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7 10:10: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地籍测绘工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P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当今的数字测绘工艺合理的发挥了信息行业以及电脑制图等领域的内容,它是当今行业的发展方向。将数字测绘应用于地籍测绘工程中,利于为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提供准确、合理、规范、全面的基础数据。
一、 数字化地籍测量
数字化地籍测量是一种自动化管理模式,主要从各城市构建的数据库和相关的地籍管理系统中获取所需要的表册和宗地图件等信息资料,并进行相应的地籍测量工作。其内容主要有: 测量地籍图根、绘制基础图和宗地图、土地权属问题以及土地面积测量等。其以数字测绘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通过外接的输入和输出以及其他一些设备,对实际土地进行测量,采集有效信息,加以整理以达到所需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地籍测量中,是一个综合作业的过程,有赖于计算机也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化测图技术的优势在于其不但能够完成地籍测量的工作,还能够将测出的数据信息收集到相关的数据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现代化地籍测量的发展。
二、数字化测图的特点
1 数字测图促进了大比例尺测图的自动化
数字化测图在野外进行数据采集时,常使用全站仪 + 电子手簿的方式,然后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输入到计算机进行整理编辑工作,此外还有一种方法比较常见,即全站仪 + 便携机 +测图软件,可直接把测到的信息发送给便携机,自动计算、实时成图、打印表格,实现了内外业的自动化和一体化。当前所使用的全站仪大都有内存,可以用来存储数据,然后通过其他软件传给计算机。
2 数字测图促进了大比例尺测图的数字化
数字化地图采用完全计算机化的管理模式,对地物属性的查询等工作提供了大大的方便,且还能够通过对图库链技术的使用,完成图库数据实时互动的工作,这种方式为图库成果的一致性提供了前提保障,并具有由库找图等功能,完成了数据向 GIS 的转化,有利于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能够方便快捷地查询各项地理数据信息; 面对实地的修改,能够方便地更改已输入的信息,保持数字地图的现势性。
3 数字化测图提升了大比例尺测图的精准度
传统的测图方式通常是平板测图,其实质是利用图解进行土地测量工作,通过图解把以往所测到的观测值转化为图形,大大降低了观测数据的精准度。数字测图则不会出现这些情况,从测量到成图的整个过程中,其数据的精确值都不会有损失,得到了和测量仪同等的测量成果。
三、 数字化测图在地基测量中的应用
1 数字化测图的作业方法
目前,获得数字地图主要有三种途径: 一是原图数字化,二是航测数字成图,三是地面数字成图。不管选用哪一种途径,主要流程大概一致: 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输出。当一个地区或城市由于受到经济条件或时间等其他因素限制,而不能获得所需的数字地图时,原图数字化是最佳方法; 当测区的面积较大时,适宜选用航测数字成图法,借助航空摄影机,在空中对地面进行影像摄取,并利用外业判读以便在内业建立起地面模型,最后结合计算机中的绘图软件,在模型上进行量测,直接获取数字地形图; 如果一个地区有着充裕的测绘经费,或者大比例尺不符合要求时,可直接采取地面数字测图的途径,此方法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也被称为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
2 数字化测绘在地籍测量中的作业流程
(1、 地籍测图准备
就当下情况而言,在进行数字化地籍测量之前,须做好以下几点准备: 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和调查范围,做好区、街道的划分工作; 在地籍权属调查的过程中,要清晰地标明每宗地界址点的位置; 不设控制网; 依次划分各小组的测量范围和工作内容。
(2、 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主角要负责点位坐标的传递工作,并对测量误差的传播进行控制,其服务对象有两个: 一是地籍细部测量,二是日常地籍测量。在工作中,为减少测量误差的积累,保证测量精确度,能够将测绘的各部分地籍图组成一个整体,需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在调查区域内确定几个控制点,将其连成几何图形; 其次对其进行测量和测算,要注意保证高精确度,在统一的坐标系统中,求得其高程和平面位置; 最后在这几个控制点的基础上,算出其余细部点的坐标。控制网的建立工作常借助 GPS 卫星定位系统来完成。
(3 、地籍细部测量
