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考研方向范文

时间:2023-12-06 11:15: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思想政治教育考研方向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思想政治教育考研方向

篇1

一、注重教学方法研究是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要求

所谓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与学的方式、办法或手段的总和。从教育学的角度上讲,教学方法不仅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得以实现,而且关系到教学效果是否得到提高。也就是说,任何教学活动都十分重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也不例外。而且,与其他课程相比较,作为政治属性很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因此,在全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和加强科研能力的基础上,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具体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着力研究和创新教学方法,实现科研能力提高和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机结合,这对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主动积极学习。也就是说,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学生来讲,兴趣就是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消极学习转变为积极学习的关键。换句话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具有学习兴趣,与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有直接的关系,这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对教师来说,就必须首先树立这样一个理念,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需求;有了这样的理念,教师就会把学生的需求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就会时刻关心学生所思所想,就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习而言,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客体,二者是双向互动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间接学习兴趣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所引发的。它具有明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且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内在潜力。比如,当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能够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情不自禁地爆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间接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为此,要转变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的传统教学观念,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在双向互动中得到充分发挥,有效地实现“教学相长”。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解决学生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教学方法的研究要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兴趣要服务于效果,不能只为形式的变化而去研究形式,而效果的好坏又取决于科研能力和教学方法;科研能力是内因,教学方法是外因,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也就是说,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但科研能力并不简单地等于教学效果,教学效果要通过教学方法来实现。因此,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以科研能力为基础,没有科研能力,教学方法的运用就没有根基和扩展的空间。科研能力与教学方法是互动、互促的关系。有比较强的科研能力,又有比较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就能够使教学效果的提高得到双重的支撑。总之,兴趣与效果,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通过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才能卓有成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教学方法可以扭转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是引导大学生坚定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掌握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一方面,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在认识上有一定的偏差或误解;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和宏观管理等方面存在这样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实效。对教师来说,首先要想办法扭转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而要实现这种转变,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创新。也就是说,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大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够正确认识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使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为整个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要解决这个首要问题,教师必须首先注重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为此,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到教学中来,使他们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能够使他们终身受益的课程,并且逐步培养起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同时,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必须首先从观念上提高对教学方法研究重要性的认识,要把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内化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把它渗透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具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一个基本素质。

第三,教学方法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受着我们主要在其中活动的精神环境的影响。”[1](P622)通俗地讲,环境有大环境和小环境之分。社会是一个大环境,学校、课堂、家庭等是一个小环境。所谓教学环境,主要是指教学活动的时空条件、师生关系、校风班风、各种教学设施等。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环境直接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上的各种现象、各种思潮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有利的影响,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为此,教师要在学校、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小环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寻找突破口。比如,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就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相结合形成的一个动态过程,作为教学过程中互为主客体的教师和学生之间一定要有交流,有交流才能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当然,交流的方式、方法及形式可以多样化,提问、专题讨论、辩论、演讲、让学生与老师互为主客体对话均可;有了课堂上的交流,教学就有气氛、有生气。对教师来讲,要把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国际国内时事动态、社会热点问题、理论难点问题、社会焦点问题、重大现实问题、教学改革问题、中国化最新成果和相关学科的新成就等,及时引入课堂与学生交流,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要联系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为学生解疑释惑,并积极引导他们健康向上的心态,指导他们学会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在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创新理论成果,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创造出一个气氛活跃、师生互动、交流融洽的教学环境,就一定能够孕育出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反之亦然,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形成一定有效的交流,教学也就会显得平淡无味;在课堂上,如果将教师当成主体、学生当成客体对待,就会造成只有教师的“讲”、学生的“听”,师生之间没有形成主客体间的良性互动,这样的教学就会变成各自内心的独白,当然也就不可能有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只有注重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才能营造一个比较良好的教学环境。

