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1 09:50: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校园智慧农业发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青年教师专项课题)“地方高校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C-c/2015/04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G647;F3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2.073
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和人才,人才培养离不开高等教育,探索高校服务现代农业,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解决科技和人才这两个关键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高校除了基本的传统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继承的文化,还有一个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高校作为科技、文化、社会和人才的滋生地,具有为社会服务的责任。
1 高校具有人才、教育和科技优势
高校应与当地政府密切合作,包括科技大学科技区域创新体系发展规划、密切接触地方特色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符合技术发展的特点,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和科学普及活动,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并成为当地的一个教育培训中心、科技推广中心、信息网络中心、文化和体育中心,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为教育高质量、区域创新体系的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聘请在当地从事农业经验丰富的大学生、政府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高校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定期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作为非学历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内容,设置一些专业服务在农业、林业和当地经济,地方高校培养新农民的地位。
高校促进产业融合和产业发展,深入推进科技记者系统,共同构建农村版的空间,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模式推广中国特色农业科技大学和政治产学研合作模式,系统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创建一个新的创新方式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2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服务意识
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保护文化遗产的优势和责任。在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教育和农业部门的共同任务。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高校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人才模式的培养,改变教育理念,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改变原来的简单训练思想,知识和技术人才逐渐转向开发个性化的创意人才的概念,坚持“基于生活”,专注于改变教师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老师”,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让他们从被动的学习成为积极的行动者,发挥学生主动精神。在整个人才培养模式中要始终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育的思想贯穿其中,创造有利于激发学生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增强大学生服务农业的意识,激励他们面向基层就业。要加强理论学习,在学校上下形成农业开发强大的服务氛围。加强学校老师和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和内容生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吃苦耐劳,努力工作,热爱农村基层和家庭教育,学生可以深入对农村的了解,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提高大学生的服务意识。
3 转变培养模式,创新教育内涵
现代农业需要大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农业科技人才,这将导致大学不断通过改革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根据社会的需要培养应用人才。学校在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内容上必须改变教学的普遍现象和实际脱节,主题应该紧紧围绕现代农业。高校应发挥自己的特点,通过培训,提高农民技能和农民的质量,使大学的办学模式,具有更丰富的内涵。高校可以通过专家讲座、送科技下乡和农民培训,定期服务,促进科学技术和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解决农民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依靠学校、当地农民、相关企业参与现代农民的培训基地,政府政策引导,不断对学生加强教育。高校应该组织学生到农村去,改变培养模式,让他们在社会中放手实践。
4 加强农校合作基地建设
高校应利用自身技术和人才优势,在与农村基地建设合作中,向农民演示、宣传科技成果,给他们定期培训,让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为农业科技的发展打开更广阔的市场。有效地利用自己的科研和教学及时与当地农业发展密切相关,建立农业科技园区,根据农业发展区域优势建立相应的农业生产基地,促进农业的优良品种,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等。
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直接构建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农业业务基地,使其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农业生产基地,同时也可以成为在高校教学实践基地,使农业科技一行人员“专家”,教给学生熟悉和了解最新的和最合适的农业知识和技术,用他们的亲身的经验来感染和带领他们投身到农业发展中来。
在基地的建设中可以发现真实的农业生产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问题指导、推动科研工作者研究和教学在高校,这是使大学的科研、教学和农业、农村和农民,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实际生产和现代科技可以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继续科研促进教学改革,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现代从业者的整体进步,从而探索新方法和新技术推广模式。双方的合作,共同探索和建立各种机制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
5以现代农业技术和信息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完善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一直以来都是以馆藏文献资源为中心,以借阅服务和师生的需求为工作目标,围绕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信息服务,很少对外实行借阅和咨询服务。随着社会对知识和技术的需求,高校提供更多服务的呼声也在不断的增强,高校图书馆应该把馆藏文献资源与众多的现代农业技术、市场、应用等信息整合起来,在做好高校自身教科研信息服务的同时,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拓展新的市场、形成借阅服务、咨询服务和面向社会的信息服务,从而满足现代农业建设所需的信息中介服务。高校应该根据学校的学术和专业优势,了解现代农业生产的特点、生产规模以及行业的基本要求,不断改变和完善现有的信息服务模式和内容,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实用的信息服务,以满足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求。
6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毕业政策有导向性
就业问题无疑是目前大学生最为关心的话题,学校必须要坚持把转变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进行合理定位、构建学生良好职业发展规划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转变盲目追求到大城市、到公有制单位、到发达地区就业的观念,教育毕业生树立合理定位、面向基层、到农村、到欠发达地区就业的观念;引导毕业生转变贪图安逸的就业观,教育毕业生树立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观念;树立就业多样性和在农村创业的典型,指引学生融入现代农村生活。
加强来自农村学生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更好的认知,增进他们回农村就业或创业的热情。在政策上给予回乡就业的高校学生照顾,在创业的过程中给予技术和资金支持等,让他们在现代农村呆的时间更长久。从而引领更多的学生投身于农村的生产和经营中。
参考文献
[1]单佳平.高校服务区域经济推进校地合作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07,(12).
[2]李锐,等.农业高等院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6月1日,定位为“时代MPV精智家庭之选”的进口起亚第三代佳乐于山西太原正式上市。为满足不同的家庭需求,第三代佳乐提供了5座和7座车型以供选择,全系搭载了2.0L Nu汽油发动机和6速手自一体变速器,售价区间为15.98万-20.58万。
在上市之前,第三代佳乐就因获得有工业设计界之称的2013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以及与梦工厂年度3D动画巨制《疯狂原始人》的联合推广而获得了广泛关注。而最终优质优价的姿态,将为这款为“时尚精智家庭”需求而推出的家庭MPV的竞争力再添砝码。
优秀小微企业家可赴清华深造
今年7月,山西省将组织小微企业优秀经营者参加“清华大学管理创新高级研修班”学习。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可向当地市级中小企业局咨询、报名,学员培训免费,交通费自理。今年,山西省共安排两期培训班,第一期时间安排为7月6日至7月12日;第二期时间安排为7月14日至7月20日。今年拟培训100人,每期班50人,每市可推荐不超过12人。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学习合格后,将获得《管理创新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证书加盖清华大学教育培训专用钢印和继续教育学院的公章。
山西涤纶厂转型文化创意园
截止到2013年,停产多年的山西涤纶厂用四年时间退出第二产业,转入第三产业,改造成山西瓦窑文化创意产业园。目前厂区有大型摄影、雕塑、动漫影视、陶艺、篆刻等16家文化创意产业入驻,随着一园、一区、一街的园区建成,2014年年初开园后,将可容纳文化企业150家,成为太原文化企业的一个交流平台。
太重智能成套装备试车成功
为深入贯彻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战略,落实《数字青岛发展规划(2019—2022年)》规划部署,持续建设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富有活力的数字经济、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智能融合的数字基础设施,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全面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加快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建设
(一)构建智慧管用的城市云脑“智能化”体系
1.一体化综合指挥。建设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城市云脑大数据中心等一体化城市运行中心,满足应急协同联动、城市运行状态监测和数字即墨管理服务等工作需要。(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应急局、社会治理指挥中心、住房城乡建设局、综合执法局)
2.全域感知体系。建设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物联感知接入、视频监控资源共享三大基础支撑平台,推动全区基础地理信息服务一张图、动态感知数据分级分类接入、全域视频资源共享共用。(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公安分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3.数据业务中台。打造城市云脑场景应用集群,推动公安、城管、应急、交通、水利、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经济运行等重点领域应用上线,至少3个场景一屏接入城市云脑。基本建成城市云脑区(市)中枢,构建城市云脑一体化应用体系。(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综合执法局、公安分局、应急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生态环境分局、科技局、统计局、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街,各功能区)
(二)打造便捷满意的公共服务“数字化”体系
4.一码通城。实施“码上即墨”行动,推动政务服务、交通出行、医药卫生、文化旅游、体育健身和智慧校园等公共服务领域统一身份认证、多码融合和社保卡多领域应用。(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公安分局、行政审批局、交通运输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健康局、医保局、文化和旅游局、教育体育局、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街,各功能区)
5.一网通办。实施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深化完善“爱山东·青e办”即墨分厅掌上办事平台功能,建成便民利企服务专区不少于1个,接入亮点应用不少于10项。全面推行“一事全办”主题式服务,丰富应用场景,拓展可办主题至200个,实现更多事务“一次办好”。(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行政审批局、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街,各功能区)按照上级部门统一部署,以公民身份号码或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的电子证照可用率超过85%。(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
(三)构建数智融合的政府决策“协同化”体系
6.政府决策数字化。深化数据汇聚共享,重点围绕营商环境和重点领域应用场景需求,强化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充分利用社会数据资源强化政府决策支撑,加强政企合作,鼓励多方参与,形成数据来源广泛、多方数据比对、数据时效性强的政府决策数据支撑体系。(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街,各功能区)
(四)形成精准高效的城市治理“现代化”体系
