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范文

时间:2023-12-05 09:45: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临床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临床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

篇1

护理应急预案是国家卫生部、医院整体应对突发事件预案的基础上,针对护理工作的专业性、特殊性所造成的风险而制定的有效措施和处理流程[1]。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增强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我院自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组织全院21个护理单元开展了护理应急预案演练活动。经过培训与演练,护士的综合素质、对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和处置能力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6个内科,6个外科,3个妇产科,2个儿科,ICU,手术、门诊部、急诊科共21个科室。参与护士206名,年龄23-39岁,护龄1-17a,其中:护士122名、护师67名,主管护师17名。

2 方 法

2.1 制定应急预案与流程 护理部根据《临床护理应急预案程序》[2],结合我医院临床特点,制定科学、简明、有效、易于操作的临床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对护理人员全面掌握常用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提高应急和应变能力,对各种突发事件做到尽早预防和有效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2.2 演练项目 突然发生猝死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患者出现输液、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标本采集错误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用药错误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突遇断电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患者发生坠床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患者发生跌倒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2.3 学习讨论 演练项目确定后,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要求护士结合专业理论知识,灵活掌握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

2.4 演练方法 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各科室分别组织演练,每季度演练2项。每次演练全科护士均参加,达到全员参与学习、演练的目的。演练由所在科室护士长负责,医生、护士参与演练,分别扮演医生、护士、患者和患者家属等角色。根据临床实际设置一种逼真合理的工作场景,让演练者按一定的工作要求,完成一个或一系列任务,体现急救氛围,操作规范,护患沟通到位等,达到真实场景再现效果。在演练的同时,不断修订、改进护理应急预案,使其预案更加科学、合理、实用。科室编排演练结束后,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成员对各科室的演练进行观摩,现场指导演练情况,使应急预案的演练更加贴近临床实际工作。

2.5 演练比赛 2013年4月,护理部组织了护理应急预案演练比赛,由科室抽签决定其中一项参赛项目,未参加演练比赛的护士现场观摩。比赛设立了一、二、三等奖、组织奖和优秀奖,以提高护士演练的热情,激励护士加强自身素质培养,提高应急水平和处置能力。

3 体 会

3.1 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通过全面地学习护理应急预案和模拟应急预案演练,使护理人员更加深刻地理解应急预案,牢记应急程序,在护理理论知识、急救技术、处置能力、风险意识、护患沟通、落实护理核心制度等方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提高了护士综合素质。

3.2 增强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确保护理安全 护理应急预案模拟演练,把文字性的应急预案变成了真实生动的现场演练,使护士更加牢固地掌握应急预案,增强了安全防范意识,对临床突发事件做到反应迅速,积极采取各种急救措施和有效办法,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了护理安全。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产科收治的大出血患者80例, 所有产妇符合产后大出血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经医院有关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并和患者或患者家属签署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基础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制定产前、产时和产后的护理应急预案,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组中年龄在22~36岁之间,平均年龄(27±5.5)岁,40例患者中初产妇幼17例。经产妇23例;自然分娩30例,剖宫产 10例;出血原因由子宫收缩乏力造成的有23例、胎盘因素造成的有9例,软产道损伤因素造成的有8例;对照组中年龄在23~38岁之间,平均年龄(26±4.5)岁,40例患者中初产妇幼16例。经产妇24例;自然分娩30例,剖宫产10例;出血原因由子宫收缩乏力造成的有14例、胎盘因素造成的有10例,软产道损伤因素造成的有1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娩方式、产次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基础性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病情观察和环境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制定产前、产时和产后的护理应急预案,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制定产前应急预案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增强产妇的保健意识,孕妇在产前,护理人员应对孕妇实施科学化的健康教育培训。在产前的常规检查中,发现产妇出现异常情况,护理人员应要求产妇提前住院待产。有发现出血现象的产妇,需要及时对产妇进行凝血功能的相关检查,要重点监护好高危产妇,做好对高危产妇定期检查工作,同时做好详细的记录。

1.2.2制定产时应急预案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在孕妇第一产程的时候,护理人员必须仔细查看产妇的产程情况、胎心情况以及宫缩情况等,发现产妇的产程延缓或停滞,要及时对其进行处。在孕妇第二产程的时候,医护人员要做到科学化和合理化接生,密切关注胎心的变化情况,检测胎儿在娩出之后的出血情况。有效保护好产妇,防止产妇软产道的损伤和会的损伤。在孕妇第三产程的时候,医护人员要仔细检查产妇的胎盘和胎膜的完整度情况,协助产妇把胎盘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娩出。

1.2.3制定产后应急预案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产妇在分娩结束后,留在产房监护的两小时以内,护理人员必须要对产妇子宫收缩情况、阴道流血情况以及产妇会的伤口等进行密切观察,同时详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对于存在产后大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要做好充分的治疗和护理准备,确保产妇静脉的通路。根据患者实际的出血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当患者由于产后子宫宫缩乏力而引发的大出血的时候,使用宫缩药以及按摩患者子宫,宫腔水囊填塞等方法达到止血的目的。如果是因为胎盘因素出现大出血的时候,医护人员要及时把胎盘取出,做好刮宫准备工作等。护理人员要对产后大出血患者进行必要的优质心理护理干预,产后大出血患者绝大多数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慌和恐惧心理。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以及管着家属详细讲解相关产后大出血的治疗方法,和相关的注意事项,介绍我院的成功病例,使患者保持冷静,最大程度的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让患者积极配合医生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表。90份以上为满意;80~90分为基本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本组实验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20.0数据包中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应用(n%)和(±s)表示,组间差异通过x?和t检验,在P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32例(80%)基本满意7例(17.5%)、不满意1例(2.5%)、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满意18例(45%)基本满意15例(37.5%)、不满意7例(17.5%)、满意度为82.5%;对比两组的满意度,差异显著,p

3.讨论

目前,产后出血是临床产科常见的疾病,其具有发病急促,进展迅速等特点[2]。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止血处理,会导致产妇因失血过多出现失血性休克严重时可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3]。相关研究结果证实,对大出血产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制定产前、产时和产后的护理应急预案,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4]。在制定应急预案和护理措施的实施中,可以根据每个产妇的实际情况,对每位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应急预案。并对患者实施必要的优质心理护理干预和针对性的产后大出血护理措施,具有显著的疗效作用,从而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5]。合理的护理应急预案和优质的护理干预有利的促进了产后大出血抢救工作的科学话、程序化、规范化,确保在整个产后大出血的抢救中实现救护工作的分工明确,保证抢救工作的正常进行。

总之,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制定产前、产时和产后的护理应急预案,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石秀梅.产后大出血护理应急预案及护理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7):3871-3872.

