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解读范文

时间:2023-12-06 10:07: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班级文化解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班级文化解读

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1-083-01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和素质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可以帮助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促进其素质的提高。建设团结班级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等优良品质,具有团结向上文化的班级更能够熏陶出一批阳光健康,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良好少年。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最能够体现一个班级的风貌。

一、团结班级的意义

笔者眼中的团结班级是指作为班级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够自发的认为自己身处一个大集体,并且愿意为班级的共同目标而奋斗,进步快的同学帮助暂时落后的同学,暂时落后的同学追赶进步快的同学,在这样一个共同努力的融洽氛围内,使每位同学的综合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 何建设团结班级

建设团结班级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我认为要建设一个团结的班级可以通过以下3个方面进行:

1. 制定集体的大目标、口号及班歌

目标是一盏灯,指引着每位同学前进。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综合情况考虑制定合理的目标。在同学们共同制定目标的同时,班主任理性的分析和感性的鼓励都是必不可少的,理性的分析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与目标的差距,感性的鼓励让学生充满斗志,有着饱满的热情去达成目标。

另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帮助同学共同制定有关班级团结的口号及班歌,并在每次班会开始时由全体学生一起喊出口号,唱出班歌。我相信,在喊口号和唱班歌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意识到班级是一个温暖集体。

综上所述,无论是目标还是口号与班歌的制定,都应该由学生们共同参与完成,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相互帮助,将集体的力量发挥出来,在无形中促进班级团结。

2. 制作班级墙装点教室,营造团结的气氛

孩子们喜欢色彩明亮的东西,他们天生就是设计师。团结班级的建设不仅是通过目标等的制定来完成的,它应该是渗透在班级的各个角落。班主任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制作自己的介绍信,贴在墙上,在装点教室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相互交流。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在教室后面制作光荣榜,互助榜,进步榜等,定期的表扬那些表现优异的同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们的模仿能力也是不可小觑的,当老师为他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们就会不自觉的去模仿和学习那些表现优异的同学。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及时的鼓励以及适当的奖励也是非常必要的。

教室是学生们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是老师传道解惑的阵地。一个整洁明亮、有着浓厚的团结向上气氛的教室,在潜意识里对学生进行熏陶,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让孩子们自己学会团结是最好的方式。

3.多与家长沟通,加强家庭教育

篇2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足球世界杯自创办以来已经举办了20届,发展成为在全世界最有号召力的单项体育赛事。其蕴含的文化现象也越来越受关注,成为推动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足球世界杯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在宣传主办国文化形象的同时传播了足球精神,促进了全人类的交流合作和协同发展。

1世界杯足球文化解读

1.1世界杯足球文化内涵

迄今为止,世界杯一共举办了20届,作为现代足球发源地的欧洲,举办了其中的14届世界杯。可以说,世界杯文化主要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交通的大发展,足球运动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运动,这种热潮使得世界杯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的发展特征,成长为一种多元文化。世界杯足球文化包含着许多要素,如世界杯吉祥物、主题曲、比赛用球、比赛会徽和足球宣传海报、文学作品、绘画、建筑艺术、影视作品以及学术研究作品等。世界杯足球文化已经是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多元文化,其普适性体现在各国家代表队为荣誉而战,同时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公平竞赛的基础上共建友谊,反对一切种族主义。世界杯的根本宗旨在于促进世界的和谐、和平发展。

世界杯足球文化完美地体现了人们追求的对他人团结、平等、尊重的优秀品质,也为主办国和各参赛国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优秀文化的契机。以足球开展的一项竞争促进了各国人民友谊的互动和交流,其蕴含的创新、团结、竞争等优秀品质是人类社会孜孜追求的精神。世界杯使全人类获得了空前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各民族、各国家的交流,将体育精神和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完美地串联到一起。世界杯足球文化是促进全人类追求荣誉、维护荣誉、奋勇拼搏、维护尊严的优秀文化。

1.2世界杯足球文化特征

世界杯足球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体系,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征。首先是其具有全球共享性。这是因为世界杯足球文化不是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或者阶级的独有文化,而是一种在全球民众间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共有文化,其蕴含着一套共享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理想体系;其次,世界杯足球文化具有同一性。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哪种肤色、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会表现出对足球文化的认同性,并将其移植到本民族的文化体系中,实现共存。我国近年来,从政府层面到民间大力发展足球运动,足以证明足球文化已经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最后,是世界杯足球文化表现出的差异性,不同的国家民族解读世界杯足球文化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集中体现在每一届世界杯不同的口号、会徽、吉祥物、主题曲等,为足球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足球是一项集体运动,具有和其他运动不同的比赛规则等,这种差异性也导致足球文化具有其他运动文化不一样的内涵。

2世界杯足球文化与主办国文化的关系

主办国文化和世界杯文化是联系非常紧密的相互独立的体系,二者间存在着非常好的相互需求和互动的关系。

2.1世界杯足球文化为主办国文化提供展示平台

时至今日,世界杯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力,其足球文化发展为具有普适性的全球文化。世界杯的焦点效应也为主办国提供了向全世界展示文化的平台。世界杯主办国在其申办、筹备以及举办世界杯的整个过程中都会成为全球关注焦点。世界杯的“焦点”资源来自于大众和传媒,会使主办国获得空前的关注。世界杯是主办国开展对外宣传的有效途径,具有比经济、政治手段更深入的优势。

世界杯在其创办之初就被雷米特先生融入了象征公平、友谊、荣誉的中世纪骑士精神,这种精神也随着每一届世界杯的举办不断强化和发展。世界杯足球文化为主办国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平台,借世界杯东风,主办国获得了全方位展示自己的机会。国际足球出于推动足球运动发展的考虑,会对主办国提出很多要求,如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环保达标、交通便利等,从而为主办国提供了一个展示国家形象的窗口。国家形象反映了其他国家对该国的总体影响和综合评价,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文化特征,是一个国家最大的无形资产。

世界杯主办国自其成功夺得举办权那一刻起就成为全世界关注焦点,一切行为都会暴露在世界民众面前。而10年左右的准备周期为主办国提供了充足的升级本国文化的机会,以巴西世界杯为例,自其获得举办权之日起,桑巴文化就获得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巴西世界杯以拉丁美洲独有的濒危物种犰狳作为吉祥物,通过卡通化犰狳的形象,最终演绎出吉祥物“福来哥”,这一形象既容易让全世界少年儿童接受,也向全世界展示了巴西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环保大国的形象。巴西世界杯的开幕式更是一曲拉丁文化的盛宴,其开幕式尽管简约,其巴西战舞、桑巴舞、桑巴乐器等节目却处处透露着精彩,向全世界展示了巴西人民自由奔放热情的文化情操。实际上,每一届世界杯的开幕式都成为主办国展示文化的大舞台,如当年法国世界杯的艺术展、韩日世界杯的东方神韵、南非世界杯的呜呜祖拉等,无不让世界观众领略到主办国特色民族文化的魅力。

世界杯的举办经验一再证明,经济的全球化并不代表文化的同一化,世界杯文化为世界各国文化创造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而这样一种多元共生的局面也促使世界杯足球文化不断向前发展,推动了多元化足球文化的形成。

2.2主办国文化为世界杯文化注入新元素

国际足联的组织文化集中体现为世界杯足球文化,这种文化属于群体文化,具有模式化的特点,即在不断重复相似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实现识别组织文化身份的目的。世界杯足球文化从总体上而言是主文化,是一种共享性和普遍性的文化。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是处于从属地位的亚文化,表现出多样性和特殊性的特征,每一个主办国都为世界杯文化注入新元素,使其更加S富和丰满。在受到主文化氛围的约束规范的条件下,主办国文化也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在于主文化不断趋同的过程中达到社会化目的,形成对主文化的有效补充。

