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4 11:39: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城市绿化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城里植树、建草坪、养鲜花,不仅可以使城市美丽,而且这些绿色植物还能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和阻挡噪音,放出氧气,使城里的空气清新,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城镇人口剧增,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受到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保护环境,绿化城市显得尤为重要,而通过栽花种草,建设绿色宝库,构成完整的绿地系统和优美的景观效果,可以有效地防治和减轻污染、美化环境。为此,下面就城市绿化进行探讨,以促进其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在城市里普遍植树绿化,可以大量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制造新鲜氧气。有些植物还可分泌出杀菌素,杀死致病细菌,使被污染的空气得到净化,保障人体健康,树木可以降低风速,阻滞大气中的灰尘,减弱噪音的干扰。绿色植物还可以遮荫,调节空气湿度、温度,改善气候。绿色植物还可以覆盖地面,保持水土,调节逞流。有关资料分析,在城市里每人有林地140平方米,才能保持这一地区的生态循环平衡。因此园林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是其他非生物设施所代替不了的。
大量的区域性公园、绿地,是城市居民就近休息和锻炼身体的良好处所。城市居民通过到各类型的公园绿地休息、散步,欣赏巧妙的造园艺术,可以消除疲劳,陶冶情操,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有利于从事生产劳动和提高工作效率。
城市绿地可以防止火灾蔓延,有利防空,又是抗震避难的良好处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既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个生态环境建设系统。在建国62周年之际,全国各地通过创建“园林城市”活动,城市园林绿化美化工作得到了升华,开创了新世纪高标准、高品位的新起点。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和城市环境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绿化是以丰富的园林植物,完整的绿地系统,优美的景观和完备的设施发挥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同时还承担着保护、繁殖、研究珍稀、濒危物种的任务。优美的园林景观和良好的城市环境又是吸引投资、发展旅游事业的基础条件。城市园林绿化关系到每一个居民,渗透各行各业,覆盖全社会。园林绿化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健康和活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园林绿化事业的地位和社会需求将不断提高。城市绿化具有以下作用:
1. 改善城市生态
城市绿地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城市生态环境的制约,又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是城市生态的理想调节器。植物具有固化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功能,在城市中建设大面积绿地,可以弥补城市氧气供应不足的缺陷。在污染物浓度不超过植物承受临界值时,植物能够吸收大气中的某些有毒物质,减轻大气污染程度。植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和吸收率很高,在夏天可以降低气温,增加周围大气的湿度,给人以凉爽的感觉。绿地减弱噪音和放射性污染,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增加城市中的水土气循环、增加降雨、遮阳、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2.美化城市景观
绿地给城市注入生气。在城市内的建筑之间、建筑与道路之间广种花草树木,养护山体水体,使城市被有生命的绿色植被包裹着,并吸引鸟类定居,使城市成为人类与动物共有的家园,城市因此被赋予了生命和灵性。
绿地使城市变得多姿多彩。城市中植树、种花,建草坪,用赤、橙、黄、绿、青、蓝、紫等植物的自然色彩,点缀城市的灰色建筑与道路,使城市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景色,城市居民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享受到田园般的美丽,精神得以放松。
绿地丰富城市景观。植物有乔木和灌木、木本和草本之分,高矮不一,形状各异,色彩缤纷,相互搭配种植,产生一种层次感、错落感和韵律感。高大的植物,可以遮盖不美观的建筑和破旧的街道。平原地区的城市,如果将裸土堆成起伏的土丘,上面种树植草,便会形成一个个有立体感的绿色“小山”,使城市富有空间变化的美感。
3.塑造城市特色
城市绿地不仅仅是简单的植物,还具有标识作用,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许多旧城推倒重建,城市容貌变得越来越相像,甚至失去了特色与个性。城市绿地的标识作用,有助于塑造城市特色,增加城市魅力,培育城市文化,提高城市知名度。
4.调整城市布局
城市绿地具有隔离带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将建筑与建筑、建筑与道路隔离起来,形成一个个独立的空间,而且能限制城市用地的蔓延和人口规模的膨胀,从而收到调整城市布局的功效。
5.养怡居民心智
通过保护和建设城市绿地,可以为城市居民创造亲绿空间、亲地空间和亲水空间,提供休憩游览场所,养怡居民心智,增强身心健康,滋养道德精神。城市绿地,因其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景观、塑造城市特色、调整城市布局的功效,能为人们创造一个和谐、自然、美丽、温馨的家园,降低生活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力,使生活在钢筋混凝土建筑森林中的现代城市居民,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丽景致,领略到大自然的宜人气息,感受到大自然的强大力量。
6. 植物有助于开展园艺疗法
园艺疗法是通过“绿”的自然环境达到调节自身压力、促进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循环、增加自身免疫力的一种疗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森林浴”、“芳香疗法”已被业界广泛认知,经过医学验证这些行为确实对健康有益。当今,森林园艺法疗悄然兴起,世界上许多国家设立了森林园艺疗法医院,可有效治疗人们所患的某些疾病。在这些医院里,不吃药、不打针,也不需要医生治疗,凭借环境,通过栽培果树、花卉、蔬菜等园艺活动,使人们在绿色的环境中治疗疾病,恢复健康。利用园艺植物的多种颜色治疗疾病,是园艺疗法的重要内容。研究表明,浅蓝色的花对发烧病人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红色的鲜花能增加病人的食欲,紫色的鲜花可使孕妇心情恬静,赤红色的花对低血压患者稳定血压大有裨益。身处绿色植物环境中的人,其脉搏、呼吸的频度明显减低,血流速度也会减慢,紧张的神经会变得舒缓,听觉和思维活动的灵敏性得到增强。我国湖北省的素山寺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一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赢的森林浴场。
可以看出城市绿化对我们人类的工程建设以及生活起居或多或少都有着积极的效用,正确认识城市绿化的重要性这一点显得更为必要,绿化环境不仅是造福自己,更是造福儿孙,造福人类。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y in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of the city, the natural world emissions of various pollutants was more than the self-purification capacity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leading to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various factors mutate, destroy the ecological balance, harm to human body, production and lif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various forms of pollution hazards and urban greening.Key words: urban greening; pollution hazards; green role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2-
1前言
我们生活在城市,每天呼吸在看似洁净的空气,走在看似很洁净的大街上,匆忙生活着,但我们生活的周围却存在各种环境污染。比如近期提出的阴霾天气、沙尘暴等都笼罩在我的周围,如何减轻环境污染,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
2环境污染的种类及危害
2.1大气污染
近年监测的522个城市中,39.7%的城市处于中度或重度污染。颗粒物仍是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除燃煤外,粉尘、地面扬尘、建筑工地尘、土壤风蚀尘等都对空气中颗粒物浓度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更人,目前大多数城市人口长期生活在可吸入颗粒物超标的环境空气中。近年来,城市机动车持有量快速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大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其中氮氧化物排放量已占总量的50%,一氧化碳占 85%。
2.2水污染
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它包括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
城市水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全国有监测的1200多条河流中,目前850多条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也遭到污染。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是因为饮用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产,因此,水污染被称作“世界头号杀手”。
2.3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从噪声源强剖析,噪声会使人心烦意乱,精神不集中,影响做事效率,乃至产生事故;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会主要影响和导致其他疾病的产生。
2.4光污染
随着城市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城市繁华的街道上,高楼大厦穿着高大明亮、富丽豪华的玻璃“外套”,即“玻璃幕墙”。有些玻璃幕墙是半圆形的,反射光有时聚集在起,温度很高,易引起火灾。同时镜面玻璃的反射系数比绿地、森林、以及毛面砖石装修建筑物大10倍以上大大超过了人眼范围。因此,玻璃幕墙的反射光会伤害人眼球的角膜和虹膜,引起视力下降,增加白内障的发病率。
2.5电磁波污染
电磁波污染是指天然的和人为的各种电磁波的干扰及有害的电磁辐射。由于广播、电视、微波披术的射频设备功率成倍增加,地面上的电磁辐射大幅度增加,已达到直接威胁人体健康的程度。
2.6固体废弃物污染
目前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市政维护和管理中产生的垃圾,以及工业生产排出的固体废弃物,数量急剧增加,垃圾若不及时清除,必然污染空气,对土壤、水体都会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导致蚊蝇滋生、细菌繁殖,使疾病迅速传播,危害人体健康。
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项艰巨的任务。而通过栽花种草,建设绿色宝库,构成完整的绿地系统和优美的景观效果,可以有效地防治和减轻污染、美化环境。下面就城市绿化进行探讨,以促进其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3城市绿化的作用
3.1净化空气
城镇的各类绿地,以其巨大的叶面积,浓密的枝干,阻滞、过滤、吸附空中的灰尘、飘尘,同时还能起到滞留、分散、吸收空气中各种有毒气体的作用,从而可使空气得到净化。树林是净化大气的特殊“过滤器”。例如,在一家水泥厂栽植两行并列的大杨树,能使空气中的降尘量减少33%~52%。可见,城镇中栽植各种绿色植物,对调节空气流动、净化空气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调节气候
首先,园林植物可以调节温度。园林绿化可以调节气温,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在炎热的夏季,树木庞大的叶面积可以遮阳,能有效地反射太阳辐射,大大减少阳光对地面的直射。树木通过叶片蒸发水分,可降低自身的温度,提高附近的空气湿度。因而夏季绿地内的气温较非绿地气温低3~5℃,较建筑物地区的气温降低10℃左右后,园林植物可以调节湿度,是温度的“调节器”。植物通过叶片蒸腾水分,使土地的大量水分被释放到空气中,使空气中的湿度明显增加。绿化区内湿度比非绿化区大l0%~20%,,从而为人们在生产、生活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
3.3减弱噪音
现代城市噪音污染越来越严重,噪音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的还能危害人们的健康,影响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和精神反应,导致人们出现精神不振、疲劳过度、血压增高等症状。利用乔木的庞大树冠和枝干,则可以吸收和隔离噪声。据测定,在没有树木的高大建筑林立的街道上噪声强度比两侧种满树木的街道上大5倍以上.可见,城市绿化对减少噪音污染很重要。
3.4美化环境
园林植物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千姿百态、美丽的外形,丰富了环境的空间变化。对城市进行合理的绿化,可以使城市变得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美丽的生存环境使人们赏心悦目。
3.5防灾减灾
许多园林绿化树木具有强大的耐火性,有着突出的防火功能。例如:叶片密集而均匀的松柏可阻挡95%左右的辐射热通过,珊瑚树可阻挡83%~93%的热量通过,其作用可与避火墙相媲美。在江河湖泊岸边植树种草,可以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因土护岸,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污染、沉积泥沙。
3.6环境监测
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比人类敏感很多,污染物质对植物的毒害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植物的这种反应就是显现环境污染的“信号”。人们可以根据植物所发出的“信号”来分析鉴别环境污染程度。利用植物进行环境监测,范围广泛、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有利于开展群众性的环境报警工作,日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4城市绿化的效益
4.1园林植物的生产价值
很多园林植物有多种用途,既是经济植物,又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可以兼收不少副产品。因此,把园林绿化和生产开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有可观的经济收入,又起到绿化美化的效果,进而实现园林绿化产业价值。
4.2园林植物可提供工业原料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number of high-rise buildings and density increasing, urban green space is increasingly reduce, the city construction land and green land contradiction is increasingly outstand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people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work and living environment. Therefore, the pursuit of the harmony between building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a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architecture, one of the "vertical greening"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achieve these goals. This article first for stereo greening were summarized, and then lists the main form of stereo virescence,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stereo greening to the urban development done in detail, finally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develop the three-dimensional greening.
