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孩子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13 10:04:3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家庭教育孩子存在的问题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家庭教育孩子存在的问题

篇1

一、家庭教育具有科学性

家庭教育要遵守科学规律,用科学方法,不能随意,凭热情好恶盲目蛮干。家长必须经常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道德觉悟:要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学习他人成功的育人经验。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孩子,依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培养。家长要把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与对孩子的尊重结合起来,必须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地让孩子学习不喜欢或不适合学的东西。

二、家庭教育具有一致性

家庭教育的一致性表现为:一是家庭成员的一致。即家庭所有成员在教育孩子时的认识标准要一致,教育方法要一致,不能一个说东,一个说西,一个严格要求。另一个却袒护。教育孩子家庭成员在认识标准和方法上不一致容易造成孩子无所适从。二是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要与学校在孩子的品德培养、教学内容、教育方法、时间安排上保持一致,否则会出现5+2=0现象,即五天的学校教育成果加上两天不一致的家庭教育使教育效果全无。三是家庭教育要与科学规律和科学方法保持一致,家庭教育不可随意、盲目蛮干、想当然、违反科学。

三、家庭教育具有强制性

一是家庭教育是作为父母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法律对此有明确的规定。我国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对父母教育监护未成年子女做了全面和详细的规定。二是对子女教育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强制方法。未成年子女因为在思想认识上和心理发展上还不成熟,不可能完全自觉地约束自己,常常会表现出任性甚至放纵自己的行为。说理教育不是万能的,那种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有害的。家长除了要认真耐心地做好思想教育外,还应适当配合以强制性方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防止孩子误入歧途。

四、家庭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家庭教育最合适的教育者是父母自己。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一生中必不可少的老师。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是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大的。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孩子做榜样。教育孩子是父母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人父人母不能以任何理由推卸育子责任。2012年,贵州省毕节市五位9—13岁的少年辍学流浪,为取暖在空垃圾箱中生火,因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政府为此处理了多名官员和校长,而丝毫没有追究家长的管教不力责任,家长似乎只是受害者。事实上,家长还应承担“养不教,父之过”的道德责任。学校教育不具备全面的覆盖性。学生有相当多的时间不在学校,教师的教育作用有限,既有时间因素,也有社会角色的原因,教师的社会角色不能代替父母教育孩子。因此不能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另外,孩子的祖辈、亲戚、朋友都不能替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留守儿童、寄宿制学生等存在的一些问题都表明了这一点。

五、家庭教育具有长期性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否则只会拔苗助长,违反规律。良好习惯、优秀品质、优异学习成绩都需要经过长期不懈地训练和培养。据研究结果表明,一个成年人培养一个新习惯约需要72天左右。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需要反复抓、抓反复,不能想起来管一管,抓一抓,平时不管不抓;闲时管一管,抓一抓,忙时不闻不问;出了问题管一管,抓一抓,没有问题就放任自流。

六、家庭教育具有复杂性

家庭教育的复杂性源于人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复杂性。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不仅有与动物一样的自然性,还具有人类特有的社会性。人的复杂性表现为人的思想观念、人的要求欲望、人的性格个性等都是多种多样的。教育内容也具有复杂性,人的成长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在品德修养、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和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加强培养。另外,社会环境也是极其复杂的。社会风气、社会思潮和文化时刻在影响着孩子。未成年的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辨别是非能力较弱,抵制诱惑的能力差,易受经过各种新潮包装的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因此,要教育孩子远离社会上各种不良诱惑,远离网吧,远离不良媒体和不良书籍,远离社会上各种不健康的东西。

七、家庭教育具有艰巨性

家庭教育的艰巨性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家长缺少教育孩子的时间。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许多家长为生计、为工作常年奔波,与孩子相处时间很少,教育孩子面临困难。二是家长普遍缺乏教育孩子的专门知识,往往教育孩子不得法,教育效果差。三是家长和孩子存在代沟。代沟问题的存在使许多家长无法和孩子有效沟通。使:父母和孩子产生隔阂,家庭教育难以开展,父母和孩子都为此苦恼。四是社会不良风气对孩子的影响。这些因素虽然对家长教育孩子带来困难,使家庭教育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是家长们应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抱着对家庭美好未来的期盼,克服困难,不气馁,积极面对。

八、家庭教育要讲求实效性

篇2

中图分类号:C913.1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2-30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终身的楷模,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养方式深深影响着孩子。家长的喜怒哀乐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家长的言行在影响孩子幼小的心灵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当下许多家长在教育自己的未成年孩子上存在欠缺。有的班主任非常认真负责,会经常和家长联系沟通。但当班主任将学生的在校情况如实向家长反馈,特别是孩子违反纪律时,家长的言语中会体现出对孩子的包庇和溺爱。有的家长不能以身作则,自身的行为作风会影响成长中还不能正确判断是非的孩子。有的家长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与教师一起教育学生时,能够和颜悦色、和声细语,谆谆教导孩子;然而离开教师的视线之后,则对于孩子的错误暴力相向。

这些只是冰山一角,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存在的种种欠缺。然而,现在社会所谈的教育都是说要在学校教育方面下苦功夫。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却很少提到。孩子的过失或者存在的问题,有时候不能单单将责任归咎于学校教育,更多时候,孩子的成长经历和成长环境,特别是孩子的家庭教育文化和背景以及家长的教养方式深深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发展,性格的养成,社会性的发展等。

关于家长教育欠缺的表现,我们可以归纳为四类:一是对孩子极度不信任;二是对孩子过于溺爱;三是放纵孩子;四是对孩子实施教育暴力。正因为家长种种不良的教育,导致出现不良问题的学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家长的共同愿望。如何让孩子成为合格的公民,成为对社会有用人才呢?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应负起教育的责任,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

