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5 10:01: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新生儿娩出后的护理重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06~200806在我院产科经阴道分娩新生儿1392例,发生新生儿窒息90例(占6.4%)。根据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轻度窒息(Apgar评分4~7分)82例(占91.2%);重度窒息(Apgar评分0~3分)8例(占8.8%)。早产儿18例;足月儿60例;过期产儿12例。窒息原因:(1)胎儿宫内窘迫60例(占67%)。(2)早产18例(占20%)。(3)妊娠并发症10例(占11%)。(4)产程异常2例(占2%)
1.2 复苏方法 胎儿一经娩出,即快速评估五项指标:是否足月、胎粪、呼吸、肌张力、肤色;初步复苏后评估呼吸,心率和肤色三项指标;按照ABCDE复苏方案:A(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C(维持循环)D(药物治疗)E(评价)。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主要措施是及时有效地清理呼吸道,建立呼吸,增加通气。维持正常循环,保持足够心搏出量。情况无明显好转者,羊水被胎粪污染者立即行气管内吸引。
1.3 结果 经积极抢救 82例轻度窒息新生儿经规范复苏5min Apgar均评8~10分,8例重度窒息新生儿经规范复苏5min Apgar评8~10分。无1例新生儿死亡,抢救成功率100%。
2护理
2.1 复苏前准备 对有可能发生窒息的高危分娩应做好人员和物质准备。对有合并胎粪污染者,通知麻醉师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每个医护人员应具备熟练的复苏技能。复苏常用药物如肾上腺素 、生理盐水、碳酸氢钠、钠洛酮。常用器械有顶悬式辐射抢救台、一次性吸痰管、氧气、呼吸气囊。并保持器械性能良好。
2.2 复苏时护理
2.2.1 清理呼吸道: 胎头娩出后不急于娩出胎肩,先用挤压法清理鼻咽部黏液和羊水,胎儿全部娩出后立即置于辐射保温台上,摆正新生儿,头部轻度伸仰位,用适宜的吸痰管吸净口、鼻、咽部黏液和羊水。动作轻柔,避免负压过大损伤气道黏膜,一般为0.01~0.03MPa,每次负压吸引时间不超过10s。若羊水粪染者,要评估新生儿是否有活力,如呼吸、心率和肌张力,若其中一项不好,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吸净呼吸道羊水黏液和胎粪。
2.2.2 建立呼吸:确认呼吸道通畅后刺激呼吸,用手轻拍或弹足底。此时评估患儿呼吸、心率、肤色,如无自主呼吸,则立即用100%氧气呼吸气囊正压人工呼吸。放置面罩时注意面罩与面部之间密闭性、有效性,防止损伤皮肤。挤压频率40~60次/min。气管插管时,固定要牢固,防止脱出。
2.2.3 维持正常循环:100%氧气正压通气30s后,如果心率
2.2.4 药物治疗: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保证复苏药物应用。经过30s正确通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后心率60次/min,停止胸外心脏按压,继续正压人工呼吸至心率>100次/min。开始自主呼吸,肤色转红润后行复苏后的继续监护。
2.3 复苏后的护理 复苏后的新生儿仍要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肤色、监测体温、血氧饱和度。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间断给氧至呼吸平稳为止。应用药物预防感染和新生儿颅内出血。加强基础护理。
3 体会
产科护士要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步骤和新生儿Apgar评分法,要有扎实理论知识和技能。一旦发生新生儿窒息时“当机立断”,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沉着冷静,按照复苏流程全力进行对窒息的抢救。新生儿复苏整个过程须重视保暖,重点要做好新生儿的呼吸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充分通气是复苏成功的关键。每进行一项操作的同时均要对患儿的呼吸、心率、肤色进行评估,以决定下一步的复苏措施。整个复苏过程要求及时、准确、有效、分秒必争,做好复苏后的精心护理。这样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产科质量。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循环障碍,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积极做好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和护理是减少窒息并发症、降低围生儿病死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607~200908收治的窒息新生儿30例,均符合《实习新生儿学》窒息的标准[1],男18例,女12例;早产儿12例,过期产儿5例,出生体质量>4 000g 6例,2500~4000g 14例,<2500g 9例,体质量最低1500g 1例。根据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1]:窒息的程度以Apgar评分法在新生儿出生后进行lmin、5 min、10 min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8~10分为基本正常。本组中轻度窒息27例,重度窒息3例。患者入院后首先了解窒息复苏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经有效复苏后本组治愈27例(90.0%),好转2例(6.7%),死亡1例(3.3%)。
2 护理
2.1 监测生命体征 呼吸是监护的重点。如果呼吸频率持续>60次/min,呼吸暂停15~20s/min,伴心率下降,唇周及四肢肢端发绀,并常有呼气性,这时患儿常需要氧气吸入。一般采用头罩给氧4~5L/min。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用氧浓度,因为低氧会造成重要器官不可逆的损害,长期高浓度吸氧又会造成氧中毒。心率和血压常随呼吸情况而改变,监护中主要测心率,注意心音强弱,心律齐否。心率如果低于80次/min,应采取胸外心脏按压或应用兴奋心脏的药物。如果心率高于180次/min,并伴有肝肿大,可能有心衰发生,根据医嘱使用强心药等[2]。
2.2 保温 保温在新生儿抢救中很重要,如果保温不好就会延长复苏反应时间。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母体体温高于外环境,所以要求新生儿娩出即置于预热的保温区内,应在30~32℃的抢救床上进行抢救,维持肛温36.5~37℃。胎儿娩出后立即揩干体表的羊水及血迹,减少散热,专家认为新生儿体温35.5~37.5℃为最佳体温。因为此体温段的新生儿耗氧量最低,代谢率最少,热量丢失最少,对各种疾病抵抗能力最强,减少一些并发症的发病危险性。
2.3 呼吸道的护理 迅速开放气道:胎儿娩出后应迅速用吸管清除口、咽、鼻、喉等器官中的异物,吸入羊水发生窒息的新生儿出生后数天内仍有羊水从口中溢出,故要特别注意, 以防返流引起吸入性肺炎,应取侧卧位,观察至无分泌物流出。迅速建立自主呼吸:轻度患儿可采用触摸胎背、指弹足底、手按胸廓等方法刺激患儿恢复自主呼吸。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应用和肾上腺素、碳酸氢钠、扩容药物。经上述处理仍无效的患儿可用人工呼吸、胸外按摩、抢救者的食指和中指垂直按胸骨下1/3处,按压胸骨1.5~2cm,频率120次/min,要接近新生儿的正常心率,手指不能离开皮肤,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同步,心脏按压每3次给1次加压给氧的人工呼吸,必要时用呼吸机。返流引起吸入性肺炎,应取侧卧位,观察至无分泌物流出。
2.4 合理喂养 窒息后的患儿由于胃肠道缺氧缺血,容易发生呕吐和上消化道出血。因此,应根据患儿的病情决定开始喂奶的时间,特别是早产儿和重度窒息儿。经口喂养应在缺氧改善后,由少到多,由稀到稠,以母乳为佳。对吸吮反射好的新生儿,指导产妇正确哺乳;吸吮反射差的新生儿,应指导产妇正确的挤奶方法,挤出乳汁由护士用滴管或小勺进行试喂,如无呛咳,按时由护士喂乳,早产儿1次/2 h,从5ml开始,每次递增2~3 ml,足月窒息新生儿1次/3 h,每公斤体质量日递增20~160ml。喂牛奶最好是脱脂奶,奶与水稀释比例是1∶1,出现腹胀、呕吐时要禁食。
2.5 纠正酸中毒和扩容 新生儿窒息时,由于二氧化碳潴留和乳酸堆积,常导致呼吸性和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只要加强通气,促进二氧化碳排出便可纠正,而代谢性酸中毒则必须给予碱性药物方能纠正,一般用5%碳酸氢钠2~3ml/kg,加10%葡萄糖10ml脐静脉缓慢推注。推注时必须加强通气维持正常的PaO2,以免导致室颤、颅内压升高及颅内出血等, 同时还应扩容治疗,方能解决根本问题,可先用25%葡萄糖2ml/kg根据病情静滴适量的晶体溶液和血浆,必要时用库血。补充血容量时应正确计算并加强检测以免扩容过量。因新生儿窒息失去了脑血管自动调节能力,颅内压血管压力增高还可导致脑水肿和脑出血。窒息引起缺氧,脑细胞受损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应及早用脱水疗法,可减轻脑水肿的发展。
