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经济研究范文

时间:2023-12-14 11:39: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能源经济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能源经济研究

篇1

一、引言

低碳经济自哥本哈根大会以来一直受人们关注。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而当前中国经济的增长,仍然是以高能源依赖和消耗的经济。经济发展,能源先行。能源紧张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考虑到北京市的特殊地位及其在经济发展暴露了能源问题突出矛盾,本文针对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探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并就此来探究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

二、文献综述

学术界已有大量的关于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大致分为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协整和面板协整阶段三个阶段。众多国内学者利用协整理论对我国(或部分省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在原始数据的处理方法、模型的形式及数据样本空间选取上的差异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韩智勇等(2004)采用了1978-2000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协整性,结果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不具有长期的协整性。王海鹏、田澎(2005)对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并建立的误差修正模型表明,两者之间在长期和短期都存在着双向格兰杰因果。

能源消费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就此国内学者也有多个研究成果。史丹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一文中,根据相关因素分析法研究得到:影响能源效率的因素有技术进步、结构变动、对外开放、市场经济。王庆一在《中国的能源效率评估》一文中,运用能源经济学理论进行研究,认为自然因素、体制因素、价格因素、技术因素、社会因素、政策因素等对能源消费有影响。但是,两者的研究主要是从定性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并不能具体地指出各个变量指标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程度。

三、方法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计量经济学中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全文模型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对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第二部分对影响能源消费的因素进行研究,建立能源消费与人口数、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及价格指数的回归模型。数据处理使用Eviews6软件。数据来自《北京市2010年统计年鉴》、北京市统计信息网和《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国泰君安行业数据库。

四、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

从2010年北京市统计年鉴选择1980—2009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总量。首先,对地区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原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处理结果显示地区生产总值(gdp)和能源消费(energy)都是一阶单整的。利用相关系数图判断滞后期数为5。最后做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地区生产总值(gdp)不是能源消费(energy)的格兰杰原因,而能源消费(energy)是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格兰杰原因。

格兰杰因果关系结果如下:

?Null Hypothesis: Obs F-Statistic Prob.?

?GD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ENERGY ?25 ?0.63439 0.6771

?ENERGY does not Granger Cause GDP ?5.64549 0.0047

五、能源消费部分影响因素分析

1、指标选择

本研究根据能源经济学理论和相关因素分析法,结合数据的获取性,选择人口规模、企业规模和价格因素作为指标。其中人口规模反应消费情况、企业规模反应生产消耗。鉴于指标的可获得性,通过相关关系的验证,本文认为可以选择澳洲热能煤价格代替国内煤炭价格。人口数(popul)、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indust)、煤炭价格(coalprice)和原油价格(oilprice)。

2、模型建立

本文建立对数回归模型如下:

Eviews处理结果显示x1、x2显著,x3、x4不显著。但F统计量非常显著,即模型显著。这说明被解释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确实存在回归关系。这有可能是由于多重共线性引起的。采用逐步回归法修正,处理后要去掉X4,再进行OLS估计。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模型通过检验。故新模型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进一步经过异方差和自相关检验,处理结果显示模型并不存在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

六、结论与思考

通过本文的模型研究,就目前的处理结果看,影响能源消费程度较大的是生产规模、消费规模和能源价格。从三个因素的系数看,对能源消费影响较大的是人口规模,其次是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然后是价格因素。而前两者显示的都是规模因素,而价格波动对能源消费量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这说明我国利用能源的规模大,对能源的依赖范围广。

而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引发的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而当前阶段,能源仍然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其对经济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在能源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维持国家实力的稳定上升。聚焦当前热点问题,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能源问题。进入21世纪,“9·11”事件之后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黎以冲突、利比亚战争以及中东地区各种冲突动乱,还有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等,动乱冲突甚至战争不断,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当属能源。还有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安全的思考,金融危机以来石油价格的巨幅波动,扣人心弦并触发国家战略思路的始终是能源。

我国作为一个后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较明显地依赖于能源的高消费。国际能源署前署长罗伯特·普瑞多曾经指出:“能源是经济的生命线,快速发展的中国更是如此。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过程中,由依赖本国资源转向依赖国际市场,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能源问题。”

那么如何避免过高地依赖能源,就本文考虑的影响因素来讲,主要有以下方面:

