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美术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11 09:51: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创意美术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创意美术设计

篇1

二、美术设计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方法分析

美术设计教学不仅要学习美术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设计理论思维能力、艺术设计创新创造能力。学生创意思维对美术设计创造的独特地位及作用影响,决定了美术设计教学开展过程中,必须将学生创意思维培养当做重点和关键来培养。虽然学生学习都会有一定悟性和理解力,但学生的拔尖、提升必须依靠一系列美术设计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在美术设计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

(一)构建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沟通的思维培养方式

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美术设计上有所创造,有一定创新,就必须构造轻松和谐、积极平等、高效引导的课堂环境和氛围。通过教师引导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互动教学重点、教学问题、思路看法,通过教师与学生良好和谐的关系建立,最终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大提升,从而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意识。比如美术设计中最重要的三个元素就是对点与线和面的处理方法,所以在开展美术设计课堂的创意思维训练初期,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与点有关的事物。而点作为美术设计的基础,从实质上看,都不一样,这一点完全可大可小,而点只是构成整体内容的最基本形态,点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从理论角度讲和分析,那么学生不仅对点的作用、地位及特点认识不清楚,同时也会越学越糊涂,很容易陷入误区,所以,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发挥联想能力和发散思维,思索生活中存在的“点”,于是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快就被打开,学生也在积极想象与点相关的事物与内容,通过对学生的回答、发言进行互评和点评,学生的成就感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其创新意识和思维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的灵感得到明显激发。而在教学的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将“点”、“线条”、“平面”的思考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仅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同时又要求学生结合最简单、最基础的内容做一美术设计创意思维作业,就以“点”、“线条”、“平面”为切入点,让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而且整个美术设计不限制写实与抽象,完全靠学生的灵感来设计,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激发和启迪。事实上,基础最简单,也是最难,只有对基础理论知识把握到位,整个学习活动才可能落到实处和具体。而引导学生想象、发问、答疑、加工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创意升华发展的过程。通过教学引导,实现学生理解过程“质”的飞跃。

(二)结合教学要求,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

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尤其是美术设计教学活动中,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就必须把控好整个教学过程,不仅要做好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同时这一教学安排必须结合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成长实际来开展,不能盲目增加内容,也不能照抄照搬,一成不变,毫无创新。因此,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美术设计教学,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提升教学课堂的灵活性,给学生更多课堂的主动性和选择机会。同时要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发问,而教师要坚持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教学总结与教学反思,寻找个人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学生成长根本出发,确保学生学到知识,提升能力,开阔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主动性。比如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时,坚决不能给学生讲解脱离学生理解范围的内容,同时要注重教学进度的把控,要注重班内学生的层次性与差异化。积极鼓励学生质疑课堂内容,让学生从多种思路理解、认识美术设计活动。通过推动全体学生的探讨思考,最终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提升理解水平和理解能力。同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疑惑,要及时解答,正确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创造,坚决不偏听偏信。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问题思索水平、材料汇总能力以及问题解决处理水平。而当学生一旦掌握情况较差时,必须及时开导,保障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设计。

(三)深化培养学生的创意和思维,全面提升学生基本素养

教学反馈靠的就是学生的作业,具体到美术设计课程来说,实质上就是学生的作品,而针对学生作品的评定,应该保持较为宽松的姿态。不仅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同时要鼓舞学生充分结合个人兴趣进行作品创作。要让学生学会创新、联想和探索。在对学生态度上要和蔼,但是有一定必须严格,就是要求学生积极观察生活,让学生将美术设计的新理念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而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更体会和把握到创新意识的精髓和核心就是创意,可以说一旦学生具备了创意思维,不仅能够推动美术设计教学水平提升,还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大进步。而这也是培养全面完善学生的基本要求,学生通过一定的美术设计作品,直接了当的将个人思维展现出来,帮助实现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篇2

一、创意思维源于生活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育改革的方向与“生活化”的要求,而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心知的“创造教育”和“生活教育”理论依据,为美术教师大胆进行生活化创意引导提供了理论的支撑,把设计课从书本的知识变活,从社会生活中引领学生吸取各方面的创意思维的灵感。

1.从生活素材中引导创意的思维

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确实,生活中有好多美术创作和设计的资源。教师结合初中设计课不同课题,教材中的知识点,整合生活素材,指导学生进行不同思维方式的思考。初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校园生活,人与社会,创造天地等为主题单元,它们的知识点与生活息息相关。如在七年级浙教版美术《现代生活的视觉语言》一课教学中,为了学生了解标志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我做了课前创意思维的引导,学生课前观察和收集生活中优秀的标志,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为课堂创意思维打开奠定了基础。又如,在八年级奇特的视觉图形―《正形和负形》一课,学生在理解正形和负形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发散性和联想思维。其中一个环节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正形和负形关系的例子,学生马上想到了树叶和虫子,苹果和嘴唇,杯子和手……恰当引导,学生的创意思维是活跃的。

2.从生活设计制作材料中引导创意思维

生活中创作的材料是丰富多样的,为设计课提供不同创作材料,不同的构思方法,设计不同的作品效果,因而学生在设计中可以产生不同的创意思维。设计课堂可以动态生成,寻求教材的内容与材料最佳组合,更好为设计,为生活服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不同材料的特性,努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别具风格的美术作品。如我上七年级《校园环境标识设计》一课,为了培养学生材料与环境的协调统一的创意思想,在校园警示性标识设计作业的设计中体现这要求,课前指导学生观察校园,并收集每人有制作想法的材料,结果有的用玻璃条的组合,有的用石头的叠加贴字,有的用旧木头,形式多样。又如,在《青春风采》一课教学中,突破教材,利用报纸和旧挂历作为服装设计材料。立体或平面的制作方法,在老师有效引导下,服装的造型和方法多有创新,丰富的材料和方法给学生创作带来不同的思维。

3.以生活化的设计内容激发创意思维

设计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才会保持创作的兴趣与创新的热情,放开大胆地自由表现。生活化的设计内容创作主题,一般是学生熟悉的或亲身经历的,学生自然会感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把生活中常见的、常运用的、常体验的内容作为设计课的主题。如七年级《现代生活的视觉语言》设计课,作业要求为学校将要举行的英语节设计一个徽标。英语节是全校师生关注的事,所以学生在设计别投入,作业中流露出学生有创意的想法。又如,七年级《板报设计》一课,设计的主题内容以学校的体育节,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体现学生作品个性化的想法。

二、创意思维源于经典作品的启发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和设计意味的创意作品,让学生自主欣赏、观察、分析,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创意的方法找到借鉴,思维产生顿悟、联想,发散。因为不同作品能给人在设计材料,造型,方法等方面的启发。

1.在作品的比较中引导学生的创意思维

比较设计作品的内容、寓意、方法、风格等,探究作品的共性和个性,使学生能直观地、多角度地对不同的作品作比较分析,活跃学生思维,使深奥的理论形象化,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产生深刻印象。通过作品比较的引导,使设计知识通俗化,欣赏审美能力丰富化,创意思维多元化。如标志设计不同表现形式的比较,纸立体构成方法的比较,书籍封面的图与文字排版不同形式比较。又如,九年级《从生活中吸取设计灵感》一课,学生理解设计的创意灵感来自生活,仿生同一事物但风格不一样。我比较《悉尼歌剧院》和《杭州歌剧院》建筑风格异同点。通过比较,学生自然认知仿生设计思考的多角度,多方法。

2.从作品的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的创意思维

初中设计课中,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引导,通过一件或几件有代表性的作品,分析作品独特的创意构思,如内容的创新,形式处理的巧妙等,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了解作品中创意的方法和运用,以达到触类旁通。引导学生从一张作品某知识点的分析,深入知识面展开,从而掌握了设计的知识。这对学生的设计创意思维的开发有极大地帮助。如七年级《现代生活的视觉语言》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中国银行标志和2008北京奥运会徽标的创意构思分析,激发学生对标志创意和美感把握。通过典型作品构思方法的理解,从而感悟标志设计应该把握创意要求和特征要求。这种从“点”到“面”有效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发散的创意思维。

三、创意思维来自学生的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是点燃创意思维的火花,更有利于开启学生的创意智慧。初中设计课是培养学生创意思维训练的主阵地,需要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建立质疑的习惯和方法。结合设计应用课的特点,有效引导学生从感性出发,对设计的作品不断提出质疑,可以是设计材料的创新,造型和方法的改良,作品审美的再探究。

1.有效引导学生设计课中质疑“三部曲”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作为教师就更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保护学生的质疑,就是保护学生的创意思维。初中设计课中,不同教学环节递进中,在优秀作品欣赏,学生作品创作与评价过程,引导学生建立自主质疑,不妨以为什么这样设计?我有更好的创意方法吗?我可以进行哪些细节创意改进?作为质疑的“三部曲”。这种学生自主质疑方式可以寻求审美和创作的理论支撑,省时省力激活多种创意的想法。例如,在九年级《家居设计》教学中,要求学生为自己的房间构思一张平面设计方案,同时强调学生自问“三部曲”,我发现学生调整的思路多了,这说明学生产生了新的创意点子。

