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研究范文

时间:2023-12-15 10:01: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量子力学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量子力学研究

篇1

Abstract:Asoneofthreerevolutionsofphysicsin20thcentury,quantummechanicshasgreatlytransformedtheworldviewofclassicalscienceinmanyaspects.Quantummechanicsbreaksthoughthemechanicaldeterminisminclassicalscience,transformingitintononmechanicaldeterminism;itchangesscientificcognitiveprocessfromthetheoryofreductionismtothetheoryofwholism;itshiftsthewayofthinkingfrompursuingsimplicitytoexploringthecomplexity;italsoestablishestheinteractionbetweensubjectandobjectinscientificresearches.

Keywords:quantummechanics;worldviewofclassicalscience;nonmechanicaldeterminism;wholism;complexity;interactionbetweensubjectandobject

经典科学基本上是指由培根、牛顿、笛卡儿等开创的,近三百年内发展起来的一整套观点、方法、学说。经典科学世界图景的最大特征是机械论和还原论,片面强调分解而忽视综合。以玻尔、海森伯、玻恩、泡利、诺伊曼等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的量子力学理论三部曲:统计解释—测不准原理—互补原理所反映的主要观点是:微观粒子的各种力学量(位置、动量、能量等)的出现都是几率性的;量子力学对微观粒子运动的几率性描述是完备的,对几率性的原因不需要也不可能有更深的解释;决定论不适用于量子力学领域;仪器的作用同观察对象具有不可分割性,确立了科学活动中主客体互动关系。[1]量子力学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经典科学世界

图景。

一、量子力学突破了经典科学的机械决定论,遵循因果加统计的非机械决定论

经典力学是关于机械运动的科学,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简单也是最普遍的运动。说它最简单,因为机械运动比较容易认识,牛顿等人又采取高度简化的方法研究力学,获得了空前成功;说它最普遍,因为机械力学有广泛的用途,容易把它绝对化。[2]机械决定论是建立在经典力学的因果观之上,解释原因和结果的存在方式和联系方式的理论。机械决定论认为因和果之间的联系具有确定性,无论从因到果的轨迹多么复杂,沿着轨迹寻找总能确定出原因或结果;机械决定论的核心在于只要初始状态一定,则未来状态可以由因果法则进行准确预测。[3]其实,机械决定论仅仅适用于宏观物体,而对于微观领域以及客观世界中大量存在的偶然现象的研究就产生了统计决定论。[4]

量子力学是对经典物理学在微观领域的一次革命。量子力学所揭示的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以及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力学的理解,同物理学机械决定论是根本相悖的。[5]按照量子理论,微观粒子运动遵守统计规律,我们不能说某个电子一定在什么地方出现,而只能说它在某处出现的几率有多大。

玻恩的统计解释指出,因果性是表示事件关系之中一种必然性观念,而机遇则恰恰相反地意味着完全不确定性,自然界同时受到因果律和机遇律的某种混合方式的支配。在量子力学中,几率性是基本概念,统计规律是基本规律。物理学原理的方向发生了质的改变:统计描述代替了严格的因果描述,非机械决定论代替了机械决定论的统治。

经典统计力学虽然也提出了几率的概念,但未能从根本上动摇严格决定论,量子力学的冲击则使机械决定论的大厦坍塌了。量子力学揭示并论证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具有不可避免的随机性,它不遵循严格的因果律。任何微观事件的测定都要受到测不准关系的限定,不可能确切地知道它们的位置和动量、时间和能量,只能描述和预言微观对象的可能的行为。因此,量子力学必须是几率的、统计的。而且,随着认识的发展,人们发现量子统计的随机性,不是由于我们知识和手段的不完备性造成的,而是由微观世界本身的必然性(主客体相互作用)所注定。

二、量子力学使得科学认识方法由还原论转化为整体论

还原论作为一种认识方法,是指把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用研究低级运动形式所得出的结论代替对高级运动形式的本质认识的观点。它用已分析得出的客观世界中的主要的、稳定的观点和规律去解释、说明要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简化、缩小客体的多样性。这种方法在人类认识处于初级水平上无疑是有效的。如牛顿将开普勒和伽利略的定律成功地还原为他的重力定律。但是还原论形而上学的本质,以及完全还原是不可能的,决定了还原论不能揭示世界的全貌。

量子力学认为整体与部分的划分只有相对意义,整体的特征绝非部分的叠加,而是部分包含着整体。部分作为一个单元,具有与整体同等甚至还要大的复杂性。部分不仅与周围环境发生一定的外在联系,同时还要表现出“主体性”,可将自身的内在联系传递到周边,并直接参与整体的变化。因而,部分与整体呈现了有机的自觉因果关系。在特定的临界状态,部分的少许变化将引起整体的突变。[6]

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本质特征,也是量子论、量子力学理论思想的灵魂。用经典观点来看,也就是按照还原论的思想,粒子与波毫无共同之处,二者难以形成直观的统一图案,这是经典物理学通过部分还原认识整体的方法,是“向上的原因”。可是微观粒子在某些实验条件下,只表现波动性;而在另一些实验条件下,只表现粒子性。这两种实验结果不能同时在一次实验中出现。于是,玻尔的互补原理就在客观上揭示了微观世界的矛盾和我们关于微观世界认识的矛盾,并试图寻找一种解决矛盾的方法,这就是微观粒子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即波粒二象性。这就是整体论观点强调的“向下的原因”,即从整体到部分。同样,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说明不能同时测量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这也说明绝不能把宏观物体的可观测量简单盲目地还原到微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造成经典科学观与现代科学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不同的根本在于思考和观察问题的层面不同。经典科学一味地强调外在联系观,而量子力学则更强调关注事物内部的有机联系。所以,量子力学把内在联系作为原因从根本上动摇了还原论观点。

三、量子力学使得科学思维方式由追求简单性发展到探索复杂性

从经典科学思维方式来看,世界在本质上是简单的。牛顿就说过,自然界喜欢简单化,而不喜欢用什么多余的原因以夸耀自己。追求简单性是经典科学奋斗的目标,也是推动它获取成功的动力。开普勒以三条简明的定律揭示了看似复杂的太阳系行星运动,牛顿更是用单一的万有引力说明了千变万化的天体行为。因而现代科学是用简单性解释复杂性,这就隐去了自然界的丰富多样性。

量子力学初步揭示了客观世界的复杂性。经典科学的简单性是与把物理世界理想化相联系的。经典物理学所研究的是理想的物质客体。它不但用理想化的“质点”、“刚体”、“理想气体”来描述物体,而且把研究对象的条件理想化,使研究的视野仅仅局限于人们自己制定的范围之内。而客观世界并不是如此,特别是进入微观领域,微观粒子运动的几率性、随机性;观测对象和观测主体不可分割性等都足以说明自然界本身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现代科学中,牛顿的经典力学成了相对论的低速现象的特例,成为非线性科学中交互作用近似为零的情况,在量子力学中是测不准关系可以忽略时的理论表述。复杂性的提出并不是要消灭简单性,而是为了打破简单性独占的一统地位。复杂性是把简单性作为一个特例包含其中,正如莫兰所说的,复杂性是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复杂性比简单性更基本,可能性比现实性更基本,演化比存在更基本。[7]今天的科学思维方式,不是以现实来限制可能,而是从可能中选择现实;不是以既存的实体来确定演化,而是在演化中认识和把握实体。复杂性主张考察被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在对其作出层次与类别上的区分之后再进行沟通,而不是仅仅限于孤立和分离,它强调的是一种整体的协同。

