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3 17:41: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医初学基础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网络信息技术及计算机应用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思维模式及工作生活都相应地发生了一些改变。对于计算机应用的理解与掌握已经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也逐渐扩大,只有具备较高专业技能的计算机人才方能被市场所接纳。从计算机的基础教学来看,应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对于计算机基本原理的掌握,而应该更多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来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计算机应用问题。可见,计算机教学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都市文化现象。对于职业高中来说,计算机基础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及实践能力都有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理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1 当前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的开展现状
1.1 在思想上欠缺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从目前不少职高教育中关于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的开展来看,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课时安排都无法达到预期的要求。不难发现,大多数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施还是有“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存在。计算机基础的课堂教学还是以理论灌输为主,一些实践教学必备的多媒体教室和网络资源设置迟迟没有到位,实践教学的开展只能是纸上谈兵。在一些有实践课的计算机基础课堂中,其具体的实践内容比较浅显,缺乏完整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实践课的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2 难以做到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有效结合
从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结合程度来讲,也表现为严重的框架性特征。理论课上讲授的内容与实践课的实际操作毫不相关,没有了理论原理作为铺垫,实践课的教学只能是机械地模仿操作,这就难以体现实践课程设置的现实作用。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教师只是将具体的操作步骤安排给学生去操作,至于其中的操作原理及注意事项则鲜少涉及,这就导致了不少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错误操作的现象屡屡发生。
1.3 学生自身没有认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意义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分析实践教学的实施,其主体对于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够也是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少学生在实践课上擅自登录聊天网站或是进行一些与实践教学无关的活动;或是实践教学前缺少必要的预习工作,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不知所措;还有一些学生在实践课内容的选择上单纯针对考试要考的内容进行复习,其余就搁置一边。以上现象皆是由于学生自身没有对实践课程产生足够的认识。
1.4 学校本身的课程实施条件和教学设备不到位
从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的教学条件、所需经费及教学设备的角度来看,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当前实践教学的开展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上。一些实践教学必备的模拟实验室等高技术教学手段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实际运用,这也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开展。一些基本的硬件实验和网络实验无法实际演示,对于学生后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
2 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的提升策略
2.1 从思想上加强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完善学生对计算机理论原理的理解与认识,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实际解决各方面问题的能力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应有意识地将计算机基础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从思想上摒弃“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引导学生从自我发展的角度对待实践课程的教学。在正确的实践理念指导下,促进实践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2.2 加大实践设备的投入力度
一些实践课程中的重要设备投入,例如多媒体教室、网络模拟实验室等,加大对这些设施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是极为必要的。在全天候开放的实验室中,学生可以就计算机应用基础里的硬件维护等实践内容进行实际的模拟操作,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同时,在进行相关实验室的建设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及实际的市场需求,力求实现实践教学的独创性与适应性特征。
2.3 重视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师资力量的建设与实践教学的开展也有着必然的联系。只有具备完善的专业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师才能促进实践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让实践教学真正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因此,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定期安排专业内教师去往名校或是相关科研机构进行实地考察与进修,了解当前计算机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2.4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实践教学
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在开展实践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以及认知结构的不同来妥善选取合适的实践教学内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课外内容,而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就应该循序渐进,从基本的实践内容入手。
2.5 促进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的多元化
关于职高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的考核,以往都是以选择题为主来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这虽然便于教师阅卷,但对于学生能力的考查却显得过于片面。若是在原有题型的基础之上加入实践内容的考核,既能让学生对实践教学产生足够重视,又能对于学生的整体实践能力有大致了解。
3 结束语
对于职业高中教育来说,应不仅仅关注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应更加侧重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发展。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技能的一种重要途径,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妥善利用。此外,针对当前职业高中学生计算机实用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缺失,学校应有意识地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加以训练,重视实践教学在职高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实践教学的内容还是教学体系,都应朝着现代化和多元化的方向推进,促进计算机实践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