随着每一届世界杯的举办,随着主办国文化的不断创新和融入,世界杯足球文化都在不断发展,其吸引力也越来越强。在1966年于英国举办的世界杯上首次出现了吉祥物,自此吉祥物成为体现世界杯文化的优秀载体,也很好地展示了一个国家的文化风貌。1970年于墨西哥举办的世界杯,首次使用卫星通信技术将世界杯带到全世界每一个角落,当届比赛的用球定名为“Telstar”,展现了非常明显的时代特色。2010年于南非举办的世界杯,其会徽都蕴含了浓郁的非洲特色,整体画面由非洲大陆演化而来,而头像的主体颜色为黑色,象征了非洲人的特有肤色,再加上边缘附着的白、绿、黄、红,则组成了南非国旗的颜色。

同时,历届世界杯的优秀运动员更是非常完美地展示了一个国家的足球文化,球王马拉多纳在世界杯上的精彩演绎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阿根廷人细腻、注重个性的一面,著名守门员卡恩则将日耳曼民族严谨的精神展现给全世界。需要指出的是,其他世界杯参赛国家也为主办国文化增添了新元素。以世界杯口号而言,南非世界杯上,科特迪瓦打出了“非洲大象、让我们为胜利而战”的口号,阿根廷则打出了“一切只为最后的荣誉”的口号,为世界杯文化增添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3结语

世界杯主办国可以通过举办窗口将自己的优秀文化展示给全世界,从而提高本国文化的知名度、影响力,进而提升自己的国家地位。而世界杯则通过主办国的向全世界演绎足球运动的魅力,推动足球运动的发展,并增强组织凝聚力。可以说,主办国文化为世界杯足球文化注入新元素,使其获得丰富和发展,而世界杯足球文化又为主办国提供了向世界展示自身文化的平台。

参考文献

篇3

大智是专门从事高考、中考备考研究,教材研发,家长教育推广,在线教育开发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总部位于泉城济南。大智努力践行“公办学校的助手、家庭教育的帮手、素质教育的推手、民办教育的旗手”的定位,已相继在全省开设直营分校数十所,拥有员工千余人,下设学习科学研究院、中高考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院、自主招生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院、创冠春季高考研究院6大科研机构,办学规模、招生数量及发展前景均在行业遥遥!

大智正在通过创新的课外辅导模式,全面提升中国青少年素质,积极引领中国课外辅导教育发展。大智在业内率先提出“真名师”工程,定位真问题点,立足于通过本质看现象,坚持以考点的命题方向为线索的培养模式,强化命题方向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学生不仅清晰考什么(what to test),更清晰怎么考(how to test)以及怎么解决(how to deal with)的问题。大智坚持分层培养思路,定位学员能力层次,因人施教,按需授课,坚持学员的分类分层提升。优秀的孩子,基础的孩子,基础薄弱的孩子都有专属定制的培养模式。

凭借卓越的口碑和办学成绩,大智先后荣获“中国教育新锐奖”“中国教育行业成长十强”“中国社会组织评估4A级单位” “中国好教育——品牌影响力教育集团”“山东省消费者满意单位”及“山东省商标”等荣誉。

选择大智的“理由”——好品质,铸造好口碑

1、强势品牌

“山东省商标”上榜教育品牌,全国十大课外辅导品牌之一。

2、超大规模

30余所分校遍布济南、青岛、临沂、济宁、泰安、淄博等各地市,已成功辅导22万学子。

3、高效教学

山东每3名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就有1名出自大智,山东每5名考入省重点中学就有1名出自大智。

4、师资

数学专家王燕谋先生担任首席顾问,中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张朋先生领衔“真名师讲师团”。

5、品类齐全

15年专注中高考教学,开设1对1、2人制、精品小班、名师大课堂等多种辅导模式。

6、显著效果

经过大智辅导的学生,单科平均提升30分,全年提分324分,进步426名。

7、极佳口碑

大智严控教学品质,追求教学效果,口碑极佳,60%以上学员来源于家长、学员转介绍。

8、荣誉

大智教育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维东先生荣获“影响济南”年度创新人物等诸多奖项,大智荣获“山东教育总评榜行业突出成就奖”等数十个奖项,省市委领导多次莅临大智视察指导。

【济南免费咨询电话】:400-001-9911转分机27873

    【大智学校招生简介】:

大智学校是一家致力于高考辅导、高考复读、中考辅导、艺术培训、作文培训、素质拓展、自主招生等的知名辅导学校。以学生的成绩进步为目标,以学生最终考入重点学校为目的。

开班时间:春季、五一、暑假、秋季、十一、寒假、学期的各周末

·

----1对1辅导---:

-----小班辅导----:

-----2人制辅导----:

小学辅导、初中辅导、 中考辅导、· 高中辅导、高考辅导、高考复读、艺考辅导、自主招、军考辅导、 春季高考

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初中:初一、初二、初三

高中:高一、高二、高三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 政治、·生物、物理、化学、文综、理综

由知名课外辅导教学专家张朋老师领衔教研团队,全国数学专家王燕谋先生担任首席顾问。大智教研团队精准定位新时代学员需求,率先在行业内打造“大道从简 分层教学法”,将考点透析,让学生瞬间了解考点背后的含义,从而做到考点不再丢。在大智我们致力于让每一位学生好好学习秒秒向上,惠享齐鲁学子。大智拥有优秀教师千余人,教研成果百余项,教学服务顾问化,教材出版数十套,恩惠学子百余万。率先在行业内推出“大道从简分层教学法”,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经典性、前瞻性。教学工作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强调学以致用,强化应试技能训练及心态调整,富有鲜明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山东每3名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就有1名出自大智,每5名考入省重点中学的学生就有1名出自大智,学生成绩进步率高达98%,学员家长满意率高达99%,被广大家长及学生称为“中高考的加油站,名校的领航人”。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万达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八一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伟东新都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大观园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阳光新路VIP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山师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燕山立交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国华经典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历下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旅游路辅仁VIP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泉城广场VIP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花园庄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开元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高新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国际会展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槐荫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长清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翡翠郡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无影山分校

篇4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103-02

语文素养包含的基本内涵和要素很多。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从教学工作着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走进文本,深入解读,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把学生带进教材,深入解读文本,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有句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文本的解读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而对文本的解读直接影响着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要素之一。且是否深入的解读文本,影响着课堂的流动,影响着课堂的生命。所以深入解读文本,指导学生个性化解读,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如何解读文本,教师需要多重身份进行。

首先,我们是普通的读者,放松心境欣赏美文,把文本读透,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心境,做到胸中有书。其次我们要以学生的身份进行文本解读。我们以学生的思维,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读了文本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感到的疑惑,难点重点在什么地方,然后再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能给学生启发与引导等等。再次我们还要从作者的角度进行文本的解读。设身处地地站在作者的角度,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写作思路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抓住重点的词语、句子或者段落,深深地钻进文本,品味体会作者的情感,与其在心灵上产生共鸣,从而实现真正的解读文本。当然文本的解读还需要我们找准一个合适切入点,《我的战友》的文本解读,可以抓问题来解读,引导学生抓住“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一句,这样提问:“纹丝不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必须纹丝不动呢?是如何纹丝不动的呢?这说明什么?”这些问题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钥匙,不仅可以取代教师的分析,而且帮助学生进一步抓住文章中心,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应尽量做好阅读主体的能动作用,运用已有的对文本解读的经验,跨越时空,引导学生与文本的主体――作者达成心灵的共识,形成思维的共鸣,让我们课堂流动起来,更有生命力。在教学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即“传神之笔”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这样做,就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走出文本,拓展阅读,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光靠教材的几篇文章,学生要学会表达是不可能的。所以,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文本,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阅读范围,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首先,在教学中,我们要上好学校开设的阅读课。在阅读课上,我们以教材配套的课外阅读读物为载体,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书边思考”。例如要求学生在读书的时候用“”标出优美词语,用“~~~”划出优美句子,并写出简单的阅读心得。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读书我快乐。特别是在低年级段,就让学生慢慢养成做好读书比价的习惯。因低年级学生能力有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读书笔记做得简短些,但坚持写好读书笔记的意识培养是很重要的,这对学生一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都是大有帮助的。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资料的搜集,延伸文本,丰富学生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有关的材料,或做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实验,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比如,学习完《新型玻璃》这一课后,可以开展一个“商品促销”活动,帮助学生熟悉说明文的写作特点,训练学生用说明的方法来表达的能力。