四、量子力学使科学活动中主客体分离迈向主客互动

经典科学思维方式的一个指导观念就是,认为科学应该客观地、不附加任何主观成分地获取“照本来样子的”世界知识。玻尔告诉人们,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真实”,除非你首先描述测量物理量的方式,否则谈论任何物理量都是没有意义的!测量,这一不被经典物理学考虑的问题,在面对量子世界如此微小的测量对象时,成为一个难以把握的手段。因为研究者的介入对量子世界产生了致命的干扰,使得测量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在海森伯看来,在我们的研究工作由宏观领域进入微观领域时,我们就会遇到一个矛盾:我们的观测仪器是宏观的,可是研究对象却是微观的;宏观仪器必然要对微观粒子产生干扰,这种干扰本身又对我们的认识产生了干扰;人只能用反映宏观世界的经典概念来描述宏观仪器所观测到的结果,可是这种经典概念在描述微观客体时又不能不加以限制。这突破了经典科学完全可以在不影响客体自然存在的状态下进行观测的假定,从而建立了科学活动中主客体互动的关系。

例如,关于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辩论了三百多年。玻尔认为这完全取决于我们如何去观察它。一种实验安排,人们可以看到光的波现象;另一种实验安排,人们又可以看到光的粒子现象。但就光子这个整体概念而言,它却表现出波粒二象性。因此,海森伯就说,我们观测的不是自然本身,而是由我们用来探索问题的方法所揭示的自然。[8]

量子力学的发展表明,不存在一个客观的、绝对的世界。唯一存在的,就是我们能够观测到的世界。物理学的全部意义,不在于它能够描述出自然“是什么”,而在于它能够明确,关于自然我们能够“说什么”。

参考文献:

[1]林德宏.科学思想史[M].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70-271.

[2]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学史[M].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1-2.

[3]刘敏,董华.从经典科学到系统科学[J].科学管理研究,2006,24(2):44-47.

[4]宋伟.因果性、决定论与科学规律[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11(9):25-30.

[5]彭桓武.量子力学80寿诞[J].大学物理,2006,25(8):1-2.

篇2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17

Graduate Education Course Advanced Quantum Mechanics Teaching Reform

HU Ping, PENG Zhihua, GUO Ping, HU Jiwen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Hu'nan 451001)

Abstract Postgraduate both the learning process to deepen the knowledge of the process is scientific ability, knowledge of scientific basis. From Graduate Teaching Mode existing problems,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quantum mechanics graduate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teaching model introduc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so that students master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quantum mechanics, based on general ability, innovation ability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Key words Quantum Mechanics; teaching reform; innovative ability; research teaching

自上个世纪80年初期恢复研究生教育,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①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也迅速扩大,研究生教育质量已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研究生的素质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研究生教育是为国家培养现代化建设、发展科技培养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站上世界知识经济高点的重要支持;同时也是高校实现由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的重要基础。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不仅包含课程教学,同时包含了社会实践、学位论文等诸多环节。②然而作为科研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课程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指导研究生思考,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根本。

研究生教学质量是整个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合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条件,使得研究生教学质量能够稳步提高,则成为研究生管理的首要解决问题之一。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改革逐渐兴起,其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界越来越多地关注教学方法创新研究。首先,研究性教学,是一种能有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引起全世界各地的教育及其相关部门的关注。目前,教育部实施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研究计划, 现在全国已有100多所大学参加这项计划。其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内外在总结以前高等教育成果与不足的基础上,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教育主要目标,对原有的传统高等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

自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施瓦布教授首先提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是一致的以来,研究性学习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提出了各种相关的理论。③④⑤ 然而,现在国内的高校课堂教学大部分都是基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教学――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而研究性学习,则主要是以研究问题为基础、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相应的能力,基于此中方式来展开教学与研究的教学模式在国内现有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资源条件下,应用并不广泛。尤其是在相对较为抽象难懂的理工类课程如量子力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更是甚少。⑥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素养,首先要在“研究”的培养上下功夫,而研究生课程教学正好提供了这一平台。在本文中主要以高等量子力学课程教学为主要研究内容,探讨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自1978年国内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以来,高等量子力学就被列为物理系各专业研究生必修的学位课程之一,同时高等量子力学也是报考博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在原来本科阶段“量子力学”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主要是提供学生在后学研究工作中要用的一些知识和方法。量子理论已经成为解决物理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和材料科学等理论问题的关键。

量子力学作为一门微观物理课程,与经典物理学相比,有一个很明显的差异:其中很多理论很难与日常生活和经验对应,涉及的理论、概念非常抽象,同时涉及非常多的数学知识,如(线性代数、Hilbert 空间、群论、数学物理方法和复变函数等),内容繁多,知识结构广泛,使得学生理解起来有非常大的困难,同时容易诱使学生陷入复杂繁琐的计算,而失去对量子力学学习的兴趣。目前,从我校物理系硕士研究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量子力学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以前没有学习过量子力学,有的学生学量子力学学时非常短,同时每个研究方向对量子力学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因此,量子力学成为教师公认难教的课程、学生公认难学的课程。 高等量子力学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科学研究创新能力与论文水平。为了培养研究生日后的科研能力,我们主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探讨。

在教学内容上,结合本校教学时限(48学时)和本校学生的特点、学生的研究方向,主要目标是将量子力学的知识应用到其它领域,避免冗长的理论计算,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重点学习量子力学的形式理论、微扰理论、对称性和守恒定律、量子散射理论等。

在教学方法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填充式,由于量子力学本身的特点,这些教学方法对量子力学的教学实效非常有限。一方面,一个主角的表演使得本身比较枯燥的量子力学课堂毫无生气,学生面对复杂繁琐的数学推导,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另一方面,学生本身的角色没有改变,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没有可锻炼的平台。教师考虑到自然科学的特点,一定要从知识的传承角度出发,这样教师要去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一门课,学的是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间接知识。一个好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思考,自己是否也能根据一定的实验现象,通过分析和推理去得出前人已认识到的规律?自然科学中任何一个新的概念和原理,总是在旧概念和原理与新的实验现象的矛盾中诞生的。⑦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旧理论的矛盾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并设计一套完成的解决方案。在量子力学的课堂教学中,笔者结合实际情况,主要采取的是学生讲授为主、教师辅导的方式。尽管学生对量子力学知识的理解有限,但是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前预习;另一方面学生为了准备一堂课,要查阅相关资料,这样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拓展学生知识面。作为教师,从学生讲授中也可以得到一些启发,诸如学生对一个问题理解的切入点与教师理解的不同,从而教师可以调整日后的课堂教学,使得课堂教学的内容从抽象化为通俗。

将科学研究融入到课堂教学,也是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方式之一。研究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的是做科学研究,寓教于研同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在课题教学中,针对一个主题,在讲授基本知识的同时,更多的引入与之相关的前沿知识,并要求学生设计相关的问题,展开调查研究,以论文、学术报告的方式提交研究成果。通过此种方式,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符合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本文结合本校研究生的实际情况以及量子力学学科特色,我们主要从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两方面探讨高等量子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还有待进一步地深化,这样才能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为祖国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日益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本文得到南华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4XJG49;南华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资助

注释

① 周萍.量子力学研究性教学[J]. 中国科教创新导, 2011(17): 89-90

② 高芬.美国高校研究生教学中的“教”与“学”――以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教育学院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3):73-77.

③ 沈元华.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介绍[J].物理实验,2004(2):33-37.

④ 顾沛.把握研究性教学、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9, (7) :3 1-33 .