Key words: three-dimensional green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oof greening; Building construction; The air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立体绿化概述
立体绿化是指除平面绿化以外的所有绿化,都称为立体绿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绿化形式为:垂直绿化、屋顶绿化、树围绿化、护坡绿化、高架绿化等,有人也将立体绿化称之为建筑绿化,因为大部分立体绿化都运用在建筑上,而护坡绿化往往是用于堤坝防水,防止泥土流失的一种绿化方式。通过人工创造的特殊环境,使园林植物出现在建筑物的墙壁、阳台、窗台、屋顶和城市各类建筑物的表面,借以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面对城市飞速发展带来寸土寸金的局面,而面对绿化面积不达标,空气质量不理想,城市噪音无法隔离等难题,发展立体绿化将是绿化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城市发展立体绿化的主要形式
(一)墙体绿化
墙体绿化是立体绿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优点在于:作用在竖直方向上,占地面积最少,而绿化面积最大。该种形式主要是对建筑物墙面、实体围墙表面的绿化,除具有生态功能外,也是对墙体围栏的一种保护和装饰。
图1墙体绿化
(二)屋顶绿化(花园)
屋顶绿化既源于露地造园,又有别于露地,设计时要充分运用植物、微地形、水体和园林小品等造园要素,组织屋顶绿化的空间,采取借景、组景、点景、障景等园林技术,创造出不同使用功能和性质的屋顶绿化环境,以发挥屋顶居高临下、视点高、视域宽的特点。
图2屋顶绿化
(三)阳台绿化
阳台是建筑面上的重要装饰部位,既是供人们休息、纳凉的生活场所,也是室内与室外空间的连接通道。用各种花卉盆景以及盆架把阳台绿化装饰起来的方式称为阳台绿化。
(四)城市桥体绿化
对于立交桥的立柱、灯柱等粗大的柱形物体,可选用缠绕类或吸附类攀援植物盘绕或包裹柱形物体,形成绿柱。桥体表面可以使用藤本植物采用类似墙面绿化的方式进行绿化的布置,必要时采用各种固定措施或设置人工种植槽。
图3城市桥体绿化
(五)地面立体种植
立体种植可以在有限的面积内最大限度的增加叶面积系数LAI,提高绿化的质量。现在的城市绿化大到广场小到单位庭院绿化,对地面绿化往往只满足于铺一片草皮,栽几片灌木。这种绿化方式忽略了对灌木、乔木的运用。我们应充分利用植物在环境中不同的生态位,合理的布置草本、藤本、灌木、乔木的比例和组织形式,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六)围栏绿化
围栏绿化是植物借助于各种构件攀援生长,用以维护、划分空间区域的绿化方式。作用是分隔道路与庭院,创建一个幽静的环境。道路、建筑物围栏可使用观叶、观花等攀援植物间植绿化,也可利用悬挂花卉种植槽、花球装饰点缀。
(七)棚架绿化
棚架是城市公共绿地最常见、结构造型最丰富的构筑物之一。宜选用生长旺盛、枝叶繁茂、开花观果的攀援植物,常见如紫藤、凌霄、藤本月季、忍冬、金银花、葡萄、牵牛花等。
(八)立体花坛
立体花坛是花卉布置和造景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一定的几何轮廓的立体形态,它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环境特点设计成不同的造型。藤本植物和一些草本植物是花坛配置中的主要材料,通过人工牵引、缠绕、绑扎,使植物的藤蔓覆盖于三维立体框架的表面,形成立体造型,也可以利用五色草等进行立体花坛的营造。
城市发展立体绿化的重要性
(一)改造城市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的需要
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报告显示,有80%以上的城市面临的主要空气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也叫悬浮颗粒物)。要减少空气中这类颗粒物的悬浮,有一重要措施就是要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帮助城市降温。因为这能减少城市地面向上升腾的热气流,使颗粒物降落下来,附着于地面、建筑表面和植被中。国际上已有多种给城市降温的做法,总结起来主要有:用树木遮荫,让地面透气,植多层植被,使攀缘植物上墙,减少能源消耗等等。科学工作者发现,在排放相同,但有树木和无树木的两个街道上,后者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要比前者高出十倍。
(二)缓解城市绿化用地紧张的状况
我国大中城市的中心城区,大都建筑拥挤,人口稠密,绿化用地紧张,立体绿化尤显重要和急迫,面对城市化、人口、环境资源的巨大压力和严峻的挑战,未来城市发展也必将体现生态文明这一时代特征,只能走城市生态化发展道路。立体绿化就是以空间换绿地,使绿化从平面走向立体,进一步拓展了城市的绿化空间,是城市绿化的新方向和有效举措,是节约土地、开拓城市空间、绿化美化城市的有效方法。为了缓解城市绿化用地的紧张状况,大力推行立体绿化就是当前搞好城市绿化的急务。
(三)衔接建筑与环境的需要
高层建筑因其体量庞大,在城市中往往有标志性的作用。对城市环境的塑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将立体绿化这一思想用于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城市整体环境,在造型上使绿化适应城市要求。立体绿化对高层建筑的室内设计也有指导意义,立体绿化对建筑还有保护及隐丑蔽乱的作用。
(四)立体绿化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
净化空气、调节温湿度
城市中人口密集,人类活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使城市大气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同时,城市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城市温室效应。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立体绿化可以极大程度地增加绿色植物的叶面积,增加绿地覆盖率从而更好地平衡城市大气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提高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调节温、湿度,缓减城市热岛效应。
2、降低噪声、滞尘和杀菌
城市交通、建设等产生的尖锐噪声,给城市居民带来诸多麻烦。降低城市噪声除了控制交通和改进建筑机械的设计性能外,科学种树植草,让植物去吸收噪声和阻滞其传播,是有效而节约的办法,这主要是植物对声波有反射和吸收作用。
3、经济效益高,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城市绿化建设逐渐成为城市社会经济的一个新的产业体系,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日益细化,由此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立体绿化可以充分利用居民小区、建筑隙地、屋顶、阳台等空间,根据与园林生产相结合的原则,合理选择绿化植物,还可解决城市蔬菜、水果、药材等供应问题。
城市发展立体绿化的策略
(一)合理规划,明确目标
突破以往地面绿化规划观念瓶颈,大力发展城市空间立体绿化,编制城市长远绿化系统规划,分步实施,明确阶段性目标及终极目标。编制城市绿化规划的同时要注意: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确保规划的真正实施。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城市众多且绿化现状差异较大,在我国进行长远整体规划的同时,各市政府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根据本市情况制定适宜的规划,最终达到全国城市统一的生态城市标准目标。
(二)加大立体绿化宣传力度
城市立体绿化是一项综合的工程,它需要城市规划、道路建设、楼群设计、园林措施、社区管理,环保局等机构和普通市民的共同参与合作,城市立体绿化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种草一夜就能种一大片,容易出宣传效应、视觉效应,而种树却需要各机关部门真正有“十年树木”的态度。因此政府有必要科学的制定城市立体绿化的长期实施计划,使城市的立体绿化工作得以规范的开展。政府部门还应该制定有关城市立体绿化的制约制度,制约的压力可以强化市民的绿化意识。
(三)大力开发立体绿化技术
屋顶绿化技术在我国尚未成熟,政府应加大对相应的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解决楼顶、凉台等特殊场所的绿化材料和技术难题,研究设计更为科学先进的建筑绿化设计方案,为立体绿化的推广和普及打下良好的基础。对立体绿化工作较积极的单位或城区,应给予现场科学指导,普及立体绿化技术知识,使发展建筑立体绿化成为社会的共识。
结语
综上,立体绿化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选择,城市的立体绿化作为城市整体绿化规划组成的部分,在城市的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应大力提倡立体绿化,搞好立体绿化,提高绿视率和绿化覆盖率、综合利用城市空间,提高立体绿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绿色是21世纪城市的生命和文明的标志。城市道路网是组织城市各部分的骨架,是反映城市形象与面貌的窗口。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链接纽带,它作为城市道路景观中的“生态因子”是城市中点线面结合构成园林绿地系统时不可缺少的“线”要素,通过带状或者块状的“线”性组合,使城市绿地连为一个整体,成为建筑景观、自然景观以及各种人工景观之间的“软”连接。它不仅有助于改善城市的小气候环境,提供舒适的通行条件,同时还是城市道路中的重要视觉景观。
一、绿化在城市道路中的功能及其作用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尽情地享受到现代化带来的各种文明,与此同时也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人工设施的充斥、机动车辆的增长等自然环境的污染,使原有区域的碳氧平衡、水平衡、热平衡等因素随之改变。平衡被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正在越来越突出地凸现出来,特别是车辆拥挤的道路、立交桥和交叉路口等这些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区域,大量种树、栽花、种草能起到人为强化自然体系的作用,利用绿色植物特有的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功能;吸收有害物质,减轻空气污染的功能;除尘、杀菌、降温、增湿、减弱噪音、防风固沙的功能等等。绿化在现代化城市道路中不仅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还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根据实用性归纳以下作用:
(一)对于市民出行方面
1、组织交通作用
组织交通,是城市道路绿化的主要作用,通过绿地在平面上的分割,植物在立面的遮拦,绿化带布置在道路的中央和两侧,以及交叉路口等,都具有良好的分隔路面、分隔各种车辆工具类型、组织交通,保证行驶安全的实际作用,达到人车风流,各行其道。
2、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作用
行道树所形成的树影,可使行人免受夏日炎热之苦,也由于树影的覆盖,可使路面温度减低。绿化不仅可以降温增湿,而且还能降低城市热辐射,缓解日温差幅度,为行人提供了良好的小气候环境,也起到缓解城市中的局部热岛效应。
3、防护作用
城市的街道绿化、公园绿化、游园绿化、广场绿化以及居民住宅区、学校的环境绿化等都属于防护林的范畴,能起到防风、防沙,净化空气,减低风速,吸收声能,减低噪音强度甚至防火的作用。
(二)对于市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方面
