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7 10:10: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电子专业职业素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B-0054-02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它既包含了相关的职业技能上的要求,也包含了与工作态度相关的诚信、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强调了在当今社会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等等。职业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才能适应频繁的人际交往,才能自我释放巨大的工作压力。因此,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具有其必要性,更有其艰巨性,我们应该规范日常的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从每一个细节开始做起,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引入岗位标准,规范实训操作
岗位标准是岗位职责或岗位工作规范的一种延伸,它在对工作岗位进行全面的描述的同时,形成了标准化的格式,规范了岗位的工作职责与权限、工作流程与标准等内容,是企业合理安排生产的“指挥棒”,也是企业进行分配的“量尺”。在中职实训教学中引入岗位标准,对规范各项实训操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实训操作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如电子元器件的安装,在车间其工作标准远不像在学校中简单的元件安装:首先其要求按工艺参数、技术要求进行插件,还要对元器件进行初步打磨加工,以及热处理,保证产品符合质量标准;插件完成后,要擦拭干净产品,保证产品的清洁,并无错装、漏装,并按产品数量、原料使用量填写记录、要求数据真实、完整;最后要将废料进行清理并回收。看似简单的一项工作,却有着严格的标准及流程规范,以保证整个生产的有序进行,更有力地保证产品的质量。又如,电路焊接作为电子产品焊接的一项基本技能,焊接的质量直接影响整机电路的运行,在车间对焊接质量的把控也是非常严格的,因此我们可以按照企业的操作流程规范学生的焊接操作:从施焊准备中对烙铁头的干净保洁,到加热焊件时对焊件的时间要求,到送入焊丝时焊接面的温度要求与及焊锡与烙铁的角度要求等,一直到最后移开烙铁的角度和时间,每一个操作都是严谨的,有其相关标准存在的,最终才能保证焊接的质量。实训教学只有结合企业岗位标准,使每一项操作都标准化,都按相应的流程执行,才能让学生在长期的规范实训中养成其严谨的工作作风,学会按章办事。
二、结合实际生产,改革实训项目
电子专业的学生最终面向的大多是电子制造企业、电子产品的销售部门等,从事的工作以电器产品的生产、工艺的管理、相关电子产品的质量检测以及电子产品的营销等工作。因此,电子专业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应该以特定岗位对应的职业活动为中心,在实训项目中同时融合专业学科知识、企业技术应用领域以及职业素养,项目的最终尽可能以产品呈现,实现相关职业问题的解决,使电子专业的实训项目与企业实际生产对接。例如,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实训中,传统的实训教学大多都是按部就班的,一个个元器件过关,一个个技能考核点过关,以至于学生最终对整个课程知识、技能的把握缺乏连贯性,也没有系统化,更没办法与生产对接。而按实际生产需要,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为目的实训项目改革,其项目的设计既要考虑知识、技能的整合,还要考虑职业素养的融入。如在模拟电路部分我们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把实训项目大致地设计为以下几个:可调式直流电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流水灯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多谐振荡闪光灯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晶闸管调光灯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等几个综合性较强的项目,每一个项目的结果都以产品的形式呈现,而项目的考核要素则应包含相关的知识、技能、工艺以及安全文明操作规程等因素,学生通过类模拟的生产实训,不仅技能上得到综合的提高,更能养成良好的实训生产习惯。此外,实训项目的设计还要将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融入其中,在任务的分工与合作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等。
三、联系企业管理,完善实训管理制度
在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秩序的正常,并最大化地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使各项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会有配套的管理制度:考勤制度、清洁卫生制度、车间的生产秩序管理制度等。但在学校的日常实训管理中,往往都比较笼统,一般只针对设备的日常使用、常规的纪律做简单的描述,而缺乏明细、完善的要求,以至于很多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都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去适应企业的管理,而这个过程学生所呈现的种种不良行为习惯,在企业管理人员看来就是职业素养上的缺失。为了使学生在学校模拟的实训环境下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更好地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我们必须建立完善的、与企业管理相适应的实训管理制度。例如,在实训室保洁工作制度中,我们应提出针对实训工位、实训室等既涉及个人也涉及公共的卫生制度,保证所有的物品都在规定的位置整齐摆放,并随时保证实训室的卫生,提前适应企业的“7S”管理。又如,在实训秩序管理制度中,我们按企业的生产要求对学生提出相关的秩序:从个人着装,到考勤纪律都需要一一明细,使学生进入实训室的每一个行为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让学生有明确的纪律性。在有些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实训中,还要根据不同的任务与角色,提出不同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此外,在考虑实训管理之余,健全实训考核制度,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职业素养等多方面评估学生实训效果,全方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尽管由于实际环境及条件的限制,我们不能完全按照企业的制度进行实训管理,但整个实训过程中,在不同的环节有着相应的要求与规范去约束学生,久而久之,这些规范的行为就会变成一种习惯,成为学生自身的素养。
四、仿真企业生产,提升综合素质
学校培养的人才最终是由社会和企业验收的,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环境、满足企业的需要,实训教学应与企业生产更好地对接,在学校开展仿真企业的生产。通过完善专业实训条件改造,实现实训设备生产化、工作环境真实化,以真实的企业项目生产为切入点,针对岗位的关键技能,周密并科学地设置实训活动,严格按照实际企业生产流程进行实训和生产,帮助学生从心理到知识结构上接受并适应职业环境,适应岗位强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和团结协作的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之,职业素养是学生在长期规范的实训中逐渐形成的良好的实训习惯,也是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一门必修课。教师通过改革实训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实训过程、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以便学生能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凭借较高的职业素养赢得一席之地,顺利入职。
【参考文献】
[1]张金华.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杨俭修.杜元刚.职业素养提升[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蔡建军.电子产品工艺与标准化[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4]李倩.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3(8)
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国际间的交流沟通日趋紧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和电子产品。中国的电子行业发展迅猛,作为新兴行业的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同时也催生了大量电子类人才的需求,并对他们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由于电子行业自身所具有的随时代而不断发展和更新换代的特点也对电子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电子专业教学不能够再像以前一样简单地将学生培养成作为廉价劳动力只会机械地“照着做”的一线操作的技术工人,而更为迫切的需要是要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素质,尤其是21世纪高素质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电子专业由于其本身的特点,行业涉及信息面较广,要求从业人员对于实时信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感知能力,同时具备较高的信息检索能力,能够在纷繁复杂的问题当中抽丝剥茧出细微之处的隐藏信息,并迅速果断地做出决断,当然还得具备最最基本的电子计算机技能以适应现代化的工作需要。唯有如此,我们的电子专业人才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挑战和变化。
传统的中职电子专业主要培养的是从事一线生产需要的产业人才,这样的职业教育主要是教给学生如何根据生产要求完成生产任务,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难以具有创新精神,更加缺乏信息素养。当前电子行业人才的数量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对于电子行业从业者的质量要求也有所提高,比起产业工人,新型电子行业更加需要具有信息素养的新型人才。改进传统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让我们的中职电子专业的学生具备更高的求职竞争力,这都是我们的中职电子专业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通常所说的信息素养,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对此概念有详尽表述,将有信息素养的人的标准定义为:能够认识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能够确定信息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以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电子专业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能力。
一、硬实力
这里的硬实力,主要是指过硬的从业基本技能:包括有最基本也是最必备的学习技能(指读、写、算)、计算机及应用能力。电子专业由于行业自身的特点,要求从业人员能够时时关注热点,随着时代更新自身,具备信息素养,学会灵活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熟练地掌握现代电子专业从业必需技能。这都是电子行业从业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要求,也理所应当地成为了我们的中职电子专业教育最关键的教育目标。
二、软实力
所谓软实力,其实就是指我们通过多渠道来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快速高效地进行信息检索的能力,较好的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等等。中职电子专业,特别是电子商务这一板块,要求学生对于各方面的市场信息、经济信息、政策信息都具有较高的敏感度,擅长人际交流与沟通,和他人通过恰当地分工和合作高效地完成任务,能够进行终身学习,会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具有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三、创新能力
信息化时代,数据的大爆炸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身边的一切都在激励着我们向前,原有的惯性思维不再适用于现在复杂的情况,而电子行业又是极其讲求效率和创新的行业,工作者必须具有能够不断推陈出新、标新立异的思维和想法才能够做好这份工作。为了使我们中职电子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更好地胜任社会工作,学生就必须在理论知识够用,专业技能扎实的基础上,对电子科学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有所了解,同时要培养自身的创新性思维和探索能力。
其实近年来,我国的电子产业在国际上都开始逐渐展露出了头角,比如国有品牌华为、海信、爱国者等等,不仅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较强,而且还开始逐渐向高端化电子产品发展,这也使得国外企业开始感觉到了压力。我们的电子行业发展迅速,但是在电子人才上的供给却是不足的,特别是对于具有自主开发能力的电子技术人员尤为缺乏。这也就给我们的中职电子专业教育敲响了警钟,为什么我们的中职电子学校教育不出具备高素养敢创新的技术性人才呢?