再次,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在读中积累语言,体会读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在上好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对自己所带的班级,制定长期的课外阅读计划,指导学生有效有序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低年级:童话、神化故事为主。中年级:科普读物、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为主;高年级:少年版本的中外小说名著为主以及现代散文。组织学生交换阅读,建立班级图书角,定期在班内组织读书交流会,让学生汇报读书心得。也可以师生共读一本书,利用阅读课的时间,进行交流。

篇5

在阅读教学中,文本是水之源、木之本,教师应立足于文本。多元解读首先要读懂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深入理解文本内容。钱梦龙先生说:“找到文本对解读的限制和解读自由度之间的契合点,恰恰是阅读教学最能显示其魅力之处。因为,阅读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要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品味语言,怎样捕捉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怎样揣摩文本中那些‘重要的暗示或提示’,怎样获得审美的愉悦,怎样对文本作出既富有创造性又符合文本实际的解读。”

文本意义是作者赋意、文本传意和读者释意的复合体,是作者、文本、读者多维对话的产物。而语文教学的对话状态更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包括师本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等等。如果能找到维系两者的最关键、最敏感的话题,从这一话题切入,就能引导学生寻幽探秘,获得更新更深的文本意义。

我们应充分运用丰富的对话机制,努力使教学充满创意、生机勃勃。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从教师角度谈谈如何在与作者、学生、同伴的多重对话中努力丰富、创新文本,进行创意解读。

一、在与作者的个性对话中丰富、创新文本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参对文本的诠释就是权威解读,教师无须对文本进行个人解读,只要通过一些固定的程式,将教参的权威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理解即可。这种方式限制了教师的解读视野,禁锢了教师的思维,导致了教师个人解读的缺失,使教师沦为文本的奴仆、教参的传声筒,教学毫无创意、活力可言。接受理论和现代语文教学理论让教师明白,课堂上精彩纷呈的对话往往是以自己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为前提的,自己首先是一个读者,与文本交流应有自己的声音,然后才能汇入学生多声部的合唱中,通过创设多元对话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灵感,挖掘学生的潜能,以自己对文本创造性的解读启发、带动、引领学生创造性的解读,让课堂奏出有个性色彩的动人交响乐。为此,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必须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对文本意义的解释和建构中――激活自己的想象力、感悟力、理解力,不仅将文本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再现出来,而且要渗入自己的人格、气质、生命意识,重新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形象和意义,甚至开拓、再构出作者在创造这个形象和意义时所不曾想到的东西,从而使其更加生动、丰富。

例如,我在教学《老王》一文时,由于这篇课文内容并不深奥,因而教学进行得很顺利,学生深刻体会了老王的不幸遭遇,对他表示深深的同情,并为作者一家的善良之举所感动,也找到了中心句:“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但是,一个男生竟然高举着手,表示了自己对中心句的怀疑。他的根据是:文中写作者最后一次见到老王的时候,把老王的外貌写得很可笑,说他是僵尸,简直是从棺材里倒出来似的,好像在讽刺他。我一时愕然,乍一听,也觉得学生讲得似乎有几分道理。但是,我很快否定了那位学生的曲解。我建议学生认真地朗读作者最后见到“老王”时的那几个片段,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果然,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指出“我强笑说”“我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我回屋才感到抱歉”这些语句都表达了作者当时对老王的担心和内疚之情。还有一名学生更指出了文末的关键句“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就这样,通过联系上下文,学生比较准确地理解了有关“僵尸”的那些语句并不是让人觉得可笑,而是形象地表现出老王已经完全失去生命力,突出体现了老王死前可怕的惨状。通过品味语言,学生真正领悟了作者字里行间体现的对善者关爱的真情,并无嘲讽之意。

二、在与学生的互动对话中丰富、创新文本

动态开放的课堂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观念,把封闭式课堂中“老师讲,学生听”或“学生讲,老师听”的单向流程,扩展为一个多维立体的动态场。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在阅读过程中扮演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在课堂上抓住学生回答中一些很有意思的话,穿针引线,挑起生生之间的互动,最大限度地促进班级学生之间的合作,再从比学生更高的思维层次上加以引申,由此及彼,突破预设方案,灵活地调整教学设计,生成“趁热打铁”的新教学思路,使课堂出现一些让人记忆深刻的闪光点,从而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当不少学生为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所震撼,为文本状写的形象生动所折服的时候,一位学生冷不丁站了起来,满脸疑惑地问道:“鸟的习惯是晨出暮归,天一亮就离巢觅食。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早上,怎能看到如此奇异的景象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于是有了以下对话:

师:从同学们的议论声中,我知道小刚提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不过马上回答可能答得不那么全面、深刻,怎么办?

生:仔细读书,查找资料,认真讨论……

师:对,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书,再思考,力求从文本中找到答案。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文字资料和图片,说不定对你们有用,如需要,就请来拿,好吗?

(于是学生再次投入到读书当中。教师也“钻进”学生群里,与学生共同探讨。不一会儿,学生便迫不及待地交流起来。)

生:我通过查找资料以及与同桌交流发现,鸟的习性是晨出暮归,天亮就离巢觅食,但这是在树木稀少的地方出现的情景。如果在较大的树林里,往往整天都有很多鸟儿活动、栖息,那是由于树林里本身就有足够的食物。像这棵“独木成林”的大榕树上食物一定非常丰富,鸟儿当然不需要急着一早飞出去觅食了。

师:有道理。

生: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鸟儿晨出暮归这是自然规律。这儿之所以一大早就会出现众鸟纷飞的情景,是因为其他地方的鸟看到这里环境优美,树大叶茂,食物丰富,所以慕名而来。

师:好一个“慕名而来”,你思考的角度与众不同。

生:我还有补充。这儿不但自然生态环境好,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很强,前文就交代“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有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有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啊!

师:能联系上下文解读很好!不管是留巢不出的鸟儿,还是“慕名而来”的鸟儿,都在这儿找到了安宁与幸福,享受着自由与快乐,它们怎么舍得离开这“鸟的天堂”呢?

生:(兴奋地接着说)鸟儿每天为大榕树捉虫、施肥、唱歌,不仅给大榕树带来了生机,还增添了欢乐,所以树也离不开鸟。

生:鸟儿离不开树,树离不开鸟儿,人们也离不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鸟与树是那么和谐,人与自然也是那么和谐,怪不得巴金爷爷情不自禁地赞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由和谐的自然之美想到了人们的精神之美、行为之美,同学们的确读出了自己的见解!

