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的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12-14 09:46: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经济法的知识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经济法的知识点

篇1

由王永吉、吴春一主编的《经济法基础知识》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其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经济法概述、经济法律关系、财产所有权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企业法律制度、破产法、合同法等。虽然要求为“基础”,但中职学校的学生要学好这门课程并非易事。为了达到这一要求,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如下几点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重视对教材中必学内容和选学内容的处理

《经济法基础知识》(以下简称经济法)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学生学习经济法的目的有:重点掌握一些常用的法律基础知识,更好地服务于今后的工作;为学生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打下一定的基础。为了达到这两个目的,教师应先熟悉福建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编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第二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第三章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内容,然后结合本教材的教学目的,确定必学和选学内容的重点章节。确定必学内容应作为教学重点,因为本课程一共十四章必学内容就占了十二章。在对必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合同法”、“会计审计法律制度”、“财政税收法律制度”作为重点章来学习。在对选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对“金融法律制度”一章进行重点学习。学生对以上这些重点章内容的掌握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可见这些章节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经济法的重中之重。

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随着教学的改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正不断融入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之中,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与运用。教育技术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等新的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用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达到充实课堂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及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中活动相结合的理论和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及应用,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集文、声、图、像于一体,使教学知识的来源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充实,更加形象生动。在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充满创造力的学习环境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使得学生的学习视野更加开阔。尤其是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手段主要以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代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仅仅依靠教师和教材的单调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中学生面对的不再仅仅是文字教材和教师的板书,还包括图文并茂的音像教材、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及通过信息网络实现的灵活生动的现代教学系统。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功能,通过对大脑产生多重刺激,达到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

在经济法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章节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可结合电子教案,认真研究教材、收集素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例如:在学习“第八章合同法第八节违约责任”时,教师不仅要把知识点制成幻灯片,还要补充更多民事活动中违约的案例,以文、声、图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课后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回答复习思考题(有的题目答案在教材中没讲完整)、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彻底改变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

三、重视对教材中“小资料”、“链接”和“想一想”的利用

在经济法的教材中,编者安排了一定量的“小资料”、“链接”和“想一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其的利用。“小资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对于“链接”知识,要把前面学过的知识与现在所学的新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至于“想一想”的知识,多数都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相近概念(或问题)的理解。现就以“第八章合同法的第二节合同的订立”为例:在本节讲到“自然人”这一知识点时,编者就安排了一个“小资料”(其内容是:我国《民法通则》将自然人分为三类:一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一般指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二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三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旨在学生自己阅读或者在教师讲解后,对法律上的“自然人”有深刻的理解;在本节讲到“委托人”时,编者设计了一个“链接”(其内容是:关于“法人和法人制度”请同学们复习第二章“经济法律关系”第一节的相关内容;关于“委托人”请同学们复习第二章第四节“经济行为”。),旨在学生通过这一链接,对“法人和法人制度”、“经济法律关系”、“委托人”、“经济行为”这四个概念有更到位的理解;在本节讲到合同订立的程序的“要约”时,编者安排了一个“想一想”(其内容是:想一想两对相关概念的区别:“要约”与“要约邀请”;“要约撤回”与“要约撤销”),旨在学生通过“想一想”的思考,找出这两对概念的区别,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总之,在《经济法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教学重点,确定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信息,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学生为根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2

第一点,以增进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公民福祉为核心。因为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而公民福祉又是发展的核心。目前中国人口存量已超过13亿,达到13.1448亿。近几年,年出生率12.1‰左右,年死亡率6.8‰左右,年自然增长率5.3‰左右。按此计算,年人口净增量近700万,十年净增人口近7000万。中国的发展以13亿人的价值和13亿人的潜力的发挥为中心,旨在满足13亿人的基本需要,并促进每位成员的全面发展。这实在是举世无双的事情,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首先应强调这一点。

第二点,充分挖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巨大制度潜力。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它有若干质的规定性,这个制度是有潜力的。在所有制问题上,在调节机制问题上,有自己的特色。其中最显著的就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结合。中国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这种新的体制模式,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中,大致只有三个,中国、越南和老挝。应该说,在探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结合上,中国是最早的国家。这种“内在结合”的巨大制度潜力,正在释放过程中,并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又一特点。

第三点,努力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和作为后发国家三大优势。一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目前,中国16岁以上,60岁以下且已就业的劳动者约有7.6亿多人,劳动力队伍庞大且成本较低,这是很大的优势。二是拥有广阔的市场。从商品市场来看,近几年中国每年的社会商品零售额七八万亿元人民币,2006年进口货物8000亿美元。从资本市场来看,29年来,中国引进外资7000亿美元,相当多的国外企业到中国大陆投资,就是因为看中了中国大陆的市场。三是后发优势。随着信息革命和生物技术革命的到来,无论是老的工业化国家,还是新的工业化国家,都处于同一个起点上,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我们正在发挥并利用这种后发优势。

第四点,着力实行有中国特色的“四轮推动”,即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四大支撑。

第五点,在更大范围内推进有中国特色的“五位一体”建设,即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建设重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建设重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建设重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建设重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重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五位一体”的建设,基本宗旨是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中国自己的贡献。研究发展模式,应该有此广阔的学术视野。

紧扣一个核心,整合两种制度,发挥三大优势,实行“四轮推动”,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

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中的“四轮推动”

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四大支撑力最。

(一)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

目前,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43.1%;制造业的总产值占全社会物质总产值的比重是67.4%。按照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中期工业产值应超过40%、制造业产值应超过60%的经验,中国现在处于工业化中期,并且加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生产国。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拒绝复制前工业化国家“危机转嫁”等传统模式,使中国的工业化必须探索新路。这里所说的“新路”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有别于“传统的”工业化模式,真正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要有别于当今世界别国的工业化,真正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道路。这种“新型工业化”与“有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交叉结合,即是“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可概括为下列“五个结合”:

第一,提高科技含量与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紧密结合。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把工业化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重在提高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是区别于以要素(主要是资本)大规模投入为特征的旧式工业化的标志之一。同时,鉴于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和成本较低的特点,努力寻求提高科技含量与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的结合点,以此形成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的多层次工业发展格局,进而提高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发展城市工业与发展乡镇工业紧密结合。中国有600多个大中小城市,这是中国工业的重要增长地。同时,鉴于全国密集着3.5万多个乡镇,也是中国工业增长的“沃土”之一。20世纪80年代期间,乡镇工业的数量、就业人数和总产值分别以年均26.6%、11.2%和29.6%的速度增长。到90年代,中国乡镇工业的产出占到工业总产出1/3左右,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一”之势。近年来,中国乡镇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迅速升级,从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新兴工业化地区的发展来看,新式武装的乡镇工业已成为中国工业化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第三,推进工业化进程(特别是重化工业发展)与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传统工业化在增长方面的所谓“辉煌”,是以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生态的破坏为代价的。不少发达国家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薄弱的国家。传统的以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生态破坏为代价的工业化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特别是在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之后,只有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之路。“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单位GDP能耗五年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排放五年降低10%的目标,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节能减排已成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明显特征之一。

第四,工业结构转型与经济体制转型紧密结合。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推进过程中,是以基本稳定的体制结构为基础的,虽然也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但全面的体制转型以及社会转型并不突出。中国是一个不发达且处于转型中的国家,工业结构转型与体制转型这“两个转型”扭在一起,无论是微观领域的工业企业的体制模式,还是宏观领域的政府管理工业模式,都对工业化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五,工业化过程中利用外资与独立自主紧密结合。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对外开放中不断推进的。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给中国的工业发展带来了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的巨大历史机会。