1、净化空气
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然而城市中现代工业的发展和汽车尾气的排放使大气中氧气大量被消耗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却严重超标,从而大大危害人们的健康。而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目前许多市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超过自然界大气中二氧化碳正常含量300mg/kg的指标,尤以在风速减小、天气炎热的条件下,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商业区和大量耗氧燃烧的工业区出现的频率更多。要调节和改善大气中的碳氧平衡,首先要在发展工业生产的同时,积极治理大气污染,研究把二氧化碳转化利用。其次是要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绿化,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营养物质。由此可见,生态林、公园绿地、行道树、小区绿化、草坪等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吸收有害气体
城市的各类绿地,以它巨大的叶面积、浓密的枝干,阻滞吸附空中的灰尘,飘尘的同时还能滞留、分散吸收空气中各种有毒气体,绿色植物是净化大气的天然除尘器。当城市的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燃烧煤碳产生的二氧化硫,以及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等产生的空气污染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高达100mg/kg时,就会使人感到不适,当浓度达到400mg/kg时就会使人致死。园林植物在其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对许多有毒气体有一定的吸收功能,在净化环境中起到积极作用。
3、调节和改善小气候
园林植物调节温度。园林绿化可以调节气温,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在炎热的夏季,树木庞大的叶面积可以遮阳,能有效地反射太阳辐射,大大减少阳光对地面的直射。树木通过叶片蒸发水分,可降低自身的温度,提高空气湿度。从而消耗城市中的辐射热和来自路面、墙面和相邻物体的反射而产生的降温增温效益,缓解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4、吸滞烟尘和粉尘
空气中的烟尘和工厂中排放出来的粉尘,是污染环境的主要有害物质。而从全国来说,大气污染是相当严重的。森林或园林植被,由于具有大量的枝叶,其表面常凹凸不平,形成庞大的吸附面,能够阻截和吸附大量的尘埃,起到了降低风速、对飘尘的阻挡、过滤和吸收作用,而这些枝叶经过雨水的冲洗后,又恢复其吸附作用。因此,通过乔木、灌木和草组成的复层绿化结构,会起到更好的滞尘作用。
5、减菌、杀菌
园林植物对环境中病原细菌均具有一定的杀灭或抑制作用,这些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器官,能分泌一些对各种微生物或病菌有杀死或抑制其发展的挥发性物质,人们把这种物质叫做“植物杀菌素”。因此在进行园林绿化时,应根据绿化地区的不同环境特点和对景观的主要功能,综合考虑不同植物的杀菌能力和其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及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6、减弱噪声
现代城市噪音污染越来越严重,噪音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的还能危害人们的健康,影响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和精神反应,导致人们出现精神不振、疲劳过度、血压增高等症状。利用乔木的庞大树冠和枝干,则可以吸收和隔离噪声。据测定,在没有树木的高大建筑林立的街道上,噪声强度比两侧种满树木的街道上大5倍以上,可见,城市绿化对减少噪音污染很重要。
7、美化环境
园林绿化、美化环境,是改善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创造一个新鲜的空气、明媚的阳光、清澈的水体和舒适而安静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因此,对城市进行合理的绿化,可以使城市变得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美丽的生存环境使人们赏心悦目。
二、绿化在城市道路中应遵从的设计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重视安全。道路植物景观的营造不得妨碍交通、建筑及管线设施的安全运行,不得遮挡交通标志和行车视线。根据植物栽种的位置要求及植物的本身特性,因地制宜,行道树定干高度应符合规范,衬托建筑,但不得妨碍建筑的功能,与地上地下管线保持足够间距。
(二)地域性原则
特有的地域文化是景观的载体,在设计中应充分尊重地域性。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选择的植物品种不但能适应本区域气候、土壤条件,还应具有本地的特色等特点。
(三)生态性原则
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进行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草、乔灌花的结合,分割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美。因此,在各路段的设计中,注重生态景观的体现。植物配置讲求层次美、季相美,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
(四)以人为本原则
在绿化设计时要适应人的行为习惯与审美习惯,要充分考虑行车速度和视觉特点。将路线作为视觉线形设计的对象,提高视觉质量,防治眩光,保证交通便利、游憩舒适、观感愉悦。道路绿化带采用大手笔、大色块手法,栽种观叶、观花、观果植物,适应不同车速;空间上采用多层次种植。平面上简洁有序,线条流畅;滨河道路、景观道路等路线,立地条件较好,宜采用群落式种植,体现植物生长的多样性和植物的层次与季相变化。
(五)艺术性原则
通过各种艺术表现手法,使其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和美学欣赏价值。植物景观与城市道路结合,形成优美的城市景观。绿化设计要讲究艺术性,要符合大众的审美趣味,要使城市道路园林化、艺术化。如中央绿化带景观的设计要注重打破景观的单调感,营造节奏变化的美感。
(六)多样性原则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在配置上,采用自然式的群落种植方式,与原有的自然环境相融合。要选择适宜植物,创造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春色,要注意植物种类的搭配应用,不同路段的植物种类和绿化形式都要有所变化。
三、绿化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突出本地特色的基调树种
一个城市的道路绿化应有自己的基调树,如北京一半以上的行道树都是国槐;天津的绒毛白蜡,都从树种上体现一个城市道路绿化的特色,在注重树种的前提下要追求种植形式,季相和色彩变化。
(二)干旱是影响城市道路绿地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之一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逐步建立重点道路绿化的喷滴灌系统。喷灌的水线,水帘本身就是绿地中的一道风景。
(三)种植要与养护配套设施相结合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园林绿化是城市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生物多样性因素,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具备环境效益,同时具有休闲娱乐、美学、生态和社会效益。
一、城市园林绿化的内涵
城市绿化是指“人们运用栽培植物的手段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工作。它包括城市绿地的建设以及对原有植被的维护”城市绿化是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融合自然的生态游憩空间和稳定的绿地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借鉴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植物群落为绿化基本单元,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城市绿地。
二、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
1、保护生态环境,减轻污染
(1)能吸碳制氧。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工业燃料消耗的氧气、排出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都需要植物来吸收。
(2)能吸滞粉尘。树木能阻挡和过滤粉尘,是天然的吸尘器。林木树冠茂密,具有减低风速的作用,当含尘量很大的气流通过树林时,随着风速的降低,空气中携带的颗粒较大的粉尘迅速下降。
(3)能杀死细菌。据调查,闹市区空气的细菌,比绿化区多7倍以上。原因之一就是有些植物能分泌强大的杀菌素,杀死由粉尘带来的各种病原菌。
(4)能降低温度,调节湿度。当太阳照射到树冠上时,有35%~75%的太阳热量被吸收,从而使森林中的温度比地面的温度低十几度,同时,树林中的叶片又蒸腾出大量的水份。
(5)能消减噪音。城市街道种树,如快车道上的汽车噪音,在穿过12m宽的悬铃木树冠到达其后面的三层楼窗户时,与同距离的空地相比,噪音的减弱量大于3~5dB。
2、具有美化环境和市容,增加艺术效果,削减疲劳的功能
在现代化的城市里,高楼林立,车行如梭,烟尘弥漫,人们在被钢筋水泥禁固的居住环境中生活,感觉压抑,易产生疲劳,再加上现在人们工作节奏快,压力大,生活中又缺乏自然美,缺乏宁静感,因而城里人渴望回归自然,渴望返璞归真。而园林绿化的好坏对城市面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花草树木的装饰,整个城市就不会有生气。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就能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使现代建筑更具有田园风光更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净化空气,有益于身心健康,进入美好的园林景色中,人们不仅感到赏心悦目,而且感到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3、具有保持城市可持续利用功能
一个城市能否可持续利用,环境的好坏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城市如果能拥有足够的公园和绿地创造出优美的景观,不仅能美化净化环境,还能大大的发展旅游业,促进国内,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加城市经济收入;通过公园内的宣传和教育活动,能提高游人及市民素质,使人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受教育于体外,同时也能激发群众热爱家园、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望,提高城市品位和档次,使城市永葆青春,永续利用。
4、提高城市园林工程的绿化效益