[2]杨艳红.产后大出血护理应急预案及护理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6):156-157.

篇3

突发事件具有演变迅速、危害性大、处于急速变化的环境中等特点[1]。护士在临床实践中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各类突发事件。正确面对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是护士需要加强训练的内容。本文旨在探讨提高护士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途径方法。

1护士应对突发事件中面临的几个问题

1.1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缺失 目前护理专业教学训练中缺乏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知识、突发事件处理应急流程、各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系统知识,导致护士进入临床实践工作后,没有应对突发事件理论基础,实践能力缺失。

1.2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近年来,就诊患者中携带乙肝、丙肝、HIV病毒人数不断增多,加之突发事件中可能面临某些烈性传染病的导入,使处理突发事件的护人员感染危险性增加。护士因不能准确及时评估突发事件中患者综合情况,导致不能采取正确有效防护措施。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增加了处理事件时自身感染的危险性。

1.3处理不当贻误处置 因突发事件常处于急速变化环境中且演变迅速,故第一时间内采取正确处置方法将最大限度提高救治成功率[2]。护士在有限时间内若不能及时做出正确协助处理措施有可能贻误最佳处置时机。

2提高护士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对策

2.1多样化培训 结合各院医疗中心任务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处理方法做多样化培训。

2.1.1集中理论培训 以《急危重症护理学》为基础,结合相关资料,组织护士学习停电、停水、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护理应急流程;暴徒暴力事件、大批中毒、外伤伤员、乙类以上传染病等防护救治程序,并通过考核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2.1.2实践模拟训练。将护士随机分组处理不同突发事件,模拟演练正确处置流程,同时演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急救包扎术及转运各类患者等方法,并将此内容做为操作训练重点,要求人人掌握。

2.1.3护理骨干专项指导。抽调科室专科护理骨干就处理突发事件中常见急救操作进行专项指导。如气道开放、心电监护、电击除颤等操作的配合,避免紧急状态下面对复杂操作护士手足无措的现象发生。

2.2心理认知能力的建立 处理突发事件时,认知能力的欠缺及判断力的不成熟常会导致护士产生各类应激反应,若不能正确引导,则会给其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及时疏导突发事件处理中护士异常心理是确保其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由于处理突发事件时情况危急,患者病情变化迅速、环境变化或者各族患者的处理特异性(语言交流困难、宗教习俗差异、文化差异等)都会给护士生理心理造成双重压力。针对以上问题,除对护士开展全面防护培训外,还可根据现有条件聘请感染科专家、心理咨询专家通过专题讲座、个别谈心等方式及时疏导护士心理问题。组织多样化文娱活动,如棋类比赛、羽毛球比赛、猜谜游戏等活动,缓解护士工作压力,最大限度的帮助护士调整心态,使其以积极良好的心理状况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

2.3督导应急预案的演练,强化危机意识 按照各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组织护士参加预案演练,包括接诊患者、分诊患者、准备抢救环境到协助救护及转运患者等系列环节。通过"似真非真"情景模拟,对抢救过程进行再现,树立现场危机意识,培养护士周密思考,果断应对,默契配合与协调能力,从而提高护士处理突发事件能力。

2.4根据地区及医院实际,设立特色任务 各地区存在地理位置、民族情况的差异,间接导致突发事件的某些地域性特点,如高原地区的肺脑水肿;边疆地区的民族情况;军队医院的维稳任务等。可根据本地区地域特质及可能面临突发事件的特点,设立特色任务。如边疆地区设立少数民族护士担当门诊导医工作,畅通与民族患者的沟通交流渠道,组织护士学习本地区常用民族语言,做到能和民族患者进行基本的问候和交流;军队医院强化条令条例的号令意识,开展野战条件下救治演练等。

以上是正在或有待解决的、有关提高护士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分析护士面临突发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多样化培训、心理认知能力的建立、督导应急预案演练和根据地区特点及医院实际设立特色任务4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力争增强护士综合素质,面对突发事件,护士不因知识的匮乏或心理上的恐惧而退缩,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护士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3]。

参考文献:

[1]杨一风.危机管理在中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中的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25(3):268.

篇4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59-01

急诊是一门新兴的医学综合专科,专业技术独特,实践性、应急性强,它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灾害事故、中毒以及突发性疾病,工作繁忙,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新护士接诊病人的时候,要么茫然不知所措,要么应变能力不如高年资护士,这给抢救工作带来不便,影响抢救效果,因此加强新护士急诊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提高她们的急诊核心技能、应急能力、综合素质和工作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我院急诊科多年来制定了一系列新护士急救技能和知识的培训计划与措施,并不断改进与完善,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培训内容

1.1 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危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急危重症患者的安全转运,突法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 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名称、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科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 培训方法

2.1 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具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主管护师担任,专门负责本科毕业1-3年新护护士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 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 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抢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新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理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反复训练至熟练为止。

2.2.2 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士长定期(每月1-2次)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护理小组长针对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在病人的转运及护送中曾出现的问题(氧气管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出未发现、改变后致病情变化等)集中练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 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新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 增强抢救意识:新护士应在短时间内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并有抢救意识,因多数急诊病人病情危重,护士一般不易获得病人提供的病史,因此急诊科护士应认真观察病人、监测生命体征,通过简捷的询问病史和体检,及时了解和判断病情轻重,使自己心中有数,做到早诊断,早抢救,争取抢救的时间,减少医疗隐患及纠纷。急诊科新护士还要在短时间内熟悉各种急救药品的、药品的放置地点,掌握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呼吸机、洗胃机、气管插管、除颤机、套管针、电动吸引器等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定期检查保持各种抢救器械、物品、药品处于备用状态,每年举行2次的新老护士急救技能比赛,平时采取模拟训练法,强化这些抢救仪器的操作程序,这样在实际抢救中就能从容应对。新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 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增强抢救意识。

2.3 急救知识的培训:加强临床急症知识的学习,提高快速正确的分诊能力,以免病人在各科之间踢皮球,为抢救急症病人赢得宝贵时间。而要达到快速正确的分诊能力,除了靠实践经验的积累外,还须不断的学习临床急症知识,了解临床各科急症的病情特点,如内、外、妇科急腹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应熟练掌握各种急症的抢救程序。现举2例,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如内科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程序应为给氧药物止痛、镇静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补液应用心律失常药物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胸痛症状。又如外科四肢大血管损伤病人的急救程序应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活动性出血(伤口包扎)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配合医师做好皮试、配血、留置尿管等术前准备。

