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活动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08 17:11: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艺术活动的特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艺术活动的特点

篇1

1. 该理论的始源 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著名的日内瓦学派创始人、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曾明确地提出了人的认识并不是对外在的被动的、简单的反映,而是一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的观点(认识的建构主义观点)。由于长期在心理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为主义学派的巨大影响,使得建构主义观点在很长时期内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80年代以后随着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其逐渐取代了行为主义的主导地位,才获得人们普遍的重视。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的焦点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认知发展阶段。他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结构不断重新建构的过程。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化而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把对象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已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容纳新的对象,个体就必须对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变化以使其与环境相适应(顺化),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同化与顺化之间的平衡过程,即认识上的“适应”是人类思维的本质所在。

2. 该理论的数学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所有的知识都是我们自己的认识活动的结果。我们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造自己的理解,反之,我们的经验又受到自己认知“透视”的影响。

数学认识应当被看成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也即是反映和建构的辩证统一。如果完全否认了独立于思维的客观世界的存在,并认为认识活动的最终目的不应被看成对于客观真理的追求,则必然导致“极端建构主义”。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总是一个劲的抱怨学生连课堂上讲过的一模一样的习题,在考试中出现时仍然做不出来。这里可以依据建构主义观点作如下的分析: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是:学习不应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社会的建构过程。我们对学生“理解”或“消化”数学知识的真正涵义获得了新的解释,“理解”并不是指学生弄清教师的本意,而是指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教师所讲的内容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其意义,它只是表明学生认为自己“我通过了”。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学生所学到的往往并非是教师所教的――这一“残酷”事实。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表现是:教师尽管在课堂上讲解得头头是道,学生对此却充耳不闻;教师在课堂上详细分析过的数学习题,学生在作业或测验中仍然可能是谬误百出;教师尽管如何地强调数学的意义,学生却仍然认为数学是毫无意义的符号游戏,等等。学生真正获得对知识的“消化”,是把新的学习内容正确地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其成为整个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著名特级数学教师马明先生有一句很生动的比喻:教师把知识“抛”得越快,学生忘得越快。教得多并不意味着学得也多,有时教得少反而学得多。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数学知识的主动的建构过程。

篇2

近年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股合唱热,合唱艺术正以其独特性和包容性的特点①,受到社会和学校的广泛欢迎,以我省为例,每年由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经典合唱歌曲的比赛活动,由省文化厅组织开展的文化系统合唱比赛活动、由省教育厅隔年组织的大学生合唱比赛活动;地方政府也参与主导着各种合唱活动,如嘉兴打造歌城名片,每年举办全国性的合唱赛事、在温州合唱艺术也出现温州模式、绍兴举办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再如,宁波市每年中小学都要举行合唱比赛等;国际国内的其他合唱赛事就更不胜枚举了。这一股股合唱热的背后也可见合唱艺术的价值深受各界的认同,合唱艺术的形式也逐步让更多的人群喜爱。

独立学院作为高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人的聚集地,更是合唱艺术活动的绝佳土壤,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为例(下称我校),每年进行着不同层次的合唱活动,如军训合唱比赛、班级合唱比赛、院系合唱比赛、校合唱团音乐会、校外合唱艺术竞赛以及教职工合唱艺术活动等。近年来我校合唱更以一种自觉的状态形成了一道立体的合唱艺术风景,这种立体的合唱艺术活动模式,正是笔者所提出的“层级式”合唱艺术活动模式成果的表现方式。

一、“层级式”合唱艺术活动模式的构想及实践。

(一)“层级式”合唱艺术活动模式的构想。

合唱艺术作为一门高级的集体音乐艺术形式,在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思想教育、团队协作意识、形象思维锻炼、心理疏解、音乐素养提升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②,层级式合唱艺术模式是基于合唱艺术的特点,结合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学校思政工作模式、校园文化建设特征等综合因素考虑,通过整合相关资源,部门联动,打造的一个由班级、学院、学校共同参与的立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形成一种差别式、渐进式的学生艺术教育模式、一种凝练和传输校园文化精神的有效手段,具有内容高雅,形式喜闻乐见,参与面广,持续时间长,成效显著等特点。