城市绿化不仅是增加绿地面积,还应该对城市具有较强的美化效果,体现赏心悦目的美学功能。园林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环境设计的核心所在。作为人居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园林是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户外空间,它不仅能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还能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地。因此,园林绿化、美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园林工程的绿化效益有以下几方面:
4.1改善气候条件,净化空气质量
绿色环境有降温增湿、改善光照、净化大气污染物、杀菌等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态效应和作用。
4.2绿化建设加快了旧城改造进程
园林工程的综合效益,最显著的是由其公益性特性所产生的绿化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绿化建设的成效来看,得益最大的是生态环境日益优化的城市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广大市民,同时,由绿化建设带动起来的旧城改造、房地产业、旅游业以及相关产业也取得了明显成效,绿化环 境的改善对吸引国内外企业到我国城市投资产生了积极作用。
三、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对策
1、完善城市绿化规划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城市绿化工作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关键在于有一个前瞻而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并结合城市现有的景观风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目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城市组团之间、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建设高标准的区域型绿化隔离带,突出各区的独立性。要在城市周边规划建设大型苗圃、花卉生产基地、花卉市场,鼓励和支持郊区农民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城乡一体,共同发展。
2、因地制宜,优化绿化设计
根据城市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绿化设计,突出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集中力量在城市主要路口和繁华街头,营造一批人文景观,结合城市绿化布置有特色的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游憩设施,展现城市的乡土风情,提升城市品位。新城区以大面积的绿化种植为主;而老城区由于绿地面积有限,其绿化建设应以改造为主,结合城市居民活动休闲的需要做精做细,营造不同的城市绿化风格。合理配植绿化树种,并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优先选用抗旱、节水、易养护的植物。
3、作好绿化养护的保障工作
现行的养护操作模式比较简单,主要是拔草、修剪、浇水、喷药,忽视了修剪的艺术性、施肥、病虫害的预防等环节,其结果直接影响到绿化的景观效果,造成乔木长势不佳、灌木整形单一,因此在抓好绿化施工质量的同时,抓好养护的质量也同样重要。
四、结语
园林绿化与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必然会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的一个主要载体。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就是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不太注重节约土地、不太注重生态效益、不太注重园林绿化内涵发展的模式,转向着力提高土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机制,强化生态效益与综合功能协调发展。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有助于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有助于促进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高,有助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促进城市建设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TU98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几十年来,如何正确处理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最大挑战。而城市园林绿化行业以其绿色环保和生态和谐概念已经逐渐获得整个社会的认同,对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
1、城市园林化的内涵
园林城市是在我国传统园林及现代化园林的根本上,有效结合城市的发展,迎合城市的需求,适合当前人们的需要,依托于整个城市为载体,来实现整体城市的园林化及建设国家园林化为主要目标的新型园林。它的最终目标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城中有乡,郊区有镇,城镇有森林,林中有城镇,总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共同提高。
2、建设城市园林的原因
2.1 保护生态与环境的准求
在我国工业化以及城市化不断地推进的同时,人们生活的环境却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污染,严重的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生态遭受失去平衡的状态,大自然遭受巨大的损害,空气、水、土壤遭受污染,动植物灭绝,森林消失,水土流失,沙漠化,温室效应等使人类生活品质下降,各种“城市病”随之而起威胁人的健康。这些促使人类觉悟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我们必须从工业化的黑色道路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转折。建设园林城市可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
2.2 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城市化是经济进步的必然结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提升,致使经济获得了一定的进步。有关资料预测,直到2030年我们国家城镇人口可达到60%。城市化进程的提升将使得小城市增加,大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城市是人口大量聚居的地方,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对市民的身心健康影响至深。因此,园林城市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要。
2.3 工作时间的缩短,闲暇时间的增多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及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劳动生产效率会获得一定的提升,使得工作时间逐渐减少,人们闲余的时间逐渐变多起来。紧张快节奏的工作,人们迫切需要很好地利用闲暇时间去放松一下身心,消除疲劳。从近年节假日七天长假期掀起的旅游热、假日经济等情况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在经济提高了以后,对大自然的热切渴求。这就要求园林工作者跳出小园林的围墙,扩展到风景名胜区的领域,去满足人对绿色、对自然环境的迫切需求。
3、城市园林绿化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性
3.1 美化环境
美好的园林景色,不仅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由于它能产生负氧离子,因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有益于身心健康。正是由于园林有此作用,所以都盼望把自己的居住场所和学习工作场所绿化美化得更好。道路立交桥的绿化搞好了,会使人感到市容很美好,美好的市容风貌,是映入来到该市所有人眼帘的第一印象,而且会长记在心,影响很大。美好的市容风貌,利于吸引人才和资金,利于经济、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展。为能创造美好的人居环境和美好的市容,仅仅依靠有限的公园是很不够的,必须把居住区绿地、单位庭院绿地、道路河道绿地以及隔离防护绿地等处都加以园林化。
3.2 调节气候
树木具有吸热、遮荫和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植物叶面的蒸滕作用,能降低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有着积极的作用。绿色植物具有很好的吸热、遮荫和蒸腾水分的作用。城市绿化地段,可消耗掉太阳辐射能量的60%~70%,因而能使城市气温显著降低,缓解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和“干岛效应”城市中大面积的森林和宽阔的林带,道路上浓密的行道树和城市其它各种公园绿地,对城市各地段的温度、湿度和通风均有良好的调节效果。绿地的地温比空旷广场低20℃左右,园林植物可通过叶片蒸发大量水分,提高城市空气湿度,以增加舒适感。
3.3 净化空气
园林植物对净化空气有独特的作用,它能吸滞烟灰和粉尘,能吸收有害气体,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这些都对净化空气起了很好的作用。通过园林绿化后,树木能大量减少空气中的灰尘和粉尘,树木吸滞和过滤灰尘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由于树木枝冠茂密,具有强大的减低风速的作用,随着风速的减低,气流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有些树木叶子表面粗糙不平,多绒毛,分泌粘性油脂或汁液,能吸附空气中大量灰尘及飘尘。蒙尘在树木经过雨水冲洗后,又能恢复其滞尘作用。
3.4 降低城市噪音
城市噪音,不但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而且对人们的健康也造成极大的损害,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伤害,导致出现各种不良的精神反应,如精神不振、极度疲劳、脉搏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等不良症状。而树木等植被利用其茂密的树冠和枝干,可以有效地吸收和隔离噪音。研究表明,在没有植被覆盖的嘈杂的街道上,噪音强度比很好地覆盖了树木的街道的噪音强度高5倍以上。在沿街建筑与街道之间,修建一个宽5~7m的树林带,能够明显减轻车辆发出的噪音。测定表明,在一个结构合理的9m宽周围,噪音实际可以有效降低11~13dB,而35m宽的绿带能够让噪音降低25~29dB。因此,园林绿化是减弱噪音的“消声器”,可以减弱和避免噪音对居民的干扰。
3.5 防止光污染和土壤污染
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门窗坡璃和大型玻璃幕的反光是光污染的主要原因。在这些建筑区可种植一些树冠丰满的高大树木,以减弱光的折射。白色墙壁如有爬藤攀援植物遮蔽有很好的防止光污染的效果。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化肥,含有机氯、有机磷及含重金属元素(铅、砷、汞等)的农药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矿渣、炉渣、粉尘以及城市垃圾等。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如SO2、H2S)被降水带入土壤,使土壤失去养分,因为植物可利用的盐分及易溶的矿物质,因酸沉积而溶滤出来,进入地下水后,被河水带至海洋。污染物质在空气、水、土壤中是可以转移的,因此植物可直接间接地净化土壤。