1.信任孩子,培养孩子责任心

有些家长常因孩子年龄小而替他做许多事情,他们认为孩子干得既费力又不尽如人意,还不如自己干,又快又省事。这样孩子很可能永远也干不好,久而久之,孩子不但难以建立起自信,还会缺少责任感。对于许多家长这种做法,我们可以理解;但家长应该想到,这时候更应该充分信任孩子。家长教育子女,有时候要学会放手,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未来他们才能够自立自强,这样做同时还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家长可以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以此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除此之外,家长还要配合老师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习惯,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上学是为了学本领,这是他自己的事,爸爸妈妈没有义务替他“包办”一切。现在,有不少家长将物质奖励作为对孩子表现好的奖赏,这种刺激方式会削弱孩子的责任感的养成,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培养孩子的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态度,而不是用物质刺激来修正孩子的行为的转变。

2.发现孩子优点,赏识孩子而不是包庇溺爱

常和孩子聊天是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许多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是因家长与孩子不良沟通引起的。通过聊天,能及时增强父子(或母子)感情,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发现孩子需要引导的问题。亲子之间的交流是随时随地的,家长要善于利用和孩子在一起的任何时间和机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如坐公车时可以和孩子聊聊汽车的问题,在公园里可以让孩子讲讲花草的故事,去商场时可和孩子聊聊各自喜欢的物品,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可问问孩子在学校的开心事。

家长要善于赏识孩子,赏识包含着对孩子的尊重、体谅、赞赏,孩子是希望得到表扬和赞赏的,孩子的自信是夸出来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充分发现孩子的优点,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可以成为家长肯定的理由,都应该值得去表扬。而不能以“怎么这也不知道”“怎么这样吃不得苦”甚至“怎么这么笨”等来代替“你真行”“我想你会做到的”“你肯定赢”“没关系,下次就会好的”。这种赞赏就是一种肯定,它有别于家庭教育中的溺爱。

当然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好的赏识方式是鼓励,在孩子面对困难时,要让孩子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让他直面困境;当孩子遭遇挫折时,也应该为孩子打气,促使他坚韧地面对挫折。试着鼓励你的孩子,你会发现,孩子会更快地进步和成长。

3.父母身教,教育孩子先教育自己

家庭教育有着早期性、基础性、长期性、持久性的特点。学校教育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而家庭则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两者相比后者更为重要。学校教育是教人成才,而家庭教育是教人做人。儿童是通过学习和模仿来习得行为的。儿童善于模仿、意识单纯,行为习惯还处于养成阶段,父母良好的身教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会使儿童受益终生。

有时家长看到孩子的不良行为时,往往会表现出气愤、暴躁,更有甚者会对孩子暴力相加,殊不知,孩子是一面镜子,孩子的许多行为都是模仿父母的,孩子的行为折射出家长的种种不良行为和习惯,而孩子只是在耳濡目染中,逐步“遗传”了家长的不良行为。所以,家长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首先要教育好自己,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且身教要重于言教。孩子学做人,第一个榜样就是家长。你若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作为家长,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首先就要从做优秀的自己开始。

4.民主教育,平等对待孩子

陶行知说:“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我们相信,每一位家长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极为关心。那是因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比一万万黄金还重要”,所以万不可采用暴力手段来教育孩子。打骂孩子不但打击孩子的积极心态,同时也摧残了孩子的肉体。没有健康的身体,哪来孩子健康的发展呢?

家长的教育方式很多,作为家长,要正确做一个民主型的家长,民主型的家长会平等对待自己的孩子;民主型家长必须研究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兴趣,了解孩子的特点、能力,尊重孩子的个性,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成功与失败,能容得下孩子的过错,多赞扬孩子的优点,做孩子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既做孩子的朋友,又做教育孩子的研究者。如果能做到这些,必将促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家长的榜样言行、和颜悦色、儒雅风度,都会对孩子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如何做人,如何待人接物,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文明还是粗野,正确还是错误,都将成为子女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正确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合理补充,现在家校合作是大趋势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教育孩子不仅仅是教师的使命,更是家长的职责,让家庭教育配合好学校教育,使教育体系的终生教育理念更加深入、完满,使孩子更好地成长。家庭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为人父母者应该广泛关注的永恒课题。

参考文献:

篇3

二、改善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措施

1.大力改善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环境对子女健康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必不可少的。(1)作为家长,要做到互敬互爱,互谅互让,保持恩爱的夫妻关系。(2)父母与邻里之间和平共处,互帮互助,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引导和鼓励子女加强与同龄群体的交往,不要限制孩子外出,不要限制孩子接触社区生活。(3)父母对子女要平等相待,多一份体贴,少一些训斥;多一分爱护,少一些冷淡;多一份理解,少一些专横。既不能动辄严厉惩罚,也不能过分溺爱和保护。(4)在流动人口家庭中,大部分孩子要帮助父母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甚至生产劳动,如帮父母做饭、守摊点、值班等。针对此特点,家长可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教育,动员子女做好自己的事,帮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对父母的职业持正确的看法,明白父母就业过程中的艰辛。

2.广泛开展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方式,以及家长会、巡回报告团演讲等形式,深入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传播成功的教育方法和经验,普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科学知识,形成一个全社会关心家教,重视家教,支持家教的良好氛围。建立以家长学校为平台的培训机构,对家庭教育进行科学指导。家庭教育主要是父母与子女的互动活动,家长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家教水平。因此,加强对家庭学校的管理,使家长能得到较为全面、系统、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对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特别重要。

篇4

教育通常被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不同的形态。越来越多的家庭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然而,受各种因素影响,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男女参与度十分悬殊,父爱缺失远远大于母爱缺失。

一、现代家庭教育中男女共同参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男女参与的比例失衡

现代家庭教育中男女参与比例失衡的原因有许多,但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和角色定位。第二,老人看管孩子,父母和孩子的亲自关系疏远。第三,有的男性认为女性天生更适合抚养教育孩子,尽管工作不忙,在家的时候也不太注重与孩子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二)男女参与的方式悬殊

