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2-08 17:11: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启发式教学的作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启发式教学的作用

篇1

一、启发教学要选择最佳施教期

所谓“愤、悱”,郑玄解释为“心愤愤,口悱悱”,当学生呈现这种“愤、悱”的心理状态时,正是他在积极思维过程之中,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这时急需老师指导,这种指导就叫做“启”,叫做“发”。“启”和“发”相对成文,是同义复合词,都是老师的动作。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当然可以成为师生的双边活动。孔子认为不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就不能进行教学;只有“愤而后启”、“悱而后发”,才是选择教学的最佳时期,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孔子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需要的表现。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抓住契机进行提示、点拨。孔子告诉我们,在学生跃跃欲试的时候,处于“愤、悱”境地的时候,老师去提示、去点拨。现代教育学认为,要学习取得成果,关键之处就在于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思维门扉的开启,关键是在学生主观上认为有必要的时候。那么,找到了最佳施教期,就直接告诉学生所不知道的知识,行吗?不,老师要把某些话说在关键处。第一,要做到“道而弗牵”,善启善发。“道而弗牵”出自《礼记・学记》,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指点诱导,使学生自觉学习,不要让他们被动地跟着走。做到老师循循善诱在前,学生孜孜求索于后,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为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和发扬他们的主动进取精神开路。要做到导而弗牵,善诱善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老师一定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循循善诱,步步深入,启之有序。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可随着老师的启发紧张思考,步步进发,悟出真知,得到求知的快乐。第二,要做到“开而弗达”、搭桥铺路。“开而弗达”出自《礼记・学说》。意即老师的教学,要启发学生思考,给予指点引导,但不能告之现成的答案。“开”即开启、激发,就是要激发学生思维,放手让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开拓学生智力发展的广阔天地。关键的一条是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疑难处、转折处、朦胧处进行有效点拨,指明思路发展的方向,或解决思维的疑难,引导思维由此及彼地发展或旁敲侧击在广阔的天地驰骋,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做法,称之为“搭桥铺路”,即给学生思维的发展“开辟道路”。要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我们就必须借鉴孔子关于何时启发怎样提示、点拨的做法。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用提示点拨启迪提问,引起学生的警觉,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关系,诱发学生想象。

二、“启发”教学的核心是思维上开窍

思维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教学中怎样使思维开窍,就要研究“愤则启”、“悱则发”的思维规律。朱熹注:“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开其意是思维,达其辞是语言,思维和语言是互为表里的。只有想得通,才能说得清;有用自己的语言确切地表达出来,才是真正弄清问题。表达既训练语言,又训练思维。孔子把学生的思维活动作为启发式学的核心内容,是对教学理论的重大贡献。

三、“举一反三”是最终目的

篇2

德国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也对教学启发技巧思想的理论化做出卓越的贡献。他认为“教育就是引导 ”,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是启发式教学的首要原理,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和标志,“教师只有在起引导作用时,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儿童的主动性。”他建议:教学要采用发展的方法,即启发学生的智力,使他们能够“探求、考虑、判断、发现。”他的名言是:“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一切都在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向前发展。在这种高速度发展的现代教育中,启发式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因为启发式与现代教育相吻合,而且因为它具有特殊的艺术功率和审美价值。那么,如何有效地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尤其是如何将其有效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呢?

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可能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对教师的启发引导反应迟缓;二是可能教师的问题缺乏启发性,所提的问题太抽象,太庞大,或者跳跃太大,缺乏循序渐进,致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法宝。提问启发,仅仅是启发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一种形式和方法,而不是它的全部。“满堂问”看起来很“热闹”,其实如果不注意设问的对象、质量、层次,不注意启发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样子,一个架式,学生没有进入被启发的角色,这样的问,问得再多,效果也不会大甚至是浪费时间。我们必须认识到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教师不置一言,没有提出什么问题。但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仅仅作出某种暗示,都会诱发学生的思路和联想,同样具有启发性,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一、 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

初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乐于接受新事物,但又缺乏自我发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感到枯燥、乏味、无成就感,极易造成厌学情绪,他们需要的是充满师生交流、形式多样、不断通过自己的推理得到新知的过程。

二、学科特点

初中英语教材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生活,内容新颖,十分适合采用“启发式”教育模式,无论是问题设置还是相关资料收集都符合实际,教师教学中也能紧扣课本,实施有效教学。

三、 方法总结

(一)形象刺激法

人们认识事物往往从形象开始,运用形象可以很好地刺激学生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形象性,除了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以外,还要辅之于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此来刺激和强化其学习动机。

(二)竞争刺激法

竞争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国外许多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在竞争过程中获得自尊和自我成功的需要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增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展开竞赛,造成学生力争上游的心理。进行小组竞赛就是很好的方法之一。

(三)成果反馈法

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包括看到自己所学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成效、解答习题中的正确与错误、学习成绩的好坏等都可激起刻苦学习的动机,因为知道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学习的态度、手段得以加强,激起学习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激起上进心,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正确评价,引导学生及时总结自己,认识自己,刺激自尊心,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四)情感共鸣法

课堂教学不仅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有助于思泉喷涌,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像音乐指挥那样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上激情启发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1)通过放录像、录音或生动讲述,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维、去探索。例如,教Past and present一课时,我就放了一段关于家乡变化的录像,那些变化深深地触动了学生,为我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2)找一件能引起学生丰富想象的物品,使学生睹物思情。如英语课教“我的一家”时,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家庭的合影,然后用英语介绍,借以激发学生的家庭观念及热爱父母的心情。(3)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上预备教材时,利用自绘的卡通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对再次巩固已学知识的兴趣。从生理学上来说,教师的自信、兴奋、惊奇、赞叹对学生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活动起很大的作用。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饱含感情,并通过自己健康向上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调动起思维积极性,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五)设疑解疑法

篇3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传统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有待改进之处

传统的作物栽培学教学只是一种继承型的教学,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不注重学生智能的发展;多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多注重现有成果的传授,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不够。

基于上述原因,传统模式培养的农科学生通常存在如下共性问题:(1)读得多,但不能干,存在“高分低能”现象。(2)思维方式属于再现型,遇到新的问题、新的情况时,则不知如何应对。(3)对快速更新的新知识吸收、理解和应用能力欠缺。(4)缺乏敢于创新的意愿和才能。(5)面对非对口专业的工作,适应性差。

针对目前作物栽培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农科教育工作者都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探索。其中将启发式教学灵活应用于作物栽培课程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农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

2 启发式教学在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1 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展启发式教学的前提

就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而言,教师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程与方法起规划、引导作用, 因此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但从整个活动的终极目标上来看,教是为了学,因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思维活动为主线,做到适时启发,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观点。

2.2 创设问题情境是开展启发式教学的基础

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设问题情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以此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是启发式教学的外在表现形式。实践证明,好的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注意力集中,促使学生主动自愿地探求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但提问并不完全等同于启发式教学。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创造问题情境,包括问和答的情境,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互设问答的过程开展学习活动。