(二)“层级式”合唱艺术活动模式的实践。

我校自2001年办学以来,十分重视合唱艺术教育对校园文化的建设的推动作用,2002年成立大学生合唱团,并推进了多项以合唱艺术为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如聆听心声合唱音乐会、纪念一二・九运动学生合唱比赛、纪念合唱汇演、新生班级歌咏比赛、新生军训军旅合唱比赛等。通过多年的发展,合唱艺术活动的模式和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并形成了各自的组织方式和针对性的组织目的。

第一层次,形成了以新生为参与对象的班级歌咏比赛、军训合唱比赛等活动。由各学院系主办,以新生班级团队建设、合唱艺术普及为目的,重视班级学生的共同参与,简化表演的难度,突出表演的创意,大都以齐唱式的集体歌咏为形式。目标:通过一次集体的创作和表演,促进新生班级的凝聚力形成,使学生了解一定的合唱基础知识。手段:以奖促进,突出班级合唱节目的创意和集体参与,演唱技巧和内容不为重点,内容健康,体现一般的演唱即可。效果:学生参与热情高,班级同学间迅速熟悉,体验到歌咏的快乐和意义,掌握了一定的合唱技巧和知识,为许多院系所推广和欢迎。新生军训合唱比赛则由学校军训负责单位主办,以新生连队为单位进行军旅国防教育和合唱普及教育为目的。此两项活动每年连续进行,为校园合唱艺术氛围营造和普及发挥了基石作用。

第二层次,形成了由学校党委宣传部、团委共同主办,艺术教育中心指导,以各院系为单位组队,进行主题合唱汇演活动。目标:进行一次生动的红色主题教育,让学生体验一次有一定难度的合唱实践,掌握合唱的形式和理解合唱的内容,重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融合,同时营造全院良好合唱的氛围。手段:一是重策划,以红色主题为主线,精心挑选作品,重视纪念主题的逻辑性和时序性,规定演唱曲目;二是重保障,下拨经费,要求各院系团委精心组队,聘请专业指导教师进行排练,要求2个月的时间跨度,确保整个过程是一次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确保最后的合唱艺术汇演环节成为艺术精品的展示。效果:学生生动的接受了一次红色主题教育,熟悉了合唱艺术的基础知识和要求,感受到了一次专业式的训练,掌握了一定的演唱技巧,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此项活动现已成为我校每年举行的品牌活动。

第三层次,以建设指导“校级大学生合唱团”为标杆,打造学校合唱艺术精品,对内辐射,对外发挥文化名片作用。由学校团委、艺术教育中心共同组织指导,以全院学生为对象,建立学院大学生合唱团。目标:打造一支相对专业的业余合唱团,培养一批良好素质的合唱队员,对内能演,对外能赛。手段:进行日常训练,每周2次训练,学分认证,专业指导,严格管理,加大投入。效果:多年来,我校合唱团先后参加国际、国家、省市等各类合唱赛事获奖20多项,对外展示的同时更是对学生精神风貌、综合素养的一次展示。

最后,层级式合唱艺术模式,应以“教职工合唱活动”为补充,师生互动,形成良好的合唱氛围。我校教职工元旦文艺晚会,经常性的组织合唱比赛,并成立了教职工合唱团,开展日常的训练,在全员育人的背景下,教工的合唱活动为学生们做了一个较好的示范,由此也形成了一道师生共同参与,校、院、班级分层组织,难易结合的层级式合唱艺术活动模式。2011年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艺术教育督查工作中,立体式合唱艺术活动模式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亮点工作在文件中进行了反馈。

二、独立学院“层级式”合唱艺术活动模式的价值探究

独立学院一方面由于办学时间短,校园文化积淀不深,活动多而不精,认同率不高,没有形成有效的校园精神凝练和灌输的手段,严重的制约了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另一方面艺术教育资源投入不足,课程的开设和高质量的艺术活动不多,学生的参与率不高,制约着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层级式”合唱艺术活动模式,是建立在一门团体歌唱艺术基础上综合艺术活动模式,具有全员覆盖、渐进推进、立体组织、综合熏陶等特点,在内容上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因此构建“层级式”合唱艺术活动模式是独立学院的现实需要,它在组织方式、展现形式、表现内容等方面对于独立学院有着它独特价值。