中国正是利用全球化和“后发优势”,有效吸收发达国家的资本和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造就了发达国家用很长时间才造就的工业化格局。同时,鉴于中国是一个走独特道路的大国,颇为注重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保持自己的独立自主地位。尤其是存在投资、技术、贸易、环境等壁垒的情况下,中国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大格局中,寻求利用外资与独立自主的最佳结合点。

此外,在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革命迅猛发展的条件下,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面临一个与信息化的关系问题,这是当今世界各个推进工业化国家(以及像英国这样的工业化发达国家)共同面临的新挑战。中国紧紧抓住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化的历史机遇,将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一方面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特别是注重发挥信息化在工业发展中产生的“倍增效应”和“催化效应”;另一方面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提业支撑,着力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现代化。

(二)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

城市化在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值得关注:

第一,中国城市化走的是一条“城镇化”道路。国际上一般称“城市化”,而中国的城市化是将镇(指镇本级)纳入其中的,故称为“城镇化”。长期以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比较缓慢。改革开放后,城镇化率迅速提高,由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06年的43.9%,28年间提高了25.9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加0.93个百分点,特别是1996年-2006年间,城镇人口比重从30.48%提高到43.9%,年均提高1.34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到2015年前后,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可能达到55%左右。

第二,中国城镇化走的是“立体网络型”的协调发展之路。所谓“立体网络型”,即以大城市为中心、中等城市为骨干、小城市及小城镇为基础,以大带小,协调并举,构筑一个容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立体网络。这是一条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

第三,中国城镇化采取的是区域布局“差别化”推进方略。所谓区域布局“差别化”,表现在中国的东部重点是丰富城镇内涵、提高城镇化质量,形成有生命力的城镇带、都市圈、大城市连绵区;中部重点是大力发展中等城市和大城市,扶持区域性中心城市;西部则控制小城镇无序发展,优先发展大城市,有重点发展中等城市,将超出环境承载容量的人口向区内大中城市和东部沿海迁移。

第四,中国城镇化与体制转型紧密结合。数以亿计的农民进入城市或城镇,这种巨大的社会变迁,相应地要求进行体制转型。中国为实现城镇化目标,应着力打破城乡分割的格局。一则,打破城乡人口管理的二元体制,改革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二则,改革城乡管理体制,为简政放权、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创造条件。可见,中国上述的城镇化战略,与西方国家的城市化明显不同。

(三)中国经济的市场化

中国曾经是一个计划经济体制根深蒂固的国家,需紧紧抓住体制转型这一链条,由到核心,逐步“攻坚”。现在,市场调节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已达到95.6%,生产资料达91.9%,农副产品收购达97.7%。从国际上看,中国市场已成为世界竞争激烈的特大市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

目前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也遇到了如何继续深化的难题:国内方面,要素市场市场化程度还较低,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等适应市场化的程度还有距离,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各种体制性机制依然存在,行业垄断、地区封锁、行政壁垒等仍在妨碍公平竞争和商品要素的自由流动。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实现要素市场的市场化,包括资本、土地、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等。国际方面,应破除进入全球市场过程中“国际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实现围内市场与全球市场的对接。

(四)以全球思维推进国际化,并以独立自主的大国姿态参与全球化

篇3

1.电视媒体体制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法律问题凸显。法制节目既需要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又必须改进当前单一的节目类型获取收视率来保证自身在全媒体环境下的竞争优势,这已成为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难题。地方电视台本身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较为困难,因此部分电视法制栏目选择了接受政府法律部门的资助,以“合办”的方式进行节目的播出。如此一来,电视媒体本身的舆论监督能力就会减弱,再加上多方面的障碍,电视法制节目的监督能力和质量就会相应下降,无法有效发挥传播信息、法制教育之外的作用,削弱了法制节目的公信力,降低了收视率。

2.节目内容重复,缺乏应有的深度。

以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开播为标志,中国电视法制节目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各地方电视台的法制节目缺乏创新意识。仓促上马的法制节目,一味模拟经典法制节目的样式和叙事风格,因此,一段时间国内的法制节目大量出现,但整体质量不高。又因为该类节目在叙事风格以及节目式样上创新不足,本分媒体单位为了获取收视率,单纯迎合观众的偷窥欲望,对社会热点、大事件争相报道,忽视了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法律问题。其次,电视法制节目内容同质化严重,无法吸引受众。

二、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机遇

1.社会的发展,为电视法制节目发展提供机遇。

当前,我国多种经济形态不断发展,引起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我国公民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对自身的权利、义务和应尽的责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开始自觉维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人们学习法律的意识空前高涨。另外,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弱势群体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儿童、妇女、残疾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不断要求实现或者提高自身的合理权益。以上这些社会现状都为电视法制节目提供了丰富的选题和第一手素材。

2.我国法律的不断健全完善,为电视法制节目发展提供机遇。

随着“依法治国”的深入人心,我国的各项法律法规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完善,从中央到地方、从社会管理者至普通百姓,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全媒体环境下,因电视媒体具有强势的宣传功能,在整个法律宣传的过程中,电视媒体中的法制节目在促进我国法治进程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3.媒介需求,为电视法制节目发展提供机遇。

当前,无论广播电视媒体还是纸质媒体,只要真正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转化为实际的内容呈现给受众,就会受到广大百姓的拥护,获得广大受众的支持。对于电视法制节目而言,只要以百姓利益为关注的内容,保持与广大群众的紧密联系,保持法制节目内容的实效性和悬念性,就可以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方面,电视法制节目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

总之,我国人口众多,电视法制节目承担着主要的普法宣传、普法教育、法律服务等任务,这既是对电视法制节目的挑战,也是它的发展机遇。在全媒体环境下,电视法制节目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应进行理性分析,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为我国的法治化进程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胡智锋:《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现状及发展之我见》[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7期

篇4

在我省农村能源的概念有以下两方面的含意:一是从能源角度讲,是指适应当前农村需求,并可就地开展利用的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和核能等常规能源之外的非常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自然能源;生物质能和畜力等生物能源;小水电、小火电和小煤矿等。目前这些非常规能源还起不到主要作用。因此,称之为辅助和补充能源。另一方面从经济角度讲,农村地区能源的供需和管理,包括当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国家分配和供应的商品常规能源和各种农村用能问题等。

2 农村能源的特征与分类

农村能源的种类具有多样化和分布广、能量密度低、可再生性、互换性、不可替代性等众多特征。在多样性方面有生物能源,如生物质能和非生物性能源,有地下能源,如矿物能源和地热能源、地上能源,如生物质能、水能和太阳能、风能等。分布广方面,到处都有可供利用的能源资源,但各种能源的分布因不均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由于地理和自然条件的影响造成了能量的密度低、分散性、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因此在农村能源建设和开发利用中应采取多能互补的原则。自然能源和生物质能源等,同属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清洁,如太阳能等。在能源的互换方面,如太阳能被置换为生物质能,水能转换为机械能。所谓能源不可替代性,是指能源作为主体是可被其他任何资源替代的。农村能源分类情况如下:(1)常规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水能、电能)和非再生能源(矿物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二次能源:火电、核电)。(2)非常规能源包括传统能源(新柴、秸杆、畜粪等;太阳能:日晒等;风能:风车、风帆等;水能、水车等;地热能:热水;畜力)和新能源(生物质:沼气、酒精等;太阳能:热收集器、光电池等;水能:小水电;风能: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潮汐发电)。

3 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能源建设的关系

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能源的建设起着积极促进和推动的作用,也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2-0007-01