3.6 缓解城市热效应
在园林植物密度增加的过程中,城市的地表温度可以得到更有效地降低。当植物密度在城市中某区域达到一定比例的时候,城市的该区域地表温度,就可以与其郊区的地表温度保持一致,该区域就可以形成以绿地为中心的低温凉岛区。通过园林绿化,城市和园林之间形成内循环,随着园林绿化的进行,其周围区域的温度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降低。通过园林的建设,可以使曾经因为人口稠密而出现热岛效应,从而导致周围区域气温上升的地区通过气压的变化,形成一个有效的循环,使城市的热岛效应得到有效地缓解。
3.7 提高地下水的补给和质量(草坪)
草坪能够控制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是其对径流水有较高的载获能力。而这种作用可增加对地下水的补给。同样草坪生态系统也能对地下水的质量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城市中大面积的不透水表面使地表径流水中带有一些污染物,草坪是一个最好的容纳径流水的生态系统,尤其在园林配置合理的情况下(乔、灌、草结合),对水源的保护作用更为明显。
3.8 防灾避难
城市园林绿化具有防灾避难,保护城市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功能。园林绿化植物像自然的植物群落一样具有很强的改善环境的功能。与此同时,园林植物还可以能过滤、吸收和阻隔作用降低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减低光辐射的危害和传递以及冲击杀伤。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重视的今天,城市园林的建设也变得更加的重要。城市园林绿化对于城市环境的改善具有很大的影响,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用正确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1.1生态效益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和城市生态平衡的调控者,执行着若干生态功能,具有稳定、持续的生态环境效益,是治理现代“城市病”的重要手段。环境监测数据表明,只有当城市人均拥有10~15m 2 树木或是25~ 30m 2 的草坪时,才能调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平衡,使空气保持新鲜。统计资料表明,乔木、灌木所具有的“绿量”约是草坪“绿量”的4 倍,这就决定了高大的乔木生态效益应高于灌木, 更高于草坪。
1) 净化城市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绿色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城市碳氧平衡。有资料表明,1 hm2 公园绿地每天能吸收900m 3 的二氧化碳并产生600m 3 的氧气,可见城市绿化系统是维持和改善城市区域近地范围内大气碳循环和氧平衡的重要途径。
2)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地区人口与建筑物高密度聚集,自然下垫而被人为改变,使城市中人为热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比较慢,产生了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而规模较大布局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化系统,可以在高温的建筑组群之间交错形成连续的低温地带,将集中型热岛缓解为多中心热岛,起到良好的降温作用,有效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3) 调节“小气候”。绿化对小气候的影响,首先是乔木树冠的遮荫作用。庭院的树冠覆盖度达到0. 7 时,即可使地面辐射量(光和热) 减少1?2 左右。夏季晴天在人行道树下的气温,比无遮荫处低3~4°左右。其次,绿色植物的强大的叶面蒸腾作用不断向周围空气中输送水蒸气,可以明显地提高空气湿。同时,由于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强度的调节和吸热作用,可以使局部地区的温度降低,有效地改善城市“小气候”。
4) 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减少自然灾害。城市绿化系统通过阻滞灰尘、减弱风速、阻挡和截留雨水以及对土壤的加固作用,起到蓄水保土的效应,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了城市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研究表明,风沙与绿化面积呈相关联系,在时间上还有一定的滞后效应。
1.2 增加城市建筑的艺术效果
许多风景优美的城市,不仅有优越的自然地貌和良好的建筑群体,而且还有优美的城市绿化环境。往往园林绿化的好坏对城市面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花草树木的装饰,整个城市就不会有生气。整个城市的面貌需要园林绿地来装饰,一个单体建筑更需要有室内外的园林绿地在相渗透,使现代建筑更具有田园风光。如在室内的共享空间设山石、水体、瀑布、种植、萌生植物的;在室外的内庭设置草地、树林、亭桥流水,并通过视线和道路互相疏通、渗透、使人们在被钢筋水泥禁固的居住环境中,能享受到田园风光的情趣,同时也大大地丰富了建筑的艺术效果。
2、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思考
2.1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加强领导,增加投资以生态学原理指导建设城市绿地系统是今后城市绿化发展的方向,也是现代人渴望的有个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的必然选择。加强对园林绿化工作领导,为绿化建设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正确处理绿化与环境、投资与效益的关系,把间接效益与直接经济效益挂钩,在保证环境与绿化质量的前提下,牢固树立长期绿化的思想,确保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2.2实行生态树种选择
构建合理绿化结构绿量作为城市绿化系统生态效益的基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着手提高。首先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另一方面就是在有限的绿地面积上挖潜增效,充分发挥和提高其生态效益,如通过发展垂直绿化,进行建筑屋顶和立体墙面绿化来增加绿量,在绿量增加的基础上,实施生态树种选择、合理搭配绿量结构、科学规划布局以及加强管理维护则是挖潜增效、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效益的重要措施,在进行树种的选择和结构搭配上,遵循适地适树原则,正确处理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的关系,掌握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搭配的合理比例,注意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乔木为主,乔灌木相结合构建复层结构绿地,必须要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理论、科学的依据, 种植结构要符合自然规律和生态城市景观的要求。
2.3采用科学技术,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
(1)屋顶绿化,技术要点
1) 正确计算绿化材料在屋顶上的承重量,合理建造花池和排水系统,尽可能地减轻荷载。最好用轻质培养土,如:木屑培养土,土层厚度应控制在最低限度。草坪土厚10~ 15 cm ,低矮的草花20~ 30 cm ,灌木40~ 50 cm,小乔木60~ 75 cm,排水系统必须流畅。
2) 选择姿态优美、矮小、浅根、抗风力强的小乔木、花灌木和球根花卉等植物。
3) 屋顶绿化最好和建筑工程同时设计,统一施工,这样比较合理、安全和经济。
(2)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的植物品种各有其不同的生态习性和观赏价值。根据不同的环境特点,选择植物种类并进行合理布置。如大门花墙、亭、廊、花架、栅栏等处, 可选择蔷薇、木香、凌霄、紫藤、扶芳藤等,既美观又遮荫纳凉。在白粉墙及砖墙上可以选择爬山虎、络石、常春藤等, 它们生长快、效果好,可形成生动的画面,秋季还可观赏叶色的变化,对墙面还有保护作用,西墙绿化还可以使室内冬暖夏凉。
(3)复层结构种植的立体绿化
采用乔、灌、草多层相结合的最佳绿化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生态环境。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种植结构,可以提高叶面系数,而园林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是与叶面系数成正比的。据研究,就植物的吸碳产氧的功能而言,成龄乔木林的日吸碳产氧量相当于同面积草坪的3~5 倍;就降低噪声而言,乔灌草三层结合的篱障阻挡和吸收噪声的功能大大高于同样宽度的单纯乔木障,特别是对于建筑密度极高的城市中心及工矿区利用有限的土地面积, 进行复层结构的立体绿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 4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的三大效益
强化管理,健全法制,全面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的三大效益。城市绿化系统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必须完善管理机构,加强职能部门的作用,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规划,确保设计、施工、管理、维护工作的有效落实;同时也应尽快完善有关绿化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相应的执法部门,确保有法可依,依法治绿。相关人员与广大市民都需要进行一场“观念更新”的斗争,开展全民环保教育,以各种城市创建活动为载体,广泛地组织与发动群众、广大企事业单位参与到城市绿化工作中来,获取全社会的支持,加速绿化工作社会化进程,使其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全面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三大效益。
3、结语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城市道路作为一个城市的交通枢纽,各个地方之间的纽带,它联系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因为道路的纵横交错,使整个城市的地块都是割裂的,而不是一个整体;那我们如何减少道路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而造成对城市整体感的破坏呢?答案就是城市道路绿化。绿色作为可以调节一切东西的“万金油”,放在什么地方都能把原来的割裂感弥补回来,使之前割裂的部分重新连接,而能够为道路带来绿化的就只有城市道路横断面中的绿化带了。绿化带除了对整个城市的总体效果有重大意义之外,它单独作为一个景观绿化也有重要的作用。