例如,作物栽培学“水稻产量形成及其调控”章节内容时,为使学生明确水稻产量和产量形成的基本概念,掌握产量形成的主要过程及其调控方法,全面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水稻产量响应问题的能力,可抓住主线提出问题“水稻栽培学量重要的关键词是什么?为什么?”启发学生了解整个水稻栽培学的主线以及本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位置。通过“生长”、“发育”和“器官建设”这3个关键词回顾过去的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水稻生长、发育和器官建成的过程其实就是水稻产量形成的过程。然后进一步设问“水稻产量形成是否还有其他过程?主要包括哪些?”自然引出本节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进而层层设问,逐步推进,从产量构成因素、光合生产与分配、源库协调和群体质量优化等角度全面解析水稻产量形成的主要过程及其调控方法。以点带面,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空洞泛味的抽象概念讲解变得生动有趣,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3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手段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大脑不断处于主动思维状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设法造成学生的“愤”、“悱”心理状态,先让他们暂时求知而不得,想说而不能而后引导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变学生以知识被动的接受者为,知识形成的参加者和发现者。

例如,在开展小麦幼穗分化过程观察实验时,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单一,只借助于解剖镜观察特征,往往是实验做过了,但学生普遍感到一是概念不清,二是这些知识不知如何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因此,对实验方法加以改进,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从不理解走向理解,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可以先制作小麦植株标本,让学生总体认清什么是成穗,成穗的结构(包括小穗、穗轴、护颖、内外稃等)。然后借助电视摄像装置进行穗分化观察,把各时期的形态特点直观加以呈现,引导学生思考幼穗和成穗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怎样对号入座?这样同学们很容易把概念弄清、记牢。然而实验并非到此为止,通过让学生进一步反复观察,设问在各时期分化中能否看到一些特殊情况?并尝试推测形成特殊情况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再和学生一起分析在非正常情况下,如遇到干旱、冻害、高温等各时期的分化又是什么样,从中找出差距,分析出后果。接着鼓励大家再接再厉,把思路进一步延伸,为什么幼穗的每个小穗的小花数目达728个以上,而成熟的小穗小花只有324个结实,减少了很多呢?我们在生产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小花的退化,从而提高产量呢?最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搜集资料,撰写一份实验报告。

2.4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开展启发式教学的保证

教学中,教师不可唯我独尊、搞一言堂。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大胆向教师质疑问题。要充分释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开思路去操作、去讨论、去争辩。教师更多是将自身角色定位为裁判员,而不是教练员。只有这样,启发式教学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组织课堂讨论和进行角色扮演可以改变教师在传统教学法中“满堂灌”、“说教式”的 “一言堂” 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教学活动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课堂讨论通常以3~5个学生为一组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选取重点、疑点、热点内容,预设讨论主题,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搜集资料,准备发言提纲或背景知识。在开展堂讨论时以小组为单位抢答发言,然后相互进行质疑和答辩。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全神贯注地耐心倾听,并对讨论中的一些误点、疑点和难点作必要的解释和补充。最后由全班集体评定各小组及作自由发言者的考核成绩。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它是与注入式教学相对而言的,而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则是与讲述法相对而言的。启发式教学在能否有效实施,取决于涉及参与教学过程中的诸因素,特别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只有参与教学过程的诸要素融洽配合并有效地发挥作用,启发式教学才会在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中发挥出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凌启鸿.论中国特色作物栽培科学的不可替代性[J].中国农学通报,2003.19(8):1-6.

[2] 杨建昌.对作物栽培学发展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8(1):154-155.

[3] 朱新开,郭文善,李春燕.作物栽培学课程组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9(35):227,230.

[4] 左青松.对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的思考.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1):177.

篇4

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从事法学专业本科生的民法教学工作。从第一次踏上讲台时起,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使民法课堂变得生动和更有吸引力。为此,我虚心地向老教师们求教,多次深入课堂听课,经常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学到了许多,也了解了学生们的需要。同时,在课堂中,我不断地进行实践,逐渐体会或者领悟出一些适合自身特点和课程特点的授课方式。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启发式教学。要做好启发式教学,结合案例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和有技巧的设问,用问题引起学生们思考,在问题的解答中理解相关知识点、运用相关知识点,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深受学生们欢迎。下面,我通过在课堂上运用过的两个真实的教学案例,来谈一下设问在启发式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一

在讲物权法时,对于担保物权,需要给学生们介绍一下担保物权的制度价值,使之明白为什么会产生担保物权制度,担保物权制度能解决什么现实问题,这是学习和理解担保物权的前提。学生们如果不能对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那么学的知识就是死的。因此,我将这一部分内容列进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如果我按照教材对担保物权的功能进行一一列举,势必陷入理论的说教,学生们就会不感兴趣,收不到好的效果。于是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尝试了启发式教学,反复修改了教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设问,课堂效果非常好。下面我结合教案来谈谈我的做法。

首先,我通过这样一段话引入这一话题:“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民法是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基本法,其中物权法中的所有权制度明确了物的归属,这就为物的交易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因为所有权制度明确了某物归某人所有,这就为该人处分该物提供了权利依据。我们还了解到,在商品经济社会,虽然要明确物的归属,但这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因为赚取利润,使财产增值,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动力。而钱放在自己家里,是不会生蛋的;只有通过物的流转、通过交易,才能使我的钱下金蛋,使我的财产增值。因此,交易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那么,要交易,必然得与特定的人发生交易关系,交易关系在民法上就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合同关系,债的关系,即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接下来,我设问“债权人和债务人,你更喜欢充当哪个角色?”学生们的回答各不一样,有的说愿意做债权人,有的说愿意做债务人,并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我对学生们的回答进行了总结:“在杨白劳的时代,当然大家是想做债权人;但是在文明社会,债权人是很不好当的,债权人从成为债权人之日起,就一直处于忧虑之中。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买卖合同,来分析在这样一个简单的债权债务关系中,债权人为什么会一直处于忧虑之中,债权人最担心的是什么?”

于是,我向学生们介绍了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案例:甲公司销售棉花,乙公司是一家棉纺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需要棉花。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棉花的购销合同,双方约定:甲公司先向乙公司提供棉花10吨,每吨1万元,乙公司验收后2个月内付款。后来,甲公司如约向乙公司提供棉花10吨。甲公司如约履行后,就成为了乙公司的债权人,对乙公司享有10万元货款的债权。

案例介绍到这里,我适时提问:“甲公司作为债权人,他最担心的是什么呢?”学生们回答是担心债务人乙公司不付款。

我又问:“为什么担心呢?”这一次学生们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思考了一会儿,有人在小声地议论着,我就让他们站起来回答。然后,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总结:“债权是一种请求权,只能请求对方为给付,而不能直接支配对方的财产,债权能否实现完全取决于乙的履行。正是因为债权的能否实现不完全取决于债权人本人,自己无法控制其结果,所以债权人才会担心。如果债权的实现能像物权的实现一样,仅依债权人自己的行为就能实现债权,那他就不会担心了。”很多学生点了点头,说明他们理解了这一点。

