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9 17:29: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食品营养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发展方便快捷型食品是当今社会的迫切需求。但从目前饮食业的经营情况来看,有很多食品是以“斤”、“两”计量,散装过秤出售,这样不仅运输不便,容易使制品污染,有害人体健康,给服务人员和消费者造成许多麻烦,例如销售效率低,使顾客排长队,携带不便等。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越来越宝贵,发展方便快捷食品已成为一种需求,它可使家庭厨房劳动社会化,节省时间,节约原料和能源,因此方便快捷食品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特别是经济发展地区大多数从事各项工作的人员都食用此类食品,方便快捷型食品将会成为食物的主要部分。
1.干燥或粉状快捷食品
干燥或粉状快捷食品,如快餐面条,方便面、快餐果汁等,这些食品在食用前加水浸泡或冲开即可食用。此类食品在国内已成为大众化食品。
2.软灌装食品
灌装食品以塑料薄膜夹、铝铂作薄形袋状,内装食品。因其扁平,导热好,无须要求如罐头那样高温长时间灭菌,一般经100℃~110℃,20~30分钟即可,便于携带。食物内容也可复杂多样,很受食用者的欢迎但价格偏高。
3.各种烹调好的食品
烹调好的食品,如烧麦、饺子、油煎的各种鱼、肉、菜等放入饭盒,迅速冷冻,一直在-20℃保存。在食用前,用微波炉或其他加热器加热后即可食用。这类方便食品适合于有热食习惯的人,且其口味鲜美,携带方便,可带回家食用,虽须加热但仍然是方便的食品。
二、发展合理营养型食品
中国的发展不断崛起,人们的生活追求由吃饱到吃好,发展到今天合理营养食品的跨越,经历了几代烹饪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合理营养是通过人们摄取一定数量、质量的膳食而实现的。因此,讨论人们的合理营养问题,也就是探讨如何保证和提高膳食质量的问题,目前,我国人民膳食的质量与合理营养的要求尚存在一定差距,必须加以改进。由于合理营养与健康密切相关,所以从事烹饪工作的人员在烹饪原料上的选择、膳食的调配和制订膳食制度时都必须按照合理营养的要求来工作,为改善人们的健康水平作出贡献。
1.平衡膳食
平衡膳食即合理膳食,它是指由多种食物构成,既可提供足够数量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又能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数量平衡,达到合理营养目的的膳食。这种膳食意味着:第一要使膳食者在营养素上达到了生理的需要,第二是在各种营养素之间建立起一种生理上的平衡。人体所需要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必须通过每日膳食不断得到供应和选择食物改进食物,因而在人体的营养生理需要和膳食之间建立7平衡关系。如果这种关系失调,即膳食不能适应人体的营养需要,就会发生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影响。如热能消耗和代谢上有密切关系的维生素B1、B2、PP之间的平衡;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之间的平衡;可消化的糖类与膳食之间的平衡,无机盐中钙磷平衡;呈酸性和呈碱性食品之间以及动植物性食品之间的平衡等等。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膳食构成标准(1986―1990)是:按平均每人每月计算,应摄取谷物14.7kg,薯类3kg,干豆类1kg,菜类12kg,水果0.8kg,肉类1.5kg,乳类2kg,蛋类0.5kg,鱼虾类0.5kg,植物油0.25kg。上述食品中动物性食品功能比例约占13.6%、蛋白质功能比例为11.6%、脂肪为21.1%、糖类为6.7%,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膳食构成。
2.膳食制度
膳食制度是全天的食物按照一定的数量、质量、次数和时间分配给食用者的一种饮食制度。由于人们在一天的生活、工作、学习、劳动、休息都有一定的规律,不同生理状况对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并不相同,所以针对食用者的生活和工作情况,规定适合使用者生理需要的膳食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制定膳食制度的目的就在于使人们的进食规律与生活、工作规律相适应。这样可以使食用者的热能和营养素的摄入适应机体的消耗,提高工作、学习和劳动效率,有助于维护人体健康。此外,膳食制度的建立还可以保证进食与消化过程协调一致,促进食物被充分地消化吸收,提高消化吸收率。膳食制度建立后,即成为一种条件刺激因素,只要到了进餐时间,机体就会表现出主观食欲,预先分泌出适合膳食质量的消化液,从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维护健康。如果膳食制度不合理,食物的摄取就不能适应机体的消耗,进食与消化过程的统一遭到破坏,可导致消化机能的紊乱,危害健康。
3.膳食调配
膳食调配是指根据平衡膳食的要求,按照各种食物的营养特点,将食物组成合理膳食的过程。进行膳食调配的原因之一,在于人体的营养需要是多方面的,既需要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也需要各种无机盐和各种维生素,然而自然界并无某种单一的食物可以满足人体对营养的全部需要。
三、发展适应不同层次人体需要的食品
在我国历史上,人们日常生活制品的用料大同小异,但加工技术相差较大。而分析品种规格,营养成分方面,并无因不同人体需要而专门研究为配方。近几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已达到温饱型,食品的营养和食用的单样化已远远不适应人们的需要。为使其配方、成型、制作、加工等方面有一个新的突破,研究应以适应不同层次人体需要为对象的食品。目前,婴幼儿食品繁多,功能特点突出,针对性很强。如婴幼儿食品,断奶食品与疗效食品等,食品结构上又分成配制乳制品,过度乳制品,特殊罐制食品。营养性干制品,婴儿饼干等,食品状态有粉状、糊状、片状、液态薄膜状、颗粒状等。这些食品深受家长和儿童的喜爱。它既解决了婴幼儿的饥饱,又填补了某些营养的不足。近年来,我国在食品制作上,也使用了一些食品强化剂,如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钙、磷、铁等,这些强化剂的使用,可以弥补在加工过程中某些营养素的损失,又增补一些原料没有的营养素,以保障人体健康,尤其是在儿童、老年人食品中加入强化剂,对人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发展药膳保健型食品
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和配合构成了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内容选取应充分照顾到课程之间的纵横关系,既考虑到课程体系的阶段性,连贯性和整体性,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识逻辑相一致。为了避免专业课程之间大量相互交叉重叠,造成教学资源浪费问题。我们对食品营养与安全方向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避免交叉重复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以培养目标为依据,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
