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7 15:40: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竞技体育现代社会价值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体育越来越呈现出它的多种属性和功能,并在人们生活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2l世纪的今天,体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和经济、政治等密切相关,同样与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尤其是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转型与变迁而变化。社会价值观及生活方式作为社会构成的组成部分,是影响体育社会运行状态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对社会价值观及生活方式与体育社会运行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对促进体育社会良性运行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1社会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体育社会运行概念阐述
1.1社会价值观的定义
社会价值观是指社会中大多数人对社会价值的根本看法,也是对社会根本价值的看法,反映着统治阶级的意志。社会价值观亦可表述为以社会系统为客体,以主体的需要满足程度为内在机制的目标和尺度的总和。它是人们根据长期社会实践和反复社会情感体验,对社会的价值属性、主客体之间的社会价值关系以及一定形式之间的价值创造活动,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和行为取向或心理和行为定势。
1.2生活方式的定义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生活活动的方式,是同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相适应的、人们生活活动的典型途径特征的总和。生活活动是指人们的行为,即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中,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利用可以取得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而采取的种种行动。它包括人们的劳动生产方式、日常生活方式、精神生活方式、物质生活方式等各方面,而且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中劳动生产方式起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1.3体育社会运行的定义
体育社会是指以体育活动为基础,以体育文化为核心的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体育社会运行是指体育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体育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体育社会运行大体上包括纵向运行和横向运行两个方面。其社会运行的状态分为: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中性运行与模糊发展以及恶性运行与畸形发展。体育社会内部是由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构成。
2社会价值观及生活方式对体育社会运行的影响
2.1社会价值观对体育社会运行的影响
(1)社会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概念,它带有很强的主体性色彩。在体育社会中,社会价值观体现着主体的体育需求和利益,体现着主体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自觉的不自觉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要求,蕴涵着主体的体育情感、体育追求的方向。因此,社会价值观中对体育的需求和利益是主体参与、欣赏和评价体育活动的出发点。人们只有认识到了体育的价值,才有可能主动地选择它、利用它,以满足自身的体育需要。一个人只有具有了很强的健美体育价值观,才有可能为了达到健美的体育目标,主动选择各种各样的能促进健美的体育运动手段去进行实践运动。一个以减肥为目标的人与一般性为了健康进行锻炼的人,虽然同样认真地做同样一个动作,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体育价值观念,所以,他们所期望的以及可能实际获得的结果也大不相同。
(2)社会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它是主体具有的一种相对持久的信念,这种较稳定的信念可使主体的行为长时间一致地朝向某一目标,并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努力。这种稳定为社会主体长期坚持参加、欣赏和关注体育提供了可能。
(3)社会价值观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社会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由古自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体育的功能、属性的认识逐渐提高,体育的新的功能逐渐被人们发掘、认识和接受,人们也会对体育提出新的需要。古代的王公贵族不可能体验到现代世界杯带来的欢乐,也不会有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同样,古代也不会有“假球”、“黑哨”、“兴奋剂”等社会价值观失衡与迷茫带给人们的痛苦与不幸。
社会价值观的历史发展过程,说到底就是新的社会价值观不断取代旧的社会价值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发展,对体育功能属性层次不断上升,作为价值客体的体育的功能属性也由单一的健身功能向娱乐、休闲、竞技、时尚等多元化功能的方向发展。这必然会引起人们对体育需要的质和量的不断提高和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地推动和利用体育,建立和拓宽新的体育领域。
2.2生活方式对体育社会运行的影响