接下来,我问:“如果乙公司后来拒不付款,那么甲公司该怎么办呢?他能不能跑到乙公司把乙公司的财产搬走抵债呢?”有了上个问题做辅垫,学生们几乎都回答不可以,因为那是侵权行为;他只能到人民法院,查明案件事实后,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我又问:“那么是不是只要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甲公司的债权就一定能够顺利实现,甲公司就高枕无忧了呢?”这一次,学生们没有立即回答,思考了一会儿,有学生大胆地表述了自己的观点。我进行了总结:“当然不是,即使甲公司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但甲公司的心还是不能放下来。其一,如果乙公司同时还存在其他的债权人,且所有债权人的债权总额超出了乙公司的财产总额,此时,所有的债权不可能同时实现,企业资不抵债,面临破产。根据破产的理论,因为债权的平等性,所有的债权人的债权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破产时,就要按照各债权的比例来进行清偿。此时,甲公司的债权并不能够全部得以实现。乙公司清算后,就不存在了,甲未实现的债权也就永远不能实现了,他当然不可能高枕无忧了。其二,债务人的财产处于不断地流动中,债权确立之时,可能债务人的财产充足,但债权需要实现之时,债务人的经济状况也可能因为经营不善而严重恶化,财产出现不足,而且债权不具有追及性,不能追及到财产所在,来实现债权。这种情形也会使得债权人愁上加愁。”

总结完,我接着说:“上面这些都是作为债权人最最担心的地方。那么这些担心,会不会使人们在交易时有所顾虑,从而降低交易的信心呢?”学生们又一次异口同声地回答:“当然会。”

我进一步问:“那么法律能不能提供一些途径,消除债权人的这种担心,从而增加人们交易的信心,促进交易的成功呢?”这一次,我没有等学生们回答,说:“当然能,这就是债的担保和债的保全制度。通过债的保全和债的担保制度,就能保全债务人的责任财产,担保债务人债务的履行,从而确保债权人债权的实现。其中债的保全制度,你们到下学期将会学到,在这里,我就不再提了。我们来说说债的担保制度。所谓债的担保制度,就是担保债权到期能够实现,担保债务到期能够履行的制度。它可以进一步分为‘人的担保’、‘物的担保’、‘金钱担保’。人的担保指的是保证,金钱担保指的是定金,物的担保就是担保物权担保,它就是为了确保债权人债权的实现而确立的一种物权制度。下面,我们就看看,担保物权是如何实现担保债权人债权的。在上例中,甲乙在签订合同时,甲为了防止乙到期不支付货款,要求乙以其一套生产设备设定抵押权,并且进行登记。这时,如果乙企业到期不支付货款,甲企业就可以与乙企业协商或者申请人民法院,拍卖或者变卖该套生产设备,用换得的价款来实现自己的债权。此时,只要该套生产设备价值足够,甲企业上述担忧便可一一排除。首先,抵押权是物权,具有直接支配性,如果到期乙企业不能清偿债务,甲企业可以直接申请人民法院拍卖该套生产设备,不必借助于乙企业的行为。其次,如果还存在其他的债权人,因为甲企业的债权是有抵押权担保的债权,优先于一般债权,甲企业的债权可以就抵押物的变价优先实现;即使是在乙企业被宣告破产时,甲企业也享有别除权,可以将该生产设备从破产财产中提出,单独实现抵押权。再次,乙企业将该生产设备转让,根据物权的追及效力,甲企业仍可以追及至物之所在,来实现抵押权。”

最后,我进行了全部内容的总结:“这就是担保物权的制度价值,它在于为交易提供担保,从而促进交易的完成;同时对债务人而言,在不丧失担保物所有权的前提下,获得了一定期间内的融资。”课后,我与学生们进行了交流,发现学生们都理解了担保物权的制度价值及其适用的具体情形。

这是我在教学中运用得很不错的一个教学案例,从这个教学案例可以看出,有针对性地设问,引起学生们思考,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对于引导学生们在具体事务中理解抽象的理论问题,效果是非常好的。

案例二

在讲债法时,对于债的保全部分,为了使学生们在刚接触到这一事物时,对于其含义、作用、适用情形和种类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我还是结合一个简单的案例,通过几个问题的设置,达到目的。

我先给学生们设定了一个案例:甲向乙借了20万元,约定了偿还时间。可是快到偿还时间时,甲对还钱的事,闭口不提,却把自己的彩电等值钱的家电低价卖给自己的哥哥,并且将自己的房屋赠与自己的妹妹,同时甲还免除了丙(其表弟)欠自己的5万元债务;丁欠甲10万元的债务,已届清偿期,甲也不主张自己的权利。对于甲这种为了逃避债务而转移财产的行为,乙感到很受伤,找甲理论。甲说:“我虽然欠你钱,但这些东西是我的,我爱怎么卖就怎么卖,别人欠我的钱,我想不要就不要,这是我和他们之间的事,你无权干涉!”

案情讲到这里,我先问了学生们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甲的行为讲诚信吗?”我设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回答不讲诚信,从而使学生们认识到,债的保全这种对债务人行为干涉的行为不是不合理的。正是因为债务人的行为不诚信在先,所以对这种不诚信的行为进行干涉,是合情合理的。

学生们的回答是不诚信。我点了点头,又问:“甲的行为会不会危害到债权人乙债权的实现呢,为什么?”我设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知道,甲的行为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这种行为会危害到债权人债权的实现,因此,法律有必要在此时赋予债权人一定的权利,从而干涉这种行为。学生们的回答是会,并讲了理由。我进行了总结:“因为债务人自负债之时,其所有的财产就变成了债务履行的一般担保,是为责任财产。责任财产的多少是债务人清偿能力大小的体现。案例中,甲的行为必将导致其财产的不当减少,财产的不当减少必然造成其清偿能力的下降,该下降必然会威胁到债权人债权的实现。”

在前两个问题做了辅垫后,我顺势提出第三个问题:“此情此境下,法律应不应该构造出一种制度,使债权人在此情此景下有所作为,确保自己债权能够得到实现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应该。我的目的达到了,通过上述三个问题,学生们认识到,债权人此时对债务人与第三人行为的干涉,是有法理依据的。

我进一步指出:“如果不构造出一种制度,使债权人在此情此景下的权利获得救济,显然对于债权人而言,是不公平的。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在此情此景下,债权人可以行使两项权利,确保自己债权的实现。第一,他可以通过行使代位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甲对丁的债权,以使甲的财产增加,使自己的债权的实现有一定的财产保证。第二,他还可以通过行使撤销权,撤销甲故意把自己的彩电等家电低价转让,将自己的房屋赠与他人的行为、免除自已的债务人的债务的行为,以收回甲的这些财产,使乙自己对甲所享有的债权的实现有一定的财产保证。这两种权利的行使,就属于债的保全制度。即当债权人的不当财产处分行为危害到债权人的债权实现时,法律便构造出债的保全制度,通过赋予债权人两项权利,确保其债权的实现。”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词块理论自从诞生以来,受到二语习得研究者的普遍关注。语言学研究者已对各层次高校大学英语写作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对于才兴起的独立院校,大学英语的写作教学似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理工科类独立院校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大大的低于重点院校但又高于高职高专的学生,特别是英语写作表达不流畅,不地道几乎成了他们的共同毛病。这类学生同样需要去参加四级考试,而写作成绩低,这是影响他们过关率的重要因素。对这类处于中间水平的学生,教师要摸索出适用的写作教学法确是当务之急。本文主要通过实例来探讨词块教学法应用于独立院校学生写作中的优势,指出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具体措施,试图找到一条适合独立院校理工科学生的写作教学法,以及词块教学法应用于写作教学的缺点所在,以便在今后对独立院校理工科写作教学进行再次研究时能得到一些启示。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大学英语的写作是学生英语水平综合能力的表现,没有足够的词汇、连接词,只是零星的单词,毫无意义,更别提作文的优美流畅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几乎忽略了写作教学,教师们平常对学生的作文训练基本依照以下步骤:(1)布置作文题目;(2)教师和学生一起打好提纲;(3)学生进行写作;(4)教师评阅。结果,学生的作文毫无提高,中国式的句子随处可见。特别是对于理工科学生,平时无暇接触真实的英语材料,因此以上弊病更是比比皆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Nattinger 和Dc Carrico提出语块理论为克服这些弊端提供了可行之径。