《基础会计》由于专业术语的抽象、深W、枯燥,加上职高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参与性差,形成被动性学习,习惯于听老师讲,很少去自己阅读教材,对知识进行梳理,更是缺乏实际的操作能力,因而形成教学效率低,实际操作能力差的结果。基于《基础会计》的理论性与操作性并举的特点,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充分根据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其操作性强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变成直观性强的具体情景,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笔者从这一观念出发,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究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基础会计在会计专业课程培养体系中的地位
基础会计课是中职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首要入门课程,主要介绍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程序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基础知识,学会记账、算账和报账的技术和技能。在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它起到启蒙的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因此,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 基础会计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的基础会计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学生听得多“做”得少,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少。同时由于强调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教学顺序上,先介绍会计概论,后介绍借贷记账法,再介绍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学生要先学习理论再进行实训。这种教学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因其年龄小、基础薄、抽象思维能力达不到要求,极易产生畏难情绪,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会计职业素养的形成。
三、怎样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第一阶段:认识、入门、掌握阶段,教师主导,学生主角。其教学做环境: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多媒体计算机连高清投影仪;教学方法和手段: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技能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生怎样做,怎样做好。教师在教学中,以实务教学为主线,将工作环节转化为教学任务,按实践操作顺序安排教学,学生先参观往届学生所做的账本、账簿、报表,从而有个初步的认识,接下来从经济业务的发生开始,首先边做边学如何填制各种原始凭证(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收据、收料单、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差旅费报销单、支票、进账单、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委托收款业务办理、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汇兑凭证、托收凭证等凭证的填制),如何审核原始凭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随后介绍企业的经济业务,如何将各种原始凭证分类,在学生有一些初步认识后,穿插讲解会计核算的“钥匙”――借贷记账法,并让学生运用借贷记账法将经济业务(以某年的12月份业务为例,具体有筹资、提现、采购、出差借款、入库、出库、销售、差费报销、薪酬等日常简单业务核算和期末计算利润等期末会计核算)填制在记账凭证上,接下来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账簿核对无误后,编制财务报表,最后整理和装订凭证。通过动手,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在操作中,简要介绍用到的会计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务中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通过这一教学顺序,避免一开始就学习抽象的会计专业名词和理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中职教育致力于培养一批基础良好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其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我国中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推行已经10年有余,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优秀医科人才。然而在漫长发展过程中,中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妥善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是进一步发展基础医学,推进中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正因为如此,相关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思索考量。[1]
一、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实验教学片面注重理论研究,实践活动仍显不足。虽然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强调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2]但受客观情况限制,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做到实践与理论的平齐。在中职教育过程中,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更有甚者实践教育几乎为零。对于医学教育来讲这是一大桎梏,严重影响学生对于相关专业技能的掌握。各中职院校未能与周边医院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交流,实践机会大量的流失。
2、相关指导教师缺乏临床实验教学经验。中职医学的指导教师主要有两方面构成,其一是由有丰富经验的老医师、老教授构成,这一部分人在近些年来逐渐靠近退休年龄,其体力精力已经无法满足医学教育的实践需要。另一部分主要是以新晉医师、各高校毕业研究生为主,这些人员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其临床经验严重不足。自己刚刚告别学生时代就来教授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在教学理念、教育经验等方面有着较大的欠缺,需要进一步的专业知识培训才能够予以补平。这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殊不知医学作为一种实践科学,其实践性才是最为重要的内容,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难以把握理论中所包含的重要内容。
3、基础医学教育缺乏国家政策扶持,研究经费受限。中职基础医学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中教育),社会有很多人对其并不认可,得到的支持与帮助相比较而言也就十分有限。然而新生事物的兴起发展必然需要社会各界或相关领域的支持与帮助,没有这些新兴事物难以维系。中职医学教育的发展也同样如此。当前其发展尚不成熟,想要自成体系、形成气候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漫长的时间去考验与见证。我国人口众多,需要大量的医学专业人才补充相应的医疗服务队伍,然而这一过程十分漫长,需要技术、人才的支持,更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基石与保证,可以说没有良好的资金支撑难以确保其最终投入实践。当前我国在医学研究、临床实践扥等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逐渐增多,但总的来说其相对于客观需要而言仍显不足,国家对于中职医学实践教育应当多进行政策支持。然而反观现实情况,这点明显做的不到位。财政支持对于中职医学的投入严重不足,很多情况下这些院校没有足够的财力购进所需设备,优秀医学人才也因无法提供良好待遇纷纷跳槽离校,严重制约了中职医学教育的发展。