2.有效引导课堂延伸质疑

设计课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能把学生的创意思维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努力。教师不仅引导学生关注课内质疑,更要引导学生质疑生活中的设计,通过视觉的分析、判断,甚至利用现代网络媒体了解更多的设计信息,在不断思考和质疑中比较设计的魅力,为设计更好的作品有新的创意想法。如在上九年级《从生活中吸取设计灵感》一课,课堂延伸教学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中利用仿生学设计的用品,选取一件问为什么这样设计,你能进行同类的改进吗?这样的教学目的使学生能质疑生活,能产生求异创意思维。

人的创意思维是新时代创新人才的需要,美术教师借助教学平台,在设计课中运用合理的方法,有效引导学生开发创意潜能。

篇3

【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标识码】:A

工艺美术设计在今天的社会中已经完全融合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影响了人们的每一个生活领域,那么只想运用单一的风格来创造设计已变得不太现实,所以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要不断创新,运用多种创新的思维和创意研究为生活做改变。创新思维表达的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方式,其中包括创新思维、形象思维以及逆向思维等多种方式。

一、创新思维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界定

创新思维是人们在不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创新思维的一种精神层面上的活动。此类思维不仅能够为人类新环境开拓过程中科学探讨与研究带来帮助,而且也能够为设计者独特想法与灵感的获取带来较大的启发,是工艺美术设计中所不可或缺的力量。此外,作为一种设计主题中的新构想,创新可以看做是艺术与科学两者综合的产物,是创作活动力对设计者灵魂的展示。

二、创新思维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具体特征

一般来说,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象思维

这是一种直觉性的思维,以具体的形象思维内容为主的思维状态。对工艺美术设计而言,在设计者对作品进行设计的过程里,如果没有形象的所造就会使作品因为没有思维状态与语言表达而在整体上缺乏生气。如何去获得形象思维,设计者就应该将自己投放到生活和自然当中去,在广阔的环境中用心感受和捕捉具有深刻特点和意义的形象事物。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它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形象性、非逻辑性以及想象性。

2.抽象思维

在很多时候抽象思维也称为逻辑性思维。其内容主要是指通过科学的概念对在发展过程中事物的本质进行动态的反映,通过对其本质作出概括与思维后,再对其部分特征进行提取,从而使其由感性认识的阶段向深层次的理性认识阶段进行过渡。由于抽象思维不仅可以对事物的外部状态作出有效反馈,而且还能够让人对事物进展的动态预见提供更好的依据。在工艺美术设计中,抽象思维的应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同时又称为求异思维、扩散思维核辐射思维等,也是属于创新思维中的一种核心内容。其主要内容是以事前已确定好的出发点或目标为基础,通过不同手段方式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在思维的过程内对不同信息进行收集,最终通过各类方式的比较来寻找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工艺美术的设计者而言,其创新能力往往体现在他们对发散思维的应用过程当中。只有能够对发散思维作出转化或加工,才能保证发散思维在艺术创作中发挥出巨大作用。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发散性思维往往因其变通性、独特性以及流畅性等特点而占据了重要地位。

4.逆向思维

一般来说,逆向思维所体现出来的状态往往和我们正常的反应完全相反。作为解决问题时的重要手段,此类思维模式富有创新内涵,所以通过逆向思维的方式对不同事物进行处理往往会收到许多意料之外的结果。相比较上述三种思维方式来说,逆向思维是较为特殊的一种思维方式,例如当大多数人对某事物极为追求时,一小部分人则会选择放弃一些与大众不同的思维。通俗点讲,逆向思维就是指与大多数人想法不同的个人想法,它常常会给人们带来不符合常规、让人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工艺美术设计中,运用逆向思维可以使思路更加宽泛、清晰,也能够给受众不一样的思维感受。所以设计者应该要学会运用和深刻认识逆向思维,遇到事情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解决,这样就会给广大受众带来更加新鲜的感受,从而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三、创新思维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具体表现

对于工艺美术设计来说,创新主要的思路模式就是表现在怎样向受众表达它内在的含义和内容。设计者在创作过程中还需要将其和其他元素加以创新渲染,以达到更完美的视觉效果。

1.图形的创新

图形对于工艺美术设计来说,是它的灵魂。我们见得最多的产品设计,往往是以造型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图形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它的加入倾注了设计者对创作的全部感情,从工艺美术设计的层面来说,同样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

2.色彩的创新

由于自然界的色彩变化幅度大,配色方案多种多样,所以工艺美术的设计师可以根据色彩的特质传递不同的信息。只有将创新和色彩融合在一起,才能让整个工艺美术设计具有生命力,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向受众传达设计者所想表达的意境。

结语:综上所述,工艺美术设计要以创新思维为根本和发展平台,结合实际,寻求一种全新方位的思维创造模式,为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开拓一个比较全面的思维创新环境。

篇4

现代工艺美术设计是现代社会人们审美观念和趣味的集中反映,工艺美术设计当中最为重要的特点是具有独特的创造性,然而这种创造性的好与坏和艺术创作的成败有着直接的关系。想要进行更好的艺术创新,那么就需要我们将思想中传统的观念进行有效的更新,将思想进行彻底有效的解放,利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收集更多的网络信息,进一步开发出全新的产品,创造出精品工艺。本文主要针对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当中的创造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 艺术构思的创新

工艺美术设计的主要环节是艺术构思,工艺美术设计在具体的要求方面,需要我们在具有明确意义的创新思维模式当中进行更好的工艺设计,在思想当中倾注工艺美术当中的审美感情观念,运用良好的形象思维针对工艺所需要的素菜进行收集和有效的加工,进而有力的使得工工艺美术的艺术结构与众不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工艺美术的设计,其本身就必须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在自身的心智当中,在实际中寻求各事实之间的关系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产生创意中成为极为重要之事。由此笔者分别从以下几点进行详细论述:

首先,工艺美术设计创造特征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有效的将功能以及审美和科学、价值观等诸多因素有效的综合在一起进行把握。社会当中的艺术家面对思想文化的新方向应当需要进一步的给予关注和了解,只有全面有力的关注了文化的新动向才能够出现更好的以及更新的思想观念,从而针对艺术设计可以进行良好的创新,使得设计能够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全面有力的真正实现工艺创新。其次,工艺创新的新思维主要是表现在具体设计人员的心理,在设计人员的意念当中得以有效的体现,在工艺美术的设计过程当中应当将自身的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有效的充分发挥,艺术构思不能够离开创新而独自存在,然而创新却又无法脱离人的现象力。因为,想象对于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有效的得以发现和进行有力的评估,并且利用联想和比喻以及对比甚至暗示灯光诸多手法进行有效的艺术表现。在社会当中存在的工艺作品,如果十分巧妙的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有效的揭示或者重新加以组合,并且在表现形式上能够简洁和准确以及有力的加以表现出来,那么这件艺术作品可以算的是一件成功的作品。所以,在工艺美术的设计过程当中就需要有效的发挥自身丰富的想象力,然而在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同时对于所运用的规律更是需要进行自由的掌控,那么这样就直接导致在对设计人员艺术修养进行有效培养的时候,应当不断加强对于专业知识以及向知识的积累,并且对于专业人员的人文精神素养也需要进一步的给予全面提高。

最后,工艺美术设计的整体艺术构思,其主要内容就是花费利用了大量的时间,在调查研究以及反复进行思考上,所以在工艺设计的初期阶段,针对这一个整体过程我们应当掌握大量的相关资料以及综合性的知识内容。例如国内和国外的商业市场以及社会活动等,在寻求知识的过程当中,不断的积累新的经验以及全新的知识内容,充实自己的知识量,而且还需要不断的总结所得出来的规律,这样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有着一定的积极向帮助。

二 工艺美术设计要与时俱进

在当今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当中,全球都在进行技术创新竞争,在国际经贸中希望能够抢先更好的国际市场,然而技术创新其本质上就是在创新思维中竞争。所以,现代工艺美术在设计方面应当有力的跟上新时期时代的变化,针对过去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有效的分解和总结,进行有效的组合创新,将知识量以及扩散思维的能力进一步加以全面提升,使得现代工艺美术设计能够有力的实现全新的功能。

我们从艺术发展的角度而言,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创造需要与现代社会更好的接轨,更是需要与时俱进,其自身需要具备时代性以及民族性和抽象性特点,所表现出来的特点还需要具有强烈的幽默感以及滑稽可爱和谐趣美观,笔者经过详细的分析研究认为主要做出以下几点阐述:

第一,现代工艺美术设计与过去传统的模仿以及表现相比较已经有力全面的突破,现代工艺设计对于设计师面对世界以及人生的特殊领悟有力进一步的加强,使得设计艺术更加的具有全新的时代感。因为现代社会经济不断的快速发展,人们固有的欣赏习惯以及审美情趣在当今世界当中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为了能够有效的将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艺术品位置进行有力的加以提高,那么我们就需要在当今工艺艺术中注入具有时代信息的创造性审美观念;第二,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民族化就是在设计中将本民族的艺术和审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传统风格展现出来;第三,现代工艺美术设计非常注重以表现为主的抽象性风格,在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审美意识中,不能有过多和过分的雕饰,要求产品应该要以简洁性或抽象性的特征为主。