2 词块教学法

2.1 理论依据

语块理论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由Nattinger 和Dc Carrico 提出的。他们将人们习惯上认为的短语词汇定义为长度不等的语块,认为语块是约定俗成的,具备功能的复合物,它们在交际中出现频率更高。有些语块是半固定的,如chances are that…语言就是由这些固定的、半固定的语言现象构成的。

Michael Lewis 先后出版了 The Lexical Approach(1993) 和The Lexical Approach(1994). Michael Lewis (1993) 认为语言是具有语法意义的词汇构成的,而不是由具有词汇意义的语法构成的,这些具有语法意义的词汇构成了众多的具有意义的语块,当这些语块集合在一起时,能形成连续而连贯的篇章。因此把词块教学法应用于学生的写作就有了其理论来源,词块的作用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

2.2 词块的定义

Cowie(1988:136)把一些固定半固定的词汇组合称为构建语言的预制词块(prefabricated language)。不同的研究者对“词块”这一语言现象,有不同的表述,如lexical chunks,formulaic speech等。尽管如此,但词块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有着自己特定的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词块主要有四种形式:(1)短语如catch up with,out of sight; (2)搭配语如commit crimes,adapt oneself to sth; (3)惯用语如knots in one’s stomach,out and about; (4)语句框架如not only…but also…,no sooner…than…等。这些词的组合不是随意组合在一起的,它们一起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所以当学生对词块越熟悉,写作速度就越快,写出来的文章就越流利。

3 词块教学法应用于写作

3.1 词块教学在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老师把平常的写作开头和结尾部分分成以下几种类型,开头部分常用到的词块有:(1)观点议论型:when it comes to ……,most people would argue/claim/favor/contend/maintain that ……,while others take a fresh idea;……arouse great controversy; …… is under heated discussion. (2)现象分析型:Currently,the phenomenon of …… is brought to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s attention; Perhaps nothing can be more illustrative of …… than that of ……;(3)叙事性:what strikes me most is …… that day. (4)应用文型:It’s my honor to ……. It’s a pity that ……. 对于结尾部分,我们常用的词块有:As far as I’m concerned; From my point of view ; From above we may easily draw a conclusion that ……

3.2实例分析

作文题目:Online Games

要求:(1)现在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2)有人认为网络游戏给学生带来好处,但另一些人认为网络游戏弊大于利。(3) 我的看法。

老师根据上面的要求,教学步骤如下:

Step 1.把全班(70人)分成10个小组,每 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主要负责全班一起讨论此作文的题型,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可能要用到的词块或句型结构,包括文章开头、正文、结尾时要用到的词块; (下转第53页)(上接第42页)

Step 2.各小组的成员根据自己平时对词块的积累进行讨论,最后每小组派出一个发言人在黑板上写出此篇作文的模块,老师则选出其中一个较好的模块以让学生学习,训练;

Step 3.学生根据模板完成写作。(以下已写出了第一段)

As the use of modern computer and Internet is on the rise,online games is enjoying the widest popular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Many students also enjoy great pleasure and satisfaction from these games. But those lacking self-discipline are so over-indulged in these games that their health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s are affected. This phenomenon has worried the teachers and parents.

Step 4.老师批改,评讲。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慢慢记住常用词块,并能较好地应用于作文中。甚至是写作很差的学生也被潜移默化了,这样全班的写作水平就慢慢地提升了。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告诉学生切勿只拘泥于模板,应该大胆创新,老师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

3.3 词块教学在独立院校学生的写作提高中的优势

独立院校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对于大部分同学的写作,文章多数句子有语法错误,流利性欠佳,更别提使用一些高级词汇了。笔者结合这些学生的特点,根据英语词汇板块性特点的研究,发现词块教学应用于这些学生具有以下的优势:

首先,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记忆和储存;其次,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的流利性、准确性、地道性;第三,使学生减少写作中的错误,因为板块结构的特点只允许少量的更改。第四,使学生避免使用不当上的错误,因为板块结构的语用功能较强,只限定于一定的语境中。实践证明词块掌握越多的同学,作文的输出越流利,越地道。

4 词块教学法应用于独立学院学生写作中的启示

首先,教师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发掘应用于作文中的词块,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词块的敏感性;其次,学生要大量地阅读真实的语言材料,只有当学生大量地接触了真实的语言材料,才能更好地发挥词块的语用功能,把词块用在恰当的语境里;第三,学生要背诵大量的词块并应用于写作,才能提高作文水平,只有大脑中储存了大量的词块,才能运用自如,文章才能流畅、地道。

5 结语

以词块教学法为主的教学应用于写作教学中,特别是独立学院学生的写作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它便于学生记忆,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的流利性、地道性,但是新颖性却欠佳。同时,词块教学也对老师的知识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发现大量的词块,特别是新颖的词块,这就要求老师也要大量地阅读优秀作文,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辨认新颖词块的机会,要求教师要选择词块进行教学。但如何选择新颖的词块应用于作文,如何为学生提供寻找新颖词块的机会等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Cowie P. Stable and Creative Aspects of vocabulary Use [A]. In R Carter & MMcCarthy(Eds). Vocabulary and Language Teaching [C]. Harkw: Longman,1988.

[2] Lewis,M. The Lexical Approach [M]. Hove,England :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1993.

[3] Lewis M.A Lexical Approach,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4] Nattainger,J&Decarrico,J.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 黎宏.词汇教学法与英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培养.外语界,2005 (2).

[6] 裘莹莹.词汇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考试周刊,2008 (27).

[7]于秀莲.语块教学法与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实验研究[J].外语界,2008(3).