……

各抒己见,自由表达;用心聆听,互相启发。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促成了智慧火花的碰撞,促进了文本新的意义的生成,实现了“潜在文本”向“现实文本” “创新文本”的转化。课堂上的多向对话之所以能有如此力度、深度、效度,与教师“平等者中的首席”的正确定位是分不开的。他既是对话的参与者,又是对话情境的设置者、对话资料的提供者、对话方法的指导者、对话深入进行的推动者,在鼓励畅所欲言的同时,又不露痕迹地加以诱导、引导、指导。

三、在与同伴的专业对话中丰富、创新文本

篇6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167

预习是通行的教学步骤,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于是我巧用《智慧苑》这个平台,将有效预习分成三个层次――基本层次(夯实基础,初步解读文本)要求90%的学生达标,中级层次(成果展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要求75%左右的学生基本达标,高级层次(质疑问难,注重“我”的解读)要求45%的学生能在基本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30%的学生能进一步实现个性化的解读。整个过程教给学生有效预习的方法,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了自学能力。

一、基本层次――夯实基础,初步解读文本

首先,利用《智慧苑》设计精彩的单元话题导读及围绕文本或作者链接的相关文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真情投入到文本的学习中。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背诵优美的语段,掌握与文本相关的诗词、文学文化常识,丰富其语言积累、文学文化内涵。其次,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语境辨析等多种方式理解字义、词义,积累文本中的重要字音、字形、近义词、成语等基础知识;文言文中则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通过自查互批,加强重要知识的积累。再次,既然以学生为主体,那就要尊重学生的初读体验,不给学生任何的束缚,让学生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并随时将自己的初读体验记录在《智慧苑》上。带着这种体验,再借助《智慧苑》了解学习的重难点,根据上面的思考题,再读文本,进行初步的整体把握,作出批注,写出自己的读后再体验,达到初步解读文本的目标。

二、中级层次――成果展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预习成果展示是巩固已得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必要的知识反馈过程。我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依据学情和课标的要求,将预习成果展示不仅仅定义为互相交流,更定义为培养学生表达能力、阅读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我坚持的原则是“方法指导要到位,文本阅读要到位,知识掌握要扎实,学生参与要全员”。

所以我将成果展示分为三步:第一步,落实双基。叶圣陶先生认为“考查必须认真”,要想预习长期有效,光靠学生的兴趣和自觉性远远不够。这一环节先由小组检查,再抽号代表本小组参加班级集体检查,或是纸条形式的基础知识小测,形式不一,但不超出学生积累的范围,让他们充分享受积累成功的喜悦。这个环节要求95%的学生达标。第二步,小组自主交流阅读体验。学生将自己的初读体验和读后再体验与小组成员分享,合作解答《智慧苑》上的思考题,把自己在文本内容理解上存在的疑惑与小组成员交流,互相启发,以求解决。这个环节是人人有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第三步,阅读成果交流。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在此期间,还要特别强调让学生边想、边说、边听、边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整个交流活动中,老师一方面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活动中,与生互动;另一方面要捕捉学生在交流中出现的共性或代表性的问题,特别是在“检查”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以形成新的教学资源,做好具体的反馈。

三、高级层次――质疑问难,注重“我”的解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经过成果展示环节,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解决了文本中一些基本问题;再经过互相启发,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在基本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引发其对文本更深入的思考,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而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例如在预习《荷花淀》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要借助于多种手段,为什么孙犁在描写女人们时只有对话描写而没有相关的动作和神态?战争是男人的事情,为什么孙犁要选择一群女人作为描写对象,而且是一群无名无姓的女人?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思考已经上升到一个很高的层面上,需要向老师请教才能作出解答,或者形成新的教学资源留到课上借助全班同学的智慧加以解决。这样逐渐让学生养成“阅读文本多思考,解决不了多请教”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并逐步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再如在预习《套中人》的过程中,有学生进行了这样富有个性的解读――别里科夫可恶可恨,但更可怜可悲。她这样写:“别里科夫,我想为你辩护――青春时的你也一定与我们仿佛,放飞过美丽的梦想,展示着生命的活力。而在小说里你龟缩在套子中,在无人知晓的冷月清辉之际,寒夜梦回之时,一定也曾有过几番痛苦的挣扎,伴随着点点辛酸的血泪,最后只剩下种种的无奈。几十年的社会生活经验告诉你,微不足道的小事,一传到了当局,督学,校长的耳朵里,就不会有好下场。你的可怜可悲在于你在沙皇专制长期钳制、镇压下,逐渐完成了套中人的蜕变。你的可怜可悲更在于当他人还在心中保留着最后一方净土的时候,你已经彻头彻尾沦为了统治者思想统治的帮凶,也成为了这种制度和观念的牺牲品。”在准确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鼓励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避免了学习文本的“千人一面”现象,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篇7

胡金波(1∶1)

学习先进典型,争创师德先锋

沈 健(2∶1)

“有效”的教育不一定是好教育胡金平(3∶1)

学校文化建设要关注地方资源杨小微(4∶1)

教师当为学师马 斌(5∶1)

做整个的校长王铁军(6∶1)

教育家的路,人不多的路孙孔懿((7-8∶1)

教师:不凡的职业、不惑的专业、不朽的事业

杨小微(9∶1)

回到学校本身李庆明(10∶1)

少一点傲慢,多一点敬畏孙孔懿(11∶1)

管理之道:大智闲闲成尚荣(12∶1)

独家策划

文化主张与学校气质张俊平等(1∶6)

今天,“学李”学什么?张俊平等(2∶12)

江苏教育“这五年”张俊平等(6∶14)

班级文化与学生发展张俊平等(9∶10)

洪泽: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江苏省洪泽县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纪略

张俊平等(10∶15)

大规模学校管理难题求解

张俊平等(11∶10)

社团建设与学生发展张俊平等(12∶6)

独家报道

最美的乡村教师蒋保华等(2∶25)

向着幸福出发

——江苏省泰州市“三进”教育解读

孙其华等(3∶8)

文化:学校生长的第一力量

——江苏省宜兴市区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解读

张俊平等(4∶11)

向课堂致敬

——江苏省张家港市课堂教学改革透视

张俊平等(5∶6)

特 稿

·高层吹风

创新高中教育模式 奠基创新人才培养

胡金波(2∶6)

课改实践是课改成效的最好试金石

胡金波(2∶6)

教研必须先行胡金波(4∶6)

“学不可以已”胡金波(5∶17)

深化改革,提高质量

——2012年江苏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沈 健(6∶6)

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胡金波(6∶9)

加快普通高中转型发展 全面建设高品质的普通高中教育

沈 健(10∶6)

适应转型 自觉转轨 主动转变

——四谈“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

胡金波(10∶10)

·特稿

教育局长应是善于“成人之美”之人

胡金波(9∶6)

树立协同创新观念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应用

尤学贵(10∶24)

深切缅怀人民教育家吴天石

沈 健(11∶6)

“德育”为先 先在“育德”胡金波(11∶8)

·区域教育

坚守基础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凌华余(1∶21)

完善教师流动机制 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黄树生(3∶22)

高效课堂: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的“兴奋剂”

许 明(10∶26)

回到教育的原点

——连云港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

韩金山(11∶28)

让播种幸福的人幸福起来

易善平(11∶31)

构建教师区域高位均衡发展的立体网络

孟静卫(11∶32)

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快速发展

王红红(12∶22)

以创建教育现代化为载体,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杨长万(12∶24)

暑期合刊“教师的人生情怀”系列专辑

是情结,也是纠结张俊平(7-8∶6)

·走向教育家

走进生命的学校秦晓华(7-8∶8)

化成天下:学校文化建设的使命与自觉

成锦平(7-8∶12)

向着“全人教育”出发王 生(7-8∶16)

为学生一生奠基 对民族未来负责

——关于金陵中学办学理念的思考与践行

邹 正(7-8∶20)

用隐形的翅膀飞翔潘晓芙(7-8∶25)

行走在普爱教育的大道上李宏伟(7-8∶29)

着力于学校发展战略思维蒋建华(7-8∶34)

教育服务:成就每一位师生的卓越追求

张元贵(7-8∶39)

共同发展 共享成功王兆平(7-8∶43)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种子陈向阳(7-8∶47)

情智教育:我的办学主张与追求

孙双金(7-8∶51)

在引领中成长杨金林(7-8∶55)

追求幸福的教育戴 铜(7-8∶60)

创造有意义的学校生活薄俊生(7-8∶64)

行进在“生命关怀”的教育之路上

李伟平(7-8∶69)

走向自由教育芮火才(7-8∶73)

校长走向教育家:教育家办学的必然选择

程振响(7-8∶78)

·寻找最美丽乡村教师

槐花飘香的村小宫凤华(7-8∶83)

走好自己脚下路卓 元(7-8∶86)

静静的白杨杨采涓(7-8∶89)

