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取样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14 14:54: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统计学取样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统计学取样方法

篇1

一、在活动中的生趣

1.在应用活动中生趣。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广的学科,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百分数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搜集饮料瓶、商品外包装上的百分数;搜集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如在报纸上写着的百分数),让学生解释含义,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关注以后生活中的百分数。再如讲到“比的意义”这一节时,可让学生了解^***中大致的比,如拳头的周长与脚长之比是1:1,身高与胸围的长度之比为2:1,身高与脚长之比为7:1,体重与血液重量的比为13: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你能用这些知识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兴趣高涨,动手实践,计算验证。

2.在操作活动中生趣。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发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学具,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圆形面积时,先让学生动手把圆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然后说一说学过图形与圆形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操作过程得到圆形面积=πr2。这种从动手操作到语言叙述,从语言叙述到公式的得出,就是由直观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的过程。在这种有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发现和解决了数学问题,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得积极、主动,尝到了探求知识的乐趣。

3.在情境活动中生趣。数学教材有自己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可产生学生兴趣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接近和探究事物本质及其因果联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乃是兴趣的源泉。”教师应挖掘这些因素,充分发挥教材中内在的潜力作用,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由学生出题,教师与学生比赛,看谁判断快,学生对教师的“秘诀”产生了兴趣,迫切想要了解,强烈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种情境的创设已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设计情景,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二、在感悟中激趣

外在活动引发的兴趣只是暂时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内化为对数学内涵的欣赏和追求,让学生从感悟中领略数学的魅力。

1.感悟“美”。数学中的美不同于美术中的线条、造型、色彩的视觉美,不同于体育中的体形、动作、力量的运动美,也不同于各种的音响、节奏、旋律的听觉美。数学本身的内在美瑰丽多姿,充分挖掘数学中的美,让学生进行体验并感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数学对称图形时,出示一幅幅对称美丽的画面,在学生的赞美声中教师进行引导:为什么大家对这些图形都说美,是数学中对称的神奇力量。从而让学生透过美的现象,感悟到数学的对称美。又如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用语言是这样叙述的: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用字母来概括就是(+b)+c=+(b+c),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用数学方法来表示太简洁了,从而感悟到数学中的简洁美。当然数学中还有许多的美(如统一美、奇异美等),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美的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2.感悟“趣”。学生能感悟到数学是有趣的,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在苦在累也是乐而不疲。

①巧用修辞手法激趣。有时对数学资源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学生兴趣倍增。如在教学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中,戏称0为大方的穷光蛋,这一比喻,不但把本课时中的难点凸显了出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高涨了,下课后还谈论着这一有趣的称呼。风趣的语言,恰当的手法让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使数学更具吸引力。

②找有趣数学现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为了巩固计算方法,必须进行练习,但大量的练习往往枯燥乏味,有位教师充分利用回文算式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当学生知道计算方法后,出示了63×12,21×36,14×82,28×41四题,计算后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创造这样的有趣算式吗?没有一个学生不想计算的,纷纷进行笔算寻找。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中的一些有趣现象,如数字黑洞、回文数等,让这些材料成为数学课堂中的有趣的教学资源。

三、在激励中促趣

有人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一次次的成功就会给学生带来无限喜悦和美好的憧憬,从而可不断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篇2

超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英简ARFI)是一种基于超声技术[1],短时间高强度声脉冲机械地刺激目标组织产生剪切波,可以将人体脏器的弹性程度量化,是一种新的方法。目前有研究将ARFI应用于肝脏、肾脏、甲状腺、颈部斑块等领域研究,但还没有应用胎盘方面的研究,本研究针对不同孕周,不同位置及不同取样深度的胎盘进行ARFI指数分析,进行初步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孕(18~41)w单胎487例,入选标准:无母体疾病,既往无不良妊娠史,月经规则,实验室检查包括AFP、PAPPA、β-HCG无异常,胎儿系统超声检查无阳性发现,生后正常方可纳入。

1.2方法 采用德国西门子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4C1凸阵探头,频率范围1.5~4.0MHz。

所有胎儿均为在我院常规行Ⅰ、Ⅱ、Ⅲ级产前超声检查 ,对胎儿进行相应的检查,所有研究对象均选择胎盘中央的部分,不靠近胎儿面或母体面,检查时嘱被检者在平静状态下呼气末屏住呼吸,检查者维持探头与扫查部位的垂直和固定,根据胎盘的位置调节不同的取样深度,取样深度在8cm以内,每位患者取避开胎盘血窦的胎盘实质测量9次,取平均值作为ARFI测值,单位为m/s。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Pearson相关分析求出各孕周胎儿胎盘的ARFI值;t检验比较前、后壁胎盘ARFI值;t检验比较不同取样深度的胎盘ARFI值。P

2 结果

2.1各孕周胎盘ARFI值的关系 根据不同孕周分成亚组,统计各孕周与ARFI值的关系。相关系数r=0.033,P值0.471>0.05,没有统计学差异,与孕周之间无相关性,均数(0.776±0.078)。见图1。

图1

2.2不同胎盘位置的ARFI值 根据胎盘前、后壁的位置分成两组,比较前壁胎盘与后壁胎盘的ARFI值。见表1。

2.3不同取样深度时胎盘的ARFI值 根据取样深度分成两组,≤4cm为一组,4.1~8cm为一组,比较不同深度ARFI值的区别,差异性明显,P

3 讨论

胎盘是母胎进行代谢产物、营养物质以及气体交换的器官,其母血循环障碍,或是胎盘自身异常及病变,均会造成胎盘组织的病理改变。正常胎盘存在一定的代偿能力,在其病变广泛、严重时,将出现失代偿现象,致使胎儿缺氧,或是胎死宫内。ARFI技术是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一种,是利用调制的聚焦超声波束作为激励机制,组织受力后产生纵向压缩和横向振动,产生声剪切波,利用特定的电子系统采集组织内剪切波信号,就可以获得感兴趣区域的低频剪切波的传播速度。而剪切波的速度依赖于组织弹性,从组织弹性模量的估算,就可间接反映出该区域组织的弹性程度[2]。

胎盘功能、形态、位置的监测是围产医学的一项重要课题,胎盘功能是否正常,对胎儿的发育与安危具有极为极为不利的影响[3]。现阶段,胎盘功能、成熟度主要是通过超声图像进行初步评估,但是常规超声检查不能对组织弹性方面进行评价。而ARFI技术评价组织的弹性,对妊高症、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胎盘病变的初步诊断具有价值。

本次试验研究针对不同孕周、不同胎盘位置、不同取样深度的胎盘进行ARFI检测,结果显示ARFI指数与孕周相关性分析,不同孕周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性;胎盘前壁、后壁检查显示,ARFI指数分别是(0.77±0.08)与(0.79±0.19),二者之间相对比差异性不明显。但是对于不同取样深度的ARFI检查显示,ARFI指数结果分别是(0.77±0.08)与(0.78±0.07),二者相互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造成这种结果可能与声传播的衰减有关,声波传播得越远,吸收的声波越多,衰减越多。相关文献研究的取样深度也与本次研究结果相似,丁红等[4]进行了ARFI评价慢性肝纤维化的研究,取样深度为距探头4~5cm,张大等[5]进行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的ARFI值研究,取样深度为距肝包膜1~3cm,即距探头2~4cm。根据相关文献研究结果及我们研究认为测量胎盘的ARFI值时,取样深度应距探头4cm以内比较合适,当胎盘位于后壁时,可嘱孕妇侧卧,尽量将取样深度控制在4cm以内。由此说明,不同孕周、不同胎盘位置对ARFI技术检查结果没有明显影响,而不同取样深度对检查结果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取样深度应该尽量控制在距探头4cm以内。

ARFI技术作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精确无创的定量胎盘实质的弹性程度,不同孕周、不同位置及不同取样深度的ARFI指数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发现,不足之处:本研究只是对正常胎盘组织进行初步研究,对于有疾病的胎盘,例如妊高症的胎盘等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蒋贤辉,胡婷,张竹君,等.ARFI 技术在定量分析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14(3):227-228.