由于男女生理性别的差异,女性一般比较温柔、细腻,教育孩子的时候比较清风细雨;男性一般比较直接、粗犷,教育孩子时比较简单粗暴。中国有句古话:“棍棒出孝子。”中国的小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都会有“挨揍”的时候。

(三)男女参与的内容不同

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庭教育中,女性更多参与的是孩子的吃喝拉撒等比较繁琐的事情,男性参与的多是所谓“大方向”的事如就读学校、补习班、外出旅游等。

二、现代家庭教育中男女共同参与的对策

(一)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南京师范大学缪建东教授在《家庭教育学》这本书中写到:“家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育既包括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又包括子女对家长的教育,甚至包括双亲之间、子女与祖辈之间相互产生的教育影响。狭义的家庭教育主要指父母对子女所形成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是构成家庭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家庭教育贯穿一个人全面发展过程的始终,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影响。父母双方要充分认识家庭的意义和责任,树立良好的家庭价值观和传承。

(二)父爱不能缺位

缺乏父爱的孩子情感障碍尤为突出,普遍存在焦虑多、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弱等缺陷,并有攻击。在美国,1998年6月出版的《父母》杂志中提到,父亲对孩子的成长,乃至一生都有下列影响:一是父亲更爱与孩子玩闹;二是父亲使用的语言更丰富、更复杂:三是父亲对孩子管束更多:四是父亲更好地帮助孩子发挥潜能:五是父亲更多地介绍男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和作用:六是父亲对孩子成长推动作用更大;七是父亲更有效地促使孩子社会化,为他走向社会作准备;八是父亲支持妻子,关心孩子,影响孩子形成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爸爸们不要再以工作忙为借口而缺席家庭教育了,试问再忙能有美国总统奥巴马忙吗?日理万机的他,对于孩子们的家庭教育一样也没落下。

(三)男女共同参与的家庭教育方法

1.不要过份依赖老人来抚养孩子

首先,老人过度劳累会导致身体不佳。第二,老人对孙子孙女的过渡溺爱导致孩子任性、娇纵。《虎妈猫爸》里老人对小孙女千依百顺,小孙女就真的以为自己是公主。第三,亲子关系不够亲密,直接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效果。

2.教育孩子要以尊重和包容为前提

“成才”固然重要,但是“成人”更加重要。父母要接受自家孩子的优缺点,不要总跟别家的孩子比较;尊重孩子的意愿,多跟孩子沟通;不要替孩子做选择,多培养孩子做决定的过程;做孩子成长中的良师益友,充分信任孩子。只有得到了充分的尊敬和认可,孩子才可能变得独立和自信。

3.无条件地爱孩子,有条件地满足孩子

父母们要无条件地爱孩子,有条件地满足孩子。无条件指的是时时刻刻给予孩子关怀和温暖,有条件指的是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生命充满感恩,对生活充满热情。切忌拿物质来诱导孩子达到某种目的,如你给大家表演个节目,我就给你买糖吃;你如果考年级前十,我就带你去旅游/吃大餐/买玩具。

篇5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优秀的家庭教育能为初中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过去,我们较多地关注了城市初中生的家庭教育,城市初中生的家庭教育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但农村初中生的家庭教育却令人担忧。本文拟从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类型,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主要类型

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类型可分为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四种。溺爱型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娇生惯养,百依百顺,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这种教育方式妨碍了孩子的自主精神的培养和独立生活技能的发展,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任性、懒惰、不思进取等不良性格特征。专制型的家长对孩子管教过于严厉,对其行为过多干涉和制止,孩子必须服从父母,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这种教育方式培养的孩子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或是变得服从、压抑、退缩,或是变得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放任型的家长不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进行批评和引导。这种教育方式培养的孩子容易形成自由散漫、自以为是、冷酷等不良性格特征。民主型的家长能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与孩子人格平等,关系融洽,对孩子理智施爱,爱严结合。这种教育方式给孩子创设了自由规范的发展空间,孩子往往充满自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和创新精神,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二、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中家长存在的问题

(一)学历低

目前,农村初中生的家长学历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60%。他们是经过人才筛选后剩下的。有的学者研究发现,父母文化程度越高越容易自觉采取正面、积极的教养方式,文化程度越低越容易采取负面、消极的教养方式。而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程度低,无法对子女进行科学的教育和有效的指导。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深感困惑。由于学历低,家长对读书学习没兴趣,家庭中缺少文化氛围,相当一部分家长闲暇时间自娱自乐,没有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在对农村家长的调查表明,回答“孩子做作业时你家的电视或电脑是开着还是关着?”的问题时,回答“没注意过”的占12.95%,回答“开着,孩子有自己的房间学习”的占35.7%。

(二)教育观念落后

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表现在发展观、亲子观和教养观三个层面。在发展观层面上,一些家长不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只注重结果。脑子里只有分数,认为分数代表着孩子的一切,过于看重学习成绩,单纯用分数衡量孩子的发展。不少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方面都不重要;如果学习不好,其他方面再好也无所谓。过分地看重孩子的成绩,对孩子的发展缺乏全面认识。在亲子观层面上,许多家长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事情,把孩子的成长与自己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养动机往往是养儿防老、光耀门庭;在教养观层面上,一些家长有着“树大自然直”的观点,认为父母的责任就是把孩子养大,孩子小不懂事,长大了自然就变好,还有的家长认为“家长管养,学校管教”。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认识是行动的先导,错误的教育观会影响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

(三)教育方式失当

许多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盼望着孩子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出人头地,当孩子不听话或发展不尽如人意时,他们就会心灰意冷,不愿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而是动辄大喊大叫,令孩子不知所措。当孩子不听话时,他们就会粗暴地责骂孩子。身教重于言教,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也学会了以粗对粗,顶撞家长和老师。另外,农村初中生家长从事的主要是体力劳动,甚至有些还是重体力劳动,劳作一天下来,筋疲力尽,很难跟孩子和风细雨地交流。当子女不听话或做错事,甚至有时是被误解时,许多家长都会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狠狠训斥,严厉惩罚。