(一)有利于综合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1、是快速形成良好班风的最佳手段。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学校基本的学生集体,班风的好坏也影响着学校校风,而我校开展的以新生班级为对象的班级合唱活动,以集体完成1项表演艺术为目标,经过一定的时间跨度,通过班级学生群策群力,共同参与,能快速让学生相互熟悉各自特点和特长,凝聚团队,激发集体荣誉感。而在娱乐化过度的时代,选择高雅的合唱艺术活动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让班风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进行,也为形成一个高雅的校园文化发挥作用。

2、是思政教育的创新平台。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成为思政教育的一个突破口,艺术的喜闻乐见,润物无声的教化方式,学生乐于接受。一方面合唱艺术以其参与面广和参与门槛大众化特点,使之成为受益面最广的艺术形式。如“层级式”合唱艺术活动模式,第一层级的合唱比赛模式可覆盖3000人,而第二层级的比赛可组织参演的演员达到600人左右,观众800人,第三层级的合唱团90人,全年的参与人数可达到4500人次,接近学校学生人数的一半,具备这种强大动员方式的艺术也只有合唱艺术。另方面,合唱艺术作为最高级声乐艺术,因其团体性和有歌词辅助的特点,使其渲染力比一般表演艺术更强,在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合唱艺术一直是鼓舞广大民众的有力推手,也积累了大量反映革命历史的合唱作品,大学生演唱这类作品,能生动的感受当时的历史故事和情绪,参与学生由此接受了一次红色的教育。

3、是打造学校合唱艺术文化名片的需要。艺术名片是一个学校艺术教育标志性的成果,是学校软实力的体现。层级式合唱艺术模式的立体式开展方式,既能营造良好的合唱艺术氛围,深化合唱艺术的普及工作,学生因此而熟悉和爱好合唱;又能发现一批具有良好音乐素养的适合参加合唱团的学生,从而为学校合唱团的精品塑造奠定基础。有了良好的氛围,合唱艺术名片的校内辐射效应也能得到更多的共鸣和认可,对外的合唱艺术活动才更能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4、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文化的形成。行为表象背后包含着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素质、情商心理等因素,这些因素的提升有利于学生良好的行为文化的形成。层级式合唱艺术活动,以其科学的歌唱为主线,相互平等协作的演绎形式,主流的思想内容,在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想象创造力、心理的疏导、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皆有明显的作用②。在此基础上合唱艺术还能衍生出更多品质的锻炼,如毅力,纪律意识,礼貌意识等等,这种在合唱艺术活动中的锻炼对于学生的每一个行为都将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有利于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

1、是公共艺术教育课堂的特色补充。在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指出,课堂是学生艺术普及的中心环节。然而独立学院公共艺术课程因师资严重不足,导致艺术课程总量少、门类少,与学生的需求严重不匹配,层级式合唱艺术活动其最广泛的参与面无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艺术教育的机会,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的合唱活动由专业音乐教师主导,体现了艺术实践的专业性和多样性,是为艺术教育的第一课堂的特色补充。

2、是公共艺术教育方式的创新开拓。在翻转课堂和慕课等形式进入课堂后,传统的艺术教育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同时艺术教育的内容也在通俗音乐与严肃音乐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学生更注重自身的实践体验,本人通过《音乐鉴赏》课堂互动座谈了解,绝大部分学生希望互动和参与艺术实践。层级式合唱艺术模式,打造了一个可长可短的参与时间,从易到难的实践过程,呈现出立体和渐进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阶梯式的艺术教育方式。

结语:

合唱艺术是人类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其简繁兼具的形式,参与面广、大众化等特点,为独立学院立足自身实际打造各具特色的合唱艺术活动模式提供了可能。层级式合唱艺术模式是我校结合自身实际,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后,再从构想到继续实践,逐步建立起来的。层级式合唱艺术活动模式的建立和运行,已经为我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学生特点的变化,合唱艺术也将在大学校园绽放出更多的花朵。

参考文献:

[1] 李宜芳. 论高校合唱艺术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共融 音论乐坊 2012-6

[2] 郭晓伟. 普及校园合唱艺术刍议.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8.