城市道路绿化同时也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为使道路绿化更好发挥绿化功能,协调道路绿化与相关市政设施的关系,利于行车安全,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中绿化带的设计布置将十分关键。近年来,各个城市都通过进行大量的道路升级改造项目,来提升城市的环境、市容市貌;在新建的道路工程项目中,道路的绿化设计也是评价城市道路的设计好坏的一个标准。在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中,绿化带的设计布置是道路绿化设计的首要条件,而绿化带的设计布置同时也将会对道路的使用功能产生影响,怎样合理利用绿化带的设计布置,才能把道路使用功能和道路绿化功能两者和谐统一、发挥最大的作用呢。本人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主要谈谈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中,绿化带的设计布置,对道路绿化效果以及道路的使用功能的重要性以及两者的统一。
在道路设计中肯定是绿化带越多,效果就越好;但是道路是有规划宽度控制的,它还有功能性需求,因此我们现在讨论的都是按照规划宽度、满足功能性的前提下,来进行最大限度的设计,使道路功能性和绿化效果两者和谐统一。以这个为前提,绿化带放在中间作为中央绿化带的时候,或者是放在两侧作为侧分带的时候,都是做到极限大;而不是把功能性和景观性各取50%那种中央绿化带取2米,侧分带又取2米这样的折中形式。我们下面讨论的是,如果绿化带是中央绿化带的话,最少要4米宽,这样才能种得了大树,搭配更多的植物,才有真正的景观效果,两侧就是在人行道种树池;如果绿化带是侧分带的话,中间就是做隔离栅、防撞墙或者是直接画双黄线,这样才能保证侧分带(最少2.5米)有足够的宽度种植不同的植物,作出良好的景观效果。
下面我们按照绿化带在横断面中的不同的位置分类来探讨各自的优缺点。
1、中央绿化带
中央绿化带的形式是城市道路里面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一般都觉得在中间设绿化带可以增加道路的绿化带的效果。绿化带除了可以带来景观绿化效果外,还会对行车造成影响,下面我们从道路使用的功能性以及景观绿化的效果两方面来展开分析。
1)对道路使用功能的影响
(1)夜间防炫功能
在夜间车辆都需要开车前灯来看清周围的路况,这些灯光将会对对向的驾驶人员造成炫光干扰,特别是在近远光灯切换的时候,很容易影响对向驾驶人员的视线,使人有短暂的时间会看不清路面状况,设置了中央绿化带之后,因为中央绿化带的植物有一定的高度,基本上可以把对面的灯光给遮挡了,至少也能把大部分的灯光隔断,就能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2)驾驶员视线诱导
如果没有中央绿化带,路线的行车轨迹会有一点模糊,而且容易受到对向车道的线形影响,特别是车速比较快,圆曲线的半径比较小的情况。有了中央绿化带之后,驾驶员的视线就会变的很清楚,就可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3)道路的渠化
中央绿化带对左转车道的渠化有十分好的引导效果,我们讨论的都是绿化带比较宽的情况,因此中央绿化带到了路口的位置,至少可以拓宽一条车道。
调头车与对向的直行车辆其实是存在着一个冲突点的,特别是比较长的货车,大巴车之类,调头车道发生交通意外的情况也比较多,通过对中央绿化带的宽度进行渠化,可以使直行车辆容易看到调头车,也可以使调头车有足够的时间来应对突发的情况。
所以说中央绿化带对道路的渠化是有很好的作用,对道路的使用功能以及安全性都有重要作用。
(4)行人过街
中央绿化带的存在,可以使行人形成二次过街,使行人在一次过街时间不太够的情况下,有驻脚的空间,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而且按照新城市道路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9.2.4.2,当人行横道长度大于16m时,应在分隔带或道路中心线附近的人行横道处设置行人二次国家安全岛,安全岛宽度不应小于2.0m,困难情况下不应小于1.5m,中央绿化带对于这条规定是天生的适应者。
2)对于道路景观效果的影响
(1)城市的总体景观效果
中央绿化带的断面形式对于城市的总体景观效果来说是一般的。
因为人行道上面只能是做树池来种植树木,树木的高大茂盛与它的根系发达程度是成正比的,植物根系发达的树种对于树池这种种植方式来说,是十分不利的,他会很容易导致人行道砖的破坏。这样就导致人行道的树木不能种植太高大的树木。这样就只能在中央绿化带种植大树,但中央绿化带也不能种植太大、太茂盛的树木,因为树木的枝叶对车辆的行驶安全也是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中央绿化带对于城市的总体景观效果来说是一般的。
(2)道路的景观效果
从道路的景观效果来说还是不错的。
从行车的角度来说,中央绿化带的大树加上两侧人行道上的行道树,也可以给人一种在林荫道中穿梭的感觉,前提是路面宽度不是太宽的情况下;从行人的角度来说,道路的景观效果就一般,遮阴的效果都不是太好。
2、侧分带
比较宽的侧分带在城市道路里面用的不算太多,基本上都是道路断面比较宽的情况下才会用,但是侧分带的道路使用功能以及道路的景观效果还是不错的,下面我们从这两个方面来重新认识一下侧分带。
1)对于道路使用功能的影响
(1) 驾驶员视线诱导
侧分带是对行人以及本车道车辆的视线诱导,侧分带是靠近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其绿化应形成良好的行车视野环境,如果侧分带形式简洁、树木整齐一致,可以使驾驶员容易辨别出人行道上的行人,同时也可以减少驾驶员视觉疲劳,不仅可以提高驾驶员的行车安全,还能提高行人的安全。
(2)道路的渠化
与中央分隔带的渠化相对应,侧分带对应的道路渠化主要方便右转的车辆,当然平面交叉口处的渠化就是增加进出口的车道数,意义跟中央分隔带的渠化差不多。
(3)潮汐车道
现在在广州一些路段正在实行一种新的渠化方式:潮汐车道。
顾名思义潮汐就是表示退潮涨潮的车道变换,也就是说在上下班车流出行的高峰期,某一个方向的车辆很多造成了拥堵了,但另外一个方向的车流还很顺畅,这样就可以通过把中间的活动护栏在本道路上的某一段开始,在车流顺畅的方向那一侧减少一个车道,来弥补到车流拥堵的方向的那一侧,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从而缓解拥堵。潮汐车道这种方式要求道路中间不存在硬分隔才能实现,最好的措施就是中间采用活动的护栏,这样无论从管理还是安全的角度来说都是十分有利,方便的。
(4)行人安全
有侧分带的存在对行人的安全是十分有利的。
侧分带可以使驾驶员更容易分辨人行道,看清楚路面、人行道的状况。同时万一发生交通意外,车辆失控也不会冲上人行道,对行人造成危险。同时侧分带也可以防止行人乱冲出马路,保障驾驶人员与行人两者的安全。
2)对于道路景观效果的影响
(1)城市的总体景观效果
侧分带对于城市的总体景观效果是比较好的。
因为城市的总体景观效果主要是道路对地块的割裂感,侧分带的存在可以提供一个好的条件,种植一些高大枝叶茂盛的树木。如果车道的宽度不算太宽,大约双向4车道的话,可以达到大部分用绿色把道路都遮挡起来的效果。侧分带的树木可以把中间的车道大部分的遮挡起来,从高空看下来,整个城市的联系感就会很好。
(2)道路的景观效果
从道路的景观效果来说还是不错的。
从行车的角度,两侧侧分带上的大树,如果可以种得高大茂盛,可以给人一种在林荫道中穿梭的感觉。从行人的角度,道路的景观效果是最好的,因为绿化基本上都倾向与人行道侧,遮阴的效果也很好。另外侧分带距交通污染源最近,其绿化所起的滤减烟尘、减弱噪声的效果最佳。侧分带宽度在2.5m以上时,可以种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复层混交,扩大绿量,有利于汽车尾气及时向上扩散,减少汽车尾气污染道路环境。
当然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断面的宽度大于55米的快速路的断面,这种断面有足够的宽度可以做很宽的中央绿化带和侧分带。把以上两种情况的优点都包括了,本人觉得快速路最好的断面是带辅道四幅路的断面,无论对于行车安全还是行人安全都是十分好的。
小结:综上所述,无论是中央绿化带还是侧分带的断面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中央分隔带的断面比较适合车多人少的路段,而侧分带的断面就比较适合车少人多的路段,当然侧分带的断面有一种可以设置潮汐车道的优势,对于现在的城市道路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优点,因此我们要根据各个地方实际情况和需要来进行选择。希望本文可以给在城市道路断面设计中的设计者提供一点建议,可以使每一条道路都能把它的使用以及景观完美的结合。
参考文献:
中国境内的旅游地点,一般人都会知道北戴河、山海关。可是却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不知道其实这两个地点是隶属秦皇岛市的,它们是秦皇岛的两个旅游区。也就是说在秦皇岛的旅游形象推广上,对于秦皇岛文化的部分导向系统不明晰,各景区相对独立,所以在旅游现状上才会各领,不能形成整体文化氛围的旅游城市形象。秦皇岛对于旅游城市形象的宣传推广的过程,急切需要清晰、明确的执行。针对秦皇岛城市性质设计的文化氛围,笔者从秦皇岛市城市旅游文化出发,通过秦皇岛的地域特色分析和文化导视系统的概念、文化特色、文化内容的分析,确定文化导视系统在秦皇岛旅游城市的城市宣传中的重要作用。
一、城市导向系统在秦皇岛旅游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城市导向系统是帮助旅游者顺利完成旅游的最主要的视觉信息辅助系统,如果能从我市城市旅游文化出发,对城市文化的导向系统进行严谨的视觉信息的设计规范,对促进我市“文化旅游”的平台建设,提高“旅游城市” 的整体氛围,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文化导向系统则是针对秦皇岛城市文化所设计的城市导向符号,在旅游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上能够促进旅游内容的完整性和明确性。文化导视符号能够帮助旅游者或者城市中的人认识秦皇岛自身。也可以把它当做是一个城市的景观,因为它不仅仅对城市的认知能起到引导的作用,它也和旅游的环境共同构成城市的旅游内容。它也将成为旅游城市必备的市政建设之一。
如果把道路或者建筑建设比喻成城市的硬件建设,那么导向设计系统无疑就是城市的软环境。城市导向系统是城市形象、特征、文化的综合和浓缩。秦皇岛,沿海而居。是国内著名旅游避暑度假胜地。自从确立推广秦皇岛这个旅游城市形象以来,政府也对于城市导向有了一定的关注,例如:设立盲人站牌来解决部分弱势群体的交通问题。但是对于外出旅行的人而言,旅游方面的导向系统设计还不够系统;对于居住在城市中人而言,几乎感觉不到秦皇岛的旅游文化,不能在城市的各个地段都明确凸显秦皇岛城市文化的专属特征。而明晰、系统、有内容的文化导向系统必定会使旅游城市的品牌化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也可以用提升城市的整体文化形象。文化导向标识不仅仅是一种视觉识别系统,还代表着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二、秦皇岛旅游城市的城市导向系统的设计概念
以“建设宜游城市,打造最佳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把秦皇岛建成“休闲之城、魅力之城、宜居之城”,旅游立市的各种战略一直实施得如火如荼。2011年,我市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达到2127.4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2.84亿元,并荣膺“2011年度最佳休闲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市”“城市休闲国家标准试点市”三项荣誉称号,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为了更好提高城市形象,城市形象一直不断更新变化,市政设施越来越完善。但是在文化导向系统上还没有很好的规范,在不同的地点或者路上看到的景观也几乎没有关联性。特别是在步行的旅游景点中,以在求仙如海处旅游景点为例,就有多处关于历史发生时间的记录,什么八卦阵、古代攻城的兵器等等,多是文字的注解,并没有形成符号化或系统的设计。只有把这些具体的历史文化提炼出来,符号化、景观化、系统化,让他们也重复的形式入住整个城市,在城市中生活的人才会对它们更有认知。旅游的人也才会在逛街或者观光的过程中加深印象,形成明显的文化链条和印记。
三、秦皇岛旅游城市的文化导向系统的文化特色
秦皇岛旅游城市的导向系统应该它特有的城市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城市文化的提炼是一个旅游城市导向设计的核心。时间在流转,历史在发展,秦皇岛的历史长河中不是仅发生了一次求仙活动,它有其自身特有的风土人情的历史积垫,虽没有在历史课本上形成历史事件,但是像耀华玻璃、昌黎葡萄酒、集发植物园、北戴河疗养院等真实地存在这个城市中,并且和秦皇岛一起成长中。它自身就有其特有的文化魅力。通过对这些文化的整理,形成具体的文字和符号,把它们建设到步行的地点,让人们在旅游进程中了解秦皇岛这些特有的文化知识,和特有的秦皇岛温暖。以最佳的方式为人们提供所需的文化信息或符号。这就是秦皇岛的文化导视系统特殊的艺术魅力。