第四,教学方法可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研究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凡是能够达到增强教学效果这一目的的各种教学环节,都属于教学方法研究的范畴。也就是说,教学方法并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教学之外的方法,而是渗透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目前,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来看,教师在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状况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同一门课程由于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而导致教学效果迥然不同的情况,其中,教学方法起主要作用。也就是说,教师运用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作用某种程度上甚至要大于教师的科研能力对教学效果的作用。一般而言,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优劣取决于两个基本要素:教学方法和科研能力。教学方法与教师讲授的方法相关联,科研能力与教师的学识素养相关联,而教学效果的优劣又取决于教学方法和科研能力这两个基本要素。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感染力和实效性,能够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到教学过程中来,使他们自觉地去学习,除了课程内容设置合理、课时安排得当、教师科研能力比较强、学生重视程度等主客观因素外,教学方法则是一个关键。这是因为:教学思想的贯彻、教学内容的灌输、教学目标的实现等都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如果教学方法丰富得当,学生就会有良好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就会好。这就需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和目的出发,研究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更有效地体现课程性质和特点,更好地增强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方法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增强教学效果,而深层的目的则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方法研究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如何从学科建设的高度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加以重视、如何理性选择和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何把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首先,把教学方法研究提到学科建设的高度。近些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专题式、互动式、案例式等更加灵活、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探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教学方法日趋显现出综合化、现代化、隐型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多年探索积累的经验成果,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和教学能力,为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方法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方法研究,在全面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的目标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研究,在学科建设中把它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来进行研究。也就是说,要使教师能够把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提高到学科建设和怎样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增强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本领,有积极主动改造、变革和创新教学方法的意识和实际行动。因此,只有把教学方法研究提高到学科建设的高度,才能切实把“05方案”提出的要求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效果才能真正不断提高。

篇2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该专业在本科期间主要学习基础的知识与技能,研究生教育会使这些内容深化。对于本科生来说,考研不仅是学历与能力提升的机会,也是获得社会认同的路径。分析这一过程,对于打算考研的同学很有帮助。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研概况

就普通院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考研录取率一般在15%-25%(录取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率),如果以备考考学生为基数计算,有时录取率甚至能够达到40%―50%,在高校文科专业中录取比率较高。就西安而言,本专业能够报考的211院校有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普通院校包括西北政法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和西安石油大学等;可选择的院校相对较广。

本专业考研的专业方向分为“本学科专业”和“跨学科专业”。本学科报考的常见专业有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化、基本原理、政治学、哲学类(包括伦理学、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史类。跨科报考主要有行政管理、法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文学、法律硕士和教育硕士等。考试的科目包括公共政治、英语和两门专业课。公共政治同英语满分各为100分,公共政治常见的录取分数区间是60―80分,英语则是50-70分。“本学科专业”常考的专业课科目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中国化、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治学、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等。专业课一般分为两门,总分300分,根据报考院校和专业的不同,录取分数也不一样,常见的有两种情况:第一,高分专业课录取,即两门专业课需要考到250左右,加上公共课总分380分左右。近年来随着就业率压力加大,考研、保研人数的增加,高分录取的情况越来越多,增大了本专业的考研难度。第二,低分专业课录取,即两门专业课仅要考到200分左右,总分超过320-330分即可;一般为理论性较强专业、冷门专业或普通院校。各类录取分数线由低到高依次是国家线、学校线和各学院的专业复试线。报考211层次以上的院校,有时分数过了国家线但没过复试线,还可以进行跨校调剂。

二、专业与院校的选择

对于本专业考研报考的选择,存在“专业优先论”与“学校优先论”两种不同看法。专业优先论者认考研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与专业技能,以后打算朝更高的方向发展,如考博或在专业领域中有所建树。基于此种思路,考研报考首先要考虑自己比较喜欢或擅长的专业方向,考虑被选择学校相关专业实力的强弱,这样才能在研究生期间有较大收获。“专业优先”的选择方式必须充分了解报考学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特色、主要导师近年来科研成果与相对水平。

与之对应的另外一种观点主张“学校优先论”,即报考学校的声望远比专业重要。此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属于学术教育类专业,社会认可度并不高,因此,专业所在学校的声望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学科评估中,东北师范大学的“理论”学科虽然排名在复旦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名校之前,但考生甚至有些用人单位在选择时会倾向于选择哪些我们“常识中的名校”,因为后者名气远远大于前者,校内专业都会因为学校而显得更有竞争力。

当然,以上两种观点也不完全矛盾,学校好专业强的例子也有很多。另外,近年来,各学校研究生的录取分数逐渐提高,学业要求与毕业门槛也水涨船高,那些不费力就想“混名牌院校文凭”的学生的机会越来越小。

此外,报考学校与专业,还需要结合自身实力。一般来说,选择的标准要比自己现有水平略高,但努力一下可以达到。可以把打算考的学校归类(“211”或普通),然后上各校招生网站找到你倾向报考的专业,记录下各学校此专业往年的录取最低分、报名人数、录取人数等信息。接下来,找到不同学校你要报考专业的专业课书目,进行对比,选定学校。通常,选择专业课简单一点、往年录取分数较低的学校把握性较大。