二、解决相应问题的措施与方法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当充实医学实践活动。为了提高中职学生在日后的实际工作能力,应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要保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机会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细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校方应当积极搭建平台,与其他院校、医院达成合作意向,定期输送优秀学员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实习,积累经验。在校期间,指导教师应当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要进一步树立实践出真知的观念,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
2、加强对相关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想要进一步提高中职医学的实践教育水平,最佳方法便是在老师空闲时段推行广泛的专业技术培训,在学中进行工作,在工作中熟练所学知识。要定期对最新实践医学知识进行学习与展望,要时刻注重优秀人才的引进。相关教育机构应当选派本机构内优秀教育人才进入其他高校交换学习,从而增强其对实践教学的理解,提高实践教育水平。要形成实践出真知的基本观念,从导师的角度规范实践教学的具体流程,形成基本框架,使其成为实践医学教育的强有力的支持者。
3、国家应倾向性的给予财政税收扶持政策,提供更多的研究经费。中职医学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社会的大力支持,国家对于相关领域的发展应当持开放性的、积极的态度,对待其中的各项细节内容应当保持足够的耐心。要倾向性的对其提供医学技术支持、财政支持、税收支持,必要时可以通过颁布决定、法案的方式保证医学实践的顺利进行。其次在财政方面可以适当增加支出,重点培养先进医学领域技术人才。除此之外,国家可以利用税收额度与比例控制相关医学产业与高校间的互利合作,适当的降低医学高校采购设备的成本消耗。在必要的情况下对医学器具生产的投资领域降低税收征收成本,降低相应的企业发展成本,从根本上扶持医学教学领域。对于积极为医学高校提供实践机会的医疗单位进行有倾向的鼓励及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实践岗位,帮助学生在加强对医学理论研究的同时掌握医学实践技能,从而成为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中职医学从业者。
三、结语
中职教育是我国继九年义务教育后承上启下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为中考失利的学生提供了再教育的可能性,然而中职教育相比于普通高中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专业性强、实践活动丰富、较为注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活学活用,这一特点决定了其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而是开放性的、面向社会的。如何规范化的实施教育计划,传授更多的有利于学生融入社会的技能是其教学的重中之重。笔者基于对该领域的实际工作经验,具体的探讨了中职医学教育领域的问题与不足。希望能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刘红
1、实验教学片面注重理论研究,实践活动仍显不足。虽然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强调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2]但受客观情况限制,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做到实践与理论的平齐。在中职教育过程中,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更有甚者实践教育几乎为零。对于医学教育来讲这是一大桎梏,严重影响学生对于相关专业技能的掌握。各中职院校未能与周边医院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交流,实践机会大量的流失。
2、相关指导教师缺乏临床实验教学经验。中职医学的指导教师主要有两方面构成,其一是由有丰富经验的老医师、老教授构成,这一部分人在近些年来逐渐靠近退休年龄,其体力精力已经无法满足医学教育的实践需要。另一部分主要是以新晉医师、各高校毕业研究生为主,这些人员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其临床经验严重不足。自己刚刚告别学生时代就来教授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在教学理念、教育经验等方面有着较大的欠缺,需要进一步的专业知识培训才能够予以补平。这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殊不知医学作为一种实践科学,其实践性才是最为重要的内容,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难以把握理论中所包含的重要内容。
3、基础医学教育缺乏国家政策扶持,研究经费受限。中职基础医学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中教育),社会有很多人对其并不认可,得到的支持与帮助相比较而言也就十分有限。然而新生事物的兴起发展必然需要社会各界或相关领域的支持与帮助,没有这些新兴事物难以维系。中职医学教育的发展也同样如此。当前其发展尚不成熟,想要自成体系、形成气候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漫长的时间去考验与见证。我国人口众多,需要大量的医学专业人才补充相应的医疗服务队伍,然而这一过程十分漫长,需要技术、人才的支持,更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基石与保证,可以说没有良好的资金支撑难以确保其最终投入实践。当前我国在医学研究、临床实践扥等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逐渐增多,但总的来说其相对于客观需要而言仍显不足,国家对于中职医学实践教育应当多进行政策支持。然而反观现实情况,这点明显做的不到位。财政支持对于中职医学的投入严重不足,很多情况下这些院校没有足够的财力购进所需设备,优秀医学人才也因无法提供良好待遇纷纷跳槽离校,严重制约了中职医学教育的发展。
二、解决相应问题的措施与方法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当充实医学实践活动。为了提高中职学生在日后的实际工作能力,应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要保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机会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细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校方应当积极搭建平台,与其他院校、医院达成合作意向,定期输送优秀学员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实习,积累经验。在校期间,指导教师应当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要进一步树立实践出真知的观念,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
2、加强对相关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想要进一步提高中职医学的实践教育水平,最佳方法便是在老师空闲时段推行广泛的专业技术培训,在学中进行工作,在工作中熟练所学知识。要定期对最新实践医学知识进行学习与展望,要时刻注重优秀人才的引进。相关教育机构应当选派本机构内优秀教育人才进入其他高校交换学习,从而增强其对实践教学的理解,提高实践教育水平。要形成实践出真知的基本观念,从导师的角度规范实践教学的具体流程,形成基本框架,使其成为实践医学教育的强有力的支持者。
3、国家应倾向性的给予财政税收扶持政策,提供更多的研究经费。中职医学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社会的大力支持,国家对于相关领域的发展应当持开放性的、积极的态度,对待其中的各项细节内容应当保持足够的耐心。要倾向性的对其提供医学技术支持、财政支持、税收支持,必要时可以通过颁布决定、法案的方式保证医学实践的顺利进行。其次在财政方面可以适当增加支出,重点培养先进医学领域技术人才。除此之外,国家可以利用税收额度与比例控制相关医学产业与高校间的互利合作,适当的降低医学高校采购设备的成本消耗。在必要的情况下对医学器具生产的投资领域降低税收征收成本,降低相应的企业发展成本,从根本上扶持医学教学领域。对于积极为医学高校提供实践机会的医疗单位进行有倾向的鼓励及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实践岗位,帮助学生在加强对医学理论研究的同时掌握医学实践技能,从而成为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中职医学从业者。
三、结语
中职教育是我国继九年义务教育后承上启下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为中考失利的学生提供了再教育的可能性,然而中职教育相比于普通高中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专业性强、实践活动丰富、较为注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活学活用,这一特点决定了其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而是开放性的、面向社会的。如何规范化的实施教育计划,传授更多的有利于学生融入社会的技能是其教学的重中之重。笔者基于对该领域的实际工作经验,具体的探讨了中职医学教育领域的问题与不足。希望能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林少华.浅谈中职医学教育的实验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5:27-30.