篇6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无论是哪一学科的学习,都需要调动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更好完成教学任务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心重、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等特点物理学又是他们刚刚开始学习的全新领域,对他们而言很多知识都新奇而且神秘应抓住初中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里安排适量的有趣实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好物理教学工作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时期的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往往比较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育工作者以课本为基准,对实验进行适度的改进、创新,鼓励学生展开实验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工作者对实验进行适度的改进后,实验的目的性更明确,实验结果更明显,可以使学生自主总结实验结果,得到相关理论,这样得出的理论学生可以记得更扎实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运用物理学基本原理和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归纳,经过长期的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意识都会有显著地提高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开展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实验,有助于学生自主地观察、分析,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充分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实验的操作,准确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实验积极思考、总结经验,最终形成好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而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更加有利于牢固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无论是探索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都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但是单纯依靠验证性实验无法锻炼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态度,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而探索性实验恰恰能够在这方面进行补充这些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对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建议

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物理教学实践中,生动有趣的教学要靠长期练习得来,没有哪个了老师能够完全自由发挥因此,教师应该对每一堂演示实验课进行认真准备要明确初中物理教材中每个演示实验的目的,根据实验要求确定适合的实验设备器材,老师要做好演示工作,确保学生真正了解实验流程,只有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2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演示实验,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

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然而,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多数时间用于实验讲解,留给学生的操作时间少之又少,很难让学生真正发挥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原本为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跟思考能力的演示实验变成了老师的独角戏,这样的演示实验教学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物理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流程教师应该尽可能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开动脑筋进行思考,而不是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的步伐物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让他们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出原理,只有这样得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学生,才能更好地被运用到物理学习当中,提高学生理解物理知识能力

3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是一种有严格操作程序的教学方式,只要教师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很快就能从中掌握实验的操作要领,并根据一个实验的实验要领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得出许多同类型实验的操作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让他们在不同层次的探究中获得知识,同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真正做到乐于发现、乐于学习,能够从探究中获得乐趣,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形成对物理学学习的热爱,才能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知识,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篇7

童话故事是一种适合儿童阅读的故事类型,与小说的写实特征不同,童话故事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幻想,故事情节亦虚亦实、如幻似真,儿童的思维在童话故事中不受约束,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童话故事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但是又高于现实生活,往往能够借助夸张、象征、拟人等变现手法,通过奇幻的故事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传递生活真理和道德观念,能够使儿童在快乐中成长为一个明事理、辨是非的人。

一、学前教育中童话故事的作用

童话故事在学前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激发儿童想象力

童话故事中的故事情节充满着奇幻的想象,包含了各种神奇的事物,往往能够引起儿童极大的兴趣,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并且童话中的人物往往拥有超能力,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而其他原本没有生命的各种角色,如小草、小鸟等,也都有了人的思想和情感。当儿童处于奇妙的童话故事中,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还可以与其中的各种角色进行心灵互动,使儿童的想象力得到有效激发。

(二)增强儿童记忆力

童话故事往往因情节生动、奇幻,往往能够在儿童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神笔马良》中无所不能的神奇画笔,《龟兔赛跑》中出人意料的比赛结果,《白雪公主》中白雪公主惊险的历程等,都会在儿童的脑海中烙下深刻的印记。儿童通过阅读这些童话故事,不仅能够开拓自身眼界、学习到故事中的道理,还可以对文学作品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其记忆能力在不知不觉中会得到强化提升。

(三)帮助儿童养成良好性格

童话故事中有着形形的角色,并且每一个角色的性格都各不相同,比如《白雪公主》中善良的七个小矮人、《七色花》中乐于助人的珍妮、《丑小鸭》中积极乐观的丑小鸭、《奥德赛智胜独眼巨人》中的机智勇敢的奥德赛等。这些角色都有着良好的性格品质,能够成为儿童学习的对象,起到榜样作用,使儿童在感受童话故事中奇妙世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性格,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1]。

(四)培养儿童正确道德观念

童话故事往往可以借助奇异的故事折射现实生活,教会儿童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培养儿童正确的道德观念,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如《渔夫和鱼》的故事,一条神奇的金鱼可以帮助渔夫实现三个愿望,但是因为渔夫老婆的贪念,使得他们失去了实现三个愿望的机会,而最终渔夫什么也没有得到。儿童通过这个故事便能够懂得人要学会知足的道理,不可贪得无厌,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二、学前教育中发挥童话故事作用的方法

要想充分发挥童话故事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就需要借助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营造童话环境

通过布置童话环境,能够将儿童代入到童话世界中,加深儿童对童话故事的体验。学前教育教师应该结合童话故事情节,围绕着故事主线,在教室内布置一些童话中涉及到的美丽事物,营造一种真实感较强的童话环境,使儿童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童话场景中自由想象、交流。比如在学习《三只蝴蝶》的时候,可以布置一些花盆、鲜花、小草、蝴蝶模型等。

(二)创设音乐情境

音乐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利用动听的旋律和节奏表现出童话故事中的情感,在营造轻松、欢快故事氛围的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加深对童话故事的情感体验,进而起到更好的学前教育作用。比如在学习《灰姑娘》时,当阅读到灰姑娘穿着水晶鞋、坐着南瓜车去参加舞会的时候,可以播放一些愉悦、轻松的音乐,让儿童感受到灰姑娘的喜悦之情。

(三)展示童话画面

展示童话画面是一种最为直接的教育方法,符合儿童喜欢看图片、看视频的特点。在学前教育中,老师可以将童话故事中的故事场景制作成色彩鲜明、线条简单的图片,或者在网上下载一些童话故事片段在课堂上进行放映,利用图片、视频等画面形式将童话故事呈现出来,带给儿童更加直观的视觉感受,使儿童在看图片、看视频的过程中学习其中的道理。

(四)扮演童话角色

通过角色扮演,可以使儿童对童话故事有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能够充分发挥童话故事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在学前教育课堂上,老师可以选取适合角色扮演的童话故事,组织儿童进行角色体验,同时自身也要积极参与其中,带领儿童走进童话世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动的性格,采用做游戏的方式进行童话角色扮演,从而加深儿童对童话的感受和理解。

三、总结

篇8

[关键词]启动式目标教学法英语过程写作兴趣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53

写作是高中英语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输出运用交流方式,是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重要体现,在英语高考150分中写作分值为25分。从语言的运用和高考所占分值的比例,不难看出写作很重要。

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特别作为高一打基础的阶段。因此探索出行之有效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法很迫切,很必要。在高一上学期学校推行启动式目标教学法,我有幸成为课题组的一员,对任教班级高一(1)、(4)班实施了启动式目标教学法,尝试“启动式目标教学法”以提高两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一、启动式目标教学法

启动式目标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主线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此方法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动眼观察、阅读;动耳接收教学信息;动手实验操作、记笔记;动口表述研讨;动脑思索创造而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启动式目标教学法强调从真正意义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功能,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而完成教学目标,充分注意到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JP3]启动式目标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布鲁姆掌握学习的理论指出:教学的四个要素是:线索、参与、强化和反馈――纠正。

二、英语过程写作

英语过程写作提倡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师生、生生间的不断交流。整个写作过程在轻松愉快的合作氛围中进行,学生积极主动,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注重来自教师及同伴的反馈和评改,评改以教师、同伴与作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强调多次修改,修改是写作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应通过多次修改来提高自己的认知、思维和写作能力。整个过程在学生充分地讨论、展示成果、质疑、反馈、评改和修改中进行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三、启动式目标教学法在英语过程写作中的运用

1.运用“启动式目标教学法”完成写作前任务――审题和提纲

(1)第一步:审题(小组活动――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目标:文章主要内容;文章体裁;文章时态。

(2)第二步:列提纲(小组活动――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目标:一列文章结构,二列每段的关键词和短语,三列句型和句式。

a.结构就是文章段落及每段主要内容。

b.关键词:确定文章结构后,列每段相关的关键词和短语。

c.句式:在草稿纸上列出一些相关的高级句型和句式,并尝试运用。如强调句、倒装句、省略句、定语从句、主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形式主语、形式宾语、非谓语动词等等。