经过过综合分析认为,当今社会正处于不断高速发展阶段,时代在进步科学也在不断的进行空前的发展,时间因素与空间因素相比较显得更加的尤为重要,那么现代工艺美术的设计应当将时代性作为主要设计理念,利用抽象性思维作为整体工艺设计的辅助。对于时间因素的工艺思维我们应当进行有力的把握,因为想要工艺美术的效能进行全方面的提高,是无法脱离创新观念得以成功实施,更加的无法创造更大的价值利润以及进一步增强创造的生命力。将艺术的表现力进一步加以全面扩大是工艺美术设计的创造特征,对于美的形象我们的设计人员应当在宏观以及微观的世界当中进行有效的捕捉,进一步得以更好的创造出更美的作品,使得艺术和美学之间也得以更好的相互完美融合在一起。

三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创新的效果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photoshop、corelDRAW等一系列软件已经成功的应用与现代艺术设计中来,简化了设计人员的制作过程,使设计人员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作品的创新上。可见掌握熟练的软件技术能够提高设计人员的创造水平。要想创造出更好的现代工艺美术作品,必须首先学会和掌握计算机技术,不仅要利用计算机在网络上获得各种资源、信息材料和知识,而且还能够应用现代技术软件加强对艺术的设计,使设计师能够更好的应用综合知识进行传播、整理、分析和利用来进行创造。电脑科技对传统造型艺术的挑战及为当代美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面对国际各类艺术的相互激荡,我们应把握世界高新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应用现代技术,和科学发展的消费心理紧密联系起来,不断调整,不断优化新技术,以信息技术带动艺术创新,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更好的实现工艺美术设计以信息技术的结合,提高工艺产品的科技含量。

四 总结

工艺美术从最初的发展与创造性思维都是相互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彼此交融且又相互进行更好的补充,创造者不仅是工艺的设计人员,而且也是工艺的制作人员。现代工艺美术的创造特征,主要是体现在艺术构思以及与时俱进和利用现代技术这三个方面当中。当今社会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信息时代,那么工艺美术在创造的过程中已经逐渐迈向了全新的电脑时代,在实践当中设计创意的灵魂是在设计过程当中的奇思妙想,设计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具有创造性思维进行有效的认识和思考以及推理、综合等客观事物,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文化内涵以及精神力量的深刻而独特。总而言之,在工艺美术在当今社会后期的发展过程当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孙衡. 材料+构成+色彩的综合表现——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色彩教学的理念[J]. 艺术教育. 2010(01)

[2] 王佳. 设计中视觉传达方向视觉设计思维与设计语言的关系探讨[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04)

[3] 陈叶蕾. 从绘画色彩到设计色彩的突破——简论高校设计色彩课程的创新与实践[J].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1)

[4] 张霖源. 诗意与写实:中国20世纪早期绘画的跨文化研究——以徐悲鸿《田横五百士》为案例反思中国画的改良[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06)

[5] 王伟. “天真烂漫是吾师”——解读马蒂斯的艺术本质与绘画符号语言[J]. 文艺争鸣. 2010(01)

篇5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是由民间工艺思想和生活智慧长期积淀而成的精华。它与传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经世代传承而凝结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形式。非遗工艺美术的历史传承具有动态化的特征,蕴含着民间工艺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展现了随社会环境和生活形态流变而不断拓进的创造精神和审美情趣。非遗工艺美术在现代视觉环境与社会生活空间中,在对传统视觉文化基因予以保存和继扬的同时,亦受到现代视觉形式、设计理念和审美观念的挑战。这种复杂的情形构成了非遗工艺美术所遭遇的现实困境,但也隐含着创新发展的契机。

一、非遗工艺美术的处境状况

工艺美术对现实生活具有极强的指向性,通常需要满足两种要求:功能实用性与精神适用性。功能实用性是指工艺美术的设计形式要符合日常使用的功能要旨,而精神适用性指的是工艺美术用品包含的精神意蕴和文化内涵要切合人们的审美取向和精神需要。从这个角度来看,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叙事就是对传统社会生活与文化精神的演述和表达。随着社会结构与文明型态的嬗递,传统的耕织社会捩变为现代化的工业社会和信息世界,封闭的文化体系衍化成开放多元的人文环境,致使传统事物的生存境遇不断变化改换。失去传统文化背景与生活方式的加持,非遗工艺美术样式在现代视觉环境中呈现持续收缩的态势,其根本原因是功能实用性的消泯与精神适用性的失落。非遗工艺美术的创新设计策略与路径研究RESEARCHONTHECREATIVEDESIGNOFTHE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ARTSANDCRAFTS

(一)功能实用性的消泯

非遗工艺美术物品属性中实用功能的消泯,导致实用性与艺术性发生分离。从前,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凝结为与视觉形式相辅相生的精神意蕴。失去实用功能后,人与物品的审美关系产生了根本改变——兼具“用”与“看”的审美互动转变为纯粹视觉的审美关注,因此淡化了蕴含在视觉形式中的精神意蕴,令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内容退变为一种仅作用于心理浅层的装饰样式和视觉趣味,形成僵化的审美展示形式。

(二)精神适用性的失落

传统的生活形态与文化语境的消逝,使非遗工艺美术在现代视觉环境中的演绎机会和空间越来越少。构成传统生活图式的诸多事物从现代生活空间中退场,遗存的视觉样式缺失生活情境与精神世界里的具体意指对象,因而失去了生成新的文化意义的活力。在现代视觉环境的规限下,其文化内涵被固化为一种对传统文化产生的崇古观感和怀旧情愫,从而造成其与现代文化语境的隔离,结果导致非遗工艺美术无法与现代生产和生活产生精神联系与互动,难以形成和积淀现代意蕴。

(三)影响与应对

缘于以上两种因素的影响作用,非遗工艺美术在现代生活中陷于尴尬的处境,呈显出两种吊诡的情态。一方面,由于寄寓在传统视觉形式中的精神内核被弱化,因此多数情况下选择以装饰形式和视觉趣味为核心来开展设计创作和审美欣赏。但是,失去精神内核和文化内涵的规范和指导,便难以形成合理适度的使用原则。当下对非遗工艺美术视觉元素的运用,频繁出现随意挪用和拼接、过度演绎和诠解等失当操作,伴生着对非遗工艺美术文化内涵的曲解与附会,致使非遗工艺美术的核心价值受到损害。另一方面,僵滞的传统视觉样式与固化的传统文化内涵,与当下的生活方式、视觉习惯、精神需要和价值取向存在较大的心理距离,无法契合现代生活中精神适用性的特点,因此难以激发多数人的审美兴趣和精神共鸣。这种情形制约着非遗工艺美术的传播范围和传承途径,导致非遗工艺美术的核心价值无法全面展现。以上问题需要在传播和传承过程中获得解决。非遗工艺美术的传播与传承,包含对核心文化基因的复制和创新两个要素。复制的含义指的是保持精神内核在传递过程中的完整性,保留重要的传统视觉元素和传统审美韵趣。而创新的宗旨,则为非遗工艺美术融入现代视觉环境提供了思考方向。在内容创新的维度,非遗工艺美术需要面向现代生活,挖掘现代主题,创设新的叙事内容,提升对现代生活的表意功能,与当下社会生活建立意义关联,为非遗工艺美术注入现代意蕴。在形式创新的维度,应从现代生活的思维方式和视觉需要出发,理解现代社会的视觉环境和生活形态,解悟现代视觉模式,并参照现代设计理念对现代生活形态的表述方式,融入现代设计语言和视觉元素,改造陈旧僵化的传统展示形式,提升创新设计的能力。

(四)创新设计的策略与路径

现代科技塑造了一个以现代媒介为主导的现代生活形态。一方面,接收各种现代媒介汇集而来的信息,构成了现代生活的主要活动形式。另一方面,高速发展的视觉技术与强势渗入的现代媒介造成了视觉文化的转向,使人们对图像产生强烈的依赖感。这意味着生活观念的形成过程,不再依靠历时性的阅读与理解,而是转为依靠丰富的视觉传达和感官体验所形成的视觉经验。[1]由此可见,现代科技与媒介联手打造了一个超越传统的现代视觉环境。视觉取得优先地位,事物必须依靠视觉形态来获得存在依据,并需要通过媒介的视觉仿像来塑造现代生活的真实感。此外,现代商业社会改变了传统的生活图式和文化语境,以商品经济与消费主义重新定义日常生活中人与工艺美术品之间的关系,重塑一套对工艺美术设计的价值评判体系。综上所述,非遗工艺美术融入现代视觉环境,进入现代生活空间,必须要凭借现代技术、媒介与产业的力量形塑出新的设计理念和路径。