地籍细部测量在测图时,主要采用的是 PGPS 和全站仪配合的草图方式,将关键部分绘制在草图上,因此,一张清晰明了的草图对工作相当重要,另外,草图的比例尺要适当,要大体现出物与物间的相对关系。野外数据采集是地籍细部测量的主要内容,其采集方法颇多,大致可分为: 电子手簿记录、GPS 测量、便携机记录和电子速测仪记录等方式。野外数据采集工作结束后,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通过专用电缆传输至计算机。为避免数据的丢失,一般情况下,在工作结束后都要进行及时的数据传输。在进行数据处理之前,先对数据做预处理,即对采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检查和修改,并将其格式转化成符合图形编辑系统的格式。接下来,将整理的数据进行图形生成,并建立图形文件。最后进行等高线数据处理,即生成三角网数字高程模型和自动运化标高线的变更。
将宗地草图和宗地关系图进行对照,依据不同图的坐标范围,选定其涉及到的相关数据文件,在地块描述信息以及测点平面坐标的基础上,自动生成平面图。地籍图生成后,在输出之前,务必要通过制图软件对其做有效的图形编辑处理。处理后,要给以全面检查,查看是否有不当之处,并加以修改,尽量清除地物地貌的矛盾,做好文字注记和说明并填充地形符号,实施轮廓整饰等。经检查,若没有重大问题,则可以生成界址线等地籍要素,对相关的地籍要素加以注记,打印成初步的地籍图。开始外业巡查工作,参照初步地籍图,借助钢尺来审核其精确度,这是质量控制的关键一步。
(5、 进行面积量算的汇总
在错误得到修正后,依照整体到布局的模式进行层层控制、分级量算和块块检核,遵循面积平差的原则,做好面积平差、面积量算以及面积汇总等工作。
(6、 图表生成
在检查无误之后,借助制图软件的功能生成对应的图标文件,其中包括地籍图、宗地图、宗地面积汇总表以及土地面积分类表等。
(7、 建立地籍信息系统
认真校对图表、勘丈边长和反算边长的一致性,经检验,无误或有误而进行修改后,开始地籍调查数据库的初始建立工作,再次进行入库前的数据检查,没有错误后就可以入库,即建立了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建立之后,可增设管理人员,以避免数据丢失或被删除修改。
四、 结束语
从上述中可得知,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广泛使用,使得新地籍测量方式要比传统的测量方式更先进,更具有前瞻性。而当前,各种高新技术层出不绝,尤其是计算机,已经推广运用到各个领域,测量技术也不例外,与计算机的结合也是大势所趋,同时,这项技术也标志着测绘行业的变革和成熟。
参考文献
[1]张盛.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图的特点以及应用[J].科技资讯,2010,43( 25) : 178 -180.
[2]金焱,刘家生.数字化地籍测绘方法事务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24( 8) : 22 -23.
[3]李新秀.数字化测图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支付向导,2012,47( 21) : 137 -139.
[4]贾俊峰.地籍测量基本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09,42( 2) : 187 -189.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digital technology, 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modern technology to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cadast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and modern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an increasingly close, make cadast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undergone a fundamental change.
Key words: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survey technology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现代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同时,地籍测量必须为进一步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提供准确、合理、规范、全面的基础数据。传统的地籍测量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所以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技术的结合日渐紧密,使地籍测绘工作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 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点
1.1 它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在屏幕上直观生动地(分层)反映出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地籍要素,而且一目了然,基本上改变和弥补了传统产品线条、符号和数字、文字等综合包罗,非具一定专业知识才能读懂的缺陷。