7.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整合各级各部门指挥调度、综合运行和辅助决策类系统及相关数据资源,建设“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全区一体、高度集成”的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区应急局、公安分局、卫生健康局、综合执法局、生态环境分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建设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智慧公安、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等,更好地支撑以网络化运行、海量化参与、社会化协同为特征的社会治理需求,提高数据汇聚、事中监管、趋势研判、协同联动等能力。(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综合执法局、气象局、住房城乡建设局)
8.一部手机游即墨。依托“一部手机游青岛”平台,整合全区范围内“食、住、行、游、购、娱”等资源,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文旅公共服务。(责任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
9.智慧社区和智慧街区。加快智慧社区和智慧街区建设,推动城市治理和服务向基层延伸。智慧社区建设总数达到25个,其中示范点达到12个;智慧街区建设总数达到11个,其中示范点达到2个。推动建立社区综合服务平台,鼓励发展光影街区、数码地标、车路协同、车充响应等应用场景示范。(责任单位:各镇街,各功能区,区民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综合执法局、公安分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二、推动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建设
(五)提升教育数字化水平
10.智慧教育。整合部、省、市、区、校5级教育信息系统、数据资源以及各类教育服务,为全区教师、学生、家长和教育管理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开展智慧校园新装备、新技术试点,提升智慧校园建设应用水平,智慧校园覆盖率达到99%。推动青岛市智慧体育平台应用,统筹全区各类体育资源,推行全民健身网上查询、网上预约、网上指导。(责任单位:区教育体育局)
11.人工智能教育。构建“课程教学、内容创作、开源创新”一体化的人工智能教育服务平台,打造集“课程教学、应用实践、互动体验”综合性人工智能实验室,推进全区人工智能教育快速发展。(责任单位:区教育体育局)
(六)提升医疗数字化水平
12.智慧医疗。积极配合青岛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升级改造,提高医疗数据互联互通效率,提升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推进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建成1家以上互联网医院。参照《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国卫办医函〔2019〕236号),2022年智慧服务达到3级以上的医院数量不少于1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辅助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进一步推动电子健康档案动态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率达到75%。(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13.智慧医保。进一步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建设智慧医保信息化平台。推动医保电子凭证在定点医药机构应用,逐步实现预约、挂号、就诊、支付以及查阅报告等场景亮码、刷脸服务。(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卫生健康局)
(七)提升交通数字化水平
14.智慧停车。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便捷支付、全景导航等技术实现全域停车资源的“智能感知、智能调度、智能服务”,建立全区停车管理、运营、服务一体化体系,打造智慧停车模式。(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区住房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分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综合执法局,各镇街,各功能区)
15.智慧交通。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进一步提升对交通态势的精确感知控制能力,建设智能化、可统一调度的交通信号灯系统,实现对道路信号实时调整。开展5G交通网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即墨区巡游出租车车载智能终端安装项目。公共汽电车来车实时预报率达到100%;交通路口实时信号配时系统比例超过80%、电子警察监控点覆盖率达到100%,不断提高公交电子站牌覆盖率。(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分局)
(八)提升人社和养老服务数字化水平
16.养老服务“静默办理”。深化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应用,实现全区老年人户籍、健康、就诊、养老金、医保等信息共享共用。推动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平台与个人信用平台互联互通,鼓励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推广应用智慧养老设施设备,推进医疗健康监测设备、智能安防设备、可穿戴设备、养老服务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在养老中的广泛应用,为全区居家失智老人发放智能手环。构建养老服务机构行政审批、民政备案、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养老服务质量综合监管的联动机制。优化老年人服务事项“静默办理”,养老机构和养老床位实现在线预约、签约,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津贴补贴领取等涉及老年人高频使用的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由系统自动办理。按上级部署,试点推行门诊慢特病部分病种“零材料办理”。(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卫生健康局、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行政审批局、公安分局)
三、培育富有活力的数字经济生态
(九)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17.海洋大数据产业。发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海洋科技重大平台集聚优势,持续引进涉海研发机构和产业项目。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发挥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作用,布局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产业园,畅通科研成果转化路径,加速蓝谷科研成果在当地产业转化。依托鳌山湾未来城做好蓝谷科研成果及产业转化承接,助推海洋经济融合发展。依托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国际领先的超算和海洋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集数据采集、存储、更新、处理、分析、共享、应用等为一体的海洋大数据综合发展体系,支撑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科技发展和成果转化,推动海洋特色创客发展。推进华录山东总部基地与国家海洋大数据产业孵化基地建设,融合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开发海洋信息资讯服务产品,打造以光磁一体存储设备为核心的新一代大数据设施。(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自然资源局,各镇街,各功能区)
(十)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
18.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规范数据交易主体行为,支持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等市场主体探索数据交易新模式。支持更多银行和有关机构进驻数据中台开展信用贷等业务,以数据资源赋能全区实体经济发展。(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19.数字经济园区。支持加快数字经济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华为科技产业城、金蝶软件园、华录山东总部基地、金口智能制造及大数据发展示范基地等建设。(责任单位:经济开发区管委、鳌山卫街道办事处、金口镇政府,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十一)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
20.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农业发展,推动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线上线下“双融合”,构建共创、共享、共赢的数字农业生态圈,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新动能。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益农信息社’建设,提高农村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引进精准农业与智慧农机示范系统,建设卫星导航差分定位基站、农用远程气象监测站,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加快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动淘宝村、镇创建,提升农村电商公共服务软实力。(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商务局)
21.工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实施工业互联网赋能行动,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有序推进区内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改造,重点培育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两大特色产业,打造酷特智能“数字驱动的C2M大规模定制模式”、即发集团“织染缝一体柔性化制造模式”、森麒麟轮胎“基于精益制造的智慧工厂模式”等。完善工业互联网行业标识解析体系,工信部备案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数量不少于1家。加快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打造工业互联网安全信息共享、监测预警、攻防演练等平台,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2.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物流,推进国际陆港、综合保税区等重点物流园区数字化升级改造,建设智慧物流园区。发展网络货运等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智慧物流典型示范应用。(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国际陆港管委、蓝谷高新区管委)推进商业实体向线上销售转型,鼓励发展平台经济,支持直播电商、社交电商、新零售等新业态发展。(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发展金融科技,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服务中的创新应用,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改善金融市场环境,提升金融服务效率。(责任单位:区地方金融监管局)推进自然人、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公共信用数据库建设,推动信用信息的深度融合与协同使用,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增强社会诚信和自治能力。(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发展智慧文旅服务,组织有条件的景区与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建设。(责任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
四、构建智能融合的数字基础设施
(十二)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3.多功能一体杆。以场景建设为牵引,结合道路建设、老旧路灯改造,整合路灯杆、信号杆、公交站台等市政设施,加快物联网设施部署,加速多功能杆、柱、桩等新型智能感知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公安分局、交通运输局)
24.“双千兆”城市。加快推进“双千兆”城市建设,推动移动通信网络、固定宽带网络接入能力逐步达到1000Mbps。全面部署IPv6,统筹推进全区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IPv6升级。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运营商以共建共享共用新模式开展5G基站建设,城区重点公共区域5G网络覆盖率达到80%以上。高质量建设5G网络,全面推进5G网络试点和规模组网,推动5G与重点垂直行业深度融合。(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五、加强数字化转型支撑保障
(十三)完善数据资源服务体系。统筹全区基础数据资源建设,整合各类信息平台、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资源,健全基础数据资源动态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城市数据资源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产业、互联网等领域数据汇聚。加强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为风险防控、应急调度、公共决策、协同治理提供大数据支撑,依法依规推进公共数据开放。(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区政府有关部门)
(十四)构筑防护有力的网络安全体系。推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建设,实现政务网络和政务云中心平稳运行。采用流量监测、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及时发现、处置网络安全问题,化解潜在风险,保障政务网络和政务云中心平稳运行。推动网络安全规范化管理。拟定即墨区网络安全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职责,夯实主体责任。科学研究制定安全策略,组建网络安全专家技术团队,加强智力支撑,提高政务网络和政务云中心安全防护水平。组织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持续强化数据安全保障。统筹推进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放等各环节保障网络安全的范围边界、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审查和监督,提升安全监测和预警能力。(责任单位:区委网信办,区公安分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十五)优化数字即墨发展环境。积极推动数字即墨建设资金纳入年度地方财政预算,加快完善专项资金申请发放、绩效管理、调度激励等制度。(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加强对数字即墨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推进落实,对责任单位年度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督导。破除行业壁垒,推动各行业领域在技术、标准、成果转化等方面充分对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市场监管局)深化重点领域政务公开,重大建设项目、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更加丰富、渠道更加多样。(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配合青岛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数据流通交易、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标准体系、管理制度等。(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区委网信办)加大数字即墨建设宣传力度,及时推介数字政府建设发展的新成果、新成绩、新成就,积极营造重视数字即墨建设的舆论氛围。(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抄送:区委各部委,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监委,区人武部,区法院,区检察院,省、青岛驻即单位,各派,人民团体。