关键词: 技术经济;知识溢出;溢出效应
Key words: technology economics;knowledge spillovers;spillover effect
中图分类号:F0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019-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73005),江苏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12ZDIXM012,2012JDXM004),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12Y03)资助。
作者简介:王子龙(1978-),男,河南永城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杨宇(1980-),男,河南永城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房地产文化。
0 引言
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将技术要素作为经济系统的外生变量,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中把技术进步因素视为除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以外的剩余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通过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对当代经济增长越来越缺乏解释力。技术经济学科体系的建立验证了当代经济学研究中重新关注技术要素的重要性。目前技术经济学界对其理论构架、学科体系、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存在较多争论,开创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例如技术创新、资源经济、环境经济、知识经济等,其中知识溢出效应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知识溢出的多空间尺度耦合、空间知识溢出测度以及知识溢出机制是近期国内外有关知识溢出效应研究的主要动向。关于知识溢出效应的研究,一是从宏观探讨知识溢出对区域生产力的影响;二是从微观讨论知识溢出与网络、空间距离及R&D之间的关系等。知识溢出分为通过学术出版物等非嵌入性知识载体实现的知识溢出和通过知识主体间面对面交流的知识溢出[1]。地理邻近性在区域知识溢出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众多研究中已经得到了证明。知识溢出受到地域范围的影响和制约,通常情况下,地理距离越近的主体,发生知识溢出的几率就越大[2]。知识溢出广泛存在于地理邻近和技术结构相似的区域间,地理和技术比较邻近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知识溢出主要通过人力资本流动发生。
1 知识溢出效应分析
所谓知识溢出效应是指知识溢出接受者通过加工整合获得的溢出知识,并对其进行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将知识转化为社会经济价值或其他价值。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任何新知识、新技术都会不断传播,最终为全球所共享,有时候这个传播的过程可能会非常曲折,并且传播时间也较长。永远独占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早已不存在,相反在历史长河中任何新知识、新技术都非常短暂。科学技术本身演化轨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知识和技术流动的低成本。随着Internet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彼此之间的依赖度逐渐增大,在知识技术网络中,融合了几乎所有国家的企业。通常情况下,商品的传送量与运输成本随着商品知识密集度的增高其相关性变小。知识溢出可以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知识溢出正效应即知识生产的私人边际收益小于社会边际收益。知识溢出能够加快人力资本要素在区域间的相互流动,区域知识创新系统的构筑,有利于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知识溢出的负效应即知识生产的私人边际收益大于社会边际收益。随着知识的交流、网络媒体的传播、人力资本的流动等都会引发溢出效应,利用相关知识接受者进行生产或创新,导致其成本低于知识溢出方产生的成本,“搭便车”企业以低于平均生产成本的价格进行销售,使知识溢出方得不到相应的价值回报,降低了创新的积极性。知识溢出效应主要取决于溢出接受企业的吸收消化能力和模仿创新的投入水平。知识溢出的前提条件是存在知识势差,知识溢出实现的必要条件是知识接受企业的模仿和创新。当知识领先者的优势超过知识接受者的优势时,知识接受者通过对领先知识进行模仿和学习,不断改进生产方法,获得知识溢出收益。
知识溢出效应存在规模经济,在规模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出现相关企业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企业的集群。知识溢出是企业间空间距离的函数,随着距离的增加知识溢出效应会降低,进而决定了技术创新活动的地区化或区域化[3]。多种知识之间的联合生产不会因知识种类的增加而出现设备的大幅度更改,只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逐步的完善,在节约原材料的同时大幅度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产生范围经济。当只考虑两种产品的生产时,其成本函数为:SC=■式中SC表示范围经济程度,Q1,Q2分别表示两种知识产出数量,C(Q1),C(Q2)为相应的成本,C(Q1,Q2)为联合生产两种知识的平均成本。SC>0表示联合生产成本小于独立生产成本之和,即联合产生范围经济,SC越大表示范围经济程度越高。SC
2 知识溢出的实证分析
知识溢出的大小与知识接受企业同知识领先者空间位置上的邻近程度密切相关;知识溢出空间范围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技术知识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如果一个国家技术水平仅依赖于特殊的非空间因素,空间距离对于知识传播没有影响。否则,技术扩散与知识溢出就存在空间局限性[4]。这里实证研究对象为14个OECD国家,即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芬兰、挪威、西班牙、瑞典、英国与美国;研究产业为传统制造业。由于法国、德国、日本、英国与美国的R&D支出占据了研究对象的93%,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这里视这五个国家(G5)为其他九个国家的知识溢出来源。G5与相关国家的空间距离如表1所示。
利用技术调整后的传统制造业统计数据,根据以下公式来计算知识溢出的空间地域性:
lnFcit=?琢ci+?琢t+?茁ln[scit+?酌(■sgite■)+?着cit,?坌c,i,t
这里,c表示国家,i表示产业,t表示时间,s表示累积R&D支出,g表示G5中的一国,Dcg表示c与G5中的某一国家g的空间距离,?琢ci、?琢t,?茁、?酌与?啄为相关估计参数,?着cit表示误差项。参数?茁反映了与本国R&D密切相关的生产率弹性,?酌则表明从外国R&D中获取利益后的生产率大小。?啄表示距离参数,即R&D的地方化程度,通常由在空间距离不等条件下外国R&D对本国生产率影响效果的变化度来确定[5]。根据G5与相关国家空间距离及产业数据可以得出实证研究结果为:国内R&D效果?啄=0.054,来自G5国R&D相对效果?酌=1.129,距离参数?啄=0.495。由于?酌为正且?啄为正,这表明来自G5国R&D的有效性随着距离增加而减弱,国与国之间的知识溢出已经超越区域地理边界,知识正负向溢出的空间距离变动情况相对比较复杂;邻近区域对本区域存在非常明显的正向知识溢出效应,知识空间溢出的作用强度呈现随着空间距离增大而逐渐衰减的特征。
3 研究结论
知识溢出效应主要取决于溢出接受企业的吸收消化能力和模仿创新的投入水平。知识势差的存在是溢出的前提条件,接受企业的模仿创新是溢出实现的必要条件。知识溢出正效应表现为知识生产的私人边际收益小于社会边际收益,负效应即知识生产的私人边际收益大于社会边际收益。空间距离越近知识溢出流越大,远离溢出源的地区受到时间、经费等因素制约,进行直接学习交流的机会较小,其突出表现是溢出中间阻力增大,溢出速度相对较慢。由于新技术被同行业模仿随空间距离的增加存在时滞,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知识溢出时滞及知识退化率与知识溢出效应成反比例变化。
参考文献:
[1]盛垒.西方空间知识溢出研究进展探析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32(10):2-9.