[2]张新力,李猛,冯卉,等.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无创评价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的初步临床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0,19(1):12-15.

篇3

浅表器官及软组织肿物是指发生于体表3.0cm之内的肿块[1]。于治疗前对肿物的良恶性与组织学类型进行研究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高频超声对于浅表器官及软组织肿物的分辨率较高,可获得清晰图像,因此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浅表器官及软组织肿物的临床诊断当中[2]。为研究超声引导在浅表器官及软组织肿物诊断当中的价值,本院回顾性分析了106例患者资料,现将详细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在本院接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且后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6例各种浅表器官及软组织肿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中男57例,女49例;年龄为18~81岁,平均(62.73±13.67)岁;病灶直径为1.0~17.0cm,平均(5.27±2.94)cm。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根据患者病灶位置选择适宜的探头类型,选用自动弹射型活检枪,于穿刺过程中视肿物的大小与深度选取适宜的活检针并确定射程。本组患者中主要使用凸阵探头及高频线阵探头,活检针主要以14G~16G为主,射程选择16~22mm之间[3]。于操作前以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肿物进行全方位探查,判断病灶与周围组织之间的结构关系,以确定进针线路及,避免伤及组织血管与器官。对于隆起明显、边缘清晰且内部明确无重要血管及组织的采取的肿物采取徒手穿刺定位法,由医师于超声引导定位下,直接进行穿刺取样,无需装置引导设备;对于边缘不清、隆起不明显或者内部组织管理繁杂的肿物,特别是颈部与锁骨上窝部的浅表肿物则采取引导穿刺,在超声诊断仪的全程实时引导下行穿刺取样。取样过程中每个病灶需3~5针,将所取样本置于无菌滤纸上,以10%的甲醛进行固定送检。如一次取样的病理检查效果不理想,则行二次取样化验。

1.2.2 数据分析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本院接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并在本院接受后续临床、检查及手术治疗。全部术中切除组织均行病理化验,将术中病理结果与超声引导下活检结果进行对比。

1.2.3 统计学方法 对比采取卡方检验,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计算,以P

2. 结果

2.1 数据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中97例获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为91.51%,其中一次取样成功94例,一次成功率为96.91%;经统计学校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与手术病理化验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差异性。具体数据见下表1。

表1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效果分析表

2.2 典型声像图

本组患者中可见以下典型超声表现:

图1:软组织肿物

图2:颈部浅表肿物

3. 讨论

浅表软组织肿物属于一种诊断复杂分类较多的临床病症,临床中以脂肪瘤、窝囊肿、皮脂腺囊肿、神经鞘膜肿瘤等较为多见,以往的诊断多缺乏理想检查方法[4]。随着超声技术在浅表器官及软组织肿物临床中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此类疾病的诊断水平[5]。应用超声引导技术实施浅表肿物穿刺活检,有效的简化了检查取样过程,并且提高了活检取样的准确性,极大的降低了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风险[6]。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能够做出正确诊断的关键在于最大程度的取得病灶组织样本,因此应充分做好穿刺前准备,正确选择穿刺点,明显穿刺点及路线,尽量采取22mm长度样本以确保样本的完整性。

本次研究中,我院回顾性分析了106例浅表及软组织肿物患者的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资料,并将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诊断结果与最终术中切除物病理诊断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经对比证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具有理想的诊断准确率,且临床操作中一次性取样成功率高,极大的减小了穿刺活检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我院所采用的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技术,主要以超声定位的明显优势应用来完成了常规活检过程中不易把握或实现的精准穿刺操作,尤其是对于位于浅表淋巴结、颈部以及甲状腺等位置的肿物。利用超声定位技术后,充分结合患者肿物的特点能够采取徒手穿刺取样,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的借助于超声诊断仪的精准定位与全程引导,极大的提高了穿刺活检取样的准确性与简便性,可以更好的预防伤及大血管或组织器官,降低穿刺过程的风险。本组病例资料中一次性穿刺活检成功率达到96.91%。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达91.51%,在未能正确诊断的9例中有3例因患者肿物的组织过活,不足以实施取样检测,其余6例均能够给予倾向性诊断,为临床进一步检查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性指导。因此能够充分证明在浅表及软组织肿物的穿刺活检过程中应用超声引导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穿刺过程风险及患者痛苦。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对于浅表及软组织肿物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应于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姚立芳,许进,唐榕,田艳红,尹学英.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浅表器官及软组织肿物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27(04):368-370.

[2]顾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29):89-90.

[3]崔琳玲,卢川.超声引导周围型肺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1):1692-1694.

篇4

为了筛查RHD血型阴性的献血员,我站在全市献血者中普查RHD血型,为了提高检测效率,方法学从手工向自动化操作转变。因最初的使用酶标仪判读准确率低,究其原因,与实验的条件中液体量的选择有关,通过对RHD血型检测微板试验条件中液体量的选择,使方法步骤得以完善,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STAR全自动加样机(瑞士 TECAN公司);Labbofuge400平板离心机(美国 BECKMAN公司),TS孵育振荡器(奥地利 Anthos公司);96孔U型板;RHD单克隆抗体(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酶标仪(瑞士 TECAN公司)。

1.2 试验步骤

1.2.1 使用STAR全自动加样机将不同液体量的抗体与2%的RHD阴性标本红细胞等量混于U型板孔内,取样量分别是为20、30、50 μl。每一取样量做20份试验。

1.2.2 混合后立即用平板离心机离心,1000 r/min,1 min,然后用振荡仪振荡1000 r/min,振幅3,1 min

1.2.3 酶标仪判读 620 nm 读板,记录每一孔OD值,临界值设定为0.6,大于0.6为 有凝集现象,判定为阳性,小于0.6无凝集现象,判定为阴性。

1.2.4 经统计学处理 取样量20、30、50 μl时OD值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342、0.135、0.473,三者存在明显差异。取样量30 μl时的变异系数最小。

2 结果

2.1 用STAR全自动加样机分别将抗血清和2%的红细胞各30 μl混与96孔微孔板内,经1000 r/min、1 min离心,1000 r/min、振幅3、1 min振荡,酶标仪620 nm 3 min之内判读结果。