二、数字化促进视觉形态的创新设计

在当下,现代数字化的创作技术逐步替代传统工艺技法并成为主流,涵盖着影视媒体、电子艺术、数字互动与虚拟现实设计等诸多形式。对非遗予以数字化方式记录与保护已形成一股重要趋势,同时也促进了以数字化方式开发的探索。[2]这构成了一种新的情形,即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含量和指标来界定非遗工艺美术在现代视觉环境中的位置。换言之,传统非遗工艺美术对数字化技术的接受程度与运用水平能够映现出其在现代视觉空间中展示机会的多寡与使用价值的高低。而以数字化技术作为创新设计的策略工具,给非遗工艺美术带来的直接作用是视觉形态和质感的演变,主要体现于体验模式与展示模式两个方面。

(一)模拟主创视角的体验模式

经过数字转化,非遗工艺美术由物质实体演变为数字纠合实体的复合视觉形态,这种虚实融合的存在形态造成视觉感知上的特殊效果,形成新的视觉质感,衍生了创新性的体验模式。一方面,这种“以虚为实”的体验模式创造了极致真实的视觉体验,能够加深人们在欣赏非遗工艺美术时的沉浸感与体验感。另一方面,虚拟化技术在设计操作上具有超越现实的优势,可以更加方便地对视觉形象进行调整与修饰,有利于对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形式开启创新性的设计试验。[3]体验模式的创新性主要体现于数字化技术所构造的“虚”与“实”两个层面。“虚”指的是通过数字技术的图像转换,制造虚拟形象、仿真视角和交互场景。“实”指的是在“虚”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物的具体互动关系。以数字化设计的虚拟图像为中介,使观众与非遗工艺美术的实体形象产生实在的视觉联系;数字化交互场景的设计,能够使观众代入创作者的身份角色,取其主创视角,“亲身”参与整个制作或展示的过程,增强“真实在场”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例如运用AR、VR技术结合交互场景设计对非遗工艺美术展开的创新设计,就浮现出一些新的视觉特点。对于传统泥塑、木雕和织绣等传统工艺美术来说,多数情况下观众只能以纯粹观赏的角度与工艺美术品进行互动。而借助数字化技术的交互界面和设计工具,可以打破传统固定的角色关系,为观众提供一个模拟创作者的观察视角和情境,使观众能够介入到对泥塑、木雕和织绣进行数字模拟性的制作与体验过程。在此过程中,非遗工艺美术得以表现出丰富多样的视觉形态。凭借设定好的交互功能,观众无需掌握专业的技艺,就能轻松地改变虚拟形象的各种元素,如造型、材质、色彩等等。甚或施用简单的动作,便可使VR情境中的泥料产生形变,木材产生刻痕或变换刺绣针法。由动作引发的一系列视觉变化,加深了观众对工艺美术制作过程的具象化认知,形成一种强化了互动关系的体验模式。由此,模拟主创视角的交互设计扩展了现代大众的视觉体验,增强了他们对非遗工艺美术的观赏兴趣和意愿,反过来也加强了对视觉形态的设计关注和创新意向。

(二)构建动态演绎的展示模式

非遗工艺美术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由静态展示发展为动态演示,是对传统视觉形态的创造性突破。[4]其中,数字化成像与动画技术由浅入深地推进了动态化展示模式的发展。在基本层面上,静态向动态的转换得益于成熟的数字化成像技术。以非遗工艺美术常见的民俗装饰画为例。利用软件工具将传统工艺美术的画面形象转化为数码形式,并用电子屏幕来代替纸绢帛等传统媒介材料。这种数字化的装饰画能够自由调整和转变画面的视觉要素,如画幅、色调、亮度等。此外,还可以设置图像的定时更替程序并自动执行,构成类似电子广告牌的图像切换效果。这种展示模式有效地打破传统非遗工艺美术固化单调的视觉形态,使人们对装饰画中的民俗文化形象产生更为丰富的动态意象和观感。在深入层面上,运用动画技术可以增强传统非遗工艺美术在视觉上的传达效果与形式美感。例如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概括的形象造型和凝固的画面情景通常需要观众施展主观想象来生成动态化的审美意象。而动画技术能够将此主观想象过程具体视像化,从而突显出剪纸艺术的形式美感。另一方面,传统剪纸中的故事情节需要通过语言或文字来展开描述,而采用动画形式的剪纸艺术则在动态画面的连续性展示中构成完整的叙事情节,能够通过直观的动态展示过程来展现蕴含在剪纸艺术中的文化内容,这就增益了剪纸艺术的视觉传达效果。据此表明,由数字化技术淬炼出来的动态演绎的设计观念与展示模式,能够带动非遗工艺美术视觉形态的创新发展。

三、新媒介推动表意内涵的创新设计

由于媒体对生活的全面覆盖,非遗工艺美术作为视觉信息和文化符号,通过媒介的传递推送实现对现代生活的多方位介入。换言之,新媒介拓宽了非遗工艺美术的语义范畴和表达方式。在现代媒介和数字技术的影响下,传统非遗工艺美术的表意内涵发生转变,固化的形象符号背后,其文化涵义得到新的诠释并形成现代意蕴,揭示出非遗工艺美术在表意情境与表意形式两个方面的演变情形。

(一)创设社交互动的表意情境

社会交往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主要形式,人们在社交活动中对社交对象、空间与交流方式产生价值认同与情感依赖。非遗工艺美术在传统社会生活里,除了满足生活与审美的功能需求之外,亦在社交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赏玩、展示与交流,一方面表露拥有者的社会身份与审美水平,另一方面折射出个人情感世界和精神境界的状貌,从而有助于社交关系的形成与深化。时下流行的网络社交媒介能够使身处不同生活空间的人们通过社交平台彼此相连,非遗工艺美术需要灵活地渗入到现代社交活动形式中,才能够有效地连接现代大众的精神世界。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采用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样式来设计社交互动界面,营造氛围浓厚的网络社交空间和表意情境,如社交APP、知识分享群组、线上互动博物馆等社交平台的设计、开发与推广。通过置入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元素和文化符号,缩短非遗工艺美术与受众的时空间隔和心理距离,让人们在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环境与文化氛围中开展话题交流。[5]凭借现代社交媒介中高强度的互动频率与高浓度的视觉氛围,使不同的线下生活形态和情感状态与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形象产生直接联系,亦即在网络社交空间与场景的使用过程中对非遗工艺美术形象与内容形成不断强化的心理印象和情感关联。每一位社交媒介的使用者,既能从表意情境中理解非遗工艺美术的传统人文蕴积,亦能依照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观念赋予非遗工艺美术新的精神内容和价值意义,继而给非遗工艺美术注入当代的文化意蕴与现实涵义。由此可见,新媒介影响下的表意情境正逐渐成为现代设计思考中的重要因素,为非遗工艺美术的创新带来诸多启发。

(二)拓展传统非遗的表意形式

非遗工艺美术在传统文化语境里滋育出深厚的表意内涵,但这种表意内涵随着功能实用性的消泯与精神适用性的失落而削弱了实际效用,而现代新媒介的传播技术与手段能够拓展非遗工艺美术的表意形式与内容,提升其在表意情境中产生的作用功效。以非遗工艺美术中的传统年画为例。传统年画主要采用木版套色印刷技术来生产制作,并依靠纸张为媒介载体来进行传播。由于现代生活形态的转型,致使传统年画的表意功能在面对现代文化生活时显得抓襟见肘。与此同时,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不断突破传统媒介的传播范围,迅速降低对传统媒介的依赖程度。这两个因素减少了传统年画在现代生活中实行大规模传播与吸引大量艺术拥趸的可能性。传统年俗文化的赓续,与现代新媒介创造与增设的表意功能密切相关。传统年画需要凭借新媒体环境中衍生的表意形式,挣脱对传统媒介的依赖和传统图像表意的掣肘,继而弥合传统年俗文化与现代生活形态的裂隙。以新媒介的表意形式对传统年画进行创新设计或二度开发。比如采取时下流行的网络头像表情包设计(图2),为传统年画增加原本不具备的现代社交属性与现实生活内容,使之契合当下日常惯用的沟通方式与交流主题。在表意形式的传达上,可以将传统年画嵌入到APP小程序、手机游戏(图1)等交互媒体的设计应用中,透过群组共享或娱乐游戏的形式,在节日的交流互动中相互传递情意祝福,实现对年俗文化仪式和内涵的延续和引申。使传统文化中的民俗记忆和情感得到传承发扬,也为传统年画开拓出现代意义空间[6]。正是由于这些现代媒介的表意形式具有在场性、交互性、体验性的功能特点,使非遗工艺美术能够籍此参与当代的生活叙事与意义生成,其文化内涵得到扩展与充实,同时也描划出新的设计路向。

四、产业化推动功能价值的创新设计

现代工业化生产模式的特点是社会分工,通过分工使设计与制造发生分离,这是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生产的重要区别之一。在商品经济社会里,非遗工艺美术的成品与受众的关系首先表现为商品形式的消费与被消费关系,意味着传统工艺美术演化为现代产品设计是已然的发展形势。这说明非遗工艺美术试图融入现代生活,就应与现代工业化生产所注重的产品功能与产业模式形成深度的契合,依凭现代工艺美术设计观念中的产品理念和产业思维,挖掘和开拓非遗工艺美术潜在的功能与价值。

