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5 09:45: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兽医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S85-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乡村兽医管理办法》以及《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等国家政策的颁布,我们国家开始对兽医的执业资格进行审查,只有具备一定的兽医资格以后才能够开展诊疗活动,这样才有利于我国建立完善的兽医管理体制。要促进兽医管理体制的改革,就需要加强兽医的职业教育,根据目前的兽医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这样才能够有利于我国兽医行业的健康发展。
1新兽医体制下的兽医职业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国家的兽医职业教育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没有重视其发展,因此一直没有建立起来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这样就制约了我们国家的兽医职业教育的发展。
1.1兽医职业教育的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教育部将兽医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为“培养畜牧兽医行业的一线人才,具有实现解决现场问题的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样的教学目标本身不可厚非,但是由于其过于关注学生的技能训练,关注学生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却并没有对学生毕业以后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监督、防疫以及服务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强调,没有对学生的基本科学知识和文化素养进行强调,这样就不能够体现出素质教育的要求。
1.2教育课程安排不合理
一方面,素质教育应该贯穿在教育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既具备职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并且能够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但是目前兽医职业教育在对课堂安排的时候,往往安排了大量的职业技能课程,而人文课程、外语课程以及计算机的课程的课时比例则相对比较少,这样就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阻碍,学生在将来以后就业的时候,就业面就比较窄,不能够适应多变的岗位需求变化,不利于学生的岗位流动。另一方面,兽医课程和兽医法律知识的课程量较少。目前在教育的过程中,一些院校中尽管开设的是畜牧兽医的专业,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畜牧养殖知识的讲解,这样就使得兽医知识的讲解相对较少。而对于兽医相关的法律课程的开设更是不合理,有的学校仅仅是选修课程,这样就使得学生的法律素养比较低。
1.3课外实训环节建设不理想
目前学校的确是十分注重畜牧兽医专业的技能培养,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实训基础设施建设上,但是实训的项目往往是局限于学校里面,没有让学生深入到实际的兽医院和养殖场来进行实训。学校安排学生进行校外实习也仅仅是作为参观的目的,这样学生就不能够全面深入到实训过程中,这主要是现实生产中的兽医院和畜牧场主要是以营利为主,学生在其中实习的时候就会增加一定的风险,这样就使得校外实训环节实施起来较为困难。
2优化兽医职业教育模式的策略
兽医职业教育对于我们国家一线畜牧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就需要来对兽医职业教育模式来进行优化完善,提高专业人才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使得专业人才能够服务于我们国家的畜牧兽医行业的建设。
2.1明确兽医职业教育的目标
在确定兽医职业目标的时候,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一方面要提高学生通识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对语言、文化、科学以及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解,这样就能够使得学生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就是要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时候,能够对本专业的相关专业来进行了解,这样就能够有利于学生毕业以后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2.2合理安排教育课程
在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的课程进行安排的时候,需要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需要开设专业的课程,还需要开设政治、语文、英语、计算机以及法律等课程,使得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能够得到提升。同时学校还需要为学生开展专业特殊能力训练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目前学校在开设专业课的时候往往注重畜牧专业的知识的讲解,而兽医知识就相对薄弱,因此就需要加大兽医知识的课程比例。在兽医专业岗位的训练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来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比如对禽病防治、牛病防治以及猪病防治来进行了解,这样就使得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2.3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兽医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推进教育模式改革的时候,就需要加强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在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时候,需要保证基地能够满足学生的使用要求,要根据在校生的规模来进行建设,建立起来科研和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实验室。此外,还需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这就需要和当地的畜牧生产企业来进行交流和沟通,学校和时畜牧生产企业签订实训协议,将学校和企业的双方的责任明确以后,这样学生就能够较为方便来进入企业中进行实训。
3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兽医职业制度的不断改革,对于兽医职业技术人员的素质的要求就越来越高,需要不断推进兽医职业教育的改革来促进我国兽医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进一步强化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的推广可以优化农村畜牧产业的结构,农村畜牧业多以散户为主,虽然近年来规模化养殖已经成熟,但是由于农村地区受到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限制,畜牧产业的发展速度仍然较为缓慢。因此,农村畜牧产业在规模上有待进一步提升,大力推广兽医新技术可以解决农村畜牧养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从而促进畜牧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1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现状