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7月1日印发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年,福泉将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稳中求进、能快则快、又好又快”主基调、“转型发展”主旋律以及黔南州“三大战略”,围绕“四个轮子”谋发展,实施精准扶贫,以“五个福泉”(小康福泉、绿色福泉、平安福泉、古城福泉、智慧福泉)为引领,努力实现福泉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新跨越。
围绕“小康福泉”
走出一条转型发展新路
福泉将坚持工业主导不动摇,继续立足“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发展定位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坚持“围绕主业、做大总量、成龙配套、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工业发展思路,以实施服务企业“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将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力争在实施项目的数量和引进项目的质量上实现新突破;围绕煤电磷主导产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循环经济;紧扣“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发展目标,力争在经济增速和发展质量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突出核心、规划引领、路网先行、产城一体、加速聚集、快建新区、稳改旧城、东拓西展、彰显特色、打造宜居、培育强镇”的城镇发展思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坚持“兴城”与“兴业”相结合,以“产城融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提质加速、城乡一体”为目标,构建以城区为中心、重点城镇为骨干、村寨为支点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坚持按照“抓基础保稳定、抓园区促发展、抓产业调结构、抓企业助增收”的农业发展思路,围绕“一轴两翼一中心”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按照“四个切实”“四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围绕“绿色福泉”
走出一条发展与生态双赢新路
强调:“贵州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大意不得。”
为此,福泉将以山青、天蓝、水清、地洁为生态底线,以发展“绿色磷都・幸福福泉”为目标,以循环经济为主抓手,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努力推动福泉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福泉将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实施“绿色福泉”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森林保护“六个严禁”,加强退耕还林、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深入实施环境污染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工业废水治理,全面深化水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改革;围绕“建设具有人文特色和生态特点的现代绿色城市”的要求,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并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全过程,全面提升城乡公交、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四个“一体化”建设水平。
坚持选商引资,大力实施节能环保战略,促进资源能源的集约开发利用。加大力度实施好环境保护十二件实事,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敢于亮出环保“六个一律”利剑,严格环境污染防治问责,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督促企业抓好节能减排的组织体系和规章制度建设,推动企业进一步加大机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力度。
围绕“平安福泉”
走出一条和谐发展新路
2015年,福泉将切实贯彻落实好“五个扎实”要求,强力推动社会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良好的环境保障提速发展,以提速发展推动和谐稳定,让老百姓更有安全感,生活得更幸福,充分释放后发优势。
福泉将从源头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主动到基层去解决问题,对新矛盾、新问题要“即产即消”,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维稳“百日攻坚战”等成功做法,充分发挥群众工作委员会作用,用好领导干部接访等载体,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督访。
从人民群众反应最强烈的“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住房安全、居住环境安全”等问题入手,建立健全以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制,推进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坚持传统做法与科技手段、专项整治与基础工作、严厉打击与严密防范相结合,重拳出击打击“八类刑事犯罪案件”,以社会治理创新为抓手,以平安福泉建设为目标,以犯罪实时控制为重点,以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主要任务,健全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打防控一体治安防范体系。
围绕“古城福泉”
走出一条旅游活市新路
福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禀赋优势明显,城区有两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全国唯一的城中峡谷――洒金谷,旅游业将培育成支撑福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兴产业,从而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福泉将树立“保护一方山水,传承一方文化,造福一方百姓,促进一方经济,推动一方发展”理念,将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集合,做强旅游产业链,做强三产,促进增收。
同时,紧扣“挖掘历史底蕴、深化人文内涵、打造自然风光、改善软硬环境、提升品牌价值”的发展思路,深入挖掘“一城一山一峡谷,一神一仙一福地”文化内涵,充分依托福泉古城文化、道教文化等多元文化底蕴,做好景区、山水、文化三篇文章,大力发展民俗生态游、历史文化游、休闲养生游等。
以打造古城文化旅游景区(文化产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完善文化市场体系,扶持文化旅游、现代传媒、创意设计等重点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加大福泉文化对外交流力度,全力建设国家级文化旅游名城、打响古城旅游品牌。
围绕“智慧福泉”
走出一条信息化建设新路
福泉将按照“围绕中心、政府主导、创新驱动、共建共享、助推发展”的信息化发展思路,围绕“五平台三数据”(政务服务、电子商务、运输信息化、农业信息化、通讯信息化五大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服务、磷化工产品、物流三大信息数据库)建设,强化信息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通过加强就业、医疗等专业性应用系统建设,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调高效运行。
充分考虑公共区、商务区、居住区的不同需求,融合应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各种信息技术,发展社区政务、智慧商务办公等智慧应用系统。
建设福泉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工程,推动智慧教育事业发展,重点建设教育综合信息网、网络学校、虚拟图书馆等共享资源和平台。
建立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远程挂号、电子收费等智慧医疗系统建设。
“互联网+制造业”和正在演变的“工业4.0”,将颠覆传统制造方式,重建行业规则。在工信部公布的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中,涉及38个行业和21个地区。
汽车、家电、消费品等行业加快拥抱互联网,众包众设研发模式、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应用模式不断涌现。例如乐视等互联网公司就在工业和互联网融合的变革中,不断抢占传统制造企业的市场,通过价值链重构、轻资产、扁平化、快速响应市场来创造新的消费模式,而在“互联网+”的驱动下,海尔、格力等传统制造业龙头企业迅速转型,产品个性化、定制批量化、流程虚拟化、工厂智能化、物流智慧化等都将成为新的热点和趋势。
中国农业品牌化
农业看起来离互联网最远,但在2015年,农业与互联网的拥抱催生出了许多创新性项目。无论是互联网技术深度运用的智能农业模式,还是互联网营销综合运用的农资农产品电商服务模式,抑或是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都充分表明,农业现代化正在某种程度上以“互联网+”的新形式被践行。
围绕农业生产,整个农业产业链系统包括农资供应、农业金融、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的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而通过与互联网的结合,其中农资和农产品的流通环节都已在过去一年取得突破进展。
在农业领域的布局也展示了互联网和农业深度融合的一种新模式。不仅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改造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水平,而且运用无人机等创新设备管控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确保品质,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互联网思维创新产品营销,最终将农业的各个环节打通,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
“互联网+农业”融合而成的电商平台,不再只满足于把农产品搬到网上售卖,而开始考虑对农业产业链的完善和革新,通过大数据掌握最新的农产品价格走势,从而决定农业生产重点以把握趋势。
数据显示,到2015年,我国智慧农业的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其中,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这一年备受市场青睐。像如褚时健栽种“褚橙”,联想集团董事柳传志培育“柳桃”,网易CEO丁磊饲养“丁家猪”,潘石屹大卖“潘苹果”等等,专注于农产品领域的新兴电商品牌也由此获得巨大成功。例如三只松鼠、新农哥等等,都是在农产品大品类中细化出个人品牌,从而提升农业自身的价值。
2016年初,国家发改委在解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时,农村电商、现代农业、农业信息化建设被广泛提及,也说明了在互联网时代,政策有意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
在线教育大爆发
根据艾瑞研究,2010-2014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19.41%。而在2015-2017年,预计在线教育复合增长率约为20.20%。随着2015年“互联网+”战略的发展,国内的在线教育行业呈现了飞速发展的势头,传统教育行业也纷纷往“互联网+”靠拢,线上、线下交互的教育模式也开始受到众人的青睐,互联网巨头和创业者疯狂涌入。创业邦创投库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12月共收录国内在线教育领域投融事件126起,投融总额为16.78亿美元。
不同于之前以视频录播为主的远程教育式网校,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再次催生了在线教育的步伐。有别于传统在线教育1.0时代的视频教学和录播课,在如今的在线教育2.0时代,学生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平板电脑APP直接和全国各地的好老师实现实时的互动学习。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搜集整理学生学习的行为和结果数据,形成学生个人的学习轨迹数据,并借助智能诊断系统,帮助学生精确定位学习问题所在,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教学,使在线教育从视频授课真正成为个性化教学。
对于教育平台,并不仅仅限于曾经的新东方等著名培训机构的在线网站。像K12在线教育、智能设备、在线职业教育等细分领域成为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互联网平台上掌握了高黏性人群的互联网公司,BAT也在转型在线教育,打造各门类的公开课平台,引入各高校教师资源,使在线教育从职业、外语等专门别类的培训,开始走向高质量的在线教学。
在传统教育行业,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提到了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多地开始加大教育投入,使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项目落到实处,重点改善了义务教育段薄弱学校的基础设施。据了解,仅2015年教育部就将为教育信息化投入700亿元。
由外向内颠覆的医疗服务
2015年,传统的医疗行业正在从患者问诊买药、医生职业方式、医院体系改革、医保体系完善等改革中生根发芽、蓄势待发。对医疗领域最强劲的推动,来自资本市场。互联网巨头们忙着抢占医疗市场高地,传统医疗产业链也忙着投身大数据。从业态模式看,互联网医疗颠覆了医疗服务提供模式和接受模式。
按照应用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分类,移动医疗可划分为自诊问诊、医药电商、医生辅助工具、硬件设备、单科领域(如糖尿病等慢病治疗)、医联平台六大类。“互联网+医疗”的融合,腾讯、阿里巴巴等巨头与部分医院签署的战略协议,所提出的“智慧医疗”和“未来医院”的畅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信息透明和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网上挂号”作为移动医疗与医院对接的敲门砖,几乎成为主流医疗类APP的必备功能。即使未能与医院形成对接,也通过与医生直接对接,形成在线问诊模式。春雨医生、丁香园等轻问诊型应用的使用,则解决了部分用户的就诊难问题。加上电商平台药品O2O的介入,已经实现了患者足不出户看病买药的方便生活。