2.6 新生儿窒息的预防 胎位异常、胎儿过大易致新生儿窒息,特别是持续枕横或枕后位、臀位、横位。一旦出现宫缩,就难以促使胎头旋转,出现相对性头盆不称而致分娩困难,从而加重产妇的紧张情绪及疲劳,导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特别是第二产程延长。因胎儿除经受宫缩时胎盘血管受阻外,对胎儿的挤压及胎头下降时盆底阻力等作用致长时间的宫内缺血、缺氧造成新生儿窒息。胎盘因素、重度妊高征及子痫等妊娠并发症,这些因素均可使胎儿发生窒息明显提高,胎盘因素及其他妊娠并发症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胎盘功能低下,在临产后表现胎盘储备功能明显不足,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或新生儿死亡[3]。阴道助产也是造成新生儿窒息的因素之一,因为阴道助产常用于第二产程,胎心变化、胎位异常、母亲有并发症、胎儿偏大、第二产程延长、需要尽快结束分娩时,助产对胎儿的进一步牵拉刺激,极易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窒息的发生。因此,产程中要严密观察胎心和羊水情况,采用监护仪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胎儿窘迫,针对巨大儿和不同异常胎位时应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减少阴道助产,或严格掌握和熟练操作阴道助产手术,减少新生窒息的发生。综上所述,新生儿窒息重在预防,应加强围生期保健,及时发现并处理高危妊娠,尽量避免早产和剖宫产,提高产科技术,产程中加强胎儿监护,及时发现并处理胎儿宫内窘迫,是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关键。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722.1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0-158-02
新生儿窒息为胎儿娩出后1min仅有心跳却无呼吸或者尚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及中枢系统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1]。窒息复苏能极大程度地预防窒息导致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而争取新生儿复苏时间同时规范新生儿复苏操作方法能有效提高新生儿复苏质量,这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并且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关键。本文对我院2005年12月~2007年11月出生的58例新生儿窒息复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复苏的关键所在。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5年12月~2007年11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共发生新生儿窒息58例,其中轻度窒息47例,重度窒息11例。发生新生儿窒息者产妇孕龄≤37周者17例,37~42周者31例,≥42周者10例;孕妇年龄18~43岁,平均29.5岁。窒息新生儿性别:男30例,女28例。窒息原因:孕母因素(妊娠高血压症、子痫、糖尿病、出血性休克等)8例;胎儿因素(子宫内发育延缓、早产、过期产等)27例;胎盘因素(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良、前置胎盘等)9例;脐带因素(脐脱垂、压迫、打结、绕项等)10例;分娩因素(滞产、急产、胎位异常等)3例;原因不明确1例。
1.2方法
1.2.1分组将58例患儿根据新旧复苏方法的不同分为新法复苏组42例和旧法复苏组16例,其中新法复苏按照美国儿科协会和美国心脏协会主编《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复苏方案,旧法复苏按照常规方法,评价两组复苏效果。
1.2.2诊断标准选择目前广泛应用的Apgar评分法来界定临床新生儿窒息的严重程度。即按胎儿生后1min Apgar评分法判断。总体5项评分相加的满分为10分。总分8~10分为基本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本研究中正常足月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者诊断为新生儿窒息。本方法除观察皮肤颜色外,还应详细观察呼吸、心率、肌张力和反射等,才可提供一个更为全面的判定窒息程度、复苏效果和预后的量化指标和诊断标准。
1.2.3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1)胎儿娩出后面部与全身皮肤呈青紫色或皮肤苍白、口唇呈暗紫;呼吸表浅,不规律或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样微弱呼吸;(2)心跳规则、心率(80~120)次/分,或心跳不规则、心率
1.3新法复苏方法
1.3.1复苏准备主治医师产前详细了解产妇身体状况,及时分析可能出现的危急情况,组织好复苏小组(产科医师、新生儿科医师、护士)并在产床前等待。
1.3.2复苏设备(1)红外辐射保暖抢救台(预热);(2)供氧装置;(3)输液装置;(4)加压给氧复苏囊;(5)婴儿喉镜及婴儿气管插管导管;(6)吸引器;(7)各种吸引导管;(8)复苏用药物。
1.3.3复苏措施严格按照新生儿窒息的新法复苏ABCDE方案(A气道、B呼吸、C循环、D药物、E评估)执行复苏措施[2]。新生儿出生时需快速(30s内)评估羊水是否清、是否有呼吸或哭声、肌张力是否好、肤色是否红润、是否足月妊娠等情况,其中任何一项有异常均可快速进行初步复苏方案。擦干全身、维持体温、摆正,出现羊水污染的及时清理呼吸道,先口后鼻,胎粪黏稠的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最后拍打新生儿足底给予足够刺激。之后30s内快速评估呼吸、心率和皮肤颜色等,如果呼吸暂停或心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所有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P
2结果
两组新生儿评分情况:新法复苏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和5min Apgar评分≤3分和4~7分的发生率均低于旧法复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新生儿窒息为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凡是降低血氧浓度的因素和各种影响母体与胎儿间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因素都会造成胎儿窘迫,从而引起新生儿窒息。本研究中新法复苏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和5min Apgar评分≤3分和4~7分的发生率均低于旧法复苏组(P
3.1抢救快速及时
在婴儿分娩出直到复苏结束的有限时间内,需要完成擦干身体、保暖、吸痰、给氧、必要的心脏按压、气管插管、药物使用等多个步骤。有的医务人员技术不过硬,操作动作缓慢,步骤环节不连贯,互相配合时不协调;还有的医务人员对窒息儿仅仅采取将患儿倒立拍打以刺激疗效,而忽略了气道清理、复苏囊使用和气管插管等重要步骤,反而延迟了复苏时间,失去了有效的抢救机会,造成窒息死亡[3]。所以在复苏执行中必须重视抢救的快速与及时,做到有效的复苏,正确地贯彻复苏方案。
3.2重视预防
医务人员要认真做好孕妇围产期的保健工作,详细了解孕妇及胎儿的状况,发现孕妇存在可能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因素要及时记录并报告,积极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控制和预防,从根本上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病机率,尽力消除或减少各种致病因素,改善孕妇的身体状况,为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创造条件,为分娩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和有利条件。
3.3正确有效地实施复苏措施
对于医务人员的要求是,进行复苏的医务人员必须已经熟练正确地掌握复苏技术,这是保证复苏有效和成功的基础,所以医务人员平时要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4]。复苏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迅速恢复窒息儿的供氧,尽力缩短窒息儿的缺氧时间,力求相关操作一次成功,确保患儿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充足、有效的供氧。窒息儿复苏的关键环节是清理气道以保持气道通畅,所以开始进行复苏时首先要着手清理患儿的呼吸道,在胎头娩出后就要立即开始清理环节,挤净或吸除口、鼻内的黏液。在胎儿娩出后也不要急于进行拍打刺激使之呼吸,因为尚未吸净的堵塞物在患儿啼哭后更易被吸入气管,更不易清除,在娩出后给胎儿擦干羊水,摆正,然后用吸球吸管反复抽吸清理口咽部,保持新生儿气道通畅。
3.4复苏成功后持续监测
窒息成功复苏后的患儿应送入监护室进行复苏后监测和评估,详细观察生命体征和复苏后的机体反应,有一部分合并症如脑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呼吸暂停等,在此时若能早期发现并给予及时治疗,则可预防严重恶化[5]。在复苏过程中及成功后监测评估均应注意对新生儿的保暖,因为体温过高、过低或忽高忽低均可能导致新生儿脑损伤。监测时应及时识别间断性呼吸暂停,必要时给予新生儿人工呼吸的支持。及时准确测量心率,当心率
总之,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的关键是争分夺秒、准确无误、熟练掌握每一项操作。采取ABCDE新法复苏方案比旧法复苏效果更好。复苏后严密观察病情、精心护理、积极治疗也是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徐润华,徐桂容. 现代儿科护理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34.