1.2 数字化测绘产品在使用、维护和更新上具有方便快捷的特性,能够随时保持产品信息的现势性,可以随时补充修改,随时出新图提供使用。
1.3 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可以对产品的各种要素进行数据再加工,得到不同用途的图件,而且还可以随意对图形进行拼接、缩放,用途更广泛。
1.4 利用数字化(地形、地籍)测绘成果,作为底图,可在计算机上进行各种规划与设计 (如土地资源开发规划和城市道路网的设计等),可方便地进行许多方案的计与比较,对各种要素的统计、汇总、叠加、分析也方便、准确。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大大提高了测绘生产作业的自动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度,数字化测绘产品的应用水平也将达到新的高度。除此以外,在其他方面还显示出很多优越性,但从以上几点足以可见数字化(地形、地籍)测绘很符合现代社会信息的要求,是现代测绘的发展方向。因而,以前以传统测绘为主的专业测绘单位,现在是以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作为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2 数字化地籍测绘的作业方法
2.1 控制测量
众所周知,地籍平面控制测量是地籍测量的基础,使用精密测量方法得到具有精确平面坐标值的平面控制点。随着GPS 技术的发展成熟及全站仪的普及,传统的三角测量方法逐渐被高精度的静态 GPS 控制和灵活简便的导线网控制所代替,这无疑大大地减轻了控制测量工作的强度,去掉了三角测量的繁琐和限制。首级控制测量可用静态 GPS 技术测定,并用随机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外业细部点的采集如果采用 RTK 技术无需做图根控制点,如果采用全站仪,需要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做图根控制点,也可采用 RTK 技术直接加密,图根控制测量采用导线测量和各种交会测量等方法进行。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所采集的界址点、地物点的精度,使测图的精度控制在规程和用户允许的精度范围内。
2.2 界址点、地物点等细部点的测量
外业数据采集的方法有: GPSRTK 技术、全站仪、扫描数字化、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2.2.1 RTK 技术
对于无障碍、无遮拦的开阔地,一般建筑物的房角和较容易到达顶部的高大建筑,应用 RTK 技术进行测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野外采集的数据,自动记录在电子手簿或内存中,并在现场绘制地籍草图。RTK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其优势在于: 作业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测绘功能强大; 降低了作业条件要求,RTK 技术不要求两点间满足光学通视,只要求满足“电磁波通视”和对天基本通视; 定位精度高,数据安全可靠,没有误差积累; 作业效率高,操作简便、数据处理能力强。
2.2.2 使用全站仪进行外业测量
对于高大建筑物或较为隐蔽的界址点和地物点,则首先利用 RTK 测设一组图根点,使用全站仪利用图根点进行界址点和地物点测量,全站仪具有自动记录和内存管理功能,外业直接观测界址点和地物点的平面坐标,并记录在全站仪内存中,测量过程中注意绘制宗地草图。由于全站仪测量的坐标精度高,且又能如实记录数据,方便地向计算机传输数据,尤其是免棱镜全站仪的出现,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操作起来更加灵活方便,所以使用全站仪测量是数字化测图最主要方法。而对于在十分隐蔽的死角,或无法使用仪器进行测量时,可以采用量取界址点、地物点与已测点和线的关系距离,利用几何关系来确定其位置。不论是使用全站仪还是 RTK 技术,都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实现内外业一体化: 一是对测绘的对象进行边测边记,记录各种观测数据及各测点的特征代码和相互关系,然后将记录的信息输入微机,利用专业软件将其换为图形,再对图形进行必要的编辑和修正,便得到所需要的数字化地籍图成果。二是利用笔记本电脑,在测站直接将观测数据进行展点,并根据实地情况对地籍要素进行编辑、注记和绘图。
2.2.3 扫描数字化作业
对于已有的地籍图、地形图,可采用将原图用扫描仪进行扫描,得到栅格图形后,再利用专业的扫描矢量化软件将栅格图形转换成矢量图形,从而实现原测地籍图、地形图的数字化。利用该方法所获得的数字地图其精度因受原图精度的影响,加上数字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误差,因而它的精度要比原图的精度差; 可以通过采取修测、补测等方法,实测一部分界址点或地物点的精确坐标,再用这些点的坐标代替原来的坐标,通过调整纠正,可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原图的精度。