2.2 应用效果,用上述方法对30 342份标本进行筛查,其中RHD阴性标本为15份,阳性性标本30 327份,无一例判读错误发生。

3 讨论

微板法血型的检测,因其酶标仪判读易出现不准确的问题,一直是筛查RHD阴性献血员不能全自动处理的障碍,620 nm可见光的判读,关键点在于光的通透程度,阳性红细胞聚集于与孔底,OD值会很高,阴性红细胞经振荡后完全散开悬浮起来,OD值会很低,由于加液体积的不同,红细胞真实量的不同,会导致未凝集红细胞悬浮程度有很大的差异,而导致OD值的变化,相对稳定的OD值范围会提高判读的可信程度,多次检测后数据的变异系数提供了方法学的理论基础。

篇5

doi:10.14033/ki.cfmr.2017.14.0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4-0060-03

血常规检验是血液检验的基本方法,是对血液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进行检验,通过患者的血液变化情况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其检测指标一般包括三种血液细胞和血红蛋白[1]。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对于指导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极为必要。本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以期为血常规检验准确性提供科学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7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患者15例,高血压患者11例,妇科疾病患者1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3例,其他疾病患者12例。男38例,女33例;患者年龄18~59岁,平均(36.58±4.12)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对患者分别采用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两种方式采集3 ml血液进行检验,使用深圳迈瑞BS4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所有血液样本进行检验,相应的检验试剂盒由深圳迈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采集完血液样本后将其送交检验。(1)分别在取样即刻、2 h后、4 h后进行检测;(2)分别检测血红蛋白吸管、微量加样器、稀释器不同采样方式下采集的血液样本;(3)分别检测在常温下保存的血液样本和4 ℃冰箱中保存的血液样本。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不同时间、不同取样方式、不同保存方式下血液样本的检验结果。检验指标包括: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F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点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不同时间点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检验,患者的各项血液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同采样方式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研究发现微量加样器和稀释器两种取样方式采集的血压样本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血t蛋白吸管取样方式采集的血液样本检测结果与微量加样器、稀释器采集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同采血位置血液样本检测结果比较差异

静脉采血的血液样本各指标检验结果与末梢采血血液检验各指标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不同保存方式下血液样本检验结果比较差异

8 ℃~28 ℃环境下保存的血液样本各项指标检测结果为:RBC:(4.31±0.75)×1012/L;WBC:(8.06±0.47)×109/L;PLT:(301.21±25.26)×109/L;HGB:(117.56±4.87) g/L。冰箱内保存的血液样本各项指标检测结果为:RBC:(4.31±0.75)×1012/L;

WBC:(5.21±0.58)×109/L;PLT:(211.34±24.12)×109/L、HGB:(117.56±4.87)g/L。两种保存方式下的血液检测结果在WBC和PLT两项指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对于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程度至关重要[2]。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血常规检测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检验误差。近年来医学工作者逐渐开始认识到血常规检验准确性的重要性,开始关注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相关研究不断增多[3-5]。有研究指出血液样本的放置时间、采集方式、采集位置、保存方式都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6]。

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71例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随着血液样本放置时间的延长,其检测结果也相应的发生变化,RBC、PLT、WBC血液细胞水平明细升高,而HGB水平则明显下降;在冰箱内保存的血液样本与常温下保存的血液样本进行比较法发现PLT、WB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血液样本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与空气中的微生物发生反应,常温环境下空气中的微生物增多,因此如果将采集后的血液样本置于常温环境下血液成分很容易发生改变,RBC、PLT、WBC等血液细胞水平及HGB水平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随着血液样本放置时间的延长其发生的变化越大[7]。因此采集的血液样本要尽快进行检验,如不能尽快检验应尽量将其存放于冰箱内,减少其与空气中微生物发生反应的几率。

此外血液采集方式、采集位置也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采用血红蛋白吸管采集血液会对检测结果造成误差,其主要原因在于血浆内的很多有效成分附着于吸管壁上使各项检测指标下降。末梢采血和静脉采血是临床上主要采用的两种采血部位,其中指尖末梢的血管一般较细,并不能准确反应患者的实际血液状况,因此会导致检测误差[8]。

本研究通过对71例患者进行实际临床研究发现血液采集方式、采集位置、保存方式、放置时间都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与以上分析一致。

综上所述,末梢采血、血红蛋白吸管采集血液样本、样本放置时间过长、常温下保存都会导致检验误差,在临床上应尽量采取相应措施避免误差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郭雯.血常规检验临床观察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6):2207,2240.

[2]文家远.临床血常规检测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初探[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3):150-151.

[3]李华,罗军,傅钦珊,等.10946名企业员工血常规结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3):66-67.

[4]杨永怀.血常规检验中误差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6):3296-3297.

[5]汪学武.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调查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4):88-89.

[6]高梅,张凌峰,付永航.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4):46-48.

篇6

中图分类号:R95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3-017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3.086

随着科学技术的推进式发展,治疗各种疾病及不同治疗效果的药物层出不穷,人们在得益于新型药物的治疗的同时,也同样面临药物质量带来的风险。随着我国药检工作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药品质量风险的关注度也普遍提升。为了应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致力于药品质量风险的研究。在此研究背景下,本文主要根据文献资料对制药生产过程的质量风险管理流程进行综述,并分析统计学在制药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应用中的适用性。

1 制药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流程

质量风险管理是贯穿于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风险评估、控制、沟通及审核回顾的过程。实现对制药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的有效管理,需要熟悉风险管理的流程。对风险管理流程的把控是实施风险管理、有效降低制药过程质量风险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本文首先对风险管理的流程进行概述。将制药过程质量风险管理分为四个步骤: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沟通和风险审核及回顾。

1.1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进行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了对风险的识别、分析以及风险分析过后的风险评价环节。这三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是弄清楚可能产生的风险、风险发生率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及对风险的评级。有效的风险评估工作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团队,并应使团队包括各方面的评估专业人员,他们应对药物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有深入的了解,如人员、厂房、设施、设备、物料、产品等,并对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有较为全面正确的认识,能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

其中,风险识别环节的有效进行,需要企业相关人员能够对风险有较为敏锐的识别,可以参考并利用已有的风险识别经验和信息。可参考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产品的生产数据资料。产品的数据资料可以形成对可靠质量水平的控制标准,当出现偏离一般生产水平的质量时,认定为可能会出现风险。相关风险识别理论,风险识别理论能够为风险识别提供理论参考,实现定量评判风险出现的可能性。风险识别的研究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识别指标,根据已有的指标进行风险识别不仅可以提高识别效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

在识别风险后,对风险的分析十分重要。风险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判断出现这个风险的可能性有多大,对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进行分析判断,并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形成风险程度评价表。在风险分析这一步骤中,我们可以使用所有可用的信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估计。风险分析对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影响也较大。

风险评价即评估该风险发生后影响的严重程度。在进行风险评估之前,应预先建立一个风险标准,在这个过程中,会使用到风险指数矩阵图,然后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来综合评价风险等级。