(1)加强创新。经济增长必然导致生产和消费规模的扩大,而这必然导致一定程度的能源消费的上涨。想要降低能源消费量,必须加强企业创新,探求能源消费的哪些环节可以创新,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依赖。日本80年代迅速从能源危机中崛起的很大原因就在于企业的创新。因此我国也必须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寻求低能耗的生产途径,摸索节约能源的新方法,发明创造高效利用能源的工具设备。

(2)节约能源。生产生活消费的能源有很大一部分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能源的浪费比较严重。在能源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我们提倡低碳生活,这要求我们每一个消费者要节约能源,有效的利用能源,不浪费能源。

(3)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就目前我国能源使用状况看,过度浪费能源的现象依然很普遍,能源不仅得不到有效的利用,浪费、大肆消耗能源也得不到改善。这在未来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下是万万不可行的。另外,部分地区或企业由于技术的落后,仍然在使用一些高消耗低产出的机器设备,这对于能源的节约有效利用非常不利。在目前能源消费结构转换步伐缓慢的情况下,我国必须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以求降低能源消费的高速增长。

参考文献:

[1]胡军峰,赵晓丽,欧阳超.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统计研究,2011.

[2]史丹.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J].经济研究,2002(9).

[3]包艳龙,赵景兰,张大为.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以辽宁省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3).

篇2

【作 者】史锦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中央民族大学经济 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100081。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4-454X(2009)03-0178-006

Study of Energy,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SystemCoordinative Evaluation in Ethnic Regions

Shi Jinhua

Abstract:In china ethnic regions, with the more economy devel opment, the more e conomy restricted by energy and environment, then the conflicts of 3E are emerg i ng coinstantaneou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the art icle is to set up 3E evaluated measurement and indicators of the ethnic regions , a nd further use the substantial evidence data, it analyzes the main open problem s of 3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ncrease the coordination of 3E

Keywords:Ethnic Regions; Energy-Economy-Environment system[3 E]; Coordinative Evaluation; Ecological Crisis

一、系统协调评价的目的:树立科学发展观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也是发展经济学的核 心内容。从发展观的过程考察,科学发展观可以说是人类对自身发展不断认知和探索的结果 。工业革命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对追求物质财富抱有极大“兴趣”,强调“经济利益 ”为首要目标,把发展视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以GDP作为衡量发展的惟一标准,以至于带 来“有增长而无发展”的严重社会问题。到70~80年代,人们对以前的“经济发展观”进行 思考,其中最具代表的观点是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一书,该书通过反思过去发 展观,分析了人类面临的发展前景,提出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进行下去,用不了多长时 间,人类就会达到一个“危机水平”。为此,引发了人们极大关注和对自身发展前途的思考 ,为可持续发展观理论的形成做了社会舆论和理论研究的铺垫。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可 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并不断完善,人们改变了单纯经济增长观,强调不应该再以资源的大量投 入和环境破坏为代价换取经济总量的增加,发展应该不仅能保证当代人经济福利的增加, 而且不会对后代人追求经济福利的增加造成损害,这体现了人类发展观的巨大进步。进入21 世纪,可持续发展观升华为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增长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人口增长协 调发展。在我国,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内涵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的模式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这些论断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经济发展中,一定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处理 好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随着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对经济的制约越来越强,人们对环境的关注 和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如果继续大量耗费能源和破坏环境,走“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 ”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必然要为所引起的“生态危机”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民族地 区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之下,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集约型发展道路,尤其要从主要依 靠大量传统能源消耗来支撑工业化发展向主要依靠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以及利用可再生 能源转变,实现“先保护,后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三者的统一。

二、系统协调评价的基本理论

在系统论看来,协调除了具有作为调节手段或管理控制的含义之外,更深层的含义是作为一 种状态来表明各子系统之间的融合共生关系。复合系统的协调是指在系统内部的自组织和来 自外界的调节管理活动作用下,各个组成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谐共存① 。作为一个综合的复杂系统,能源、经济和环境[3E]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性,而3E协调 正 是指能源、经济和环境子系统之间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彼此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和谐共存等 多种关联关系,体现了复合系统有序的结构与状态。理解3E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可以从以 下几个方面认识:

(一)能源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的冲突与协调

经济子系统过度开采资源加重了能源子系统的压力,匮乏的能源子系统限制经济增长;对能 源子系统的开发投资使得为经济子系统持续提供能源成为可能,促进经济增长。为开发资源 增加了能源子系统的投资,减少了生产性投资,减缓经济增长;为保护能源子系统要求企业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从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有利于经济增长。