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健康数据管理未来有较大的机遇甚至可能改变健康产品的营销模式。根据艾媒咨询《2015第三季度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监测报告》显示,2015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达到42.7亿元,到2017年将达到115.4亿元。随着互联网个人健康实时管理的兴起,促使可穿戴设备创新呈现爆发式增长。将会推动互联网医疗的未来,向更加专业的移动医疗垂直化产品发展。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全面呈现了医改决策层当下对互联网+医疗的思考图景。总体而言,互联网在健康医疗等社会服务领域应用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两点:便捷和普惠。
全民理财与微小企业发展
这一年是中国民众创业创新热情空前高涨的一年,在“互联网+”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互联网金融迎来崭新发展机遇的一年。随着这一年金融行业的跌宕起伏,互联网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P2P小额信贷、众筹融资、新型电子货币以及其他网络金融服务平台都先后经历了发展机遇和市场危机。市场上也逐渐浮现了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宜信、点融网等主流平台。
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实际上本身就是符合互联网的长尾效应的定义,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原有金融产品的成交方式、盈利方式、销售规模、区域限制等,显而易见是一种提升用户体验和经营效率的集合,互联网+的概念核心也是如此。
“互联网+金融”的结合将掀起全民理财热潮,低门槛与便捷性让资金快速流动,大数据让征信更加容易,P2P和小额贷款发展也越加火热。这也将有助于中小微企业、工薪阶层、自由职业者、进城务工人员等普罗大众获得金融服务。
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实体,小微企业约占全国企业数量的90%,创造约80%的就业岗位、约60%的GDP和约50%的税收,“互联网+”金融将让小微企业贷款门槛降低,激活小微企业活力。
交通出行的资源共享
2015年是全国移动出行需求爆发式增长的一年,国人使用移动出行的频率明显增加。滴滴平台数据显示,尤其是在天气状况恶劣时,大众的移动出行需求会呈现井喷式爆发。滴滴出行、人民优步、一嗨租车、易华录、罗计物流等一个个全新的“互联网+交通”的商业模式,这一年真正开始改变了人们对传统交通的认知习惯。互联网+交通出行、互联网+货物运输,正在重建整个交通运输的生态圈。
滴滴出行首次对外公布的2015年全年订单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里,滴滴出行全平台(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巴士、试驾、企业版)订单总量达14.3亿,这一数字相当于美国2015年所有出租车订单量的近两倍。滴滴出行官方表示,短短三年的时间,人们的出行方式从最初的路边扬招转变为手机叫车,移动互联网已将出行这样一个传统行业改造成为,中国最具创新活力并开始引领全球的新兴行业。
“创新”指的是由新的思维中产生或创造出新的技术含量更高的“创新”物件或科学技术,并且以此带动相关领域科技的变革与发展。创新包括“创”与“新”2个方面的含义,“创”是实现“新”的基础和过程,指的是开创思维,打开创造性的理念,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新”是创造出来的产物,也就是“创”所引发的最终成果。从理论意义上来讲,创新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实现突破,也就是在体系、性质、功能、技术、构造、工艺、理念等各方面都胜过原来的技术,这是一种破旧立新的具有独创性的活动,同时创新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的发展,这种创新为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提供了贡献,而创新的内容以及涉及的方面也是十分广泛,其中包括:科学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文化创新、教育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等。而进行创新技术的对象必须充满智慧与灵感,具有创新观念。所以,要不断培养与挖掘创新人才。
1.2“创业”的概念
“创业”一词内涵较为丰富,其是一个由创新思维转向实践行动的实践操作活动。也可以理解为创新是一种思维模式,而创业则是一种创新型思维模式形成的行为模式,实现创新思维的方式,实际上实现创业的根源主要还是在于创新,因为没有创新思维的激发就不会有创造的灵感,任何事物的创造都是来源于内心灵感的激发。而创新与创业在另一个角度上又有着差异性,创业活动是在创新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而创新却不一定就意味着创业。创新是内在动机,创业是外在行为。创新与创业既要相互融合,同时又体现着各自的差异。
2双创视野下职业教育农艺精致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的思维引导着创业的发展,高职教育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核心任务,同时,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创新创业就起到了强大的引领作用,社会需要不断发展,而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人才的来源取决于高等教育,所以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不可分开,学校不能盲目地教育人才,应以市场发展需要为准则,适应企业与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从而针对性地为社会培养人才,进而进行传播知识技能。其次,学校还要发挥其创造性,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教师应不断学习与探索,总结经验,自我反思,创造新的知识与技能,充分发挥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将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努力跟随时代的脚步,勇于自我挑战、自我创新,站在科技的最前沿,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出色的能够引领时代进步的“双创”型人才。高校大学生无论从文化技术还是素质等方面都应异于普通老百姓,因为高校大学生是经过专业培养的人才,所以大学生更要不断追求进步,追求卓越发展,做一个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大学生应该追求的目标。而既能创新又能创业则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关键,,每个人都不应该满足现状而止步不前,都应该不断地为自己设定目标,挑战自我,不断发展,发展是人们充分发挥自身智慧、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强烈的精神动力,也是人们追求进步的体现,包括劳动、学习、创造等需要。这些年,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变化,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不断发展与完善自我,严格要求自己,而当前形势的发展来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3职业教育农艺精致化人才培养的弊端
3.1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够完善,标准过于统一
对于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的整体意义出发,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够合理,在培养内容上缺乏针对性,自身亮点没有充分的体现,学校缺乏打造人才培养的特色,缺乏创新理念。这种情况对国家对农业高新技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人才的供应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造成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农业精英人才储备不足,高层次的农业推广、经营及管理难以实现高效率。地方级服务的农科应用性人才培养力度不够,缺乏人才力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因材施教的规律,对人才的培养缺乏针对性的方案,过分注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3.2农艺精致化的专业性不强,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专业内容不够丰富且过于传统,结构不够合理,专业设置过窄,缺乏创新性,与时代的发展脱轨,无法满足于科技与时展的需求。农业院校突出的亮点就在于农科类专业,而农业院校是否能长远稳定地发展下去主要还是在于农科类专业学科的建设。农科类学科的专业设置必须要沿袭新形势的变化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行适当的完善与改革,不能拘泥于传统,必须适应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需要,从而去针对性地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3.3农科类人才培养中人文素质趋于薄弱,人文环境氛
围提高不上去由于受到农业院校整体环境的影响,在农科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文化知识是丰富学生素质与技能的储备库,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将学生培养成有知识、有文化、有水平、有素质的人才。而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升华学生的人格魅力,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及道德修养。文化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整体结合则可以为学生的创业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有效地适应社会生活与工作,增强就业的信心。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普遍来看,各大高校对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缺乏重视,多数高校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人文素质课程开设的相对较少,校园文化建设相对薄弱,对农业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学生人文精神得不到充分的熏陶,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4职业教育农艺精致化培养体制改革与创新策略
针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农艺类创新创业行人才培养工作中所出现的一系列影响农科类专业学生发展的现状,结合我国创新创业趋势的发展,职业教育高校积极探索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并且势在必行。
4.1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教育观念是教育发展中的核心,对教育的影响重大,完善教育改革机制主要在于更新教育观念,优化人才培养体制,努力营造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及人才市场的需求,跟随国家发展的步伐,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不但要教会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同时要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及精神素养,还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4.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将职业教育农艺精致化培养策略跟随国家及社会发展的节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教育教学改革体制,改善教学手段,创造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在不同方面培养出大批出色的人才。
4.3改善教育质量评价及人才评价制度
学校特色和学校文化建设具有一致性,真正的学校文化是有特色的,真正的学校特色应该是文化性和整体性的统一。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实施“农娃乐”特色教育,把农家文化引入校园,促进学校文化与学校特色相一致、相匹配、相吻合。
千年农韵融“一院”,古朴农家进校园。《史记》有云:“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千年的农业发展,孕育了丰厚的农家文化。然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家原本古朴的农耕用具、别致的手工制作、精巧的生活用品、典雅的装饰布局,已经逐渐被农用机械、批量商品、高科技材料所替代。这些物品所蕴含的教育资源和价值,已经无法被现在的学生所了解、熟知和掌握。为了让师生了解这些优秀的农家文化,我们建造“农家故院”,把千年“农韵”引入校园。
农家故院以“一露二铺五室八房”的精致格局,重现古朴的农家场景。“一露”指露天农家小院,设有油碾、石碾、牛槽、马槽等设施,还种植了各种果树和蔬菜;“二铺”是铁匠铺和木匠铺,设有以前打铁和制作木器家具的全套设施;“五室”为内室、农具室、储藏室、生活用品室、农艺室,并有犁、耙等几百件农具和日常生活用品;“八房”集油坊、豆腐房、磨房、厨房等于一体,不仅有可供操作的生产设施,还有相应的生产流程图。农家故院集中体现了苏北农村农家的发展历程,也是家乡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艰辛的见证,它用无声的语言让学生体会到祖辈生活的辛劳,告诉学生要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百年童趣秀“一园”,书香校园变乐园。农家传统游戏来源于朴素的农家生活,玩法简单,动静结合,便捷有趣,健体益智。为了让农家孩子享受一个充满趣味、洋溢着快乐的童年,我们建造了“农娃乐园”, 将“划、弹、转、踢、跳、弈”等传统游戏玩法汇聚“一园”。“划”指划旱冰,“弹”是指弹瓷珠,“转”是转铁环和小狗打转,“踢”是踢百分、踢瓦,“跳”是指跳格子、跳房子、跳米子、跳节节高,“弈”指当地传统对弈的各种棋类:四蹦、五虎、憋死猫、大炮轰小兵。徜徉园内,身心愉悦,流连忘返。
受农家故院、农娃乐园的熏染,学校的每个角落在学生的眼中都充满了快乐元素,看到广场上如烟如雾的“喷泉”,便赋名“怡乐泉”;看到绿荫掩映下休憩、读书的凉亭,便称之为“智乐亭”;操场上的六角亭变成了“仁乐亭”;报告厅也成了“乐贤苑”。就连校园内建造的近百米的古诗文长廊、书法长廊、棋艺长廊……也变成了“乐吟廊”、“乐书廊”、“棋乐无穷”……学生漫步校园,浸润在快乐的海洋中。
二、 “源本究根”,传承农家文化――“农娃乐”,乐在校园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的快乐成长奠基。实施“农娃乐”特色教育,需要“源本究根”,开发校本课程,充分挖掘农家文化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将之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中,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创造,从而更好地传承优秀的农家文化。
悠悠农情汇《农家》,传统文化润农娃。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可以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促进师生发展。学校充分挖掘农家教育资源,编写了校本案例《农家》。《农家》从“农耕发展、农耕用具、农家生活、农家文化”四个板块,让学生了解当地农耕发展史,认识传统农具,触摸农家生活的衣、食、住、行,感受农家生活的演变,体会农家生活的丰富多彩,感悟农家人勤劳、淳朴、坚韧、创新的精神。2008年2月,校本案例《农家》获江苏省优秀校本案例评选一等奖。