1.2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可接受范围内是评价风险管理效果的有效指标。风险控制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分析风险控制的范围和可能性,然后采取措施降低风险。风险控制过程的关键问题是:(1)判断评估后的风险是否超出了风险控制的水平。当风险超出可接受的范围时,就要采取有关措施进行风险控制,以尽可能降低风险;(2)企业在降低风险中的可能性。任何风险都有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因此企业利用现有的风险管理水平,寻求风险的进一步降低,始终是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也是降低企业可能性损失的有效方式;(3)分析风险,找出风险的可能性来源。风险具有不可预估性,因此找到风险的可能性来源是风险控制的必要环节也是可以正本清源的最有效措施。找到风险的可能性来源,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新风险并及时找到有效的降低风险的措施。

1.3 风险沟通

在进行了有效的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之后,进行及时的风险沟通是风险管理系统程序的必要环节,也是风险管理模式良好运行的基础。一个风险交流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同系统不同时期风险的数据分析。对不同时段的风险进行分析,能够系统把控风险管理的效果,并通过对比分析,找到不同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优劣点,为后续风险管理的更有效开展打下基础,进而进行系统性的风险管理过程的全面分析。通过对整个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分析,能够及时了解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新的风险出现时重蹈覆辙。

1.4 风险审核、回顾

在完成风险识别、风险控制及风险沟通后,风险管理程序的结果的审核及回顾是最后一个步骤,这对于全面把握该次分析管理的效果十分有效。风险审核及回顾的主要工作有:(1)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文件。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回顾,并形成记录文件,以便为后续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数据资料;(2)定期开展不同岗位员工的全面风险回顾工作,使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都能够及时对风险管理进行总结,同时可以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对风险回顾的效果进行考核。

2 制药生产过程的质量风险管理

2.1 统计质量管理法

近年来,随着科研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药品的研发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展。药品的大规模研发,给更多的疾病治愈带来了希望,人们享受着新型药物的治疗效果,也面临着药物质量的风险。特别是在仿制药在整个药品处方量中占比逐渐增大的情况下,药品研发过程与制药过程的质量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国监管部门对于药学研发、药品生产开发与药品质量管理领域的统计学要求也逐渐提高。其中一部分原因归结于药品的安全性主要是在研发环节和生产环节体现的。除此之外,仿制药的大规模开发,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药品质量的可靠性。

在劳动力资源和原料资源成本日益增高的大趋势下,药品质量问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有效因素。企业正在积极寻求有效措施使其在药品质量得到保障的前提下,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统计学是一种有效的数学分析工具,在传统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其应用已经证明了其优势性。在监管要求严格化及企业自身发展动因的双重因素驱动下,统计学在药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应用方面将会有长足的发展。通过对已有的科研资料分析发现,国内药企也已经大规模、广泛性地开始使用统计学工具来实现对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但是在如何高效地利用统计学工具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实现统计学在药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有效利用是今后药品质量管理的一大方向。

2.2 统计学在制药过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2.1 统计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统计学是有效的制药过程质量控制工具,利用统计学对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进行控制是有效控制手段,如何实现统计学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是主要的研究目标。每一种药物都需要准确的成分配比,才能保证其药效,避免副作用和毒性。然而药品的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因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等因素而导致药品质量稳定性失良。药品稳定性的失良被称为药品稳定性的波动。药品稳定性波动可以分为自然波动和异常波动两种,而异常波动的出现往往是基于药品的原料性质不良、人员操作不当、技术水平欠缺等原因。对药品质量的控制主要就是通过发现和分析这些因素,从而控制药品的异常波动,实现其质量的稳定性。统计工作中的控制图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控制图的核心工作就是监测并识别药品稳定性的异常波动,并通过控制图的反馈控制,有效地处理异常波动,最终实现药品稳定性的波动范围控制在自然波动范围内,实现对药品质量的有效控制。

2.2.2 统计学在质量诊断中的应用。作为统计过程控制的一个重要工具,控制图最早由休哈特博士(Shewhart)在1924年首先提出,并被命名为Shewhart控制图。这是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特别是质量管理方面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图形是通过测量或计算样本与样本的数目或时间来体现质量特性。统计推断是实现Shewhart控制图的制图原理,利用统计推断实现对药品质量稳定性的诊断,其中利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是方差分析。实现统计学在质量诊断方面效果的工作流程为:(1)根据研究对象确定要选用的控制图类型、控制的参数、取样间隔、取样次数和样本量;(2)进行生产研究,按照确定的取样方案进行样品取样,通过对取样样本的检验形成记录结果;(3)按照设计的规程计算中心线、控制下限和控制上限,并检查是否有任何点超出控制限,从而揭示异常波动;(4)通过对异常波动的分析,调查确定其发生来源,去除超限点,并重新计算中心线、控制下限和控制上限。如此循环,直到所有点落在控制限内,从而建立出用以对后续生产进行质量诊断的控制图。

2.2.3 统计学在质量优化中的应用。利用统计学工具对药品生产过程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诊断之后,还需要进行验收取样,从而实现对药品质量进一步控制和优化。质量源于检验,即使是对已经控制过的质量进行有效的验收取样,也能够进一步保证质量的安全性。从本质上来说,验收取样并不能从根本上保证质量,而是质量进一步优化的有效控制手段,也是预防严重质量偏离的最后防线。验收取样方法是根据取样结果和预先设定的判别标准,决定放行或拒收批次的决策理论,理论依据是概率分布。

3 结语

对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也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主要是基于对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的流程分析,阐释统计学在药品质量管控中的应用和适用性。基于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缺乏,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药品 GMP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2]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药品生 产经营企业风险评估系统:中国,201010233202.2 [P].2012.

篇7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wo different methods, 5% povidone iodine and antibiotic eye drops in sac before cataract operation. Methods: To review 2011 years -2012 years ( 50 ) cases ( 58 ) 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for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before operation using 5% iodine sac washing immediately after specimens, the control group sampling in the surface without preoperative.Results: the two groupsstatisticalsignificance ( p=0.000 ).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antibiotic eye drops, iodine sac washing 5% has good sterilizing effect.

Keywords: conjunctival sac; povidone iodine; antibiotics; bacterial culture

白内障是眼科最常见的致盲性疾病之一,白内障手术也是目前眼科最常进行的内眼手术。白内障作为一种复明手术现已广泛开展。其术后并发症中最为严重的即为感染性眼内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不正确将会导致永久性地视力丧失给患者带来终生遗憾。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细菌性眼内炎的致病菌多来自结膜囊,因此探讨一种结膜囊的消毒方式是很有必要的。我院自2011年月-2012年月开始进行了随机对照的研究,对5%聚维酮碘的结膜囊消毒效果与常规抗生素眼液的结膜囊效果进行对比试验,发现前者的效果突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拟行白内障手术患者(50)例(58)眼,其中男性(27)例占(54%),女(23)例占(46%)。年龄58~74岁(平均 66岁)。右眼(31)眼占(53.4%),左眼(27)眼占(47%)。排除感染性结、角膜炎;慢性泪囊炎;睑缘炎;所有患者入院前1周无抗生素及其他眼液滴用史。