当前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在区域上发展不均衡,辽宁昌图地区兽医新技术推广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际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兽医的技术水平不高,且责任感缺乏,农村大部分兽医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不强,工作缺乏动力,综合素养有待提升;第二,农村兽医站的医疗设备体系不健全,由于资金有限,只能将有限的资金用于人员工资上,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再加上一些兽医技术水平低,不会操作新的设备,继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农村兽医多数防疫认知不足,工作理念和方法仍然保持着以往的思维认知,但是畜牧养殖产业已经发生了大规模的变化,养殖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因此在推广兽医新技术的过程中阻碍较大[1]。
2加强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策略
2.1提升农村兽医的综合素养。农村畜牧养殖中,兽医是不可缺少的,兽医是直接深入畜牧疫病防治中的主体,因此兽医要积极的学习新技术,熟悉新设备,才能应对日趋复杂的畜牧养殖,兽医新技术要得以推广,就要提升兽医的综合素养,提升兽医对新技术的认可度。可以提升农村兽医人员的兽医技术,通过培训提升兽医防疫认知,并建立完善的兽医医疗体系,促使兽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品和技术,鼓励兽医从不同渠道进行学习[2]。在兽医医疗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工作责任制,将兽医的工作范围、工作责任进行划分,激发兽医的工作积极性,以更好地开展畜牧防疫工作。同时也可以通过宣传和培训,提升兽医人员的职业素养,促使兽医人员有较强的责任感,展开高效的防疫工作。例如,辽宁昌图地区可以组织当地的兽医展开系统性的培训,在新的兽医技术落实后,积极组织兽医人员进行集中学习,学习完可以进行相应的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运用兽医新技术,并鼓励兽医将新技术应用在实际防疫工作中。2.2强化兽医站设备更新。农村地区资金有限,仅有的费用多用在人员支出上,想要引进新的设备难度较大,大部分农村兽医站的设备都比较落后,没有定期更新和维护,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很大程度依靠的是医疗设备,而缺乏资金支持的农村兽医站没有及时引入新的设备,自然无法大力推广新技术[3]。一些农村地区,虽然获得了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但是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不能及时引入新的医疗设备,因此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辽宁昌图地区可以尽快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体系,根据自己的情况积极地引入新的设备,不断提升兽医的技术,而兽医也可以依靠新的设备大范围地推广兽医新技术,并加大宣传,提升养殖户的思想观念。兽医在应用新设备的过程中可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学习新的技术,为畜牧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2.3改变养殖户的意识。养殖户的养殖观念决定了养殖的效率,也决定了养殖技术的应用效果,可以改变养殖户的意识,鼓励养殖户学习新的技术,实现规范养殖。对于养殖户而言,更加倾向于依靠传统的养殖经验进行养殖,不愿意投入新的技术,在学习新技术的过程中也不是主动的、自发的。因此兽医可以加大宣传,促使养殖户改变养殖观念,积极地学习新的技术,并深入养殖实际中进行指导,运用新技术,可以提升养殖效益,从而利用养殖效应影响其他养殖者,最终起到良性的影响效果,促使新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新技术的应用效果如果得到养殖者的肯定,那么推广新技术就会少很多阻碍。兽医所掌握的传统疫病预防技术在专业度上比较匮乏,通过专业的学习,可以提升兽医的技术,再加以实践印证后,可以使得新技术得到大范围的推广,也可以为兽医学习新技术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基层兽医防疫站也可以通过宣传推广新技术,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兽医医疗体系,助力农村畜牧产业的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兽医医疗体系虽然较为落后,但是通过地方努力,相应政策的推出,会逐步建立完善的兽医技术体系,在此过程中,需要步步为营,从不同环节入手,才能促进兽医新技术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叶馨.我国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是兽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兽医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兽医科学中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搞好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对加深学生对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将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是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实践教学研究主要内容与方法
(1)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去掉目前临床已经不用的实验项目,增加临床新出现的检验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尽快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
(2)选取临床生产基地,发现实际生产问题,如将传染病病例引入实验课教学,替代原有的部分印证性试验。
(3)实验课教学内容掌握后,将部分学生带到临床,让学生自己发现和面对问题,运用实验课所学技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4)让部分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使之学会用简单实验技能解决复杂问题。
二、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实践教学研究的成效
建立和完善适应于实际生产的兽医微生物学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兽医微生物学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掌握为生产实践服务的能力。