篇3

自变量指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变量。观察者通过操纵自变量来检验是否产生了预期的效果。例如,有学者想研究蔗糖浓度对小鼠减少糖水的摄入量的影响,蔗糖浓度就是实验者所操纵的自变量。自变量存在着变化,这种变化不是随机的,而是直接受控于实验者。一个变量要成为自变量需要具备2个条件:变化和对变化的控制。我们分别来看每个条件与自变量相关的其他因素。

1.变化

一个自变量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而且至少有两种处理。下面介绍一些实现其变化的途径。

(1)呈现VS缺失

呈现——缺失技术是指一组被试接受实验处理,另一组不接受,然后比较这两组之间的变化是否存在差异。

(2)变量水平

第二种获得自变量差异的技术就是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例如Ryan和Isaacson分别向小鼠注射0,20,50,80,1000毫微克的促肾上腺皮质素,以确定能引起小鼠过度修饰行为最小剂量。注射几分钟后发现,即使只有20毫微克的剂量也能引起过度修饰。在这项研究中不仅变化了变量的水平,而且还有呈现——缺失的差异:注射0毫克的促肾上腺皮质素或称为促肾上腺皮质素的缺失(实际上注射的是1毫微公升的盐溶液)。这两种技术经常结合使用,这样实验者不仅能够知道自变量是否产生了作用,而且清楚在变化自变量水平时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但并不是所有的研究都可以同时应用这两种技术,比如,你想要研究单词的呈现时间对不同类型单词的再认的影响,必须向所有的被试呈现一些单词,如果我们要他们识别一个从没未过的单词是没有意义的。

(3)变量的类型

假定人们要观察一个人对其他人的反应是否受到其所被贴的标签的影响。学校的心理学者告知老师她将要面对的学生的类型:一些学生将被贴上捣乱者的标签;一些将被描述为一般水平,也就是偶尔制造混乱的人;第三组将被贴上理想学生的标签,从来不制造任何麻烦。实际上,这些学生都是随机分配到各组中的。在开学一段时间后,要求老师评估这些学生的问题行为,如果老师的评价与最初的心理学家的评估相符合,那就支持了给孩子贴一定的标签就会是孩子倾向于产生标签行为的假设。在这个假设的实验中,变化就是通过给每个孩子贴行为标签产生的。

2.建立自变量差异

对一些变量而言,控制自变量的差异很简单,如药物研究,不同剂量的药物可以准确的称出来。但操控变量并不容易,假定你想要调查焦虑或害怕对人们亲近他人的愿望的影响,而且你已经决定用呈现—缺失技术改变焦虑或害怕的水平。那你怎样制造一个可控制的自变量的差异,你会告诉被试为了能够产生焦虑或害怕你要伤害他们吗?或者你会试图用其他方法制造焦虑或害怕吗?很明显,声明用一定的技术来得到差异很少能够实现,因此你必须准确的知道你将怎样去建立差异—用“呈现—缺失”、数量或类型的不同来实现。下面,我们看两个能够得到差异的具体方法。

(1)实验操作

自变量的实验操作指的是实验者控制不同的被试接受不同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例如,Shuell(1981)研究了练习方式对长时记忆的保持的影响。Shuell定义了练习的两种类型:分散的和集中的。他将集中练习定义为一天安排6个学习实验,分散练习是3天安排6个学习实验,他让一组被试用集中练习的方式学习单词表,另一组用分散练习的方式学习单词表,实验者不仅能够定义自变量的集中和分散练习,而且能够完全控制练习时间表,这样研究者能够用实验方法操纵自变量。实验者操纵自变量有两种基本的方法:指导语操纵和事件操纵。可以通过这两种基本方法来观察其效果。

(2)个体差异操作

个体差异操纵指的是通过选择一些内部状态不同的被试来使自变量产生变化(比如自尊水平或焦虑程度)。一个潜在的假设就是每个个体身上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变量的差异,称为个性变量。一个有效地操纵方法是选择既定变量的不同水平的被试并且探索差异造成的影响。

3.建构自变量

除了确定自变量差异是如何实现之外,研究者还应确定自变量是如何进行操作定义的。在一项实验中,我们要确定自变量是否确实产生了预期的效果。为了验证假设和获得必要的差异,我们必须把自变量转换为具体可操作的术语,即我们必须用具体的操作来定义自变量。如果自变量代表不同的学习方法,那么我们必须为每一项学习技术下一个可操作的定义。自变量的可操作性定义随着研究问题的不同而不同。

当自变量是一些抽象的事物时,比如态度,抑郁、焦虑等,给自变量下一个操作性定义就很困难,问题在于对于这些事物没有一个单一的定义或经验参照。比如小鼠的学习可以操作性的定义为习得的速度或消退的实验次数。

在考虑将抽象概念转换成可操作的术语时,我们首先应该确定这个现象是如何被研究的,一旦确定了,你应该决定这些转换对你的研究是否合适。在做这个决定时,考虑在这个主题上的所有研究,可能以前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一个狭窄的但是典型的可操作性定义上,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定义另外一种近似完整且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是非常恰当的。比如,典型的恐惧是在实验室中完成的,在这种场景中恐惧的范围是受到道德限制的,考虑到这种情况,寻找一个自然创造地恐惧场景更合适。

4.自变量的数量

篇4

【摘要】采用量子化B3LYP(6-311G**基组水平)对乙腈及其衍生物的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通过振动分析对反应物和产物进行了确认,证实了乙腈异构化的机理。

关键词 乙腈及其衍生物;异构化;量子化学

过渡态理论指出.任何化学反应不只是反应物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变成产物,而是要经过一个中间过渡态(活化络合物),然后才能变成产物。由于过渡态的寿命极短,实验方法难以捕捉,因此运用量子化学方法进行研究,无疑是一种适宜的方法。Hammond曾把过渡态与反应物和产物关联起来。

提出了对过渡态结构作近似估计的Hammond原理,但在许多反应中不能用它来作近似的估计。

我们用MNDO方法算得了乙腈异构化的反应途径曲线和过渡态。为了克服MINDO方法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们采甩了D~war等人提出的MNDO方法,它是在NDDO近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采用能量梯渡法优化了反应物和产物的平衡几何构型用线性内坐标法找到了最小能量途径,再以它的能量投大值时的构型作为过渡态的初始值用Powell方法优化得到过渡态的精细构型参数,并通过力常数计算和振动分析予以确证。

乙腈又名甲基腈,无色透明液体,极易挥发,有优良的溶剂性能,能溶解多种有机、无机和气体物质,与水和醇能无限互溶。乙腈能发生典型的腈类反应,并被用于制备许多典型的含氮化合物,是一个重要的有机中间体[1]。当乙腈作为中间体参与化学反应时,研究乙腈及乙腈衍生物的异构化对化学反应的途径及产物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2]。

1计算方法

本文在使用Gaussian 03量子化学程序包[3],采用B3LYP/6-311G**量子化学方法,对乙腈互变异构机理的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并在优化的几何构型基础进行了振动频率分析,得到分子的几何构型、能量、电荷分布等,全部计算在PIV-1G微机上完成。

1.1异构化反应机理

当R为H原子时,即把乙腈作为反应体系的模型反应物,当R先后被1号取代基甲基(Me),2号叔丁基(t-Bu),3号苯基(Ph)取代时为乙腈三种不同取代基的异构化反应物。计算结果表明,当互变异构进行时,反应物的原子H4从原子C3上迁移到原子C2上,并且N1和C3成键。C3-H4键的键长逐渐拉长,而C2-H4的键长和C3-N1键均逐渐被缩短,最终C2与H4成键,C3与N1成键,最终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碳氮碳三元环,通过各驻点的振动分析计算表明,过渡态都具有唯一的虚频。在模型反应的基础上,换取代基进行计算其过渡态的形式与模型反应相似。

1.2反应物、过渡态及产物的能量

乙腈的过渡态ts的相对能为417.8kJ/mol,当H原子被Me和t-Bu取代时,支链烷烃取代基随着供电子基团的增加,它们的过渡态的相对能略有减小,分别为402.6kJ/mol和389.21kJ/mol;而当用Ph取代H原子时,其过渡态的相对能下降的比较明显,过渡态的相对能为330.8kJ/mol。由此说明了支链烷烃取代基随着碳原子的增加,增大了空间阻碍效应,使其过渡态的相对能略有降低,但是为什么被苯环取代的乙腈的过渡态的相对能要更偏低一点,这是由于苯环的六个碳原子处于同一个平面上,有一定的共轭效应,但苯基取代的相对能量与支链烷烃取代的相对能相差不大。反应物r进行反应时,C3-H4键断裂,H4原子迁移,经过一个相对能量较高的过渡态ts,再经过H4原子的迁移形成最后的异构产物p。

1.3分子的前线轨道

根据分子轨道理论,前线轨道及其附近的分子轨道对反应活性影响最大,因此研究前线轨道可以确定反应部位以及为探讨作用机制等提供重要信息,HOMO具有优先提供电子的重要作用,LUMO具有接受电子的重要作用。分子的最高占据轨道 (HOMO) 能级和最低空轨道(LUMO)能级之差ΔE反映出分子的稳定性和反应的活性。

2结论

本文采用B3LYP方法对乙腈模型进行了异构化的计算研究,从直线性转变为三元环,获得了乙腈及其取代基异构化反应机理的一些重要信息,说明乙腈及其取代基异构化的一些特征。在模型反应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烷烃取代基形成乙腈衍生物的计算,从各种参数分析,不同的取代基有相同的反应机理,有一个过渡态(ts),过渡态的相对能量变化不是很大,产物的相对能变化也不大。

参考文献

[1]张会琴,梁国明.HNC-HCN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自然科学学报,2005,22(3):100~104.