农家教育资源中有很多教育元素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息息相关,点点农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哲理。为了充分利用《农家》校本案例,学校借助校本教研活动,编写教学设计分册,构建衔接紧密、安排有序的校本实践活动体系,制定校本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让“农家”走进课堂。农家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大到一碾一磨,小到一杯一碟,都是教育的有效元素。“农娃乐”特色教育依托《农家》校本案例和“一院一园”,塑造学生人格,丰富学生知识,强健学生体魄,引领学生创造,帮助学生掌握农家生活技能。农家故院的铁匠铺里,学生抡起大锤,热火朝天,经历“千锤百炼”,感悟“淬火成钢”的人生真谛,塑造坚毅、刚强的人格;露天农家小院里,学生除草护苗,施肥松土,学会“精耕细作”,掌握了农耕技艺,提高了动手能力;编织房中,学生手摇纺车,脚踏踏板,指捻丝线,在“轻拢慢捻”中体会创造的快乐……二是让“农家”与学科融合。为了充分利用农家教育元素,促进学科教学质量提升,我们将之与各科教学有机融合,形成教学策略――习作教学中,鼓励学生收集、改写农谚,创编寓言故事和童话故事;数学教学,将流传的民俗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研究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科学教学引领学生对转铁环、划旱冰等游戏进行刨根问底的研究与探索……这些农家教学资源引入课堂,不仅拓展了学科教学的内涵和外延,而且也让学生体验到农家文化给课堂带来的变化,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得到明显提升,2010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
三、 “且研且行”,弘扬农家精神――“农娃乐”,乐在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农娃乐”特色教育就是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观”,让农家娃走向社会,边研究边实践,学会生活,弘扬勤劳、淳朴、坚韧、创新的农家精神,体验成功,快乐成长。
农根的意思在于一个“根”字,是基于农家文明之“根”。它表现在普通农民身上,就是传统的生活方式、熟练的劳动技能、朴素的生存智慧。学校引导学生开展“追农源寻农根”的小课题研究活动,探索农家生活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体会研究探索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学生开展的“赣榆特色小吃――煎饼”课题研究,走访烙煎饼的老奶奶,了解各种煎饼的制作方法以及一些民间传说,通过亲历烙煎饼过程,逐步掌握烙煎饼的技能,撰写《赣榆特色小吃――煎饼》的研究报告,发表在《农村孩子报》上;学生还进行了“走进农家――农家摆设变迁的研究”、“清清白白――豆腐制作的研究”等多项研究,这样的小课题全面开花,学校把学生的研究成果汇编成集,编印了《农娃乐学生随笔》,让全校师生共享探究成果。
躬身践行,乐享农家生活。杜威说:“只有当学校本身是一个小规模的合作化社会的时候,教育才能使儿童为将来的社会生活作准备。”为此,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组建了二十余个“农娃乐”社团。其中有农娃摄影、农娃书法、农娃诵读、农娃舞蹈、农家气象观测、农家作物栽培等。小社团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农娃亲近自然,步入社会,将社团活动与学农、知农、爱农融为一体,在生活中受到教育。农娃摄影社团走进大街小巷,记录农家时代变迁;农娃舞蹈社团的舞蹈《烙煎饼的小姑娘》在省市展演;作物栽培、气象观测等小社团还主动与全国大型蔬菜基地――沙河“雅仕”农场合作,让学生走进农场,体验现代农场的魅力。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社会生活中获取到知识,发展了能力,而且还让他们经受了人生历练,积淀了人生经验,幸福地生活在农家,践行农家文化精神。
“农娃乐”特色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弥补了国家课程的不足,体现了课程的“校本化”。 “农娃乐”特色教育对国家课程有选择、有整合、有拓展、有补充,体现了鲜明的特色,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和谐发展。近年来我校30多名学生被评为省、市、县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十佳”读书明星、“十佳”小公民等。在课程实施中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的意义,丰富生命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方,龚春燕.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生态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其在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生态恢复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很多高校的环境科学、地理科学、生物科学、生态学等专业将其作为主干课程[1]。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为了加强生态教育,增强学生的生态素质,现在农林院校把生态学作为基础课在各个专业开设,成为素质教育课的重要课程,在提高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上发挥积极作用。
1.生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专科阶段开展生态学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问题,下面我将就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1.1知识点庞杂,课时较少。
由于专科教育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如课时较少,实践性要求较高等,因此沿用本科的教学模式不太合适。生态学作为农科学生素质教育课,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生态学基本概念,普及生态学知识,培养生态意识,宣扬生态文化。生态学应用方面主要是结合各行业特点,讲述各领域生态方面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持续农业发展的模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效保护农业生产环境,通过对农业自然资源结构的优化组合,达到农业生产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
1.2实验条件有限,开设野外实习可能性不大。
生态学的研究领域较为广泛,从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到生态系统生态,在应用领域从农业生态、城市生态到景观生态,既有宏观的研究又有微观的研究,知识跨度较大,所需设备较多,对实验条件要求较高。购买实验设备的资金有限,现有的生态学实验设备落后,很多实验无法正常开展,影响了学生对新方法、新技术的了解。野外实习需要选择特定的地域和一定的资金投入[3],而根据现实情况几乎不能开展。
2.结合课程特点改进教学
2.1课时的安排。
在规定的时间内详细讲述完《生态学基础》的各章内容是不太现实的。生态学原理部分内容比较枯燥难懂,是生态学发展的基础部分,是讲课的难点、重点,上课时应重点讲述;方法论主要讲述生态学学研究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而且不断更新。对于这部分内容,因为对于学生来说不是自己的专业,就以了解为主;生态学应用部分结合生长发展,讲述水、气、土、养分等各个环境环节出现的生态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因为和实际的生活联系密切,且内容比较丰富,学生兴趣比较浓厚,就采用课下收集资料,课上分组讨论,每组的讨论结果以论文形式呈现。同时设置精彩分享,既节省了时间,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了更多的知识。
2.2实践部分的安排。
由于条件的限制,在实习的安排上难度比较大。实习内容分为两方面。
2.2.1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借助与其他课程的试验器材,开设如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校园景观植物配置情况等小实验。结合身边的现象,让学生了解书上的原理。同时让学生结合原理,提出最佳的实施方案。
2.2.2开设综合性实验。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己给出解决的办法。比如调查研究学校的垃圾处理情况,提出合理处理垃圾的方案;调查洪河的污染状况,提出解决方案。针对野外实习的缺失,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形式进行弥补,让学生看到更多的地貌、生态环境等。
2.3完善考核体系。
学生的成绩包含最后考试的成绩,平时讨论的成绩,课程论文的成绩等。以此来保证学生对平时各项任务的完成,同时也使最后的评定结果更加科学。
3.结语
通过对教学内容、实验项目、考核体系等方面的调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利用生态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部分教学采用讨论的方式,同时结合课程论文的撰写,结果令人惊喜,学生的表现非常出色。在讨论到水的部分,有位同学查阅了大量关于人工降雨的知识,提出了关于西部干旱地区“水问题”的解决办法。一位同学结合自家茶园情况,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制作了一张“茶园布局图”。虽然他们的方案有不完善的地方,但也有很多的闪光点。通过讨论,集大家的智慧,同学了解了许多原来不知道的案例,也使自己方案的不足之处得到完善。因为采取的是讨论的方式,同学们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直接提出疑问,讲解的同学用自己查阅的知识进行解答,对于解答不清楚的地方,老师做补充。无论是提问者,还是解答者,都有提高。只有思考了,才能提出问题;没有严密的思考不可能有一个满意的答案。而且学生大都有好胜之心,为了自己的讲解有一个圆满的结果,大家都准备了大量的资料,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针对周围环境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设置问题,由学生来给出解决的方案,效果令人满意:一方面,学生把自己学的知识和自己身边的事联系起来,不再觉得书本的知识摸不着,本身的积极性比较高,另一方面,给出方案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也是对身边的事的关注过程。
参考文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21世纪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随着党的工作重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建和谐社会的转移,作为集科技、文化、教育、服务于一体的农业高校图书馆,抓住这一契机,迅速适应农村对图书馆服务多向性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以丰富的农业信息资源为支撑,为广大农业信息用户提供多元化的信息咨询服务,发挥农业高校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农业高校图书馆为新农村建设开展信息咨询服务的必要性
农业信息咨询服务是把农业信息资源转化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中介和桥梁,对农业科研、教学生产,对实现领导决策服务科学化、民主化起着重要作用。农业高校图书馆开展农业信息咨询服务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图书馆发展的自身需要。
1.1农业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水平的迫切需要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人的因素是关键所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是根本。诺贝尔奖得主舒尔茨早就指出,贫穷的根源不在土地和资源,而在于长期的信息闭塞、教育落后造成的劳动力素质低下。我国8亿多农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不足7a,农村劳动者普遍缺乏一技之长,极不适应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在我国从事农业科研的人员中虽然有高级农业专家、中级技术骨干、初级农业技术员,但文化与技术水平不高, 层次差别很大,都必须要用大量的文献资料信息来充实提高,进行专业知识的更新。农业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能及时为广大农民和农业科技工作者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满足他们的需要,提高广大农民和科技工作者的素质。
1.2农业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是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农业生产水平低、技术落后、农村信息闭塞、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等制约中国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低。随着效益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民对“科教兴农,信息富农”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信息咨询服务可以使农民及时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方法和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产量和品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提高生活水平。因此,农业院校图书馆应大力开展农业信息咨询服务,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及时、准确、经济、全面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全方位开展技术、市场、信息、管理和决策的信息咨询服务,为开创“科教兴农,信息富农”的新局面,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效益农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1.3农业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是网络环境下农业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图书馆是社会需求的产物, 图书馆的事业只有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对图书情报开发利用并通过自身的良好服务才能充分体现存在的社会价值。未来的图书馆是开放的图书馆,面向社会提供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农业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村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是时代的要求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农业高校图书馆植根于农村,只有积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实现自身的价值。近年来,随着学校投入加大,现代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在高校图书馆的广泛应用,现代技术环境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作业方式,图书馆的工作重心转向了为社会提供服务。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有利于解决文献大量闲置与信息市场需求巨大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激活文献信息资源,提高馆藏利用率。因此,农业高校图书馆可依托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现代化技术,面向农村开展农业信息咨询服务,并跻身于信息咨询业的行业中去,进而成为以农业信息咨询服务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2农业高校图书馆为新农村建设开展信息咨询服务的优势