三、资料准备与复习方法

1、认真选择复习资料

首先,要学会选择参考书。从常见的考研专业课指定参考书来看,参考书可以分为“单科一本参考书”和“单科多本参考书”。单科一本参考书是指一门150分的专业课仅指定一门参考书。单科多本参考书又可分为“并列参考”、“重合参考”两种情形。并列参考指考研的同一门专业课指定几本参考书且内容不重合或重合较少。以西北大学2015年“基本原理”考研课程为例,该课程指定了《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3本参考书,内容重合较少。“重合参考”是指同一门专业课指定的几本参考书内容重合较多或以一本为主。以长安大学2015年“政治学”考研课程为例,该课程虽指定了《政治学新论》、《政治学基础》两本教材,但内容重合较多,应以第一推荐书目《政治学新论》为主。

其次,对于参考书的选择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关于“统编教材、自编教材”的问题。如果某校的考研参考书中出现了该校导师的自编教材,那么自编教材相对重要。第二,不能认为考研参考书的难易决定了试卷、录取的难易。因为,有的学校考研参考书较为简单甚至用公共政治“两课教材”,但试卷出题有时较难、较偏,也可能推高专业课的平均录取分数,例如,近年来,部分学校过线考生的专业课单科成绩甚至达到120―130以上。第三,应注意考研专业课参考书的版本。一般来说,各校专业课参考书比较青睐“老版本”。

2、制定科学的专业课复习方法

考研专业课的复习要结合自身的情况考虑以下几点:第一,要恰当评估复习周期。由于近年来本专业考研录取分数越来越高,而拉分主要靠专业课,因此,专业课的复习周期不宜过短,不应少于半年,至少能够确保复习3-5遍。第二,专业课内容的复习顺序也有一定窍门。对于参考书的内容,可以采取目录浏览法,从序言、概论等方面看书的特色与创新,可以挑选章节阅读评估复习难度。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如果不是特别熟悉的专业课,复习内容可以先易后难。第三,第一遍的复习要打牢基础。在没有其它资料的辅助下,第一遍复习应该静下心来自编笔记,最终建立各章的大纲、重点、难点,根据以上框架建立知识体系图,不断加深理解、记忆、应用的能力。第四,注重利用其它资源。如果能找到历年该校专业课试卷(部分学校有售)、整理的笔记或知识点,结合教材复习更有针对性。第五,注意协调好与英语、公共政治之间的关系。公共英语对于一般本科生来说普遍较难,靠其拉分不太现实,但要保障过线(50-60分),必须常抓不懈。对于公共政治,如果与专业课之间内容存在重合,应当巧妙规划相关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考研心态调整的问题

在考研的不同阶段,考研的心态包括报考选择心态,备考复习心态,考场应考心态等。首先,在报考选择时,应坚定选择与意向。考研专业院校的正确选择至关重要,应有考虑的时间,但在院校专业选定后,一般来说不要随意变更,因为考研复习的时间有限,犹豫不前,成功的几率就会变小。

其次,要客观看待备考复习过程中的心理波动。一般来说本专业考研同学在复习期多会经历以下情况:复习初期,由于不了解有关情况,会有一定的迷茫与困惑;随着复习的推进,成就与兴奋之感逐渐增强,心态变得积极;到了接近考试的后期,焦虑情绪又会增加;随着精力的逐渐耗尽,压力越来越大,考生时常有坚持不下去的想法,总觉得自己不行,复习的还不够……。对于这些情况,考生应有恰当的准备与调节。既要有目标意识,也要多肯定自己复习的成就;既要保持拼搏的状态,也要适当调节。例如,每天可给自己一小时的放松时间,每周最好休息一天;对于解压,男生可以采取运动、网游、户外等活动,女生可以逛街、聊天、美食,劳逸结合。

最后,在考试期间要保持冷静镇定。要提前准备好考试用品,上考场开始答题后应注重过程,不要过多在意结果。考完一、两门之后先别对答案,好好休息。考试结束后,除非有明显的证据(例如一门课没有考),否则不要轻言失败,休息两周后就应准备复试的内容。

对于参与考研的同学来说,考研是独特的经历、难忘的旅程、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要坚信付出与回报成正比,保持积极的心态,为自己加油,实现人生又一跨越!

【参考文献】

[1] 阚云艳,谢佳娜.大学生考研计划制定策略浅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4(12).