3 讨论

篇5

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多变,难以预料,而本院因医院大楼布局调整,原有的外科、内科护理单元合并为一个综合护理单元,病区病种多样、病情复杂,为了强化护士的急救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笔者选择了科室常见的危重症案进行模拟演练,邀请多个部门共同参与。通过组织模拟演练,不但营造了科室的学习氛围,更提升了团队应急协助能力,演练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加演练的病区护士33名,年龄19~48岁,平均27岁,其中本科6名,大专26名,中专1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14名,护士13名。2012年6月-9月共组织情境模拟演练8次,每次参与演练者5~6名,模拟事件为各类危重患者的急救配合,手术室、临床服务中心、检验科、保安等多部门参与。

1.2 方法

1.2.1 确定急救演练配合案例 结合科室特点精心挑选适合演练的主题,分别为“肝脾破裂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配合”、“低血糖昏迷”、“脑出血的急救配合”,每个主题由一名高责护士负责,邀请医生参加,指定护士分别扮演不同职务级别的护士、患者、家属等,增设各类突发状况,如患者转运时电梯突然停运的场景,增加护工、保安参与演练;患者需送手术室抢救时,病区与手术室之间的交接等。

1.2.2 撰写演练剧本,真实再现抢救过程 每个主题指定一名高责护士负责撰写演练剧本,包括场景设定、台词编排、用物准备等。演练由护士长主持,各组在演练小组长带领下按照剧本开始演练,演练过程、项目、内容、实景与临床抢救一致,特别关注两名护士值班时段的抢救配合分工。以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为例,一名护士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同组护士,准备好相应的急救设备和用物,按照ABCD制护士抢救配合分工流程和急救护理处理流程[1]开始抢救工作,规定需完成的护理操作包括:吸氧、上心电监护仪、测量心电图、下胃管、尿管、建立两路静脉通道、取用急救车药品、静脉推注药物、吸引器的准备;即一名护士(一般由护理组长或高年资护士担任)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承担A护士和C护士的工作:包括呼吸系统的管理、吸氧、吸引装置的配备(A护士);其他各种管道建立如下胃管、导尿等(C护士);另一名护士承担B护士和D护士的工作:包括循环系统的管理,如连接心电监护仪、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输注药物、抽血等(B护士);对外联系,记录巡视、补充药品、物品等(D护士)。为了增加模拟演练的真实性,特邀请医生参与演练,由护士长下达指令模拟患者病情变化,要求医生根据病情下达医嘱,增加医嘱执行的随机性。

1.2.3 寻找问题、组织讨论,逐步完善规范抢救配合流程 护士记录完成演练所需的时间并对整个抢救流程进行摄像。演练结束后,由护理部及各科护士长进行点评,点评内容包括:护士的应急能力、人员的调配及安排的合理性、抢救实施条理性,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护理核心制度和各项护理操作的落实情况等,指出模拟演练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全科室人员根据问题反馈结合录像回放,对抢救配合中的细节进行讨论分析、修订,进一步完善演练方案。

1.2.4 考核方法 采用抽签的方式选择案例进行模拟急救演练考核,每组2人,按年资的高低分别扮演相应的角色,由护士长及护理组长记录应急配合完成的时间并根据测评表[2]进行打分,均分为所得分数,见表1。

2 结果

通过多部门联合的模拟急救演练,护士完成抢救配合的时间较演练前缩短,见表2;演练前后护士的应急配合能力增强,见表3。

3 讨论

3.1 多部门联合急救预案演练的必要性 模拟急救演练作为一种有效培训方法,在国内已得到广泛应用[3],笔者所在科室组织的模拟急救演练与相关文献报道[4]的不同点在于演练人员除护理人员参与外,还邀请了医生、护工、保安等人员进行参与,急救演练除关注医护团队的默契配合、急救技能和护理操作的娴熟外,还关注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助。临床中一个患者的抢救成功是与多部门的协助密切相连,通过多部门联合演练,能够帮助护士梳理抢救流程,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准确、有序的处理;参与演练的相关部门也能够了解临床急救中自己的职责,更好的与临床配合。

3.2 急救演练应注重创造真实感 护士的急救配合能力直接影响了抢救的成败,部分医院通过配备医学模拟训练中心进行情景模拟式培训,而医学模拟中心需配备高端模拟设备,对技术要求和资金投入较高,目前国内医院使用还不够广泛[5]。如何能够让演练现场更加真实、能够模拟完成各项急救和护理操作,笔者所在医院采用了角色扮演和操作模型相结合的高仿真演练模式,一方面由护士扮演患者及家属,能够查看护士在急救过程中是否关注与患者的交流和患者身份的识别;另一方面通过操作模型,要求护士按照操作程序完成一系列的急救技术如导尿、静脉注射等,以便观察护士的应急配合能力,计算完成急救配合所需的时间。角色扮演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临床操作能力[6],同时在角色扮演中医生能够设计各类场景,考验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演练中增加了家属角色刁难护士,锻炼急救状况下护士的沟通能力,高仿真模拟演练提高了学习兴趣、使参与人员熟悉急救护理流程、提高了急救自信心和急救综合能力[7]。

3.3 注重急救预案演练的持续改进 在实际抢救工作中,患者的抢救成功需要整个医疗团队争分多秒、团结协作的完成,急救演练花费的时间、人力不可能让每一位护士亲自参与每个急救演练,通过摄像记录每次急救演练的过程,通过不断回放,参与演练人员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利于积极改进;同时通过录像回放,便于管理人员对整个流程进行梳理,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求最佳的解决办法,制定符合各专科的个性化急救预案;急救演练的录像记录,还能作为教学素材方便科室员工学习,多媒体的形式比较文字形式表达更加地直观、实用、有效,有利于护士的接受。

急救预案情境模拟演练在培养护士的自信、评判性思维方面具有优势[8],能够提高护士的应急配合能力,使护士能够系统、完整地体验与掌握急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提高急救应急能力,真正达到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风险应急实战有效性的目的[9]。多部门的联合演练加强了团队协助能力、保证了抢救通道的畅通,提高了医生对护理人员配合的满意度[10],有效的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陈锈荣,张利岩,王颖,等.突发群体食物重度的急救护理流程设置[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6,7(1):56.