(四)教育影响不一致

在农村,家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甚至父亲和母亲有时也会不统一,严父慈母在中国的家教中是比较典型的形象。另外,有的家庭是双亲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而管孩子的这一方教育孩子比较随意,带有情绪性,心情愉快时,和孩子交流,反之,对孩子不理不问;也有的家庭,平时父母双方外出打工时,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托付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农忙或逢年过节回来,再集中教育孩子。以上诸多情况往往会造成孩子的无所适从或盲从一方,使他们不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事物。

三、改善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家长的素质

农村初中生家长的素质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提高孩子的素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首先应从提高家长的素质开始。农村初中要开办家长学校,在农闲时间成立文化补习班,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定期请有关专家和学者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具体辅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家长在学校的指导下,应自觉参加“家长学校”的文化补习和教育专业培训,订购家教报刊,学习教子理论。家长想要让孩子喜欢读书,自己首先要捧起书本来,身教重于言教,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勤于学习、乐于学习的榜样,与孩子一起成长,想方设法营造家庭学习的氛围,使学习成为每个家庭必要的生活内容,从而构建学习型家庭,这样家长才能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二)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

家庭教育新理念是农村初中生家长必备的教育素质,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亲子观和教养观。首先,家长要有正确的发展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综合的,既要有一定的知识技能,更要有完善的人格,因此,家长要使孩子全面发展,使其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其次,家长要有正确的亲子观,要认识到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而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每一位家长都应树立“为国教子”而不是“为己教子”的观念,把教育孩子看作是为社会尽义务,按照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把孩子塑造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再次,家长要有科学的教养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家长要做到教养结合,及时纠正,否则会使孩子形成“恶习”,要认识到树大并非自然直,孩子要成为栋梁之材,家长必须随时关注成长中的问题,合理地教育和引导。另外,家长还要认识到教育孩子是学校的工作,也是家长的职责,每一位家长要在养育孩子的同时,自觉承担起教育责任,并主动与学校配合。

(三)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的效果与教育方式是否科学密切相关。初中阶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和幼稚性的矛盾,逆反心理强,如果得不到成人的理解和尊重,就容易心理反常,或烦躁不安,粗暴凶狠;或闷闷不乐,郁郁寡欢;或不听劝告,与人对立;或公开反抗,桀骜不驯。每一位农村初中生的家长都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育实践中做到: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理解、尊重并善于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引导并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满足其合理需要,同时对孩子提出明确要求,从而形成融洽的亲子关系。在求知方面,要鼓励孩子发挥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不断探求新知;在品德修养方面,应要求孩子自觉按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约束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慎独的境界。

(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教一体”的教育网络

影响学生的因素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者非常重要,单纯地强调任何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都是错误的。但在这三者中,农村学校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主动地去协调这三个方面。首先,指导学生有效地接受社会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增强辨别能力。比如,要关注学生的上网情况。现代社会,想要让孩子关掉网络,像戒毒那样戒网,是不可行的。处在网络时代的老师与家长与其对孩子进行“追堵打压”,不如顺应时代潮流,正视现实,引导孩子健康、文明上网。其次,要积极地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的教育方式。要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能让孩子成为“留守少年”,父母任何一方都不能只顾着挣钱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要尽可能地亲自教育孩子。父母双方还要经常性地讨论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教育立场、观点应一致起来。另外,还要做好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工作,不能让他们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使家庭教育影响取得一致,否则孩子无所适从,这样会抵消教育作用,甚至会产生副作用。总之,我们要使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影响一致起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教一体”的教育网络,从而使这三个方面步调一致。

参考文献

篇6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家长,而教育方式、教育理念、家庭环境等因素的不同,造就了不同孩子的发展。孩子成长的好坏、健康与否,直接取决于家长的教育。

1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1.1家庭教育理念的不同,导致幼儿缺乏自我

不同的家长对教育的理念都是不用,有些家长比较注重孩子智力方面的发展,他们会要求孩子学习更多课外的知识,包括乐器、舞蹈、英语等,他们会觉得孩子学的越多,就能比别的孩子更优秀,还有些家长是看见别人都在学习,就盲目的为自己孩子报了很多课程。作为家长根本没有关心过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是否愿意,只认为孩子应该要做这些,这就是家长一贯的教育理念。在他们看来孩子还小没有判断的能力,所以家长就理所当然地帮孩子来决定各种事情,其实从另一面来看是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作为孩子来说他们更喜欢随心所欲的玩,不想被束缚和压制。

1.2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导致幼儿专制、霸道

从计划生育实施以来,我们的家庭结构大都以独生子女为主,八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要什么,大人就给什么,吃饭、睡觉都由大人一手包办,孩子只要张个嘴就什么都有了。家长觉得给孩子这些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其实恰恰相反,家长越是溺爱,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毒害”。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会觉得一切理所当然,别人就应该对我好,对我言听计从,等到长大以后就会缺乏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缺乏自理能力,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