(一)工作过程分析深入相关企业、院校,广泛调研,认真分析,确定电子信息类专业职业素质要求。利用2011级学生见习之机,走向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陕西黄河机械厂、达内软件公司、富士达等企业通过现场观摩、交谈、及管理人员报告,对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出行动领域的综合能力要求:(1)专业技能方面需要具备:应用相关材料、设备、工具、过程或产品的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车间和实验室实践的知识和思维能力;与工程相关的背景知识,即经营与管理,技术的应用和开发等;有从技术文献获得信息,并加以应用的能力;有应用合适的实践规范和工业标准的能力;具有工程过程管理原理的思维能力;知晓质量问题及其在持续改进中的应用。(2)自我情感调节与职业态度方面应具有:乐观、自信、勇气、感恩、欣赏等正确的非智力情绪。
(二)教学过程分析根据认知规律和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分层分级分类训练的原则,为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设计、建立了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循序渐进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结合我校特点形成“课程实验注重知识点、课程设计连点成线、综合设计跨课成面”的实践教学体系。将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的教学计划作了相应的调整和补充,把工业见习感性认识的实践环节由第五学期提前到第三学期、增加了金工实习环节;在原有课程实验的基础上,重新布局、规划了接近实际应用的课程设计和综合设计实践教学项目40余项。结合我校电子信息类实验条件并充分考虑课时的限制和学生基础差异,使这些项目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可更新的特点。完成了从行动领域素质要求到学习领域中学习任务(项目载体)的转换。使实践教学体系更完备、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适用性、竞争力的提高。
(三)教学实践研究与教学模式形成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广泛的学习与交流。曾于2013分别参加了清华大学电工电子技术实训中心组织的“FPGA骨干教师考查培训班”、教育部“高校电子电气课程教学系列报告会”、“西北地区电子技术与线路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于2014年参加了陕西省教育厅组织的“高等学校MOOCS时代的教学创新与改革报告会”、“视频公开课研讨会”;走访参观了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和培华学院;2014年8月承办了“西北地区电子技术与线路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通过广泛的学习与交流,对兄弟院校的经验进行了适切性取舍,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
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程素质培养模式的内涵
1.创设项目式教学情境。强调教学内容和素材尽可能来自实际应用需求,创造工程实际环境,将项目论证、组织实施、阶段任务落实、产品性能测试分析、技术报告撰写等项目完成的整个过程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工程实践项目。2.采用答辩式的项目方案论证和设计成果验收。突出了教学工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针对项目任务要求,以答辩方式组织课堂,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设计方案进行单个方案汇报,然后又师生集体评议——即由设计学生对自己设计方案向全班汇报,老师和其他同学就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再由汇报者做出解答。要求同学们不但知己而且知彼,使每个学生了解多个项目的实现思路,明确每一个项目多种实现途径。从不同角度对各组选定题目的内容获得更全面、更具体、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力求收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设计成果验收环节中也采用了边演示、边解说、边提问、边解答,设计结果优劣一目了然,成果验收环节的成绩由师生共同评出等次。通过这种形式互动教学促使学生不断地思考,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对考查课成绩的形成融入民主成分[6],增加了透明度和说服力。3.阶段任务完成情况的验收检查。通过下达项目工作任务让学生明确要去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完成工作任务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怎样去查找有关的资料,怎样去制定项目实施计划之后,指导小组长根据同学的特长进行项目任务分工。在分工协作基础上,限定功能设计、电路设计、PCB板的制作、焊接组装、电路调试、电路作品展示等阶段任务完成的时限。一方面,督促学生的学习进度,另一方面对阶段性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作出评判,作为最终考查成绩合成的依据。在教学方法上实施“教、学、做”合一原则,以项目驱动法组织教学,注重实践性教学,所有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训内容完全产品化。4.课程体系建设重点放在“两个核心专业能力课、一个优质核心课程”上。以“重点打造核心专业能力,重点建设优质核心课程”为目标,围绕核心专业能力培养,开发“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与“电路综合设计”两门项目教学型课程构建了专业优质核心课程体系,申请获批“模拟电子技术”省级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一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育信息上网、专业资源共享。5.凝聚了各有侧重设计专长的中、青年教师投身于实践教学。用项目经费资助了具有实践教学热情的教师外出研讨交流、发表教学研究论文、有组织地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初步形成一支项目式教学师资团队,其中,3人已获得“双师证”。
三、教学模式应用效果
新模式在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两个专业的09、10、11、12级中10个教学班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路综合设计”试行推广,成效较为明显。收回设计作品100多件,部分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基于项目式教学,组织我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未来伙伴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延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创意大赛等赛事,获奖60余人次,显性受益学生达50余人。特别是在“2014年TI杯电子设计竞赛”中,我校学生获得陕西赛区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打破了我校电子设计竞赛最好成绩——二等奖一项的记录。
关键词: 电子专业;素质;对策
Key words: electronic specialty;quality;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8-0230-03
0 引言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集技术、资金和劳动力为一体的产业,其技术发展快,产品更新周期短,产业门类多,互相渗透力强。电子产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推动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电子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征表明,产业发展对人才的倚重程度逐步提高,对人才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培养一支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结构合理的、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队伍,对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实现电子产品大国向产品强国的战略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多样性的。多年的实践表明,以金字塔形状构建的高、中、低人才共同发展的人才结构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持。位于金字塔顶端是本领域的领军人才,他们是本领域的佼佼者,影响着本领域的发展方向;位于中层的是专业技术人才,他们肩负着技术开发和战略执行任务;金字塔的低层是领域内大量从事具体技术应用活动和生产制造的高技能型人才队伍,他们构成行业的基础。因此,如何加快培养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改变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加有效的人才输出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电子信息行业的需求,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1 电子专业应用型人才素质要求
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适应实际需要善于处理第一线事务,从而保证生产正常运行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高级操作工人。高职院校电子专业人才培养不但要与市场接轨,而且应该立足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着重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集中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上,在修订专业教学标准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把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求:①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知识和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了解国家的时事政策的法律法规。②具有较好的外语知识,能查阅并看电子产品的英文说明书和资料。③具有电子专业必须的数学、工程制图、应用文写作、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以及必要的网络和常用软件应用知识。④熟练掌握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⑤熟练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检验方面的基础知识,电子设备维修与产品营销的基础知识。⑥了解现代电子企业对新知识、新工艺、新器件的应用知识,企业职业守则、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知识。⑦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和保健知识。
在技能结构方面,要求:①能熟练选择、检测与使用电子器件和材料。②能识读一般电子产品的原理图,能分析简单产品线路。③能熟练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和工具,并按图安装、检修和调试电子产品。④会进行生产工艺管理与质量控制。⑤会依据电子产品的性能维护与维修电子产品。⑥能记录、收集和处理复杂的电子信息资料。
在素质结构方面,要求:①良好的敬业精神,工作积极、主动乐观、自信坚强,出色完成本职工作。②工作责任心强、忠于职守,不断学习和提高业务知识。③能够与领导、上下游环节岗位的同事进行协调沟通,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 电子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从事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为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模式和教学模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教学改革是实现专业教学向能力本位转变的迫切需要。《电子实训》课程作为最贴近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行为、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的重要使命。