1.2方法

入院后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为5%聚维酮碘灌洗组,对照组为常规抗生素眼液使用组。入院后即有专科护士取样,取材时前患者不使用任何眼表滴剂,受试者头后倾,向上注视,用无菌棉签向后下方轻压下睑,以专用取材拭子轻压穹窿结膜,置于TH培养基,细菌培养时间(48hr).治疗组在手术前采用5%聚维酮碘溶液进行结膜囊冲洗后立即取样,方法同前。对照组滴用抗生素眼液(用量及用法)最后一次(注明取样时间)取样,方法同前。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行四个表χ2检验,取P

2 结果

所有参加患者均完成本研究。入院时送检的58份标本中检出细菌阳性74.14%,其中治疗组检出阳性率为(71.43%),对照组为(90%),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71,术前结膜囊培养结果显示治疗组阳性率为(0.00%),对照组为(33.33%),两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00)。

在所有的培养结果中,菌株检出数为70株,其中培养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有24眼占41.38%,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的有27眼占(58.70%),其次为杰氏棒状杆菌、咽峡炎链球菌、纹带棒状杆菌均为4眼占(8.70%),比较少见的为马红球菌s、藤黄微球菌s、头状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消化链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纽式放线菌s、华纳氏葡萄球菌。

3 讨论

眼科手术医生特别注意防止内眼术后眼内炎的发生,尤其是白内障术后。通常最常用的方法是术前使用抗生素眼液[1]。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目前还仍是一个有争议的举措。由于引起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细菌被认为最多来自结膜囊[2]。结膜囊是一个与自然界直接接触的空间,借助睑缘与皮肤连接,因而结膜囊带菌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正常的结膜囊细菌带菌率为20.6%-98.8%[3、4]。这些存在于结膜囊内的正常菌群成为内眼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首要致病菌群。而这当中表皮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是结膜囊最常见细菌[5]。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表皮葡萄球菌为检出率最高的细菌。由此可见结膜囊的消毒是十分重要的,很多研究表明使用5%或10%的聚维酮碘进行结膜囊消毒可以很大程度减少结膜囊的污染[6]。本研究中采用5%的聚维酮碘行结膜囊灌洗,其消毒效果与传统抗生素眼液滴用效果相比显著,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Ciulla TD,Starr MB,Masker SM,Bacterial endothalmitis prophylaxis for cataract surgery:An evidence based update. Ophthalmology 2002;109:13-26

[2] Speaker MG,Milch FA,Shah MK,The role of external bacterial flora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cute endothalmitis,ophthalmology. 1991;98:639-49

[3] 许立军、王一、任宛苏等1100眼白内障术前结膜囊培养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6:4:369-370

篇8

结果:UF-100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手工法两种方法对46例胸腹水标本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的检测结果对比上无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胸腹水细胞计数检测有明显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胸腹水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细胞计数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064-02

胸腹水细胞计数的常规检查一般都采取手工法进行检测,由于手工法检测步骤繁多复杂,人为误差较大,不同检测者获得检测结果不一,重复性差[2,3],因此使得实验室之间存在较弱的可比性,这对实验室质量评价的建立和完善会产生负面影响,同时检查者结果也会对临床医师做出的判断造成影响,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因此,若是能保证整个检测过程全自动化,很大程度上能解决或避免以上问题。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了使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46例胸腹水检测样本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的检测结果,并与手工检测法进行了对比,现将对比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检测标本取样。选取46例胸腹水标本均来自于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送检标本,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17-78岁;46例患者,消化科、呼吸科、心脏科以及其他分部为12例、18例、6例以及10例。标本取样后立即送往相关实验室检验。

1.2仪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中使用的试剂均为Sysmex医用电子有限公司提供。

1.3检测方法。对上述选取的46例取样送检标本进行标记,并分别采取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光学显微镜对样本中的细胞计数进行分析和检测;若检测过程中发现有核细胞在10×106/L以上,则应用离心沉淀法将检验标本中所有的核细胞收集并给予瑞氏染色后,再行细胞分类。上述检验过程中,UF-100的检测步骤均依照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操作说明书进行,而采取光学显

微镜检测手工计数法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规定流程进行,使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操作人员和采取光学显微镜手工法计数的人员都为实验专业检测人员,采取双盲式判读结果。

1.4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种数据进行汇总处理,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两组间细胞计数结果采取t检验,以P

2结果

通过采取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上述46例胸腹水送检标本进行检验发现,样本中红细胞、白细胞以及上皮细胞的计数依次为(154.8±125.5)×106/L、(378.2±103.1)×106/L和(78.2±14.1)×106/L;采取光学显微镜人工计数法对上述46例胸腹水送检标本进行检验发现,样本中红细胞、白细胞以及上皮细胞的计数依次为(149.1±105.3)×106/L、(385.2±104.3)×106/L和(66.1±14.4)×106/L,两组检测在上述三项检测指标上进行对比,发现二者检测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对比见下表1。

3讨论

UF100的工作原理是采用流式细胞和电阻抗的原理,利用细胞染色后,通过细胞的荧光强度、前向散射光强度及电阻抗的大小来区别尿中有形成分类型[5,6]。仪器根据白细胞的特点将荧光强度高和散射光高的细胞归为白细胞。

UF100与计数板法计数胸腔积液中白细胞有良好的相关性,说明了仪器和手工的规范检验具有较高的可比性。在白细胞计数小于5000个/μl时,线形良好,与金大鸣[7]报道的0~4 600个/μl时r=0.999相近。UF100计数白细胞的CV比计数板法计数的CV小。UF100在WBC>40个/μl时,CV

UF100具有设计精密,加样恒定准确,检测快捷,处理标本的方式清洁卫生等优点。白细胞在UF100散点图上分布于高荧光强度区域,活的白细胞有一定的体积和密度,具有高前向散射光强度和低荧光强度,死亡或被破坏的白细胞体积和密度都有所改变,分布在散点图中的低散射光强度和高荧光强度区域,因此可以根据胸腔积液白细胞散点图初步判断是急性感染还是慢性感染。

然而,UF100也有其不足之处,我们分析了UF100与计数板法结果相差较大的标本,发现3份胸腔积液标本中因含有大量间皮细胞残骸而引起白细胞假性增多。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采取的原理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流式细胞原理,另外一种为电阻抗原理,它通过借助上述两种原理对取样检测样本中含有的各种有形成分的Fsc(前向散射光强度)、Fscw(前向散射光脉冲宽度)、F1(荧光强度)、F1w(荧光脉冲强度)以及Imp(电阻抗)大小进行测定,并对标本中各种有形组成成分进行识别和计数,如本文研究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以及上皮细胞等[1-4]。在自动检测的过程中,标本通过自动混合均匀,来大大降低因采取离心沉淀法计算体积而出现的误差,且也在很大程度降低了细胞成分附壁,沉淀过程中出现变形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测定的结果较为客观、可靠性高。这就是说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送检标本中红细胞、白细胞以及上皮细胞的检测结果在相当大范围内计数较为准确,可作出定量报告[2-4]。本文研究表明,在使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光学显微镜人工检验法对上述选取的46例胸腹水检验标本进行分析发现,两种检验方法在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三种检验结果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在白细胞检验数据有一定的差别,可很有可能与送检胸腹水样本中的特殊性有关;与新鲜的尿液相对比而言,取样胸腹水的标本在体内停留时间长,这段时间内取样物中的白细胞可能会出现溶解、聚集以及变形等现象。