[2]王艳.对眼科护士实施急救护理培训的对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4A):639.

[3]刘钰,张黎明.急诊抢救预案应急预案在成批伤病员救护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5,2(5):46-47.

[4]夏丽娅.实施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护士急救能力[J].护理管理杂志,2008,8(3):42-43.

[5]赵力民,张萍萍.应用模拟技术进行急救护理培训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07,20(5):1158-1160.

[6]杨尚君,蓝海涛,杨颖.角色扮演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践中的应用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3):46-47.

[7]彭关娣,崔秋霞,沈雁波.高仿真模拟教学培养护生急救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5(10):59-60.

[8] Robyn P.Cant,Simon J.Ccoper.Simulation-based learning in nurse education. systematic review[J].Journal Advanced Nursing,2009,66(1):3-15.

篇6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3(a)-0139-02

随着医院规模不断扩大,有大批新参加工作的护士不断充实到各临床科室,新护士须在带教老师的带教下再次进行临床实践,此过程需半年时间或更长。如何培养这些新生力量,怎样把其早日打造成一支高素质、技术精湛的新护士队伍,是摆在临床护理带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护理部护士长合理安排,带教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严格要求有较大的关系。选有责任心、有丰富的基础护理和精神科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且系统掌握精神科疾病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护师,进行6个月有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全面培训和一对一带教,帮助见习期护士尽快适应临床环境,有利于从护生到专业人员的转变,有利于他们专业成长和发展。为探讨如何提高精神科新入科护士带教质量,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2011年该院对新聘护士20名进行培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随着我院精神病患者住院人不断增多,加上我院又承担社区卫生服务和重性精神疾病防治业务,明显存在护士紧缺,2011年该院一次性招聘护士20名,护理部针对见习期护士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采用本人自学和指定护师助教相结合。

2 方法

护理部印制《见习期护士培训计划》新进院护士人手一本,护士按照其规定的时间和内容进行自学,科内指定带教老师一对一进行带教,新护士学习效果首先由带教老师按时按节点提问和现场观察技术操作情况,并记录考核情况,其次由各科护士长按照计划上的时间节点进行逐项考核并记录。再次护理部每月针对计划对新护士学习效果进行抽查并记录。6个月培训结束,护理部进行理论及技术操作考核,新护士考核合格后录用,考核特优秀的新护士的带教老师即评为“优秀带教员”医院给予适当奖励,总时间共6个月。其中带教老师需具备护师职称(本科以上学历),要求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基础护理和精神科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系统掌握精神科疾病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起到榜样作用,对新入科的护士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其热爱自己的专业,愿意主动去学习。培训方法时间及内容如下。

2.1 第1月目标

①岗前培训;②在护士长和上级护士的指导下,执行常见医嘱和上级护士的护嘱;③熟悉晨晚间护理班、治疗副班、理疗班职责及工作流程;④技术操作:血压测量技术操作、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

具体计划:①第1周岗前培训(集中授课):院史院文化、职业素质教育、医疗护理相关法律法规、医院相关规章制度、护理核心制度、着装要求、礼仪和行为规范、沟通技巧等;②第2周晨晚间护理班:了解本班工作内容及质量标准、工作流程、参与晨晚间护理(安全检查)、掌握患者饮食护理原则、能指导并协助患者做好个人生活护理;③第3周跟治疗副班:熟悉本班的工作程序及治疗室分区各类物品的放置规范和要求、掌握查对、给药、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认识精神科药物包括种类、名称、剂量、作用、副作用及反应应对方法等、掌握各种注射、吸氧、导尿、灌肠、心电监护等护理技术操作;④第4周跟理疗班:掌握理疗班工作流程、仪器的作用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掌握MECT治疗护理常规及暂停治疗的指征。

2.2 第2个月目标

①掌握治疗主班、工疗护士、总务护士职责及工作流程;②了解责护班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③技术操作:无菌技术操作、氧气筒氧气吸入技术操作。

具体计划:①第1周跟治疗主班:掌握执行医嘱制度并正确执行及电脑录入、标本留取、掌握给药制度;②第2周跟工疗班、总务班:掌握康复训练、户外活动护理常规、能组织病人参加户外活动、康复训练、文艺汇演等、能协助护士长做好安全检查及召开工休座谈会、能完成被服清点与洗衣房兑换工作;③第3、4周跟责护班:掌握责护班工作职责流程及患者健康教育制度、掌握病情观察、与患者沟通的方法及技巧、掌握精神科常见病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能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掌握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掌握自杀、自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2.3 第3个月目标

①掌握巡视班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②掌握精神科特殊症状的护理常规;③技术操作:静脉采血技术操作、心电监护技术操作、经口鼻吸痰技术操作。

具体计划:掌握。①病区巡视制度熟悉护理各班的工作流程、床头交接班要求、分级护理制度及分级标准;②兴奋冲动、自杀、白伤、防出走、木僵、拒食、幻觉妄想状态、病情观察;③各种标本的留取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压疮、跌倒、坠床、管道滑脱、误吸等风险病人的评估及预防措施、能正确填写输液巡视卡;④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制度。

2.4 第4月目标

①掌握精神病患者风险评估、支持心理护理技巧、认知行为心理护理技术;②掌握精神疾病药物治疗和护理常规;③掌握精神科常用护理及急救技术。

具体计划:掌握。①抢救工作制度,掌握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技术;②认识急救药品名称剂量、作用及用法;③保护、噎食、患者工作方法及注意事项;④精神病患者风险评估、支持心理护理技巧、认知行为心理护理技术;⑤服药、注射护理常规;⑥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及不良反应的护理常规;⑦椎体外系反应、吞咽困难、性低血压、粒细胞减少或缺乏、药物性皮炎、恶性综合症、锂盐副反应及中毒反应、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癫痫大发作、药源性肥胖等护理常规。

2.5 第5个月目标

①掌握常见精神疾病护理常规;②掌握专科护理应急预案;③鼻饲技术操作;④掌握病房管理制度。

具体计划:掌握。①精神分裂、心境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心身疾病护理常规;②老年精神障碍、儿童少年精神障碍、神经症患者、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器质性、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常规;③冲动伤人、自缢患者、出走、噎食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④吞服异物、药物过量、触电、烫伤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⑤恶性综合症、无羟色胺综合征护理应急预案;⑥约束并发症、性低血压护理应急预案。

