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基本原理范文

时间:2023-12-05 11:12: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会计核算基本原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会计核算基本原理

篇1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这个概念起源于西方经济学界,自20世纪中期以来,人力资源中的智力要素??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各个企业纷纷开展了对人力资源的智力要素的研究,一起发挥智力因素的最大功效,为本企业的发展壮大服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这个理论体系就诞生了,随后我国一些经济学家把这个概念引入到中国企业界。

(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理论体系

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会计学家赫曼森于1964年在《人力资源会计》中首次提出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这个概念,美国著名人力资源会计学家埃里克?弗兰霍尔茨认为“人力资源会计是把人的成本和价值作为资源进行计量和报告的活动”,1973年美国会计学会人力资源会计委员会把人力资源会计定义为“人力资源会计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标是将企业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内外界有关人士使用”。我国经济学理论界在20世纪80年开始重视这个概念,1980年,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潘序伦在《文汇报》上发表文章,率先在国内提出了重视人力资源研究的问题。随后一段时间内,会计学界就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些理论和方法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概念

按照上述的一些理论体系,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我国会计学界的专业人士认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以企业的人力资源为对象,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成本、价值和权益的确认、计量和记录,并通过预测、决策、分析、规划等工作环节,为加强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而提供相关信息的一个会计分支。

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项目构成

对我国会计学界而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一个比较新鲜的研究项目,一些专业人士加大了对这个概念的研究,结合我国一些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评估和使用状况,归纳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项目构成。

(一)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

人力资源取得成本是企业在招募和录取职工的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包括:第一,招募成本:包括招募人员的直接劳务费用、直接业务费用、间接费用;第二,选拔成本:包括面试费用、考试费用、体检费用等;第三,录用安置成本:包括录取手续费、调动补偿费、搬迁费等。

(二)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

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就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所发生的支出,即培训一个员工使其达到工作所需能力所付出的代价,它具体包括上岗前教育成本、岗位培训成本、脱产培训成本等。

(三)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

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是企业在使用职工的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即企业为补偿或恢复企业员工在工作中体力脑力消耗支付的费用,它包括维持成本、奖励成本、调剂成本等。

(四)人力资源保障成本

人力资源保障成本是保障人力资源在暂时或长期丧失使用价值时的生存权而必须支付的费用,包括劳动事故保障成本、健康保障成本、退休养老保障成本、失业保障成本等。

(五)人力资源的离职成本

人力资源的离职成本又称遣散成本,是由于职工离开企业而产生的成本,包括离职补偿成本、离职前低效成本、职位空缺的损失等。

三、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核算方式

在我国企业内,引入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这个项目,会计人员就应把报表上对这种项目进行正确核算,要想使报表中对于人力资源成本性支出能准确地反映出来,就必须设置能反映出人力资源成本中的必要支出的会计账户。

(一)人力资源投资账户

这个账户用以核算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增加、减少及其余额,具体操作上企业所发生的属于资本性支出的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和开发成本的增加额登记在账户的借方,员工退出企业时所冲减的与该员工有关的属于资本性支出的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和开发成本的总额登记在贷方。

(二)人力资源开发账户

这个账户用以核算人力资源取得、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资本化的支出,劳动力受雇佣后花费的成本中应予以资本化的部分,包括招聘、选拔、培养、开发等费用应登记在借方,雇员交给有关部门使用时结转到“人力资源投资”科目借方的金额登记在贷方。

(三)人力资源费用账户

这个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发生的属于收益性支出的人力资源取得、开发和离职成本的增减变动额及其余额,收益性支出的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开发成本和离职成本的增加额和人力资源投资本期摊销额登记在解放,结转至本年利润的人力资源费用及有关人员离开企业时所冲减的与其有关的这部分成本尚未摊销完的数额登记在贷方。其末账户借方余额为尚未结转的属于收益性支出的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和开发成本。

(四)人力资源使用成本账户

这个账户用以核算企业人力资源使用成本的增加和减少,企业人力资源使用成本的增加额登记在借方,作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而转出的人力资源使用成本在贷方,其末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五)人力资源投资摊销账户

这个账户用以核算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累积摊销数额,员工退出企业时所冲减的企业对该员工的人力资源投资的累计摊销额登记在借方,企业应分摊计入费用的人力资源摊销数额登记在贷方。

(六)人力资源投资损益账户

篇2

1、实行医院成本会计核算是适应社会对医院医疗成本核算的需要。

现行医疗服务价格定价多少是合理的,我们没有依据,同时非营利医疗机构在享受政府财政补助的同时,却步履艰难,这是因为医疗机构没有做成本核算,或是做了也是停留在内部核算职工奖金的水平上,无法解决医院对成本核算的现实需求与体制改革的需要。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成本记录,不会有一个很完善的能够保证客观的定价系统,所有的管理手段在市场经济下都是脆弱的,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只有在全社会基础上取得平均成本后,在平均成本的基础上,才会有医院合理的成本价格。成本核算应是社会行为,不是医院单独的行为。