篇5

关键词 :金融资产 未来现金流量 实际利率 摊余成本

利率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金融变量,只要是资金的占用问题,就会涉及利率。利率可以理解为资金占用的成本率,利息就是占用债权人的资金而产生的费用,或者占用资金资源的交易价格。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教师在讲解中一般是按照准则,描述摊余成本的算法以及利息费用的算法,并没有解释什么叫摊余成本,以及为什么有的金融资产要用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来计量。为避免这一问题,教师在讲解摊余成本计量时,应先解释货币的时间价值,以及用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的原因。教学中的重难点及方案设计如下。

一、用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金融资产

按照计量的方法可以把非权益性金融资产分成两大类:期末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与持有至到期投资和贷款等其他应收款。非权益性金融资产分类,如下图所示。

用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的原因是:企业取得这些资产用的是经营资金,并按照合同的规定将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后收入可确定或可计量。由此看来两种资产在持有期间的常规公允价值变化并不能影响其价值,所以持有至到期投资和贷款及应收款等在期末不用公允价值计量,而是使用摊余成本计算其账面价值。使用摊余成本计算账面价值就要用到实际利率法。实际利率法的基本原理为:用实际利率与摊余成本计算利息收入,表示应当收到的利息;用金融资产的票面价值与票面利率计算应收利息,表示实际收到的利息;两者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科目,表示摊销额。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

贷款及应收款项的账务处理不如持有至到期投资典型,笔者用一个三年持有至到期债券的核算来说明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的核算。

持有至到期投资指的是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具有明确意图可以持有至到期的投资,这个概念中“企业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要素意味着企业只有在债券到期后才能处置,所以持有期间债券的公允价值变化对该金融资产的计量影响不大,这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的期末应用摊余成本计量的根本原因。

三、案例分析——某企业溢价购入债券作为金融资产

甲公司2013年1月1日购入某公司于当日发行的三年期债券,管理层指定其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票面价值为100万元,票面利率为10%,购买日时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06万元。该债券每年付息一次还本,假设甲公司按年计算利息。用实际利率法列出此债券的摊销表。

第一,要列出摊销表,首先要计算出此债券的实际利率。

假设实际利率为r,则此债券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实际支付的106万元债券价款。

根据题目条件可得,从2013年到2015年底的现金流入,见表1。

第二,2013年12月31日,甲企业应确认的利息收入和应收利息分别为:

应收利息=票面价值×票面利率=100×10%=10万元

利息收入=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06×7.7%= 8.162≈8.16万元

第三,2014年与2015年的利息收入与应收利息算法与2013年相同。

第四,列出摊销表,见表2。

摊销表分期列出了两种利息的计算情况。由表2可知,甲企业每年年末都会收到10万元利息,但是每年的实际利息收入都小于10万元。对甲企业来说,每年都会多收到一部分利息,这部分多得到的利息就叫做溢价摊销,是发行债券的企业归还甲企业较债券的100万元票面价值多投入的6万元本金。所以三年的溢价摊销合计为6万元,这三年中甲企业能确认的利息收入只有24万元(利息收入的合计)。发行债券的企业得到甲企业购买债券的106万元价款,实际利率7.7%。可以理解为甲企业借给发行债券企业106万元,每年收取7.7%的利息。但是发行债券的公司每年付息10万元,于是付息是会多归还一部分本金。每年的本金是计算实际利息的基础,于是这种每年变化的本金就叫作债券的摊余成本。因此会计准则把摊余成本解释为一种差值:初始投资成本,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通俗地理解,摊余成本就是甲企业借给发行债券单位的本金,本金在持有期间每年都会变化。

四、教学方案设计

篇6

[作者简介] 伍绍君,广州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化学分部,研究方向:火力发电厂调试、技术监督和性能实验,广东 广州,510600

[中图分类号] TQ028.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5-0067-0003

一、前 言

天然水中普遍含有SO42-,并为主要矿化组分之一。测定SO42--的方法很多。硫酸钡重量法是一种经典方法,准确度高,但测定手续烦琐,并且不适合低含量SO42-的测定;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较多,要求操作熟练,条件控制严格。

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的硫酸盐是一较新的技术[1],其测定基本原理:水样中待测阴离子随碳酸盐、碳酸氢盐淋洗液进入离子交换柱系统(由保护柱和分离柱组成),根据分离柱对各阴离子的不同亲和度进行分离,已分离的阴离子在流经抑制器系统被转换为高电导的酸性,碳酸盐、碳酸氢盐则转变为弱电导的碳酸。用电导检测器测量被转为相应酸型的阴离子,与标准进行对较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一次进样可测定SO42-,也可同时测定F-、Cl-、NO2-、NO3-等阴离子。该法快速、准确、灵敏,可对多种无机阴离子进行同时测定[2] [3]。

本文采用瑞士万通公司(Metrohm)761Compact IC离子色谱仪建立离子色谱法分析水样中硫酸盐,可大大提高分析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取得良好的分析结果。

二、实验部分

(一)离子色谱分析方法

1. 仪器与主要试剂

离子色谱仪:761Compact IC离子色谱仪、电导检测器(瑞士Metrohm公司);

SO42-标准溶液:标准值:1000μg/ml、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 ;

淋洗液:0.0018mol/L碳酸钠浓度+0.0017mol/L碳酸氢钠浓度;

再生液:0.05mol/L硫酸;

以上试剂均为基准或分析纯,实验用水为18.2MΩ高纯水。

2. 仪器工作条件

流速:1.0mL/min;进样量:20μL;满量程:250μs/ cm。

3. 实验方法

按仪器工作条件设置仪器参数,并启动运行。待基线稳定后,注射器吸取溶液、通过0.45μm微孔滤膜将溶液注入样品环。采用外标法多点校正定量。仪器自动记录色谱图,自动以峰面积积分、计算结果。

(二)化学重量分析法[4]

1. 仪器与主要试剂

1+1盐酸溶液

氯化钡(BaCl2·2H2O)溶液100g/L

硝酸银溶液17g/L

甲基橙指示剂1g/L

坩埚式过滤器 滤板孔径5~15μm

2. 实验工作条件

水浴:温度 80℃ ,时间 2h

3. 实验方法

用慢速滤纸过滤试样。用移液管移取一定量过滤后的试样,置于500mL锥形瓶中。加2滴甲基橙指示液,滴加盐酸溶液至红色并过量2mL,加水至总体积为200mL。煮沸5min,搅拌下缓慢加入10mL热的(约80℃)氯化钡溶液,于80℃水浴中放置2h。

用已于(105±2)℃干燥恒重的坩埚式过滤器过滤。用水洗涤沉淀,直至滤液中无氯离子为止(用硝酸银溶液检验)。

将坩埚式过滤器在(105±2)℃干燥至恒重。

三、结果与讨论

(一)方法可信度分析

用两种方法同时对同一样品进行平衡测定6次,计算出每种方法所测样品的平均值,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判断两种方法的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测定结果见表1。