2.1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
信息资源建设是农业信息化的源头,没有信息资源农业信息的服务无从谈起。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既有传统的纸质文献,又有现代化的电子文献,它覆盖了从农业、畜牧兽医、土壤肥料、水土保护到林业牧业、食品营养等各个学科领域的中外图书、报刊杂志、电子文献和数据库、多媒体光盘、音像资料、缩微资料等。而且各学科门类齐全, 针对性强,兼有专业性、系统性、完备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学术水平较高,形成了具有教育特色的文献体系。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信息资源优势,能为那些渴望知识、渴望信息、渴望科学种田的农民提供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让他们畅游于信息的海洋中,汲取知识的营养,为目前还不发达的农业、不繁荣的农村、不富裕的农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2.2经验丰富的信息专业人才优势
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拥有一批精通信息检索的专门人才,他们具备广博的知识,善于学习,易于接受新事物, 了解社会需求,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首先,他们具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崇高精神;其次,他们掌握信息传递、信息管理、信息研究等诸多领域的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熟练地运用于图书馆的信息工作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集计算机、外语和专业知识于一体的知识结构多样化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第三,由于他们具有较强的信息组织能力和对新技术的操作应用能力,能开发出有序的、有价值的信息产品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产致富提供高效的服务。另外,将这种优势与本校专家、教授和学生的智慧结合起来,共同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2.3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设备优势
目前,农业高校图书馆都拥有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设备和多媒体网络设备。如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拥有丰富的软件技术开发经验,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设备和多媒体网络设备,提供了利用馆藏资源不受时空限制的有利条件,使得其服务功能更丰满、更全面,使需要农业信息的用户方便地查找到本研究领域的相关网站、研究机构、数据库资源、专家学者等内容,用户可通过网上电子论坛、电子公告栏、电子邮件、农业专家在线咨询,在全球范围内多渠道、多媒体、多接收点地直接搜集和获取农业文献信息资源。
3农业高校图书馆为新农村建设开展信息咨询服务的思考
我国农业高校同农村联系特别密切。多年来,农业高校图书馆向各地农村送去了很多书刊,编印了许多帮助发展农村经济科技资料,甚至帮助农村举办科技讲座、培训班,到农村进行实地调研,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咨询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高校图书馆开展农业信息咨询服务工作,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3.1强化咨询意识,为农业信息咨询服务发展创造宽松的氛围
政策是发展农业信息咨询业的重要保证,它直接决定着农业信息咨询服务开展的状况。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咨询服务的重要性。制定农业高校图书馆面向新农村建设的信息咨询服务工作的相关政策,为农业信息咨询服务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激发图书馆工作人员参与信息咨询服务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农业高校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农业信息咨询服务平台
为用户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咨询服务,离不开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一方面要加强各种农业信息系统、农业信息数据库、联机检索、通讯设备和技术等“硬件”方面的建设;另一方面,将图书馆有关参考咨询的一切工作环节与资源整合,建立数字参考咨询系统,为广大农民用户提供一定的知识和信息服务,从而提供多层次、主动性、个性化、高质量、全程式的咨询服务。
3.3加速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建立特色数据库
能够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信息产品是图书馆咨询服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农业图书馆开展信息咨询服务应以市场为导向,拓宽农业信息资源的采集渠道,加强对网上信息资源的研究,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深入开展专题研究和综合分析,主动进行信息开发。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要根据学科专业或所承担的科研、教学、生产来进行系统的信息资源收藏,形成专业特色,建立特色数据库,以形成成果库、文献库、动态库、人才库等,使收藏和特色资源达到与社会共享,开发预测性的信息产品。通过信息咨询服务将大量无序的文献信息加工、生产成具有高附加值的信息新产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3.4建立农业信息咨询队伍,开展农业专家热线咨询服务
加强队伍建设是发展农业信息咨询业的关键一环。培养、引进、稳定一批既懂农业科技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具有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能力的人才。另外,还可组织农业院校各学科的带头人组成专家咨询队伍,农业专家与农民及农村科技工作者利用网络直接进行专业信息交流和各种技术咨询,了解各自需求,多渠道获取学术信息,对农业技术、学术热点问题开展专题讨论,随时解决农民遇到的科技难题,为农民咨询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传授经验,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使他们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4参考文献
[1] 游湄,黄丰.农业院校图书馆在推动农村信息化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0):58-59.
[2] 张婷,常青,高静萍.发挥农业高校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7(3):161-162.
一、围绕目标,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科普工作的新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更是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总书记在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创新创造日新月异,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科技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创建新一轮国家科普示范县这个目标,牢固树立抓发展首先要抓科技的理念,切实增强做好科普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实现突破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目标。
一要寻找差距,增强紧迫感。在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科技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县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如果我们不迎头赶上,必将影响我县率先突破发展。总书记在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讲话中指出:“谁掌握了先进科技,谁就掌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谁就掌握了综合国力竞争的主动权。”这就要求我们应主动适应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把科普事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风向标”作用,不断增强做好科普工作的紧迫感。要整合一切科普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一场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建新一轮全国科普示范县的热潮,掀起一场依靠科技加快发展、应用科技加快发展的热潮。
二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随着西康两路的开通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县已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并成为关天经济区的重要辐射区,如何抢抓机遇,做好率先突破发展这篇大文章,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机遇,紧跟关天经济区发展步伐,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努力把建设成为西部循环经济示范区、全省现代材料基地和绿色产业基地、秦岭生态旅游最佳休闲度假区,打造陕南特色经济强县。因此,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科普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创建国家科普示范县工作的责任感,充分发挥科普工作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动员和团结广大科普工作者和科技人员积极投身经济社会率先突破发展的主战场。
三要正视现实,增强使命感。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县,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由于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新知识新技术应用的覆盖面小、普及率低,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化发展水平慢。特别是一些传统产业,由于缺乏科学管理,产量徘徊不前,有些产业甚至出现了滑坡的现象。我县板栗面积与安徽金寨差不多,但产量却不及人家的一半,纠其主要原因就是科管水平太低。对此,必须引起各乡镇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坚持走科技兴产业、科技富民强县的路子,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普工作的使命感。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农函大、农广校、职教中心、就业培训中心、党校等各种科普阵地作用,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获取、吸收、交流各种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的实用技术和转移劳动力的专业技能,提高预防疾病和科学生活的知识水平。通过一系列的科普宣传和培训,使广大群众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学到更多科学技术,增强发展经济本领,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新型农民,为农业发展、农村和谐、农民富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把握重点,创新方法,提高全县科普工作的新水平
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科普工作,要牢牢把握科技知识普及、科技创新和科技运用三个重点,注重把握三个问题。
1.夯实基础,在进一步壮大科普队伍上下功夫。科普队伍建设是科普工作基础的基础。要繁荣和发展科普事业,关键是要有一支规模大、素质高的科普人才队伍。要注意组织和引导科技、教育、文化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加强科普人才的培训,培养一批农村先进实用技术能手、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工巧匠、青少年科普教育的优秀教师、乡镇科普宣传员,不断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逐步建立起由科普专家、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组成的专群结合、专兼结合的科普工作队伍。要合理配置科普资源,加强科普设施建设,根据需要在农村、企业、学校建立不同层次的科技场馆和科普教育基地,不断搭建科普服务的新平台,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2.突出重点,在抓好重点群体科普工作上下功夫。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特点,认真做好重点群体的科普工作。一是农村科普工作。要围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紧扣农民增收、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加快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广泛传授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要大力实施“农函大”教育、“绿色证书工程”等活动,教育帮助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抵制封建迷信、摒弃愚昧陋习。二是城镇科普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生活、服务居民的理念,以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为主题来开展,结合和谐村(社区)建设、科普文明村(社区)建设,通过科普宣传,着力增强城镇居民在精神文化消费中的科技意识和辨别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三是青少年科普工作。把培养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重要内容,加强学校教师的科普知识培训,大力开展校内外科技活动,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积极开展科技竞赛、科学探究、科学知识进校园等多样性的活动,为提高中小学生科技素质寻求更多的载体和平台。四是企业科普工作。要与职工岗位培训、企业文化建设、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普及高新技术知识,提高广大职工适应现代生产的能力,了解掌握应用新材料、开发新产品和采用新工艺的生产技能,把蕴藏在职工中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出来。五是领导干部科普工作。要把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意识和贯彻科技政策能力作为重点,县委党校要把科技知识普及列入重要的教学培训内容,组织人事部门要围绕我县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领导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计划地组织科技专题讲座,积极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促进领导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3.突出特色,在创新科普工作方法和手段上下功夫。目前,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获取信息的手段不断更新,科普工作必须重视创新。一要创新内容。科普活动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成效如何,关键看内容好不好。要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及时传授给广大人民群众,教给他们最先进的适用技术,包括与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常识、卫生常识等,使广大干部群众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类自身,把握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把科普项目的引进、研发、建设作为全县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引进一批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科技大项目。二要创新形式。要坚持和完善过去工作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科普活动形式,同时根据新的形势探索新途径新方法,采取群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开展活动,动员更多的科普工作者到学校、企业、农村、机关、社区一线宣讲科技知识。要继续抓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继续办好科普讲座、科普报告、科普咨询、科普画廊、科普展览等主题活动,不断提高科普工作质量。三要创新手段。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各种传播手段推广科技知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平台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发挥网络等现代传媒的作用,加大科普宣传力度,不断扩大科普教育的覆盖面。要积极组织科普创新,不断增强科普宣传的有效性,合理配置科普资源,加大科技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科普服务的新水平。