(二)经济子系统与环境子系统的冲突与协调

经济子系统过度排污加重了环境子系统的压力,从而降低劳动者素质,阻碍经济增长;良 好的环境子系统有利于保护劳动力资源,促进经济增长。为维持良好的环境子系统增加环境 投资,减少了生产性投资,从而减缓经济增长速度;为保护环境子系统制定的污染控制标准 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经济增长。

(三)能源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冲突与协调

能源子系统的过度开发利用加重环境子系统的负担;环境子系统的退化和破坏使能源子系统 难以为继。清洁、环保的能源子系统对环境子系统能进行有效的保护,促进环境子系统的自 我修复和良性循环;良好的环境子系统能有效支撑能源子系统的开发利用,实现能源子系统 的持续发展。

通过3E系统的协调,达到一种“低消耗,高效益”的新型增长方式,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对此,经济子系统发展的最终目标应 该是既利于环境和生态的保护,也利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和经济发展整体质量的提高。环境子 系统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建设舒适优美的环境,并促进社会、经 济发展。能源子系统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在保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能保持持续稳定的能源 供应,同时减少能源使用中负面的健康和环境影响,即政策和政策体制应着重于扩大供应能 力、激励能源效率的提高、大力开发利用清洁、环保、可持续的能源资源等。

三、协调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3E系统协调发展的基本理论,设定四个目标层次,依次是:总目标层、目标层、分类目 标层、具体指标层。每个目标层次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四、系统协调评价度等级标准

3E系统和各个子系统协调评价度标准划分为7级,分别是:优级协调(1.00―0.9)、良好 协 调(0.90―0.8)、中级协调(0.8―0.7)、初级协调(0.7―0.6)、勉强协调(0. 6―0.5)、濒临协调(0.5―0.4)、失调协调(0.4―0)。

表2 3E系统评价得分标准比较表②优级协调(1―0.9) 能源、经济与环境各子系统能够很好的协调发展,能源供需均衡,经济发展稳速,环境质量 得到保护。良好协调

(0.9―0.8) 能源、经济与环境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中至少有一个达不到优级协调的状态水平,且每 个系统也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中级协调

(0.8―0.7) 能源、经济与环境系统能够较协调发展,甚至个别子系统也能达到良好协调的要求。初级协调

(0.7―0.6) 能源、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发展水平接近协调,但各子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冲突。勉强协调(0.6―0.5) 能源、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发展接近协调,但协调发展程度很低。能源在开发利用过程环境污 染较严重,环境质量较难得到提高,经济在增长过程中也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 费。也就是说,能源、经济与环境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冲突,而且这些冲突在一定时 间内得不到相应的协调治理。濒临协调

(0.5―0.4) 能源、经济与环境系统中有一个或两个子系统濒临或已处于失调状态。即能源在开发利用过 程中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在发展增长过程中,也引起较大的环境污染和过度的能源浪费,而 且这些污染好长时间都得不到治理,以至于环境污染严重,经济也得不到较好的发展。失调(0.4―0) 能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引起的环境破坏都很严重,而且这些污染根本得不到治理 ,环境质量恶劣,经济发展质量得不到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也得不到提高。需高度重视提升 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减少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降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 源消耗和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五、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各层级权数设定及计算

总目标层、目标层、分类目标层的权数设定采用专家意见法进行打分,评分标准就是依据指 标对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贡献程度。具体指标层运用全国统计数据,每个具体指标都由全 国31个省、区、市进行排队,以具体指标对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贡献度大小得分(有些指 标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有些指标取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0;有些指标取平均值为1,其 余按比例相减),协调贡献程度等级标准比照表2。最后,具体指标和权数相乘后得出分类 目标,分类目标和权数相乘得出目标指标,目标指标和权数相差后得出总目标指标值。

运用的基本公式为:Xj=∑niWijXij,其中,Xj是j个地区某种指 标得分值,Wij是第j个地区i类指标的权重,Xij为第j个地区i种指标 或综合指标得分。

六、民族地区3E系统协调度评价实证分析(以2006年为例)