篇3

一、应用本科生政治思想教育个性化培养的意义

在我国的传统的教育体系当中,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所用课时较少,课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比较单调,忽略了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现在应用本科生大多都是90后,主张个性发展,思想活跃以及自主意识非常强,学习理念个性化,不再单单重视那些考研以及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反而更加重视对自己专业技能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应用本科高校特别是生源有中职毕业生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重要,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个性化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1.个性化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社会单位以及公众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这种评价体系是相对于学校的评价体系而言的,是一个第三方的评价体系。现在我国的应用本科学生步入社会上工作的时间相对于学术性的本科学生要早一些,所以当他们在企业工作实习的时候,通过建立那些企业公司以及公众舆论的思想政治评价体系,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的总体水平,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很好地发现学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模式开展过程中的众多问题,从而可以找到有效的科学的解决方法,这样通过大学生、高校以及社会上的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

我国现在的社会道德素质水平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没有始终处于提升的状态,这种现象不是很理想,为了解决这个严峻的问题,就必须建立一个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也有利于本科高校发展的需要。这样本科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按照这个体系,充分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才能培养出不受市场经济影响的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标准的大学生。同时也可以非常科学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进行评价,保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可以得到有效的管理和调控,最后实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培养的最终目标。

3.个性化培养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辅导员在高校的教育中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在应用本科生四年大学生活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和学生的接触是最多的,了解他们的思想观点、生活理念、人格特点、心理以及兴趣等。应用本科生的自我管理意识相对于学术性的本科生较低,特别是中职升本科的学生,对辅导员的依赖心理比较强,辅导员对他们的影响直接关系到他们素质的提高,由此可见,辅导员在应用本科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所以引导辅导员参与到应用本科,学生的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他就是直接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他可以有效地实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它的评价效能性,最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发展。

4.有利于解决应用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我国高校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评价体制建立的基础是传统的教育体系,没有与时俱进地建立健全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予以保证,所以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针对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应用本科生,还没有找到一些科学的方法去解决,所以应用本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对学生思想政治评价体制中的众多棘手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不断地推动学生思想工作的开展。这样既符合了现在的创新和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

二、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探究的重要内容

在现有教育体系逐渐完善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之前教育体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地思考研究,认识到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思想的多元化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个性化培养,探索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建立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构建符合应用本科学生实际情况的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培养出政治理论素质高,专业技术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1.研究评价的发展基础

探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基础是反映评价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价值关系的基础,坚持从实际出发也是应用本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重要要求,这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原则性起决定作用的。在这个思想政治的评价体系当中,要坚持以应用本科学生作为基点,坚持理论观点,采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这样才会更加有效地发挥这个评价体系的最大的作用和效果,才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发展。

2.研究完善评价理论体系

对于应用本科生的道德思想评价体系的建立是需要经过多方面思考和借鉴的,这个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对于每一个应用本科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他直接影响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工作,所以它的评价结果一定要科学严谨,这样就需要建立雄厚的理论基础。评价的体系要建立科学的多样性的评价标准,提高质量评价的参与度以及提高学生能力的评价功能,这种评价体制的建立必须还要坚持和现在的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在制定的时候还要考虑到现实的社会发展情况,通过实践,发现其中的问题,解决其中的问题,从而实现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

3.研究个性化培养的评价模式

应用本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的成果需要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来衡量,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等特征,这就决定了对应用本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的评价不单单是看最后的目标是否实现,还应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的过程进行监控,把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就要求评价模式的建立要体现量的分析与定性的结合、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的兼顾、相对性和决定性相统一的原则。

4.研究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建立原则和方法

应用本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建立必须符合我国现在的教育体系的整体发展方向,同时也要考虑到每一个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现实的实际情况。在建立的时候要顾及学生的思想素质能力的水平和差异,以及这个体系的目的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这种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建立必须有合理科学的构建原则和构建方法,坚持多元化的理论观点,全面地考虑,最后促进这个模式建立的科学性以及严谨性,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三、应用型本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建立的要求

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建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学校要准确把握应用本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调整和机遇,认真分析和科学探索相结合,努力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个性化教育道路来。

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一直所坚持的党的指导思想理论,它具有很高的时代性特点。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各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立完善的关于应用本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培养模式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现在的时代社会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科学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坚持创新。

2.坚持科学性、实效性以及目的性的导向

每一个工作的开展都必须有明确的科学导向,这样才会更好地帮助工作的开展,同样高校对于应用型的本科学生的思想政治的培养也必须具有科学的导向,这就必须坚持科学性、实效性以及目的性的导向,这样才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水平。

3.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学生是每一个高校的教育主体,所以高校的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是离不开学生的,同样的道理,关于应用型的本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建立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情况,这样就会更加结合实际,制定出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的模式,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个性化培养的水平。