2.2.4 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它是通过在空中利用数字摄影机所获得的数字影像,内业通过专门的航测软件,在计算机上对数字影像进行像对匹配,建立地面的数字模型,再通过专用的软件来获得数字地图。可以说,这将是我们今后数字测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该方法的特点是可将大量的外业测量工作移到室内完成,它具有成图速度快、精度高而均匀、成本低,不受气候及季节的限制等优点,适合于城市密集地区的大面积成图。
3 结束语
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结果不仅可以提供一份图形资料,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含有各宗地数据信息的数据库; 地籍数据库包含宗地属性信息、宗地数据信息、界址点坐标、地物点坐标、宗地面积、街坊、街道分类面积数据统计等; 利用已制作的数字化地籍图,经过适当的处理,就可方便地入库,为建立地籍信息系统打下良好基础。当前数字化测绘技术正在围绕地理信息系统( GIS) ,结合全球定位系统( GPS) 与遥感技术( RS) ,以全新的 3S 技术逐步取代传统的测绘方法和观念。GPS、RS 是当代最先进的能实时快速获取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工具,GIS是数据和地球空间信息处理、分析乃至决策的平台。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政府各职能部门实行现代化、科学化和自动化管理的重要方法。
中图分类号:P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c)-0230-02
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测绘工程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受到关注,量变产生了质变,工程领域也得到了质的飞跃,所获得的经验越来越多,在项目工程中得到的阅历越来越丰富,总结这些经验和丰富,结合跟随时代脚步的新技术,测绘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和巩固,当然,对于项目工程本身而言也是如此,受到了好的反作用。就测绘工程的定位而言,大多数学者和它的使用者都认为测绘技术是辅的,往往辅的东西都会被忽视,忽略它的支撑作用,但是,在实际的项目工程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测绘技术都是功不可没的。
1 测绘工程现状及特殊地形的测绘
1.1 测绘工程现状
测绘工程,主要是针对确定的地形来做工程测量,以求得到必备的地形信息,以及相关有用的信息。细细道来,测绘工程的内容复杂多样,比如:地形测量、地貌测量、水文状况测量、动植物状况测量、矿藏测量等。这些测量和勘探都需要测绘技术的支持,通过测绘技术,测量工程区域,帮助分析现场状况,确定施工细则,协助工程设计,促进项目完成。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和关键之一,确保施工安全,是一切工程项目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大背景条件都有提高,测绘技术也大大进步,能够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好,能够完成的测量种类也越来越多。这些优点都不只表现在建筑工程上,过去束手无策的特殊地形测量,现在很多也变为可能。当然,还是存在一些十分特殊的地形,干扰着测绘技术使用的普遍性,使得测量结果不够准确,甚至造成安全隐患带来危险。由此,对于测量技术的完善还需要迈出更多步,需要研究者和实践者都不断地探索,克服困难,提高技术水平,促进测绘工程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在测绘工程中,需要明确测量工作的目的和核心任务,即为地形的高度、距离和角度,再加以分析,科学合理地选用测绘手段,理智选择测绘仪器,确保能够顺利准确完美的获得需要的信息和数据,再分析透彻施工现场,明确施工目标,保障项目的工期和质量。
1.2 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
通过查阅文献,就当前我国测绘技术现状而言,几乎是大多数的地形都可以准确测量获得数据,而且精确度相当之高不亚于发达国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也许是由于我国地大物博,特殊地形较多,太过特殊,境内还是有一些无法顺利准确开展的特殊地形测量。针对这种现状,一些不能够通过普通手段获取的数据和地形信息,就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选择特殊技术,尤其是辅以高度以及宽度来提高测绘的结果。总之,特殊地形测绘十分复杂,测绘水平不好估量。
2 测绘工程殊地形的测绘技术运用
众所周知,在测绘工程中,特殊地形测绘十分困难。尤其是特殊地形的特殊属性,干扰了测绘技术的顺利进行,破坏测绘结果的准确性。但是,就当前来看,随着增加的工程项目数量,特殊地形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遇到的几率也大大提高,比如:老城镇内的村屋、林地繁茂的山丘,泥泞土地等,都是遇到几率颇多的特殊地形。就这些特殊地形来讲,首先,应根据该地形的具体状况,个案分析,制定具体可行的针对特殊测绘方案,其次,科学综合传统测绘技术,加入新的测绘技术元素。这样方针指导下的具体的测绘工作,才能够做到切实保障测绘工程的质量,细说如下。