[3] 孙大鹏. 浅析加强_独立学院_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社科纵横 2009.10

[4] 郭晓伟. 对高校业余合唱团组织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宣传思想工作,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7.

篇3

一、导入新课

背景知识:中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雕塑,属新石器时代氏族公社繁盛阶段的遗物。随着旧石器时代的结束,新石器时代的黄河流域以及东北地区已经出现了独立意义上的雕塑作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雕塑艺术全面发展。佛教的盛行促使佛像艺术蓬勃发展,改变了中国雕塑史的面貌,人物雕塑更加成熟;以墓葬为目的的雕塑也从另一条道路走向繁荣。雕塑的种类很多,按所用材料,可分为石雕、木雕、泥塑、陶塑、金属雕塑等。陶塑与石雕艺术作品均属于雕塑艺术这一大类。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我国古代的陶塑艺术作品,这节课我们欣赏中国古代石雕艺术作品。

二、学习新知

1.教学内容:(1)雕塑:用可雕性可塑性物质材料为媒介,通过雕塑等个种手段,塑造出一种反映社会生活具有审美价值、具有三维实体的一种造型艺术。(2)雕塑的基本形式:圆雕(又称立体雕)、浮雕(附在另一平面上);(3)欣赏古代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

2.教师教学活动:(1)教师讲述雕塑概念;(2)引导学生理解雕塑的基本形式;(3)让学生理解欣赏古代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

3.学生学习活动:(1)通过图片对比分析,形成对陶塑与石雕制作工艺的宏观认识;(2)通过对陶塑与石雕区别的思考,巩固旧知识,探索新知识;(3)理解欣赏古代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首先,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感知体会它的艺术魅力,进一步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主题;其次,分析作品的艺术特征,如形象美、材质美、艺术性等。

三、作品欣赏

(一)作品欣赏一:陵墓雕塑(地上陵地下墓)

1.教学内容:(1)陶俑: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2)石刻造像:霍去病墓雕刻;及汉代石雕艺术的特点;(3)各时期雕塑:唐代雕塑:唐三彩;昭陵六骏;宋代雕塑;明代雕塑等。

2.教师教学活动:(1)通过图片(或实景欣赏)引导学生掌握欣赏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2)引导学生从雕塑形体、材质、艺术风格,雕刻手法、思想内涵等方面分析雕塑作品的特点,提高学生欣赏雕塑作品的能力以及表述能力。

3.学生学习活动:(1)通过对陵墓雕塑的赏析,掌握欣赏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了解我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2)通过对各个时代陵墓雕塑赏析,理解各个时代陵墓雕塑的艺术特点。如汉代石雕的艺术特点:造型浑朴、浮雕、线刻融于一体,形体单纯,构思独特,气魄雄伟呈现出稚拙古朴沉雄博大的艺术风格。(3)小组讨论、总结:陵墓雕刻的特点:一是服从陵墓整体设计思想,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二是造型趋于神化和理想化。

(二)作品欣赏二:宗教雕塑

1.教学内容:(1)敦煌石窟及其艺术特点;(2)麦积山石窟及其艺术特点;(3)大同云冈石窟及其艺术特点;(4)洛阳龙门石窟及其艺术特点。

2.教师教学活动:(1)教师收集、编辑四大石窟雕塑图片,制作幻灯片,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次序和方法欣赏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检查学生讨论情况,并予以指导。

3.学生学习活动:(1)对照幻灯片出示的图片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四大石窟的基本构成元素;(2)运用雕塑艺术的欣赏方法,根据教师的指导,学会如何分析雕塑的艺术特点;(3)小组讨论分析四大石窟的艺术特点:

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是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高深,而且容壁画、雕塑、建筑于一体,以壁画、泥塑著称。甘肃的麦积山石窟:也是以泥塑著称。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以壮观的石刻闻名。云冈石窟的开凿年代主要是北魏时期,充分利用了当地石材的特点;体魄巨大、形象庄严,具有摄人魂魄的体量感和空间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家贵族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具有“皇窟”的美誉。也以壮观的石刻闻名。

四、小结与评价

1.教师教学活动

(1)组织学生讨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石窟雕塑的艺术特点。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讨论;(2)组织学生讨论:中西方古代雕塑的异同,使学生明确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对世界雕塑艺术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怀;(3)组织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最后做出总结性点评。

2.学生学习活动

(1)小组讨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石窟雕塑的艺术特点,理解其时代性和民族风格。(2)小组讨论:中西方古代雕塑的异同,明确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在世界雕塑艺术成就中的贡献。中西古代雕塑的异同:中方:注重内在神韵的体现,彰显旺盛的生命力。西方:注重外在的视觉真实性。(3)自我评价学习成果,小组内相互评价学习过程。

篇4

艺术管理与艺术创意同属于人类社会文化活动中的重要现象,而在当代得到新的发展。作为新兴的学科体系,艺术管理学已经基本趋于成熟,艺术创意学也在兴起与建设之中。艺术管理学与艺术创意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许多方面具有相近的特点,同时二者又有着重要的差异,形成了相互交融又相互促动的态势,在当代文化建设中凸现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理论层面,艺术管理艺术管理是人们充分运用自身的聪明才智,对于艺术活动确认目标,并予以策划、组织与实施、控制的过程。在当代,人们对于艺术活动的认识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不再视作单一的艺术的精神价值与社会意义的体现,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泛的领域,获得对于艺术活动内在本质的认知、对其社会意义和作用的充分发掘,以及对其综合能量的驾驭与拓展。其基本建设目标,在于繁荣艺术创作、发展文化产业,实现艺术活动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其根本宗旨,则在于促进社会文化生产力与国家综合实力的持续提升,以及民族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

在艺术管理学中,管理科学成为其理论核心之一。管理学之于艺术管理学,其主要的理论及其原则都是适用的。因为无论任何社会管理活动,其本质上都是人们依据一定的理论或原则,对于一定的人类活动所进行的具有科学规范与有组织、有目标的管理行为,艺术管理学正是管理科学在艺术管理活动中的实际运用。但是,作为艺术管理学,又需要充分遵循艺术活动内在规律和特点,特别是艺术活动所具有的其他社会活动所不突出的特点,例如充满想象与感性的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意象思维的特点,以及创造意象、形象与意蕴的特点等等。因此,艺术管理活动不可能照搬管理学原理,以及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规则,而是要充分遵循艺术活动特有的规律及其活动方式,同时积极借鉴管理学原理,实现科学的和创造性的管理。同艺术管理一样,艺术创意是人们在艺术活动或其他活动中智慧与才能的充分发挥,它不仅对于艺术活动及其产品不断创新与提升,而且对于艺术生产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也正是由此,艺术创意与艺术管理有着重要的连接。同时,分别以研究艺术管理活动和艺术创意活动为基本对象的艺术管理学与艺术创意学,更是有着理论的交叉与互融。艺术管理学具有严谨的科学规范,它在艺术活动的基础上,由艺术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建构而成。它不仅以艺术学、文化学理论为基石,又以管理学为指导和依托,充分吸取人类管理科学的理论素养,逐步形成了具有科学体系与理性精神的艺术管理科学。

艺术管理学与艺术创意学都具有鲜明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均属于应用理论性学科。艺术管理学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基本具备了学科的模式以及应具有的要素。艺术创意学虽然还不具有作为一门学科的全部因素与条件,但由于其显著的特征,也已经具备了学科的基本形态。如果说,艺术管理学是在社会管理及其管理科学日益发展与推动下逐步形成并得以成熟的,艺术创意学则是在当代文化产业及其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态势下出现和得到重视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