1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2015年大学毕业生约有749万人,毕业人数日趋增多,职业环境日益复杂,就业形势越加严峻,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标准也发生着悄然改变,主要体现在,“重素质胜过重知识,重人品胜过重文凭,重能力胜过重学历”[1],也就是说企事业单位更注重一个人的自我管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胜过专业知识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和职业素养以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根据“素质冰山”理论,一个人的素质就像浮在水面的冰山,表征大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职业素养是浮出水面1/8的显性素养,显性素养仅代表表层的特征,是容易习得、培养和改变的,而表征一个人潜在特质的动机、意愿、态度、责任心和价值观等才是决定一个人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冰山水下的7/8的隐性职业素养,体现在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方面,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一个职业人所应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所以如何发掘学生隐性素养,培养其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较高的道德修养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电子实训作为最接近企业生产过程的实践课程,在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以加强职业素养为核心,着眼于整座“冰山”,以工作过程为主进行电子实训教学,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为目标,才能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这是必然的趋势。
2基于职业素养创新电子实训模式
2.1创新教学模式
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缺乏市场导向机制,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再加上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并没有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致使学生在接受传统高等教育后在就业市场上并没有受到欢迎,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制约学生发展的瓶颈。如何培养既有大学学历,又有高端技术岗位所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电子实训课程中,采取“职业素养导向、任务驱动、工位化管理、项目化教学”的工作过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工作任务驱动和实施(例如以功放、收音机、数字钟、充电宝、电话机和玩具小汽车等具体项目产品为依托),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比较接近实际生产的操作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通过对不同产品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内容的理解与应用,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加强了教学效果(学生部分作品如表1所示)。同时,要求学生在装配电路前要明确电路原理,做到“做前有所知、做有所依”,也就是要充分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装配调试中遇到问题,先要通过小组讨论、查询资料等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渠道解决问题排除故障,达到“做中有思、做毕有果”的目的[2]。此外,在工作过程的电子实训中,要将每个工位人员的责任明确化,确保全员参与、执行,采用7S管理方式管理学生,实训前要进行整理、整顿,区分本项目用到和不用的电子元器件与工具,并明确SOP操作流程;实训过程要节约耗材、保持秩序井然有序,具有较强安全意识;实训结束要进行清洁、清扫、保养工装仪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以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以企业作业标准来要求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2.2更新教学内容与教材
基于职业素养的电子实训教学内容设计,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若干完整的项目,以实际项目的分析、研究、设计、制作和调试进行教学,学生以每个团队占用一个工作岗位的形式完成项目任务,在每个具体任务中将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学、做、用”一体化,通过每个项目的强化训练,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教学内容选取充分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教学项目以新颖实用的电子产品展开。例如“60S旋转电子钟”项目,是通过编程和焊接组装具有调时、定时和秒旋转功能的电子钟表,该项目融合了C语言编写AT89C2051程序的单片机知识,以及利用两片CD4017和一片6反相器,CD4069采用“纵横双译码”的数字电路知识,以及操作中进行贴片元件焊接的焊接技术,最后进行电路调试排故,将丰富知识点巧妙地整合运用到一起,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电子实训教材采用由学院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师主编,充分结合高职学生自身特点与知识架构编写实用性、操作性强的教材,教材结构安排合理,由浅入深,内容涉及知识点较多,选用产品新颖,能够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当前最新电子产品的装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理念,以具体电子电路和电子产品为项目展开教学,主要包括基本技能实训(30学时)、单元电路装调(30学时)、整机装配(30学时)和综合创新实训四大模块(30学时),具有适合提升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特点,适用于电子信息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汽车电子专业、光伏专业和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等学生电子实训;在内容选取方面,贴近工厂最新生产工艺,更新了传统电子实训教学内容;在评价方面,引入“7S”管理理念,更加科学合理,达到“学做一体、真事真做、真岗真干”的目的,充分突显高职电子实训实践技能为本兼顾职业素养培养的特色。
2.3尝试师徒制模式
正如石伟平教授所讲,“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先进,与生产服务第一线所应用的最新技术、最新工艺相比,总是有距离的;无论教学设备如何先进,与工业企业先进的最新机器、最新生产线相比,总是有距离的;无论学校的专业教师技能水平如何高,与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操作能手比,总是有距离的。”不可否认,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总是有一定的距离,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就要充分利用企业优势,依靠企业的技术力量,采取校企资源共享、招生与招工相结合、校企双导师的培养方式。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校学习基本理论和技能,同时也能够在工厂不断学习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学生就业方向也会进一步明了,通过这种在校有老师辅导、在工厂有师傅指导,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相融合、学习场所与工作场所紧密结合的学徒制模式,让学生在电子实训中进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在企业进行先进技能培训,最终达到在岗培养,在岗成才的目的[3]。
3不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深化电子实训改革的建议
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不是学校、学生和企业哪一方能够单独完成的,而应由几方共同协作,实现共赢。为了调研电子实训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情况,更好对比分析融合职业素养培养内容前后的实训效果,课题组在2014-2015学年第2学期对进行电子综合技能实训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132011班(24人)、132012班(21人)和132013班(26人)和光伏太阳能专业的132051班(19人)共90人进行了问卷调研,这些班级的共同特征是:在进行电子实训教改模式前都进行过电子基本技能实训,在探索电子实训教改过程中进行了电子综合技能实训,所以由于亲历了教改前后的教学模式变化,对问卷的分析会更客观。设计问卷时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索学生对电子实训的诉求,例如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对实训模式变化的感受、对电子实训未来的建议等等,每个题目都采取多选的形式,调研问卷如图1所示。
3.1不断深化电子实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尽管通过电子实训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从授课教师的讨论中也发现学生的纪律和精神风貌以及学习态度等都有显著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继续强化。在课题组设计调查问卷中设置了题目(第“16”题),“您觉得在电子实训中还需要加强培养学生哪些方面能力?有67%学生选择“专业知识”,有56%学生选择“实际操作”,有79%学生选择“社交能力”,有91%学生选择“协调能力”,有87%学生选择“创新能力”,有85%学生选择“学习能力”,有89%学生选择“心理素质养”,如图2所示;在问卷第“9”题,“您认为电子实训为解决就业难提供了哪些帮助?选择“提高专业技能”的占98%,选择“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占90%,选择“培养了严谨的职业态度”占87%,选择“增加就业信息来源”的占28%,选择“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占95%,如图3所示。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在电子实训中还应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和协调能力的培养,电子实训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心理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摇篮,所以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勇敢主动参与,尽量激发出他们创新智慧的火花。同时,电子实训在学生求职择业方面做得还不够,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电子实训中应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择业方法与择业技巧指导的力度,帮助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认真思考和规划,使学生在电子实训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观和就业观[4]。
3.2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合理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理念