三、强化措施,加大投入,开创全县科普工作新局面
科普工作点多、面广、线长,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广泛参与、积极配合,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科普工作新局面。
一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各乡镇各部门要把科普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科普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开展科普工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要加强科普组织建设,完善科协组织体系,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组织适应的体制和机制。要建立科协、科技、教体、财政、文广、卫生、计生、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参加的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扎实有效的组织和推进全县科普工作。县科协要充分发挥科普工作主力军和牵头抓总的作用,做好经常性、群众性、社会性的科普活动;县委宣传部要充分发挥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传媒在科学技术普及中的主导作用,运用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效果,在全社会形成宣传科学、崇尚科学、运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县科技局要发挥协调、组织、规划、监督等职能,引导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科普工作;县教育体育局要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科技制作、竞赛、发明等科普活动,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县农业局要继续开展农民培训、绿证工程、科技下乡等活动,对农民进行现代农业的科技教育;县总工会要继续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技术发明、技术成果竞赛活动,引导企业走技术创新道路;共青团要大力开展具有强烈时代感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县妇联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妇女思想文化阵地,组织妇女开展读科技书籍、健康咨询、科普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广大妇女科学文化素质;其他各部门也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共同做好各项科普工作,着力构建政府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科普事业的良好格局。
二要加大投入,强化宣传。科普工作是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强力支持。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为科普事业发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科普经费应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而逐步增加。要广泛吸收社会各界及个人、团体对科普事业的捐助资金,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全社会共同支持的科普投资体系。同时,要找准科普宣传工作的切入点和立足点,充分利用各种宣传窗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科普知识宣传,要大力宣传在科学技术创新和普及科学技术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加大对拥有实用技术以及“土专家”人才的奖励力度,要利用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向农民群众宣传生活科学、信息网络等新知识。形成人人关注创新、人人支持创新、人人参与创新的浓厚创新氛围。特别要针对当前科技工作者分布和流动的变化情况,不断创新组织体制,拓宽联系渠道,转变活动方式,激发自身活力,使科普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环保日演讲稿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但是近几年来由于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绿洲的不重视,我们生存的地球犹如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
这令人震惊的严重现象和历史教训,怎能不引起大家的认真思考呢?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啊!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我提出了一下几条建议:
(1)洗完手后拧紧水龙头;
(2)洗手、洗澡、洗菜的水用来冲厕所或浇花;
(3)尽可能少的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快餐盒和一次性筷子;
(4)房间里没有人时记得关电灯、电视;
(5)看电视时音量不宜太大;
(6)报纸、饮料罐卖给废品回收部门,少用塑料包装袋。
(7)多植树造林,少滥砍滥伐……
(8)不用一次性筷子,因为快餐筷的材料是树木.
(9)提醒爸爸妈妈买菜时不用塑料方便袋,以减少白色垃圾.
(10)我们要节约用水,早晨洗脸时要把水龙头拧小.生活中要学会循环利用水.
(11)照顾好自己身边的一草一木、爱护花草。让我们同小树一起茁壮成长.
(12)节约用纸,把草稿纸写满,不要只写几个数字就扔掉我相信,不在纸上乱涂乱画,不扔没用完的本子;
(13)学习有关环境保护知识,收听、收看广播保护节目,阅读环境知识读物、报纸,与同学、朋友和家长讨论环境保护知识,与破坏环境的现象作斗争。
(_)不浪费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燃料。共同节约我们有限的资源。
(15)把损坏的物品修理好再用,延长使用期,多用可循环再利用的物品,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纸制品和木制品。
(16)购买有“环境标志”和“绿色标志”的物品,不吸烟,不随地吐痰,不使用还有破坏臭氧层的物品(如发胶)
(17)不向下水道排放污油、丢垃圾,不向海洋、湖泊、江河,分类处理垃圾,把旧书本、
(18)保护野生动物,不摘采花草,不砍伐树木,不踏草坪。
世界主宰中不能没有绿色。如果我们行动起来,地球将会布满绿色的足迹。绿色是生命之色、和平之色,绿色时碧水、蓝天和清新的空气,绿色时树的私语和花的思索。被破坏的大自然已伤痕累累,就让我们用绿来浇灌它吧!
环保日演讲稿2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大家都知道,由于人类向自然界过度的索取,已经导致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飓风、暴雨、暴风雪、洪涝、干旱、虫害、酷暑、森林大火、地震等灾情不期而至,全世界因干旱等原因而造成的迁移性难民预计到2025年达到1亿人。
惨痛的生态教训,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和全人类的重视,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视察申奥城市,就把生态环境改善列为其中重要的内容。我国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台,先后出台了许多保护环境的政策和法规,开展了许多保护环境的工作和活动。
我国同时也非常重视保护环境的教育,“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我校的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同学在校园里的各个角落捡拾果皮纸屑;用自己的双手去保护校园环境的优美。但是,我们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仍然有人乱丢纸屑、食品袋废弃物;仍然有人在草坪上肆意践踏;学校的绿化带中,不时发现有深深的脚印、有的地方甚至走成了小道。
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环保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我们应当切实地树立起时代责任感。心系全球,着眼身边,立足校园。多弯弯腰捡捡果皮纸屑,首先是不要随地乱扔乱丢;多走几步,不要穿越绿化带,践踏绿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地球母亲,净化绿色校园。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吧!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环保日演讲稿3随着人类文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正走向一个崭新的时代,新兴的工业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先进的电子技术带给了人们许多方便,在航空航天领域,人类更是取得了许多卓著的成果。
但就在人类享受着先进的技术带来的便利的时候,你是否知道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被人类所说的便利压得喘过气来。
也许你并没有注意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又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不如先让我们一同看一下下面这一组资料:
目前,有110个国家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过度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人类的母亲——土壤造到破坏。
以前,酸雨问题涉及到欧洲和北美洲的老工业化国家,但现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经济高速发展的部分地区也受到了酸雨的侵害,空气污染还打乱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加速房屋的损坏,导致气候异常,生命的要素——空气被污染了。
在发展中国家,80%~90%的疾病和1/3以上死亡者的死因都与受细菌感染或受化学污染的水相关,现在,每天有2.5万人死于通过水传染的疾病,生命的源泉——水受到污染。
温室效应严惩威胁着整个人类,据有关专家预计,海平面将会升高,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影响。
在过去数百年里,温带地区国家失去了大部分森林,较近几年来,热带地区国家森林面积养活的情况也十分严重,按照目前这种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40年以后,一些东南亚国家很难见到森林,森林面积正在减少。
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生物生存的自然区域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数以千计的物体灭绝,生物物种在减少。
每年春天,在地球两级上空会形成臭氧层空洞,北极臭氧损失20%~30%,南极臭氧层损失50%以上。
听到这里,不知你是否会感到触目惊心,但环境又岂止是上述这些问题,还有食品污染、垃圾污染、土地沙漠化、农药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但这些问题无不是人类为了自己的欲望而带来的,而且这些问题的较终受害者也将是人类。
人类,总是为自己的欲望需求而不惜一切代价去谋求利益,但这短暂的利益,换来的却是永远不可磨灭的伤疤。
建国初期,我国为了提高国民经济,大量开垦森林、草原、种植农作物,虽然国民经济上去了,但环境却下来了,且一年比一年糟。导致了98年的那场特大洪水,使我国20年改革开放的基业差点就被洪水冲走了,而且,还造成了北方地区的沙尘暴,现在,受沙尘暴影响的省份已波及到了南方地区,虽然在过去,这的确帮助我国提高了国民经济,但它在现在,却严重的影响到我国环境,不得不使我们又要在大量时间和金钱去治理,而且,这种影响随着社会发展的日趋严重,这种影响也将是永远的。
在日本,1972年以前,曾三次发生水俣病,患者近900人,受威胁的人达2万以上,所谓水俣病,就是由于摄入富集在鱼类、肉类中的甲基汞而起起的中枢神经性疾病,导致这种病的原因是由于氮肥厂将含有甲基汞的废水、废渣排到水中,人喝了受污染的水,便患了了水俣病。而且,得这种病的人起初口齿不清、面部痴呆,然后耳朵聋了、眼睛瞎了,全身麻木,较后神经失常,高声嚎叫而死,这起事件也是由于人类为了短暂的利益而造成的永不可消除的后果,直至今日,受污染地区仍有留着一些迹象。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只有尽到责任,才能使我们的家园更美丽,但是现在,人们的意识只停留在暂的利益上。我们应该看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尽早采取措施,不要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保护环境单靠那么几个人的力量远远是不够的,让我们人人都行动起来,加入到建设我们的家园的队伍中来吧,因为只有这样,人类的明天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环保日演讲稿4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主题是“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同学们是否知道,每年都有一个“世界地球日”,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
茫茫宇宙中,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依赖着这颗星球,需要地球提供二氧化碳给植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制造有机物养活地球上的其他生物;需要有足够厚度的大气层,来保护人类不受过高成过低气温,以及过量紫外线的伤害;需要地球提供足够量的水和氧气来维持生命的存在,而如果地球遭到破坏,这一切都将成为无本之源?
