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于建潮说。因此传统能源企业要想突破之前的单一供电、单一供气和单一供应汽车燃料的模式,就要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技术将这几种能源的供给方式打通,实现多元供应。同时,企业也要利用互联网为客户实现在线交易需求。“这就需要企业在能源参与方式上进行改变。”
而事实上,这种能源参与方式变化亦改变了企业的商业模式。在新奥集团,其领导层主推的互联网能源就是很好的例证。从战略上讲,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对互联网能源的解读是:一种全新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产业组织模式。作为集团首席财务官,于建潮则把互联网能源看做是能量流、信息流、资金流相结合的一种能源新常态。
他认为,在互联网影响下,客户既是能源的消费者,也是使用者;工厂既是能源的消费者,也是提供者。不同能源之间需要进行交换、互补和共融,形成能源流。为实现交易,企业需要结合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服务。在交易过程中,会产生交易资金,即资金流。“这种组织模式下所包含的能量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也只有通过互联网技术才能够实现。”于建潮说,“这正是互联网对企业能源参与方式的改变。”
目前,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新奥集团就把天然气和太阳能结合在一起,既产电供冷又制热,然后将航站楼客流量对温度需求的变化及时反馈到供应端,形成交互。“航站楼需要什么样的温度,我们就生产什么样的温度。对于生产成本,是天然气的成本最低,还是太阳能的成本最低,我们也会根据生产结构比例进行调节。”于建潮说,“我们已经把多种能源输入和多种能源输出做成了系统,称之为泛能站――这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并结合客户需要,形成智能调节的一种新型能源供应模式。”
而事实上,互联网对企业影响最深的无疑是商业模式重塑,当然,财务支持也会自然嵌入这种商业模式重塑过程当中,这对企业传统的财务本身即是一种重构。不过最重要的仍是,财务要继续跟随和支持商业模式的变化。“财务重构一定要以商业模式变化为主要工作方向和核心内容,也就是说,支持商业模式是财务模式重构的主要方向。”于建潮说。
多维重构
在互联网快速重塑企业商业模式的背景下,众多CFO均运用互联网思维探寻财务管理的新路径。CFO们不仅要适应互联网带来的变化,也要以专业视角来考察财务重构的关键点。如何进行财务重构,需要多维度思考。
一方面,在企业内部,财务要大力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财务业务的一体化。自2005年以来,新奥集团应用了很多信息化系统,包括ERP系统、CCS系统、GIS系统、SPM系统、SCADA系统和CRM系统等,实现了旗下200多家子公司的会计核算共享。业务部门应用系统及时记录采购、销售、工程施工、官网维护等环节的业务信息,通过互联网和ERP系统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实时生成企业运营信息,再通过财务共享中心集中处理,形成反映企业运营状况的数据信息。“这样一个基于互联网财务共享中心模式的形成,不仅实现了集团会计交易处理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同时也因财务业务的一体化,形成了大量数据。我们又可以通过商务智能平台对这些大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客户需求。”于建潮说。
另一方面,新奥集团又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了企业资金的互联网管理,即将所有子公司资金均进行收支两条线的集中管理。2011年,新奥集团成立了财务公司,充分调动了企业资源,对资金进行互联网集中管理。同时财务公司又可实现系统自动集中支付,一方面提高了资金安全,同时也盘活了资金资源。
口述: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
1、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互联网应用的某些方面占着“便宜”
问:“互联网思维”俨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界、产业界炙手可热的词汇。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个看上去闪耀着思想光芒的词汇,它的发源地并不是众多互联网应用的创始地美国,而是中国。为何互联网思维在中国受到如此热捧?
柳传志:作为联想控股的董事长,我一直思索的问题是,传统行业到底能跟互联网发生怎样的关系,换句话说,应该怎么去通过互联网应用把传统业务发展得更好。
站在这样的角度,我发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互联网应用的某些方面占着“便宜”。众所周知,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传统制造业、服务业都已比较成熟,要实现传统业务与移动互联网崭新业务模式的对接,肯定会不太自然,也存在一定困难。而在中国,传统行业做得并不成熟,崭新的互联网模式的涌现,正好为我们转型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联想控股的农业板块——佳沃集团,就是看到了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中的巨大机遇。我们借鉴了联想30年来在IT互联网行业积累的成功经验,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理念和技术手段,从果业切入,搭建起了一套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
这套模式核心有三个:一是质量全程可追溯。二是生产种植过程分析。三是电子商务以及与之配套的高效冷链物流系统,让从田间到餐桌这一过去复杂的供应链大大简化。
2、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产业的对接,将产生长尾效应、免费效应、迭代效应和社交效应
问:您如何理解互联网思维?