在问卷中第8题设计了“您认为在电子实训中,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职业素养很重要?”其中96%学生选择“职业技能”,100%学生选择“职业道德”,98%学生选择“职业思想”和97%学生选择“职业行为习惯”,如图4所示。说明学生认为在电子实训中不但要培训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态度和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和行为等显性职业素养比较容易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学校的教学及各专业的培养方案都是针对社会需要和专业需要所制订的,旨在使学生获得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和运用,培养其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引导大学生积极配合学校的培养计划,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尽可能利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和技能竞赛等教育资源获得知识和技能,为将来职业需要做好准备。同时,学校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隐性素养,主要体现在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等方面,隐性素养是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据课题组对毕业生追踪调查发现,不少大学生在工作中会表现出缺乏独立性、爱出风头、自我意识强、团队意识弱、不愿下基层吃苦等现象,在隐性素养方面有待提高,这也成了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最大的绊脚石[5]。另外,在大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用人单位最看重的也是毕业生综合素质,在这方面学生和企业的观点是一致的。例如,在问卷第“3”题,“您认为现在用人单位看重的素质是(),”有98%学生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有95%学生选择“沟通能力创新能力”,有87%学生选择“时间管理解决问题能力”,100%学生选择“团队协作能力”,97%学生选择“专业技术能力”,92%学生选择“社会交往能力”,100%学生选择“社会经验”,81%学生选择“学习成绩”,如图5所示。也就是意味着,大学生也明白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变强大了,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好理论专业知识外,还要强化电子实训实践,从知识学习、科研活动、社团活动、创业大赛等多个方面来培养自己的全面素质。
3.3用人单位应加强与高校的联合,实现双赢
为了调查学生主体对电子实训培养模式还有哪些建议和想法,在问卷第“17”题设计了“您认为电子实训中,还应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有84%学生选择“工学交替实训模式”,有96%学生选择“师徒制的培养模式”,100%学生选择“聘请企业工程师参与指导实训”,86%学生选择“提供相关岗位职业信息”,如图6所示。通过调研结果,发现学生还是很渴望有企业工程师参与指导实训,这样学生就可能在学校学习到企业先进的技术、工艺和文化。这就要求电子实训在今后的方向可以考虑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组织师生去企业调研实习,学习电子行业的最新技术和管理模式,还要定期聘用企业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对学生现场培训和教学,同时,为了使教学能紧密贴近企业的生产实践,也要充分结合企业的优势,让企业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技能实训设备,让学生在企业有机会觅得一位师傅进行校外指导,在学徒期间,充分突出企业起主导作用,使学徒能够在岗学习[6]。这样,通过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尝试师徒制培养模式,不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用工荒”的压力。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大学生、高校和企业三方面的协同配合才能有效完成。
4结语
通过学院电子实训教改研究发现,创建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化教学实训模式,紧密与企业合作、尝试师徒制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但是由于时间和条件所限,该研究主要针对在读学生进行分析,对毕业生追踪调查还存在不足,为了更全面了解学生毕业后职业生涯成功与否的相关职业素养,后续会继续深入企业对毕业生进行调研,同时,为解决就业问题,电子工程学院会不断探索、完善订单班培养模式,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于企业,真正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
参考文献:
[1]张振伟,叶雅雅.基于职业素养视角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探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1):68-72.
[2]周谟彦.在高职电子实训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7):49-50.
[3]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50-154.
[4]马丽.职业院校电子技能实训教学现状及对策[J].职业,2013,(33):69.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e New Models and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LIU Linling
(Xiamen Electronic Vocational School, Xiamen, Fujian 361009)
Abstract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skills courses ar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electronics majors basic course, this paper in terms of students' career awareness, practical ability, to carry out simulation teaching, enhance product production of teaching,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ism and so forth my school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modes and features teaching, vocational students to improve science literacy and vocational ability, play a catalytic role to improve education quality.
Key words teaching model; professionalism; practical ability; simulation; produce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类相关专业必备的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培养电类相关专业学生解决涉及电工电子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课程是我校电子类学生在高一年首次接触的专业课,如何合理安排和设置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同时也为他们学习后续其它的专业课打下基础。自该课程开设以来,我校任课教师和专业团队不断地对该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探索和完善,并逐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1 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在入学初就是侧重点。和以往全部由学校提供常用工具不同,开学第一周我们任课教师就把本门课要用的工具如电烙铁、万用表、斜口钳、试电笔、吸锡器、小镊子等列一个清单,让学生自己去电子市场或者上网购买,并集中放在一个工具箱里带到实训室,作为第一次作业来完成,结果所有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本次任务。通过这一环节的任务,让电子专业的学生对自己今后要从事的职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逐步提高他们的职业意识。
其次,在每间实训室里首次设置了元件柜,把上课常用的元器件如各种不同规格的电阻、电容、电感、电位器、二极管、三极管等分门别类地放于其中,这样既方便老师根据实训要求随时分发和回收元件,又培养他们把必要的物品分门别类放置,排列整齐,有效标识的职业习惯,来塑造一个整洁、有序的实训场所。这样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节能环保、有序整理的职业素养,为以后要从事的职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2 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情况是:学生学习愿望缺乏或淡薄,缺少学习热情,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差,而电子类专业的教学内容却传统而复杂,理论抽象难懂,很多原理和枯燥的计算让原本数学基础就很差的职校学生丧失对本专业的兴趣,进而产生厌学的心理。针对这一情况,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我们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进行了调整,精简电路原理介绍,避免繁杂的数学推导和理论分析,打破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体系,突出电工电子的实用性,围绕学习任务阐述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如放大电路中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是难点,公式较多并且很繁琐,还牵扯着电流、电阻等单位的换算,很多学生不会分析电路,只好死记公式,也有很多学生干脆放弃这部分内容,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做了相应的调整,弱化复杂的计算,重点强调设置合适静态工作点的重要性,用实验事实来说话,让大家在实验中用示波器来观察不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会造成输出信号的什么变化,可以调整电路中什么元件的参数来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此时输出信号又有什么变化?这样处理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知识更具有直观性,又能培养他们的实训技能,以达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保证了学习的积极性。
3 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开展仿真教学实验,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实验是电工电子类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观而具体的实验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动手操作,这种教学方法比用其它方法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加强实验教学一直是我校在电工电子专业课上推行职业教育,掌握职业技能的重要措施。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电子仿真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教师可以将抽象的原理、概念通过仿真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也可以用仿真实验来验证一个原理,观察一种实验现象,或在真实实验前做一个实验导训,这只要在计算机上进行即可。例如在学习电容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就用Proteus软件搭建了仿真电路,利用串联在电路中的仿真电流表可定量地观测电路中充放电电流的大小,利用并联在电容器上的仿真电压表可时时观测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电压的变化情况,而观察仿真发光二极管的亮暗和亮度的不同,则可直观感受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情况,利用这一仿真生动、形象、直观地演示出电容器充电、放电的物理过程,加深学生对电容器储能特性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传统的电工电子实验中,因为人为原因或者别的因素造成短路或电压过高、仪器档位选择错误等,都很容易烧毁元器件,甚至烧毁贵重仪器。使用仿真技术可以从根本上避免实际仪器易损坏、维护难的问题,甚至即使是人为地大幅度增大电源电压、人为地选择错误量程,都不用担心仪器会损坏,所以,利用我校丰富的计算机资源,部分实验是在电子仿真实验室里进行的,这样,实验成本下降了,仪器仪表和元器件的选择范围扩大了,还利于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一些设计研究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仿真实验为我校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平台,也是我校的一种特色教学方法,正逐步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