(1)生活方式的内涵与外延不仅是一个综合性概念,而且在不同的时代,生活方式所包含的内容有不断发生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在社会生产的每一个时代,都有与之相适应的个人生活方式和一定的活动方式。”例如,在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还是以上班在单位、下班后在家为主。在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中体育活动所占的比重很小,即使有也大多局限在跑步、散步、三大球、乒乓球、武术等传统的、不怎么需要开销的项目。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加强,余暇时间的增多,体育已经成为很多社会成员生活方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成为当代人类社会中的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已将体育视为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参加的体育活动的项目也多样化。像网球、健美操、体育舞蹈等新兴的体育项目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人们的参与也越来越踊跃。由此可以看出,现代生活方式与现代生产劳动方式有直接关系,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生产劳动方式决定不同社会的生活方式。
(2)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受不同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质生产的发达程度的制约。现代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大量事实充分表明:经济越发达的国家,人们参与体育运动就越普遍。经济发达的国家和社会可以提供更多的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和从事体育运动所必要的物质条件,对发展体育事业可以给予较多的经济支持。越是经济发达国家和社会的社会成员,就越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可以用来进行体育运动和其他娱乐休闲活动。这些社会基础条件的变化为人们从事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提供了物质支持和时间上的保证,使人类社会开展较大规模的体育活动,蓬勃发展体育运动提供了现实的客观可能性,为体育运动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中的重要内容奠定了坚实的社会物质基础。在欧美经济发达国家,体育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花钱买健康”的现代体育消费观念早已形成,而且相当的普及;而这些在我国还只是刚刚起步,处于发展阶段,主要还是受到较低经济水平的制约。
(3)随着个人收入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带动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都市化和生活的便利化等现代生活环境的变化使身体活动的机会减少,同时,由于精神压力的增大,也对人们的身心造成了很大影响。据统计,从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已从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和肺结核转变成脑血管、心血管和恶性肿瘤,其原因是由于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产生新疾病的根源不仅有生理方面的原因,还包括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医疗手段不能很有效地解决问题。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被看作一种促进健康、防止疾病的重要手段,已为人们所广泛接受。这种变化有利于推动体育活动在人们生活中的开展,促进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
(4)在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形态下,体育活动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必需品”。因为体育不仅能给人们带来、成就感、满足感以及精神充足感,同时还有助于人们保持和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应主动亲近体育运动,主动寻找适合不同体力和年龄段的体育运动,可以从体育运动中创造有意义的生活和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随着人们对体育这种精神产品在社会中重要地位认识的日益加深,体育消费的扩大也就成为必然。体育消费需求的扩大引导体育市场的形成与完善,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同时,体育边际消费倾向也在加大。据推算,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每年增加1亿元,可带动2亿多元的体育场馆建材、设备器材的销售,同时带动上亿元的运动服装、运动鞋袜和运动饮料、食品的销售,并且带动了相关企业经济发展。这些新的生活方式的形成,为体育社会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有利于推动体育社会的发展。
(5)生活方式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有很大关联。自然环境和条件制约着生活方式的形成与发展,同样也制约着运动项目的发展。像滑雪就须借助雪山,帆船运动就须借助海洋,游泳就须借助江河湖海,冰球只能开展于气温低的寒冷地带。在北欧的挪威、瑞典和中欧的阿尔卑斯山区盛行滑雪运动,冲浪运动在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夏威夷最为流行,冰球则在加拿大风行。再如我国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繁多,历史悠久,其起源和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2近代女子体育的演变
中国近代社会的女子何以与体育有不解之缘?这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动力来自于中国社会内部,并且建立在互需的基础上。首先由于受到中国几千年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西方新式体育思想一经传入,就吸引了女子好奇与探寻的目光。女性最早与体育接近是从观看体育活动开始的,新奇的西式娱乐让其兴奋不已,在最初的思想上进行碰撞;其次随着西方思想的逐渐深入,近代中国社会面临着沉重变革的局面,破除原有的封建传统就需要摒弃女子身上的封建陋习,进而建立正确、符合社会发展的生活方式,近代女子体育则在男性的关注下产生,以促进女子身体解放为目的,这些也就与体育的本质特征产生了最基本的结合点;再次是由于体育实用性的扩大,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国强种是时代的呼喊,女子需要改变,它的兴盛亦代表一个国家的兴盛,而体育又是强兵、强民、强种的主要手段,所以女子和体育这两个酵素在近代社会的大背景下,都具备了促进社会变革、保卫国家的现实作用。因此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工具性的视角、以西方为标准,认为解救中国社会女子应该以体育为窗口。“女子”与“体育”这两个拥有诸多共同目标的现象结合在一起,而它自产生时就与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对整个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2.1近代女子体育的兴起