2.6 第6个月目标

①掌握精神病人出现合并症护理常规;②掌握昏迷、休克、谵妄状态、意识障碍、高热、压疮护理、癫痫患者护理常规;③掌握猝死、窒息、休克、误吸、输液反应应急预案;④掌握输液反应、药业外渗时的应急预案;⑤掌握住院患者发生坠床、跌倒、病情突变、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流程。

3 效果分析

3.1 此方法明确了培训目标,指明了方向,产生凝聚力,提高了新护士和带教的士气及激情,让大家愿意去完成目标,提升了护士的自主性,提高了大家的责任心、进取心、成就感,从而杜绝了护理缺陷的发生。

3.2 新护士理论及技术操作水平明显提高。2008年、2009年、2010年精神科见习期护士,在带教老师相同、考核内容相同的条件下,2011年新进护士的试用期理论、操作考试平均成绩分别为91分、96.5分、平均分92.2分,后者比前者(82分、90.25分、平均分86.12分)高出6-9分。

3.3 和以前培训的方式和方法比较,缩短了培训时间,提高了新护士的整体素质,能快速的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目前,我国没用精神科见习期护士的培训计划,该院以前和大多数医院一样将新护士的培训计划定为1年时间,除岗前培训1周外,没有明确的培训目标和计划,故新护士的学习效果受到带教老师和新护士本人的素质、责任心、学习激情、工作态度等方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璐,杨玉霞,郭冬梅.论如何提高新人科护士带教质量[J].中外健康文摘.2010(24):367―368.

[2]秦玉瑛.如何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J].当代护士,1995(2中旬刊):16―17.

篇7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及其对护理人员知信行的影响。方法: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对本院普外科20 名护理人员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护理风险前后应用护士知信行问卷(KAP)对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抽取两阶段患者各200 例进行切口感染及满意度调查。记录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投诉率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率、投诉率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率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提高普外科护理人员知信行评分,同时可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及投诉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避免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

普外科是专业性较强的科室,患者病情复杂、危急症较常见,手术涉及种类较多,护理工作量繁重,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诸多不安全因素,增加护理纠纷发生风险[1]。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或已经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测、识别并采取相应预防处理措施的一种管理方法。为提高普外科护理管理效果,本院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对本院普外科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并探讨其对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对本院普外科20 名护理人员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均为女性护理人员,年龄20~45 岁,平均年龄(32.2±3.2)岁。工作年限1~25 年,平均工作年限(5.8±1.2)年,学历:本科 8 名,大专 10 名,中专2 名。职称:护士长1 名,主管护师 2 名,护士 17 名。所有护理人员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保证全程配合。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各随机抽取行普外科手术患者200 名为研究调查对象,两阶段抽取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施前护理风险管理前,普外科行常规手术室管理,而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1)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定期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分析,并不断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普外科专科护理流程及应急处理程序,规范交接班程序及内容,同时应按照《临床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明确临床疾病应急预案,规范各护理环节及程序,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轮班制度。

(3)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强化护理人员培训,可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通过培训可提高护理人员护理素质,降低护理事故及护理差错发生。

(4)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参加护理安全、护理质量、护理风险等风险管理知识培训,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护士条例》、《护理文书管理》、《医疗事件处理条例》、《护理核心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法规意识。

1.3 观察指标

记录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投诉事件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 数据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后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率、投诉率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率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本院为了提高普外科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本院对普外科护士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加强护理人员道德素质教育及法律法规教育,提高护理人员护理管理责任心及风险管理意识,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对护理人员加强专业知识及护理技能训练,进行和谐的护患关系教育可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效果。实施后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率、投诉率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率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而表明对普外科护理人员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能力,减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邹叶芳, 王洁. 护理风险管理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1491-1492.

篇8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32-01

1 培训内容

1.1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 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 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 培训方法

2.1 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 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1)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2)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3)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4)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5)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2.3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1)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2)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提,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3)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4)急救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5)培训后考核:抽查护土抢救车、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内物品的取物时间要求在5-10s内完成。急救知识的考核: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当月制定好次月提问的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知识、急救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应急预案,合格分>90分。每2月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合格分>90分。见习期护士每月急救护理常规理论考试1次,合格分90分。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术每年考核2次,要求合格率100%。护士长每个月指定抽考1-2项急救技术操作,每半年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等考核一次,合格分>90分。成绩列入护士考评表。考试不合格与质控挂钩,并补考至达标。

3 体会 (1)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护士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但在实施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PCDA循环动态调整,以保证培训计划工作圆满完成。例如在培训的操作及业务学习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选题;当月的学习内容制定为次月的提问及考核的内容,以加深护士的记忆。(2)培训计划及考核记录让每一位护士对自己的护理工作有了正确评估,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差距及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提高整个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工作。2009年至2010年没有出现抢救患者时因技术过失而引起的投诉和差错。医生对护士急救技能及抢救配合的认可率为95%,未发生因接电话不详或转运过程的不安全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3)通过对突发事件的演练让护士在抢救及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分清轻、重、急、缓,并快速、准确地执行各项抢救治疗护理措施,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了急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突遇病情变化,医生未到达之前的宝贵时间内能积极做出反应,给予急救措施。(4)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做好对本组护士的引导工作,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护理工作中融会贯通,使护士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学习,培养了一批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应变能力强的急诊科护士,同时提高我院的急救护理水平。

篇9

关键词 危机管理;眼科门诊;护理管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54

作者单位:510060广州市广东省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门诊部

林丽萍:女,本科,主管护师,科护士长

危机管理是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在危机爆发前预防、预控危机,并在危机爆发后以迅速有效的方法控制解决危机,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1]。危机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危机管理是保证护理安全,提升服务品质的需要。鉴于此,我院门诊于2012年引入了护理危机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眼科专科医院,现有门诊护士28名,年龄21~45岁。职称:主管护师5名,护师12名,护士6名,助理护士5名。学历:本科14名,大专13名,中专1名。眼科门诊的护理工作除承担诊室的管理、门诊患者的所有护理外,还承担全天门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配合工作。

2方法

2.1梳理眼科门诊存在的护理危机因素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门诊发生的各种不良事件,其中护理投诉5例,检查、治疗结果写错眼别3例,泪道冲洗引起眼睑皮下水肿4例,候诊患者突然晕倒14例。对既往的各种不良事件的成因、处理结局进行整理、分析,全面梳理科室现存的护理危机因素。

