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1 09:50: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校园智慧农业发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青年教师专项课题)“地方高校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C-c/2015/04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G647;F3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2.073
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和人才,人才培养离不开高等教育,探索高校服务现代农业,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解决科技和人才这两个关键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高校除了基本的传统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继承的文化,还有一个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高校作为科技、文化、社会和人才的滋生地,具有为社会服务的责任。
1 高校具有人才、教育和科技优势
高校应与当地政府密切合作,包括科技大学科技区域创新体系发展规划、密切接触地方特色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符合技术发展的特点,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和科学普及活动,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并成为当地的一个教育培训中心、科技推广中心、信息网络中心、文化和体育中心,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为教育高质量、区域创新体系的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聘请在当地从事农业经验丰富的大学生、政府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高校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定期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作为非学历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内容,设置一些专业服务在农业、林业和当地经济,地方高校培养新农民的地位。
高校促进产业融合和产业发展,深入推进科技记者系统,共同构建农村版的空间,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模式推广中国特色农业科技大学和政治产学研合作模式,系统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创建一个新的创新方式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2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服务意识
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保护文化遗产的优势和责任。在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教育和农业部门的共同任务。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高校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人才模式的培养,改变教育理念,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改变原来的简单训练思想,知识和技术人才逐渐转向开发个性化的创意人才的概念,坚持“基于生活”,专注于改变教师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老师”,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让他们从被动的学习成为积极的行动者,发挥学生主动精神。在整个人才培养模式中要始终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育的思想贯穿其中,创造有利于激发学生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增强大学生服务农业的意识,激励他们面向基层就业。要加强理论学习,在学校上下形成农业开发强大的服务氛围。加强学校老师和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和内容生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吃苦耐劳,努力工作,热爱农村基层和家庭教育,学生可以深入对农村的了解,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提高大学生的服务意识。
3 转变培养模式,创新教育内涵
现代农业需要大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农业科技人才,这将导致大学不断通过改革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根据社会的需要培养应用人才。学校在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内容上必须改变教学的普遍现象和实际脱节,主题应该紧紧围绕现代农业。高校应发挥自己的特点,通过培训,提高农民技能和农民的质量,使大学的办学模式,具有更丰富的内涵。高校可以通过专家讲座、送科技下乡和农民培训,定期服务,促进科学技术和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解决农民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依靠学校、当地农民、相关企业参与现代农民的培训基地,政府政策引导,不断对学生加强教育。高校应该组织学生到农村去,改变培养模式,让他们在社会中放手实践。
4 加强农校合作基地建设
高校应利用自身技术和人才优势,在与农村基地建设合作中,向农民演示、宣传科技成果,给他们定期培训,让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为农业科技的发展打开更广阔的市场。有效地利用自己的科研和教学及时与当地农业发展密切相关,建立农业科技园区,根据农业发展区域优势建立相应的农业生产基地,促进农业的优良品种,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等。
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直接构建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农业业务基地,使其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农业生产基地,同时也可以成为在高校教学实践基地,使农业科技一行人员“专家”,教给学生熟悉和了解最新的和最合适的农业知识和技术,用他们的亲身的经验来感染和带领他们投身到农业发展中来。
在基地的建设中可以发现真实的农业生产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问题指导、推动科研工作者研究和教学在高校,这是使大学的科研、教学和农业、农村和农民,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实际生产和现代科技可以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继续科研促进教学改革,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现代从业者的整体进步,从而探索新方法和新技术推广模式。双方的合作,共同探索和建立各种机制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
5以现代农业技术和信息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完善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一直以来都是以馆藏文献资源为中心,以借阅服务和师生的需求为工作目标,围绕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信息服务,很少对外实行借阅和咨询服务。随着社会对知识和技术的需求,高校提供更多服务的呼声也在不断的增强,高校图书馆应该把馆藏文献资源与众多的现代农业技术、市场、应用等信息整合起来,在做好高校自身教科研信息服务的同时,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拓展新的市场、形成借阅服务、咨询服务和面向社会的信息服务,从而满足现代农业建设所需的信息中介服务。高校应该根据学校的学术和专业优势,了解现代农业生产的特点、生产规模以及行业的基本要求,不断改变和完善现有的信息服务模式和内容,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实用的信息服务,以满足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求。
6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毕业政策有导向性
就业问题无疑是目前大学生最为关心的话题,学校必须要坚持把转变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进行合理定位、构建学生良好职业发展规划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转变盲目追求到大城市、到公有制单位、到发达地区就业的观念,教育毕业生树立合理定位、面向基层、到农村、到欠发达地区就业的观念;引导毕业生转变贪图安逸的就业观,教育毕业生树立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观念;树立就业多样性和在农村创业的典型,指引学生融入现代农村生活。
加强来自农村学生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更好的认知,增进他们回农村就业或创业的热情。在政策上给予回乡就业的高校学生照顾,在创业的过程中给予技术和资金支持等,让他们在现代农村呆的时间更长久。从而引领更多的学生投身于农村的生产和经营中。
参考文献
[1]单佳平.高校服务区域经济推进校地合作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07,(12).