维新派对女子解放的呼吁显然是有巨大影响力的,在各界人士的一系列努力下,女子体育产生了一些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女子学校体育教育
由于受近代社会浪潮的影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建立起来的近代女学中,学校体育活动无疑是走在最前面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中西女塾”和“经正女塾”,“中西女塾”亦中亦西,女子常常在外籍教师的带领下,在绿树成荫的操场上欢快的练习跑步和打排球,她们自由的成长、快乐的生活,她们是时代的娇宠,是近代社会新式女性的代表。在中国人建立的经正女塾中,维新派在一开始的筹办中就确立了“以发展女子身心健康为宗旨”,在课程中设置体操科目,以锻炼女子身体,增强其体质。可见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希望,而近代女子体育教育,则不仅仅是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更是具有了改变传统风俗、塑造国家形象的意义。
2.1.2女子体育救国
体育的发展总是与时代的主流思潮相适应,近代女子体育的产生因伴随着“强国强种”的思想而上升到更高的国家层面。在20世纪后中国妇女开始自我觉悟,一个追求自我解放的女子群体,高呼“女子是强国元素”,她们认为体育是中国女子的当务之急,体育不仅可以活动筋骨、陶冶性情,还可以强种族。秋瑾推崇尚武精神,并成立了“共爱会”爱国组织,主张“女子从军”,1907年创办了《中国女报》,以“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这一群女性,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拥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在早期创办的女性杂志中宣传女子体育,对近代女子体育在中国的萌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此时女子体育也已经上升到维护国家尊严,保卫国家的高度。
2.1.3女子体育运动会
在近代社会早期创办的女子学校中,一些学校已经有举办运动会的传统了,例如务本女塾及幼稚舍就有在秋季举行运动会的先例,运动会内容包括缘绳、射的和跳绳等等。虽然此时学校运动会的影响力并不算大,形式也是不完整的,但是却为今后女子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女子运动人才的培养以及女子竞技运动的发展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2.2近代女子体育的形成
1907到1923年期间,女子体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体现出其先进性,女子体育逐渐变得正式和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女子体育教育制度
在1906年之前,近代女子体育虽然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内容,但是并没有被当时清政府纳入正规的教育中,因此早期的女子体育是不规范、松散的,这种现象至1907年有了较大的改变,女子体育产生的影响力日渐变大,在晚清政府颁布的两个法规文件《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和《女子小学堂章程》中呼吁:女子要身心健康,体育课要促进女子身体各部位的发展,摒弃缠足的行为,鼓励练习体操,每周两个课时,教授普通体操和游戏等。这就真正确立了女学的正当地位,同时也为女子体育的真正实现提供了法律基础。
2.2.2女子体育专业教育
女子体育在学校中由零星的开展到成为一门正式教学科目,范围逐渐扩大,这就带来了更多的问题,比如女子体育教师的问题,在1906年7月,上海务本女塾率先举办“暑期女子体操传习所”,这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女子体育师资培训。之后1908年,以汤剑娥等人为代表的女子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女子体育学校”,在这所学校中女子每日学习各式体操,还进行伦理、教育、体育学等课程培训,培养了一批文理兼通、身强体健的女子体育人才。
2.2.3女子体育表演
近代中国女子体育运动员的出现对社会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女子开始走进表演场,像男子一样进行身体对抗,将自己顽强拼搏的一面展现给全国人民。1916年,上海爱国女校的运动员在江苏省运动会上进行篮球表演赛,轰动了全城。1921年,在广东省第八届省运会上有五个队伍参加女子排球比赛,特别是在第六届远东运动会上,正式设置了表演性质的女子体育比赛项目,中国也第一次派出了自己的女选手。女子体育虽然以表演的性质走进人们的视野,但女子首次突破小范围的学校体育、参加大型运动会比赛的行为,加快了其步入国际、进入竞技体育领域的步伐,通过体育运动向世人展现了女子的信仰和女子的能力。
2.3近代女子体育的发展
在民主科学思潮的影响下,女子体育表现出更科学、更先进的内容,女子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使女子体育开展的越来越繁荣。
2.3.1女子体育观念变化
社会思潮总能如实反应当时人们对社会的期望和需求,1919年爆发,民主与科学思想被人们广泛的接受和认识,强国强种的军事性质体育在新兴思想下似乎显得既不合情也不合理,在、等人的带领下,体育就是要“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女子的体育观念也随着时生改变,由体操变为体育,学习的内容也由兵操转变为西方的运动项目。这种体育认知上的变化,使女子由早期体育强国强种的认识,转移为对自身、对生活和对整个社会的热爱。
2.3.2女子竞技体育运动
1924年以后,妇女解放的大潮已势不可挡,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社会,女子参加各项比赛的频率越来越高。在参与项目上也不仅仅局限于团体操表演等,比赛项目逐渐增加,选择也更加大胆,尤其是在第3届全运会上,女子选手正式参加篮球、排球、棒球的比赛。女子在竞技体育领域不断奋斗,在各个地区乃至全国的运动会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第三届华中运动会中湖南省女子队球、女子篮球和女子网球都取得了冠军,在这个过程中,女子竞技体育活动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产生的社会效应也不断扩大。