[2]符淼.地理距离和技术外溢效应:对技术和经济集聚现象的空间计量学解释[J].经济学(季刊),2009,8(4):1549-1566.
随着当前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计算机教学中,传统的“电子课件PPT”+“讲解”的简单教学模式已在逐渐改变,正朝着情景化教学和案例化教学迈进。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也不再过分追求理论知识,而是以实用为原则,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体系,这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改进。
一、情景教学的涵义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学习的真正目的,是要让学习者真正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一些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者将会学到更为有效的知识,学会利用自身的知识结构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衡量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所以,情境教学法在人才培养观、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方面远远优于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二、情景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1.精心选择教学材料,为“情景教学”创设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就可以引发学生的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同时利用知识的内在逻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不断往下学习,从而完成目标任务,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悦的心境,活跃学生的思维,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情境教学的创设应当有丰富的课堂教学材料为基础,使学生的思维在广度、深度上有一个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时,精心筛选材料,紧扣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而又应有所拓展和延伸。
情境教学可用于新授课,从一开始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很快进入活跃的。例如:在学习《海报制作》时,因为学生都有阅读海报的经历,所以在学习海报制作的开始,我引导学生去观察事先准备好的许多优秀的海报,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材上提供的资料。通过教师精心选择的资料,使学生进行一个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针对性的学习解决问题。而且经过几次对学生的引导,学生就逐渐养成了通过查找观察优秀海报——思考分析——发现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当然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中,还会遇到很多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再通过不断的观察——将问题分解细化——逐一解决,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在这样交替循环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不断进步提高的起点是观察,发现问题是关键。
2.巧妙安排课堂教学结构,选择良好教学情境创设时机。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创设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整体结构中的重要一环,教师一方面在教学中要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 难点,另一方面又要创设教学情境,沟通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思维,诱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因此要巧妙安排课堂教学结构,适时地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计算机课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计算机只有和现实生活结合才会更有意义。所以,我们就巧妙安排教学结构,将学习的新知识往往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使教学内容真正和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贴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刻。另一方面鼓励引导学生将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课堂教学理念是:把学生学习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人的意识和机体活动、情感与认识活动、社会规范的要求和学生的天性统一起来,创设一个和谐的充满关爱的课堂人际氛围,让学生富有个性地、独立自主地、自由开放地合作与探究学习,从而使得学生通过适合自己的途径,轻松自由地掌握知识——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在学生有需要时,从旁递一下拐杖”的人。
计算机作为一门学科,其特点是知识涉及面广、更新快,所以它的学习方法有别与其他的学科。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专业有莫大的兴趣,但由于他们目前的学习能力,以及计算机知识的繁杂多样性,随着学习的深入,有些学生会慢慢觉得它比较复杂、比较枯燥,并产生迷惘、惧怕、甚至想放弃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展生本教育,是摆在计算机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问题的探讨
在刚接触生本理论时,由于认识不深,没领悟到生本理念的真谛,只停留在粗浅的文字认识层面,认为:生本,就是教师在课堂里少做事少说话。就因为这么一个粗浅而又错误的认识,走了很多弯路。
开始按着自己粗浅的理解,不断改变教学模式。尝试过课堂初期向学生展示一个标准的作业成果,让学生以此为参照,完成相关操作;尝试过给出一份详细的操作指引,引导学生操作……这些措施没有收到任何效果,学生更是觉得枯燥无味。种种的失败让我决心重新认真学习生本理论。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反思,我终于找到了失败的根源——对生本教育只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曲解了它的真实涵义,以为让学生自由开放、独立自主的学习,就是教师什么都不用管,给出学习范围后听之任之就行了,既没向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也没给学生适当的导航与鼓励,更没有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热烈、充满关爱与鼓励的学习环境。
生本教育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主要由“领受—领悟—提升”三阶段组成。
领受:教师要向学生确定教学任务,并且简明扼要地提出问题,要在上一次课结束时开始,这样学生才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做课前准备。教师要融入课堂生活,表情动作和言语能让学生体味到教师的关爱和深切的期望。因而当一次新课开始,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教师对讨论询问即可获得学生领受的现状,为下一阶段的领悟引导以及对教学设计及时做出调整。