1.3家庭环境的影响,导致幼儿极端、缺乏安全的心理

家庭环境是幼儿生活的一个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方面,物质环境也就是家长为幼儿提供好的生活环境,比如现在家庭都为孩子买各种好的、大的房子,在装修方面更是豪华,让孩子整天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就像温室的花朵一样。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就显得比较娇贵,吃不得一点苦,直接导致的就是看不起穷苦人家,总认为自己很好,很强大。但有一天当受到一点风吹雨打时,他们脆弱的内心就会受到很沉重的伤害,他们会选择逃避,甚至当他们内心的情感、伤害得不到宣泄时,更会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除了物质环境,心理环境也是影响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幼儿能不能健康的成长,主要取决于他们有没有健康、阳光的心理,而这些影响幼儿心理的因素大多来自家庭。试问一个整天生活在吵架、暴力环境中的孩子怎么可能有一个完全健康的心理呢,因为他每天耳濡目染的就是争吵,他会愤怒,心理会扭曲,久而久之也就潜移默化了这些行为,当他在与同伴交往中出现不和谐事情时,他就会像父母一样用争吵和暴力来解决,其实也就说明了幼儿缺乏了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残缺不完整的家庭环境对幼儿也是一种伤害,其中以离异家庭居多,家庭的离异对孩子是直接的伤害,不管缺少的是父亲还是母亲,幼儿的人生已经不完整,比如缺少的是母亲的话,这个孩子的成长会缺失母爱,正所谓母爱如水,母亲能给孩子无限的关怀和爱,她教会孩子什么是爱,如何去爱别人,这是一种情感上的教育。而父爱如山,父亲给孩子的感觉就是坚强、勇气,是一种正面的能量。所以说母亲、父亲缺一不可。

2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2.1育理念

在教育孩子方面全家人应该坚持一致性和统一性,特别是两代人之间的教育理念。现在的孩子小时候大多都是爷爷奶奶带的,他们对孩子是过多、过度的宠爱,就算孩子犯错了,爷爷奶奶也不会责怪孩子,而是息事宁人。而有些父母就觉得应该要严格批评,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但当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大多数的爷爷奶奶就会跑出来“解救”自己的孙子、女,导致孩子越来越自大,越来越没有礼貌,他们会觉得有爷爷奶奶撑腰,就什么也不怕了。这样的教育理念大大害了自己的孩子。所以在家庭教育中,两代人之间必须统一想法,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爷爷奶奶应该在父母一边,支持父母的教育理念,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做错了,就应该要改正,通过两代人共同的教育,引领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

2.2树立模仿榜样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而大多数的家长却不以为然,他们觉得幼儿园老师才是教育孩子的主要人物,把一切责任都归于教师,往往忽视了自己作为家长的重要性。家长某个不经意的动作、言行举止,都有可能成为孩子模仿学习的对象。所以作为家长,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在孩子面前树立正确的形象,如善待长辈,和善交往,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等,都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长此如此,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去做这些事情,这也就能帮助幼儿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篇7

教育孩子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尤其作为家长来说这是一项不能推卸的责任,还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孩子是完成我们没有实现的愿望的继承者,是继续我们没有实现理想的开拓者。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地去教育我们的孩子。

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可是随着快节奏的生活,我们越来越多的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孩子还很小就已经远离父母成了长托在外的寄宿生。我们不能否认在外寄宿就没有教育,但是这样的教育与父母的家庭教育能相提并论吗?孩子真的不能缺少家庭的教育,尤其是儿童时期,那不仅仅是教育,更是一种爱,一种深度的爱,那是除了父母以外的任何人不能给予的,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能取代的地位和作用。父母与子女之间天然的血缘关系产生的特有亲情,使得家庭教育往往比其他教育方式更有力度。与学校教师相比,父母在教育子女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必然流露出强烈的感彩,使得自己的教育行为富于亲昵力与感染力,而子女出于对父母的依赖和信任,对来自他们的教育也往往在感情作用下不知不觉地接受下来。这是家庭教育所特有的,是其他类型的教育不能替代的。家庭教育既有直接的教育,也有间接的教育,而孩子们脱离开家庭的氛围,不在父母身边生活,家庭教育何从谈起?家庭中潜移默化的教育从哪里体现?而学校中教师的教育与社会的教育根本是不能替代家庭教育的。我们现在的很多家长都忽略了这一点,认为孩子有老师看管着,教育着,绝对比父母要强很多,其实不然,不是说教师不能完成教育任务,而是教师与家长的性质地位根本不同,教师不能起到父母教育孩子所能达到的效果。我们之中的很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都以各种“合理”的理由纷纷的把孩子推给了别人,自己反而落得清闲,孩子却失去了家庭教育的极好机会。

孩子们不能失去家庭教育!尤其是小孩子们,他们是一张白纸,你往上画什么就是什么,家长别把这个重任交给别人,他们不能没有你们的抚爱和教育啊!如果家长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请不要轻易的与孩子分离,也许父母的本意是好的,为了孩子的将来让他们学会独立,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恰恰让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缺少了父母的关爱,有害无益。孩子需要我们的关爱,需要我们的呵护,更需要家庭的教育,我们不能推卸家长的责任。

篇8

卡尔・威特,19世纪德国著名天才。他八九岁时会6国语言;通物理、动物、植物、化学、数学五学;10岁进哥廷根大学;14岁获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法学博士学位,为柏林大学法学教授;23岁发表《但丁的误解》,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卡尔・威特取得如此成就,大家可能会认为他天赋极高,从小就是天才――其实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他的成功,全赖父亲教育有方。

幼时聪慧的方仲永,成年后竟“泯然众人矣”。痴呆的婴儿,成年后竟成为著名天才。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相互影响、作用、制约,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一为家庭;二为学校;三为儿童所在的集体;四为儿童本人;五为书籍;六为偶然出现的因素。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出家庭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有多么的重要。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他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接受学校教育之前,保证他们身心健康地发展,为他们入园、入学,乃至踏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其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教会孩子学“做人”。可以说,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尊敬的家长,如果有人问你这样一个问题:你爱你的孩子吗?相信每一位家长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可现实中许多家长给孩子的爱是扭曲的、变味的,有的爱对孩子甚至是一种伤害。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几个误区

1.重视智育,忽视德育

在家长学校的一张调查问卷上,有一题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题目是这样的:问学生家长,你最关心的是学生的哪一方面?

A.学习B.身体健康C.思想品德

大多数家长选择了A,一少部分选择了B,极少有人选择C。诚然,孩子的学习、身体健康很重要,但就我个人而言,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C,思想品德。很多家长只看重孩子智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孩子无节制的溺爱,对其所犯的错误和不良的行为习惯姑息迁就,任其发展。这样的家庭教育,怎么可能培养出健康明理的孩子呢?