4 加强产品制作教学,构建理实一体化的学习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企业需要大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从事中小型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营销、管理等工作。但是目前职校生整体素质不平衡,相当部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调控能力都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上,这就要我们专业课教师针对学生的就业特点,把课程目标定位于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践制作能力,使他们能够熟悉相关的电工电子技术理论,了解相关的电子产品的设计、安装、检测和维护方法,以后能为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服务,所以制作一些小型的电子产品是我们此课又一个新的特色。
图1 制作电子门铃的工艺流程图
产品制作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电子产品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将产品制作分解为若干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自主地进行分工,再按工作程序逐步完成该电子产品,最后老师进行考核和评价,整个制作过程才算完成。拿学生比较感兴趣的“555集成电路制作电子门铃”为例,首先让学生明确此次实训的任务是制作一个简单的、性能良好的电子门铃,要求学生掌握电路的设计、布线工艺、元器件的选择、焊接组装技能以及整体调试检测等程序。实训讲义的开始老师给了一个制作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根据流程图,老师把该实训分成四个任务:元器件识别和检测、布局与安装、焊接门铃电路、调试与检测。每个任务都有详细的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和操作步骤,把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融入其中,强调知识为技能服务。相应地,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教师都进行评价,最后整个电子门铃组装调试好后就对产品的整机性能进行总体评价,对优秀作品进行奖励和展示。由于产品制作教学很贴近生产实际,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把考核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能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了求知的艰辛和乐趣,所得的项目成果也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再加上学生在产品制作中随时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互动,也提高他们的职业参与意识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5 引进企业的6S管理系统,突出职业素养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的考核,理论知识以平时的小测和期末考试为主,占35%。技能考核在平时每一次的实训中当场评分,再累计到期末的实训成绩中,占50%。还有15%的考核为职业素养考核,为此,我们把企业普遍实行的6S管理系统引入到实训中,作为职业素养考核的标准。6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因为本门课都是在实训室进行的,类似于大家以后进入企业的工作环境,所以,企业的6S管理也非常适用于我们的实训。整理可以使实训物品摆放整齐、有序,保持清洁的工作环境。整顿使物品依规定位置摆放,并加以标识。清扫、清洁是将实训室清扫干净,并保持干净、靓丽的环境。素养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遵守规则做事,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最后安全是基础,所有的工作应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要尊重生命,杜绝违章操作。实训室专门制定了6S量化管理实施细则,列成表格,每次按细则打分。整理、整顿各15分,按要求带工具箱、按要求摆放实训仪器和工具、桌椅摆放整齐都有相应的分值。清扫、清洁各5分,要求保持实训工位整洁并做好值日。素养40分,要求上课不能随意走动,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旷课、迟到、早退,实训的态度等都有分值。安全规范操作有20分。以上的6S量化管理细则,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实行,并定期检查、评比和持续改进,深化6S管理的内涵,真正让学生入脑、入心、见之于行动,让他们把规范做事当成一种习惯,一种本能的自然反应,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校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遵循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出发,突出特色教学,狠抓职业技能与素质培养,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创新,对于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能力,促进中职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推动的作用。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企业对求职大学生的要求已经不再停留在只要求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上,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更加需要突出对职业能力的培养。要使高职学生在求职过程及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必须使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高职院校中大部分学校也给学生开设了职业素养课程,然而笔者认为纯粹的职业素养课程往往是系统的说教,不能和实际就业岗位相结合,如果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适时地融入职业素养的教育,既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完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将两者结合,会取得更加完美的效果。下面就笔者在多年教育教学过程中体会到的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在电子工艺课程的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谈几点体会。
一、职业素养内涵及其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不是低层次的技能培训,更不是培养普通工种人员,其先决条件和最终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这是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性”特征所在。目前社会对职业教育总有一定的偏见,部分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对本职岗位兴趣不高,且毕业后跳槽的频率太高,与“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相去甚远。殊不知,现代社会用人机制不只看重学历,更看重的是学生的素质和技能,高职教育培养的技能人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供不应求。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志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及培养学生就业和创新能力。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出台的一些重要文件对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均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高职院校要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任务。从大的方面分,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社会素质和职业素质。而职业素质是指学生具备与将来从事的职业相匹配的素质和能力,它包括职业道德素质、技能文化素质、职业健康素质。职业素养培养目标是:以满足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遵守企业规范;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提高应对竞争和挫折的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并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在制定计划时根据岗位需求设定学习项目把精力放在学生发展的核心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做好“择业指导”教育,介绍职业标准
在电子工艺课程一开始的课程介绍中教师就应该做好学生的“择业指导”教育。“择业指导”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应放在学生所学专业今后就业情况以及所学专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上。
1.介绍“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能使学生正确全面认识自己和社会
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子工艺技术的发展使操作者主体地位增强的同时也发生了异化,现代化的工业已经不再需要简单的体力劳动者,而是具有一定专业背景和掌握现代工艺技术的高级技术工人,能指导电子产品现场生产,能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并且由于电子工艺技术涉及了相当广泛的技术领域,要求电子工艺技术人员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和良好的文化基础,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又促使工艺技术人员要不断学习和积累。同时又要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所以更加应该提高自己把握各种机会的能力。
2.介绍本专业或本课程对应的职业群有关的职业资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课程教学中应突出以职业岗位群为本,注重一专多能,若只针对某一岗位,学生今后的就业面就会很窄,创业与发展会更加困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中的主要工作岗位做介绍,同时剖析各岗位的任职要求和标准,使学生了解职业的发展方向,将工作任务和内容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譬如电子专业的学生在企业中主要从事的岗位有产品组装、车间技术员、品质检验员、产品维修、设备工程师、销售人员、软硬件开发人员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来初步选择自己的发展岗位,了解这些岗位所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带着目标和压力去学习,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使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即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以证促学”将会使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三、建设实训室文化氛围,培养职业意识
建设实训室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举措。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目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课程基本都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电子工艺课程的教学都在电子工艺实训室进行,那么在实训室中营造出电子企业的职业文化氛围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1.制度文化氛围的建设