(1)传统的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课程,是为了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而开设的,基本上没有独立的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近年来,我们依据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与整合。通过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内容的适当调整,使之与实际生产相对接。保留实用性强的经典实验,如细菌标本制作与观察方法及无菌操作的基本技能、各种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技术、正确采集样品及对样品预处理、掌握菌种的分离纯化与计数方法等。之前开课内容中有玫瑰花环试验,该内容现在临床已基本不用,但是试纸条检测已经在临床兴起并使用得越来越广泛,因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免疫胶体金试纸条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实践实习基地的联系与建设,是我们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我们积极与养殖场、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小动物诊所等开展合作,带领指导部分有兴趣的同学与企业进行交流,同时指导学生对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突发性细菌感染和病毒性疾病利用课堂所学技术进行快速诊断,尤其在细菌感染方面,有些同学还利用课堂所学的快速药敏试验,及时为养殖场筛选了敏感性药物,短时间内有效控制了疾病,为养殖场减少了损失。目前,多家企业已经与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江苏立华牧业、金坛三德利公司、安徽荣达等企业,与这些企业还签订了实习基地合作协议,有利于今后的可持续良性合作。更重要的是,部分同学毕业时受到了相关企业的欢迎。
(3)遴选对科研、临床有兴趣的高年级学生参加科研内容的选题,课题组老师指导了多位学生的科创、挑战杯项目和毕业论文,其中鲍衍清同学撰写的论文《小鹅瘟病毒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张雨等同学撰写的科创论文《CAV相关HGyV/AGV2新型环形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均在学校组织的挑战杯竞赛中获奖,另有多篇毕业论文获得优秀。
(4)在学生参与临床实践过程期间,与多个养殖场建立合作关系,将养殖场出现的部分病例筛选出来,让学生自己应用课堂学习的方法进行微生物学诊断,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将课堂所学的兽医微生物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另一方面为养殖场解决了实际问题。
当然,对于我们目前开展的实践教学研究,还有很多方面的内容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如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要借鉴和学习其他实践课程的优秀成果,建立合适的适应于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实践的考核方式,将有利于优化实验课质量和效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随着我校兽医微生物实验室的不断开放,随着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比例的不断加大,期末的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考核方式将成为我们下一步改革的目标。
总而言之,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践教学的研究,对我们从事相关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与推动作用,本研究的顺利开展,使参与的学生获得了较强的学习动力,并获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邵红霞.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建议.现代农业科技,2012(21):334-335.
[2]杭柏林.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10):188-189.
《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好该门课程可以提高学生对动物医学专业的兴趣,并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牢固基础。动手能力是学生考研、就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考查指标,其能力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许多高校本科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较差[1],某些毕业生在兽医微生物学实验室和研究室的毕业实习就反映出许多问题。虽然微生物学的大多数实验操作都在瓶瓶罐罐内进行,有人戏称微生物学实验为“小儿科”或“过家家”,但不规范的实验操作将给科研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导致临床微生物学检查误诊。本文从兽医微生物学教学的实际出发,分析造成学生动手能力低下的根本原因,并由此提出提高动手能力的几种措施。
一、学生动手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目前全国许多高校面临着学生综合素质下降的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明显欠缺。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实际情况,原因多种多样,现就往年我校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1.学生课余时间少,实验课安排紧张。
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专业的必修课,在第五学期或第四学期开设,由于课程多,学生的实验课安排往往很紧张,有时不得不安排在晚上和周末进行。疲劳战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许多学生逃课,或为了应付了事而照抄实验报告的现象非常突出。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准备了实验,学生的反映却并不积极,这种现象也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实验课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督方法。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加上许多实验的考核需要经过二十四小时培养后才可以检查操作效果,实验结束后进行操作考核存在一定的难度。除了开展过几次实验课考核外,通常情况下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验出勤情况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考核监督办法,学生对待实验课的态度明显不认真。
3.学生片面追求英语过关,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开设的学期,学生正好面临英语四、六级考试。这一时期的学生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实验技能的重要性,不少学生认为可利用的时间都用在了英语学习上,片面追求英语高分,相对忽视了专业课的学习,许多学生经常不上实验课。