[2] 杨锡强,易著文. 儿科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8.
[3] 李一青,陈学高. 新生儿窒息前后五年救治情况分析[J]. 新生儿科杂志,2006,21(1):38-39.
[4] 陈静,郑平,唐雪曦. 儿科医生进产房开展新法复苏的体会[J]. 新生儿科杂志,2007,22(1):41-42.
临床资料
2008年3月~2010年7月收治分娩产妇5147例,发生新生儿窒息14例,发生率为0.28%。其中自然分娩3例,剖宫产8例,产钳助产3例;轻度窒息10例,Apgar评分4~7分,表现为新生儿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呼吸浅表或不规律,心跳规则,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喉反射存在;重度窒息4例,Apgar评分0~3分,表现为皮肤苍白,口唇紫暗,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样微弱呼吸,心跳微弱不规则、心率<80次/分,对外界刺激无反应,肌肉张力松弛,喉反射消失;窒息原因: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等母体因素者4例,骨盆狭窄、头盆不称、胎位异常、羊膜早破等难产者5例,新生儿呼吸道阻塞、颅内出血、肺发育不成熟等胎儿因素者5例。经复苏抢救后,轻度窒息复苏后5分钟评分>7者10例;重度窒息复苏后5分钟评分>7者3例,1例死亡,复苏成功率为92.9%。
讨论
复苏培训:由有资质的老师定期为助产士组织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理论知识讲解要全面细致,可通过播放录像等形式真实生动的演示,要求每位学员课上模拟操作,纠正其操作中的不足之处,培训后注意经常练习,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操作步骤。通过培训,让助产士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后新生儿窒息率由2.8%降至0.8%,提高了产科质量[3]。
良好的职业修养:助产士不但要求掌握熟练、专业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技术,因产房工作的压力大、强度高,还要有不怕苦累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把产妇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形象,使需要帮助的孕妇能从助产士那里寻求到心理上的安慰、依赖和信赖,促进产程进展[4]。
心理护理:分娩是女人生命中重要的生理过程,在喜悦的同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身体痛楚,产妇往往因为对疼痛的恐惧和身份转变不适应而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机体随之也会产生一系列变化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使子宫缺氧而发生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升高导致胎儿缺氧。助产士应在产前多与产妇交谈,态度和蔼可亲,了解其心理状况,对其进行分娩相关知识的宣教,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使产妇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分娩。
分娩前准备:新生儿窒息发病迅速,需要立即处理,由富有经验的产科医生、新生儿科医生、麻醉科医生以及助产士组成复苏小组,助产士要提前准备好复苏抢救药品、设备,检查药品有效期,保证设备处于正常使用状态,用药后补齐药物。交班后,接班人员应复查药品和设备,如有缺失立即补齐[5]。
助产防范措施:产妇进入产程后,应严密观察产妇腹痛、宫缩、宫口扩张,胎儿胎心、羊水等情况,根据个体情况活动,以加快产程进展。了解产妇的既往病史和妊娠并发症情况,对其分娩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发现宫内胎儿窘迫应采取应对方式在短时间内迅速结束分娩,使其尽快脱离缺氧环境。助产士首先采用半卧位式分娩,产床床头抬高30°~60°,可缩短第二产程。当胎儿头部经阴道娩出时,助产士应观察时机及时协助胎头俯屈,当胎儿下颏娩出时自鼻根向鼻端向外挤压3~5次,以便挤出鼻腔及口腔内的羊水、黏液等,直至排净。做好新生儿的清洁和保暖。
复苏配合:①畅通气道:保持气道通畅是复苏成功的关键。立即用纱布或吸引器清理口鼻内的异物,吸痰时动作快速而轻柔,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垫高身体下部,使其处于头低脚高位,以促进异物排出。②建立呼吸:畅通气道后,立即予鼻导管、面罩或皮球吸氧,重度患者无法自主呼吸,立即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遵医嘱定时吸痰、口腔护理,密切观察血氧等体征。待建立自主呼吸后,遵医嘱拔出气管插管,改为一般吸氧。③维持有效循环:对心率<60次/分的新生儿,可采取双拇指法或示指中指法对新生儿进行胸外按压,按压的频率为90次/分,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同时给予持续吸氧。根据血压、血氧、血气分析等具体病情,应用呼吸兴奋剂、血管升压、扩容、抗感染药物等,长时间的缺氧易导致酸中毒,在复苏5分钟后Apgar评分仍在5分以下者,5%碳酸氢钠静滴纠正酸中毒。④评估:复苏过程中应对新生儿的生命体征进行持续监测,密切观察新生儿呼吸、心率、肤色、血氧饱和度等变化,判断复苏是否有效。
复苏后护理:复苏成功后不能掉以轻心,应持续给新生儿吸氧,及时清理口腔和鼻腔的分泌物,继续密切观察新生儿呼吸、心率、肤色、血氧饱和度等变化,以防再次窒息。如经复苏后5分钟Apgar评分仍低于7分,儿科医生会诊如需住院观察,助产士协助医生将新生儿护送到病房继续治疗[2]。
参考文献
1 虞人杰,叶鸿瑁.加强窒息复苏培训,为降低新生儿窒息病死率及伤残率而努力[J].新生儿科杂志,2005,20(1):3-6.