(3)启动式目标教学法在第一步审题和第二步列提纲中的运用

a.课前:准备阶段。课前,教师安排好题目,围绕目标:审题、文章结构、每段的关键词和短语、句型和句式等让学生归纳或查阅资料,激活学生的大脑思维。

b.课上:导入阶段。学生围绕目标:审题、文章结构、每段的关键词和短语、句型和句式等在小组内交换课前所归纳和查阅的有关资料,合作共享并进行整合。

c.课上:呈现阶段。鼓励小组中的学生代表迅速将综合的内容进行口头表达。

d.课上:辅导阶段。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各小组呈现的内容,以便独立写作时使用。[HJ1.8mm]

2.运用启动式目标教学法完成写中和写后任务――写稿和修改

(1)写稿(个人独立完成)

目标:学生在15分钟内独立完成100词左右的文章写作。

在列完提纲后,就开始写稿。这个过程是课堂写作教学的中心环节,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在写稿过程中,学生依据写稿前讨论的关键词和短语、句型和句式进行隔热创造性写作。有了写作前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学生对写作的材料和内容有了充分的准备,他们会大胆地进行个人写作,没有畏惧感,积极性很高。

(2)范文分析和修改(小组活动――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目标:学习好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

个人完成初稿后,教师先给出范文,在小组中分析范文的篇章结构、好词好句、句式句型结构后,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将好的语言表达方式摘抄下来进行积累使用。

范文分析完后,让学生小组间交换文章,进行个人独立或同伴协作修改,修改后,小组内讨论并评选出优秀作文,小组代表把优秀的作文在全班面前展示和朗读,对篇章结构及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使学生倾听其他同学的优点,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评价。

(3)启动式目标教学法在写稿和修改中的运用

在写稿和修改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学目标为主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参与英语课堂写作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独立动手限时写作训练。写稿完成后范文分析和小组间交换文章进行修改,启发学生动眼阅读、分析、发现优点、发现错误;动手记录好的语言表达方式;动耳倾听他人的优缺点;动脑修改他人的写作、反思自己的写作;动口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并陈述自己的观点。

四、“启动式目标教学法在高一英语过程写作中的运用”的初步效果

1.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体验成就感

过程写作课上各个阶段的“启动式目标教学法”教学活动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改变了传统的写作模式,不再让学生独自一人去承担和完成整个写作过程,不再让学生产生写作孤独和恐惧感,他们不再承受无助的心理压力。写作前的审题和提纲的讨论让学生既体验到参与讨论的乐趣,又增强了写作的自信。在独立写作时有内容和材料的辅助,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能唤起他们强烈的写作欲望,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同时又能使其体会到点滴进步的成就感。

2.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身体各功能能力

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小组内综合归纳、代表发言等活动,让所有学生自由交换各自的想法,增强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过程写作课上各个阶段的启动式目标教学法教学活动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不断进行讨论、发言、朗读、独立写作、记笔记、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写作评价、写作反思、倾听他人观点等训练,培养了他们的动口、动手、动脑、动耳能力,整个课堂活跃、积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写作课堂。

3.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有成功的喜悦

在过程写作课上,学生依据教师和其他同学提供的材料,积极运用大脑进行思维,亲自发现同学在作文中的错误并修改,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和“改正者”,改变了传统的改正模式,不再让教师去发现和修改,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增强了语言运用的能力,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高一期末考试成绩初见成效

本人对高一(1)、(4)班实施“启动式目标教学法”,其他班为对比班。

高一(1)班的作文均分、主观题和客观题均分、英语均分高出其他几个班,位于第一;高一(4)班的作文均分、主观题和客观题均分、英语均分位于第二。表明学生写作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对语法、改错以及学生的英语总体水平也起到促进作用,随之得到提高。

高一(1)、(4)班学生的英语取得优异成绩,在英语学习中学生表现出较浓的学习兴趣,初步树立了自己是英语学习活动的主人和积极参与者的意识。

五、“启动式目标教学法在高一英语过程写作中的运用”的反思

1.班级人数多,积极发言的学生数有限

在写作课上,虽然学生基本都参与课堂活动,但课堂上积极主动发言比较多的学生主要是优秀和外向的学生,由于学生人数有60人,学习成绩较差和内向的学生就有机可乘,坐着不说话,不回答,被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多提供机会、动员和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

2.检测全班每个学生课前“学习目标”整理和归纳的认真程度存在困难

通过一段时间观察,部分学生课前目标归纳欠认真,要点遗漏,敷衍了事,有的抄袭其他同学的,有的未能理解,照读参考资料,有的学生因为习惯于熟悉的老的教学模式,在思想上、行动上还有一定的惰性和排斥。教师需要运用情感和教学方面的策略,鼓励学生接受新的教学模式进行自主学习并认真完成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静波.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韩立福.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篇9

关键词 :网络教学 职教工作 煤矿培训 计算机技术

职工培训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煤矿企业员工生产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传统的煤矿职教工作,依据国家安监总局规定,是组织煤矿相关教材,对学员进行授课教学。面临新经济形势的挑战,现有的教学形式不足以适应行业的发展,职工继续教育工作亟待提高。因此,在煤矿职教工作中将网络教学进行普及推广迫在眉睫。应用网络教学在煤矿职教工作中进行推广,既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也是煤矿职教工作更好地向前推进的必经之路,

一、煤矿职教现状与网络教学形式

当今煤矿企业职教工作状况不容乐观。传统职教培训,多以灌输教育为主,照本宣科,更有甚者摆姿态、走形式,背离了满足企业与个人发展需要的目的。加之,培训对象文化素质总体偏低,培训任务繁重,难以适应当今发展的经济形势,致使全方位、大面积普及职工教育亟待完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网络教育形式层出不穷,但真正付诸煤矿职教培训的却不多见。网络教学具备组织简单、时间自由、多感知、容量大等优势,这恰巧可以弥补煤矿职教工作的不足。将煤矿职教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创新驱动发展,可以方便实现资源共享、拓展教学深度与广度、简化培训组织形式、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

二、网络教学技术在煤矿企业职教工作中的应用

依托网络教学技术辅助煤矿企业职教工作,为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应用环节需充分结合教学培训计划与内容,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传输反馈教学内容与效果,实时掌控教学动向与教学质量。

1.资源装备

网络教学技术的实施,需要准备一定的软硬件条件。硬件方面,需在具备web的网络环境下,装配用于网站部署的网络服务器、防火墙、磁盘阵列等,以满足信息存储、部署、传输要求。除此之外,还需购置至少一间多媒体教室,配置计算机、摄像头、音响、话筒、投影机等多媒体设施。软件方面,为满足教师备课、音视频录制、网络教学管理等要求,需建设网络教学管理平台、音视频录制工具软件、音视频集成系统、网络平台、教学考核系统等教学软件。

2.网络教学课程规划与实施

具备条件后,依据教学目的,需制定详尽的网络教学课程规划,包括制作网络教学实施计划、编写培训规范及参照标准、制定试题库标准、规划网络教学课程界面等。在实施过程中,可参照以下几种培训形式:

(1)分班或分组教学,集中培训教学,通过录像或直播进行学习,对于课程疑难点可集中予以解决,此种方式便于管理与考核,能够即时收集反馈信息,进行答疑解惑。

(2)开放学习,将授课内容上传于网站,职工可按需选择学习。此种方式以学员学习为中心,学员在学习或自我测验方面灵活方便。

(3)资料共享与交流反馈,可按各工种培训学习内容分门别类,将国家标准、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章制度与所需设备使用说明、操作规程以及图纸等信息归类上传,便于学员查阅。同时开辟交流反馈途径,方便技术文化共享,能够积极引导职工互相交流学习。

三、煤矿应用网络教学技术较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

与单纯依靠传统教学形式相比,网络教学形式辅助下的职教工作优势突出。

(1)开放性更强,拓展了传统教育单纯依靠教室、黑板的空间,通过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链接、信息检索的功能,向受训者提供了一种虚拟宽泛的网络教学环境,创新了教学形式。

(2)高效性更加明显,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老师之间保持了交流探讨,还能不受时间、场地、师资条件等影响,降低了培训成本、扩大了培训范围。

(3)自主与监督并存,学员可依据自身学习能力适时调整学习进度,同时公开了教与学的授课内容,有利于及时接受各方监督,为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无形动力。

篇10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建设行业对城市规划、施工技术、绿色节能、智能化和管理方面的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主导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受到技术人才短缺的困扰,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格实用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招聘到的人才又不能适应工作岗位。为解决这种人才供需错位的现象,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实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此在2014年6月23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前夕,做出重要指示:“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

通过我对我所在企业烟建集团有限公司的研究,烟建集团近几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和,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发挥办学的主体作用中先行了一步。

校企合作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训的过程。它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培养,找到一条适合企业用人要求和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新路子;校企合作为学校和企业搭建可平台,学生到企业实习,既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实操的训练,同时又能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准职业人岗位素质要求、技能质量标准的学习,实现了学生由会考试型向学做人做事型的方向转变。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一是能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招用技术人才的要求,二是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缩短成长周期,三是学校培养与企业直接挂钩,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四是破解了教学“硬件”滞后于生产应用的“瓶颈”,解决长期以来技工教育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没有足够资金 投入,就无法做到培训教学设备设施与生产现场同步,就无法满足企业对培训的需求,培养学生也就无法做到有针对性和主动性,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校企合作真正实现了“三个零距离”,即专业设置与用工零距离,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育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达到培养与就业的统一。

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1、校企联合办学

指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合作中企业专家可到学校兼职授课,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进修,让教师成为“专家型职业人”,教师在企业中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教学,培养更贴近企业人才,学生毕业即可上岗的工作,大大缩短企业用人成长周期,联合办学的另一目的,企业可向学校提供实习设备,实训场地,改善学校的实习条件。近年来,烟建集团与学校合作实施了一系列的人才培训计划,公司投资近千万元建立了信息网络,在职工

中开设了电脑操作培训班,开办大学生论坛,定期举行大学生交流会,举办了财务总监培训班、MBA培训班和工程项目管理培训班等。最近,烟建集团又针对在外作业人员学习环境差的现状,开设了远程教育,采用远程视频培训的方式,连续举办了多期专题培训班,实现了集团总部主会场和驻外埠分公司分会场两地网络同步视频培训

2、订单式培养

“企业向学校订单培养”模式,学校的学生就是企业的准员工,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企业的技术骨干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针对性培养适合该企业需求的员工。企业根据人才的需求,人力资源配置计划,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对学生实行量身定制,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企业和学校商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操标准,实行企业冠名制,实现招工与招生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订单教育”有效地保障了学生就业,使学生进校后就有归属感,也使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实现以就业促招生,以招生促发展的格局。

烟建集团技工学校2010年10月为烟建集团第十七建筑安装有限公司“订单”培养 电工、管道工35名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劳务公司班组工作,省去了再培养的环节,学生到单位直接顶岗工作,11年15名电焊工也走上工作岗位,劳务公司根据自己需要,定期向集团公司报告所需各工种人员,集团公司和烟建集团技工学校沟通,采取“订单式”培养办学模式,既解决了学校学生就业问题,也解决了劳务公司技术工人的短缺问题,形成了企业与学校的双赢模式。“订单式”培养办学模式,虽然避免了培养上的盲目性,但从“准职业人”的角度它缺少了体验岗位这个环节,学生到岗后仍然存在着不适应的问题。

3、建立生产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式培养模式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双方都在为培养“准职业人”这个准成型产品而相互考证,学校既要保证培养技能人才的需要,选择设备先进、技术力量较强的企业作为学生进行生产实践的实习基地,又要关注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问题,甚至合作的目的就是推荐毕业生就业,而企业在履行基本的社会义务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外,更加关心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爱岗敬业、技术熟练的高素质员工队伍,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把学校和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实训基地的建立,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达到技能过硬的教学要求提供了可靠地保证。

按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办学思路,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本人所在劳务公司与烟建集团技工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管道工专业、焊工专业生产实习基地;实训基地由双方共同参与建设和管理。

4、依托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高精尖技术人员

2013年,作为全国建筑行业内唯一一家被批准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于建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于建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总共有7人,面积达180平方米,设大师工作室、工作人员办公室、多媒体教室、学员教室,可以容纳学员200多人培训。烟建集团依托工作室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将加强技能指导培训,突出对抹灰工、装饰镶贴、瓦工、木工、钢筋工等工种进行脱产技能培训。另外,工作室还制定了三年计划:3年时间将为全省培养1000名以上高技能人才,100名拔尖人才(参加各类大赛获得名次、获得省级首席技师称号等),全面提升山东省建筑业高技能人才的素质和水平。

烟建集团董事长唐波表示,“于建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成立代表了政府和社会对烟建集团人才培养工作的肯定,集团今后将依托“于建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个平台,加大“攻关、传艺、研发、交流”的力度,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建筑人才,开发更多的建筑施工工艺,为建筑业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三、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思路

1、开展校企合作,对学校来说最关键的是选择企业,同样,对企业来说,也要选择合适的学校进行合作。

在寻求合作学校的过程中,我们企业选择技术工人优先选择集团企业辖下的烟建集团技工学校,和集团有合作的烟台城乡建设学校为首的烟台市建筑职业教育集团,技术管理人员则优先选择和烟建集团合作的山东建筑大学、青岛理工学院等老牌合作单位。现在建筑管理技术发展迅速,最新的BIM技术,烟建集团内部也正在学习推广,而我们本次学习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恰好开设了BIM课程,我觉得这是个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契机,我认为公司就BIM技术培训与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可以尝试做个“订单式”培养计划,这样公司就可以走在技术管理的前沿阵地,学校有现实案例做技术分析,学校学生有了就业保障,形成一个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局面。

2、搭建“两个”平台

一是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成员由企业领导、技术人员、学院领导、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主要研究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职业岗位能力和制定校企合作教学计划,监督检查学生学习培训的全过程,协助安排学生实习,推荐学生就业;学校以指导委员会为纽带,开展交流研讨活动,获得信息,企业也从中了解学校培养学生状况,使校企联系得到加强,促使双方的进一步合作。