的有效提供和提高,又能及时的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用能的需求。农村经济的规模和速度,又会促进或制约农村能源建设的程度和规模。一般来说,农村能源的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增长成正比。能源消费愈大,现代化程度愈高,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量基本上是同步。随着能源利用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费量会减缓或降低。农村能源与农村经济的一般关系,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反映出来。目前,大都采用的是宏观计量经济分析法,即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法。用经济增长率和能源消费量增长率之比表示弹性系数,由以下公式表示:由此可以看出,当能源消费量增长与经济产量增长趋向同步时,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值有趋近于1的自然倾向。所以,其变化是围绕1进行的。在经济发达的农村,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致等于或小于1,在欠发达的农村,该系数通常是大于1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值在各个年份是不同的,不同的农村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或处不同发展阶段农村其能源弹性系数值范围都大体相近。而且,在每个阶段系数值也相对稳定。这说明农村经济和能源消费速度,成正相关关系,但由于农村能源弹性系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负相关。前者为经济增长越快,能源消费量越多。后者为经济持续增长,促使技术进步加快,能源利用率提高。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值与单位生产总值的能耗密切相关,当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值等于1时,单位产值能耗不变,大于1时单位产值能耗处于上升状态。影响能源弹性系数因素很多,主要是产业结构、能源价格、环保和科技进步等。

4 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能源建设的要求

一般来说,农村经济的发展与能源数量的增长成正比的关系,并且,存在一定的比例。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农村经济的发展慢于农村能源数量需求的增长;二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能源数量的增长相同;三是农村经济发展快于农村能源数量需求的增长。第一种情况,一般是表现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初期,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高所导致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为落后,单位产品能耗较高;第二种情况是大都处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中期,农村经济和生活持续增长和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导致对农村能源的数量需求要有一定比例的增加;第三种情况,一般是在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期,生产力水平已经较高,技术和管理相当先进,单位产品的能耗已有明显下降,因此,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中对能源的数量需求也无须增加,甚至有所降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但要求农村能源产品数量的满足,而且要求在质量上的需求。不同的能源产品,存在着明显的质量差异。在同一类能源产品上,也会存在质量差异。当能源产品质量愈高时,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也就愈高;当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愈高时,对农村能源质量的要求也愈高。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农村能源在品种和结构上满足需要。农村能源的发展,使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兴起和发展。因此,日益扩大了对农村能源品种的需求。如乡镇企业工业锅炉和民用炉灶的用煤要求也不尽相同。此外,根据农村经济的发展阶段、内容、方式等不同,也要求对能源的结构有所不同,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改变。

5 农村能源建设对农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5.1 能源是农产品的结构构成要素,从本质上讲,农业生产即是能量转换的过程。

5.2 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能源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使社会和经济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改变了农村面貌。

篇5

改革开放之后,1993年之前,中国的服装零售行业主要以松散的单店经营方式为主。那时候,服装一般是通过一些大型的批发市场流通到全国各地,比如广东的白马就是当时比较有名的批发市场。那时货品供不应求,只要有货品摆在店里,基本上用很简单的手段就能把销售做得很红火,根本不用考虑橱窗设计、门店装修、商品陈列之类的问题。那时候也有商场,大多是国营,采用的是柜台式经营,衬衫、西装、裤子分门别类地摆放在玻璃柜里,没有试衣间。

2.连锁经营方式的出现

1993年之后,中国的服装零售业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从那时开始,一些新鲜的名字开始被我们所熟悉,比如“连锁经营”、“专卖店”等。然后我们开始看到一些新的服装经营方式,比如商品讲究陈列,店面经过设计,店员要接受集中的规范化的培训,还要穿统一的制服,每一季的促销活动都非常有序等等。

最早出现在中国的服装连锁品牌有佐丹奴、堡狮龙、真维斯、班尼路等。我记得那时候在上海看到一家连锁门店开张,门口大概排了300多米长的队伍,现场还有民警维持秩序,客人们走进店里根本不可能试衣服,只要挤进人群伸手抢到一件衣服就已经非常不错了。佐丹奴开张的第一天也是,门口排的队伍浩浩荡荡,完全超出想象。因为我们的消费欲望被压抑得太久,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经营的门店。从那以后,中国服装行业的门店经营因为看到了新的标准,就跨入了一个新的里程。从1994年到1999年是中国服装品牌大张旗鼓扩展、快速成长的―个重要阶段。

今天我们看到的森马、美特斯邦威等是在2000年之后崛起的。从那时候开始,中国的服装产业变得越来越国际化,跟全球接轨的程度越来越高,对流行的把握能力越来越强,规模越来越大,对消费者的引导能力与西方越来越接近。

3.单品牌专卖的经营方式

篇6

玉米茎基腐病又称玉米茎腐病或玉米青枯病,是由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Fitzp)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awbe)2种真菌复合侵染引起的。这2种病菌的侵染过程是:腐霉菌首先侵入引起根系腐烂,然后禾谷镰刀菌后继侵入加重为害。山东省阳谷县位于鲁西地区,近几年来发生呈上升趋势,成为玉米上亟待解决的重要病害问题。一般年份发病率为6%~15%,严重年份高达40%~60%,2009年全县发病率高达54.8%,减产16.4%,危害严重。为此,笔者于2009年对全县夏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特点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具体综合防治措施,现将其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发病症状

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的总称[1]。一般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收获前15~20 d,常在雨后晴天成片突然萎蔫死亡,由于枯死病株呈青绿色,故又称“青枯病”。受害植株的根系、茎基、茎秆、叶、穗均可表现症状。根系是主要受害部位,从抽雄开始特别在乳熟初期,地下根系先由根毛产生淡褐色水渍病斑,逐渐扩展至次生根,直到整个根系呈褐色腐烂状,最后变成空心,在空心内部表现紫红色,病根皮层为剥离,病株易拔起[2]。茎基部受害,由于根系的腐烂,地下1~2节由褐色水渍状变为深褐色并略带紫色,严重时茎基腐烂空心,只残留纤维组织。茎秆腐烂自茎基第1节开始向上扩展,可达第2~3节,甚至第4节,极易倒折。茎秆由于根系和茎基部腐烂,地上部1~2节间出现水渍状梭形或长椭圆形病斑,病部与健状组织界限不明显,病部手感较松软,1~2 d后变干瘪,纵剖1~3节茎内部变棕褐色并略带紫红色,残存疏松维管束组织。从茎秆第4节到顶部剖视无病变,仅在各茎节和穗柄基部变褐色溢缩状。叶片因根系茎基部受到破坏,使植株水分失调,由于蒸腾作用使叶片由下而上发生青枯,短则1~2 d,长则3~4 d,全株表现青枯,故有突然发病之感。叶片由叶尖向叶柄,叶缘后中脉表现局部失水,似水烫状。病部褪色无光泽,使整个叶片乃至整株迅速青枯凋萎。果穗受害,由于叶片青枯后,果穗从苞叶开始,由局部水烫状褪色逐渐变黄,穗柄柔软,果穗下垂,不易采收,病穗籽粒瘦秕。

2发病特点

通过对阳谷县22个地块的田间发病调查,发现玉米茎基腐病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发病时期与玉米生育期有密切相关。苗期至抽雄期是病源侵染潜伏期,从玉米乳熟期至乳熟后期均可发病,但以乳熟后期表现发病最重,只有在玉米乳熟后期地下根系出现腐烂空心,茎基1~3节有水渍状病斑变软时地上部叶片才出现青枯。二是夏玉米播种时间早晚与发病有密切关系。一般5月中下旬早播的夏玉米发病较轻,6月上中旬播种的夏玉米发病较重。三是不同品种与发病有关。无论自交系单交种或双交种都有青枯病发生,但品种、品系之间其症状有明显差异。在播种期相同的条件下,一般早熟品种发病最重,中熟品种次之,晚熟品种最轻。四是病残与发病有关。玉米茎基腐病属于土传病害,凡玉米连茬种植土壤中存在大量越冬菌源,发病较重,一般换茬地块或与其他非禾本科作物轮作地块发病较轻。