倾听自己的脚步声徐 娟(7-8∶92)

青春,在田野绽放美丽张 踟(7-8∶95)

生命,在风雨中怒放杭蓉珍(7-8∶98)

大爱有行

——记常州市首届道德模范奚亚英

王 岚(7-8∶101)

信念·挚爱·执著

——记江苏省特级教师陈国安

华 银 嵇庆法(7-8∶103)

蹲下来,才能让学生够得着你

陆 梁(7-8∶106)

一个乡村教师的教育情结杨永彬(7-8∶109)

幸福的诺言龚向东(7-8∶112)

怀念在村小教书的日子沈益亮(7-8∶114)

泥土的芬芳 田歌的清纯

丁亚明(7-8∶116)

启学者学,为师者师金 刚(7-8∶118)

老陈的芬芳人生曹 祎(7-8∶121)

一个乡村体育教师的幸福坚守

丁云兰(7-8∶124)

中国乡村教师“美”的华贵转身

严华银(7-8∶126)

专 题

·名校长研究

沈坚:创造发现沈 坚(4∶25)

让教育成为发现与创造的艺术

沈 坚(4∶25)

问题研究——一种高于制度的行为方式

沈 坚(4∶26)

整体优化——一个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体系

沈 坚(4∶27)

绿洲国际——一片星海人心中的广袤绿洲

沈 坚(4∶28)

聚焦学校核心竞争力与学生发展吴 刚(4∶29)

袁炳飞:乐在建设袁炳飞(6∶28)

乐在教育文明的建设之中

袁炳飞(6∶28)

绩效考核:共建学校的教育理解

袁炳飞(6∶29)

考试改革:建立自己的教学信念

袁炳飞(6∶30)

考勤机制:让管理基于信任

袁炳飞(6∶31)

袁炳飞的管理哲思与智慧践行

成尚荣(6∶32)

高本大:为教循道高本大(10∶32)

举着小旗和大家一起走高本大(10∶32)

显滴水穿石之功的两类“每周寄语”

高本大(10∶33)

以“沙盘推演”助增课堂教学精彩

高本大(10∶34)

让“学生议事会”与“小记者站”比翼齐飞

高本大(10∶34)

“临时工”也有资格作大会发言及国旗下讲话

高本大(10∶35)

为教循道:高本大校长的文化性格

王铁军(10∶36)

·名校生长点

让师“出”有名

——江苏省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象解读

闵建澄(1∶:23)

一米阳光,一路生长

——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附属小学“阳光”文化解读

蒋保华(3∶18)

让生命灿若阳光

——江苏省泗阳双语实验学校“灿烂”主题文化解读

张佑林 王晓明(5∶19)

过一种有意思的校园生活

——点击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小学活动课程文化建设 王学来 秦国金(6∶33)

银球旋转中的教育魔方

——江苏省无锡市花园实验小学“乒乓文化”解读

蒋保华(10∶37)

爱,为了儿童“一生”的课程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课程创新与特色建构

闫 勤 曹海永(11∶24)

飞翔的童话

——江苏省海门师范附属小学童话文化解读

高 健(12∶19)

·阅读名校

“我们的学校在中央”

——走进南京市丁家桥小学(9∶19)

一所“百年新校”的荣耀与梦想柳 杭(9∶19)

在传承中超越

——访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丁家桥小学校长张义宝

孔 陶(9∶22)

丁小,小学教育的标本意义

成尚荣(9∶24)

论 坛

·名家视线

课堂师生互动中的冲突及其化解策略

李如密 黄慧丽(4∶21)

转向与和谐文化相适应的教育观念

江建平 章江益(9∶25)

教师教学自主:内涵、特征及策略

李如密 郇支星(10∶28)

教育增值评价的教育公平追求

——从《科尔曼报告》谈起刘 尧(12∶25)

·教育研究

制度工具、人文力量与教育家:文化大国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路径周 勇(1∶38)

区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策略选择

孟晓东(1∶40)

名师成长的核心要素摭谈陈 震(2∶30)

名师,用非凡的“精气神”锻造

——以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为例

祁国斌(2∶32)

校本研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助推器

——关于转变学校教研方式的实践性思考

严华银(3∶29)

基于实践的教研方式的转变

——以小学品德学科为例沈丽萍(3∶32)

表现性评价:“点式课堂”突围的一种路径

张菊荣(4∶30)

“课堂观察”再探析:课堂观察的局限、根源与走向

何 颖(4∶33)

为每一位教师教学风格形成奠定基础

——以“好课、好课例、好课型”的实践研究为例

田长青(5∶27)

培教学风格之树倪凯颜(5∶29)

教育在本质上要求权威的教育风格

——阿伦特的视角彭正梅 彭莉莉(5∶32)

名教师成功个性的基本特征李建军(6∶38)

影响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要素

唐德海(6∶41)

试谈特色学校建设的文化视角

金薇薇(9∶28)

试论走向文化的特色学校建设

张菊荣(9∶31)

多样化、特色化: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沈茂德(11∶37)

建构“有序多元”的高中培养模式

蒋洪兴(11∶41)

降“效”提质:关于中小学教学的一点辩证思考

冯卫东(12∶27)

·理论前沿

国内教师实践知识研究的要点及其问题分析

——纪念国际教师实践知识研究30周年

廖圣河(1∶27)

反思我国基础教育中的质量管理

杨颖东(3∶25)

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三大困境

周 全(5∶24)

校外生活的“教育化”误区及其“本真”回归

王贤文(11∶34)

·教育观察

浅谈学校管理对“80后”教师的适应性思考

蒋惠琴(1∶44)

“教海探航”的“连云港现象”解读

孙朝仁 陈建先(2∶35)

名师培养:各自为政与重评轻用

黄行福(4∶36)

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工作问题探析

周奎英(6∶44)

遇见未来的自己

——高中生生涯心理指导邓庆民(12∶30)

·教育随笔

走出学校“泛文化”的误区李 霞(1∶47)

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方向在哪里余耀清(1∶48)

捍卫常识,从理性认识教师开始

张克中(2∶11)

我为你的纸条“埋单”史 峰(2∶38)

亘古不变的是纯真情怀

——写在墟沟小学“百年华诞”之后

刘虎平(2∶39)

我们需要平民教育家鲍成中(3∶47)

从美国高考考倒中国学生说起

李 娟(3∶48)

特色学校之“特”之“色”周桂官(3∶60)

学生的学习热情衰减在过度作业上

宋运来(4∶57)

教师的幸福来自于“六心”印 鑫(4∶61)

她,帮助我走向“我”周益民(5∶45)

当一名幸福的班主任周德藩(9∶39)

童年,还是不比为好崔小春(9∶40)

和学生一同成长赵 玲(10∶50)

呵护孩子的尊严俞永军(11∶45)

老师,请关闭你的扩音器刘立新(11∶48)

寻找教育中的“小确幸”龚 燕(12∶40)

幸福就这么简单余建文(12∶41)

教育随想两则施延霞(12∶42)

专业阅读:草根的深造自得支俊华(12∶43)

关于师生关系的报告与思考张建杰(12∶45)

·教海探航

守望童年葛艳青 朱 俊(1∶31)

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2012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活动的通知(1∶34)

2012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活动细则

(1∶34)

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2011年江苏省“舜湖杯·教海探航”征文活动获奖名单的通知(1∶35)

2011年江苏省“舜湖杯·教海探航”征文活动获奖名单

(1∶35)

“养正”:校本化教师文化场的构建钱 音(2∶22)

诗化生命 激扬生命 放飞生命

——“生命化校园建构”的实践探索

王笑梅(3∶35)

提升教师科研力的校本研究卜 骥(5∶35)

职业眷恋: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智慧诉求

姚玉琴(5∶38)

无印良品: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特色发展的永恒追求

陈文艳(9∶34)

破解 凝聚 平衡

——构建主课题与小课题和谐互动机制探微

徐志超(9∶36)