2 陈莹.助产士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护理配合[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7):610-611.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观察;护理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出生和外院转入我科的新生儿中,有42例发生窒息。中轻度窒息(阿氏评分)28例,重度窒息14例,因母亲患糖尿病引起窒息1例,母亲患妊娠高血压5例,前置胎盘5例,脐带绕颈6例,羊水胎粪污染有胎儿宫内窘迫7例,产程延长5例,头盆不称2例,破宫产3例,早产8例,合并颅内出血9例(头颅CT证实),肠麻痹1例,肺出血1例,临床治愈38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2例。
2 抢救方法
在胎头娩出后,助产者必须用左手自鼻根向下颌挤压,尽量挤尽口鼻内粘液和羊水。胎儿娩出后使新生儿仰卧,肩下垫起,使头后仰,用吸管吸净鼻咽喉及口腔粘液、羊水,负压不超过30mmHg,每次吸10秒,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呼吸道粘液堵塞部位深,可用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吸出。亦可用徒手插入法。动作必须迅速及时,要在生后1分钟内完成,注意勿损伤呼吸道粘膜。清除呼吸道异物后不能呼吸者,可以进行人工呼吸,同时给予吸氧。心率慢于60次/分钟者应先用胸外心脏挤压。经上述处理,心率仍不见改善,应予药物辅助治疗,复苏过程中要确保输液通畅。整个复苏过程中必须保暖。患儿娩出后立即擦干新生儿潮湿的身体,减少散热,最好有远红外线保温床设备。因寒冷会提高代谢增加耗氧,加重酸中毒。
3 窒息后的护理
对窒息的新生儿进行及时有效的复苏,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有效呼吸,增加通气,保证氧气的供给。其次是维持有效循环和药物治疗等。
3.1 保暖
在无暖箱的情况下,可将婴儿贴身放在母亲怀中,外面盖上衣被,或用热水袋保暖。但需防止意外,发生烫伤,水温以不超过50℃为宜。
如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患儿置于暖箱中。暖箱温度应根据患儿体重调节。患儿皮温尽量维持在36.5℃左右的中性温度,以减少耗氧量。
3.2 监测生命体征 呼吸是监护的重点。如果呼吸频率持续大于60次/分,呼吸暂停大于15秒~20秒/分,伴有心率下降,唇周及四肢肢端发绀,并常有呼气性,这时患儿常需要氧气吸入。一般采用头罩给氧4~5升/分。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用氧浓度,因为低氧会造成重要器官不可逆的损害,长期高浓度吸氧又会造成氧中毒。 心率和血压的监测,它们常随呼吸情况而改变,监护中主要测心率,注意心音强弱,心律齐否。心率如果低于80次/分,应采取胸外心脏按压或应用兴奋心脏的药物。如果心率高于180次/分以上,并伴有肝肿大,可能有心衰发生,根据医嘱使用强心药等。如果有心动电流图、心脏超声等设备,则可早期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对提高患儿的成活率起到积极作用。血压的收缩压约45~80mmHg。
3.3 观察病情变化
因新生儿窒息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良好。我们必须严密观察患儿的不良表现,如哭声大小、有无尖叫、四肢肌张力、末梢循环、皮肤温度及颜色、各种反射是否正常、意识有无障碍、大小便情况等。如发现上述有异常,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影响患儿的生命。
由于窒息缺氧患儿的括约肌松弛,胎粪可在生前已部分排除,而生后无粪便或因肠蠕动减少而少粪便,也可因窒息缺氧血液重新分布而致肠道缺血。于生后几天出现腹胀和带血性大便,小便也因缺氧缺血导致肾脏受损引起排尿减少。故对大小便的次数、量、颜色、性状的观察和记录都具有重要意义。
3.4 预防感染
因为新生儿机体抵抗力低,病原菌易侵入机体引起感染,可适当应用抗生素。新生儿要求住单间或同病种患儿住在一起,减少探视人员,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应洗手、戴口罩、穿工作服及干净鞋子。有呼吸道感染者禁止接触患儿。患儿所用物品必须清洁,必要时需经过高压消毒后使用。病房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一次,做好患儿的皮肤、臀部及脐部护理。
3.5 喂养 轻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如反应好、吸吮力好,可直接喂母乳。如果吸吮能力差者,可用滴管或胃管喂养。重度窒息复苏恢复欠佳者,适当延迟开奶时间,防止呕吐物吸入再次引起窒息。如果喂养不能保证营养供给者,给以静脉补液,一般先静脉点滴10%葡萄糖,以后根据需要加滴复方氨基酸、中性脂肪、血浆等进行静脉高营养治疗。
3.6 安静
[中图分类号] R714.4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0(a)-0150-04
新生儿产伤的预防一直是产科的研究重点,其中锁骨骨折和臂从神经损伤作为新生儿产伤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对其预防的研究则相对较多。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认为胎儿过道是新生儿产伤发生的重要原因,而肩难产则是与之相关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肩难产与新生儿产伤的预防应尤其重视分娩方式的选择。本文就等待至少一次宫缩自然娩肩法在预防肩难产及新生儿产伤中的效果进行观察,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12月于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采用自然分娩法进行分娩的5330例产妇为对照组,另以2010年1~12月于我院采用等待至少一次宫缩自然娩肩法进行分娩的5014例产妇为观察组。对照组的5330例产妇中,年龄20~42岁,平均(26.83±5.52)岁,孕龄36.8~41.6周,平均(39.92±1.01)周,其中初产妇4878例,经产妇452例;新生儿体重:< 3000 g者1412例,3000~4000 g者3298例,> 4000 g者620例;妊娠期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02例,妊娠期糖尿病53例。观察组的5014例产妇中,年龄20~43岁,平均年龄(26.84±5.50)岁,孕龄36.9~41.7周,平均(39.93±0.99)周,其中初产妇4706例,经产妇308例;新生儿体重:< 3000 g者1376例,3000~4000 g者3149例,> 4000 g者489例;妊娠期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98例,妊娠期糖尿病50例。两组产妇年龄、孕龄、经初产妇比例及新生儿体重、妊娠期并发症情况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自然分娩法进行分娩,胎头娩出后,助产人员清理呼吸道后,立即嘱产妇向下屏气用力,牵拉出肩,如出现胎头“缩龟症”立即在拉肩同时于耻骨上加压,或应用其他处理肩难产的方法,由值班医师决定。观察组以等待至少一次宫缩自然娩肩法进行分娩,当胎头仰伸娩出后,首先检查有无脐带绕颈,如没有或可以推下肩部,先清理呼吸道,等待胎头自然完成复位,胎肩自然完成外旋转,这大概需要1~2次宫缩的时间,让胎肩自然娩出。如遇胎儿过大,出现“龟缩症”时,采取让产妇改变,抬高臀部离开床面,即McRoberts手法,如果不成功,迅速转为跪趴俯卧位,再评估胎儿情况,决定是否启动肩难产处理程序。然后将两组中不同新生儿体重者、经或初产妇的产伤发生率、Apgar评分、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进行比较。
1.3 评价标准
①Apgar评分:评分标准包括皮肤颜色、心搏、肌张力、呼吸及反射五个方面,总分最高为10分,最低为0分,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②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主要涉及新生儿的肌张力、行为能力、反射及一般情况评估等方面的评估,以总分在35~40分表示正常,0~34分表示异常,为神经行为异常高危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新生儿体重者、经或初产妇的产伤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中不同新生儿体重者、经或初产妇的产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Apgar评分总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异常率均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锁骨骨折和臂从神经损伤(neonatal brachial plexus palsy,NBPP)是产伤中发生率较高的两种疾病,有文献报道其在活产儿中的发生率为2‰~7‰[1],国内何尧[2]报道,年间肩难产发生率0.33%,其中锁骨骨折和臂从神经损伤各8例,占9.52%。Gherman等[3]归纳了3篇文献资料涉及肩难产的NBPP发生率为21%。学者们一致认同胎儿过重是NBPP发生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4-5],出生体重大于4500 g的与体重< 3500 g的相比,发生NBPP的危险性增加45倍[6]。