2.1 旧城镇村社房屋的测绘技术运用
在测量工程中较为普遍的是野外草图绘制,在过去,从村庄下手,合理规划村庄,周边清晰度提高后,再测量,但是,老旧城镇村社房屋布局复杂混乱,干扰野外草图的绘制,引发测点不合适,最终破坏野外草图的完成结果;针对这一现象,应该选择适当取消绘制野外草图,取而替之的是,设立测站,以求完成测点工作。测站应该分布在位于旧城镇村社房屋的各个屋角,测绘所有的测点,获得测绘数据之后,借助高科技手段,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数据,科学检验,确定与实际情况不相违背,再根据确定好的目标比例尺寸,绘制具体的图纸,绘制结束后,进行再次实际现场确认,核实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确保其准确性和可信度。
2.2 林地繁茂区域的测绘技术运用
在测量工程中较为普遍的还有林地繁茂区域,它也是十分常见的特殊地形,测绘工程难度较大,测绘技术较为复杂。针对于林地繁茂区域,分析出它的最突出特点为隐蔽性强,不适合具体测量,得到精确数据,影响测量精准度,造成项目工程完成的巨大苦难和干扰。在林地繁茂区域测绘中,应选取的测绘技术以及需要小心的有以下几方面。
(1)应特别地关注测绘高度角,确保测量的结果准确性。
(2)采取GPS RTK技术进行测量时,应该确保仪器信号,避免由于信号不强而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
(3)采取全站仪测量时,应该确保仪器没有被树木遮档,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若林地的隐蔽性过于强,直接测量束手无策,多数选取导线推进断面的测量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要想完成测绘过程,应该确保正确使用测绘仪器,并反复确认检验要其中所需要的计算,保证数据准确,确保测绘工作的准确性。
2.3 泥泞地区的测绘技术运用
在测量工程中较为普遍的还有泥泞地区,这里不只是泥泞地区,还包括部分荒漠区和滩涂区,这几种地区之间的类型较为相似,需要克服的困难差不多。针对于泥泞地区,分析出它的最突出特点为无法进行现场直接测量,造成项目工程完成的巨大苦难和干扰。这就需要辅以范围线来完善协助具体的测绘过程。如果泥泞区域范围广,就应该辅以高程来完善协助具体的测绘过程,建立测点围绕在泥泞区域外侧,再辅以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也可以选择全站仪测量技术,保证数据准确,确保测绘工作的准确性。
3 结语
项目工程的施工现场也是不统一的,这就需要我们不能够一刀切,盲目的以不变应万变,而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落实到项目本身,结合其自身特点,选择正确科学的测绘技术,合理运用测绘技术,对于特殊地形针对其特殊性选择具体可行的测绘技术,致力于提高测绘工程的水平,完成项目,保证质量。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P21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9-016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9.079
一方面,工程技术项目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繁荣的经济也支撑着工程技术的不断更新。那么,作为我国经济迅速繁荣,社会不断发展的奠基石,工程技术在相关专家、人员眼中都是时刻讨论的热门话题。在工程技术中,作为基础并且不可忽视的一个阶段,测绘工程是施工前期测量、采集数据的阶段,没有这个阶段,工程就无法顺利展开。然而,如果在地形测绘与数据采集过程中遇到特殊地形,并且无法用传统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对于这个问题,既不能避免也不能忽视。于是,本文以测绘学为基础,以科学规范为目标,对特殊测绘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对一些特殊地形,如未经开发繁茂的山林地、人口密集的三线城镇等做出了系统性的分析。就目前的工程测绘技术而言,还需要不断改进调整,提高其精确度和可行性,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发展。
1 对于目前形势的思考
1.1 对于特殊测绘技术的解释
测绘工程的基本内容就是对地形进行勘测,并记录该地区的地形结构、空间布局,需要详细完整的数据,大部分还需要设计空间结构平面图。这种数据是对一切土地形式最基本的了解方式。也即是说,研究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星体和宇宙中实质存在的表面的地质结构都是适用的,由此可见其基础性和重要性。测绘的项目内含丰富广泛,包括地面的占地面积、地形类别、地质结构,该地区存在的植物种类等。就我国目前的综合情况来看,城市建设和开发还不够完善,因此,无论是国家还是有关企业都是迫切需要提高测绘技术的。近几年来,测绘工程的发展在技术方面有了非常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在迎来工程技术发展的高峰期的同时也显示出了一些漏洞,制约着测绘技术发展的一些因素开始显露端倪。这些制约因素不仅影响到了测绘工程的发展,还影响了测绘技术的进步。在实际勘测一些特殊地形的过程中,就会限制着进度的顺利进行。