[2]李锐,等.农业高等院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6月1日,定位为“时代MPV精智家庭之选”的进口起亚第三代佳乐于山西太原正式上市。为满足不同的家庭需求,第三代佳乐提供了5座和7座车型以供选择,全系搭载了2.0L Nu汽油发动机和6速手自一体变速器,售价区间为15.98万-20.58万。
在上市之前,第三代佳乐就因获得有工业设计界之称的2013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以及与梦工厂年度3D动画巨制《疯狂原始人》的联合推广而获得了广泛关注。而最终优质优价的姿态,将为这款为“时尚精智家庭”需求而推出的家庭MPV的竞争力再添砝码。
优秀小微企业家可赴清华深造
今年7月,山西省将组织小微企业优秀经营者参加“清华大学管理创新高级研修班”学习。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可向当地市级中小企业局咨询、报名,学员培训免费,交通费自理。今年,山西省共安排两期培训班,第一期时间安排为7月6日至7月12日;第二期时间安排为7月14日至7月20日。今年拟培训100人,每期班50人,每市可推荐不超过12人。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学习合格后,将获得《管理创新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证书加盖清华大学教育培训专用钢印和继续教育学院的公章。
山西涤纶厂转型文化创意园
截止到2013年,停产多年的山西涤纶厂用四年时间退出第二产业,转入第三产业,改造成山西瓦窑文化创意产业园。目前厂区有大型摄影、雕塑、动漫影视、陶艺、篆刻等16家文化创意产业入驻,随着一园、一区、一街的园区建成,2014年年初开园后,将可容纳文化企业150家,成为太原文化企业的一个交流平台。
太重智能成套装备试车成功
为深入贯彻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战略,落实《数字青岛发展规划(2019—2022年)》规划部署,持续建设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富有活力的数字经济、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智能融合的数字基础设施,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全面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加快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建设
(一)构建智慧管用的城市云脑“智能化”体系
1.一体化综合指挥。建设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城市云脑大数据中心等一体化城市运行中心,满足应急协同联动、城市运行状态监测和数字即墨管理服务等工作需要。(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应急局、社会治理指挥中心、住房城乡建设局、综合执法局)
2.全域感知体系。建设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物联感知接入、视频监控资源共享三大基础支撑平台,推动全区基础地理信息服务一张图、动态感知数据分级分类接入、全域视频资源共享共用。(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公安分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3.数据业务中台。打造城市云脑场景应用集群,推动公安、城管、应急、交通、水利、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经济运行等重点领域应用上线,至少3个场景一屏接入城市云脑。基本建成城市云脑区(市)中枢,构建城市云脑一体化应用体系。(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综合执法局、公安分局、应急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生态环境分局、科技局、统计局、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街,各功能区)
(二)打造便捷满意的公共服务“数字化”体系
4.一码通城。实施“码上即墨”行动,推动政务服务、交通出行、医药卫生、文化旅游、体育健身和智慧校园等公共服务领域统一身份认证、多码融合和社保卡多领域应用。(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公安分局、行政审批局、交通运输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健康局、医保局、文化和旅游局、教育体育局、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街,各功能区)
5.一网通办。实施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深化完善“爱山东·青e办”即墨分厅掌上办事平台功能,建成便民利企服务专区不少于1个,接入亮点应用不少于10项。全面推行“一事全办”主题式服务,丰富应用场景,拓展可办主题至200个,实现更多事务“一次办好”。(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行政审批局、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街,各功能区)按照上级部门统一部署,以公民身份号码或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的电子证照可用率超过85%。(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
(三)构建数智融合的政府决策“协同化”体系
6.政府决策数字化。深化数据汇聚共享,重点围绕营商环境和重点领域应用场景需求,强化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充分利用社会数据资源强化政府决策支撑,加强政企合作,鼓励多方参与,形成数据来源广泛、多方数据比对、数据时效性强的政府决策数据支撑体系。(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街,各功能区)
(四)形成精准高效的城市治理“现代化”体系
7.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整合各级各部门指挥调度、综合运行和辅助决策类系统及相关数据资源,建设“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全区一体、高度集成”的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区应急局、公安分局、卫生健康局、综合执法局、生态环境分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建设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智慧公安、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等,更好地支撑以网络化运行、海量化参与、社会化协同为特征的社会治理需求,提高数据汇聚、事中监管、趋势研判、协同联动等能力。(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综合执法局、气象局、住房城乡建设局)
8.一部手机游即墨。依托“一部手机游青岛”平台,整合全区范围内“食、住、行、游、购、娱”等资源,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文旅公共服务。(责任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
9.智慧社区和智慧街区。加快智慧社区和智慧街区建设,推动城市治理和服务向基层延伸。智慧社区建设总数达到25个,其中示范点达到12个;智慧街区建设总数达到11个,其中示范点达到2个。推动建立社区综合服务平台,鼓励发展光影街区、数码地标、车路协同、车充响应等应用场景示范。(责任单位:各镇街,各功能区,区民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综合执法局、公安分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二、推动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建设
(五)提升教育数字化水平