将原本的实验室制度替换成电子企业的车间管理制度。例如:在课堂管理过程中修改原来的课堂点名考勤制度为上下班依次排队签名,实验室设备与器材的发放指定专门设备管理人员,摆放设备工具要保持清洁卫生,要求学生按照企业6s的管理标准来执行,并将6s的管理制度制作成车间文化标语张贴在车间内。
2.精神文化氛围的建设
在实训室中可以划出一部分空间用作展示柜。其中一部分用于展示电子产品中用到的各种元器件。一部分以典型的电子产品展示从电子管、晶体管到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一部分将展示电子产品制作过程中用到的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使用不同的制作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一部分展示教师和学生的作品。当然也可以使用宣传图板等,使学生领略电子工艺技术的魅力。
四、模拟真实职业环境,加强职业规范教育
真实的职业环境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有意识地在每一个环节中培养和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使学生在就业时实现“零距离上岗”。
1.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岗位
实践训练中可以模拟真实职业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接受训练和熏陶。将实训室环境布置成不同的生产区域,如“装配区”、“检测区”、“焊接区”等,同时设置“生产车间”、“班组长”、“安全协管员”、“技术员”、“工艺员”等不同的职业岗位,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担任“车间主任”布置一天的“工作”任务,将任务书发给“班组长”。然后,“安全协管员”要对车间内的“员工”进行每天例行的“班前三分钟安全教育”。工作开始后,“技术员”、“工艺员” 在各操作台前巡回指导,“员工”必须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来进行操作。每次课程结束后,“班组长”要对每天的生产情况进行总结。当然模拟的环境会因为实训设备的昂贵,实训场地的有限等而有所简化,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校企合作来解决模拟环境和真实性之间的差异。
2.以实际的电子产品为载体,了解产品在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和规范
在以往的电子工艺实践中我们往往是装配几个典型的电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到的只是普通装配工的操作技能,如果能以实际的电子产品为实践载体在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加入产品工艺文件的编制,这样能让学生站在技术管理人员的高度来思考整个产品的制造工艺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产品的日产量,工人的工作时间和熟练程度,产品的工艺标准等等,并适时引入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要求,使学生能明白任何一点考虑不周全的地方或者不规范的地方都有可能会影响产品最终的质量。要求学生在编写工艺文件时利用iso9000的过程控制方法和电子产品装配工艺的知识,策划工艺流程、制定工艺规范、安排建立流水线。以此可以锻炼学生的工艺素质,培养质量意识,从而深刻地了解各种工艺方法。
五、严格考核标准,精选教学案例,进行职业道德与职业情感教育
90后大学生,特别是目前的一部分高职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择业观是专业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电子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必须具备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质量第一,用户第一;遵章守纪,严格操作;钻研技术,精通业务等职业道德。
1.严格考核标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课堂教学中如何将这些职业道德灌输给学生是值得研究的内容。譬如在手工焊接练习的考核中,笔者给出的考核成绩只有优秀和不合格,经常会有学生觉得非常委屈,这时教师应适时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在一个完整的电子产品中,一个焊点的虚焊和漏焊都有可能造成整机系统无法运行,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每一个焊点都要力求完美,虽然由此可能会进行多次的返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能理解任何事情都必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再如在工艺文件设计的过程中,由于工作细微繁琐,工作量又大,很多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想偷懒等别人做完后直接拷贝一份作业上交了事,一旦发现此类情况,该学生的项目考核成绩一律不合格,并且返工重做。在此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首先诚实守信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其次工艺文件的编制好坏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是关系到企业生命的大事,作为工艺技术人员必须调整好心态,要有认真、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
2.案例教育,培养职业情感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激励教育,列举一些优秀毕业生的事迹,讲述他们如何表现出优秀的职业品质而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取得成功的实例。如果能以学生认识的师哥师姐为例,会对学生产生更好的激励作用。
六、小结
只要每一个高职院校的专业老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适时地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并且在教学中以职业规范要求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职业训练,使学生在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的同时适应社会的需求,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职业素养的教育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徳友.建设职业化实训室文化环境,提升学生职业素养[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
[2]罗箭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0,(2).
截止2015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6.88亿,电子商务企业则超过15000家,直接从业人员达235万人。电子商务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在人才定位与培养上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能够有效衡量电子商务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上的教育质量,是其教育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合理确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构建和实施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
1、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评价
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指在职业活动中发挥着支配和主导作用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具有普遍适用性,而且具有可转移性,在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中都需要这种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起源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德国职业教育不仅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而且对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着重培养。在德语中,“核心”一词原意为“钥匙”,“核心能力”则代表着“学生将就业之门打开的钥匙”[1]。职业核心能力评价,通常包括三个基本环节:一是确定职业核心能力标准,二是对表现职业核心能力的数据进行搜集,三是对职业核心能力水平进行判断。一套先进合理的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标准体系,不仅要能够衡量高职教学质量,而且还需能够衡量学生专业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质量的全面提升[2]。
2、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现状
二十一世纪初,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中,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借鉴了德国的思想,对“综合职业能力”加以提出。这一能力主要指现代社会中每个人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主观条件,如与电子商务有关的职业知识和技能,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研究文/张冠凤对电子商务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接收和处理电子商务信息的能力、对电子商务经营管理的能力等。根据这些能力,将电子商务专业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的定位放在兼顾电子商务企业需要的基础上,强调人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的全面素质发展。围绕电子商务专业在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近年来国内开展了电子商务专业的高职院校也展开了多种研究和探索。如针对电子商务企业招聘需求,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测评指标体系加以建立;根据电子商务工作过程,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加以构建;通过综合评价方法,对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二级指标体系加以构建等。但这些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多由高职院校实施,较少有企业参与,且多为定性指标,在准确的定量评价指标上较为缺乏,且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上不够系统,存在明显不足[3]。
3、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建议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建议
构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必须遵循三项基本原则。第一,坚持科学性原则,构建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对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环境综合考虑。这就要求在评价指标的选定上一定要全面科学,使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真实地反映出来;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等级应将定性描述与量化描述结合起来综合界定。第二,要坚持职业性原则。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是一种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新型教育,基于其职业性要求,需要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中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必须体现出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商务岗位职业活动特点;指标权重和等级,应能够将学生从事电子商务职业活动的能力真实地反映出来。第三,要坚持可操作性原则。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中所构建的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能否发挥效用,关键因素在于评价体系实施的难易程度。这就要求电子商务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必须具有代表性,在评价点的选择上应具有明确、可观测性;在电子商务各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上需保证可行易实施。