1.2 为何要改进传统、创新特殊
进行测绘的工作人员往往要对工程实施的地点进行测绘研究,这是在工程实施之前必要的准备工作。进行这项工作是为了掌握该地区的施工数据,如施工面积、地质情况等。避免这些内外因造成工作困难,影响工程进度,使得工程质量低,效果不良,确保测绘工程的稳定实施。因此要对地形熟悉,充分了解和把握该地的地质。就目前我国测绘工程的大部分勘测地区来看,特殊地形的勘测工程量已经占据了主要部分。有发展就有落后,传统的测绘技术已经不适用于越来越复杂的地形勘测工程,如果一味使用传统方法只是在做无用功,甚至还会阻碍测绘的进度。因地制宜,特殊地形就需要特殊的测绘方案,研究探索出与特殊地形相匹配的特殊测绘方案就能让特殊地形顺利开展测绘工作。在传统测绘技术的基础上对它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它为前提进行改进,使之方法更加简单快捷,在新的时代中适应新的潮流。这样更方便工作人员收集数据,为研发新技术提供数据样本。通过正确简单高效快捷的测绘技术对特殊地形进行测量,既能够促进特殊地形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又能够减少人力、物力资源不必要的消耗和浪费。
2 不同类型的特殊测绘方法
2.1 繁茂的山地的测绘方法
在对地形复杂、植被繁密的山地进行勘测的时候,因信号会受到影响,导致大部分GPS RTK测绘仪失灵,不能使用,或是测量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影响数据结果。而全站测量仪的使用也会受到丛林中较高大树木的阻碍,视野受到影响。此时就需要特殊的测绘技术,方法为:先测出待测地点目前测站的实际直线距离,然后用测设的导线点、放样点的坐标、距离和角度以数学公式计算出测量方位和待定点的坐标所成的方位角,然后把数据代入,再以传统的测量技术和方式计算测量出精确值。用特殊测绘技术化简测绘过程中难以测量的部分,这种方法已经实际应用于我国许多大型工程建设的测绘方案中了。
2.2 人口建筑密集的乡镇的测绘
专业测绘的工作人员都知道,在测绘过程中收集数据时全站测量仪是最为合适的辅助工具。它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测量距离时速度比较快,镜头灵活,可以在任何地点使用,比较不受空间的限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需要收集数据的地点,这些优点是其他测量仪所不能比拟的。因此,一般在要求数据比较精确的工程项目中用全站仪补测其他测量仪不方便采集数据的区域,以保证数据的精确度。但即使是这样方便的测量仪也会有其死角和一些无法预知的阻碍,影响到测量结果。有些人类去不到的地点或是到达测量地点需要耗费大量不必要的时间精力与财力,这时无论是使用GPS RTK仪器或者普通全站仪都会毫无效果。因此,建议在测区附近找一处高地,用GPS RTK设立测站,再采用免棱镜全站仪进行测量细微的部分,这种方法较为方便和快捷,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所需的精准度,且能省去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除此之外,在绘制地形结构草图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个问题:即使用各种方式测得了数据,将其记录下来,绘制成图之后却杂乱无章。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也不能避免这个问题。一般来说,兴起时间不长,还处于早中期发展的乡镇都是经过设计规划的,这类地形的结构草图绘制出来后是非常清晰明了的,布局合理完整,整体直观简明扼要。但那种自发性强,兴起时间长,已经发展到晚期的乡镇聚落,布局基本已经定型且具有随机性,导致绘制出的草图出现较多误差,点图不符,甚至在野外测量时还容易丢失地物,最终影响到实际施工效果。为避免这一现象的重复发生,建议此时干脆不绘草图,只是在各方角点设立标记,直到所有测点都完全测定后,再通过电脑设计技术把所采集数据汇总,进行处理分析,用规范的技术将其整合。最后根据整合的信息去进行实地草图的绘制,这样能确保草图及室内编绘图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又减少了复杂的测绘和绘制草图的工程量,并且提高了草图的精确度。
2.3 面积较大的地区的测绘
对于海、河或者大面积的泥泞地、滩涂地以及荒漠区这样荒无人烟、人类不便顺利通行的地点,测量工作更加难以开展。这个时候建议:在测区周边使用GPS RTK设立测站,再采用免棱镜全站仪测量或近景摄影测量方案。
3 结语
当今社会,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工程建设项目也为测绘技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我们在倡导发展各种高科技的测绘技术的同时也要立足于传统的测绘技术,将它作为一个基础性的理论支持,不断改进,应用到特殊地形的实际测绘中,能够有效地减少时间成本和节约劳动力资源,更是大大减少了测绘工作的难度与工程量。就目前测绘工程的研究工作而言,需要不断调整测绘技术来随时应对地域地形的变化情况。以往的传统测绘技术不能适用于现在大面积的特殊地形测绘工程中。测绘工程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需要不断改进创新,才能使工程建设行业和测绘行业一直顺利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