领悟:是生本课堂教学中的主题和核心环节。阅读、讨论和相应的必要练习是主要的教学策略。通过阅读、讨论或相关练习,让学生深入知识的内部,领会知识的内涵及发现知识生成的初步或基本的规律。同时用集体学习的动机促进内化的方法,使知识与思维、情感、态度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有机成分。
提升:是在学生领悟的基础上对知识的拓展。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成功领悟,让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探究的精神得到张扬和发挥。
既然对“生本教育”有了较深、较正确的认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再度尝试开展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生本教育”。
首先,建立小组,提前明确学习任务。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就向学生明确下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关注一下大致的学习内容,尝试利用各种渠道发掘与之相关的内容。在必要时,还会向他们提供几个相关的网址,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去浏览。在这个环节中,为了引导他们主动“准备”学习,还采用选举“最优秀发掘员”、“最优秀关联员”、“最优秀资料情报员”等方法激励他们多尝试、多思考。教师意识到:若仅靠学生单个去发现问题、去领会知识、去深化延伸知识,他们的个体力量与能源是不够的;而若他们一遇到问题就找教师,知识的延伸还时刻需要教师的指导的话,这不但扼杀了学生的潜能,有碍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更别说教师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照顾不到每一位学生。所以,把学生每四个人组合成一个小组,引导他们课前一起做好资料的采集与分析工作,课堂中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探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释疑,共同进退。
其次,组织探讨,因势利导,始终谨记教师只是课堂组织者这个身份。课堂中,再次明确该节课的学习任务,并根据该内容提出一些相关而又扼要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引导他们把课前已收集、分析好的资料与该节课联系起来,并让他们带着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把书本知识和课前准备的资料结合起来,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擅自把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强加给学生,只是演绎一个巡视者、旁听者的角色。只有当学生面露迷惘之色、不知所措,或是讨论争持不下时,教师才能引导他们走回“正道”,而这么一个行为也往往是点到即止,剩下的还是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究。
作为我国人才输送的渠道之一,技工学校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新技术的到来让传统的课堂发生了变化,一些难以预期的因素困扰着教学的开展。这些教学困惑影响着我国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笔者主要对中职学校教师感到困惑的现象进行调查分析,结合自身认识,从教师、学生和教学模式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教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的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1]。
职业教育搭起了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在短期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以柳州市为例,柳州是我国著名的工业城市,汽车产业发达,对工人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的要求,而中职学校就是柳州市工业发展的后备力量。
实践证明,以往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甚至出现大量的闲散人员。另外,因生源、教学模式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并不理想。
二、挑战与困惑
1.学生因素
目前看来世界各地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外乎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对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起着关键和核心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学习的过程,主要以教师教学为主,教师与学生的行为表现都会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自从“课堂”这个名词出现以来,教师一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扰,极大程度上对教学行为产生影响。
对于中职学校来讲,课堂问题行为与生源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生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中考考试失利的学生;因各种原因在家的学生;有工作需求的青少年。一些学生对于知识并没有重视,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会在课堂上表现出一系列的问题行为,比如不能安心听讲,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走神、逃课等。
2.教师自身因素
不能否认,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不当或无效行为会使课堂教学效率低,导致学生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不认真听课。专业课程的教师一般是非师范类学校毕业,他们在大学期间没有学习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平时又忙于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及技能的实训,没有时间关注教育方面的理论,容易忽视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2]。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一些教师往往束手无策或是不能通过恰当的方式管理课堂,由此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3.课程改革
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简言之即任务引领、结果驱动、突出能力、内容实用、做学一体。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在符合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具备本专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及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课程改革的引领下开发出新的教学模式。
4.内涵发展
从近几年的发展看,中职学校进校门槛较低,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在这样的发展状态下难以避免问题的出现。教育部副部长鲁听在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上指出:中职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还需提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经济社会的需求不对称。从现状看,构建中职学校的内涵框架,发展内涵素质已经确定为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教育的任务。那么内涵理论提出了什么新的发展需求?