从表1试验结果得出:离子色谱法测得的标准偏差为0.082、相对标准偏差为0.23%;重量法的标准偏差为0.164、相对标准偏差为0.46%。

(二)精密度比对分析

采用浓度为2.5mg/L的SO42-标准溶液连续进样10次测定,计算精密度,试验数据如表2所示。

1. 离子色谱法精密度

平均值: =2.586

标准偏差:SD===0.012

相对标准偏差:RSD(%)=SD/×100%=0.46%

2. 重量分析法精密度

平均值: =2.404

标准偏差:SD= ==0.015

相对标准偏差:RSD(%)=SD/ ×100%=0.62%

3. 离子色谱检出限

依据JJG83-1993,以5.0mg/LSO42-标准溶液,做仪器检出限实验,结果见表3。

检出限=2×最大噪音×标准溶液浓度/标准溶液峰高。

由表3的试验数据分析可得:

仪器检出限=2×0.0005×5.0/1.42=0.004mg/L

=4.0μg/L

4. 离子色谱法回收率

在不同样品中加入不同量的SO42-标准溶液,按照实验方法测定,进行回收实验,试验结果见表4。试验结果得出该方法的回收率为:101%~103%。

四、结 论

1. 同一样品做六个样比较,离子色谱法的标准偏差为0.082、相对标准偏差为0.23%;重量法的标准偏差为0.164、相对标准偏差为0.46%。两者无显著差异。离子色谱法较精确。

2. 标液做十个样比较,离子色谱法的标准偏差为0.0012、相对标准偏差为0.46%;重量法的标准偏差为0.015、相对标准偏差为0.62%。离子色谱更为精确。

3. 离子色谱测量水中硫酸盐(SO42-)检出限为4.0μg/L。

4. 离子色谱法的回收率为:101%~103%。

5. 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硫酸盐,准确、灵敏;精度高;分析时间短,直接注射进样,使污染将至最低,节省时间和试剂 。

[参考文献]

[1].离子色谱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J].山西科技,2005,(3).

篇7

关键词 青少年运动员 中长跑 核心力量训练 传统力量训练

一、 问题的提出

加强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是当今中长跑训练的趋势。目前在青少年中长跑的力量训练中主要是以传统的力量训练为主。传统力量训练内容包括最大力量训练、速度力量训练、耐力力量训练和肌肉积蓄弹性能的能力的训练。能对人体大部分肌肉进行训练。但不能使人体全部的肌肉都能训练到位,传统力量训练对身体浅层、较大块的肌肉进行训练效果较好;而对身体深层、小块肌肉则训练严重不足。由于传统力量训练自身存在的缺陷,造成力量素质发展的不平衡。“这是造成当前青少年运动员在中长跑比赛中躯干稳定性差、支撑腿着地缓时间过长、蹬伸动作慢而无力、技术变形明显的一个主要原因。”核心力量训练正是弥补了传统力量训练的不足,它所训练的主要肌群有腹肌群、背肌群、横隔肌、骨盆底肌、交错骨盆及下肢的肌肉群。这些肌群的主要作用是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人体重心位置、协调上下肢用力,使运动员的运动技术动作出现经济、协调、节能、流畅的特点,并且符合该运动项目的运动专项运动链的力量能力。

因此加强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能改进和提高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跑步技术,是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改进和创新的方向。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实验组训练内容: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及身心特点和核心力量训练的分类,青少年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时我们选取的练习为稳定状态下的静力性练习和动力性练习。因为稳定状态下的核心力量练习更符合青少年的身体训练,难易程度更容易掌握,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青少年运动员容易接受;而核心力量的不稳定状态下的练习由于难度较大,动作不易掌握,且要求运动员具有较高的身体素质,属于训练的高级阶段使用的练习,且对场地、器械的要求较高。本研究把核心力量训练的时间定为24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稳定状态下核心力量的静力性练习,时间是12周,练习的内容是:桥、俯卧成桥、侧成桥、俯撑腿臂平伸、单腿撑桥等练习。第二阶段是稳定状态下核心力量训练的动力性练习,时间也是12周,练习的内容是:单腿抗阻屈髋、抗阻踏板练习、持球“伐木”、仰卧交叉打腿、仰卧举腿等练习。

对照组训练内容:在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传统力量训练中本研究采用循环力量训练法,时间为24周,具体的方法是:俯卧撑―蹲跳―收腹两头起―原地高抬腿―撑臂收腿―跳跃。

本实验为期24周,在进行实验前1周我们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运动员进行在同一条件下的下肢最大力量、下肢相对力量、肌肉积蓄弹性能能力、力量耐力、速度―力量、核心力量、核心力量耐力、核心爆发力、核心稳定性和12分钟跑的成绩进行测试。在实验进行到第24周结束时再对上述被测试项目进行测试,方法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力量训练均于同一时间段内、相同条件的场地进行,靶心率控制在120-140次/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数据统计

收集实验数据,整理后运用SPSS(11.5)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实验过程

实验时间:2005年12月至2016年6月。实验地点 广东实验中学田径场。

(三)实验结果

1.实验24周后,实验组与实验前各项测试指标对比情况(见表1)。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实验组经过24周核心力量稳定条件下的静力性练习和24周核心力量稳定条件下的动力性练习后。实验组的各项测试指标均有大幅度提高,其中各项测试指标的具体提高幅度又有不同。测试指标速度力量虽然有所提高,但统计结果显示不具显著性差异;最大力量、力量耐力、肌肉积蓄弹性能的能力、12分钟跑、核心力量、核心力量耐力、核心爆发力、核心稳定性8项测试指标成绩提高统计结果显示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力量耐力、核心力量、核心力量耐力、核心爆发力、核心稳定5项测试指标性显著性差异高于12分钟跑、肌肉积蓄弹性能的能力、最大力量。实验组的核心稳定性左、右单腿支撑间的差异,由实验前的具有显著性差异到实验后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2.对照组与实验前各项测试指标情况对比(见表2)。由表2可知,对照组经过24周的传统力量训练后,各项测试指标也有大幅度提高,尽管各项测试指标间提高的幅度不同,但统计结果显示都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力量耐力、肌肉积蓄弹性能的能力、12分钟跑、核心力量、核心力量耐力、核心爆发力、核心稳定性7项测试指标的显著性差异高于最大力量、速度力量2项测试指标。对照组的核心稳定性左、右单腿支撑间的差异,统计结果显示,实验前与实验后一样具有显著性差异。

3.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24周后各项测试指标情况对比(见表3)。分析表4可知,实验组在测试指标核心力量、核心力量耐力、核心爆发力、核心稳定性4项测试指标成绩提高的幅度高于对照组,且统计结果显示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在力量耐力指标成绩提高的幅度高于实验组,在测试指标核心稳定性中,实验组核心稳定性左、右单腿支撑间的差异经过24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后,两腿间的差异性不显著。对照组经过24周传统力量训练后,测试指标核心稳定性左、右两腿间的差异性仍然具有显著性差异。其它指标的增长两组间差别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

四、分析与讨论

通过实验证明: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核心力量、核心力量耐力、核心爆发力和核心稳定性的能力要优于传统力量训练。核心力量与传统力量训练都能提高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发展力量素质水平。但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在提高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素质的效果方面又有明显的不同。核心力量训练对运动员核心部位肌肉群能力的提高优于传统力量训练;传统力量训练对运动员全身力量素质的提高都有作用,特别是位于身体表层、较大块肌群的训练效果明显。由于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都能提高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素质,两者对于各自身体训练的部位具有明显优势和劣势。从训练效果的对比分析可知,核心力量训练的优势恰好可以弥补传统力量训练的不足,所以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五、小结

在力量训练中传统力量训练是力量训练的基础,核心力量是一种新的力量训练方法,它对传统力量训练具有很好的补充作用。核心力量训练比传统力量训练更能提高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核心部位肌肉力量素质,提高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平衡性和协调性,我们在对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时,把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桦,李宗浩,池建.运动训练学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2] 吴秋林.体育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15,25-85.