(一)设计开发现代实用功能

非遗工艺美术应当参照现代生活消费用品的功能属性,来开发符合现代需要的功能价值,从而实现更加贴近大众现实生活需求的创新设计,继而提升功能与审美的双重价值。以非遗工艺美术中的传统灯彩为例,它既具有照明功能,同时具备观赏价值。但是,其在现代生活空间中,由于无法达到现实空间照明所需的条件要求,因此只能用作装饰性照明或单纯的工艺摆设。通过对工艺设计诸要素的取长舍短,增强传统灯彩的照明功能,使之接近现代灯饰的使用效果。亦即提取传统灯彩的造型元素和装饰手法,结合现代灯饰的结构、材质、光源与生产方式,创造出既具有传统视觉装饰韵味又能满足现代照明需求的灯具,使现代灯具的实用功能嵌合传统灯彩的审美形式。(图3)通过现代对传统的功能补充与增益,现代设计表达形式与传统工艺制作要素的调和,令非遗工艺美术以涵盖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的产品形式重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且易于被现代大众所接受,是令非遗“活化”最有效的手段。[7]可见,非遗工艺美术在实用功能上的增益,能够助推传统工艺美术向现代设计形态的转化。

(二)结合产业塑造品牌价值

“产品”是特定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媒介,可以看作为文化基因与商业模式的合成。传统非遗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以现代产品形式进行传达,无疑开拓了大众与非遗工艺美术的接触渠道,扩展了大众对传统工艺文化的认知途径。传统非遗工艺美术依靠手工制作模式,通常不及产业化生产与销售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以生产大众能够普遍接受的商品形式为设计宗旨,实行规模化生产的产业模式,映射出非遗工艺美术文创产品介入消费社会的范围和程度。由此可见,产业模式是非遗工艺美术文化产品与文化价值持续性扩张和广泛性传播的动力之源。非遗工艺美术蕴含的文化价值是文化产品附加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品牌的重要价值依据。[8]文化产品产生的持续性影响,会积聚成为文化品牌效应。非遗工艺美术形成的文化品牌囊括了传统工艺美术的观念要旨和美学精髓,亦体现了对现代设计理念、产业化和品牌运营模式的认同与兼容并蓄。以当下活跃的国潮文创设计为例。国潮文创设计以中国特色文化元素作为关键的设计要素,巧妙地融合时下流行的设计手法与视觉样式,体现了一种以传统文化价值作为品牌号召力的创新设计。这种创新设计是由追崇传统文化价值的消费需求促进形成的,此消费动机中包含着强烈的民族身份意识与文化归属感。借鉴国潮文创设计的成功经验,将非遗工艺美术中的传统造型改造为具有强烈个性视觉特征的IP角色,采用品牌策划营销的方式将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符号与文化内涵推广开来。[9]围绕非遗工艺美术产品的文化价值来构建其价值模型和产品体系,进一步对非遗工艺美术IP品牌策略予以深入研究与实践,设计开发系列性的衍生品(图4),沿着“文化商品——文化产业——文化品牌”的发展路径,逐级深化功能价值,使非遗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能够通过品牌化的创新设计得到极大提升。

结语

创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具有指向未来的能力。通过实施创新设计的策略和路径,使非遗工艺美术重新融入现代视觉环境和生活空间,得到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广泛的传播,也令传统文化的精神要义能够契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主旨。以人为本的活态化传承,归根结底是通过创新意识和设计实践来表达人对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的真实需求。因此,创新设计的策略和路径需要在传统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形态、表意内涵和功能价值诸方面做出突破性贡献,才能够强而有力地助推非遗工艺美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承。

参考文献

[1]陈少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14.

[2]李南南,卢章平,李明珠.设计视域下非遗研究态势的可视化分析[J].设计,2020(10):122-125.

[3]蔡新元,陈婧.多元与融合:数字媒体时代设计的转型与创新路径探索[J].传媒,2021(05):22-24.

[4]周屹.VR技术在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中的创新路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09):126-128.

[5]许莉,路由.基于服务设计的非遗手工艺APP设计研究[J].设计,2020(09):32-35.

[6]袁宙飞.融媒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衍生与传播——以年画为例[J].民俗研究,2021(03):71-77.

[7]章莉莉.非遗活态传承:重链手工艺和现代生活需求——章莉莉谈设计与扶贫[J].设计,2020(18):70-74.

[8]章莉莉,李姣姣.上海非遗活态传承与创新设计策略研究[J].上海艺术评论,2021(02):62-64.

篇6

1.设计应用课中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受绘画技能的影响较小。

进入初中后,学生由于受到成人艺术观点和客观事物的影响,正处在“想象期”与“写实期”的过渡阶段,“真实”成了他们评价和表现艺术的主要标准,那种仅以儿童超常的艺术表现已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艺术求知欲。“成人化”是这个阶段学生的显著特征,那种“凭感觉审美”的儿童美术观正逐步被“知识审美”的现实艺术观所取代。这时期,学生表现出对成人绘画的强烈兴趣和学习欲望。但随着教学内容特别是美术知识的理论化,增加了学生由“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学习转变的难度,再加上训练时间有限,眼高手低,技法成了学生绘画表现的主要障碍。所以,临摹成了学生学习绘画的不二选择。这样时间久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他们的脑海。许多美术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时,他们会说“怎么画啊”、“不会,能不能照书上的画啊”。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眼光愈来愈高,手的表现能力却愈来愈跟不上,觉得不好又不知如何去画,对自己的绘画自惭形秽并持有抑制态度。出现了学习兴趣与愿望的减退,甚至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反而处在了绘画的抑制期。只有少数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有时间和机会经常受到较好训练,基础知识和绘画技巧不断提高,能较好地表现客观对象,并创造性地用绘画的语言来组织表达有美感的画面,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与此相反,在设计应用课中,学生的设计表现对绘画技能的依赖较少,更多地表现为他们独特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在作品中的体现和展示,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较低,能让更多的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其中,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例如:在上《时间的表情》一课时,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设计制作钟表。要求:结合三视图来设计绘制一只钟表效果图或选用学生自带的各种材料(也可添绘)设计制作一只钟表。结果是采用绘制设计法的同学居然一个都没有,所有学生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实物材料设计制作。而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有:西瓜钟、小兔击鼓钟、五谷杂粮钟等。学生选用绿色和黑色卡纸做瓜皮和花纹,红色卡纸制作成瓜瓤作为钟面,直接用西瓜籽粘贴上去作读数,用卡纸剪刻成瓜藤作指针,给钟面添加了眼睛和嘴,并给钟表装上手和脚,可以站立起来。一件顽皮可爱活泼的卡通西瓜钟,把学生的无限创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小兔击鼓钟,学生把鼓面和钟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再加上鲜艳的色彩和乖巧的卡通小兔敲鼓形象着实让人爱不释手。再如五谷杂粮钟,更是让人出乎意料。学生设计的方形钟表看似平常,细看才发现利用了五谷杂粮的各种天然色彩来装饰读数,并产生了很精美的肌理效果,新颖独特。这些作业处处流露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

2.设计应用课中生活化的设计内容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较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它能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学习的自信。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早在两千年前,孔圣人就意识到“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学习热情和创造欲望。在设计课中,学生接触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常体验的内容,无疑给创作提供了思维的源泉,激发了创作兴趣。如《物品上的花廊》、《生活中的图表》、《奇妙的肌理》等,都能让学生大胆地驰骋思维和自由表现,在作品中体现出个性化的想法。如果说绘画中创造力的表现更多依赖于技法的支撑的话,那么设计应用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造型上偏重于设计的独创性,实际用途的可行性,功能的多样性和科学性,材料的创新性和新颖性,色彩的合理性与美观性等方面。它可以使所有学生较少受技法的制约,展示自己的创造性才能,获得成功的可能,延续对美术绘画及其他板块学习的兴趣,树立自信心,从而引发良性循环。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后进生由于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破罐子破摔,上课就睡觉,作业也不做。但在美术设计课上,他们却一反常态地投入到设计制作中来。如果教师对他们作品的独特之处加以肯定或赞扬,他们就会非常高兴,上课头会抬得高高的,听课特别认真。有些有着奇思妙想的优秀作品,并不一定是由有绘画特长的学生设计出来的,很多是在绘画上默默无闻的学生创作的。设计应用课的教学,既强调了学生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感和创造性,又在设计的可行上追求严谨性、完整性、科学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问题解决、知识获得有相辅相成的作用,而设计应用美术教学中的理性的科学素质的培养,更使得每一个学生在知识的加工处理、分析、综合推理、概括归纳等一系列活动中积极思维,勇于创新,也让他们有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创新能力的机会。

在初中美术课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设计应用课作为切入点,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把饱含设计激情的创新思维延续和注入欣赏、绘画、综合探索等板块学习中。让每个人都觉得有事做,应该去做,而不会认为美术课堂只是极少数美术特长生表演的舞台,其正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以上是我以初中美术设计应用课为基点,探索符合初中美术教学现状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一点思考,旨在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当然,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决不仅限于设计课的教学,但不管怎么说,找准了突破口,就能扩大效应,把它辐射到其他类的美术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创造教育功能,使每节美术课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具备创新意识不仅是学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且是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职责。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3]姜念涛.科学家的思维方法.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6.