3.2 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构建建议
3.2.1 评价指标建议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评价在内容上主要包括电子商务专业能力、电子商务关键方法与社会能力,针对这一内容可形成树型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 1)一级指标在该项指标中可设置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能力为一级指标,即学生可对互联网等设备和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对电子商务活动进行展开。2)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是电子商务基本职业能力,其强调的是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应用性与针对性,要求学生具备合理的电子商务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因而又进一步分解为六个指标。主要针对电子商务职业相关知识系统地学习和掌握。3)三级指标商职电子商务专业是面向岗位群的职业教育,因此要根据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不同方向及电子商务工作岗位任务确定三级指标。再根据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习侧重,将其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三级指标可细分为二十六个具体指标。根据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在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上的要求,可构建包括三个层次、一个一级指标、六个二级指标、二十六个三级具体指标的电子商务专业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3.2.2 评价指标权重建议
指标权重主要指各指标间所具有的重要性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相同目标约束的前提。对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中学生职业核心能力34个具体评价指标直接比较,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在其确定上可以根据树型结构分层一步步进行,比较时可以把同层次同类型的指标集中在一起,使其具有更强的可比性,这样操作起来也更加简易。因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中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一级和二级指标较少,其确定过程可对德尔菲法加以采取。针对三级指标数量较多的问题,可对两两比较法加以采用,通过用0-4评分法进行确定。
3.2.3 评价等级建议
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职业核心能力评价等级的数量设置上,并不要求完全统一,应从实际需要出发。通常来说,职业核心能力评价等级数量与精确度成正比。不过,当职业核心能力评价等级越多,其整个评价会越复杂,从评价等级设置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原则,建议设置为五个等级。第一等级为强健级,即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在电子商务项目任务中对电子商务相关知识灵活运用;根据电子商务企业操作规范,在考虑任务复杂性与多样性要求地基础上熟练而正确地完成电子商务项目任务;良好的职业精神与素养应贯穿于电子商务项目执行整个过程。第二等级为满意级,即学生能够对电子商务专业知识较好掌握的同时,保证电子商务企业工作任务成果质量,在工作中保持良好职业精神与素养。第三等级为基本满意级,即学生基本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基本可完成电子商务企业安排的项目任务;具备基本的电子商务技能;具有电子商务企业所需的职业精神与素养。第四等级为薄弱级,即学生具备电子商务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与相应技能,只能完成部分电子商务项目任务,电子商务专业技能有限,具备一定的电子商务企业要求的职业精神与素养。第五等级为极弱级,即学生仅有表面的、概念性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只能对极少部分的电子商务项目任务加以完成,缺乏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电子商务企业所需的职业精神和素养。在级别的具体划分上,可根据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权重采用百分制计算,将计算结果向五级制成绩转变。其中,第一等级的标准为90-100分,第二等级标准为80-89分。第三等级标准为70-79分,第四等级标准为60-69分,第五等级标准为60分以下。构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中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直观来看是为了对学生电子商务职业能力高低进行测评,本质上则是为了促进高职院校对学生电子商务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电子商务岗位胜任能力。因此,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中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三项原则:即对评价指标科学地选定;电子商务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对电子商务职业核心能力评价等级进行设置,以充分发挥科学评价指标提高高职学生电子商务职业核心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霞.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探索——以《电子商务综合实训》为例[J].中国电子商务,2012,(20):4.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282-01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迅猛发展,社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向专业化和技能化的方向发展,在倡导职业技术教育的今天,给中职学校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对于电子专业的教学来说,理论性以及实践性都较强,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技术的不断进步,这必然使中职电子专业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1 专业教学的时代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近年来,多数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出现了两头热,一方面是企业招工困难,一些技术行业,月薪上万,却无人问津,又或者是招不到“够格”的人才;一方面的毕业生就业遇冷。主要原因是学校与社会脱节,学校与企业沟通不足,自己闭门造车,多数中职学校仍采用多年前的教材,执行传统的教学模式,毕业生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当代,电子行业发展迅速,新型元件和集成电路不断的涌现,新型的仪器,设备及电子产品不断地更新发展,这就对我们电子专业教学来说,必须认清电子行业发展的趋势,在教学上大胆革新,迎头赶上,让专业教学的时代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市场、企业了解人才的需求,并依照人才供求规律,尽可能做到按“需求生产、校企联手”。同时我们也做要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研究教材,制定专业教学的时代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教学课程。课程设置与时俱进,立足市场需求,服务学生就业,如:新增开设《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等课程。
2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职业素养
随着经济的发展,团队精神和职业素养在各行各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除了要求员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还要求员工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我们电子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多是在流水线上工作,大家试想一下,一个缺乏职业素养、不懂得团结合作的人很难在企业中生存。而目前的现状是,当前中职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职业素养缺失,总是好高骛远,缺乏企业所需要的团队精神和职业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着力培养中职生的团队精神和职业素养,将一批批兼具自信、自律、勤劳以及责任感、团队精神等多方面素养的人才推向职场,使学生的素养、行为与企业员工的标准同步。
3 改革教学模式
电子专业教学的理论性以及实践性都较强,若还是采用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的教学,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3.1 计算机辅助教学
传统的电子实训教学往往是焊接一块实验板或者在面包板上搭接电路,然后经过测试仪器进行分析和判断,这样耗时又费力,而且还受到硬件条件的制约,测量的精度差,有时还会因为学生接错线,而烧坏元件,甚至烧毁仪表,造成实验器材的损耗。现代计算机已经普及,学生们喜欢玩计算机,那学生喜欢,我们为什么不运用好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在《电工技术基础与实训》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课堂教学和EWB仿真软件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EWB是一款很优秀的电路设计自动化软件,它的界面直观,易学易用。相对于其它EDA软件来说它是较小巧,操作简单,而它对模数电路的混合仿真功能却十分强大,几乎100%地仿真出真实电路的结果,并且它还可以在桌面上提供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扫频仪、逻辑分析仪、数字信号发生器、逻辑转换器和电压表、电流表等仪器仪表,非常适合电子类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在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特别是对于像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非常复杂的抽象电路,学生可以在EWB仿真技术的计算机上完成电路的设计,并利用各种抽象虚拟仪器进行反复的实验和分析。这样不但降低了耗材,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他们既要掌握丰富的基础理论,又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经验,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较好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目前,国内各高校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学主要集中在理论阶段,尤其对于大多数普通高校而言,学校开设的许多专业课程所涉及的技术明显落后于当前的科技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已迫在眉睫。为解决以上问题,探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项目立项,并得到石家庄经济学院教改项目资助(编号2010J15)。
一、用人单位需求与学生技术水平之间的差距
项目组通过对学生及用人单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取得一手资料。调研了当前普通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用人单位在招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时的喜好。用人单位需求与学生技术水平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为:
理论与实践环节比重之间的差距:用人单位对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情有独钟。然而,调查发现:普通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中,所有的专业实践环节总课时不到大学总课时的25%,真正的综合性实验(创新实验)的比例不超过实践课时的30%,大多的实践环节多以两个课时的实验方式出现,学生只能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验证,而没有设计实验的能力。而设计实验的能力恰恰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新技术及新方向跟踪之间的差距:学校的理论及实践课程所涉及的内容陈旧,甚至有些技术已经过时。例如当前该专业非常热门的就业方向——嵌入式系统开发。在市场需求对嵌入式系统开发人才需求剧增时,高校却因为缺乏该方向的专业教师及相应实验设备,无法培养出大量的合格研发人员,导致学生毕业后要进行技术培训才能上岗,造成人才市场需求与学校教学之间的脱节。
独立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需求的差距:学校的培养模式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学生独立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机会较少,无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该方面的能力。而用人单位需要学生具备这种基本机能,才能在工作中更好的创新。
职业素养要求的差距:大学期间主要以学习为主,尤其是学习专业知识。通过职业素养的“冰山”理论可知:知识和技能为显性素养,只占全部的八分之一;而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为隐性素养,却占到八分之七。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对于隐性职业素养的要求经常多于显性素养,如应聘者的时间观念、敬业精神、诚信协作等。
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措施
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与学生水平之间的差距,对症下药,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经历提出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几个措施:
逐步完善校企合作:要想改变当前学校“闭门造车”的局面,最有效的办法是进行校企合作,按照企业人才的模式培养学生,使学生尽早进入企业,感受企业氛围,了解企业管理制度,操作企业设备及流水线,熟悉工作流程。尽可能多的聘请企业人员来学校举办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行为。校企相长,互补培养。学生和企业都提前接触和相互了解,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同时,也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便利。
按工作岗位及社会分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学计划或专业方向应该按照该专业的工作岗位(如嵌入式工程师、单片机工程师、电路工程师等)进行定制,做到学以致用,而不是面面俱到,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找到专业方向,便于学精和学深。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及创业大赛:鼓励学生参加含金量较高的专业大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参加赛事不要把获奖看得太重,重在过程。首先,在全国大赛中涉及的专业技术都是本学科较新或最新的技术,有利于学生把握学科方向,并能汲取到新知识和新方向;其次,各类大赛注重参赛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正是高校当前人才培养中最大的瓶颈。
获取专业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软件工程师、教师资格证、嵌入式工程师、物联网工程师等)考试,毕业后可以节约再培训的时间,直接从业。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了解企业对人才非技术方面的需求,开设职业素养培训课,端正学生的职业态度,学习期间养成守时、诚信、敬业、高效的职业习惯,以便在应聘、面试及就业中取得先机,为自己的成功奠定基础。
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的兼职及创业活动: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兼职和创业活动,逐步建立学分置换制度,免除兼职或创业学生的后顾之忧。
二、实现电子商务双师型教师的方法
(一)在教学工作中实践专业技能
电子商务教师面对的教学工作,要敢于因材施教,联合教育方针,对于不同情况制定出教学以及专业技能实习。笔者是一名电子商务教师,是从教计算机转来的。在电子商务教学中,众多的商务知识通过自学以来,结合国家劳动部的电子商务专业评定标准,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实践。首先,要熟悉了在线购物、在线支付还有电子商务运作流程,而后注册了本人的域名于中国数据网,还试验创建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开始商对客服务,主营丝制品和外贸服装。运营网站几个月后,电子商务的趣味充盈在我的生活中,而且很快的挣回当初的成本。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把教育学生的职业道德当作教学重点,持续强化课程的变革。在“电子商务网站设计”,运用项目教学法的胜利,经过一个完全的商业网站创建将技术掌握以及素养升华为一体。在“电子交易”,角色扮演法被运用的很成功,不仅使学生摹拟真正的角色电子业务的历程,而且体会其中的趣味和兴致,在“物流基础”,策划了一场“商品包装”竞赛,用商务考察,讲座等方式来加强学生的物流概念,把学生的创新思想激起,电子商务教学使笔者觉得趣味无处不在。实习教育到处都是,指导教师以及课程设计是非常首要的。而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课程设计里的职业素质的修养,中心主题为“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七种人才素质”的讲演,李开复谈到:“二十一世纪是集信息同享、公平竞争以及持续转变的时代——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期中人才素质是——积极主动、标新实践、高EQ合作、跨范畴协作、高效沟通、热爱工作、达观向上。”此见解是非常正确的,而这类素养须值得电子商务老师拥有,而后在教育工作上呈现出这类素养。
(二)参加职业资格评定和技能比赛
助理电子商务师、电子商务员、电子商务师、高级电子商务师此四种级别是电子商务认证里具有象征性的职业资格凭证。他的教学材料的使用,培训系列,考察形式都非常完美。另外全世界有名的电子业务平台——Alibaba,其推行了专业技能评定认证,比如Alibaba电子商务应用员、Alibaba电子商务应用专家、Alibaba电子商务应用大师等几个等级资格证,此外,还有一些具体的电子商务认证如网络国际贸易方向认证,网络营销方向认证、搜索引擎方向认证等。以上认证各有特色。教学体系也曰臻完善,培养方向更加实务,实用和个性。在一定程度体现了电子商务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电子商务竞赛中极具代表性的是“全国电子商务大赛2014全国大赛是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理论知识比赛、创意比赛,创业比赛、模拟大赛四个竞赛,如此的竞赛项目设立,从专业学习电子商务角度看来,应说挺完善,很合理。参与专业技术评定的比赛,不能单方面重在得奖,拿名次,参与是一次非常有用的进修以及实习的形式。本年苏州市教育局举行电子商务高级工培养训练,面向全市中职电商类老师举行培养,为了使师资水平上升,这是最佳证明。
1.课程标准设计思路与理念
1.1 课程性质
《万用表组装实训》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实训课程,使学生对电子基础知识、现代焊接技术、现代电子产品维修技术有系统认识。它是学生迈向职业的基础、是步入社会的奠基石,它不但使学生在电子方面获得基本技能,同时还担负着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使命。
1.2 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教学应服务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以职业能力重点,以行动导向、工学结合为手段,培养学生运用电子知识的能力和职业素质。坚持能力本位观,以模块为载体构建内部结构,以任务为中心构建实训教学体系,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训教学活动。校企共同设计建造集“教学区”、“讨论区”、“实训区”为一体的“三区一室”新型实训室,以此为载体,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价六步法组织教学,设置学习情境。为了让学生具备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选取集中实训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项目式设计,能为学生在该领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3 课程开发思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阐述本课程所培养的知识、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具备专业技能打下坚实基础。
2.课程标准目标
本实训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通过实训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万用表进行组装实训。通过实训能熟练掌握万用表工作原理和组装技术,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知识目标
(1)熟悉基本电子器件和识别与检测技术;
(2)掌握现代手工焊接技术;
(3)掌握仪器仪表(如数字万用表,示波器等)的使用方法;
(4)掌握电子产品(如万用表)的故障分析和维修方法。
2.2 素质目标
(1)热爱专业,爱岗敬业,敢于创新,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
(2)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习惯;
(3)具备遵守规程和制度、爱岗敬业的职业行为,具有良好的职业修养和职业道德。
2.3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安全用电的常识,了解电子设备的安全措施;
(2)掌握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方法;
(3)掌握电路安装技术,能独立完成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与维修;
(4)掌握万用表和示波器等常用检测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3.课程组织与实施
3.1 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法,针对万用表组装实训学习情境对应一个项目工作过程。根据过程项目中万用表组成的各个单元电路元件的选择、安装、调试、和检测作为工作任务划分依据,按照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进行学习情境教学。每个学习情境下任务教学的开展,都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导的项目式教学方法。
3.2 用5S指导教学过程
本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方法,将本实训课程分为5个学习情景来进行实践教学,这5个学习情景分别为:基本元器件识别与检测、现代焊接技术、万用表工作原理和故障分析、万用表组装与调试、成品考核与评价。在该实训过程中,用5S管理法(整理、整顿、清理、清扫、素养)指导学生进行实际电子产品的组装。这样: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学生毕业能零距离的融入企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3 教学评价
5.结束语
在该门课程的实训过程中,真正实现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巩固、深化和扩展,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还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方法能力。通过本实训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全面综合运用电子技术知识,让学生具备在电子产品及其相关企业从事岗位工作的基础能力,为今后从事实际技术工作打下扎实的技能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