2.重视孩子的物质生活,忽视其精神世界

对孩子物质生活的关心体现了父母之爱,但并不是每一种爱都会有积极的效果。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说过:“人之情性莫爱于父母。”同时,他又说:“皆见爱未必治也。”对孩子的要求一味地满足,并不是真正的爱,因为这种行为直接受害的就是孩子。法国教育家卢梭也曾谆谆告诫做父母的:“你们知道造成你们孩子的不幸的是什么吗?那就是他要什么便给他什么。”

3.过分强调孩子身上的问题,却不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以家长的权威性要求孩子必须这样,必须那样,却无视自己身上同样问题的存在,更看不到自身问题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有的家长自身对待工作不认真,甚至生活不检点,绝不会对孩子产生好的影响的,即使你给孩子讲再多的大道理。正像有些孩子对父母说:“你整天给我讲大道理,可你都没有做到啊!凭什么来教育我啊?”更多的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正是家长身上的问题的体现。家长尽量不要把你的坏习惯和毛病在孩子面前表露,身教大于言传,如果身教不正,言传也就会失去效用。

4.对孩子期望过高,忽视孩子自身能力

同龄人当中仅有不到10%的人能考上大学,而期望孩子考上大学的家长竟高达92%,期望孩子读博士的占19%,如此巨大的反差,造成了很多家长的期望不能实现,但是每一个家长的这种高期望又确确实实存在,结果必然会导致孩子自信的丧失及家长的失望。

5.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不找自身原因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这么说:“孩子在学校,所有事情都由老师负责。”还说:“孩子不听话,自己管不了,老师能管了。”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学校、老师。殊不知,五天的学校教育,抵不上两天的家庭教育。

二、走出家庭教育误区的办法

1.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培养其良好品德

无数案例证明,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再好的成绩也不会有幸福的将来。总有一些事是你的孩子做不到的,总有一些人是你的孩子比不了的,但也总有那么一个位置是属于你的孩子的。不管他在哪个位置,要让他知道,认真去做他所能做到的,这就足够了。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因此,如果真正能为孩子的终生幸福奠基,那么请你一定要关注孩子心理的健康和人格的健全。

2.坦然面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

孩子是待发展的人,他的身上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一旦孩子出现了问题,不要大惊小怪,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尽量使孩子做出合理的选择。

3.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细心观察,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们的走路姿态、站立姿势、说话表情等,无一不酷似他们的父母。“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这是很有道理的。所以,作为父母,不能只是说教,而要以身作则,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不去做的,父母首先别去做;教育孩子要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

4.和孩子平等交流

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正所谓:蹲下来和孩子对话。像朋友一样去开导他,关心他,让他感觉到你并不是高高在上。这时,他的感觉是温暖的、幸福的,而且是自我开放的。这样,他才能有什么话跟你说。

5.对孩子抱有积极的期望,培养其自信心

你知道“罗森塔尔效应”吗?它告诉我们: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使人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超乎寻常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你的孩子吧!让他成为一个自信的人!

篇9

1.贫困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农村教育得到了发展,但贫困农村家庭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家庭教育责任严重缺位,非常有限的土地难以留住这么多的农村劳动力,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进城经商打工。大多数父母外出,其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护,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存在较多的弊端。这一代老人在教育方式方法上都比较落后,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二是在教育观念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严重落后,表现出严重重男轻女、重智轻德、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三是教育方法上更是单调落后,普遍存在多要求少表率、多物质奖励少精神投入、多包办代替少实践等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经济方面的因素,也有文化素质方面的因素。

1.1 贫困农村经济落后。(1)农村家庭收入低下,父母家庭教育观念淡薄。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有的父母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2)学校教育力不从心。因农村经济落后,大部分家庭条件差受经济状况影响,大部分农村家长为了维持生计而不得不抛下子女离开农村到城里去经商打工,这就导致了许多家长将教育孩子的任务交给了学校和教师。而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心有余力不足。农村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农民为子女大多提供的只是物质条件,而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孩子。

1.2 农村家长素质偏低。多数家长思想、文化素质较低,不能很好履行对子女教育的责任。在农村家庭教育中分数往往代表一切。据调查显示,62%的农村家长对"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持完全同意的态度。 教育孩子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对孩子影响是综合的,相互渗透,缺一不可。作为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根据自己的条件,扬长避短,加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2.解决农村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贫困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现就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2.1 社会、家长、学校共同关注农村家庭教育问题。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把农村家庭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要认真做好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督查工作,使家庭教育工作管理规范化。

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建立学校、家庭互相沟通的制度,做到家长与学校相互配合,共同育人。家庭教育要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掌握孩子参与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进行教育引导。

2.2 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家长素质。家长学校是学校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实现对学生的教育的重要手段。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家长更新、改革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有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保证家长学校正常活动;有集中讲授、组织座谈、经验交流等的活动形式;这些都是一所合格的家长学校所必备的基本条件。

2.3 落实家访工作。家访作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能够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和个性特点,能够与家长进一步在培养目标、教育方法上达成共识,也能够改变教师陈腐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因此,学校工作中把家访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对于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篇10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第三期观后感范文一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采用怎样有效的方式和家长合作教育孩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我认为可以从家校合心,共同教育做起。要做到这点,就要善于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师的事,家庭的教育对学生也尤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会使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和习惯,那怎样让学生在家里也有个好的环境教育呢?这就要我们班主任多与家长沟通,多与家长交流,向家长介绍好的教育经验,与家长一起查找各自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进步。要让家长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各方面的表现,也让家长告诉老师他们孩子在家的情况。在学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时,家校可共同鼓励他,表杨他,赞赏他;要是学生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劝导他。这样就强化了孩子习惯的养成和对错的辨别能力。不知谁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所以我们要通过家校共育,来缔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样,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只依靠老师,更多的还需要家长和我们一起来共同完成。学校家庭教育怎样才有更有效,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管总结完善,让自己的教育更为有效,让自己获得提高。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第三期观后感范文二