专家指出,操作不当可能是导致肩难产和产伤的原因,强调在处理肩难产时,不宜在宫底加压,以免胎前肩嵌顿于耻骨联合处,也可避免胎儿前肩与耻骨联合处撞击而致锁骨骨折[7]。早在1997年,就有助产专家强调,所有的阴道分娩都要严格执行等待至少一次宫缩自然娩肩的原则(waiting for a contraction after the head in all vaginal deliveries),研究表明仅此一项简单措施的实施,就使肩难产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并显示出更好的母儿结局[8]。我国妇产科学教材中,没有强调胎头娩出后,等待娩肩的原则和等待的具体时间,而是在清理呼吸道后,压前肩娩出肩部[1],在临床实践中,如果没有认真的评估和耐心的等待,可能胎肩还在自然的旋转和下降过程中,助产者便开始进行牵拉,这样反而可能增加肩难产和产伤的发生。引起新生儿产伤的危险因素包括巨大儿、孕前及孕期超重及体重增加过多、母亲身材矮小、分娩方式、胎儿娩出方位、骨盆解剖异常等因素,持续枕后位、持续枕横位、臀位分娩及肩难产是导致新生儿产伤的危险因素[9]。但在临床操作中,人为的过早牵拉可能是导致肩难产和产伤的一个危险因素,或者是更重要的一个因素,长期以来没有引起重视。
3.1 等待还是牵拉:娩肩方式
就我院妇产科的实际情况,原来在平卧位接产,没有强调要等待,助产人员在胎头娩出后,就紧急娩前肩,用力牵拉,压迫胎儿肩部,强拉胎头娩出至骨盆出口,易造成锁骨骨折。从2010年1月我院开展新助产法后,新生儿锁骨骨折明显减少,优点在于:胎头娩出后,胎儿处于头低足高位,在重力的作用下羊水易流出口腔及鼻腔,气道清理的时间一般需要1~2 min,等待下阵宫缩,在此时间胎儿双肩进入骨盆入口横径,胎肩在骨盆中下降及内旋转,在宫缩时自然娩出。
世界卫生组织的分娩指南指出胎头娩出后,要至少等待1~2 min,等待下一次宫缩,使胎肩自然娩出。肩难产是产程急症,由于肩难产是一个临床诊断,没有确切的客观指标,主要是根据临床人员的经验进行判断,故存在较多误差。在临床执行中,第一步的评估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认真的评估和耐心的等待,可能胎肩还在自然的旋转过程中,助产者就过早的进行了胎肩的牵拉,这样反而增加肩难产和产伤的发生。
3.2 等待的时间问题
胎头娩出后多长时间娩肩,要不要牵拉,主要的担忧来自随时间的延长,会不会造成胎儿缺氧。研究发现,脐动脉血pH值能直接揭示窒息的病理生理本质和反映缺氧严重程度[10],胎头娩出后,脐动脉血的pH值每分钟下降0.14,据此估算,头到肩娩出时间为4 min是安全的时间段[11]。但也有研究发现,< 8 min的头到肩娩出时间是安全的,并没有使脐动脉血的pH值降至低于7.24的危险水平[12]。最近一项研究中,Locatelli等[13]观察了789例阴道分娩头到躯干娩出时间为(88±61)s,同时在观察比较了等待娩肩法对新生儿脐带血pH值的影响时发现脐带血pH值和第二产程胎心变化呈相关性,而与胎头娩出后娩肩时间无关,研究结果不支持在胎头娩出后迅速娩肩,支持等待至少一次宫缩,在宫缩时娩肩(Two Steps,两步法)。
从实际资料中可以发现,实施前后的资料是根据新生儿产伤才诊断为肩难产的,所以产伤与肩难产发生率是相同的,但当有些娩出的时候并没有诊断是肩难产,在发现了产伤后,就推断为肩难产,这提示当时的娩肩的时间并没有超过1 min,而过快的牵拉是造成产伤的重要因素。另外,本资料中实施前后会阴侧切率下降,同时产伤发生率也下降,提示,会阴侧切不是预防产伤的保护因素。实施前后的新生儿窒息情况没有变化,支持等待娩肩不会增加新生儿缺氧危险。
以上方法失败后,可用Zavanell法将胎儿复位后紧急行剖腹产,我院有1例进行了紧急剖宫产,全麻后还原胎头,胎儿娩出后无窒息和产伤。新生儿锁骨骨折,在护理上要求细心,制动减少患侧活动,一般两周后可痊愈,预后良好。
本文中对采用等待至少一次宫缩自然娩肩法前后的产伤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等待至少一次宫缩自然娩肩法较大幅度降低了产伤发生率,同时其未增减新生儿窒息及其他损伤,说明此方法效果较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等待至少一次宫缩自然娩肩法在预防肩难产及新生儿产伤中的效果较好,且未增加新生儿窒息率及其他不良情况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杜巧婷.正确处理肩难产与分娩结局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4):1928-1929.
[2] 何尧.肩难产相关因素分析及处理[J].中外医疗,2011,30(11):49-50.
[3] Gherman RB,Ouzounian JG,Satin AJ,et al. A comparison of shoulder dystocia-associated transient and permanent brachial plexus palsies [J]. Obstet Gynecol, 2003,102(4):544-548.
[4] 骆潇洁.肩难产46例诊治分析[J].河北医学,2005,11(3):271-273.
[5] 洪秀仪,林怡,蒋辉莹,等.肩难产的高危因素及临床处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9):49-50.
[6] 王海波,高丽彩,逯彩虹,等.初产妇分娩异常与肩难产的关系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6):25-26.
[7] 宁飞燕.肩难产35例预防及处理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6):150-151.
[8] 吴明昌.新生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126例的临床分析及远期效果[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5,5(1):57-59.
[9] 陆志方,夏春林,刘大成.新生儿臂丛损伤发生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9,27(5):626-627.
[10] 张良江,赖瑶纯,薛彦锐,等.脐动脉血pH值对评价新生儿窒息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1):38-39.
[11] 肖黎明.肩难产13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 14(8):177-178.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16
剖宫产是产科常见手术,是处理产科并发症的一种重要手段。常用于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头盆不称、胎位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分娩方式。其优点是尽量减少对母亲的损伤,缩短胎儿娩出时间。而术中配合与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实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2007年8月~2010年8月140例剖宫产术中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40例,年龄21~42岁,平均25.4岁,其中胎儿宫内窘迫29例,巨大儿30例,妊高征21例,臀位19例,前置胎盘12例,双胎3例,疤痕子宫9例,相对头盆不称10例,产前出血5例,其他高危初产妇盼儿心切2例。140例产妇均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式剖宫产术。入室后所有产妇均进行心电监护仪进行监护,经吸痰面罩加压给氧后,呼吸正常。麻醉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麻,手术历时30~60分钟,手术时间平均55分钟。本组140例,母婴一般情况良好,母婴安全返回病房,住院7~10天,均痊愈出院。
结 果
本组患者140例,其中2例因重度妊高症术中发生子宫出血,经积极处理转危为安。其余患者手术顺利,手术过程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均无麻醉和手术并发症发生,产妇和新生儿术后恢复良好,住院7~10天均康复出院。
护 理
术前准备:①物品准备:接到手术通知后,迅速做好手术前准备,在短时间内迅速准备好手术所需器械、敷料、吸引器、敷贴、华丽康可吸收线,抢救及时、做到有条不紊,保证手术顺利进行。②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产妇呕吐窒息并随时做好口腔吸引准备。准备好婴儿开口器、吸痰管、气囊、面罩等。协助医生做好新生儿的新生儿抢救准备工作。③产妇进入手术室,手术室护士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了解产妇病史及检查结果,注意有无妊娠并发症。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以及产妇进食和禁食时间。遵守操作原则,主动热情接待患者,细针对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应进行相对应的心理护理。首先,术前做好产妇的思想工作,安慰并鼓励产妇,消除恐惧紧张情绪,并说明手术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使其积极配合,多给患者解释,有目的地说明麻醉的方式及需要放置的特殊,减少到最低程度,时刻观察她的身体变化,从而使产妇放心。向产妇及家属说明剖宫产的原因,告诉产妇在麻醉下剖宫产是不会疼痛的,使之心情平衡地接受手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④特殊准备工作:对高危产妇实施手术前给患者采血,确定血型和交叉配血准备,根据病情准备足够的血量。⑤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术中使用药物顺利进入。⑥剖宫产多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产妇神志清楚,有自控能力,能协助麻醉医生做好麻醉,为抢救母婴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对于宫缩频繁者,注意协助麻醉师在宫缩间歇穿刺,以防产妇躁动穿破蛛网膜,避免麻醉意外。