10.智慧教育。整合部、省、市、区、校5级教育信息系统、数据资源以及各类教育服务,为全区教师、学生、家长和教育管理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开展智慧校园新装备、新技术试点,提升智慧校园建设应用水平,智慧校园覆盖率达到99%。推动青岛市智慧体育平台应用,统筹全区各类体育资源,推行全民健身网上查询、网上预约、网上指导。(责任单位:区教育体育局)
11.人工智能教育。构建“课程教学、内容创作、开源创新”一体化的人工智能教育服务平台,打造集“课程教学、应用实践、互动体验”综合性人工智能实验室,推进全区人工智能教育快速发展。(责任单位:区教育体育局)
(六)提升医疗数字化水平
12.智慧医疗。积极配合青岛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升级改造,提高医疗数据互联互通效率,提升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推进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建成1家以上互联网医院。参照《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国卫办医函〔2019〕236号),2022年智慧服务达到3级以上的医院数量不少于1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辅助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进一步推动电子健康档案动态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率达到75%。(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13.智慧医保。进一步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建设智慧医保信息化平台。推动医保电子凭证在定点医药机构应用,逐步实现预约、挂号、就诊、支付以及查阅报告等场景亮码、刷脸服务。(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卫生健康局)
(七)提升交通数字化水平
14.智慧停车。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便捷支付、全景导航等技术实现全域停车资源的“智能感知、智能调度、智能服务”,建立全区停车管理、运营、服务一体化体系,打造智慧停车模式。(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区住房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分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综合执法局,各镇街,各功能区)
15.智慧交通。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进一步提升对交通态势的精确感知控制能力,建设智能化、可统一调度的交通信号灯系统,实现对道路信号实时调整。开展5G交通网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即墨区巡游出租车车载智能终端安装项目。公共汽电车来车实时预报率达到100%;交通路口实时信号配时系统比例超过80%、电子警察监控点覆盖率达到100%,不断提高公交电子站牌覆盖率。(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分局)
(八)提升人社和养老服务数字化水平
16.养老服务“静默办理”。深化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应用,实现全区老年人户籍、健康、就诊、养老金、医保等信息共享共用。推动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平台与个人信用平台互联互通,鼓励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推广应用智慧养老设施设备,推进医疗健康监测设备、智能安防设备、可穿戴设备、养老服务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在养老中的广泛应用,为全区居家失智老人发放智能手环。构建养老服务机构行政审批、民政备案、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养老服务质量综合监管的联动机制。优化老年人服务事项“静默办理”,养老机构和养老床位实现在线预约、签约,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津贴补贴领取等涉及老年人高频使用的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由系统自动办理。按上级部署,试点推行门诊慢特病部分病种“零材料办理”。(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卫生健康局、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行政审批局、公安分局)
三、培育富有活力的数字经济生态
(九)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17.海洋大数据产业。发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海洋科技重大平台集聚优势,持续引进涉海研发机构和产业项目。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发挥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作用,布局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产业园,畅通科研成果转化路径,加速蓝谷科研成果在当地产业转化。依托鳌山湾未来城做好蓝谷科研成果及产业转化承接,助推海洋经济融合发展。依托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国际领先的超算和海洋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集数据采集、存储、更新、处理、分析、共享、应用等为一体的海洋大数据综合发展体系,支撑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科技发展和成果转化,推动海洋特色创客发展。推进华录山东总部基地与国家海洋大数据产业孵化基地建设,融合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开发海洋信息资讯服务产品,打造以光磁一体存储设备为核心的新一代大数据设施。(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自然资源局,各镇街,各功能区)
(十)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
18.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规范数据交易主体行为,支持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等市场主体探索数据交易新模式。支持更多银行和有关机构进驻数据中台开展信用贷等业务,以数据资源赋能全区实体经济发展。(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19.数字经济园区。支持加快数字经济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华为科技产业城、金蝶软件园、华录山东总部基地、金口智能制造及大数据发展示范基地等建设。(责任单位:经济开发区管委、鳌山卫街道办事处、金口镇政府,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十一)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
20.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农业发展,推动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线上线下“双融合”,构建共创、共享、共赢的数字农业生态圈,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新动能。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益农信息社’建设,提高农村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引进精准农业与智慧农机示范系统,建设卫星导航差分定位基站、农用远程气象监测站,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加快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动淘宝村、镇创建,提升农村电商公共服务软实力。(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商务局)