2.1.1患者因素眼科患者多为老年人、儿童、低视力人群。老年人生理机能发生退行性病变,理解接收能力较差,行动不变,本身患有疾病较多[2],在就诊、候诊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意外事件,如心脏病发作、高血压突发中风、低血糖反应等,如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出现不可逆的危重状况,家属在短时间内难以接受,会使危机一触即发。儿童家属对医疗结局的期望值往往过高,若最后医疗结局低于期望值,两者间的不一致性常常会产生纠纷。低视力患者行动不便,容易摔倒或撞伤,这也是产生纠纷的要因之一。

2.1.2护理人员因素在临床上主要体现在:(1)护士主动防范危机意识欠缺,对潜在的安全隐患重视不够,法律意识淡薄甚至缺乏。(2)护士经验不足,沟通能力欠缺,沟通不及时,不到位。(3)护士自身业务技术欠熟练,对各种新技术、新业务的知识缺乏学习和了解。护理人员自身存在的这些问题,容易滋生护患纠纷、护理差错。研究认为,在临床护理中,护理纠纷、差错事故是诱发危机的主要因素,严重的可以造成医院生存危机[3]。

2.1.3专科护理的特殊性眼是人体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感觉器官,结构精细,感觉灵敏,功能重要,其护理方法与其他临床护理学科有很大的差别。眼科护理技术操作大部分具有侵入性,风险高,如角膜异物剔除术、泪道冲洗术、泪道探通术、结膜下注射、结膜结石剔除术等护理技术,既精细又高风险,加上门诊治疗室患者流量大,治疗项目多,异常情况及突发事件多见,客观存在的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造成患者不满或投诉。

2.1.4感染因素眼科诊疗中使用器械、仪器频率高,医护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手经常要接触患者、各种仪器、设备,因此患者之间,患者与医护人员及其他健康人员之间有潜在交叉感染的危险[4]。如眼科诊疗中常用的房角镜、三面镜、压陷眼压计直接接触到患者的泪液和分泌物,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如不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范、诊疗用物的清洁消毒制度、手卫生制度等极易造成患者发生眼部感染,引起纠纷。

2.1.5其他因素

2.1.5.1社会环境新形势下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及媒体对医院的监督,医疗纠纷的不断曝光使医患之间缺乏理解和信任,再加上社会上对护理工作的偏见,护士职业未能得到相应的理解和尊重,从而导致护理人员成为某些患者和家属发泄不满情绪的主要对象。

2.1.5.2硬件设施诊室、候诊厅空间不够,遇诊疗高峰期,门诊区域到处都有人流拥堵,易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

2.1.5.3客观存在问题患者到医院就诊要经历挂号、候诊、看病、缴费、检查、取药、治疗或注射等多个环节。如在某些环节部分医务人员不能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忽视与患者的交流,缺少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会造成患者负性情绪的叠加。在诊室分诊台、治疗室、注射室等岗位护士直接面对患者的时间较多,此时患者经常将负性情绪发泄到护士身上,表现为急躁、语言粗暴,容易误解护士的意思,若护士处理不善,将导致投诉,甚至引起冲突,造成极恶劣的影响。

2.2管理对策危机管理的模式为“PPRR”,即危机前预防(prevention)、危机前准备(preparation)、危机爆发期应对(response)、危机结束期恢复(recovery)[5]。危机的发生一般都有诱发事件,因而我科将护理管理的重点放在危机前的预防与危机前准备,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的事前控制与管理环节的细化。

2.2.1树立危机意识加强护士对危机处理能力的培训,组织护士学习危机管理方面知识及各种护理应急预案,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风险事件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使全体护士正确认识风险存在,重视风险防范,坚持严格事前控制。改变护士过去认为风险控制只是管理者的事情,而与己无关的思想,积极参与科室的管理,规避多个环节的风险,增强护理队伍整体的抗风险能力[6]。

2.2.2患者安全管理针对眼科门诊人群为老人多、低视力,易发生跌倒的特点,制定了门诊患者防跌倒风险评估制度,把防患者跌倒风险评估纳入前线服务台、视力检查区、接诊台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内,规定双眼视力低于0.05的患者、行动不便的患者、双眼包封的患者、≥80岁的老年患者如无家属陪同或陪同的家属年纪较大,应由前线服务人员协助挂号,陪同患者优先检查视力后护送其到相应诊室报到,并与诊室工作人员做好交接。在寒暑假门诊诊疗工作高峰期,门诊各功能区人流拥堵,易发生群体事件,为了快速分流患者,开通学生绿色通道,临时增加视力检查区,每天安排8~10名志愿者到门诊区域维持秩序,指引协助患者就医并负责带患者到相关的检查区域。设置感染性眼病的专用诊室及治疗室,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开通感染性眼病的专用绿色通道,缩短感染性眼病患者在院内的停留时间,避免引起交叉感染。

2.2.3护理人员管理

2.2.3.1严格管理请假制度根据眼科门诊患者诊疗规律及护理工作特点,制定了门诊准假制度,规定周一上午准假4人,周二至周五上午准假5人,每天下午准假8人,7,8月暑期高峰严格控制准假天数,每位护士累计准假不能超过自身年假的六分之一。

2.2.3.2落实分层培训制定各层护士培训计划及拟定每层护士培训的具体内容。对N0级护士重点做好思想意识、工作态度、习惯的培养及基本功的训练。对N1、N2级护士除继续抓好基本功的训练外,还要重视全面的提高。对N3级护士作为骨干队伍的重点培养对象,关注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要求熟练掌握好难度大的新业务、新技术,在护理队伍中起示范及骨干带头作用。

2.2.3.3改进排班模式在班次安排上采取新老搭配、弹性排班原则。门诊患者就诊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根据每个岗位的工作量及护士的资质、工作能力灵活调配全科护士人力。实行科学弹性排班,实施一人多岗或多人一岗相结合的排班模式,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作用,节约了人力成本。在工作程序上,根据患者来诊数量及护理工作量,调整护士上、下班时间,如实行早班制、留守班制、小夜班制等,为患者提供连续不间断的优质服务。

2.2.4规范门急诊管理建立具有眼科专科特色的门急诊工作的管理和运作流程,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程序,如突发停电、火灾、晕厥、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预案,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门诊治疗室危重患者抢救预案及门急诊高峰时段分流患者应急预案等。培训护士掌握各种应急流程,每季度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与考核,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门诊部成立护理突发事件应急小组,规定小组成员接到科室抢救通知后,上班时间应在5 min内到达现场,组织和参加抢救工作,班外时间应于30 min内到达现场协助抢救工作。