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课程设置是由培养目标决定的, 因此课程设置必须以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自身条件进行。食品营养与安全是预防医学和食品科学交叉的学科,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我们发挥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优势,以预防医学为依托,发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作用,来培养具有食品营养学、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分析与检验等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食品生产的基础知识及英语、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能在食品企业、商检、卫生防疫、科研院所等领域,从事食品营养、食品质量与安全、分析与检验等有关的技术、管理、策划及食品生产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为更好建设本方向, 我们从专业发展、行业需求、学科优势和学校特色方面考虑。几经修订,目前,将专业基础及专业课设置为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原料学、食品化学、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营养学、食源性流行病学、食品毒理学、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科学概论、功能性食品、动植物检验检疫、食品加工工艺学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从事食品营养与安全方向打下基础,体现了宽口径、厚基础的特点,使学生有更好的适应性。
二、协调各相关课程关系,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具有连贯性和整体性
从学科发展的历史看,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发展起来的,各学科间都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在研究内容上也有广泛的交织和重叠,很难将各学科截然分开。本科生各门专业课程之间既相互区别,又互相联系,具有明显的交叉性。建立课程体系之间的联系并反映到教学中去,才能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中,并由此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进而产生突破也就产生了创新。而课程之间的交叉必须遵循科学性、思想性和效果性统一的原则,才能将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有机地融为一体,防止了课程之间的不必要的重复,又防止必要知识的遗漏。
多课程交叉教学的内容上,要重视交叉部分内容的梳理,避免出现零碎、散乱现象。如《医学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食品营养学》、《功能性食品》顺利开设进行基础性铺垫,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与《食品营养学》、《功能性食品》就各种疾病存在交叉重叠现象。《医学基础》中介绍了肿瘤、佝偻病、缺铁性贫血、血栓、高血压等常见疾病的知识;《食品营养学》涉及到营养与慢性疾病;《功能性食品》介绍增强免疫力、减肥、抗肿瘤、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延缓衰老、缓解体力疲劳、改善胃肠道功能、辅助改善记忆力等功能性食品的设计开发与评价。这三门课程都涉及到营养与疾病,如果都详细讲解,就会出现不必要重复,造成教学资源浪费;如果都轻描淡写的讲解,会造成半生不熟,学生似懂非懂的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对教材进行筛选。由于目前教材版本较多,而且编者在编写教材时,会把相关的内容均列入教材中,使教材内容很丰厚,教师在依据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时,经常会出现交叉重复现象。为此,我们尽量选用规划、统编教材,使教材内容适合食品营养与安全方向培养人才需要。如果没有相适应的教材,就组织资深专家和教师编写校内教材,以适应本科教学内容。其次,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研讨,加强课程间的融合、交叉、衔接,减少重复。对涉及重复交叉内容,结合课程自身特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对内容进行传授,使知识点具有连贯性,系统性的传授给学生。如《医学基础》侧重介绍了生理学及病理学基础知识,各系统的解剖、生理学功能,对各系统的常见疾病不加以扩展;《食品营养学》中营养与慢性疾病中,侧重介绍营养对慢性疾病的影响及饮食预防;《功能性食品》中侧重各种疾病的发病原因、对人体危害,从功能性食品资源上如何开发相应的功能性食品。经过梳理整合之后,各课程之间避开重复,条理清晰、使得整个课程体系的联系更加密切,衔接更加通畅,每门课程各有侧重,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再次,合理安排教学进程,使课程体系具有衔接性。为了让学生循序渐进接受知识,夯实基础、增强适应性,我们在注重内容梳理同时,还应该注意教学进程的衔接性。在课程设置中,如医学基础为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在4学期,食品营养学设置在5学期,功能性食品设置在6学期。设置目的是食品营养学、功能性食品需要应用到医学基础中的一些生理病理知识,这种安排有利于学生对食品营养学、功能性食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对食品营养与安全方向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避免交叉重复的问题探讨,能较好地解决目前有些专业课程中存在大量相互交叉、重叠教学;使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减少重复劳动,节约教学资源;使学生学习起来容易理解,快速记忆并轻松掌握;在时间上还会有效节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改变了学生全新的学习观念,营造了全新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厚民.浅谈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与交叉[J].机械职业教育,2001,(5):26-27.
[2]金华丽,陆启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模式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45-147.
那么,到底给不给孩子吃强化食品好呢?