小学生弱势群体的类型及健康诱导策略

马君谦(12∶33)

“一石”如何激起“千层浪”

——由两节同题课引发的思考丁 一(12∶35)

回味“过程”的意义

——实施“课堂公约”的案例研究崔春梅(12∶38)

·观点参考

绩效考核,把好事做好姜锦泉(1∶59)

蹲下身来的精彩吴宝席(1∶60)

沟通,走向高效的人性化管理薛建中(2∶40)

校长履新要做到“三立”王春勤(3∶54)

校园精神:学校高位发展的新境界

李广耀(4∶43)

让爱抵达学生的心灵李建成(4∶45)

家访,为何渐行渐远?任建波 梅 玲(4∶46)

“引导”,是一个慢慢行走的过程

沈育生(4∶47)

让师生在课堂中幸福起来徒香福(5∶47)

五“剑”同铸:校长管理智慧的源泉

羌建中(5∶58)

让“教学开放”更开放周云华(6∶57)

班级教育需要耐心和时机林伟民(6∶58)

民族音乐教育,从式微走向新生张 红(6∶59)

学生网络心理的引导须有度、有效

陈 敏 许 丽(9∶57)

家长:家园合作的共同决定者肖海月(9∶58)

综合实践活动亟须关注课程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开发

张 健(10∶54)

管好班级并不难徐 玲(10∶55)

批评教师,请从“给点面子”开始

王建庆(10∶57)

师生共成长:教育的根本追求和终极目标

徐伟民(10∶58)

顺应学生性格,构建有效课堂徐 立(10∶59)

名师聊课室:打造教师专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张成红(11∶44)

教育必须走向开放、宽容、灵动

丁宜林(11∶46)

做本真的教育曹国庆(11∶47)

多措并举,优化艺术师资队伍张 红(11∶49)

创新评价,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成为可能

周 良(11∶50)

隐形管理,让课堂管理更高效张霞玲(12∶58)

消除对立情绪,走向和谐融通吴雪莲(12∶59)

文化办学,把书放在光明的角落钱明辉(12∶60)

绩效突围:有效考核促进学校发展的路径

刘 铭(12∶61)

案 例

·案例评析

现行教育将撕毁什么?许 超等(1∶50)

规范与自由:由衡水二中“跑操”的争论引发的思考

张 凯等(2∶41)

·管理智慧

确立三种理念,做有智慧的现代校长

曲 虹(1∶56)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三个环节

余如进(2∶47)

以优良生态造就卓越学校戴继根(2∶50)

学校“范式”管理初探赵贵龙(2∶53)

以课题为抓手 提升区域教科研品质

沙华中(2∶55)

追求“理想课堂”的校本实践顾云辉(3∶39)

再塑教师文化的新气度陈立芳(3∶41)

学校文化重在“化”高 翔 刘宝华(3∶42)

创生“催化”机制 培养专家型教师

吴金根(3∶44)

三维健康:让孩子更好地生活王敬怀(3∶45)

“立镜”促成长

——校本管理促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探寻

余 颖(4∶48)

让每一个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构建“点线面课程”的思考与实践

单道华(4∶51)

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标志与路径

郭志明(5∶48)

浅议教研员在课例研究中的角色转换

余家友(5∶50)

把握爱的律动 实施有效沟通

翟利岳(5∶52)

不拘一格出人才

——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金晓慧(6∶46)

唱响校本教育之“民族团结歌”

储元璋 沈义军(6∶48)

以教育的名义牵手沈寿鸿(9∶41)

共同体学校:走向共进同荣

姚建光 罗永忠(9∶43)

基于学校特色发展的教师文化建设

黄艳梅(9∶45)

“草根式教研”让课堂更精彩李四同(9∶47)

依托教育发展共同体,努力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马君诚(9∶49)

“三乐”教育:培育幸福的“三乐”教师

杨建英(11∶51)

师本视域下提高讲座式培训实效的探索

——以“案例叙事撰写”专题讲座培训为例

项 平(11∶53)

秉承“乐”字理念 让师生在快乐中成长

祁仁东(11∶55)

那个男孩喜欢上了“九五至尊”徐兆宏(12∶36)

浅谈生态学视阈下的德育融入策略贡和法(12∶47)

学校特色助推教师成长张 辉(12∶49)

寻找学校书法教育应有的尊严唐广泉(12∶51)

·问题讨论

关于名师工作室的讨论庄惠芬等(3∶49)

一线教师需要怎样的教育理论

袁 健等(4∶38)

关于颜色事件(绿领巾、红校服、三色本)的讨论

宋丹丹等(5∶41)

校长带课的困境与出路胡 君等(6∶50)

教师发展需要哪些经历和体验唐海燕等(9∶50)

教研方式的转变与教研文化的重构

张 烨等(10∶42)

·经验荟萃

级部管理:学校管理的有效路径

陈文艳 刘 健(1∶58)

“七星少年”:多元、开放的德育评价

沈红霞(2∶57)

学校先进文化的积聚与创造刘晓光(3∶55)

学习型组织:校本研修的理想境界徐新民(3∶56)

追求管理品质 实现内涵发展周建新(3∶57)

教师培养,需要分层引领陈铁梅(4∶54)

补偿矫正: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策略

唐医明(5∶55)

还原校史的“课程身份”贾(5∶56)

中小学网络读书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朱 婕(5∶57)

“33433”模式:留守儿童教育的福音

姜锦泉(6∶55)

小班化教育生态环境的构建与资源开发

魏 亮(9∶56)

让学校管理走向精致李菊梅(10∶51)

实施分层教育 培养朴素感情

钱 洁(10∶52)

正确树立现代教育技术观熊继龙(10∶53)

京剧进校园:京剧文化与教育意涵的融合

黄艳梅(11∶57)

开发雨荷农场 培育办学特色姚冬健(11∶59)

提升基层教研员角色领导力的三个维度

陈国平(12∶53)

班本教育:班级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

毛丽萍(12∶54)

让学生自主参与学校管理朱爱华(12∶55)

教育科研,如何走向真实高效?樊智涛(12∶56)

治校之道,莫过治“心”周小峰(12∶57)

讲 述

·成长故事

我愿做一个行者黄 侃(1∶61)

美丽的坚守张宏军(2∶58)

不是为了告别的追忆张达富(3∶58)

我心中那片蔚蓝的海陈素志(4∶55)

一路寻梦诸向阳(5∶60)

我认出风暴而平静如海史金霞(6∶60)

成长在“东洲”滕玉英(9∶59)

成长:是岁月,更是经历徐 杰(10∶60)

我的“乡村教育”印周荣林(11∶60)

守望乡村教育的心灵之舞朱 宇(12∶62)

·一册在手

那些花儿陈惠芳(9∶62)

解开奴性的禁锢,发展均衡的质量支恩美(10∶63)

视 野

·教育瞭望

美国基础教育的三大启示朱全中(2∶61)

两岸中小学性教育情况的比较及启示

廖圣河 黄小燕(4∶59)

聚 焦

·编读往来

篇8

首先,利用《智慧苑》设计精彩的单元话题导读及围绕文本或作者链接的相关文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真情投入到文本的学习中。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背诵优美的语段,掌握与文本相关的诗词、文学文化常识,丰富其语言积累、文学文化内涵。其次,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语境辨析等多种方式理解字义、词义,积累文本中的重要字音、字形、近义词、成语等基础知识;文言文中则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通过自查互批,加强重要知识的积累。再次,既然以学生为主体,那就要尊重学生的初读体验,不给学生任何的束缚,让学生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并随时将自己的初读体验记录在《智慧苑》上。带着这种体验,再借助《智慧苑》了解学习的重难点,根据上面的思考题,再读文本,进行初步的整体把握,作出批注,写出自己的读后再体验,达到初步解读文本的目标。