2、实行医院成本会计核算是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国医院可分为非营利医院和营利医院,其中大部分为非营利医院。他们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益,包括利润和社会效益。成本核算是一种代表资源的合理配置的管理方法,对资源的利用、效益、成本指标进行综合合理评价。医院应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增收节支,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务。

二、医院成本核算应并入会计核算体系

医院存在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各自独立和相互脱节的现状,但成本核算不应在会计核算体外运行,医院应改变这种状况,使以财务会计核算为核心的成本核算工作更加程序化、规范化。《会计法》规定医院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因此成本核算的大部分数据应从会计资料中取得,以保证取得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合理性。减少数据传递及核算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成本会计核算可使医院的成本核算及考核工作,更加及时、准确、直观,为医院管理层和科室管理提供准确依据,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成本会计核算增加了临床科室、行政后勤科室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透明度。

三、医院成本会计核算的对象

医院应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借鉴企业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成熟经验和做法,制订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包括建立成本管理网络,规范核算单位的收入、费用项目和收支范围,健全成本会计制度,建立成本考核指标体系,开展成本效益的分析评价工作等。医院实行成本会计核算,包括医疗成本核算和药品成本核算。下面我们主要指医疗成本核算,医疗成本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直接费用,即医院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可以直接计入医疗支出的费用。包括医疗科室开支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卫生材料、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药品费、业务费、修缮费、购置费、租赁费和其他费用。

辅助科室中能明确为医疗服务的科室或班组的费用支出,如一般医院的营养食堂、洗衣房等的支出,基本上是为医疗业务服务的,可直接计入医疗支出。

提取修购基金应按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分别计入医疗支出。

间接费用,即不能直接计入医疗支出或药品支出的管理费用。包括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发生的各项支出,以及职工教育费、咨询诉讼费、坏账准备、科研费、报刊杂志费、租赁费、无形资产摊销、利息支出、银行手续费、汇兑损益等。

间接费用按医疗科室的人员比例进行分摊,并按支出明细项目逐项进行分配。为医院经营构建成本优势和价格竞争优势,医院要在深化、细化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四、医院成本会计核算的科目设置与成本归集

在医院医疗收入明细科目下设各临床、医技科室明细科目,除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临床科室外,也应包括检验、放射、手术室、功能检查(心电图、脑电图、内窥镜、超声波……)、理疗、同位素、放疗,以及注射室、换药室、急诊室等各种直接为病人服务的诊断、治疗科室。门诊部挂号费也暂作直接临床处理。

从可操作的角度出发,保持与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口径一致,在现有的医院会计科目基础上可增设“直接临床成本”、“间接服务费用”、和“管理费用”三个科目作为成本会计核算的账户。

“直接临床成本”账户用多栏式账页,按医院各临床、医技科室设一级明细科目,医院各临床、医技科室人员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卫生材料、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业务费、购置费、修缮费、租赁费和其他费用等直接记入各该账户。其他各项间接费用可根据发生的地点或部门经过一定的分摊程序转入该账户。“直接临床成本”账户除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临床科室外,也应包括检验、放射、手术室、功能检查(心电图、脑电图、内窥镜、超声波……)、理疗、同位素、放疗,以及注射室、换药室、急诊室等各种直接为病人服务的诊断、治疗科室。门诊部挂号费也暂作直接临床处理。该账户期末将各科室项目成本汇总后转入“医疗支出”科目和对应的明细科目,保证与现有的科目设置的衔接和项目成本的核算。

“间接服务费用”账户用多栏式账页,锅炉房、洗衣房、供应室、修理室、药剂科室等不直接为病人提供医疗、诊断服务,而是为临床医技各科提供必要的劳务供应的科室所发生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卫生材料、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业务费、购置费、修缮费、租赁费和其他费用等直接记入各该账户,期末通过汇集后,按提供劳务的种类和情况,经过一定的分配方法,用费用分配表分配到各“直接临床成本”科室。

“管理费用”账户用多栏式账页,行政管理部门与后勤部门的所发生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卫生材料、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业务费、购置费、修缮费、租赁费和其他费用等直接记入各该账户。期末经过一定的分配方法,用费用分配表分配到各“直接临床成本”科室与各“间接服务费用”科室。

医院本期发生的各项费用通过费用的分配,均已归集到“直接临床成本”科目,这样就可得出各科室的实际总成本,期末如能汇集该科室所完成的各种劳务量(医疗或诊断工作量)的合计数,即可算出其出单位成本。