首先,营养学家根据孩子的生理特点,主张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应来自于自然食品,提倡给婴幼儿吃大自然提供给人类的各种食物,这是为儿童提供营养所应遵循的原则之一,即自然法则。这些食物包括粮食类(粗、细粮搭配吃),畜与禽类的肉与内脏,鱼、蛋类、奶类、蔬菜及水果等,而且应按一定的比例搭配,并采用符合儿童消化能力的烹调方式,尽量让孩子吃好。只要做到食物品种多样化、数量足、质量高、营养全,食物营养素含量比例合适,烹调、制作科学合理,加上不挑食、不偏食,孩子完全可以均衡地获得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无需涉猎强化食品。
同时要明白,虽然强化食品确实对机体某些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人体只有处在各类物质均衡的状态中才能保持健康,单方面地强化某一方面的功能,势必打破机体的平衡。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讲,由于儿童个体之间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孩子生长发育过快,需要的营养素较多;有的孩子胃肠道吸收功能较差;而有的孩子可能存在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导致食谱狭窄,出现营养素缺乏的情况,如缺钙、缺锌、缺铁等,此时合理地选购强化食品,扩充孩子的营养补充渠道,就有必要了。
由此可知,给不给孩子吃强化食品不能一刀切,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如何选购强化食品
一是针对性,即补充的务必是孩子所需要或者缺乏的养分。如人工喂养的婴儿,理想的食物是牛奶,但牛奶中维生素D不足,不妨选用强化维生素A、D的牛奶,可以有效地增强宝宝的抗病能力,并且还能预防佝偻病的发生。如果孩子偏食、挑食或膳食中某种或几种营养素供给不足或缺乏时,除增加富有这种营养素的食品外,还可以采用添加某种营养素的食品,如B族维生素强化的面粉、面包等。孩子究竟缺乏哪种营养,应经过医生检查、确诊,然后再选用相应的强化食品。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人体从食物中汲取营养,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营养,但人们在饮食营养方还没引起足够重视,只顾是否合胃口而不注重是否健康。因此,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所以我们需要知道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做到合理饮食,科学的膳食,做到营养饮食,均衡饮食。为了以后更好的工作而打下很好的身体基础。
一、营养原理简述
1.营养、营养素与营养价值
(1)营养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学,涉及了食物营养、人体营养和公共营养。食物营养指食物的营养组成、功能及保持、改善、弥补食物营养缺陷所各种措施。
(2)营养素(Nutrients)是指食物中对人体有生理功效且为人体正常代谢所需要的成分。各种营养素分别有各自独特的生理功能,它们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相互之问又有着密切的联系。营养素来自于食物,但是任何一种食物不可能包含所有的营养素,一种营养素也不可能具备所有的营养功能。因此。人体需要从多种食物中获取足够而又平衡的营养素与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
(3)营养价值是指食品中所含营养素种类、质量、数量、比例所能满足人体营养素需要的程度。各种食品当中所含有的营养素种类、质量、数量、比例所能满足人体营养素需要的程度不同,营养价值也就不同。
2.蛋白质
(1)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Pto-rein)主要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构成,一部分蛋白质也含有硫、磷、铁和铜等元素。蛋白质对生命来说是最重要的物质。氨基酸(AminoAcid)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实质上就是对氨基酸的需要。天然氨基酸有许多种,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其中主要的20多种。氨基酸之间主要以肽键相连接构成蛋白质。
(2)蛋白质的分类。蛋白质是复杂大分子,种类繁多。蛋白质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依据蛋白质的组成可将蛋白质分为单纯蛋白质和结合蛋白质两大类。单纯蛋白质的降解最终产物是氨基酸,结合蛋白质的降解最终产物除氨基酸外,还有其他化合物,如糖、磷酸、核酸等。
3.氮平衡
由于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所以蛋白质在人体内首先被分解成氨基酸,然后大部分又重新合成蛋白质,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分解成尿素以及其他代谢产物排出体外。这种氮排除是人体不可避免的消耗损失,称为必要的氮损失。因此,为维持成年人的正常生命活动,每天必须从膳食中补充蛋白质,才能维持人体内蛋白质总量的动态平衡。如果人体摄入氮和排出氮的量相等,就称为氮平衡。
二、健康与营养的概述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其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人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获取所需的营养素。这些营养素的功用一是供给生活、劳动和组织细胞功能所需的能量;二是提供人体的“建筑材料”,用以构成和修补身体组织;三是提供调节物质,用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可见营养素是健康之本,是健康的物质基础。
三、营养成分的摄入
1.食物多氧化。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为机体提供多种营养素。食物的种类多,提供的营养素就丰富,就能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机体就能有充足的能量。每种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每种食物都至少可提供一种营养物质。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蔬菜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重要来源,水分多、能量低。富含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一民谚同样适用于预测健康状况。加拿大多伦多圣迈克尔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3岁时的饮食状况会影响成年后患心脏病的风险。
研究人员选取了1076名学龄前儿童,研究了他们饮食习惯与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两者呈正相关,即饮食过油、过甜、过咸,蔬果吃得不够的孩子其坏胆固醇水平偏高。此时坏胆固醇水平异常,会提高成年后患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风险。即使在调整了其他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出生体重、父母的身高体重指数、妊娠期糖尿病)后,上述关联依然成立。
研究人员表示,幼年时期形成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及早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能降低人们今后患上心脏病的风险。
父母在孩子养成健康饮食习惯方面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给孩子做饭时注意清淡,少放油盐,不放糖,给2~5岁的孩子喝低脂奶,5岁以上喝脱脂奶。对他们的不良习惯要及时纠正,比如爱吃甜食和油腻食物,喜欢喝碳酸饮料,不愿吃纤维素多的食物,暴饮暴食而且经常吃饼干、点心、膨化食品等小零食,夜间进食等。
此外,父母要以身作则,自己的饮食也要均衡。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分流露出自己的偏好,要鼓励孩子多吃非精细加工的食物,如青菜、豆类、玉米,水果等。
营养正常的孩子无需吃强化食品
文/任敏
在食品中补充某些或特殊需要的营养素,由此制成的食品称为强化食品。时下,儿童强化食品种类繁多,加上商家对其功效的夸大宣传,家长们听了难免不为之心动。到底该不该给孩子吃强化食品呢?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d重点课题[2016SK2052];湖南省“中药学”重点学科资助(湘教通[2011]76号);湖南大学生创新课题两项[0110-0901002016]和[1021-00107097];校级基金课题。
R-4
《食品营养学》是主要讲述食品营养学及卫生学基础知识,从生物科学和基础医学角度揭示营养与有机体之间的一般规律的课程。它常常作为食品加工、烹饪、餐旅等专业的专业教材。而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实践中来。翻转课堂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学生在没有压力的影响下自主地学习。教师不再是授课的唯一主体,而是学生身边的导师,评价者和顾问。翻转课堂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互动和个性化的沟通。比之传统教学,翻转课堂更适应现代高等教育课堂教学。其中,PBL教学法更是受到热切关注。本人笔者将就翻转课堂中PBL教学法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是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学生为解决问题需要查阅课外资料,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有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在PBL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充分预习、查找相关资料后进行讨论,课上教师通过分析进一步提出问题,同学小组合作得到解决方案课上分组,再由其他同学或教师进行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重点和学生回答模糊的问题作出小结。在PBL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点拨、支架与教练的作用。教师不再是提供知识的单一知识来源,而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科专家、信息的咨询者。