柳传志:换一种角度,从结果的角度来解读,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产业的对接,会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从结果看,大致会产生这么几个效应:长尾效应、免费效应、迭代效应和社交效应。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开放、互动的特性,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大量的中小企业和注重个性化需求的个别消费群体,成为了商业中的主要顾客。而在此前,除了大客户、大众市场受到重视外,企业虽然也强调“个性化”“客户力量”和“小利润大市场”等理念,但是,由于数据采集、精准定位、柔性生产以及点对点营销等技术手段的缺乏,企业很难满足这些小众市场的需求。
以联想集团为例,过去每当微软推出一个新的操作系统,或者英特尔上市了一款新的CPU,我们就会根据自己对中国客户消费需求的调查,推出一款或几款主打的个人电脑产品。尽管我们比竞争对手做得好,也就是我们做了款电脑,大家使用而已。现在,互联网思维将有助于企业将产品做得更加柔性化,更加适合个体的个性化需要。以图书为例,印刷五千册甚至更少的书也能够在Kindle电子书上阅读,这就是长尾效应最直观的体现。
免费,一直都是互联网的基因之一。比如车载导航,过去高德、四维图新等地图供应商采用收费模式,但伴随着地图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级服务,阿里、百度等争相布局,免费就成为大势所趋。如今,无论是百度还是高德,都已经宣布了永久免费,并在短时间内聚集了大批用户,接下来就是全新商业模式的孕育。
迭代效应,是互联网思维的另一个结果。从项目的草稿版本开始,一直到最终版本结束,中途随着逐步完善而产生的各个版本称之为迭代。互联网思维的迭代效应指的是全新的研发思路,通俗地说,就是原型设计尽快上线,通过用户互动、反馈迅速调整设计,持续微创新,不断完善。让用户参与产品试验、验证,并倾听用户的反馈进行改进,这样的产品研发模式,以往是很难操作的。互联网思维让它变成了现实,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与粉丝营销相结合。
还有社交效应。过去做产品推广靠的是新闻会、广告攻势,如今,思路要转换。比如佳沃蓝莓上市后,除了传统的推广方式外,还通过社交圈子加大了对孩子妈妈这一群体的推广,让她们知道蓝莓对孩子眼睛好,了解佳沃蓝莓的高品质等,市场效果就很好。
3、用好互联网思维,制造业链条上的研发、生产、物流、市场、销售、售后等都要顺势而变
问:近来,不少企业家、经济学家都对互联网思维的颠覆作用进行了设想和论述,比如,有观点认为,伴随着互联网思维在经济领域的深化,那些靠中间环节获取利润空间的企业形态将消失;那些靠闭环效应实现壁垒或垄断的行业将被颠覆;那些强制性中心制的生产与制造方式将被取代;那些通过信息不对称和特殊渠道建立的“差异化”优势将会消融。在您看来,互联网思维真的会颠覆传统产业、传统商业模式吗?
柳传志:近来经济界、企业界一直在探讨互联网思维对传统产业、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作用,其实,对传统产业而言,互联网思维的最大作用不是颠覆,而是改良和改善。联想控股眼下思考的是,旗下IT、房地产、消费与现代服务、化工新材料、现代农业五大支柱行业如何善用互联网思维,抓住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机遇。
我们认为,互联网思维开放、互动的特性,将改变制造业的整个产业链。因此,用好互联网思维,制造业链条上的研发、生产、物流、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都要顺势而变。
首先是研发。互联网思维的互动特性,与云存储、大数据叠加,使得制造业企业真正实现对客户需求的直接了解,这将对企业的研发模式带来深刻的变革。那些充分把握个性化市场需求、灵活、高效、低成本的研发流程和体系,将迸发出更大的活力,并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同和接受。
研发流程和体系的变化,将改变100多年来一直占主导地位的工业化大生产模式。通过企业管理信息化与物联网、射频、传感技术相结合,传统制造业的自动化、柔性化、模块化程度将大幅提升,进而让低成本的定制化生产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