[4]王盛极.科学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9.

篇7

事实上,一个优秀设计师的立足点是市场,是对时代对流行的总体把握、是对版型的精通、是对顾客心理和市场运作的游刃有余,从这个角度讲,我国仍然缺乏顶尖的服装设计人才。

除此之外,某些特殊专业的设计人才也有非常大的缺口。如IC产业。这是一个普通人不太关注的行业,但提起我们日常使用很多的IC卡,如金融卡、电话卡、人事考勤卡等,人们就不会陌生了。事实上,IC卡设计工程师在软件行业是公认的高收入阶层,按照市场行情,一个刚毕业、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IC设计工程师的年薪最少也要在8万元左右。

巨大的商机带来了市场对IC卡设计人才的巨大需求。据了解,到2010年,中国半导体市场将占世界总需求量的6%,位居全球第四。未来几年内中国芯片生产有望每年以42%的速度递增,这大大高于全球10%的平均增长速度。身份证IC卡的正式应用,将是十亿计的数量,百亿计的销售额,此外读卡机及其系统将有成倍的产值。

2002年全国的IC设计单位已达到了240家,根据北京市发展微电子产业的建设规划,到2010年,北京市要逐步建成20条左右大规模高水平的芯片生产线,200家高水平的IC卡专业设计公司。

目前IC产业在国内仅有不足4000名设计师。到2008年,IC产业对IC设计工程师的需求量将达到25-30万人,未来我国IC卡设计人才需求巨大。

在我国,IC设计是新兴学科,现在从事IC设计专业的人才,大部分是微电子、半导体或计算机、自动控制等相邻领域的理工专业毕业生,但是和实际的IC工作相比,仍然不能胜任。

篇8

(一)时间

时间具有一定的动态性,所谓动态性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前的设想会变为现实。动态性具有发展、调整的特点,它是工艺美术设计在艺术创想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动态性的指导下,艺术创想应当注重与时俱进,着眼未来。工艺美术设计的创新必须重点考虑动态观念,因为动态观念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空间与时间交错变化,会使艺术创新的方向捉摸不定。

(二)空间

空间是指与时间相对的一种物质存在形式。由长度、高度、宽度表现出来,通常指上下四方。例如玻璃在制造酒瓶时是材料,在厂房完成制造时变成产品,在酒瓶销售时又变为商品,这都是第一性的存在范畴。在酒瓶销售之前,它还只是产品,即没有明确的使用方向,当前状态只是一种自我形式的存在。当物品被使用者根据自己的目的应用时便赋予了物品一定的目的性,这就出现物品的第二性存在范畴,即人与人、物与物、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二性存在大都表现为“以人为本”和“尊重人的使用目的”。在工艺美术设计的艺术创想中,既要注重第一性存在,同时不可忽略第二性存在,这样才能使创造出来的产品或者艺术品更具使用效果和目的性。

(三)主体

古希腊有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对于工艺美术设计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在进行工艺美术设计时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考虑人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以及人在一定生活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及所产生的影响,当然人体的标准尺度也不可以忽视,要根据科学数据综合得出艺术物品的尺寸。伴随着近代人体工程学的发展,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日益清晰、透彻,人与物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四)客体

这里的客体指的是工艺美术设计物体本身的属性,由于其中的物体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工艺美术在价值、形式和内容上是相辅相成的,所以需要进行深刻的理论剖析来了解它们的不同内涵。价值的范畴———艺术的价值范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精神产品,它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这里的艺术价值通常是指审美价值,这种价值因人而异、复杂多变、不宜度量,只宜欣赏和评价。二是作为物质产品,它具有加工和工艺结合后所体现的商品价值,这里的商品价值可以理解为经济价值,它是工艺品可以度量的固定价值。艺术价值通常会关联到经济价值,这种物的属性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所利用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表现形式———工艺美术形式的具体表现有两方面的,即物质和精神。物质体现了功能的形式,精神体现审美的形象。其中功能形式是基本形式,它属于物化过程中与之俱来的价值。审美的形象是指“艺术性的形式”,它具有一定的个性和从属性,它的形象千化万变。艺术创新时要注意从这两个方面着手考虑。内容的因素———根据工艺美术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因此,工艺美术的内容因素也应包括以上两个方面。工艺美术的功能、结构等属于物质层面,风格、个性等属于精神层面。物质因素具有普遍属性,而精神因素具有独具特点,工艺美术的后者较为突出,这也正是工艺品与一般物品的区别所在。当代的工艺美术设计应当强调人文,回归自然,结合科学,使得物质方面引起人们的赞赏,精神方面激励人们的意志。

二、艺术创想的实现途径探索

(一)寻求人、物、环境的新秩序

深刻解读具体产品与人之间的关系,物为人所用、人受物影响,这是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在分析产品与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功能时着重分析题目之间的协调和秩序问题。当环境与产品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时,环境问题则不容忽视,随着环境的不同,艺术创想的范围和方向也应该随着改变。

(二)以产品本身所涉及的范围为线索

可以基本上把物的范围划分为创造、使用、流通、维护几个方面,站在这几个角度对工艺美术设计进行分析,会得到很多启发性的创新构想。

(三)以形态设计为线索

即从物品的构造、形态、材料等方面入手考虑,例如多功能组合、新材料的采用、化缺为优等。在进行艺术创想时,需要在色彩、型号等方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相搭配,在产品的管理上,要注重个性与共性的同时存在性。

(四)以技法为线索

艺术创想是在设计者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基础上通过联想和对比的方法而产生的具有一定先进功能的突破性思维。艺术创想需要一定的灵感和大胆的探索,他还需要一个表现的过程。所以说,正确的设计技法对于工艺美术设计的艺术性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三、艺术创想思维的培养策略

艺术创想的思维方法应当始终运用在工艺美术设计的全程之中,这就要求设计者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通常培养设计从业者特有创想思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问题开发法

发现问题———即通过提问的方法,对社会、市场进行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如人们对于产品的看法、想法、使用感受及需要什么功能和内涵的产品。接着就是分析和解决问题———找出主要问题后,即可通过问题反思确定工艺美术设计的主要方向和内容,并由此以其作为设计的主要问题解决。

(二)智力激励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集思广益,通过聚集大家的力量形成合力作用。主要是通过组织经验交流会、总结大会等形式让相关人员抒发自己的见解,达到知识互补的效果,这样可以扬长避短,引起创造性的连锁反应,从而总结出更多创造性设想。

(三)检核表法

它是根据设计原则和目标,列出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必须要实现的目的,然后逐一核实讨论分析,从中找到设计的灵感和新意。这是一种能够反复开发独特设想的创造方法。如产品应突出什么功能目的;市场上现有的产品,可否对它的形、色、质、人、机等进行改变,提高其质量。

篇9

数字媒体艺术在不断革新,动漫设计行业在不断发展进步,倘若能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那么可能将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因此,动漫设计行业应该勇于打破现状,探索数字媒体艺术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途径,丰富动漫设计产业,创新动漫设计形式,使动漫设计行业焕发无限生机。

一、动漫设计中数字媒体艺术应用的重要性

(一)增加动漫作品立体感在以往的动漫设计中,动漫作品的立体感是动漫设计人员孜孜不倦追求但又无法彻底实现的目标。过去,计算机还没有叩响动漫设计的大门,很多场景都必须靠人力物力,甚至是一些特殊的动漫设计流程才能呈现出来,但是其呈现的立体感效果依然不及现在的十分之一二。在这种情况下,动漫设计人员逐渐在数字媒体艺术中探索出了问题的解决途径。通过使用数字媒体艺术,动漫设计人员脑海中那或奇异、或瑰丽、或梦幻、或热血的场面都能如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应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员完全有可能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动漫效果往往更能让观众满意。以比较经典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阿凡达》为例,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导演以及动漫设计人员就大胆使用了数字媒体艺术,构建了庞大的动漫场景,突出了动漫角色形象,让动漫角色的每一个表情都如此生动逼真,立体感效果绝佳,所以这部影片才能取得里程碑式的胜利。

(二)提高动漫设计效率在传统形式的动漫设计中,每一帧动漫可能都需要动漫设计人员来手工作画,这种模式下不仅动漫作品创作效率低下,而且最终的动漫产品效果可能也与预期存在偏差。在现阶段的动漫设计中,计算机技术代替了人力,动漫设计人员的工作由台前转到了幕后,只需行使好自己的监督、审查职能,就可以等待一部新鲜作品的出炉。通过运用数字媒体艺术,动漫设计人员的动漫创作时间大幅度减,他们可以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作品的完善中,或者投入到新作品的创作中,为人们带来更优秀的动漫体验。