21.工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实施工业互联网赋能行动,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有序推进区内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改造,重点培育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两大特色产业,打造酷特智能“数字驱动的C2M大规模定制模式”、即发集团“织染缝一体柔性化制造模式”、森麒麟轮胎“基于精益制造的智慧工厂模式”等。完善工业互联网行业标识解析体系,工信部备案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数量不少于1家。加快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打造工业互联网安全信息共享、监测预警、攻防演练等平台,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2.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物流,推进国际陆港、综合保税区等重点物流园区数字化升级改造,建设智慧物流园区。发展网络货运等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智慧物流典型示范应用。(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国际陆港管委、蓝谷高新区管委)推进商业实体向线上销售转型,鼓励发展平台经济,支持直播电商、社交电商、新零售等新业态发展。(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发展金融科技,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服务中的创新应用,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改善金融市场环境,提升金融服务效率。(责任单位:区地方金融监管局)推进自然人、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公共信用数据库建设,推动信用信息的深度融合与协同使用,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增强社会诚信和自治能力。(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发展智慧文旅服务,组织有条件的景区与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建设。(责任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
四、构建智能融合的数字基础设施
(十二)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3.多功能一体杆。以场景建设为牵引,结合道路建设、老旧路灯改造,整合路灯杆、信号杆、公交站台等市政设施,加快物联网设施部署,加速多功能杆、柱、桩等新型智能感知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公安分局、交通运输局)
24.“双千兆”城市。加快推进“双千兆”城市建设,推动移动通信网络、固定宽带网络接入能力逐步达到1000Mbps。全面部署IPv6,统筹推进全区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IPv6升级。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运营商以共建共享共用新模式开展5G基站建设,城区重点公共区域5G网络覆盖率达到80%以上。高质量建设5G网络,全面推进5G网络试点和规模组网,推动5G与重点垂直行业深度融合。(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五、加强数字化转型支撑保障
(十三)完善数据资源服务体系。统筹全区基础数据资源建设,整合各类信息平台、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资源,健全基础数据资源动态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城市数据资源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产业、互联网等领域数据汇聚。加强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为风险防控、应急调度、公共决策、协同治理提供大数据支撑,依法依规推进公共数据开放。(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区政府有关部门)
(十四)构筑防护有力的网络安全体系。推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建设,实现政务网络和政务云中心平稳运行。采用流量监测、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及时发现、处置网络安全问题,化解潜在风险,保障政务网络和政务云中心平稳运行。推动网络安全规范化管理。拟定即墨区网络安全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职责,夯实主体责任。科学研究制定安全策略,组建网络安全专家技术团队,加强智力支撑,提高政务网络和政务云中心安全防护水平。组织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持续强化数据安全保障。统筹推进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放等各环节保障网络安全的范围边界、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审查和监督,提升安全监测和预警能力。(责任单位:区委网信办,区公安分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十五)优化数字即墨发展环境。积极推动数字即墨建设资金纳入年度地方财政预算,加快完善专项资金申请发放、绩效管理、调度激励等制度。(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加强对数字即墨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推进落实,对责任单位年度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督导。破除行业壁垒,推动各行业领域在技术、标准、成果转化等方面充分对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市场监管局)深化重点领域政务公开,重大建设项目、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更加丰富、渠道更加多样。(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配合青岛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数据流通交易、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标准体系、管理制度等。(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区委网信办)加大数字即墨建设宣传力度,及时推介数字政府建设发展的新成果、新成绩、新成就,积极营造重视数字即墨建设的舆论氛围。(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抄送:区委各部委,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监委,区人武部,区法院,区检察院,省、青岛驻即单位,各派,人民团体。
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7月1日印发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年,福泉将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稳中求进、能快则快、又好又快”主基调、“转型发展”主旋律以及黔南州“三大战略”,围绕“四个轮子”谋发展,实施精准扶贫,以“五个福泉”(小康福泉、绿色福泉、平安福泉、古城福泉、智慧福泉)为引领,努力实现福泉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新跨越。
围绕“小康福泉”
走出一条转型发展新路