4.坚持实践和理论的完美结合

篇4

一、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主导”作用的意义及地位

1.专业学习的指导者

导师首先应成为研究生在专业领域创造性学习的指导者和传递者。导师一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其知识积累渊博,对学科前沿有着一定的敏感性,在研究生整个科研学习过程中进行指导,对其学术培养进行具体的规划。导师不仅要指导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和学业进步,还要帮助研究生明白专业特点及发展前景,主动掌握知识技能,独立创新地完成科研任务。

2.人生规划的领航者

研究生长期处于学生阶段,社会经验匮乏,面对家庭、科研和工作等多方面的压力,容易迷茫和困惑,失去人生的前进方向。研究生导师有着和他们相同或相似的人生经历,在以往的道路上也曾遇到过困难和迷茫,有着丰厚的经验,其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对研究生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引领帮助研究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

3.道德规范的辅导者

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书育人,研究生接受的是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教育,应该具有更高的社会道德和学术道德。良好的道德规范不仅仅来自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导师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和良好的道德氛围熏陶。研究生导师一般情况下都是所在领域的领军人物,德艺双馨,在对研究生进行学业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其道德意识的规范及辅导,对整个课题组的道德文化氛围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思想形态的引领者

大多数研究生处于青年时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相对成熟,但对问题的分析和认识尚且不足,缺乏社会经验,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失去理智。研究生导师则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对国家的政策方针有着深入的了解,能够较为正确的把准方向,对研究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形态引领,有助于研究生思想认识体系的形成。

二、当前研究生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挥中存在的问题

1.重学术发展,轻素质培养

目前,部分研究生导师以学术业务为主,对学生的要求侧重于专业理论水平,把主要精力都着眼于课题的进展、实验操作、学术水平的层次上,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容易不同程度的忽视研究生中存在着的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团队协作意识差、诚信品德缺失、艰苦奋斗精神不足等问题,忽视了对研究生的素质教育。个别导师没有从事过学生工作的经验,对研究生的思想状况不闻不问,执行力参差不齐。

2.重理论说教,轻言传身教

研究生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精神的建立一般都是从与自己最为熟悉的导师的学习与交流而来,导师的成功的奋斗者的形象受到学生的崇敬和模仿。“德高为范”,导师的精神品质通过日常的教学、科研指导和合作对研究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目前,个别的研究生导师仍然依靠单纯的理论说教,忽略了在科研活动和指导过程中对研究生的引导和建设性的影响,无法深入受教育者的心灵深处,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3.重集体辅导,轻个性指导

伴随着高校研究生扩招,导师与研究生的人数比例严重失调,个别学术能力强的导师一个人带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研究生的情况屡见不鲜。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而导师还要承担自身的科研任务与业务压力,导致很多研究生导师没有这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所带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只能将研究生集中起来一起简单的辅导,

4.重眼前利益,轻长远规划

现在很多学生考研目的过于功利,不是逃避就业压力,就是想以此为“跳板”找到更高层次的工作。对于部分导师而言,在与繁重的科研、上课任务,甚至是承担行政工作相比,培养研究生也成为了最轻松的任务。在目前研究生低进低出的情况下,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也转变为在学业上能够顺利完成毕业,对研究生的日后发展关心不够,“作坊式批量生产”成了研究生培养的主渠道。

三、加强导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主导”作用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导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导”的基础

研究生党支部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和战斗堡垒。研究生导师中党员比例较高,他们政治素养高、专业知识扎实、治学态度严谨、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较高。应充分加强组织建设,将研究生导师聘为党支部指导老师,适度邀请导师参加支部活动,积极征求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科研双向促进,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2.完善制度建设,把牢导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导”的方向

建立健全研究生导师的遴选、考核机制和激励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用明确的条款制度界定和考量导师的行为和职责履行情况,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考核纳入导师业绩考核范围。在对导师科研水平考察的同时,对其教育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进行严格的考评,以提高研究生导师的整体素质。增强导师对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把牢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方向,导师对研究生总体负责,思想政治专职工作人员协助,共同完成研究生的全面培养。

3.采取多种举措,调动导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导”的激情

积极探索导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结合实际,为导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给导师自我成长和掌握方法的机会。树立一批学高身正、深受学生爱戴的优秀研究生导师典型,进一步强化尊师重教、教书育人的氛围,激发研究生导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积极性,使研究生导师在学习上给予指导的同时,在思想上引导研究生全面成长,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4.开展理论学习,强化导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导”的能力

随着我国导师负责制的深入进行,大部分导师能够做到教书育人,但仍有很导师特别是农、工专业的导师,并不知道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这些导师也是在和研究生一起共同成长的,导师也需要有专人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学习,需要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了解掌握正确的方法,从而有效的开展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可通过开展精简短的专题培训,加强导师的思想政治理论修养,进一步强化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