3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和杂交组合是防治该病最有效的措施。品种间对茎基腐病抗性差异显著,但同一品种对腐霉菌和镰刀菌的抗性无显著差异,即抗腐霉菌的品种也抗镰刀菌,反之亦然[3-5]。目前阳谷县种植的浚单20、浚单18等品种,抗青枯病能力较强,应大力推广。二是实行合理轮作。连作年限越长,土壤中累积的病菌越多,发病重;而生茬地菌量少,发病轻。发病较重的地块可与非禾本科作物或蔬菜等作物实行2~3年轮作换茬,此举可有效控制青枯病的发生。三是田间卫生。应及时拔除重病折倒病株,进行焚烧处理,特别是在玉米收获后应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高温沤肥,减少侵染源[4]。四是加强田间管理。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于玉米拔节期或孕穗期增施钾肥或氮磷钾配合施用,防病效果好。对于严重缺钾的地块,一般施硫酸钾100.5~150.0 kg/hm2;一般缺钾的地块可施硫酸钾75~105 kg/hm2。大田试验表明,用硫酸锌18~30 kg/hm2作种肥,防效可达90%以上[6]。

4参考文献

[1] 郎剑锋,杨蕊,赵荣艳.对玉米茎基腐病菌有拮抗活性木霉菌株的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2010(5):2419-2420,2426.

[2] 谢富欣,黄秋平,赵花周,等.我国玉米茎基腐病研究进展[J].陕西农业科学,2005(3):93-94.

[3] 吴全安,金加同.玉米青枯病病原菌的分离及其致病性测定技术的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97,27(1):29-35.

篇7

作者:孔月娥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fromthetheoryofpostandtelecommunicationsineconomicdevelopment,socialistmarketeconomytoday,postandTelecommunicationsassocialinfrastructure,notfreetomarketeconomyoutsidethedoor,andtoaccepttherealityofthetest,challenge.

Keywords:marketmechanismandeconomy;marketeconomy;

引言

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邮电通信作为社会的基础设施,不能游离于市场经济大门之外,而要接受现实的考验,形势的挑战。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行的核心是健全的市场机制,而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以价格机制、竟争机制和供求机制这三大机制为主的。正确识市场机制的作用,把握市场机制的内涵,对于我们加快发展邮电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邮电通信经济(economicsofpostandtelecommunications)是从邮电通信性质、生产特征及由此而发生的各种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出发,研究社会主义诸经济规律、生产力发展规律在邮电通信部门作用的条件和表现形式,以及发展邮电通信生产能力与合理组织通信网络有效活动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一、市场机制在通信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在发挥作用过程中自发形成的。通信市场作为社会大生产的一个重要领域,其形成、发展自始自终受价值规律的支配。因此,市场机制将直接左右着通信市场的发展方向、发展格局和发展进程。

市场机制在通信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有:

1、自发地调节通信资源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中的应用;

2、刺激通信生产者、经营者努力改善服务,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3、调节通信生产者、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分配。

二、价格机制是通信市场发展的关键

价格机制是指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市场上某种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动与市场上该商品供求关系变动之间的有机联系的运动。它通过市场价格信息来反映供求关系,并通过这种市场价格信息来调节生产和流通,从而达到资源配置。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最敏感、最有效的调节机制,价格的变动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通信市场的导向作用主要通过价格机制来体现和实现。而价格机制又通过价格与供求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而发挥作用,价格成为调节通信市场的杠杆。

1、价格机制对通信生产者和经营者来说,是竞争的工具和手段。为了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通信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在价格上以廉取胜,在质量上以优取胜。否则,一切美好的愿望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2、价格机制对通信生产者和经营者来说,是调整生产结构、生产规模、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向的信号。价格是衡量一种通信产品或一种通信业务能否被社会接受的重要尺度。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当某种通信产品或通信业务不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同时,生产者和经营者首先要检查其价格是否真实反映了价值。

3、价格机制对消费者来说,是改变其需求方向、需求规模和需求缓急的信号。通信产品或通信业务价格水平的升降,直接影响用户的通信需求和消费意向,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都成正比,有时甚至是扭曲的。这还要看通信市场的发育是否健全,人们的消费心理是否成熟。但有一条是肯定的,当价格超出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时,价格就会制约发展,成为发展的栓桔。前几年一些地方市话市场的过热与目前市话市场的疲软就是很好的例证。

三、竞争机制是通信市场发展的条件

竞争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为着自身的利益而相互展开竞争,由此形成的经济内部的必然的联系和影响。它通过价格竞争或非价格竞争,按照优胜劣汰的法则来调节市场运行。它能够形成企业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促进生产,使消费者获得更大的实惠。

通信领域的竞争是市场经济内在矛盾运动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对于我国通信市场全面竞争的提前到来,或怨天尤人、消极等待,或盲目乐观,都不是我们应取的态度。我们要以宽阔的胸怀,站在时代的高度去看待这场竟争。没有竞争机制,通信市场的发展就不会完善,通信服务水平就不会迅速提高,价格就会背离价值,通信领域可能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的“梗阻”。只有竞争,才能使价格体现价值。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近年来长话费已四次降价,下降幅度达38%。竞争,就象一只看不见的大手,支配着通信生产者、经营者的全部活动,从而达到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目的。

四、供求机制是通信市场发展的保证

供求机制是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竞争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供求关系受价格和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而供求关系的变动,又能引起价格的变动和竞争的开展。

供求机制是市场机制的主体。供求联结着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是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的反映与表现。供求运动是市场内部矛盾运动的核心,其它要素(如价格、竞争、货币流通等)的变化都围绕供求运动而展开。企业集团的成长与发展受到供求机制影响。企业集团既是市场供应者,又是市场需求者。充分利用市场需求调整自身的经营方向、战略、产品、技术、营销等是集团抓住机遇,避开威胁的重要内容。

没有供给和需求就没有市场。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二者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表现在通信领域:当通信能力滞后于社会需求,即供小于求,价格就会上升,促进通信发展;当通信能力超过社会需求,即供大于求,价格就会下降,延缓通信发展。目前,全国一些地方通信供求关系失衡,市话市场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转变,消费者持币观望,致使全国局用交换机实装率仅为56%,造成市话行业亏损当然,我们不能人为地将通信市场的供求关系简单地固定化,而应当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完善适合本地通信发展特点的供求机制,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加速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尽快提高整体竟争能力,巩固邮电通信在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中的主要地位,推动我国通信市场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

五、结语

我们要正确认识市场机制的作用,并抓住市场机制的内涵,这样有利于加快发展邮电经济。

参考文献:

[1]郭涛;浅析高校通信市场预测与决策[J];信息通信;2011年03期

篇8

1.怎样认识总体小康?