在《食品营养学》的教学实践中,以翻转课堂模式实现有效PBL教学,将以实际教学情况为基础,将学习过程的第一步一一知识传递过程放在课外。在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便捷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实现学生在课前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了解需要学习的知识性概念性的内容。课堂上的时间就可以用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教师在课堂上主要发挥咨询和协调人的作用。
首先,进行PBL学习要求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兴趣。《食品营养学》不同于其它科目,它包括各类食物的化学组成、营养特点,每类食物中常见食物的特点,食物加工、烹调和储藏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等,最后从现代营养学和中医营养学角度阐述了平衡膳食的概念和基本条件,介绍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这三个实现平衡膳食的理论和技术工具,用以指导如何做到合理营养。它的实践性比较强,因此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信息技术具有容量大、信息多、趣味性强以及文字、声音、图像一体化的特殊功能,它所展现的信息很容易做到图、文、声并茂,活泼多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并启发学生思维。通过课外活动设计切合实际有趣味的任务型活动,插入有助于教学的动面片段、影片片段、图文资料等等。这些内容学生都可以在家反复练习直到掌握。
其次,通过翻转课堂实现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来增加学习食品营养的机会和兴趣,深入理解营养与人体需要和健康的关系,掌握基础营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与膳食原则;理解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营养素在食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膳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社区营养;了解食物的体内过程及其代谢,热能来源和不同劳动强度的热能供给量、热能消耗的测定方法,膳食参考摄入量( DRI )相关指标及其制定依据,了解 营养与农业的关系。培养学生具有 从事 食品工业生产管理、营养师、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工程技术能力, 以便在今后的食品生产及相关工作中,能够熟练地应用营养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改善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服务。因此如果有形式轻松活泼的课外活动,更易于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到学习食品营养之美和趣味,学用的成就感也会油然而生,从而有效促进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第三,可以用翻转课堂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众所周知,我国食品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感性认识,缺乏实践的机会,而实际教学中又往往只注重理论学习,忽视具体应用。因而不少学生只能从原型例子和教材中获得固定的、孤立的知识点,但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情境的能力比较差,当他们遇到与之类似场合下的现实问题时就束手无策。如果我们将一些难以在课堂上实际体验的情景,用信息技术处理后在课常上播出,通过虚拟现实情景组织课堂教学,就可以让学生进入仿真的情境中,在与计算机交互过程中完成某一项特定的学习任务,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在PBL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学习。
第四,用翻转课堂增加课外信息量的输入,全面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食品营养学》教学时间紧、内容多、信息量大。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教师根据网络教学的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利用计算机、投影机、大屏幕,调用自己在校园网上的教学站点,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这样既切实减轻了老师和学生的负担,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多媒体网络教学提供了很多方便,学生在进入网络课堂后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功能菜单随意地进行适时的练习,学生相互之间可以进行听说练习。从这一点上讲,多媒体网络教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美]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革命「M].浙江出版 联合集团,2014
[2]李利,[J《翻转课堂:如何革新传统教学一一兼谈翻转教学的整体设计》],2012
[4]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华东师范出版社,2008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341-02
《食品营养学》是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以及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本科教育的基础课、主干课、必修课,是研究“食物—营养—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应用性和社会性,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密切,在增强人民体质、预防疾病、保护和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食品营养学课程重点讨论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食品的营养价值、膳食平衡、营养性疾病的预防。主要内容包括基础营养学、特殊人群营养、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影响因素、营养与疾病、公共营养等。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营养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熟悉不同人群对食品的营养要求及合理膳食的构成,培养一批具备较强的食品营养分析、营养配餐、营养咨询和膳食指导等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能结合膳食调查、体格检查、营养素缺乏检查和生化检查全面评价个体营养状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食谱制定和开展营养咨询工作。
“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是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开放教育环境下,通过深化和优化教学互动,充分利用各种与学习有关的教学要素,调动他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相互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与发展,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和谐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以网络多媒体为基础的食品营养学教学多元互动模式,网络多媒体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提供一个平台,使师生双方可以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外活动,鼓励学生个性化地参与,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 食品营养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食品营养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将所学的科学营养理念运用于实践,必须借助于大量人群营养调查,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疾病类型、地区营养特点等,进行食品营养分析、营养配餐、营养咨询和膳食指导,能结合膳食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检查评价个体营养状况,针对性地进行营养食谱制定和开展营养咨询服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为学生将来从事营养食品的生产与加工、开发新食品资源、营养保健和配餐等工作奠定基础;可以指导人们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增进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营养与健康的重视,食品营养知识的宣传与普及迫在眉睫。同时,与饮食有关的疾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根据食品营养相关知识结合我国居民膳食结构、食物组成、饮食习惯、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健康指南等特点,有针对性地编制营养食谱和指导人们科学健康饮食[1-2]。