二、中级层次——成果展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预习成果展示是巩固已得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必要的知识反馈过程。我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依据学情和课标的要求,将预习成果展示不仅仅定义为互相交流,更定义为培养学生表达能力、阅读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我坚持的原则是“方法指导要到位,文本阅读要到位,知识掌握要扎实,学生参与要全员”。

所以我将成果展示分为三步:第一步,落实双基。叶圣陶先生认为“考查必须认真”,要想预习长期有效,光靠学生的兴趣和自觉性远远不够。这一环节先由小组检查,再抽号代表本小组参加班级集体检查,或是纸条形式的基础知识小测,形式不一,但不超出学生积累的范围,让他们充分享受积累成功的喜悦。这个环节要求95%的学生达标。第二步,小组自主交流阅读体验。学生将自己的初读体验和读后再体验与小组成员分享,合作解答《智慧苑》上的思考题,把自己在文本内容理解上存在的疑惑与小组成员交流,互相启发,以求解决。这个环节是人人有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第三步,阅读成果交流。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在此期间,还要特别强调让学生边想、边说、边听、边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整个交流活动中,老师一方面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活动中,与生互动;另一方面要捕捉学生在交流中出现的共性或代表性的问题,特别是在“检查”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以形成新的教学资源,做好具体的反馈。

三、高级层次——质疑问难,注重“我”的解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经过成果展示环节,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解决了文本中一些基本问题;再经过互相启发,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在基本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引发其对文本更深入的思考,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而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例如,在预习《套中人》的过程中,有学生进行了这样富有个性的解读——别里科夫可恶可恨,但更可怜可悲。她这样写:“别里科夫,我想为你辩护——青春时的你也一定与我们仿佛,放飞过美丽的梦想,展示着生命的活力。而在小说里你龟缩在套子中,在无人知晓的冷月清辉之际,寒夜梦回之时,一定也曾有过几番痛苦的挣扎,伴随着点点辛酸的血泪,最后只剩下种种的无奈。几十年的社会生活经验告诉你,微不足道的小事,一传到了当局,督学,校长的耳朵里,就不会有好下场。你的可怜可悲在于你在沙皇专制长期钳制、镇压下,逐渐完成了套中人的蜕变。你的可怜可悲更在于当他人还在心中保留着最后一方净土的时候,你已经彻头彻尾沦为了统治者思想统治的帮凶,也成为了这种制度和观念的牺牲品。”在准确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鼓励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避免了学习文本的“千人一面”现象,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篇9

一直以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高效的。但是,“心课堂”不是单纯地追求课堂的高效,而是通过师生关系、课堂形式、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改善师生的生命状态,转变师生的成长方式,变革学校的发展模式。如何构建小学语文“心”课堂环境下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有这么几点:

一、“心”课堂的概述

长期从事教育的人都会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心情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心课堂”,就应该是多多关注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变化,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一份美好的心情至关重要。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师生心心相印的活动,那么心情就是沟通心与心的桥梁。

“心教育”认为:一只颤抖的手,无论如何写不出工整的字迹。同样,一个对课堂产生畏惧心理的学生,也不可能专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关心和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把学生当亲人,当自己的孩子,充分给孩子以安全感,安全是学生的一种可信赖、可依靠、可安心的感觉。当学生把教师、同学看成自己的家人,把自己当作班级的主人时;当学生对生活环境、相处对象不再产生畏惧与逃避,并愿意融入其中时,他的安全感才算真正建立起来。

我们常常说,现代教育应该以赞赏,民主,激励,平等为原则,那么“心课堂”就更应该严禁控制、训斥、讽刺、挖苦、体罚,倡导学生“四不怕”:一不怕老师,因为老师是亲人;二不怕同学,因为同学是伙伴;三不怕教室,因为教室是第二个家;四不怕学习,因为学习就是生活——是与老师同学一起度过的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每个学生的情商、智商以及性格、体质、心理等方面也都会各有差异。那么教育就是要承认差异、张扬个性。课堂教学从来不追求“齐步走”,而是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课堂上各有所得,各有发展。同样,“心课堂”追求的课堂氛围,也是像茶馆般的放松与自由。在课堂上,除了人人必须遵守的“学会倾听”、“学会等待”、“不打扰别人”等规则外,没有其他“清规戒律”。学生可以在规则下享受最大的自由。

传统的课堂被教师主宰与控制,泯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可能扭曲个性与人格。为了扭转这种情况,“心课堂”强调“三个大于”:努力大于成绩,学校从不以成绩评判学生优劣,而是更注重是否努力或努力的程度;方法大于努力,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方法就是窍门,找到“门”才能开“窍”;兴趣大于方法,完成任何事情都有很多方法,但最好的方法都不如对这件事本身产生的兴趣。

二、“心课堂”要用心去沟通,更应用心理解。

(一)用心解读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确解读文本。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首先要“钻进去”,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

(二)用心解读文本还应做到多元化地解读文本。

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秉承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三)用心解读文本更应做到超越性地解读文本。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孩子的人文素养更沉实。

三、“精心巧设计”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璞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纵观许多特级教师的优秀课例,他们无一不是遵循这样的原则,实现了教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

四、“心课堂”高效课堂需要的课堂状态。

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

(一)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首先,课堂语言要充满活力和感染力,要抑扬顿挫,要风趣幽默。其次,课堂要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环境下学习。如果仅用某一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听觉、视觉上的疲劳,从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课堂效率。

(二)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变化而变化。合理地讲练,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或生成度。另外,作业的布置要科学、有层次,要有大局意识,这样就比较有弹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篇10

我们通过“传统文化知多少”的问卷调查,就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范围、阅读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经典文化的接触和吸收相当少。于是,“不要拒绝对经典文化的吸收”成了我们对语文教学的定位,亲近古诗文,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就成为我们研究的突破口。

听,即听录音,利用课前时间,班级播放古诗文录音,让学生听。看,教室里挂置一些古诗文挂图,课间学生可以随时观看。读,学生可以在课前两分钟和睡前十分钟进行朗读吟诵。讲,教师可以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让学生讲解诗文大意。创,班级和学校组织学生根据诗文,进行诗配画活动,进行再创造。赛,根据不同年级组织不同级别的古诗文比赛,选拔出明星班级和个人。

开展“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旨在增加学生在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克服目前青少年学生中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文明、思想脆弱、民族意识淡薄、奉献精神不强等不良倾向。通过诵读含咀、熏陶渐染,在“润物细无声”中外化为良好道德、丰富学识和文明行为,他们“博于学问,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最外在、最鲜明的标志。因此,它满贮着文化的精华来到课堂。我们要立中国整理足新课程,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以弘扬教材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解读传统文化典籍和把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内涵作为重点内容,设计好相关的语文学习的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综合学习的机会,寻求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传统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魅力。

三、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拓展教W研究空间

为了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认识、教育、娱乐、审美功能,在抓好文化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举办语文学习文化沙龙,交流读书心得,寻求读书知己。这些活动,给学生以展现才智的机会,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素质,我们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

四、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的情绪和感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如在讲授《陈情表》时,在第一节课上,我没有马上开始讲课文,而是给同学们讲了作者李密及时代背景(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冼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当我讲故事时,同学们没有一个人走神、说话,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激发了他们学习这篇较为难懂的文言文的热情,效果很好。

五、不忘发挥诵读的作用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我们应当把加强诵读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种整体策略,以解决语文教学耗时低效的问题。

但近些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课堂功利性比较明显。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很难设想,如果抛弃了朗读、背诵、领悟,还会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文章的思想内容要靠读来化解,疑难词句要靠读来识辨并记忆,文章的艺术营养要靠读来吸收消化。文章精美,语言讲究平仄起伏、抑扬顿挫;结构更讲究起承转合,因而易于诵读。诵读的功能比默读中的出声显韵、表情传神、唤起联想想象、增强语感、深化理解、巩固记忆等功能更加显著。在诵读中如果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调、轻重音、速度、节奏、表情等诵读技巧,根据文章特点和阅读目的,恰当选择领读、分读、合读等形式,入情入境地进行艺术化诵读,就可以更利于理解吸收,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