篇8

中图分类号:O413.1 文献标识码:A

量子力学所涵盖的一些思想,在哲学的研究中体现比较广泛,也对教学理论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量子力学对哲学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量子力学着重利用图景等表象来认识周围的世界,强调因果关系的认识,对后期形成的教育学理论具有参考性。但是,借助量子力学所形成的“量子教育学”则有很大的不同,这一教育学对原来的量子理论认识存在较大的偏差,充分强调自然科学。

1量子力学的缘起

1900年,量子假说出现在众人的认知里,现在的量子力学仍在不断完善,为后期的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可以说量子力学是量子理论的中心,它促进了原子能等一些先进技术的发展,为社会的重大发明打下基础,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微观世界,并利用微观运动来更好地服务社会,是人类的重要发现,也是社会的伟大进步。

2量子力学的宇宙观

在宇宙世界中,对量子理论有较多的探讨,从已经存在的氢原子中,找到了量子级别的状态。对于电子而言,比原子更为复杂,这就要求必须要满足求解该原子的特定的方程来解出,并且要求其 场刚好环绕原子核产生驻波而求得。此外,量子态与别的驻波不一样,都有自己特定的频率,并与所蕴含的能量有关,每种量子状态都有所表征的能量。这就是说,预期任何一个态的能量都是一个具体量子所确定的,并不是模棱两可的,只要是有理论依据,就可以科学地估测态的能量多少。由于质子与电子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要想移动一个电子就必须要克服引力做功。

3量子的思维方式

人类思想总是处于不断发展中,当两种思想发生交集时,就会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令人惊叹的思想成果,正如牛顿的世界观与量子理论产生彼此弥合的交集,才会让思想发展得如此迅速,才会让社会发展如此的快。量子思维方式给人类一个重要的启示,要求以人为中心,以人为主体。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融入了人的智慧和思想,他们彼此都是看不见的,没有确定的形状,但彼此交汇起来以后,就成了一种可以量化的物质,这是由于物质性比较弱。其实,量子物理学所产生相关的科学智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文明进步的重要保障,可以说,量子物理学是计算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形成的计算机芯片是重要的思维体现,量子物理学不仅是科学进步的前提,更是信息发展的重要保障,量子思维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要方式。

4“量子教育学”的唯心主义

从产生量子力学后,“量子教育学”也随之不断发展,虽然也涉及到一些教育学方面的观点,但这些观点都是被众人早就接受了。如:学习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知识点是相互联系、彼此交错的,以及还谈到了关键词:服务、个性化、互补等,但是,这些所谓的观点及结论不是原汁原味的,也不是从量子力学中演变而来,而是与它的原理相悖,从本质上讲,“量子教育学”就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表现。

贝克莱比较重视经验,认为所学的知识来源于经验,但是他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认为感觉是世界真正存在的东西,其他的都是看不见的。他认为,知识是一切力量之源,但感觉是我们去探索未知世界,追求至高真理的唯一手段,只有能感觉到,才能被发现。也就是说:我们的主观性决定了我们所看见的世界,这也是量子教育学诠释的观点。他认为,只要消除了事物与观念的差异,认同事物等同于所谓的观念,并且观念可以感知任何世界上存在的事物,这样才会让我们的知识更加具有生命力。

5“量子教育学”的曲解

正所周知,量子力学不可能槲ㄐ闹饕搴筒豢芍论创造理论基础,而“量子教育学”却是唯心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这是“量子教育学”对量子力学核心思维的歪曲,或者说对量子力学没有正确的认识,造成思想上出现截然不同的主张,另外,“量子教育学”过分强调感觉和经验,导致偏向于不可知论,与量子力学的思想相悖而驰。

“量子教育学”对量子力学概念和方法认识的偏差表现有。为了进一步认识光的本质特性,提出了波粒二象性的观念。此后,玻尔提出了“气补原理”,再一次诠释了波粒二象性的本质。“测不准”原理而是在某一个方面有较大的缺陷,不是粒子在宏观世界的不适用,只是说明不能单一地应用某一个方面,只有同时应用时才能为物理现象提高全面的解释。玻尔认为,波粒二象性在整个量子力学中的地位较高,它是一种可以很好地描述一种物理现象的原理,也可以说是解释因果关系的一种原理,它可以相互促进、相互排斥,这种互斥的关系不可或缺,这种互补关系后来被广大学者所接受。

6结语

近年来,量子力学逐渐被广大研究者重视起来,探讨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与量子教育学的重要关系,在量子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这已经留下了较多的论争。可以肯定的是量子力学对于科学的进步贡献了一份力量,把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联系起来,而量子教育学并不是量子力学的正确认识,就本身的发展情况来看,量子教育学认同了后现代主义,成为了唯心主义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贺天平.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的哲学审视[J].中国社会科学,2012(01):48-61,207.

[2] 乌云高娃.量子力学发展综述[J].信息技术,2006(06):154-157.

篇9

“自主学习”源自于20世纪60年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点的确立,使教学研究重点从研究“教师如何教”转移到“学生如何学”。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自从教育家、心理学家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思想,自主学习越来越引起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视,众多研究不仅证明自主学习是非常有效的,还对其内部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美国研究自主学习的权威心理学家齐莫曼(zimmerman)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与一些心理学家致力于自主学习研究。他在总结了以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只要是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那么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元认知指的是学生能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进行自我反思,包括计划、组织、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动机是指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求知者,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视自己为有效的自律者;行为是指学生能够自主地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最佳环境。齐莫曼还建立了一套具有特色的自主学习研究体系。近年来国内也兴起对自主学习的研究,他们在总结和分析国外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自主学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主要围绕自主学习在我国当前条件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深远意义、自主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与培养方法、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等方面展开。

在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如果不能敏锐地面对迅速变化的世界进行有效地学习,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很可能被迅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提升到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一种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在校成绩和专业技能,而且是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研究侧重对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目标的研究,而忽视对受教育者本身的研究。从大学生的学习现状看,则能感受到缺乏对受教育者本身的研究。由于“应试教育”仍然是中小学的主要教育模式,不少学生虽然考上了大学,自主学习能力依然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1)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2)部分学生厌学;(3)学生过分依赖老师;(4)绝大多数学生不清楚什么是自主学习和如何自主学习。这不能不让我们想到:为什么大学生也会出现学习不良呢?一方面是中学的应试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外部动机,却削弱了他们的内部动机,上大学后对学习产生了松懈思想;另一方面则是大学的学习与老师安排为主的中学学习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学的学习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自我调节;显然缺乏自主意识的学生不能顺利适应过来。大学生不懂得科学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差,这不仅阻碍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也从根本上阻碍了他们自身的发展,这与现代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

本文针对大学生的学习现状,提出了基于一个中心两个辅助点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

1、基于一个中心两个辅助点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

一个中心就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课堂是大学教育的主战场,是教师教学生学的重要舞台,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个辅助点是科技竞赛,科技竞赛为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机会,竞争性、挑战性是各类科技竞赛的主要特点。科技竞赛不但是检验、锻炼、提高和展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很好的平台,而且为大学生自主学习多方面理论知识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所以科技竞赛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另一个辅助点是科研课题,科研课题的研究也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参与科研课题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前沿领域知识的一个很好机会。通过参加科学研究,必然涉及课题选择、制定计划、收集资料、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撰写论文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容对于大学生来说都很陌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

2、一个中心

在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模式中,关键研究课堂管理策略,以及启发式、少而精、学生讲课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

2.1课堂管理策略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最为关键的特征是积极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不能建立起一种积极的关系,他们之间的互动就受影响,课堂氛围则呈现凝固的态势,课堂纪律也无法保证,所以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是课堂管理策略之一。