3近代女子体育的社会学意义
纵观近代我国女子体育的演变轨迹,由一个裹着脚的唯唯诺诺的小女人到一个挣脱束缚的自强不息的理想女性,中国女性终于在社会变革的浪潮中成功的奠定了自己在社会的地位。近代女子体育成长的每一步都给社会带来了或多或少的效益,使近代女子体育必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3.1近代女子体育改善女子的生活质量
妇女解放运动和民族民主革命的兴起,使女子和体育快速的融合在一起,女子体育的兴起显然对女子群体解放产生了一系列积极作用。首先体现在女子身体建设上面,近代女子体育使广大女子接受体育教育并参与体育活动,这不仅提高了女子的身体素质,而且体现了女子对身体自由平等的追求,可以说近代女子体育的兴起与发展,促进了女性对自我身体支配的实现。然而倡导女子体育带来的结果不仅仅是身体健康和自由,这还体现在女子精神生活质量上。封建社会的女子没有任何独立性和存在意识,她们没有对自身的追求,更不知何谓生活质量,辗转近代女子通过解放身体,打破几千年来女子所承受身体摧残的痛苦传统,这使女子不再是足不出户,促使她们迈出家门开始参与体育活动、开始社会交往。近代女子体育不仅实现了女子群体对身体健康的追求,而且迈向了改善女子生活质量的第一步。
3.2近代女子体育有利于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形成
体育的不断更新和变化与社会的价值观念相符合,那么体育显然对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诚然不同的社会思潮、社会背景下对体育所寄予的希望不同,于是体育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就大不相同。近代社会女子体育的兴起是建立在对封建传统观念抨击的前提下,这就显示了它对破除封建旧习、改变封建观念的作用,女子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接受到了平等、独立等价值观念的教育,通过加深对这种观念的学习和认识,冲破封建牢笼,去操场跑步、去练习体操动作、去参加运动会等,这种体育行为冲击了传统价值观念,并有利于新的社会价值观念形成,随着这种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对整个社会的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进而改变社会对女子的传统观念,建立起社会对女子的新态度;后,科学、民主的思想深入人心,女子体育观念也从军事救国转变为以健康快乐为主,这种变化不仅改变了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而且改变了人们在其它社会生活中的目的,使人们对体育、对社会生活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由此可见在接受和学习体育的这个过程中,女子的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而这种观念也将随着体育的不断深化而更加深刻。无论是体育教育还是竞技体育,对社会都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而且这种示范作用可以引起社会共鸣,引导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近代社会女子竞技体育就恰好具有了这种示范作用,将这种示范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女子”和“竞技体育”这两个酵素在近代社会被赋予了更加复杂的功能,女子竞技体育从无到有、从表演赛到正式比赛,女子在竞技场上的表演,在近代社会无疑是一个非常时髦、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这不仅成为广大妇女新生活的标杆和典范,而且加强她们对自身和社会的关注,进一步影响社会性别秩序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女子竞技体育事业的起步和发展,使女子对自身价值以及社会对女子的认识都不断变化。
3.3近代女子体育可以促进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是在体育运动的推动下,国家意志、民族精神、社会情感、集团意识、人际关系所发生的积极变化,以及他们对政治安定、社会发展、群体内聚、个人心情舒畅所起的作用,人们的幸福感、对社会的满意度的影响等。近代女子体育显然具有这种促进社会稳定的效果,首先近代初期以秋瑾为代表的女子群体提倡尚武体育,认为体育锻炼要强种族、强国家,还创建了女子爱国组织“共爱会”,她们认识的体育已不仅仅局限于如何解放身体,而是已经上升到民族和国家的层面。在女子体育的推动下,近代女子将爱国热情融入体育,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女子的凝聚力,树立女子的爱国精神。尽管当时女子体育的政治作用较大,但不能否认在动荡的时代,它曾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其次,体育可以促进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参与体育活动可以促进人的社会化,近代女子参与体育运动的行为,就是不断实现和加速她们社会化的过程。因为封建思想在女子头脑中根深蒂固,女子一直对自己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没有正确的认识,使其幸福感和对社会的满意度都极低。随着近代女子体育的兴起,女子在体育运动中不断的进步和挑战,从身体到精神,女子可以在体育活动中体会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快乐和认可,与传统社会相比,其在社会关系、社会意识和社会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比如近代女子体育出现了女教师和女运动员,这使她们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角色,自身价值也得到自我和社会的肯定。女子通过自由的参与体育活动而更清楚的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社会作用和社会行为,这些都可以说明一点,近代女子体育的兴起和发展大大提高了女性的个人幸福感和对社会的满意度,这种积极变化不仅可以抑制社会不良现象,还使女子更加乐于投身到社会建设中,促进社会稳定的发展。
3.4近代女子体育有助于社会文化建设