术中观察与护理:①器械护士:要有良好的素质、熟练的技巧并熟悉手术操作步骤。开腹前与巡回护士将物品器械清点无误,台上放置有序,保证手术野整洁、干燥,胎儿娩出后如手术布单已被羊水及血液污染,应立即加盖无菌单,动作迅速敏捷,做到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操作。②术中做到传递器械准确、迅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协助拉钩充分暴露手术野,切开子宫胎儿取出断脐。必要时做好新生儿的抢救工作。③关腹前后再次与巡回护士清点器械、敷料、针等。做好刀口包扎,手术结束做好器械的清洁、保养等工作。④术后将产妇护送到病房,并与当班护士严格交接病情。⑤巡回护士术中密切监测体温、心率、脉搏、呼吸等变化,保正产妇舒适,静脉通道通畅,满足快速静脉补液及用药的需要。⑥对术前怀疑有胎儿宫内窘迫的产妇入室后,应常规吸氧,备好抢救新生儿的物品,如吸痰管、气管插管、氧气等,随时配合新生儿的抢救工作。⑦协助做好新生儿的接产工作,娩出后立即取平卧头后仰位,用吸痰管插入咽部吸出黏液和羊水,常规处理脐带,注意皮肤颜色以及排尿情况。必要时可配合麻醉师采取气管插管吸取。如新生儿状况良好,应把新生儿性别告诉产妇让其放心,记录新生儿出生的准确时间。⑧配合完成新生儿转运途中的医疗护理工作。与麻醉师共同送患者返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交接重点保护好患者静脉输液的肢体、患者术中情况,如生命体征、麻醉方式、术中用药等,并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签名。
术后护理:①产妇回病房后护理人员术后24小时勤巡视病房,注意产妇是否有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观察腹部切口有无渗血、子宫收缩、阴道流血、胀痛等情况,认真做好记录,对有合并症患者如妊娠高血压患者,必须监测血压变化,警惕子痫发作。按腹部手术及产褥期患者护理。为利恶露排出,鼓励产妇术后24小时产妇取半卧位、勤翻身、早下床活动,既能增加肠胃蠕动的功能,促进子宫的复位,也可避免由于卧床时间过长发生肠粘连、血栓性静脉炎。可提高产后早期母乳喂养的成功率。②根据肠道功能恢复的情况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普食,以保证患者营养,有利乳汁的分泌。③保持产妇外清洁,鼓励其坚持母乳喂养术后注意产妇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术后留置导尿管24小时,拔管后注意产妇排尿情况。坚持做产后保健操,以帮助身体的恢复。④观察新生儿的各项指标,指导母乳喂养,帮产妇用温水清洗,早开奶,不可错过婴儿吸吮反射的最佳时机。做到母婴同室。对凹陷者,产后应进行牵拉训练。保证新生儿安全,让产妇放心。⑤术后避孕2年,产后6周禁止性生活,产后42天到门诊复查子宫复旧情况。
剖宫产手术多情况危急,手术过程中应严密的组织管理和明确的职责分工是抢救迅速、有效的保证,扎实的业务基础、过硬的护理技术是成功的基础。通过对本组140例子宫下段剖宫产病例术前充分的准备抢救物品齐全,仪器功能完好,有效的心理干预、术中严密观察产妇生命体证,积极配合手术,做好新生儿接产与抢救工作,术后继续严密观察,做好产褥期护理,采取一系列有序、有效、精细、科学的护理措施,发现病情及时报告临床医生或者及时给予处理,有效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脐茸
脐茸实际上是脐部粘膜的残留物,这是肚脐流水比较常见的原因之一。
脐茸的外观很像一块粉红肉,位于肚脐中央,分泌物较多,护理时不注意碰之会有少量血性分泌物。
治疗:需带孩子去医院,由医生用硝酸银烧灼、搔刮局部或电灼,通过这种治疗方式,新生儿脐茸一般都能治愈,但如果灼疗无效需手术切除。
脐肉芽肿
由于断脐后未愈合的伤口受异物的刺激形成的息肉样小肉芽肿。表现为脐部有樱桃红色肿物,似米粒至黄豆大小的组织,有脓、血性分泌物,污染衣裤。
治疗:这种治疗手段和治疗脐茸的一样。
脐湿疹
肚脐内或周围常有小的红丘疹或皮肤糜烂,分泌物时多时少。由于痒常引起脐周围抓痕。
治疗:一般可先用呋喃西林溶液清洗湿疹处,然后再用1~4%硼酸液外洗局部患处,并涂氧化锌油等,疗效显著。
脐出血
脐带脱落后的1周~1个月内,新生儿若用力咳嗽、哭闹使腹内压升高时,脐残留端内血管会有少许开放,出现少量渗血。其原因是,断脐后脐带内的血管仅为功能上的关闭,从解剖上讲仍未关闭,是一个潜在的通道。一旦孩子腹压升高,脐部就会有少量出血,表现为新生儿的衣服上有少许咖啡色或鲜红色的血迹。
治疗:发现新生儿脐部出血,父母首先应镇定,这时先用75%酒精轻轻地擦去脐部的血迹,再用消毒纱布包扎。
脐炎
新生儿脐部流水,最常见的情况是脐炎。
断脐后的脐残端还未完全闭合,且凹陷的脐部极易积水积污,不易干燥,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如果护理不当,细菌就可以在脐部大量地生长繁殖,从而引起脐炎。
脐炎的临床初期表现为:脐带根部或脐带脱落后的创面发红,有白色脓性分泌物,进一步脐周皮肤红肿。由于细菌可能通过解剖上尚未闭合的潜在通道脐血管进入血循环,导致败血症等严重后果,因此,父母应立即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治疗。
治疗:应需紧急求医,绝不能耽误。除局部消毒、清洗外,可能还需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发现新生儿有发热、泪盈眶、精神弱、吃奶差的情况,就应警惕是否发生了败血症。
脐尿管瘘
【关键词】新生儿; 窒息; 复苏;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0-147-01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以致出生后一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性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型酸中毒[1]。正确分析窒息原因并及时复苏是抢救窒息新生儿生命的重要环节,但有些复苏后仍会出现反复窒息和引起各器官受损,因此复苏后应严密监护和护理。
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共收治新生儿窒息108例,男58例,女50例;早产儿26例,过期产儿6例,足月儿76例;出生体质量>4 000 g 4例,2 500~4 000 g 71例,1 500~2 500 g 30例,
2 结果
108例窒息的新生儿经过有效护理,治愈98例(90.74%),好转5例(4.63%),放弃治疗3例(2.78%),死亡2例(1.85%)。
3 护理
3.1 复苏后监护:由于复苏后新生儿,病情不稳定,还可能发生呼吸暂停、缺血缺氧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应用心电监测体温、心率、呼吸、氧饱和度、血压。此外,还需要重点观察新生儿呼吸情况包括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有无吸气三凹征,呼气性。注意神志、哭声、瞳孔、意识状态、神经反射、前囟门张力、肤色及末梢循环、肌张力以及有无呕吐、抽搐、皮肤硬肿及摄奶量和大小便等情况,认真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如果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采取相应处理。
3.2 保暖及有效的复温: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窒息时缺氧使机体产热功能降低,窒息后呼吸循环欠佳,较难维持正常体温,而患儿能否保持正常体温对预后有很大影响[2]。保暖贯穿于整个治疗及护理过程。维持肛温36.5-37℃。本组患儿入院后首先置于远红外抢救台上进行复温,病情稳定后入暖箱继续保暖。复温是逐步复温,循序渐进,在复温过程中注意观察监测患儿体温变化,根据患儿体温及时调整箱温,应避免体温骤然增高和医源性体温过高。
3.3保持呼吸道通畅:
复苏后呼吸道内仍可能有较多吸人物,有再次发生窒息的可能。使其侧卧位,头偏向一侧,上半身抬高30度。为防止误吸,需要及时吸痰,预防再次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根据肺部听诊或分泌物多少来决定吸痰间隔时间,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0s。
3.4 吸氧:
根据患儿病情轻重、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结果,可采取鼻导管吸氧、头罩吸氧甚至呼吸机辅助通气给予相应浓度吸氧。吸氧时采用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调节给氧方式和浓度,使血氧饱和度≥85%以上时。
3.5合理喂养:
由于新生儿窒息缺氧,消化系统血液灌注量少,尤以肠道最先受累且程度最重,可使新生儿胃肠激素分泌异常,胃肠功能紊乱[3],过早喂养、量过多或高渗奶可诱发或加重紊乱[4]。我们根据新生儿情况,特别是早产儿和重度窒息儿延长喂奶时间,给静脉营养。经口喂养应在缺氧改善后,由少到多,由稀到稠,以母乳为佳。
3.6 监测血糖浓度:
新生儿窒息可引起的血糖异常和电解质异常,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能导致漏诊而未能及时处理,加重脑损害,导致智力发育不全等后遗症,甚至死亡。有研究表明新生儿窒息程度不同,血糖异常的情况也有明显不同。重度窒息新生儿高血糖发生率较高,轻度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较高[5]。进行血糖监测,发现低血糖者,及时补充能量,尽早建立静脉通路,采用留置针以便随时补充葡萄糖。在应用葡萄糖时,也需要监测血糖,避免医源性高血糖的出现。
3.7 防治感染:
由于复苏后患儿抵抗力较低,特别是在抢救中容易造成损伤,增加感染的机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护理新生儿前后应洗手,新生儿每天淋浴1次,做好口腔、脐部及臂部的护理。吸痰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奶瓶奶嘴规范消毒。
3.8 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
新生儿窒息的患儿常常由于病情急重,需要抢救和转入新生儿ICU病房等情况,患儿家长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护士应根据患儿疾病的不同阶段,介绍有关知识和患儿病情,让家属了解治疗过程,帮助患儿家长认识并降低负面的情绪护士与患儿家长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4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围产期死亡的重要因素,不仅死亡率高,而且由于复苏后新生儿病情不稳定,还可能发生呼吸暂停、缺血缺氧性脑病、吸入性肺炎、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规范的复苏方法抢救患儿后,还应该重视做好复苏后护理。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与新生儿死亡、预后密切相关。为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窒息儿生存质量,通过对108例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我们认为复苏后新生儿进行护理应该是立体的全方位的,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基础,保暖及有效的复温贯穿始终,密切观察病情,配合吸氧,合理喂养,监测血糖,防治感染,是早期发现病情变化,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提高患儿生存率的重要保证,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护理措施得以及时实施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崔焱,儿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62-165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01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7月~2014年6月住院期间的1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其中,优质护理组80例,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5.14±3.87)岁,初产妇67例,经产妇13例;常规护理组80例,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26.79±4.19)岁,初产妇65例,经产妇15例。两组产妇在年龄、身高、体重、生育史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医者技术水平、手术环境及仪器设备等方面为共享资源,无明显差异。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护理组
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服务和检查,护理人员配合医生的工作,做好患者的日常护理和出院护理。并对产妇日常的症状和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和处理。
1.2.2优质护理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2.1产前在宣教、环境、心理上予以优质护理服务
①责任护士就病区相关情况、分娩及母婴护理健康知识、需要注意事项等对前来就诊的产妇逐一进行仔细介绍。为取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尽可能满足其需求,提高产妇依从性。②保证病房整洁、卫生,根据病房条件张贴可爱的婴儿照片,在床单位间设置布帘,给产妇创造相对独立的空间。正确评估产妇的睡眠模式,为产妇提供软硬适中的床垫及柔软整洁的被褥,提高睡眠的舒适度。③关注产妇分娩前的心理变化情况,行针对性的舒适心理护理,包括:提前向产妇交代分娩的具体流程,同时善于倾听产妇及其家属的要求,耐心解答其疑难问题;对产妇家属做好思想工作,鼓励丈夫加强对妻子的关爱,增强产妇安全感和归属感,获得心理上的舒适。
1.2.2.2产中的心、身优质护理服务
①疼痛是产妇最难经历的部分,也是护理的重点。对于自然分娩产妇,尊重产妇意愿,尽力实现家人陪伴生产。特任分娩护理人员全程陪护,在分娩过程中,宫缩时指导产妇深呼吸,给予腰骶部舒适按摩,尽可能减轻其痛感,增强其顺利生产的信心。宫缩间歇期可播放温馨舒缓的音乐,让产妇闭目养神,同时指导其进食流质,补充体力促进产程。②根据产妇个体化差异及腹中胎儿的情况,保证顺产及安全的前提下,采用适合产妇并且符合产妇意愿的进行生产,并可按照产妇意愿选择合适的镇痛技术,如:局部按摩法、无痛分娩、水中分娩等。在密切观察产程及保证宫内胎儿安全的情况下,尽量保护会完整,尽少使用会阴侧切术,以减少产妇产程及产后的痛苦。③对于剖宫产产妇,护理人员提前向其交代手术流程,保持手术室安静舒适,保护产妇隐私,配合麻醉师工作指导产妇,保证术中无痛效果。尊重产妇意愿,协助医生给予产妇镇痛治疗,减轻痛苦,提高舒适感。
1.2.2.3产后优质护理服务
①大多产妇在产后很虚弱,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营造清洁、安静的优质环境,应用个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尽快护送产妇回病房,可用温水为顺产产妇擦拭身体,并对会消毒;搬动剖宫产产妇身体时要注意动作轻柔,取平卧位,术后每2h翻身一次,减轻不适。②帮助母亲第一时间建立母子感情,将刚断脐新生儿用预热大毛巾包裹放置母亲胸前,进行第一次亲密的皮肤接触30min。同时,积极宣教鼓励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强化指导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采用正确的哺乳姿势和方法,第一次持续时长1h,帮助其尽快适应母亲角色。饮食上给予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恢复产妇排便。并尽最大可能满足产妇的要求及习惯,争取在最大程度上将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帮助产妇身体尽快恢复。③针对产妇脆弱易感的心理,告诉家属尽可能满足产妇心理及精神需求,给予其更多关爱,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主动向产妇宣教哺乳期常识以及育儿经验,有利于促进母婴情感交流及婴儿身心健康发展。鼓励产妇积极锻炼,心情愉悦。
1.3评价指标
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两组产妇出院时对产科护理的满意度,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种情况。通过护理过程中产妇对医嘱的执行记录情况,比较产妇的依从性。较好为能自觉遵守医嘱,一般为需要医护人员进行督促完成,较差为不完成或抵触医嘱。另外,对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以及新生儿娩出1minApgar评分情况进行评估。Apgar评分是新生儿出生后评估其身体状况的标准方法,满10分者为正常新生儿,评分4~7分的新生儿考虑患有轻度窒息,评分在4分以下则考虑患有重度窒息。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产妇住院期间满意度及医疗依从性比较
两组产妇的满意度调查统计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优质护理组产妇对产科护理的依从性也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患者在护理效果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娩出
1minApgar评分情况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优质护理组新生儿娩出1minApgar评分情况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稳步推进通过对与新生儿管护相关的重点人群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消除或减轻影响新生儿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新生儿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1 新生儿健康教育
1.1重要性
新生儿,从胎儿脐带切断、结扎开始直至生后第28天,这一阶段医学上称为新生儿期。新生儿的28天是极为短暂的,但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胎儿过渡到新生儿,随着第一声啼哭脱离母体后,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各器官功能要通过一系列适应性调整逐步健全起来。据世卫组织网站媒体中心新生儿降低死亡率实况报道第333号报统计:新生儿死亡占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的37%。绝大多数(75%)新生儿死亡发生在生命第一周,而且这些死亡中,25%-45%发生在生命最初24小时内。故如加强新生儿健康教育,做好新生儿管护措施的实施,对降低新生儿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