按照上述程序,通过专家对各指标的权数进行设定后,计算得出如下结果:表3 民族地区3E系统协调度评价情况表③评价情况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青海宁夏 新疆能源系统协调度评价得分①0.250.350.27 0.3 0.25 0.19 0.31 调整得分 0.63 0.88 0.68 0.75 0.63 0.48 0.78 全国名次 28 8 26 25 29 30 23经济系统协调度评价得分② 0.11 0.08 0.07 0.1 0.12 0.06 0.15 调整得分 0.37 0.27 0.23 0.33 0.40 0.20 0.50 全国名次 5 15 21 9 4 30 2 环境系统协调度评价得分③0.110.129 0.105 0.127 0.093 0.118 0.119 调整得分 0.37 0.43 0.35 0.42 0.31 0.39 0.40 全国名次 27 19 28 20 30 24 23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度总得分 0.47 0.56 0.45 0.52 0.46 0.37 0.59 全国名次 25 15 28 24 27 30 12 分析表3,可以得出:

首先,民族地区的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度基本处于濒临协调和勉强协调阶段。在能源经济 环境协调度评价总得分中,各民族省区大致处于0.4~0.6之间,在全国的排位比较靠后, 这 说明了民族地区目前正面临着能源经济环境可能失调的考验,如果不抓紧时间制定相应的应 对措施,尤其是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治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将不能保障。值得 重视的是,宁夏的总得分最低(0.37),在全国排位最后,基本处于失调状态。

其次,民族地区的能源系统协调度基本处于初级协调和中级协调阶段。在能源系统协调度评 价中,各民族省区调整得分大都处于0.6~0.8之间,说明民族地区的能源供应状况相对较 好,能源消费能够得到相对满足。其中,广西的得分为0.88,处于良好协调阶段,说明人 们对能源系统的发展比较满意,能源系统较好地满足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第三,民族地区的经济系统协调度基本处于失调阶段。在经济系统协调度评价中,各民族省 区调整得分基本处于0.4以下,说明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引起了能源和环境系统较 大的困境和矛盾,人们对这种状况不满意。其中,尽管新疆为0.5,得分好于其他省区,处 于濒临协调阶段,但面临的形势大致一样。因此,民族地区需要特别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问 题,加大力度降低或减少能源消耗所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第四,民族地区的环境系统协调度基本处于濒临失调和失调阶段。在环境系统协调度评价中 ,各民族省区调整得分在0.31~0.43之间,说明民族地区的环境质量较差,环境污染严重 , 生态环境已经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可持续供应,改善生态环境应该引起人们的高 度重视。因此,应当加大环境投入和保护力度,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坚定执行“先保护,后 发展”的战略决策。

七、促进民族地区3E系统协调性发展的建议

(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科学发展观是通过深刻反思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为缓解我国紧迫的资源环境矛盾而作出的正 确选择。从2003年起,我国年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我国已经进入了一 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又是一个“矛盾凸现时期” ;既是战略机遇期,又是各种挑战并存的时期。对于我国广大的民族地区而言,也正处于工 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时期,今后要实现比东、中部更快的跨越式发展,必须首先解决能源、 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逐步形成节约型 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搞好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二)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一般来说,在不同的区域范围内,产业结构的特征和由此决定的工业生产方式在影响区域经 济发展的同时,也给自然资源和能源资源的消耗赋予了不同的区域特点。从三次产业看,目 前,民族地区大部分省区第一、二产业和全国相比比例偏高,由此导致能源消耗水平也偏高 ,有的省区如宁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④,但是,大部分省区人均GDP(内蒙古以 外) 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民族地区的高能耗的产业结构并没有带来高的经济增长 ,相反,却带来了高度的、粗放式的能源耗费,而这又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严重的压力 。实践证明,顺应国际国内形势需要,不断适时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与能源 、环境政策的协调,不仅能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能获得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民族地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指明了方向。民族地区应充分依托资源 、环境状况,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发挥民族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优势,大力发展 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走一条清洁生产、有利环保、节能减耗的新型产 业化发展道路。

(三)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但是传统化石能源工业的发展,在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增长 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为此,造成的污染损失不仅使当地发展和人 民 生活受到了影响,而且加重了地区的治污成本,给本来就不宽裕的地区财政造成了沉重负担 。因此,转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大力发展清洁、安全、无污染、可持续的可再生能源, 成为民族地区彻底摆脱“能源――经济――环境”困境的重要途径。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风 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并且具有得天独厚的开发条件和优势,可以大 规模开发利用。发挥这些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具有 十分美好的发展前景。

(四)完善环境保护法规制度,依法保护环境

民族地区位于我国西部,地理环境特殊,生态系统脆弱;其生态安全不仅影响本地区经济发 展,更影响全国的环境状况和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立法进程的加快, 人们的环保法律意识不断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限制了不法的环境破坏和污染事件。但 是,有关的法律制度在排放标准、技术规范、影响评价等生态保护方面还有待完善,实际执 行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也有待加强。另外,针对民族地区生态安全对全国的重要意义,有 必要出台专门的民族地区生态保护法律法规,把民族地区生态安全纳入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 。

注释:

①赵芳.能源―经济―环境非协调发展原因的经济学解释[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4).