(1)表现:微观上看: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们的消费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宏观上看: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GDP)

(2)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的经济建设目标:P86--87

(1)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3.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P87

二、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内涵: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四个统筹P88)

(2)原因: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②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③片面追求GDP增长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收入差距拉大等。

注意:GDP增长并不一定带来经济发展。

2.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地位: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为什么:①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②存在问题: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投资、出口、消费三者关系不合理;三大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消耗高等。

措施:①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创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防需求的方针。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地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措施:①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要求: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措施:继续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高一政治经济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相关文章:

1.高一政治《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

篇9

神经性厌食(Anoreria Nervosa,简称 AN)是一种为了减肥或维持体重强迫自己进行节食或禁食的行为。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国内外很多科学家对此进行了较多的研究[1,2],本文结合文献报道对神经性厌食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简述如下。

1 发病原因

1.1 社会心理因素

这主要是由于女孩子在青春期时就存在着“瘦”的文化压力,以瘦为美的观念,使她们在追求瘦的道路上出现了病态心理。

完美主义和自我强迫症的人格特点,也是AN患者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她/他们无法忍受自己体重的增加,便采取节食、禁食等方法控制体重,继而出现厌食的表现,如看到饭菜就恶心、厌恶,甚至饮水都会呕吐。

减肥带来的惯性效应也是造成AN患者的一种心理因素。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AN患者都有强烈的对食物和体重的错误认识,对自己身体的需求,出现认知障碍,把身体对营养的需要当作一种缺陷,表现为活动量过大和不知疲倦。未成年的AN患者缺乏自主意识和自我意识,许多患者错误的认为他们的身体以某种形式受控于父母,自我挨饿可能是一种证实自己是一个独立个体的努力,只有通过异常的自我约束行为才能发展自我意识和自主意识。

1.2 神经系统病理因素

下丘脑是调控食欲的中枢,损伤和刺激试验产生了“双中枢”学说,即下丘脑外侧区是摄食中枢,下丘脑腹内侧区是饱食中枢,两个中枢通过神经通路的联系共同调控人的食欲引起摄食或停食的行为。弓状核在此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可能接受来自神经体液的刺激参与摄食调控,在弓状核中有两种神经元产生作用:抑制食欲的前黑皮素神经元(POMC)和促进食欲的神经肽Y和豚鼠相关肽共表达神经元,这两个神经元都投射到下丘脑神经核参与摄食和能量代谢的调控。

在AN患者中由于病态的厌食行为,让我们怀疑其摄食和饱食两个中枢功能异常和不协调。在杜永平[3]等人的试验中,刺激大鼠的胃迷走神经后观察两个中枢神经元的反应情况,发现摄食中枢抑制,饱食中枢兴奋,在厌食大鼠中,饱食中枢神经元兴奋的闽值降低,兴奋的反应时程变长,可见饱食中枢的兴奋性增加。

另外,血糖浓度也是影响双中枢的因素之一,摄食中枢中的血糖敏感神经元兴奋会引起摄食,饱食中枢中的血糖敏感神经元兴奋会终止摄食,他们发现在厌食大鼠的摄食中枢中学堂敏感神经元数量减少,饱食中枢中血糖敏感神经元数量增加,最终会使大叔难以产生饥饿感而导致摄食减少。

1.3 内分泌病理因素

1.3.1 瘦素 瘦素(leptine)是肥胖基因的编码产物,是人们发现的第一个脂肪细胞分泌信号分子,主要通过与体内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研究发现,其受体主要分布在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等,与摄食和生殖关系密切。体重增加时,瘦素分泌增加作用于下丘脑POMC,经黑素皮质受体引起一系列对肥胖的反应,即降低食欲使其摄食减少,代谢加强,体重减轻。体重减轻时,瘦素分泌减少,作用于下丘脑,使神经肽Y增加,作用于Y5受体,引起摄食增加,代谢减弱,体重增加。AN患者可能与下丘脑摄食中枢的功能异常有关,而瘦素正好是作用于摄食中枢的重要激素之一,故猜测AN患者可能与体内瘦素分泌或者受体结合的功能异常有关,但Hebebrand[4]等认为在一些AN患者体内的瘦素水平并没有增高,有些急性AN患者体内的瘦素水平甚至还是下降的,因而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瘦素在内分泌的功能维持上也起着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表明,禁食后的小鼠在给予瘦素刺激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都被相应地激活,其中对于性腺轴的作用特别明显,瘦素与卵巢排卵和维持正常的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从这方面也可以解释AN患者内分泌失调特别是月经紊乱的原因,间接地证明瘦素与AN密切的关系。

1.3.2 Ghrelin Ghrelin 是肠道激素的一种,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由外周分泌的促进动物食欲的一种激素,Horvath[5]等人的研究表明外周给予Horvath可以促进人和动物的摄食以及生长激素的分泌,可见其对生长激素的调节和机体稳态的维持其着重要的作用。Ghrelin 主要由胃分泌,它通过生长激素促分泌受体作用于下丘脑,在禁食阶段,Ghrelin分泌增加,促进个体摄食,在饱食后,血中Ghrelin浓度降低。由于Ghrelin特殊的生理作用,猜测Ghrelin浓度的改变可能与AN有关,但是Miljic[6]的研究表明从外周向AN患者注射Ghrelin后,并没有引起病人明显的摄食行为,却对AN患者产生促进睡眠的作用,在AN患者体内Ghrelin的浓度高于正常水平,具体机制还未明了,猜测肯能与受体数量、质量和分布异常引起Ghrelin代偿性增加有关。

1.3.3 PYY PYY是由回肠L细胞分泌的一种能抑制机体设施的激素,对Y2受体有高度亲和性,有研究表明,给大鼠注射与其餐后相同剂量的PYY,能明显抑制大鼠摄食。Y2受体也高表达于下丘脑弓状核,其作用机制与瘦素类似。在肥胖病人体内,PPY的浓度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猜测在AN患者体内PPY浓度高于正常水平,在Misra[7]等人的研究中证实AN患者的PYY浓度高于正常人的平均水平,并使AN患者的摄食减少。

2 临床特点

此种病征患者90%~95%为女性,体重比正常人平均减轻15%以上,同时还表现为强迫性参加体育锻炼,服用泻药或利尿药,内分泌紊乱如女性闭经等。据MURPHY[8]等人的总结,AN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1)病态面容,由于进食少营养不良造成。(2)少发、脱发等秃头症表现。(3)皮肤干燥,指甲易碎。(4)心率减慢,低血压表现,严重者可致心衰。(5)胃排空减慢导致便秘。(6)停经表现。(7)电解质和体液平衡的破坏导致肌肉减轻及关节腔积液。

3 治疗方法

由于对AN发病原理还没有彻底明确,所以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对症治疗,其治疗原则是在入院初期为病人控制食量和体重,让患者通过学习掌握新方法,集中精力克服饮食紊乱的心理因素,随着患者恢复至目标体重,饮食和体重的控制权逐渐转交给病人,便于让患者学会如何控制自己饮食和体重,整个康复过程会持续2~7年,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3.1 营养治疗

其治疗目的是重新建立病人正常饮食行为习惯回复病人的营养状况,维持病人的正常体重,其方法包括每天提供大约1500卡路里热量的食物,可适当增加每天进餐的频率,对其饮食进行监督,可允许吃一些零食,嘱咐病人高纤维或低钠饮食。

3.2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包括家庭治疗和患者治疗。家庭治疗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家庭及生活成长环境与患者心理特点的关系,掌握患者发病的心理诱因和精神障碍。医生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病情如是由于患者客观原因(如精神性疾病或家庭环境)应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若是主观因素如为了追求所谓的“骨干美”则应该及时纠正错误的想法,引导其走出误区,步入正轨。

3.3 药物治疗

研究表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AN患者有一定疗效,主要通过抑制患者的厌食冲动来发挥其药理作用。另外还可以让病人服用一些抗抑郁药,但要注意监测。

4 展 望

随着对神经性厌食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在逐渐地产生,比如对厌食中枢的神经元兴奋性的人为调控使其恢复正常,使其胃Ghrelin的分泌或增加其受体的亲和力和反应性,抑制PYY和瘦素等的释放或对其受体进行拮抗等方法,都是可以期待的。但此病的很多发病原因还没有完全被揭示,比如血糖浓度与AN关系会涉及到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血糖影响因素的研究,而心理问题的治愈更需要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参与,因此,对神经性厌食研究的征途还将继续下去。

参考文献

[1]路洁莉,赵咏桔.瘦素与神经性厌食[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5,32(11):490~492.

[2]牟志伟,林冰.对神经性厌食的认识与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110~111.

[3]杜永平,张月萍,张国成,等.幼龄厌食大鼠食欲中枢神经元兴奋性的改变[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7,23(1):40~44.