福泉将坚持工业主导不动摇,继续立足“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发展定位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坚持“围绕主业、做大总量、成龙配套、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工业发展思路,以实施服务企业“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将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力争在实施项目的数量和引进项目的质量上实现新突破;围绕煤电磷主导产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循环经济;紧扣“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发展目标,力争在经济增速和发展质量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突出核心、规划引领、路网先行、产城一体、加速聚集、快建新区、稳改旧城、东拓西展、彰显特色、打造宜居、培育强镇”的城镇发展思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坚持“兴城”与“兴业”相结合,以“产城融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提质加速、城乡一体”为目标,构建以城区为中心、重点城镇为骨干、村寨为支点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坚持按照“抓基础保稳定、抓园区促发展、抓产业调结构、抓企业助增收”的农业发展思路,围绕“一轴两翼一中心”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按照“四个切实”“四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围绕“绿色福泉”
走出一条发展与生态双赢新路
强调:“贵州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大意不得。”
为此,福泉将以山青、天蓝、水清、地洁为生态底线,以发展“绿色磷都・幸福福泉”为目标,以循环经济为主抓手,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努力推动福泉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福泉将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实施“绿色福泉”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森林保护“六个严禁”,加强退耕还林、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深入实施环境污染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工业废水治理,全面深化水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改革;围绕“建设具有人文特色和生态特点的现代绿色城市”的要求,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并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全过程,全面提升城乡公交、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四个“一体化”建设水平。
坚持选商引资,大力实施节能环保战略,促进资源能源的集约开发利用。加大力度实施好环境保护十二件实事,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敢于亮出环保“六个一律”利剑,严格环境污染防治问责,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督促企业抓好节能减排的组织体系和规章制度建设,推动企业进一步加大机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力度。
围绕“平安福泉”
走出一条和谐发展新路
2015年,福泉将切实贯彻落实好“五个扎实”要求,强力推动社会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良好的环境保障提速发展,以提速发展推动和谐稳定,让老百姓更有安全感,生活得更幸福,充分释放后发优势。
福泉将从源头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主动到基层去解决问题,对新矛盾、新问题要“即产即消”,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维稳“百日攻坚战”等成功做法,充分发挥群众工作委员会作用,用好领导干部接访等载体,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督访。
从人民群众反应最强烈的“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住房安全、居住环境安全”等问题入手,建立健全以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制,推进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坚持传统做法与科技手段、专项整治与基础工作、严厉打击与严密防范相结合,重拳出击打击“八类刑事犯罪案件”,以社会治理创新为抓手,以平安福泉建设为目标,以犯罪实时控制为重点,以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主要任务,健全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打防控一体治安防范体系。
围绕“古城福泉”
走出一条旅游活市新路
福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禀赋优势明显,城区有两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全国唯一的城中峡谷――洒金谷,旅游业将培育成支撑福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兴产业,从而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福泉将树立“保护一方山水,传承一方文化,造福一方百姓,促进一方经济,推动一方发展”理念,将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集合,做强旅游产业链,做强三产,促进增收。
同时,紧扣“挖掘历史底蕴、深化人文内涵、打造自然风光、改善软硬环境、提升品牌价值”的发展思路,深入挖掘“一城一山一峡谷,一神一仙一福地”文化内涵,充分依托福泉古城文化、道教文化等多元文化底蕴,做好景区、山水、文化三篇文章,大力发展民俗生态游、历史文化游、休闲养生游等。
以打造古城文化旅游景区(文化产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完善文化市场体系,扶持文化旅游、现代传媒、创意设计等重点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加大福泉文化对外交流力度,全力建设国家级文化旅游名城、打响古城旅游品牌。
围绕“智慧福泉”
走出一条信息化建设新路
福泉将按照“围绕中心、政府主导、创新驱动、共建共享、助推发展”的信息化发展思路,围绕“五平台三数据”(政务服务、电子商务、运输信息化、农业信息化、通讯信息化五大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服务、磷化工产品、物流三大信息数据库)建设,强化信息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通过加强就业、医疗等专业性应用系统建设,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调高效运行。
充分考虑公共区、商务区、居住区的不同需求,融合应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各种信息技术,发展社区政务、智慧商务办公等智慧应用系统。
建设福泉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工程,推动智慧教育事业发展,重点建设教育综合信息网、网络学校、虚拟图书馆等共享资源和平台。
建立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远程挂号、电子收费等智慧医疗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