②对于3E各子系统来说,表2中的相应评价得分标准依子系统指标体系具体内容及协调程度 依次调整。

③说明:表3的得分和排名情况,尽管权数设定和指标选取主观因素较多,但基本反映了 民族地区所面临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性的严峻现实。

④采用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全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3.19吨标准煤/万元, 宁夏为8.68吨标准煤/万元。

参考文献:

[1] 赵芳.能源―经济―环境非协调发展原因的经济学解释[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 境,2008(4).

[2] 雷明.中国资源―能源―经济―环境综合投入产出表及绿色税费核算分析[J].东 南学术,2001(4).

[3] 邓玉勇,杜铭华,雷仲敏.基于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的模型方法研究综述[J ].甘肃社会科学,2006(3).

[4] 唐志君,覃小林.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危机与重建战略[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8(3).

篇3

一、导言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当前世界都很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实现社会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和谐不仅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也是未来几代人需要考虑的方向。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向来不仅注意经济的发展更注重环境的保护。近年来,中国逐步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同事调整国内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环境保护力度。但是,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其实依然以粗放型为主;经济结构的不平等已经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而且这种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以山东省为例,由于经济增长速度和规模的空前提升,资源消耗急剧增加,且劳动力成本低,资本投入极大。第二产业,特别是建筑业已成为全省大部分地区的主导产业,产业结构不平等,能源消费行业比重较大,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同时,还存在着资源不足、排污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现象。据山东省科技部的数据,山东省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化学需氧量、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在中国地方排名中排到第一,第六,第七和第十。山东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在转型过程中的典型例子。因此,山东省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有助于对中国未来的改革发展进行有效的分析。

二、山东省能源利用、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现状

从1978在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在社会和经济发明经历了迅速的发展。2015,山东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63002.30亿元。和之前一年相比,增长明显。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快速增长,不可避免的能源需求量也有了非常明显的增加。目前来看,山东省的主要能源依然是各类化石燃料能源,资源短缺已经逐渐成为其发展的一个大问题。从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方面来看,总能源消耗量的增长率远远大于总能源生产量。

举个例子,煤炭消费量自1990以来急剧上升,但煤炭生产量已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特别是近几年,差距越来越大,煤炭消费量是煤炭生产总量的两倍多。山东省2003年前的原油生产能力始终大于消费量,而2003至2008的原油产量低于消费量,这与全国其他地方的情况相似。自2003以来,煤炭生产量占全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超过70%,而且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在山东省,煤炭消费比重为70%至80%,原油消费比重为20%至30%,水电比例只有1%。在经历了30年高速发展后的今天,中国面对着一个全新的环境。固守原有的增长模式的弊端日益突显,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要求日益迫切。中国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日益面临着国内资源制约和经济全球化的双重约束。

同时,作为山东省政府关注的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的问题,一些措施正在积极展开。比如关于节能重点行业的推广和重点大型企业的减排,以及关闭一些小造纸厂,小水泥厂等。二十世纪90年代末,山东省的垃圾和污染物的排放量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例如,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空气污染水平评价指标以及化学需氧量都随时间有了显著的降低。

三、能源利用、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协调好能源、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其中,能源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经济增长的主要依靠;而经济增长又是能源发展的前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能源成为可能。同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不断的过度使用又导致了大量的污染物,当排放量超过一定的自然能虺惺艿南薅仁保就会发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保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就不应该以环境污染作为代价,同时资源的利用效率也需要不断的提高。

在本文中,我们研究的是资源和经济增长的利用效率,以及经济增长与能源使用总量之间的关系。它们关系的散点图(见图1和图2)如下所示:

从图可以看出,自1990以来,山东省的经济增长率和能源消费量一直在上升。变量X的系数(能源利用率)是0.96,接近1,表明每增加1亿元GDP约需要增加10000吨标准煤。根据其他研究,中国的能源消耗量为美国的11.5倍,日本7.7倍,德国的4倍以上。因此,山东省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能源消费率仍有较大差距。由于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山东省的能源而能源生产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把更多的能源需求量转移到其他省份。据报道,山东省的许多煤炭企业获得了外省的探矿权,在中国其他地方开采煤炭。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量只会不断的增加,而单位的能源消耗量几乎保持不变这是不理性的。

相关的理论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整体环境质量会先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下降,然后不断的持续上升。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环境恶化是经济发展的必要代价,但是经过一定的时期后,经济的发展将会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在经济发展初期,资源消耗率大于资源循环利用率,导致污染物不断增加。达到一定的时候,先进的工业和服务业有助于改善经济结构。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有效管理措施的实施,先进技术的采用,以及环保开支的增加,使得环境问题逐步解决。当收入水平超过库兹涅茨曲线的转折点时,环境质量开始改善。对此,本文在分析山东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时,基于格罗斯曼和克鲁格的模型如下:

其中Et是环境污染的水平,Xt包含其他相关变量,像产业结构、贸易额等等。在本文中,我们还使用了四个指标衡量Et,这其中包括废水排放量(E1),二氧化硫的排放量(E2),烟尘排放量(E3)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E4)。

图2中每个模型系数呈现一阶序列相关。考虑到序列相关系数,在基于温斯滕估算提供的估计结果下可得,人均GDP与环境污染总体水平是非线性的关系,而且它们的关系也不遵循倒U型曲线的库兹涅茨理论。这和人均GDP与废水排放量(E1)之间的相关性是相似的。这意味着,如果其他因素是不变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废水排放量将先下降,换句话说,环境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先提高后降低。当使用其他三个指标进行估计时,结果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是与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相一致的。换言之,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烟尘排放量将稳步增长,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也会呈“S”型增长。

在我们的研究中,产业结构是由工业增加值与GDP之间的比率来表示的。估计结果在表2中,产业结构的变化是负相关的,而与E1、E2和E3确实呈正相关。这意味着,随着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不断上升,废水排放负荷逐渐下降,而二氧化硫和烟尘总量稳步上升.。以下可能是导致这样的结果的潜在原因:首先,包括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废水得到处理,然后,随着节能技术的广泛使用,工业废水总量稳步下降。其次,工业增加值与排放量二氧化硫和工业粉尘之间是一个不平等的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的结构不合理造成如上的结果。例如,山东省的主要能源是煤炭,50%以上的煤直接燃烧,而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排放主要来源于煤的直接燃烧,所以煤能源的消费结构加剧了大气污染状况。

到目前为止,有对于自由贸易和环境的之间的影响有三种不同的观点。有些人认为,自由贸易会导致负面的环境影响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而其他人认为自由贸易造成的负面环境效只会存在于短期之内,长期来看它对环境的影是积极的。另外有人认为自由贸易和环境之间没有密切的关系。国际贸易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小,贸易政策的变化对环境政策的福利影响也不大。在本文中,我们发现,尽管国际贸易对整体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大,但它仍呈现正相关性,与总排放的污水和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呈现负相关性。

此外,我们还估计了环境污染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均GDP与环境污染的总体水平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这是符合库兹涅茨的倒U曲线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废弃物的排放总量稳步增长,当名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某一数值时,排放总量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少。目前,山东省人均GDP为64358.13元,如果全省继续保持现有经济增长率。10年后,排放总量将缓慢下降,环境质量将逐步改善。当然,对于山东省来说,为了提高环境质量,政府应该更加重视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使用保护环境的新技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改变原有的环境牺牲型增长模式。

四、结论和建议

本文考察了山东省能源利用、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名义人均收入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呈现倒U型的库兹涅茨曲线。烟尘和固体工业废物的排放量与实际人均收入呈现线性和非线性的关系。其次,山东省的经济增长是高度依赖自然资源。近年来,尽管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改变。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不平等的能源消费结构和环境质量下降一直存在,因此,产业结构的优化将直接对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此外,工业废物和污染物排放量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逐步下降。然而,仍有一些污染物随着经济增长而增加,在可预见的未来污染物总量将达到一个高点,环境压力也将达到顶峰。

基于上述结论,我们认为山东省经济改革应强调以下几点。首先,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这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我们必须先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不算调整当前的产业结构。由于山东省经济依然在不断的快速发展,政府应适时的调整经济政策,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可以减少污染和环境压力的服务性行业。最后,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例如,政府可以实行必要的减免税收以及贴息政策,鼓励企业采用节能、节水技术,完善法律法规,逐步降低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国涓,王玲,孙平.2009.中国区域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学,(2):31-39.