[4]Hebebrand,Muller,Holtkamp,etal.The role of leptin in anorexia nervosa:clinical implications[J].Molecular Psychiatry,2007,12(1):23~359.

[5]MURPHY,KATHRYN,DNS,etc:A thin line:The lowdown on eating disorders[J].LPN,2007,3(5):19~23.

篇10

一、问题的提出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国家象征之一,是国家金融制度的基础。它的稳定和独立,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市场的繁荣休戚相关。是故,国家货币信用的保障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假币制贩案件的数量日益增多,涉案金额也相当巨大。从经济角度分析,自然是巨额利润的驱使。不难理解,制贩假币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倘若大量假币进入流通领域,会动摇社会公共信用的基础,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因此,各国政府都是十分重视预防和打击假币制贩行为。

我国法律对于打击假币制贩行为,特别是假币犯罪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关于假币犯罪的规定主要出现在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的第四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中,一共有四个条文,涉及5个罪名:第170条规定的伪造货币罪,第171条第1款规定的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第171条第2款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第172条规定的持有、使用假币罪和第173条规定的变造货币罪。

需要注意的是,“假币犯罪”只是刑法学和犯罪学上的理论概念,是指以假币为犯罪对象,严重妨害国家货币管理制度,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其中,假币的制贩行为是研究的重点。如果以伪造货币的材质进行分类,假币制贩行为可分为假纸币制贩和假硬币制贩。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查获的假币分析,不法分子制贩的假币多为50、100元的大额纸钞。这是因为不法分子总是希望能以最快的捷径掠取更多的利润,而大面额假币较小面额假币则是能获得更多非法利润。由此,在面临制贩假纸币与假硬币的选择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不过,近年来假币制贩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制贩假硬币成为目前假币犯罪的趋势之一。笔者试图从比较制贩假纸币和假硬币入手,探究假币制贩行为的新特点,从而更有力的打击假币制贩行为。

二、假币制贩行为的特点

假币制贩行为虽然可以分为假硬币制贩和假纸币制贩,但是二者都有共同的地方。例如,两种假币制贩行为均趋规模化和专业化,作案手段比较诡秘,仿制

水平越来越高等。目前假币制贩行为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假币制作成本逐渐下降

法经济学的理论前提是理性选择理论,即每个人的行为选择都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准尺的。换言之,罪犯和普通民众一样,均有其理性和为自身谋求利益。罪犯的犯罪,都是其在权衡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谋利方式的成本和收益之后作出的一种理性选择。能够影响犯罪成本和收益的有各种因素,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风险成本等。虽然单从收益角度来说,假纸币制贩的单位收益应该比假硬币制贩的单位收益要高,但不能忽视的是,假纸币制贩的成本也比较高。假纸币制作成本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高端的印刷机器,二是技术精湛的印刷工人和技术人员,三是特殊的纸币用纸。这三方面的均需较高的费用,使得假纸币的制贩成本相当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假硬币的制贩成本则比较低廉。假硬币的制贩无须昂贵的纸张,人工成本也较低廉,特别是假硬币的制作无须高端的印刷机器,只需模具即可。而这项核心工艺早已被犯罪分子研究掌握。追其溯源,原来这项核心工艺和仿古钱币的制造工艺乃一脉相承。假硬币制造者的以往经历中往往会与仿古钱币制造有关系。从这几年警方破获的几起制贩假硬币大案中不难看出,犯罪分子均掌握了制作模具的核心工艺,同时也从事过仿古钱币的制造。由此,不难看出,由于硬币的防伪措施不多,工艺也不复杂,因而假硬币的制作成本也不高。同时,假硬币制贩的风险成本也较假纸币制贩的风险成本低。由于犯罪分子也是理性的“经济人”,在比较制贩成本和风险成本的基础上,会更倾向于假硬币制贩。从这些方面,不难看出目前假币犯罪案件的趋势之一即是假硬币制贩案件的增多。其原因可从中窥见一斑。

2.进入流通领域的方式有新变化

假币要进入流通流域,必定会涉及两个主体,即交易的双方。那么就假币犯罪而言,交易的双方,即买家和卖家,谁会是让假币进入流通领域的犯罪主体呢?按照通常的思维,自然是买家手持假币在购物或享受服务的过程中将其使用出去,从而完成假币进入流通领域的过程。具体言之,犯罪分子在印制出假币后,其买家则需犯罪嫌疑人自己找寻。在假币买卖双方进行接触时,为防被公安机关查获,犯罪嫌疑人往往只携带币样和买家洽谈,其反侦查能力不可小觑。待谈妥后,才调运假纸币到指定地点成交;或是直接将买家带到假纸币集散地,当面物款两清。当假纸币运至目的地后,几经批发,最后通过假币使用者购买商品和服务进入流通领域。这种假币进入流通领域的方式看似稳妥,实则风险较大。公安机关往往能在假币的批发环节将其查获,同时根据批发环节的不同比价,推断出该环节距离假币源头的远近,进而将假币制贩的各个环节一网打尽。基于此,犯罪嫌疑人在制贩假硬币的过程中改变思维,通过商家给消费者找零时进入流通领域。另一方面,由于假硬币面额较小,一般能越过银行,逃避监管,使其在流通领域的流转数量和次数也较多。由此,假纸币与假硬币进入流通领域的难易程度显而易见,自然也就容易理解较多犯罪嫌疑人转而制贩假硬币之原因。

三、打击和防范假币制贩行为的法律思考

国家机关在特定经济社会背景下,应当提供和适用规范社会主体行为活动的法律规则,即法律的供给。法律的供给主要通过立法、执法和司法机关来实现。法经济学认为,经济和社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法律供求没有达到一种均衡,法治的方向应该是尽可能使法律的供给和需求趋向均衡。假币制贩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特别是假硬币的制贩,更有越来越增多的趋势,应当通过制定法律和加强执法部门的工作给予严厉的打击,从而满足民众对打击假币制贩行为的法律需求。

1.立法机关应增设有关假硬币制贩的罪名

犯罪行为是一种人的不良行为,除了具备不良行为的一般特征外,还具备了其他非犯罪行为所不具备的法律特征和事实特征。其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之一。假硬币的制贩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具体而言,首先假硬币进入流通领域,很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进而造成货币流通的制约甚至失控。由此,对货币的信誉和国家经济安全均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其次,由于硬币防伪知识的欠缺以及硬币鉴别手段的落后,往往造成民众持有假硬币,侵害其经济利益。另外,民众一旦持有假硬币,往往会迅速转嫁损失,进而导致社会诚信下降,并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但是,我国刑法已对假币犯罪作出相应规定,共涉及五个罪名,是否还有必要增设有关假硬币制贩的罪名。笔者以为,仍然有必要。通过前面的比较分析,不难看出,假硬币的制贩行为与假纸币的制贩行为有很大的不同,且民众对假硬币的制贩行为知之甚少,时常成为其受害者。增设有关假硬币制贩的罪名,有利于震慑犯罪分子,同时也有利于民众增加对假硬币制贩行为的了解。同时,目前刑法涉及假币犯罪的五个罪名,也主要是基于假纸币而言,有些不太适用假硬币。例如,制造硬币的核心工艺已被一些专业人士掌握,国家应严控这项工艺的传播和模具的制造。对此,可借鉴加拿大的立法。该国刑法典对制贩假硬币犯罪有诸多的条款,其中第459条规定:将制造硬币有关的任何机器、发动机、工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以及前述各项物品的有效零件故意运出铸币厂的,均可视为犯罪。我国也可借鉴加拿大的立法,增设有关假硬币制贩的罪名。

2.公安机关应采取各种侦查措施,打击和防范假币制贩行为

公安机关作为打击假币制贩的主力军,一直坚持“追源头,挖窝点,打团伙,破大案”的指导方针。公安机关一直保持对假币制贩的坚决打击态势,全面遏制假币制贩的迅猛发展,为民众营造健康的市场经济环境。面对假币制贩的新形势,公安机关将运用各种侦查措施,打击和防范假币制贩行为。