2.2.5眼科技术操作分级管理在门诊治疗室实施技术操作的分级管理,每一项眼科技术操作都有严格的准入标准,如眼科的高难护理技术包括角膜铁锈异物或爆炸伤后角膜多发异物取出、小儿泪道冲洗及探针、小儿结膜下注射等,规定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精湛技术的护理组长完成;角膜浅层非金属类异物取出、睑腺炎切开排脓、成人泪道探通等,要求由具有护师以上职称、有5年以上护理临床工作经验、在眼科门诊接受2年以上系统的眼科技术操作培训的高级责任护士完成,确保每一项技术操作均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护士负责,保证技术操作的质量,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2.2.6加强护患沟通建立门诊患者的回访制度。通过对输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角膜铁锈异物剔除术后、眼部脓肿切开排脓术后、泪道探通术后的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掌握患者病情恢复情况,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促进了护患沟通。

3结果

实施护理危机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投诉、医源性眼部组织损伤(泪道冲洗损伤角膜、泪点或泪小管)、意外事件(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发生晕厥、意外损伤、跌倒等)的发生呈下降趋势。见表1。

4讨论

4.1危机管理的应用可提高护理抗风险能力门诊是医院前沿窗口,人流集中、突发事件多,是医院危机事件高发科室。尤其是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要求日益提高,为了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护理管理者应切实将危机管理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通过运用危机管理的模式,不断对护理行为中现存和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查找安全隐患及现有制度和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积极采取相应管理对策,可有效地减少、化解护理危机事件,把其危害降到最低,保证患者安全,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事件对医院的潜在危害,提高护理抗风险能力,保障医院护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4.2危机管理的应用提高了全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危机管理的应用,改变了护士以往认为眼科患者病情一般较轻,极少涉及到危重病的抢救及死亡。因此产生麻痹思想,以为危机事件离我们很遥远,让护士意识到危机无处不在,可以存在于咨询、导诊、分诊、就诊、检查、治疗的每一个环节,使护士更加重视以患者为主导改善服务,重视解决患者就医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件事情,护士观察问题更加细致全面,能够换位思考,了解患者所需,及时提供优质的服务[7]。同时,通过学习危机管理相关知识,分析科室现存的护理危机因素,集体讨论应对策略,并把高效、有效的工作经验标准化,使护士遇到各种异常事件时有流程可遵循,有经验可学习,提高了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使其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郑燕红,葛学娣,王雁.护理危机产生的因素及其管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28-29.

[2]余时智.危机管理在眼科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6):2030-2031.

[3]张琴.实施护理危机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0,24(31):2827-2829.

[4]林丽萍,吴素虹,梁轩伟,等.眼科门诊患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干预[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8):4484-4486.

[5]薛澜.危机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24.

[6]刘燕,周静花,李艳.护理危机管理理论在呼吸科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2):95-98.

篇10

1 临床护理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1.1护理管理因素 主要指管理制度、护理常规不完善,护理管理者对护理服务流程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不能及时发现,缺乏有效的报告、监测、评价系统。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不到位,护理人员缺编,不重视业务技术培训,对病人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未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启动各项应急预案。

1.2护理人员个体因素

1.2.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 护理行业是高风险、高责任的服务行业,护理人员忽视医疗护理活动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如紧急抢救的同时没有及时向病人及家属进行告知义务,病人一旦出现异常,容易导致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引起护患纠纷发生。

1.2.2护理人员技术因素 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及开展,护理工作也变得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有些护士缺乏应急急救能力,从而延误病人的治疗及抢救时机。

1.2.3护患沟通不到位 部分护士忽视与患者的沟通技巧,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而导致患者不满引发护患纠纷。

1.2.4护理记录书写和管理不规范

护理记录中存在问题有: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楚、涂改,病情描述简单,不能体现专科疾病特点以及护理记录与医生记录不一致,护理措施记录不详细,缺乏连续性。一旦发生纠纷,拿不出真实可靠的证据,导致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1.3患者个人因素 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状况、生活方式、社会因素及心理因素、理解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危险性。患者能否与医护密切配合并积极参与疾病治疗,对患者本身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1.4护理设备因素 仪器设备不健全或不处于良好状态,都是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1.5环境物品因素 如危重、昏迷、幼儿患者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地面过滑导致跌倒,热水袋温度过高致烫伤,感染性病人与非感染性病人同住一室,造成院内感染。

2 加强护理安全的管理对策

2.1强化法律知识教育,提高护士安全意识 消除护理不安全因素是避免护理差错、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文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护理安全教育,要求护士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工作责任心及自我保护意识。

2.2科学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每个科室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护士长对排班模式可以进行尝试改革,根据不同时间及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

2.3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和管理 护理记录是护理服务过程的文字记录,也是发生护理纠纷时的重要法律文件。因此,要求护理文件记录必须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文件书写标准,组织护理安全大检查,制定整改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2.4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护士素质及专业水平 有计划地组织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质,确保护理安全。鼓励与支持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2.5积极有效沟通,构建良好护患关系 建立护患沟通制度,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多与患者进行信息沟通、意见沟通、情感沟通。交流时语言通俗易懂,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建立护患之间良好、诚实的互信关系。鼓励患者与家属参与医疗护理安全活动,为患者与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使其依从性增加,减少其违医行为,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2.6确定监控重点和薄弱点,规范护理行为、制度安全操作流程 护理管理者针对工作流程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改善和优化各项护理工作流程,使护理风险发生率降到最低。组织护士观摩各项工作流程示范,指导年轻护士掌握各项工作流程,切实给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操作。确定护理监控重点,健全各项护理风险的应急预案,制定不良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措施及逐级上报程序。

篇11

病人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时,在最短时间内有效的复苏有可能挽救其生命。急诊心肺复苏(CPR)和有效的护理应对最能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为总结急诊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经验,现将我院48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在急诊科的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7 年1 月~2009 年12月在我科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共计48例,其中女性19例,男性29 例;年龄最小为2 岁,最大为93 岁;院前出诊接回者26例;在门诊行检查或候诊发生心跳呼吸骤停4例,自行送入院16例,治疗发生者2例。

1.2 复苏经过 通过对当班医护人员的回顾式询问及病历资料的查看,现场急救措施中3min 内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呼吸复苏的实施人数为48 例,达到100 % 。