四、秦皇岛文化导视系统的内容设计特色
2002年,聊城市委、市政决定举办“2002中国江北水城(聊城)文化旅游节”,大做水文章,精心打造“江北水城”这一旅游品牌。通过文化活动旅游文化节的开展,提升城市的知名度,进而带来经济效益,成为城市发展旅游业的一条突围之路。除了城市本身要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以外,这条突围之路,也需要服务、宣传等各个方面的突破。
困惑 历史悠久 文化渊源 为何旅游产业发展乏力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聊城就是齐国的重要城邑。明清两代运河漕运发达,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聊斋志异》、《老残游记》中描述的许多与“水”有关的故事大都发生在聊城。一个城市能不能被别人关注,要看有没有自己的特色。东昌湖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内湖泊,水面总面积近5平方公里。在聊城39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区内,湖河水域面积多达13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的三分之一……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聊城丰富的水资源一直“藏在闺中人未识”。 然而,聊城的知名度却并没有那么高。
聊城为什么会被边缘化,打破这种局面的出路又在哪里?聊城人在反思、在探索。
探索 上下齐心 百花齐放 文化活动对旅游发展推动作用凸显
2002年,聊城市委、市政决定举办“2002中国江北水城(聊城)文化旅游节”,大做水文章,精心打造“江北水城”这一旅游品牌。2004年,聊城举办了首届全国钓鱼锦标赛,来自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济南等城市的钓鱼高手齐聚水城,东昌湖上人欢鱼跃,东昌府里宾客盈门,一时间,钓鱼给这座古城带来了人气、商气、名气。
2006年,我市又请来了美国明星划水队、英国伯明翰子弹队,让水城的市民们大饱了眼福。伯明翰子弹队还与山东金斯顿队到各县城打了几场表演,在当地是一票难求。龙舟竞赛为 中国传统节日 端 午 节 的习俗之一,现已发展为一项水上 体育 运动。在2010年于 广州 举行的 亚运会 ,
龙舟 竞赛首次成为亚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我国北方地区龙舟赛不是很多,聊城有很好的水域,也不缺大赛经验,所以完全可以将其打造成为我市的一个品牌赛事来推广。
2012年6月23日,聊城市“水文化”节“金柱杯”龙舟锦标赛暨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龙舟比赛在东昌湖凤广场附近水域举行。这次龙舟比赛是由市体育局、江北水城集团承办,我市各县(市、区)、经济开发区、市直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专技工学校、驻聊部队单位派队参加比赛。活动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同样,2012聊城水文化节全国公开水域游泳大赛顺利闭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泳爱好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给水城人民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趣味性十足的游泳比赛。这次活动再次将“江北水城”的城市名片推向了全国。通过一次名不见经传的活动,打响了聊城的牌子。一些成功的活动或做法应该长期坚持下去,慢慢地进行培育,时间长了就形成规模了,正所谓“酒香’也须勤吆喝。2002年时,全国大大小小的节庆活动有5000多个,而目前已增长到10000多个,但是像青岛啤酒节、云南的泼水节、潍坊的风筝节等这样成功的节庆活动却不多。实践证明,文化活动的举办会有利于打响城市知名度,同样,只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才能真正行得通走得远。
据聊城市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首届江北水城(聊城)文化旅游节期间,我市共接待游客78.18万人,比上年增长158.9%;旅游收入2.34亿元,比上年增长766.7%,节庆效应可见一斑。
反思 昙花一现 杯水车薪 多数文化活动难以形成产业化、品牌化
不可否认,举办形式不一、内容各异的文化活动对聊城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聊城的知名度和城市形象。不过,仔细审查这些文化活动我们会发现,由于诸多原因,虽然都取得了一时的成功,能够铸成品牌、形成产业的文化活动却寥寥无几。据此,我们不得不反思,举办文化活动的初衷是什么,方向在哪里,道路在何方。毕竟,只有将诸多文化活动产业化、品牌化,才会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起到真正地推动作用。否则,就只是昙花一现、杯水车薪,虽有短暂繁华,却不能为聊城旅游发展带来永远的暖春。
举措 资源整合 做好宣传 推动水城旅游业发展升级
1.在整合旅游资源、彰显文化内涵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提升聊城文化旅游的产品竞争力。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资源是基础,产品是核心。聊城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关键在于整合提升,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竞争优势。实施文化解读。通过在景区设置解读碑、编撰导览手册,穿插特色工艺制作展示、小型文艺表演等方式,唤起历史记忆,增强文化认同,赋予静态历史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鲜活感”;通过组织编撰文化解读丛书,加强对聊城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整理,挖掘文化内涵,丰富文化资源;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登坛论道,进一步提升扬州文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
2.在激发产业活力、壮大产业规模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提升聊城文化旅游的产业竞争力。举办文化活动必须以充满活力的产业主体和发达的产业规模为支撑和标志。做强产业主体。通过市场机制、政府扶持和优化发展环境,激励景区、旅行社、酒店及旅游服务等产业主体做大做强。放开旅游领域,吸引更多的外资、民资和社会资本进入,构建多元的旅游开发、经营、管理主体;敞开城市大门,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旅游企业集团来聊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作用突出的优势,积极构建大旅游的产业体系。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办旅游文化娱乐公司和旅游文化演出公司,共同打造高品质、有特色的文艺演出精品,丰富文化旅游内涵。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几个重要问题的分析
(一)改革模式的选择:渐进式或激进式
从国际的角度来看,利率市场化的方式有渐进式和激进式两种。理论上讲,当一国宏观经济形势稳定,市场监管非常有效时才有可能实现迅速的利率市场化,例如,企业能很快调整财务政策和经营理念,政府行政手段高效快速等,否则则需要一个长期的条件形成过程。而这一条件的细节要求则会相当的苛刻。事实上,即使是金融体系相对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在利率改革时也都是采用渐进的方式。因为,激进的方式虽然可在短期内消除利率管制的诸多不利影响,但极易造成宏观经济大幅震荡,这种损伤可能需要极长的时间来恢复。拉美三国(智力、阿根廷、乌拉圭)都在短短两三年内放开了利率管制,本意是促进金融业竞争,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然后改革迅速失败,其主要原因是管制可以短时间放开,但是制度建设却需要时间。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渐进方式,先放开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然后逐步过渡到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放开,而且遵循了存贷款利率逐步放开的原则,通过2004和2012年两次调整,才达到今天的放开程度。另外,选择改革突破口也很关键,比如,美国以CD为突破口,而日本则国债发行利率为起始。借鉴他们的经验,我国首先放开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国债市场利率。同时,日本在1985年实施大额定期存款的利率自由化,1993年10月实施流动性存款利率的自由化,这种在存贷款利率上,先大额交易后小额交易,先长期后短期的思路,同样值得我们在后续改革中加以借鉴。
(二)关注利率风险
利率管制放开以后,金融机构直接面对客户协议定价,利率水平不在恒定不变,各个银行之间的存贷款利率形成差异,一旦企业为了改变整体效益而忽略对利率水平的控制能力,或者市场利率水平发生较大波动,使得金融机构无法应对系统性风险时,就形成利率风险。
我国在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时刻,尤其要考虑金融机构的风险应对能力,特别是风险管理能力较为薄弱的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在利率管制放开后,可能会提高存款利率来吸纳存款,同时为了为了盈利水平,又可能降低风险管理标准,盲目向高风险企业放贷。美国在上世界80年生银行业危机就是很好作证。出于内在盈利的冲动,在外在管制缺乏的条件下,金融资本快速向高风险资产流动,特别是银行业,资本成本的提高导致盈利能力下降,系统性风险不断上升,小银行风险应对能力较弱,率先倒闭,形成行业危机。
从众多国家的实践来看,在危机应对时,有两条经验可供借鉴。第一,放开管制不等于没有管制,银行业道德风险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约束银行行为有利于规避危机;第二,在金融机构濒临破产时,解决好金融机构和存款人之间的损失分担问题,即所谓的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
(三)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是条件
在比较成熟的金融市场,银行不再是唯一的筹融资渠道,人们可以选择多种金融工具,这样,在利率市场放开后,风险和冲击将被更好的摊销。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金融市场是不够发达的。我国虽然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但是不可否认,金融体系仍然是不够健全的。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是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又一重要基础,实际上,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不断完善本国金融市场体系又是一种相互补充和促进的关系。比较美、日成功的经验,反观拉美三国失败的教训,较为发达的货币和资本市场有助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完成。
三、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建议
(一)存贷利差下降,资本成本压力增加