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卫生体育属于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内容,体育对促进文化建设的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体育竞技运动、社会体育审美、体育方法手段、新闻出版、教育等各项文化事业活动,这些活动在不同领域对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和道德水平有积极作用。比如:近代女子体育竞技活动的历程,从范围上看由校运动会发展到省运动会再到全国运动会的扩大,从项目上看由女子跳绳到排球再到足球和篮球的大胆突破,从参与性质来看由自发松散的到表演性质的再到正式比赛的转变,近代女子在竞技体育活动领域不断前进,表现出更多的能力和创新力,尽管竞技体育发起前,女子体育已经在社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但是女子在竞技体育领域的活动则使体育在更大范围上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女子体育所积聚的人人平等、民主、自由、奋斗、团结、友谊等优秀的民族精神财富,近代女子体育事业促进国家文化繁荣,女子体育精神文化得到空前发展。教育是一个国家文化具有生命力的关键,具有传播社会文化的重要作用,也是塑造整个国家形象的关键。近代女子的教育权首先受到社会的关注,女子学校体育教育由早期建立个别学校发展到成为一项教育制度,再到培养专门体育人才的这个过程,女子学校体育逐渐完善,其产生的社会效应也逐渐变大。那么近代女子学校体育教育的凸显,不仅具有促进女子身心健康的根本作用,更是具备了冲破传统文化、传递社会主流文化的作用;体育教育使女子成为社会的良好榜样,改变中国女子的封建形象。体育的这种身体教育,对文化传递、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直至现当代对女性的发展都显得尤为关键。
3.5近代女子体育推动社会制度建设
体育与社会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发展,随着时间的积累,最终以制度的形式表现出来。体育运动的制度、法令、条例、章程等的健全和完善,以及人们遵守法律、道德的自觉程度是衡量和反应体育社会效益的标准,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理解为体育对社会的贡献。1906年左右,随着女子学校体育的不断发展,女子体育运动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在1907年《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和《女子小学堂章程》这两个法规文件中,女子体育纳入了正规的学校教育体系中,作为一项教学内容受到政府制度的保障,这使更多的人以合法的权利参与体育,更多人自愿接受体育教育。或许正是由于“社会中的性别”差异,这种差异使近代女子体育具有不同于男子体育的特殊性,促使女子体育上升到制度层面,推动社会制度的建立。
4研究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社会学意义的价值
无论是在近代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女子体育这个看似简单的体育现象却蕴含着巨大能量,然而对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历史回顾,不仅可以使我们更深刻的了解近代社会女子体育的本质和社会意义,而且对现当代女性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价值。第一,体育与女性的身体自由。由于女性与男性的生理差异,直至现代社会女性仍然摆脱不掉身体文化的束缚,从近代女子体育的实践来看,女子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挣脱小脚束缚、自愿选择喜欢的体育项目,体育对实现女性身体自由和赋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体育对自我身体的消费或支配,不仅可以提高现代女性的身体质量,是保障生活健康重要方式,而且是现代女性追求身体平等、改变柔弱消极的身体形象以及实现自我身体权益的主要方式。第二,体育与女性的自我关注。在历史的长流中,伴随社会时代变迁的体育,它的作用更能被人们认识和挖掘。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女性长期缺乏“自我关注”,在现代社会中仍然表现出“照顾家庭”的特征,研究中发现,女性在参与运动锻炼中最容易摆脱日常生活和社会角色的束缚。在体育运动中可以增加女性对自身健康、形象和社会交往的关注。因此,女性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就是对自己身体、形象等各方面关注的过程。第三,体育与社会性别空间。男女性别自古以来的差异,使男女在社会上的分工逐渐分化,这种分工导致了男女社会性别空间关系的出现,在这个空间中,女性则被束缚在家庭等比较狭小的地带,处于孤立的地位;那么近代女子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不仅帮助自己成功摆脱封建束缚迈入社会公共领域中,而且通过参与体育比赛运动,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承担更多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职务。可见参与体育活动则可以缓和这种孤立的境地,帮助女性争取更多的“社会空间”。因此女性参与体育活动是从“私域”向“公域”的迈进,也是拓展女性社会空间,构建和谐性别秩序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第四,女性体育与社会发展。通过对近代女子体育社会意义的研究,认识到女性体育对妇女自由、社会价值观念、社会稳定、社会制度、社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影响,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引导女性参与体育,在政治决策或体育决策的过程中,女性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因素,进而充分发挥女性体育的潜能,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根据休闲体育包含面广泛的特点,大致可以把休闲体育活动划分为如下几类:健身塑形、娱乐身心、竞赛、释放放松、社交交际、探险和寻求刺激等7类。
(一)健身塑形类
人们生活水平越高,对健康的身体以及良好的精神状态的需求就越高,而健康的身体又是良好的精神状态的基石,所以多数人以健身得方式来增进健康,增强自身体质,而还有一些人是通?^这些健身活动来行使自己追求美的权利。
(二)娱乐身心类
人们在社会中所进行的娱乐行为不尽相同,而具有一定程度的身体练习,又能在活动过程中使人获得愉悦情感的娱乐形式称之为体育娱乐。体育娱乐活动,其主要目的就在于愉悦身心,心理的愉悦感受更甚于身体上舒适感。例如:打陀螺,扭秧歌等。
(三)竞赛类
休闲体育中的竞赛与竞技体育中的竞赛截然不同。竞技体育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以争取优胜为目标,取得优异成绩。而休闲体育中的竞赛强调活动的过程,它主要是通过竞赛活动,来满足参与者愉悦身心的要求。
(四)消遣放松类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使得人们不得不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不仅仅表现在身体方面,更表现在心理方面。但据一些调查报告显示,体育运动虽然在愉悦身心方面没有娱乐类活动效果明显,但它更容易展开和进行,所以也是人们最容易选择的项目。例如:散步,快走等。