为适应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和人们营养的需求,传统教学模式需要作相应调整。传统教学过程是学生对知识或教学信息的感知、理解、巩固的过程,没有实践和应用的过程,此种教学模式往往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消极的教学客体,是一种被动地接受满堂灌的“填鸭式”的教学。此种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缺乏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热情,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2 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2.1 多元互动的课堂导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食品营养学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多元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手段和策略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让整个课堂“活”起来,通过创设情景,组织活动,让学生“动”起来。
多元互动的课堂导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有的教学资源都必须围绕学生学习来进行优化配置,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形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地位也应该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学生的头脑不再被看作是一个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利用视、听、说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性刺激信息,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同时,精彩的多媒体课件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课程教学目标[3-5]。
食品营养学主要研究人类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这也正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将很多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与社会上出现的食品营养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营养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用营养学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另外,将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纳入到教学中,由科研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及水平,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新精神。
2.2 多元互动的网络助学模式
多元互动的网络助学模式是借助于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技术,通过网上视频教学、网上课件、学科最新成果、学科前沿动态、营养学疾病图片、网上营养调查、网上布置/批阅作业、网上自学、网上答疑、网上师生交流以及质量评估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面的共享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此种模式的优点不仅体现在“导学—自学—助学”方面的导学同步、教学互动相长;而且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要,脱离时空限制。因此,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时间和进度。根据学生的时间和需求进行“目标引导、集中辅导、个别指导”,解决在课堂有限时间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在多元互动的网络助学模式中,教师充分发挥“导学”作用,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创设学习环境,指导学习方法,丰富教学资源,借助多种媒体,充分地发挥教师的导学性。通过教学辅导和试验实践活动指导等教学活动,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和学生与学习材料互动,引导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和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学生围绕课程核心内容,根据自身需求主动建构学习的内容或探索的主题,学生随时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相互评价,教师也能够对每一个学习者都做出客观的评价。
食品营养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将所学的科学营养理念运用于实践,必须借助于大量人群的营养调查,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疾病类型、地区营养特点等,进行食品营养分析、营养配餐、营养咨询和膳食指导等,能结合膳食调查、体格检查、营养缺乏病的检查和生化检查全面评价个体的营养状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食谱制定和开展营养咨询服务,而这些调查数据可以通过网络互动的形式获得,既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开支,更能够扩大调查人数。
此种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热情,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可以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严谨、认真态度和相互协作精神,培养一批具备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
3 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优良效果
多元互动教学通过不断地更新课件的内容、网上视频教学来丰富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及时地掌握学科的最新成果和研究进展,把握学科前沿动态。利用多媒体的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教师在课堂上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回应,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的情绪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由于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呼应,气氛活跃,师生间的距离得以拉近,容易形成一个整体,有利于教学双方最佳状态的发挥。
网络环境下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将“导学—自学—助学”3个环节积极互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学生是消极的教学客体而被动地接受满堂灌的“填鸭式”的教学。“导学”,即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指导、辅导作用,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目标,确认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向学生讲解课本中的重点、难点;辅导学生利用各种手段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和有关延伸知识。“自学”,即精心设计网上教学资源非常全面系统,不仅能保证学生在网上学习过程,而且能做到随时随地的师生互动,学生借助一定的指导和支持依靠自身的力量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过程。“助学”,即教师作为实施主体,可以根据学生的时间和需求进行目标引导、个别指导,解决在课堂有限时间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6]。