4.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缺乏力度。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员准备好实验试剂、器械、材料、培养基等,教师将实验原理、目的、操作步骤讲解清楚,学生只需要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即可[2]。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很少能主动参与到实验中,袖手旁观者居多,动手能力提高缓慢。许多高校的《微生物学》实验课也暴露出类似的问题[3]。
二、实验课教学改革
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兽医微生物学课程组进行了《兽医微生物学》A类课程的建设,同时承担了校级教改课题“兽医微生物学师生互动式教学改革”。在教改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先后进行了如下改革。
1.新学期开始就制订本学期实验课安排计划。
根据学生的课程表,开学第一周就对全学期的实验课进行了统筹安排,每个班级的实验时间均固定,同时在学时安排上充分考虑了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和实验设计的要求。实验计划性更强,避免了往年与学生联系实验课时与临时增加的某些课程和活动发生冲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
2.制定切实有效的实验监督检查方法。
课程小组教师和实验员经共同商定,对每个实验都制定了相应的监督检查方法。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学生练习了无菌操作倒平板后,为了节省时间,后续实验用的平板大多由实验员或课代表将全班同学用的平板倒好,再分发下去。由于缺乏锻炼,学生的无菌观念较差,不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对实验草草了事。改革后,实验用的平板由学生在实验课上轮流到讲台进行无菌灌制,并同时对学生的操作打分。许多学生平时没有认真锻炼实践技能,上了讲台不知所措,抓耳挠腮,不是让酒精灯火焰烧了手,就是把培养基撒满桌子。通过检查刺激,大多数学生端正了实验态度,在实验课堂中经常可见学生以组为单位认真讨论实验问题的现象。
3.调动教师的责任心。
教师的责任心与学生的认真态度密切相关。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出勤检查不严,有的学生点完名后就溜号。改革后课程组教师统一认识,每次实验课至少两次检查学生的出勤率。课程组规定,实验平时成绩占该门课程总成绩的15%,其中实验出勤占10%,实验报告占5%;缺课一次扣1分,缺课两次扣2分,缺课三次扣10分,同时实验报告计0分。由于制度严格,学生再没有了缺课的情况,保证了学生有提高动手能力的机会。
4.开设综合性实验和大型设计实验。
将实验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容易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开设了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中需要的实验技术在传统实验教学中都以孤立实验的形式开设,新的教学模式下将几个实验内容进行融合,而且可在不同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中反复练习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技术。例如我们开设了综合性实验“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鉴定”,改革前该内容分两个独立的实验:“细菌的生化试验”及“肠杆菌科”,按照教师准备、学生操作的方法,学生往往对实验印象不深。改革后该实验的开设方法为:以临床症状疑似大肠杆菌病的病死鸡为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大肠杆菌病的微生物学诊断方法,从实验准备到具体操作均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这种实验需要应用细菌的抹片制备及染色、细菌的分离培养、细菌的生化反应、肠杆菌科及药敏实验等多个方面的实验知识,学生从培养基的配制着手,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制订出实验计划并逐步作出诊断。通过“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鉴定”、“葡萄球菌与链球菌的分离鉴定”、“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等四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学生基本上对分离鉴定建立了清晰的思路,提高了动手能力,锻炼了综合运用微生物学实验手段的能力,也密切了与生产实践的联系。在综合性实验中,我们尽可能要求学生到教学基地采样,熟悉采样原则、临床疾病的类型和特征等,学生对自己采集的病料有较强的责任心,更愿意亲自用微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对疾病进行系统的诊断,有效地激发了学习积极性。
5.改变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
针对学生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实验课教师经过交流,统一了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以往的实验报告内容分为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思考题等内容,由于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小,给学生抄袭报告提供了便利。改革后,实验报告的内容进行了如下规范:对开设的四个基础实验(细菌培养基的配制、细菌的染色及形态观察、细菌的移植及分离培养、自然界微生物的分布等),实验报告按原格式书写,对开设的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按照研究论文的格式书写,包括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参考文献等内容,实验报告增加了学生自由发挥的内容,并规定如有抄袭现象,不论抄与被抄,实验报告一律计0分。改革后的实验报告书写格式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写作科研论文的锻炼机会,为学生的课程论文及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目前,兽医微生物学课程已完成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在课程组教师的一致努力下,兽医微生物学的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教师的责任心大大增强,实验设计更加合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在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文治,孙晔,俞岑等.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微生物学》重点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微生物学通报,2007,34,(2):386-389.
[2]柯野,黄晓敏,方白玉等.提高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生物学杂志,2008,25,(3):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