篇3

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会计核算主账户不明确

人力资源作为当前企业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关系到广大工作人员的利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给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当财务会计人员在进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工作时,容易受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工作人员的主观意愿的影响,在账务处理过程中先将其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物化为某项资产,然后将这项资产的价值按照配比原则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进行摊销处理,每期都按照损益来确认和计量。然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在当前市场发展形势下,许多企业为了更好的表现自己,会将一些好的东西尽量展现出来,将一些不好的东西进行掩饰,以至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存在很大的不真实性、不公平性。

(二)人才供不应求

就我国当前保险行业发展现状来看,保险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近年来,我国保险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保险工业人员与日俱增,然而,我国整个保险行业的人力资源在数量、结构及素质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与当前的保险市场发展需求有着较大的差距。同时在保险行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当中,由于账户设置不明确,以至于许多企业在后续培训等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和支出情况都不能真实地反映到人力资源成本核算中去,进而不利核算工作的开展。

(三)计量方法不全面

我当前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而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为取得、开发和重置作为企业的资源的人所引起的成本计量和报告。从人力资源角度出发,人力资源成本核算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基础。首先,当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投入是成本会计核算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人力资源主体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也是不断变化的,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发展人力资源过程中会对人力资源的投入进行相应的改变,如果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依然采用传统的计量方法,就很难对全面掌控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进而不利于企业日常运转中人力资产的清算。

三、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的思考

(一)成本核算账户的设置

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中,会计核算的主体就是人力成本,针对人力成本就必须设置对应的人力成本账户,而人力成本庄户主要是用于归集和核算人力资源投入与维护成本,将这些成本经过核算后再进行人力投资,进而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账户包括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账户和人力资源成本投入账户。人力资源成本投入账户主要反映企业在发展人力资源过程中所投入的费用和支出情况。借方表示企业增加人力资源的投入,贷方反映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中取得的人力资产。在进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开展工作,如岗前培训,进而更好地发展企业的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账户则反映了企业人力资源投入过程中所产生的人力资产情况,在该账户下,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可以将人力资源成本进一步划分为招聘成本、员工入职安置成本。

(二)完善人力资源结构,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在我国当前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其管理工作大多是以经验为主,没有详细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企业人才结构不合理,企业内部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协作机制,致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下,人力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中,落后就要挨打,而人才对于我国当代国有企业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将现代化管理理念应用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才能更好地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为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将人员培训工作中产生的费用作为人力资源成本核算的一部分,纳入到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中去,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单位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三)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计量

随着我国会计市场的发展,新会计准则对成本会计核算中的计算模式进行了明确规定,成本会计核算以公允值计量既是我国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首先,公允价值计量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而企业参与市场经济活动能够取得人力资源市场价格,进而对公允值进行合理评估。其次,公允价值计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产权秩序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它代表了会计计量体系变革的总体趋势。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中,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为标准,能够有效地促进人力资源的发展。

四、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实例分析

现假设某保险公司进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核算,具体核算时依据不同的部门进行分类。

计划2013年招聘一批业务人员20人,本年度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1月份发生的招募人员的附加直接劳务费用共计6000元。1月中旬,该公司参加招聘会发生直接业务费8000元,间接管理费用2000元,招募成本=6000+8000+2000=10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人力资源成本—取得成本10000

贷:银行存款等10000

(2)3月份公司录用己经选的20名员工。企业在录用这些职工时,支付的录取手续费15元/人,冲减管理费用。会计分录为:

借:人力资源成本—取得成本300元

贷:管理费用300元

(3)6月份开始安置已录取的20名职工,发生各种行政管理费用计2000元;录用部门发生在安置新员工时损失的时间成本为60元(2小时);为新员工提供办公用品80元/人。上述费用冲减管理费用,计3660元。会计分录为:

借:人力资得成本一取得成本3660

贷:管理费用3660

(4)结转成本,即转入“人力资产”账户,编制分录如下:

篇4

1.人力资源取得成本。是企业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包括广告、设摊等人员招聘费用;面谈、测试、体检等选拔费用;录用手续费、安置费及调动补偿费等;为新职工提供专用工具或装备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招聘员工所支出的劳务费、咨询费等。

2.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为使员工达到符合具体工作岗位要求的业务水平和提高其工作技能,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员工岗前教育成本、岗位培训及脱产学习成本等。

二、人力资源成本的会计核算

(一)传统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模式

传统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支出主要进行费用化归集与分配,基本上没有予以资本或资产化。其核算模式也就是现行会计制度和准则规定的有关人力资源成本支出的核算方式:

1.人力资源使用成本直接成本费用化反映。主要是在生产成本中设“直接人工”明细科目,反映生产人员的工资;制造费用、销售费用(或经营费用)、管理费用中分设“工资”及“福利费”明细科目,直接反映生产管理人员、销售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开支。

2.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保险成本、离职成本部分在管理费用的“招聘费”、“培训费”、“社会保险”及营业外支出的“劳工补偿金”明细科目中反映。如支付给相关中介机构的人员招聘广告、服务费、员工培训费、社会保险的“四险一金”可以得到反映,但而为招募人员所发生的劳务支出、差旅费和为新员工专有购置的设备等,员工脱产学习的误工成本及工资,都无法从某明细科目中直接反映出来;离职前隐性的低效成本、空职成本等没有反映。

3.其他特殊人力资源成本的反映。企业对高层管理人员实行税后利润提成、分红、配股、期权等人力资源使用过程中的激励成本,一般在未分配利润中设置“利润分配”明细科目反映。对引进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支付的安置费、奖励金及专有设备的配备购置等人力资源取得过程中的招募成本,一般没有专门明细科目反映。

(二)现代人力资源成本的会计核算框架设置

1.人力资源取得和开发成本的资产化。设置“人力资产”账户反映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如引进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支付的安置费、奖励金和购置的专有设备等招募成本支出,先在“人力资产”账户中反映,再在合同期内或其他合理期间逐渐摊销费用化。设置“人力投资”账户反映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根据培训周期或其它合理期间按配比原则进行摊销转费用,如脱产学习成本支出,可根据员工此次脱产学习企业受益期进行摊销。

2.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核算方式的两种选择。一是按传统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直接在费用账户中反映;二是可以先在“人力资产”账户中设使用成本明细科目,再按配比原则进行费用化分配至相关科目。前者优点在于会计核算程序简单;后者优点在于人力资源成本支出可以在“人力资产”和“人力投资”账户得到完整反映。

3.在权益类科目中增设“人力资本”科目反映人力资本的积累。其与“人力投资”或“人力资产”的增加相对应。如高层管理人员实行税后利润提成、分红、配股、期权等人力资源使用过程中的激励成本,可视为高层管理人员智力资源的开发与投资,先予以资产化;同时是企业人力资本的积累,增加人力资本(虽然企业税后留利进行固定资产再投资可获得有关优惠政策,但当前税法尚不允许这部分资产化人力资本积累再摊销进费用)。

4.离职成本的完整反映。离职成本中的直接支出仍在“营业外支出”下设的明细科目中反映,同时建立离职隐性成本的估量体系,合理完整确认和反映离职成本。若是人力资源开发部分受损或高层管理人员离职,相应的人力资本积累和资产化的人力投资部分全部转出,虽然对企业的损益没有直接影响,但从人力资本积累的减少可以分析离职的隐性成本。

三、人力资源成本分析

(一)人力资源成本结构分析

1.人力资源成本构成项目占人力资源成本比

受调查的企业中,各有12家生产型、销售型企业,其他涉及电信、软件开发等企业;企业员工人数最多为227人,最少为3人。调查数据中显示不同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构成各有差异,各构成项目占人力资源成本的比例幅度分别是工资占60%-70%、福利费占5%-18%、社会保障费占3%-25%、培训费占3%-14%。表1是28家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数据汇总得出的人力资源成本构成项目占人力资源成本比。被调查企业对离职成本没有反映,取得成本也只有招聘费,税后进行员工利润分成的企业只有2家,因而分析结果显示离职成本为零,取得成本所占比例几乎为零。

2.人力资源成本占企业总成本比

此次调查的企业总成本统一口径为企业除税、息以外的当期费用化支出。调查显示该指标生产型企业为20%左右;销售型企业在10%-15%范围内,通信行业在40%左右,软件企业达到50%。

(二)人力资源成本产出分析

1.人力资源成本产出总量分析

(1)人力资源成本占企业营业额比。此次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支出占占总营业额的比例在8%-20%的幅度内波动,个别原材料销售企业低于5%,软件企业高达30%。(2)息税前利润对人力资源成本倍数。此次调查息税前利润统一口径为企业净利润加所得税和资金借贷利息。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息税前利润对人力资源成本倍数在1.5-3范围波动。图2列出了调查中的6家典型企业,1-3是生产性企业,4-6是销售企业。企业战略管理者结合自己所处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及其他因素,根据该指标可以分析到企业单位人力资源成本带来的的利润空间幅度。第3家企业指标极低,实质它是一家微利制造企业,第5家企业指标很高,它是一家紧俏材料销售企业。企业还可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数据,进行人力资源投入产出分析,如人均销售额、人均利润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