[2]林伯强.2009.高级能源经济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吴利学.中国能源效率波动:理论解释、数值模拟及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2009(5):130-142.

[4]关华,2011.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天津:天津大学.

[5]梁进社、王红瑞、王天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瓶颈与环境约束[J].经济研究参考,2011,(1):12-26.

[6]李小胜,宋马林,安庆贤.中国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异质性检验[J].南开经济研究,2013(5):96-114.

篇4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145-03

1 前 言

中国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节能减排将是一项基本国策,问题是这一抑制能源消费的政策是否会阻碍经济增长?回答取决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如果能源消费增长能够带动经济增长,那么限制能源消费肯定会限制经济增长;相反,能源消费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或重要原因),那么抑制能源消费将不会对国民经济有很大的抑制作用。此外,国内外关于这个主题的研究不少,但结果没有表现出一致性,除了研究方法上的差异外,不同国家或不同地方的不同样本数据,也可能导致不同的结论。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间的规律实际上可能没有普遍性,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经验认识。因此,通过实证研究弄清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2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2.1 变量和数据说明

本文采用年度数据,考虑到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设定样本区间为1985―2009年。经济的增长状况采用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指标来度量,记为Y,数据来自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以1978年为100。能源消费采用能源消费总量(E)的实物量来反映,数据来自2009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单位为万吨标准煤。图1是1985―2009年消费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的增长趋势。由图1可以看出能源总量和经济增长的变动趋势是基本一致的,尤其在2002年以后,二者都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可见,中国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很可能存在着协整的关系。

2.2 稳定性检验

由于很多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对非平稳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统计推断时会出现伪回归问题,因此,必须考虑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可通过增加DF检验法,即ADF检验法来检验。单位根检验的结果对趋势项和常数项设定非常敏感,预先不知道是否应该包含断截距项和趋势项,在实际研究中一般采用以下方法判别:先检验带截距、带趋势项的情形,如果趋势项不显著,则去掉趋势项;如果截距项也不显著,则继续去掉截距项。通过比较AIC的大小和兼顾模型和系数的显著性来选择滞后阶数。由表1可知LE的一阶差分,LY的一阶差分在检验显著水平为10%以下都是平稳的。

3 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第一,通过协整分析,确定能源消费和GDP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即尽管在短期内我国能源消费与GDP之间的关系存在波动,但是从长期来看,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第二,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可知,我国能源消费是国内经济增长格兰杰原因,经济的增长就必须以能源消费为代价,能源消费总量必然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增长。但是,GDP并不是能源消费的Granger原因。由此,可以得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的结论。

第三,建立了长期动态模型,可以用能源消费总量滞后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滞后值来预测未来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为制定未来有关能源消费的政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3.2 建议

影响能源消费变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经济规模、技术进步、结构变动是其主要的原因,大约占了总因素的98%,从变动趋势来看,有两个时期的能源消费变动比较剧烈。一个是1995―1998年的能源消费下降,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加快;另一个是1998―2003年的能源消费上升,主要因素是结构变动中重工业趋势和技术进步变慢。因此,为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励开发新能源、新工艺。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征收能源消费税提高能源使用成本,对节能技术研发的投资项目实行减、免税收及直接补贴等方式,推动节能工作的开展。同时,加大科研开发新能源(如核能、氢能、生物能等)、新工艺的投入,缩小各领域里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实现降低能源消耗、缓解能源紧张、促进能源经济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另外,第三产业能源消费较第二产业很低,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在生产总值的比重,能源消费总量增长速度就会下降,所以国家在制订经济发展规划时应鼓励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4 本文需改进的地方

在选取指标上,选取了全国生产总值指数和能源消费总量,这样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够细致,可能不能在实际上给决策者提供很好的操作信息,应该把全国的情况按行业来细分,首先可以按三个大的产业来划分。再进一步,就可以按更细的行业来划分。而对能源消费,也可以按不同类型的能源来划分,譬如可以按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四种类型的能源分别来做实证研究。这样研究会得到更有用的分析结论,还可以针对不同行业或不同类型的能源消费作出相应的建议。

参考文献:

[1]余江.资源约束,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能源消费的经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达摩达尔•N•故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侯建朝,谭忠富,谢品杰.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2009(2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