(五)交际活动类
休闲是交际活动的最佳时机,只有在休闲的环境氛围中,人们的自由感才能被最大限度地显现出来,在共同的体育活动过程中,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职业的差异,平等无差别很容易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使彼此之间的交流也没有障碍。
二、休闲体育的社会价值
(一)维护身心健康――休闲体育的本原价值
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使劳动者倍感压力的巨大,精神的持续紧张会使劳动者心理和生理各方面疾病增加。在心理方面,他们不认为劳动会给他们带来任何乐趣,反而会厌倦工作。而休闲活动产生愉悦的心情,愉悦的心情又反过来增强身体的健康。通过身体活动增进健康、调节人的心理是休闲体育的价值所在,愉悦的心情促进人的身体活动也是休闲体育的重要内容。
(二)休闲体育的伴随价值
1.娱乐与享受
人们所进行的休闲体育活动,没有竞技体育相对激烈的对抗性,并且可以回避因失败而产生的消极心理 ,无论在精神上还是体能上都不产生任何压力。人们可以自由选择活动的项目、方式、时间,轻松愉快地从事身体活动或观赏休闲体育活动。在工作闲暇之余来放松心情,释放压力,身心都得到某种满足。
2.促进人际交往
休闲体育不仅是休闲娱乐、健身的载体,同时也是拓展交际、增进情感交流及交友的剂。人们通过休闲体育运动可以结识许多不同领域、年龄阶段、性别的人,丰富精神生活和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交流,俨然已经成为了人际交往的新途径。
3.拉动消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在进行运动前需要购买运动装备,至少需要购买运动服与运动鞋。休闲体育给社会带来的经济产出,远远大于社会对它的经济投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多、消费观念的变化、国民体育意识增强,体育消费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人们已经具有享受休闲体育消费和服务的经济能力,发展休闲体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三)引导社会风气――休闲体育的附加价值
文明、科学、健康的休闲体育生活方式所追求的是一种积极健康、崭新的现代生活目标,它可以冲击并抛弃落后、愚昧、腐朽的不良生活习惯,抵制精神污染,引导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稳定团结。在闲暇时间,家庭成员欢聚一堂,共同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活跃家庭精神文化氛围,增强家庭凝聚力,促使家庭内部和谐。
三、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现状
(一)休闲体育发展获得了更多的物质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和社会对休闲体育的投资逐年增加。由中央、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投资建设的体育场馆、活动设施等,使得活动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个人在休闲体育上的投入也越来越多,更多人花钱购买运动器材或参与俱乐部活动。
(二)休闲体育发展得到了更多的时间保证
1、社会化
社会化是社会学长期、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戴维·波普诺在《社会学》中写道:“社会化就是一个获得自己的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社会化不仅对个人的生存、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社会的生存和有效运作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事实上,没有社会化就没有社会,通过社会化,社会文化才得以积累和传承,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而作为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发展人格、自我、角色借用。而要达到这些目的,必然经过一定社会化过程才能实现。
社会化从一个人的幼儿时期开始,并持续一个人的一生。它不仅仅指“生物人或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同时也包括个人适应生活的整个过程。通过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从而逐渐学会社会知识、技能与规范,最终形成自觉遵守、维护社会秩序以及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的社会人。而体育活动特别是竞技体育能促使人达到对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对提高人的社会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水平,成为社会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由体育活动的社会特征所决定的。特别是竟技体育活动中,既有互相协作配合,又存在相互竞争,同时又必须遵守一定规则进行。这种在竞技体育活动中形成交往合作,竞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迁移到日常社会生活、学习、工作中去从而使我们发现许多人并不是自觉地以个体的社会化为目的而去从事体育运动,但却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或加速了自己的社会化进程。现代社会中,竞技体育对人的社会化功能越来越重要,它向人们提供社会规范教育的场所和实践社会规范的模拟机会,引导人们融进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给少年儿童分配社会角色,并提供尝试各种机会,促进个性的形成和人格健全发展。
2、社会化内容与体育社会化的功能
2.1对杜会化内容的不同理解
社会化是个人必须的,站在不同角度对人的社会化有不同的理解: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由于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所共有的产品,包括物质与非物质部分。从而保持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社会生活的延续。这里社会化实际是一种文化内化进程。