篇10

0引言

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广泛应用,展示设计也随之快速发展,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展示设计涵盖内容广、涉及领域多,对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展开探究,有利于丰富艺术创作形式,激发创作灵感,促使其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信息化时代下,数字媒体艺术利用先进的科技为大众生活提供便捷,设计者通过不断创新艺术设计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研究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发展,进而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

1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新特点

数字媒体艺术是在数字化技术与传统艺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艺术形式,其吸收艺术的精髓,且由信息技术做支撑,打破了传统艺术形式的束缚,内容和模式发生了改变。分析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新特点,实现数字媒体艺术对艺术的延伸和拓展,以此激发设计者的创作思维。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辅助下,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新特点包括科技性、虚拟性、融合性。其中,科技性表现为数字媒体艺术是科技发展下的产物,其实现了艺术与科技的有机结合,将艺术的想象力用科技形式展现出来,并形成独特优势。科技性的应用特点突破了传统展示设计平面、静态的束缚。虚拟性也是数字媒体的重要体现,基于技术的发展,实现虚拟性的变化,应用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融入虚拟现实技术,如博物馆、展示会等活动要求中。融合性特点表现为数字媒体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展示设计中的传统艺术内容可以通过科技形式展现出来,弥补了传统艺术与大众脱离的缺点,吸引更多受众群体。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也增强了受众的参与积极性。

2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2.1交互式创新展示

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创新应用下的交互式展示主要在于互动性,强化参与者的主动体验感。基于现实的客观条件,不仅需要增强展示设计的交互性,还需要表达展示设计的意义。在信息化时代下,人们对科技的需求不断增强,传统参观形式的设计无法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做好交互式创新展示,促使展品与人们实现沟通交流。为展现设计的创新性,通过数字媒体艺术加大交互式展示的冲击性具有一定作用,满足受众互动需求的同时也带来良好的参与感。开发有效的互动设备,如智慧城市系统,在地图中引入实时交流等功能,增强系统与用户的交互性,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带来良好的体验。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交互式创新展示旨在基于用户需求进行实时变化,为使用者提供全面的数字化信息。为避免展示设计中信息的堆积,需要设定过滤参数,突出动态界面,避免受不需要的系统功能打扰。交互式创新展示在数字媒体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效果对展示设计具有直接影响。

2.2空间式创新展示

数字媒体艺术是新时代的产物,对传统艺术起到了革新的作用,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空间开阔,表现形式创新,构成要素新颖。基于不同的展示实物与场地,展示设计的空间感也不相同。空间作为展示设计的关键元素,空间设计不合理不仅影响视觉效果,还将与整体的展示设计理念产生冲突,带来不好的影响。基于数字媒体艺术对展示设计进行空间式创新展示,需要在一定空间模式中,对实物及区域进行合理划分,提高展示空间的利用率。基于科学的统筹规划,对展示空间进行合理布局,以期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且满足设计者的展示理念。基于科学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其艺术价值也不断提高。4D技术如今的应用面不断扩大且深受用户的好评,4D技术满足了受众群体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体验,具有良好的推广使用意义。将4D技术应用于展示设计中,实现空间式创新展示,在有限的空间中为受众群体提供多样化的体验,提高用户满意度。将数字媒体艺术巧妙地应用于空间式创新展示设计中,增强用户的多重体验感。

2.3二维式创新展示

二维式展示设计虽然较为传统,但在数字媒体艺术应用下,其重要性也需得以重视。早年间,电脑喷绘等数字媒体艺术是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内容,其突破了传统的设计手段,增强了设计感,并与用户实现了相对良好的互动,增强了观展者的代入感。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媒体艺术的功能增多,影像技术等数字化技术得以使用,创新展示设计也不断发展,但是仍然不可抛弃二维展示这一传统因素。在数字媒体艺术中对二维式创新主要体现在静态向动态的转变,如世博会上的清明上河图,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将静态的画卷动态地展现出来,融合投影技术、三维动画技术,将传统艺术通过现代化手段展现出来。二维式创新展示将清明上河图中人民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为现代观展者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二维式创新展示实现多样化的发展,不仅可以用图文表达,还可以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辅助下全面发展。

2.4网络式创新展示

网络式创新展示实现了数字媒体艺术与展示设计的有机统一,是新型的艺术展示载体,其展示方式深受用户喜爱。基于当前的信息技术,多数设计者尝试利用网络技术丰富展示设计形式,进而达到创新性效果。将传统的艺术用全新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可以有效展现艺术设计理念,便于受众群体的理解。通过网络式创新展示设计的表达形式得以多元化。基于网络式的艺术载体,革新传统的展示设计思维模式,达到丰富设计效果的目的。网络式创新展示主要体现于人们在网页上的浏览,为提升用户观感,对网页创新设计、实现空间变革、打破传统的空间束缚均有重要作用。数字媒体艺术下,网络式的创新展示设计具有沟通便捷、分享实时的特点,利用网络的时间和空间优势进行创新性设计,充分表达出传统展示设计的理念和内涵,将取得一定成效。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可以逐渐发挥创新应用的优势,为展示设计拓宽发展空间。

3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革新了传统的设计理念,结合信息技术提升了观展者的体验感。基于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科技性、虚拟性、融合性特点,可以实现交互式、空间式、二维式、网络式的创新展示设计,进而满足人们的欣赏需求,推动传统艺术的时展。实现数字媒体艺术与展示设计的有机结合,为设计者带来灵感,丰富展示设计的表现形式,以此达到最佳的艺术展示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茜.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探讨[J].价值工程,2014(28):245-246.

篇11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054-01

一、中国漆艺概述

中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种类繁多,且技艺精湛。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科技和文化内涵,影响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不仅创造了中国古代灿烂多彩的物质文明,推动者民族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而且有着不可估量了现代价值。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漆艺,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一个重要分支,绽放着它特有的光芒。我国是最早使用漆的国家:从河姆渡时期涂刷单色为主的史前实用漆器,发展到鼎盛时期以黑红两色为主,描绘为主要工艺战国秦汉漆器,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服务于宗教的夹像,再到唐宋元明清时期实用性逐渐退居次席,工艺手法走向多元化的陈设漆器。到至今技术与艺术统一,形式与观念并存的现代漆艺。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拥有7000年历史的古老的传统工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环境下,不断找寻着功能和审美之间的平衡点。人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对漆艺进行不断探索。

纵观历史,前人以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从作品中可以凸显出文人的闲情雅趣和一颗“玩心”。如今,大多数人只是一味的模仿前人的经典,过多的追求技术的精湛,作品都匠气十足。这样的种种问题导致了中国现代的漆工艺设计和创作内核的缺失。使得中国漆艺的发展水平以远远落后与世界的领先水平。因此想要复兴我国的漆工艺不仅需要借鉴他国经验,更重要的是与时俱进,思考怎样实现设计创新。打造出具有中国文化气息的现代漆艺。

二、各国现代漆艺的技法比较

现代漆艺中,日本,韩国,越南的漆艺最为卓越。而通过比较发现他们的漆艺的技法上各有所长。

以日本漆艺发展为例。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莳绘是最能代表日本漆艺特色的工艺,并已被世界所接受。在飞鸟时期和奈良时期,中国大陆的漆艺大量的介入,日本以极大的热情吸收着大陆文化。到了平安时代被消化形成了具有大和民族的“和风”化的莳绘漆器。室町时代,莳绘所起的主导作用并未改变。但受到中国元代到明代雕漆,戗金,雕填等技术的影响将莳绘进一步开发形成了高莳绘技法。纹样具有简洁,闲雅的趣味,并在纹样中摄取了文学素材,这也是深受宋元时代绘画趣味的影响。在桃山时期,日本漆艺出现了新颖和近代感的倾向。并受欧洲贸易的影响,创造出了具有为出口而制的具有异国情调的漆器。而在当今时代,日本仍然以莳绘为技术核心,根据现代艺术和审美的规律创造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韩国沿海有大量的贝壳螺壳,并且有着先进的加工螺钿的技术。因此螺钿镶嵌工艺称为了最具有韩国特色的韩式漆艺。而越南更是大胆尝试,创造出了磨漆画,将漆工艺上升到了一个艺术的高度。

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漆艺特点。我们要做的就是怀着一个谦卑的心态去学习别国发展的经验,与此同时重拾古代文明和精神内涵。提高创作人的艺术修养,善于创新。立足中国精神,创造出具有“中国风”特点的现代漆艺。

三、关于对中国现代漆艺的创新之路的探索

(一)需要在材质技法上创新。漆艺的材质之美蕴含着漆艺的精神之美。大气漆色泽黑色透彻纯净,红的正大光明。用来镶嵌的金银雍容华贵,贝壳的绮丽多彩,蛋壳的温和朴雅。为漆艺的精神之美创造了丰厚的物质条件。了解漆性是进行材质创新的毕竟环节,这样不仅能够让我们熟练灵活的运用现有的工艺技术,还可以为探索大漆的潜在之美提供可靠的经验。

篇12

教材分析

《变体美术字创意设计》一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山东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传递我们的心声》中的第2课《创意美术字》,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变体美术字千姿百态,妙趣万千,是一种艺术的创新,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本节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创作、体验等活动,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和变化方法,并能根据字体的变化规律进行创意表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五四制初一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探究创新意识。他们在小学阶段接触过变体美术字,在生活中也见过不少,并且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黑体、宋体美术字的基本特征和书写方法。这些都为本课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紧扣“创意”,突出趣味性。教师在设计时,为了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游戏、动画融人教学环节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说创意”“想创意”“画创意”等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复习巩固、联想构思和创作实践的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总结归纳变体美术字的基本变化规律和变化方法,并创作出富有含义和趣味性的美术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创作、体验等活动,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增强设计意识,提高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变体美术字的创作,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并总结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及变化方法,试着自己创作变体美术字。

难点:根据字体的变化规律进行变体美术字的创意表现。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卡纸、铅笔、彩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片头,引导学生观察片头文字,并提问:这个片头文字和我们学过的黑体字(图1),你更喜欢哪一个?