认真聆听了杨老师关于自己如何开展家校共育的一些举措,收获很多,杨老师工作得法,家校沟通顺畅,是一位有心有爱有法的好老师。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培育,和谐顺畅的家校关系有利于学生成长,对班级各项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家校关系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正如杨老师所说:在孩子的成长路上,老师和家长是“战友”而不是”对手“。很多时候我们教师和家长各自忙于孩子的学习,而常常忽略了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原则,特别是家长会双家长出席制,很多学校都没有做到,缺乏对孩子的沟通,交流和互动。杨老师的讲座很务实,工作收放自如很有章法,为一线班主任的家校沟通指明了方向,分享了举措。杨老师以“五个一”促进家校合作,制作一个档案,诠释了教师对学生的用心;组织一场活动,展示了教育的智慧;拍摄一张照片,发现平时看不到的美;认识一位忙人,深入了解每一位家长;写好一封书信,纸短情长,情真意切。致力于创建和谐融洽的家校关系,目标一致,让家长和老师在孩子的成长中成为最好的队友,从而构建“家校共育”目标,值得我们一线班主任学习。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第三期观后感范文三

家校共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朵花,从种子到开花,需要很长的过程。教育孩子也是这样。一个好老师影响孩子,也就是三年五年的时间。家长影响孩子是一辈子,家长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老师和家长是合伙人,应同心同力。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左右手,缺一不可,家长的心里要有这样一个坚定信念,孩子的成长,我的责任。所谓教育孩子,就是大人陪孩子经历一场与困难挑战的旅程。父母的光芒决定孩子的高度和温度。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奋力托举的父母。在家校共育的路上,老师、家长,我们同行!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第三期观后感范文四

独生子女时代,家庭中的孩子地位显得突兀,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如果过分溺爱孩子,妨碍孩子的独立行为,往往会培养出自私自利、刁蛮任性、好逸恶劳的人,因此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明确几点:

1.家庭教育观念要与时俱进,“不打不成才”是以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不二窍门,打骂教育在新时代已经不再适应,而且还有可能触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所以,家长要经常学习,了解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同时要多多和孩子进行沟通,掌握不同时期孩子们的心理动向,从而寻找更好的方法来处理教育孩子的问题。

2.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协作。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构成了教育的基本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占据了孩子的整个生活。学校教育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生理或心理特点,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统一性、和系统性,它有利于孩子系统的掌握知识,层次是递进的、有规律的。

家庭教育具有实用性,多样性和补充性的特点,教育方式也灵活多样。社会教育具有引导和警醒作用。三者的有机统一,才会培养出健康的人格,无论哪一方面出现空白或短板,对孩子的人生来说都是一种教育缺陷。因此,三者之间要紧密合作,实现教育的协调性和贯通性。

3.言传身教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对待同样一件事的两种不同方式会给孩子两种不同的教育。举个例子:下午家长从学校接回孩子,发现孩子脸上有轻微的划痕,问“是小朋友抓的?”,答“是”。这时候火爆的家长可能会大发雷霆,甚至反问“你为什么不打他”。而有素养的家长往往会引导孩子,分析打架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对的做法要肯定和表扬,错误的做法要指正和批评。前种家庭教育肯定是不行的,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家长必须重视榜样的作用,从小事做起,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和教育孩子:你孝敬老人,子女才会孝敬你。你面对困难时充满自信,子女才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

4.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的熏陶、引导,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家庭中不和谐的因素往往会影响子女的心理,只会让他们产生仇恨、叛逆心理,逐渐偏离正确的人生航线。而子女的教育问题又会影响家庭,从而形成家庭发展的恶性循环。

5.俯身倾听孩子的心声。

父母教育孩子尊重长辈,但是父

母是否想过也要尊重孩子,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自己的倾述对象,父母再忙,也要拿出一点时间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分享他们的欢乐,解除他们的烦恼。适时加以引导。哪怕再忙的父母,每天也应该简单地问孩子几句:“今天在校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有哪些进步?”短短的几个问题,会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心,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赢得孩子的信任,才能更好的去掌握孩子的心理动向,及早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189-01

家庭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新一代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这种作用除了体现在父母直接教育子女外,还表现在配合学校进行教育。家长与学校配合,对孩子进行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家长的教育思想应当和学校的要求保持一致

家长应当明确,教育孩子的目的是把他们培养成既有社会主义觉悟,又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这个问题上的一致,是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最大配合,如果在培养目标的问题上不一致,就会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互相抵消,甚至成为互相排斥的力量。近几年来,由于两者配合不好而出现的学生问题是不少的,这应该引起我们家长的重视。

2 家长应当经常和教师保持密切的联系

首先,家长应当尊重教师的劳动,信任和依靠教师,认真对待教师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比如,教师让孩子把试卷、作业、记事本等交给家长审阅签字,对这种要求,凡是能做到的,就应当积极支持,认真做好。又如,教师要家长到学校去,交流孩子在家里和学校的表现情况,也应当抓紧时间去学校和教师及时联系,这样,相互通气,可以增加对孩子全面了解,便于家长配合教师开展工作,有利于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其次,家长要熟悉孩子的教师。家长应该经常地主动和他们保持联系,每个学期至少去学校两次,了解孩子在学校表现,了解教师对孩子的看法和要求,同时,还可以通过和教师联系的各种机会,同教师交换意见,共同研究孩子存在的具体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由于孩子在家庭和教师两种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上无所适从;而且,可以避免由于教师和家长缺乏联系而出现的教育的“真空地带”,避免孩子在这个“地带”中的活动无人督导。另外,家长还应向孩子的教师介绍家长和家庭情况。家长了解教师是必要的,教师了解家长同样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一个教师对孩子的家庭情况不了解,对家长的文化素质、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生活习惯不了解,甚至连家长的教育观都不知道,那么他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就很难做到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因为家长的素质和家庭教育状况,对孩子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行为方式等都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家长应该常和教师沟通,才能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 家长要积极参加家长会、座谈会等