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社会化过程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学习的文化模式。人类行为是由遗传因素与后天环境共同决定。从人类最初期行为来看,婴儿的基本生理需要是与他人的早期接触中形成的。因此,父母与婴儿之间的互动,为儿童的人格与自我意识的发展做了准备。
从社会结构来看: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承担一定的角色。按照乔治赫伯特·米德的角色借用理论,他将自我分为2个部分,在第二阶段中:“客我”在社会化过程中存在3种不同形式:模仿、嬉戏和群体游戏。这里嬉戏阶级实际上儿童装扮角色,角色借用指人们把自己想象为处于他人的角色或位置的角色活动,但并不真正理解所借用角色的意义,却开始重视他人的要求从而为熟知自己在群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更好担当角色转化奠定基础。
从社会心理角度来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强调个体与社会之间基本冲突。因此他强调在社会化过程中生理基础和情感的力量,他认为儿童在早期社会化过程中形成人格终其一生而不变。虽然受到以后许多人的批评,但我们认为他所强调儿童在家庭中社会经历对儿童人格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是正确的。同时他认为人格的形成是“本我”、“自我”、“超我”3个部分协调均衡的发展,一个人才能保持正常和健康。
从以上不同分析社会化是人的一种本质的需要,也是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人格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2.2社会化的内容
2.2.1传授生存的基本知识技能
人的社会化从婴儿时期开始,家庭承担重要责任,不仅包括基本生存的知识技能,而且还有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不仅促使儿童健康成长,而且使社会文化、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2.2.2人格的形成
人格是构成特殊个体鲜明特征的思想、情感与自我观念的特殊模式。“自我”是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艾里克·艾里克逊认为人格发展8个阶段中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一种认同危机产生,对此处理得好会产生稳定的认同,形成完整的人格。这里显然把人格作为一个整体,但实际人格形成受家庭和社会两个最重要方面的影响,使人的社会化过程复杂和多元,从而使人的性格多层次、多角度。
2.2.3形成良好社会角度
社会化的内容使教育社会成员按其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不仅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且承担社会角色,形成健康的互动。
2.2.4教导社会行为规范
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社会规范,用社会规范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集体之间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保持社会良好的运行,因此社会化过程也包括对社会规范的遵守,如风俗、习惯、法律等。
2.3竞技体育促进人的社会化
体育的魅力在于它的竞技性。所以体育最早起始于劳动中,形成于文化的交流中。竞技体育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体育就带有祭礼性质,但已具有民族节日竟技性质。由宗教习俗的催发、文化交流的需要和城邦力量的显示,形成古奥运会。这样竟技体育对社会的第一个重要贡献是促进人的社会化,对儿童来说不仅使他们学习到互相尊重养成良好的社会态度、完善人格和道德问题的判断力,促进他们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内化竟争的意义。
总的来说,竟技体育促进人的社会化,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进人竟技体育的社会化阶段。指青少年通过各种社会影响,认识竞技体育,产生兴趣,加人其中。
第二阶段:通过竞技体育的社会化,指青少年通过参加竞技体育,在身、心、群诸方面发展起来为日后进人社会打下基础。
2.3.1通过身体教育和运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功能
在婴幼儿教育期间,家人用练习坐、爬、站、跑等基本身体活动;在少年时期,各种游戏扩展孩子跑、跳等各种能力;青年时期,不仅发展了身体素质,培养运动技能,对健康形成良好的态度。因此:“良好的健康和充沛旺盛的精力是朝气蓬勃感知世界,焕发乐观精神产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意志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源泉。”这些早期有益的训练,为他们健康的人格,适应社会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2.3.2竞技体育对儿童社会规范形式的影响
竟技体育运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强烈的自身参与,激烈的对抗和频繁的人际交流,是它的鲜明特征。虽然竟技体育活动的规范具有强制性。但毕竟通过游戏、娱乐和运动体现出来是大家乐于接受的,又不会给人造成精神压力,由于规范培养使少年儿童进入社会必不可少的社会化过程。因而各种体育竟赛活动可以视为对社会法规和伦理道德学习的模拟过程。
而且儿童对体育竟赛中竞技有一个较长的接受过程,早期(幼儿期)在集体游戏中各自做一些独立玩耍而已,不注重其他。中期(5岁左右),对竟赛中活动游戏规则视为神圣不可侵犯,拒绝变更游戏规则。后期(10岁左右)开始了解规则真正意义。开始重视相互尊重和合作的价值,使游戏和比赛更为公平。开始协商游戏变更规则,一旦竞赛开始,绝对遵守规则,因为这是他们协商、自治的结果。
2. 4竞技体育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特别人际关系的影响
通过竞技体育活动,使儿童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能力,特别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表现之一,也是一个人成材的需要。因此竟技体育活动的良好协作关系有利于培养以后工作中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伙伴关系。
2.4.1竟技体育活动对人际关系的心理影响
竞技体育活动,增加了人与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缩短了距离。中国的乒乓球外交不仅打开封闭20年的中美外交上的隔阂,也开通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体育也是人生友谊使者,不仅增进人的相互了解,而且改变人的个性,形成完善的人格。它是青少年儿童的重要社交场所之一,对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独立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竞技体育活动不仅改变、调整人的良好心态,同时也可以缩短人际交往距离,为现代人的社会化提供良好的渠道。