学生齐答:片头文字。

教师追问:为什么?

学生甲:色彩艳丽。学生乙:形态生动。……

教师小结并导出课题:这种在宋体字和黑体字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变化的、带有装饰性的字体,就是变体美术字。正如同学们所说,它具有生动有趣、新颖活泼等特点,视觉冲击力很强。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块儿了解变体美术字,共同体验它的创意设计。这里,我着重强调了创意,是希望大家通过奇思妙想,让我们设计的美术字更有趣、更有意义。

【设计意图】《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动画片了,片头文字创意十足,好玩又有趣,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联系上一节课所学的黑体字、宋体字进行比较,以引出课题。

二、变体美术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并提问:在生活中,变体美术字随处可见,你们都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学生甲:海报。学生乙:广告。……

教师总结:看来变体美术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小游戏,去看一看身边的变体美术字。

2猜猜看

教师课件出示四幅图片,每幅图片只露出一小部分,引导学生试着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猜一猜它们是什么。(图2)

学生回答:可口可乐、梦幻西游……

接着,教师将重点放在第四幅图片上,一边一点点地擦除被遮住的部分,一边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听到学生的各种回答,教师但笑不语,这渐渐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向更高处,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最后,当图片完整呈现时,教师总结:这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标,它把汉字“世”抽象概括为由“你、我、他”组成的全人类,表达出世博会“欢聚、合作”的理念,同时也传达了“上海世博会是一次全人类的和平盛会”这样一个内涵。变体美术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动有趣,也传达了令人回味无穷的含义。

【设计意图】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并把重点放在世博会标志上,点出变体美术字不仅有趣,还有深层次的含义,从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变体美术字的基本变化规律

1.教师课件出示一些文字,并提问:对比一下这些字的原形,能发现这些美术字的哪些部位发生了变化?(图3)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字形、笔画和结构,并总结出字形的变化、笔画的变化和结构的变化,让学生了解这些变化就是变体美术字最基本的变化规律。

2.教师课件依次展示“歪”(结构变化)、“点”(笔画变化)、“高”(字形变化)这3个字的动画视频片段(图4),让学生复习刚才学过的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自查掌握知识的程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找出变体美术字最基本的变化规律,然后通过三个小动画的演示,不仅巩固了刚刚学过的知识,而且能调动起学生的创作欲望,为下面的实践练习做铺垫。

四、实践练习

教师出示“胖”“瘦”“电”“花”“裂”“震”等6个字。并给出练习要求:请根据字形.笔画、结构变化,从这些文字中任选一个进行设计(时间3分钟)。让学生尝试用三种变化规律来进行字体的初步设计,以巩固刚学过的基本知识。

学生完成练习后,展示作品。

教师选择其中3位学生的作品,一一进行点评,然后小结:我们刚才所学到的字形、笔画、结构这3种变化是变体美术字的基本变化规律,也可以称为原形变化或母形变化。而如果还想把它变化得更加生动有趣,就需要通过我们丰富的联想来设计。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几种常见的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变化规律进行简单的创意体验,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让学生找出小练习中的美术字与之前欣赏的美术字之间的不同之处;紧扣“创意”,自然地引出对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的归纳。

五、变体美术字常见的变化方法

1.象形变化

教师出示图片“水煮鱼”(图5)和“寿”(图6),引导学生观察:首先我们看看这两组字,谁能说说这两组字是怎么变化的啊?

学生甲:水是流动的、透明的,所以用蓝色的曲线来表示;“煮”字中间的“日”变成了一口锅,下面的四点底变成了火;“鱼”字变成了一条鱼的图形。

学生乙:“寿”字用了仙鹤,因为仙鹤有延年益寿的意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字体变化的第一种方法:巧妙地把图形穿插在字形之中,使主题之意表达得更加明确,这就叫“象形变化”。

教师课件展示“雪”,让学生试着用象形变化的方法去创意字体,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甲:把“雪”中的四个点变化成雪花的图形。

学生乙:把“雨”字下面的部分变成雪人的图形

教师接着启发:大家想到的都是与雪有直接关系的图形(图7),那你们想不想看看我的创意?

教师出示图8,一边讲解自己的创意想法:当圣诞的钟声敲响时,漫天雪花飞舞,大地银装素裹。圣诞老人背着礼物,坐着雪橇,从烟囱上悄悄地下来,把礼物送到每个孩子的身边。

教师提示学生,不仅可以用与文字有直接关系的图形去创作,也可以用与文字相关的物品图形去组合,进行情景式创作。

2.装饰变化

教师出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观察:我们再来看这一组图,图中是什么字?它们是怎么变化的?(图9)

学生讨论回答:字形变化了,并填充了相应的颜色。“春”让人感觉到了生机勃勃,“夏”让人感觉到植物的茂盛和茁壮成长,“秋”让人联想到丰收的喜悦,“冬”让人感觉到下雪时银装素裹的场景。

教师归纳:这是在宋体字上添加了花纹和图案,这种变化我们称之为“装饰变化”;再通过色彩的变化,让人感受到不同季节的特点。

教师接着播放“福、禄、寿、喜”动画短片(图10),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这四个字的装饰,并提问:你更钟情于哪一种变化?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剪纸。因为剪纸的红色有喜庆的感觉,用来表现福禄寿喜比较恰当。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提示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美观,还应该契合字的含义。

3.立体阴影变化

教师展示“土”字图片,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这个字的变化方法与上面两种有什么不同?(图11)

学生齐答:变得立体了。

教师:这是借用了绘画中的平行透视原理,体现出这个字的空间感、立体感和厚重感。以上这些就是变体美术字几种最基本的变化方法——象形变化、装饰变化和立体变化。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还有很多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学习,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要遵循它基本的变化规律,通过丰富的想象,借用常用的变化方法,才能把美术字变化得生动有趣,更有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看动画片和图片、师生问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使学生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和变化方法。

六、创意空间

1.说创意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飞”字的四种变化(图12),并说出这些创意的巧妙之处。

学生甲:第二个“飞”字就像腾云驾雾一样。它像天使,在云中飞翔。

学生乙:第四个“飞”字倒过来看,就像一只被射中后从天空中掉下来的小鸟。这种设计提醒人们要保护鸟类。

教师总结:同学们比较准确地捕捉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了这四种变化的创意。

2.想创意

教师引导学生看“面”这个字,让学生尝试用本节课所学的一种变化方法去进行自主创意。

师生互动交流关于“面”字的创意,如面粉、面条等,提示学生还可以考虑人的“面子”,等等,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意想象。(图13)

3画创意

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作业的布置,并给出相应的作业要求:(1)既可以选择在第一次作业的基础上继续设计,也可以选择重新设计自己感兴趣的字或者词组。(2)要求字的形体明确、结构合理,变化要有依据。

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学生的设计情况,适时地提出合理的建议。

4.点评作业

教师展示学生作业,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作业进行点评。

学生甲:我的创意是“爱”。“爱”的上面是一团云,下面是几个心形,还有两个手牵手的小女孩,这使得“爱”字更加生动。(图14)

教师点评:这幅作品通过爱心的图形,很好地传达出“爱”这个字所表达的含义。

学生乙:我把“雨”字上面的一长横变成了一朵乌云,下面有小雨滴。(图15)

教师点评:很有童真的创意。你可以将它装入画框,装饰自己的房间。

教师小结:我们是一节创意课,有些同学画完了,有些同学还未完成。但是只要你们表达出了自己的创意,就是成功的。

【设计意图】通过“说创意”“想创意”“画创意”等小环节,为学生下一步的创作打开思路,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在作业评价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从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教师总结:大家都用心创作了自己的作品,并且创意飞扬。只要我们发挥想象,就能为本来毫无表情的汉字注入鲜活的生命力,赋予其更丰富的内涵。变体美术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生动有趣,它所具有的丰富含义也能引发我们更深的思考。最后,让我们一起体验变体美术字为我们所带来的心灵震撼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