1.2健康教育内容
新生儿的家庭做为管护新生儿的基本单位,要积极争取他们参与到健康管理干预中来,这样有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但多数家庭缺乏管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利于健康干预,所以掌握相应知识技能是必要的。
1.2.1基本知识
出生时的平均体重为3200克左右,出生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克为巨大儿;出生后由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可导致生理性体重下降,但一般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约7~10天体重恢复;满月时,体重增加600克以上为正常。生理性黄疸一般7~10天左右消退。脐带脱落时间一般在出生后1~2周;假月经、乳房肿大与泌乳、“螳螂嘴”与“马牙”等都属于新生儿期正常的生理现象;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纯母乳喂养可满足6个月内婴儿所需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0~6个月的正常足月婴儿如果采用纯母乳喂养或者配方奶喂养,一般不用额外补充钙剂,但应于生后15天开始,每天补充维生素D400~800国际单位。满月内的新生儿能看清楚的最佳距离为20厘米左右;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促进婴儿发育,满月内的新生儿一昼夜的睡眠时间一般为16~18个小时;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在婴儿出生72小时后采集足跟血,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等疾病的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在出生后3~5天内进行,如果初步筛查有问题或可疑,应于3个月内进行复查或转诊到专科医院,以便及早发现听力异常; 前囟(在头的顶部)是由4块颅骨相接处形成的空隙,出生时对边距离约为2.5厘米,一般在12~18个月时闭合。
1.2.2技能
婴幼儿发热时体温超过38.5℃,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或给予退热药物。新生儿发生腹泻后,不需要禁食,可以继续母乳喂养,调整饮食,并及时补充液体,避免发生脱水。数呼吸次数,有助早期识别肺炎。在相对安静状态下,2天至2个月的婴儿呼吸次数不应超过60次/分,2个月至1岁的婴儿呼吸次数不应超过50次/分。 避免儿童发生摔落、烧烫伤、溺水、中毒、触电等意外伤害。
1.3健康教育实施措施及开展形式
疾控机构开展新生儿健康教育基线及需求调查,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对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进行评估为开展好新生儿健康教育提供实施的基本方向。
妇幼保健机构根据疾控机构提供的健康教育基本方向,为新生儿家长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及时更新及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
2 管理措施
2.1建立新生儿健康档案
在辖区内建立新生儿健康档案,分析新生儿健康信息,开展病情和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及社会、心理、行为等危险因素干预。
2.2定期健康检查
专业卫生工作者在妇女分娩后立即进行家访,是可以提高新生儿存活率的卫生战略。这一战略在死亡率高的环境中已显示其积极效果。新生儿访视,于新生儿出生28天内家访3~4次,高危儿应适当增加家访次数,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幼保健人员实施。家访的目的是早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处理,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或减轻发病的程度。家访内容包括:了解新生儿出生情况;回家后的生活情况;预防接种情况;喂养与护理指导;体重测量;体格检查,重点应注意有无产伤、黄疸、畸形、皮肤与脐部感染等。咨询及指导。如在访视中发现严重问题应立即转医院诊治。
2.3护理管理
2.3.1出生时的护理
新生儿娩出后应迅速清理口腔内粘液,保证呼吸道通畅;严格消毒、结扎脐带;记录出生时Apgar评分、体温、呼吸、心率、体重与身长;设立新生儿观察室,出生后观察6小时,正常者进入婴儿室,高危儿送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提倡母婴同室,尽早喂母奶。新生儿出院回家前应根据要求进行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筛查和听力筛查。
2.3.2新生儿居家管理
有条件的家庭在冬季应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0~22℃左右,湿度以55%为宜;保持新生儿体温正常恒定。提倡母乳喂养,指导母亲正确的哺乳方法。新生儿皮肤娇嫩,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损伤。父母应多与婴儿交流,抚摸有利于早期的情感交流。应尽量避免过多的外来人员接触。注意脐部护理,预防感染。应接种卡介苗和乙型肝炎疫苗。
综上所述,新生儿的健康教育及管理措施应该受到重视,新生儿时期罹患的各种疾病的后遗症将可能影响孩子今后一生的幸福,如能在疾病早期进行干预,就可能防治或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
参 考 文 献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574-02
脐带的处理是我们护理新生儿的重点,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门户,若脐部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局部感染和出血(1)。长久以来很多医院采用气门芯套扎脐带,3%碘酒或碘伏或20%高锰酸钾消毒脐带残端,效果各异,有发生断端出血、结扎线脱落及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延长、易发生红肿渗出等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断脐方法一直是产科医护人员需要解决的难题,2012年起我们使用特殊脐带夹处理新生儿脐带残端收到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6 --12月出生的新生儿900例,体重2 500―4000g。孕周37―42周,出生时Apgar评分9一lO分,所有新生儿无严重畸形、感染及合并症,排除高危妊娠的产妇,随机分为气门芯组、脐夹组,各组在新生儿出生体重、母体孕周、10分钟Apgar评分等面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特殊脐带夹组①:在正常新生儿娩出,脐动脉搏动停止后,自脐轮向上挤出残余血液,用特殊脐带夹在距脐轮部2-3cm上夹住脐带,合拢,剪断,留取脐带夹。用碘伏消毒残端及脐带周围皮肤,不包裹脐带残端,让其暴露,每日沐浴后常规酒精消毒。48 h内待脐带残端干枯,颜色变黄、晦暗时剪断脐带夹,并用剪刀修剪脐带残端,防止残端干硬损伤新生儿皮肤。②气门芯组:新生儿出生后,自脐轮向上挤出残余血液,用止血钳套带线气门芯距脐根2--3cm处夹住脐带,在止血钳上方0.5c处剪断脐带,将带线气门芯滑至脐根。用碘伏消毒残端及脐带周围皮肤,暴露脐带残端,每日沐浴后常规酒精消毒。
1.3 评价项目:脐带断端的出血、气门芯或特殊脐带夹脱落、脐周炎症及脐带自然脱落时间。新生儿出生后助产士在产房观察2h,关注渗血情况.24 h内由病区护士检查脐部有无渗血,若有血迹则判断为残端渗血;观察特殊脐带夹或气门芯结扎部位有无散开或脱落迹象;每日新生儿浴后用酒精消毒脐带残端并观察脐周有无红肿及炎性分泌物、异味等,如果出现视为感染。出院时教会家属脐部护理方法,电话回访,了解新生儿脐部情况、脐带脱落时间。
2 结果
2组比较结果见表l:
3 讨论
3.1气门芯处理脐部残端的优缺点:胎儿脐带血管由两条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组成。胎儿出生后,脐带循环终止,干瘪并逐渐从根部脱落,通常情况下用气门芯结扎后,脐带残端自然脱落时间大约需7―14天,研究发现使用特殊脐带夹后残端脱落时间明显提前,平均时间为6―7天(P
3.2用脐带夹处理脐部残端的优缺点:脐带夹材质为PVC、一次成型。其优点是操作简单。不牵拉脐带。避免了对新生儿的伤害,并能保证两端同时断脐无溅血危险,避免医务人员被血液污染。能节约断脐时间,夹住后较紧不留空隙、极少脱落,干燥快脱落快,感染少,效果佳。特殊脐带夹处理后,脐血流被有效阻断,血管闭合紧密,本研究发现脐夹组无一例发生脐部残端渗血、散开现象。两例发生脐部感染是因为出院后家属未按照医务人员的要求每天用消毒液擦洗。致使脐周皮肤发红,分泌物有异味,经医务人员上门指导,双氧水每天两次消毒处理,三天后症状消失,局部清洁干燥。但特殊脐带夹费用较高,限制了其使用。
3.3脐夹应用的注意事项:用特殊脐带夹的时候,注意在脐轮上方2--3厘米上夹住脐带,剪断并留取脐带夹,避免夹住脐轮部皮肤,碘伏消毒后不包裹,由于用脐夹处理过的脐带残端较长而坚硬。我们在剪除脐夹后用剪刀修剪干硬的残端,防止残端划伤新生儿皮肤,改进后,脐夹组没有发生过皮损。厂家规定取夹时间为24-48h,但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剪除脐夹,当脐带残端干枯、颜色变黄且呈半透明状时,方可去掉脐带夹,避免过早取夹,引起不良后果。