4 参考文献
[1] 赵丽丽.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18(6):205-206.
[2] 高斌,陈韬,冯励.食品营养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10):15-16.
[3] 张赟彬.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271(2):146-148.
美国人的一项研究发现,碳酸饮料和披萨的价格每上涨10%,被调查者的能量摄入会分别有7%和11%的下降;可乐的价格每上涨1美元,被调查者的体重则会下降1.05公斤,同时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0.42。研究者因此认为,如果把外卖快餐和甜饮料的价格提上去,美国人会更加健康。
而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对1387种食物的价格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用淀粉食品和油脂来供应能量,成本是最低的。相比之下,蔬菜的价格最高,其次是水果,这意味着多吃蔬菜和水果,花钱比较多,却很难长胖。
如果按每份价格来算,肉、禽和鱼是最高的,而烹调油是最低的。按照含同样能量的食物数量来比呢,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都很便宜,蛋白质就贵一些,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都比较贵。
研究者认为,这个结果能很好地解释美国人的实际购买行为。那些收入低、教育水平低的人,往往会更多地购买那些脂肪多、淀粉多、糖多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最便宜。而要每天吃较多的蔬菜水果,支出成本会更多,教育水平高和收入高的人才比较容易接受这种膳食模式。
那是不是在饮食上花的钱越多,饮食就会越健康呢?那倒也不一定。2010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美国女性当中,健康饮食和食物支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大。那依靠教育能不能改变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呢?结果往往令人失望,教育的效果很慢,也不明显。不过将健康食品打折销售,倒是很有效。于是,一些西方国家采取对甜饮料、高脂肪乳品和低营养价值的零食加重税收的方法,以便引导消费者少买低营养价值的食品,提高饮食的健康度。
从遥远的美国回到咱们中国,最近电视节目中播放了一条有关鸡蛋价格的新闻,说到鸡蛋价格从8元的高位回落到5元的低位,各种蔬菜的价格也大幅回落。然而,市场上的肉类价格还是处于坚挺状态。那么这种价格上的变化,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中图分类号:R1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0-0072-03
由于速食食品具有方便、迅速、便宜、口味繁多和大众化等特点,很多在校学生及公司白领都钟爱此类食物,然而速食食品的缺点同样明显,那就是高热量、高脂肪、缺乏营养和长期食用会导致膳食结构不合理等缺点。因此,对速食食品的营养成分进行分类分析势在必行。本文选取主成分分析法,对市场上常见的十种速食食品进行分析。
1 数据来源
本文采集的数据来自食物营养成分查询网站,来源相对可靠。由于速食食品的营养成分比较繁多,而且一些指标对总体分析的影响较小,所以这里选取了最主要的十种营养成分指标作为研究对象。原始数据见附表1。
2 主成份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主成份分析法也称主分量分析或矩阵数据分析,通过变量变换的方法把相关的变量变为若干不相关的综合指标变量[1]。
若某研究对象有两项指标ζ1和ζ2,从总体ζ(ζ1,ζ2)中抽取了N个样品,它们散布在椭圆平面内(见图1),指标ζ1与ζ2有相关性。η1和η2分别是椭圆的长轴和短轴,η1η2,故η1与η2互不相关。其中η1是点ζ(ζ1,ζ2)在长轴上的投影坐标,η2是该点在短轴上的投影坐标。从图1可以看出点的N个观测值的波动大部分可以归结为η1轴上投影点的波动,而η2轴上投影点的波动较小。若η1作为一个综台指标,则η1可较好地反映出N个观测值的变化情况,η2的作用次要。综合指标η1称为主成份,找出主成份的工作称为主成份分析[2]。
可见,主成份分析即选择恰当的投影方向,将高维空间的点投影到低维空间上,且使低维空间上的投影尽可能多地保存原空间的信息,就是要使低维空间上投影的方差尽可能地大[3]。
3 主成份分析法的应用
3.1 原始数据的处理和标准化
打开SPSS软件,导入原始数据表格,选择“分析”——“降维”——“因子分析”,将十个变量导入,点击“描述”选项,在相关矩阵里面勾选“系数”,即可得到相关矩阵,数据见表1。
3.2 速食食品特征性指标主成份分析的计算结果
主成份分析的计算结果中,新变量所代表的方差(即对应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由原变量变换为新变量的线性变换系数(即对应的特征向量)就成为我们进行综合分析的重点。在主成份分析中一般要求少数新变量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应大于70%[4]。下列表2和表3分别给出了各个主成份的解释的总方差和主成份的计算结果。
表2表明,前四个主成份积累方差贡献率达到83.479%,根据主成份分析法的一般原理,可取前四个具有明显代表性的主成份。原有的10个变量可用4个主成份表示,如表3所示。
3.3 结果分析
根据主成分分析的计算结果,前四个特征根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37.184%,20.711%,13.872%,11.711%,总的累积贡献率83.479%,符合累积方差贡献率应大于70%的条件,因此选取前4个主成分来综合描述原来10项分组的指标。
在第一主成份中,热量、脂肪和烟酸所占权系数较大,呈正相关,属于同一类成分指标,因此将该主成分命名为脂热酸成分。脂肪对人体的作用有多个方面,其中一个作用就是供给人体热量。1g脂肪在人体内氧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并放出38KJ热量。烟酸也称作维生素B3,或维生素PP,是人体必需的13中维生素之一。烟酸在人体内转化成烟酰胺,烟酰胺是辅酶Ⅰ和辅酶Ⅱ的组成部分,参与体内脂质代谢,组织呼吸的氧化过程和糖类无氧分解的过程。脂肪氧化分解产生热量,烟酸参与脂肪的氧化分解过程,三者属于同一类指标,因此将该主成分命名为脂热酸成分。
脂热酸成分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所占权系数也较大,呈负相关。这与速食食品具备的高热量、高脂肪和缺乏营养的事实相符合。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活动的存在。碳水化合物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一方面,长期食用速食食品会导致营养搭配不均衡,影响身体健康,人们应该选择理智消费。另一方面,对于竞争无比激烈的生产速食食品的商家,有目的的加强速食食品中的某些营养成分,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并引导中国速食食品产业总体向营养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在第二主成分中,膳食纤维占据的权系数最大,并呈现较强正相关关系,因此将该成分命名为纤维成分。膳食纤维主要来自于植物的细胞壁,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不消化的植物细胞壁成分[5]。膳食纤维是健康饮食不可缺少的,摄取足够的纤维也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以及其它疾病。
在第三主成分中,维生素A所占权系数最大,呈现负相关,因此将此主成分命名为反维生素A成分。维生素A又叫视黄醇(retinol)。天然存在的维生素A有2种类型:维生素A1(视黄醇)与A2(3一脱氢视黄醇)[6],植物中的胡萝卜素具有与维生素A相似的化学结构,能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会影响视觉,糖蛋白的合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肺癌的发病率与胡萝卜素摄取量有相反关系,对于胃癌及前列腺癌也有相似的结果。美国麻省调查66岁以上的老人在5年内的死亡率,发现胡萝卜素摄取量多的,癌的发病率小。速食食品中维生素A的指标用反维生素A主成分代表,能够对人们的健康意识起到警示作用。
在第四主成分中,钠所占权系数最大,呈现正相关,因此将此主成分命名为钠成分。钠有维持血压的功能。钠调节细胞外液容量,构成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外钠浓度的持续变化对血压有很大影响,如果膳食中钠过多,钾过少,钠钾比值高,血压就会升高,出现血压升高的年龄愈轻,寿命愈短。如果缺钠,则会引发低钠血症。
4 结论
主成份分析法结果表明,速食食品的成份可以分为四类:脂热酸成分、纤维成分、反维生素A成分、钠成分。每种成份中所包含的变量都是正相关的,故在速食食品的初步检测时,可以仅抽取主成份中的一个变量进行检测,以代表整个主成份的含量,所得出的结论与完全检测所有指标得出的结论相近程度达83.479%,大大减少了初步检测的成本和工作量。本文结论同时为食品厂商提供了一个更具备竞争力的速食食品加工方向,也为人们如何选取更营养健康的速食食品提供了简便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汪应洛.系统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54-60.
[2]方开泰.实用多元统计分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出版社.1989.291-302.
[3]王学仁,王松桂.实用多元统计分析[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270-272.