积极的师生关系是以平等、尊重、信任和理解为基础的,坦诚的沟通是建立这种关系的主要途径。课上,对回答问题、违法纪律、提问等学生行为,教师要持平等态度,言语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以鼓励为主,即使要批评也要区分场合。课间,教师可以与同学充分沟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取得信任;面对学生的问题,多聆听、多启发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帮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理解学校和教师,有利于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享有选择课堂活动和管理课堂的权力是课堂管理策略之二,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必须理解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既然许多学生具有学习的责任感,渴望自我规划和管理,所以教师可以给予他们共同制定课程目标、课程程序以及课堂纪律规范的权力。我们尝试了如下方式,使师生共享课堂管理权力。第一,在学习内容、教学方式、课堂纪律、考核方式等方面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学生自己选择的内容越多,责任感就越强,则会投入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例如,在考核方式方面,许多学生希望闭卷考试,这样容易取得高分;也希望增加平时成绩的分量,避免期末考试不理想时,影响最终成绩;平时成绩的评定要注重学生的一贯表现,不能流于形式,要注重公平。第二,倾听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善教学和管理工作。第三,采取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活动,增加互动环节。将教师讲解、学生讲课、独立做作业、集体讨论等方式有机结合,能够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更好地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管理策略之三是建立激励措施,可以从课堂纪律、回答问题、学生讲课、作业等方面建立激励措施。对于一贯遵守纪律、回答问题突出、讲课效果好、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应给予积极的评价,号召大家学习,并给予较高的平时成绩。

2.2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是自主学习倡导的教学方法之一,要求教师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依赖教师,独立学习;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自己去钻研,自己得到答案。正如王夫之所主张的“当告则告,不可告则不告,中道而立,使自得之”。在“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多次应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在讲授“IP地址”内容前,启发学生思考Internet依靠什么机制区分主机,要求学生比较北京工业大学校园网主页的IP地址(c类地址)与自己计算机所使用的IP地址(B类私有地址)的区别,让他们带着问题来听课,然后自己解决疑惑。

2.3少而精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就不能采取满堂灌输、全程主导课堂的方式,自己不能讲得过多;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必要的时候给予指导。

“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涉及了局域网标准、DIX Ethernet V2/IEEE802.3帧格式、IEEE802.5的帧格式、IP数据报格式、ICMP报文格式、TCP报文段首部格式、UDP首部格式等内容,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内容固定、无需理解、只需了解,学生完全可以自学。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这些内容,不但需要占用大量时间,而且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也差。

2.4学生讲课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选择学生比较熟悉而且不太难的教学内容由学生讲解。事先,只给学生规定教学内容和授课时间,学生需要自己查阅资料,抽取重点内容,选择教学形式。由于学生对“局域网”这部分内容比较熟悉,所以将“局域网概述和体系结构”、“以太网和IEEE802.3标准”、“令牌环网和IEEE802.5”三部分内容分别分配给不同的学生独立准备,上课时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由哪些学生讲课。学生讲完后,同学们可以互相提问和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积极的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制作幻灯片的技能。

2.5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引导,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任务”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首先,“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小目标对应的学习模块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小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第二,选择合适的内容作为“任务”。所谓合适是指,内容难易程度适中,学生能够自学掌握;内容具有阶段性,适合划分为一个个“小任务”;内容能够促进学生思考。第三,“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知识结构、兴趣等特点,做到因材施教。第四,“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充分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联系等诸多因素。

由于很多学生对组建局域网感兴趣,所以布置了“组建局域网”这一选作内容,要求每组由3名同学组成。将组建局域网之一任务划分为3个子任务,一是通过查阅资料,确定组建局域网需要的软硬件条件;二是确定局域网准备实现的功能;三是连接硬件设备,配置协议,并测试局域网功能。其中一组学生组建的局域网如图1所示,该局域网实现了网络通信、资源共享、网络安全、文件管理等功能。为了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学生自己安排工作进度和学习组建局域网的方法;为了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只给出了简单的任务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要求每组由3名同学组成。通过实验研究,绝大多数同学都成功组建了局域网。

2.6实验结果

将上述方法分别应用于2007级自动化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教学,考试成绩如下:2007级自动化专业60人参加考试,其中,优秀成绩获得者10人,良好成绩获得者21人,中等成绩获得者25人,及格成绩获得者4人;2007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4人参加考试,其中,优秀成绩获得者5人,良好成绩获得者8人,中等成绩获得者6人,及格成绩获得者5人。通过考试情况分析,失分比较多的考试内容主要集中在“数据通信基础”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两章,这部分内容主要采用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而“局域网”和“TCP/IP协议”这两章采用了本文提出的培养模式,得分率较高。因此,有必要对整门课程推行此培养模式。

3、两个辅助点

从科技竞赛和科研课题这两个辅助点可以看出,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需要完成一个特定的任务,这个任务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所以,将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引入指导科技竞赛和学生毕业设计工作。

通过指导大学生参加“研华WebAccess全国大学生课题设计大赛”等科技竞赛,认为大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有益补充。科技竞赛具有竞争性和挑战性,需要引导学生首先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努力奋斗的决心,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参加科技竞赛需要比较宽的知识面,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目标地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做到“缺啥补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将任务细分成若干“小任务”,参加科技竞赛更要如此,如果开始阶段就给学生一个很难的任务,制定一个很高的目标,学生很难有信心参加比赛。所以,将参赛课题设计成一个个“台阶”,学生登上这个“台阶”后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下一个“台阶”,不断提高参赛水平。在准备比赛阶段,还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充分利用网络等手段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大学生参加毕业设计是参加科研课题的一种常见形式,当然也有学生在毕业设计前就参加了教师的科研课题,这也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有益补充。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等因素,设计课题供学生选择,通常会设计一些方法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课题。学生选择课题后,要求他们设计阶段性目标并进行定期汇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确立学生为主,导师为辅的工作模式;指导学生了解研究前景,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引导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多鼓励。

篇10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62-02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自2012年我国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以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高校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将旅游学概论作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来建设,可带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提升,为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打下坚实的课程基础。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也是在第一学期开设的入门课程,该课程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解、后续开设课程的了解及未来就业方向的选择等方面。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将该课程作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来建设,不仅可以引导旅游管理专业新生系统了解旅游学科的基础知识,全面认识旅游活动和旅游行业,也可以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并能对旅游管理专业其他课程的建设起到示范作用,有助于其他课程的改善和提升。

一、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申报标准体系不明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国家教育部通过对高等院校申报课程的审批而立项的,目前存在三个级别的类型: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在申报过程中必须依照相应级别的标准进行规范建设,确保各项内容符合建设标准。笔者所申报的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从级别上来讲是院级的(独立学院),但是在课程建设时要求按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中提出的标准来进行,这样使得初次申报的教师在具体的建设中要面临重重困难,在项目进行中期检查时有几门课程的负责人认为当初申报是院级的,课程建设执行时却要按照国家级的标准建设,在实际进行中难度较大,所以在中期检查后经审批同意后取消项目立项。

(二)课程建设资源较缺乏。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课程资源是核心,丰富的资源可为有效开展教学工作和保障教学质量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是在旅游学概论的课程建设中,资源的缺乏制约着建设进度,主要表现在缺乏交互性辅助资源,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在线测试及答疑系统等。

(三)课程组的师资队伍梯度不够合理。优良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人才保障。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平台等的建设都要通过师资予以开发和实施,这就要求必须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优良的课程团队。精品课程申报时,笔者所在教研室总共只有4名教师,当时一起作为项目组成员参与到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项目中,但是在项目开始不久,其中有一名老师就辞职,而另一位老师则转岗到行政部门,致使项目组成员减少,就算剩下的两位老师也均为刚进校不久的职称为讲师的教师,而此时又没有适合的专业教师来补充,这就导致项目建设的难度再次增加,而且也缺乏有经验的和高职称的教师来做引导,无法实现师资结构和职称结构的合理化,更谈不上多样化的教学。

(四)课程建设项目中教学方法单一。虽然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打破了“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教学方法单一、呆板或缺乏灵活性同样是影响旅游学概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在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中,主要是依靠现代的多媒体技术,采用的是由教师构建学生知识体系,以讲授为主,学生是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都不是很好。

二、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质量提升策略

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建设中虽存在不少的问题,但实际上也有相关建设成果,如课程网站的完善、《旅游学概论》教材的出版、建设中经验的积累等,这些都将为申报高一级的精品资源共享课提供基础条件和经验帮助。后期建设质量具体提升如下:

(一)明确申报标准体系,规范课程建设和发展。由于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积累了相关经验,下次在申报过程中,要按照相关级别的标准指标,进行规范化的建设和投入,避免建设中出现手忙脚乱,确保各项内容按照标准要求建设。在项目获得批准后,从专业师资、建设资金等方面对原先已经建设好的进行完善和优化,以便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也确保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质量提升,教学效果良好。

(二)丰富课程建设资源,提高教学质量。首先,丰富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主要是补齐原先缺失的反映教学活动的必需资源,如推荐书目、前沿和热点问题等;开发能反映旅游学概论课程特点,可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在线测试系统、答疑系统、互动交流、本土化教学资源等。其次,实现校企合作,整合优秀教育资源。一是邀请旅游企业人士参与课堂教学,拍摄教学视频;课程建设团队成员进入旅游企业进行理论讲解,拍摄实践学习视频,逐步建立旅游学概论课程的电子教学视频资源库。二是可借助桂林市旅游局或旅游协会的力量,通过旅游企业项目委托或邀请旅游专家进行讲座,以专业教师和学生为主体,收集桂林市在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中和本市旅游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实践经验,作为案例教学的素材,编写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案例库,开展案例教学。

(三)完善教学团队师资队伍,保证课程建设持续发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是教学团队的建设,课程建设的效果也依赖名师高效的教学质量,更要依托教学团队力量合理完成,才能保证课程顺利进行,持续发展。一是合理配备教学团队人员,完善教学团队结构,在提升现有教师的职称、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的同时,既要为旅游管理专业专任教师提供去旅游企业实践的机会,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要支持和鼓励专业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学习进修,参加相关教学会议和学术交流,掌握旅游学概论课程所涉及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了解最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二是由知名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发挥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和师范作用,定期召开教研室活动,共同研讨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交流教学心得;也可与优秀旅游企业人士实现旅游学概论课程共享共建,将其吸纳加入课程团队,形成以本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任教师为主体,以旅游企业、行业专家为补充的高度复合型教学团队,增强团队综合实力。

(四)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和丰富性。同样的教学内容,如果使用的方式方法不同,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必然会相差悬殊。在旅游学概论的课程建设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要,在充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同时要开发和创新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过程和教学效果趋于最佳。一是举办讲座,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邀请工作经验丰富的旅游企事业中高层管理者以专题形式开展讲座,可以让学生了解旅游业发展现状、趋势及相关问题,增加学生对旅游业现实和热点问题、行业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了解,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指明方向。二是项目教学法,可以尝试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协作为方式来进行教学安排与课程设计,可以由教师提出具体项目,让学生自由组成团队,完成项目从始至终的整个过程,最终以小组为单位提交材料并进行汇报展示,教师对内容进行点评,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使课堂内容多样化,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语言表达、创新思维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旅游学概论所处地位极其重要,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更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课程建设虽有得有失,但既可以为其他课程提供示范效应,带动其他任课教师积极组建团队申报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也对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教学效果有极大帮助,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孟秋莉.独立学院“旅游学概论”精品课程建设探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9)

[2]鲍富元.论《旅游学概论》本科精品课建设与创新[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2)

[3]王纯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实践――以《旅游学概论》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5)

篇11

作者们在本书所呈现的理论观点是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寻找而获得的答案。长期以来,科研人员试图寻找答案的以下问题:哪些概念对量子力学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是什么为这些概念提供了物理基础;量子力学背后的物理学的最新发现中,有哪些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形成了综合的和自洽的新的理论框架。

作者认为任何物质系统都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们永久地接触随机零点辐射场,并与其达到平衡状态。从这个基础出发,导出量子力学形式体系的核心以及非相对论QED的相对论修正,同时揭示了基本的物理机制。本书打开了通向进一步探索并揭示物理的新大门。读者会看到,这一任务远没有结束,仍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考察到,期待进一步研究。

本书阐明了量子理论一些核心特点的根源,诸如原子的稳定性,电子自旋,量子涨落、量子非定域性和纠缠。这里发展的理论重新确认了诸如实在性、因果性、局域性和客观性等基本的科学原理

全书内容共分10章:1.量子力学:某些问题;2.唯象随机方法:通向量子力学的简捷途径;3.普朗克分布,涨落零点场的一个必然推论;4.通向薛定谔方程的漫长旅途;5.通向海森伯量子力学之路;6.超越薛定谔方程;7.解开量子纠缠; 8.量子力学的因果性、非定域性和纠缠; 10.零点场波(和)物质。

本书适合熟悉量子力学的最基本概念和结果的读者阅读。其内容适用于从事理论物理、数学物理、实验物理、量子化学和物理哲学的研究人员、研究生和教师参考。

丁亦兵,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

Ding Yibing,Professor

(The University,CAS)Ignatios Antoniadis et al

Supersymmetry After the

Higgs Discovery

2014

http:///book/

篇12

根据自组织理论,自组织是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靠涨落导致有序,对稳定状态的偏离是其存在的永恒机制。可见,青年自组织应该是一个结构松散,活跃而极不稳定的组织系统。同时,非线性特点使它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大于其各组成要素功能机械相加的总和,所以青年自组织虽结构松散但可能产生的能量巨大。从目前来看,这些高校青年自组织总体是健康向上的,其产生和运作对高校校园文化繁荣起推动作用,然而它虽然能量巨大但可控性差,给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带来挑战是显而易见的。

 

一、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理念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门人才。因此,教学质量的管理就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及其成才的需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智能潜质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能主动适应的高级专门人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才途径;根据学生成才要求,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安排教育教学活动,用现代人才的总体要求(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来设计教学环节和配置教育资源;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接受程度,并据此调整、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教学生学会做人、严于自律,把知识学习同养成教育有机结合,始终将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宗旨。

 

二、自主视野下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及原则

 

(一)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具有全面性、统一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特征

 

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统一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特征,是高校制定教学质量标准、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构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统一性,表现为它规定了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是国家和社会对学校进行管理、监督和评价的基本标准,也是学校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活动,进行课程考核和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性表现为它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多样性的客观反映,是教育服务对象(学生)对教育服务需求多样性的客观要求;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发展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追求卓越的必然结果。统一性是在多样性基础上的统一,多样性则是在统一性前提下的多样;统一性是相对的,发展性是绝对的。对于同一层次同一类型或者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其基本质量标准应该是大致统一的。如果不能正确认识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这三个基本特征,就可能导致学校定位的偏离,教育行为的偏差,严重影响到教育质量的建设。

 

(二)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必须体现系统性、全面性、全程性和持续改进性特点

 

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并非一蹴而就,它是无数教学环节需求不断满足的体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内容、主体、客体、环境等多种因素,是多种对象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正是这种固有的系统性特征,要求我们设计教学工作、管理工作特别是质量管理活动要从系统的角度统筹规划,按照系统性原则,使系统达到最优化效果的角度设计教学及其环节,设计达到的质量标准及要求。教育教学质量内涵目标也是多样化的,是由多项(种)教学工作组合而成,比如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涉及德智体美四方面,因而人才培养对这四个方面都必须有明确的要求,并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及教学环节来加以落实和实现。

 

(三)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必须贯彻全员性原则

 

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唯有三方面的人员形成合力,共同作用,方可到达教育教学活动预先设计的目标。其一,教学活动具有双边性、互动性和共生性的特点,光有教师的一流教学而没有学生的积极回应、努力学习,是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哪还谈得上质量!另外,光有学生求学的积极性,而缺少教师一流的教学,缺少教学管理部分的优质服务,缺少学校相应的设施配备和教学资源等,也同样难谈质量问题!是否只要有了学生,有了老师,教育教学质量就达到了,不一定。事实上,师生共同完成的教育教学活动达到标准否,必须通过教学管理予以指导、判断并不断加以纠正和提高。故而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和质量又显得弥足珍贵和必不可少!以上足以证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需要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全员参与,需要全员的共同努力。

 

相关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