六、引导学生把读经典作为一种信仰来追求

要传承传统文化,离不开经典著作。诺贝尔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曾告诫人们要相信经典的力量,要“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通过读杰作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使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从而提高教养。我国的名著蕴涵着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它的朦胧、它的深厚正等待我们去摸索。课堂上不失时机地对祖国经典著作推荐和引用,并引导学生把读经典作为一种信仰来追求是对传统文化弘扬的最好途径。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地安排名著阅读计划,进行心得交流或读书写作竞赛,学生就不会谈名著而色变,见名著而敬而远之,就渐渐喜欢读名著了。名著阅读平时一个月阅读至少一本,假期集中阅读,至少三本,按课标规定提供书目让学生读。

篇11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9-0092-01

观察分析目前的课堂教学,发现在很多所谓的有效课堂上,教师的主导性却被严重弱化。我们对“少教多学”等理念的理解误入歧途,我们偏执地认定教师讲多了的课堂绝不是高效课堂,只要是学生生成的,都是值得鼓励和赞成的。教学失去了目标性,教师成了边缘人。殊不知,在未成熟的学生当中,经常会出现原则性的错误,教师若不加以纠正,则会脱离教学目标。课堂随意“生成”与文本主旨背道而驰,课堂呈现无效,甚至负效应。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才是有效教学的支撑点

有专家告诫我们“你喜欢学什么就学什么”其实是自主的一个误区。自主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并不意味着想怎么学就怎么学,而应该是一种具有独立性和探索性的学习。知识上的准确掌握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考品质、建构知识等行为的引导与评估。

对学生而言,自主不等同于信马由缰,课堂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对于知识,有时,你尽管不喜欢,也要用心地去学,去用。美国克拉克、斯塔尔等著的《中学教学法》中讲得好:“动机并不包含这样的意思,即学生总应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或者教师应当永远让班级感到愉快,真理往前一步便是谬误。常见的倒是学生必须学习他们不喜欢的课程,参加他们不喜欢的活动。”如果我们侧重于教与学中的趣味性,就容易导致追求低层次的教学上的轻松愉快,只是把学生拉到书桌前,并非质的变化。学生不仅收获甚少,还会陷于浅薄,不足于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这样的思想往往会让我们的教学“脱轨”。多元解读不能“无边界”,创造性解读不是随性解读,文本“不确定性”绝不是“随意性”。教学要注意课堂流程的“干净”,教师要明确阅读教W是有一定目标、指向的阅读活动,不是无目的地消遣性阅读。学生的价值取向枝蔓斜生时,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要及时地引领学生回到课堂主题,巧妙地借机促成新生成,点拨引导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教中心”变为“学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弱化。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有清醒的认识,引导帮助学生才是高效上课的支撑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高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对于暂时相对缺乏知识和能力的学生来说,只有借助于教师的主导和帮助,才能以简捷、高效的方式掌握人类创造的基本文化科学知识,迅速提高自己的身心发展水平,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主体能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毋庸讳言,我们开展的教学大多时候还处于伪高效状态。课堂充满了生硬灌输、机械训练和应试演练,教师和学生被物化、工具化、功利化,学生心理紧张、疲于应付。学生的主体性无限地膨胀,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在被严重地弱化。

要化解伪高效教学中的教师弱化的症结,我们当然不能重走教师主宰课堂的老路。学生要“多学”,不是师生在占用时间多少上的此消彼长那么简单。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我们就要重建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意识到课堂教学中主体性的发挥也包括教师自身。课堂既是学生的天地,也是我们师生互动学习、“智慧通达”的重要场所。

篇12

关键词:初中;班级文化;三维空间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17-2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促进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与心理品格的形成。因此,班级文化建设成了新课改以来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点。良好的班级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是班主任一个人所能完成的,它需要在班主任的引导下,组织全班学生通过自主化的建设才能形成。为此班主任要善于从班级显性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三个维度切入,努力拓展班级文化建设的“三维空间”,切实彰显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善于营造班级氛围,“拉长”班级显性文化的育人性

班级显性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外在物质呈现,是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长期以来,由于受过重课业负担的影响,很多班主任都按照常规要求布置班级环境,未能突出本班学生个性。良好的班级显性物质文化能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班主任要善于“拉长”班级显性文化,充分发挥它的育人功能。

1.班级布置,处处体现育人功能。传统的班级布置中,整齐划一是各班特色,但它缺乏活力和个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班级是他们共同的“家园”,班级布置应让他们做主,让他们精心设计和布置自己的教室,引导他们“开垦”教室四周的墙壁,力求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例如,我们班的同学们对教室进行了这样的布置:第一,班级后面的墙壁分为了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是“青春的梦想”,第二板块“青春的誓言”,第三板块“青春的印记”,第四板块是“青春的荣耀”。这四个板块充分昭示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四个阶段;第二,班级前面的墙壁上,居中是“净、静、竞、精、敬”五个字;第三,正对黑板的后墙上方,悬挂了“自信自强 青春飞扬”八个大字,它表明全班同学都在自强不息、执着奋进、全力拼搏,这样的布置是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班级标语,时时都能催人奋进。班级标语是班级显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集体的文化核心,具有本班特色的班级标语能够对学生产生很强的感染力。其育人功能不言而喻,这一标语可以从同学中征集,由老师遴选,然后让学生书写、装裱上墙。如,我现在所任教班级的班级标语为“快乐学习每一天”,这一班级标语就来自学生的创作,它反映了学生的心声,体现了他们健康的心态,激励着同学们每天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二、充分依托网络力量,“拓宽”班级制度文化的时空性

在现代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班级文化的规章制度建设也应不同于传统的班规建设,它存在着比较大的可变性。这主要根源是现代信息环境的开放性、交互性、匿名性等多种特性。我们班主任可以根据这些特性,取长补短,发挥现代信息的优势,博取他人信息之内容,补充和完善各项班级制度,创设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这就是“拓宽”班级制度文化的时空性。

1.班级消息。班级消息是利用QQ群进行班级管理的主要途径。班主任可以以群主的身份登录,按照预先在班级课堂上的安排,及时将各类班级新闻、活动安排、学习制度、考试讯息、复习资料等用留言的方式到班级QQ群共享,方便学生登录查看,及时了解班级的最新情况,还可按讯息提供的资料进行预习和复习。

2.讨论和公布班级规章制度。在班级里经过同学们讨论的班级规章制度,可能还会存在一些不足,比方说,有些意见,学生当着同学和老师的面不便提出,或者他们当时没有想起来而事后又想到了,又或者当时觉得正确的意见,事后想想又觉得有些欠妥。这类问题班级QQ群就可以解决。我们还可以将班级规章制度的讨论稿到班级QQ群里面,让学生们以正常或匿名身份登录,自由对班级规章制度的意见和建议,班主任可及时收集这些信息,再适时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以便最合理有效地修订出具有班级特色的班规。

3.组织班级在线讨论会。班主任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在线讨论。如可以就班内的规章公约、管理办法、学习娱乐等方面选任一专题,选定合适时间,组织学生登录班级QQ群自由发言,集体讨论。这个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网络式的班会。它可以充分弥补传统班会的课堂时间不足、讨论不充分的缺陷,为班内学生提供一种更舒适、自由的发言空间。

4.在线更新班级日常行为规范得分情况。QQ群可以在线更新班内学生的每日行为规范得失分情况,以便学生对自己一天学习生活情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然后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举止,争做一个优生的中学生。这种方式较之传统的班级张贴栏来更加及时、快捷。这一注入信息技术的制度建设减少了现实生活中班级制度建设可能遇到的诸多麻烦,有利于有效地建立起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从而使得班级管理工作更加便利,更加有力地推动班级制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三、设计多样活动载体,“挖深”班级活动文化的实效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