市场的主体并非理性,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很可能通过价格手段来维持生存。高成本的存款迫使银行将贷款投向更高收益的领域,然后高收益通常意味着高风险,比如小微企业的贷款。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银行业危机”正是这种非理性竞争带来的结果。通过调高存款利率来抢夺市场份额的行为,在增加资金来源的同时,也增加了资本成本的压力,不一定带来预期的收益。
由此,中国的银行业不得不面对转型的痛苦和巨大的成本压力。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转型恰恰体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资源有效配置的作用。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国银行业必须改变经营理念,走差异化的道路寻找新的突破口和利润点,不仅要以存贷款价格吸引客户,更要体现优质的服务,以及运用高质量风险管理的优势,来占领市场。存款利率短期会有上升,但是长期将会稳定,而且贷款利率也不会持续下降。市场并非理性,但也不是盲目的,风险厌恶将使资本向更加稳健,收益更加稳定的领域流动。
(二)风险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完善的内控机制是商业银行有效防范利率风险的保障。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如何应对利率风险给预期收益带来的下行压力,对我国的商业银行来说,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不像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那样,中国的银行业还没有做到能够熟练的识别,预测,计量和控制利率风险。
从现实来看,由于我国利率市场一直没有放开,商业银行风险利率危机意识不强,对利率风险管理的技术还只是停留在缺口管理、敏感性分析等定性阶段。中国银行业要提高风险把控能力,实现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重新定位,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加强信贷组合管理,优化信贷资产质量。利率的波动将迫使商业银行考虑风险资产,如何重新审视和定位中小企业优质资产,“三农”和消费信贷等新领域客户。第二、优化风险管理框架和机制。在面对系统性风险时,有一整套完善的从上而下的风险管理系统,有效传递信息,制定风险管理战略,以及必要时对资产结构进行调整。第三、从国际经验来看,成熟的量化管理模型,有助于商业银行很好的识别、计量、分析、预测利率风险。VaR计量模型是现今国际公认的较为实用的风险计量模型,其衡量的是市场正常波动下,某项金融资产或资产组合的最大损失的可能性。利率市场化后,利率将呈现出不断波动的趋势,给定一定的置信水平和时间区间,可以用VaR模型预测最大损失。
金融危机后,人们对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态度表现的更为审慎,巴塞尔协议对利率风险有着全面的解释,虽然并未将利率风险作为第一支柱风险,但是处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关键期的我国,如何引导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自我转型以及整个改革的效果。
(三)专注金融创新,推动中间业务发展
利差收窄逼迫银行业由传统的依靠利息收入向依靠金融创新发展。金融创新带来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中间业务与传统的存、贷业务比较,具有风险低、收益较稳定、不需占用自有资金等优点。美国银行业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期间,中间业务迅猛发展,非利息收入占比不断提高,由1980年的19%提高到43%。国际大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收入的40%-50%。中间业务收入的提升加快了银行产品的创新,产品的创新又带来了更优质便捷的服务,例如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短信银行等等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客户体验,为银行带来新的利润点。
比较我国,中间业务收入对银行营业收入的贡献度仍然较低,2011年对14家上市银行的调查显示,国有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20.30%,股份制商业银行为13.73%,建设银行发展最快,为21.91%。主要归咎于三方面的原因:首先,金融创新能力仍然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投入和重视程度不够;其次,基层网点认识偏差,无法理解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传统经营理念无法扭转;最后,中间业务收入单一,收费偏低,中间业务收入仍然依靠结算类、代收代付等等,新兴业务发展缓慢,银行卡、资金托管业务收费偏低,价格竞争激烈。
如何有针对性的发展金融创新,推动中间业务发展,从长期来看,将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后,决定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前景。首先,要加大产品创新,细分市场,对个人客户,要着力发展电子银行、信用卡和分析业务,贵金属业务等;对公司客户,要依托企业网银、企业年金、现金管理平台等产品。其次,加强营销理念,加快服务创新,对中低端客户要通过理财顾问、交叉营销来满足顾客,对于优质高端客户,要通过私人银行、财富管理来锁定客户。
(四)直接融资渠道竞争的压迫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银行极大地承担着社会融资的中介作用,但是其繁琐的贷款审批程序和高额的资金成本也是众所周知的。改革以后,整个金融市场将通过更加客观科学的方式为资本定价,资金需求企业,也可以自由的选择更多的融资方式,例如放行公司债等直接融资方式,通过债券市场融资,或者通过商业信用等方式融资。直接融资对投资人来说收益高,对筹资人来说成本低,相比间接融资而言,更具有吸引力。
1 城市绿化建设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行工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对于环境问题的增加。对于国内国外而言,都会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制约经济因素,那就是生态环境因素,因为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在进行经济和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浪费和破坏生态资料。而且,在以往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总是忽略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过分重视经济发展,使得当人们意识到生态资源保护重要性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如今,随着经济进一步的发展,虽然已经对于生态资料保护和节约问题得到了重视,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然每天保持着一定数量的物种灭绝,还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所以,面对如今各国所遇到的生态资料破坏和生态物种灭绝的严峻形势,人们已经开始充分认识到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性,而且在城市绿化建设中也开始广泛使用增加生物多样化的方法。
大多数城市在进行绿化建设的时候,通常会采取单一的绿色植物进行种植,基本不会与现代生活进行结合,事实上,生物多样性是促进城市绿化的重要基础。城市绿化应该坚持以自然生产力为中心的原则,应该和城市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绿色建设中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潜在绿色资源,它能够有效地促进物质循环、净化空气,保存土壤和水的品质,以确保生物基因库的完整,这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而且,增加生物多样性,还能够帮助城市恢复和发展以往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所以,增加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绿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绿化过程。
2 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增加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2.1 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以及城市绿化的认识
事实上,现在的城市绿化建设仍然缺乏对于绿化建设的理解,只有掌握和理解城市绿化建设的历史和地理之间的联系,才能够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增加生物多样性。在城市绿化建设的过程中将绿草全部清除,这种方式未尝不是对生物物种多样性的破坏,不可小看物种对于城市绿化建设的价值,因此,需要从不同层次的生物多样性中了解到对于城市绿化有所帮助的部分。
2.2 保护和发展城市生态结构
在一个地域之中,所有物种都能够形成一个群落,所以,对于城市而言,物种群落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结构,城市绿化建设中应尽量选择物种适应的环境,并提高物种分布区域,使绿色网络体系更加完善。在进行城市绿化建设之前,对城市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和了解,使得在进行绿色建设同时丰富物种的多样性。同时,还需要加强城市物种结构的稳定性和自我恢复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绿化建设所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与此同时,城市绿化薄弱的地方,需要通过合理规划和引进新物种的宏观层面上,进行生态造林。例如,城市的绿化建设,不仅要考虑到增加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对于动物的多样性,也应该考虑到其中。而且在进行城市绿化建设设计的过程中,不应该只是专注于垂直结构的设计,还应该形成绿色建设的水平结构设计,这样做的方法,能够为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2.3 进一步完善的方法
虽然,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增加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城市的绿化和生态保护,但是,对于增加生物多样性的方法而言,并不是人为的进行搭配就能够实现的。如今,城市绿色建设中主要以人工栽培的方式为主,因此,生物多样性不能等同于物种多样性。要考虑他们是否能够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绿色网络结构的整合。由于,人工种植存在不稳定的客观因素,所以必须在保护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生态多样性,这将会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增加生物多样性,能够保持生物多样性对于城市的绿化效果,并且建立良好的生态结构。
总之,在进行城市绿化建设中,如果只是单纯重视种植植物种类的增加,而没有充分认识到生物物种生态环境适应性和特性的重要性,也是不能够起到相应的生态改善作用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