综上所述,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胸腹水细胞计数检测与人工计数法在各项检测数据上无太大差异性,定量分析的良好检查方法,可作为常规的胸腔积液WBC分析工具,但是有的标本还需要镜检计数来纠正补充,以使结果更加准确。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较人工计数法具有效率高、速度快以及重复性好等优点,因此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胸腹水细胞检测中有明显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吕中,全李爽,李昊淼.应用UF一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浆膜腔积液的作用和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0(2):308-309

[2]何银华,颜宇飞,蔡峥,金立钢.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计数胸腹水有核细胞的评价[J].检验医学,2011(4):117-118

[3]牛忆军.姚祖德.赫.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查对比分析[J].检验医学,2011(4):1564-1565

[4]于海涛,李伟,杨丽华,程宁,姜丽丽.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10):228-229

篇9

世界卫生组织经认为支原体是常见的引起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之一,临床上诊断为非淋菌性尿道[1]。生殖道支原体分:解尿支原体感染、单一人型支原体或两者混合感染。由于临床检测手段有限,对于支原体引起的尿道炎无较好的药物。而且由于抗生素的泛用,导致支原体对主要抗菌药的耐药性逐步增高[2]。为了解男性和女性感染支原体在药敏谱间的差异,我们本次对支原体感染的样本进行资料分析,进行男性与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药敏谱对比。

【关键词 】 生殖道支原体; 男性;女性 ; 药敏谱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 1 病例选择 收集我院皮肤性病科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标本,收集时间为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共计200例,按感染性别的不同,分为男性组125例,平均年龄(43.2±21.9)岁;女性组,共计75例,年龄(50.6±24.1)岁。2组人员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取样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行尿道取样,对于入院前已经服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不予纳入研究标准。

1.2.1 男性标本取样 取样前嘱患者憋尿,用无菌的0.9%生理盐水湿润的男性尿道口。用专用的男性尿道拭子深入男性尿道2.5~3.5cm,旋转360度,保持旋转位并停留20秒以上,取出男性尿道拭子后,立即派专人送检。

1.2.2 女性标本取样 无菌棉签棒将阴道、宫颈口的黏液擦去,扩阴器扩开,用拭子伸入宫颈管,旋转360度,并停留20秒,取出拭子后,立即派专人送检。

1.3 支原体检测方法 采集的标本立即接种于肉汤中,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试剂盒对支原体分离、鉴定。支原体检测采用培养法。进行药敏试验的抗生素有交沙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以上操作均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分析方法 将资料录入SPSS13.0软件。 对计数资采用频数描述,用χ2检验法,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男性组和女性组的支原体的药敏比较 男性组支原体对对交沙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敏感性明显低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男性标本或女性标本,支原体对交沙霉素敏感性最高,见表1。

表1男性和女性的生殖道支原体的药敏感分析

药品名称

男性

女性

χ2

P

高度敏感

中度敏感

耐药

高度敏感

中度敏感

耐药

(%)

(%)

(%)

(%)

(%)

(%)

交沙霉素

96

4

99

1

6.4

<0.05

阿奇霉素

45

37

18

62

4

34

6.3

<0.05

罗红霉素

42

42

16

29

21

50

5.8

<0.05

左氧氟沙星

34

55

11

45

12

43

6.9

<0.05

克林霉素

6

50

44

12

60

28

5.5

<0.05

2.2男性组和女性组支原体感染类型比较 男性组和女性组的解尿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或混合两者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男性组和女性组解尿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混合两者感染情况比较

男性组

女性组

χ2

P

解尿支原体

37

33

0.98

>0.05

人型支原体

38

34

0.59

>0.05

混合两者感染

25

33

0.73

>0.05

3 讨论

目前研究发现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后,可引起男性附睾炎,感染女性可致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和盆腔炎等,甚至可垂直传播给新生儿,造成新生儿的肺炎和结膜炎。男性组和女性组的解尿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或混合两者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也有研究发现支原体感染中,以人型支原体多见[3]。我们认为这个可能支原体致病的类型、流行病学及地域的差异有关。

本次研究中男性组和女性组支原体的药敏试验,仅交沙霉素敏感最高,其余抗生素的敏感性均低于70%,而且男性中敏感率更低,均低于40%。可以看一旦感染支原体,可选用的抗生素非常棘手。而交沙霉素为非诱导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的蛋白质合成,达到抗菌作用[4]。临床中该药抗菌谱广,无论是革兰阳性、阴性及厌氧菌都有强大的抗菌作用,体外药敏试验显示其对支原体、衣原体有良好抗菌效果。

综上所述,男性或者女性感染解尿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或混合两者感染比例无差异,但男性感染支原体后耐药率明显高于女性。

参考文献

[1]张冉,吴移谋,向斌,等.喹诺酮类药物诱导人型支原体耐药机理研究.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2, 23(6): 273-275.

篇10

。iv组双眼第1次微量取样.剩余一次

取出。检测ca2+cl 、l(+、na 和p等含量,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iii组左右眼、(iv)组先后两次取样配对t检验无差异(p>0

.05),

各组微量取样样本的变异系数、双眼差较小。结论 微量取样的操作影响较小、稳定性和重复性好

. 更适合法医学研究和应

用。

【关键词】尸体化学;玻璃体液:取样方法:比较

【中图分类号】d9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297(20__)03—0208—03

a comparison study of vitreous humor micro-sam pling and wholly sam pling on rabbits. zha ng yu—zhuj,w a ng lan2.3.

liu l ,(department offorensic me dicine,ton#ji medical college ofhuazhong university ofscience arm techno ,w han

430030,chian)

[abstract]objective to mak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holly sampling and micro-sampling of vitreous humor(vh).

methods

【作者简介】战玉祝(1968一),男,汉族,山东莒南县人,医学学士,副主任法医师

, 研究方向:临床法医学中的视觉、听觉的电生理研究以

及法医病理的死亡时间研究;tel~+86—531—86323203;e-mail:james6803@21cn.com

【通信作者1刘良(1960一),男,汉族,山东沂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法医病理学教学

、研究及检案。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3卷(第3期)

thirty—six rabbi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each of which contains nine.all were sampled at 12h postmortem.group 1 were

wholly extracted. group i1 were subjected to multiple sampling. of group iii, all left eyes were wholly sampled and all right eyes

were micro-sampled.all eyes of group iv were micro—sampled at first and all the left were wholy sampled.concentrations of calcium,

chloride,potassium,sodium and phosphorus were detect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 th ere are no significan t difference

between wholly sampling and micro-sampling of the pair-matched t—test of between-eyes in group iii and the twice sanipiing

in group iv.of micro—sam pling,the variations of the both-eyes and coeficient of variation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of whony

sam pling. conclusion th e multi-micro-sam pling operation makes much less distort on vh, and is more stab le and repeatable,

which is promising for forensic vh study an d examination.