(1)具有“双师”素养
中职学校要培养经济社会需要的初、高级技能人才,要求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理论素养,还要掌握专业技能,具有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所谓“双师”,绝不仅是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简单叠加,而是这两者的有机融合,并能将其成功恰当地应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2)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学的目的是教导学生掌握知识,对中职教育来说,课堂不仅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场所,而且是实现教育改革的主战场,还是师生互动交流学习的载体。因此要促进中职学校的更好发展,就需要课堂教学的高效、高质量,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解决策略
1.学生方面
在新学期开始,面对刚刚接触中职教育、面对新环境的学生,教师不能只关注课程学习,而应从学生的心理出发,通过心理疏导、聊天谈心等方式将一些刚刚经历失败或是厌学的学生引领到正确的轨道,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起学习的动力和决心。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不加以重视,坏的习惯一旦养成,再纠正就非常困难了。因此教师从一开始就要防微杜渐,让学生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新的学习、新的生活。
(1)加强思想教育
中职教育以培养社会初、高级技能人才为主,因此可以通过给学生讲授就业指导,使其明确自己将来主要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帮助学生树立精英意识。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让学生明白,只要有理想有目标有行动,他们的一生照样可以大放光彩。
(2)加强学生干部管理
挑选高素质学生担任学生干部,进行严格要求,鼓励学生干部作为先进模范,在学习上积极刻苦,勇于探索,生活中遵纪守法,乐于奉献,为其他同学树立好榜样,营造好氛围,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2.教师方面
根据中职课堂教学课程复杂的特点,需要教师在教学课程内容的分配上更加灵活。相关研究者提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三个方式,分别是“过滤”、“还原”和“重构”。“过滤”即根据教学大纲及学生将来就业的基本要求,选择最适合学生的课程内容,其他不必要的内容即可过滤掉,此举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原”是指将课本知识与操作能力相结合,使学习与体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重构”是指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已有课程与学生实际,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创新性地重新设置教学内容。
另外,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还有许多创新的可能。比如在焊接课程中,除了理论学习,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去焊接实验室,让同学们亲手操作,及时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而不至于脱节。另外,多媒体对教学效果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机械课程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将零件的三维剖面图呈现在屏幕上,与板书或是口述相比将更加直观。
此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比如有些教师讲话幽默风趣,善于调动课堂气氛,且喜欢与学生谈心、打成一片,就更容易受学生欢迎。如果一个老师上课严肃刻板,不经常与学生交流,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老师的好感及对课堂的评价。
3.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就是要求学校根据能力本位思想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并且以培养目标、教学大纲为依据,以实验室、企业和教学基地等为教学场所,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技能[3]。与过去的教学模式相比较,一体化教学模式有以下特点:
(1)实用性强
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统筹兼顾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模拟的生产环境中学习,可以更好地将理论学习与操作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技能性强
一体化教学模式讲求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强调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们具有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3)质量、效率高
一体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从书面知识向实践操作的过渡。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就业实现了良好接轨,缩短了从理论知识向操作能力转变的过程。
(4)教师素质要求高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培养“双师”素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良好融合。因此,面对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应该加强学习,接收新的教学理念及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设施。
(5)教学条件要求高
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更好的教学条件,既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够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因此,中职学校在实验器材上应提供全力的支持。就现阶段来说,一体化教学总体还有一些问题:
第一,改革进行缓慢,并有利有弊。在改革的试验期存在转变不彻底、方式不恰当等问题是正常现象,但要正确对待,积极纠正。
第二,教师存在达不到专业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双高”的要求,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完全改变。
四、结语
教师在中职学校的课堂上产生困惑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努力改善中职教学中的困惑因素,让学校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教学困惑不仅仅存在于中职教学中,全国无数教师都在为这个问题寻找解决方法。现阶段存在于中职课堂的教学行为问题依旧值得整个社会进行反思。
参考文献:
前言
在基础教育阶段,初中教育政治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课改理念的推动下,创新教学理念已深入广大教师心中,并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初中政治是对学生思想的开拓,通过政治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谈论,一步步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政治觉悟能力搭建坚实的基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创新意识成为了当前教育的重点内容,探究初中政治教学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现实性的重要意义。
一、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原则
首先,激发学生兴趣。阿基米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在人们开始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兴趣是产生创造力的源泉。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纵观初中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教学活动,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其次,鼓励学生质疑。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其实就是思考的过程,而思考则起源于质疑。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且,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始终要报以和悦的态度,不训斥、不排挤,给予积极鼓励和肯定。
再者,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学习的知识是非常广泛的,他们的知识需求量是无限的;而作为一名对学生学习起着重要引导作用的教师来说,应该不断进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及素养,不断开拓进取丰富自身知识,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识渊博、道德高尚的教师,从而更好地适应学生学习需求,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第四,尊重学生个性。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家庭环境及背景,因此,其的性格特点有很大的不同,包括兴趣爱好,思维及各方面能力等。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善于发掘他们的闪光点,积极鼓励他们,积极地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个性发展平台,从而激发学生自身潜能及求知欲望。
二、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民族兴旺的动力源泉。随着新课改的步步深入推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新时期教育的关键内容,成为了广大教师及教育界广泛研究的内容和热烈追捧的话题。因此,为了抵达新课改的教育目标,教师必须对此高度重视起来,树立创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性特点,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积极运用现代信息化教学工具