地球的天文年龄是45亿岁,而从目前人类发现的化石来看,人类存在于这颗星球顶多也就300万年。也就是说,在人类出现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地球上存在的是有许多其他的生命形式。物竞天择,物种会灭亡,也会有新的物种产生。人类从来不是地球的唯一,在我们之前有恐龙,有始祖鸟,他们当时都繁极一时,恐怕也如现在的人类一般从未思考过,看似是地球主人的我们总会认为自己的种族会生生不息、延绵不绝。而事实呢?需要保护的其实从来都不是地球,地球不需要我们的保护,人类灭亡自然会有其他的物种替代。我们保护的其实是人类自己。地球可以没有人类,而人类却不能没有地球。
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生活的地方,由于人类利益的驱使,建造了许多污染环境的工厂,你生活的地球上再也没有一滴干净的水,没有一丝洁净的空气,后果将会是怎样?如果这样的境况总是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和改变,其后果不堪想象。那时,我们都会明白,人类的命运的终结,也决不是危言耸听。
好在,我们欣喜地看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纳入了我国的政府行为,我国已颁布了多部环境保护法,多项环境标准,绿化财政。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居安思危,要防患于未然。我们怎么能够等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时,才悔不当初呢?坐以待毙,从来就不是人类的选择,人类既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就应该在危机面前积极行动起来,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我想我们要做的绝不应该是仅在4月的某一天为保护环境而空喊口号,而应该是行动!让我们用智慧净化生存环境,用热情传播环保的理念。心系全球,着眼身边,尽己所能,多选择公共交通;买东西时,不要层层包装,少用塑料袋;在校园中,多弯腰拣果皮纸屑,不要随地吐痰,随手关灯……这些看似点滴的小事,在你我的努力下,将会有惊人的效应。
行动起来,让我们的天空更加蔚蓝,让大地更加苍翠,让空气更加清新,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
谢谢大家!
环保日演讲稿5校园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所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创美好校园环境是我们每个同学的责任。
案据:振兴实体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实体经济企业普遍面临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在税收方面,各税种之间存在重复征税的现象,造成了税负叠加;有些企业“营改增”后难以收集完整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发票,导致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完整。在社保缴费方面,人力资源成本不断增加,单位应负担的“五险”总额约占职工工资总额的25%左右,导致企业不敢涨工资、涨不起工资。在信贷融资方面,金融部门放贷门槛高、利率高,担保贷款成本高,资金链断裂风险大。
建议:一是健全增值税抵扣链条,对于“营改增”后短期内税负有所增加的行业,可以制定和落实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财政优惠政策;对重复征税项目进行梳理,适当进行调整或返还;对小微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政策,设定“一揽子”综合税。二是在地方权限内率先降低社保费率,适当增加社保基金的政府性投入,减轻企业负担;对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面临困难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社保缴费标准进行临时性下调,帮助企业顺利完成转型升级。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和对金融机构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考核力度,优化银行融资环境,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四是制定减负清单,落实部门责任;抓好中介整治,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土地复耕,抓好批后监管;强化监督检查,建立长效机制,降低企业制度易成本。
周广仁代表:加快孵化体系建设 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案据: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虽然我省每年的科技成果较多,但际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却不高,最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则更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省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7%,仅比全国平均水平55.3%高出1.7个百分点,不仅与北京、江苏、深圳等省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存在差距,与发达国家80%的水平更是相距甚远。
建议:一是大力发展技术交易市场。优化项目科技成果筛选机制,利用大数据对科技成果进行精确筛选,提高科技成果选择准确率。二是创新新型科技孵化模式。以“海内外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孵化工厂+科技型公司+应用推广”的孵化模式,打造一批新型科技孵化企业。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充分调动科技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积极性。四是完善扶持激励政策。围绕科技企业孵化全过程,设立各级政府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投入。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对科技成果转化进行风险投资。
庞萍娟等代表:发展“互联网+医疗” 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案据:利用互联网,发展“互联网+医疗”,可以让群众看病就医减少很多的麻烦,并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重复诊查。目前的医疗信息化系统重在整合医院内部资源,提高医院运行效率,但是各医院信息系统之间还尚未形成区域大协同,只能实现医疗信息的基本调阅,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医疗资源重复使用,患者就医尚未实现一卡通用。从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上看,“互联网+医疗”并未发挥有效作用,群众就医体验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建议:一是省级层面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健康信息服务基础框架,建立健全基础数据库,以确保各种数据能在更广的空间实现有效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安全,同时降低建设成本。在此基础上,加大传统就医流程的信息化改造,实现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与患者体验“双提升”。二是应及时出台浙江省健康大数据应用规范指导性意见,对健康大数据的利用与开发提出适合浙江发展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以法律法规来保障和引导健康大数据的开发利用,打造健康数据大省。三是应由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各行业共同参与,最终形成一个覆盖各领域的个人信用体系。
董敏君等代表:深挖城市交通大数据 促进城市智能出行
案据:“互联网+交通”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城市交通“痛点”的有效途径。随着大数据分析时代的到来,更加充分有效率地收集、运用好分散在各交通相关职能部门、企业和交通参与者的出行数据,打通相互之间的数据壁垒加以综合运用,从而进行有效的大数据处理运算分析,多维度的信息和疏导,才能在城市交通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有效缓解停车难的民生痛点,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获得感和幸福感。
建议:一是整合分散的交通出行数据资源,丰富数据采集方式。尽快对城市的交通数据资源进行一次有效的梳理盘点,整合交警、交通局、公交车、出租车、使用导航软件车辆行驶数据、媒体得到的路况信息等出行数据,并且将其汇聚在统一平台,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有效扩大交通大数据分析的样本范围同时提高准确度。二是逐步完善基于对道路视频监控信息自动分析的交通大数据应用。通过对道路交通情况的自动图形判断技术评估道路拥堵程度,从而大幅度提高路况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三是进一步改进智能交通的诱导方式。尽快借助有公信力的媒体平台和有针对性的手机客户端对用户进行基于个人出行习惯的个性定制化的、视觉化的出行提醒和出行方案的建议。对相关机构优先开放城市交通大数据分析资源。
汪惠芳等代表:健全农村物流体系 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案据:当前,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兴起,对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起到极大的作用。但是,农村物流体系非常薄弱,已成为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瓶颈,亟待予以重视解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配送体系不健全,物流成本偏高。二是规划相对滞后,设施配套与政策不健全。三是专业人才紧缺,物流服务质量较低。
建议:一是尽快出台政策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各地应抓紧制定出台具体的配套扶持政策,对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补助,为引导大型物流企业向农村延伸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新交通项目实施中,制定为物流运输提供仓储等便利条件的政策。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体系的政策等。二是合理规划布点,引导第三方物流企业设置农村物流集散点。要从宏观上对农产品物流园区进行合理规划与布局,依据产品容量分级构建物流集散点,形成高效便捷的网络。三是加强多方合作,积极探索农村物流发展新模式。做好农村物流发展的相关配套,引导好农业龙头企业、各类较大规模的合作社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合作;加大农产品物流市场的开放力度,对农产品供应方的物流配送进行优化。四是加速农村物流人才培育。加强各类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引进高端培训团队,对企业主体、农村电商创业者和驻村大学生村官,分层分类开展针对性培训。
韩金波代表:加强工业污水治理 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案据:近年来,围绕工业治水,我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工业污水治理和促进工业节水的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有效举措,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工业治水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一是我省工业用水和排放仍然有较大下降空间。二是我省工业发展方式亟待改变。三是我省治水资金投入略显不足。
建议:一是要加大对工业治水的重视。要加强对工业治水的领导、组织和推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和力量,经常性开展工业治水的督查和指导,解决企业难题,督促企业加快工业治水的技术改造步伐。二是要加强对工业治水的有关问题研究。加大对工业治水的中长期研究,\划前瞻性、科学性的长远发展路径,正确处理工业治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下步做好工业治水工作提供方向指引和方法指导。三是要加大依法工业治水的力度。加强工业治水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严格高效的环境监管体系和执法网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环境监控能力。四是要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提高特殊行业准入门槛,限制发展“低小散”企业,大力淘汰低端落后企业,给优质企业留出更多发展空间。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优势产业,鼓励发展现代生态工业和新型都市工业,推动浙江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五是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要建立有关工业治水专项资金或在“五水共治”资金中专门划拨一定资金,专门用于对企业加强排污设施建设、开展节水技术改造等补贴,从而更好地推进企业工业治水工作。六是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增强企业对工业治水的责任认同,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
邹宏国代表:加快建立追溯体系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案据:农产品质量安全贯穿“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供应链,包括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多个环节。外部性、各环节之间信息不对称和责任不可追溯造成的市场失灵,是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的重要举措,对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一是加快平台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扩大实施范围,将追溯管理进一步延伸至企业内部和田间地头,上溯至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二是组建专家团队。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专家组,为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一套互通互用的可追溯标准体系。三是加强政策资金扶持。要求保障工作条件和经费,夯实追溯工作基础,由政府统一配备必要的追溯装备设施,支持生产经营主体、各级检测机构和基层监管机构配齐基础装备,有效调动追溯管理各方积极性,组织引导农产品监管者、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参与追溯,确保追溯平台建成后持续有序运行。四是完善法律制度。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地方性立法步伐,充分借鉴国内外立法经验,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法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