(1)主动出击拓展案件来源,排查特种行业获取线索

虽然公安机关可以群众举报、工商金融等部门移送以及上级机关交办发现和侦办假币制贩案件,但更应该主动出击拓展案件来源。其中,重点排查是其获取假币制贩线索的重要渠道。排查的思路主要有:第一是流动人口的排查。假币制贩其家族式团伙作案比较突出,团伙成员多是同乡或亲戚。因此,对流动人口的排查要在不同时期关注不同特定籍贯的人员。第二是对空闲厂房的排查。有可能进行假币制贩的厂房往往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地址往往在城郊结合部或者偏僻的地方,二是厂房往往大门紧闭,不准陌生人靠近,搞封闭式生产。排查厂房时,要注意这两个特征。第三是排查特种行业。和假币制贩有关的特征行业,主要涉及造纸行业、电力行业、印刷行业以及仿古钱币行业等。公安机关应对这些行业重点排查,主动出击,获取假币制贩的情报和线索。

(2)分析鉴定假币制作特征,管控假币制贩重点人员

假币的鉴定工作是公安机关在侦查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对假币的制造技术特点等进行分析,有利于公安机关明确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锁定犯罪嫌疑人。同时,在侦查中要注意运用联系的观点。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都与其他事物相联系。任何事物、现象和过程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对假币制贩行为的侦查也是如此。无论是制造假硬币必须的模具、硬币毛坯还是印制假纸币必须的油墨、特殊纸张和印刷机械,这些都要和相关的人发生联系。这些联系则是公安机关寻找线索的途径。另外,公安机关要做好假币制贩重点人员的管控工作,将这些人员列入高危人群进行管理。注意监控有前科劣迹,频繁从事假币制贩的不法分子。当然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假纸币制贩应重点管控印刷等行业的不法分子,而对于假硬币制贩则应对从事过仿古钱币制造的重点人员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严防其实施假币制贩活动。

(3)注重会计资料勘验,核查资金往来追踪假币源头

会计资料勘验是经济犯罪侦查工作中比较有特色的侦查措施。侦查人员在办理涉及经济犯罪案件中进行会计资料勘验,可以再现犯罪过程,识别犯罪手段,为侦查工作的开展提供线索、指引方向。虽然在假币制贩过程中,可供勘验的会计资料并不是很多,但在假币制贩窝点往往能查到发货清单和收支情况的记录,这些都能成为会计资料勘验的对象。侦查人员通过对货物与款项流向的分析,往往能获取相关有价值的线索。由于不法分子制贩假币的目的是攫取非法利益,层层转手之间均会加价出售。因此,侦查人员通过分析各级批发之间假币的比价,均能大致判断假币源头远近,进而追踪其源头,捣毁其窝点。

参考文献:

[1]鞠靖等.一元假币海量入市[EB/OL].(2007-07-05)[2013-04-09].

http:///news/xwjj/200707/t20070704_21291.shtml

篇11

一、栽培要点

1、育苗

苗床应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便于排水、土质肥沃、未种过茄科作物和未使用过除草剂的土壤。营养土配比6份土、4份充分腐熟的优质土杂肥,每立方米加生物有机肥5kg,充分混合均匀。过细筛后,装入营养钵内。营养钵大小8cm×10cm或10cm×10cm,随后摆入铺有0.5cm厚细砂的苗床内,摆紧摆齐,营养钵之间用营养土填满。营养播种营养土不宜过满,以离钵1cm为宜。

2、播种及苗床管理

播种前先将苗床浇足水,用50%多菌灵500-600倍液,喷洒畦面,将种子直接干播在钵中间。播种结束后,苗床上铺一层湿草苫或遮阳网,保持苗床湿度。出苗后及时通风降温降湿,畦温白天控制25-26℃,夜间15-18℃,以防止猝倒病发生。子叶展平,第2片真叶长出后,可适当提温,白天25-28℃,夜间15-16℃,促进根系发育。2片真叶展开,第4片真叶长出后,适当浇水并喷洒一次磷酸二氢钾促进花芽分化。当5片真叶展开后注意控水炼苗,如发现有徒长现象,可适当喷施1-2次低浓度的助长素。

3、定植

每亩施充分腐熟后的土杂肥7000-10000kg、三元复合肥50-150kg、过磷酸钙100-150kg,同时撒一层麦糠或稻壳,然后深翻30~50cm。

定植前起垄,大垄宽80cm,小垄宽70cm,垄高15-20cm。在小垄中间开沟施双微生物有机肥100-200kg、三元复合肥15-30kg。定植不宜过深,以土坨上部平面与垅平面相平为宜。定植株距45-50cm,亩栽1600-1800株。

4、肥水管理

定植时要边定植边浇水,定植结束后棚内大、小垄灌足底水。幼苗缓苗后,植株开始旺盛生长,此时应适当控水,防止幼苗徒长,影响坐果。第一穗果坐住,并有核桃大小时,开始追肥浇水,随水冲施优质双微有机肥或三元复合肥,尽量少施氮肥和含氮量高的液体肥料。9月垄与垄之间进行地膜覆盖,保持土壤水分和温度,并根据干湿情况适当浇水。在深冬寒冷季节在小垄膜下灌水,切忌大水漫灌。春天气温回升后,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每次浇水要求随水冲施生物有机肥或高钾复合肥。

5、保花保果

开花时用防落素进行点花,点花时要求一次点住,不可重复涂抹花柄,否则易出现畸形果和空洞果。点花时严格掌握浓度,晴天温度高时,适当降低浓度;阴天温度低时,适当增加浓度。根据植株长势,适当留果,长势强生长健壮的植株,第一穗可留3-4个,第二穗可留4-5个,三穗后可留5-6个。长势弱的植株,第一、二穗尽量少留,甚至不留果,其上部留6-8穗果,以保证每穗果的商品性和产量。同时及时疏去小果、僵果和畸形果。

二、腐霉茎基腐病的防治技术

1、发病症状

该病是一种有腐霉菌引起的土传病害。幼苗定植后,茎基部产生水渍状暗色病斑,并迅速向周围扩展,手捏发软,病斑绕茎一周后,上部叶片萎蔫,植株迅速青枯死亡,似地表害虫截断症状,地下部分多表现正常,偶有地下茎维管束淡褐色现象。

温室秋冬茬番茄,从定植后一直到第一穗花开放均可发病。定植后遇到强光、高温天气(30-36℃),发病严重;浇大水或暴雨过后骤晴高温时发病严重;施用的基肥未经过充分腐熟的地块发病严重;幼苗徒长、栽植时埋茎过深的发病严重。

2、高温闷棚

温室建成后,选择晴天盖上棚膜,密闭闷棚7-10天,使室内温度提高至60℃以上,以杀死土表及墙体上的病菌孢子及虫卵,减轻蔬菜生长期的侵染及危害。如在高温闷棚时,按每立方米温室空问,用硫磺粉2.4g、锯末4.5g、敌敌畏烟剂1g的均匀混合物。暗火点燃,密闭烟熏,效果更好,但熏后注意放风2-3天,再整地定植。

3、种子处理

病虫害常潜伏或混杂在蔬菜的种子或种苗上,在播前要进行种子处理。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有温汤浸种和药剂处理两种。温汤浸种,蔬菜种子一般用50-60℃温水浸种5-15分钟,浸种时应不断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药剂处理,可采用0.1%硫酸铜、0.1%高锰酸钾或300倍的福尔马玲浸种,也可按用种量的0.3%~0.4%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4、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时,可根据常年病虫害发生情况,有针对性的选用下列任一药剂和用量: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2kg;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每亩1.5kg;4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每亩1kg;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1.5kg;3%米乐尔颗粒剂,每亩3-4kg,5%涕灭威或铁灭克颗粒剂,每亩3-4kg。将所选药剂加适量细干土拌匀,均与撒于地表,然后耕翻入土中。