2012年,烟建集团在山东建筑大学设立奖学金并进行“远航计划”,就是成立了一个校企合作的平台,意义非常深远,已在全校师生中产生良好的反响。这一举措,有利于激励山东建筑大学广大学生奋发向上、刻苦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更多思想健康、品德优秀、成绩突出的学生;有利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更有利于吸引大批的优秀毕业生加盟烟建集团。

二是建立校企合作联络员队伍。校企合作是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培养模式,联络队伍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可选派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加强与合作企业沟通、协调,拓展合作领域。

四、今后努力方向

国务院总理强调:“要走校企结合、产教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依托企业、贴近需求,建设和加强教学实训基地。推动社会各方形成合力,让现代职业教育助推经济社会取得更大更好发展。”,我觉得企业应该趁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东风,总结前期的经验和教训,利用国家现有的优惠政策,要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发挥办学主体作用。

具体而言,就是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作为重要改革取向,把落实政府职责作为重要基础。政府应着力发挥好保基本、促公平的作用,积极转变职能,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全社会应坚决破除用人上的各种歧视,转变人才观念,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社会氛围和良好环境;学校、企业应积极创新机制,不断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保持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青年学生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国家、社会和个人齐心协力,定能推动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共同进步,为改革发展源源不断地创造多样化的人才红利。

篇11

引 言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是高职高专院校汽车类主干专业课程,涉及了汽车发动机所必备的多方面专业知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的特点。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企业行业脱节,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就得不到有效培养。所以,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1、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在过去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教学中,我们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按照“导入新课程、讲授新课程、练习新知识、总结巩固知识点、布置作业”五个步骤依次进行。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完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较少,只是机械地记忆知识点、练习;教学内容是学科型的知识体系,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缺少实践动手活动,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做到知行合一。所以,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无论教师如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都不会很强,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2、“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特点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通俗地理解是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其内涵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重新整合给类教学资源,体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中心的特点,从而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教给学生知识为中心,向学生主动学会知识为中心转变;从以课本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普通教室为中心向以专业教室、实训车间为中心转变。“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必须根据企业行业的调研确定教学中的工作任务,体现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训,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多种方法,为学生创建最适宜的学习环境,把整个教学过程转变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提高各类相关知识得以掌握。

3、课程内容的设置及实施

3.1课程内容的选择

结合汽车维修、制造、生产企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实际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将《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等多门学科知识进行重组和优化,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为核心、发动机装配工艺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实现工作任务中汽车发动机构造理论知识与装配工艺的有机结合。

3.2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工作任务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具体实施将课程划分为8个教学做模块和一个集中理论与操作考核阶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穿插采用启发、提示、讨论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模拟仿真、现场演练、边讲边做等教学手段;采用集中理论与操作考核并用的考核方式,采取学生自主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具体见表1。

4、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一个好的教学模式必须要有良好的硬件条件和强有力的教学措施做保证才能实施,《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创建多功能实训车间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8个教学做模块均来自于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其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汽车发动机各个系统的维修工艺和检测工艺,需要相应的检测设备与维修工具才能实现。为了使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相结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学生使用检测设备与维修工具,通过与现场指导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完成具体的工作学习任务。我们通过与企业合作,在原来单一实习车间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增加教学及实践硬件设施,开发出具有集教学和工作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车间,满足了本课程和其它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需求。

4.2要有良好的“双师型”队伍

担任该课程的教师需要是“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熟悉本课程的实训内容、实训设备及维修检测装备,能胜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同时积极引进企业和行业专家担任指导教师,配合专职教师更好地做好实践教学工作。

4.3合理整改课程内容,编制校本教材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把专业课程的理论内容、实习教学内容进行相应地、有机地组合和统筹安排,必须以所规划的8个教学做模块,以学生够用、能用为原则,针对本校实际情况,开发编制自己的校本教材,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充分体现出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目标。

5、结束语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占据了主体地位;在保证理论基础知识学扎实的同时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及职业意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处于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能够结合企业行业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促使教师不断地钻研业务,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使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和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篇12

当前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学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充实了社会各技术岗位的人才需求。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是中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特点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每年学习此专业的人数都在增加,怎样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成为很多专家学者思考的问题。

一、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一)校园和企业互惠互利

将中职院校和企业联系起来的支撑点就是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特别是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市场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中逐渐成熟,中职院校和企业开展合作无疑实现了互惠互利的目的。在合作过程中,院校方在美发与形象设计中的一些新创意和想法及时同相关企业进行沟通,分享技术成果,企业在得到这些新创意和想法的时候也为院校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校园通过实践不断完善技术,企业通过技术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实践教学主体形式多元化

这里所说的多元化指的是经济发展成分多元化。当前很多校园已经不满足于同国有企业开展合作,将更多的合作目光投向了民营企业,同国营企业合作相比,民营企业门槛较低,分布较广,在发展中更加充满活力,可以将合作项目扩展更多,在模式调整中更加灵活,可以更加自由的实施产学结合理念。

(三)校企合作对象的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校企合作十分讲究市场资源同职业资源要素在市场规律下的更好支配。院校在合作中尽量选择具有智力、物力等资源十分雄厚的企业,才能够提升院校的实力水平,在社会上更加具有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院校的社会影响面,强化办学能力和招生能力,为院校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校企合作模式在中职美发与形象设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更好的促进美发与形象设计的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契机,通过开展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学习水平,进而促进校企合作模式更好的开展。

(一)理论联系实际,为教学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

中职教学当中,更多的是对专业技术的教育。尤其是美发与形象设计,如果单纯对学生讲解各种技术技巧和理论基础,那么就算学生考试能够达到满分,在实践中也不会得到很好的效果,因此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传统的中职美发与形象设计教学中,因为受到很多条件限制,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很少,教师很难针对所有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指点,学生很难快速提高专业能力。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很多实践机会,通过合作企业的特点,在企业经营场所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利用企业自身的美发师和形象设计师作为指导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将学生分组向各个指导教师请教专业知识,并且通过观察指导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进一步加深各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强化教学方式的研发,提高专业技术含量

美发与形象设计更加注重实战化,最终是将学生推向市场,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在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通常教师在开展专业性研究的时候会受到很多限制,例如资金、实践经验、社会调查等等,教师长期从事教育职业很难经常性的接触美发与形象设计在市场中的具体情况,在进行专业研发的时候很难找准方向,不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校企合作模式下,美发与形象设计教师可以通过座谈会的形式与企业技术职工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在交流中互通有无,掌握当前行业市场动态和发展方向,对一些专业技术在具体应用的效果开展调查,找准今后一段时期内美发与形象设计的潮流走势。为研发成果的市场导向提供了有利支持,更有利于将新技术应用在教学当中,在教学中能够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企业技术职工可以通过交流巩固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专业技能。

三、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实践我们发现,传统的封闭式办学教育模式是导致产教分离、实践与理论脱节的罪魁祸首。所以对中职教育来说,要实现真正的产教结合,就必须要在教育结构上敢于创新,在遵循职业教育社会本质的基础上,勇于高瞻远瞩、打开校门、接纳外界、将双向与多边交流这一理念大胆体现出来,实现具有实质意义的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