2.4.2竞技体育活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
合作被认为是当代社会最有价值的社会化行为之一。因为现代社会要获得成功必须相互协作,同时由于社会文明发展,而隔阂的产生,使合作遇到最大障碍,因此合作能力既是参加竞技体育活动的必备条件,也是通过体育活动需要发展的社会型能力。如足球的强大吸引力,在于其成员良好的合作精神的发挥。所以经常性参加各种竟技体育活动,既加强了个体的合作意识,又有利于个体团队精神培养。
2.4.3竞技体育易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
竟争观念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重要价值观念,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既是体育运动的特征之一,又是体育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口号“更高、更快、更强”就是竞争的体现。而竞争的过程是他们身体素质、各方面知识、能力的自我展示。而这种竟争是建立在良好的体育道德基础之上。在竞技体育比赛中,不讲门第、不排尊卑;最讲法制、不循人情;最讲现实、不论资历,以“公平”为原则,是人的社会化形成的良好途径。
2. 5竞技体育对社会角色的影响
每一种社会角色,都代表着有关的行为期望和规范,对某种角色的承担,都要外显这个角色的特征。因为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必须担当适当的社会角色,而竞技体育活动,为学习社会角色提供有利条件。在竞技体育活动中,如足球比赛,每个队员分别承担前锋、后卫、守门员等各个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定权利和义务。每个角色有获胜的权利,也有遵守体育法律规范、道德规范的义务。
获得角色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体育活动中,通过承担各种角色的经验,不仅提高和增强体质,而且有利于促进个性的发展。有时在比赛中,有意让某人担当超出其本人能力的角色,不仅提高本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而且促进个性发展。社会角色是完成社会活动必要的社会构成。通过体育角色的学习,对人的社会化意识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也使儿童体验到通过个人努力不仅可以成功扮演角色,从而体验到人的主观努力是改变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
3、竞技体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的作用
3.1竞技体育是造就全面、协调、完善的人格的盆要方式
以身体健康为目的,是当代世界体育的一大特点。在当代社会化过程中,体育是克服现代文明病侵扰,恢复人类运动能力的重要手段。人类进人文明社会后,因文化而获得的高雅,以及经常出现的因文化而导致的畸形,使人类脱离自然。在人们与自然疏远的过程中,受损失最大的是人体运动。其结果造成人的片面和非协调发展。而竞技体育能使人身体和精神全部参与运动,充分体验到人体运动的乐趣,为造就完善的人格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途径。
3.2竟技体育对社会稳定的作用
人的社会化,必须具备良好社会环境。而竞技体育对维持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竞技体育是集聚社会力量的一种形式,作为一种社会语言,容易为不同阶级、阶层,不同职业和信仰的人们普遍接受,为不同的人提供发挥精力的业余活动场所,减少和避免人们把精力用于危害社会,从而达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3.3竞技体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作用
各民族的文化、各种社会文化活动中,竞技体育总是和国家民族的礼仪庆典活动同时出现。升国旗、奏国歌,还是点圣火、发誓言、敲钟、放鸽群、撒鲜花、授勋章,虽然表面形式相同,但文化内涵千差万别。大型竞技体育活动还要进行团体操、音乐舞蹈表演,这一点与古代竞技体育与宗教祭祀活动十分相近,有渊源关系,如奥运会开幕式,融人主办国的文化,在社会化进程中,使人产生认同感和‘.自我”感,这一点是其他社会活动无法比拟的。
3.4竟技体育活动所传递的社会道德观念对人的社会影响
体育道德是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员道德又是一种对青少年影响至深的职业道德。竞技体育所宣扬的奥林匹克精神、体育道德都具有很高的社会理想价值,而竟技体育推崇的公正、竞争、协作、团结、诚实等道德观念正是人的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部分,对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所有成员都具有重要影响。可见,竞技体育活动所传递的社会道德观念对人的社会化起着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这些潜在的价值在深层结构方面影响着社会心理和民族精神。
3.5竟技体育对人的现代化的影响
社会的现代化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现代化,在社会化过程中,现代化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对现代人要求的社会性格与竞技体育所提倡的观念是一致的,因此,用竞技体育来培养社会成员或未来社会成员的现代意识和心理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活动往往容易影响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结论
(1)竞技体育能促使人们达到对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许多人并不是自觉地以个体的社会化为目的而去从事竞技体育运动,但却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或加速了自己的社会化进程。
(2)社会化是人的一种本质的需要,也是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人格全面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
(3)竞技体育对社会的第一个重要贡献是促进人的社会化。
(4)通过竞技体育的社会化,青少年从身体、心理、群体等方面发展起来,为进人社会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