一、中式快餐业在餐饮行业所处的地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物质的丰富,我国的餐饮业市场也在不断发展,显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从2016年公布的餐饮业数据来看,快餐行业占据了我国餐饮市场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西式快餐以肯德基、麦当劳等为代表的国际快餐品牌企业,占据了我国快餐领域的大部分市场,根据2016年8月份的数据显示,中国肯德基连锁店达到了4896家,麦当劳超过2000家,他们的单店年营业额均达到了800万元以上,是我国快餐及餐饮行业的领先者。其特点是从我国一、二线城市不断向三、四线城市延伸、从东部向西部拓展,完成了在我国全面布局,同时在食品上也有很多的创新,使得菜品更符合我国国民的口味,是中西融合的良好典范。
综合来看,我国中式快餐企业在创业初期都十分重视企业核心竞争力,笔者认为,把握中式快餐自身企业核心竞争力尤为重要。
二、中式快餐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位
1.西式快餐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目前,我国快餐业的竞争格局十分清晰,西方快餐企业对本土快餐企业形成碾压之势。所以,中式快餐在与西方快餐的竞争中取胜的最有效办法是客观的分析西方快餐的优劣。同时,分析自身发展的优劣,扬长避短,并针对西式快餐的软肋,形成自身特有的竞争优势。西式快餐的竞争力十分明显,以肯德基来说,其核心竞争力包括,品牌公认度、加盟培训系统、产品标准一致化、肯德基店铺选址建设、运作标准化、全球化运作模式。但是西式快餐的劣势也是十分明显的,如营养专家指出的,营养失衡、油炸食品诱发肥胖以及西式快餐所使用的“氢化油”危害身体健康。
2.中式快餐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中式快餐在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上应该分析对手的情况,所以针对西式快餐的营养以及健康问题,中式快餐应该牢牢把握。其中可以从3个层面来进行分析:一是企业生产产品及控制其质量的能力、企业的服务能力、成本控制的能力、营销的能力、技术发展能力;二是各经营管理要素组成的结构平台、企业内外人、事、物、环境、资源关系、企业运行机制、企业规模、品牌、企业产权制度;三是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差异化个性化的企业特色、稳健的财务、拥有卓越的远见和长远的全球化发展目标。因此,中式快餐应该以“为中国人打造健康、营养的中式快餐”的企业文化为中式快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培养中式快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一般来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积累形成的,根据当前我国中式快餐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中式快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立足传统,提出营养、健康中式快餐理念
近些年来,西式快餐针对自身的缺陷也在试图做一些改变和新的尝试,比如肯德基新推出的四季鲜蔬汤、健康早餐等,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西式快餐营养搭配差的问题。
但是,中式快餐能够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如《黄帝内经》提倡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以“五谷”、“五果”、“五畜”、“五菜”恰当搭配的日常饮食,能够达到营养培元,蓄精益气,预防疾病,延年健身的目的。中式快餐应用中分利用我国的饮食文化,同时做好营养调配,充分宣传和推广健康和营养的理念。如“真功夫”就是结合中餐健康、营养的饮食理念,以蒸饭、蒸菜、蒸汤等构建营养组合。随着健康、营养理念深入人心,会有更多的人选择营养丰富、饮用健康的中式快餐。
2.实施品牌战略,提升知名度
目前,肯德基、麦当劳已经是世界知名品牌,并且其品牌价值在世界众多大型企业中仍然名列前茅。可以说中式快餐与肯德基、麦当劳等大型西式快餐的之间的最大差距在于品牌劣势,所以建立优秀的饮食品牌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以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选择有个性的品牌名称,不能只是冠以笼统地方色彩名称,如“兰州拉面”、“鲜羊肉泡馍”等,应该同时在LOGO设计上要具有企业文化特色和独特标识性。
二是要有准确的品牌定位。根据所选择的中式快餐的属性,对市场进行分析,然后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才能够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三是有丰富的品牌内涵。要充分利用当前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建立食疗保健的功效,扩大品牌的内涵。如“真功夫”提出的“营养还是蒸的好”。
3.标准化生产,打造健康中式快餐组合
在品牌设计过程中,除了要具有品牌建设,还有丰富的内涵,也就是产品的品质。同时建立严格的食品加工标准,建立食品加工手册来保证食品标准化的实现。
中式快餐用料丰富,在营养、健康上值得称道,这却给标准化生产带来很大难度。由于中餐多数是对生品进行直接的加工,而且加工工序复杂,缺少量化标准,厨师操作全凭经验,使得中式快餐的标准化困难重重,不仅影响了中式快餐业的工业化和商业化进程,也对于产品的口味有很大影响。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进行创新。如“真功夫”在标准化上的突破,主要是运用了电脑监控蒸汽设备,使烹饪过程保持一个统一的标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平衡膳食主要是根据身体需求,完善现有的饮食结构,注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几大营养素的搭配,调整粮食、果蔬,动物性食物的比例,调配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吸收和利用,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此外,一日三餐的间隔要合适,饮食的量也要适当,同时还要讲究饮食卫生。现代营养学认为平衡膳食是指四个方面的平衡:氨基酸的平衡、生热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各种其他营养素之间的平衡、酸碱平衡。中医文献对平衡膳食有着精辟而生动的论述:“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还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气味合则服,尤当忌偏独;饮食贵有节,切切勿使过”。这些论点不仅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即使用现代营养学的观点来看,同样也是十分科学和准确的。
平衡膳食的基本原则可浓缩为一句话:平衡、多样、适量。即指膳食多样化,其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各种营养素之间相互比例适当,膳食中所提供的热能和营养素与机体所需要的量保持平衡。
二、平衡膳食的具体内容
第一层:谷类
五谷杂粮是我们的主食,除了白米和精面外,应添加杂粮,每天应该达到300~500g。其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主要供给我们的能量。要求种类多样化,从而达到生热营养素之间的平衡。
第二层: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是食物中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也是胡萝卜素、叶酸、核黄素等的重要来源。经常吃绿叶菜可摄入大量维生素C,它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并且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有益健康。而这些蔬菜、水果是呈碱性的,鸡、鸭、鱼、肉、蛋是呈酸性的,从而可以达到酸碱平衡。同时,从绿色蔬菜中还可以获得足量享有“超级保健元素”称号的叶酸,进而收到防治心脏病等疾病的效果。绿色蔬菜中的维生素、干扰素等都有“怕热”的弱点,高温烹调可使其遭受破坏,所以最好是吃新鲜蔬菜,能生吃者最好生吃,以利于养分的充分吸收。蔬菜分根、茎、叶、花、果,各类蔬菜中营养素含量不一,尤其是深绿色、橘黄色的蔬菜、水果营养素含量高。蔬菜每天要500g左右。水果每日摄取100~200g,即1~2个。
第三层:鸡、鸭、鱼、肉、蛋