1.3 结果 48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12例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25%,死亡36 例,(含放弃抢救5例)占75 %,未发生纠纷和不良事件。

2 护理应对

2.1 病情评估 首先评估运动反应,其次是按DRABC 程序评估:D 指危险程度,R 指各种反应,A 指呼吸道通畅,B 指有无呼吸,C 指循环支持[1],第三是用听、问、看方法评估,这三种方法均在1min内完成。快速高效的急诊急救护理在整个救治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评估伤情是首要环节。

2.2 急救处理 所有急救病例均应该在到急诊科的第一时间开始抢救,其核心是快速反应,实施综合的急救措施,分秒必争地开展救治工作。实施早期心肺复苏术和使用面罩式简易呼吸器,直至气管内插管呼吸机的应用是心肺复苏抢救的关键。

2.3 启动紧急预案,保证有效实施 一旦有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立即启动紧急预案。急诊一线、二线医护人员、经治医护人员全部到场,全力救治。发挥群体优势,保证救治措施的落实。另外让家属感到医务人员的重视,即使抢救失败,也不会有怨言。

2.4 迅速建立有效给药途径 气道开放成功后,医生行胸外心脏按压,护士立即用静脉留置针在近心端大静脉处建立有效的给药途径并连接三通管及妥善固定,确保复苏药物及补液顺利进行,防止转运过程发生脱管及刺破血管,方便反复加药,节省时间和人力,一次到位。

2.5 胸外按压、除颤及心电监护 护士完成以上操作,及时连接心电监护,电极不要妨碍胸外按压,配合医生进行高素质的胸外按压,快速有力按压,尽量减少中断。如有除颤指证,立即行除颤。2005 年复苏指南新建议将连续3 次单相波除颤改为1 次双相波电极,因为双相波除颤成功率高、损伤小,可减少反复电极的心肌损害,从而增加按压时间[2]。

2.6 应用冰帽保护脑功能 复苏过程应用冰帽,以有效降低脑组织的代谢,降低脑组织氧消耗量,对促进脑复苏有效。CPR 早期注意脑功能保护,有助于减少后期的缺血再损伤,减少神经损害,便于意识的恢复[3] ,同时还要做好基础护理及四肢保暖。

3 体 会

3.1 心跳呼吸骤停的最大特点是情况紧急,病人到急诊科后立即抢救,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性,而急诊护理管理者制定科学、严谨、规范的急救护理路径是使救护工作达到迅速、准确、高效、安全的有力措施。

3.2 从护理层面来看,急诊单元的护理人员并非都是高年资护理专家,综合急救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护士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经验甚少,只能被动地执行医嘱,不能预见护理问题,抢救效率有待提高。管理者应对每次急救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制订出适合自己的临床护理路径,促进救治流程的改善,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缩短急诊病人的停留时间,

3.3 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使急诊科护士能系统、完整地体验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充分体现了演练的直观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控制性[4] ,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协调能力。护士的应急能力和护理素质直接关系到病员的抢救成功以及医患之间的矛盾。所以,提高年轻护士的业务能力和应急技能刻不容缓,对缓解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起着积极的作用。

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就诊和发生,在急诊科是难以预料的,急救工作最忌讳的就是忙乱、无序。为此,笔者回顾性地分析过去急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隐患,进一步规范急诊危重症病人抢救流程,实行质量控制路径,人人参与管理,有效地避免了由于药物器械准备不全、摆放位置不熟悉或对药物性能不熟悉等导致的紧张、慌乱或差错,也避免由于工作人员个人能力、水平的差异对患者的救治措施出现遗漏或疏忽。因为现有急救护理路径工作模式已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待医生指示,而是主动地按照路径内容和程序有计划、有预见性地实施治疗护理工作,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高质量的救治,满足了患者及其家属紧急求救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杨西宁.多发伤急救护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51-52.

篇12

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监控组织落实护理风险管理责任。将护理风险管理这一重要内容纳入各级护理质量监控组织的职责中来,即护理风险管理亦实行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监控体系,逐层明确和分解任务、目标及责任。

1.1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规范护理行为

护理风险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即使是看似极为简单或微不足道的一般临床护理操作和处置等活动,也处处隐含着风险。特别是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的应用,加之病人疾病的复杂性、特殊性、多变性,需要护理管理者不断地规范和完善各项护理工作程序和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相关护理法律法规,护理部制定了如:《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特殊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护理操作前后的告知制度与程序》、《压疮上报制度》、《抢救及特殊事件报告处理制度》、《专科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和《各岗位人员工作职责与工作程序》等。通过学习,对贯穿于护理各环节和全过程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筛查和确认,并编写了《护理风险应急预案》、《意外事件紧急状态下时护理应急预案与程序》、《护理人力资源紧急调配方案》等。

1.2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并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历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护理部根据法律法规中的有关项目和内容,逐条逐项地结合护理工作中的实际,认真查找现存或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和隐患,形成了《护理工作中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与法律责任》一文,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加以防范。结合实际并进行相关规章制度和风险防范、紧急应对预案与程序,在工作中自觉约束和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

1.3加强护理风险监控,有效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①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坚持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②护理工作中现存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和隐患,认真查找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③进行常用急诊急救和相关知识的学习,如心肺复苏术、过敏性休克的处理方法与程序、输液输血反应的处理方法与程序等。④ 注重护理记录的检查与管理:护理记录中常存在很多缺陷,包括关键内容记录不全或无记载、记录不规范、涂改。为提高护理记录重要性的认识,对记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整改。

2效果

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将各种护理风险纳入到日常质量管理中,成为常态运行机制,使护理风险监控工作处在持续监控、动态改进和不断提高中。

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在工作中加强护理质量做到有规范、有标准、有要求。

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法律法规、工作制度、工作标准、工作程序、操作规范、应急能力等方方面面的学习。做到了知法、懂法和自觉守法,熟练掌握了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并能在工作中熟练运用;提高了法律意识,自觉按标操作,主动防范护理风险。

加强督促和检查,及时发现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及时整改,有效防范,提高了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

把护理教育融入韧性心理的培养途径。应注重发掘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和保护性因素,减少危险性因素的负面影响,逐步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和不被逆境打败。就学生个体而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恢复和培育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逐步强化保护性。总之在护理中,将成为促使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问题、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的校园和社会环境、顺利完成在校期间繁重的学业、成为心理素质健康的人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