作为一名合格初中政治教师,首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地进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及素养。为跟进新时展的步伐,教师必须积极运用现代信息化教学工具——多媒体。科学、合理地将政治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有效融合,利用多媒体丰富、新颖、生动的感官效果触激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从而激发学生个性思维及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巧妙地创设课堂情境
趣味性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来源和必由之路。只有课堂内容具有趣味性,才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及个性思维,逐步将学生引入智慧的殿堂,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观察、发现、探究,并沿着自身个性思维轨迹进行思考,从而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富有创新意识地进行解决问题。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起着非常大的积极作用。教师在进行课堂情境创设时,必须纵观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结合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整体特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教学情境,只有这样,创设的情境内容才能够符合学生的思维范畴,才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自然而然地展开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
结语
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选择古筝曲配乐,教师随着明快的乐曲声吟诵,学生从中感受有山、有水、有彩云、有猿声、有小船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以美的氛围。为学习这首诗做好情感铺垫。接着,老师介绍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深入学习这首诗,有利于学生对诗的理解。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配乐让学生练习吟诵这首诗,更能激发起学生吟诵诗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借助图画。再现美的情境
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在逐字逐句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教师用简笔画再现情境,用粉笔勾勒彩云、山、水、小船,学生边讲,教师边画,画面从无到有,处于变化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人情境。让学生通过画面,感受诗中两岸悬崖峭壁,猿声啼叫,一叶轻舟在湍急的江水中飞流直下的景象,画面静中有动,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感受画中的情,听到画外的音。活跃学生的思维,更好地理解诗句。又如学习杜甫的《绝句》,在学生明确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把想像中的画面画出来,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学生边画边想像,给画配上颜色,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优美意境。
三、运用语言,领悟美的境界
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学生对“朝辞自帝彩云间”中“彩云间”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我便组织语言,利用儿童的联想、想像,启发学生领悟美的意境,把他们带人美的境界。我对同学们说:“早晨,红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射出万道金光,照在山顶的云朵上。云变成了金色、红色、橘黄色、紫色……环绕山顶,环绕着山顶上的白帝城。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通过老师的生动描绘,以及带着与作者产生共鸣的真切的情意,激起学生的情绪,巧妙地把学生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四、充分诵读,感悟美的韵律
单元知识网络化
学习化学的最大障碍是难以进行“分析、对比、综合、推理”,难以形成知识体系。通过复习使知识“网络化”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还可以按章编网络,按基本概念、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分别编网络,包括分子式计算网、化学方程式计算网和溶液计算网等,可根据它们来设计解题思路。
四类知识复习好
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复习方法:咬文嚼字抓关键、分析比较辨异同、分类归纳成网络。注意对教材中所有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分类掌握。通过分析、对比,把握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
采用巧妙的记忆方法,切实解决学生的记忆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化学知识比较繁杂、零散,初学化学的同学,会感到难记易忘,因此,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一、锻炼、增加记忆力
记忆能力的锻炼是很有必要的,要想把知识记得牢固,要学会锻炼记忆办,增加记忆力。
1、坚定自己的信念,锻炼记忆。心理学家认为,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种自信心。记忆力强弱,与先天因素有关,但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后者。通常肌肉越锻炼越发达,我们的记忆力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因不良的心理状态而引起的真正的健忘。
2、理解并学以致用,增强记忆。理解知识的本质及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思则疑,疑然后能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背,触类旁通,加深印象,历久不忘。如对于气体摩尔体积这一概念,一定要理解透彻: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物质,一摩尔的体积才是22.4升,要记住相限制条件,而不要靠死记硬背。
3、经常复习,强化记忆。“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很多同学都有这种想法觉得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久记忆的信息,应该经常复 习。温故而知新,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
5、联想知识,记忆牢固。联想可以打开我们的记忆闸门,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形成多种联想,就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
6、浓缩知识,择要记忆。在知识总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删繁就简,提取重要的信息点,去掉意义不大的,“浓缩”知识,就显得很必要。
7、巧用押韵,利于记忆。韵律化的材料,富于魅力、感染力,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凡用韵之处,读得顺口,利于记忆。如把硫酸的工业制法概括成“三阶段、三方程、三设备、三净化、三原理”就利于记忆。
8、不断运用,巩固记忆。反复运用就能使正确的回忆得到强化,纠正错误的回忆,重新记忆遗忘了的,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永久记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知识不应变成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不能视为就是为了储备,而要进入周转,加以运用,才能巩固,才有效能。”
二、化学知识的记忆方法
初中化学知识点多,涉及面广,易学难记。学生们普遍反映化学课 “学得会,记不住”,针对这种状况,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旨导学生记忆方法,加强记忆方面训练, 提高记忆效果。
1、谐音记忆法。 通过谐音,可以使材料具有双重意义。这样一开始,识记材料便成双结对输入大脑,并分别与大脑中已有知识结构的不同层次相结合,等到回忆提取时,自然就多了一条渠道。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可以对某些零散的、枯燥的、毫无意义的材料地进行谐音处理,以形成新奇有趣的语句,这样就容易输入和方便提取了。例如:(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可用“查、装、定、点、收、离、熄”七个字概括,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使学生乐于记忆。(2)在讲到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同学们往往会产生仰视和俯视两种不正确的读数方法,导致读数与实际体积有偏差,通过画示意图得到:仰视时读数小于实际值,俯视时读数大于实验值,为了记忆深刻,采用谐音读作“羊(仰)小虎(俯)大”。 (3)在用托盘天平称取物品时,左边托盘放物品,右边托盘放砝码,有的同学容易记错,可以谐音记忆为“左屋(物)有(右)马(码)”,就不容易出错了。(4)地壳中所含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大的四位元素的顺序为:氧、硅、铝、铁。可以谐音记忆为“养闺女贴(是应)该的”。
2、对比记忆。“对比”是识记知识,掌握知识及应用知识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只有比较才有鉴,才能区分。对于易混淆的化学概念、理论、定义等,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比较,寻找出它们的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抓住其在属性。例如:分子与原子:相同---微粒, 不同---物质与变化。混合物与纯净物:相同---物质,不同---组成。单质与化合物:相同---纯净物,不同----元素。H2 CO CH4:相同---色、态、味`密度比空气小, 溶解性,可燃烧性,不同----燃烧产物。等等,通过列表形式进行比较,学生对比分析,学会了比较方法,对任何易混记的概念都能得到清晰认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化学知识掌握的也比较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