【key words l postmortem chemistry;vitreous humog sampling methodology;comparison study

取样方法对玻璃体液(vitreous humor,vh)研究

有重要意义,[11传统采用一次取样vh,近年有研究使

用了微量取样。迄今未见两取样方法比较研究,本实

验通过一次取样与微量取样的比较. 旨在为vh研究

选择取样方法。

材料与方法

、实验动物及分组取材

健康家兔36只,雌雄混用,体重1.9~2.5 ,由华

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耳缘静脉

空气栓塞处死,置于4~7℃恒温箱,随机分为4组(每

组9只),于死后12h取样:i组根据coe推荐的方法,

用20g针头5 iill注射器自外眦、角膜缘外约2 mm

处缓慢进针,瞳孔观察针头位于中央时缓慢抽出所有

vh,摇匀后移液50 l与去离子水1:4稀释,编号入

ep管、-25℃冻存。ii组微量重复取样:用20 g留置

针,入针后固定针头,用1 ml注射器缓慢抽吸、移液

50 l,重复取样15次,其余处置同i组。iii组左眼一

次取样,同i组,右眼微量重复取样同ii组。iv组双眼

微量取样1次,操作同ii组;换5 iid注射器一次取出

剩余所有vh,同i组。

二、检测

同日检测i组、iv组1、2次取样和iii组左眼样

本,ii组和iii组右眼第1⋯5 8 15次取样样本:37 ci=

水浴解冻,美国abboty aeroset 20__全自动生化分

析仪检测ca2+、cl一、i<+、na+和p浓度。检测3次,取平均

值。

三、统计分析

检测数据根据参考文献『31,采用excel和spss 12.0

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组变异系数,ii组进行

方差分析,iii组左右眼配对t检验,iv组1,2次取样

配对t检验,分别计算iv组1,2次取样双眼浓度差与

双眼均值的比。

结果

实验所得结果及统计处理情况见表1、表2、表3。

表1各组变异系数(cv 。%)

table1 coeficient of variation in group i,ii,iii and iv (cv,%)

表2 ii组方差分析结果 值)

table2 variance analysis of group ii(p value)

表3 iv组双眼差(绝对值)与双眼均值的平均比(%)

table 3 ratio of average vanations to means in betweeneyes

of group iv(%)

讨论

、取样方法与变异程度

重复微量取样方差分析提示总体vh样本物质含

量无显著差异(表2),iii组和iv组一次取样与微量取

样的t检验无差异(p>0.05),因此两取样方法获得的

样本总体无差异。但是,一次取样的弥散程度大于微

量取样(表1),这印证了coe关于“取样方法不当可造

成vh含量分散”的观点。这也反应在双眼浓度差上.

微量取样的双眼差较小、一次取样较大(表3)。

结果与有关报道都相吻合:一次取样研究报道的

· 210 ·

vh浓度变异程度和双眼问差异较大, 而微量取样研

究所报道的差异则往往较小。[7-91结合前期研究,[11分

析认为取样方法是造成差异的原因。物质在vh、血液

和组织中含量不同, 取样操作不当引起组织挫碎或污

染改变了vh样本含量。coe方法的缺点之一是“尽量

取出所有vh”不好控制.实际操作时容易抽出邻近组

织(如视网膜),造成组分(如vh钾)含量的人为改变。

tagliaro[91也认为微量取样对眼球内壁组织的作用较

小.操作引起的损伤和组分改变也较小,取得的样本

更好。

二、微量取样的法医学意义

微量取样操作方法的文献少见,设计微量取样操

作时参考了coe方法的基本步骤。为方便多次取材、

减少进针次数、保持针头位置和尽量减少污染等,采

用了留置针固定后定量(微量)移液的取材方法。

tagliaro等[91 4次取样50 lvh获得了较好的死亡时

间推断精度,rognum等[111、poulsen等[121和bocaz—ben

eventi等【8】也采用微量取样的方法,并称死亡时间95%

预测区间更好。结合本实验结果。作者认为这与微量

取样的变异较小有关。微量取样所体现的较小的双眼

差,也更符合实际。111因此微量取样采集样本具有良好

的代表性,稳定性和重复性更好,也容易控制操作,更

适宜于vh的法医学研究与应用

综上所述,微量取样与一次取样总体无差别,但

不同取样操作可以造成样本均数变异系数的不同.比

较而言,微量取样的弥散程度较小,变异程度和双眼

差较小。微量取样操作对样本的影响较小,其稳定性

和重复性较好,更适合法医学vh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1汪岚,战玉祝,刘茜,等.家免死后玻璃体液离子浓度的微量重复取样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3卷(第3期)

法[j】.中国法医学杂志,20__,21(3)5~7

[2】coe ji.postmortem chemistry update.emphasis on forensic application

[j1.am j forensic med pathol,1993.14(2):91~117

[3】余松林.医学统计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礼,20__.40~41,44-56,l18-

129

[4】madea b,henssge c,honig w,et a1.references for determining the

time of death by potassium in vitreous humor[jll forensic sci int,

l 989.40(3):23 1-243

[5】pounder dj,carson do,johnston k,et a1.electrolyte concentra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left and right vitreous humor samples[j].j foren—

sic sci,1998,43(3):604-607

[6】gardiner ee,newberry rc,keng jy.postmortem time and storage

temperature affect the concentrations of hypoxanthine, other purines,

pyrimidines,and nucleosides in avian and porcine vitreous humor[j].

pediatr res,1989,26(6):639-642

[7】gardiner ee,newberry rc,keng jy.postmortem time and storage

temperature affect the concentrations of hypoxanthine, other purines,

pyrimidines,and nucleosides in avian and porcine vitreous humor[j].

pediatr res,1989,26(6):639-642

[8]bocaz—beneventi g,tagliaro f,bortolotti f,et a1.capillary zone elec—

trophoresis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for estimation of the post—

mortem interval using electrolytes measurements in human vitreous hu—

mour[j].int j legal med,20__,116(1):5-11

[9】tagliaro f,bortolotti f,manetto g,et a1.potassium concentration differences

in the vitreous humour from the two eyes revisited by micro.