篇12

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步,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辅相成,共同承担着教育孩子的重任。近些年来,农村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令人欣喜的良好趋势,农村家庭教育的环境有所改善,家长已经逐步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教方法已由过去简单的粗暴方式逐渐转向人性化教育,但由于农村缺乏基本建设的投入,经济发展缓慢,家庭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我认为班主任不仅应该做好学校教学工作,更应该担当好家庭教育顾问,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改进家教方法,让家庭教育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下面结合自己班主任工作经验,通过分析农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谈谈农村小学班主任如何指导开展家庭教育。

一、指导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森说:“帮助儿童的最佳途径是帮助父母”。班主任既是学生的教育者,又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桥梁。班主任要对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家庭环境建设给予必要指导,使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好的家庭教育,也为了自己的工作更加有效,班主任必须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任务。对于农村教育工作者来说,农村家庭教育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思想观念较为落后,教育方法比较单一,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等严重制约着家庭教育的效果,因此农村班主任指导家长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农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的误区

1 重视学校教育,轻视家庭教育。农村中很多家长认为学校教育才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关键因素,甚至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教育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要把孩子交到老师手里,老师就应全权负责孩子的教育,而与家长无关。

2 重视考试成绩,轻视学习能力。多数家长把考试分数看作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标准,把分数的高低看成孩子学习能力强弱的评价尺度,一味的要求孩子要考高分,忽视了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倦,同时也使孩子在学习中越来越被动。

3 重视身体健康,轻视心理健康。农村很多家长还停留在过多关注孩子身体健康(指吃好穿好),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却很少关注。据调查显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从小学阶段,家长就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正确指导孩子,使孩子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4 重视物质满足,轻视精神需求。随着国家计划生育工作在农村的有效推进,很多都是独生之女家庭。许多父母尤其是祖辈家长对孩子呵护有加,溺爱过度,几乎轻易满足孩子所有的物质要求,而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却知之甚少,或不管不问,导致孩子自私、任性,没有道德意识、他人意识和集体意识。

5 重视疾病防范,忽视体育锻炼。多数家长注重孩子的疾病防范,而轻视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是预防疾病的最根本的方法,同时也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

6 强调孩子学习,轻视自身学习。家长承担了教育子女的职责,但许多家长不注意学习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完全依赖家长的随心所欲,高兴就对孩子好,不高兴就对孩子发泄情绪。孩子的许多品质与素质,在家长的随意影响下逐渐形成。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仅凭良好的愿望和强烈的动机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家长必须努力提高学习意识,提高自我教育素质,成为合格尽职的父母。

(二)教育方法的误区

1 重视惩罚教育,轻视赏识教育。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非常简单,只懂惩罚:讽刺、挖苦和体罚,认为这样才能使孩子不再犯错误。对孩子优点往往轻描淡写,甚至视而不见,对孩子缺点却揪住不放,只看见孩子缺点,导致惩罚多于表扬。其实惩罚是极不利于孩子自我成长的,是一种极为消极的方法。孩子因学习问题多次遭到惩罚,就会厌恶学习、回避学习。

2 重视攀比教育,轻视因材施教。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爱进行相互攀比,用孩子的弱点比别人的优点,甚至用贬低孩子的方法去刺激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发展有各自独特之处,存在个体间差异,有发展速度的差异、思维类型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等,家长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3 重视结果追求,轻视教育过程。许多家长总是喜欢要高分,对于孩子的学习过程和努力程度不关心,没有意识到教育过程的重要性。许多时候,过程比结果重要,因为只看结果往往会盲目下结论,了解过程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指导家庭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能否取得成效,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正确与否是关键。家庭教育观念决定着家庭教育的走向,家庭教育观念不正确,会使家庭教育效果适得其反。班主任要帮助家长树立现代的家庭教育理念,让家长懂得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亲职教育是家长的义务和职责、问题孩子很多源于问题家长、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等道理,通过集中讲授、定期发送阅读材料、推荐家庭教育书籍、座谈会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二)辅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方法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效果,因此,班主任要在与家长们日常的沟通中,介绍正确的教育方法,如以身作则给孩子树榜样,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学会赏识,为孩子营造最佳的成长环境,信任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适当放手,让孩子自主自强等。

(三)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班主任老师要多进行家访,了解每个孩子所处的家庭教育环境,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不同内容的家教理论指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够生长在温暖、有爱、幸福的家庭环境中。

(四)引导家长加强学习

实践证明,家长能否胜任家庭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所具备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因此,在家庭教育这一领域,家长是否能够积极率先改变自我,将自己首先定位于学习者角色,事关家庭教育的成败。班主任要引导家长不断完善自己,加强自身学习,促进家长从“自然型家长”向“教练型家长”转变。班主任可以利用召开主题家长会、听专题家庭报告、互动交流沟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鼓励家长以各种形式学习家庭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让家长学会学习,构建学习型家庭,这才是家庭教育指导的最佳境界。

(五)构架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

建立家校沟通的长效机制,使其落到实处而非留于形式。家庭与学校沟通联系的方式很多,如家访、写信、打电话、开家长会等,形式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长期的坚持与落实,要形成长效机制。不但要使传统的沟通制度化、常规化,还要引进先进的沟通载体。同时,要制定具体家校沟通实施过程的要求,以及实施效果的督导检查,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组织和管理机制,为充分发挥家校沟通作用提供基本的保障。

(作者单位:山西省汾阳市肖家庄镇青堆小学)

参考文献

[1]马忠虎.家校合作.[H].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