5、苗床消毒

苗床消毒可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4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8-10g与适量细干土湿合均匀,取1/3撒于床面或播种沟内,剩余2/3撒于播后的种子上(即下铺上盖),对蔬菜苗期病虫害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但要注意保持床面表土湿润,以免发生要害。

6、培育壮苗

篇12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深基坑支护作为一项临时工程,主要在地下施工作业中创设安全的作业环境。有关深基坑支护方法,可根据地质条件、地下水情况、基坑深度以及基坑周边条件等进行选择。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用地趋向紧张,因此地下空间的应用已经成为当前以及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建筑密度不断增大,给深基坑支护的环境、条件带来一定影响与制约,因此对于复杂环境下深基坑施工方法与技术,具有研究与探讨价值。

1、 复杂环境下深基坑施工的特点

在建筑较为密集的区域进行深基坑施工作业,将对周围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必须充分了解施工条件与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施工规划与方案,才能确保工程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复杂环境下深基坑施工,主要具有如下特征:

(1)施工难度较大。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如果基坑边缘距离原有的交通道路或者建筑物过近,那么在土方开挖、基坑施工过程中就可能出现边坡塌方事故,造成原有道路、建筑物沉降、裂缝等问题,甚至引发不可挽回的重大安全事故。

(2)加大作业成本与费用。由于受到复杂环境的影响,因此作业时间有限、施工空间较为狭小,难以确保施工计划顺利开展,严重影响施工效率与质量水平[1]。

(3)施工技术受到限制。在复杂环境中进行深基坑施工,往往常用的大型机械难以进入施工现场,而一些常规性的作业方法受到阻碍,既增加施工成本,也不利于技术的落实。

2、 复杂环境下深基坑支护方法与技术

2.1 止水帷幕施工技术

在深基坑降水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位有所降低,就可能引发地层沉降问题,进而对周边建筑物、市政管网等产生影响。因此为了避免由于基坑降水而造成的沉降问题,在工程的基坑需要应用止水帷幕,并且在帷幕的回灌地下水,以此保障基坑施工作业过程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2.1.1 高压摆喷止水帷幕

结合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在边坡位置设计高喷止水帷幕,以此发挥基坑挡水的作用。但是也要充分考虑地质实际情况、帷幕设计深度等因素。一般情况下,高压喷射以摆喷形式为主,具体分析如下:首先,在高喷止水帷幕中,采用30°的摆喷方法,在高喷帷幕之间采取“焊接”方式,其孔距控制在1.2m左右;基坑周围如果存在市政排污水沟,那么在基坑开挖降水过程中,由高压摆喷而构成的止水帷幕,可有效保障排洪沟污水的地下径流,形成一道防护体系[2];其次,结合施工场地中水文地质的实际情况,包括施工季节、地质结构等,分析可能对地下水产生影响的因素,合理确定高喷止水帷幕的深度、标高以及帷幕高度等参数。

2.1.2 高压止水帷幕的施工技术

为了避免井孔位置被淤泥阻塞,当完成造孔作业之后,需要利用尼龙袋进行封堵;作业过程采取二序施工方法,即先喷射I序孔,再喷射Ⅱ序孔。在正式下管之前,需要在地面做好水气喷射试验,确保各项工艺参数与设计要求相符,然后将喷射的方向、摆动角度等调好,一切准备就绪后方可下管施工。在下管之前,为了避免水气将喷嘴部位堵塞,可以利用胶布进行包扎,喷嘴一边送浆一边完成下管作业,直到下管的深度与设计要求相一致,则可进行喷射作业[3]。

在下管作业过程中,如果遇到喷嘴堵塞、水压偏高等问题,需要停止下管,并且将喷管提到地面,查明问题原因,处理之后再继续施工;在整个制浆过程中,应注意随时测量、调整浆液比重,如果浆液比较低,则适当混入水泥;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发生中途中断施工,就需要对中断的孔段完成复喷过程,但是注意将复喷搭接的长度控制在0.5m之内;当完成喷射作业之后,在喷射孔中利用静压填充灌浆,注意间隔的时间不得超过30min,直到浆液面不再下沉为止。最后,将管路清洗干净,不得留下任何残渣,避免发生堵塞现象,将高喷车移动到下一个作业孔,继续施工作业。

2.2 降水施工技术

在降水施工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大点需加强注意:首先,通过应用旋挖钻机完成整个施工作业过程,孔径为 600,并且将垂直度控制在1%之内;当钻机成孔已经与设计要求相一致,就需要进行清孔处理,以避免出现孔底沉渣现象。完成以上步骤之后,应该立即下放滤料管,利用4根竹片将滤料管接头绑扎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在接头位置包好纱布。其次,有关降水井结构问题。在大口径的无砂混凝土管井中,主要包括吸水管、滤水管以及潜水泵等若干部分,一般降水井的孔径约为 600,潜水泵为10-25m³/h流量的离心式水泵[4];再次,考虑到降水井施工作业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要采取相应解决措施。一方面,可以在基坑的周围设置一道排水沟,可以排走降水井的出水,顺利进入市政管道中,同时也可避免渗入降雨或者人工用水;另一方面,完成基坑开挖作业之后,可以在基坑的四周挖出一道盲沟进行明排水;最后,完成整个降水井施工作业,在基坑的外侧设置一道观察井,确保降水深度控制在底板以下1m位置。

2.3 边坡支护施工技术

结合复杂环境下深基坑施工特征,包括土层、开挖深度以及周边建筑物等,采取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较为合适。一般边坡的放坡系数根据1:0.2比例来设计,并且沿着边坡自上而下地设置非预应力锚杆及预应力锚杆。锚杆的倾角一般在10°-15°范围内,成孔直径约150mm,将水泥砂浆注入到孔中,注浆压力约为0.25-0.5Mpa。在土方开挖作业过程中,应与边坡支护施工技术相配合,采取分层开挖与分段开挖相结合的支护施工技术;完成支护施工之后,再进行下层土的开挖,在此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出现超挖现象[5]。另外,在支护施工过程中,还应对预应力锚杆进行控制,包括张拉的时间、张拉的强度等,不得提前张拉,以免影响作业质量。

3、结论与体会

经大量工程实践表明,通过深入分析复杂环境下的深基坑施工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施工措施,严格制定施工方案,可确保各项指标与施工规范相一致,同时保障工期与质量水平。

(1)确定合理的止水帷幕结构。在复杂环境下,由于施工作业的场地环境恶劣、工期紧张,同时基坑开挖难度大,因此加强维护挡水结构施工,可有效保障施工安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高压喷射摆喷止水帷幕方式,可有效确保作业周围管线、建筑物的安全,为后期工作开展奠定基础[6]。

(2)确定合理的边坡支护方法。在深基坑施工的降水与支护过程中,将对整个项目的成本、工期、安全以及质量产生影响。因此考虑复杂环境的特殊性,以复合土钉墙施工技术最为适用,具有经济、安全、高效等诸多优势。

参考文献:

[1]杨晟钊,林盛,李慧.复杂环境中深基坑的爆破开挖[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8(6)

[2]陈俊生,莫海鸥,刘叔灼,等.复杂环境深基坑施工过程的模拟分析[J].岩土力学,2010(2)

[3]熊赞民,高全臣,陆伟,等.多种支护方式在深基坑工程中的综合应用[J].建筑科学,2008(3)

[4]朱石稳.剖析复杂环境下深基坑围护结构的方案与施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