analysis with capillary electmph0resis[j1.j chromatogr a,20__,924

f1-2):493-498

[1o]郑建中.眼的生化概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礼,1991.111-128

[11】rognum to,hauge s,oyasaeter s,et a1.a new biochemical method

for estimation of postmortem time[j].forensic sci,1991,51(1):139~

146

[12】poulsen jp,oyasaeter s,sanderud j,e t a1.hypoxanthine,xanthine,

and uric acid concentrations in the cerebrospinal fluid,plasma

篇11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3(a)-0076-03The Clinical Valu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for Early Diagnosis of Diabetic L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Clinical ValueZHAO Zhi Da'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Daan,Jilin Province,1313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for early diagnosis for diabetic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in January 2014 - June 2015 to Da'an first hospital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patients with 90 cases each for the study, two groups of patients underwent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examin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est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Diabetes patients, 65 cases appeared atherosclerosis, 76 cases of arterial plaque, 69 cases of stenosis or occlusion occurs,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blood flow rate (34.24 ± 3.78) cm / s, the blood flow is (27.41 ± 9.79 ) mL/min,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lesions from 0 to 3, respectively 23,37,18 and 12 cases; non-diabetic patients, 7 cases of atherosclerosis, arterial plaque by 23 cases, 15 cases appears stenosis or occlusion,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blood flow rate (43.61 ± 3.87) cm / s, the blood flow (47.39 ± 10.12) ml / min,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lesions from 0 to 3, respectively 75,11 , 4 and 0 cas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具有可比性。1.2 超声检查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下肢血管血流的流动检查。患者取平卧位以及俯卧位,以N动脉、双侧股动脉、胫前后动脉和足背动脉为检查部位,取样容积为2 mm,探头频率为7.5~12 MHz,声束与血流夹角在60°以下,流速在10 cm/s以上。检查过程中,详细检测并记录患者的血管内经、血管内中膜厚度等数据,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等病变。通过CDFI观察血管腔内的血流,通过PW与血管中取样得到最大的血流频谱,记录频谱的形态、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及频谱宽度。1.3 观察项目观察两组患者下肢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斑块和管腔狭窄或闭塞的例数,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下肢血管动脉血流流速和血流量,依据检查结果和1.4项下标准判定两组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于各等级的人数分布。1.4 诊断分级标准下肢血管病变可以分为4个等级:①0级是指内膜正常,内膜厚度低于0.1 cm,超声显示回声均匀;②1级是指内膜局限性增厚,内膜厚度低于0.13 cm,回声出现部分增强,管腔不规则;③2级指内膜局限性增厚,内膜厚度在0.13 cm以上,回声增强,或呈现“串珠样”回声,管腔不规则;④3级则是指显示内膜增厚,管腔发生明显的粥样硬化,伴溃疡、钙化或管腔闭塞狭窄等表现。1.5 统计方法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以及下肢动脉血管病变诊断分级用相对数表示,应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计数指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等级分布有统计学意义时进一步计算其列联相关系数;两组患者动脉血流流速和血流量用(x±s)表示,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计量指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情况的比较研究组患者中,65例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72.22%),76例患者出现动脉斑块(84.44%),69例患者出现管腔狭窄或闭塞(76.67%);对照组患者中,7例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7.78%),23例患者出现动脉斑块(25.56%),15例患者出现管腔狭窄或闭塞(16.67%),见表1。表1

篇12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1)20-0004-03

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细胞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是近年来在肿瘤研究中的热点,抑癌基因的失活被认为是重要的致癌因素。FHIT基因定位于染色体3p14、2上,是第一个将脆性位点与肿瘤相联系的抑癌基因。组织微阵列/组织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研究工具,可以同时对数十至上千小组织进行分子水平的检测。本研究应用自制组织芯片技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NSCLC组织、20例正常肺组织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FHIT基因蛋白在NSCL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胸外科手术后经病理科确诊为NSCLC患者存档肺组织石蜡标本选取60例,另取正常肺组织20例作为对照。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9-77岁,平均59.33岁。肿瘤最大直径:小于3cm者9例,大于3cm者51例;肿瘤部位:中央型30例,周围型30例;组织学:鳞癌29例,腺癌31例;高分化13例,中及低分化47例。分期:I期21例,II期20例,III期19例。有淋巴结转移者27例,无淋巴结转移者33例。有吸烟史40例,无吸烟史20例。

1.2试剂 SP试剂盒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FHIT兔抗人多克隆抗体(工作液)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方法 用1根肾穿针,内径1.8mm,将针锯成2段。针芯略长于鞘2~3mm,然后将针尖端的针芯磨平,针鞘磨锐,制成取样针,在取样针末端3~4mm处裹几层医用胶布。对目标样本蜡块的HE染色切片由病理专家复查,在相应蜡块上标记要选取的组织点。先将供体蜡块在取样前水浴,水温46~48℃,加热5~10min后,在取样位点上,用取样针垂直于蜡块加压,旋转针杆,向下钻取组织。然后轻推取样针的内芯放好。采用包埋法按照设计,制作组织芯片石蜡块2个。在金属包埋模子里灌入少许石蜡,待石蜡冷凝后,将烧热的镊子将包埋位置的石蜡熔化,再把组织埋人。组织块全部包埋完后,再将模子放在温度高的界面上,等石蜡渐熔时,用塑料包埋盒作基座,将石蜡加满、冷却即可。各个组织芯片切片切2张,连续切片厚3~4μm,一张用于HE染色作病理形态学观察,一张用于免疫组化染色。切片分别固定在普通载玻片和涂有APES(三氨丙基三氧硅烷)的载玻片上。切片置于60℃烤箱内烘烤1h后,分别作HE及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法,详细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用已知阳性的肾组织切片作为阳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1.4结果判定

1.4.1有效组织芯片判定组织芯片中研究样本充足的位点为有效病例;因供体组织太少或缺失,判断为无效或无意义病例。本实验HE染色均匀,无脱片、异位和皱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无皱褶,基本无位点丢失。

1.4.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判断避免边缘区域随机观察10个高倍(×400)视野内肿瘤细胞的FHIT基因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以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FHIT基因蛋白阳性主要定位在胞浆,少数呈核阳性。肿瘤细胞浆、胞核均未见棕黄色颗粒为-);0~10%肿瘤细胞内可见棕黄色颗粒为(±);10.30%肿瘤细胞内可见棕黄色颗粒为(+);31~50%肿瘤细胞可见棕黄色颗粒为(++);大于50%肿瘤细胞见棕黄色颗粒为(+++),以(+)、(++)及(+++)表达记为阳性,以(±)及(-)表达记为阴性。

1.5统计学处理根据资料性质,应用SPSSl3.0软件进行X2检验,P

2 结果

2.1FHIT蛋白非小细胞肺癌与正常肺组织间阳性表达见表1。

2.2FHIT基因蛋白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见表2。

3 讨论

3.1操作简便可行通过改造肾穿针为取样针,采用包埋法制作石蜡组织芯片,成功地将80例肺组织,制成2个组织芯片石腊块。实验仅用4张切片即完成了所有组织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极大的节约了研究经费和制作成本,并且通过组织微阵列对实验结果进行平行分析,结果更具标准化。该切片体积小,信息含量大,一次实验即可获得大量信息,大大节约了组织原材料和检测试剂,减少了实验误差,增强了可比性,操作简便。组织芯片及其工具针手工制做,程序简单、经济方便,满足了相关科研课题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是一种简便可行、高效稳定的技术方法。

3.2肺癌的发生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实验采用FHIT基因的多克隆抗体及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肺癌中FHIT基因蛋白表达情况,我们的结果发现肺癌中FHIT表达的阳性率为55.00%(33/60),正常肺组织为85,00%(17/20),非小细胞肺癌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肺组织(P

3.3FHIT在非小细胞性肺癌的表达同患者的性别有关男阳性表达率为39.47%(15/38),女性表达率为81.18%(18/22),P

3.4FHIT基因失表达与NSCLC病理类型有关实验发现FHIT的表达阳性率在肺鳞癌中为37.

93%(11/29),在肺腺癌中为70.96%(22/31),(P

3.5FHIT在NSCLC中的表达同患者的有无吸烟史有关有吸烟史的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5.00%(18/40)无吸烟史的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5.00%(1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6FHIT基因蛋白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