它们都是蛋白质食物,要适量按比例供不同人群使用,例如吃鸡时不吃鸭。吃猪肉时不吃牛、羊肉,每天吃100~150g,这样可以达到氨基酸的平衡。中国有句俗语“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一条腿的”,指的是四条腿的猪牛羊等家畜由于肉色红,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形成,但其中胆固醇含量较高,多食对中老年人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两条腿的”指鸡鸭鹅等禽类,肉色较浅,从许多方面分析是有益于健康的食物。所谓的“一条腿的”是指鱼类和蘑菇等菌类食品,鱼类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较低的脂肪,鱼肉纤维短,肉质细腻,容易消化吸收,是动物性食物中吸收率最高的;香菇、蘑菇一条腿,像一把小伞。热量低,不仅是植物蛋白质的来源,还含有多种营养素。有关研究证实香菇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有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含有能够防治癌症的成分干扰素诱生剂和多糖。现代营养学家盛赞黑木耳为“素中之荤”,这是因为它除具有荤菜所含的营养成分以外,还是含高铁的补血食品。同时还可以携带人体中的毒素排出体外,值得推荐。鱼是人类最早食用的原料之一。人们发现多食鱼肉不会使胆固醇升高,反而会减轻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鱼类含油脂量低,含蛋白质十分丰富,并且鱼肉蛋白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很容易分解为氨基酸,所以消化率高达98%。鱼是健康的食品,从增强国民体质看,吃鱼健脑强身,可以多吃鱼。
第四层:奶和豆制品
这是含钙丰富的食物,是我们最缺少的营养素,有条件的每天喝一瓶奶,没有条件的可以喝豆浆或吃豆制品。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被称之为“大豆之乡”。大豆含蛋白质40%,脂肪20%左右,被誉为“田园里的肉”和“优质蛋白质”的仓库,是古今公认的食疗佳品。我国民间素有杂食的习惯,大米中缺乏赖氨酸,而豆类中赖氨酸丰富,吃豆饭就比单吃大米饭营养价值高。这就是“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的科学解释。现代研究揭示,大豆蛋白质能降低人体血胆固醇含量,可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营养专家对数十名血胆固醇高的男性进行了试验,将他们通常的蛋白质摄入量的一半用大豆蛋白代替,结果发现受试者血胆固醇含量平均下降11.5%。豆制品中含有的大豆蛋白能大大降低人体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有利于心脏的健康。中老年人为了防止骨中钙的流失,需要摄入充足的钙,因此也应每日摄入一定量豆类食品。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的豆类食品(包括豆腐等豆制品)应当常吃,为此国家实施了“大豆行动计划”。
第五层:调味品
指三种白色食物,即猪油、盐、糖,要少吃些。猪油含饱和脂肪酸较高,多吃对人体健康不利,提倡多用植物油。食物味道宜淡不宜成,每天食盐的摄入量要控制在5―6g之内,要求清淡、清淡、再清淡。同时也要控制糖的用量。
三、平衡膳食在现代营养学上的作用
一、前言
食品贸易既是保证食品安全,各国利用各自优势获得利益的经济活动,又是和人类健康安全、生物资源、生态环境相联系的社会问题。而中美两国之间的食品贸易对两国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探讨基于人口、资源与环境视角下的中美食品贸易,对于中国和美国两国之间的食品贸易来往,保证食品的安全等方面是非常有意义的。近年来,中美两国之间的食品贸易规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扩大,但在扩大的同时,两国之间的食品贸易矛盾也进一步扩张。各国都开始采取一些措施和手段来限制进出口的食品贸易,这对两国食品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阻碍作用,不利于各自经济的发展。本文重点从人口、资源和环境视角下分析了中美两国的食品贸易问题。
二、人口对于中美食品贸易的影响
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是中国人口的一个特征,而美国外来人口不断增多,尤其是每年都接收很多的中国人,呈递增趋势。人口多给中国和美国各自国家的人民的生产、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压力。中国两个食品贸易的健康发展对于保障各国的食品安全,推动食品贸易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增长的人口角度来看,必须积极推动中美两国的贸易发展。
老龄化问题是中美两国人口问题的一个共同特征。而中国的老龄化来的更早。因此,为老龄人提供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将成为中美食品贸易发展的大好机会。另外,通过加强中美食品贸易交流,建立政府间或民间食品质量监控体系,对于食品贸易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三、资源对于中美食品贸易的影响
自然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中国的人均土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越来越少,而在美国由于气候的变化,各种污染及人为破坏现象使其生态环境发生着巨大变化。这些情况都直接影响着两国的生物资源。所以保护生态环境,爱护我们的自然资源,对于两个食品贸易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另外,中国的水产品比较丰富,可以利用这些丰富资源来发展两个的食品贸易,从生物资源的有限性来看,中美食品贸易有利于充分利用两个生物资源的比较优势,提高食品生产的经济效益。
四、环境对于中美食品贸易的影响
现如今,环境污染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对于中美食品贸易来说,环境污染也对其影响巨大。对于环境来说,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人们为了提高经济的发展,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另外,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人为污染更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存带来危害。
为此,为了发展食品贸易,中美两国政府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强化对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的控制,促进食品贸易的发展。
五、促进两国食品贸易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促进两国食品贸易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为:深化互补食品贸易结构,利用利益关系来有效解决摩擦,食品企业要尽快树立掌握解决争端的机制规则。
(一)深化互补食品贸易结构
中美两国食品贸易的各自优势,充分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美两国之间并不在同一水平上的竞争关系,而是优势互补的合作分工关系。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深化互补食品贸易结构,两国才能共同获利,有效提升中美食品贸易发展的速度。
(二)利用利益关系来有效解决摩擦
加快食品贸易的合作速度,对于两国都有巨大的好处,美方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加大和中国的合作。同时,这种日益发展的对华利益集团将是中国可充分利益的经济资源和政治资源。
(三)食品企业要尽快树立掌握解决争端的机制规则
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不仅可以使东道国对进口的保护措施失去原有的威力,而且还可以打开新的市场,将发生贸易摩擦的风险降至最低。
六、总结
总之,为了中美两国食品贸易的美好前景,两国应不断的加强教育与学术机构的交流,培育绿色食品理念;加强食品管理部门的交流与沟通,构建食品安全现代控制机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中美两国的食品贸易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素华,尹翔硕. 论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要素约束与发展对外贸易[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2]韩擎.从产业结构看中美贸易摩擦的特征、原因及趋势[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